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

2024-05-13

质量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精选6篇)

篇1:质量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

现代学校管理制度三个体系的主要内容

现代学校管理制度三个体系的主要内容

一、全面目标计划体系

学校的核心功能是保证和不断改进对学生及其相关消费者的服务。学校根据学生及其相关消费者的需求、学生发展和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需求、国家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方针与法令法规的要求,确定学校的办学理念,它包括办学宗旨、办学方针、育人目标、办学特色、发展目标、管理机制等部分。这些办学理念如何转化为可操作的管理行为,远期发展规划如何转化为各阶段的具体目标,关键要建立科学的目标计划体系。全面目标计划体系将学校近期、中期、长期发展规划,分解转化为学校各学年的目标任务。据此学校制定学期工作计划,各部门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制定部门工作计划,直到具体岗位与个人。各层面的目标具体全面,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工作计划分层制定,分层审批,分层管理。总目标指导分目标,分目标保证总目标,构成一个全面的目标计划体系,并围绕目标的实现展开一系列的管理活动。全面目标计划体系与传统的计划管理相比,其创新表现:

(1)多维测定,使目标更具客观性、可操作性。学校各项目标是建立在对上一学年质量、团队素质、综合效益的比较,部门之间质量、效益的比较,与同业之间的`比较,外部环境的变化等数据和情况认真测定、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的。

(2)学校内各级各类人员都参与目标的制定和实施,根据学校总目标和上一级的目标确定本岗目标。

(3)从总目标到分目标全面而具体,目标涉及学校各方面的主要工作,如在校生巩固率指标,学生家长满意率指标,中考指标,高考指标,德育指标,各年级素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指标,学生安全指标,教职工队伍建设指标,后勤服务工作指标、成本控制指标等。

(4)目标时时处于受控状态。一是对目标的制定进行评审,确保总目标的可操作性并能有效分解到部门和个人;二是对目标的实施进行监控,把握各部门及个人目标达成的趋势,及时调整措施,确保目标的达成;三是对目标的达成进行验收。学校所有人员都要参与管理并以目标来指导行为。学校各项工作、各部门、各岗位、各级各类人员的工作过程,都处于目标计划的指导之下。

二、质量管理体系

目标计划体系建立之后,需要通过一系列组织精细、严谨、扎实的管理活动,引导教职工将目标落到实处,落到管理的全过程,而不是将目标束之高阁或秋后算帐。为此,学校需建立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

ISO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Standardization Organization)英文首个字母的缩写,ISO9000是国际标准化组织颁布的一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的总称。我国在1992年正式采用了ISO9000族标准,大量应用于企业的质量

[1] [2] [3] [4]

篇2:质量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

(参考)

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和公司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以及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一、明确职责,明确本单位的职业卫生负责人是本单位的第一责任人,什么部门分管职业卫生工作,从厂、车间、班组明确职业卫生职责,并签订职业卫生管理责任书。

二、宣传、培训,对上岗、转岗的员工进行厂、车间、班组三级职业卫生培训教育,定期(一般是每季度)对在岗员工进行职业卫生宣传培训,并有宣传培训记录,每年将培训情况与11~12月报公司职业卫生管理部门备案。

三、定期开展职业卫生法规、标准、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因素防护、职业健康监护、职业中毒应急预案和处置、本岗位的职业病危害,职业病防护设备和用品使用的学习,并有在EHS学习记录上反应。(生产单位每月学习一次,辅助单位每季度学习一次)。

四、将本单位职业卫生职责或责任公布到到各班组的醒目位置。

五、每年如实向公司申报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公司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如实及时告知到各岗位,在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场所设置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和告知牌。

六、每年按照公司要求如实申报本单位的职业健康体检人数,将职业健康体检结果如实告知员工本人,有职业禁忌证或与本岗位工作不适的疾病应当调离并妥善安置。

七、及时发放、更新职业病防护用品和急救用品并督促员工作业时佩戴、使用,教育、督促员工正确使用、维护职业病防护设备。

八、严格执行公司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发现职业病危害作业时未采取防护措施时有权制止,发现可能有职业病防护用品、职业病防护设施损坏,职业中毒隐患应当及时排除隐患,造成人员伤害应立即组织抢救,不能立即排除的应立即向公司职业卫生管理部门报告,并做好违章、隐患交接班记录。

九、定期开展职业卫生检查、隐患整改和职业中毒应急处置演练。

十、其他未尽事宜按照国家的法规、标准和公司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执行。厂级职业卫生管理需要提供的数据:

1、职业卫生管理目标责任书

2、每季度、职业卫生宣传培训记录统计

3、EHS学习记录本上有定期(生产单位每月学习一次,辅助单位每季度学习一次)对职业卫生知识、法规的学习记录

4、厂、车间、班组职业卫生管理职责或责任公布到班组

5、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岗位设置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标牌和告知牌情况统计

6、职业病危害因素申报汇总表

7、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告知情况统计

8、参加职业健康体检人数申报花名册

9、职业健康体检结果告知情况统计

10、职业病防护用品(个人防护用品)的发放记录

11、急救箱药品的使用情况统计

12、职业卫生日常检查和隐患整改记录

13、职业病危害事故报告和应急处置记录

篇3:清代武举制度的发展及其主要内容

《新唐书选举志》中记载:“长安二年,始置武举”,武举制度创立于唐代武则天年间的长安二年,废止于清朝光绪二十七年,即公元702年到公元1901年,共延续了1200年左右。清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王朝,也是社会和军事制度发展最完善的阶段。清代顺治二年(1645年),重设武举考试,并每年固定时间和科目进行考核,逐渐形成了历史上最完善的武举制度。

1 武举制度在清代的发展

1 . 1 清代武举重视军事人才选拔

清代发源于白山黑水之间,以马作为民族的图腾。作为马背上的民族,满洲人具有彪悍的民族个性和坚强的意志,并将骑射等项目作为国家兴衰的根本。满洲人经过努尔哈赤、皇太极和顺治三代帝王和八旗的不懈奋斗,终于在1644年攻破山海关,进入北京城。

清朝建立之初,为了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清执政者在第二年就建立了武举的制度。清政府的武举制度和隋唐时代的武举制度的选任目的已经有了较大的差别。隋唐时代的武举制度选拔的是具有武艺的人才,其中包括部分军事人才。而清代由于入关之初民族之间矛盾较深,政局极不稳定,因此,清朝初期的武举选拔的主要是军事人才。这些军事人才的选拔不仅限于满族的军事人才,也适用于汉族的军事人才选拔。这种选拔方式在之前的历朝历代中是绝无仅有的。

1 . 2 清代武举重视民族融合

清朝政权的取得,不仅依靠清朝勇猛的八旗子弟,更与清早期统治者注重和周边各民族的融合和团结,尤其是居于北方的游牧民族蒙古族各部落之间的团结。蒙古族各部落不仅居住分散,而且各部落之间战事不断。但是随着清朝各类有效地民族怀柔政策的实施,清朝和蒙古族之间的关系得以巩固。清朝为了继续加强同蒙古族力量的团结并选拔蒙古族优秀的军事人才,清代在雍正时期开设了八旗满蒙武举的选拔。在选拔满蒙的军事人才时,清政府规定“八旗满洲蒙古编‘满’字号。”因此,现代部分资料中认为八旗仅指满族的军事人才是不准确的。

清朝军事人才的选拔不仅限于满族和蒙古族,对于汉军的军事人才的选拔同样重视。清代对于武举制度的改革,拓宽了清代武举的选拔范围,彰显了清代在民族团结和民族融合方面的作为。清代促进民族团结的政策,对于清代社会多元化发展、民族团结和社会发展趋于稳定具有积极的意义,也为我们国家大融合小聚居的民族发展状态奠定了基础。

1 . 3 清代武举重视骑射弓矢

清朝的根本就是“国语骑射”,其意义就是每个满洲人保持他们用以制胜的武力特技和作为本民族人特征之一的语言。清朝作为马背上的民族,骑行可以令其长途远征,骑马的民族能征善战,使满清顺利入关,入主中原。骑射作为满族的旧俗,源于射猎。满族的先祖在三四千年前就在长白山、松花江一代进行射猎活动。早期射猎的主要是射杀野兽,逐渐发展成对付敌人的方法,也就具有了军事的用途。

清朝入关之初,骑射活动就已经非常盛行,清朝的皇帝和皇子经常练习骑射,并且设有御用的狩猎场,并经常定期狩猎。清朝将“国语骑射”作为满人的根本,各级学校专设有骑射课程。“满洲以骑射为本、学习骑射、原不妨碍读书,考试举人、进士,亦令骑射。”“本朝开国以来,骑射精熟,历代罕有伦比,旗人凡少长贵贱悉专心练习,未有一人不娴熟弓马者。士子应试,必先试其骑射,合式方能入围。”康熙和雍正等历朝皇帝都对骑射在武举考试中的地位予以阐述。

2 清代武举的主要内容

2 . 1 清代武举选拔的程序

清代武举分为四个层次。分别是武童试、武乡试、武会试和武殿试。在这四个层次的考试中,乡试和会试选拔出的人才即可以为国家效力,担任一定的官职,因此在民间的影响力较大,参与的人数也较多。清代的武乡试考试者称为武举人,并到边防指挥军队担任一定的职务,可以领导指挥军队。

2 . 2 清代武举考试的主要内容

清代的武举考试不仅考查武艺水平,还要进行内场“程文”课程的考核。一般测试者先考核外场的武艺合格者才有资格内场的考试。外场考试和内场考试均合格的测试者,可以参加代表威武如鹰之飞扬的“鹰扬宴”,“鹰扬宴”也是我国古代四大科举盛宴之一。能够参加鹰扬宴是对中举的武举人的褒奖,也是一样的殊荣,标志着武举人的身份和地位的提高。会试在清代武举中是第三个层次,测试合格的人员获得“武进士”的称号,并有资格接受皇帝的召见,被朝廷录用。

清朝历代皇帝本着“敬天法祖”的原则,一直崇尚骑射。清代的武举测试也以骑射为主,主要有马射、步射和技勇项目等。这些项目和武举创立之初的隋唐时期有较多的相。《文献通考》第三十四卷记载,武举制的主要内容有“长垛(坐射)、马射、步射、平射、筒射、又有马枪、翘关、举重、身材之选”。

2. 2. 1 马射

清朝是马上得天下的民族,在入关后更是将马匹的使用作为军事的重要手段。骑射是指在骑马奔驰的过程中拉弓射箭,以射中箭靶中心者为胜。

需要考查测试者在马上的各项技艺,尤其是在骑马的过程中手持弓箭射箭的水平。满族人在生活中经常用到弓箭进行打猎等活动,但是将骑行和射箭较好的结合仍是一项比较难的技艺,尤其是测试者骑乘快马射箭的速度和准确性均是比较难的技艺。

2. 2. 2 步射

步射也称为“三射”,射手站在距靶十至数十米处,引弓射之,以中环多少决胜负。步射要求步行呈八字,重心下移,弓的弹力与人的弹力相和谐方能射准。

步射是指测试者在较近的距离里射箭的水平。步射是近距离射杀和攻击敌人较为有效的方法,清代建立之初广泛在战争中使用的武力手段,并且在冷兵器时代为清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步射在清代具有重要的地位。

2. 2. 3 技勇项目的测试

技勇的测试指的是膂力和掇石。清代武举制度将弓分为三个层次:十二力、十力和八力,也有更大的弓力。这种考核制度的确立和当时社会的发展水平有较大的关系。在清朝创立之初,面对的战争中,火药的使用并不广泛,弓箭是战争中最广泛使用的武器。因此清代的武举制度也围绕战争的特点执行。

唐代武举的翘关是指向上举起关城门用的大门闩,这种大门闩是由一块巨型石块或者木块制作而成,用于城池防御,因此重量可想而知。清代的掇石和唐代的翘关、举重相似。主要是指用手指扣住石块的小洞并将石头举高。这种考试方法主要是为了考察测试者的力量和体能。在举起巨石的过程中,测试者不能单凭臂力,而是要运用全身的力量才能将巨石举起,但是在测试中较少运用技巧。

3 结语

开创于唐代的武举制度,随着封建制度的灭亡,在清代走到了最后一个阶段。但是清代武举却有独到之处,对于清朝军事人才的选拔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清代武举在民族融合和军事选拔方面有较大的进步,为清朝政权的巩固和军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保障,也为日后国家的人才培养和选拔提供了参考。

摘要:清代作为少数民族统治的王朝,在武举制度方面注重各民族的团结和融合,重视武举作为军事人才的选拔,重视骑射弓矢等方面发挥的作用。武举的主要内容和唐代相比既有一定的相关又具有独特之处,主要包括:马射、步射和技勇项目等方面。

篇4:绩效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

一、绩效管理部门

绩效管理部门是承担绩效考核与管理职责的部门。在一个规模较大的公司里,绩效管理部门可以包括:公司绩效管理委员会、公司绩效管理办公室、部门绩效管理小组三级绩效管理组织,此外,还要成立公司绩效考核投诉处理办公室。

绩效管理委员会(小企业可以成立绩效管理领导小组)主任由总经理或主管副总担任,公司其他领导任小组成员,主要部门负责人可以列席会议。绩效管理委员会负责全公司绩效管理领导工作,其中三个职能是:调整和审定年度绩效考核指标的目标值,对中层管理人员进行绩效考核与管理、指导绩效管理办公室开展工作。

绩效管理委员会下设绩效管理办公室(人力资源部),在绩效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负责绩效管理的全部日常工作,主要包括:绩效管理制度的修订和组织绩效考核指标的调整,负责绩效工资分配预算方案的制定,负责绩效管理各个环节的组织和落实,撰写绩效分析与评估报告,指导二级单位开展绩效考核等工作。

分公司成立绩效管理小组,负责本部门内设机构和员工绩效考核与日常管理工作。

公司绩效考核投诉处理办公室一般设在有纪检监察职能的部门,也可以直接设在工会办公室,负责组织裁定部门和员工对绩效考核结果提出的申诉。

二、绩效管理原则

原则是纲,怎么做就在制度中怎么写。有的企业写做分开,本来实际实行考核结果保密制,却将坚持公正、公开、公平的考核原则写进绩效管理制度中,这显然是矛盾的。

原则可以写得原则些,也可以写得具体些,但太具体就不是原则了,有的企业把实行月度考核等考核周期也写在原则里面,这是做法,不是原则,原则应该是指引做法的,而不是做法。比如,引入先进绩效管理理论与方法,将发展战略目标和工作职责与绩效考核紧密相联,统一规则、重点考核、闭环管理等作为实施绩效管理体系坚持的原则。

三、绩效管理体系框架

绩效管理体系框架涉及一些定义、结构和方式条款,如绩效管理定义、绩效管理系统结构以及绩效管理方式(纸质管理方式、电子管理方式)。如绩效管理系统结构由制度子系统、组织子系统、运行子系统、激励子系统组成。制度子系统以制定绩效目标和规则为目的,包括绩效发展战略与规划、绩效管理环节和指标体系、绩效管理制度;组织子系统以分工管理、责任到位、确保正常运转为目的,包括绩效领导机构、绩效管理机构、绩效实施机构、绩效监督机构;运行子系统以明确运行机理、建立运行流程、实施有效操作为目的,包括绩效计划与实施、绩效考核、绩效面谈与改进、绩效结果运用四个方面;激励子系统以检验前三个子系统是否有助于提升组织和员工绩效为目的,包括定期对发展战略目标的落实、组织效率的改进、员工全面素质的提升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改进。公司将逐步按照绩效管理闭环系统的要求打造新的绩效管理机制。

四、绩效考核周期

实行哪种考核周期依据以下三个因素:工作性质、绩效工资发放时间、工作量化程度。一般讲,经营者实行年度考核,生产工人实行月度考核,管理人员实行季度考核为宜。有些企业对管理人员的考核周期有不同的想法,有的要求实行月度考核,因为他们认为一个月考核一次,就能保证一个月领一次绩效工资(其实,一个季度考核一次,是领三个月的绩效工资);有的提出一年考核一次,因为,管理人员的工作差不多一年才见效果,并且管理人员的工作表现很难量化,考核也是流于形式,不如少考核几次。专业技术人员要按岗位类别不同实行不同的考核周期,如研发人员和设计人员依据项目或课题的周期长短决定考核周期的长短(可中间设置阶段或节点考核),应用型技术人员和车间服务型技术人员适宜实行月度考核周期,管理型技术人员和工艺型技术人员适宜实行季度或半年考核周期。

五、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包括公司级别、部门级别、员工级别的考核指标体系。指标的设计可以有多种组合,比如,按照BSC框架,形成滞后指标与驱动指标;按照KPI框架,形成关键指标与非关键指标;按照制度安排,形成计划指标与计划外指标,或者,重要任务指标和日常任务指标。此外,还有以下多种划分类型:生产指标和非生产指标;专用性指标和非专用性指标;量化指标和非量化指标;结果指标和过程指标;业绩指标和行为指标;任务指标和职责指标;独立指标和关联指标;业务指标和发展指标。在设计绩效考核指标时,一定要用内涵和外延没有冲突的划分类别方法选择指标,否则就会显得“不伦不类”。有的企业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由业绩考核指标、计划考核指标、日常工作考核指标三部分组成,这显然缺乏逻辑性;还有的企业把生产经营指标当作关键指标,把一些管理指标等当作一般性指标,这显然存在重生产、轻管理的倾向。

在设计绩效考核指标时,要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要具有统一性。一定要有总体设计思想,如设计公司考核指标,在公司考核指标框架下,把各个部门依次排开,被考核哪个指标,就在该部门相应的考核指标下标示出来,或者用该考核指标名称,或者使用与其密切相关的考核指标名称。有的企业反映关联性指标考核不能保证工作任务的完成,如设置员工培训计划完成率指标考核人力资源部门,但能否完成这个考核指标不取决于人力资源部门,而是取决于其他各个分公司和职能部门。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在考核人力资源部的同时,也要由人力资源部门考核各个分公司和职能部门。

二要具有针对性。考核指标一定是直指“短板”的。有的企业的总经理对绩效考核赞不绝口:“考核真是个好东西,哪有问题就把考核建在哪里,保证哪的问题就能解决。”这番话是对考核“短板”的最好解释。

三要具有公平性。考核指标的选择在各个部门或各个岗位要高标准都高标准,要低标准都低标准,有的企业在有的部门设计考核指标很严格,甚至很难完成,有的部门设计的考核指标却轻而易举就能完成,这显然有失公平;同类部门或员工的一些考核指标应当是相同的,如对分公司设计安全责任目标完成率的指标,每个分公司都要设有这个指标,不能有的有,有的没有;同类部门或员工考核指标的数量要大致相同,虽然总标准分值均相同(如部门考核指标总分数为1000分,员工考核指标总分数为100分),但指标数量的多少会直接影响到每个指标的得分,从而影响到总分数的高低。

四要具有简明性。考核指标不宜设计得太多,这样会流于形式,确定考核指标数量多少的基准是取决于考核评价能够基本反映出业绩情况。

五要具有可考性。即考核者能够得到并依此实施考核的数据来源。有的企业设计的指标确实不错,但无法考核,要么没有数据来源,要么只能自己考核自己,这类考核指标就要取消。

六要具有对等性。这点很重要,比如在一个集团公司内部,对分公司考核生产经营任务完成情况,对职能部门也要考核。前面也涉及了这个问题。有的企业不太接受这个观点,认为公司能否完成生产任务跟职能部门没有关系,那是否可以理解为,没有关系意味着公司完成生产任务,效益提高了,要给员工增加工资,这跟职能部门也没关系呢?!职能部门是为全集团公司生产正常运行提供有利的管理职能保障的,公司的生产任务能否完成,和职能部门能否提供很好的计划、决策、控制、监督、指导、协调、服务有很大的关系,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公司的“生死存亡”,向管理要效益,细节决定成败就是这个道理。如果说公司生产任务和职能部门没有关系,那么,分公司也会说跟他们没有关系,因为市场原材料价格上涨了,他们再怎么干,生产也会受到冲击,利润也会受到影响。所以要对职能部门进行生产经营任务完成情况的考核,分公司的这类指标很具体,是对分公司生产经营任务完成率的考核,职能部门的这类指标不是具体的,用集团公司生产经营任务完成率考核,且这是辅助考核指标,对职能部门管理工作的考核是主要指标。

七要具有具体性。这也是KPI的五个常见的原则之一。有的企业总在抱怨考核操作性差,其中原因之一就是考核指标过于笼统,不具体,比如前面讲过的客户满意度指标的设计问题,客户满意度指标可分为外部客户满意度和内部客户满意度,内部客户满意度可以包括:领导满意度、员工满意度、部门满意度,至于满意什么不清楚。所以一定要明确到大家都清楚满意什么为止,这至少要设计出四个维度:第一维度是对什么方面的满意;第二维度是对这个方面从几个角度衡量是否满意;第三维度是每个角度的具体含义是什么;第四维度是满意的等级标准。对客户满意度的考核,要有较多部门和较多员工的参与,因此一定是专项调查得来的数据,要发放专项调查表进行考核。对客户满意度的指标要具体,但内容仅涉及两三个方面就足够了,比如,对工会的常设机构——工会办公室工作的满意度,可以从积极主动为员工维权和合理指导工会小组开展工作两个维度进行考核。

绩效考核指标是用于考核的,考核表围绕考核指标设计,至少要包括以下几个要素:绩效考核指标、指标分类、定义、公式、计量单位、权重、考核周期、责任目标(绩效目标值)、被考核单位、考核单位、数据来源、完成等级、考核标准分值、实际完成、实际考核分数、考核人(单位)签字、被考核人(单位)签字盖章、注释或备注。绩效目标值的确定要看公司的战略发展规划而定,比如建国际一流企业和建国内一流企业,绩效目标值的参考数据是大不一样的,前者要参考国内外同行业数据,后者仅参考国内同行业数据。具体到企业的一个部门可以综合考虑历史数据、全面预算、行业数据,如某企业制定营销部门绩效目标值时,根据集团公司提出的目标和年度预算,考察历史业绩,分析市场,提出营销部门绩效目标值,再和营销部门进行讨论沟通,讨论沟通的依据与公司略有不同,主要是自身能力、年度预算和对市场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绩效目标值可以分为目标指标(定额完成的指标)和挑战指标(超额完成的指标),或者分为达标值(计划值)、奋斗值(超额计划值)、最好值(行业最佳值),后面会涉及绩效目标值的分类。

六、绩效考核权重

绩效考核权重涉及两个权重,一是考核指标权重;二是考核人权重。考核指标权重前面已经讲过,现在讲考核人权重。在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影响下,有些指标实行360度考核,这类指标需要经过多层次考核打分才能完成,比如要有主管领导、相关部门、员工三个层级参与打分和加权计分才能完成对这一指标的考核,那么他们各自权重的确定可以有两个原则供选择:一是谁主管谁权重大,基于推行集权,体现领导的意见;二是考核人多的权重大,基于推行民主,体现群众的意见。

七、绩效考核结果的表示

绩效考核结果的表示是指对考核结果等级的表示和对考核结果排序的表示。

考核结果的等级可以分为3~5个等级。如三个考核结果等级:低于目标值、等于目标值、超过目标值;未完成值、完成值、超额值;完成预算值(前一年和前三年平均的最低值)、行业平均值、行业最好值;预算值、目标值、创新值、上级目标线(期望值)、双方协约线(协商值)、组织最底线(止跌值)。如四个考核结果等级: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未完成目标值、完成目标值、奋斗目标值、超越目标值;未完成计划值、计划值、行业平均值、行业最好值。如五个考核结果等级:国资委考核中央企业的五个等级为A、B、C、D、E。设计几个考核等级要根据客观情况、实际需要、中长期规划来确定。

考核结果的排序可以有以下三种方法。

一是强制分布法。前面介绍过,强制分布法是基于人群分好中差、左中右,中间人群占多数的观点。这种方法能够演变成为“轮流坐庄”的状况,在我国,轮流坐庄可能更加符合“中庸之道”的国学传统,但其结果就是谁都不努力向上,积极进取,因为无论你有怎样好或怎样差的业绩表现,都将会均等得优,长久下去,大家就只能永远在一个较低的标准水平上周而复始地重复开展工作,不思进取、不思创新、不思提高。有的企业虽然认同“轮流坐庄”的观念,但他们要给表现好的员工多坐几次庄,这算是一个可过渡的权宜之计。

二是自然排序法。按照考核分数的大小,自然排出前后顺序,如有的企业给部门评级,优秀取前八,不及格取后三,这取决于部门数量的多少和员工数量的多少。这种方法被广泛采用,但问题在于这有可能不是“矬子里拔将军”,而有可能是“好中选差”,所以,有时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再具体处理。有的企业规定,如果部门连续两年考核在后几名,部门第一责任人“就地免职”。这样的措施很强硬,激励约束力度会很大,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借鉴,这就使“干部能上能下”落到了实处,并成为常态机制。

三是平均分值法。平均分值法是按照自然得分计算出平均分值,再按照平均分值的上下位置自然得出了排名。作者在一家公司推出了这种方法,目的是克服前两种方法的固有问题,但这家公司的分公司和职能部门产生了分歧意见。分公司认为他们承担生产任务,市场是不确定的,他们有可能受市场不确定性的影响,使考核分数落到平均分值之下;职能部门则认为他们守着高层领导,领导要求通常都很严格,稍有疏忽在考核时就有可能被扣分而落到平均分值之下。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路是分开计算平均分值,各分公司一起计算平均分值,各职能部门一起计算平均分值,再分别计算是在各自的平均分值之上、等于还是之下的考核排名次序。

八、绩效工资的计算

在计算绩效工资时,企业常常采用固定系数法,给考核等级定出系数,如考核优秀的系数是3,给不同部门和不同员工定出系数,如中层管理人员绩效工资系数是5,或者给各类员工定出岗位工资系数。系数法给人的感觉是系数的确定带有人为因素,作者提出动态系数法并运用于实际中,这一计算方法不是固定的系数,它综合考虑了上一年度的贡献和本年度的贡献。这种方法需要引入预算值的概念,最后计算出的实际绩效工资是平滑的曲线。具体是以上一年的绩效工资规模为基础分别计算出本年度部门和员工的绩效工资预算值,再根据考核分数计算出绩效工资实际值,如考核分数是90分,绩效工资预算值是1 000元,则绩效工资实际值就是1 000元×0.9=900元。

如员工绩效工资预算值和实际公式分别为:

某员工绩效工资预算值=(该部门绩效工资总额预算值÷∑该部门员工绩效工资系数)×本类员工绩效工资系数

其中,本类员工绩效工资系数=本类员工上年平均绩效工资÷各类员工上年平均绩效工资

某员工绩效工资实际值=该员工绩效工资预算值×(该员工绩效考核分数÷100)

关于绩效工资的确定有“从上至下”和“从下至上”两种方法。“从上至下”的方法是在工资总额内层层确定绩效工资的,从集团公司绩效工资总额—部门系统绩效工资总额—单个部门绩效工资总额—员工绩效工资,从上至下分解不会突破集团公司绩效工资总额,而且先计算部门的绩效工资,然后在部门绩效工资总额内确定员工绩效工资;这种方法突出的是团队的作用,体现了“集体主义精神”,大家要齐心协力完成部门任务,个人的绩效工资才会有保证。“从下至上”的方法是先确定员工的绩效工资,考虑的因素往往是与员工个人绩效工资变动有关的因素,然后在员工绩效工资的基础上确定员工绩效工资总额,再在员工绩效工资总额内确定部门绩效工资总额,这样就有可能突破集团公司的绩效工资总额;这种方法突出的是个人的作用,体现了“个人英雄主义精神”,最终突破了集团公司绩效工资总额,还要“从头再来”,费时费工,实不可取。

九、绩效考核面谈与反馈

考核面谈需要一定的技巧,企业在这一环节往往存在一些问题,如面谈时对员工激励不够,员工正式表达意见机会少、强迫员工接受考核多、解决问题少,偏重于无结果的辩论而引起冲突。现在流行“三明治反馈”和“BEST反馈”两种方法。“三明治反馈”又称汉堡原理(Hamburger Approach),是指进行绩效面谈时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先表扬特定的成就,给予真心的鼓励;然后提出需要改进的特定的行为表现;最后以肯定和支持结束。这种方法采取了正负正的面谈路线,容易得到被考核者接受。“BEST反馈”是指:描述行为(Behavior description)、表达结果(Express consequence)、征求意见(Solicit input)、着眼未来(Talk about positive outcomes)。这种方法采取了改进不足、提升绩效的路线,真心帮助会得到员工的欣然接受。

绩效反馈面谈中的十项原则包括:一是建立和维护彼此之间的信任;二是清楚地说明考核结果和根据;三是鼓励下属说心里话;四是认真倾听员工的意见;五是避免对立和冲突;六是集中在绩效而不是性格特征;七是集中于未来而非过去;八是提出缺点时要肯定优点;九是制订改进计划以真正帮助员工;十是以积极的方式结束面谈。

有的企业很难开展绩效面谈,认为这是个不可操作的环节。这个问题具有普遍性,要改变这种局面,只有一条路可以尝试去走,就是建立科学的“绩效文化”。

篇5: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内容有那些

现代企业制度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它是当前最为发达的一种企业体制。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所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主要包括如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现代企业组织制度、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三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现代企业制度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它是当前最为发达的一种企业体制。市场经济较为发达的西方国家,已建立起一整套较为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所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主要包括如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现代企业组织制度、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三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一、现代企业产权制度产权归属的明晰化、产权结构的多元化、责任权利的有限性和治理结构的法人性是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的基本特征。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首先要求对其进行公司化改造,明晰企业的产权划分和归属主体,在此基础上引导出多元化的投资来源。同时,根据投资的多少,确立对称的责任和权利,打破国家对企业债务负无限责任的传统体制。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的前提下,企业依照自己的法人财产开展各项经济活动,独立地对外承担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在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的规范下,企业不再是国家行政机关的附属物,国家也不再是企业的惟一投资主体。在企业的所有资产中,所有权属分散的股东,企业通过自己独立的法人地位运营全部资产。企业与国家之间、企业与分散的股东之间,各自的责任与权利是明确的。国有企业经过公司化改造后,在其内部建立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部门相互制衡的公司治理结构,确保企业产权关系的有效实施。建立现代企业产权制度是我国的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和前提。

二、现代企业制度有一套完整的组织制度,其基本特征是:所有者、经营者和生产者之间,通过公司的决策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形成各自独立、责权分明、相互制约的关系,并以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加以确立和实现。

现代企业组织制度有两个相互联系的原则,即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原则,以及由此派生出来的公司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三权分立的原则。在此原则基础上形成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并存的组织机构框架。公司的组织机构通常包括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人员四大部分。按其职能,分别形成权力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和管理机构。股东大会作为权力机构,它由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或部门以及其他出资者选派代表组成。股东实际上就是公司的所有者,股东大会所形成的决议是最终决议,具有法律效力。董事会作为公司的常设机构,是股东大会的执行机构,也是公司的经营决策机构,其主要职责是执行股东大会的决议,制定公司的大政方针、战略决策、投资方向、收益分配。监事会作为公司的又一常设机构,其主要职能是对董事会和经理人员行使职权的活动进行监督,审核公司的财务和资产状况,提请召开临时股东会等。经理人员是企业的管理阶层,包括公司的总经理、副总经理和部门经理等,负责公司日常的经营管理活动,依照公司的章程和董事会的决议行使职权。经理层对董事会负责,实行聘任制,不实行上级任命制。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及经理层相互制衡的现代企业组织制度,既赋予经营者充分的自主权,又切实保障所有者的权益,同时又能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它是我国的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thldl.org.cn的核心依托。

三、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有一套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与经理层相互制衡的公司治理结构;具有正确的经营思想和能适应企业内外环境变化、推动企业发展的经营战略;建立适应现代化生产要求的领导制度;拥有熟练地掌握现代管理知识与技能的管理人才和具有良好素质的职工队伍;在生产经营各个主要环节普遍地、有效地使用现代化管理方法和手段;建设以企业精神、企业形象、企业规范等内容为中心的企业文化,培育良好的企业精神和企业集体意识。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积极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在企业内部设置科学合理的治理机制,建立起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根本保障。

篇6:质量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

一是对企业、部门实行分类管理。按照规模、效益和普遍服务等因素对企业进行了分类,按照责任、贡献等因素对部门进行了分类。省公司和市、县局都划分为 3类,各级职能部门和直属单位也按要求进行类别划分。企业、部门分类的结果,将直接影响到本单位内除操作序列岗位以外所有岗位的职级范围。

二是对岗位实行分序列管理。根据邮政企业实际,邮政企业的全部岗位按工作性质分为“5+1”序列,即领导序列、管理序列、营销序列、技术序列、操作序列加非领导序列。在现有的管理序列的基础上,划分为领导序列、管理序列和非领导序列;营业投递、内部处理和生产辅助合并为操作序列;技术和营销序列保持不变。考虑到邮政的历史因素,设立了非领导序列,作为改革的过渡性措施。在确定操作类各岗位职级时,淡化了地区差异,不受企业分类的影响,各级邮政企业相同生产岗位实行统一职级。

三是对各序列岗位实行分级管理。对各序列岗位,通过先进的岗位评价工具,从影响、沟通、创新、知识等4个方面和组织规模、贡献度、知识层次等10个因素进行了评价,按照岗位价值的不同,确定了各个序列不同岗位的职级,实行分级管理。分类分级管理体现了企业战略导向,对承担邮政改革发展任务较重的部门,岗位职级相对较高。暂时不能按方案要求分类的部门和岗位,则按照“平均取低”的原则确定相应的岗位职级。

四是实行了“一岗多薪”的宽带薪酬。变“一岗一薪”为“一岗多薪”,每个员工的岗位职级都对应9个档次的工资标准,相邻职级的岗位工资标准有较大程度的重叠,兼顾了员工的积累贡献。

五是调整了工资分配的结构。这次改革提高了岗位工资标准,增加了员工固定薪酬收入。对一线员工,加大了固定薪酬比重,增强了工资的保障作用;对管理人员,加大了绩效考核的力度,职级越高,绩效责任和风险越大,突出了薪酬的激励作用。

六是简化归并了津贴补贴项目。对现行的各种津贴、补贴进行了统一规范和简化归并,取消部分与岗位工资直接关联的经营管理者津贴、年功津贴,这些因素已在新的岗位工资标准中予以体现。统一设置了班组长津贴,提高了专业技术津贴和一线员工的职业资格等级津贴、外勤津贴、夜班津贴的标准,按有关规定保留了艰苦地区津贴和少数民族补贴。对其他的津贴补贴项目进行了归并。随着岗位工资的正常调整,津贴、补贴在薪酬体系中的作用将逐步弱化。

上一篇:高中那片天空记叙文600字下一篇:疫情下的中国为背景征文抗疫心得8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