濮阳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现状评价及对策分析

2022-11-15

近年来特别是2011年以来, 濮阳市林业工作坚持以十八大精神为指针, 紧紧围绕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濮阳这一中心任务, 牢固树立“生态惠民、兴林富民”的核心理念, 按照“调结构、转方式、优生态、惠民生”的总体要求和基本思路, 着力实施廊道绿化和环城林系、郊野公园、农田林网、经济林基地、苗木基地、城镇和农村绿化等“5+3”林业重点工程, 全市林木资源和森林覆盖率稳步增长, 截止2015年底, 全市林地面积约110万亩, 全市森林覆盖率约26.5%, 活立木蓄积360万立方米以上。濮阳市先后被授予“全国造林绿化十佳城市”、“全国城乡绿化一体化试点市”、“全国绿化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为进一步加快生态文明建设进程, 2015年初, 濮阳市委、市政府决定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将创建工作纳入市政府及林业工作的重要内容, 经过1年的建设, 在2015年11月正式及向国家林业局提出创建申请, 先后召开了造林绿化暨创建森林城市推进会和濮阳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动员会, 出台了《关于成立濮阳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指挥部的通知》、《关于濮阳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实施意见》、《关于印发濮阳市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 提出通过2-3年努力, 在市域范围内形成以森林和树木为主体、城乡一体、稳定健康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 各项指标达到或超过国家森林城市的评价标准, 力争2018年顺利通过国家验收。目前濮阳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 并且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

1. 濮阳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现状分析

1.1 创建的有利条件

1.1.1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生态建设, 具有较好的领导基础

1995年, 濮阳市获得“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1999年, 获得“国家园林城市”称号, 是河南省和我国中西部地区第一个获此荣誉称号的城市, 并在后来的复查中均顺利通过。2015年, 濮阳市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成为濮阳市最有价值的无形资产和最具竞争力的金字招牌。同时, 濮阳市先后荣获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良好范例奖、国际花园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城市等荣誉桂冠, 被誉为“人居佳境”、“中原绿洲”, 以上成绩的取得是濮阳市委、市政府一贯重视生态建设的结果, 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打下了良好基础。

1.1.2 林业工作成效显著, 具有较好的资源基础

建市以来, 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林业生态建设。2010年下半年以来, 市委、市政府把造林绿化作为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濮阳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和途径, 作出了“自2011年起, 连续5年, 每年植树2000万株”的重大决策部署, 市委、市政府明确规定:对圆满完成植树任务、新造林成活率达到95%的以上的大力表彰;对未完成植树任务、新造林成活率低于90%的, 责令主要负责人引咎辞职, 有效强化了各级党委、政府的责任意识。为确保任务完成, 各级党委政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加大资金投入, 强力组织推进, 濮阳林业步入了历史上最好、最快的发展时期。近年来, 濮阳市林业工作一直位于全省前列, 其中2012年度和2015年度两次在省林业厅的综合考核中位居全省第一, 5年来, 全市累计完成省下达生态工程造林合格面积70万亩, 全市森林资源总量快速增长, 森林覆盖率位居全省平原市之首, 濮阳市的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等主要指标已经接近或超过国家森林城市的评价标准, 具备了较好的资源基础。

1.1.3 社会生态文明意识不断增强, 具有较好的群众基础

近年来, 濮阳市围绕完成各年度造林绿化任务, 围绕建设林业生态市, 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全国生态文明生态示范区等, 扎实组织开展部门绿化, 积极组织广大群众开展义务植树、植绿护绿等活动, 各级新闻媒体加大宣传, 群众植绿、爱绿、护绿的生态文明意识不断增强, 社会各界参与造林绿化的积极性空间高涨, 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打下了较好群众基础。

1.2 存在的困难和不足

1.2.1 森林资源总量尚有一定差距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共有5大类、40项指标, 从濮阳现实情况看, 绝大多数指标已经达到或基本达到创建标准, 但是森林覆盖率还相差约3.5个百分点, 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还差约1个百分点。在创建中, 需要严格按照规划方案, 着力克服平原地区人多地少、林粮争地矛盾突出的难题, 尽力挖掘造林潜力, 全力增加造林面积, 确保符合指标要求。同时, 濮阳市在生态文化体系建设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1.2.2 林业发展区域之间不够平衡

近年来, 通过持续开展造林绿化, 濮阳市森林资源总量得到快速增长, 但是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 有的地方路沟河渠绿化不够到位, 还有一些农田林网空档, 村庄绿化总体规模偏小, 特别是围村林较少,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林业生态建设总体效果。这方面既是濮阳市林业发展的薄弱环节, 也是今后一个时期创建森林城市、增加森林面积的重点和着力点。

1.2.3 林分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有的地方“重造轻管”现象比较突出, 对树木的浇水、施肥、修枝、除草等后期抚育管理不够, 造成一些地块树木生长较差, 林地单位面积蓄积量较低。特别是在黄河滩区和西部沙区, 土壤沙化严重, 水利等基础设施相对落后, 林业生产管理相对粗放, 林业的经济效益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群众发展的积极性。同时, 黄河滩区和西部沙区属于风沙、盐碱等多发区, 存在生态环境恶化反弹的巨大隐患, 对这些脆弱地区的生态治理, 是濮阳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

2. 对策分析

2.1 以生态建设为核心, 建设良好的森林城市生态体系

改善生态是林业建设的根本任务, 生态建设是创建森林城市的基础和核心。濮阳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应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原则, 按照市域生态空间布局, 分区而治, 因地制宜, 实施一批事关全局、有重大影响的重点工程, 着力培育森林资源、保护湿地红线, 积极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 维护生物多样性, 建设一个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效益显著的森林城市生态体系。

要科学进行生态空间布局。结合濮阳市的地貌、植被、土壤等自然区域特征及决定区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林业建设现状, 规划“三带一圈”生态空间布局, 即黄河生态涵养带、金堤河生态涵养带、黄河故道防护林带和都市林业圈。在黄河生态涵养带, 重点抓好黄河湿地保护开发利用、滩区苗木花卉和木本粮油等高效林业发展、黄河堤防绿化等;在金堤河生态涵养带, 重点抓好金堤河河岸绿化、湿地公园建设等;在黄河故道防护林带, 大力开展防沙治沙, 重点抓好国家储备林、优质用材林复合种植基地和农田林网建设等;在都市生态林业圈, 重点抓好环城林系和廊道绿化、苗木花卉和经济林基地、郊野公园建设等, 为城市构筑生态屏障。三带一圈相接互补, 逐步将森林生态、生态产业与城市建设融为一体。

要着力实施重点生态工程。按照“林路相依、林水相依、林田相依、林城相依、林村相依”的建设模式, 大力组织实施城镇绿化、生态廊道、郊野公园、人居环境绿化等造林绿化重点工程, 优化森林生态系统功能、优化林业生态景观效果, 让森林与其他自然生态系统相互融合, 做到处处见林, 处处见绿, 塑造和谐秀美、林茂粮丰的田园风光, 全面提升城乡人居环境质量, 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要按照“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的理念, 大力实施城镇绿化提升工程, 不断提高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形成“三百米见绿、五百米见园、一千米见林”的绿化空间布局。着力抓好黄河、金堤河、马颊河和引黄入冀工程“两横两纵”四大生态走廊建设, 高标准规划、高标准建设, 实施水、路、堤、林综合治理, 着力营建生态景观林, 形成水网、路网、林网三网合一、纵横交织、相互贯通、功能完备的生态系统, 使之成为濮阳生态产业建设的骨架, 同时抓好境内国道、高速、铁路、省道等干线道路绿化, 向美化、彩化、香花升级, 着力打造绿化景观带。郊野公园需着力抓好濮阳县金堤河国家湿地公园、台前金水国家湿地公园、清丰阳子国家生态公园等重点项目建设, 加强生态环境整治, 完善基础设施, 搞好绿化美化, 提升文化品位, 打造成为市民休闲、娱乐、游憩的重要场所, 着力推进森林生态旅游。村镇绿化应注重建设村镇公园和成片森林, 注重提升村旁、宅旁、路旁、水旁“四旁”绿化和农田防护林建设水平, 着力建设森林村镇。

2.2 以产业发展为突破, 寻找林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近年来, 濮阳市把提高效益作为推动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着力抓好了苗木花卉、特色经济林、林将纸板加工等产业链条, 林业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全市苗木花卉林果面积达到40余万亩, 林将纸板加工企业达到2300家, 2015年全市林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元, 林业成为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和农村新的增长点。濮阳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要更加重视林业产业发展, 充分发挥现有资源优势, 立足当前产业发展基础, 以“兴林富民”为宗旨, 以市场为导向,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 着力提升传统产业, 大力发展新兴产业, 做大做强优势产业, 重点培育优质用材林复合种植基地、特色经济林基地与综合加工、苗木花卉、林纸林板家具、林下经济与野生动物驯养利用、森林观光休闲等产业集群。要着力推进土地流转, 让土地为农民带来更多收益;要进一步加大政策引导支持力度, 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的规模和实力, 让企业为农民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增加更多就业机会;要更加重视和强化森林服务功能, 提高生态产品生产能力, 让森林提供更多、更优的生态产品和服务。努力打造一批在全省、全国具有重要影响的优势产业集群, 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技术先进、集约经营、效益显著的现代林业发展格局, 使林业成为实现群众增收的支柱产业。

2.3 以生态文化为引领, 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弘扬生态文化, 建设生态文明, 是经济新常态下的必然选择, 关系人民福祉, 关乎民族长远未来。濮阳市历史文化厚重, 每年举办的“中华龙文化节”、“杂技文化节”及“中华张姓祭祖大会”等活动全国闻名, 已经成为濮阳市文化产业的特色和品牌。濮阳市举办的开发区桃花节、范县中原荷花节、西邵红杏节、海通莲花节、清丰县万相红梨节等生态文化活动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知名度不断提升。濮阳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应充分发挥现有优势, 积极推动生态文化建设, 努力构建主题突出、内容丰富、特色鲜明、贴近生活、富有感染力的生态文化体系。要依托郊野公园、现代林业示范园区等, 大力推进生态文化科普教育基地建设。要积极培育和弘扬森林文化、湿地文化等, 使之与濮阳传统杂技文化、诗词文化、历史文化等有机融合。在植树节、森林日、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等生态节庆日和重要时段, 要加强森林城市创建宣传, 推广生态科普文化知识;要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和绿地认建、认养活动, 加强对古树名木、纪念林的保护, 引领全社会了解生态, 认识自然规律, 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价值观, 努力形成尊重自然、热爱自然、善待自然的良好社会氛围, 加快全市生态文明建设步伐。

摘要:为了在更高层次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着力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濮阳, 2015年濮阳市向国家林业局申请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并于2016年4月得到同意创建的批复。本文对濮阳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现状做出了综合评价, 并针对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几点对策。

关键词: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现状综合评价,不足,对策分析

上一篇:浅析“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教学改革下一篇:新课程理念下怎样让学生变成课堂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