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的精神内涵

2024-05-24

茶道的精神内涵(精选8篇)

篇1:茶道的精神内涵

中国茶道的文化底蕴和内涵

作者: 发表于:2009-12-22 11:35:58 中国黑茶网 共有0 条评论 我要评论

中国是茶的发源地,是产茶大国,又是饮茶大国,中国人已有两千多年的饮茶史,它以中国文化为依托,由品茗升华为茶道。中国茶道酝酿于汉朝,成于唐朝,盛于宋朝,它总体上以中国古代哲学为指导思想,根植于华夏文化之中,并以民族传统美德为追求目标。随着饮茶习俗的传播,以在亚洲许多国家扎根,特别在日本形成了独树一帜,非常考究的日本茶道。而今走向世界,又促进了世界茶业及茶文化的蓬勃发展。

在当今的中国,说起茶叶、茶的功效、茶的药用价值和喝茶的好处,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说起茶道来,恐怕是知道的人不多。而一般的喝茶和茶道并不是一回事。

那么,什么是茶道呢?茶道茶道,乃以茶载道。茶作为古老的经济作物,最早出现于神农时代,神农氏尝百草,发现茶有解毒作用,从此茶的药用、食用、种植得到广泛的发展。到了唐代,茶圣陆羽写《茶经》时,社会上出现“茶道”名词,从此创立了中国茶道,为华夏文明和世界人类文明做出了贡献。继唐之后,宋代饮茶更为普遍。宋明两代商贸繁荣,饮茶成了一大行当,由家庭走向社会,由比屋之饮发展到了茶馆、茶亭、茶摊,由独饮发展了办茶会、茶聚饮。茶事不再是个人的享受,已成为全方位向社会开放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载体,一个小小的茶馆成为了社会生活的缩影和一面镜子。“道”,寓于饮茶之中,所以,茶道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茶的广为种植,二是茶的品饮及方式。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在产茶饮茶过程中有所感悟,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形成了独具风采的茶文化,由琢磨出博大精深的中国茶道。茶道是一种文化艺能,是茶事与茶文化的完美结合,是修养和教化的手段。它不仅重视饮茶艺能,还重视饮茶时的自然环境、人际关系和茶人心态。具体地说,茶道的构成有5个方面:茶艺,茶人,主题,程序,环境。

茶艺指制茶、烹茶、饮茶的技术,技术达到炉火纯青变成了一门艺术,它包括精茶、洁水、活水、妙器;茶道的角色是茶人,包括烹茶的人和饮茶的人,茶人当有资格标准;茶道要有主题,可严肃,可轻松。然而,友谊是茶道永恒的主题,茶道的过程就是程序,也就是茶道进行的整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们应受到礼法教育,获得道德修养;中国茶道重视品饮的环境、茶室的格局和内部装饰顺乎自然,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达到

“天人合一”的境地。

中国茶道吸收了古代哲学家的思想精华。儒家的中庸、和谐在中国茶道中表现为以茶励志,沟通人际关系,积极入世;道家强调的天人合一,精神与物质的统一的自然观、哲学观、美学观以及佛教朴素的思想境界都在中国茶道中体现得更加充分,这些无疑形成了中国茶道丰富的精神内涵。

中国茶道与文化艺术、地域民俗的契合使其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性表现出鲜活的个性风俗。有茶为诗魂之誉,以茶助文思,以茶雅趣,以茶歌舞;有北京的茶馆,天津的茶社,广东的茶楼,杭州的茶室等品饮茶的场所;有广东、福建的功夫茶,白族的三道茶,满族的盖碗茶等形式;有

茶俗,茶礼,茶仪等内容。中国茶道自始至终无不贯穿着强烈的民族色彩,浓郁的文化气息。

篇2:茶道的精神内涵

我所认为的茶,一直以来代表的都是一种朴素、自然、宁静的生活态度,经过历代文人墨客作为茶人的身份记录和阐述,使茶与人生境界、文化道德,宗教思想紧密联系起来,形成我们今天所接触到的茶文化以及与流派意识有关系的茶道。

据《词海》录:茶道,烹茶饮茶的艺术。是一种以茶为媒介的生活礼仪,提倡“清净,恬淡”的东方哲学思想,符合儒释道的“内省修行”思想。

由此看来,由茶道引申出的茶文化应属上层建筑,是最为风雅的修身养性的方式之一。更为字面上的“茶”其种植栽培,加工制作,体现的是农耕文化的遗留以及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对精神文化的追求。而后的茶作为商品进行的一系列交换和商业行为更是延续至今,成为大众所熟知的所谓“茶道”。

有趣的就是现代社会中茶作为大宗消费品所带来的影响。

茶因为本质的自然属性有叫强的地域性,以古巴蜀云南为中心的传播过程中出现了内容和形式多样的有关茶的不同种植、品饮习惯和诗歌传说。我所在的四川成都商业气氛较浓,以茶为内容的广告及活动异常丰富。一次我和父亲参观过取名为“茶道表演”的商业演出,是为庆祝新店开张。舞台中一名美人身着绿衣端坐中央执壶泡茶,右方也是一美女轻快弹动古筝,背景取自然风景,希望向人表达高山流水的意境。台下人头攒动,快门声不绝于耳,几乎盖过古筝和主持人。如果不是对茶道有所了解,绝知茶应该是“雅”,那么这所谓的“茶道表演”还真让人不知道是“俗”还是“雅”。

据我所知这样的“茶道表演”是现在城市普遍用来推广茶行业和中国茶道形式的方式。不知对茶文化有一定专业素养的人来说,看到这样的表演会不会哑然。这样的推广方式能极好的博人眼球,传播速度快,效率高,收到的效果好。不过对真正意义上的茶道,茶文化甚至中国传统风俗有着破坏性的影响。虽然这样提高了品牌效益和受众范围,却降低了茶应有的文化层次和传统内涵,对茶道的长远发展是不利的。

再如旅游业,游客除了脱离城市享受自然风景和名声古迹,还应该反思,为何十年以前对人们来说稀松平常的生活对现在的人来说成为了一中奢侈?这不仅对旅游业,对茶,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一个讽刺般的隐喻。

篇3:茶道的精神内涵

1 中国茶文化中的茶道精神

中国茶文化是茶叶生产和发展历程中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这里, 我们注重探讨中国茶文化中的精神文化内容, 中国的茶道精神源于先秦时期的儒家思想, 注重道德修养和品性修为, 是集茶、道德、艺术为一体的精神文化内容, 涵盖了真善美的文化精髓。中国茶道精神是一种与茶艺相结合的境界和层次, 是一种规律、精神、本源, 是在茶事活动中感悟的哲理、伦理、道德内容, 是人们在茶艺之美的享受中而生成道德修为和品性修养的和谐安乐之道。

中国饮茶兴于唐朝, 历代文人柳宗元、白居易、朱熹等人经常赋诗论茶, 在品茗的过程中超然物外, 提升其思想境界和人格, 为社会带来了祥和与安宁。中国的陆羽是开宗立派的始祖, 他著写了人类文明史上的第一部茶学专著《茶经》, 首创了中国茶道, 赋予了茶道特殊的文化内涵和精神。现代茶学专家学者也对于中国茶道进行论述, 认为中国茶道精神是“廉、美、和、敬”, 而“和”是中国茶道精神的精髓所在。

中国的哲理研究学者赖功欧从哲理的角度对中国茶道精神进行哲理诠释, 认为中国茶道精神可以从哲学意义上的茶格、茶境、茶蕴三大范畴进行概念阐述, 其中:一、茶格。体现了茶道精神的以茶论道内容, 首先是“友道”概念, 它是指茶道精神中的茶格, 可以首先通过“友道”的方式加以认知, 显现出茶道精神中的人际关系滋润剂的作用。其次是“信道”概念, 它是指人无信不立, 在茶道精神中提倡至真至信的理念。再次是“协道”概念, 这是指茶道精神中的协同之道, 也同于儒家所倡导的“和”的概念。再有就是“品道”意识, 它是中国茶道所推崇的茶品精神取向。二、茶境。从哲学范畴而言, 它是指中国茶道推崇茶之境界, 即:简约之境、淡雅之境、清纯之境、空灵之境、休闲之境、深邃之境、茶“禅”融合之境。三、茶蕴。这是指中国茶道内蕴之德, 这不仅是一种文化, 还是一种品德, 内蕴的终结归于天人合一。

2 中国茶道精神中“和”的内涵

中国茶道精神汲取了儒家的“中和”思想和精神, 在“精行俭德”的中国茶道精神之中, 倡导和谐、推崇天人合一后的和谐之美。儒家思想的“中和”思想是中国茶道精神的精髓和灵魂, 它追求的是中国茶人的最高人生境界和审美意趣。中国茶道精神的“和”的思想内涵涵盖了诸多了元素, 如:和谐、宽和、和勉、和合、调和、和善、和乐等, 中国茶道在修身养性的过程中, 显现出端庄典雅的中和风范, 我们可以由历代茶人对中国茶道的描述中可以获得“和”的启迪, 诸如:“洁性不可污”、徽宗的“致清导和”、陆羽的“谐调五行”之道、斐汶的“其功致和”、刘贞亮的“以茶可行道之和”等。由此可见, 中国茶道精神中的“和”思想内涵内蕴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 是以茶为媒介的文化、哲理、伦理、道德的表达方式, 在汲取中国儒道释三家思想的过程中, 我们可以看见“和”与“敬”、“俭”与“廉”在中国茶道精神中的闪耀光芒, 通过中国茶道精神中的“和”思想内涵, 可以品味人生、参禅悟道, 实现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3 中国茶道精神“和”的现实意义

中国茶道精神“和”的思想内涵讲究的是个人自身的体悟, 注重个人在日常生活中的修为和高尚品性的养成, 寻求的是一种平常之心, 在审己、自省的同时, 认识别人, 在心存和睦、心胸开阔的茶道之中, 修身养性, 增进友谊, 提升自我精神境界。尤其是在现代和谐社会构建的过程中, 中国茶道精神“和”的思想内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可以使社会呈现和谐相处的局面。

3.1 弘扬中国茶道精神“和”的思想内涵可以提高个人的修养

在现代和谐社会之中, 人们的物质欲望的满足前提下, 还需要关注个人的精神内容, 需要达到个人身心全方位的和谐状态, 中国茶道精神“和”的思想强调在品茗茶叶的过程中, 保有一颗平常心态, 在优雅、舒适、恬淡的茶事活动中, 寻求自由、空灵、恬淡、平和而真实的自然观, 找寻到自己在社会中的人生真谛, 体悟世界的奥妙精髓, 在中国茶道精神“和”的思想引领下, 个人突破了自我界限, 跨越了宗教和哲学的界限, 得到了茶道精神浸润之下的清静、优雅和无为的启迪, 在茶香袅绕中感悟自由与人生的含义, 实现个体与社会的融合, 升华到“悟我”的最高境地。

3.2 中国茶道精神“和”的思想内涵可以促进社会人际关系的和谐

在全球经济、文化多元化发展的背景下, 人们受到利益的驱使, 现实需求显得难以填补, 在竞争加剧、节奏加快的社会现实状态下, 人们的心理难于达到平衡的状态, 易沦陷于浮躁、功利、自我膨胀的“怪圈”之中, 人们之间的交流显得淡漠而功利化, 显现出紧张、利欲、短视的人际关系和现象。

中国茶道精神“和”的思想倡导“中和”哲理和伦理观, 在社会人际关系交往的过程中, 可以成为一种改善人际关系的“润滑剂”, 人们可以通过各种茶事活动, 建立和睦相处、相互尊重的新型人际关系, 在以“和”为礼的中国茶道精神中, 多一份关心和理解, 多一份宽容和体谅, 人们之间的交流便在茶杯交错中减少了陌生感和距离感, 多了份开诚布公, 在茶道精神“和”的思想熏陶之下, 创建了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 人们在茶馆、茶楼、茶文化主题酒店中得以协同与合作, 在“以茶会友”的理念之下融合成新型的社会人际关系形态, 促成了“天下茶人是一家”的格局。

3.3 中国茶道精神“和”的思想可以推动家庭的和谐与社会的稳定

家庭的安宁是社会和谐的前提和基础, 中国茶作为一种家喻户晓的饮料方式之一, 已经普遍为国人所接受, 家庭在品茗茶叶的过程中, 也领略了中国茶道“和”的思想, 在耳濡目染中感受到了茶文化内涵, 在无形中促成了家庭的安宁与和睦, 也推动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尤其是在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之下, 茶文化中的茶道精神“和”的思想内涵为社会的和谐创建提供了宝贵的文化、思想资源, 中国茶道精神“和”的思想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厚德载物”的精神和传统, 在天人合一的茶道精神倡导之下, 讲究协和成邦、兼收并蓄, 体现出中国茶道精神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相容性特点, 中国茶道精神“和”的思想同时也表现出中华民族兼容并蓄、博大宽厚的和合思想, 在两者目标相一致的理念之下, 我们看到中国茶道精神对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大现实意义。

3.4 中国茶道精神“和”的思想推动中华民族之间的团结

在中国茶文化之中, 包含有许多少数民族的茶文化内容, 如:云南德昂族的“成年礼茶”、“媒茶”、纳西族的“龙虎斗”、苗族的“三道茶”、侗族的“米花茶”、贵州的“状元笔茶”、藏族的“酥油茶”等, 形成了瑰丽多彩的中华民族茶文化, 在中国茶道精神“和”的思想内容中, 少数民族之间以茶待客、以茶致敬, 显现出少数民族关系之间的和睦和团结, 对于中华民族的团结和稳定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3.5 中国茶道精神“和”的思想有助于推动世界和平和稳定

中国在二十一世纪极力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 在具有高雅之美、恬淡之美、宁静之美的中国茶道文化之中, “和”的思想关注生命的健康和文明的延伸, 形成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重要“软实力”的力量, 对于推动世界和平与稳定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4 结语

总而言之, 中国茶道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 也是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和”文化的精神文化纽带, 中国茶道精神中“和”的思想内涵作为一种意识、一种精神、一种文化深刻地印在国人的意识形态之中, 由饮食文化升华为精神文化, 在创建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 体现出天、地、人、茶相统一的和谐局面, 必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国家的昌盛富强、人民的稳定安宁, 提供重要的精神力量。

摘要:中国传统茶文化博大精深, 在中华民族的思维习惯和生活方式中具有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伴随着中国传统茶业的不断发展, 茶文化由物质层面升华为精神层面, 形成了中国独特的“茶道”精神, 成为了中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构成部分。在历史长河的洗礼之下, 中国茶文化中的茶道精神吸收了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内容, 内蕴有“纯、雅、礼、和、怡、真、敬、廉”的茶道精神, 同时也浸润和融合了儒家“中和”的思想, 具有深邃的精神内涵, 显现出中国茶道精神的现实意义和时代精神。

关键词:中国,茶道精神,思想内涵,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宁静, 谭正初, 李健权.论中国茶道精神“和”的思想内涵及其现实意义[J].茶业通报, 2009 (2) :77-78.

[2]胡凤仁.中国茶的精神养生及其实证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 2012.

[3]董慧.禅茶文化研究综述[J].农业考古, 2012 (5) :215-222.

[4]王俊暐.生态视角:中国茶文化研究创新的可能[J].农业考古, 2011 (5) :9-16.

[5]余悦, 陈玲玲.唐宋茶诗哲理追求综论[J].农业考古, 2010 (5) :153-170.

[6]张杰.论中国茶道和茶道精神[J].茶叶通讯, 2001 (4) :37-39.

篇4:茶道内涵,博大精深

茶道是以修行悟道为宗旨的饮茶艺术,包括茶艺、茶礼、茶境、修道四大要素。所谓茶艺是指备器、选水、取火、温盏、奉茶的一套技艺;所谓茶礼,是指茶事活动中的礼仪、法则;所谓茶境,是指茶事活动的场所、环境;所谓修道,是指通过茶事活动来怡情修性、悟道体道。

其中茶艺是茶道的基础,依茶艺而言,中国茶道先后产生了煎茶道、点茶道、泡茶道三种形式。中国茶道有着非常多的说法,后来有人提出中国茶道精神的核心就是“和”。一个‘和’字,不但囊括了所有‘敬’‘清’‘寂’‘廉’‘俭’‘美’‘乐’‘静’等意义,而且涉及天时、地利、人和诸层面,实为最好的茶道概念之说。

中国茶道的主要内容讲究五境之美,即茶叶、茶水、火候、茶具、环境,同时配以情绪等条件,以求“味”和“心”的最高享受,被称为美学宗教,以和、敬、清、寂为基本精神的日本茶道,则是承唐宋遗风。

茶道要遵循一定的茶道法则。唐代为克服九难,即造、别、器、火、水、炙、末、煮、饮。宋代为三点与三不点品茶,“三点”为新茶、甘泉、洁器为一,天气好为一,风流儒雅、气味相投的佳客为一;反之,是为“三不点”。明代为十三宜与七禁忌。“十三宜”为一无事、二佳客、三独坐、四咏诗、五挥翰、六徜徉、七睡起、八宿醒、九清供、十精舍、十一会心、十二鉴赏、十三文僮;“七禁忌”为一不如法、二恶具、三主客不韵、四冠裳苛礼、五荤肴杂味、六忙冗、七壁间案头多恶趣。

中国茶道要求:一、茶具必须清洗洁净;二、主张用轻清之水煎茶,有条件时用泉水、江水,甚至用松上雪,梅花蕊上雪化水煎茶;三、讲求水沸适度。刘禹锡在一首煎茶诗中说:“骤雨松风入鼎来,白云满盏花徘徊”。苏东坡则更加形象地写道:“蟹眼已过鱼眼生,嗖嗖欲作松风鸣”。四、要求使用名贵优质茶具,并规定首先要将茶碗烫热或烤热,以便于茶汤香气充分升扬。 茶道的理想追求概括起来就是养生、怡情、修性、证道。证道是修道的理想结果,是茶道的终极追求,是人生的最高境界。证道则天人合一、即心即道,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极高明而道中庸,无为而无不为。

坐酌泠泠水,相间瑟瑟鸣。无由持一碗,寄予茶道人。

同为芸芸众生,同为茶道中人。

篇5:茶道精神在德育工作中的应用论文

4茶道精神和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融合途径

第一,高职院校要正视和重视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尽快开设或者增加茶道文化在德育课程中的比例。无论是管理者还是教学者,都要转变观念,不能再像以前一样,把德育工作看成无关紧要的教学课程,除了要增加课程比例外,还要提升德育工作的吸引力,要用让学生喜闻乐见的授课方式,激起他们的学习欲望。另外,在授课过程中,要针对学校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实际,去有针对性地授课,做到学以致用。举例来说,对于高职院校建筑专业的学生来说,不妨从茶道精神对我国不同地区那些形态各异的传统建筑风格的影响入手,去讲解其与中国传统建筑艺术和美学之间的关系,从而让他们更好地了解我们这个民族古典建筑所融入的天人合一的精神,这不仅能大大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更能让他们在今后的建筑设计工作中,把天人合一的思想融入进去,对我们现代社会的建筑美学做出自己的贡献。第二,要建立健全德育工作的评判和考核体系。缘何很多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不受重视?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就是没有相应的评判考核体系去约束和监督,这就让一些院校觉得其可有可无,不去投入什么精力。对于此,高职院校的管理者就要摒弃以往那种陈旧的德育工作考试模式,把它与别的重要科目置于同等位置,并研究制定更加科学规范的评判和考核体系,用分数和考评去影响学生对德育课程的重视程度。同时也要注意到这样一点,德育工作本身属于说教类内容,但凡这样的课程极易引起学生的厌倦甚至是反感,因此为了提升他们的学习欲望,就要把茶道精神中的一些典故、历史渊源、茶知识等有趣的内容注入到德育工作中,以更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带着热情学,带着乐趣考,进而把茶道精神真正融入心中。

参考文献

[1]苏巧雯.谈茶文化在校园的育人功能[J].广东茶叶,(3):13-15.

[2]罗成翼.论高校学生社团文化的德育功能[J].思想教育研究,(5):30-32.

篇6: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内涵

1、大庆精神(DAQING SPIRIT)是中华民主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艰苦创业精神;讲求科学、“三老四严”的科学求实精神;胸怀全局、为国分忧的奉献精神。概括地说就是“爱国、创业、求实、奉献”。

2、铁人精神(IRON MAN SPIRIT)是大庆精神的典型化体现和价格化浓缩。主要包括:为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忘我精神;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艰苦奋斗精神;干工作要为油田负责一辈子,经得起子孙万代检验的认真负责精神;不计名利,埋头苦干的无私奉献精神。

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相关名词解释

1、大庆油田发展史上的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大庆石油会战时期(1960年~1963年); 第二个时期是大庆油田全面开发建设时期(1964年~1975年); 第三个时期是大庆油田持续高产稳定时期(1975年至今)。

2、发现大庆油田的基本标志: 松基3井出油

3、大庆精神: “爱国、创业、求实、奉献”。

4、大庆精神内涵: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艰苦创业精神;讲究科学、“三老四严”的求实精神;胸怀全局、为国分忧的奉献精神。

5、大庆精神的时代意义:大庆精神以其不朽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历史作用,证明她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宝贵财富。大庆精神仍然是我们的时代精神。

6、三基工作内容 :以党支部为核心的基层建设、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基础工作、以岗位练兵为主要内容的基本功训练。

7、会战时期讲的“三股气”:“对一个国家来讲,就要有民气;对一个队伍来讲,就要有士气;对一个人来讲,就要有志气。”

8、艰苦创业的传家宝:人拉肩扛精神、干打垒精神、缝补厂精神、五把铁锹闹革命精神、回收队精神、修旧利废精神、硬骨头精神。

9、大庆石油会战中的“五面红旗”:王进喜 马德仁 段兴枝 薛国邦 朱洪昌

10、五把铁锹闹革命的带头人:薛桂芳

11、“三老四严”:“三老”即对待革命事业要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做老实事。

“四严”即对待工作要有严格的要求,严密的组织,严肃的态度,严明的纪律。

12、“四个一样”:对待革命工作要做到:黑天和白天一样,坏天气和好天气一样,领导不在场和领导在场一个样,没有人检查和有人检查一个样。

13、“四个不一样”:素质高低使用不一样、管理好坏待遇不一样、技能强弱岗位不一样、贡献大小薪酬不一样。

14、“三要十不”:“三要”:一要甩掉我国石油落后的帽子;二要高速度、高水平地拿下大油田;三要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十不”:不怕苦、不怕死、不为名、不为利、不讲工作条件好坏、不讲工作时间长短、不讲报酬多少、不分职务高低、不分份内份外、不分前线后方。

15、“六股劲” 有干劲、闯劲、钻劲、巧劲、细劲、好劲。

16、三个面向 :面向生产、面向基层、面向群众

17、五到现场 :生产指挥到现场、政治工作到现场、材料供应到现场、科研设计到现场、生活服务到现场。

18、领导干部约法三章 :坚持发扬党的艰苦奋斗优良传统,保持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永不搞特殊化;坚决克服官僚主义,不能当官做老爷;坚持“三老四严”的作风,谦虚谨慎,兢兢业业,永不骄傲,永不说假话。

19、大庆领导决策过程中的“六靠”: 一靠中央精神,二靠群众指挥,三靠专家论证,四靠基础工作,五靠现代化手段,六靠班子集体。

20、两分法前进 :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

21、两高、两发展 :高度自动化、高度机械化;发展新工艺、发展新技术。

22、“四不一为”:不为名、不为利、不怕苦、不怕死,一心为会战。

23、岗位责任制 :岗位责任制的灵魂是责任心岗位专责制、交接班制、巡回检查制、质量负责制、设备维修保养制、岗位练兵制、安全生产制、班组经济核算制。

24、“四个大干”:大干社会主义有理、大干社会主义有功、大干社会主义光荣、大干了还要大干。

25、“四勤四看”: 四勤:勤观察、勤摸底、勤谈心、勤开调查会。

26、四看:工作看干劲,走路看精神,吃饭看饭量,睡觉看翻身。

27、三条要求 五个原则 :项项工程质量全优,事事做到规格化,人人出手过得硬;有利于质量全优,有利于提高效率,有利于安全生产,有利于增产节约,有利于文明生产和施工。

28、“四个公开”:思想公开、缺点公开、工作公开、生活公开。

29、大庆会战时期的“两论”: 矛盾论、实践论

30、大庆优良传统:台台设备完好,人人出手过硬,项项工程全优,事事做到规格化。

31、铁人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忘我拼搏精神、艰苦奋斗精神、科学求实精神、无私奉献精神、老黄牛精神。

32、铁人十条豪言壮语:

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甘愿为党为人民当一辈子老黄牛; 把我国石油落后的帽子甩到太平洋里去; 当了干部,还是个钻工;

北风当电扇,大雪是炒面,天南海北来会战,誓夺头号大油田,干!干!干!

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石油工人干劲大,天大困难也不怕;

井没有压力不出油,人没有压力轻飘飘;石油工人觉悟高,迎着困难往前跑,多快好省建油田,甩掉石油落后帽;

篇7:精神的内涵

科学家作为科学研究活动的主体,其在科学研究活动中表现出的崇高的优良的气质、品格和态度,以及独特的、合理的精神和伦理,人们把它们的总和称之为科学精神。

物理学的长期发展为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提供了大量的、丰富的教育素材,而在物理课程的实践活动中,学生又能够或多或少地经历科学精神的某些行为,因此中学物理课程是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重要阵地。科学精神虽为科学研究人员所体现,但它的积极意义绝不局限于科学研究中。无论学生今后从事什么行业,良好的科学精神和态度都会有助于其在行业中的发展。

科学精神本身没有一个大家共同认可的定义,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或不同的外界环境中对科学精神的概念都有着不同的理解。但是虽然不同的专家学者对科学精神的理解各不相同,却也有意见比较集中、相同或相似之处。综合各家的看法,关于科学精神的内容一般认为包括以下几个内容:

(1)求真精神

科学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都伴随着追求真理的过程,所以首先要承认客观世界的真实存在,不能凭借自己的主观想象。为了追求真理,科学家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勇于探索,并愿意为之放弃荣誉地位、物质待遇、甚至生命。他们投身科学事业,无怨无悔地执着于真理并为之奋斗终身。追求真理,探索未知是艰难的,只有对自然现象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并能够持久深入地去探索它,即一定要有坚定不移地求真精神才能在充满荆棘的探索之路上朝着目标迈进。

(2)理性精神

理性精神是科学精神的本质属性。科学研究必须依托理性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现客观规律,以理性为先导的科学是无偶像、无顶峰、无禁区的。要探究科学就要蔑视一切的权威和已有规律,怀疑和批判是科学进步的前提和动力。能够正确对待别人的研究成果,不盲从不迷信不武断,能够独立思考,具有合理的怀疑精神是科学发现的起点和出发点。俗话说,尽信书不如无书。始终在科学探究的道路上保持自己客观持平、清醒冷静的头脑,不屈服于任何权威之下,这才是科学才是创造。

(3)实事求是精神

科学研究的对象是客观世界,必须尊重客观实在的现象才能够进行科学实践活动。科学研究容不得任何的虚假,要揭示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就必须尊重客观事

实。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最高标准也是唯一标准,没有事实证明的规律就不是规律,正是实事求是精神的存在才使得科学的真理性得以保证,也是科学区别于一切宗教、迷信和伪科学的分界点。评价一个理论的对与错,不能以提出理论的人的社会地位、权威程度作为标准,不能人云亦云,只能以客观事实为准则,看它能不能够经受实践的检验。

(4)创新精神

科学研究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地在前人的基础上求新创新的过程,只有不断地创新,科学才能进步。在新的经验事实面前,必须敢于批评、力求超越前人;乐于研究新问题、接受新观点,这样才能不断地接近绝对真理。不是所有的提出新的观点都是创新,创新的本质是推进真理的发展,是发现新的真理,是在求真的基础之上的创新。创新精神也充分反映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从现实出发,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只有不断地创新,科学才会发展,社会才会进步。只有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能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才能使一个国家兴旺发达。

(5)合作精神

如今,合作精神也已经成为科学精神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竞争和合作既是对立的,也是统一的。竞争能够两个对立的人联合起来,取长补短、齐心协力地完成任务。现代科学是一个十分庞大的工程,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研究已经变成一种社会工作,而随着社会分工的越来越精细,要求更多的研究人员团结合作、各司其职,共同完成一项复杂的研究。现阶段,很多大型项目的成功研发都是一个团队的团结一致共同努力的结果,这也要求团队成员必须有牺牲小我完成大我的精神,当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空前高涨的时候,集体的潜能就会被激发出来,从而保证了整体项目的高效率运转。要使得团队协作能力达到最好,必须要有牺牲奉献的品格和共同协作的精神。

科学精神与价值观在心理学中从属于态度研究,所以文章所探讨的态度目标的培养即为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

例如梳理出代表科学家具有求真精神的外显行为,有以下几个案例:

案例一:法拉第放弃了能够获得大量财富的技术性工作而选择全身心地研究电磁学领域的课题;

行为:选择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满足认知需要;

可选行为:选择可获取较多财富的工作,借以满足基本生理需要、自尊需要等;

体现科学家具有探究真理需要第一位,物质享受第二位,表现出求真精神; 案例二:比埃尔〃居里不顾危险用自己的手臂去试验镭的作用效果,产生的痛感两个月都未消失;

行为:选择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满足科学研究需要;

可选行为:选择满足基本生理需要;

体现科学家具有将探究真理需要放第一位,生命安全放第二位,表现出求真精神;

案例三:一些商家看到制镭工业有大利可图的前景,询问居里夫人是愿意无条件公开她的制镭技术还是要申请商业性的专利从中牟利,居里夫人毫不犹豫选择了前者;

行为:选择放弃申请专利可带来的金钱;

可选行为:选择可获取大量财富,满足基本生理需要;

体现科学家具有将追求真理放第一位,由此带来的荣誉金钱放第二位,表现出求真精神;

案例四:1857年,英国皇家学会推选法拉第担任会长,法拉第不愿作上层工作,坚决辞去。英国政府册封法拉第为爵士,法拉第宁愿永远做“永远的法拉第”。

行为:选择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满足认知需要;

可选行为:选择获取荣誉,借以满足自尊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篇8:日本茶道及其文化内涵

关键词:日本茶道,和敬清寂,文化内涵

在日本, 茶道是一种包含了历史文化、地域风情、优美艺术、儒学思想等内容, 在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中都有所渗透。日本的茶道是日本独特的生活文化, 在许多生活元素中掺杂了本土的文化习俗, 将茶道逐渐发展成为一种以追求身心快乐和生活品味为主的艺术形式。因此, 本文对日本茶道文化的阐释和对其文化内涵的探究更加具有现实意义。

1日本茶道的内容

日本的茶道内容几乎涵盖到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简而言之, 它是有关沏茶、饮茶的礼仪, 通过各种程式化的形式来达到修养身心, 传承礼法的目的。

日本的茶道所创造出来的时空是一个非日常状态的时空。其品茶赏茶的场所都是其重要的精神象征的所在。因此, 人们也喜欢用“和、敬、清、寂”这四个字来形容日本的茶道精神。日本茶道中的清包括众多的洗洗涮涮和清扫的动作, 这些不仅仅是简单层面上的清扫, 也是对于修习者心灵的净化和升华。此外, 日本的茶室有着精巧的建设格局, 可以说是日本建筑中的精华, 茶室的建筑充分的运用了自然元素, 体现出日本人热爱自然的心境, 茶室中的门、天井等都被赋予了各种意义, 这也充分的说明了茶室是人们修习的一个重要场所。

在中国, 茶文化的普及受到禅宗的影响。自茶道传到日本以来, 其与禅宗的联系也变得更加密切。茶道融合了佛教、儒学、道教以及基督教的思想等众多的元素, 人们在茶室中, 运用各种茶具进行点茶, 在日本的茶道中, 易经思想可以说是它美学发展的重要指导。在日本茶道中, 人们在各种的场所和茶室中营造出了一种非日常的时空, 在研习茶道、赏茶品茗中追求自身精神的升华和个人品味的提升, 同时, 将这种精神与品位反映在人们的生活中, 将个人在茶道中的体验以及获得的心得应用于生活实践中。可以说, 在茶道中, 人们所追求的精神上的东西, 也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所向往的东西, 茶道存在的意义, 除了作为一种艺术, 更重要的是对人的洗礼。

2日本茶道的理念

日本茶道的理念可以用“和、敬、清、寂”四个字来描述。这也是对人们修养精神、提升个人修养和礼仪的深度概括。茶道自中国传入日本, 结合日本当地的发展和文化的交融, 逐渐的发展成为日本独特的饮茶艺术。和敬清寂的理念, 可以说是日本茶道发展的信条。

和, 取自于日本的“以和为贵, 无间为宗”。在中国的诗经中也有着相似的描述。和代表着, 在人与人的交往中, 要保持平和的心态和态度。茶道讲究的不仅仅是茶人之间的和睦相处, 更重要的是讲求社会中的和气, 讲究主客的和合, 避免过分的熟悉或亲密导致的主客关系的混乱, 从而使人们失去了敬心。所以, 在强调“和”的同时, 也要注重“敬”。日本茶道中讲究的和, 就是指人、物两者之间的和合, 这种和合所代表的更深远的意义, 就是万物归一的思想。

敬, 有尊敬之意。《论语》中的敬, 有尊敬之意, 更有严肃、慎重的意思。在人与人的交往中, 要注意礼节尺度, 相互敬重。日本茶道在长久的发展中, “敬”更是具有了更加深远的意义, 寓意着上敬天、鬼神、君主、双亲以及朋友等等, 而下要敬万民。日本是一个注重礼仪的国度, 因此日本更加讲求人与人交往中彼此之间的敬意。同时, 这种敬不仅是对外的, 要对其他人表现出足够的尊重, 更是对内的一种恭敬, 加强自身的修行, 同时具备内省的精神, 在茶道上则变现为茶人与茶友之间的交往中要将中国的《论语》作为道德标准, 在长久的交往中能够让人对自己有一种尊敬, 这需要自己不断的磨练修养, 这也是茶道的宗旨之一。茶道中讲究的专注与归依, 是对佛教和儒学的传承, 意味没有杂念。总结而言, 日本的茶道中的敬可以归结为敬事、敬人、敬业、敬物这一崇高的境界。

清, 就是佛教所说的清净。佛教教导人们要致力于保持清净无垢的心, 不产生任何邪念, 如果产生任何的与自身条件不符的欲念, 则称之为妄想。茶道则致力于抑制或是摒弃这些欲望。茶人与茶友品茶时, 随着茶的清香放空自己的欲望, 会有一种脱离现实世界之感。日本的茶道要求参与茶事的人, 要具有清洁之心。

3日本茶道的文化内涵

3.1日本茶道的礼仪

日本的茶道将礼作为其行为准则, 日本将茶道视为治国的基础。

日本茶道的礼节也是由中国的《礼记》发源而来的, 中国人将其运用到佛法中。日本的茶道也沿袭了这一做法, 茶道的宗旨就是要传扬这一正确礼法。在茶道的茶会或者是茶事过程中, 也有各种礼仪性的要求。

茶道讲究诚信、修身、礼法、仁义、顺天理, 这些都是茶道的本意。所谓的茶道, 并不仅仅是简单的喝茶享乐, 更应该由茶道中蕴含的道德性来规范自身, 修身养性, 并将这种修养和善心进行传承和发扬, 可以说, 茶道也是道学。在我们的生活中, 我们的一切都脱离不开人道, 因此, 人们通过茶道学习礼仪, 提高自身道德修养, 使自己的人生更加的完满。从茶道的观点出发, 宇宙中的万物都是平等的, 一切的事物都可以从茶道中发现其发展的规律。茶道完善于宗教, 也对人有洗礼作用。

3.2日本茶道的文化审美

传说, 武野招鸥和千利休两人在应邀赴茶事的途中, 发现了一只缺少一只耳朵的青瓷花瓶, 千利休认为只有将完整的花瓶充分破损后才可以适于空寂茶, 才更加的符合于空寂的氛围, 相反地, 即便是青瓷, 只要有些许的残缺便会被贵族式的茶道院摒弃, 可以说这是日本尊崇残缺美的一种独特的审美特征。当然, 中国茶碗的流行也是源于日本千利休所倡导的禅茶一味的空寂草庵茶, 这是当时日本最为流行的。

在茶道发展的过程中, 茶的要素中也包含着风流风雅的意味, 缺少了这一韵味的茶道可以说是枯燥无味的。茶道中所谓的风流风雅, 可以说是与自然同化的一种心境的自然流露, 是一种畅心所欲的自然而成的状态, 因此, 只有立足于自然天然的环境下的纯粹的东西, 才是真正的风雅的东西。

日本素来追求简素, 也就是所谓的简单素雅, 这是一种单纯、简洁的状态, 不过分花哨, 也不啰嗦冗长, 而是一种淡雅朴素的自然而然的感觉。在日本, 茶室的构造就十分的简单朴素, 因为在茶道发展中, “无”的思想一直贯穿在其发展的整个过程中。茶道的简素可以说是日本茶道精神中“无”的一种外在表现, 比如, 日本茶室的装修和装饰都是力求简约的, 茶室中挂的画也都是简单朴素的, 除了表面意义上的简单朴素, 茶道所拥有的简朴美还包括有整洁质朴、稚拙雅致、淡雅粗糙和古香古色等意义。例如日本茶室中的柱子就是不规则的形状, 但它却十分的美观, 有着粗糙质朴的感觉。此外, 简素也是禅宗的一个特征, 这一点也再次的印证了禅茶一味境界的真实。

在日本的茶道中, 无论是品茗赏鉴还是悟道修身, 都会给人一种放松的感受, 让人在接近自然的环境中得到升华, 品味恬淡。日本茶室的建筑和茶道的传扬研习, 都会给人一种洗礼, 让人在舒适的感受下回归自然, 感悟茶道中的精华。

4研究日本茶道的现实意义

研究日本的茶道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首先可以深入的了解日本的文化特点和日本人的精神形态;其次可以以茶为核心加大中日两国之间的交流, 拉近两国距离。对日本茶道研究的现实意义主要可以阐述为以下四方面:

首先, 日本的茶道象征着日本独特的生活文化, 从而由茶道滋生出了众多的日本文化内容;此外, 许多的礼仪规范也是由茶道衍生而来的。总之, 茶道可以说是日本社会文化的缩影, 研究茶道有助于更加深入、直观的了解日本文化。

其次, 茶道的修习和研究具有独具特色的研究方法。它可以兼顾理论和实践, 强调应用性。从古至今, 茶道在社会的各个阶层都受到广泛的欢迎, 因此, 通过研究日本的茶道, 就可以深入的了解日本人的思维模式以及人格形成等国民性的认识。

再次, 日本的茶道起源于中国, 通过对多年发展后的两国茶道进行比较, 就可以分析得出日本茶道乃至日本文化的一些本质上的特点。

最后, 茶作为人们日常交流品鉴的必备饮品, 可以说它是一个色、香、味俱全的东西, 这种品茗时的意境完全契合人们的精神追求, 并且茶道精神中蕴涵的各种文化内涵也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 因此, 对于茶道的研究和弘扬, 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也有着深远的意义。

结语

日本茶道主要强调的是修炼身心, 用于提升人的精神品位, 并在逐渐的发展过程中成为礼仪的象征而在社会中广泛流传。饮茶习俗自中国传入日本以后, 受到日本社会各界的欢迎和追捧, 加上在长久的发展过程中人们的创意和不断丰富其形式及内涵, 使其形成了“和敬清寂”的精神理念, 并逐渐发展成为日本精神文化传承和发扬的象征。

参考文献

[1]张建立.日本茶道浅析[J].日本学刊.2004, 05:91-103.

[2]陆留弟.日本茶道的四大文化元素[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12, 01:58-65.

[3]李红.和敬清寂茶禅一味——论日本茶道[J].河南大学学报.2013, 02:132-139.

上一篇:城区商业特色街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下一篇:顶岗实习管帐 月总结-实习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