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考核的规定

2024-04-18

质量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考核的规定(通用14篇)

篇1:质量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考核的规定

质量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考核的规定

一、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企业员工质量教育、培训和考核工作。培训教育原则:既重现业务素质教育,又重现思想素质教育;既重现理论学习,又注重实践运用;既有数量指标,也有质量指标,也考虑群体功能的优化。

二、培训方法:集中培训与个别培训相结合;企业内与企业外培训相结合;采取由浅入深,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定期进行考试和考评工作,以示培训效果。

三、人力资源部根据质量管理部制定的年度质量教育培训计划合理安排全年的质量教育、培训工作,并建立职工质量教育培训档案。

四、企业新进人员上岗前进行质量教训、培训,主要讲解企业质量管理制度、岗位标准操作规程与岗位职责,各类质量台账、记录的登记方法及公司的质量方针目标,质量与微机管理以及有关商品的质量方面的法律、法规等。培训结束,根据考核结果择优录取。

五、当企业因经营状况调整而需要员工转岗时,转岗员工,为适应新工作岗位需要进行质量教育培训,培训内容和时间视新岗位与原岗位差异程度而定。

六、教育、培训工作考核中成绩不合格者,所涉及到的部门或人员按企业有关规定处理。

篇2:质量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考核的规定

第一条为激励银行认真贯彻和实施外汇管理规定,促进银行依法合规经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办法》等相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国家外汇管理局及其分支局(以下简称外汇局)对银行执行外汇管理规定的情况按进行考核。考核周期为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

第三条 考核内容、方法和标准由国家外汇管理局统一制定。外汇局设立考核工作小组,负责实施具体考核工作。

第四条 考核内容及分值:

(一)业务合规,占60分。考核银行按外汇管理规定办理相关业务情况。

(二)数据质量,占30分。考核银行按外汇管理规定及时、准确、完整报送相关数据、信息和报表情况。

(三)内控制度,占6分。考核银行执行外汇管理规定的相关内控制度建立情况,监督执行情况。

(四)其他,占4分。考核银行对外汇管理规定的培训、宣传情况,对外汇管理工作要求的配合、落实情况,检查情况。

对于管理权在银行总行(外国银行分行头寸集中管理行、主报告行、短期外债管理行等视为总行)的业务,设置总行单独考核指标。总行单独考核指标不作为对银行分支机构的考核内容。

对于仅由部分银行开办的特殊业务,作为附加项目由外汇局相关部门进行专项考核。

第五条 考核评分采取扣分方式。外汇局按照本办法第四条所列考核内容及相应考核标准(详见附1),以日常监管中发现银行存在的问题作为依据,并结合现场核查,进行各项目分值扣减。

对于银行没有开办相应业务的考核指标,不予考核,为保持与开办相应业务银行的可比性,在计算此类银行总分值时将参照该银行其它同类指标的得分情况予以调整。

第六条 外汇局对银行考核,按法人和属地相结合方式进行。

(一)政策性银行和全国性商业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总行由国家外汇管理局负责。

(二)上述银行的分支机构、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外商独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外国银行分行以及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由所在地外汇局负责。

(三)外汇管理权限下放的,由所在地外汇局负责考核。

第七条 银行考核结果汇总方法为:

(一)外汇局各业务部门将银行各分支机构实际考核得分根据其同期国际收支业务量(国际收支申报笔数)加权平均后,计算该银行单项指标最后考核得分,即:

银行单项指标考核结果=(下级行1得分×该行国际收支申报笔数+下级行2得分×该行国际收支申报笔数+……)/(下级行1国际收支申报笔数+下级行2国际收支申报笔数+……)

对于银行总行和分支机构共有的考核指标,将总行视为一家分支机构,与其他分支机构的得分一并汇总。

(二)考核工作小组将银行单项指标得分之和乘以90%,再与总行单独考核指标得分加总,作为银行全行最终考核结果,即:

银行全行最终考核结果= ∑银行全行各单项指标得分(总行单独考核指标除外)×90%+总行单独考核指标得分

附加项目得分在计算银行最终考核成绩时予以单列。

第八条 银行考核结果的报送程序如下:

(一)外汇局业务部门在评分完成后应将政策性银行、全国性商业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的考核结果分别汇总,以书面形式报送至上一级外汇局对应业务部门(报表格式详见附2)。计划单列市分局应将辖内银行的考核结果直接上报国家外汇管理局,同时抄送所在地外汇局省级分局。

对于跨地区经营的外商独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的考核结果,由所在地外汇局以书面形式告知该银行总行所在地外汇局。

国家外汇管理局各分局、外汇管理部(以下简称各分局)业务部门应于每年2月15日之前将辖内银行的上一考核结果报送国家外汇管理局对应业务部门。

(二)外汇局业务部门将银行单项业务考核结果汇总后报本级外汇局考核工作小组。

第九条 外汇局根据银行最终考核结果,将被考核银行评定为A、B、C三类,并就银行执行外汇管理规定情况形成整体评估报告。

各分局考核工作小组应于每年3月15日之前向国家外汇管理局考核工作小组提交对辖内银行的考核评估报告。

第十条 外汇局应于每年3月底前将银行上一的考核结果和评定等级采取适当方式通知被考核银行,并视情况将银行执行外汇管理规定的整体评估情况予以上报、公布。

第十一条 外汇局对银行进行考核,应留存相应业务记录,并保留24个月。

第十二条 外汇局应将考核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与银行沟通,督促银行整改。

第十三条 国家外汇管理局各业务部门应对下级外汇局的考核工作予以监督指导。

第十四条 本新开设的银行自下一参加考核。

第十五条 本办法由国家外汇管理局负责解释。

篇3:质量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考核的规定

检查组查阅了江苏通管局有关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文件、台账, 召开了检查考核工作会, 听取苏少林局长代表江苏通管局领导班子作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执行情况报告和班子成员的个人述廉情况报告, 并与班子成员进行了个别谈话。

苗圩强调, 要把配合开展检查考核作为当前的一件大事, 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部党组关于开展责任制考核的要求上来, 做到思想认识到位、工作部署到位、具体落实到位。

一是继续深化对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认识。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党委负主体责任, 纪委负监督责任, 各级党委是党风廉政建设的领导者、执行者和推动者。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是我们党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 抵御各种风险和提高拒腐防变能力的迫切需要, 是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是党章赋予各级党组织的重要职责。

二是切实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在党风廉政建设中, 领导班子成员要认真履行职责, 切实做到齐抓共管;要在分管范围内要发挥主要领导作用;要发挥好表率作用。江苏管局领导班子及成员在下一步工作中, 一方面要在制度建设和执行上下功夫, 从科学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上加强制度建设, 同时加大对制度执行的检查考核, 确保制度有效、执行有力。另一方面, 要在工作融会贯通上下功夫, 要把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与工业转型升级、移动互联网时代通信业监管等重点工作进行有机结合, 切实把党风廉政建设的要求贯彻到日常工作各个环节。

篇4:质量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考核的规定

【关键词】新会计制度 高校 折旧

要对高校固定资产进行折旧核算,首先要搞清楚,那些属于高校的固定资产,如何折旧,折旧的账务处理等内容。要执行好这些新规定,就必须认真学习新会计制度。

一、高校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意义

(一)高校固定资产折旧是学校核算教育成本的需要

几十年来,我国的高校都是靠财政拨款,有多少钱用多少钱,从不考虑节约成本。所以,以往的会计核算只考虑收支平衡,不考虑投资效益和教学成本。因此,对固定资产不进行折旧核算,浪费和损失了许多国有资产。新会计制度要求对固定资产进行折旧,将来还会计入教学成本,这样,各高校就会考虑投资效益和主动节约。

(二)控制盲目扩建的需要

从高校扩招以来,各地高校投入了大量的基本建设资金,这里面大多是靠银行贷款。高校只要银行能贷,就不管还不还得起,大量进行基本建设。这不但加大了高校的财务风险,还给国家带来不必要的浪费。所以,进行高校固定资产折旧,将来进行教育成本核算,那么占用固定资产多的高校,相应的教育成本就高,市场竞争力就低。

(三)提高财务精细化管理的需要

《新财务制度》第六十二条要求高等学校应当根据实际需要,逐步细化成本核算,开展学校、院系和专业的教育总成本和生均成本等核算工作,科研活动成本的核算应当细化到科研项目。第五十八条规定高等学校应当在支出管理基础上,将效益与本会计年度相关的支出计入当期费用;将效益与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会计年度相关的支出,按照有关规定,以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等形式分期计入费用。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便于正确核算教学和科研成本,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二、《新会计制度》下高校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范围

(一)高校固定资产的定义

新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的定义是:固定资产是指高校学校持有的使用期限超过1年(不含1年)、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使用期限超过1年(不含1年)的大批同类物质,作为固定资产核算管理。也就是说,作为高校的固定资产,具有三个特征。一是使用年限超过1年的,二是单位价值要达到规定标准。三是在使用过程中原有物质形态保持基本不变。对于单位价值没有达到规定标准,但使用年限超过1年,且这类物质数量较多。例如图书,有的虽然只有几元钱,但都属于图书类,使用年限超过1年,所以,新制度把这类也作为固定资产。这在制度固定资产分类中具体体现出来。

(二)高校固定资产分类

新会计制度对高校固定资产分为六大类。其中包括:房屋及构筑物;专用设备;通用设备;文物和阵列品;图书、档案;家具、装具及动植物。这里面包含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有形资产好理解,无形资产例如软件类的具有知识产权的资产。有的固定资产是可分的,有的有形与无形不可分。可分的分别核算,不可分的作为单一资产核算。

三、新会计制度下高校固定资产折旧的准备工作

原来高校的财务核算对固定资产没有专门的规定,新规定加强了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并且通过折旧来评价学校的教学成本。虽然新规定还没有完全规定进行教育成本核算,但目的是向这个方向发展的。并且,高校已经可以通过新会计制度的数据,自己进行本单位、各部门的成本核算。因此,高校固定资产折旧前的准备工作应该根据成本核算的要求来进行。

(一)根据不同的类别对全校固定资产进行登记

新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分为六大类,我们就得根据分类,对现有的固定资产进行核查登记。在登记的时候,遇到特殊情况,要按照新制度对特殊情况的处理办法进行登记和核实价值。

(二)按部门进行固定资产登记

新会计制度规定对固定资产进行折旧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核算教学成本。也就是通过对固定资产折旧摊销的办法,算出学校的教学成本。各校也可以通过固定资产折旧,对各分院、系教育成本进行核算分析,从而找到学校那个院、系投入少,效益高,有发展前途。因此,我们在对固定资产登记的时候,可以分为直接教学用固定资产、公用固定资产、管理用固定资产三大部分。直接用于教学的如教室等,公用的如学校道路等。新制度没有把道路纳入固定资产,但由于现在学校都比较大,里面的道路非常多,投资也非常大,应该纳入固定资产进行核算。用于管理的固定资产主要是管理人员占用的固定资产。这样通过分类,可以分析出直接教学成本和学校的管理成本。

(三)确定固定资产折旧的范围

新制度并不要求对所有的学校固定资产进行折旧,对有的规定不予折旧。不进行折旧的有文物和陈列品、动植物、图书和档案、以名义金额计量的固定资产。文物和陈列品、动物、档案、以名义金额计量的固定资产不进行折旧还有一定道理,但图书得植物是否进行折旧值得商榷。图书是教学的必要产品,纳入成本是完全应该的,也符合新制度对固定资产达不到规定标准,而使用年限在1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计入固定资产的要求。现在各高校的绿化投入非常大,种植了很多植物,这些投资应该纳入共同设施投入进行核算。完全可以通过折旧(生长年限)来进行核算。新制度规定高等学校以经营租赁租人的固定资产,不作为固定资产核算,应当另设备查薄进行登记。也就是说以经营租赁租人的固定资产不进行折旧。

四、折旧的方法与账务处理

新会计制度规定,折旧年限主管部门有规定的从其规定,没有规定的,高等学校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实际使用情况,合理确定其折旧年限。也就是说,有规定的,从其规定,没有规定的,各高校根据情况自行确定。折旧的方法新制度规定采用年限平均法或工作量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

新制度对折旧的核算设立了累计折旧科目。

一是按月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按照应计提折旧金额,借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科目,贷记“累计折旧”。

二是固定资产处置时,按照所处置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借记“待处置资产、损溢”科目,按照固定资产已计提折旧,借记“累计折旧”,按照固定资产的账面余额,贷记“固定资产”科目。

累计折旧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高等学校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累计数。

五、如何运用新制度折旧来测评学校教育成本

新会计制度制定的目的,就是为了能核算高校的教育成本。由于高校几十年的习惯,所以,新制度并没有要求一步到位。但是,通过新会计制度对支出的分类和固定资产的折旧,我们可以利用新会计制度下的财务数据,对本校教育成本进行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财务依据。首先要把教育成本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就是直接用于教学的成本,如教学用固定资产折旧摊销、教师工资及福利,教师办公经费、学生所支出的费用等。间接成本主要是公共费用和管理费用,也就是管理人员的工资及福利,办公费用及管理用固定资产折旧的摊销等费用。公共费用也可以纳入管理费用一并计算。也就是说,要计算本校的各项成本,就把事业支出的相关数据与固定资产折旧摊销两项相加即可。教学和管理人员的经费支出,可以从单位经费支出中找到相关数据,固定资产折旧可以通过固定资产清单和折旧来计算,两项相加就得到了直接用于教学的成本和管理成本。通过教学成本和管理成本的比例分析,就可以看出本校管理水平和人员结构、固定资产投资是否合理。通过各院、系教学成本的分析,就可以看出那个院、系用最少的钱,办最多的事。

六、新会计制度对高校固定资产折旧规定存在的问题

(一)不能完全反映资产的现时价值

《新会计制度》下对于价值难于计量的资产,以名义金额1元入账;对于图书、档案、学校大量的绿化植物等不计提折旧;对非正常的毁损,如遭受火灾水灾导致原有固定资产的价值大大降低,不计提固定资产的减值准备,此类规定导致不能完全反映全部资产的真实价值,特别是图书,是直接用于教学的,完全可以通过折旧来计算直接教育成本。

(二)无助于教学科研成本的核算

计提的折旧冲减“非流动资产基金”而非计入成本费用,即使按资产类别等设置明细也无法分摊至需要细化核算的项目中去,无法根据计提的折旧衡量教学或科研所占资产应分摊的成本费用。累计折旧科目只是在固定资产处置时有借方,其他全是贷方。也就是说这处科目全是贷方余额,仅反应高等学校计提的固定资产累计数,而不进入教育成本的分摊。只有当学校本身想进行成本核算的时候,才有一定用途,其他没有多大作用。

综上所述,新会计制度对于高校固定资产折旧的核算,只是增加了科目,而没有正式纳入成本使用。随着高校市场竞争的更加激烈,各高校降低教学成本、提高投资效益的愿望更加强烈。因此,只要我们通过新会计制度的过渡,就能进入高校教学成本核算的时代。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司.高等学校会计制度[M].2013.

[2]财政部,教育部.高等学校财务制度[M].2012.

[3]财政部.新旧高等学校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的处理规定[Z].2014.

[4]赵冬梅.新财务制度下高校固定资产折旧问题研究[J].会计之友,2013(08).

[5]唐剑丽.美国高校固定资产折旧政策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3.

篇5:质量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考核的规定

1、为使药品质量管理制度切实有效执行,根据《江苏省医疗机构药品使用质量管理规范》特制定本制度。

2、质量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与考核制度由药剂科监督实施。

3、对制度的执行情况采取以科室自查、质量管理部门检查为主,药剂科督查为辅的检查与考核方式。

4、对制度的执行情况须做到各科室每月进行一次自查,质量管理部门每季度进行一次检查,药剂科每半年组织一次督查。具体时间由药剂科统一布置,检查结果作为业效考核的依据。

5、药剂科确定各科室检查与考核内容和评分标准等检查与考核指标。

6、各科室、质量管理部门应依据检查与考核内容和评分标准在药剂科规定的时间内进行认真的自查、检查,并对自查、检查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记录,对自查、检查中出现的问题应确定责任人、检查整改措施和时限要求,对整改措施的实施结果应进行必要的追踪。

7、各科室应将自查结果及时上报质量管理部门、质量管理部门应将检查结果及时上报药剂科。

篇6:质量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考核的规定

企业应定期检查和考核质量管理制度执行情况,并有记录。制度考核的主要内容有:人员基本素质,业务技能的熟练程度,各岗位质量管理职责的履行情况,业务经营质量控制程度,质量工作过程现场管理状态,质量控制文件,原始记录完整有效,实现质量管理工作目标的满意程度。企业应每季度或每半年对内部各相关部门进行全面考核或专项考核,可以结合采用资料检查法、现场观察法、知识测验法,通过对有关现场操作或管理、现场提问或书面问卷测试及有关记录、资料、帐册、凭证等进行检查,了解员工的质量意识及对相关质量管理制度的理解情况与掌握程度,进而对各部门相关质量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价。

检查考核程序:各部门定期对本部门质量管理制度的实施执行情况进行自查,写出自查情况的书面报告,报予质管部。企业内的检查考核组对各部门相关制度执行情况进行考核,写出总结报告。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下达书面通知,并明确整改责任人与整改时限。整改后应有复查,检查与考核结果应与奖惩挂钩。

检查考核记录:各部门自查报告,检查考核情况表,检查考核原始记录,检查考核汇总表,整改通知书,复查

篇7:质量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考核的规定

为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挥集体领导的核心作用,保证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规范化,严格执行“三重一大”议事规则,着力提升党委、政府重大经济事项决策理论水平,防范重大经济事项决策风险。在各项工作的推进中体现民主公开、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勤敏高效,认真贯彻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不断增强集体决策的质量和水平,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促进了各方面工作的协调发展。现就执行重大经济事项决策制度规定情况如下。

一、决策制度执行情况

(一)高度重视,严格落实。

我县认真贯彻和落实重大经济事项决策部署,严格遵守民主集中制原则,严格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充分发挥集体领导的核心作用,规定领导班子要认真落实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凡属重大事项决策,重要项目和大额度资金的使用必须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由集体讨论作出决定。

(二)强化措施,严格执行。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我县党委政府,特别是领导干部把重大经济事项决策制度的执行和落实摆在重要议事日程,将作为一项长期的重大事项来抓,坚持关口前移,科学谋划,提升决策的科学性和前瞻性。加强制度建设,民主决策,坚决执行重特大事项报告责任追究等项目工作制度,在重大决策,重大项目安排,招商引资,大额资金使用上严格依法办事,并按相关程序报批,做到经济决策事项有章可循,为提高决策执行力,进一步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起到关键性作用。

二、存在的困难问题

一是重大经济事项集体决策等相关制度还需进一步落实;

二是集体决策制度相关的监督制度还需进一步充实;三是档案基础资料的整理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三、下步打算

篇8:质量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考核的规定

1西部某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基本情况

目前, 西部某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考核采取纸质考核的形式, 由上级卫生局发放社区卫生机构工作任务书, 任务书由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10 大类43 项简要修改和演化而来, 然后由相应的绩效考核工作人员在年底时根据任务书的计算标准进行打分从而评价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工作完成情况。具体的考核办法是根据任务书中具体工作, 按照一定的权重比例, 或人群患病率及管理率, 通过实际服务人次进行加权计算转化而来, 对于一些难以界定的指标, 按全年核定标化工作量统计, 如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具体考核项目包括签约、门诊、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管理、计划生育服务均等化、老年人健康管理、精神病管理、慢病管理、传染病及公共卫生事件和卫生监督等项目。

2 绩效考核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解该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的真实执行情况, 课题组利用暑假走访了该市23 家社区卫生服务站, 发现虽然各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存在差异, 但在绩效考核中存在很多共性的问题。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定全年无休, 人员少工作量大, “面对繁重的工作, 服务站中的医务工作者在从事医疗服务的同时, 还需兼任会计、信息员等职务。当一些工作需要入户调查时, 入户本身难度大, 加以人手不够, 致使最终无法完成任务量” ( X社区服务站站长) 。加上设备不足, 医保未开通, 工作人员资历过低, 资金不到位等软硬件的短缺都是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难以很好开展的原因。

除此之外, 社区卫生宣传力度较低, 认知度低, 难以被社区居民接受, 大多数居民仍选择去大医院或者周边的私人诊所看病或做检查。“我们所管辖的社区在该省院周边, 人们对于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认知度低, 生病时仍选择大医院, 而对于社区的了解, 仅限于服务站表面, 尚不了解社区服务站能做些什么, 不认为在这里能看病, 开药, 甚至做体检。” ( B社区服务站工作人员) 。

具体到各项考核指标, 在执行过程中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项考核指标上:

2. 1 签约及门诊

各卫生服务站的签约一般是按照辖区参保人员90. 00% 计算, 只包含城镇居民, 签约后城镇居民在定点医疗机构看病, 报销比例提高, 而城镇职工的报销比例本身就较高, 签约前后无变化, 因此城镇职工通常是不用签约的。而许多社区中由于上班族较多, 大多数属于城镇职工, 因此按照辖区90. 00% 人口签约是不现实的。在一些管理两万人以上的大社区中, 辖区90% 人口的工作量太大, 根本无法完成。如L社区, 管理26 000 多居民, 签约任务为23 580 人, 但实际签约为638 人。完成率仅为2. 71% 。K社区管辖人口也为20 000 人以上, 签约任务工作量为7 476 人, 实际只完成1 136 人, 完成率为15. 20% 。这些人口多的社区, 工作人员并未随之增加, 在工作开展时, 因工作量太大, 所需做的工作太多, 以致无法完成任务工作量。

门诊服务主要包括门、急诊、输液、中医理疗等, 在社区中占很大比例, 任务书中的门诊服务是按照签约人数人均就诊1次来计算的, 在走访调查的23 家社区卫生机构时了解到, 平时在社区看病的人非常少, 居民认为社区只是打疫苗的地方, 缺医少药, 去看病还是到医院更保险。于是各个社区都邀请社区服务站所属医院的专家定期前来会诊, 而基本只有在专家会诊时, 去服务站看病的人才会多, 仅在一天内完成的门诊服务量是平日的几十倍。

2. 2 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居民健康档案包括电子健康档案和纸质健康档案两部分。经统计, 调研社区的电子档案平均完成率为100. 74% , 而纸质档案完成率为68. 03% 。虽然电子档案完成情况较好, 但也存在作假现象。“服务站以前建立的电子档案一直是“一人立一户”的情况, 在接管后发现这一问题, 我开始着手修改电子档案, 将真实信息汇总登记。但是, 即使安排一人每天进行此工作, 不间断坚持365 天, 仍然无法完成任务工作量。不过, 由于电子档案不能删除, 之前累积的部分和新添加的部分相加, 却又可以完成, 甚至可以超出任务工作量。实际上, 虽然超出任务量, 其中仍存在着大量的虚假账户, 并非个别情况, 各地的各服务站都在造假, 卫生局设定的任务量太高, 达不到任务。” ( L社区服务站站长)

而对于纸质档案完成率低的情况, 按照上级卫生局规定的85% 的建档率, 管辖较大社区的卫生服务站很难完成, 以2 万人口为例, 按照纸质建档率85. 00% 以上的要求, 至少需建立19 000 份以上的纸质档案, 平均计算, 每天要建立52 份 ( 19000 /365 = 52. 05) , 社区还有其他工作, 显然没有时间和人力每天建立50 多份健康档案。这最终使一些大社区的建档一项成绩较低, 影响了整体的完成率。

2. 3 慢病及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

各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考核中, 慢病的任务量是按照辖区人口比例计算的。其中高血压按患病率10. 00% , 管理率70. 00% 计算, 从而得出社区应管理的高血压病人; 糖尿病是按照患病率2. 60% , 管理率70. 00% 计算, 得出社区应管理糖尿病病人。实际在执行时, 各个社区存在差异, 一些处于市中心的旧社区, 老年人居多, 完成率较高; 而一些周边新社区, 人口年龄较低或较平均, 无法完成规定任务量。

同样, 社区中的重性精神病患者也是按照人口总数比例计算, 显然是无法完成的, 在统计结果中显示, 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完成率仅为52. 90% , 基本各服务站都无法达到任务标准。以C社区为例, 按照管辖人口比例计算, C社区任务书中规定应管理200 个重性精神病患者, 在谈到这一项工作时, C社区的工作人员苦笑道:“如此多的重性精神病, 我们社区不成了精神病院嘛。实际能管理的还不足30人。”由此可见, 不符合实际的任务目标使各服务站都无法完成工作。

2. 4 老年人健康管理

老年人健康管理具体为: 对区域内所管辖的老年人 ( 2012 年时规定为60 岁以上) 各开展1 次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 1 次体格检查, 4 次随访及健康指导管理。结果显示一些老龄人口较多的社区基本都能完成此项, 实际上, 社区开展的工作只有健康状况评估和健康指导, 体格检查所需的检查器材大多数社区都未配备齐全, 随访需要上门服务, 社区人手不够始终是难以解决的问题, 因此随访老年人在社区中很少开展。但是, 在绩效考核时, 只要管理的老年人次达到任务要求, 就算完成此项工作, 具体的随访、健康指导、体格检查几项内容无法检验。此项在绩效考核中虽然完成率高, 可实际却并非如此。

2. 5 卫生监督管理

卫生监督管理包括: 食品安全信息报告、开展职业卫生咨询指导、协助卫生监督机构开展饮用水卫生安全巡查、协助卫生机构开展学校卫生服务、非法行医和非法采血报告。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中, 此项完成率基本为100. 00% , 而当调查走访中问到具体每项工作如何开展时, 社区的服务人员反映, 这些工作根本无法开展, 只能帮助宣传, 社区没有资格也没有权利去管理食品安全, 饮用水卫生安全, 即使去管理, 也没有人会听取意见, 最终只能作罢, 在年底的绩效考核中, 只要做过此类宣传, 就评为满分。

3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考核执行不到位的原因分析

3. 1 绩效考核任务目标过高, 项目设置不合理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任务目标的制定存在许多的不合理处, 目标任务虚高, 不考虑实际情况, 仅根据管辖的总人口按照比例计算任务量, 脱离实际, 未考虑社区人口年龄分布及特殊人群的分布情况, 使得多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根本无法完成[2]。

绩效考核中, 一些项目存在重合, 如建立健康档案与慢病管理, 都是在建立档案, 只是将慢病这一特殊群体专门管理起来, 但工作流程是一样的。一些社区无法完成或难以开展的工作项目, 如: 包虫病的预防和控制, 食品安全信息报告, 饮用水卫生检查, 孕前风险评估等。各社区均无法开展, 而在年终绩效考核时却需要进行评价打分, 不管是打零分影响总体分数, 还是所有社区都统一评满分, 都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结果产生一定影响, 使结果不再客观公正。此外, 部分工作无法确定具体工作量, 在一项任务中包含多个工作, 如计划生育服务均等化, 需要做的工作有信息登记、孕前风险评估、健康指导、避孕药具发放。每项工作做了多少是不深究的, 考核时只关注最终此项目的完成量, 使最终结果缺乏具体数据支撑。

3. 2 绩效考核的方式和方法不完善[3]

目前该市已经建立了一套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年终考核评价体系, 但绩效考核的理念、指标设计和考核方法等还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以服务数量为重点的考核往往会影响基层机构和医务人员的行为选择, 即“考核什么, 什么指标分值高就会多做什么”[4]。另外, 绩效考核的可行性也很重要, 统一的、标准的绩效考核制度很难真正反映不同社区绩效差异的原因, 容易违背“多劳多得, 优绩优酬”的初衷[5]。

3. 3 社区工作人员配备过少, 设备不完善, 工作无法开展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配备8 ~ 12 名医护人员, 调查中发现除了较大社区外几乎都很难达到这一水平, 同时, 各服务站人员实行倒班制度, 每天固定在岗的人员为4 ~ 8 人, 其中包括药房, 诊断, 开处方, 护理人员, 同时, 他们还兼任了会计, 出纳, 数据录入员。而所管辖的社区居民却达上万人, 明显许多工作是无法完成的。一些需要访视的工作, 一天也难入户20例, 更加重了服务人员的工作量。在调查时, 有10 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都是刚刚搬迁入新址, 相应配备了一些医疗器材, 而在搬迁之前, 许多器械和设备都不具备, 所处环境也较为简陋, 使工作难开展、无法开展。

3. 4 考核人员不够专业

走访发现, 很多社区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反映, 年终绩效考核时上级卫生局派出的考核人员不够专业, 均为各医院医护人员或行政人员, 经过临时培训进行考核打分工作。他们并非从事社区卫生工作者, 并不了解社区具体工作如何开展, 在对各项考评进行核对时, 缺乏专业素养和敬业精神, 马虎潦草, 评分时武断草率, 不能客观体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考核情况。更存在“一言堂”, 考核人员“说了算”的情况, 如此致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考核结果出现偏差[6]。

4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合理化的建议

社区卫生服务是整个卫生服务系统的子系统[7,8], 社区卫生服务系统的快速发展需要通过科学有效的绩效评价来建立有效的社区卫生服务网, 从而提高社区的公平、可及性, 进而为促进全民健康及社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4. 1 根据实际科学合理的调整社区卫生绩效考核方案

通过以上的实际走访, 发现目前该市的社区卫生服务绩效考核体系已不能适应辖区社区卫生机构的发展, 应根据实际运行情况, 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如根据不同社区人口年龄构成差异, 适当调整各社区的任务量。如: 要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上报或从其他机构除 ( 如各社区居委会) 了解城镇居民和城镇职工的大致人口数, 社区中老年人及年轻人群、儿童的人口比例, 前一年所管理的重症精神病患者数量等等。由此合理的设定各社区不同条件下的任务量, 更符合实际情况的绩效考核标准。同时删除诸如: 包虫病的防治、孕前风险评估、食品监督、饮用水卫生安全检查等无法开展的项目。加入财务考核, 工作质量考核和居民满意度调查等指标, 以增加绩效考核体系的合理性。

4. 2 加强绩效考核人员培训, 制定合理的监督反馈机制

加强培训力度, 使考核人员能够真正了解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工作, 认真负责地进行考评工作, 增加督察制度, 杜绝考核人员包庇和谎报的情况。使绩效考核能够客观公平地呈现各社区的实际工作情况。考核结束后, 卫生局组织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负责人员汇报反馈, 反馈各社区的实际工作情况, 以及绩效考核的公正程度。汇报各社区在开展工作中的难点要点和面对的问题, 各负责人一起讨论解决的方法和绩效考核制度中的不足, 并提出如何修改。

4. 3 增加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人员, 加快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信息化建设水平

按照各社区管理人口合理增加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人员数量, 规范各工作人员的具体职责, 量化工作任务, 分配到人。配备应有的医疗器材和体检设备, 保证在社区能够做常规的基本医疗服务和健康体检。

同时, 综合对国内东部发达地区的社区卫生服务绩效考核调查发现, 信息化程度越高的地区, 其绩效考核工作完成得越好[9]。如上海市长宁区依靠“区域医疗信息管理与交互平台”, 建立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综合评估体系和“六位一体”的质量控制法[10]值得借鉴。

4. 4 加大社区卫生服务宣传力度

加大社区卫生服务的宣传, 尤其是在医院中, 可设立社区签约者看病绿色通道, 鼓励居民主动去社区签约。在社区、公交车上、报纸上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宣传力度, 让居民对社区服务更加了解, 选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医, 并配合社区的各项工作。

参考文献

[1]马文元, 曹建波等.社区卫生六位一体服务解读[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 5 (1) :1-10.

[2]张英.探索社区卫生服务的绩效考核评估[J].中国卫生人才, 2008 (12) :56-57.

[3]尤川梅, 王芳等.我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中的问题分析[J].Chinese Journal of Health Policy, 2011, 4 (2) :40-44.

[4]Casalino L P, Alexander G C, Jin L, et al.General internists'views on pay-for-performance and public reporting of quality scores:a national survey[J].Health Affair, 2007, 26 (2) :492-499.

[5]杨肖光, 代涛, 王芳.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绩效工资的政策分析[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2013, 5 (5) :15-20.

[6]姚岚.探索社区卫生服务的绩效考核评估[J].中国卫生人才, 2008 (12) :56-57.

[7]卢祖洵, 金生国.国外社区卫生服务[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

[8]韩琤琤, 冯亿.德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绩效考核与分配制度对社区卫生机构激励的效果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 2009, 12 (1) :71.

[9]李斌, 李晓惠.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评网络系统的构建[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7, 21 (7) :11-13.

篇9:质量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考核的规定

关键词:制度改革 集体林地 解放思想

海北州认真学习《青海省深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方案》,并制定了海北州户籍制度改革林业配套政策实施细則,并要求各县制定本县的户籍制度改革林业配套政策实施细则,确保转户农牧民群众林业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护。

根据文件要求,组织人员对涉及转户后农牧民林地林木权益处置机制建立、落实、执行情况进行调查,海北州未发生因转户造成农牧民林地林木权益的纠纷,未接到群众信访、上访事件。

根据海北州户籍制度改革林业配套政策实施细则,海北州从政策上给予农牧民支持。但是由于海北地处高寒,造林成本高,造林成活难,成林更难,经济效益甚微。导致农牧民造林积极性不高,没有申报造林的农牧户。海北州主要存在的是农牧民转户问题。因此在实施细则中有详细的规定,对保障农牧民群众权益给予了政策支持。

1 本地区及各县户改革林业配套政策执行落实情况

1.1 继续履行林地管护和经营的责任义务。农牧户整户迁入西宁市区的,允许5年过渡期内继续保留林权,农牧户整户迁入其他城(镇)的,允许在承包期内继续保留林权。在过渡期和承包期内继续保留林权的,必须履行承包林地(林木)的管护及经营责任和义务,接受林地所在地林业部门的管理和监督;对纳入国家级公益林补偿范围的承包林地履行了规定的责任义务,经林业部门检查合格的,按原渠道领取管护费。对转户后不按合同履行责任义务的,停发不履行管护责任义务当年及以后的管护费,不再续签管护合同。对因不履行合同规定的责任义务导致林地、林木损失的,依法追究当事人的相关责任。

1.2 实行委托管护和经营。对转户后没有条件或者没有能力继续履行承包林地管护和经营责任,短期内又未能实现流转的,应当将全部有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地等委托村(牧)委会管护。纳入国家级公益林补偿范围的林地应当将管护费全额转移给村(牧)委会,未纳入国家级公益林补偿范围的林地应当由委托人比照国家级公益林管护费标准定期向村委(牧)会支付管护费,由村委(牧)会承担全部管护责任和义务。在委托管护期间承包林地产生的其他权益仍然归承包户享有。同时,应当把承包的宜林荒山荒地委托给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对于村民的委托,村(牧)委会不得拒绝,并应当签署委托协议严格执行。有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地的委托管护期限不超过5年。

1.3 积极引导林地依法流转。转户后可依法对林地、林木进行流转。可以通过转让、转包、出租、互换、入股等形式流转给本村的农户或其他林业经营组织。房前屋后的林木,可以随宅基地、农房流转或在县林业部门监督下采伐。

1.4 鼓励转户农(牧)户自愿退出承包林地。对整户迁入西宁市区落户,自愿退出承包林地的,由县级政府一次性给予5年过渡期内,剩余年限的管护费补助资金,补助标准按退出前一年实际给付的标准执行。

对迁入其他城(镇)的,在承包期内自愿退出承包林地的,自本地户改革5年内退出的,比照前款过渡期政策给予补助;五年后退出的给予1年的管护费补助资金。

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实行“均股均利”的林地,林地收益不足实际管护支出的,迁出农牧户可自愿放弃股权,不予资金补助,不承担管护责任。

对承包期满,交回村(牧)委会的林地不再给予资金补助。

凡退出或者交回的承包林地上的林木,属于公益林的人工林木由县级政府按评估市值(指实物价值)给予补偿。属于公益林的天然林木则不予补偿。属于商品林的林木,由所有权人对林木进行处置,达到工艺成熟的林木可以申请更新采伐,但不得皆伐;为苗木的应当做销售处理,有条件的地区可以优先收购符合质量标准的苗木用于本地营造林工程;幼龄林林木,可通过林木所有权流转继续本周期的培育和经营。集体经济组织应当无条件接收已转户农户退出或者交回的林地、林木,并承担管护和经营责任。

1.5 委托收购。对江河源头、自然保护区、重点水土保持区、重点湿地保护区、风沙重点治理区等重要生态区位和生态异常脆弱区域的林地、林木,可由县政府委托林业管理部门从转户农牧户手中收购,实行统一管理。

1.6 鼓励各种社会主体经营林业,培育林权流转市场。凡有能力的城镇居民、下岗职工、公司法人等各种社会主体可以通过林地、林木流转取得林地使用权及林木所有权,成立或组织林业管护经营组织,从事林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在税费征收、林业贷款、林业投资、技术支撑、财政补贴、林业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享受与国有林业单位同等待遇。

2 主要做法

防止转户后对承包林地的经营管理出现真空状态,造成林地生态功能降低甚至破坏的情况发生,各级林业部门须进一步加强监管工作。一是加强与户改部门和乡(镇)、行政村的信息交流,及时掌握村民转户情况和林权处置情况,做好林权流转管理登记工作。二是加强林地管护和经营履约情况和检查验收工作,严格执行林地管护经营政策。三是加强诚信履约宣传教育,积极引导林权流转和委托管护,严厉打击损害林地林木的行为。

3 群众对户改林业配套政策的诉求与主张

一是林业投融资配套政策不完善,林业从金融机构融资仍然困难。主要表现为林业发展开发的金融产品不多,特别是与林业生长周期相适应的长期贷款项目缺乏,融资成本较高。二是森林采伐管理制度突破难。目前我国实行森林采伐计划限额制度,林农不能享有充分的处置权。在《森林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未修改之前,难以有较大突破。三是政策性森林保险制度尚未建立,森林抗风险能力低。由于缺乏政策性森林保险,林农遇到天灾人祸,得不到补偿,使生产恢复难。四是林业产权流转不畅。

4 下一步工作应当采取的措施

建议国家尽快出台森林资源流转办法,建立森林资产评估制度,为林农和林业经营者提供森林资源流转平台。林权明晰后,林地林木成为可以转包、出租、转让、互换、入股、抵押等活的资产,林权流转大量出现。如何规范流转行为,做好林权流转过程中的登记管理,目前各地都是自行探索,急需出台全国统一的办法,避免林权流转出现混乱。财政部和国家林业局2006年底就下发了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管理暂行规定,对评估机构和专家进行了规范,但至今仍未批准评估人员,致使各地从事林木资产评估的合法、合规性受到质疑。

完善森林资源抵押贷款配套政策,着力解决林业融资难问题。由于林业生产周期长,需要长期持续投入才能得到回报。因此,只有推进林业融资体制改革,开展以林业小额贷款为重点的林权抵押贷款,才是林业融资的一条必由之路。

要加大对林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建立造林、抚育、保护、管理投入补贴制度,对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林木良种给予补贴,对森林抚育、育苗给予扶持等惠林政策,要落实资金来源,出台具体的操作办法。

参考文献:

[1]秦忠文.立足省情 解放思想 全面推进海南集体林权制度改革[J].热带林业,2008(12).

[2]吴晓平.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几个重要环节[J].浙江林业,2008(11).

[3]贾治邦.认真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 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J].林业经济,2008(11).

篇10:质量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考核的规定

市编办:

根据市编办 《2011 机构编制管理规定执行情况考核实施 方案》(淮编办[2011]78 号)文件要求,市供销社高度重视,对照考核内容,进行认真的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机构编制管理总体情况 市供销社机关行政编制 22 人,其中县级领导职数 5 人,科 级领导职数 9 人,县级非领导职数 1 人,科级非领导职数 5 人。2011 年调入县级领导 1 人,通过公务员招录考试录取 3 人。直 属事业单位市供销社职工学校编制 18 人。我社在机构设置、人 员配置上均按照规定管理。同时,认真及时执行市委、市政府、市编委研究决定的机构编制事项,没有违反管理权限和程序设立 机构,没有擅自增加编制和领导职数,无机构编制违纪违规情况 发生。严格执行上级机构编制管理文件,进一步规范机构设置、人员编制调配及管理。

二、行政和事业单位改革情况 严格执行上级批准的行政改革方案,落实“三定”规定,按时完成机构改革任务,实施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按时间节点 完成实名制信息录入、核对、报送工作及公示、登记工作,没有 违反规定的行为。

三、事业单位法人登记情况 规范事业单位的设立、变更、注销登记工作,实时汇总登 记管理数据,建立规范的档案库。没有出现抽逃、转移开办资金 的行为和涂改、出租、出借《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或者出租、出 借印章的行为。认真开展事业单位法人年检工作,事业单位市 供销社职工学校虽然教学业务停滞,仍坚持正常年检。

四、机构编制日常管理情况 机关、事业单位在编在岗人员全部纳入实名制管理管理,并在编制册和台帐中进行实名登记管理。机构编制实行动态管 理,2011 年新进人员均 在严格控制机构编制总量的前提下,按 照规定进行配置,并及时办理入编手续。另外,机构编制统计年 报及专项统计工作,都及时完成。

五、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我社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在市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与指导 下,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 在:一是单位公务员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没能及时补充年轻的 公务员,队伍老化比较严重。二是对事业单位法人登记业务认识 不够,出现年检任务没有全面完成的现象。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继续加强机 构编制管理,建立并完善长效工作机制。会同组织、财务、监察 等部门,定期组织督查,做好机构编制管理工作,争取各项工作 迈上新台阶。

跃进水库机构编制自查情况报告

根据《全省机构编制核查工作实施方案》之有关要求,我单位对机构编制相关情况进行了自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 如下。

一、基本情况

1、机构沿革情况 机构沿革情况 沿革 我单位成立于 1958 年(依安县委,依发[1958]72 号文 件),齐编发[2009]101 号文件,我单位机构名称调整为跃进 水库管理站。我单位内设机构共 2 个(依安县编委,依编发[2003]46 号文件),分别为工程管理股和综合服务管理股。

2、编制及实有人员情况 依编[2007]50 号文件核定我单位共有事业编制 15 名,其中行政管理 2 名,专业技术 8 名,生产工人 4 名,工勤 1 名。我单位实有人员 11 人,其中使用行政管理岗位 1 人,专业技术岗位 9 人,工勤岗位 1 人。

3、领导职数及实际配备情况 依编发[2003]46 号文件核定我单位职数情况为:核定 领导职数 1 正 1 副,站长一职为正股级,副站长一名为副股 1 级。现我单位领导职数实际配备 1 正为正股级。

二、存在问题 经过自查,我单位存在以下问题:

1、领导职数副职空缺 1 人。

2、机构编制情况与数据平台不一致。

三、与数据管理平台数据不一致情况及原因 我单位实际机构编制情况共有以下与数据平台不一致,具体为:领导职数实际比平台少 1 人,专业技术人员数比平台内多 1 人,工勤人数比平台内少 4 人。主要原因是:我单位领导副职未聘,专业技术人员聘用 多,工勤人员聘用少。

四、整改措施 依据自查情况,制定以下整改措施:

1、根据实际情况,逐渐配齐领导班子,聘任副职。

2、及时向编办报送最新人员结构及聘用情况。

3、规范数据平台数据,确保平台数据准确性。

篇11:质量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考核的规定

根据武教办[2016]20号《关于转发<武义县财政局关于开展差旅费管理规定执行情况检查的通知>的通知》要求,对照武财预[2016]34号《武义县财政局关于开展差旅费管理规定执行情况检查的通知》文件精神,我校于日前启动开展差旅费管理规定执行情况检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接到通知后,我校领导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以校长任组长,分管副校长为副组长,以校务监督委员会委员、工会组长、总务处主任、报账员为成员的自查小组。针对2014年4月1日以来的差旅费,管理规定执行情况开展自查,并将差旅费使用情况在校务监督公开栏进行公示。

一.制度建设情况

1.我校建有出差审批制度,外出开会、培训、听课、办事等都需经分管领导事前审批,差旅费报销时要凭出差审批单报销。

2.我校有《差旅费报销细则》等内控制度,学校成立校务监督委员会定期对差旅费进行审查,每学期将所有人员差旅费进行公示。

二.支出标准执行情况

1.不存在违规扩大差旅费开支范围,擅自提高开支标准情况; 2.未发现出差人员乘坐飞机出差,乘坐火车、汽车等城市间交通都在规定等级内;

3.住宿费都在相应级别住宿限额标准内;

4.未发现出差人员擅自扩大伙食、公杂费报销范围。三.审批和报销管理

1.差旅活动按规定履行事前审批手续;

2.差旅费报销时出差审批单、机票、车船票、住宿费发票等凭证合规、完整;相关票据与出差审批单相符;不存在报销规定以外票据;

3.住宿费、机票支出等出差相关费用均按公务卡使用规定结算;

4.不存在实际发生住宿而无住宿费发票又报销伙食补助费和公杂费;

5.无城市间交通费票据的实行减半报销公杂费; 6.超标准、超范围开支的由出差人员自行承担。四.出差纪律执行情况

1.不存在无实质内容、无明确公务目的的差旅活动; 2.不存在以出差名义和方式变相旅游; 3.不存在弄虚作假,虚报冒领差旅费;

4.不存在向下级单位、企业或其他单位转嫁差旅费。

篇12:质量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考核的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全市行业制度执行的监督管理,保障制度的贯彻落实,强化制度的约束力,提高制度的执行力,维护制度的权威性,保证各项工作规范、有序开展,根据省局(公司)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全市行业全体员工遵守、执行和违反由市局(公司)制定印发的各项规章制度的监督管理。

第三条 制度执行监督管理的原则

(一)有章必依,违章必究;

(二)实事求是,客观公正;

(三)权责统一,奖罚适当;

(四)预防教育为主,管理惩处为辅;

(五)监督管理与改进工作相结合。

第二章

主 体

第四条 制度的归口管理部门对制度执行落实负组织领导责任。

第五条 制度规定或与制度执行相配套的工作流程所指向的部门为制度执行的责任部门。制度规定或与制度执行相配套的工作流程所明确的具体岗位人员为制度执行的直接责任人。第十二条 监督管理部门在制度执行监督管理过程中,(一)查阅、复制有关执行情况的记录档案资料;

(二)要求有关部门和人员就监督检查中涉及的问题做出口头或书面的解释和说明;

(三)在专项调查、检查过程中,可以封存、扣押有关材料。扣押材料时,应出具书面清单,并由双方签字或盖章确认;

(四)要求制度执行部门就监督管理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并出具整改情况报告;

(五)其他监督管理措施。

第十三条 将制度执行情况纳入绩效考核,监督管理部门在制度执行监督过程中可以根据检查、调查情况提出绩效考核建议,提交市局(公司)绩效考核领导小组审定,在月度或绩效考核中执行。

制度执行责任人的绩效考核由其所在部门根据情况执行。第四章

奖惩规定

第十四条 制度执行监督管理部门对在制度执行中成绩突出的单位、部门或个人,应进行通报表扬或提出表彰建议。对在制度执行监督检查中发现的不执行或执行不到位的行为,应实施责任追究。

第十五条 制度执行责任追究范围:

(一)制度执行管理部门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责任并造成一定影响或后果的,应当对其实施责任追究;

(二)制度执行部门或人员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责任并造成一定影响或后果的,应当对其实施责任追究;

(三)出现违反制度的行为,根据违反制度的事实、性质和情节,对直接责任者和负有领导责任者实施责任追究。

第十六条 制度执行责任追究依据:

(一)全市行业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中明确的应追究的责任;

(二)《烟草行业行政处分暂行规定》;

(三)法律法规及行业规章制度规定的其它应追究的责任。第十七条 制度执行责任追究形式:

(一)诫勉谈话;

(二)责令书面检查;

(三)通报批评;

(四)调离岗位;

(五)解除劳动合同;

(六)行政处分;

(七)党纪处分;

法律法规及行业规章制度规定的其它责任追究形式。

第十八条 实施责任追究应根据违反制度的事实、性质、情节等情况确定。

诫勉谈话、责令书面检查、通报批评、调离岗位的责任追究形式原则上适用于违反管理制度中义务性制度规范的行为。

解除劳动合同、行政处分原则上适用于违反管理制度中禁止性制度规范且造成一定后果或影响的行为。

党纪处分适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第十九条 故意违反制度受到责任追究后又因违反制度应当受到责任追究的,应当从重处理。第二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理:

(一)通过事后整改补救等措施,主动消除或减轻违反制度的行为造成的后果或影响的;

(二)积极主动配合制度执行监督管理部门的调查、检查的;

(三)其他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理的情形。

违反管理制度的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不良后果或影响的,不给予责任追究。第二十一条 违反管理制度的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五章

程序规定

第二十二条 制度执行责任追究,应按照人事管理权限和处理审批权限,实施分级管理。

篇13:质量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考核的规定

最初期待权的起源要从德国学说判例说起,19世纪的德国“普通法”深入研究法律行为,其中囊括附条件、附期限的各种法律行为,研究结果虽精密细致,但终未将期待权的概念采纳进《德国民法典》中,叹之可惜。我国同样也研究期待权理论多年,当下的主流学说认为,应用期待权制度来保障期待权人的权利。然而,在我国现有法律规定中,期待权没有自己独立的体系,也不能被归为任何一类权利,其体现的方式仅以散见于相关法条之中。

期待权是民事权利的一种,是私权体系的一个分支,它从性质上与主观意愿有区别。王泽鉴教授曾形象贴切地举例称�:“孩童盼望外祖父于新年时购赠衣物,或商号盼望财源兴隆”,此主观性属于心理上的希翼,未将具有法律效力。若“外祖父某日表示于新年时赠给一套西装”时,此承诺则成为孩童希望取得未来利益实现的要件,此希望则是主观意欲,将会产生法律效力。虽然单纯期待与期待权都能够成为民事权利产生的组成要件,但为何还要将单纯的期待与期待权进行区分,则是源于法律规定的不同所致。事实上,民法保护的范围即包含了单纯的期待也包含了期待权——以“法律地位说”为基准,对于前者,其具备属于某种权利要件的部分,但并未将其规定为权利而称其为单纯的期待,保护方式仅为民法中的“实益”;然而后者,对具备属于某种权利要件的部分被规定为“权利”故将其称期待权,这种“权利”直接受民法的保护。如此一来,权利人的地位因为“期待权”的法律规定而受到保护,一种先行效力而确保期待未来的利益能够顺利实现,不因其他原因阻碍与减损,而权利自身也成了一种可实际享有的利益,具有一定的现实性。

2 现行执行的制度问题

执行制度在我国法律体系建设中的时间并不长,难免存在不够完善的地方。在执行过程中,经常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2.1 被执行人为开发商之情形,结果均为未办理房屋产权证

一是被执行人将商品房出售给买受人后则进行了预售登记,但由于被执行人自身原因不能或不愿办理导致的情形;二是被执行人将商品房出售给买受人后未办理预售登记,由于被执行人自身原因不能或不愿意办理导致的情形;三是被执行人将商品房出卖给买受人后,由于购房人的原因未办理房屋产权的情形。

2.2 被执行人为一般民事主体之情形,结果均为未办理房屋过户登记

一是被执行人己在法院查封前将房屋卖与第三人,买受人己支付全款;二是被执行人在法院查封前已经将房屋卖与第三人,买受人尚未付清房款但实际已占有房屋;三是被执行人已在法院查封前将房屋卖与第三人,买受人尚未付清房款且并未能实际占有房屋。

这些情形的出现,无疑给执行工作增加了很大的难度。显然,在对于房屋买受人的权利(即期待权)没有予以相应保护的时候,必然出现大量的执行行为造成损害第三人合法权益的情况,这同时也说明一个制度建设的必要性。

3 买受人期待权建构的重要性

期待权,从体系上看则是横跨债权及物权两个领域,同时在性质上也兼具债权与物权的双重属性。德国拉伦茨教授认为期待权有三种类型:一是对所有权保留买卖中买受人的地位;二是对不动产登记变更前,受领人的地位;三是对债权发生或证书交付前抵押权人的地位。买受人期待权对抗的效力所及于的对象便是对不动产有争议,但却无交易关系的第三人,其中包含一般债权人、不法行为人、不法占有人等。这里的买受人分析仅以房屋买受人为例,更加凸显执行中的突出问题。买受人期待权的设立,其必要性如下。

3.1 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维护《合同法》效力

在交易过程中,合同是当事人意思自治最基本的体现,尤其是房屋买卖合同。在买受人按照约定支付价款时,出卖人则应按约履行办理过户登记的义务。因此,在未能办理过户登记时,存在标的房屋被法院拍卖,买受人的实体权利遭到侵害的情况。而买受人期待权的设立,将会对执行产生重大现实意义,即执行法院对该买卖房屋进行查封后,买受人仍可向法院提出执行异议申请,经审查合理后,法院应根据具体情况决定买受人是否有期待权,是否应解除对房屋的查封,而不是随意将被执行人名下房屋作为执行财产。这样,极大尊重了当事人签订合同的意思自治,维护了《合同法》之立法本意。同时,由于赋予买卖合同以对抗效力存在固有的道德风险,加之我国诚信机制尚未有效建立起来的情况下,我们认为不宜随意扩大对抗效力的适用范围,目前则应限于房屋买卖为必要。

3.2 我国现实法律环境下的必然选择

现实中,由于出卖人的原因导致买受人难以完成过户登记的情况较为普遍。在这种情况下,买受人知道应让出卖人办理过户登记以维护其权益,造成过户登记障碍的又是不可归责于买受人的原因。在执行中遇到此类情况时,执行法院往往则会告知买受人应当向房屋所在地法院通过诉讼的方式确权,但最终的结果通常为要求出卖人履行合同或履行过户登记的判决。然而,这种判决从其性质上来看应当属于债权性判决,并不属于确认物权的判决。对这类判决而言,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物权法》第28条分析,是不能够适用的,则说明《物权法》制定及适用的过程中,并未完全充分考虑到房屋买受人投入的程度及若遇强制执行所带来冲突的情形。因此,对上述房屋买受人期待权的保护势在必行。

3.3 赋予房屋买受人期待权以对抗效力符合交易安全原则

笔者主张,房屋买受人的期待权具有对抗一般债权人的效力。如果买卖中并未对房屋进行预告登记,而实际已产生了交易登记或提供担保并依法办理登记的善意物权人而言,上述确认判决或者期待权则不可具有对抗性。因此,赋予买受人的物权期待权及判决的对抗效力并不影响外部交易的安全,相反是对出卖人和买受人之间的交易安全的保护。

4 买受人期待权构建中的保护重点

现市场上有很多以按揭方式存在的购买形式,对于买受人期待权的保护最早规定于2002年最高院颁布的《关于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的批复》中,但因该批复颁布的时间早于《物权法》,故当时的立法思维并不完善、成熟。其后,2004年对于执行中的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又颁布了《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规定》,《查封规定》的第17条明确将所有登记财产的买受人列为了物权期待权的保护对象。后最高人民法院根据执行案件在实践中所产生的问题,于2015年颁布了《异议和复议规定》(与摘要中《规定》为同一文件),规定中明确保护了案外人预告登记的物权期待权,其中保护的对象包括买受人在内的所有受让人,同样对保护适用条件做出了严格的限制,如《规定》第28条、第29条规定。

4.1 对一般买受人期待权的保护

《规定》第28条所规定的是一般买受人物权期待权的保护构成要件,与《查封规定》第17条相比而言区别甚远,主要体现在:第一,在成立形式上,《规定》条款明确受让人须与被执行人之间签订书面转让合同,合同必须合法有效。同样在其他相关法规中也有此种规定,例如在《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41条中规定,书面合同为转让的必要条件。第二,在价款交付上,两者的要求交付价款数额比例不同,《规定》明确了被保护的买受人应当支付全部价款,如若将剩余价款在法院指定的期限内交付完毕,同样也可纳入保护范围。这样规定主要是针对现今的大量不动产买卖实情出发,正如前文所述房屋购买已以分期付款的情形为主。买受人虽支付部分款项,但按揭主要是按照贷款合同的条款进行按月支付,若在指定期限内买受人将剩余价款交由法院,并不影响被执行人债权计算,自然应当受到保护,这是《规定》根据实践实际作出的亮点条款。第三,物权公示上,《规定》明确买受人要在查封前已经实际占有不动产,符合物权变动的法定模式,同时这样规定也是从要件上减少被执行人与第三人恶意串通损害买受人权益的可能性。

4.2 对消费者买受期待权的保护

根据最高院《关于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问题的批复》的条款,建设工程价款在特殊情况下是优先于抵押权的,然而这样特殊的优先权利并不能对抗交付一定款项的消费者。基于此,从逻辑上能够得出,买受人的期待权是抵押权和一般债权均不能对抗的。《规定》第29条是对买受人期待权的保护,条款要件除了须有书面合同外,还明确其他三个要件:第一,消费者为条款保护的对象。消费者是指从经营者处购买物品或者接受服务的人,《规定》中限定的保护对象是指从房地产开发商处购买商品房的买受人。一般民事主体间关于房屋的二次交易买卖则不在此保护范围之内。第二,根据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之定义,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的消费、购买日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人称之为消费者,因此这里所指的消费者仅为自然人,对于法人、其他组织不为消费者,也不可成为保护对象。《规定》对于住房数量也作出限定,买受人所购房屋系用于居住,旨在保障其生存权。然而在实际执行中判定买受人买房的真实用途却无法如此清晰,故在实践中依据经验形成了一个“客观标准”用以判定,是以房屋的性质区分,到底是居住用房还是经营用房。为了降低判定的难度,《规定》明确要求“受让人名下无其他用于居住的房屋”。这里的“无其他用于居住的房屋”,一般是指买受人购买的房屋为可供居住的唯一住房。第三,购房款交付标准有限定,标准为超过百分之五十。前文中建设工程价款司法解释规定的交付价款为“大部分”,但是并没有具体标准,而《规定》从有利于保护买受人角度出发的同时又规定了具体标准,将交付房款明确为超过百分之五十,也是对工程价款司法解释在实践中运用产生问题的阐释。

4.3 对已办理预告登记的买受期待权的保护

对于想实现以不动产物权变动为内容的债权人,需要以债权请求权作为权利实现的基础,而预告登记制度的目的正是以助于债权实现,实际上为物权期待权中保全制度的一种,预告登记权利人的预告登记行为阻却物权所有人处分物权的行为,物权所有人处分的行为不产生法律效力。因此,在预告登记的受让人范围中,并不只限于买受人。那么预告登记中,对于所有受让人包括不动产买受人而言,所有权人与其达成关于受让不动产所有权的合意通过预告登记的方式进行公示后,能否具有排除法院对此进行执行的效力?我们从此《规定》的第30条不难解读出,在执行程序中对经过预告登记的物权期待权是应予以保护的。预告登记只是让受让人产生物权期待权,因实际并未办理过户或登记手续,其所有权的取得尚处于不确定状态,其权利并不能被更完善的保障,因此预告登记制度还需逐步物权形式化,才能从根本上保护买受人的物权期待权。所以在实践中,如果有预告登记的情况下,受让人请求排除处分,那么法院应当予以支持;如果受让人请求人民法院解除查封,则人民法院应当区分标的物是否符合预告登记的条件——如果是则确定无疑地取得物权,应当解除查封。

5 结语

概言之,期待权在现行立法体系中并非完整的物权,只是一项逐渐获得物权特征且又接近物权的一项权利。尽管其本身还能够成为独立且纯粹的物权,但建立期待权的观点已经渐渐渗入相关立法。本文虽重于分析买受人期待权及现法律规定制度的探讨,但更希望我国应以《规定》的立法思想为本,在现行的如预告登记制度等相关制度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现实社会中房屋买受人具体地位和现状,建立买受人期待权,赋予其物权的效力,旨在保护消费弱者—买受人的权利,从根本上解决纠纷和执行中的困难,建立起完整并具“中国特色”的期待权制度。

摘要:针对在实践中产生的关于执行案外人异议的各种问题,2015年最高人民法院颁布《关于人民法院办理执行异议和复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这一规定体现了学界渐渐主张“维护买受人期待权”的立法思维模式,甚为难得。但是,期待权在我国立法中仍没有独立的体系,相关规定也需完善。在未来期待权法律体系构建中,我们应将期待权概念体现的法律价值融于既有的法律体系框架中,并以《执行异议和复议规定》所坚持的立法基础为本,突出重点保护,构建起完整并具“中国特色”的期待权执行制度。本文以《规定》为视角探讨我国现行买受人期待权保护及制度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买受人期待权,立法基础,执行制度

参考文献

[1]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第一册)[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

[2]蒋建华.论民事执行难的原因与对策[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4.

[3]申卫星.所有权保留买卖买受人期待权之本质[J].法学研究,2003,(2):46-61.

篇14:质量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考核的规定

摘要:本文对建立教学管理执行力体系的基本思想及建立基于“计划—控制—考核”的教学管理执行力体系的基本构成与内容进行了分析,介绍了北京交通大学应用该体系的实践效果。

关键词:教学管理;执行力;计划制订;节点控制;结果考核

教学管理执行力,通俗地讲就是贯彻落实教育部和学校等上级主管部门的战略决策、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的实践能力,即“抓落实的能力”,教学管理执行力又指人才培养和教学管理系统的执行与操作能力,它既服务于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又指导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

一、教学管理执行力体系的基本设计思想

教学管理模式对学校发展和人才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实际工作中,大多数学校的管理方式仍然比较粗放,管的多,引导和指导的少:一事一议、临时突击应付的多,总体设计和规划的少;管理中有章不循、抓而不紧的现象比较普遍等等。究其原因,有理念和认识方面的问题,更有操作层面的问题。经过对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分析研究,我们认为提升本科教学管理的执行力,其关键是根据学校实际,采取相应的管理模式,形成有效的教学管理执行力体系框架,建立以理念为先导、以制度为保障、以队伍为关键、以机制为重点、以评价为手段、以信息系统为平台的组织健全、运行顺畅、保障得力、激励有效的教学管理体系。因此,其教学管理执行力体系的基本框架应主要包括如下五个方面:第一,树立一种与时俱进的教育管理理念,即“教育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形成管理服务与指导相结合、激励与约束相结合、压力与动力相结合、变被动执行为主动落实的教学管理模式;第二,建立一套有效的规章制度和政策机制,以探索和建立现代大学教学管理制度为突破口,体现创新人才培养目标要求,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第三,建立一个完善的执行力运行框架,以“计划—控制—考核”为核心,注重宏观策划、强化节点控制、加强评价与反馈,形成高效的教学管理闭环控制系统;第四,建设一支优秀的教学管理队伍,确立共同目标、强调协同作战:第五,建设一个高效的信息服务系统平台,强化数据导向,提供个性化服务。

二、教学管理执行力体系的核心框架与基本内容

教学管理执行力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具体运行模式设计和运作过程掌控。运作流程是否畅通,效率是否高效,取决于教学管理执行力的核心框架构成的合理性、可行性、可操作性。学校应以“计划—控制—考核”为核心,建立三级管理框架:决策层注重宏观策划,强调决策和创新功能;执行层强化节点控制,强调协调、指导作用;操作层加强宣传,强调评价,注重信息反馈,形成高效的教学管理闭环控制系统。

1制订三类计划,强化目标管理

决策层从系统观的角度出发,注重教学管理工作的顶层设计和整体布局,明确学校与学院任务分工和关键环节的任务要求,主要通过制定学校年度工作计划、学院年度工作实施计划和重点专项工作实施计划来强化目标管理。

一是制定学校年度工作计划,即制定学校年度教学工作要点和学校年度目标任务书(年度实施计划)。在前一年工作的基础上,教务处根据学校发展规划,通过起草、专家咨询,与校领导、各学院广泛研讨沟通,形成每年的本科教学工作指导性意见(每年以校发1号文形式发出)和年度目标任务书,确立学校年度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明确校、院两级的任务分工和要求,以此来加强教学建设、教学改革和教学日常运行的全面领导和宏观调控,从组织保障、人员调配、资金支持、政策保障、检查验收等方面制定措施,保障管理工作目标的顺利实现。二是制定学院年度工作实施计划。根据学校1号文件精神和本科教学工作要点,统筹考虑各学院的优势、特色和发展需要,通过学校与学院、学院与学院之间的反复沟通与交流,确立各学院年度本科教学日常工作和重点(特色)工作的目标任务,形成学院年度工作的实施计划,作为学院年度教学工作的努力目标和年末考核与评价的主要依据,指导学院有目标和有针对性地开展各项工作。三是制定重点专项工作实施计划。针对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指示和部署,对重点和难点工作制定专项建设工作计划和方案。如根据2007年教育部“质量工程”的工作要求,我校制定了相應的建设实施方案,又如针对推动学生科研训练体系的实施,制定了大学生科研训练体系实施方案,对建设的指导思想、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和推进措施等进行了具体的部署和安排。

2进行节点控制,规范过程管理

执行层面根据目标要求,进行节点设计,具体指导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主要通过制度建设、规范流程建设和四个具体环节的操作完成。

首先,应对所有的规范性、程序性、操作性制度进行充实和完善,对各项管理工作的宗旨、目标任务、管理体制等重要环节做出原则性规定,每年在原文件汇编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和补充。之后将影响质量的因素和环节纳入强化管理的范畴,我校认真研究教学建设、改革与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业务流程、关键节点的工作标准,设计了规范化的工作表单和数据采集标准,建立和完善了20余个工作规范与流程,制定了100多个规范化的表格,实现了教学管理的制度化、流程化、表单化、数据化和标准化,确保关键环节和关键节点“不掉棒”。在具体操作环节上,我校努力做好四方面工作:一是分别在学期初、中、末发布阶段工作通知,提醒各学院按计划组织相关工作,做好重点项目的节点管理;二是每周召开教务处例会,就上一周的工作进行总结,及时解决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部署本周的工作任务,以“本科教学周工作日志”的方式向全校公布;三是分别与学院开展交流,了解工作进展及存在的问题,共商改进措施,提供政策或经费补充支持:四是加强重点和难点工作的研讨、指导与支持,对教育教学改革中的重点与难点问题,以项目拉动和案例剖析研讨的方式推进,如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等尚无成熟模式和借鉴经验的项目,以校级重点教学改革项目的方式给每个学院立项,鼓励各学院结合自身特点,积极探索管理运作模式;再如研究性教学、实验示范中心建设等具有一定研究基础和成功经验的项目,树立典型样板,以案例剖析的方式进行广泛研讨与交流,发挥示范辐射作用,以点带面,推进整体建设。

3开展年度(学期)考核,注重数据分析

操作层面本着“有利于学校发展、有利于学院发展、有利于学生发展、有利于教师发展”的原则,对全校、各学院、教务处教学管理人员进行三级年度教学质量分析和评价工作,把目标管理、过程管理有机结合,实现全面、全程性的质量管理体系。

第一,每年收集各类重点建设、重大改革的成果,采集各类教学管理数据状态,全面分析成绩,挖掘问题,提出下一步努力方向,形成学校本科教学年度质量分析报告,并向上一级主管部门呈报。第二,每年对学院的目标任务和应达成的各项工作的状态指标,进行中期(学期)

和年度工作两次总结交流,如召开本科教学工作总结交流会,各学院分别介绍在推动教学工作中所采取的措施、取得的进展和成绩以及存在的问题,学校领导做下一步工作的指导和指示,同时反馈教学工作状态定量性的数据,通过学院之间的交流与比较,促进各学院寻找自身的不足,修正问题,明确下一步的努力方向。在此基础上年终进行总体评价,评价结果与学校年终考核结合,奖励优秀和进步的学院。第三,对学院和教务处教学管理人员按岗位进行考核与评价,采取量化和定性评价法,包括工作态度、合作精神和突出业绩等,每年表彰优秀教学管理工作者。

三、教学管理执行力体系的应用情况

以“计划—控制—考核”为核心的三级教学管理执行力框架的落实,促使学校逐步形成一整套体现学校自身特点、强化执行力的本科教学管理模式和体系,有力地保证了先进教育理念的全面贯彻、人才培养目标的全面落实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全面推进。

1树立先进理念,奠定构建执行力体系的思想基础

我校从三个方面入手,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推进执行力建设,奠定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和推进教学改革深入进行的思想基础:在思想认识上,形成目标一致、步调一致、团结协作的教学管理合力,并通过政策捆绑、事业捆绑、感情捆绑来凝聚人心,形成学校、学院、个人的共赢:在管理模式上,贯彻“任务明确、职责分明、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配合”的原则,明确校院两级、处科岗三层教学管理工作的重点与任务分工,实现各管理岗位的角色界定与分工协作;在管理方法上,实行目标管理,注意执行过程中的目标要求和进度安排,精心设计工作流程和交接双方的岗位职责,注重关键节点的检查与控制,加强工作总结、评价与反馈,对照目标要求,修正差距与不足,不断提高管理执行力,保障教学管理工作高效运转。

2加强制度建设,构建执行力体系的运行机制

我校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不断变化和要求,从四个层面制定和完善了教学管理制度,以“法”治教,以“法”治学,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促进管理有序运行。在改革与建设层面,我校制定了一系列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指导性意见,包括强调人才培养方案优化整体设计的指导性意见,推进主要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研究性教学、建设研究性课程群和研究方法课程群的指导性意见,制定将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的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实施方案等。我校还制定了一整套推进“质量工程”建设的管理办法和实施方案,如《北京交通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实施计划》以及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特色专业建设点、精品课程、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等一系列项目建设与管理办法,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在学生学习层面,我校建立了一整套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实践的激励机制和政策,如实现“完全学分制”和“弹性学制”的管理条例,鼓励学生自主安排学习进程和学习内容,如自主教育学分认定管理办法,鼓励学生參加社会实践活动、参加技能培训,再如学科竞赛奖励办法、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管理与激励办法、推荐免试研究生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参加科学研究和创新实践活动。在质量管理层面,我校建立《北京交通大学本科教学基本规范》等教学基本规范类8个文件、《北京交通大学课堂教学质量监控办法》等教学质量管理9个文件、《北京交通大学本科生选课管理》等教务管理类10余个文件。在管理操作层面,我校制定各个管理业务环节的工作流程及关键节点工作标准、工作考核制度(包括相应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定期学习研讨制度、定期总结交流制度等,形成了关键节点“不掉棒”的管理运行机制。

3打造四支队伍,形成团结、高效、执行力强的教学管理团队

我校围绕教学管理团队结构、团队凝聚力、团队的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强化建设,形成了以主管教学校长为核心的理念先进、高素质、专业化、团结协作、高效精干的教学管理团队。团队结构由四部分组成:教学管理核心团队由教学副院长和教务处业务骨干组成,既是整体目标的执行者,又是具体执行目标的策划者;基层管理团队负责具体目标的执行和落实;督导团队负责对教学质量和管理质量的日常监控和重点工作的专项检查;专家团队(老校长、老院长等老领导和高水平教授)负责教学管理中重大问题的诊断和评价。四支队伍各有分工、定期学习交流,建立常态化的学习、培训和交流研讨的制度,以任务为导向,协同作战,以项目为驱动,坚持开展专题研究,形成了不断学习、共同提高的可持续发展机制,提高了团队成员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增强了团队的核心竞争力。

4强化信息化建设,构建强化执行力的教学管理平台

我校整体设计和建设了教学管理信息化平台,包括适应学校教学管理模式的教务管理系统、突出管理与服务功能的教学网站、强化宏观指导的教学管理信息披露系统,实现了教学管理的信息化,有效地提高了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提高了管理执行力。

通过建设综合教务管理系统,我校实现了教务管理信息化,学生可以在全校范围内自主选课;可以打破教学计划限制,自主安排学习进程,从而实现提前毕业、辅修第二专业的个性化学习目标;可以在同一门课程的不同任课教师中自主选择任课教师,真正实现教师竞争上岗,激发了任课教师的积极主动性,客观上提高了教学质量。通过建设本科教学网站,方便教师、学生和管理人员及时了解学校整体安排和具体办事流程与要求,通过教学运转管理模块直接链接到教务管理系统中的选课、成绩查询、评教、成绩录用、教室查询与借用、教师请假与调课等子系统,优化了教学过程管理,为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管理者提供个性化服务,同时突出了网站的资源共享功能,充分展示学校多年来的教学建设与改革成果和质量工程建设成果,为教师、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通过建成学生学业信息披露、教学运行管理信息披露、教学质量状态信息披露三个子系统,为学校宏观调控提供信息来源,帮助学院、课程团队和教师了解相关状况,明确工作目标与努力方向,实现学院、课程团队和教师的自主管理与个性发展。

上一篇:基层优秀党支部事迹材料下一篇:日本留学就学理由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