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校长校庆致辞

2024-04-17

李校长校庆致辞(共9篇)

篇1:李校长校庆致辞

校长校庆致辞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校友,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我们云集于此,热烈庆祝沔城中学建校60周年。值此丹桂吐芳举国同庆的美好时节,请允许我代表沔城中学,向荣归母校的各位校友和莅临我校的各位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向数十年来关心、支持我校发展的各级领导和各界人士致以诚挚的感谢!向为我校的生存和发展而殚精竭虑的历届教职工谨呈崇高的敬意!并借此机会,向在艰难困苦中仍然对我校寄予厚望的西南父老们表示由衷的感激!

60一甲子,沧海变桑田,沔城中学在岁月的嬗递中风雨兼程,气象更生,它的历史已经有了浩繁卷帙的厚度。翻开它的扉页,我们可以感到肇创者们盘古开天的兴奋与筚路蓝缕的艰辛。当我们带着追忆的虔诚依序翻阅的时候,我们能看到这所学校先辈们留下的足迹和历届校友洒下的汗水,我们能感受60年来在不同历史时期师生携手上下求索的激情和才智,同时也能感受沔城中学这位哺育了万千学子的母亲所经历的磨难和成熟的风采。回溯历史,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沔城中学在共和国的摇篮里诞生,在历史的风浪里成长,在改革的竞争中创造辉煌!

60年来,一届届校友从母校的怀抱走进象牙塔,走向大社会。天地之大,浑涵汪茫,但城中桃李,无处不在。从东海之滨到天山脚下,从大兴安岭到西双版纳,从古老神州到世界各地,到处活跃着校友们的身影,我们的校友遍天下。

沔城中学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她不仅仙女散花般地把掌握征帆的学子推向了生活的海洋,而且赋予了他们桑地亚哥般的信念与意志,使他们敢于正视现实的磨难,乐于付出拼搏的汗水,甘于表现超绝的才智,谱写了一曲曲令母校倍感欣慰与自豪的人生之歌。在我们的校友中间,有的踏上了领导工作的岗位,他们意气风发,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有的已成为行 业翘楚,技术精英,他们才华横溢,大胆创新,在尖端科学领域独领风骚;有的则把激情燃烧在如火如荼的军营,他们意志超强,在艰苦卓绝的考验中实现着将军的梦想;有的把汗水倾注到了三尺讲台,在那里,他们启智劝善,为传承人性的光辉,为培养万千桃李从事着太阳底下最崇高的事业;有的把汗水挥洒到了希望的田野,在那里,他们大胆地参与农村经济与政治的变革,把自己打造成了新农村的楷模;有的则把勇气和才智化作对生活的桃战,义无反顾地跻身打工潮、经商族他们目光敏锐,公道文明,在潮汐起落中标榜着鲜艳的旗帜„„不仅如此,我们校友还走出了国门,他们驰骋美国唐人街,纵横法国香榭里,谈笑俄国莫斯科,在异国他乡,彰显着龙人的风采„„无数学子对人生的执着追求和对社会的重大贡献,使得沔城中学声誉鹊起,享誉四方。也使得在高中教育城区化的进程中,地处乡镇的沔城中学仍旧演绎着凤凰传奇,并且以她强大的生命力迎来60华诞。在此,请允许我再一次向我们的校友表示崇高的敬意!

同志们,朋友们,回望过去,我们心潮澎湃,展望未来我们豪情满怀,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秉持“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原则,牢记“自律成长、自强成才、自信成功”的校训,弘扬“与时俱进,争先创优”的精神,站在育人的制高点上,让莘莘学子在追求学业进步的过程中历练大胆创新、愈挫愈奋的品质。我们的教师将谨记父老嘱托,坚守平静书桌,加强集体合作,创建美好的人文生活。我们的学校将在传承中追求创新,在发展中追求超越,力争在她70乃至100华诞的时候,因凭我们今天的努力而更见风采!

同志们,朋友们,往事如歌,未来如诗,如椽大笔写不完激情岁月,千言万语抒不尽满腔深情。让我们永远铭记:母校是每一个校友永远的精神家园,欢迎大家常回家看看!

祝愿大家身体健康,家庭幸福,事业有成。

篇2:李校长校庆致辞

十月的金秋,阳光灿烂。十月的校园,高朋满座,盛友如云。今天,我们在这里热烈而隆重地举行学校1华诞的庆典活动,值此机会,我谨代表十四中两千多名师生员工,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帮助学校发展的各级领导、教育同行以及社会各界人士,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向曾经在学校工作过、学习过的校友们表示最深切的问候,向所有前来参加今天庆典活动的领导、来宾和校友们真诚地道一声:“谢谢!”

一百年前,学校在反封建的呼喊声中应运而生,成为浙江省倡导妇女解放的一面旗帜;一百年中,一代又一代的教育者们无私奉献,为学校的发展付出了艰辛和努力;今天,十四中已经屡创辉煌,成为名闻遐迩的省一级重点中学。

一百年来,十四中是成长的摇篮,是走向成熟的桥梁。成千上万的学子曾经在这里学习和生活,在这里度过了青春的岁月,从这里走向新的世界,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为国家乃至世界的科技、教育、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十四中,是值得骄傲的;做十四中人,是值得自豪的。今天的十四中,正承传百年历史的光荣传统,营造“规范、有序、和谐、发展”的育人氛围,积极追求,锐意进取,为成为全国一流名校而努力奋斗。

忆往昔,百年是历史的印记;看今朝,百年是成功的喜悦;望将来,百年是奋进的动力。

篇3:李校长校庆致辞

7月30日下午, 台湾大学校长李嗣涔作客中山大学校长论坛, 以“台湾大学的现状及迈向顶尖大学”为题, 进行了一个多小时的演讲。在演讲后, 中山大学校长黄达人向李嗣涔赠送了一份极其特别而珍贵的礼物——李嗣涔的父亲李忠儒在中山大学念书时的学籍表 (仿真件) 。原来李嗣涔和中山大学颇有渊源, 李父是上世纪40年代中山大学电机工程系的学生, 李嗣涔如今是台湾电机工程学者, 并为国际电机电子工程学会会士 (IEEE Fellow) , 在该领域有一定声望。当接过这份礼物时, 李嗣涔非常激动, 一度哽咽, 动情地说道:“今天来到这边, 才算真正把家里的历史摸透了”。

一个多星期以前, 广东省档案馆的工作人员接到中山大学副校长陈春声的电话, 要求查找1946年中山大学电机工程系第二十届毕业生李忠儒的学籍登记表和成绩单。经过档案馆工作人员逐页逐行地仔细查找, 终于在1945年的毕业生名册中找到了李忠儒的名字, 从而确定了李忠儒在校的准确年份。根据这个线索, 工作人员进而找到了有关李忠儒的注册记录和个人学籍表。为了给李校长送去一份特殊的礼物, 省档案馆的工作人员为这张珍贵的学籍表制作了一份仿真件, 交给了中山大学的陈春声副校长, 由此便出现了台湾大学校长李嗣涔接过礼物时激动不已的感人一幕。

篇4:李校长的三句“名言”

你很有成长空间

做任何一件事情,不可能让所有人得到改变。但只要影响了一个人,这就是值得的,就应该尽力去做!

“你很有成长空间”,这已经成为我们校园里一句名言。李维生校长才到我们学校支教时,他经常找教师交流,每每第一句就是“你很有成长空间。”我们开始还有点不以为然,这社会就这样,身在偏远农村小学,又能有什么成长空间?

这一句话曾经作为笑话。我们也曾私下劝说他,但他却不以为然,仍然喜欢与教师交流,鼓励教师读书写作。县教育局进行赛课活动,他更是积极动员我们参加。后来教师参加了,却被告知学校里初赛。我们在下面嘀咕了,还不是校长说了算!结果出来却出乎意料,原来不是我们料想中人,而是真正赛出之人!看来李校长还是比较公正的!

初赛结束后,李校长又成立了备课小组。这令我们很惊讶,因为以前是谁上课谁准备,现在却有一个备课组作为参谋,岂不乐哉?谁知上课老师却是“怨声载道”,每晚都有磨课,有几次直到夜里十二点才休息。就这样还不行,李校长又把他带到二实小请人指教。

这有用吗?还不如去“活动”一下!我们都私下嘀咕。结果这位老师硬凭实力获得了一等奖。不过,很多老师都私下议论这奖获得太累。尽管如此,每逢比赛,仍有很多人积极报名参加。仅上学年就有十几名教师在县级比赛中摘金夺银,最近胡志新老师又代表我们建湖县参加盐城市绿色课堂展评荣获一等奖。李校长高兴之余,才与我们吐露心声: 做任何一件事情,不可能让所有人得到改变。但只要影响了一个人,这就是值得的,就应该尽力去做!

今天,“你很有成长空间”已经成为全校乃至全县的管理名言。他善于成就别人,最终也成就了他自己。

环境是可以改变的

干部干部,先干一步,凡事,自己先干起来再说。

据说,李校长曾一手打造了县城二小的写字特色。到了我校后,他也准备搞写字,并且大会小会宣传书法教育的工具价值和人文价值,但响应者寥寥无几。大家都在私下议论,农村不像县城,没有专门的书法辅导老师,没有相应的补习班,农村的娃子也学不好写字,这是典型的不切实际的瞎折腾,有时候环境是很重要的。

不过意见归意见,面子功夫还是要做。李校长说上写字课,我们就上写字课。不过大多出工不出力,因为很多老师根本就不会讲。起初,李校长激情很高,实行走教式上课,即他到一个班级上课,十分钟后再到另一个班级上课,一节课跑三个班级。不过,功夫是花了,但见效甚微。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学生练字,没有教师参与是不行的;打造校园特色,更需要大的环境支撑。

没有办法,李校长先召集领导班子会议,强调要求老师做到的,领导必须做到;干部干部,凡事先干一步。他自己带头每周上缴一幅书法作品;同样所有中层干部也要积极带头,练习书法。接着他又对教师进行培训,从基本笔画开始到字形结构,双周一期,雷打不动。连校长干部都这样,没办法,很多教师都跟着像模像样地练起来。做着,做着,感觉就来了。自然,环境也就改变了。

短短一年时间,我校在县世纪之星书画现场比赛中脱颖而出,成为农村同类学校中佼佼者。后来李校长和我们闲聊时说:“无论做什么事情,都需要教师的支持,都需要一个环境。只要领导带头,全校师生拧成一股绳,没有什么办不好的事。”

从打造学校写字文化开始,晨诵午读,绳操,竖笛进课堂,班级自主管理,组建研究共同体,到进城跟教等等举措的实施,让沿河小学这所百年老校又焕发出新的生机。李校长给我们上的最好的一课就是:没有什么是改变不了的!

唯一依靠的只有你们

我们学校条件有点艰苦,什么都没有,我唯一可以依靠的只有你们。

细节决定成败。每次开会,李维生校长都要强调几遍。我们才开始有点不以为然,往往一笑了之。但在一次活动中,却领略到了他的“较真”。

学校开展半日开放活动,我们准备展示一下书法特色。李校长知道后,大为赞赏,不过看过戗板后,却大为摇头,他连忙联系,当天就从县二实小借了十二块戗板回来;我们几个老师动手装裱,试看了一下,效果还可以,不过李校长却仍是摇头,又专门从建湖县城请了一位师父来装裱,我们做下手。

临近傍晚,我们准备回去。李校长却说:“明天下午家长就来了,早上还有早上的事情,今天大家辛苦一下,把戗板弄起来。”随后让食堂给我们每人下了一碗面。晚上,有李校长亲自做下手,我们自然干劲十足,十二块戗板直到夜里十二点才全部弄完。

第二天下午,家长陆续赶来参加半日活动。戗板前始终围满了家长,沿小的书法特色也在一天之内传遍了沿河小镇。有的家长甚至评论:“要是李校长早几年来就好了!”

篇5:校庆校长致辞

大家好! 盛世崛起、弘歌回荡。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聚会,共庆__中学__周年校庆。在此,我谨代表__中学__多名师生向亲临本次盛会的各级领导、各位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向__先生家族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谢意!向历任老领导、老教师和全体校友致以亲切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 回首向来萧瑟处,总有些事值得我们去珍藏和记忆!__的过去值得我们怀念,__的现在值得我们珍惜,__的明天值得我们去开创。__ 年学校破土动工,__年正式开办,__年二级达标,__年一级达标,__年初高中分离,__年__中学正式开办,__年示范高中__市级验收。__ 年高考__文科状元,__年高考__理科状元,__年再夺高考__文科状元。__年中考__状元,__年中考__状元,__年中考__状元,__年中考__状元。__年、__年,这些永远值得我们记住的历史性时刻,折射出的是一代代__人艰苦创业,百折不挠的可贵品质。新世纪以来,__人携手并肩,共同进步,素质教育全面实施,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学校声誉越来越好。

今天,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我们无愧于“__现象”、“短跑道起飞”这一美誉。

俗话说,饮水不忘挖井人。我们不会忘记历届党政领导对__的关心与支持,不会忘记历任校级领导为__打下的坚实基础,不会忘记全体__人为了学校所作出的辛勤和努力,我们更不会忘记那位髻龄南渡,栉风沐雨,刚刚离我们而去的老人——__先生。

雁过留声,__。“世世代代办好__中学”的世纪宏音,让历史的镜头一次次回到从前,回到郭老创办__的一路坎坷,一路欢歌,也鞭笞着我们一路前行,一路登攀。

请领导相信:__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请华侨放心:__的老师们一定会把学生教育好。

请全体师生记住:年轻的__将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以更加强健的活力,谱写出更加绚丽的时代华章。

篇6:校庆校长致辞

作者

奚晓魁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校友、老师们、同学们: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春华秋实,硕果飘香。在这鲜花盛开的五月,石鼓完小历经沧桑,迎来了百年华诞。今天,我们怀着无尽的喜悦之情,带着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隆重举行石鼓完小百年庆典,我谨代表学校向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校友以及支持和关心石鼓教育事业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向全校师生员工致以诚挚的问候和节日的祝贺!

清光绪33年(公元1907年),清王朝“废科举、兴学堂”,时任丽江县学务总董的周兰坪先生创设了“石鼓初等小学堂”,即石鼓完小前身,成为了丽江第一批学校。后因学校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学校先后有“石鼓两级小学”、“石鼓完全小学”、“石鼓中心校”等名称。

“育桃李春风化雨,英才贤俊尽展风采。”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丽江出现了一大批杰出人才,其中被称为“金江四杰”的文史学者范义田,诗、书、画三绝的国画家周霖,纳西族文学史上第一位小说家李寒谷,获燕京大学“文学硕士”的周杲等人就是在此打下坚实基础并继续深造而成名的。四十年代末在石鼓完小任教的校友尹启汤、赵美如等老师组织发展中共地下党员,成立金江特区,石鼓完小就是总机关和指挥部。他们在开展教学工作的同时把进步思想的种子播撒到青少年的心田里,组织开展了大量的革命活动。因此,1949年6月13日石鼓率先在丽江举起了解放大旗,石鼓完小师生为丽江的解放事业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解放后,石鼓完小这方沃土仍是莘莘学子的“智源”,多少人在这里奠基成功的人生,铸就辉煌的未来。他们中有将军、教授、博士后、英烈、党政干部、优秀教师、艺术家、企业家、劳模······更 有许许多多在各行各业中辛勤耕耘的普通劳动者,他们都为祖国的繁荣和中华民族的振兴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百年的办学历程,使我们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如今的石鼓完小虽然很多方面还需完善,但校园内环境优雅,文化气息浓厚,教学质量一流,在2001年就建成了电脑教室,开设了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学校一贯奉行“要先做好‘人’,而后做好学问”的办学理念,遵循“铸造国民资格,启开边地文明”的训导,培养“经文纬武”的人才,营造和谐校园。跨入新世纪,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更是取得了辉煌业绩,2000年荣获县级“文明学校”、2003年12月学校小艺术团的节目《纳西娃娃》获全省第一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二等奖、2004年被玉龙县委政府授予“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称号、2006年荣获县级“安全文明校园”等十四次省、县、镇表彰。

回首百年,我们感慨,我们自豪;展望未来,百年校庆既是一个里程碑,更是一个新起点。我们深感任重而道远,激荡在心中的是满怀的激情,昂扬的斗志。为了石鼓完小的明天更加灿烂,百年老校再创辉煌,我们将一起努力,把石鼓完小建设成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特色学校,质量一流的名校。

篇7:校庆校长致辞

——建平初中建校27周年暨新校区落成庆典致辞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校友、老师们、同学们、朋友们:

风雨砥砺,岁月如歌。在这草长莺飞的春光里,我们迎来了建平初中建校二十七周年暨新校区落成庆典,我谨代表建平初中700余名师生员工,向莅临现场的各级领导表示深深的敬意!向光临仪式的各位嘉宾表示衷心的感谢!向风尘仆仆赶回母校参加庆典的各位校友表示热烈的欢迎!

二十七年春秋易序,二十七年风雨兼程。从“和平五七中学”嗷嗷起步,到“建平小学附中”沧桑变迁,再到今天建平初中飞速发展,建平中学,植根于这块厚重的土壤,追随时代的节律,激荡前行;从栉风沐雨的简陋庙宇到今天宽敞明亮的高楼大厦,经历过洪灾地震,更沐浴改革春风,建中的历史,是一部艰苦奋斗的创业史,更是一部气势恢弘的发展史!

二十七年荜路创业,二十七年薪火相传。几代人的俯首耕耘.几代人的追梦前行,如今,学校占地面积50余亩,建筑面积10000余平方米,设备先进,文化浓郁,“绵阳市校风示范学校”等三十余项殊荣璀璨。未来三到五年,花园式的校园,现代化的设施,明朗厚重的文化将更加完善。

历史已经书写了我们华彩的篇章,回首过去,我们心存感激。是历届党政领导,尊师重教,高瞻远瞩,鼎力相助,为学校的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是建平人民和社会各界朋友,关爱教育,出力建校,捐资助学,为学校兴旺注入不竭的源泉;是历届校友感恩母校,报效家乡,尽心尽力,为学校的强大添砖加瓦;是学高德厚的先辈们,筚路蓝缕,开创了建平中学的基业,为学校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是一代又一代的师长们,薪火相传,倾注他们的青春和汗水,扶持学校走过了曲折而艰辛的历程;是一届接一届的建中学子,用他们不凡的业绩,为学校增光添彩。从这里走出去一批批名师,他们站在更高的峰巅,展示着三台教育的风采;从这里走

出去一批批英才,他们留学国外,名传四海。借校庆之机,我代表学校向所有为祖国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对母校赤子情深、关爱备至的校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也请允许我代表学校,向为建平中学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历届老领导、老教师,向长期关注和支持建平中学发展的各级领导、各界朋友,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我们要深情呼唤广大校友:慈母有心皆透赤,园丁无爱不垂青。走出校门后的莘莘学子依然要以一颗赤子心关心母校建设,惦记故土发展,为建中和家乡的发展做贡献,母校和家乡父老不会忘记你们。广大校友们,不管您是工作在神州大地,还是奋斗在四海五洲,母校永远是您事业发展的坚强后盾!不管您是风华正茂的年轻学子,还是两鬓飞霜的耄耋学长,母校永远是您温馨的家园!

我们更寄希望于正在建平初中求学、工作的同学和教职员工们。遍地蕙兰思化雨,满园桃李谢春风。真爱至上,勤奋致远。这里,演绎着古老与年轻的交汇,展示着历史与现实的巨变;这里,盛开着拼搏与智慧的花朵,留下我们青春拼搏的印记,引领我们踏上光明的征程;这里,是我们梦想起飞的地方,是我们寒窗苦读的圣地,更是我们庄严的精神家园。

回首征程多壮丽.展望明天更辉煌!老师们、同学们,科教兴国的火炬已经传承到了我们这一代,争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挑在了我们的肩上。让我们追夸父足迹,踏星海沙浪,创造建平初中更加美好的未来!

祝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事业蒸蒸日上,生活处处飘香!

祝老师们、同学们:工作顺利,学习进步!

篇8:校庆校长经典幽默讲话致辞

过去一年,清华大学全面推进综合改革,办学质量不断提升,顺利完成“十二五”规划的各项目标,学校党的建设和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人事制度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人事制度改革的目标是建设一支与世界一流大学相对应的高水平教师队伍,是综合改革的难点和重点。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教师人事制度改革方案的制定工作已按时完成,38个院系的人事制度改革全部启动,吸引优秀人才、促进人才成长的机制得到进一步完善,教学和学术并重、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的文化氛围日趋浓厚。

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推出创新举措。开展学业评价体系改革,将百分制改为相对等级制。成立教学委员会,致力于推动教育教学创新。大力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我校学生超算团队第一次包揽了三大国际超算赛事冠军;倡议成立了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创立了跨院系交叉的技术创新创业辅修专业。向级本科新生赠书,实施学生深度阅读计划。

科研体制机制改革扎实推进。召开第17次科研工作讨论会,出台《清华大学关于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科研体制机制改革正式启动。加强学科交叉,成立交叉学科学位工作委员会,建立校内教师跨院系兼职制度。瞄准国家战略需求,积极推进高温气冷堆、燃气轮机、未来网络、转化医学、地球数值模拟器等重大项目。成立药学院,进一步完善生命医学学科布局。启动长城工程科技会议,成立中国工程科技创新联盟,主动服务国家工程科技战略。启动“人文清华”讲坛,构建新的人文公共空间,打造清华新人文格局。

学科综合实力不断提升。19项优秀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科技奖。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燃料元件完成堆内辐照试验入选中国十大核科技进展。成功通过一箭多星发射我校自行研制的3颗集成微系统技术试验卫星。酵母剪切体高分辨率三维结构及其工作机理研究入选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在第七届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类)中获得5项一等奖。国情研究院入选首批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由我校美术学院教师担纲设计的意大利米兰世博会中国馆获得广泛赞誉。人文学院格非教授荣获第九届茅盾文学奖。

全球化战略迈出关键步伐。制定清华历史上第一个全球化发展战略,推动清华成为促进人才培养、学术人文思想交流的全球性中心。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首批博士生正式入学,苏世民学者项目完成第一批学生的招生工作。清华与美国华盛顿大学、微软公司合作创办的全球创新学院,成为中国高校在美国设立的第一个实体性教育科研平台。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全球创新学院赠送一棵水杉,祝福全球创新学院茁壮成长。

2019校庆校长经典幽默讲话致辞三

尊敬的各位来宾、曾经的、现在的老师和孩子们:

当记忆像河流缓缓穿越60年的光阴流淌到今天,这是一种怎样的百感交集!祝贺生日,情感其实最为复杂,快乐、苦难?还是惆怅或伤感?很难用一个准确的提法来概括。但对于学校有一个词例外,那就是青春。因为每个人的青春基本上都会和一所中学有关,无论是那些已逝的或正在经历的、美好与伤感并存的青春才是生命中最美的风景,是我们每个人时间深处的故乡。在这生命故乡的路上,有温暖的抚慰、清新的爱情、淡雅的纯真还有信仰的光芒。所以,今天的庆典为在场的每一个人而来!无论你和这个校园有着怎样的缘分,此刻我们相聚在一起,进行一次奢侈的青春纪念。

伟大的波兰诗人米沃什在一首《赞歌》的诗中,写过这样一段:

你我之间没有别人,

而赐与我,以力量。

白色山脉吃着地上的草原,

向海,他们走去,他们的海浜胜地,

新而又新,每天太阳倾过

小河阴暗的幽谷,我诞生的地方。

我没有智慧,没有技能,没有信仰,

但我获有力量,它扯破了世界。

我将碎裂:一个大浪,冲向它的海岸……

这段诗歌似乎是描述此刻感受和解读这个庆典背景画面最好的注释。按理说校庆是展示学校成就的光荣时刻,但那些傲人的数字或者超越他人的得意究竟能给我们带来多少力量?这么说也许因为我们本就没有什么资本,所以讨巧的自我安慰成了最动听的借口。当然,各位老师和同学们,请原谅我不叙述我们的灿烂时光,这不是在否定我们的成就,因为我坚信所有具体的业绩和进步都处在一个相对的坐标系中,无论多么强大的成果都会在岁月的苍茫之中,消退它华丽的颜色,但惟有内在清洁的精神力量恒久不变!所以在这60周年的庆典时刻,让我们共同思考:教育,如何养育每个新鲜或蒙上灰尘的生命。

我们为什么必须追问和回答这个问题,那是因为在人生的生态系统里,有一场灾难正在悄无声息地发生着,生活正在丧失可能性和多样性,因为原本丰富的生活不断被归类、简化然后集结在了一条路上,而这条道路笔直地通向权力、财富、名望已及各种各样的意义。虽然很多人坚定地认为这条道路的终点是安全与幸福,但代价很有可能就是人生被我们自己摧残成一个忙碌奔波甚至到崩溃的状态,也许永远无法到达终点,因为幸福的成本不断增加,简单的快乐则无影无踪。

无论一个人有多么显赫的位置和权力,拥有多少无法想象的财富,还是被赋予任何不可取代的重要性,但他都是从一个并不耀眼的起点开始的,就如同诗中描绘的那小河幽静的山谷,我们都会从中诞生,学习技能,涵养智慧,坚定信仰。学校教育在我看来,不应该属于工业时代的流水线和集约化,它是旷野中的乡村、是山谷里的小溪,是田园里的牧歌,教育应该是属于自然的,那炊烟缈缈的悠然,细流涓涓的从容,鸟鸣啾啾的恬淡才是学校应有的气质和风度。这不是逃避时代,是的,当竞争融入我们的血液,狼性基因潜伏在我们生命里,我们似乎无法选择,只能凶狠地活下去,但我们属于平凡的人类,我们需要人性的生活。我常常告诉我自己,如果我们没有教会我们的学生学会生存、去直面生活的艰难,那将是我们的严重失职;但如果我们没有让孩子们感受到生命的苦与痛,爱与乐,我们就是一群可耻的从业者。当欺骗与粉饰、借口与搪塞在教育生活里被很多人用得炉火纯青,实力、压力、动力成为战略要素的时候,才会渐渐发现:高远、正直与纯真的思想才是目前教育的稀缺资源。北京十五中从“团结、勤奋、求实、创新”开始,不断思考“惜时、笃学、修诚、尽责”的,到今天我们终于超越世俗的牵绊而向着遥远发出了“守直筑真”的呼喊,作为新的校训我们期待守直筑真的声音成为旷野间通达和蓝天上悠远。这不是脱离人间烟火,因为我们的生命中有太多的快和满,困与乏,所以驻足与观望才成为教育最闪亮的瞬间。换句话说,教育既要让学生体会世俗生活,又要培养他们一种超然的精神能力,依靠自己的思想喂养自己的灵魂。

北京十五中正在按照这个标准成为一所明亮的学校,明亮比名气更有尊严,人心散发出来的光彩既照进各位在现实前行的道路,也似闪耀的星光映在梦想的天边。这光明的能量来自深深的平等与尊重,这是这所学校60年来最宝贵的财富,在这片土地上,依靠权力得以生存的东西日渐衰败,学术的尊严与价值不断得到彰显,请用文明来说服我正逐渐成为这里的行事原则。如同我们坚定地认为:如果只注重绝对分数,那还只是以学校为本的体现,我们能在多大程度上帮助学生点亮他们的梦想,让他们勇敢地走向未来之路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每一个生命都值得敬畏,每一个灵魂都有质感,所以走过60年,学校的办学理念逐渐清晰:“教师与学生共时、和谐成长。立足差异,努力寻找成就感和幸福体验,守护人性的尊严。”我们坚信每一个人都具有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价值,人生真正的幸福在于在各自的生命道路上寻找自我,进而超越自我。基于学校理念确定了这样的办学目标:做有品质、饱满的人。所谓有品质、饱满的人就是要拥有宽广的视野;涵养优雅的气质;洋溢青春的精神;坚持批判的思想、保持独立人格;强烈关注生命的品质。这些学校的核心价值理念不是装点门面的文字摆设而是勇敢的行为,无论是学生和教师成绩的隐私化、招生与财务的制度化还是闪烁民主质询风气的星星之火,都表明平等与尊重的阳光正穿透雾霭洒落在我们的身旁。我需要举个我自己的例子来加以证明。如果非要找出最能代表我教育思想的文字或者说成就,那似乎就应该是我在今年2月13日初三、高一、高二开学典礼上的讲话《致那些默默无闻的人们》,我想这是我自己能达到的教育最高境界吧?我为自己能仅仅是想到那些默默无闻的孩子们而感到自豪。世界有时并不公平,其实大家都知道,我的作用根本比不上很多的老师,学校的所谓成果又100%是通过学生体现的,怎么在校庆这么重大的庆典上,只能由我天经地义来代表学校致辞,也许这是很难改变的规则与惯性,但我真心地表达,我代表不了你们任何人,我只能代表自己。就像我不奢望能给大家带来多少的贡献,而常常祈祷不要给他人造成更多的破坏,别打乱他人的生活节奏。在今天这个纪念的时刻,我希望我的讲话能够传达一些你们的心声。如果说这算做一种警惕自我的思考习惯的话,我必须坦诚这不是我的专利,这是这个学校的遗传。警惕自我根植与平等、尊重与包容的环境,我想在这个大家共同见证的时刻,真心地感谢王守愚校长,感谢您当年默许我可以不交教案;感谢何贤景校长,当年在我上课争议颇多的时候,在全校教师集会时不惜溢美之词地鼓励我;感谢孙炳林主任,前没有当初您幽默随和的接待,就不会有我与十五的情缘;感谢那些和我搭班的老师们,你们没有因为我所教的成绩不理想而采取敌对与歧视;当然还要感谢所有的老师、孩子还有家长们,在我担任校长的几年中,你们没有因为我的偏颇与不足而冷漠观望,而是果断升起信任的旗帜猎猎飘扬。正是这些包容与鼓励,尊重与关爱让一个永远摆脱不了一丝羞涩和腼腆的人勇敢地走向了一个更大的舞台。

所以我无法不眷恋和感谢这个校园,至少在我41年的生命历程中,这里让我感受到了尊严的几乎全部意义。上个月我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著作《教育,让人生更美好》,在扉页上我郑重地写下了这样一行文字:仅以此书献给不太有名的北京十五中和她内心明亮的人们。后记中我补写到没有老师和孩子们,就不会有这些文字。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并不是这本书的真正作者。正是基于这个认识,我今天在这里向所有的孩子们郑重承诺:我捐出这本书的稿费和版税,以及自购1000册书的销售款项,预计5万元作为北京十五中“守直”文学奖的启动资金,我希望未来几年能通过更多的社会力量的汇集,让这个文学奖日益壮大,我希望孩子们勇敢地写出失落的纯真与正直,拒绝生活的平庸与麻木,去触碰还有生机的生命本体,为这个社会种下希望的种子。今天庆典的核心是教师文化讲坛和学生讲坛奖杯的揭幕与颁发,我希望明年是“守直”文学奖的节日。

因为爱与平等,这个校园生成了一种独特的气质,自由的风吹佛在北京南城这个校园的每个角落,轻松与微笑逐渐成为一种标志。有人也许有一些看不惯,认为民主消解了力量,宽松助长了惰性,但这个校园因为种.种原因而拥有了一种文学的浪漫似乎不应该是一种错误,而是一种机缘,我们能做的是跟随她的方向。

篇9:港大百年校庆校长致辞

And, on behalf of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I would like to welcome you to the University this morning and, at the same time, thank you for coming to celebrate with us the University’s Centenary.我谨代表香港大学欢迎各位莅临本校,并多谢大家出席今天的百周年校庆典礼。

The last century has witnessed tremendous changes in Hong Kong, China and around the world, be it technological, economical, social or political.回顾过去一个世纪,香港大学见证了香港、中国、以至全球,在科技、经济、社会和政治方面翻天覆地的转变。

The University has also moved with the times over the past 100 years and evolved from an institute with only three areas of studies to a comprehensive university of many disciplines.As members of the international academe, we share the global challenges at the forefront of higher education developments.在过去这一百年,香港大学与时并进,由一所只有三个学院的教育机构,发展成为今日设有多元学科的综合型大学。港大作为国际学术界一员,与同侪共同面对全球高等教育发展的种种挑战。

Indeed, the birth of this first and foremost University w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history of Hong Kong and China.It was the result of the combined efforts of the two governments, in Hong Kong and in Canton(now Guangdong),despite the rather delicate Sino-British relations in the last years of the Qing Dynasty.It could have been an impossible dream, had it not been for those who believed in the need for a university in Hong Kong and the generosity of those who wished to see one built for China and the world.作为香港的第一所大学,香港大学的诞生绝对是香港和中国历史的重要一部份。虽然当时正值英国与晚清关系微妙时期,但在香港与广东政府共同努力下,港大结果顺利成立。当然,这个梦想最终能够如愿以偿,全赖一群深信香港需要建立一所大学的有识之士,以及一众希望能够为中国及世界建立一所优质大学的热心人士的慷慨捐助。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was formally established in 1911;however, it has been a constant debate among our alumni and the community at large as to whether the University should be dated back to 1887, the year when the College of Medicine for Chinese was established in Hong Kong.Adding to this debate was the famous quote from Dr Sun Yat-sen, one of the first graduates of the College: He said, “I feel as though I have returned home because Hong Kong and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are the birthplace of my knowledge.” That was what Dr Sun told the students in this great hall, back in 1923.香港大学于1911年正式成立,然而,我们的旧生与社会大众经常讨论应否追溯至1887年,以港大前身-香港西医书院成立之时为始;尤其是该书院首届毕业生孙中山先生,在1923年,就在这个大礼堂内,与学生所说的一番话,他说:“我有如游子归家,因为香港与香港大学是我知识的诞生地”。

Despite these academic arguments, generations of scholars, students and alumni have so shaped HKU that it has gained a momentum of its own, transcending time and changes, as a university should.The enlightenment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at the University is now further enriched by the wealth of groundbreaking research.Our graduates have moved beyond careers in the civil service, to all sectors of society, and they have moved beyond Hong Kong.儘管经常有这种学术争论,但在历代的学者、学生及校友的共同努力下,港大跨越了时间与转变的考验,成为一所充满动力的学府。港大除了提供活泼的教学与学习环境外,亦已成为许多突破性研究的发展基地。我们的毕业生除加入政府服务或投身香港不同机构,在各个领域发挥所长外,还在海外开创事业,作出贡献。

HKU remains a guardian of knowledge, an incubator of ideas and innovations, a cradle for new intellect and talent, and a pioneer in social consciousness and responsibility.今天的香港大学一如既往,是知识的捍卫者、创意和创新的孕育者,是新进知识份子和人才的摇篮,以及社会良知和责任的先驱者。

Indeed, universities are among the most enduring institutions of any society;they are its soul and they bring hope.诚然,大学是任何社会中最历久不衰的机构,也是社会的灵魂,为大家带来希望。

It is in this spirit that we celebrate our Centenary and look into the future.Let me elaborate this further, in three aspects.我们秉持这种精神和价值,在庆祝创校一百周年的同时,亦展望未来。在此,本人想从三方面加以阐释。

First, despite variation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ong Kong and its motherland,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has never ceased to play its unique role in contributing to China’s modernization.Apart from Sun Yat-sen, many alumni have contributed directly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ainland in the past Century.In addition, HKU graduates have played essential parts in building the great modern metropolis of Hong Kong, which in turn has proved to be an asset to its motherland.首先,纵使香港与祖国的关系微妙多变,但香港大学对推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使命,始终如一。除了孙中山先生之外,许多位卓越的校友亦曾为建设中国贡献良多。再者,港大毕业生对于建设香港这个现代化大都会一直不遗馀力,亦间接成为了祖国发展的一大资产。

However, as China moves forward, HKU must assume the responsibility to play an even bigger role at a higher level, to support and fulfill the nation’s economic and social needs HKU must see and establish itself as a key institution in China.然而,随着中国继续向前迈进,香港大学亦将肩负更重要的使命,以迎合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需要。为达成此目标,港大应当视自己为中国的一所重要的学府,并在这方面奠定自己的地位。

Second, a hundred years ago, HKU was already an international hub for intellectuals, as most, if not all, of the teachers were expatriates and two-thirds of the students were non-Chinese.Notwithstanding fluctuations in the past century, HKU has retained its international outlook.We are privileged to have a great assembly of the finest scholars, brightest students and world citizens from diverse background and cultures, all under one roof.第二,即使在一百年以前,港大已经是国际知识份子的汇集之地。我们的教师大部份为海外教授,而三分之二的学生为非华裔。尽管经历百年的风云变幻,港大的国际定位始终不变。今天,我们汇聚了无数的优秀学者、精英学生以及拥有多元文化背景的世界公民,这些都成就了我们的优势。

This international composition, which has grown well beyond the original legacy, has made us the unusual test case of being the most international institution within a Chinese community on Chinese soil.In an increasingly globalised world, HKU also has a clear responsibility to further bridge China and the world, and to facilitate the process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在丰富的历史背景下,这个国际化的社群,令我们成为中国领土上华人社群中最国际化的学府。在这个全球化发展一日千里的世代,港大毫无疑问地担当着桥梁的角色,推进中国与世界沟通,亦将推动中国高等教育走向国际化。

Third, we cannot pretend that we are living in a stable and peaceful world.We face natural disasters almost everyday, energy shortages, global warming, 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 recurring epidemics, man-made accidents, precarious economic crises, abrupt social turmoil and unwanted wars.We know that some of these are unavoidable, so we have to do our best to mitigate or learn to overcome their effects with our scientific knowledge and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s.For the entirely avoidable ones, however, we have a responsibility to safeguar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to champion the restoration of human values.第三,我们必须明白,我们身处的世界并非稳定和平。我们每天面对不断发生的天灾事故、能源短缺、全球暖化、突如其来的传染疾病、一再发生的大型疫症,再加上种种的人为意外、难以预料的经济危机、突发的社会**,还有令人扼腕的战乱纷争。我们知道上述种种问题,有时无可避免,正因如此,我们更应当凭科学知识和崭新科技,尽力减轻和克服这些问题。可是,对于能够加以避免的难题时,我们确有责任争取可持续发展,捍卫人文价值的重建。In this respect, we have to thank HKU’s founders for their wisdom in choosing the brilliant university motto “mingde gewu”(明德格物).为此,我们为港大创校先贤留给我们“明德格物”这句校训心存感恩。Ladies and gentlemen, please allow me to switch to Chinese for a moment.“明德”、“格物”是香港大学的校训。二语都出自“四书”中的《大学》,是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学说。简单来说,港大学生需要“明德”,使与生俱来的光明皎洁的德性,彰显出来,并将它发扬光大,推己及人;同时,又必需要有“格物”这个基本工夫,来穷究事物的原理,追求渊博的知识。从“格物”、“致知”,到“明明德于天下”,不只是求学的道理,也是做人的道理。

所以我们很感谢先贤给我们的校训–“明德”、“格物”;这个道理不只是适用于过去港大的一百年、或者是中华文化的五千年,在今天和将来的地球村更是意义重大。而我们校训的拉丁文版本(Sapientia et Virtus)也是从中文翻译过去的。

Ladies and gentlemen, I just explained the origin of our HKU motto, which came from the Chinese Classic Great Learning.Although it was beautifully translated into Latin: Sapientia et Virtus, meaning wisdom and virtue, in English, the translation could only capture part of the original essence.各位来宾,刚才我用中文粗略解析港大校训内容,是源自“四书”中的《大学》,虽然译成优美的拉丁文Sapientia et Virtus,即英文的wisdom和virtue,但这个翻译也许仍未能完全捕捉原文的神髓。In any case, it is in the context of wisdom and virtue that we celebrate our Centenary.The dimensions of “knowledge, heritage and service” represent the missions of our multiple roles to be a knowledge hub for learning and research, a cultural crossroads where East meets West and the past illuminates the future, and a service platform where the University nurtures global citizens and is itself nurtured by the community.今日我们庆祝创校一百周年,就是要发扬“明德”、“格物”的真义。我们以“知识、传承、服务”来展示大学的使命和任务:努力成为学习与研究的学术枢纽;荟萃东西文化以承先启后;建立一个培育国际公民,并为社会所珍惜的服务平台。

Amidst our festive celebrations, we could not help asking ourselves: What do we treasure? HKU is a community that cherishes openness, diversity and freedom, which have evolved into our core values.These values have made us a pluralistic and harmonious community of people from various backgrounds and diverse cultures.These same values have also liberated the intellectual potential among academics and students, and have hence unleashed the energies essential for sustaining and advancing a vibrant community of academic excellence.际此百年校庆,让我们反思一下,港大的核心价值在于什么?港大代表着一个重视开放思想、多元文化和崇尚自由的社群,这些价值均与港大的核心价值紧扣。这些价值让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能够建立一个多元而和谐的社群。正因为建基于这些价值观,释放了学者与学生之间的知识潜能,为孜孜不倦追求学术成就的社群注入了巨大的力量。

Ladies and Gentlemen,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had modest beginnings.It has been the hard work of all members of the HKU Family, which includes our staff, students and alumni, and the unfailing support of both the Government and the community at large, especially our donors and partners who believe in our cause, that have brought us to where we are today in the international arena.各位来宾,香港大学创始于谦微。它的成功来自港大这个大家庭的每一位成员,包括我们老师和学生的努力,校友、政府和广大市民的不断鼓励支持,尤其要感谢我们每一位捐助者,他们不但认同我们的目标,亦让我们能够昂然立足于今日的国际舞台上。

As the world continues to change, HKU will continue to evolve, and we are committed to keeping ourselves at the forefront of developments of humankind.We aim high, and tolerate no compromise in quality, ethics,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human values.We think globally, and position ourselves in the national context and the international arena.It will be our vision for excellence, our aspiration for freedom, our devotion to student learning.and, our commitment to society that will guide us through the next 100 years.世界瞬息万变,香港大学将会与时并进,致力作为人文发展进程的先驱。我们谨此订立崇高的目标,对求真、道德、社会责任、人文关怀,不容一丝妥协。我们会以国际思维,建立全国性与国际性的定位。放眼未来,我们将致力追求卓越,并以坚执自由、尽心教学、培育人才、传承智慧、贡献社会为信念,昂首阔步,迈向另一个100年。

Ladies and gentlemen, I would like to end my remarks with the following Chinese verse: 最后,我希望用以下诗句作结: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由来淬砺,种圃艰辛; 明德格物,百载传承; 门牆桃李,奋翮前程。

上一篇:如何用心的工作心得体会下一篇:公安分局关于办理吸毒案件的暂行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