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ETC市场规模分析及行业发展策略

2024-05-18

我国ETC市场规模分析及行业发展策略(通用10篇)

篇1:我国ETC市场规模分析及行业发展策略

一、中国ETC市场规模分析

截至2016年3月28日,全国ETC联网运行半年,各类数据表明,联网运行状态良好,用户突破3200万,跨省通行交易量1.2亿笔,用户满意度高,经济社会效益明显。

截至2016年一季度,29省(区、市)累计建成收费站7514个,ETC专用车道1.2万条,人工刷卡(MTC)车道4.9万条,混合车道2647条。主线收费站ETC车道覆盖率约为99%,匝道收费站ETC车道覆盖率约为90.5%。建成自营服务网点1091个,合作代理网点2.6万个,各类服务终端2.4万个。ETC用户突破3200万,较2015年9月底增长820万,月均增加137万,增长率达35%。客车ETC使用率达28%。用户投诉处理满意率100%。

半年来,全网跨省通行交易量1.2亿笔,其中2016年一季度跨省交易量、交易额环比上季度分别增长28%和32%,全网跨省清分结算及时率100%,正确率100%。

在缓解高速公路收费站拥堵、提高路网通行效率的同时,全国ETC联网有效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有害气体排放。经初步测算,半年来全国共17亿辆次ETC通行交易,节约车辆燃油3.47万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82吨,减少碳氢化合物排放275吨,减少一氧化碳排放1.03万吨。

目前,交通运输部路网中心在部公路局的指导下,正抓紧完善全网客户服务体系、质量评价体系、运营维护制度和安全保障制度等,确保全国ETC联网运行平稳有序。

二、中国ETC行业SWOT分析

(一)优势(strength)分析

1、提高交通性能。首先,ETC缩短甚至避免了收费站前因停车收费而排队的过程,减少了延误和拥挤;其次,司机不需要选择队伍较短的车道,减少站前的车辆交织,提高行车安全性和舒适性。

2、增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道路使用者因为不停车可以节省时间和燃油,据相关调查统计,通过ETC车道的车辆一年可节省14小时时间和15.3升燃油;道路经营管理单位可以减少人工管理成本,提高收费效率;政府还可以减少收费广场的建设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同时,因为停车而产生的汽车尾气大量减少,以北京路网为例,ETC使用量每增加1%,每年可减少CO、NOX、CO2等废气123吨,ETC的使用推广将带来巨大的生态环境效益。

专业经济研究智库 权威行业研究报告

3、进行了大量的实践。目前ETC在美国、欧洲、日本发展已经比较成熟,并占有一定的市场,继我国引进并进行ETC试点工程以来,广东、福建、长三角地区和北京等地,在ETC领域的推广实践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在基础建设、管理运营和服务大众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四)威胁(threats)分析

1、信息安全是关键。ETC技术是我国引进的西方先进技术之一,对核心技术的把握度还不够。高速公路ETC系统需要涉及用户的各种信息,如果不能切实有效的保障用户的信息安全,将会严重地威胁到ETC的发展速度。

2、相关标准缺失。高速公路ETC涉及了电子、计算机、激光应用以及信息通信等技术,不同技术的标准不统一,较大范围内的ETC联网存在困难,对扩大该系统的应用领域具有较大局限性。

3、现实ETC存在较多问题。不同省域兼容性、车道跟车干扰的问题、邻道干扰问题、结算数据处置权等问题一直存在。这些都可能破坏系统稳定性。

4、ETC应用不广泛。我国ETC推广主要目的是高速公路或者桥隧收费,功能较单一。而在国外的实践中已经不仅仅把目光停留在电子自动收费上,还密切关注ETC运行之后其他深层次的应用,将ETC建设链接起ITS的其他系统,并通过ETC建设更好地普及ITS理念,逐步实现交通管理部门从基础设施建设与维护向为交通设施的使用者提供更优质服务的职能转变。

三、我国推广实施ETC系统的问题

(一)高速公路管理公司各自引进了互不兼容的ETC收费系统。ETC收费系统的根本优势就在于其区域内的兼容性,而我国比较普遍的现象是一路一公司的管理体制,各高速公路管理公司具有较大的独立经营权。如果用户所购买的ETC收费设备仅能在一条路上使用时,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将会受到影响,不利于ETC系统的推广应用。

(二)由于ETC收费的优势在于联网收费,目前在很多省、市缺乏统一规划,各公司自行引进实施给后续的扩展和连接带来很大障碍,在进行ETC系统的联网和扩展时,需进行大量的技术协调工作。

(三)国内绝大多数ETC项目在如何提供较高的服务质量和获取较好的经济效益方面还处于探索期,大多数项目缺乏对ETC用户需求的客观分析,关于ETC的服务费定位和道路通行费的优惠措施也处于摸索之中,用户发展速度不够理想,导致ETC车道的通行量较低,通行能力强的优势没有得到体现。

专业经济研究智库 权威行业研究报告

篇2:我国ETC市场规模分析及行业发展策略

(1)从总体上来看,表现为两个方面:一个方面,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潜力大、发展迅速,根据我国经济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因素的推动作用:一是我国加入WTO必然会使第三方物流需求量大幅增加。入世后,将会有一大批跨国生产、零售企业在我国建立生产基地或销售网点,跨国公司对我国的投资进一步增加,这必然会带来更多的第三方物流服务需求。同时,我国将成为世界制造基地,原材料采购、成品销售会快速增长,进出口贸易也会有较大增长,从而使物流量大大增加,这就需要强大的第三方物流服务作为支撑。而且随着大量跨国公司的进入,市场竞争的加剧,我国的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也将更多地开拓国际市场,进行跨国经营,改善或重新打造自己的物流系统,其物流总量将会超过10%的增长,这无疑又将大大促进第三方物流的需求量。入世后企业对第三方物流服务需求层次将提高,需求内容更趋复杂化多样化。二是西部大开发将促使西部地区物流量增长,第三方物流需求的地域分布将扩大,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国家要将大量资金投入到西部基础设施建设中,西部基础设施对经济制约的瓶颈将得到极大缓解;国家对西部地区企业给予优惠政策,加上西部地区本身的资源优势,将会吸引大量东部资金和外资流向西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以及部分跨国公司将在西部建立生产基地。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农作物资源和农畜土特产,西部大开发,将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这些都将促使西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物流量的增加,货物流动的频繁,进而带动第三方物流服务需求的增加。三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几年出现了“五一”、“十一”长假的假日经济现象。大城市在长假期间出现了购物热潮,市场销售额大幅增长,假日经济使厂家和商家的销售大幅增长的同时,也产生了对快速响应的物流服务的需求。另一方面,目前第三方物流的有效需求还不足,企业由于拥有物流设施,自营物流的比例很大,有待我们的物流企业去主动开发,挖掘潜在的客户需求。随着我国基础设施的不断普及和提高,科技、交通、通讯、电子、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发展,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将会有更大的增长空间。

(2)我国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功能单一,增值服务薄弱,当然这种单一的供应结构很大程度上是由市场需求决定了的。目前企业对第三方物流服务需求的层次还不高,服务需求仍集中在传统外包、仓储、运输等基本服务上。物流服务商的收益85%来自基础性服务,如运输管理和仓储管理,增值服务(货物拆拼箱,重新贴签/重新包装,包装/分类/并货/零部件配套,产品退货管理,组装/配件组装,测试和修理)及物流信息服务与支持物流的财务服务的收益只占15%。因此,如何提供专业化、独特化、多品种的物流服务就成为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需要解决的课题之一。

(3)从地域上来看,目前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需求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和行业分布特点。需求主要来自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来自市场发育较成熟的几大行业,而且不同行业有着不同的个性化需求,整个第三方物流市场还相当分散,第三方物流企业规模小,大多数物流服务商拥有的市场份额都不超过2%。目前中国物流市场的地域集中度很高,80%的收益都来自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广大西部地区和边远省份真正意义上的物流还没有真正起步。

(4)目前我国不同的企业对第三方物流的需求是不同的,国有大型企业由于缺乏物流理念,恪守计划经济时期“大而全”的经营思路,大多自建物流体系,对第三方物流市场的需求甚少;新兴中小型制造企业生产的产品具有小批量、高增值的特点,对物流服务的及时性、准确性要求较高,因此对第三方物流服务需求迫切,是当前第三方物流的主要市场;外商参股及独资企业等大型外企公司为了最大限度的获得竞争优势,他们大都不是自己建立物流部门,而是选择大的专业的物流提供商来为自己提供服务,它们对物流服务的质量要求很高,也是目前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的重点。

3 第三方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物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

(1)条块分割,资源不能共享,竞争力不强。由于物流活动分布范围广,物流的发展要涉及到物流基础建设、物流装备更新、物流资源整合、物流产业政策、土地使用、服务及运输资格准入等问题,而在我国这些问题分属于不同的部门管理,目前还没有一个宏观的协调机构,条块分割现象比较严重。各个部门自成体系,各有一套标准。这种以切条、切块的体制来管理物流,导致整个物流应有的衔接、协调机能割裂,从而造成物流无效作业环节的增加,物流速度降低而成本提高,严重影响了物流企业的效益和竞争力。

(2)物流人才匮乏,相关教育处于落后状态。从物流业发达国家的情况看,有关物流的教育和培训体系非常发达,形成了比较合理的物流人才的教育培训系统。以美国为例,其国内近50所大学设置了物流管理或者供应链管理专业,一些商业院校还设置了物流方向的研究生课程和学位教育,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研究生教育系统。另外,在物流行业协会的领导和倡导下,全面开展了物流管理的职业教育。相比而言,我国尚未形成以物流科技创新和知识型人才为核心的物流教育目标体系。在高等院校中设置物流管理专业的还不多,研究生层次的教育也刚刚起步,职业教育更加贫乏,通过委托培训方式培训员工的企业也不多见。在我国从事物流工作的队伍中,真正接受过物流专业教育的人很少,物流人才的紧缺已成为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瓶颈。

(3)物流企业特别是第三方物流企业规模小,服务水平低。从国外情况看,利用第三方物流服务对于提高企业的环境适应力、降低成本、改进内部物流系统运行效率以及提高顾客满意度等有着积极的作用。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虽然发展速度很快 ?但目前仍缺少国际级的大型企业集团,一些外资企业由于在国内找不到理想的物流企业,只好把目光投向中国境外。在加入世贸组织后,国际大型物流企业将陆续抢占我国的物流市场,中国物流企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4)现

代物流发展所需的制度不健全。现代物流发展所需的制度环境主要是指融资制度、产权转让制度、人才使用制度、市场准入或退出制度、行业管理制度等,虽然我国在这些制度方面的改革已有了动作,但还远远不能适应物流产业发展的需要,也不能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企业在改善自身物流效率时,必然要涉及到各种物流资源在企业内部和市场之间的重新配置。但由于上述制度改革尚未到位,企业根据经济合理的原则对物流资源的再配置就会受到阻碍。

4 发展我国第三方物流业的策略

(1)构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是指企业开发独特产品、发展独特技术和发明独特营销手段的能力。物流企业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一是要拓展服务范围? 突出服务特色? 向服务多元化发展。二是要保持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结构。一方面要加大对从业人员的培养力度? 另一方面要广纳人才? 高起点发展第三方物流业务? 为货主企业提供切实有效的物流服务和物流方案。三是建立完善的信息交流系统。第三方物流企业要加强自身的信息化建设? 如建设自身的信息管理系统? 改善公司内部的交流与沟通? 建设客户资源管理系统? 加强与客户的交流与沟通等。四是创立良好的企业信誉。货主企业愿意通过第三方物流企业开展物流业务? 其目的无非是要降低成本? 提高效率? 提升为客户服务的质量? 因此? 第三方物流企业必须要有良好的企业信誉? 才能获得货主企业的信任。

(2)进行跨地区、跨所有制的资产重组。现有的物流企业通过资产的联合、兼并、股份制改造等方式调整产权结构? 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参与重组企业的各自优势?达到优势互补? 另一方面? 还可以迅速扩大企业规模? 形成规模经济效益? 降低运作成本。

(3)加强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促进物流业跨跃式发展。现代物流是随着运输集装箱化和现代信息系统的产生而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涉及仓储运输、信息技术、公关谈判、政策法规等广泛内容,需要大批各个层次的受过专业训练的从业人员,因此,需要大力培养具有专业素养的物流人才向社会进行输送。培养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如在高等院校开设物流专业,培养从大专到研究生等各类人才;有计划地组织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进行物流知识培训;定期组织有关人员到国外去学习先进物流技术、经验等,加快培育具有全新的现代物流理念、熟悉物流政策法规、掌握现代物流管理技术的物流人才。

(4)积极培育专业化、社会化物流服务企业,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与传统储运企业有亲密的“血缘关系”,是传统储运企业的衍生,只是第三方物流企业所提供的服务比传统储运企业范围更广,并且是建立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基础上的。从国外的运行情况看,利用第三方物流服务为企业创造了非常明显的经济效益。过去世界500强企业的物流业务大都自己营运,而目前超过60%的企业认为应该业务外包,采用第三方物流服务。由专业物流企业将仓储、运输、包装、配送等物流环节进行整合,提供一整套物流增值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代表了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方向。

(5)不断创新物流服务,建立信誉。知识经济时代,市场竞争已经从有形产品的竞争转向服务竞争,这无疑对物流服务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第三产业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创新显得格外重要。为此,需要从两方面着手:首先,能为货主企业提供一种具有长期的、专业的、综合的高效率物流服务,即物流服务要具有综合化、一体化的特点;另外,物流服务要具有个性化,以适应个性化消费和个性化服务的需要。可以这样说,当今的市场竞争中,谁能提供全面优质的服务,谁就能建立信誉,赢得客户,取得竞争的胜利。因此,第三方物流作为一种新的发展形式,必须加强自身的服务功能,建立服务信誉,才能取得竞争优势,从而促进其健康、快速的发展。

篇3:我国ETC市场规模分析及行业发展策略

(一)老年人成为淡季出游的主力军

2015年11月,携程网发布了《国内老年人旅行行为分析报告》,报告中指出,已退休或临近退休的老年人是国内游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错峰、淡季出游的主力军。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家庭结构有了较大的变化,城市中出现大批的“空巢家庭”,即两位退休的老人独居寓所,成年子女另居他所。因此,绝大部分老年人的闲暇时间都比较充裕,他们通常都会避开人多拥挤的周末和公共假期,选择在旅游淡季出行,因而老年人逐渐成为旅游淡季的“中坚力量”。同时,淡季出游也解决了旅游设施在淡季闲置的情况,为旅游企业创造了盈利机会。

(二)组团出游成为老年人旅游的首选

为了更加安全、舒适和方便,大多数老年人会首选跟随旅行团队出游。在参加旅行社的旅游团队时,舒适、安全及高质量的旅游服务是他们的基本要求,相应的医疗安全保障也是必需条件。除了在旅行社组团外,有些老年人也会自己组团后,通过单位、社区等组织出游。此外,一些老人还会在家人闲暇时选择与家人或老同事一起自由行旅游。

(三)周边游成为老年人的“最爱”

《国内老年人旅行行为分析报告》中分别对老年人国内游及出境游的旅行习惯作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在国内旅游方面,超过65%的老年人更偏好周边游。老年游客通常会选择生活环境周边的旅游景点结伴出游,其中有63%的老年人会邀请2—3人一起出行。近年来,由于子女工作繁忙等客观原因,老年人结伴出游的现象愈发普遍。这样的群体一般由小区内关系较好的邻居、读书时的老同学或者工作后的老同事组成,对于他们而言,外出旅行已经成为联络感情、定期聚会的一种特定方式。

(四)报刊是老年人获取旅游信息的主要途径

老年人主要通过报刊、广播、宣传手册、朋友等渠道获取出游信息,其中由于报刊的可靠性比较高,成为老年人获取旅游信息的主要渠道。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智能手机普及使用,许多接受新事物比较快的老年人也开始通过互联网平台来获取旅游信息。

(五)观光度假是老年人最感兴趣的旅游方式

由于年龄的原因,大多数老年人更为感兴趣的是观光度假、疗养型的出游方式。老年人通常会选择环境优美、安全舒适的旅游景点,或是一些历史底蕴深厚、民族风情独特的旅游景点。由于老年人的怀旧心理强烈,他们还会选择探访旧友、故地重游、追根求源等为主要内容的观光度假旅游。

(六)消费理性是老年人旅游的突出特点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对于旅游产品的购买行为往往会根据自己长期积累的经验和已形成的标准,再三考虑、反复比较,然后再作出购买决策。老年旅游者的消费决策受情感冲动的影响比较少,表现得非常理智,特别是对一些舒适型、享受型国内外长途旅游线路的购买,决策过程一般都会比较长。在旅游过程中,对于旅游纪念品的购买欲望往往也较少。在我国勤俭节约传统文化的影响下,老年消费者一般对价格都较为敏感。老年人在国内游时更愿意选择火车作为交通工具而不是飞机,乘坐火车出游的占4成多,而乘飞机的不到3成。在酒店选择方面,地理位置好的快捷酒店往往会优于装修奢华的高星级酒店。据统计,老年游客一次国内游的平均花费在3200元左右。

二、我国老年人旅游市场发展现状

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老年人旅游市场开始起步,在初期我国并没有专业的旅行社从事关于老年旅游服务工作。随着我国老年人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企业的目光也开始投向了“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老年人旅游市场初步形成规模,旅游服务也不断规模化。

(一)老年人旅游市场需求激增

根据调查显示,目前我国老年人旅游市场已经成为继中年人旅游市场之后的第二大旅游市场,占整个旅游市场的20%。进入21世纪后,因为我国独生子女政策带来的副作用,社会开始进入老龄化,60岁以上的老人已达到1.42亿,并以每年3.2%的速度增长。有关部门预计,到203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超过总人口的20%,进入高度老龄化阶段;2040年以后,我国老年人将超过4亿,这为我国老年人旅游市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旅游企业和社会的关注度较高

老年人出游大部分要依靠旅行社,所以老年消费群体是旅行社必不可少的客源之一。越来越多的旅行社对于老年人旅游市场也更加重视,旅游企业会为老年人量身定做适合他们的旅游线路,以保证老年消费者得到更加安全、舒适、高质的旅游服务。例如,在上海已经有1/6的旅行社展开了以“银发旅游”为主题的活动,还有一些旅游社设立了“老年部”,也有一些旅行社是专门为老年群体服务的。同时,行业协会对老年旅游也相当重视,并给予较大的支持,全国各地相继成立了各类老年人协会、老年人旅游协会、老年大学等。随着老年人口数量的剧增,社会也会将更多的目光关注到老年群体身上。

(三)老年人希望外出旅游人数增多

根据中国消费者协会2014年的调查,45.2%的老年消费者愿意外出旅游。这一比例较往年有所提升,其中13.8%的老年人表示会经常外出旅游,31.4%的老年人表示会偶尔外出旅游。由此可知,随着经济收入的不断提高以及老年人社会保障的逐步完善,越来越多的老年朋友已不满足于在居住城市的风景地游玩,与朋友结伴走出家门看看外面的世界成为一种交际的需要和生活的时尚。

(四)老年人旅游的客源市场分布不均衡

我国老年游客主要集中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如珠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以及京津地区。西北地区经济发展比较落后,老年人出游比例比较低。城市经济比较发达,老年人出游比例较高,乡村经济相对落后,老年人出游比例较低。老年旅游者数量的多少与地区人口的绝对数和社会经济的发达程度有关。老龄化在地区间的发展不平衡导致东部沿海地区的发展明显快于西部欠发达地区。

三、我国老年人旅游市场存在的问题

(一)老年人旅游业起步晚,产品种类单一

与发达的西方国家相比,我国旅游业起步较晚,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才形成了一定模式的客源市场,而老年人旅游市场开发得更晚,并且长时间以来很少引起关注,所以开发力度不大。随着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老年人旅游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由于老年人的身体条件差、消费水平低,对安全性要求又比较高,很多旅行社考虑到成本、收益等因素,没有推出为老年人量身定做的旅游产品,而只是在普通旅游产品基础之上冠以“夕阳红”三个字,实质与普通旅游产品区别不大。

(二)老年人出游安全性偏低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各项生理机能退化,很多老年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或某些心脏方面的疾病,还有些老年人行动也不太方便,因此,老年游客对旅行中安全保障和服务质量的要求比较挑剔,一方面,他们要求行程缓慢、舒适、安全、劳逸结合;另一方面,对餐饮、住宿方面的要求也比较特殊。但目前市场上的旅行社在老年人的安全保障方面做得还远远不到位,旅游期间无随行医生陪伴,在旅行途中一旦发生险情和困难,得不到及时救助。同时,有些旅行社为了节约成本,吸引更多的老年人客源,在出行交通工具、住宿条件、饮食安排等方面标准较低,导致很多老年人旅行归来后过度疲劳或旧病复发,失去再次出游的兴趣和欲望。

(三)传统观念阻碍老年人旅游市场的发展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许多老年人都有勤俭节约的习惯,觉得外出旅游是乱花钱的表现,旅游只是年轻人应该干的事情。我国很大一部分老人只存钱不花钱,希望将钱用于儿女后代的身上,而不是自己拿来进行旅游消费,另一部分老人有外出旅游的欲望,但是过高的旅游消费价格使他们望而却步。老年人现有的这种消费观念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老年人旅游市场的发展。

(四)老年人旅游市场管理不够规范

老年人因为有固定的收入、充裕的时间一直受旅游市场的青睐,但由于老年人体质较弱、安全风险大、利润空间小等特点,也对旅游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业在市场规范和产品设计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大多数旅游企业都纷纷开始涉足老年人市场,不过其中有不少企业因为规模较小、资金不足、服务质量较差等,导致了其不规范的商业行为,低价旅游、买保险送旅游、买商品送旅游、老年人报团加价等混乱现象仍充斥着老年旅游市场。

四、老年人旅游市场的营销策略

(一)做好市场调研,制定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

必要的市场调查和研究是企业制定营销策略的基础和前提。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及市场规范化的逐步提高,旅行社应把市场调研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通过分类调研(离退休干部、退休工人、教师、医生、家庭主妇、宗教信仰者等)对主要客源及其旅游目的、旅客经济特征及行为特征、旅客消费偏好及客源流向等进行深入的了解,系统地搜集有关老年人旅游需求方面的信息,从而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产品策略、价格策略、促销策略和渠道策略。

(二)开发特色旅游产品,丰富老年人旅游市场产品种类

在为老年人设计路线时,旅行社要根据老年人的自身特点,本着“短、精、缓”的原则,景点要精练而特色鲜明,内容丰富,行程缓和,安排适合老年人参与的旅游项目。比如“山游”、“水游”、“都市游”、“庙游”、“风情游”等适合老年人的传统观光型旅游产品,既可以开阔老年人视野,又利于促进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同时针对老年人的怀旧心理,可以组织他们到他们曾经生活过、工作过、甚至战斗过的地方重游,可以唤起对过去美好、难忘生活的回忆。还可以通过组织老年游客到一些温泉疗养地、原始生态区,开展老年人品尝药膳、书法绘图、垂钓等活动,使每位老人亲身参与到活动中,既可以满足他们的健康需要,又可以满足其情趣需求。

(三)优化价格策略,灵活选择促销方式

大部分老年人是成熟理智的消费者,价格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决策,物美价廉、经济实惠是大多数老年人购买商品的基本准则。老年人在出游时不会花费太多,一般出游花费在中等水平。由于老年人的闲暇时间比较多,可以区别不同时间实行差别定价,根据旅游淡旺季的不同实行浮动价格;也可以根据旅游目的地的不同实行空间差异定价。另外,由于部分老年人可能会根据自己的想法和身体状况有不同的旅行要求,旅行社应根据老人的特殊要求进行量身设计。

在促销策略上,对于促销时间、方式、地点以及宣传品的设计上都要考虑到老年人的自身特点。在促销时间上,应该选在早晨或下午午休以后,这两个时间段老年人外出比较多;地点可以选择在老年人集中晨练的公园、买菜的市场或超市等地开展旅游咨询活动,传播相关旅游信息;在方式上,除了传统的广告以外,可以实时开展体验营销、口碑营销、活动营销等;在宣传材料的制作上,考虑到老年人的思维方式和阅读习惯,内容要简单、详细、明了,文字醒目、图案鲜艳,突出景点特色、路线设计的合理性以引起他们的游览兴趣,激发其出门旅游的欲望。

(四)提高服务质量,注重旅游服务人文关怀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游客投诉也在不断增加,老年游客投诉重点主要集中在一些旅行社低价运作,依靠购物弥补,旅行社认为收不回成本因而对其加收团费;个别景区不能严格执行国家的相关政策,对持有老年证的游客购买门票优惠尺度不一,以及存在强制消费,导游离团,软卧变硬卧等问题。作为旅游社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优先考虑顾客的利益,关注老年人游客在旅行中衣、食、住、行的每一个环节。饮食方面,尽量安排香软、含糖量少、易消化、营养价值高的食物;住宿方面,给老人提供舒适、安静的居住环境,要选择防滑地板,卫生间的设施要防止磕碰,避免老人发生危险;在交通工具选择方面,最好采用专车、专机、专航的形式,形成海、陆、空都有的旅游形式,方便老人出游,同时还要避免旅游高峰期。在整个行程中,要为老年游客营造健康、舒适、愉快的环境,优化老年旅游产品质量,体现人文关怀,提高老年旅游者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于丽妍.我国老年人旅游权益保障体制研究[J].市场论坛,2012(10):67-68.

[2]于维洋,董丽媛.老年人旅游市场的开发与营销[J].管理营销,2007(10):34-35.

[3]李荦荦,易金枝,陈能.中国老年人旅游市场开发对策研究[J].现代商业,2008(5):80-81.

[4]王艺婉.中国人口老龄化与可持续发展[J].当代经济,2009(6):27-28.

[5]贾清显.中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构建研究——基于老龄化背景下护理风险深度分析[J].市场论坛,2010(12):12-13.

[6]杨喜鹏.开发老年旅游市场的研究[J].经管营销,2010(2):5-6.

[7]于洋,王尔大,王忠福.我国老年旅游市场的现状研究[J].经济营销,2008(5):63-64.

篇4:我国ETC市场规模分析及行业发展策略

《国务院批转证监会关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意见的通知》(国发[2005]34号)发布以来,中国证监会分别从健全机制、完善制度、改善环境、调整存量和优化增量并举、创新体制等方面入手,推出了针对上市公司规范发展的一系列监管法规和措施。这一系列监管法规和措施的实施,使得我国上市公司的数量、资产总额迅速发展壮大,结构日趋合理,经营业绩快速增长,治理结构日益完善,资产质量稳步提高,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上市公司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各行业的排头兵,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我国上市公司的基本情况

我国股票市场的形成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股票市场得到了长足进步,上市公司的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

从上市公司数量来看,截至2008年末,沪深两市的上市公司数量已经达到1625家,比2004年增加248家,增长了18%。

从上市公司的资产总额来看,截至2008年末,1625家上市公司的总资产数额达486892.34亿元,比2004年的63269.96亿元增长了6.7倍。

从上市公司股票总市值来看,截至2008年末,沪深市场股票总市值达121906.9亿元,占GDP比重为38.8%,与2004年相比,总市值提高2.27倍,占GDP的比重提高了15.5个百分点。

从上市公司的地区结构看,2008年,华东、华北、华南地区上市公司数量占全部上市公司的比例分别为39.5%、13.6%和15.2%,而东北、华中、西南和西北地区的占比都低于10%。从上市公司数量的变化情况看,与2004年相比,2008年华东地区、华北地区、华南地区上市公司数量的增长速度分别为25.6%、17.6%和25.4%,其他四个地区上市公司数量增长速度均低于10%。可以看出,上市公司数量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地区分布上并不均衡。

从上市公司的行业结构来看,制造业是上市公司的主体,比重超过50%。与2004年相比,除综合类上市公司数量有所减少外,2008年其他行业的上市公司数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其中,金融保险业、采掘业、房地产业、建筑业、社会服务业、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数量的增长速度较高,分别为170%、56.3%、34%、33.3%、24.4%、22.6%。

从上市公司的股本规模结构来看,2004年至2008年间,股本规模在1亿~2亿元、2亿~3亿元和3亿~5亿元的上市公司占比均在20%以上;股本规模在1亿元以下的小型上市公司比重介于5%~8%之间;股本规模超过5亿元的大型上市公司的比重介于7%~17%之间。

上市公司财务状况分析

(一)上市公司的偿债能力

我们选择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和每股净资产来分析上市公司的偿债能力。2008年,尽管流动比率回升到103%的水平,每股净资产也略有增加,但速动比率只有64%,比2004年下降了15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提高到85.7%,债务负担进一步加重,这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偿债能力没有得到有效提高,特别是短期债务的偿还能力还处于较低水平,上市公司还应该进一步加强风险防范意识,提高债务偿还能力。

(二)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

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主营业务利润率和每股收益是反映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主要指标。2008年,除总资产收益率略有下降外,净资产收益率、主营业务利润率和每股收益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每股收益增长了37.54%,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在不断增强,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上市公司整体的盈利能力还处于较低水平。

(三)上市公司的运营能力

一般来说,总资产、固定资产和存货周转次数越大,说明上市公司资产或存货的周转速度越快,资产的运营能力越强。应收账款周转次数则与公司的管理水平和资产的运营能力成正比。对比2008年与2004年上市公司的这几个指标,可以发现,除总资产周转次数下降外,其他三个指标均小幅提高,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和资产运营能力有所提高。

(四)上市公司的股本扩张能力

一般来说,每股净资产、每股盈余公积金、每股未分配利润的数值越大,上市公司的股本扩张能力越强。

与2004年相比,2008年上市公司的每股净资产、每股盈余公积金、每股未分配利润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尤其是每股未分配利润增长142.3%,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本扩张能力有了较大程度的增长,上市公司的发展后劲很足。

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的问题與对策

(一)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的问题

利用2008年和2004年上市公司的大量数据,对其经营情况、财务状况、资产负债状况等方面的深入分析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总体规模和质量有了明显提高,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整体经营业绩不高、盈利能力较低。

2.上市公司偿还债务的能力较弱。从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衡量偿债能力的指标可以看出,2008年我国上市公司偿还债务的能力较低,与2004年相比,偿债能力还呈现下降的态势。

3.上市公司的负债总额偏高,负债结构不合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偏高,负债结构也不合理,流动负债比重大,加大了上市公司短期内偿还债务的压力,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公司生产经营,限制其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4.上市公司负债筹资比例小,资本结构不合理。在国外,由于负债筹资具有成本低、债权人不能参与公司的日常经营决策且不参与上市公司年终利润的分配等优点,成为上市公司融资的一个重要渠道。而在我国,申请发行债券的上市公司却寥寥无几。其主要原因在于:由于有关法律法规没有明确的规定,上市公司普遍不注重或不给予对股东的股利分配,致使股票筹资成本很低,甚至低于负债筹资成本,加之我国普通股东对上市公司不分派股利行为的容忍,因而上市公司更倾向于通过发行股票来筹措资金。

(二)提高我国上市公司质量的建议

针对我国上市公司目前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要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调控和管理:

1.注意调控上市公司的区域分布。

目前,经济较发达的华北、华东和华南地区的上市公司数量较多,上市公司的资产数量较大,而其他地区上市公司数量较少、且资产数量偏小,上市公司在地区分布上存在明显的不平衡现象。因此,在上市公司审批上,应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加快这些地区公司上市的速度,鼓励优秀的企业上市,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2.大力发展资本市场,为公司上市创造条件。

实践证明,上市公司通过证券市场募集了大量资金,壮大了实力,增强了发展后劲,同时也极大地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因此,有关部门应不断发展和完善资本市场,简化程序,促使更多符合条件的股份有限公司上市。

3.大力发展企业债券市场,改善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

利用贷款利率杠杆调节负债融资的利息,有效解决资本结构不合理的状态。同时,为保障债券投资人的利益,政府还应该建立强有力的偿债保障机制。改革现行的企业债券发行管理办法,逐步取消额度管理;完善企业债券市场的结构体系,建立健全多层次的企业债券市场;提高企业信息披露的质量,积极推进债券评级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发展企业债券的流通市场,提高企业债券的流动性。

4.加强市场管理,提高上市公司的整体经营业绩。

2008年相对于2004年,我国全部地区上市公司的股本扩张能力有了较大程度的增长,上市公司的发展后劲很大,但盈利水平不高,整体经营绩效仍需加强。对我国经济的长期发展而言,不断提高上市公司整体盈利水平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战略性任务。提高我国上市公司整体经营绩效可以通过以下途径:一是加大审批盈利能力强的区域、行业公司的上市力度,尤其要加大朝阳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企业的上市速度,把这些行业内的真正有代表性的优质企业推荐上市;二是提高上市公司的经营规模,增强其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三是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四是认真贯彻上市公司的退市制度,坚决淘汰经营管理水平落后的上市公司。

5.完善独立董事制度,明确独立董事的权利、责任、义务。

我国上市公司盈利能力较低、成长能力较弱、偿债能力较小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其内部治理结构不合理,突出表现在独立董事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在我国,为了保障独立董事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可将其职能定位为:对控股股东或内部控制人、重大经营决策的监督;对董事候选人的提名;对高管人员的聘任或解聘;对董事和高管人员的薪酬、关联交易、公司发展战略决策进行审核、批准。另外,为了保障独立董事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还应做到强化独立董事的独立性,确保独立董事作用的发挥,建立有效的业绩考核制度和薪酬制度,健全独立董事诚信档案,建立和完善法律责任的追究机制。

篇5:我国ETC市场规模分析及行业发展策略

(一)互联网+ 2015年互联网+被各个行业热炒,中国的龙头包装企业自然不会错过这一天赐良机,纷纷斥巨资进军。美盈森以3264万元收购汇天云网51%股权,后又出资5亿元设立互联网包装子公司小美集科技有限公司。合兴包装设立厦门合兴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通过收购网络公司,东港股份布局电子发票业务,安妮股份涉足互联网营销和游戏行业。另外长荣股份、劲嘉股份、盛通股份、东风印刷等均已注入互联网基因,进军智能健康领域或云印刷等市场。

(二)破产倒闭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一些前几年激进扩张的民营包装印刷企业终于尝到了苦果,倒闭潮频频发生。2015年,拥有6家子公司的大型纸包装集团,年产值逾7亿的昆山惠宇包装集团资金链断裂;广州最大的民营印刷企业丰彩彩印破产倒闭;靠包装印刷起家,产值200亿的民营500强的江苏天地龙集团被法院宣告破产;西南区最大的纸箱基地金山鑫泰永川公司疑因资金链断裂停产;全国包装前五十强安徽南峰润邦绿色包装及巢湖胜达包装深陷企业互保门;江苏龙头包装企业吉春集团传出破产重组消息;江苏另一家包装集团常州时代包装因欠债导致企业用地被查封。

(三)原纸涨价

2015年3月份,在东莞水乡片区57家造纸企业提前退出的刺激下,珠三角迎来一波纸价三连涨。到了2015年年底,受到雾霾的影响,华北地区数以千计的造纸企业被迫停产限产,导致造纸供需平衡出现微妙变化。2015年12月,玖龙纸业连发4张涨价信,理文、山鹰、联盛、金洲等大型纸业纷纷涨价。

(四)旺季不旺

受到城镇房地产泡沫、农村经济萧条、实体企业利润下滑等诸多因素影响,2015年,包装的下游客户发生行业倒闭潮。家具、纺织服装、智能手机、LED、鞋业、建陶、卫浴、玩具等包装用量很大的行业均发生密集倒闭潮,造成包装企业订单明显减少,年年如期而至的生产旺季竟然没有到来。

(五)最低工资标准

2015年政府继续采取从包装等实体企业抽血的方针。各地政府大幅提高了工资标准,上海、深圳、东莞均提升了200元/月,广州一次性上调345元/月。有行业老板分析,企业要为此搭上约1%的利润。

专业经济研究智库 权威行业研究报告

克。而上海也将包装印刷、家具制造、电子等12个大类行业中的71个中小类行业列入上海市工业VOCs重点排放行业,最终收费标准将达到20元/千克。

二、中国包装印刷市场规模分析

我国包装印刷行业具有万亿市场规模。近十年来,我国包装工业总产值从2002年2500多亿元,到2009年突破1万亿元,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包装大国。2014年国内包装工业总产值完成14800亿元,包装行业社会需求量大、科技含量日益提高,已经成为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支撑性产业。

图表 国内包装工业总产值

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产研智库

图表 国内印刷业总产值

数据来源:产研智库

专业经济研究智库 权威行业研究报告

我们认为导致包装行业分散的主要原因包括:

(一)小批量、个性化订单众多:包装行业下游涵盖食品饮料、医药日化、家电通讯等诸多领域,包装种类纷杂、标准化低,难以实现规模经济。PET瓶和金属罐包装标准化相对较强,形成寡头企业;纸包装和软塑包装需求个性化,行业非常分散;

(二)单品价值低、运输半径限制:包装物产品的价值量通常较低,受到运输半径限制,包装企业通常需要贴近客户建厂生产,导致包装行业区域分散,龙头包装企业需要跨区域布局,非上市公司在资金投入能力方面不具备优势;

(三)附加值低、盈利水平低:除了具备一定技术要求、高端产品的包装,大多数中小包装企业产品档次、附加值含量低,缺乏设计研发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盈利水平较差(毛利率低于20%)、投资回报率低。优秀包装企业一般不接毛利率过低的订单,也很少对落后的中小包装企业进行并购。

图表 包装行业上市公司毛利率水平

数据来源:各上市公司年报

篇6:我国ETC市场规模分析及行业发展策略

来源:21its市场研究部

北京速通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张北海透漏,北京将打响ETC进军停车场的第一枪:

首都机场T3航站楼停车场安装了两进两出的ETC车道,T1、T2航站楼停车场各安装了一进

一出车道,目前设备正在测试阶段,还没有正式开通。

停车场ETC概况

ETC的应用目前主要集中在高速公路收费站的不停车收费上,由于ETC有着快速、安全、舒适、绿色等多方面的优势,其在停车场中的应用也提上了进程,如停车场电子不停

车收费国标即将出台;北京表示,将针对机场、大型商贸等大型公共建筑,开展 ETC在停

车场应用的试点工作;武汉市近期提出了2015年实现“手机找车位,用ETC付费”的目标,其首期ETC停车场项目以武商集团摩尔城为核心,整合周边20多个停车场的1.7万多个车

位资源,项目将于11月完成并试点;山东省将在大中型停车场推广普及ETC,有望在济南

机场、西客站等交通枢纽以及大型社区、高校率先应用。

停车场ETC的优势

传统的人工和半人工按键取卡、出口缴费的流程,进出一次停车场单耗费在出入口的时间就近1分钟,如遇重大活动或高峰时段,不少停车场经常出现长时间排队现象。因此,停车场ETC首要作用是能够缓解停车场高峰时期车辆进出的压力,从而减轻部分道路的交通

压力。

其次,目前大部分停车场采用的都是成本仅30元左右的无源电子标签,易被篡改、伪造,不适用于安全的支付结算,而ETC结算采用的是有源电子标签,含安全性高的CPU

卡,因此,在停车场上使用ETC也能够保证安全的支付结算。

另外,ETC应用也有利于停车场附近的商业发展,首先是增速,改造之后的ETC通

道停车场可提高车辆通行速度,减少车辆入口停留;其次是增收,车辆的快速进出,将吸引

更多的人流进入商业区消费;最后是增值,以动态化的信息服务将车位信息传达到车主持卡

人,作为停车场的增值服务。

推广停车场ETC要解决的问题

尽管都是ETC应用,但停车场不同于高速公路,高速公路是政府建设项目,容易协

调和联网,相比之下,停车场ETC建设面临以下几个难题:

(1)停车场资产分属各物业单位,各物业单位之间都是独立的,而要建立统一的ETC收费

系统,必须先联合拥有停车场资产权的各物业单位。

(2)ETC停车场由谁来建的问题。停车场物业单位在不影响固有收入的情况下是不太愿意

再投入资金进行改建的,而且ETC停车场短期效益增加不明显,建设费用高,维护也将是个

问题;如果是由政府出资筹建,那将大大增加当地政府的财政支出,也不是一个好的措施。

(3)停车场ETC建设除了民间资本的投入之外,还需要政府职能部门牵头,或是政府出台

优惠政策,以物业单位改建为主,政府优惠补贴为辅来建立统一的平台或公司;

(4)停车场ETC涉及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收费问题,这就必须与银行结算系统挂钩,而其中

产生的手续费,物业单位是否能接受也将是协商的重要问题。

因此,只有解决了统一平台问题以及硬件改造责任方问题,才能普及停车场ETC

篇7:我国ETC市场规模分析及行业发展策略

专家提醒, 要避免奶业规模化变成“奶农退出化”, 宜结合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富民经济理念, 实施“规模化富民”战略, 把奶业打造成真正的富民产业。

针对部分奶农难以跨越规模化门槛这一现象, 有关专家表示, 在实现规模化养殖的过程中, 切勿过于追求速度, 要注意保障好散户奶农的基本收入, 妥善解决奶农退出和后续产业的接续工作, 避免个别企业损害奶农利益, 引发社会问题。

农业部全国奶业管理办公室副主任王峰表示, 虽然我国奶牛养殖规模化步伐不断加快, 但目前我国仍有60%的奶牛由存栏量在20头以下的小规模户饲养, 因此我国奶业规模化任重道远。

1 政府补贴亟需平衡合理

从农业部全国奶业管理办公室了解到, 从2009年起, 国家每年安排5亿元资金, 用于支持奶牛标准化养殖场和小区建设。目前, 国家已累计扶持1 946个奶牛养殖场和小区, 组织创建奶牛标准化示范场410个。国家的补贴力度这么大, 为何许多奶农仍无法进入规模化门槛?

据了解, 在规模化牧场发展上, 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尽快实现规模化比例, 采取了“扶强不扶弱”的政策。补贴机制倒挂, 先进行规模化建设, 验收后才给补贴, 这让本就缺少资金的散户奶农无法享受到国家补贴政策。

黑龙江省奶业管理办公室主任张毅力介绍, 能享受到规模化补贴的牧场或小区是有高门槛的。2008年开始, 黑龙江省对养殖规模在200头以上的养殖场 (区) 给予50万元~80万元的补贴。2008年、2009年和2010年共补了236个养殖场 (区) 。2011年享受补贴的场 (区) 门槛提高到300头奶牛, 达到补贴标准的场 (区) 大约有84个。

除了补贴门槛以外, 黑龙江省在补贴政策上, 还倾向于乳品企业优先, 原因是要鼓励乳品企业自己建设养殖基地, 优先支持地方品牌经营。黑龙江省要求飞鹤、完达山、摇篮、龙丹等地方品牌企业自建规模化牧场的比例不低于30%, 因此这些企业都得到了一些补贴。

据张毅力介绍, 黑龙江省对用于规模化牧场的全混合日粮搅拌机, 补贴了近5 000万元, 也是按照“谁买给谁补”的原则, 基本上都补给了牧场。由于机械化榨奶机等补贴全补给了当地一个大企业, 企业在领补贴时, 负责监管资金的人员甚至不敢签字。

黑龙江省双城市畜牧兽医局副局长霍志宏说, 在规模化问题上, 奶农除了缺少资金和土地外, 组织化程度低也是一个制约因素。

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奶业分析师宋亮说, 我国大中型规模化养殖场平均收益率高达15%~30%, 而养殖散户平均收益率仅为5%。由于缺乏现代化组织、管理机制, 不少奶农很难有效地被组织起来进行规模化养殖, 享受规模化发展带来的收益。

2 奶业“规模化”不应操之过急

针对部分奶农难以跨越规模化门槛这一现象, 有关专家认为, 奶业规模化不应将奶农这一养殖主体排斥在外, 各地应结合中央“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富民理念, 以规模化为契机, 实施“规模化富民”战略, 将奶业打造成为真正的富民经济。

业内人士认为, 散养户逐步退出是规模化进程中的一个现象, 但必须弄清楚奶农因何退出, 尤其要避免短时间内大量奶农同时退出。国家现代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李胜利说, 从行业发展趋势看, 随着规模化的不断推进, 部分奶农退出奶牛养殖环节已成为趋势, 但与此伴随的应是另一部分奶农实现了规模化养殖, 而不是奶农全部退出。

值得警惕的是, 对当前存在的奶农退出现象, 部分基层管理干部认为“理所当然”。黑龙江省一位基层畜牧兽医局干部说, 奶牛不适合散养, 奶牛养殖又是畜牧业中标准要求最高的行业, 因此奶牛养殖应是有钱人的行业。

据了解, 从当前的形势看, 相比于扶持奶农, 各级政府扶持大企业效果更为明显也更省事, 因此一些地方政府在推动奶农规模化发展上组织乏力, 个别地方甚至还出现畜牧主管部门利用国家的扶持政策进行权力寻租的现象。

业内人士和专家表示, 培育奶农并逐步规模化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 地方政府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为民心”, 采取三大措施实施规模化富农。

一是在规模化道路上, 国家的规模化政策和资金应该向奶农倾斜, 努力解决奶农发展规模化养殖面临的资金困难, 为其提供融资等方面的帮助。

二是地方政府加大对奶农规模化养殖的组织力度, 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措施鼓励、推动奶农组建合作社、联社等组织。

三是加强产业链建设, 让奶农参与到产业链的多个环节中。

国家奶牛产业科学家高民说:“地方政府应加大产业链配套服务体系建设, 将奶农吸收转变为产业工人, 进入配套产业, 使一个产业带动一批人致富。”在实现规模化养殖的过程中, 切勿过于追求速度, 要注意保障好散户奶农的基本收入, 妥善解决奶农退出和后续产业的接续工作, 避免个别企业损害奶农利益, 引发社会问题。

篇8:我国童装市场现状及发展分析

[关键词] 童装市场 设计 品牌 产品结构

《中国童装产业发展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国内城镇居民对各式童装的消费量一直呈上升趋势,年增长率为26.5%。童装消费档次也已由以中低档需求为主转向以中档需求为主,中高档需求增长迅速。近几年随着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中国童装市场的消费需求已由过去的满足基本生活的实用型开始转向追求美观的时尚型,部分经济发达的城市,消费者对童装需求趋向潮流化、品牌化。报告称童装市场将成为中国最有增长性的市场之一。

一、童装市场现状

随着我国第三次人口生育高峰的到来,作为服装市场组成之一的童装市场已成为企业的一个新的竞争焦点。据最新的人口统计资料显示,目前我国14岁以下的儿童人数占全国人口的25.4%,同时每年新增的婴儿数约为2000多万,再加上儿童生长发育的速度快,因而每个儿童每年对于服装都会有新的需求,由此可见,我国童装的市场潜力是多么惊人。但是,在我国的整个童装行业中,童装市场与日益扩大的消费需求还不能很好的融合,童装市场还存在一些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童装的产品结构不合理。童装根据儿童的年龄变化应该有婴儿服、幼童服、小童服、中童服和大童服五种类别。然而目前我国童装市场的产品结构还不够合理,市场上销售的幼童服及小童服居多,而婴儿服、中童服、大童服则偏少,尤其大童服装更是严重缺少。笔者去年曾对上海市的童装品牌做过调研,调研结果也说明了同样的问题,这点可以从分析结果看出(见表1)。

《服装行业2004年报告》已指出,我国10岁~14岁人口占全部14岁以下人口的44%,童装需求量占全部童装需求量的48%。由此可见,大童服的市场需求量大。

根据消费人群的不同,服装的价位可分为低、中、高三档。目前我国童装价位的总体特点是两极分化,低档次的和高价位的童装不难买到,而中等价位的款式新颖、性价比高的童装则较少。但在上海调研时,很多接受调查的家长表示,孩子身体发育变化快,买的服装不可能穿很久,故没有必要去买高价位的服装,而低价位的服装质量、款式等又不尽如人意,所以还是想要中等价位的。(调查分析结果见表2)

从以上两点说明我国的童装生产商对目标市场的真实需求情况关注不够,致使童装产品结构不合理。

2.童装设计水平比较低。法国莎娃设计中心设计师刘莎说,缺乏专业设计人才,整体设计水平有待提高,是形成目前童装市场现状的主要原因。据了解,目前我国专职童装设计师数量非常有限,很多设计师主要以成人服装设计为主,对于童装只投入极少的精力。

童装市场成功的关键在于设计和市场营销能力。而目前我国童装业在设计和布局上,相对处于初级阶段,童装设计主要停留在模仿国外同类产品的色彩、款式的表面水平上,对于国外童装的设计理念、营销模式等的学习却不重视,因此许多新生品牌由于企业实力及营销策略等原因,难以得到很好的发展。还有国外每年至少发布两次童装流行趋势,有专业童装书刊和著名童装设计师,而我国几乎没有专业童装的研究机构,更缺少专业技术人员研究发布童装流行款式。

这些造成我国目前童装设计质量较为低下,服装尺码与同龄儿童的身材差距大,服装款式成人化,“千牌一面”等现象,真正形成品牌文化与设计风格的童装可以说是罕见。

据调查,现今的孩子对于服装款式的时尚化、个性化已经很敏感,超过80%的家长都愿意让孩子参与服装的购买,孩子对父母购买童装的决策有很高影响。所以设计上的“千牌一面”与“时尚、个性”相撞的结果就是供不符求,对供需方都产生影响,也给国外童装品牌更多的市场空间。

3.国产童装品牌缺乏竞争力。中国服装协会副秘书长王茁表示——设计理念陈旧、品牌文化缺失、市场定位偏差的通病已经成为限制童装市场发展的瓶颈,品牌细分将成为中国童装市场走出“小市场”的重要途径。

业内人士指出,我国拥有数量庞大的少年儿童消费群体,但品牌童装专业生产企业却找不到200家,为儿童设计服装的名师更是屈指可数。我国多数童装企业责任心不强,市场竞争混乱,品牌良莠不齐。

目前我国童装市场总体消费特点表现为:市场需求量大,但新生品牌难以满足市场对其品牌的要求,许多企业往往把赚钱放在第一位,对品牌的建设根本没有意识到。例如浙江湖州的织里镇,注册的童装企业就近5000家,但是大部分的生产厂家重短期利益,轻品牌建设,生产的产品以中低档为主,主要集中在批发市场销售,相对于外国童装品牌,其产品就缺乏品牌竞争力。据统计,现在国内童装市场进口品牌已经占据50%的市场份额,而国内童装生产企业,70%处于无品牌竞争状态,有品牌的童装也只占市场份额的30%。从市场销售成绩来看,海外以及合资童装品牌在各大商场中都获得良好的业绩。

二、童装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有专家预测,今后每年新生儿的出生率将保持较高幅度增长,到2010年新生儿出生数将达到最高峰,未来十年,童装市场消费需求将呈现一个稳步上升的趋势。因此国内童装市场有着巨大的容量与诱人的发展前景。童装企业要想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找到立足之地,并不断发展与壮大,一定要把握好消费者市场、资源和文化的变化趋势,要及时转变思想观念、调整行为方式,挖掘自身潜能,以提高竞争实力。以下笔者根据童装市场发展趋势,归纳出几点关于童装的见解,希望对我国童装企业的更好发展有所助益。

1.童装的时尚设计要求越来越高。虽然目前童装市场的主流产品仍以休闲和运动为主,但是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孩子的自主意识逐渐增强,在购买服装上的发言权越来越多,时尚类童装市场空间将会越来越大。相对于过去以保暖、舒适等传统实用功能为要求,现在的儿童服装有了更高的设计要求。因为儿童的购买参与,好的童装设计应能够全面考虑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能够把面料、色彩、装饰等设计要素与时尚趋势紧密结合。合格的童装应该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观赏性,这样才能为对着装风格要求越来越具体的儿童及他们的家长所接受。

2.品牌建设势在必行。从目前我国童装业面临的问题可以看出,我国的童装业最缺乏的是品牌建设的意识。童装的品牌消费将成为主流,尤其是知名度較高或市场较成熟的品牌,将成为孩子和家长首选购买的目标。但是与进口品牌相比,我国的童装品牌缺乏竞争力。那么,国内童装品牌如何才能走出困境,脱颖而出呢?笔者认为企业首先应该确立自身的品牌形象及产品市场定位,然后根据自身品牌定位仔细的进行市场调研,把握流行趋势,了解消费需求,设计出融入流行元素、符合需求、体现品牌文化的特色产品,应该以品牌建设、发展为主要目标,而不是一味的追求短期收益,这样才能顺应童装潮流的品牌化市场趋势。

3.童装的健康、卫生要求更高。安全是童装的第一要素。超过65%的受调查者都非常关心童装的健康和卫生问题,把童装面料的安全性放在选择的首位。当前国内童装的安全合格率还不是很高,许多色彩斑斓的童装面料中含有不少对皮肤有刺激性的化学原料。因此厂家在童装面料的选择时应该要非常注意安全性问题,应该选择吸汗、透气、舒适,对皮肤无刺激作用,甲醛含量也极低的面料作为童装面料。因为质量是保证品牌更好发展的基础。

4.产品结构更趋合理。面对激烈市场竞争,童装企业要想在市场中找到立足之地,就必须对市场进行充分的调研,找准自身的市场定位,了解细分市场的详细情况,实行差异化的营销手段,运用灵活的竞争策略,例如:市场上缺乏大童装,那么企业就会以此细分市场为发展目标;童装的国标号型相对滞后,那么企业就会自己进行调研,制定合适的细分市场号型的企业标准。这样童装的产品结构将会越来越合理。

总之,中国童装企业只有在不断地挖掘自身优势和寻找、开拓市场机会的过程中,不断地去修正和确立自身的发展策略才是根本。

参考文献:

[1]毛莉莉:我国童装市场的现状及发展前景[J].上海纺织科技,2000年4月

[2]严建云:上海市大童装市场调查及营销浅析[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增刊),2006年6月

[3]服装行业2004年报告

[4]服装品牌企业如何作大品牌服装[EB/OL].中国品牌服装网,2007年08月

篇9:我国ETC市场规模分析及行业发展策略

1 我国票据电子化的现状

1.1 票据的电子化及电子票据

根据的电子化是一种全新的结算方式, 其产品——电子票据并不是对现有的传统结算产品的简单优化和组合, 需要有不同于传统票据的运用环境, 是票据在产生、流通、结算过程中的某一阶段以电子形式存在, 其间夹杂着电子数据信息与实物票据之间的相互转换, 实质是实物票据处理方式的电子化。而电子票据是不依附于实物票据, 从票据权利的产生到票据权利的消灭的全过程均以电子形式独立存在, 并以电子签章代替实体签章。从我国目前情况看, 完整的电子票据体系尚未建立, 不依附于实物票据以电子形式独立存在的电子根据尚未真正出现。

1.2 发展现状

近年来, 随着以网络应用为核心的数字化革命时代的到来, 电子票据业务在我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2003年6月30日, “中国票据网”正式启用, 为金融机构间票据转贴现、票据回购等业务提供报价、查询服务, 标志着我国票据市场电子化开始起步, 但该网目前不能提供票据交易的功能。

从2005年开始, 国内个别银行开始将电子信息技术引入票据业务, 招商银行、民生银行、工商银行等相继推出了基于行内系统网上银行业务的电子票据产品。比较典型的产品有:招商银行推出的“票据通”-网上票据业务。该项业务是我国金融机构在传统票据电子化方面的最早的尝试之一。付款人通过网上银行开出招商银行电子根据, 招商银行联网传递, 收款人实时查询到电子票据。持票人可通过电子背书向他方 (被背书人) 转让电子票据。持票人将实物商业票据或电子票据托管于招商银行, 并可在网上查询托管票据状态和信息。通过网上企业银行可办理实票或电子票据承兑申请, 托管实票或电子票据的贴现及赎回、托收、质押、实票撤消托管等各类票据业务。电子票据可在招商银行系统内全流通, 具备实物票据的全部功能。工商银行参照传统银行承兑汇票业务流程, 利用电子化手段, 基于网上银行系统, 设计、开发了“易保付”电子化信用票据, 企业客户通过工行网上银行签发, 可实现票据的电子化签发、转让、贴现与转贴现、付款等功能。2006年底, 民生银行以网上银行为平台, 配以电子签章技术开办了电子汇票业务, 客户向民生银行申请取得电子汇票业务资格后, 通过网上银行实现商业汇票签发、承兑、交付、托管、背书转让、贴现、质押、委托收款等功能, 此业务是一个较为完整的票据电子化方案。

2 影响我国电子票据业务发展的制约因素

2.1 电子票据的法律地位

相对于电子票据业务的发展, 相应的法律制度显得十分滞后, 目前我国实行的《票据法》在制定时所有的规定都是基于纸质票据的, 确认的是纸质票据及其签章的法律责任, 对电子票据及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未做规定, 这就否认了经过电子签名认证的电子票据的支付和结算方式的法律效力, 说电子根据业务的发展实践与法律制度的制定处于失衡状态。

2.2 各家商业银行的电子票据系统相互独立, 难以实现跨行交易

要做到全流程电子化流转, 需要票据各方当事人都在同一家商业银行开户并开通该行的网银服务, 这显然对电子票据的客户群体进行了限制, 不利于电子票据大面积推广。换句话说, 在票据背书转让的任何一个环节, 只要被背书人与背书人不在同一银行开户, 就面临电子票据落地处理的问题。虽然从理论讲, 该问题可以通过商业银行间的电子票据系统对接解决, 但由于成本过高和同业竞争存在, 依靠商业银行之间的彼此协作彻底解决该问题不现实。

2.3 电子票据与纸质票据的转换

客观说, 虽然电子票据已经产生, 但要全部取代纸质票据还需要相当漫长的过程。在两者共存时期, 需要寻找一个相互转换的合理解决方案。此外, 由于电子票据在跨行交易时要落地处理, 使得电子票据与纸质票据的转换问题变得非常迫切。就目前的法律框架而言, 要满足《票据法》和人民银行相关制度的规定, 通过票据质押转开票据的方式是唯一选择。也就是说, 企业可以将收到的纸质票据向银行质押, 申请开出电子票据;电子票据可以在同一商业银行系统内实现电子流转;当需要跨行交易时, 可以将电子票据质押转开成纸质票据。但是, 通过质押转开实现电子票据与纸质票据转换, 又带来新的问题。首先银行办理质押转开业务通常会收取手续费, 增加了企业成本。其次, 即便银行免收手续费, 与票据的直接背书转让相比, 质押转开方式会同步增加企业应收和应付票据, 增加了企业的负债率, 不利于财务报表优化。

2.4 电子票据的安全性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 其具有充分开放、管理松散和不高防护的特点, 也使安全成为一个日益重要的问题, 电子票据在网络上交易的公开化程度较高, 操作人员和信息使用者干预系统的机会增大, 网络系统所面临的攻击和破坏的机会也较大, 所以系统面临的安全隐患也必然增多, 人们对电子票据安全性的担忧阻碍了电子票据业务的发展。

3 我国电子票据业务的发展策略

3.1 建立统一的电子票据服务平台

经过多年的发展, 票据市场已经成为了价格体系市场化程度相当高的十分活跃的市场。虽然普遍认为短期融资券的出现会使商业汇票的市场份额有所削减, 但作为一种在产业链上广泛使用的成熟和顺畅的支付和融资工具, 商业汇票的市场空间今后仍然是巨大的。票据电子化建设作为提高票据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和交易风险的重要举措, 需要进一步加快步伐。以台湾地区的经验来看, 监管部门应该发挥重要的作用。事实上, 发展电子票据的规划是1989年由台湾“央行”提出的, “央行”自始至终地参与了电子票据的发展过程, 推动了配套的规章制度的出台。这是台湾地区电子票据发展的一大特点, 也是成功经验, 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在中国大陆, 虽然已经有多家商业银行推出了行内的电子票据系统, 但如何实现电子票据跨行交易的问题依然悬而未决, 严重制约了电子票据的进一步发展。电子票据如果不能跨行交易, 则不仅愿意接受电子票据服务的企业客户非常有限, 而且电子票据难以进入到广阔的银行间转贴现市场, 对改善票据市场基础建设的作用不能有效发挥。就中国国情来看, 依靠商业银行自身解决跨行交易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必须由人民银行来牵头。可行的方案是, 人民银行搭建统一的电子票据服务平台, 并通过与各商业银行内部电子票据系统直联的方式来实现电子票据的跨行交易。当然, 该方案要想成功, 人民银行应与各家商业银行 (尤其是已经开办电子票据业务的商业银行) 充分沟通和论证, 统一电子票据的业务标准、技术标准和安全标准, 这样才能保证商业银行开出的电子票据能在人行电子票据服务平台顺利完成登记处理, 并使其他商业银行的系统可以调用。令人欣喜的是, 人民银行已经意识到了统一的电子票据服务平台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并已经开始启动该项目。

鉴于电子票据与纸质票据将在相当一段时间共存的客观现实, 人民银行在搭建电子票据服务平台时, 应配套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 方便电子票据与纸质票据之间的转换。比如, 为了解决票据质押“虚增”负债率的问题, 可以考虑开办一种类似票据置换的业务:企业将收到的纸质票据转让给银行, 银行给企业开出对应的电子票据, 银行可单独办理纸质票据托收并将托收回款用于电子票据的到期付款。

3.2 提高电子票据的安全保障

安全性问题是制约电子票据发展的“瓶颈”, 因此, 要发展电子票据业务, 必须要确保电子信息、电子签名的安全性, 否则, 电子票据业务的发展将失去支撑点。

首先要有一个法律认可的权威的认证机构, 对电子票据业务的准入从技术上、制度上、管理上进行安全鉴定和认证;其次, 要建立健全电子安全防范体系, 严厉打击利用电子票据进行的金融犯罪行为;第三, 要加强对电子票据业务日常的监督, 督促参与各方切实遵守有关法律制度, 确保电子票据业务安全运行;最后, 要明确银行与客户在维护电子票据业务安全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以及在发生风险时银行与客户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要重点提高电子签名的安全性。首先要明确有效的识别机制, 确立电子签名所采用的形式和技术标准;第二, 要确立权威的法定认证机构履行认证职责;第三, 在明确电子签名的构成要件, 使银行和客户使用最安全的签名方式, 确保当事人电子签名的合法性、唯一性;第四, 要明确当事人对电子签名的风险责任, 督促当事人谨慎地判断是否为安全的电子签名;最后要保护电子签名者的合法权益, 严厉打击盗用他人电子签名的犯罪行为。

3.3 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

3.3.1 制定核心法律

制定一部独立的电子票据法, 明确该法案的立法目的、电子票据的定义、基本原则及法律效力等;特别要以电子票据的支付或交易方式、手段、程序为主要规制重点, 对占有、转让、背书方面都应适应现今电子票据实际业务的需要, 制定出符合现实市场需求的法律。

3.3.2 修订其他现行法律

第一、票据法方面。《电子签名法》的出台虽然解决了书面形式、原件、签名等冲突, 但其与《票据法》之间仍然存在着交互承认的问题。因此, 对票据法的修订应特别涉及对电子票据的相关内容, 即承认《电子票据法》这一特殊法的地位。

第二、税法方面。我国应坚持在防止税收流失的同时不阻碍上网上贸易的发展。针对互联网的特性重新界定居民、常设机构、所得来源、商品、劳务、特许权转让等互联网税收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改革、完善相关的增值税、所得税税收法律, 确保建立公平的税收法律环境, 同时建立网上自动征税系统, 加快电子征税进程。

第三、刑法方面。虽然《电子签名法》增加了伪造他人电子签名罪等三项罪名, 但是作为新型犯罪, 电子票据犯罪构成特征不同于传统票据犯罪, 如“犯罪人可能直接通过盗用或破译他人电子票据密码, 伪造他人电子签名等行为实施非法出票行为”等。因此, 应扩大刑法上票据犯罪范畴, 增设电子票据犯罪的相关内容。

第四、程序法方面。应尽快修改《民事诉讼法》或扩大《合同法》的相关条文解释, 以匡正电子记录在形式上得到法律认可, 但确没有相应规则确定其做为有效证据的尴尬局面。这样可以保证实体法和程序法的统一, 为电子票据中诉讼中有关证据证明力的解决奠定法律基础。

(四) 采取多种措施鼓励和支持电子票据业务发展

篇10:我国煤炭行业现状及市场形势分析

关键词:煤炭行业 现状 市场形势分析

一、我国煤炭行业之现状

煤炭行业一直是我国能源中不可替代的能源之一,虽然煤炭在整个能源结构中呈现下降的趋势,但是,它的基础性地位仍然不可替代。虽然我国的煤炭行业已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仍然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其中的污染问题最为突出,已经制约着我国煤炭行业经济的发展。

1、煤炭行业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我国是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而且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这种能源结构都不会太大的变化。想让国民经济的建设持续健康发展下去,煤炭产量的增速就要与国民经济的增速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煤炭行业在我国一直都是国家经济的基础,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煤炭的产量翻了一倍,我国的经济建设的基础就是煤炭资源在不断快速的发展。煤炭行业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煤炭行业也面临着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双方面的挑战,长期以来我国煤炭行业的发展模式就是先进行生产,导致了很多矿区的社会发展都很落后,矿区人民的生活水平都很低。煤炭行业一直以来受到计划经济的控制,煤炭产品很单一,高科技的产品很少,煤炭价格失调。矿区职工的整体素质不高,对市场经济认识不足,近些年来煤炭行业的环境有所改善,但是很多矿井还是处于亏损状态。人们的生活水平在逐渐提高,所以人们对社会环境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煤炭生产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很严重,但是由于缺少资金,煤炭企业不可能利用大量的资金来治理环境,就会形成恶性循环。

2、煤炭行业分散,员工整体素质不高

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能源方面的供应比较紧张,所以政府就随之提出了“有水快流”的政策。煤炭资源的发展模式就变成了小型、中型和大型煤炭企业并存的局面。在煤炭发展过程当中地方自主权在扩大,所以一些地区为了追求自己的利益,小型煤炭企业就变得越来越多。煤炭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专用性相当强,涉及到大量人员分流安置的问题,而且,如果煤炭企业想转变为其它相关的企业也很不容易。煤炭行业员工的整体素质比较低,员工的思想观念落后,煤炭企业受到制度以及体制的限制,大部分的职工有严重的落后思想,重投入以及轻产出的观念还没有改变。煤炭行业的管理方式粗放,仍然沿用过去的行政管理模式,不利于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煤炭行业在比较先进的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创新能力不高,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煤炭资源严重浪费,安全隐患问题突出

煤炭企业缺乏节约利用资源的意识与运行机制。为了自身的利益,人为的控制煤炭资源,很多大的矿山都不能被开采。煤炭价格上涨,一些煤炭企业大量消耗资源,超量生产,但是这是以缩短矿山服务年限为代价的,让煤炭资源出现了不合理损失的严重情况。近年来煤炭企业对产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瓦斯爆炸以及特大恶性事故等煤矿事故时有发生。在煤矿开采当中的事故造成的损伤是巨大的。尽管近些年来煤矿安全生产的趋势有所好转,但是由于自然条件以及生产环境的变化,增加了很多不安全因素。

二、我国煤炭行业市场的形势分析

要谈到我国煤炭市场的形势预测,就要从长期形势和短期形势两种情况分析。我国的经济在未来十年内仍热会保持在7%以上的增长速度,这也注定了我国的煤炭市场将会保持一个较高的水平,因此说我国的煤炭市场从长期形势看是向好的。

我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经济总量已达世界第二位。同时,我国的工业发展也非常迅速,成为了“世界工厂”。但由于我国在煤炭行业的核心技术的缺乏,导致了煤炭产业的发展缓慢,煤炭经济只能依赖第二产业的低水平加工工业大发展。所以,煤炭行业的需求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很难下降,对煤炭市场来说,这无疑是好的消息。2011年的第四季度我国煤炭市场的供需情况一直趋于平衡,除恶劣天气外。

我国由于受欧债、美债危机的影响,导致经济也充满了不确定性,下降的可能性也是有的,但下降的幅度不会很大。同时,在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能源的政策下,我国将会实施能源消耗总量限制,这必将给我国煤炭需求增加了很大的不确定性。

我国的煤炭供应形势也不容乐观,我国东部地区煤炭增产潜力逐渐喪失,陕西省的煤炭增产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小,尤其是内蒙古、陕西煤矿的兼并重组,很可能会影响煤炭产量。因此,我国煤炭产生阶段性供应紧张的可能性很大。我国的各大电厂和供热企业在冬季会储煤,也由于煤价较高,储煤量可能不足。尽管一些地区出现电煤紧张,但电厂大量补库存的可能并不大。今年初以来,由于气候原因,水电发电能力进一步下降,到年底前可能不会有太大改善。为提高电力供应能力,政府集中核准了一批符合产业政策的火电项目,这会增加煤炭需求。总的来看,今年年底到明年,除非国家调整发电价格,否则电力企业电煤需求会保持一个相对稳定态势。因此,电煤需求仍然保持一定的增长,但不会出现爆发式增长。

铁路运力是对我国煤炭价格影响最大的。我国的煤炭生产能力明显西移,“三西”煤炭的产量已经占到了全国煤炭产量的61.4%,但我国煤炭运输布局尚未做到西移。目前,大秦线、朔黄线的铁路运力已接近饱和,京藏高速公路的大堵车也已说明“西煤东运”的能力不足。由于京广、京九、焦枝线根本无法承担起“北煤南运”的任务,铁路运力不足造成华中地区年年存在电荒,能源极度紧张。尽管近两年铁道部在西部开工了一些煤运线路,但很多项目已经因为缺乏资金而停工,大大延缓了铁路建设的速度。由于今明两年煤炭铁路运力不会有较大提高,铁路运力制约将依然存在,煤炭供给能力难以提高,这也就决定了煤炭价格不会大幅度下降,市场供给依然偏紧。

从去年底到今年,预计国内外宏观经济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加,也会给煤炭市场带来不确定性。总的来说,从煤炭供应能力看,去年冬今年春煤炭供需总体平衡,华中、华东等局部地区可能由于运力短缺而煤炭偏紧。今年我国煤炭产量将继续增加,主要增量将来自“三西”地区。随着煤矿兼并重组逐步完成,煤炭产量将继续增加,我国煤炭产量总体上可以满足市场供给。综合上述分析预测,去年冬今年春煤炭市场仍将维持供需基本平衡,但区域性、阶段性偏紧和结构性过剩将会继续存在。

今年国际煤价走势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可能继续下跌,也可能回升,当然也有可能继续维持窄幅震荡。如果欧债危机愈演愈烈,最终导致欧元区实体经济出现明显下滑,并波及全球主要经济体的话,国际市场能源需求必然会出现下滑,届时,石油、煤炭等能源价格也将会出现回调。但是,经过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各国将更加有能力协同救市,所以这种假设成为事实的概率相对较小。相反,国际煤价上涨的概率反而较大。为了给市场提供充足的流动性,当前主要经济体仍然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部分经济体甚至再度启动了量化宽松,这给国际市场能源价格上涨埋下了隐患。此外,从目前来看,2011年开始的“阿拉伯之春”远未结束,继突尼斯、埃及、利比亚、也门之后,叙利亚和伊朗局势又在不断升温,伊朗作为全球重要产油国,未来如果因其局势发生重大变化,导致原油供应受到影响的话,在投机资金炒作下,国际油价必然会大幅攀升。如果国际油价大幅攀升,煤价必然受到影响,国际煤价上涨会通过影响进出口传导至国内,带动国内煤价上涨。

因此,综合来看,单从国内市场来看,今年煤价上涨动力不足,国内煤价走势或将更多的取决于国际煤价走势。

参考文献:

[1]吴见,曹代勇,张继坤,魏迎春,李晶,杨柳.煤炭开采的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以山西省为例[J].安全与环境工程,2009(03)

[2]侯世宁,程建远,朱英丽.深部煤炭资源地质勘查中几个问题的思考[J].中国煤炭地质, 2010(02)

[3]张增奎,相莹.关于在北方地区推广型煤及洁净煤技术发展前景的调查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07)

[4]卢清峰.环境影响评价在煤炭开采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6(15)

[5]王卓理,耿鹏旭,刘嘉俊.平顶山市煤矿塌陷区复垦土壤理化性质研究[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5)

上一篇:初中数学创新教育探索下一篇:房地产开发公司客服转正申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