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家集中心卫生院2011年工作总结

2024-04-07

麻家集中心卫生院2011年工作总结(精选4篇)

篇1:麻家集中心卫生院2011年工作总结

渭源县麻家集中心卫生院

2011年工作总结

2011年我院各项卫生工作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动力,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下达的责任目标和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工作部署,按照县卫生局提出工作要求,带领全院全体干部职工团结奋进,努力拼搏,完成了2011年上半年的各项目标任务。现对2011年的工作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具体内容如下:

一、单位基本情况:

麻家集中心卫生院位于渭源县西部麻家集镇麻家集村麻东社,距渭源县城66公里。全镇辖10个行政村,88个自然村,有村卫生室10所,个体医疗机构11家。卫生院建院于1958年,占地面积4200平方米,房屋建筑面积1700平方米,其中业务用房1400平方米。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我院已成为集医疗、预防、保健和公共卫生为一体的综合性卫生院。现有工作人员13名,其中主治医师1名,执业医师2名,中药师1名,执业助理医师医士6名,注册护士2名,其中本科学历2名,大专10名,中专1名。卫生院设有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急诊科、中医科、五官科等临床科室及公卫科、医改办、检验科、影像科等功能科室,承担着本镇1.7万多人的医疗、预防、保健、公共卫生服务、计划生育和卫生行政管理等工作。现拥有病床20张,年门诊人次7000多人次,年收治住院病人400多人次。全院固定资产151.2万多元,其中之有200mA双管双床X光机、B超机、全自动血球分析仪、自动分析心电图机、心电监护仪、电动洗胃机、口腔综合治疗台等医疗设备和金杯牌120急救车。临床科室能够为患者提供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与治疗和急危重病人的急救转诊工作、计划生育四项手术、下腹部手术和四肢骨折固定手术;功能科室能够开展透视、拍片、肝功能检查、乙肝三系统检查、三大常规检查、血糖、血脂、心电图和B超检查等。

二、2011年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1、开展行风建设和创先争优活动:

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的方针,继续推行行风建设目标管理,严格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管行业必须管行风”的原则,落实一把手“一手抓管理、一手抓行风建设”的一岗双责制度;一是加强医德医风建设,转变工作作风。对医务人员进行了全员培训和学习,使人人学习领悟医德知识和服务行为规范,为工作实践打下了良好基础,使医务人员的服务素质和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同时结合本单位的工作性质和业务范围,积极认真地开展了打击非法行医、规范财务管理、规范医疗卫生服务行为、规范医药价格、规范新农合服务等专项治理活动,切实进行了自查自纠,对查出的问题进行了彻底的整改和落实,改变行业形像和工作作风。二是积极改善基础条件,构建温馨医疗环境。认真整治院容、院貌,积极创建“花园式”单位;经过环境整治活动,彻底改变了“脏、乱、差”现象,使单位的整体环境、室内、室外等所有地方面貌焕然一新,真正让患者在美观大方、干净整洁、温馨舒适的氛围中接受诊疗服务。三是加强规范化管理,不断提高医疗质量。把医疗质量规范化管理作为医院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深入推进“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按照标准合理设置专业科室,配备相应的技术人员及设备设施,狠抓医疗质量管理;特别是急诊急救、重症监护、消毒供应、麻醉、手术等重点部门和重点环节认真落实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引导和督促医务人员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因病施治;定期组织医疗质量评比活动,通报评比结果,整改存在问题。通过这些措施的有效实施,各医疗单位规范化管理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促进了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四是强化医患沟通,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医患沟通会,邀请群众和患者代表等参加,广泛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敢于揭短亮丑,正视存在的问题,找准症结、对症下药,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采取有效措施,逐件逐项进行解决和落实。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有力地促进了各医疗卫生单位及医务人员进一步转变服务理念、强化医患沟通、提高服务能力、改善服务态度、规范服务行为,使广大医务人员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健康服务的宗旨意识得到了回归和提升。

同时按照县委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部署,积极开展以“三亮三比三创”为主题的创先争优活动,旨在通过活动的开展,使我院在医德医风建设和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方面得到明显加强和提高,达到“两改两提”和“四个90%”的目标,即:医德医风明显改善,医德医风社会满意度调查满意率达到90%以上;医疗环境明显改观,患者对医疗卫生环境满意率达到90%以上;医疗质量明显提高,患者对医疗质量满意率达到90%以上;服务水平明显提升,患者对医疗卫生服务满意率达到90%以上。

2、积极推进医改各项工作:认真落实国家、省、市、县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政策,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对所有药品实行零差价销售,严格执行基本药物招标采购政策,保障基本药物的质量和供应,2011年1—5月,累计零准确率销售药品154283.5元,减轻农民医药费用负担 154283.5元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扎实做好居民健康档案(电子档案)、健康教育、免疫规划、传染病防治、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慢性病管理、重度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等9类国家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①全镇共有农业户口居民16320人,已建居民健康档案7313 份,建档率为 44.8 %;同时对2010年已经建档的进行了一次回头看工作,查漏补缺,健康评价必须正确规范,特别是体格检查与实验室检查结果要相符。②今年全镇65岁以上老年人共 1532 人,已建档 650 人,建档率为 42.4 %;系统管理及健康体检 637人,系统管理及健康体检率为 41.4 %。③今年全镇已发现高血压病病人1320人,已建档680人,建档率为51.5 %;系统管理及体检660人,系统管理及体检率为97.1 %。④今年全镇已发现糖尿病病人30人,已建档 20 人,建档率为 67.6 %;系统管理及体检 18人,系统管理及体检率为 60 %。⑤今年全镇已发现重性精神性疾病病人10人,已建档 10人,建档率为 100 %;系统管理及体检 100 人,系统管理及体检率为100 %。⑥截止 6 月,全镇共有孕产妇219人,已建档 210人,建档率为 95 %;系统管理及体检 200 人,系统管理及体检率为 91 %;新出生儿童 149人,已建档149人,建档率为 100 %;系统管理及体检 140 人,系统管理及体检率为 93 %,新生儿访视 149 人次。⑦截止 月,全镇共有0—6岁儿童??人,已建档 人,建档率为 %;系统管理及体检 人,系统管理及体检率为 %;按计划免疫程序接种疫苗 人次。⑧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根据医改工作要求,今年我们积极开展了健康教育和医改宣传工作,对每户农民发放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和医改宣传资料10多份,并每月以散发宣教资料、健康咨询以及免费义诊等形式对各村进行一次巡回健康宣传工作。

3、改善环境,加强管理,不断提高医疗服务:一是深入开展了“医疗质量万里行”和“医院管理年”活动,有针对性地集中开展了“五个专项行动”,持续改进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二是加强单位人员、技术、设备准入管理,促进医院科学化发展;三是加强了医院门诊部、住院部、手术室、公卫科、急诊科等重点部门、重点科室的建设与管理,进一步提高了全院职工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防范医院感染和医疗安全事件发生。四是加强对抗生素使用的管理,减少了不合理用药和大处方,降低医疗费用;五是积极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促进护理工作上台阶。六是加强了临床重点科室和中医科建设,改善就医环境,提高诊疗水平。七是加强了单位急救网络建设,全面提高临床急救和突发事件医疗应急救援能力。

4、疾病控制工作:一是加强传染病管理,截止日前共报告传染病 1 种 4 例,其中乙类传染病 1 种 4 例,无甲类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按照《不明原因肺炎病例主动搜索实施方案》要求,积极开展不明原因肺炎病例主动监测工作,未监测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二是地方病防治工作,完成包虫病、克汀病等到地主请帖的预防与调查工作。三是加强了结核病防治工作,共接诊初诊疑似病人 2 例,转诊 2 例,管理病人 4 例,其中发现初治涂阳病人 0 例、初治涂阴病人 4 人,正规治疗率96%,化疗方案正确执行率100%。四是加强免疫接种,提高免疫水平。实行按月运转,上半年共出生儿童 人,建卡 人,建证 人,建卡建证率均为100%。已完成了 6 次冷链运转,卡介苗应种 人、实种 人,接种率 %;脊灰应种 人、实种 人,接种率 %;百白破应种 人、实种 人,接种率 %;麻疹(麻风)应种 人、实种 人,接种率 %;乙肝应种 人、实种 人,接种率 %。麻腮风应种 人、实种 人,接种率 %;A+C应种 人、实种 人,接种率 %;A群应种 人、实种 人,接种率 %;乙脑应种 人、实种 人,接种率 %,甲肝应种 人、实种 人,接种率 %。认真落实儿童入托、入学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全镇应查学校及幼儿园 12 所、实查 12 所,新生入托入学应查人数 人、实查 人,儿童接种史查验率 %,应补证 人,补证民 人需补种 人,补种 人。开展15岁以下儿童乙肝疫苗查漏补种工作,第一针应种 人、实种 人,接种率 %;第二针应种 人、实种 人,接种率 %;第三针应种 人、实种 人,接种率 %。

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一是2011年全镇共有农民16320人,其中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15480人,参合率94.5%;二是加强服务管理,建立新农合住院费用控制措施,推行住院次均费用和日均费用控制制度,有效控制不合理费用增长的问题。三是严格执行服务承诺,要求合作医疗办公室公开向社会群众承诺办理补助程序、限时办结时间等内容;手续齐全的出院患者当日办结补助,大额住院病人报销时进行公示,公示10日期满符合条件的,让患者即时领到补助款;在办理补助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改善服务质量,提高办事效率,坚决杜绝拖延支出补助款行为。四是加强监督检查,落实省卫生厅颁布的“六条禁令”,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在日常监管的同时,成立督察组采取不定时突击检查或暗访检查的方式对住院病人规范化管理、医药费用控制、办理补助审核等工作进行抽查,查出问题严肃处理。五是完善补助审核办法,建立了双重审核把关制度,制订了办理补助补核、复核及事后审查措施,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的原则,坚决制止因人情等其他因素造成执行补助标准“软标尺”现象。2011年1至5月份累计补助农民1613人次、补助金额449450.73万元,其中门诊补助1405人次、补助金额62830.48万元,住院补助208人次、补助金额386620.3万元。

6、妇幼保健工作:一是县妇幼保健院在积极筹措资金,完成东城区综合楼附属工程建设和配套设施设备采购安装的同时,不断加强产科和儿科内涵建设,配备医疗设备,改善服务设施,充实技术力量,提高业务技术水平、服务质量和产科、儿科应急救治能力。二是以降低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率为重点,不断加强妇幼保健两个系统管理和基层技术指导培训,全年举办妇幼人员培训5期,培训200余人次,深入各乡镇卫生院督导工作6次,使“两个管理率”稳定上升;全县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92.52%,儿童系统管理率达92.37%,产妇住院分娩率达99.29%,孕产妇死亡0人,孕产妇死亡率/1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亡0人,死亡率0‰。三是认真组织实施“三网”监测、“降消”项目等妇幼公共卫生项目,完成妇幼卫生信息年报工作,积极落实住院分娩孕产妇救助政策,2010年共为2954名产妇发放医疗救助金88.62万元。四是积极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为2078名新生儿分别进行了苯丙酮尿症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筛查。四是开展妇女孕前和孕早期补服叶酸工作,完成了 份叶酸发放任务。

7、加强中医工作:积极开展中医特色乡镇卫生院建设和中医特色村卫生室建设项目申报工作。加同时积极开展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工作,运用中医针灸、推拿、火罐、按摩等技术治疗一些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真正的把中医药技术运用到实处。

8、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截止6月底,共派出助理医师2名,参加省卫生厅安排的全科医生培训班学习,其中一人已结业回单位上班,1人在定西市人民医院继续培训学习。同时,对全院未能外出进修学习的人员定期举行业务学习会议,通过观看影像片,电教片等丰富了业务技术知识,提高了专业技术水平。截止6月底,夫组织职工学习12次。

9、医疗安全工作:医疗安全隐患不宜忽视。今年,我们制定以下措施以防止医疗事故发生:①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理论学习,通过自学,集中学习、听讲座、观看视频片等多种形式,切实提高医务工作者的治疗水平。②加强对政策性、法律法规等知识的学习,增强职工法律观念,提高安全行医、依法行医能力。③药房人员要提高责任心,随时摆放好药品,随时查看药品的期限,对接近过期的药品,及时通知临床医生。④临床医护人员要熟练掌握新进药品的名称、主治、功效、禁忌症及不良反应等,改变以往的用药习惯,使用基本药物目录内药品。⑤加强医疗文书书写,防止潦草、混乱、不规范。处方书写要认真,药品的规格、剂量、用法用量要书写清楚。门诊日志书写认真、详细、准确。病历书写认真、规范、病名证名准确。⑥护理人员对病房、治疗室的消毒要认真负责,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消毒、灭菌,对病房、治疗室每周消毒两次,医疗废物每天按照相关程序及时处理,及时书写消毒记录、医疗废物处理记录。⑦每月开展一次医疗质量评议会,评议会要求每位职工发言,提出医疗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讨论制定整改方案,并做好评议记录。

10、乡村一体化工作得到加强:2011年全镇所有的村卫生室实施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药品零差率销售工作;实行“五本”五统一管理,“五本”即门诊病人登记本、处方本、传染病登记、输液登记本、一次性医疗用品销毁登记本。“四统一”即统一业务规范、即统一财务管理、统一人员管理、统一药品购进;同时各村了卫生室全面开展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工作。

11、卫生监督工作:1-6月份,我院积极配合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卫生监督部门,做好全镇食品、药品安全重大事故查处工作,保证食品、药品安全;大力宣传了《食品安全法》、《药品管理法》、《传染病防治法》、《职业病防治法》、《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知识,同时以传染病的防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为重点,全面开展了卫生监督工作,查处违法行为,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权益和生命安全。

11、禁烟工作:今年,卫生系统全面实施禁烟活动,我院按照省卫生厅的要求,全面落实禁烟工作。医院公共场合,全院职工不准吸烟。对就诊的患者及其家属,我们每一位职工将劝阻其吸烟,并严禁其在医院,特别是病房、门诊等公共场合吸烟。同时我院确立了禁烟监督人员,负责监督监管本院职工在公共场合吸烟,负责劝阻外来人员在医院公共场合吸烟,及时清理烟把、烟盒。对经劝阻仍然屡教不改的吸烟的职工,及时向院领导反映并作相关处理。

13、乡党委、乡政府部署的其他工作:首先我们根据乡党委、乡政府的安排,在4月份圆满完成了县委、县政府安排的植树造林工作;同时,单位成立禁毒队,在4-6月份组织职工参加全县禁毒工作很好的完成了禁毒任务。在责任区内未发现毒品种植和生长等现象。

三、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一是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力量薄弱,高、精、尖技术人才严重匮乏,不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二是急救体系网络服务管理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重大传染病、慢病防治以及妇幼保健工作任务繁重,形势严峻,特别是公共卫生工作亟待加强。四是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制约了卫生院的进一步健康发展。六是合作医疗的服务能力和新农合管理水平需进一步提高。

2011年6月22日

篇2:麻家集中心卫生院2011年工作总结

二〇一一年免疫规划工作计划

免疫规划项目的实施是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巩固我镇免疫规划工作成果,规范接种流程,降低疫苗针对传染病的发病率、完善资料管理,根据近年来县疾控中心要求,结合我镇实际,为加强我镇免疫规划工作,进一步规范接种行为,全面落实免疫规划相关任务。现就我镇2011年免疫规划工作安排如下:

一、组织管理

卫生院业务院长沈洪山同志负责分管免疫规划工作。接种门诊、各预防接种点接种人员都具备相应接种资格。接种人员要及时准确地掌握辖区内免疫规划服务对象,按要求建立儿童预防接种证、卡;保障冷链设备正常运行,确保接种质量;开展常规免疫接种率调查和不定期接种率抽查,对免疫规划相关资料实行分类管理;开展疫苗针对性传染病的监测和报告;完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与事故的发生、登记、报告与处理相关制度;协助县疾控中心开展人群免疫状况调查、疫苗接种效果评价等工作。

二、疫苗与冷链管理

1、有专兼职人员负责疫苗的管理,建立疫苗保管制度及疫苗出入库的专用账簿,做到帐苗相符。

2、落实疫苗的冷链管理,做好低温冰柜、冰箱的定期保养维修,并有温度和其他相应记录,冷藏包和冰排等统一妥善保管。

三、接种实施

及时掌握辖区内免疫规划接种对象,开展预防接种工作,及时建立和核查预防接种证、卡,并做到卡、证相符,接种资料、报表真实可靠,及时录入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

四、督导

卫生院年内完成对接种单位6次的免疫规划督导工作,对督导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并督促其及时整改,规范预防接种技术操作。

五、常规免疫工作安排及相关要求

1、预防接种门诊实行常年日运转接种,村接种点按双月接种,常规报表按每月报告要求,认真作好接种资料的收集、统计、上报和信息反馈工作。

2、预防接种工作相关指标要求:卫生院接种门诊达合格门诊以上标准;出生儿童建卡率达100%;卡证符合率达100%;未完成基础免疫儿童,不论年龄大小,均应按接种程序要求完成相应针次的补种;加强流动人口,计划外生育人口预防接种工作管理,加强对工作薄弱村组接种对象的调查和宣传工作,确保每个儿童均能获得预防接种服务。预防接种门诊、接种点对所有接种对象(含流动儿童)中原“五苗”(卡介苗、乙肝疫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制剂类疫苗),不仅12月龄内的基础免疫要达到90%以上,而且1岁和4岁组的加强免疫也要求达到90%以上,6岁组的白破二联疫苗的加强免疫达到90%以上;扩免疫苗按县级分配数扎实开展好对所有适龄儿童的接种,扩免疫苗接种率要求达到90%以上,严禁疫苗积压浪费,严禁选择性的接种扩免疫苗。

3、接种质量要求:为保证安全接种,全部使用一次性毁形注射器,保证疫苗冷藏温度,配备充足的冷链接种器材,严格掌握疫苗接种操作规范,杜绝接种差错事故;加强异常反应监测与应急处理工作实施;加强接种前的宣传和操作规范的培训,避免发生群体心因性反应及差错事故;对发生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要作好个案调查、处理和上报工作。

4、疫苗针对性传染病的监测:①AFP:各医疗卫生单位要通过主动监测发现和报告AFP病例,按要求将采集合格的大便标本在冷藏条件下送县疾控中心。②麻疹监测:不论是在主动监测时,还是在门诊就诊病例中发现疑似麻疹病例后,必须及时电话报告县疾控中心,并采集合格血清标本24小时内送县疾控中心实验室;通过提高适龄儿童麻疹类疫苗制剂接种率和接种质量,严格控制麻疹发病率,完成上级下达的疑似病例主动监测任务。③发现疑似白喉、百日咳、新生儿破伤风等疫苗针对性传染病时及时电话报告

六、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

在秋季开学前,卫生院应主动联系辖区内托幼机构和小学学校,认真组织入托、入学儿童接种证查验和查漏补种工作。任务指标:以镇为单位对小学及托幼机构查验教师培训率≥95%;以镇为单位小学、托幼机构入学、入托儿童查验接种率≥95%;以镇为单位小学、托幼机构应补种儿童首次补种、补证率≥95%;以镇为单位小学、托幼机构应补种儿童全程补种率≥95%。

七、宣传、培训

1、卫生院每月召开1次工作例会,及时布置相关工作,反馈信息,总结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新知识、新技术及时进行培训,逐步提高村级免疫规划人员的业务能力。

2、利用“4.25”预防接种宣传日和其它多种形式,开展预防接种知识宣传。对宣传情况要有计划和总结,并留有影像资料;各接种点开展预防接种宣传栏,全年出刊不少于6期,资料留底待查。

八、乙肝疫苗接种

1、按照《竹山县2009-2010年补种乙肝疫苗项目实施方案》的要求,我镇在完成15岁以下儿童乙肝疫苗查漏补接种工作,并于6月底前完成资料的收集、报告、总结及归档工作。

2、加强学校、托幼机构、餐饮业加工从业人员等重点人群的乙肝疫苗接种宣传、动员工作。提高广大人民群众自我保护意识,建立起较为牢固的群体免疫屏障。

九、资料收集

1、统计资料:按时完成接种资料、各种免疫规划专项培训。疫苗、注射器领取分发记录、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及接种事故调查处理资料、工作计划、考核总结、计划免疫宣传等有关资料的收集、建档、统计、上报工作。

2、上墙资料:各种工作制度、国家相关政策及各类疫苗公示、本镇接种点布局、近三年人口资料、0-7岁儿童数、疫苗针对传染病发病情况、常规与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接种完成情况等资料应及时上墙。

十、生物制品管理

使用的各类疫苗的购进均由县疾控中心统一采购与调拨,并作好详细的疫苗出入库及使用报损登记,做到疫苗使用与接种数相符,疫苗消耗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

十一、积极完善和提高预防接种门诊建设

1、对2007年已通过市、县验收的预防接种门诊,要对照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的相关要求,进一步完善接种技术操作流程及规范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各种登记资料,科学规范的为接种对象服务。

2、预防接种门诊在不断完善门诊软硬件建设的基础上,争取有新的突破,向更高的目标迈进,打造出既符合相关标准,又具有本地特色的接种门诊。

篇3:麻家集中心卫生院2011年工作总结

1 对象及方法

1.1 对象

对16家使用集中空调的公共场所 (其中酒店6家、卖场8家, 体育馆2家) 进行空气质量检测, 每家各抽取5个送风口进行采样检测。对5家集中空调冷却塔的冷却水进行了军团菌检测。

1.2 方法

1.2.1 送风口微生物

按卫生部《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 (2006) (简称《规范》) 附录D方法进行采样与微生物培养。以QuickTake 30型撞击式6级筛孔空气微生物采样器 (美国) 采样, 调节空气流量为28.5 L/min, 在检测点采样5min。将采集细菌后的营养琼脂平皿置37℃培养48h, 真菌28℃培养7天计数菌落数, 记录结果并换算成cfu/m3。

1.2.1 送风中PM10

按《规范》附录C要求进行检测。空调送风系统采样点位于送风口散流器下风方向15~20cm处, 设置3个检测点 (送风口面积<0.1 m2) , 采用对角线均匀布置, 采用LD-5C型电脑激光粉尘仪 (北京绿林创新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直接测定。

1.2.3 风管内表面积尘量

将送风口散流器拆下, 采集积尘按《规范》附录H方法进行采样与检测, 单位以g/m2表示。

1.2.4 风管内表面微生物采样点同积尘量

采用擦拭法, 每点采样面积为50 cm2, 整个采样过程为无菌操作。按卫生部《规范》附录I的方法, 进行风管积尘细菌总数、真菌总数的检测。

1.2.5 冷却塔中冷却水

按《规范》附录A的方法, 进行嗜肺军团菌的检测。

2 结果

2.1 送风口空气检测

16家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送风口80份空气样品检测结果显示, 细菌总数合格率为73.75%, 真菌总数合格率为82.75%;细菌总数最高检测值为5600 cfu/m3, 真菌总数最高为5 900 cfu/m3。 (表1)

2.2 风管空气检测

16家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送风口的16份空气样品检测结果显示, 积尘量15份合格, 合格率为93.75%, 细菌总数、真菌总数全部合格。

2.3 冷却水嗜肺军团菌检测

对5家公共场所冷却塔冷却水的嗜肺军团菌进行了监测, 5份样品中2份样品检出军团菌, 合格率为60%。

3 讨论

从本次检测结果来看, 2011年度16家集中式空调使用单位全部合格的有10家, 合格率为62.50%, 卫生状况好于白萍[1]、李小晖[2]等研究, 可能与《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的颁布实施后公共场所经营单位加强了对中央空调的卫生管理有关, 委托检测前对集中空调进行了清洗。但从检测结果来看, 微生物超标问题仍是集中空调卫生状况的主要问题, 冷却塔冷却水军团菌的检出率仍然较高, 这与刘胡[3]等人的研究基本一致。另外, 本次监测的公共场所未包括使用集中空调的医院, 这也是合格率较高的原因之一。石斌等研究者发现医院集中通风系统PM10和细菌总数的合格率均高于宾馆、商场等公共场所[4]。

虽然自2006卫生部出台了《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办法》及3个规范对公共场所的空调系统卫生提出了检测标准, 要求公共场所要定期更换或清洗空调通风系统。从调查情况来看, 虽然集中空调使用单位定期对系统进行清洗, 但尚不够规范, 清洗局限在送 (回) 风口、高效过滤网等易于接触到的部位, 空调送风管道、风机旁管等难以触及部位得不到清洗, 空调卫生状况难以得到保障。从检测结果来看, 集中空调系统的各个环节污仍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 仍然存在一定的健康风险。

参考文献

[1]白萍, 陈凤格, 王生平, 等.2010年石家庄市公共场所集中通风系统卫生状况[J].职业与健康, 2011, 27 (9) , 2233-2234.

[2]李小晖, 郭重山, 钟嶷, 等.广州市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微生物卫生状况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09, 19 (5) , 1009-1109.

[3]刘胡, 邵希凤, 韩庆华, 等.北京市朝阳区奥运场馆周边宾馆军团菌污染状况调查与防控措施[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07, 17 (6) , 1084-1099.

篇4:麻家集中心卫生院2011年工作总结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为确保我市自来水饮用卫生安全, 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5749-2006) [2]等法规标准要求, 昆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昆明市卫生执法监督局于3、6、9、12月对昆明市城区市政供水的10个自来水厂的水源水、出厂水水质进行卫生监测, 同时每月对73个管网点末梢水进行采样监测, 样品送昆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室检验。

1.2 方法

1.2.1 检验方法

按GB 5750-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检验方法》[3]要求执行。

1.2.2 检测项目

水源水检测项目依据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4], 检测27项卫生指标, 包括理化项目26项[铬 (六价) 、5日生化需氧量 (BOD5) 、砷、高锰酸钾指数、氯化物、锰、锌、三氯甲烷、四氯化碳、铁、镉、硫酸盐、pH值、硝酸盐、总磷、氟化物、硒、汞、铅、铜、氰化物、挥发酚、阴离子洗涤剂、氨氮、硫化物、总氮]和微生物项目1项 (粪大肠菌群) ;出厂水依据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 检测38项常规卫生指标, 包括理化项目35项[耗氧量、肉眼可见物、pH值、游离余氯、氯化物、锰、硒、锌、氰化物、三氯甲烷、四氯化碳、挥发酚、色度、浑浊度、臭和味、铝、汞、铁、溶解性总固体、铬 (6价) 、总硬度、阴离子洗涤剂、DDT、六六六、总α放射性、总β放射性、砷、镉、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硫酸盐、氟化物、铅、铜]和微生物项目3项 (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 , 在2011年对所有出厂水增测31项 (一氯胺、锑、钡、镍、铊、氯化氢、一氯二溴甲烷、二氯一溴甲烷、三卤甲烷、1, 1, 1-三氯乙烷、三溴甲烷、对硫磷、灭草松、百菌清、毒死蜱、莠去津、溴氰菊酯、乙苯、二甲苯、1, 2-二氯苯、1, 4-二氯苯、三氯乙烯、三氯苯、四氯乙烯、甲苯、钼、苯、马拉硫磷、硫化物、铍、乐果) 非常规指标。末梢水检测8项, 包括理化项目5项 (浊度、肉眼可见物、耗氧量、游离余氯、pH值) 和微生物项目3项 (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 。

1.2.3 评价标准

按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2]标准值进行评判。凡水样中有1项指标不符合标准, 则该水样被评为不合格。

1.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 2003进行数据的汇总。采用SPSS 11.5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 率间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年度水源水和出厂水监测情况

昆明市主城区市政供水共有10个自来水厂, 包括一水厂 (停产) 、二水厂、四水厂、五水厂、六水厂、丰源水务、海源寺、自卫村、宝象河和瑞源水厂, 水源水来自云龙、松花坝、大河、柴河等水库水。供水人口数约为260万, 日均供水量达85万方。近3年我市处于干旱少雨气候, 水源缺水情况较为严重。目前, 日供水量已经下降, 供水量仅达76万方。2008—2011年共监测水源水样144件, 合格率为69.44%。各年合格率经统计学分析,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7.8, P<0.01) 。2008年水源水水质合格率较高, 从2009年干旱以来, 水源水水质合格率有所降, 2010、2011年水源水合格率较低, 仅为58.33%。见表1。

2008—2011年共监测出厂水水样144件, 总合格率为94.44%, 各年合格率经统计学分析,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7.4, P>0.05) 。见表2。

2.2 各年度末梢水监测情况

根据我市主城区供水管线分部情况, 分别从不同地点设管网末梢监测点73个, 每月开展采样监测8项常规指标, 2008—2011年共监测末梢水3 369件, 合格率为92.87%。各年合格率经统计学分析,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30.3, P<0.01) 。2010年合格率最低为94.28%, 2009年合格率最高, 为98.33%。见表3。

2.3 各年度水源水水质超标情况

水源水除总氮、总磷、锰、粪大肠菌群等项目超标外, 其余所检项目均符合标准要求。在检测的超标项目中, 2008—2011年总氮均出现超标情况, 2011年总氮超标项次最多为4次, 超标最高倍数为16.9倍;2009年总磷、锰出现2次超标情况, 超标最高倍数分别为1.7和0.7倍。2011年出现2次锰超标和1次粪大肠菌超标, 超标最高倍数分别为0.5和0.6倍。见表4。

2.4 各年度出厂水水质超标情况

除色度、浊度、铝、耗氧量等项目略超标外, 其余所检项目均符合标准要求, 2008年浊度、铝各出现1次超标, 超标倍数分别为0.1和0.2倍。2009年出厂水合格率为100%, 2010年色度、耗氧量各出现1次超标, 超标倍数分别为0.2和0.1倍。2011年出厂水耗氧量出现1次超标, 超标倍数分别为0.2倍。

2.5 各年度末梢水水质超标情况

末梢水除肉眼可见物、耗氧量、pH值、耐热大肠菌群等项目符合标准要求外, 浊度超标次数最多, 其次为余氯、菌落总数、大肠菌群, 超标倍数最高为大肠菌群。见表5。

3 讨论

昆明市城区市政供水水源水主要是水库地表水, 以降雨为主要补充来源, 流经的地表水冲刷地表污染物于水中, 易受季节影响[5]。特别是近年持续干旱的情况, 使水水源水已降到库底, 出现总氮、锰等超标, 但未发现其他毒理学指标超标的情况。我市市政自来水源水质卫生总体情况良好, 未受到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污染, 对人体健康不致产生毒性和潜在的危害[6]。如何保护现有水源, 防止其受到工业、农业、生活污水等的污染, 将是我们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课题。

水质卫生监测结果显示, 出厂水水质合格率较高。市政供水出厂水除色度、浊度、铝、耗氧量等项目略超标外, 其余所检项目均符合标准要求, 影响市政供水水质合格率低的原因主要是末梢水的浊度、余氯、菌落总数、大肠菌群不达标。浊度超标提示水中的某些有害物质、细菌等可能增加, 而集中管网末梢水的

游离余氯, 可作为预示有无污染的信号[7]。细菌总数是评价水质清洁程度和考核净化效果的指标[8]。近年来, 我市部分市政供水管网设施存在陈旧老化, 锈蚀、渗漏等情况;市政建设施工挖断市政供水管网时有发生;当发现时污染已持续很长时间, 污染范围已经扩大[19]。新建小区用水不均, 存在积水、死水等情况, 导致管网末梢点饮用水卫生存在安全隐患。

为确保水质卫生指标达标, 保障人们身体健康, 建议:①供水企业加强卫生管理, 按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 强化从业人员的卫生知识培训, 落实净化、消毒的各项措施, 以确保水质的卫生安全;②加强卫生宣传教育, 提高人们的卫生意识及公共道德, 消除管网末梢存在饮用水卫生存安全隐患。③卫生部门应加强卫生监管力度, 做好水质卫生监督监测工作[10], 及时消除卫生安全隐患。④定期对社会公示水质卫生抽检结果, 对多次水质检测不合格的情况, 卫生监督部门应采取停业整改、罚款等措施, 以保证饮水人群的身体健康。

摘要:目的 为掌握昆明市城市集中式供水水质的卫生状况, 提供卫生安全的饮用水。方法 按GB 5750-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检验方法》[3]要求对2008—2011年昆明市城市集中式供水水质进行检测, 按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水源水检测144件, 出厂水检测144件, 末梢水检测3 369件。水源水合格率为69.44%, 出厂水合格率为94.44%, 末梢水合格率为92.88%。浊度、游离性余氯、细菌总数、耐热大肠菌群等指标超标仍是影响水质卫生的主要因素。结论 该市市政自来水供水水质卫生总体情况良好, 未发现毒理指标超标的情况, 部分供水管网设施老化, 存在锈蚀、渗漏等情况, 导致部分管网末梢点饮用水卫生存在安全隐患。为保证水质卫生安全, 供水部门应加强饮水卫生防护及管理, 确保市民的饮用水卫生安全。

关键词:城市集中式供水,卫生监测,分析

参考文献

[1]朱党生.中国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方略[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8:15.

[2]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S].

[3]GB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S].

[4]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S].

[5]张琳岚, 李光耀.2006—2008年铜仁市生活饮用水及水源水卫生监测结果[J].应用预防医学, 2009, 15 (3) :175-176.

[6]陈学敏.环境卫生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111.

[7]雷动, 梁松, 黄文高.2002—2006年白色市集中供水水质卫生监测结果[J].应用预防医学, 2007, 13 (2) :105-106.

[8]金银龙.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释义[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7:43.

[9]宋敏, 钱永俭.浅谈地下水污染及防治[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6, 16 (11) :253.

上一篇:小蝴蝶探险作文下一篇:沁源县气象局2010年汛期气象服务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