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管理的主要内容

2022-12-06

第一篇:供应链管理的主要内容

供应链管理复习内容

供应链:生产和流通过程中,设计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的上游与下游企业所组成的网链结构。 供应链结构:供应商,零件生产商,制造商(核心企业,仓储和配送中心,零售商,消费者 供应链管理:借助信息技术和管理技术,将供应链上业务伙伴的业务流程相互集成,从而有效地管理从原材料采购、产品制造、分销到交付给最终用户的全过程,在提高客户满意度的同时,降低供应链系统的运作总成本,提高各企业的效益。 供应链管理内容:对物流网络职能,物流信息流,供应链流程以及供应链关系的管理。 推动式与拉动式比较:推动式反应能力较差,库存时的风险较大,库存水平较大,提前期一般较大,服务水平一般较低,对提前期长的产品支持好,运输和制造的经济规模较高。拉动式运作相反 有效性供应链与反应性供应链比较:P63 延迟策略的实施需要具备

1、产品在供应链中的形成过程可分离 ;

2、形成最终产品的中间产品可通用;

3、产品的定制化过程相对简单;

4、产品交付要有适当的交货提前期;

5、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高;

6、产品的寿命周期短。供应链合作关系:在供应链内部,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立的成员之间,形成的一种协调关系,以保证实现某个特定的目标或效益。

供应链合作关系的主要特征及比较:从以产品/物品为核心转向以集成/合作为核心。在集成/合作逻辑思想指导下,双方共同参与产品和工艺开发,以实现相互之间的流程集成、信息集成、资源集成和物流集成。这样就减少了信息不对称性带来的不确定影响及其造成的风险,减少了运作成本,提高了资产利用率,实现了双方共同的期望和目标。因此,供方和需方之间的交换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交换,而且包括一系列服务的交换。 客户关系管理内涵:是以“客户为中心”的商业模式,其核心思想是将企业的客户(包括最终客户、分销商、合作伙伴)作为最重要的企业资产,通过客户需求分析与识别以及完善的客户服务来满足客户的需求,不断提升客户的感知价值,培育客户忠诚度,从而为企业带来收益和利润的增长。 供应商关系管理含义:是一种致力于改善供应链上游供应商关系的“合作双赢”的采购模式,通过建立长期而稳定的业务关系,实现对虚拟资源的运作管理,减少供应物流的不确定性。 客户关系管理功能:

1、客户信息管理

2、市场营销管理

3、销售管理

4、服务管理与客户关怀 采购管理:是计划下达、采购单生产、采购单执行、到货接收、检验入库、采购发票的收集直至采购结算等采购活动的全过程,包括对采购过程中物流运动的各个环节进行严密的跟踪、监督,实现对企业采购活动执行过程的科学管理。准时采购的基本思想:

准时采购也叫JIT采购法,是一种先进的采购模式,是一种管理哲理,是为了协调好与供应商的关系,使其按要求将符合质量、数量要求的物资在规定的时间送达到指定的地点来满足自身生产需要的采购模式。 准时化采购特点:供货渠道单一多种因素选择交货期短而准

供需信息共享采购批量较小多频次的送货

SCOR模型概念:是使企业能够准确地交流供应链数据,客观地评测其性能型,确定性能改进的目标,从而达到改进供应链绩效的目的,对于供应链绩效管理的监控与协调非常有效。

第二篇: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就是一个人力资源的获取、整合、保持激励、控制调整及开发的过 程。包括求才、用才、育才、激才、留才等内容和工作任务。一般说来,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大内容:

(1)人力资源的战略规划与决策;

(2)人力资源的成本核算与管理;

(3)人力资源的招聘、选拔与录用;

(4)人力资源的教育培训;

(5)人力资源的工作绩效考评;

(6)人力资源的薪酬福利管理与激励;

(7)人力资源的保障系统;

(8)人力资源的职业发展设计;

(9)人力资源管理的政策、法规;

(10)人力资源管理的诊断。

第三篇:施工文件档案管理的主要内容

施工条件档案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工程施工技术管理资料、工程质量控制资料、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资料、竣工图四大部分。

(一)工程施工技术管理资料

工程施工技术管理资料是建设工程施工全过程的真实记录,是施工各阶段客观产生的施工技术文件。主要内容如下:

1、图纸会审记录文件。

2、工程开工报告相关资料(开工报审表、开工报告)。

3、技术、安全交底记录文件。

4、施工组织设计(项目管理规划)文件。

5、施工日志记录文件。

6、设计变更文件。

7、工程洽商记录文件。

8、工程测量记录文件。

9、施工记录文件。

10、工程质量事故记录文件。

11、工程竣工文件。

(二)工程质量控制资料

工程质量控制资料是建设工程施工全过程全面反映质量控制和保证的依据性证明资料。应包括原材料、构配件、

1 器具及设备等的质量证明、合格证明、进场材料试验报告,施工试验记录,隐蔽工程检查记录等。

1、工程项目原材料、构配件、成品、半成品和设备的出厂合格证及进场检(试)验报告。

2、施工试验记录和见证检测报告。

3、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文件。

4、交接检查记录。

(三)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资料。

1、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检查记录。

2、单位(子单位)工程质量竣工验收记录。

3、分部(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文件。

4、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文件。

5、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文件。

(四)竣工图

第四篇:安全资料管理的设置及主要内容

夯实安全管理基础;全面深入地推行标准化管理;坚持安全主体责任、坚持基层基础建设、坚持综合治理;要在狠抓四个到位上下功夫即:促进从制度建设向制度落实转变,制度落实到位;从事后抢险向事先预防转变,风险管理到位;从过程纠偏向严格工艺标准转变,过程控制到位;从事后重整改、轻问责向及时问责转变,铁腕治安全到位;以落实四个到位为契机,坚持依法治企,从严管理。因此安全资料内业管理是我们做好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也是我们安全质量管理工作必不可缺少的环节,内业资料管理的好坏是衡量我们安全管理的成败,也是衡量安全质量管理是否到位的全过程,检查你什么? 首要的是检查安全内业资料、其次是现场,在对安全质量的检查从所属的上级部门主要检查的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是施工现场的检查,二是安全内业资料的检查;根据公司(2010)76号文转发集团公司电安(2010)154号文《安全资料管理办法》的规定,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近年来全公司各个项目部、作业队在内业资料管理上大体相同,全公司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要求,为此这期安全培训专讲一下这方面的课程,以便了解和掌握,熟悉安全质量内业资料管理的内容,适用于各单位和项目部安全资料的管理,建立安全管理台账来指导我们的日常业务工作。

在内业资料的管理上应具备设置以下内容。 1 国家、部、集团公司的文件、公司的文件. 2建设单位的文件

3.建设指挥部的文件 4监理单位的文件 5项目部安全质量的文件,

6、一岗双责的文件

7、干部顶岗记录

8、项目部经理、副经理、总工、安质负责人任职文件质资证书复印件及身份证明复印件

9、安全包保责任书

10、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11、营业线安全质量保证措施

12、安全管理目标、工作计划、总结、考核; 13安全生产会议资料及记录;

安委会或安全领导小组会议签到表、记录、纪要;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专题会议、例会会议签到表、记录、纪要;参加其它有关安全会议的记录和资料

15、专项安全施工措施、方案、安全技术交底;

16、危险因素辩识、评价与控制;

17、安全投入;安全生产费用

18、安全检查;安全检查记录、安全管理台帐

19、安全检查的整改通知及整改情况回复、处理的结果

20、安全培训;员工安全培训台帐(成绩单、试卷、课时安排、课时内容、时间、培训地点)

21、安全奖罚制度、记录

22、特种作业管理;

23、事故管理;

24、大型机械设备及安全防护设施

25、救援预案;生产安全应急响应预案;培训、演练

28、作业队、外协队、临时用工的管理;

29、专项安全管理(消防、交通、设备、防汛、用电、职业病防治、危化物品等)。

30、一事一培训(指在施工生产过程中,所进行的单位、分部、分项工程所涵盖的项次,都需要技术、安全或施工责任人对从事该作业的人员进行培训。对施工生产过程各环节的安全卡控,

31、安全标准工地建设

32、其他

安全管理基本情况一般包括下列内容:

1、工程项目基本情况;

2、与业主、分包方及其它相关方的安全义务和责任的合同条文、安全协议复印件;

3、安全生产许可证等资质文件的复印件;

4、

5、现场平面布置图及重大危险因素分布示意图;

6、施工现场安全标识设立位置记录表。

7、项目安全管理保证体系、安全监督体系图;

8、本级安全领导小组和安全部门成员名单。

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资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安全生产责任制;

2、安全生产检查办法;

3、安全生产考核管理办法;

4、安全生产事故调查处理办法;

5、安全管理办法;

6、安全技术措施管理办法;

7、安全评价工作管理办法;

8、安全资料管理办法;

9、安全生产会议管理办法;

10、架子队与临时用工安全管理办法;

11、安全教育培训管理办法;

12、安全生产投入管理办法;

13、消防安全管理办法;

14、交通安全管理办法;

15、民用爆炸物品管理办法;

16、防汛安全管理办法;

17、施工用电安全管理办法;

18、设备安全管理办法;

19、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管理。

20、重大事故隐患排查、评估及分级监控。

21、事故及灾害应急救援预案;

22、职业病防治管理。

23、劳动防护用品管理;

24、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25.安全管理目标、工作计划、总结、考核资料:

1、上级的考核目标、本级的目标、内部分解的目标及签订的内部建设项目安全质量环保责任书;

2、安全工作计划及阶段性工作安排;

3、阶段性工作总结、汇报、工作请示等;

4、上一级对本级的考核评价及本级对下一级的安全生产指标和考核评价及奖惩。

专项安全施工措施及安全技术交底:

1、项目安全施工措施。

2、特殊或专项安全措施评价、审批记录、签证;

3、安全施工措施、作业指导书交底会议签到表;

4、安全技术交底签字记录。

危险因素辩识、评价与控制资料:

1、危险因素辨识、评价与控制清单及危险因素清单;

2、危险因素监控措施、责任单位及责任人清单;

3、事故隐患排查、重大事故隐患、危险因素分析评估,确定等级,登记建档、治理和监控记录;

4、综合或专项安全评价报告。 安全投入资料:

1、安全投入计划;

2、安全投入实施台账。

安全检查资料:

1、安全检查工作计划;

2、安全检查表;

3、各类安全检查实施记录;

4、事故隐患整改通知单及验证记录;

5、违章行为处罚通知单、处罚记录;

6、上级或外部组织进行的安全检查、整改资料。

安全培训资料:

1、安全培训计划;

2、新入场人员三级安全教育记录表、培训资料、考试试卷、签到表。转岗人员、重新上岗人员安全培训记录;

3、安全管理人员培训记录;

4、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安全技术培训记录;

5、参加上级、外部安全教育培训登记表、培训证书复印件;

6、违章违纪人员安全培训记录。 安全活动资料:

1、班组安全活动记录本(定期回收保存);

2、作业票、交接班记录等反映班组作业和安全活动的相关记录;

3、各类安全活动记录及相关资料。 特种作业人员资料:

1、特种作业人员名单、台账(按工种分类);

2、特种作业人员资格证复印件。

事故管理资料:

1、工伤事故报表;

2、工伤事故登记表及相关医疗资料;

3、未遂事故记录;

4、事故调查处理报告;

5、工伤保险、意外伤害保险有关资料。

安全检测和验收资料:

1、电气线路、电气设备检查检测记录;

2、大型机械及特种设备台账,安装、拆卸单位资质证书、机械设备使用许可证、检验、运行及合格证、地方批准备案手续等;

3、接零、接地、避雷装置检测记录;

4、安全防护用品检测记录;

5、特殊防护用品、安全装置产品合格证、质量检测记录;

6、现场施工机械设备检验记录 、

7、特殊安全设施验收记录。

8、作业环境监测记录;

9、监控量测和超前预报等现场记录。

应急救援预案资料:

1、组织机构;

2、应急物资、器材、设备及存放地点及检查、维护保养记录;

3、培训、演练、评估、整改记录;

4、应急响应记录。

外协队(架子队)与临时用工的管理资料:

1、外协队(架子队)人员一览表;

2、各外协队(架子队)企业资质、营业执照、安全生产许可证等有效证书复印件和法人授权委托人复印件;

3、外协队(架子队)特种作业人员名单及资格证书复印件;

4、外协队(架子队)管理机构人员名单及有关证书复印件;(含安全管理人员)

5、外协队(架子队)评价、审查资料;(含施工简历、近三年的业绩、不良记录等)

6、外协队(架子队)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及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7、外协队(架子队)施工机械及复检验证记录。 安全文件资料:

1、建立识别和获取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制度,

明确主管部门,确定获取的渠道、方式,及时识别和获取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2、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及安全工作安排、要求等文件;

3、当地政府、安全主管部门、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有关安全管理文件、规定、通知及回复;

4、建立有效性、合法性文件目录清单;

5、对外、对上报送的各类安全文件、报表、总结、汇报、请示;安全生产联系函;对外发布的安全通告、告示(纸质、照片等);涉及法律纠纷、责任划分的关于请求和工作答复、处理、协调的有关资料。

专项安全管理资料:

1、专项安全管理组织机构、人员及资质;

2、专项安全技术措施、方案;

3、专项安全管理交底记录;

4、专项安全管理会议记录;

5、专项安全管理危险与有害因素辨识;

6、专项安全管理安全教育培训记录;

7、专项安全管理评价、验收、检测与检查记录等。

其它相关资料

安全资料管理

1. 安全资料应分类收集、建立台账,明确整理保管责任人。 2. 资料宜原件保存,不能保存原件而保存复印件时应注明原件保存部门,以便追溯和验证。

3.安全资料必须认真收集,及时归入台账,定期检查核对,妥善

保存。每类台账应附有资料目录清单,以便核对和检索。

4.施工项目正式竣工验收后,项目安全资料应汇总整理装订,移交给项目经理部安全质量部保存备查。

论施工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

一、施工企业安全文化的涵义及功能

(一)安全文化的概念

安全文化伴随人类的存在而产生、发展,是人类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内涵深刻、外延广泛,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定义,但并不影响我们研究、发展安全文化,将其应用于实践。谈到安全文化,首先应该考察“文化”。

1、文化的概念

“文化”一词有多种理解,广义的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进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这一定义将文化扩展到除自然以外的人类社会的全部,但没给出对文化的明确定义。因为它把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任何事物(包括精神和物质)都纳入了文化的范畴,而文化的涵义应多属于精神的范畴。由人类创造或改造的物质与文化密切相关,可把这些物质看作文化的“载体”,即任何一件由人所创造或制作的物品,无不承载着制造(作)者的价值观、审美观、艺术或技艺修养等文化的涵义。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使用“文化”时,一般并不是指广义的文化,而是特指人类精神方面的事物,如文学、艺术、教育等,常说的“从事文化工作”的文化即为这种含义。这种“文化”是一种狭义的文化,比这种狭义“文化”更狭义的 “文化”,仅指知识水平或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如“提高文化水平”、“学习文化”等。

2、安全文化的概念

由于对“文化”有多种理解,因此对“安全文化”也有多种表述。相对于广义的文化,我国有人将“安全文化”定义为:“人类在生产生活实践过程中,为保障身心健康安全而创造的一切安全物质财富和安全精神财富的总和”。安全文化的首创者——国际核安全咨询组(INSAG)给出了相对狭义的定义:“安全文化是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种种素质和态度的总和。”英国健康安全委员会核设施安全咨询委员会(HSCASNI)对INSAG的定义进行修正认为:“一个单位的安全文化是个人和集体的价值观、态度、能力和行为方式的综合产物,它决定于健康安全管理上的承诺、工作作风和精通程度。”这两种定义把安全文化限定在精神和素质修养等方面。在许多有关安全文化的论文和材料中,常常看见诸如“提高全民安全文化素质”、“倡导安全文化”、“普及安全文化”、“学习安全文化”等字样,这些实际上将安全文化看作一种人们对安全健康的意识、观念、态度、知识和能力等的综合体,与狭义安全文化的观点不谋而合。从理论上研究和探讨广义的安全文化是应该的,但对于促进实际安全工作而言,则不宜使用广义安全文化的概念,而应使用狭义安全文化的概念。要说明这个问题,就要分析安全文化的本质。

3、安全文化的本质

“安全文化(Safety Cultrue)”的概念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而“Cultrue”一般译为“文化”,但还含有“教养、陶冶、修养、培养”等意思。从INSAG和HSCASNI对安全文化的定义来看,将“Safety Cultrue”译成“安全修养”或“安全素养”似乎更确切。

实际上,研究安全文化、促进安全文化发展的目的是为人类创造更加安全健康的工作、生活环境和条件,而其目的的实现离不开人们对安全健康的珍惜与重视,并使自己行为符合安全健康的要求。这种对安全健康价值的认识以及使自己行为符合安全行为规范的表现,就是所谓的“安全修养(素养)”。安全文化只有与社会实践,包括生产实践紧密结合,通过文化的教养和熏陶,不断提高人们的安全修养,才能在预防事故发生、保障生活质量方面真正发挥作用。这就是我们认为的安全文化的本质,或者说是大力倡导推行安全文化的根本目的。狭义安全文化的概念反映了这个本质。广义安全文化包含人类所创造的安全物质财富和安全精神财富的总和,如果将广义安全文化的概念应用于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或社会生活实践中,必然推论出安全文化无所不包、无所不能的结论,并由此产生安全科学技术、安全法规制度、安全设施设备、安全宣传教育、安全管理体系、安全理论知识等都属于安全文化范畴的观点。在使用这一概念从而推动安全工作时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因为容易造成人们思想上的混乱、感情上的抵触或工作上的茫然。因此,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应该使用狭义的安全文化概念。

(二)安全文化的功能

认为,施工企业的安全文化具有如下功能:

1、教育功能。施工企业的安全文化是施工企业根据安全工作的客观实际与自身要求而进行设计的一种文化,它符合施工企业的思想、文化、经济等基础条件,适合施工企业的地域、时域的需求;它传递着施工企业关于安全的目标、方针以及实施计划等信息,宣传了

安全管理的成效。既具有相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又具有教育性,以促进全体成员产生心理的制约力量,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提高。

2、认识功能。施工企业的安全文化把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行为科学等相结合,使施工企业生产安全管理的实际转化为另一种表达形式,使之更直观具体、更生动形象,更贴近现实生活与工作,让相对较为抽象的理论更易为施工企业全体成员所认识、所理解和接受。

3、导向功能。施工企业的安全文化以其内容的针对性、表达方式的渗透性、参与对象的广泛性和作用效果的持久性形成施工企业的安全文化环境与氛围,使全体成员耳濡目染,起着直接的与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从而影响每个成员的思想品德、工作观念的正确形成,无形地约束施工企业全体成员的行为。

二、建设施工企业安全文化的必要性

1、建设施工企业安全文化是施工企业生产安全管理自身的需要

现代管理科学强调“以人为本”的原则,就是要解决人的思想问题,为管理的其它环节创造先决条件。构建安全文化,能够增强管理上的道德含量和安全意识,符合施工企业所有人员的客观实际及生产场地的特征,是解决所有人员对安全的认识问题、形成正确的安全意识的有效形式;构建安全文化就是要营造一种安全和谐的文化氛围,使所有人员形成一种安全思维定势,把搞好生产安全管理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

2、建设施工企业安全文化是施工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的过渡时期,而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施工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这也给施工企业的安全系列管理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施工企业,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要想生存和发展,必须有本施工企业特色的安全物质文化,诸如明确的施工企业目标,完善的规章制度,先进的技术装备,系统的培训教育措施,合格的安全生产设施等;还要有一定数量的施工企业安全文化阵地,美观整洁的施工现场等看得见、摸得着的硬件。施工企业的管理至今已历经了经验管理、科学管理、行为管理三个阶段,而安全文化管理是施工企业管理的第四个阶段,并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

为社会输送高质量、用户满意的不同建筑产品及服务成为施工企业奉行的基本原则,施工企业要把安全文化建设与生产安全管理活动有机地联系起来,建立起安全生产保证体系,使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有组织保障。施工企业要搞好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文化建设,通过思想教育、行为规范、文化熏陶、环境影响等,激发全体成员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视安全为施工企业生存的前提,从而组成由施工企业的组织层面、成员的思想层面构成的多维的安全管理体系,使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充满活力和动力,达到生产环境安全的目的。这样,才能增强施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为社会输送更多合格的建筑产品及服务。

3、建设施工企业安全文化是弥补施工生产安全管理工作缺陷的需要

引起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可分为两类,即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是指由于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物质、能量等的客观存在而可能导致事故和伤害发生的状态,不包括纯粹由于人的行为导致的物的不安全状态,如违章堆放的物料、私自焊接使用的压力容器等。物的不安全状态是事故发生的根源,如果没有物的不安全状态存在(即达到了物的本质安全),则人的行为也就无所谓安全还是不安全。因此,安全工作首先要解决物的不安全状态问题,这主要是依靠安全科学技术和工程技术来实现。但是,科学技术和工程技术是有局限性的,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科技水平发展不够,另一方面可能是经济上不合算。正由于此,控制、改善人的不安全行为十分重要。控制人的行为一般采用管理的方法,即用管理的强制手段约束被管理者的个性行为,使其符合管理者的需要。施工企业安全管理应该是在安全科学技术与安全工程技术基础之上,通过制定法律、规范、制度、规程等,约束施工企业所有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同时通过宣传教育等手段,使所有人员学会安全的行为,以保证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

随着社会实践和生产实践的发展,尽管有了科学技术手段和管理手段,但对于搞好安全生产来说仍然不够。科技手段达不到生产的本质安全化,需要用管理手段补充;而管理手段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是管理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被管理者的监督和反馈,对于

安全管理尤其这样。被管理者对安全规章制度的漠视或抵制,必然会体现在不安全行为上,然而不安全行为并不一定都会导致事故的发生,相反可能带来相应的利益或好处,例如省时、省力等。这会进一步促使不安全行为的产生,并可能“传染”给同事。不安全行为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大量不安全行为的结果必然导致事故发生。在安全管理上,时时、事事、处处监督施工企业每一位成员遵章守纪,是一件困难的事情,甚至是不可能的事,这必然带来安全管理上的漏洞。建设安全文化正可弥补安全管理手段的不足。

三、施工企业安全文化的主要内容

安全文化是施工企业管理技术的灵魂科学,它发挥文化的功能来进行安全管理,是安全管理发展的新阶段。从管理科学的角度而言,安全文化注重通过提高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素质来实现管理目标。但是,有人对安全文化建设的内容理解并不全面:仍然停留在作表面文章,认为写几条标语,搞几项活动,就算开展了安全文化建设;认为安全文化建设是软指标,应由党群部门来搞等。这些认识有碍于安全文化建设的深入展开,从而使施工企业难以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安全文化融汇施工企业的现代经营理念、管理方式、价值观念、群体意识、道德规范等多方面内容,它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精神文化。安全文化首先是施工企业的一种精神文化,也可称为一种观念文化,主要是指施工企业要培养和体现职工群体意志、激励职工奋发向上的施工企业精神。精神文化着眼于造就人的品格与提高人的素质,通过各种形式的思想教育、道德建设、榜样示范

等,在施工企业成员的灵魂深处产生一种振奋人心的力量,冲破各种不良影响的桎梏,把自己的事业与国民经济的繁荣、建筑业的振兴结合起来,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以促使施工企业全体成员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同时,也促使施工企业成员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质和科学的思维方法以及工作观念。

2、物质文化。安全文化是施工企业的一种物质文化。物质文化是利用物质条件,为施工企业所有人员创造有利于调动工作与生活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效率与安全的工作环境,在这些物质条件的建设与管理中必须体现安全的要求。物质文化对人的感觉、心理产生一种影响,使人受情景的约束,自觉地遵守安全的特定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达到施工企业生产安全的目的。

3、管理文化

笔者认为,施工企业安全文化中的管理文化又包含以下三种文化:

(1)制度文化。制度文化按照现代管理科学的原则,用优化的管理方法,规范、约束施工企业全体成员的行为,以提高施工企业的管理效益和生产安全,实现施工企业的奋斗目标。施工企业要建立起一整套针对思想教育、安全管理、生活管理、劳务人员、管理人员等的规章制度,使所有人员的工作、生活行为有章可循,使考核、督促有据可依。制度的建立,不仅能成为全体成员的行为准则,而且应是激励成员前进的动力。这些制度应该具有法规性,需不折不扣地执行;应该具有针对性,紧扣管理对象、工作范围;应该具有可操作性,定

性定量相宜,并要具有连贯性,易于贯彻执行。

(2)目标文化。目标文化应体现施工企业的发展内涵及企业特色。施工企业应对自己的安全生产管理能力有一个客观的评价,要根据自身的客观资源、所处的社会环境和为社会输送合格建筑产品的责任,确定施工企业的定位目标、奋斗目标及发展战略。施工企业的目标文化可宣传“品牌战略”、“精品意识”,但不能脱离现实,空喊口号。目标文化对外宣示了施工企业对外作出的承诺,以树立起良好的信誉形象,获得社会的认可与支持;对内则产生一股强大的号召力、凝聚力,使施工企业全体成员同心同德为之奋斗。

(3)行为文化。安全文化也是施工企业的一种行为文化,包括全体成员要具有明确的行为规范,各级领导干部具有优良的工作作风,能够较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每个人员具备良好的素质等。行为文化是施工企业全体成员的安全意识在实际行动中的体现,它促进施工企业成员积极地参与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活动,把理想、信念、认识转化为实际的行动,为实现施工企业的安全目标而努力。

从以上三个方面可以看出,施工企业的物质文化是整个施工企业文化的基础,它决定和制约着施工企业的精神文化和管理文化;而施工企业的精神文化是核心、管理文化是手段,它引导着职工的行为,反作用于物质文化。因此,安全文化的三个主要方面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只抓物质文化建设或忽略精神文化和管理文化的建设,都将达不到安全文化建设的预期目的。

四、建设施工企业安全文化的主要措施

既然安全文化可以弥补安全管理的不足,就象安全管理可以弥补安全技术不足一样。因此,安全文化绝不应是一种空中楼阁,而应该紧密结合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实践活动。建设施工企业的安全文化,认为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1、坚持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理论为指导,坚持先进的文化方向,与时俱进。安全文化作为人类文化和施工企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发展,其发生和发展的条件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对安全生产规律的认识。早先各个时期所形成的安全价值观、安全行为模式等,必然会对以后的安全文化产生影响。在我们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应该总结、宣扬现代安全文化与安全素养,摈弃陈旧错误的安全文化,从被动型、经验型的安全观转向效益型、系统型的安全观。在我国已经加入WTO的情况下,更应该借鉴其他国家先进的安全文化理论和方法,不断完善自我。

2、以良好的安全技术、安全管理措施为基础,创造提高安全素养的氛围与环境。安全文化的推行,必须建立在完善的安全技术措施和良好的安全管理基础之上。无法想象,一个施工企业生产条件恶劣,事故隐患丛生,安全管理混乱甚至没有,不安全行为随处可见,而仅通过安全文化的建设即可使不安全的生产面貌发生有效的改变。施工企业职工个人安全素养的提高,除了自身的努力外,还要依靠群体效应的引导,这与人的“从众心理”有关。施工企业的领导应该为职工创造一种“谁遵守安全行为规范谁有利,谁违反安全行为规范谁受罚”的管理环境,持之以恒,使职工将遵守安全行为规范变成自觉

自愿的行动,而不遵守安全行为规范的举动变得与群体格格不入并遭到排斥,令行为人感到由于自己的不安全行为被同事们轻视,则职工整体的安全修养必将大大提高。提高安全修养的工作氛围应该以班组建设为基础。

3、将安全文化建设融合于施工企业总体文化和各项工作之中。施工企业开展安全文化建设,不应该把安全文化看作特别独行的事务,而要在施工企业的总体理念、形象识别、工作目标与规划、岗位责任制制定、生产过程控制及监督反馈等各个方面融合进安全文化的内容。在施工企业中,也许看不见、听不到的“安全文化”词语会在各项工作中处处、事事体现安全文化,这才是安全文化建设的实质。要紧扣施工企业的生产目标与管理体制,配合施工企业改革的步伐,采用动态的管理方法设计安全文化的具体内容和有效的宣传方式以及具体的实施计划。从宏观出发,自微观入手,及时地研究社会与施工企业的状况,搜集安全文化的信息,不断地调整、完善安全文化的内容;同时注意评价实施安全文化的绩效,防止走过场、搞形式。

4、组建专门的领导班子,加强对安全文化建设工作的直接领导,充分发挥施工企业政治思想工作的作用。由施工企业法人代表挂帅,并由党、政、工、团等部门负责人组成,该领导班子负责施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工作的统筹规划,制定施工企业的安全方针和安全目标,明确各职能部门在安全文化建设中的具体职责,并要做好宣传动员、督促检查、总结评价等各项工作。把安全文化建设与政治思想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在施工企业全体成员中开展理想与道德的教育,

提高全体成员的思想境界。同时,把安全文化融入施工企业党团、工会、QC小组等的各类活动中去,使安全文化产生更广泛的效应,以深入人心。

5、加强各类宣传、教育、培训工作,提高职工综合知识与技能。施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土壤是职工,职工受教育的程度、知识水平的高低、业务能力的强弱等基础文化素养,与安全文化工作的实施密切相关。因此,进行施工企业安全文化的宣传教育,要结合职工基础教育和其他教育,做到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活动经常。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宣传、倡导施工企业的安全文化,利用各种宣传渠道,如报刊、广播、宣传拦、会议等,树立先进典型,狠抓落后个案,弘扬正气,抨击歪风,摒弃一切品位低下的“文化”,净化施工场地环境,营造一种健康、活拨、高尚、进取的施工企业安全文化环境。

6、施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能一蹴而就,要准备打持久战。要善于总结,不断地积累经验,经过长期的培育、反复的强化,以形成系统的、独具特色的安全文化氛围,以此形成巨大的感染力。由于安全文化对人的影响是多层次的,因此不可能在短期内产生明显的、根本的效果。有人甚至指出,倡导安全文化的效果可能要在2-3代人身上才能显现出来,必须从孩童时期抓起。

总之,建设施工企业的安全文化,必将改善各施工企业内部的安全管理水平,提高施工企业全体成员的综合素质,提升施工企业全体成员的行为水准,是施工企业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搞好生产安全与创出企业特色以及创造更佳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环节。

21

安全生产管理的概念

安全生产管理是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和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及其他有关单位对建设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工作,进行计划、组织、指挥、控制、监督等一系列管理活动。

安全生产管理的目标是,减少和控制危害,减少和控制事故,尽量避免生产过程中由于事故所造成的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环境污染以及其他损失。安全生产管理包括安全生产法制管理、行政管理、监督检查、工艺技术管理、设备设施管理、作业环境和条件管理等。安全管理的手段有:行政手段、法制手段、经济手段、文化手段。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对象是企业员工,涉及企业中的所有人员、设备设施、物料、环境、财务、信息等各个方面。安全生产管理的内容包括: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安全生产策划、安全生产投入、安全措施的落实、安全事故的处理、安全培训、安全生产档案等。

所谓“安全第一”,就是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在处理保证安全与生产经营活动的关系上,要始终把安全放在首要的位置,优先考虑从业人员和其他人员的人身安全,实行“安全优先”的原则。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努力实现生产的其他目标。

所谓“预防为主”,就是说对安全生产的管理,主要不是在发生事故后去组织抢救,进行事故调查、处理和分析,而是按照系统化、科学化的管理思想,按照事故发生的规律和特点,千方百计预防事故

22

的发生,做到防患于未然,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虽然在生产活动中不可能完全杜绝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但只要思想重视,措施得当,事故是可以大大减少。

23

第五篇: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主要内容

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主要内容 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以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为基础,以风险预控为核心,以不安全行为管控为重点,通过制定针对性的管控标准和措施,达到“人、机、环、管”的最佳匹配,从而实现煤矿安全生产。其核心是通过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明确煤矿安全管理的对象和重点;通过保障机制,促进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和风险管控标准与措施的执行;通过危险源监测监控和风险预警,使危险源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神华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一个流程、两个理论、五个部分、六个做法。

(一)一个流程

一个流程即风险预控管理流程,是实现煤矿“人、机、环、管”四类危险源管控一致性、程序化的方法。该流程包括五个步骤: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风险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

危险源监测。 危险源预警。

(二)两个理论

一是海因里希法则。 二是内外因事故致因理论。

(三)五个部分

煤矿风险辨识与管理。人员不安全行为控制。生产系统控制。 综合要素管理。 预控保障机制。

(四)六个做法

以培训促认知转变。以交流促能力提升。开展一系列“风险预控主题年”活动。采取强有力的机制,促进体系全面落地。

形成了一整套神华安全生产风险预控体系

开发了一套信息化软件。现场查出的隐患能够及时录入系统并反馈被检单位,检查人员可按照系统提示及时进行复查,否则系统将会自动预警。

上一篇:国有建筑企业财务管理下一篇:关于毛不易盛夏的理解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