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保险的四个层次

2024-05-07

养老保险的四个层次(精选9篇)

篇1:养老保险的四个层次

阅读的四个层次

阅读的四个层次:

1,激发阅读兴趣;

2,培养阅读能力;

3,加强思考意识;

4,做到学以致

这四个层次,从微观上看,有时完全是叠加在一起的。

比如大人给孩子读《鳄鱼怕怕,牙医怕怕》(注:一本图画书,讲鳄鱼很害怕见医生,而医生也很害怕见鳄鱼这样的病人,彼此害怕着完成治疗的故事)――

1,大人激发了孩子的阅读兴趣:书上原来有这么有趣的故事!

2,在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用图画协助,让不识字的孩子轻易把妈妈讲故事的声音转换为自己脑海里的画面。

3,孩子会思考:鳄鱼和牙医真的那么可怕吗?其实,可怕的也没那么可怕,牙医怕鳄鱼,其实鳄鱼也怕牙医。

4,做到学以致用:如果牙齿不好,就得去看医生,我还是乖乖刷牙吧!

但从宏观来看,以孩子的成长、甚至以人的生命历程为时间段来观察,这四个层次应该是递进的关系。

第一层次的激发阅读兴趣,对孩子来说,可能功效最大的是口头文学。比如爸爸妈妈讲的故事、爷爷奶奶念的童谣等等。

(跑题一下:口头文学可以说是一切文学的母体。但开始被学者关注、研究,还是近些年的事,其重大价值与意义还有待继续挖掘。)

一旦得知这些有趣的事物书里还有很多,书就对孩子产生了最初的吸引力。

这里要指出一个误区:对年幼的孩子来说,童谣、儿歌往往比古诗词更能激发阅读兴趣。因为古诗词虽然朗朗上口,但内容对孩子而言还是偏艰深。童谣、儿歌同样有韵律,内容更贴近于孩子。

江苏海门的一位叫沈红萍的年轻妈妈,就是童谣、儿歌的受益者。她清楚地记得:有很多妈妈热衷于教孩子背诵古诗词,以在亲朋面前表演背诵多少诗词为荣。而她在女儿两三岁时,给女儿选择了童谣和儿歌。女儿又念又背,乐得不亦乐乎,非常顺利地成为一个爱读书的小姑娘。

第二层次的培养阅读能力,则主要是指自主阅读的能力。

这一点上,发达国家依然走在我们的前面:据报道,美国2-3岁的孩子较普遍地开始了自主阅读。

这和欧美对儿童的研究分不开:他们对孩子的心理有了充分了解,所出版的适合这个年龄段孩子的童书,结合了读与玩的特点,孩子能被书吸引,也能借助图文并茂的方式来了解书中的内容。

中国孩子的自主阅读年龄,要晚得多。

在起码一半的中国孩子,是不会自主阅读、缺乏阅读能力的现状前,中国孩子能够小学阶段开始自主阅读,就已经很不错。

据美国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孩子自发喜爱读书的最佳年龄,一般在7岁至12岁之间。

在此之前,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有限,也难以咀嚼出书的真正好滋味,在此之后,又有太多成长的困惑缠绕,需要更多时间去解决切身的问题。

因此,自主阅读处于起步阶段的孩子,最好大人能提供的是一些轻松、幽默、浅显、贴近孩子当下生活的作品。此时选择图书的一个最重要的关键词,就是:好读。

第三层次的加强思考意识,是对书籍的真正消化。此时的图书,要注重在好读的基础上,更强调耐读,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名著”。

相比较而言,中国父母对阅读名著还比较积极。但盲目的积极,往往变成过犹不及。

有的大人,热心于向孩子索取要么书面、要么口头的读后感。孩子读完一本书,第一时间就是问:感觉怎么样?希望孩子头头是道地说清楚。

我想问这些大人:你吃到一道可口的菜,你除了拍桌大赞一声“真好吃”之外,你能立刻像洪七公一样,分辨出一块条肉里的四小条肉分别是什么吗?如果你每吃一道菜,厨师都殷切追问“感觉怎么样”,你还能安心吃下去吗?!

书是粮食。阅读和吃饭没什么两样。如果你不能,就别强求孩子能。这样的提问,只会干扰阅读。

有的大人,热心于引导孩子思考后得到“正确答案”。这样的大人表面看似乎比第一种要强,因为他们还会“引导”。

但我认为,这样的大人比第一种更可怕!

人的口味不同,喜爱的滋味千差万别。一千个读者心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说的正是这个真理。

对于书籍中大是大非的问题,需要大人们当头猛喝一声、毫不含糊地指明积极的方向,这的确需要“正确答案”。

但童书中,此类原则上问题比较少。更多的问题,只是作者不同立场不同、只是孩子从中感受的滋味不一。

这种情况下,爱护孩子的思考,比得到任何“正确答案”更重要。哪怕孩子思考后的答案和通常的理解风马牛不相及,大人们最多只需要委婉地说一声:“原来你是这样想的!好别致!我的想法是……”仅此而已。

在具备类似阅读量的前提下,思考是孩子成长与否的分水岭――这一点,我们不妨用成人的经历说明。

我认识一位年轻的妈妈。她曾是个很喜欢阅读的孩子,童年看过很多国内、国外的童书,少女时期迷恋言情小说,然后……她的阅读到此为止,再未深入。

她告诉我没再读书的理由是:“后来觉得那些爱情小说都是骗人的,加上中学的学习太忙,大学恋爱,然后又结婚、生孩子,就没精力再读了。”

即便如此,阅读也给了她好处:她的文笔比一般人要好,因此成年后,她得到一份负责某教育部门的活动策划与宣传的工作。

任何工作都毫无意义,任何工作都是由工作者本人赋予其意义。但是,她将自己的工作做得怨声载道、痛苦不堪。与此同时,她将希望全部寄托在女儿身上,大力培养女儿进行阅读。

我却非常担心,不知女儿会不会走上和她相同的“轻阅读”之路?

我所指的“轻阅读”,与现在出版界曾经提出的“轻阅读”概念不同。

出版界的“轻阅读”,指的是内容读起来很轻松的书。

我所说的“轻阅读”是种读书方式,哪怕是再经典的名著,也可以“轻阅读”:大量只读同一类型的.书,泛泛流于故事表面,读时也跟着故事哭笑、荡气回肠,读后把书一关,就书是书、我是我。

其实,任何书都毫无意义,任何书都是他者个体生命体验的言说。除非读者本人赋予其意义,用思考,将书与自己的生命关联。

与此同时,我们也能发现,有些因为种种条件所限,读书并不那么多的孩子,却能将有限书籍发挥更大作用。

我本人应该也算这样的例子。

和很多真正的读书人相比,我的阅读量实在可怜。而童年阅读因家庭条件导致的匮乏,更是无法弥补的欠缺。读书少,是我最羞愧、也最想努力的地方。

但我的经历,可能从反面验证了思考的重要:就像好不容易吃到口的一碗饭,我会特别珍惜地细嚼慢咽一样,因为得到一本书不容易的经历,因为有大量空闲时间供我发呆,让我养成了对一本书总是反复琢磨的习惯。

尽管我的思考多是胡思乱想,万万没想到,我竟因此走上了以胡思乱想、胡说八道为要素的写小说谋生之路。

真正的思考是什么?是在生活中“反刍”。

检验孩子阅读之后有没有思考的标准,是看孩子在日后生活中,有没有无意识间提到书本中的观点,有没有“我想起xx书里如何如何”、“就像xx书里那样”此类的话。

如果孩子经常提及此类的话,就已经充分说明孩子正在把书中的精神世界融化在生活中。

这种思考,就像小鸟轻盈划过天空。只有无声的气流证明曾经发生过。

因此,引导孩子思考也非常简单,只需要自己说出:“这件事让我记起xx书里……”

如此以身作则,就是对思考的最好引导。

而给孩子提供尽可能丰富的经典图书,则是给思考埋下尽可能多的伏笔。

这种思考看似最简单不过,其实最有效不过――若生命是树木,书籍是肥料,那么孩子的每一次思考,都是促使根茎向生活的土地深处多探索了一点。

长久之后,反刍式的思考形成了习惯,让孩子既爱书、又不惟书是从。书籍与生活借思考交汇,互为补充、互相滋养,长此以往,阅读才会真正与生命形成互动,达到第四层次。

第四个层次的做到学以致用,我认为是阅读的终极追求。

书海无垠,人却生命有限、精力有限。

读书再多,若不能为自己所用,那自己也只是可爱无害也无用的四脚书橱。

如何把阅读的涓涓细流变成生命的百川入海?从广博走向精专,以广博为基础走向精专,是很多人践行过的现实之路。

这种层次并非专属于成人。真正爱读书、会读书的孩子,在初中就可能达到这个层次。

有一种学生,爱玩更会玩,并不脱离时代,懂得合理分配时间,在学业紧张的中学时代并不放弃阅读,但又能有意识控制娱乐式浅阅读的数量,考试成绩基本保持在第一梯队――在中国教育令国人失望的今天,我依然亲眼见过不少这样优秀的孩子。

此时的阅读,依然是生活方式,依然具备着愉悦灵魂的娱乐作用,但阅读更是生命的动力,一本本书,就是变形金刚的一方方能量块。

显然,在这种层次里,选择图书已经变成了自发、自主行为,哪怕是孩子,也会籍由个体的精神指向,选择与自己的个性更契合的书籍,不再需要大人来提供书单。

此时大人要做的是,关注孩子阅读的大方向,不用纠结于具体的一两本书是好是坏。

此时大人所能发挥的最大作用,不是无微不至地关注孩子

篇2:养老保险的四个层次

1.基础阅读

·读懂句子(小学生水平)

2.检视阅读(略读、粗度)

·强调时间,短时间抓重点

·比如:十五分钟概念全书

·这是一本讲什么的书,重点是什么?

3.分析阅读(全盘、完整阅读)

·本书核心内容

·追寻理解

4.主题阅读(最高、最复杂层次)

·比较阅读

篇3:例析数学阅读能力的四个层次

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项重要课题.在深化教育改革, 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 “教学生学会阅读”已成为当今具有时代特征的教育口号, 这也是我们数学教育工作者的责任.

数学阅读能力与日常所言的“阅读能力”既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又有显而易见的区别.下面根据几个教材上的例习题谈一下数学阅读能力的几个层次.

第一层次:文字阅读能力

指的是从题目中提供的文字描述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本质, 并且用准确的数学语言加以描述的能力.

例1 (人教A版《必修5》, P75, 习题3.1A组, 第4题)

某夏令营有48人, 出发前要从A, B两种型号的帐篷中选择一种, A型号的帐篷比B型号的少5顶.若只选A型号的, 每顶帐篷住4人, 则帐篷不够;每顶帐篷住5人, 则有一顶帐篷没有住满.若只选B型号的, 每顶帐篷住3人, 则帐篷不够;每顶帐篷住4人, 则有帐篷多余.设A型号的帐篷有x顶, 用不等式将题目中的不等关系表示出来.

【分析】本题题干较长, 提供信息较多, 数字也较多, 稍显杂乱.但是细细体会, 重点是抓住几个关键词:“帐篷不够”“有一顶帐篷没有住满”“有帐篷多余”.对很多学生来说, 理解这三个关键词表述的客观现象不难, 但是表达成数学语言 (不等式) 就不容易了.“帐篷不够”——那么差几顶呢?未知.“有一顶帐篷没有住满”——那么里面住了几个人呢?未知.“有帐篷多余”, 多几顶呢?也未知.这些看似模糊的未知, 正是本题的精髓所在.对这些关键词的正确理解和合理表述, 是本题的核心.

【转化】 (1) “帐篷不够”, 说明若所有的帐篷都住满, 人数少于48, 从而得到4x<48, 3 (x+5) <48.

(2) “有一顶帐篷没有住满”, 说明若所有帐篷都住满, 则人数多于48, 从而得到5x>48.

(3) “有帐篷多余”, 说明就算少一顶帐篷, 也足以住下所有的人, 甚至多余, 从而得到.

【解析】根据以上分析、转化, 结合不等式的相关要求, 可以得到

这便是本题的标准答案, 可尝试求解得x=10.

【探究】“有一顶帐篷没有住满”, 表达了两层含义:一、有帐篷没住满;二、仅有一顶帐篷没有住满.由此两点, 可以得到0<5x-48<5, 根据x∈N*这个实际要求, 可以直接得到答案x=10.

如同其他学科对于阅读能力的要求一样, 文字理解能力是数学阅读能力最基本、最重要的要求.

第二层次:图形和符号阅读能力

相对于其他学科, 尤其是文科学科, 对符号的理解和认识是数学理解能力的一大特色.所谓符号理解能力, 指的是学生对特定的数学符号基本意义及其运算关系的认识和理解能力.数学中的图形通常有函数图像、立体几何中的平面图、解析几何中的曲线等;符号通常有运算符号、集合符号、几何符号、统计符号等.对图形、符号的理解和认识是数学学习的基本要求.

例2 (人教A版《必修1》, P12, 习题1.1A组, 第10题)

【分析】本题较为综合地考查了集合的“交”“并”“补”运算的符号.

例3 (人教A版《必修1》, P23, 练习2)

下图中哪几个图像与下述三件事分别吻合得最好?请你为剩下的那个图像写出一件事.

(1) 我离开家不久, 发现自己把作业本忘在家里了, 于是立刻返回家里取了作业本再上学;

(2) 我骑着车一路以常速行驶, 只是在途中遇到一次交通堵塞, 耽搁了一些时间;

(3) 我出发后, 心情轻松, 缓缓行进, 后来为了赶时间开始加速.

分析速度变化快慢在图像上的体现是相同时间段内离开家的距离变化的多少, 要重视变化量.

第三层次:区别性阅读能力

也就是克服“心理定式” (mental set, 是指主体对一定活动预选的特殊准备状态.具体地说, 人们当前的活动常受前面所从事活动的影响, 倾向于带有前面活动的特点) 的能力, 要求在阅读时注意题目描述的区别.

例4 (人教A版《必修2》, P110, 习题3.3A组, 第8题)

(1) 求在x轴上与点A (5, 12) 距离为13的点的坐标;

(2) 已知点P的横坐标是7, 点P与点N (-1, 5) 间的距离等于10, 求点P的纵坐标.

分析两个问题中第一个求“点的坐标”, 第二个求“点的纵坐标”, 极容易导致错误.这便要求学生在阅读中注意问题具体描述的不同, 提高区别性阅读的能力.

第四层次:探究性阅读能力

通过题目中提供的数据和信息, 结合相关的概念、公式、定理等, 进行发散性思维和探究性思考, 发现数据间的内在联系, 得到一般性结论的阅读能力.

例5 (人教版《数学第二册 (上) 》, P103, 习题8.2, 第10题)

点M与椭圆的左焦点和右焦点的距离的比是2∶3, 求点M的轨迹方程.

化简得:x2+y2+26x+25=0.

发现x2+y2+26x+25=0转化成标准式方程为 (x+13) 2+y2=122.

这是一个以 (-13, 0) 为圆心, 12为半径的圆.而 (-13, 0) 恰好为椭圆的一个顶点, 12恰好为短半轴的长b.这是一个巧合还是一个规律?

发散这个椭圆中a=13, b=12, c=5, 看来椭圆和圆中的数字有可能有联系.那么2∶3是什么呢?是一个随机的比例吗?会是c=5的一种拆分吗?还是a, b, c的某个比例呢?

探究随机的比例可能性不大, c=5的拆分不止一种, a=13, b=12, c=5, 能凑成2∶3吗? (a-c) ∶b=8∶12=2∶3, 会是这样吗?试试看吧.

猜测命题:点M与椭圆的左焦点和右焦点的距离的比是 (a-c) ∶b, 则点M的轨迹方程为 (x+a) 2+y2=b2.

证明设M (x, y) ,

整理得:x2+y2+2ax+c2=0,

化为标准方程得: (x+a) 2+y2=b2.

命题得证.

本例中, 由一个简单的、特殊的命题出发, 发现规律, 猜测一般性的结论, 并证明其正确.这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阅读过程, 不但阅读了问题本身, 还阅读了问题的隐含条件和相互关联关系, 结果得到一般性规律.这就是典型的探究性阅读, 这是阅读的最高境界, 是一个科学发现的过程, 这也是我们教育者最应该培养学生具备的阅读能力.

从简单的文字阅读能力, 到数学化的图形和符号阅读能力, 到克服定式的区别性阅读能力, 最后达到科学化的探究性阅读能力, 这是一个逐渐加深、循序渐进的过程.

篇4:校长的四个层次

其实,学校中的领头人——校长也有这样四个层次,也应该追求最佳的层次,求“太上”,远“侮之”。

“不知有之”——

“文化管理”型校长

好的校长靠的是文化治校,以文化之。学校有清晰的愿景,牵引着每位员工自觉地改变心智模式,不断地超越自我。好的校长实施人本管理,相信下属,适当授权,讲究原则,注重程序,与时偕行。

这个层次的校长从不自以为是,而是在自觉实施服务型管理,做仆人不做主人。正如黄循财所言:“最好的领袖能让人民觉得任何国家的成就是人民达成的。领袖不应自称懂得怎么做或要民众落实他勾勒出的愿景,而应替人民表达他们所关注的事,并协助他们达到他们想要的成果。”

这种类型的校长,他对组织的影响是深远的,真正的管理无形但实效明显;这样的校长即使外出学习一年,学校的管理仍有序推进,持续发展;这种管理不是“人治”而是“文治”,最优的校长应该让大家感觉不到他的存在。

“亲而誉之”——

“人格管理”型校长

这类校长常常以校为家,大多到校最早,离校最晚;多以人格引领团队前行,注重身教,大多事必躬行;多采用走动式管理,无缝隙管理;吃苦在先,享受在后;有极强的人格魅力,振臂一呼,应者云集。

此类校长往往身心俱疲,我认识的很多校长属于该层次,自我加压,负重前行,严于律己,率先垂范。我建议,此类校长应加强学习,科学管理;解放自己,发动属下,共同推进学校前行,组织进步!

“独而畏之”——

“权威管理”型校长

此类校长只懂“用权管理”,以权压人,独断专行,自以为是。他们少沟通、多武断,喜欢拍脑门决策;高高在上,少进课堂,多在办公室里工作;喜欢听小报告,不能明察秋毫等。这类校长执政时,人们心情压抑,人心离散,组织凝聚力差。

这类校长在我认识的校长群体中为数很少,多为不懂业务的圈外人士,胡乱指挥,贻误事业。我建议,此类校长甘为小学生,弯下身去,向群众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融入一线。

“劣而侮之”——

“糊涂管理”型校长

这类校长一不懂管理,二不懂教育,且不懂装懂,贻害无穷;其次,人品极差,不会尊重人,趾高气扬,胡作非为。这仅仅是作为一种类型列出,在笔者接触的校长团队中尚未发现一例,甚喜。

篇5:人的本质的四个层次

2011年9月10日,智宇合联的刘老师给我们讲了一堂课,他讲:人的本质分四个方面——根器、心量、愿力、行力。让我们对人的本质以及我们自身有了一个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一个人的根器,决定了你今天在社会上的位置。

人的根器有三个方面,一是悟性,二是智慧,三是境界。人的悟性是没有区别的。人的悟性没有高低之分,只是对某件事的见解不同。所以,不要轻易说人家笨。一个人,这方面表现得可能有些不突出,但另一方面可能比任何人都强。比如陈景润,你让他百米跨栏,他不如刘翔,但你让他研究数学,世上没几个人能比上他。你总不能说陈景润不如刘翔悟性高吧?俗话说:尺有所长,寸有所短。人也是这样,扬长避短就能各有成就。人通过学习,可以增加知识,增长智慧,提高思想境界。

一个人的心量是指他的慈悲心、付出心、接受度。

一个人的心量是有一定量的,不是无限量。心里装满了一些狭隘的东西就会装不下有益的东西。对你、对别人有害的东西,放掉它,多想点好的东西,你的心量就会放大。同样,提升你的接受度,别人说的正确的东西,相信它、认同它,并立即付诸行动。也说是俗话说的“听人劝,吃饱饭”。克服死犟、顽固不化、自以为是,多接收新的好的事物并受其影响,这样你的心量就会扩大,德行自然就提高了。

愿力是指一个人的意愿、决心、意志。

意愿也就是一个人想法和目标。它是一个人行动的方向。目标决定行动。一个漫无目的的人是走不到哪里去的。从小老师就教导我们要有远大的理想,要我们能成为什么什么样的人。那时候我树立的目标就是老师所讲的,为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直到现在,尽管感觉个人的力量如此细微渺小,但还是认为共产主义是理想社会,人人平等,人人安宁。为这一理想,能为建设美好社会做点什么就做点什么。如同人的良知一样不能泯灭。今年的10月13日下午5点30分,广东佛山的广佛五金城里,2岁女童悦悦五金城内的通道上,不慎被一辆面包车撞倒并两度碾压,肇事车辆逃逸,随后开来的另一辆车辆竟然直接从已经被碾压过的女童身上再次碾压过去,女童倒在血泊中,之后七分钟内在此经过的十八个路人,都漠视而过,不闻不问。试想,人的良知在哪里?然后问问自己:你在此时会怎样做?我想我先是会吃惊,而后的反映应该是在女孩身边护着避免再有车出现,并立即打110报警。这就是人的意愿,做一个最起码的有良知的人。

最后一个是行力。也就是行动力和执行力。想好了就要去做。一个人的行力决定你未来的高度。你有了想法和目标,要看你怎样去做,投入多少精力、体力和脑力。

比如你想做一个善良的人,那你就要去多做善事。再比如你想出国,你就要学习外语。你想结婚买房子,就要努力工作多赚钱。行力就是你实现目标、实现你人生价值的最终途径。空想、空谈都是毫无益处的。

这就是我对人的本质的四个层次的认识。

篇6:互联网思维运用的四个层次

2014-02-12订阅请戳☞EMBA

互联网作为一个工具,经常广泛的运用于企业的各个层面,但是在各个层面使用的情况不一致,导致互联网的层面不一样,所产生的效果也不一样.(一)运营创新:最底层的将互联网思维运用于企业运营。在互联网的时代,如果企业运营层都不使用互联网工具的话,那么根本无法谈及互联网思维;如果仅仅依靠在企业运营层面使用互联网思维的话,很难产生长久的经营优势。

但是仅仅停留在沟通用微信、营销用微博、软文用微信、办公用OA,是远远不够的。

案例:将互联网思维运用于企业运营层面创新的O2O

在北京建外SOHO西区的10号楼,有一家叫黄太吉的煎饼铺,在这个只有16个座位面积不超过20平米的店铺外面经常排起长队。有不少人是从朋友、微博、媒体上听说了黄太吉,特意赶过来尝尝到底是个什么味,为什么这么受欢迎。

为什么大家喜欢到黄太吉买煎饼?因为这里的煎饼是用心做的。何谓用心?就是将自己全身心投入进去,变为产品和服务的一部分。煎饼哪里都有卖,黄太吉的味道也不会比其他地方的好吃太多。但是,这不重要,重要的是这里的服务很棒,这里很好玩,经常会有一些新鲜有趣的玩意儿,消费者都是奔着黄太吉的用户体验来的,都愿意为超出自己预期的体验买单。

黄太吉哪些事情超出了用户预期?比如黄太吉门前不允许停车,赫畅就做了个停车攻略。你走近店里的收银台,第一眼看到的不是菜单而是如何停车不会被罚款。如果不幸被罚老板会送上南瓜羹以表安慰。光棍节,这里的油条买一送一,不过你得先拍照证明自己是光棍。六一儿童节,会有“超人”、“蜘蛛侠”给大家送煎饼。戴着红领巾来这里还会送你煎饼果子。

黄太吉的微博都是赫畅本人在管理,通过微博来实现品牌与消费者的跨越时间和空间的直接沟通,正是这些互动让消费者更好的了解了黄太吉,由此带来了知名度、口碑和销售上的提升。

淘宝平台上已做到化妆品第一的阿芙精油的创始人雕爷却杀入了餐饮行业,创办了一家名为雕爷牛腩的餐厅,开始了他的二次创业。作为一个毫无餐饮行业经验的外行,雕爷牛腩开业仅两个月就实现了所在商场餐厅单位平效第一名。而

且,仅凭两家店,雕爷牛腩就已获投资6000万元,风投给出的估值高达4亿元。

雕爷称之为:优术,如何令顾客“尖叫”。将“优术”分内外两个层面,对外层面是营销,比如请来苍井空,并让留几手“偶遇”她。营销的核心是保持敏感、保持警惕——比如每周都要求开选题会,看看目前有啥热点,可以去“营销”一番的。比特币被大肆热炒,雕爷牛腩餐厅顺便宣布可以接受比特币付款——这把电视台都招来了,比非洲神肉还便宜,一分钱没花,获得大量曝光。

雕爷也认为:这些营销,固然效果不错,但如果菜品不佳,只会加剧负面口碑。所以,雕爷真正大量时间,是花在菜品部分的。

(二)产品创新:互联网思维创新的第二个层次在于去改变产品、服务或者体验。在产品上的创新能够快速成为闪亮的新星,但是如果单单靠产品、体验或者服务,创造持久的产业领先地位,却是已经比较为难的事情。

案例:将互联网思维运用于产品层面创新的O2O

雕爷牛腩的雕爷认为:雕爷牛腩的目标客群,在开业前就想好了,是那些月收入较高,但又没高到可以每周去五星级酒店或米其林星级餐厅的优质白领。

这些人,早就解决了温饱问题,肯为“赏心悦目”付费。他们会自费看场芭蕾,歌剧、或者小剧场。所以说,雕爷牛腩短时间内,只去一线城市„„因为二三线城市连个合格的歌剧院都没有啊——没有培养出优质白领客群,去了也是自取其辱。

解决了目标人群,产品创新就是如何令消费群体“尖叫”了。这时,雕爷牛腩的四位顶级大厨就发挥威力了。比如“生如夏花”这道甜品,就是一位大厨几年前,和他老外同事一块发明的,目前全中国会做这道甜品的也不超过5个人。

最终,雕爷牛腩依靠美轮美奂的菜品外形,赢得巨大声誉,每天都有顾客从千里之外慕名而来,更有N多死忠粉,每个月两次三次仿佛报道般定期前来——稍等,我们也确实是承诺“菜品每月一小换,每季度一大换”。这些顾客把吃雕爷牛腩当成一次“美食探险”。

在产品创新上,雕爷的“创新厨房”的四位顶级大厨,均来自丽思卡尔顿、铂尔曼甚至迪拜伯瓷等世界顶级酒店的厨师长,都是中西贯通的大家,普通高档餐厅请一位就很吃力了,雕爷牛腩一口气请了四个„„

在特定环境下——ShoppingMall餐饮层——雕爷牛腩将菜品之花哨,搞得无

以伦比,人人拍照分享„„但是,如果仅仅这样,恐怕很快就有餐厅追上来了。

(三)战略创新:第三个层面用互联网思维进行创新是战略创新。在互联网改变经济格局、消费习惯、消费模式、产业格局各个方面的时候,创造一种新商业模式,并且大胆的运用实践,对传统行业造成威胁。如苹果的iTuns冲击了音乐产业、余额宝袭击了金融市场、互联网侵蚀传统媒体等等。

将互联网思维用于战略层面的创新,相对于产品创新来说,已经具有较高的壁垒,但是并非难以模仿,更重要的是战略层面、商业模式领域的创新,对旧的管理体系有一定的冲击,传统的管理体系也容易成为战略创新的障碍,所以使用互联网思维在战略上的创新往往产生于新型企业,而且战略需要判断的勇气。

正如长江商学院曾鸣教授所说:所谓企业家,要有终局判断的勇气,你要敢于判断5年后你所在的市场变成什么样,然后,站在未来看今天,很多事情你会一目了然。”。

案例:将互联网思维运用于战略层面创新的O2O

如果仅仅有产品的创新,雕爷牛腩恐怕很快就有餐厅追上来了。如果仅仅是高价大厨,其他的餐厅也不缺钱。在战略层面上,雕爷用了“明道”二字——不断取舍的战略。

1、精简菜品——只有12道菜品,这么做,重点就是针对传统中餐厅一二百道菜做的变革。当菜品高达上百道时,任何后厨都不可能快速出品,因为你配菜都配不过来。而且通常是手忙脚乱——仔细回想,99%以上的中餐厅,都是胡乱上菜的,经常热菜上了N多了,凉菜还没上。或者主食比主菜都先上桌,也时常发生。我们大胆下注:只提供很少选择,但每一道都是精品,反正每月都在换菜单,也不愁你吃得厌倦。

2、标准化生产——巨资建了中央厨房,这个好处除了菜品一致性外,还有就是大量半成品送到现场厨房,除了主菜、热菜必须现场制作、保证味道最佳,沙拉和甜品其实就是现场厨房摆盘即可。极大减轻了现场厨房的出品时间。所以,不少顾客非常惊讶,那么精美的、仿佛艺术品的冒着烟儿的菜品,咋这么快就做出来了呢?如果你仔细观察,大部分餐厅里,顾客的用餐时间中有相当部分是“在等待上菜”,而雕爷牛腩的食客,一直都在“吃”,而没在等。甚至为了一直让你吃,一入座,就赠送四五道美味开胃小菜。

3、提高销售效率

——“不接待12岁以下儿童”,某种程度上,也是为了翻台率。实际上,这个规定的背后,是雕爷并不主攻“家庭聚餐”。我们针对的核心用户,是2—4人的逛商场人群,这些人吃完还要接着逛呢,所以通常不恋战餐厅坐下去就不走。

——控制酒水的销售。Mall吃饭的客群,首先酒腻子并不多。而且,两个酒腻子一旦开始没完没了,一张桌子可能今晚就被他们霸占了,提高管理的效率就是每张桌子每晚最好三次翻台„„所以雕爷只售卖死贵死贵的比利时顶级修道院啤酒(和菜头睡觉都要抱着的“罗斯福六号”),以及《教父》导演科波拉在纳帕谷酿造的红酒——只单杯的卖,整瓶不卖。

——法餐的“分餐制”上菜方法,你吃完一道,再上一道。这一点对顾客的好处显而易见:每道菜,你都能吃到最鲜美的初始瞬间。对餐厅的好处是:下一道菜上来时,上一道就撤了,吃完甜品,你也就该走了。不会类似中餐那样,吃到最后,凉菜、热菜、热汤、主食、水果、甜品摆满整个桌子,味道也是乱的,且毫无用餐效率可言。

——保持适当的规模。雕爷牛腩理想面积是300平米上下,这个面积,不大不小,优点首先是我们能保证用餐节奏,太大的时候,前厅和后厨完全没办法有效沟通,一定会造成胡乱上菜的混乱后果。而且过大之后,晚上七点能坐满——因为这个时间刚好是大部分人都要用餐——但是九点钟时,来用餐的人就很少了,你就做不满。而我们300平米这种较小面积,就算很晚,就算人少,仍然有机会再翻一台。所以能把“坪效”做上来。

以互联网思维构建的好的战略,一定是不断取舍的结果。也是根据互联网时代特性而以变应变。基于顾客获得的价值链之加加减减,会产生“新的用户获得价值”就是打乱原有的顾客价值链构成,重组重塑。

随着生态环境的变化而确定的战略——使用品类补贴品类。原来的Mall,以零售为主,每个品类,都能盈利,无非是多赚少赚。现今不行了,电子商务的崛起,把传统零售摧枯拉朽,几年工夫就面目全非——怎么办呢?人们想“购物”时,首选逐渐变成了网购,而非去Mall逛——客流量,成了商场老总们心头最大的痛。

这时,网购无法解决的餐饮、美发等体验式消费,就成了救命稻草。马云再

厉害,也没办法从电脑屏幕里端出一碗热腾腾面条给你吃,想吃美食,还得去餐厅。陌陌再狠,你网友见面,也得约在咖啡厅假装坐一会不是?总之,想救零售,救化妆品、服装的售卖,就得依靠餐饮等项目赚客流量。

所以雕爷判断:这时你会发现,是整个品类对品类的补贴。以“链条”对“链条”,把不同项目契合进商场的大循环里,在不同层面的补贴里,我们都有话语权。最终,依靠的绝不仅仅是雕爷牛腩本身的竞争力,很可能最后有人发现,雕爷牛腩永远不需要赚钱!但我们的薛蟠烤串和阿芙精油,变成了利润的发动机。这个看透商场“循环补贴”、读懂“消费者的消费链”后所产生的企业战略选择,我称之为“核心竞争链”。

(四)管理创新:用互联网思维创新的最高层面是将变革和创新的精神深深植入到管理系统中,让竞争对手很难复制。

ZARA难以超越——新品推出和库存控制就充分运用了迭代的思想,是一家典型的互联网化的企业

丰田难以模仿——吸收了每一位员工的智慧,让所有的员工都拥有不停追求效率和质量的能力;

海尔难以学习——通过8年的时间建立了“人单合一”的管理体系。海尔8万多员工自我组织成了2000多个“自主经营体”,其中最大的有数百人,最小的只有7人。其战略经营体的体系难以学习和复制。

解放军难以战胜——小米加步枪的解放军能战胜美式装备的国民党军队,在于将精神、文化注入到管理的体系,形成强大的领导力,转化为战斗力的优势。

一个菜品能够模仿、一个秘方能够研究、一个装修能够抄袭,但是如果竞争对手独到的、深入企业每一个环节、深入企业骨髓的管理系统实践只有有限的、片面的、皮毛的观察,哈默所说的:正如很难用几根线指出一块美丽的波斯地毯。

篇7:养老保险的四个层次

人生中什么最重要,唯有学习也。学习是丰富知识、陶冶情操、增长才干、扩展人生的不竭源泉,人生的每时每刻其实都是在学习中度过的。学习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想不学都很难。大千世界,宇宙万物,需要学习的东西包罗万象,实在是太多了,关键是看怎么学。学习确实没有止境,可学习却有层次之分。

其一,“走马观花”式学习。翻阅书本、报刊等,心不能静,像蜻蜓点水,过眼云烟,浏览梗概;上课或开会,听声不听音,心不在焉,不明其要义;参观学习,窥其貌不领其神,走马观花,日久便随风飘之,等等。此种学习大多属于 “要我学”,形式上是在学习,实质上是没有用心学。虽然这种学习效果不大,但总比那些不知道学习的强得多。

其二,“撩云拨雾”式学习。无论学习什么,不仅要知其表,还要知其里,要把想学的东西刨根问底,弄通弄懂,领会其精神实质,正所谓“拨开云雾见日出”。真正学进去了,就会感到自己的知识贫乏和知识的博大精深,也会感到越学越有滋味,越学越想学,把学习当作一种崇高的事业来对待。此种学习实为“我要学”。

其三,“融会贯通”式学习。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融会贯通”就是能够联系实际去学,把学到的知识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吸收书中的知识或借鉴他人的经验,善于观察思考,不断完善自我,提高工作和生活的能力和水平,改善人生的质量。此乃会学。

篇8:养老保险的四个层次

一、组织认知性阅读, 引导思维进入文本

认知性阅读思维主要是记忆性思维。所谓认知, 即是通过视觉感官来感知和辨识文本初步信息的过程。以教学鲁迅的短篇小说《孔乙己》为例, 教学时, 我们应该在组织学生自读或者听读课文的同时, 出示下列问题, 并且要求学生无条件地完成: (1) 给文中出现的生字注音; (2) 根据文末注释和语境给文中的生词释义; (3) 请用最简洁的话复述故事情节; (4) 理清课文的结构层次, 概括段意; (5) 找出文中的人物肖像描写、环境描写等。

认知性阅读思维主要是在客观层面上对阅读文本中的某些信息进行梳理。具体表现为:能够正音辨识生字、根据文意推断词义、无障碍通读全文;能用自己的话简洁明了地复述文本大意或故事梗概;能够准确梳理文本的结构层次, 并简要概括段落大意;能够借助课文注释或自备的教学辅导资料回答问题, 背诵或者默写精彩段落或者全文。上述认知目标是学生获取文本信息的最低级层面, 其思维水平也是最低的。

二、启发理解性阅读, 引导思维吃透文本

当学生顺利完成认知性阅读思维训练后, 我们应该立即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层思维:即品鉴蕴含在文本语言中的情感意蕴, 品鉴语句的深层意蕴。饶美红老师执教《孔乙己》时, 曾在上述层面的阅读思维训练基础上, 引导学生紧紧扣住“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句话, 对孔乙己形象进行三度评析, 即:初品孔乙己, 他是一个饱受侮辱与欺凌的“读书人”;再品孔乙己, 他是一个具有悲剧性格的“边缘人”;三品孔乙己, 他是一个贫贱的“多余人”。由此可见, 大凡高明的教师都不会将训练目标停留在字词等的认知理解层面上, 而会引导学生透过文本中的字词表层去挖掘其深层的潜在信息, 引导学生细细品味其弦外之音。这就是理解性阅读思维的范畴了。理解性阅读思维就是学生在认知性阅读思维的基础上对文本中丰富的思想内容、写作手法、艺术风格等的感悟与品鉴, 是认知性阅读思维的发展和深入, 是阅读思维的关键环节。

理解性阅读层次的具体要求如下: (一) 能依据文本资源分析具体问题; (二) 能依据文本资源与教师的引导综合问题; (三) 能概括性地阐述某些问题; (四) 能准确简述作者的创作意图和高度概括文章的主旨等。

这一层次的阅读理解将思维的探针直接刺入文本的核心深处去探究一个个具体的问题。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在知识储备与学习经验的基础上将认知、感悟的新知识、新问题联系起来, 通过想象、联想、判断、推理、概括等思维活动过程把握阅读文本的丰富内蕴。

比如余映潮老师在引导学生探究理解《孔乙己》这篇课文时, 依据文本内容设计出下列问题供学生独立思考或小组讨论:请说说作者为什么要写孔乙己把茴香豆发给众孩子吃的场面?文中几次写道孔乙己挨打?请说说孔乙己挨打的原因与过程。余老师认为这两个问题看似简单, 意蕴却贯穿全文:这两个方面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孔乙己的人生悲剧与当时整个社会的背景, 可以揭示全文的主旨。就这样, 教师引导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解读上述两个看似简单实则内涵丰富的问题探究《孔乙己》的深层意蕴, 有效训练了学生思维的广度、深度和灵敏度。

三、给以评价性阅读机会, 引导思维鉴别文本

引导学生顺利完成对文本的认知性阅读思维和理解性阅读思维, 还只是完成读顺、读懂文本之基本任务。因为, 语文教学的目标不止于读顺、读懂文本, 还应该向更深层次开发:还要通过读者的阅读经验和生活经历来评价文本的优劣。这就是评价性阅读思维训练, 是读者基于阅读文本又超越于阅读文本的深度思考和具有个性化阅读品鉴的思维过程。具体包括: (一) 对文本的主要内容、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等做出准确评价; (二) 对文本的表达技巧和风格做出准确评价; (三) 对文本的写作背景、社会作用和时代意义做出准确评价; (四) 对作者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倾向做出准确评价。

朱绍禹教授认为:“这种批判思维能力, 从低年级起就应开始培养, 并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步增强要求。教师有必要了解这种思维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 展开评论乃至争辩。”可见, 阅读教学中评价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应立足于“怀疑、批判、独见”三个思考点上, 教师要善于质疑, 善于诱导学生生疑, 进而进行批判、评价。比如, 孔乙己形象是否有真正的原型?孔乙己值不值得人们同情?我们如何看待孔乙己的悲剧性命运?鲁迅先生塑造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有怎样的社会现实意义?

学生的思维潜力是巨大的, 如果教师点拨得当, 学生即有可能爆发出思维的火花。如教学《孔乙己》一文时, 有的学生认为孔乙己的悲剧性命运不值得同情, 理由是他身材高大, 具有充分的谋生能力, 但是他却不屑与劳动者同伍。但是, 也有的学生认为孔乙己的悲剧是封建社会科举制度造成的, 孔乙己是受害者, 其悲惨命运当然值得人们同情了。学生的上述看法虽然有失全面, 但这种质疑批判精神很可贵, 教师应该给予鼓励。

四、启迪创造性阅读, 引导思维超越文本

何谓创造性思维?即对阅读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用独具匠心的思维方式, 创造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理论、新观点、新方法、新知识等的思维过程, 是阅读思维的最高层次。具体表现为:提出新问题、发展新意见、做出新答案、解决新问题。其本质是求新求异。那么,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阅读思维能力呢?答案是:引导学生对文本内蕴进行多向思维的探究性品 读。具体 指导策略 为 : (一) 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二) 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取其最佳答案; (三) 引导学生大胆假设推理; (四) 教师要敞开心扉接受学生的未成熟意见; (五) 引导学生讨论问题要灵活变通。

特级教师钱梦龙曾说过:“教师这里没有现成答案, 你怎么想就怎么说。”余映潮老师在教学《孔乙己》时, 曾如此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品读文本:横向比读:孔乙己的挨打与众人的取笑;孔乙己的出场与退场;身体正常的孔乙己与身体残废的孔乙己。纵向比读:孔乙己与酒;孔乙己与书;孔乙己与“偷”;孔乙己与铜板。余老师鼓励学生热烈讨论, 各抒己见, 引导学生探讨上述话题背后所蕴含的深层意蕴, 加深对文本意蕴的更深层次理解。当学生热烈讨论上述问题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时, 说明学生对《孔乙己》一文的阅读教学已经进入了创造性思维训练的最佳状态, 实现了《初中语文教学大纲》中“通过多种方法,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鼓励他们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增强能力, 发展智力”之目标。

综上所述, 阅读教学时, 训练学生的阅读思维层次, 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和思维规律。指导学生开展阅读活动, 必须拾级而上, 不可跨级而行。唯有如此, 课堂才成为生本化的心灵天堂, 学校才能成为积极思考的王国, 生本化教学理念才能得到切实有效地落实。

篇9:上课的四个层次

别开生面的原创课

这是一堂《荷塘月色》的公开课,是我几十年来听过的最好的一堂课。

双鬓斑白的老师是提着一把小提琴进教室的,这便有了小小的悬念。引领学生熟读了课文,又对文眼、文脉做了精到的点拨之后,老师拿起了小提琴对大家说道:多年来,总希望有人把这篇美文改编成一首小提琴曲,可是一直无人为之,于是我就试作了一曲,把它奉献给大家。爱因斯坦曾用小提琴代替他的物理演讲,今天我就做一回“效颦”的“东施”吧。

这样上语文课实在让人感到新鲜,学生更是来了兴致。一阵掌声过后,教室里便响起了徐疾有致、悠扬动听的琴声。满教室的人或屏息侧耳,或双目微闭,文中那踱步小路、微风送香、花缀幽塘、青雾浮起等画面似在优美的旋律中次第展现。琴声似清风、似流水,用任何语言来诠释课文都比不了它。它激活了想象,强化了体验,帮助听课者把文字转换成一种至美的情境和氛围。置身其中,感受到的是一位学者文人内心起伏跌宕的情感:时而喜悦、时而沉醉、时而哀愁……直到演奏完毕,大家仍沉浸于美的享受之中,一时竟忘了鼓掌。

接下来,同学们继续诵读课文,老师则以琴声伴之。课堂上书声琅琅,琴声悠悠,两者和谐交融,有些听课老师也情不自禁地捧书而读……

这堂课开阔了我的眼界,是真正意义上的“原创课”。它使我想到,短短的一堂课可以有无限的创意。语文教学要走出困境,恐怕重要的不是给教师灌输这个理念、那个理念,也不能总是研究这个教法、那个教法,而应让教师们在宽松的环境中丰富和提高自身的才学和素养。叶圣陶先生把这喻为“本钱”。所谓“长袖善舞,多钱善贾”,培养名师要抓根本,而不能只教他们如何上课。有了足够雄厚的“本钱”,何愁上不出好课,何愁出不了名师?

个性鲜明的特色课

第二层次便应是特色课。所谓特色课,即有个性、有新意、有亮点的课。我听过的下面三堂课,就很精彩,可谓各具特色——讲的也都是《荷塘月色》这篇课文。

课堂一。这是一堂品味语言的课。朱自清先生写塘中的荷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老师抓住其中的“羞涩”向学生提了一个问题:这塘中含苞欲放的荷花为何会羞涩呢?——羞涩虽是瞬间的情态,却能传递丰富的信息。你们这个年龄对羞涩应是最有体验的了。经此点拨,课堂上顿显活跃。有个女孩站起来说,是因为她不好意思接受人们投来的那充满欣赏的目光;有个男孩则在下面插嘴道,那是因为她一时还鼓不起勇气去充分展示自身的魅力;还有个女孩说,是因为她在夜深人静之时怕被人窥见了自身的隐秘。对于“羞涩”一词,一般只是讲到“这是拟人手法”而已,但这位教师却让学生发挥想象,玩味品赏。语言教学,一般只是停留在知识和概念层面,而这位老师却能引导学生亲近语言,深入品味,从而大大丰富了他们的读书体验,使读书有了个性色彩和极大乐趣。这样品味语言,对提高语言素养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无疑很有帮助。

课堂二。这位老师教《荷塘月色》,在教学过程中,不时有精到的“画外音”:

月色下的荷花显得那样圣洁迷人,是因为它们还闪烁着作者人格的美。

踱步可以放松身心,审美活动则可以使心灵获得抚慰和陶醉。

人生固然少不了顶着烈日的攀登,但也应有荷塘边披着月色的漫步。

寻常之地也有绝佳风景,它是一种客观存在,又是一种想象和体验。

这些看似即兴的点评,其实是对自己丰富的阅读体验的浓缩和概括,是在读懂课文之后跳出来的一种俯瞰和感悟,而这正是今天大多数学生在阅读时所缺乏的。我们的语文课似乎总把学习的目标定位在理解课本上,其实正如朱光潜先生所讲,读别人的书,是为了产生自己的思想。

课堂三。学生的阅读往往很难触摸作者的灵魂气质和生命气息,而有位教师上《荷塘月色》,却能超越知识和技能而抵达了精神层面,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他有这样的一段话:

朱自清先生从世俗的现实中解脱出来,进入一个纯美的自然情境,使颇不宁静的心灵得到了慰藉和呵护。由于竞争和压力,现代人的心灵常处于浮躁之中。我们要懂得善待心灵,像朱自清先生那样,寻找自己心中的“荷塘”,用我们独特的方式调节心态,使心灵获得自由和闲暇。

这位教师教给了学生一种心理调节法,他关注的是学生的情绪管理和生命的幸福指数。

功利课与作秀课

现在,大量存在的恐怕是第三层次的课——功利课。它的价值取向十分明确,那就是让学生在考试中能够尽量多得分。当下,考纲、考题是直接影响和制约课堂教学的最重要因素。教《荷塘月色》,举凡练习册上的题目、考卷上出现过的题目都拿到课堂上来讲。有次听课,我就看到有个学生问老师,文中“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一语为何意,老师直截了当地说,这个不会考,别管它。急功近利到如此地步,真令人叹息。这种课也许能在分数上有所收益,但却背离了学习语文的主旨,很难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第四层次的课即作秀课。这种课往往打着某种教学新理念的旗号,为教改而教改,为创新而创新。比如为了表现“以学生为主体”,可以用整堂课让学生讨论,教师最后连个总结都没有,不了了之;为了追求“思维活跃”,可以在一节课内向学生提问一二十次,却很难在其中找到有价值的问题。这种课看似热闹而缺乏内涵,看似尊重学生却徒耗其青春时光。

原创课、特色课并非高不可攀

上海有好几所知名中学明确要求教师上公开课要有特色、有魅力。我好几次去听这样的课,可谓新意频出,给浮躁的教坛吹来一股清新之风。几位教师对所教学科的时代特征和课堂教学的本质都有着自己深刻独到的理解。

历史教师周靖的课不仅融入了一些新史料、新观点,还很注重趣味性。听了他的课,令我想起冯骥才的一句话:历史永远是活着的。周老师说,改革开放这30多年,是中国历史上经济社会发展最快的一个时期。社会转型阶段价值观念的解体和重构给历史教育造成了取向上的困惑,大变革时期又给历史教育提供了一个从未有过的好环境。这无疑是站在时代的高度来看待今天的历史教育的。其实,每个教师对自己所教学科都应有这样的宏观把握,当教师具有了历史感、时代感,教学才会充满活力,因为改革开放30多年来思想文化的空前繁荣和日新月异的现实生活就是最好的动态生成性的课程资源。作为一名现代教师,理当关注时代,感悟时代,融入时代。

讲到课堂教学,不能只是感性地讲方法,而应有更深层的思考。邹淑君老师是教生命科学的,而她讲课中那些“水管注水” “攀岩”和“入园游览”等生动比喻对我这个教语文的都很有启发。我以为,她得到的规律性认识的意义远远超出了她所教的学科,真可谓探骊得珠。她还注重设计那些科学合理的开放式的教学问题,特别喜欢创设一定条件、环境和氛围,引导启发学生去归纳出生命现象的本质和规律,这样就调动了学生积极地去参与知识的构建过程,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人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孩子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陈双双老师引导学生去发现数学的简洁美、和谐美、奇异美,从而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他的课中有这样一段话:

文学创作需有灵感。但数学解题有时也要靠灵感。辛弃疾词中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例如做一道几何题,百思不得其解,突然添了条辅助线,问题豁然开朗,自然让人欣喜万分。

听了之后,学生明白:“千百度”的思考固不可少,但有时解决问题需要靠偶然的发现。善于孕育和捕捉灵感,思路才能由“山重水复”进入“柳暗花明”的美妙境界。文理虽有不同,但都需要借助于灵感思维。

一名教师只有在个性、学养、思想、人格、襟怀、视野、才艺、技能等方面不断地进行修炼,才能使自己的教学发展获得广阔的背景支持。如是,他的言谈举止即使在不经意中也会散发出一种魅力,教学艺术也就自然而然地呈现出来了。

上一篇:数学课《分数乘分数》教学反思下一篇:余光中乡愁诗歌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