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理念阐释

2024-05-01

企业文化理念阐释(共9篇)

篇1:企业文化理念阐释

江苏省电力公司廉洁文化理念阐释 在国家电网公司“干事、干净”廉洁文化核心理念的指导下,江苏省电力公司对廉洁文化理念阐述如下:

不正之风不染

不义之财不取

不法之事不为

不实之名不图

具体内涵是:

不正之风不染。以诚实守信为立身根本,常修做人之德,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表里如一,有诺必践。待人光明磊落,处事客观公正。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自觉抵制歪风邪气和腐朽生活方式的侵蚀。

不义之财不取。以清正廉洁为基本守则,坚持廉荣贪耻的价值取向,常敲警示钟,常打免疫针,常思贪欲之害,算好政治账、经济账、家庭账;坚持诚信经营、诚信竞争、诚信求利,在各种诱惑面前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不拿原则作交易,不该拿的东西坚决不拿。

不法之事不为。以法规制度为行为准则,时刻以党纪国法警示自己,以规章制度约束自己,做到有章必循,令行禁止,保证政令畅通。常怀律己之心,慎微、慎初、慎独,不

1论在八小时以内,还是八小时以外,无论在什么场合都要严格道德自律,自觉遵纪守法,不以恶小而为之。

不实之名不图。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常记勤勉之责,把心思和精力用在工作上,会干事、干实事、干成事。正确对待名利地位,正确对待成绩荣誉,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多一些从容,少一份浮躁;多一些公心,少一份私念。不图虚名,不作虚功,不事张扬。

篇2:企业文化理念阐释

奇威特企业文化理念阐释

一、企业目标:你、我、他、道、德、裕:

人与人之间,有我就有你,有你就有他。有你、我、他、就有社会,就有了组织和团队,就有了彼此之间如何相处、如何协调配合、如何共同发展的问题。对企业而言,就存在企业与员工、与客户(经销商、供应商)如何共赢的的问题。奇威特崇尚团队精神,谋求与员工、与客户、与社会的和谐发展。要做到这一切那就首先要正确一个企业如何正确做事、如何经营管理企业的方式方法。这就是“道”。只有有了正确的企业经营之道,再通过“你、我、他”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大家都能到到自己想地得到的东西:企业能够得以持续发展,最终成为国际知名品牌,员工通过企业所提供的平台,通过努力能够得到能力的不断提升,能够得到美好精神享受和物质享受,广大的经销商和供应商能够得到相应的发展,客户追求更高生活品质的消费需求得以满足,最终,各个方面都能达到共同富裕这样一个目标。

二、企业战略:同中求异,成本领先

产品同质化日趋严重的今天,企业要想持续保持竞争优势,必须加以科技为先导,密切结合市场需求和客户需求,不断研发新产品,寻求与行业 同类产品的差异化;另外,随着行业成熟度的不断提高竞争的日趋激烈,价格竞争将不可避免,这种状态下谁能够做到成本最小化,谁就将具有无可比拟的竞争优势,谁就会走的最远。寻求成本领先是企业竞争的必然,也是一项必须长期坚持的工作。持续保持成本领先。将使奇威特在市场竞争的大潮中披波斩浪,所向披靡。

三、企业人才观:万道不离人道;

篇3:企业文化理念阐释

一、基本理念

1、办学理念:

以人为本, 和谐发展。办学理念是指人们对办学的基本信念, 对自己学校的定位及职能的认识, 即要把这所学校办成什么样的学校, 怎样办成这样的学校。办学理念蕴含着学校的办学方向、目标确立、运营策略、社会责任以及校长对理想学校模式的系统构想。办学理念对办好一所学校至关重要。它对校外是一面彰显办学特色的旗帜, 对校内是一个统一思想、引领行动的纲领。

“以人为本, 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是学校教职工长期教育教学实践和深层次理性思考的结晶。其含义就是坚持学校以师生为本、领导以教师为本、教师以学生为本, 全面推动学生、教师、学校三维一体的协调发展。“以人为本, 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既顺应了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 体现了时代精神, 又符合学校发展的现状和学校未来发展的需要, 将进一步起到统一思想、凝聚人心的作用, 从而激励广大教职工励精图治、开拓进取, 实现学校新一轮跨越式发展。

2、学校精神:

自强协同, 执着奉献。学校精神是指学校长期形成的, 代表学校价值观和校园人意愿的, 反映学校整体目标和方向, 具有推动学校发展的一种群体意识和精神力量。学校精神渗透在校风、教风、学风、班风和人际关系上, 也渗透在学校风格、道德规范、价值取向、目标追求上。它是学校所追求的一种精神风貌, 是学校办学理念和办学宗旨的集中体现, 对全校师生有积极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自强协同, 执着奉献”的学校精神是学校历届师生员工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的一种精神品质和精神风貌, 是学校传统校园精神和时代精神相结合的产物。“自强协同”蕴含着自主自立、艰苦创业、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和谐有序之意。“执着奉献”是教师职业使命所然。教师应自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带头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 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追求, 甘为人梯, 乐于奉献, 静下心来教书, 潜下心来育人。学校由小到大、由弱到强, 不断实现跨越式的发展靠的是这种精神, 学校未来的发展也必然靠这种精神。

3、学校愿景:

办出有人文品位的校, 打造有文化内涵的人。学校愿景是指学校对未来发展与宏观理想的构思和长远战略规划所做出的描绘性、纲领性、科学性的发展远景蓝图, 是学校的发展目标与理想归宿, 也是学校全体师生对学校未来的共同憧憬和期待。学校愿景是一个学校特有的全体师生共同的对未来希翼的景象, 它创造了众人一体的感觉, 并使每个感觉遍布整个学校的各项活动中, 而使整个学校的各项工作、各项活动融汇起来。要实现学校内涵高效、健康、持续的发展, 必须形成学校的发展愿景。愿景清晰了, 学校发展的灵魂也有了, 发展的方向和途径也就明了了。

“办出有人文品位的校, 打造有文化内涵的人”是学校未来发展的蓝图, 它将激励着广大师生为之而奋斗。这一愿景的确立有其深刻的背景:一是《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的精神为这一愿景的确立奠定了坚实思想理论基础;二是学校的使命和教师的使命之所然, 是这一愿景确立的根本原因;三是学校内部的文化冲突和广大师生的共同愿望, 是这一愿景确立的现实原因。实现这一愿景, 要切实抓好校园文化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 要靠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

二、治校理念

1、办学思路:

以改革创新促发展。办学思路是指人们对学校办学目标及策略的思考。办学思路对学校各项工作起统领作用, 一所学校有没有明确的办学思路或办学思路清晰与否对一所学校的发展至关重要。

“以改革创新促发展”的办学思路是在总结学校近几年办学经验基础上提炼出来的, 也是学校未来发展必须坚持的。发展是目的, 改革、创新是手段。学校近几年的长足发展证明了这一办学思路是正确的, 但还存在着许多制约发展的框框架架, 必须进行改革和创新。学校提出的“建构学校文化, 坚持内涵发展, 打造学校特色”以及“332”的总体工作思路与“以改革创新促发展”办学思路是一脉相承的, 是这一办学思路的具体化。

2、治校方略:

依法治校、文化立校、质量兴校、特色塑校。治校方略是指从学校的现实形态中高度凝炼、概括总结出来的, 为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而着重实施的方法和策略。

依法治校是建立法制社会的内在要求, 是营造安全稳定校园环境的基本前提, 是建立良好校风、教风、学风的重要保障, 是建立和谐有序校园运行机制的根本保证。

文化立校是打造学校品牌和特色的重要方略。许多名校办学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一个学校没有浓厚的文化氛围和深厚的文化积淀是很难出品牌和特色的。为此学校鲜明地提出了“办出有人文品位的校, 打造有文化内涵的人”的学校愿景。学校将遵循“总体规划, 分步实施, 体现特色, 促进发展”的原则, 努力打造校园文化, 让校园文化成为展示学校形象的新亮点。

质量兴校是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的根本方略。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 学校必须树立“质量是学校生命”的质量意识和“谁先上质量谁就能顺应潮流”的紧迫感。学校必须立足社会, 谋求发展, 坚持走靠质量兴校的振兴之路。

特色塑校是以学校独特的办学风格、特色个性和精神风貌来展示学校形象, 提升学校品牌。学校因区域位置、历史传统、师资结构、生源特点等而存在很大差异。学校在谋求发展中要以校本研究为基础, 博采众长、开拓创新, 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办学模式和特色。

3、管理理念:

讲秩序、讲和谐、重细节、重执行。管理理念是学校领导在用人方法、干部考核、教师管理、学生培养及制度改革等方面的管理核心与灵魂, 是把各种优势变为现实的桥梁。管理是一门学问, 更是一门艺术。在学校管理这门学问与艺术中, 领导者的领导能力、领导风范、领导效能对全体师生有身体力行、潜移默化的牵引作用。

“讲秩序”蕴含着三层含义:一是做事要有目的性、计划性;二是办事要讲程序;三是行事要有规则意识, 在界定范围内活动。“讲和谐”是管理应追求的境界, 蕴含着做事、行事要以团结为首, 正确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 全校上下形成一种共生共荣的景象。前面提到的“厚德”、“协同”是讲和谐的具体要求。“重细节”是做事、行事的基本要求。“细节决定成败”、“1%的失误可能导致100%的失败”。不论大事、小事都要注重各种细微之处, 考虑问题要“全”、“细”, 要精益求精。“重执行”是做事、行事的根本要求。好的思路决策只有通过执行才能变成现实。“言出必行”体现了一个人刚毅、果断的性格。一所学校其执行能力的强弱关系学校的发展。学校提出的“一线工作法”也是重执行的具体要求。

4、管理模式:

校区管理、处室管理、年级管理兼容的网络式管理模式。管理模式是学校领导在研究学校诸因素在学校中的具体地位和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形成管理策略和办法, 其目的是为了实现学校整体的协调发展。不同的学校管理模式有较大的差异性, 这种差异性是一个学校管理特色的重要载体。

“校区管理、处室管理、年级组管理兼容的网络式管理模式”与我校多校区的分布特点密切相关。其主要内容包含四个方面, 即校长负责、分区管理、处室落实、年级包干。校长负总责, 副校级干部分管校区, 处室干部联系校区, 发挥指导、督查、协调作用, 年级领导小组负责对年级教育教学管理并承担安全稳定工作的责任。这种管理模式的基本构架已初步形成, 但还存在着一些管理空挡, 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和完善, 进而增强管理的低成本、高效益的功能。

5、管理目标:

和衷共济, 内和外顺, 协调发展。管理目标是学校实施对各项工作管理所期望达到的结果或目标。管理目标是实施管理的起点和归宿。管理目标的确立对管理人员和管理活动起着导向和引领作用, 激励着管理人员为之而奋斗。

“和衷共济, 内和外顺, 协调发展”是学校管理应追求的目标。和衷共济是基点, 内和外顺是境界, 协调发展是目的。这三者相辅相成, 相影相随。

6、用人之道:

知人善任, 人尽其才;用人所长, 容人所短。人才是学校的资本, 是学校和谐发展的不竭动力;科学的用人观是支撑学校管理高效、质量高效的基础, 是加快学校发展的重要基础与保证。

“知人善任, 人尽其才”是指根据每个人各自不同的个性特点、能力品行, 用在不同岗位上, 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才能。“用人所长, 容人所短”是一种大气包容的用人观。“金无足赤, 人无完人”, 要善于发现每个人的优点, 用其所长, 避其所短。《周易》卦辞中有这样一句话, “地势坤, 君子以厚德载物”。坤:即顺, 地势是顺, 事物就能包容许多物类, 也就是说君子应效法大地的胸怀, 顺势而生, 包容各方面的人、容纳不同意见, 使他人和万物都各遂其生。这句话对我们如何用人有很大的启迪。

三、发展理念

1、学校价值观:

整合、发展、超越。学校价值观是学校在办学、教学、管理中形成的对核心价值和基础价值的看法或观点, 是学校师生价值判断的基本准则和要求, 是全体师生为人处事的最高价值取向和标准。学校价值观是学校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学校师生共同的精神支撑, 是实现“学生成才、教师成功、学校发展、社会满意”办学目标的精神动力。

多校区的分布特点是学校的一大特色, 如何整合教育资源, 达到资源的最优组合, 成为学校的重大课题。学校要进一步探索多校区的管理模式, 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

“发展是硬道理”。学校要把发展作为生存的第一要义。学校要着眼于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各项工作, 把促进学校全面发展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坚持建构学校文化, 走内涵发展之路, 加速学校发展。

超越是一种质的跨越。学校由小到大, 由弱到强, 由普通高完中到市级普通高中联招学校, 实现了一个又一个跨越, 是超越自我的具体体现。而今学校处于关键发展时期, 机遇与挑战并存, 我们要牢牢把握机遇, 开拓进取, 超越自我, 实现学校新一轮跨越式发展。

2、学校特色:

聚合校际资源, 提升学校综合校力;建构师资工程, 缩短青年教师成长周期;打造初中品牌, 拉动学校发展。学校特色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 遵循教育规律, 发挥校本优势, 选准突破点, 以点带面, 实行整体优化, 逐步形成的一种独特的、优质的、稳定的办学风格和样式。学校的办学特色不可或缺, 没有特色就没有活力, 没有活力就难以发展。办学特色必须成为学校管理者的目标和管理必备的理念之一, 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也是学校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要求。

近几年来学校在打造学校特色方面做了大量的行之有效的工作, 如整合校际资源、创办体艺特长班、实施助学工程、打造德育特色等方面在区内外产生一定的影响力。但“大众化”的趋向程度较高, 难以彰显校本优势, 因此打造学校特色任重而道远。学校拟在多校区管理模式、师资队伍建设、打造初中品牌等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 试图进一步彰显校本优势, 促进学校整体优化, 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

3、办学目标:

学生成才、教师成功、学校发展、社会满意。学校教育的对象是学生。学生首先是人, 是尚未成熟、正在不断成长、需要发展完善的人, 是为着美好生活、追求幸福的人, 是立足现在面向未来的现代人, 是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中国人。学校的使命就是立足当代学生发展要求和特征, 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努力培育个性突出、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为每个学生一生的幸福作好充分准备。学校的承诺是:让家长无悔于选择了我们, 让我们无悔于每个学生。

学生的发展靠教师。为学生传道解惑, 向学生授业拓能, 使学生强心健体是当代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是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这一责任和使命的实践履行, 一方面有赖于我们教师的自我认识, 自我实践, 有赖于我们教师的自省、自律、自励;另一方面有赖于学校为每一位教师搭建发展平台, 促进其专业化发展和成就自我、超越自我。学校的承诺是:充分利用条件、创造条件, 为每一位教师提供发展的时空, 完善自我, 助其成功。

学生成才、教师成功、学校发展是三维的关系, 三者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学生成才、教师成功必然促进学校的发展。学校要坚持“以人为本, 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 以改革、创新为工作主线, 全面有序推动学校各项工作, 努力打造学校品牌和特色, 为学生成才、教师成功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追求社会满意也是学校办学目标之一。社会对学校的满意程度、公认程度对学校发展十分重要。我们要以学校发展为着力点, 推动学校各项工作协调发展, 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 让上级满意、让社会满意、让学生及学生家长满意。

4、培养目标:

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健体、学会创造。“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健体、学会创造”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李岚清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上指出:“素质教育体现了基础素质, 它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公民出发, 以全面培养受教育者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 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 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 较强的实践和动手能力, 以及健康的个性为宗旨。”教育的功能是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学校要始终坚持实施素质教育, 坚持“育人为本、质量第一、突出特色、全面发展”的办学思路, 为培养个性突出、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而不懈努力奋斗。

5、学校口号:

不比基础比发展、不比聪明比勤奋、不比阔气比志气。“三比三不比”的学校口号是学校精神的具体体现。尽管我校地处山区农村, 基础设施薄弱, 师资结构不合理, 优秀教师流动大, 学生生源基础差, 但我校历届师生员工始终保持着“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开拓进取、自我超越”的精神, 推动学校不断实现跨越式发展。“三比三不比”的口号是催人奋进的号角, 将进一步激励广大师生员工奋发有为, 为努力打造渝北北部教育高地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名校行政管理的细节力》童学敏主编.九州出版社2006年.

[2].《现代学校管理学》阎德明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

篇4:朱文臣:用“性格”阐释理念

获奖理由

他被媒体称为整合者。他的药业整合看起来让人眼花缭乱,其实战略清晰,每一个被整合的企业都处于良性状态,这些被整合的企业又在总体上相互呼应,最终形成一个链奈严密的企业集团。

在他的带领下,辅仁集团发展成为横跨制药与白酒两个行业的知名企业,并且辅仁集团旗下两大主业都做到了河南领跑者的位置。在制药领域,辅仁集团以1000多个品种、23个剂型形成居全国前列的生产能力,制剂综合生产能力更是全国第一。

2009年的宋河以“王者归来”的气势,定位“中国性格·宋河粮液”,搭建了全新的宋河文化价值体系。这一年,“中国性格,宋河粮液”让更多的国人铭记,这种占领了制高点、有文化感的广告词,正暗合了朱文臣的性格。在他看来,是性格决定了命运,性格可以改变人生。

成就的取得并没有让他停止前进,更大的梦想在他心中酝酿,那就是要做“全球通用名药中国制造商”。如今,他正朝着这一目标一步步迈进。

从1998年到2009年,辅仁集团走过了波澜壮阔的11年,同时发展成为横跨制药与白酒两个行业的知名企业,并且辅仁集团旗下两大主业都做到了河南领跑者的位置。

作为辅仁集团的董事长,朱文臣被媒体称为药业整合者。他的药业整合看起来让人眼花缭乱,但战略清晰,每一个被整合的企业都处于良性状态,这些被整合的企业又在总体上相互呼应,最终形成一个链条严密的企业集团。

这都缘于他的一个战略核心:一切为了做大药业品种。1998年,辅仁起步时,正是医药行业竞争最激烈的时候,很多大的医药企业已经纷纷上市,河南本土的制药企业有的已经发展了十几年,形成了规模,而辅仁当时却连一个医药品种也没有,面对这种情况,朱文臣开始静心思考辅仁的发展道路。“好比你已经是百万富翁了,我要选择在最短的时间里超过你这个百万富翁,如果我要选择你已经走的模式可能很长时间也超不过你,所以我要选另外一个模式,那就是兼并整合。”他形象地做了比喻。

此后,辅仁药业开始自己的兼并之路。2001年,辅仁兼并了焦作怀庆堂有限公司,当时怀庆堂拥有冻干粉针剂、水针剂两个西药品种。这使只有中药单一品种的辅仁拥有了西药的生产资格。2003年10月,辅仁药业继续在并购的道路上前行,整体收购了河南老牌国有药企——开封制药集团及其下属的合资公司。开封制药曾是当时国家38家重点制药企业之一,是以生产抗生素、化学合成原料药和各种固体制剂为主的大型综合制药企业。2005年4月,辅仁药业收购ST民丰,成功实现借壳上市,完成了布局上海的第一步。2006年6月,辅仁兼并河南天康制药有限公司(原信阳制药厂),更名为辅仁药业集团(信阳)有限公司。这期间,只兼并医药文号而不涉及资产的又有四五家。

整合是要有方向指导,并把握住了方向,最终收获了成功,这是朱文臣的整合战略。通过不断的兼并和收购,朱文臣迅速搭建起一个平台,辅仁药业实现了快速发展,药品品种不断增加,制剂能力不断提高,企业优势逐步凸现出来。

而在辅仁的发展过程中,有一个重要的战略就是2002年对宋河的收购,这让辅仁进入了一个与药看似毫不相关的行业,但是,在朱文臣看来,药和酒看似不相关的两个行业其实是相通的,药是一个很理性的东西,酒则是非常感性化,两者之间是可以相互促进的。

同时,在朱文臣看来,文化是白酒的精髓,而宋河起源于儒道文化浓厚的鹿邑县,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这个思想的指导下,宋河酒业开始诉诸文化,在2009年,宋河以“王者归来”的气势,定位“中国性格·宋河粮液”,搭建了全新的宋河文化价值体系,这一年,“中国性格·宋河粮液”让更多的国人铭记,这种占领了制高点、有文化感的广告词,正暗合了朱文臣的性格。在他看来,是性格决定了命运,性格可以改变人生。

站在新的起点上,辅仁药业迎来了中国医改的关键时期,政府明确提出,到2010年要实现人人享受基本医疗卫生保健,到2020年基本建立起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而这正好和辅仁12年前创立之初确定的方向完全一致,在医保品种国家公布的503个甲类品种中,辅仁药业占了255种,而在国家第一次公布的基本药物目录307个药品品种中,辅仁就占了170种。

在朱文臣的心中,有一个始终不变的梦想,那就是要做“全球通用名药中国制造商”,让中国的老百姓买得起疗效好的普药,同时创造属于中国药业的辉煌,这个梦想早在1998年辅仁集团创立之初就已经根植在朱文臣的心中。作为一名典型的中原汉子,朱文臣的果敢魄力和务实战略,始终伴随着辅仁集团的发展。

篇5:医院文化概述及理念阐释--总结

【医院文化】

医院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医院文化泛指医院主体和客体在长期的医学实践中创造的特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医院硬文化和医院软文化两大方面。医院硬文化主要是指医院内的物质状态:医疗设备、医院建筑、医院环境、医疗技术水平和医院效益等有形的东西,其主体是物。医院软文化是指医院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本医院特色的思想、意识、观念等意识形态和行为模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结构,其主体是人。医院硬文化是医院软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基础;而医院软文化一旦形成则对医院硬文化具有反作用。现在,两者是有机整体,彼此相互制约,又互相转换。狭义的医院文化是指医院在长期医疗活动中逐渐形成的以人为核心的文化理论、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行为准则等等,即医院软文化。

医院文化是在社会文化和现代意识的影响下所形成的具有医院特征的群体意识,是为全体医务人员所认同的行为准则和所奉行的价值观念,是社会道德加职业特征的表现,是整个医院的价值取向。医院文化深深地根植于医院的组织当中,是医院情感的体现,是医院的灵魂和无形资产。

任何一家医院在有意识或者无意识中都会形成自身独特的文化,而如何提炼医院优秀文化,挖掘积极的、能凝聚全体员工的、激励全体员工奋发向前的文化,并使之成为全员的行为标准,且全院员工依据此行为标准来指导工作和生活。这些就是文化建设中涉及问题,文化建设中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就是理念的提取。医院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沉淀了深厚的文化,文化理念提取就是从这深厚的文化中挖掘的精髓与医院目前发展所需的时代精神结合而成。目前,反映医院文化理念的内容包括以下几项:

【医院使命】

就是医院为什么存在的根本理由。是对医院存在意义的高度概括,是医院开展经营活动的根据。如:“呵护生命维护健康”,“认真对待和精心服务每一位病人是我们的神圣使命”。

【医院愿景】

是医院所有员工希望共同创造的医院未来,它是来源于员工个人的愿景而又高于个人的愿景,是全院员工的共同理想,愿景使全院员工为共同的目标而奋斗。

【医院价值观】

是医院在服务顾客和经营管理过程中所推崇的基本信念,是被全体或多数员工认同的关于医院存在的目的和意义的终极判断。价值观展示医院的基本性格和经营宗旨;价值观决定医院的经营政策和战略目标;价值观规范医院的经营行为和员工行为;价值观影响医院的根本信念和发展方向。

【医院精神】

是医院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它反映着医院及员工的价值取向、生活信念及服务思想等。医院精神的表述一般要求精炼、并富有激励性。如:“讲团结、重质量、争第一、创一流”,“志在救死扶伤,爱院如家当主人”。

【医院院训】

医院的院训是指在医院的经营管理及持续发展过程中,总结提炼出富有哲理和感召力的训条。如:“恪守职业道德,提高职业技能,改进服务方法,为病人提供放心满意的医疗服务是医务工作者的天职”,“厚德仁医严谨求实奉献创新和谐发展”。

【管理理念】

知道医院实施管理活动的基本思想、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等,是医院开展各种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如:优化外部环境、深化内部改革、推进优质服务、推出医院品牌。

【经营理念】

医院在研究分析医疗服务市场和病人需求以及同行业竞争者情况后,确立的经营和发展理念。如:以人为本、优质高效。

【人才理念】

人才理念是医院对如何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指导原则和方法。如:关爱人、激励人、发展人、成就人。

【服务理念】

医院服务理念是指医院全体员工在为就医顾客提供医疗服务中所应该具备的价值理念。如:“以感恩的心态,为病人提供充满人文情怀的医疗服务”,“我们理性地对待我们的病人和家属,为他们提供职业化的医疗服务”。

【医院文化MI体系】

战略层:医院使命、医院愿景

策略层:医院价值观、医院精神、医院院训等

执行层:管理理念、经营理念、人才理念、服务理念等

【医院文化作用】

1.医院文化具有强大的向心力。

2.能把优秀的人才和优势资源向内部聚集。

3.使全院职工形成一个共同的价值观念、医院精神。

4.大家从心灵上达成共识,医院因此会得以发展壮大。

5.医院文化可以体现经营理念、医院精神、品牌战略、医院形象(院训、院歌、院标、荣誉称号等)。

篇6:培实课改理念阐释

一、我校课改理念:回归转变发展

二、具体阐释

回归教育本质(教育的价值取向问题)

教育的本质应该是对生命的涵养,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教师自我完善的载体,而不应该成为挖掘分数的机器、应试的工具。因此,关注师生生活和生命的质量,引领师生走向幸福人生理应成为教育的终极目标。我国自1985年起就一直在强调素质教育,然而时至今日,我们仍然没有走出应试教育的怪圈:老师辛辛苦苦地教、不厌其烦地讲,不可谓不呕心沥血、殚精竭虑;而学生们更是“愁眉苦脸上学校,背着沉重大书包„„回家放下大书包,家庭作业累弯腰„„”这种现象在当下教育界屡见不鲜。身陷如此困境,师生都少有幸福感可言。这个问题在我校同样比较突出:我校教师无疑是一个有着高度责任心和奉献精神的群体,但课堂教学形式比较单一,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也不快乐。而且,“先教后学”“重教轻学”模式的不当使用,大大抑制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学习潜能,使学生成为应试工具,其综合素质的提升和综合能力的增强大打折扣。与此同时,教师也因巨大的工作压力和繁重的工作负担而缺少自我提升的时间和精力。很多教师知识拘囿在固有的狭小范围之内,难以胜任新时代教育的需要。因此,我们期望通过课改使教育回归到生命和生活的教育本质,让学校和课堂成为师生幸福耕耘和成长的乐园,从而真正实现我培英集团“做有白绿精神的现代人”的办学理念。

转变教学(教师与学生、教与学)关系,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方式和途径)

学习本是学生的权利和义务,是学生的事情。可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成了教和学的操纵者,学生成了学习的被动者,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课改就是要“还权归责”,把学习的权利和义务归还给学生。实现由传统的“先教后学”向“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和“以学助教”方式的转变,达到教与学关系的新型统一;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变革,构建全新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效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发展学生、教师和学校(终身的可持续的发展)(教育的最终目标)

我校课改的目标就是发展,促进学生、教师的终身发展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篇7:企业文化理念阐释

理念,文化,企业)

建设企业安全文化理念

河南航天建筑工程公司杨少林

我公司是航天系统建筑施工企业,对施工安全向来抓得很紧,特别是对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文化的层面研究安全规律,加强安全管理,营造安全氛围,强化人的安全观念,达到预防、避免、控制和消除意外事故的目的,建立起安全、可靠、和谐的环境和匹配运行的安全体系。近年来,我公司在安全文化建设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把“安全第一”的方针贯穿于安全生产的全过程,着力构建“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环境文化”四维安全文化建设体系,促进了施工生产的健康和发展。

强化“人的生命高于一切”的精神文化。多年来,我公司花了很大精力抓安全,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分析各类事故的发生原因,其根本还在于“安全第一”的思想没有深入人心,遵章守纪没有成为一线工人的自觉行为。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要用文化的力量去解决,通过安全理念的强化来实现,使“关注安全、关爱生命”成为职工的内在需求,成为职工家庭幸福的动力。施工安全生产的本质就是使人的生命和健康不受威胁,因此,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不动摇,把职工群众的利益作为安全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时刻把“人命关天”的事放在心上,把人的生命摆在高于一切的位置。安全生产搞不好,职工的安全就没有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难以得到体现,企业跨越式发展就会失去前提条件和基础。这就要求我们各级干部必须带着感情抓安全,带着

责任抓安全,正确处理好安全与效益、安全与任务、安全与家庭、安全与法律的关系,使广大职工在思想深处牢固树立“违章就是违法,违章就是犯罪”的观念,从而把“人的生命高于一切”的安全价值观根植到心灵深处。

强化“人人为安全负责”的制度文化。企业是船,理念是帆。要想让安全理念成为安全生产之帆,必须以行之有效的制度将其固定下来,贯穿到安全生产全过程,变成持之有据的长效机制。一是要牢固树立“安全人人有责”的思想,坚持“逐级负责、分工负责、系统负责、岗位负责”的原则,制定实施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干部、各个部门、各个岗位在安全管理中的责任,形成责权分明、运作有序、互相支持、互相保证的安全责任体系,从而把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岗位和施工过程中每个环节。二是要强化问责意识,突出“结合部”,盯住问题,超前抓安全,强化“发现不了问题可怕,解决不了问题可悲,不去解决问题可耻”的问责意识,做到关键作业有联防、关键岗位有

监控、关键时间有人盯、关键地点有防范,把各类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三是坚持情理相融,强化考核定责。一方面要对预防事故发生的有功人员及时给予表彰奖励,另一方面要严格事故定责考核,坚持按逐级负责和“三不放过”原则进行分析,使职工自觉地承担起安全责任,实现由“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推进安全制度文化的形成。

强化“人人保安全”的行为文化。良好群体安全行为的形成,离不开良好的工作、生活、学习和人际环境,更离不开职工个人行为规范的养成。只有把企业的安全理念同职工个人的行为联系起来,才能唤起职工“人人保安全”的工作热情。从深层次看,安全更是一种道德行为的体现,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深入开展职业道德、职业纪律教育,通过提高安全道德意识,使职工立足岗位、遵章守纪、确保安全的意识成为一种自觉行

动。当务之急,一要工作重心下移,强化岗位自控、班组自控和现场作业联控,使每个职工都成为安全生产的有心人,最大限度地消除安全隐患;二要培养职工精心维护设备的责任和习惯,使设备保持良好状态,有效发挥作用;三要强化职工岗位技术业务培训,提高职工的应变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使之从“体力型”、“技术型”转变为“知识型”、“创造型”。

强化“安全靠大家”的环境文化。营造安全氛围,必须突出人格化,点滴渗透,才能形成强势。一是要加强安全目标的宣传,要注意把企业安全目标与职工个人利益结合起来,使职工明白,只有实现了安全目标,企业才能有发展,自己才能得实惠,家庭才能有安宁。二是要加强正面典型的宣传,使广大职工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三是要利用多种形式强化反面案例教育,及时通报违章违纪行为,反映生产中存在的隐患,报道各种倾向性问题,使事故案例成为安

全宣传教育的活教材。同时,要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群众参与安全管理的积极性,通过多种形式,共同唱响“安全靠大家”的主旋律,营造和谐共进的安全环境。

篇8:教学理念的阐释

一、教学理念的含义及特点

教学理念是教师从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对教学的基本观点和根本看法, 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思想和观念体系。广义的教学理念具有一些最基本的特点,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理念是教师对教学的根本看法, 是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形成、内化和积淀起来的, 一旦形成就会反作用于教学实践。

2.教学理念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在教学实践上表现出一定的惯性和惰性, 内化为一种行动准则, 自然地按照教学理念去行动。

3.教学理念是一定的教育工作者所共有的、普遍的思想观念和信念, 具有代表性。

4.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自发地、稳定地、内在地发生作用, 和教学理论相比, 教学理念作用的范围要大, 影响的程度更深。如果按照教学理念进行教学, 会产生积极而肯定的情感。

二、教学理念的价值

在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中, 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脱节的现象非常普遍。教师不仅仅是教学的实践者, 也应该是教学的研究者。因此, 研究教学理念对教师的教学不但有实践价值, 而且也具有理论价值。

1.实践价值。教学理念具有行为导向、行为动力的作用, 有利于教师能自觉地反省自己的行为, 使教师自觉地意识到自己的责任, 从而使自己不断得到提升。目前,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更是强调理念的作用, 要使改革继续深入下去, 就必须加强对理念的研究。一切教学改革的困难都来自于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 一切教学改革的成功都是新的教学理念实践的结果。因此, 教学理念的研究必将促进我国的教育改革与发展。

2.理论价值。从理论的角度来看, 将教学理念作为研究对象符合基础教育研究的发展方向, 是我国教育理论工作者所面临的必然选择和工作重点。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为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了方向, 对于自觉的理性教学实践来说, 停留在教学经验层次上是远远不够的。研究教学理念有助于找到它与教学之间的关系, 从实践上升到理论的层面, 从而自觉地把教学经验提升为教学理论, 进而丰富教学理论的发展。

三、教学理念的实现方式

(一) 教学理念向教学实践的转化

1. 教学是什么?

教师要对教学的基本概念和内涵有所把握, 比如:“教学是一种艺术”“教学是有教的学”等等, 没有先进的教学观就不可能产生先进的教学理念。我把这一过程概括为“知道”, 也就是说教育者要知道和了解教学是什么, 并做出选择。

2. 制定“教学如何做”的方案。

(1) 确定教学目标, 教师要根据大纲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科学的教学目标, 这一过程中要运用一些心理学的知识。分析教学目标, 细化教学目标, 把用理论性语言表述的教学目标转化成具有可操作性的分目标, 各个击破, 最终实现总的教学目标。

(2) “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 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它以教学效果为目的, 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学为理论基础。”由此可以看出, 教学设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为教学活动制定蓝图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 教学设计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

(3) 制定教学操作的规则, 对教师自身而言, 教学活动是教师自由支配的活动, 但为了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教学设计的顺利实施, 还要制定教学操作的规则。我把这一过程概括为“做到”, 通过这一过程, 教学理念才能顺利地向教学实践转化, 从而实现教学理念对教学实践的指导。

(二) 教学设计的依据

教学设计是教学理念向教学实践转化的关键一环, 是一项复杂的工作, 成功的教学设计必须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一般来说, 教学设计的依据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现代教学理论。

理论的指导是教学设计由经验层次上升到理性、科学层次的一个基本前提。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 有些教师, 由于不懂得如何在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对教学作出详细规划, 因而在课堂教学中往往随意发挥, 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教育工作者只有自觉运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设计, 才有可能使教学摆脱狭隘的经验主义窠臼, 才有条件谈论追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问题。

2. 系统科学的原理与方法。

系统方法抛弃了静态、片面分析的研究方法, 而把重点放在分析客体的整体属性上, 放在其动态的多种多样的联系和结构上。运用系统方法分析课堂教学系统中各因素的地位和作用, 使各因素得到最紧密的、最佳的组合, 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是教学设计的一个基本特征, 同时也是教学设计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因此, 教学设计者应以系统方法指导自己的设计工作, 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教学设计的水平。

3. 学生的特点。

教学设计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它既关心“教”, 又关心“学”。教是为了学, 学是教的依据和出发点, 教师的教必须通过学生的积极主动的学才能起到有效作用。因此, 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 教师除了从教的角度考虑问题外, 还必须把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作为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依据加以认真对待。

4. 教师的教学经验。

在一定意义上说, 教学设计的过程也是教师个体创造性劳动的过程, 成功的教学设计方案中往往凝聚着教师个人的经验、智慧和风格。在教学设计中, 既不能完全依据经验行事, 但也不能排斥教学经验的作用。只有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与好的教学经验结合起来, 才能使教学设计既有共性, 又有个性, 并最终达到科学性和艺术性的有机统一。

篇9:生命视野下教师幸福理念的阐释

幸福是人生追求的永恒主题,幸福也是一个人言人殊的老话题,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研究者,都有不同的看法。教师的幸福即教师实现了自己的教书理想和育人目标所引起的愉快感受,以及对这种感受的肯定评价。当然教师幸福的源泉不仅体现在劳动结果的“桃李满天下”,而且更体现在工作过程的艰辛与乐观。孔子说他自己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的这两句话确实含有普遍和永久的真理,因为它揭示出教师这种工作的本质特征。为了教好,必须学好,为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必须精益求精地继续学习。“学而不厌”表现出对知识的执着追求,“诲人不倦”说明对学生的热爱和教育的乐观。孟子本人也对教师职业具有极大的热忱,他说:“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可见孟子是把教师工作看做是天下最光荣最富有乐趣的职业。明朝思想家、教育家王守仁说:“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心中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譬之时雨春风,沾被卉木莫不萌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可见,学生喜悦教师高兴,学生进步“自不能已”,教师满足自不必说了。由此看来,教师的职业的确能给人带来幸福,那么,教师幸福有哪些表现?而教师幸福的实现有何艰难?教师又如何能够体会其职业带来的幸福感?

一、教师幸福的表现

教育以人生价值的实现为旨归,教育的真义是使人幸福。教书育人是一个需要激情和爱的活动,是一个需要参与者全身心投入的活动,没有教师对教育发自内心的热爱就不会有真正的教育,没有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自我实现”的成就感、满足感,也不会有教师的幸福。因此教师的幸福源于教师的劳动,具体来讲,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创造和享受的统一。马克思说:“经验赞美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要体验幸福就必须在创造中享受,在享受中创造。宏观而言,教师因其劳动的育人功能而造就人才,从而使政治更民主,经济更发展,文化更丰富,社会更进步;中观而言,教师“传道、授业、解惑”,使学生知识丰富,能力提高,道德高尚,情趣高雅,因此称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微观而言,教师劳动的创造性还表现在处理教材上以及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对所教课程的内容必须进行创造性的再加工,而且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具备对现场的具体情景随时调节和修正自己的教学行为的能力。教师创造性的劳动,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从而实现了教书育人的目标和理想,使自身价值得以实现,因而倍感精神上的满足。

第二,物质生活幸福与精神生活幸福的统一。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是相互依存的。物质生活决定人们的精神生活,缺少必要的生活条件,就会给人们带来痛苦和不幸。马克思指出:“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的景色都没有什么感觉。”当然,如果没有精神生活的丰富,即使有良好的物质生活条件,也并不幸福。正如罗素所说:“巨富和赤贫都不能带来幸福,”幸福既需要必要的外部条件,更需要内在条件,而内在条件才是幸福的主要条件。崇高的理想和伟大的精神是幸福必不可少的内因。当代教师因其职业待遇的福利性,所以物质生活有了相当的保障。随着人们成就价值的多元化,金钱收入的多寡已不再是衡量一个人成就大小和社会地位的惟一标准或最重要的标准,加之教师待遇比较稳定,风险波动小,除工资之外还有带薪休假等福利,故仍为一些人士所青睐,真可谓,乐在其中。同时教师在劳动中,因形象性的示范表演,人格风范对学生的影响,师生之间心灵的交流,“灵机一动”的临场创造性发挥,都会激发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的情绪波澜,唤起学生的情感愉悦和美的体验,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兴趣和欲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于学生而言,享受知识的雨露滋润,体验情感的愉悦兴奋,领会哲理的深刻寓意;于教师而言,因教学目标的实现,育人任务的完成,教师自然乐在其中了。

第三,个人幸福和集体幸福统一。教师个人的幸福总是与学生集体的幸福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教师自尊的树立、荣誉的获得、地位的确立、能力的实践,无不与学生发生联系。教师通过自身的劳动,启蒙着学生的知识,开启着学生的智慧,陶冶着学生的心灵,监护着学生的健康,为学生幸福的未来做着最平凡、最艰辛的铺垫。可见,教师是既创造自己的幸福也培育着学生幸福的人。

二、教师幸福的艰难

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间会经历各种曲折,经过不断发生矛盾又不断解决矛盾,教师在其间进行精雕细刻的工作,使学生良好的品格渐臻于成熟。因而教师的幸福是与教师尊重知识、热爱学生、忠于祖国等具体的情操相联系的,实际上体现着教师个人的一种职业理想和追求。因此教师幸福的实现必须要克服以下的困难。

第一,教师劳动对象的特殊性。人所共知,教师的劳动对象是具有鲜明个性的、正在成长的人,具有多变性、发展性、可塑性和差异性等特点,教师只有深入具体地了解他们,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享受教育的快乐。

第二,教师劳动成果的隐含性、奠基性和滞后性。教师的劳动对象是人,它的价值是通过受教育者本人所做的贡献显示出来的,教师的劳动贡献则隐含其中。教师的劳动是为受教育者今后的发展奠基的,教师把自己毕生的精力奉献给学生,使学生能以最有效的方式在最短的时间里掌握人类文明的精华。教师劳动的成效并不是一时就可以检验出来的,而是需要教师付出长期的大量的劳动才能看到结果,得到验证。

第三,教师劳动过程的平凡性和奉献性。教师的劳动不仅平凡,同时需要奉献精神。人们常常形象地把他们比做春蚕、蜡烛、粉笔和犁铧,这是因为教师的劳动在一点一点地磨损着自己,在开垦着蒙昧的荒原,播种着知识、文明的种子。教师的工作既没有轰轰烈烈的场面,又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有的只是勤勤恳恳的工作,默默无闻的奉献,琐琐碎碎的辛劳,年复一年的开拓。

三、教师幸福的实现

作为人类文化的积极传播者,教师的任务在于把人类的文化精华传递给下一代。教师在这一精神文明的传承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成长的快乐,那么他便心情舒畅,自信倍增,教师如何达到教育过程中这一幸福的境界呢?

第一,献身教育、无私奉献是教师幸福能否实现的关键。教师以报效祖国的目的投身教育,以爱国的赤诚将自己的才智奉献于教育事业,以甘为人梯的精神培育英才,不计得失,不怕艰苦。教师要树立为教育献身的信念,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要以鞠躬尽瘁的热诚爱岗敬业。

第二,严谨治学、刻苦专研努力提高教学艺术是教师幸福能否实现的根本。《学记》有言:“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因此,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较强的业务功底。科学求真,人文至善,真善均蕴含着美。教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声情并茂,循循善诱的教学,定能巧妙地获得创造性教学效果。教师娴熟、精湛的教学不仅使学生的学习充满情趣,而且融洽的教学气氛、良好的师生关系、饱满的学习热情也使教师深感满足,无比享受。因此,高超的教学艺术是教师幸福的源泉。

第三,热爱学生、诲人不倦是教师幸福能否实现的重要条件。苏霍姆林斯基在《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中说:“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因此,教师应深入地了解学生,把握他们的内心世界,要尊重学生人格,引导他们积极向上,还应关心全体学生,激励他们健康成长,做到严格要求学生,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古代教育家有言:“教育者,寂寞之事业,而为神圣之天职,扶危定倾,端赖于此。”马克思也曾深情地赞美教师:“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谋福利而劳动的职业,我们就不会为它的负重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所做的牺牲,那时我们感到的将不是一点点自私而可怜的快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万人,我们的事业并不是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撒下热泪。”因此,对于献身教育、精通业务、深爱学生的教师而言,教育行为本身就是教师的乐趣和动力,就是对教师工作最圆满的酬劳,教师工作对他们而言不是牺牲,而是享受,不是重复,而是创造,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本身,教师因教育而快乐着,因工作而享受着。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2] 刘次林著.幸福教育论.南京:南京出版社,1999.

[3] 高明书.教师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4] 许梦瀛.孟子对孔子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0(1).

[5] 王惠来.生命视野下的教师成长.课程·教材·教法,2007(5).

[6] 曹俊军.论教师幸福的追寻.教师教育研究,2006(5).

[7] 孟承宪等.中国古代教育史资料.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2.380.

上一篇:捐献压岁钱资助贫困学生活动策划书下一篇:九字方针对安全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