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航企业文化理念体系

2024-04-16

东航企业文化理念体系(通用9篇)

篇1:东航企业文化理念体系

东航企业文化理念体系

东航企业文化理念体系的具体内容包括三个部分:

企业愿景:成为“员工热爱、顾客首选、股东满意、社会信任”的世界一流航空公司。

企业核心价值观:客户至尊,精细致远。

企业精神:严谨高效,激情超越。

东航企业文化理念体系诠释:

我们是中国东方航空。

我们站在世界的东方,致力于建设一个“员工热爱、顾客首选、股东满意、社会信任”的世界一流航空公司,为全球客户架起安全高效的空中桥梁。

我们尊重客户需求,也创造客户需求,这一切都源于我们内心对客户的尊敬和对事业的热忱。

我们以战略的眼光着眼全局,谋划未来;我们以务实的行动关注细节,日清日高。我们通过精细化管理实现资源价值最大化,使我们的实力倍增,使我们的基业长青。

作为一家现代航空企业,我们关注员工的成长与幸福,尊重员工的贡献与才智,重视员工的意见和建议,珍惜员工的热情与创意,给予员工公平公正的待遇与机会,营造员工热爱的家。

我们不断追求服务品质的提升,为顾客提供安全、舒适、便捷的航空运输服务和精准、精致、精细的全流程个性化服务,达到或超越顾客的期望,赢得顾客的信赖与忠诚,成为顾客心中首选,与顾客共同创造“世界品位、东方魅力”的品牌核心价值。

我们秉持稳健创新、开放合作的经营理念,构建规范高效的公司治理机制、严谨细致的风险管控机制和敬业创新的团队合作机制,竭力为股东创造持续稳定的投资回报,以共享价值赢得股东满意,使股东对我们的未来充满信心。

我们坚持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带动全体员工努力提升经营业绩,促进和谐社会关系,投身社会公益事业,推进绿色航空实践,传承东方文化魅力,勇担急难险重任务,以良好的企业公民形象赢得公众的理解与认可,舆论的支持与维护,社会的鼓励与关爱,国家的信任与期待。

作为航空从业者,安全是我们的根基。严谨高效是我们必备的职业素养,也是我们的精神内核。我们必须保证每一位旅客都安全快速地抵达目的地,我们尽力保证及时准确地响应每一位旅客的需求,这是我们光荣而艰巨的使命。

我们不断认识自我、激励自我、超越自我,让每一个细胞都充满激情和活力,知难不难,只争朝夕,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和创新中坚守平凡,成就不凡。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我们奋斗不懈,持之以恒,努力创建世界一流航空企业,为全球客户创造更多价值。

篇2:东航企业文化理念体系

东航企业文化理念体系

一、东航愿景

成为“员工热爱、顾客首选、股东满意、社会信任”的世界一流航空公司。诠释:

我们是中国东方航空。我们站在世界的东方,致力于建设一个“员工热爱、顾客首选、股东满意、社会信任”的世界一流航空公司,为全球客户架起安全高效的空中桥梁。我们尊重客户需求,也创造客户需求,这一切都源于我们内心对客户的尊敬和对事业的热忱。

我们以战略的眼光着眼全局,谋划未来;我们以务实的行动关注细节,日清日高。我们通过精细化管理实现资源价值最大化,使我们的实力倍增,使我们的基业长青。

作为一家现代航空企业,我们关注员工的成长与幸福,尊重员工的贡献与才智,重视员工的意见和建议,珍惜员工的热情与创意,给予员工公平公正的待遇与机会,营造员工热爱的家。

我们不断追求服务品质的提升,为顾客提供安全、舒适、便捷的航空运输服务和精准、精致、精细的全流程个性化服务,达到或超越顾客的期望,赢得顾客的信赖与忠诚,成为顾客心中首选,与顾客共同创造“世界品位、东方魅力”的品牌核心价值。我们秉持稳健创新、开放合作的经营理念,构建规范高效的公司治理机制、严谨细致的风险管控机制和敬业创新的团队合作机制,竭力为股东创造持续稳定的投资回报,以共享价值赢得股东满意,使股东对我们的未来充满信心。

我们坚持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带动全体员工努力提升经营业绩,促进和谐社会关系,投身社会公益事业,推进绿色航空实践,传承东方文化魅力,勇担急难险重任务,以良好的企业公民形象赢得公众的理解与认可,舆论的支持与维护,社会的鼓励与关爱,国家的信任与期待。

二、东航核心价值观

客户至尊 精细致远 诠释:

“客户至尊”是东航“以客为尊,倾心服务”的服务理念核心所在,要求东航时刻把客户利益放在第一位,为客户着想,从客户需要出发,以客户满意度为价值导向和经营追求。

客户认同是东航发展的基础;客户的需求是市场开发的标准;客户和市场的感受是对东航的要求。

“精细”是公司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航空安全上坚持一丝不苟和预防为主的原则,以确保旅客安全舒适抵达;航空服务上以“精准、精致、精细”的服务为旅客提供精彩的体验;经营管理上培育精细务实的工作作风和精打细算的战略意识,实现经营成果的最佳回报。

三、东航精神

严谨高效 激情超越 诠释:

作为航空从业者,安全是我们的根基。严谨高效是我们必备的职业素养,也是我们的精神内核。我们必须保证每一位旅客都安全快速地抵达目的地,我们尽力保证及时准确地响应每一位旅客的需求,这是我们光荣而艰巨的使命。

我们不断认识自我、激励自我、超越自我,让每一个细胞都充满激情和活力,知难不难,只争朝夕,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和创新中坚守平凡,成就不凡。

四、东航子文化体系

“大东航”意识——上下同欲的合力文化

“以业绩论英雄”——科学公平的用人文化 “安全是根”——恒久持续的安全文化

“服务是魂”——精细贴心的服务文化 “东航时间”——时不我待的高效文化

“市场意识”——先算后干的效益文化

“转型升级”——创新进取的变革文化

“借力联盟”——飞向世界的开拓文化

篇3:答问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化

会上,《企业文明》杂志编辑部主任罗志荣同志向我约一篇稿子,后来明确主题是有关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化建设方面的。这个题目很有挑战性,正是透过“五门事件”,需要我们作系统研究与考量的问题。不久前,我曾说过中国企业文化事业的发展进入黄金时期,但极不平衡,其中也暴露出很多缺陷,尤其是近期正在面临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企业文化发展中暴露出的问题多与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化缺陷有关,同时,金融危机也在考验中国企业文化理念的成熟度。

本来,我与志荣同志商量,以访谈或讨论形式谈谈我对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化建设的一些认识,因双方一时难以谋面,所以我只能按他发来的“书面采访提纲”来做“作业”了。

罗志荣:企业文化理念的体系化建设应遵循哪些原则,怎样才能与企业文化的制度体系化建设、行为规范体系化建设相结合?

首先,应明确什么是企业文化理念,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化的内涵是什么?企业文化理念,是指根据企业长期形成的优良文化传统、未来发展要求,充分考虑企业内外环境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市场及科学技术等的变化趋势,找准企业文化的原点、特点和生长点,用确切的文字语言所表述出来的企业价值观、道德观、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

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化,有这样几个方面内涵:企业文化理念体系不是一两句闪光的语言,它是一个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企业文化理念体系不是一两个人(企业领导人或创始人)的理念,而是在企业创始人和主要领导人的引领下所形成的企业全员的价值共识;企业文化理念体系不只是一种管理的系统理念,而且是在以人为本的旗帜下所形成的涉及企业发展战略、市场开发、生产经营、管理控制、安全、廉政、服务等全方位的理念;企业文化理念体系从层次上说,包含企业、部门、基层班组等不同层次的理念,就一个集团公司而言,既包括集团的理念,也包括下属企业的理念;企业文化理念体系不是空洞的学说,而是植根于企业生产经营实践之中,又直接或间接引导企业经营管理实践的思想指南。

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大体包括:企业的事业领域及市场定位,企业使命、愿景和战略目标,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伦理道德和职业道德,企业精神及企业风尚,企业经营理念和经营方针,企业管理理念及管理方针,企业服务理念及服务规范,企业人才、质量、安全、廉政等理念,领导层、管理层及员工层的基本行为准则,企业的主打宣传用语及文化形象定位等。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表述,形式也不尽一致,没有标准的模式。

企业理念体系化建设应遵循这样几条原则:

从实际出发与积极创新相结合。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化建设不能脱离实际,只有与企业内外环境、员工现有的素质及心态相适应,体现企业的优良传统,才能被企业多数员工所认同和接受,才能逐渐扎根于群体意识之中。但企业文化理念体系不是对现有文化的简单总结、归纳和提练,而是在充分考虑未来市场的竞争特点和发展趋势对企业的影响,适合企业未来发展和提升管理水平的需要,进行的一定升华和创新,它反映一定的前瞻性、先进性,体现新文化的导向力、牵引力和促进作用。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化建设是一个过程,随着企业内外生存环境的变化,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必须因时而变。当然,这种变,主要是完善与提升,企业的核心价值和特色文化不宜轻易改变,只有当企业内外环境发生根本改变时,原有核心理念已经严重阻碍企业发展时,企业文化理念体系才会发生根本改变。

体现共性与创造个性相结合。企业文化有个性而无共性不能融于社会,有共性而无个性缺乏生命活力。企业文化理念体系无疑应该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即反映企业独特的文化信仰和追求,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但也应注意到,在一定的社会制度、市场条件和人文环境中发育成长的企业文化具有很多共性,如市场经济这个共同的大环境就塑造出企业共同的创新观念、竞争观念和顾客观念等;社会主义制度这一大环境就塑造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集体主义精神和奉献意识等。因此,在创造个性的同时,应注重体现共性,注重从社会文化和其他企业文化中吸收借鉴有益的文化成分。

领导组织、专家帮助与群众参与相结合。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化建设(包括提炼、概括和确定),一般由企业文化建设领导机构或企业主要领导者发动,执行部门组织实施,广泛发动群众,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地反复酝酿、讨论,企业文化专家帮助进行提炼概括,然后经企业领导者和企业员工共同研讨确认,再最后确定下来。企业文化理念的定格过程既是员工参与讨论和决策的过程,也是员工自我启发、自我教育及对新文化认同的过程,还是企业领导者、外部专家、企业员工之间价值观念的沟通、融合的过程。所以,企业文化理念体系的概括不能由企业领导者个人完成,应由企业全体干部员工参与及外部专家帮助共同完成。

系统性、科学性与表现形式的多样性相结合。好的企业文化理念体系,作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体系,应该是内容完整、特色鲜明、含义明确、表述科学的;文字表达应力求严谨,有哲理,同时大气、时尚,符合潮流,对员工和社会公众具有理性感染力和亲和力。但对企业文化理念体系的形式没有严格的规范,既可以像多数企业那样分条目概括,最后形成一个完整体系,也可以像华为创造《华为基本法》那样,用一种企业根本大法的形式加以概括,概括的内容和表述方式要力求有专属性,避免与其他企业雷同。同时也要注意,文化理念要能延展和细化,派生出具体可操作可执行的任务、标准和规范等,避免空洞无物,好看而无用。

以上述原则为指导加强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化建设,就为企业文化的有效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不过,企业文化的理念体系化建设只有与企业文化的制度体系化建设、行为规范体系化建设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企业文化的理念体系与制度体系、行为规范体系处于不同的层面,在实践中是相互推动的。实现二者的结合,首先以先进的企业文化理念体系为标准,检查现有制度、行为规范,发现文化与制度、行为规范的偏差,纠正偏差,使制度与行为规范走向先进文化的轨道,这个过程是用企业文化理念体系的精神武装制度与规范的过程。其次,对于企业文化理念体系中倡导的某些精神,目前又没有制度与行为规范予以体现,可以制定一些新的制度与行为规范,从而进一步完善制度体系与行为规范体系。比如,企业倡导员工参与管理,鼓励员工为企业发展献计献策,就可以制定一个合理化建议制度,就如何征集、反馈、实施以及奖励等作出规定。人们执行制度的过程就变为践行文化的过程。当然,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往往超前于制度体系和行为规范体系,制度体系和行为规范体系反映的是企业文化理念体系中最基本的要求;超前的文化理念一般通过企业舆论、风气、文化氛围等形式发挥作用。

罗志荣:当前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中,在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化建设方面存在哪些突出问题和不足,其原因何在?

当前,我国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化建设还处在“初级阶段”,主要问题表现在:

企业文化理念的“老板化”。不少企业在建构企业文化理念体系时,以老板的个人意志、观念取代全员的意志、观念,用一个人的大脑代替所有人的大脑, 把老板这一个特殊文化因子的作用无限放大,排斥其他文化因子的作用,企业文化完全变成了“老板文化”,变为老板个人的价值观、追求、素质、能力、作风以及个性和品格等的体现。这种现象在民营企业比较普遍地存在。

企业文化理念的“任期化”。在我国目前体制下,国有企业领导者有任期,频繁更迭,三五年换一任,多数企业领导者又不太注重文化的传承,各说各话,各唱各调,导致企业文化理念随着企业领导者的更迭而变轨,导致优秀文化流失,不能持续积累并一以贯之。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呈现明显的“任期化”短视症。

企业文化理念体系的“普适化”。在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化建设实践中,部分企业只关注文化共性,忽视个性,企业文化理念不能反映企业特有的历史、传统、经验、价值,千篇一律,甲企业的文化理念搬到乙企业照样适用,企业文化理念成了普适的“真理”,缺乏特色,没有感召力、亲和力、吸引力和冲击力。

企业文化理念体系的“口号化”。不少企业请了专业公司或文人墨客精心策划、提炼,所推出的文化理念,从表面上看非常富有哲理,文辞也很考究,不乏华丽,但仔细考量,没有实在的内涵,不能延伸成具体的目标、任务,不能变为制度、规范加以执行,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不能“落地”,口号似的企业文化理念仅仅是一件漂亮的外衣,给企业一个好看的包装,企业文化成了一种装饰文化,企业文化理念化建设自然流于形式。

企业文化理念体系的“一元化”。有些规模很大的集团公司,在企业文化理念化建设中,出于一种良好的愿望,试图把全集团几十甚至上百家下属企业,几万甚至十几万员工的思想全部统一起来,用一套文化理念体系和行为准则规范大家的行动。忽视了下属企业的经营管理特点和成千上万人的不同需求。这种“一元化”的企业文化理念体系,一花独秀,不仅压抑了个性,而且也使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僵硬化,窒息了企业的创新精神与竞争活力。

企业文化理念体系的“CI化”。有些企业把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化建设混同于企业推广CI中的MI导入,多从营销的角度和塑造企业外在形象的角度加以设计与传播,忽视企业灵魂——以人为本价值体系的完善与提升,企业文化理念体系成了宣传广告语。

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化建设中出现的上述问题,究其原因:既与企业管理体制有关——不少国有企业建设企业文化是做面子工程和政绩工程,或是应付差事,应付考核,缺乏加强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化建设的内在动力;更与企业对企业文化的认识有关。尽管企业文化理论盛行多年,也出现不少企业文化建设的典型,时至今日,仍有不少企业的主要领导者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地位与作用认识不到位,或认为经营是实的文化是虚的;或认为企业文化只能锦上添花,不能雪中送炭;或认为企业文化是慢功夫,远水不解近渴;或认为企业文化的作用只限于管理范畴,只是领导者的一种管理手段。凡此种种,这些认识问题成为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化建设的重要障碍。当然,出现上述问题也与管理不得力、投入不到位和缺乏经验有关。

罗志荣:要建设充满活力、持久有效的企业文化理念体系,使企业文化理念体系成为企业的魂魄、软实力,为企业经营管理实践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生命线、统帅,其主要途径和主要方法有哪些?

从大的方面讲,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只有开工之时没有完工之日的工程。使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具有持久性与活力,使之真正成为企业的软实力和生命线,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企业领导者和全体员工长期不懈的努力。在启动阶段,领导者的高度重视与身体力行,科学的规划与必要的人力与物力投入,都是非常重要的。

从具体途径与方法上讲,我认为以下几条是必要的:

积极灌输与传播。要使业已定格的企业文化理念体系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员工的认同并付诸实践,积极的灌输和有效的传播是必不可少的。第一,编制一个《企业文化手册》,使之成为企业全体员工的精神指南;第二,搞好企业文化启动仪式,郑重发布企业文化理念,启动企业新文化传播和建设的工程;第三,企业领导者带头对员工进行精神灌输与文化训导,当好“牧师”,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员工对企业文化理念产生认同,进而像信奉某种教义那样信奉它;第四,搞好文化演讲与传播活动,使员工结合工作实际和切身体会,现身说法,谈对企业文化理念的理解和感受,介绍文化楷模的经验与事迹,营造感人和催人向上的氛围;第五,组织文化传播,即利用企业内部刊物、网络、广播、电视、会议、宣传栏、简报以及各种社会媒体,通过新闻、广告、理论文章等形式,广泛持续地传播企业文化理念,创造强势文化;第六,利用“重大事件”,像海尔砸电冰箱那样,有意“制造”事件的影响,大力渲染,强调某一事件的积极意义或给企业带来的重大损失,借以给员工带来心理震撼和震动,使员工产生强烈的印象,无形之中受到教育和启发,从而接受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第七,编写与传诵文化故事,形成像 “IBM公司为新泽西用户修机器的故事”、“麦当劳赔偿顾客50万美元的故事”等那样的传播效应,对内教育员工,对外传播企业良好的形象;第八,把企业文化装进环境。

大力推展与践行。在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的基础上,通过有效的途径,强化和固化文化理念,使先进的文化理念变成员工可执行的规范、可模仿的标版,积极践行,由精神转化为物质。第一,把企业文化装进制度与规范;第二,创造适应新的企业文化运行的机制和条件;利用制度、行为准则、规范等进行强化,寓无形于有形之中,使员工从事每一项工作、参与每一项活动都能够感受到企业文化在其中的引导和约束作用;第三,以各种活动为载体推展企业文化,赋予科技攻关、劳动竞赛、技术竞赛、主体营销与服务等活动以文化主题,开展如英模报告会、读书会、经验交流会、表彰会、合理化建议评奖会以及文艺晚会、运动会等文化、文娱、体育活动,让员工潜移默化地接受企业新的价值观;第四,塑造企业楷模,创造企业文化的模仿效应;第五,建立激励机制,对符合企业价值标准的行为不断地给予鼓励和激励。

用礼仪加以固化。企业文化礼仪是企业在长期的文化活动中所形成的交往行为模式、交往规范性礼节和固定的典礼仪式,礼仪是文化的展示形式,更是重要的固化形式。正像军队礼仪、宗教礼仪对军人和教徒的约束一样,企业文化礼仪规定了在特定文化场合企业成员所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语言规范、着装规范,若有悖礼节,便被视为“无教养”行为。企业文化礼仪根据不同的文化活动内容具体规定了活动的规格、规模、场合、程序和气氛。这种礼仪往往有固定的周期性。不同企业的礼仪,体现了不同企业文化的个性及传统。企业要通过设立丰富多彩的文化礼仪,表现企业文化的个性,固化企业文化的精髓。这些礼仪可包括工作惯例礼仪、生活惯例礼仪、纪念性礼仪、服务性礼仪和交往性礼仪等。

与塑造品牌与形象相结合。通过把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化建设与CI、CS等战略方法的导入相结合的运作方式,把企业抽象的文化理念注入到经营当中,注入到有形的品牌塑造和形象塑造当中,提高企业及品牌的文化含量,增加企业的无形资产价值,使社会进一步认可企业;同时也对企业文化理念进行检验和考验,促使企业自觉改进不足,推动企业文化健康发展。

罗志荣:怎样做才能避免企业文化理念体系的文本繁琐化和标语口号化,从而使职工能做到纲举目张、入心入脑?

这个问题很简单,以下几条是重要的:

从实际出发,不好高骛远。

以人为本,不失民心。

群众参与,不搞神秘主义。

用大众语言与智慧,表达简洁易记,不咬文嚼字。

突出核心价值,突出特色,不求面面俱到。

融入工作,贴近生活,不搞玄虚哲学。

与时俱进,不搞教条主义。

上述六条归结起来,最重要的关键词是实际、群众、特色、简洁。符合实际需要、体现群众意志与利益、有企业自身文化特质,同时在表达上又简单好记,这样的企业文化理念一定会使职工纲举目张、入心入脑、自觉践行的。

[责任编辑 罗志荣]

王成荣教授简介

王成荣,著名企业文化学者,品牌专家。管理学博士,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跨世纪优秀人才工程人选。现供职于北京财贸职业学院,任副院长。

主要社会兼职: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企业联合会高级管理顾问、中国企业文化奖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商业名牌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商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中国市场学会理事及流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商业经济学会理事及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商业文化研究会高级学术顾问、北京市企业文化建设协会副会长、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等;同时担任同仁堂、全聚德、西单商场、长江三峡等多家大公司顾问或独立董事,任北大、清华、人大、浙大、西安交大等多所大学客座教授。同时也是劳动部企业文化师专家组成员,国务院国资委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评价体系评审专家。

出版学术著作及教材20余部,主要有《企业文化理论与实践》、《企业文化学》、《企业文化大视野》、《企业文化学教程》、《中国名牌论》、《品牌价值论》、《流通现代化新论》、《现代零售概论》等;发表学术论文260余篇。主持国家和省部级重点课题20余项。为100多家知名企业和多家政府机构提供专业咨询、策划。赴日本爱知大学、香港城市大学、俄罗斯莫斯科大学、美国芝加哥大学等作学术访问;参加国际及国内学术研讨交流活动百余次,在全国作学术报告数百场。

曾两度荣获全国商业科技进步二等奖、两度荣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荣获中国企业文化理论创新奖,获得全国优秀教师、北京市高校教学名师、北京市“人民教师”提名奖、北京市精神文明建设奖章和北京市先进工作者等称号。

篇4:企业文化理念体系

团队精神:公正廉洁、尽责担当、团结奉献、高效创新 企业愿景:立足清洁能源,实现统合发展,构建和谐家园 企业使命:善能筑业,共生共赢 核心价值观:进取、包容、共赢、诚信

安全理念:安心本岗,用心投入,专心管理,尽心履职。

扉页之后页面需涵盖内容:

经营理念:以人为本求稳健,尽责担当谋发展,高效创新可持续

投资理念:严谨决策筹稳健,统合资源谋收益

人才理念:以综合的眼光发展人才,以合理的标准评价绩效,以价值的准绳赋予公平,以精益的态度传承专业

篇5:企业安全文化理念体系

一、安全理念:生命至上,安全至尊

安全生产本身是对人的生命权益的维护,人的生命是第一宝贵的,“生命至上”是安全文化的基本准则。企业生产要树立安全至尊的思想,以人的安全为第一目的,发挥人作为安全生产主体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企业本质安全。

二、安全观

不断改善我们的安全和健康环境

安全关系着员工的生命,安全关系着企业的信誉。

把员工的安全和健康作为工作的重点,加强安全管理的基础工作,对安全工作高度负责,无论多么重要的或多么紧急的工作都不忽视安全预防措施。

坚持教育为先预防为主,做好安全管理工作,保护员工的安全和企业的信誉。

认真贯彻安全管理规定,健全安全管理体系,落实安全逐级负责制度,开展好安全检查,把重点项目、重点工序、关键岗位作为安全工作的重点,杜绝惯性事故的发生。

三、安全目标

安全目标是企业对未来安全发展的概括和认识,是企业安全生产为之奋斗的蓝图,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发展方向。

(一)安全总体目标

通过开展安全文化建设,实现企业安全管理转型,使员工想安全、会安全、能安全,塑造本质安全型员工,打造本质安全型企业,使企业成为以安全生产环境保护为主导,建筑工程和员工队伍协同发展的“国内领先,世界著名”施工企业。

(二)安全具体目标

1、建立理念引领系统,使企业员工想安全。包括:⑴有明确的安全需求, 有为获得安全保证而努力工作的内在需求动力。⑵有良好的安全理念,有清晰的安全目标憧憬。⑶有牢固的理念信仰,这种理念牢牢地印刻在心中,支配自身的一切言论与行为,成为工作与生活的座右铭,做到时时想安全。

2、建立行为养成系统,使企业员工会安全。包括:⑴掌握充分的安全知识,能够正确地认识和把握安全基本规律。⑵掌握应会的安全技能,能正确应对所涉及的各种安全情况。⑶有健康的安全心智模式,从思维方式与思维习惯上,能辩证地分析和处理安全与其他各种情况的关系,能较好地进行自我心理调适,有稳定的安全思维惯性。⑷有自觉规范的安全工作行为,做到事事会安全。

3、建立安全环境系统,使企业员工能安全。包括:⑴在企业规章制度和具体措施上有切实的安全保证。⑵加大安全科技投入和研发力度,技术条件上有可靠的安全保证。⑶物质投入上有充分的安全保证。⑷团队环境上有良好的安全保证。使主体之外的一切条件都要始终处于最优状态,做到处处能安全。

(三)各项安全指标。

百亿元产值责任事故死亡控制在5人以下,重伤率0.3‰以下,负伤率控制在10‰以下。实现安全质量环保“六杜绝”。即:杜绝生产安全重大死亡事故;杜绝特大交通事故;杜绝重大火灾事故;杜绝铁路责任行车重大、大事故及旅客列车险性以上事故;杜绝重大质量事故;杜绝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安全生产稳定,工程质量达标,环境保护合法,重大危险源受控。

四、安全实践信条

(一)安全生产方针:以人为本,和谐发展。

中铁隧道安全生产遵循“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力求使各项生产经营活动

符合安全生产有关法律和技术规范要求,不断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努力做到安全管理规范化、标准化,保证员工身心安全健康,促进企业经营生产安全健康发展。

(二)安全生产信念:安全生产事故都可以预防和避免。

所有事故都可以预防和避免,任何安全隐患都可以控制和消除,从来就没有“必然发生”的事故。安全生产工作跟其他任何事情一样,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只要善于发现规律、掌握规律,不断采取先进科学的管理手段,不断改进安全生产管理,努力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综合素质,就可以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安全价值责任:重如泰山的责任感

安全是企业生存的基础,是企业最大的效益。企业对社会、对员工,员工对社会、对企业、对同事和工作都有责任感,如泰山般厚重,并互相帮助,团结一致,齐抓共管,通过全体员工共同努力,实现安全生产。

(四)安全管理信条:以人为本,生命至上,关爱员工,齐抓共管

安全生产必须坚持把人身安全放在突出位置,要凡事多为员工着想,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创造安全和谐的工作环境和安全保障。安全质量管理委员会是中铁隧道安全管理核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是安全标准化建设的基本,齐抓共管和三级安全管理体系是实现安全生产目标的有效途径。

(五)安全道德信条:保护他人,就是保护自己。

违章指挥及发现违章不制止或不采取有效措施,等于杀人或图财害命;违章操作、违章作业等于自杀;对生命和健康的无谓毁坏,是一种道义上的罪恶;对可预防的事故,不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负有道义的责任。在生产过程中做到“四不伤害”,就是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不让他人被伤害,这是保证自己、他人健康安全的前提和基础。

(六)安全发展信条:生命有限,安全无限。

安全生产是企业发展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人们追求新生活的需要。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人们追求健康安全的生活是无限的,为此,我们有义务和责任创造安全环境,使员工的生活更美好,身体更健康,企业更和谐。

五、对安全与管理、工期、质量、效益、文明施工以及发展、和谐、劳务队伍的态度。

(一)对安全与管理的态度

安全生产在企业管理中处于首要位置,安全是企业生产的保障,安全就是效益。安全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安全生产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基础。管理是安全的保障,每一次事故都说明企业的某一个部位或某个程序出现失误,导致生产的不畅,出现事故,项目不能继续生产,甚至于要停产整改,给企业造成巨大损失。因此,要想施工生产畅顺,就必须抓好安全管理,杜绝事故的发生。

(二)对安全与工期的态度

安全工作是施工生产的前提,是完成施工任务的基础。俗话说“没有安全的工期是负工期。”在工程施工中,如果安全工作搞好了,施工人员在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下,才能放心工作,施工质量保持稳定,施工进度才能按照预定计划进行,反之,如果安全工作搞不好,则会影响施工进度,工期也没有保障。

(三)对安全与质量的态度

在项目管理中,安全和质量是相辅相成、相互统一的。“抓安全,保质量。”在每一项工程的施工任务中,安全是放在首位的工作,只有安全抓好了,才能保证技术、质量、现场施工等其它工作的有效开展。工作质量是安全生产的基

础,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安全管理疏忽不得,它伴随在工程质量形成过程中,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施工作业的安全环境,甚至因工作质量导致安全事故发生。

(四)对安全与效益的态度

效益是安全的体现,安全是最大的效益,两者是密不可分的。第一,两者相互依赖、相互促进。一个企业如同一辆马车,安全与效益正是马车上的两个“轮子”。要使企业发展壮大,安全与效益这两个“轮子”都必须正常运转。第二,两者相互排斥、相互对立。抓安全时企业的设施投入会增加,还可能影响施工进度,无疑会影响产值和利润。第三,安全是最大的效益。研究成果显示,安全保障措施的预防性投入效果与事后整改效果的关系是1∶5的关系。通过事先的安全投资,把事故和职业危害消灭在萌发之前,是最经济、最可行的生产建设之路。

(五)对安全与文明施工的态度

安全是指使生产过程处于避免人身伤害、设备损坏及其他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危险)的状态。文明施工是保持施工现场良好的作业环境、卫生环境和工作秩序。文明施工包括现场场容、作业环境、科学组织施工、减少施工对周围居民和环境的影响、保证员工的安全和身体健康。他们的关系体现在:(1)安全是文明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文明工地就是创安全工地,施工的文明将带来施工的安全。(2)安全生产与文明施工密不可分。在安全条款中有文明要求,而文明施工条款中又有安全要求,构成了施工生产的共同体。实践证明,施工必须文明,文明带来安全。施工企业必须把创建文明工地、推行文明施工和文明作业,作为确保施工生产安全、树立企业良好形象的重大基础性工作来抓。

(六)对安全与发展的态度

把人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是科学发展观最本质的要求。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安全发展”指导原则,指出要把发展建立在安全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安全生产状况持续改善、劳动者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得到切实保证的基础上。一方面,安全促进发展,当整个生产处于安全状态时,会促进整体施工组织流程的快速运行和员工生产积极性的高涨,那么生产绩效将有显著的提高,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生活的改善。另一方面,发展必须安全。国家不允许“带血的煤炭”,我们也不允许“带血的项目”存在。企业要发展,必须在安全的环境中进行。在当今市场环境中,没有安全,企业的利润和财力将被耗费殆尽;没有安全,将没有员工和社会的信任;没有安全,企业的市场投标将会受到限制;没有安全,企业将被国家建设部门降低甚至取消资质,也就谈不上生存,更没有发展。我们要实现企业发展,必须贯彻“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企业安全生产方针,在安全的基础上实现企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七)对安全与和谐的态度

安全的含义是平安、没有危险,不出事故。和谐的含义是配合协调、适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任务的提出,进一步凸显出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性。第一、安全是和谐企业的永恒话题。安全生产事关人的生命健康,是最广大员工的根本利益所在,和谐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友好相处,如果员工生存的环境没有安全的保障,就不会有企业的和谐。第二、安全是和谐企业的基本内容。我们所要建设的和谐企业,是一个安定有序的企业,只有平安生产,平安生活,员工才能安居乐业,才谈得上安定幸福,整个企业才会和谐稳定,才能平稳发展。第三、安全是和谐企业的重要保证。企业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和工业化社会的基本构成单位,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其内部

安全生产状况及其和谐稳定程度,直接影响整个社会,作用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

(八)对安全与劳务队伍的态度

劳务队伍是企业施工生产的重要力量,劳务队伍在安全生产中的作用能否得到充分发挥,直接影响到企业安全生产的基础。

在以往发生的事故中,伤亡的大多是劳务队伍人员。为什么经常会发生这样的事情?第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施工规模的扩大,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潮涌”而入,大量、持续地涌向技术含量低、劳动强度大的建筑施工领域,成为施工一线作业的主要力量。第二,大部分劳务人员文化程度低,安全常识严重缺乏,安全意识普遍不强,加之他们主要从事危险性较高的体力劳动,因而成为安全事故高发群体。特别是部分民工刚放下锄头就拿起榔头,缺乏防范自保意识,受伤害最深、最重的是他们。第三,一些劳务队伍利用劳务人员法律意识薄弱和急于就业的心理,不重视安全保护,在资金上舍不得投入,安全管理混乱,隐患较多。第四,有些项目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对分包方的人员、设备、施工组织、工艺标准、施工过程和重大危险源控制不严,甚至以包代管,放任自流。

篇6:企业文化理念识别体系

1、企业核心价值观:以人为本,共创共赢

2、企业精神:不讲借口,争创一流

3、企业战略:优化结构,优化资源,降低成本,培育员工

4、企业愿景:做盈利的企业,做健康的企业,做长寿的企业

5、远离市场就是走向死亡

6、质量是第一信誉

7、人才是第一资源

8、创新是企业的灵魂

9、管理=控制+消缺+活力

10、一流的业绩是靠员工的积极性创造出来的

1、总经理提出的安全指导思想和工作方向是什么? 指导思想:提高意识,落实责任,消除隐患,杜绝违章。安全工作方向:查清危险源,消除掉隐患,完善好规程,强化培训监督与考核。

2、公司控“五类”重点伤害及炼钢厂重点控制有哪些? “五类”重点伤害是指:

煤气、炽热金属、起重、检修、危化品火灾爆炸人身伤害 炼钢厂重点控制是指:炼钢冶金铸造起重机、煤粉制备系统。

3、总经理提出的安全管理“二十个必须”是怎么规定的?

安全规程必须不断修订和完善。

人人必须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互保责任书。岗位变动必须进行安全教育。

新上岗人员三级安全教育必须合格。安全教育、安全考试必须长期坚持。安全设施、装置必须保持完好。

劳动防护用品必须配备齐全,穿戴合格。安全检查必须不留情面。安全检查必须标准、规范。安全事故必须及时严肃处理。

违章违纪人员必须大张旗鼓的通报批评与教育。领导干部必须带头执行制度、规程。安排工作必须交待安全注意事项。

各级领导进入工作岗位必须查找事故隐患。班前会必须讲安全。

检修工作必须明确安全预案,明确第一责任人。各单位每月安全例会必须及时召开。各单位月度考核必须涉及安全内容。安全隐患必须立即整改。人人必须设立安全档案。

“七个不准”

领导干部不准违章指挥。安全考核不准走过场。

安全考核不准打折扣,必须落实到相关责任人。已查明的隐患未治理无预案不准生产。

特种作业人员无安全部门认可,不准随意调动。安全设施、装置不准随意停用。职工反映问题不准没有回复意见

4、“四不伤害”指哪些?

四不伤害:我不伤害自己、我不伤害他人,我不被他人伤害,我保护他人不受伤害。

5、“四不放过”指哪些?

篇7:东航企业文化理念体系

臧副书记代表分公司党委对大家为分公司宣传工作所作出的积极贡献表示衷心感谢,并对在座通讯员提出了要求和希望。她讲到,宣传工作同东航的稳定发展紧密相关,要全面贯彻落实东航股份公司和分公司关于宣传工作的要求和部署,站在政治的、全局的、战略的高度,发挥宣传工作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作用,唱响主旋律,在分公司上下形成和谐健康发展的强大合力。臧副书记希望大家始终保持饱满的工作热情和精神状态,为分公司“做东航最好”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

分公司特别邀请了《中国民航报》副总编杨少卫为大家讲授新闻、通讯等写作技巧。杨老师讲到,新闻要到一线去找、要从各种会议和总结里找、要从行业内外各类媒体中找。写文章好比做菜,各种素材要用心烹调,才能打动编辑和读者。独特的视角是写好文章的第一要素,而活用数字和新闻语言,则会使文章简洁有力,令人印象深刻。杨少卫还讲到,写人物通讯切忌“高大全”、刻意编造事迹、不合理的想象,最重要是抓细节。希望大家在写文章时牢记“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九个字,并用西班牙足球队队训“努力、天赋、专注、谦卑”与大家共勉。

短短的两个小时,杨老师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声情并茂,与大家分享了十几个新闻案例。通讯员们意犹未尽,受益匪浅,纷纷表示通过培训开拓了眼界,使创作思路更加清晰,对以后做好宣传工作大有帮助。

下午进行的新东航企业文化讲座,由党委工作部副部长陈膺楠主讲。他运用精心制作的ppt,从企业文化概述、东航和东航企业文化发展历程、企业文化学习心得三个方面,引经据典、深入浅出,重点解读、宣贯了新东航企业文化,与大家进行了交流互动。他希望大家理解认同并自觉贯彻新东航企业核心理念,将其真正融入日常工作生活中,超越自我、专注事业、升华心态、严格自律、快乐工作、幸福生活,为实现成为东航最好的分公司的目标、把东航打造成世界一流的航空运输企业而共同奋斗。

随后,大家认真填写了新东航企业文化调查问卷,并对分公司的发展提出了想法和建议。

篇8:交通银行企业文化理念体系

(2015年版)

一、企业使命 创造共同价值

二、企业愿景

建设中国最佳财富管理银行

三、企业精神

拼搏进取 责任立业 创新超越

四、经营理念 一个交行 一个客户

五、发展战略

走国际化、综合化道路,建设以财富管理为特色的一流公众持股银行集团

六、广 告 语

百年交行——您的财富管理银行附件

交通银行企业文化理念体系释义

一、企业使命 创造共同价值 释义: “创造共同价值”,充分反映了交行对客户、股东、员工和社会的态度与责任,是建设责任交行、和谐银行的清晰表达。

客户是交行价值创造的源泉。交行的一切经营管理活动,都要围绕为客户提供更优的金融方案,为客户提供省时、省力、省心、增值的金融服务,赢得客户的信任,培育客户的忠诚。

股东是交行的投资者和委托人,是交行生存和发展的坚实后盾。建立完善的投资者关系管理机制,准确充分地披露信息,维护股东持续长远的利益,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是交行应尽的职责。

员工是交行金融服务的承载者和服务价值的创造者。优秀的员工支撑着交行的共同事业。交行坚持以人为本,为员工创建良好的个人发展环境,使员工伴随着交行的成长而成长。

社会是交行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壤。全体交行人必须树立“企业公民”意识,坚持依法合规经营,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实现企业与社会的共同繁荣。

二、企业愿景

建设中国最佳财富管理银行 释义:

交行不断追求创新,以高素质的投资团队、雄厚的资金实力、良好的银行市场声誉来满足客户财富管理的多样化需求,在为客户财富保值增值和为客户创造价值领域做到最佳,形成清晰明确、为市场认同的差异化定位的经营策略,提高为客户提供全方位、个性化金融服务的能力,形成分层分区服务体系,塑造差异化的品牌定位和诚信专业的品牌形象,使交行成为中国财富管理市场的主导者、最佳金融解决方案的设计者、价值业务的创新领跑者和创新成果的保有者。

三、企业精神

拼搏进取 责任立业 创新超越 释义:

拼搏进取:拼搏是交行百年发展的缩影,是几代交行人的真实写照。每位交行人都要以创新为手段,以超越为目的,保持昂扬向上的斗志、坚韧不拔的毅力和知难而上的勇气,在顺境中居安思危,在逆境中奋力拼搏,增强竞争意识和开拓意识,把交行人的职业发展与交行事业紧密结合起来,为交行的持续经营努力拼搏,为交行的转型发展积极进取。责任立业:责任是一个组织、一个团队、一个人对一种信仰、一项事业忠诚度的具体体现。忠诚交行的事业,是每位交行人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

创新超越:创新是交行事业发展的灵魂,是核心竞争力的基本要素。交行把创新作为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通过不断创新实现超越历史、超越传统、超越对手、超越自我,使交行事业强盛,基业常青。

四、经营理念

一个交行 一个客户 释义:

“一个交行,一个客户”,是指交行对内要加强管理协同,形成联动发展合力,以客户为中心,增强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综合化、全方位金融服务的能力;对外要以交行整体利益为重,相互配合,维护统一的品牌形象,全面满足客户需求,赢得客户的认同。

强调“一个交行、一个客户”,就是要整个交行共享客户信息资源,与客户建立长期稳固的合作关系。交行与客户的关系维护已经从传统的产品销售时代跨越到客户体验时代,对客户特别是中高端客户的营销必须讲究方法策略。交行内部必须加快客户资源和信息整合,摒弃“你的客户”、“我的客户”的无谓争论,真正从“每个客户都是交行客户”的高度,制定客户关系维护的最佳方案,全面满足客户的财富管理需求。

五、发展战略

走国际化、综合化道路,建设以财富管理为特色的一流公众持股银行集团

释义:

“走国际化道路”,就是要加快国际业务发展,加强海外机构、海外网络的建设,实现机构网络、业务结构和经营管理水平的国际化;“走综合化道路”,就是要以银行业务为主体,打造全功能的金融服务平台;“以财富管理为特色”,就是要在为客户财富保值增值和为客户创造价值这一细分市场做到最佳;“一流公众持股银行集团”,就是要在公司治理、内部管理、财务状况、服务水平和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全面达到国际一流水准。

六、广告语

百年交行——您的财富管理银行 释义:

篇9:答问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化

去年11月,在“中外企业文化2008南宁峰会”上,我作了主题为“‘五门事件’的文化反思”的中心发言,谈到2008年在我国企业界先后发生的几个具有影响的事件,如华为辞职门事件、东航返航门事件、唐骏转会门事件、王石捐款门事件以及大家非常关注的三鹿奶粉门事件。“五门事件”引发我们对诸如企业员工和企业到底是什么关系、怎样看待员工的忠诚观和人才流动、如何建立与高技术人才相适应的企业文化、如何处理好公司母子文化的关系、如何避免企业文化的老化、如何看待以人为本、知识经济对于企业人力资本管理和薪酬体系提出哪些挑战以及企业应有什么样的社会责任、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底线到底是什么等一系列问题的思考。

会上,《企业文明》杂志编辑部主任罗志荣同志向我约一篇稿子,后来明确主题是有关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化建设方面的。这个题目很有挑战性,正是透过“五门事件”,需要我们作系统研究与考量的问题。不久前,我曾说过中国企业文化事业的发展进入黄金时期,但极不平衡,其中也暴露出很多缺陷,尤其是近期正在面临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企业文化发展中暴露出的问题多与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化缺陷有关,同时,金融危机也在考验中国企业文化理念的成熟度。

本来,我与志荣同志商量,以访谈或讨论形式谈谈我对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化建设的一些认识,因双方一时难以谋面,所以我只能按他发来的“书面采访提纲”来做“作业”了。

罗志荣:企业文化理念的体系化建设应遵循哪些原则,怎样才能与企业文化的制度体系化建设、行为规范体系化建设相结合?

首先,应明确什么是企业文化理念,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化的内涵是什么?企业文化理念,是指根据企业长期形成的优良文化传统、未来发展要求,充分考虑企业内外环境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市场及科学技术等的变化趋势,找准企业文化的原点、特点和生长点,用确切的文字语言所表述出来的企业价值观、道德观、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

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化,有这样几个方面内涵:企业文化理念体系不是一两句闪光的语言,它是一个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企业文化理念体系不是一两个人(企业领导人或创始人)的理念,而是在企业创始人和主要领导人的引领下所形成的企业全员的价值共识;企业文化理念体系不只是一种管理的系统理念,而且是在以人为本的旗帜下所形成的涉及企业发展战略、市场开发、生产经营、管理控制、安全、廉政、服务等全方位的理念;企业文化理念体系从层次上说,包含企业、部门、基层班组等不同层次的理念,就一个集团公司而言,既包括集团的理念,也包括下属企业的理念;企业文化理念体系不是空洞的学说,而是植根于企业生产经营实践之中,又直接或间接引导企业经营管理实践的思想指南。

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大体包括:企业的事业领域及市场定位,企业使命、愿景和战略目标,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伦理道德和职业道德,企业精神及企业风尚,企业经营理念和经营方针,企业管理理念及管理方针,企业服务理念及服务规范,企业人才、质量、安全、廉政等理念,领导层、管理层及员工层的基本行为准则,企业的主打宣传用语及文化形象定位等。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表述,形式也不尽一致,没有标准的模式。

企业理念体系化建设应遵循这样几条原则:

从实际出发与积极创新相结合。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化建设不能脱离实际,只有与企业内外环境、员工现有的素质及心态相适应,体现企业的优良传统,才能被企业多数员工所认同和接受,才能逐渐扎根于群体意识之中。但企业文化理念体系不是对现有文化的简单总结、归纳和提练,而是在充分考虑未来市场的竞争特点和发展趋势对企业的影响,适合企业未来发展和提升管理水平的需要,进行的一定升华和创新,它反映一定的前瞻性、先进性,体现新文化的导向力、牵引力和促进作用。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化建设是一个过程,随着企业内外生存环境的变化,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必须因时而变。当然,这种变,主要是完善与提升,企业的核心价值和特色文化不宜轻易改变,只有当企业内外环境发生根本改变时,原有核心理念已经严重阻碍企业发展时,企业文化理念体系才会发生根本改变。

体现共性与创造个性相结合。企业文化有个性而无共性不能融于社会,有共性而无个性缺乏生命活力。企业文化理念体系无疑应该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即反映企业独特的文化信仰和追求,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但也应注意到,在一定的社会制度、市场条件和人文环境中发育成长的企业文化具有很多共性,如市场经济这个共同的大环境就塑造出企业共同的创新观念、竞争观念和顾客观念等;社会主义制度这一大环境就塑造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集体主义精神和奉献意识等。因此,在创造个性的同时,应注重体现共性,注重从社会文化和其他企业文化中吸收借鉴有益的文化成分。

领导组织、专家帮助与群众参与相结合。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化建设(包括提炼、概括和确定),一般由企业文化建设领导机构或企业主要领导者发动,执行部门组织实施,广泛发动群众,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地反复酝酿、讨论,企业文化专家帮助进行提炼概括,然后经企业领导者和企业员工共同研讨确认,再最后确定下来。企业文化理念的定格过程既是员工参与讨论和决策的过程,也是员工自我启发、自我教育及对新文化认同的过程,还是企业领导者、外部专家、企业员工之间价值观念的沟通、融合的过程。所以,企业文化理念体系的概括不能由企业领导者个人完成,应由企业全体干部员工参与及外部专家帮助共同完成。

系统性、科学性与表现形式的多样性相结合。好的企业文化理念体系,作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体系,应该是内容完整、特色鲜明、含义明确、表述科学的;文字表达应力求严谨,有哲理,同时大气、时尚,符合潮流,对员工和社会公众具有理性感染力和亲和力。但对企业文化理念体系的形式没有严格的规范,既可以像多数企业那样分条目概括,最后形成一个完整体系,也可以像华为创造《华为基本法》那样,用一种企业根本大法的形式加以概括,概括的内容和表述方式要力求有专属性,避免与其他企业雷同。同时也要注意,文化理念要能延展和细化,派生出具体可操作可执行的任务、标准和规范等,避免空洞无物,好看而无用。

以上述原则为指导加强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化建设,就为企业文化的有效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不过,企业文化的理念体系化建设只有与企业文化的制度体系化建设、行为规范体系化建设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企业文化的理念体系与制度体系、行为规范体系处于不同的层面,在实践中是相互推动的。实现二者的结合,首先以先进的企业文化理念体系为标准,检查现有制度、行为规范,发现文化与制度、行为规范的偏差,纠正偏差,使制度与行为规范走向先进文化的轨道,这个过程是用企业文化理念体系的精神武装制度与规范的过程。其次,对于企业文化理念体系中倡导的某些精神,目前又没有制度与行为规范予以体现,可以制定一些新的制度与行为规范,从而进一步完善制度体系与行为规范体系。比如,企业倡导员工参与管理,鼓励员工为企业发展献计献策,就可以制定一个合理化建议制度,就如何征集、反馈、实施以及奖励等作出规定。人们执行制度的过程就变为践行文化的过程。当然,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往往超前于制度体系和行为规范体系,制度体系和行为规范体系反映的是企业文化理念体系中最基本的要求;超前的文化理念一般通过企业舆论、风气、文化氛围等形式发挥作用。

罗志荣:当前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中,在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化建设方面存在哪些突出问题和不足,其原因何在?

当前,我国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化建设还处在“初级阶段”,主要问题表现在:

企业文化理念的“老板化”。不少企业在建构企业文化理念体系时,以老板的个人意志、观念取代全员的意志、观念,用一个人的大脑代替所有人的大脑,把老板这一个特殊文化因子的作用无限放大,排斥其他文化因子的作用,企业文化完全变成了“老板文化”,变为老板个人的价值观、追求、素质、能力、作风以及个性和品格等的体现。这种现象在民营企业比较普遍地存在。

企业文化理念的“任期化”。在我国目前体制下,国有企业领导者有任期,频繁更迭,三五年换一任,多数企业领导者又不太注重文化的传承,各说各话,各唱各调,导致企业文化理念随着企业领导者的更迭而变轨,导致优秀文化流失,不能持续积累并一以贯之。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呈现明显的“任期化”短视症。

企业文化理念体系的“普适化”。在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化建设实践中,部分企业只关注文化共性,忽视个性,企业文化理念不能反映企业特有的历史、传统、经验、价值,千篇一律,甲企业的文化理念搬到乙企业照样适用,企业文化理念成了普适的“真理”,缺乏特色,没有感召力、亲和力、吸引力和冲击力。

企业文化理念体系的“口号化”。不少企业请了专业公司或文人墨客精心策划、提炼,所推出的文化理念,从表面上看非常富有哲理,文辞也很考究,不乏华丽,但仔细考量,没有实在的内涵,不能延伸成具体的目标、任务,不能变为制度、规范加以执行,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不能“落地”,口号似的企业文化理念仅仅是一件漂亮的外衣,给企业一个好看的包装,企业文化成了一种装饰文化,企业文化理念化建设自然流于形式。

企业文化理念体系的“一元化”。有些规模很大的集团公司,在企业文化理念化建设中,出于一种良好的愿望,试图把全集团几十甚至上百家下属企业,几万甚至十几万员工的思想全部统一起来,用一套文化理念体系和行为准则规范大家的行动。忽视了下属企业的经营管理特点和成千上万人的不同需求。这种“一元化”的企业文化理念体系,一花独秀,不仅压抑了个性,而且也使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僵硬化,窒息了企业的创新精神与竞争活力。

企业文化理念体系的“CI化”。有些企业把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化建设混同于企业推广CI中的MI导入,多从营销的角度和塑造企业外在形象的角度加以设计与传播,忽视企业灵魂――以人为本价值体系的完善与提升,企业文化理念体系成了宣传广告语。

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化建设中出现的上述问题,究其原因:既与企业管理体制有关――不少国有企业建设企业文化是做面子工程和政绩工程,或是应付差事,应付考核,缺乏加强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化建设的内在动力;更与企业对企业文化的认识有关。尽管企业文化理论盛行多年,也出现不少企业文化建设的典型,时至今日,仍有不少企业的主要领导者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地位与作用认识不到位,或认为经营是实的文化是虚的;或认为企业文化只能锦上添花,不能雪中送炭;或认为企业文化是慢功夫,远水不解近渴;或认为企业文化的作用只限于管理范畴,只是领导者的一种管理手段。凡此种种,这些认识问题成为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化建设的重要障碍。当然,出现上述问题也与管理不得力、投入不到位和缺乏经验有关。

罗志荣:要建设充满活力、持久有效的企业文化理念体系,使企业文化理念体系成为企业的魂魄、软实力,为企业经营管理实践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生命线、统帅,其主要途径和主要方法有哪些?

从大的方面讲,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只有开工之时没有完工之日的工程。使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具有持久性与活力,使之真正成为企业的软实力和生命线,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企业领导者和全体员工长期不懈的努力。在启动阶段,领导者的高度重视与身体力行,科学的规划与必要的人力与物力投入,都是非常重要的。

从具体途径与方法上讲,我认为以下几条是必要的:

积极灌输与传播。要使业已定格的企业文化理念体系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员工的认同并付诸实践,积极的灌输和有效的传播是必不可少的。第一,编制一个《企业文化手册》,使之成为企业全体员工的精神指南;第二,搞好企业文化启动仪式,郑重发布企业文化理念,启动企业新文化传播和建设的工程;第三,企业领导者带头对员工进行精神灌输与文化训导,当好“牧师”,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员工对企业文化理念产生认同,进而像信奉某种教义那样信奉它;第四,搞好文化演讲与传播活动,使员工结合工作实际和切身体会,现身说法,谈对企业文化理念的理解和感受,介绍文化楷模的经验与事迹,营造感人和催人向上的氛围;第五,组织文化传播,即利用企业内部刊物、网络、广播、电视、会议、宣传栏、简报以及各种社会媒体,通过新闻、广告、理论文章等形式,广泛持续地传播企业文化理念,创造强势文化;第六,利用“重大事件”,像海尔砸电冰箱那样,有意“制造”事件的影响,大力渲染,强调某一事件的积极意义或给企业带来的重大损失,借以给员工带来心理震撼和震动,使员工产生强烈的印象,无形之中受到教育和启发,从而接受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第七,编写与传诵文化故事,形成像 “IBM公司为新泽西用户修机器的故事”、“麦当劳赔偿顾客50万美元的故事”等那样的传播效应,对内教育员工,对外传播企业良好的形象;第八,把企业文化装进环境。

大力推展与践行。在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的基础上,通过有效的途径,强化和固化文化理念,使先进的文化理念变成员工可执行的规范、可模仿的标版,积极践行,由精神转化为物质。第一,把企业文化装进制度与规范;第二,创造适应新的企业文化运行的机制和条件;利用制度、行为准则、规范等进行强化,寓无形于有形之中,使员工从事每一项工作、参与每一项活动都能够感受到企业文化在其中的引导和约束作用;第三,以各种活动为载体推展企业文化,赋予科技攻关、劳动竞赛、技术竞赛、主体营销与服务等活动以文化主题,开展如英模报告会、读书会、经验交流会、表彰会、合理化建议评奖会以及文艺晚会、运动会等文化、文娱、体育活动,让员工潜移默化地接受企业新的价值观;第四,塑造企业楷模,创造企业文化的模仿效应;第五,建立激励机制,对符合企业价值标准的行为不断地给予鼓励和激励。

用礼仪加以固化。企业文化礼仪是企业在长期的文化活动中所形成的交往行为模式、交往规范性礼节和固定的典礼仪式,礼仪是文化的展示形式,更是重要的固化形式。正像军队礼仪、宗教礼仪对军人和教徒的约束一样,企业文化礼仪规定了在特定文化场合企业成员所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语言规范、着装规范,若有悖礼节,便被视为“无教养”行为。企业文化礼仪根据不同的文化活动内容具体规定了活动的规格、规模、场合、程序和气氛。这种礼仪往往有固定的周期性。不同企业的礼仪,体现了不同企业文化的个性及传统。企业要通过设立丰富多彩的文化礼仪,表现企业文化的个性,固化企业文化的精髓。这些礼仪可包括工作惯例礼仪、生活惯例礼仪、纪念性礼仪、服务性礼仪和交往性礼仪等。

与塑造品牌与形象相结合。通过把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化建设与CI、CS等战略方法的导入相结合的运作方式,把企业抽象的文化理念注入到经营当中,注入到有形的品牌塑造和形象塑造当中,提高企业及品牌的文化含量,增加企业的无形资产价值,使社会进一步认可企业;同时也对企业文化理念进行检验和考验,促使企业自觉改进不足,推动企业文化健康发展。

罗志荣:怎样做才能避免企业文化理念体系的文本繁琐化和标语口号化,从而使职工能做到纲举目张、入心入脑?

这个问题很简单,以下几条是重要的:

从实际出发,不好高骛远。

以人为本,不失民心。

群众参与,不搞神秘主义。

用大众语言与智慧,表达简洁易记,不咬文嚼字。

突出核心价值,突出特色,不求面面俱到。

融入工作,贴近生活,不搞玄虚哲学。

与时俱进,不搞教条主义。

上述六条归结起来,最重要的关键词是实际、群众、特色、简洁。符合实际需要、体现群众意志与利益、有企业自身文化特质,同时在表达上又简单好记,这样的企业文化理念一定会使职工纲举目张、入心入脑、自觉践行的。

[责任编辑 罗志荣]

王成荣教授简介

王成荣,著名企业文化学者,品牌专家。管理学博士,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跨世纪优秀人才工程人选。现供职于北京财贸职业学院,任副院长。

主要社会兼职: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企业联合会高级管理顾问、中国企业文化奖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商业名牌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商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中国市场学会理事及流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商业经济学会理事及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商业文化研究会高级学术顾问、北京市企业文化建设协会副会长、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等;同时担任同仁堂、全聚德、西单商场、长江三峡等多家大公司顾问或独立董事,任北大、清华、人大、浙大、西安交大等多所大学客座教授。同时也是劳动部企业文化师专家组成员,国务院国资委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评价体系评审专家。

出版学术著作及教材20余部,主要有《企业文化理论与实践》、《企业文化学》、《企业文化大视野》、《企业文化学教程》、《中国名牌论》、《品牌价值论》、《流通现代化新论》、《现代零售概论》等;发表学术论文260余篇。主持国家和省部级重点课题20余项。为100多家知名企业和多家政府机构提供专业咨询、策划。赴日本爱知大学、香港城市大学、俄罗斯莫斯科大学、美国芝加哥大学等作学术访问;参加国际及国内学术研讨交流活动百余次,在全国作学术报告数百场。

曾两度荣获全国商业科技进步二等奖、两度荣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荣获中国企业文化理论创新奖,获得全国优秀教师、北京市高校教学名师、北京市“人民教师”提名奖、北京市精神文明建设奖章和北京市先进工作者等称号。

上一篇:溜走的时光作文600字下一篇:徐飞执行院长在开学典礼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