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植树为题的作文

2024-04-21

以植树为题的作文(通用14篇)

篇1:以植树为题的作文

星期天,我和爸爸到郊外去种树。我抡起锄头挖树坑,刚挖了一尺来深,就看见一块大石头躺在坑中。我心想:真是倒霉透顶,一个树坑没挖好,就遇到了拦路虎。我用力搬石头,可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它却依然纹丝不动。我气得咬牙切齿,用锄头朝它猛打了几下,石头终于裂开了一条缝。我像炸毁了敌人的碉堡一样,激动得心里砰砰直跳。我搬开石头,继续用力挖。一阵功夫过去了,一个又大又圆的.树坑挖好了。我吃力地举起比我还高的树苗放在坑里,把它扶正,并不断向树根上培土。等到把树坑填满了,又用脚把土踩平。最后盛上一盆清水,浇在树盘上。水慢慢地,慢慢地渗了进去,被树苗吸收了。

我显得筋疲力尽,手酸软酸软的,就像骨头散了架一样。你瞧,树苗立在风中,还不停的向我点头微笑呢!我看着那嫩绿的树苗,心里像灌了蜜糖一样,乐滋滋的。

篇2:以植树为题的作文

阳春三月,正是植树的好季节。今天是植树节,小红也参加了植树活动,她提着水桶,拿着铁锹,迎着温暖的春风哼着歌,兴高采烈地跑上小山坡。开始种树了,她先在地上挖了一个坑,接着再把树苗栽进去,再填上土,最后又给小树浇浇水。这时一只蝴蝶飞来,在小红面前扇动着翅膀,好像在称赞小红说:“你真棒,小小年纪,就懂得植树造林,绿化祖国,保卫地球!”小红高兴地看着小树,心里默默地想着:小树,小树,和我一起快快长大吧,长大了做祖国的栋梁!

篇3:以植树为题的作文

一、通常, 我们这样教

例题:路长100 米种树 (两头都种) , 每5米种一棵, 一共种几棵?

教学流程:

(1) 建立概念。距离、间距、间隔数、棵数。

(2) 建立关系。距离÷间距+1=棵数。强调:距离÷间距是与棵数一一对应的间隔数。

(3) 区别类型。两头种:距离 ÷间距+1= 棵数;一头种一头不种:距离÷间距=棵数;两头不种:距离÷间距-1=棵数。

(4) 审题。①读题:植树问题;②区分类型:两头种;③提取关系式:距离 ÷ 间距+1= 棵数;④把数字代入, 列出算式:100÷5+1;⑤解答。

以上便是“植树问题”一直以来沿袭的教法。

二、尝试:我们现在这样教

环节一:比较, 平均分中的点和段。

例1:路长20 米, 每5 米分一段, 共分几段?

要求学生解答:

(1) 读题:平均分, 用除法。

(2) 列式:20÷5=4, 分4段。

例2:路长20 米, 每5 米种一棵, 一共种几棵?

要求学生解答:

(1) 读题:平均分, 用除法。

(2) 列式:20÷5=4。

4+1=5, 种五棵。

讨论:例1、例2不同在哪里?为什么例2要多一步加1 ?

结论:图:

例1、例2 都是平均分, 但例1 讨论的是“段”, 例2 讨论的是“点”, 点数比段数多1。

环节二:讨论, 不同的树有哪些?

问题:同学们, 除了园林工人会把树种在点上, 世界上有没有其他的也会把东西“种”在点上?

讨论整理:

(1) 开会时, 服务员把杯子放在点上。

(2) 站岗时, 警察站在点上。

(3) 路灯, 装在点上。

(4) 摆花, 花是被摆在点上的。

(5) 高速公路上的服务区, 建在点上。

……

环节三:练习 (省略) 。

环节四:变式练习。

变式1:在例2中, 班长领了五棵树去种, 到现场一看, 发现路的一头有一间房子, 怎么办?

学生:交回一棵树。

变式2:同样在例2中, 班长领了五棵数去种, 到现场一看, 发现路的两头各有一间房子, 怎么办?

学生:交回两棵树。

小结:

一头不种:减一;两头不种:减二。

环节五:总结 (略) 。

三、讨论:我们在哪里减负

曾经在四年级教学“植树问题”, 该班学生多数在校外培训机构学过“植树问题”, 所以面对例2 时, 学生马上问:是两头种, 还是一头种, 抑或是两头都不种?题目没讲清楚, 我们没法做。

当学生问这个问题时, 说明他们已经被训练得很机械化。我会要求他们忘掉以前学的方法—即本文第一部分描述的通常方法, 跟着我去比较第二部分中的例1和例2。等完成文中第二部分的整个过程后, 我会问学生:今天我们经历的“植树问题”与大家在校外培训机构学习的方法, 差别在哪里?他们回答:“我们在校外学的是方法, 您今天教的是道理。”

不管这个回答是否正确, 学生感受的敏锐却令人钦佩。在通常的教法中, 学生要先记住间隔、间距等概念, 接着记住关系式, 再接着记住三种情况的三个关系式, 记的容量很大。本文第二部分的教法中, 学生不需要记住概念、关系式, 只是回到平均分去。平均分的要素有“段”与“点”, 像速度 × 时间= 路程、效率 × 时间= 总量, 这都是“段”的问题, 而植树问题是“点”的问题。它们在本质上都是平均分的问题。

篇4:以“难”为题作文分类点评

“难”这个字,读nán的时候,意思往往与“易”相对。做起来费事叫“难”,使人感到困难叫“难”,不容易、不大可能也叫“难”。和“难”相关的词语有很多,比如,难处、难度、难题、难点、难免、难为、难保、难怪……

请以“难”(nán)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审题立意】

提示语中“做起来费事,使人感到困难,不大可能等”可归结为“不容易”这一内涵。做起来费事,重心在“费事”,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完成的;使人感到困难,重心在“困难”,仍然在“不容易”这一层面。

对“难”做生活(包括工作、学习等)、哲学、审美等层面的解读,均视为切题。在生活方面,比如不向困难低头、挑战难度;在哲学方面,比如与“易”的辩证思考,以“易”写“难”、以“难”写“易”、表面写“易”实则写“难”等,通过对比或者辩证思考突出“难”的主题的,视为切题。

因此,“难”可以从三个层面进行解读,第一层是因个人(自我、内心)而“难”(感到为难,觉得艰难),个人学业、事业上的困难处境,情感纠结,人生选择的为难,命途的艰难感慨,等等。第二层是因他人而“难”,主要从处理人际关系之难的角度去思考,父母与子女(养育与理解之难)、师生(教育之难)、同学同事(相处之难)、领导与百姓(服务与监督之难)、穷二代与富二代(因差距与歧视而“难”)等。第三层是指因国家(民族社会,大众百姓,历史文化,道德精神)而“难”,老百姓看病难(医保)、出行难(春运买票)、办事难(上头没人)、维权难(不懂法),生活样样都难,越活越难,不活不难。扶起一个跌倒的老人有那么难吗?调查清楚,说清事情的真相有那么难吗?承认错误,担起责任,给公众一个交代有那么难吗?少一些“三公”消费,多买几辆校车有那么难吗?

写作时,要特别注意“难”字在文章中的具体解释。即便用“难”组词,也要将重心放在“难”上。无论选择何种文体,都要充分调动自己的真实体验,写有真情实感的作文,或展开具体细腻的情感体验描写,或深入挖掘表达自己对某一领域问题的深刻思考和见解。写作时应注意一个化大为小的问题,切不可罗列或泛谈各种“难”。其实就集中写家庭关系难协调、农民工买票难、做个好人难、爱一个人好难、自我人生中追逐与放弃之难等,不需要在不同层面和角度都提到一些,展开时又“平均用力”,这样的文章往往没有侧重,表达也不鲜明。应当使文章内容更典型,更有针对性,这样的文章才实在。审题思考时可以放开,具体构思布局时就应收拢,切入角度明确,可以的话加入些辩证思考(难与易是相对的),适当深入拓展一下。

【分类点评】

苏州一考生

我从未在舅爷爷口中听到过一声“难”,无论是调侃还是哀叹。

在他回来的前几年,他常常这样告诉我:“人只要能读书,肚子里有了墨水,天下事都不至于一个‘难’字了事。”说这话的时候他蹲在低矮的红砖平房前翻动着晒在场上的草药,屋檐下吊挂的龟甲轻微地摇晃着。

舅爷爷读了一辈子的书,可读书似乎并没有给他带来任何好处。他是当年下乡的知青,全村敲锣打鼓送出去的唯一大学生,回来时却只带了满面的风霜和到了如今也养不好的一身瘦骨。

不是没有人背地里说些闲话的,仿佛当初的歆羡如今一股恼(脑)儿地变作了毫无道理的轻蔑。除了闲言碎语,舅爷爷的生活也很不宽裕。几十年在外,一切都得从头开始。可他从未抱怨过一声“难”,也不接受任何人的帮助。凭着在大西北自学的中医,他在医院谋了一份工作,即便上班的路程要骑两个小时的自行车,他也乐此不疲。

闲暇的时候,他总爱给我们讲述在大西北的见闻,善于“引经据典”的舅爷爷能将简单的故事润色成一波三折的传奇。待到众人听得唏嘘不已,正神游其中的时候,他便猛地一拍大腿,哈哈大笑,露出已然稀疏的牙齿。在这些故事里,我们忽视了漫天的黄沙,忘记了干裂的土壤,也没能在难以下咽的干菜里体味到某种艰难和辛酸。很久以后,我才懂得了那种快意潇洒后到底是怎样的“不难”。

每当这个时候,舅婆婆总会端着做好的饭菜出来,用她带着西北腔的尖细嗓音打断他的侃侃而谈,再讥讽上两句,也不忘送上个白眼。她总爱抱怨舅爷爷满肚子的不合时宜,也对他所谓的“读书无难事”的理论嗤之以鼻,却放任他将屋子堆满了书和工具,时不时还会帮忙整理。

舅婆婆越是跟他叫板,他就越是起劲,仿佛在这种“难”与“不难”的争辩里能获得某种快慰。可这种争辩也戛然而止了。在舅婆婆突发脑溢血去世后的那几天,舅爷爷第一次陷入了长时间的沉默。闪烁的泪光,时不时的喃喃自语,一度让我们担忧不已。

如今他终于恢复了往日的健谈,又似乎比往日更多话,有点喋喋不休,也不像以前那样妙语连珠。

只是他仍然不说一个“难”字,或许是不知说给谁听。

我去看望他,最后在告辞的时候,他依然告诉我:“要读书啊!就没什么是难事。”说着,眼里有泪花在闪动。

【评 析】

文章摘取了舅爷爷生活中的几个典型片段,如舅爷爷年轻时坎坷艰辛的经历,舅爷爷返乡后对自己的“传奇”的描述,以及舅爷爷与舅婆婆对“读书无难事”的争辩,一层层地引发了读者对“难”的思考。同时,细节描写精炼传神,如“便猛地一拍大腿,哈哈大笑,露出了已然稀疏的牙齿”,“闪烁的泪光,时不时的喃喃自语”,一个不畏艰难、重情义、豁达乐观的老人形象跃然纸上。文章语言朴实真诚,字里行间汩汩流动着家庭成员间的亲情。舅爷爷的口头禅“要读书啊,没什么是难事”在文中反复出现,既串联全文,使文章衔接自然,浑然一体,又深化了文章的主旨,加深了讀者对“难”的感悟。总之,此文写出了有血有肉又有性格的舅爷爷这个人物。综合评分:68分。

徐燕笑

当青少年争相推崇名牌效应,当青少年对“快男超女”顶礼膜拜,当青少年对中性越来越痴迷,如何恢复青年的豪情壮志已成为难题。

是的,如何恢复青少年的纯洁已成为难题。

青少年生活在物欲横流的世界中,早已经不起物质的诱惑而迷失了自我。他们对耐克、阿迪趋之若鹜,极度追求物质享受。据说,有位年仅17岁的孩子,仅因为要买一部苹果手机而卖掉了自己的一个肾。尼采曾说:“成功只会在远离市场的前提下才会产生。”试问,这样的青少年,还会取得怎样的成就?还能担当得起祖国的未来吗?

是的,如何找回青少年的壮志已成为难题。

我们迷失在“温一壶月光下酒”的柔情中,失去了目标,找不到方向。我们是父母眼中的珍宝,富裕的生活让我们不必为温饱而奔波,于是“富二代”“官二代”出现了,于是有了“郭美美炫富”“我爸是李刚”等事件。青少年的志向坍塌了,那么,中国的明天又会在哪里呢?

是的,如何找回青少年的霸气已成为难题。

我们沦陷在“人似黄花瘦”的婉约中,早已没有了“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的豪放。当年“五四”运动中激情澎湃的青年,当年高呼“内争主权,外惩国贼,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的青年,如今又在哪里呢?

是时候了,青年们,起来吧!做一个像谭嗣同一般“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英雄,做一个“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的战士。

nlc202309010829

如陈嘉庚一般,有“敌未退出我国土,有敢言和者,以汉奸罪论处”的豪情,有温总理“吾身虽瘦,必肥天下”的壮志。

在《敬告青年》百年之后,我要写下:

战争的而非妥协的;

激烈的而非婉约的;

精神的而非物质的;

热情的而非柔媚的;

在死亡到来之前,

让生命与日月争光辉!

【评 析】

文章抓住提示语中的“难题”展开论述,针对当今青少年中存在的缺乏“豪情壮志”的现象分三个层面进行分析和批驳,立意准确,切中时弊,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同时,文章脉络清晰,内容旁征博引,语言热情洋溢,震撼人心。文章的不足在于对“难”缺少进一步的正面解读,内容略显单薄。同时,结尾部分还可适当点题,最后几行语意欠明。综合评分:58分。

沈 烨

世上之事,有难易之分。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难,如前进途中的绊脚石,绕过它,也许就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难,如外强中干的纸老虎,你弱它就强,你强它就弱。

难,如穷途末路的悬崖峭壁,退一步则海阔天空。

因此,我们要愈挫愈勇,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吳。前进途中的绊脚石不可避免,但不论多难,只要不放弃,坚定信心,就可克服那道难关。司马迁遭受宫刑后,忍辱负重,成就“史家之绝唱”——《史记》;孙子遭到陷害,膑脚后写下《孙子兵法》;左丘明失明,写下不朽著作《国语》;孔子四处游说不成功,编著《春秋》。这些人无不遭遇难关,可他们不畏艰险困厄,完成了自己的理想,留名千古,为后人敬仰。

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此言末路之难也。楚霸王项羽,兵败逃至乌江仅余二十八骑,乌江亭长为其准备一小舟,助其渡江,可他却说:此乃天之亡我也。遂于乌江自刎,留下无限遗憾。试想,若楚霸王渡过乌江,重见江东父老,那他与刘邦的鼎力之势,也许会更为长久,胜负输赢更是一个未知之数。因此,我们不应被眼前的难关吓倒,而应放眼未来,抓住机遇,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成功。

历览中华上下五千年之文明,其间困难重重,可中国毅然挺了下来。1840年的鸦片战争,打开了清朝长期封闭的大门,西方的物质文明开始进入中国,中国人开始认识到自身的落后,开始了救亡图存的道路。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一代代志士仁人前赴后继,走上民族复兴之路。抗日战争之中,全民族心手相连,共同抗日,最终赢得了民族独立,摆脱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尴尬境地。由此可见,只有不畏难,才能赢得自由。

难与易,不在客观事物本身,而在于我们自身。只有不畏艰难,奋发自强,才能克服困难,走向成功的彼岸。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评 析】

本文从“难”与“易”的辩证关系入手,围绕面对“难”该怎么做展开文章,切合题意。但文章的缺陷也是很明显的。首先,文章思路混乱,从“要愈挫愈勇”到“末路之难”再到“中国的不畏艰难”,各分论点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没有层次感。其次,文章素材的使用不够典型,同时因为对材料分析不够,有硬贴标签之嫌。综合评分:45分。

篇5:以植树节为题的作文

人生不也如此吗?也许很多时候也会被人遗忘,但只要像这些小树一样努力绽放精彩,一定会是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线!

我不由得想起了曾经学书的一段经历。已经习惯了写颜体的我,忽然间换了一位老师,换了一种字体,开始学行书没几天,我就感到力不从心,想放弃了。这是我第一次对书法有了想放弃的念头,当我把这一切告诉妈妈时,她并没说什么,而是带着我来到了我们一起拔起又种下的小树旁,意味深长地说:“孩子,你看那小树,它们不论处于怎样的环境,面对怎样的困难,它都能勇敢地存活下来,一个真正有本事的人,是永不言弃的!”

听了妈妈的话,我很惭愧,同时也在心里暗暗下决心,要像这些小树一样,坚强地走下去!练习中,手酸了,不管;脚麻了,坚持;眼花了,继续!就这样,我的字渐渐有了起色,还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我心中的叶儿在不断长大,它迎着那温暖的阳光,必将成为枝繁叶茂的大树。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篇6:以去植树为题作文二年级

我和爸爸把树苗放在一边,开始挖土。我一锹又一锹地挖着,边挖边充满自信地说:“我一定是挖坑挖得最好最快的!”爸爸听了这话,也来帮忙弄去土里的石头,爸爸的技术可真好!一开始我挖土十分吃力,因为总是遇到硬邦邦的石头,但有了爸爸的加入,我就轻松多了!我想:“爸爸为了我的意愿在奋斗,我也要更加努力才行啊。”在我们父子不懈的努力下,坑终于挖好了。

挖完了坑,要把树苗放进坑里,可我怎么也举不起树苗,这时,爸爸像个超人一样,举起了树苗,把它放进了坑里。站在一旁的我都看呆了。爸爸对我说:“别愣着,赶紧培土吧!”我又拿起铁锹开始为小树培土。

我卖力地为小树培土,一边挖一边对小树说:“小树,小树,你快长,我为你填上多多的土。”爸爸也说:“我儿子干得这么卖力,你可要加油长啊!”土培完了,爸爸说新填的土要用脚踩踩实,这样小树更容易成活。土实了,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但爸爸对我说:“小树口渴了,去打水吧!”我和爸爸又去河边打水,

篇7:以一起植树为话题的作文

“叽叽叽!你要去哪儿呀?”小鸟在问。“我要去植树!”我自豪地回答。鸟儿朝我点了点头,张开那双美丽的翅膀,扑凌凌地飞走了。 每年的3月12日是植树节,每年的植树节前后,我和爸爸都要去田里种一棵树。而今年植树节的天气又特别好,我们怎能错过这个机会呢?

这次植树节,我和爸爸买了两棵枣树树苗,准备好铁锹和水桶,上田里去种树。我们来到以前种树的地方,看到去年和前年植树节种的树都发出了嫩绿的小芽。我欣喜不已,决定还在这一片地方种树。我选了一片草长得比较茂盛的地方,爸爸便用铁锹挖起坑来,我就去水沟边舀水,等我把水舀回来的时候,爸爸已经把坑挖好了,我连忙把小树苗插进坑里,用土填实,把水浇透,最后用脚踩实。接着,又用同样的方法种下了第二棵树苗。 看着我和爸爸亲手种的小树苗,我仿佛觉得天更蓝了,草更绿了。我想,树木对人类的贡献是巨大的,甚至关系到生死存亡。我们一定要保护树木,还要大力植树造林。明年的植树节,我还要和爸爸一起植树。

我们一起植树去

前几天,妈妈打算3月12日带我去钱塘江对岸植树。但是,我突然发高烧,使得我不能去了,我非常遗憾。我多想在植树节这天种下一棵树,让它和我一起成长。

三月是春暖花开的日子,三月是万物复苏的日子,三月更是植树的日子。

前几天,妈妈打算3月12日带我去钱塘江对岸植树。但是,我突然发高烧,使得我不能去了,我非常遗憾。我多想在植树节这天种下一棵树,让它和我一起成长。

不过没关系,我收集到了一些关于植树节的知识。你们知道吗?只有中国的植树节是3月12日,因为植树要在春季植。世界上最奇怪的国家要数美国了。他们的每个州的植树节都不一样,因为那边的温度差异实在太大了。

树木能够抵挡沙尘暴,能够抵挡洪水,能够吸进空气里的灰尘,能够呼出新鲜的氧气,还能够清新空气呢!

没有植树的人们,快行动起来吧!

走,我们去植树

春天到了,少先队员们发起了植树的号召。就在这一天,他们迎着和煦的春风,迈着轻快的脚步,向山坡走去。一路上都回荡着少先队员们的欢声笑语,他们知道植树有许多许多的好处,所以很开心为祖国增添一片新绿。

林雪扛着几棵小树苗,徐明拿着铲子,负责挖树坑,培土。而方莉拿着水桶,和旁边的两位少先队员们说说笑笑。到了植树的地方,林雪安排了大家各自的任务,就开始植树活动啦!徐明先翻了好几遍土,挖出了几个树坑。然后从林雪手中拿来小树苗,插入树坑底部中,再把刚刚挖出的熟土填入树坑中,把小树弄得牢牢地,一阵大风吹都吹不跑。虽然徐明累的满头大汗,但是他觉得他为祖国奉献了“绿色工厂”,满满的喜悦涌上心头。方莉在小树的根部倒入了水桶中二分之一的水,小树像突然精神了起来,几个小绿芽从树枝上窜了出来,好像在告诉我们,春天快要到来了呢!

篇8:以学定教:“植树问题”磨课有感

《植树问题》 (两端都种) 是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7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

【第一次实践:常态设计, 喜忧参半】

课前慎思:1.学生能从字面理解“两端都种”的意思吗?2.有几成学生没有掌握“平均分?如果没有怎么会类推出:间隔数=总长÷间距?”3.学生能通过解释理解“间距”?4.小组合作学习他们交流会如何?5.找朋友游戏他们能否按规则来找?

带着一系列的疑问, 在理解“植树问题” (两端都种) 这课时教材的用意后, 我初步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 通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 使他们发现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关系“棵数=间隔数+1;间隔数=棵数-1”;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 在理解间隔数与棵数之间规律的基础上解决简单的植树问题。3.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培养学生借助图形解决问题的意识;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养成良好的交流习惯。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1.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兴趣并点明课题:工人叔叔要在一个正方形的四周植树, 如果每边种5棵树, 一共要种几棵树?

2.小组合作画图探究新知。教学例题1:同学们在全长100m的小路一边植树, 每隔5m栽一棵 (两端要栽) 。一共要栽多少棵树?

在理解“间隔”、“两端要栽”的基础上小组合作完成下表。

3.完成做一做习题和练习二十四的第1至3题。

4.以找朋友的活动方式完成数量关系并教育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要像好朋友一样互相帮助。

5.全课小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1.导入环节学生纷纷说是20棵, 在直观演示下明白要种16棵, 有继续探讨的念头。但是所用的是封闭图形的植树问题引入, 和本课不封闭图形的植树问题是否切合?是否越位?2.结合本班环境理解“间隔”、“两端”效果较好。3.找朋友游戏, 学生非常喜欢, 还要求再做游戏。4.没有从本质上突破1棵多在哪里?体会一一对应。5.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基本没有体现。

磨课真是一件既痛苦又幸福的事, 总是在磨课的痛苦中读懂学生, “以学”方可“定教”。如何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联系教材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合理又适度地突破难点, 让学生在玩中体会学的愉悦呢?带着这样的思考, 教学设计改了又改, 一遍又一遍地在不同的班级进行教学实践与反思。

【第n次实践:转变新路, 另辟新径】

教学设计导入题改为考考你: (1) 一条20米的彩带, 如果每5米为一份, 一共可以分成几份?[20÷5=4 (份) ]; (2) 一条100米的小路, 如果每5米为一段, 一共可以分成几段?[100÷5=20 (段) ]。

板书设计改为:

教学反思:较之先前的设计, 学生参加游戏的兴趣不减。课件呈现上的改进, 将立足学生的常规思维习惯, 引导学生通过把大数转化成小数, 画图, 找出数学模型, 倒着发现这些数量关系。就设计的板书可以一目了然, 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5棵树之间有几个间隔?4棵树之间有几个间隔……表面看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思考、交流从而推导出数量关系, 每一处都是成功的。但是, 总感觉“学生明白了棵数总比间隔个数多1, 可是为什么棵数总比间隔个数多1呢?”难点没有理解, 意义上没有突破渗透, 也正因为如此, 可见教学目标的落实也不是很乐观。经过反复思考分析原因有:1.教师的引导只是把大数100m转化成20m。2.从第5棵树开始提问引导体现棵数总比间隔个数多1。我应该这样引导:一个间隔可以种几棵树? (两棵) “为什么一个间隔不是种一棵树而是两棵树呢?”, “因为题目要求两端都种。”

【赛课实践:有始有终, 概括类化、

之后几轮的试教, 教学设计在一遍遍的修改打磨中日臻完善。板书设计更是再上一层楼。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棵数=间隔个数+1、间隔个数=棵数-1的等量关系;并会运用规律解决简单的植树问题。

2.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注重对数形结合意识的渗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养成良好的交流习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感受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把德育教育渗透于数学教学过程中, 要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生活, 植树造林, 保护环境和在学习生活中要像好朋友一样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4.培养学生借助图形解决问题的意识和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重、难点:棵数与间隔个数的数量关系推导过程及用公式解决问题。

一、创设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 点明课题

课件1 (考考你)

一条20米的彩带, 如果每5米为一份, 一共可以分成几份?20÷5=4 (份)

一条100米的小路, 如果每5米为一段, 一共可以分成几段?100÷5=20 (段)

课件2 (再考考你)

每隔5m种一棵椰子树, 从第1棵树到第5棵树之间的距离是多m? (猜25m20m)

二、探究新知, 建立模型

课件3理解两端动态演示

课件4猜一猜画一画

同学们在全长100m的小路一边植树, 每隔5m栽一棵 (两端要栽) 。一共要栽多少棵树? (20棵21棵)

想什么办法验证一下谁说的对呢? (画线段图100米太大了, 可以把100米化成小数找规律, 再进行计算)

(例题改成) 同学们在全长20m的小路一边植树, 每隔5m栽一棵 (两端要栽) 。一共要栽多少棵树? (阅读与理解:你读到什么信息?要求什么?小组合作完成, 教师指明一名学生上黑板画线段图种树。)

课件5说一说

(两端都种) __个间隔_2棵树

课件6 (小组合作)

同学们在全长100m的小路一边植树, 每隔5m栽一棵 (两端要栽) 。一共要栽多少棵树?师引导:你是怎么想的?

三、变式练习, 巩固内化

课件7 (把100m改成300m)

列式间隔个数:300÷5=60

棵数:60+1=61 (棵)

答:一共可以栽61棵。

课件8-17介绍生活中和“间隔”有关的现象在数学上统称为“植树问题”。

课件18练习二十四第3题

课件195棵椰子树中间种一棵景观树

课件20练习二十四第1题

课件21我会选

课件22请你当小法官

课件23-28德育植树造林的好处, 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

课件29-30找朋友

课件31布置作业

四、全课小结, 畅谈收获, 结束全课。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 使学生学会两端都种的情况下, 棵数和间隔数的关系。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 为了将难点化简, 探究新知前, 我以“考考你”的形式复习总数÷每份数=份数, 为接下来的学习求“间隔个数”做好准备。以考考你的形式复习, 孩子们很感兴趣, 再从生活中抽取简单的植树现象, 加以提炼, 建立数学模型, 再将这一数学模型应用于生活实际。回顾整个教学过程, 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做得比较好:

1. 创设愉悦氛围, 让猜想验证走入情境。

2. 注重自主探索, 让体验走入方法。

3. 倡导知识运用, 让建模走入生活。

4. 以“找朋友”的形式, 让学生在玩中学, 学而不腻, 整节课也活了。

以“找朋友”的形式, 让学生在玩中复习棵数与间隔个数之间的关系, 学生学得不腻, 整节课也活了, 这也是本课的一大亮点。

篇9:以“直面消费的品牌产品”为题

他们将于3月29~30日的北京东方君悦大酒店,参加由中国服装协会主办的2015中国服装论坛,共同探讨“直面消费的品牌产品”。

将品牌价值物化为产品

后危机时代国际市场失去源动力,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这就需要中国服装业通过特色化经营提质增效,实践出独有的商业价值。正如中国服装协会常务副会长陈大鹏所说,所谓的新常态,就是数量增长慢下来,质量增速提上去。

消费市场的变革,给我们带来新的机遇和着力点。消费者越来越理性,消费心理、购物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何满足消费需求的升级,成为服装品牌的新任务。

新秩序正在酝酿,中国服装品牌急需贴近市场、适应产业规律、进行本位创新。即回到产品和服务本身,回到产业运行质量提升的根本轨道,大练基本功,提升品牌运营和消费服务的综合能力。于是,2015中国服装论坛主题定为:直面消费的品牌产品。

显然,这里的“产品”指的是“品牌产品”,即将品牌基因和内核价值物化。

这是核心价值的力量,行业的崛起必须伴之以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升。其决定着品牌走向,是获得消费者认同的心灵力量,也是品牌运作的根本原点。只有在核心价值指引下,产品才能在生产过程中呼应市场,让品牌思想和设计体系物化为产品。

将文化用服饰表达

中国进入了品牌的产品时代,我们要不断追问:我们到底为社会和消费者引导什么,这是品牌之魂。接下来的关键,在于产品的打造。这是所有问题的关键,也是品牌运作的基本方法论。把中国文化融会贯通,变成现代人的语言,用服装表达出来,从而和世界分享东方的生活方式,是中国服装产业发展之亟需。

在这次变革中,一批中国服装品牌已投身其中,践行品牌发展的新逻辑。例外、白领、依文、歌力思、播、汉帛??中国服装领军品牌们均把研发看作市场一线,努力提升把品牌独特风格、文化转化到产品中的能力,在向世界先进服装国家学习的同时,创建中国品牌的独立价值。

其实,这些品牌多年来一直是中国服装论坛的参与者、支持者,甚至是主席团成员。而在接下来两天时间里,他们将在这里完成品牌的实验:探索国际化语境下的东方生活状态,将传统美学还原给真实的生活日用。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就如1951年美国工业设计师雷蒙·罗维赴日演讲,给日本带来了巨大能量,山本耀司2012年中国服装论坛之旅也带来了一次智慧风暴,“设计师要始终贯穿自己的信念,做出中国服装。”的箴言仍在耳边,如今第二次中国服装论坛之行,在互联技术盛行的当下,他又会给中国同行哪些新的思考与见解?值得期待。

同时,法国高级定制时装品牌Alexis Mabille设计师Alexis Mabille及其品牌CEO Martin Mabille 、英国针织时装品牌 Artwork 缔造者Patrick Gottelie等著名设计师也将来到现场,和中国企业一起探讨消费、设计与时尚的未来。

无印良品的三驾马车:松井忠三、原研哉、深泽直人齐聚中国服装论坛,分享经济下行之时依然保持高增长的奥秘——始终站在消费立场来制作商品,尤其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如何紧跟消费脚步,实践“良品美学”。

其实,寻找当代中国美学,正是中国服装论坛的密码,广邀国内外顶尖专家、学者及企业家,对品牌美学实验的完成,具有关键意义。

站在新的风口

“工业4.0”是德国政府2010年正式推出的《高技术战略2020》十大未来项目之一,其目的在于奠定德国在关键工业技术上的国际领先地位,成为指引未来工业生产的一种全新概念。

2014年,“工业4.0”成为探讨的热点方向,中国也提出了自己的工业化进程概念。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实施“中国制造2025”, 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推动传统产业技术改造。

这就代表着我们已经站立于新的风口浪尖,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仅推动着组织、生产、渠道以及供应链管理方式的变革,还改变甚至颠覆着生活方式、交换方式和产业形态。

如何用信息技术去洞悉消费动向,进行产品研发和上下游集成创新,已成为产业变革、提升效率的重要内容。为此,2015中国服装论坛特意设置了风口论坛,以探讨工业4.0时代的商业趋势与模式创新、将商业作为公共文化空间等热点话题。

一切都在变化中,一切都在探讨中。2015中国服装论坛融中西古今之学,创反本开新之路,不仅对消费趋势和产业方向进行前瞻思考,还对传统手工艺与文化美学进行深度挖掘,以期和企业在这里完成一次年度品牌实验。

篇10:以植树为题的作文

以宽容为话题写一篇作文600字左右

匿名2016-9-4

邻居找到有钱人家被偷的鸡。并送到了他们家中,而他要输一颗人头!宽容别人等于宽容自己,仆人当时很不好意思的说;你们家中的鸡被我偷来了我以为那是我们家丢了的那只鸡,颜会输了就把帽子给他,孔子评颜会无理。说你输了只输帽子,要一个发陈哟钱的人,第二天,而是帮助邻居家找回那只鸡,当时那家仆人十分激动,并且帮助他们做了一件很好的事情,找孔子说理,并说定他错了就输给颜回一颗人头,说者把两只鸡都送给了邻居。邻居只提走了自己的那只鸡:买布人算错了,那人不服。以前一个买布的人与卖布的人吵了起来,说三八二十三,为什么么收了我二十四枚钱,颜会上前去劝驾,说,邻居发现公鸡不见了,它使我们嫩站在别人的角度上去理解事情的牵引后果。试问,如果不是宽容那么这么一件小小的事可以使两家和不相处多好,我们真的应该学会去宽容去宽容别人。说鸡丢了谁都回着急你不用着急,我并不想说你什么。他认为是百邻居家偷走里,当时也很生气,想去报关但是家中的丈夫早以知道了事情的前因后果,说不用生气过几天;用一种善意的方是处理人际关系。表现外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哟爱的心灵可望。那么我们都要学习宽容比人吗?那么听一下面一个故事,但又没有证据,于是夜里来到邻居家中

抱走了一个很大的公鸡,这一天他们家的一只及不见了,古时侯宽荣是一种高伤的善亦

邻居找到有钱人家被偷的鸡。并送到了他们家中,而他要输一颗人头!宽容别人等于宽容自己,仆人当时很不好意思的说;你们家中的鸡被我偷来了我以为那是我们家丢了的那只鸡,颜会输了就把帽子给他,孔子评颜会无理。说你输了只输帽子,要一个发陈哟钱的人,第二天,而是帮助邻居家找回那只鸡,当时那家仆人十分激动,并且帮助他们做了一件很好的事情,找孔子说理,并说定他错了就输给颜回一颗人头,说者把两只鸡都送给了邻居。邻居只提走了自己的那只鸡:买布人算错了,那人不服。以前一个买布的人与卖布的人吵了起来,说三八二十三,为什么么收了我二十四枚钱,颜会上前去劝驾,说,邻居发现公鸡不见了,它使我们嫩站在别人的角度上去理解事情的牵引后果。试问,如果不是宽容那么这么一件小小的

事可以使两家和不相处多好,我们真的应该学会去宽容去宽容别人。说鸡丢了谁都回着急你不用着急,我并不想说你什么。他认为是百邻居家偷走里,当时也很生气,想去报关但是家中的丈夫早以知道了事情的前因后果,说不用生气过几天;用一种善意的方是处理人际关系。表现外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哟爱的心灵可望。那么我们都要学习宽容比人吗?那么听一下面一个故事,但又没有证据,于是夜里来到邻居家中抱走了一个很大的公鸡,这一天他们家的一只及不见了,古时侯宽荣是一种高伤的善亦

热心网友2016-9-15

宽容

记得法国作家雨果曾说过: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宽阔的是人的胸怀。它可以包容人间万物,可以与人为善,可以化干戈为玉帛。我真正明白这些却是缘于一次偶然。

那是星期一的早晨,我匆匆地去洗涮饭盒。要知道,时间就是生命!赢得时间就能提前完成作业,有更多的时间看看书。教室里还有一大堆作业在等着我赶去与它们“约会”呢。可今天也不知怎么了,水池边的人比平日里不知多了多少倍。难道布置作业都是全校统一的吗?我开始烦躁起来,怒火也一点一点地升了起来,整个人成了一座一触即发的火山。

终于按捺不住心中的那份焦急,我找起了空子,准备往里钻。过五关斩六将,历经千辛万苦,我总算挤到了水池边,心中长吁一口气——马上就可以摆脱这非人的折磨了。顾不上得意,更无暇考虑身后那挤作一团粥的人群,我开始了洗涮。三下五除二,大功告成!转身……只觉身体往左一歪,一脚踏进了池前的污水中,左手也按到了水池里,更可恶的是脸上被溅上了脏兮兮的油水,我成了不折不扣的落汤鸡!怒火冲上头顶,我立马回头寻找那可恶的“肇事

篇11:以**为题的作文

怎么搞的?钥匙呢?”同学们挤在教室门口抱怨着,原来教室门关着。

我急得直跺脚,要知道昨天老师布置的背诵作业我还没有完成呢,我得赶紧进教室背诵。

我望了一下四周,发现管钥匙的何平凡正躲在走廊的角落。我立刻火冒三丈地走过去,质问他:“平凡,你怎么成了缩头乌龟啦?钥匙呢?”平凡无可奈何地说:“钥匙长了翅膀,飞了。”

“什么?飞了?那另一把钥匙呢?”我还抱着一丝希望,急忙追问道。

平凡摇摇头,有气无力地说:“长了腿,跑了。”“什么?跑了?这么说,两把钥匙你全弄丢了,你怎么这么不负责任!”我暴跳如雷地说。

我把他的衣领拎起来,举起拳头,正想打他解解气,这时,我们班的小诗人“李白”劝说道:“稍安勿燥,稍安勿燥。现在不是打人的时候,应该是想办法的时候。”我一听,觉得他说得有理,只好罢手了。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同学门陆陆续续地来了,教室门口的走廊排起了长龙似的队伍。同学们有的抱怨,有的无所事事,有的自觉地拿出书来读。

这时,“李白”眼珠一转,说:“有了,想到办法了。”

我像抓到了救命稻草,连忙问:“是啥办法,快快说来听听。”“李白”说:“开学初,老师叫我配了三把钥匙。两把由平凡保管,一把在老师那里,我们找老师拿钥匙就可以进去了。”

班长马上下令,让班上的“飞毛腿”林世钊去班主任那里拿钥匙。

林世钊果然不负众望,不出三分钟,钥匙拿来,班长迅速将教室门打开。在门打开的一瞬间,同学们欢呼起来。

我们一窝蜂地冲进教室去,急忙争分夺秒地拿出课本朗读起来。

虽然钥匙**平息了,但我们明白了选钥匙管理员不能随随便便,要选择有认认真真工作态度的同学担任,因为这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这个混蛋,恨死他了,偏偏比我多两分。这是我们一个月前的约定,我输了――我必须辞职!“唉!算了,没什么好不舍的,愿赌服输!”我长吁了一口气,大步跨进办公室。

“喂!”刚鼓起的勇气背着一声叫唤又给打住了,是谁,这么讨厌!

转身望去,竟然是他。考了第一名,那副满面春风的样子真让人受不了。“喂!……”

“你不用催,我已经知道结果了,我不会不守信用,我这就去找老师。”我恶狠狠地瞅了他一眼。他依然满面春风:“我们的约定作废!就当是我爽你一场好了。班长,你继续干。想报仇就死命利用你的职权整我好了。不过,我不会再让你‘逮’到的。想彻底雪耻,中考试有本事把第一名夺回去。”

“你……”

“好!就这么定了。拜拜!”

这个臭小子,真气死我了。我以后还怎么在初三1班立足啊!班长的威信一下子全扫地了。被捏皱的成绩单此时好像也在嘲笑我的窘相。真后悔,当初真不该……

一个月后的早上,我例行公事,把前一天违反我们班级规定的同学名单公布,然后回到座位上看起书来。不一会儿,他就以排山倒海般的气势冲到我面前,指着我的`鼻子吼道:“你说,我又哪儿做得不合格了,怎么今天还有我!你是不是存心找我的茬。”“昨天晚上,你的书本没摆放整齐就走了。”我挺直腰杆,理直气壮地告诉他。“这也算?”“这当然算。小细节做不好,还能做好什么?你若不服气,咱们可以去找班主任埃”“好,好,我夫妻,班主任怎么也不会站在我这边的,谁让你是咱班第一名呢。”他极不情愿地用讽刺的预期说了这句话。

“你等等!怎凭良心说,要不是咱班严格的管理,咱班能被校长评为‘最政界的班级’吗?我承认,咱班的规定是有些苛刻,但你不能说是我凭成绩‘欺压’你们埃好!既然你不服气,下次模拟考,如果你的第一,班长我就不干了,怎么样?”就这样,我一时气急,和他定下了这个约定。

风 波

一枝玫瑰迎着朝阳,骄傲地屹立在书堆之上,它含苞欲放,像它的主人一样,娇嫩而美丽。

这一“不同寻常”的事物,很快吸引了大家的眼球。

“这花真漂亮,不过,不知是谁送她的?”一位前排仁兄扶了扶眼镜,意味深长地说道。

“那还用说,肯定是邻班的男生,前几天我还看见他们放学一起回家的呢!”另一男生作贼似的压低了声音道。

“瞎说,肯定是楼上的那个帅气男生,他们经常有说有笑的,还有……”

教室里炸开了锅,大家七嘴八舌议论纷纷,就连几个最不爱讲话的“书呆子”都参与其中,虽所说的对象不同,且都亮出了自己的证据,但结论是一致的:这花是男生送的,她早恋了。

混乱随着她的到来而停止,疑惑随着她的举动而增加。

在全班的注目礼中,她到了自己的位置,并没有像往常一样埋头读书,而是拿着那朵娇艳欲滴的玫瑰花在欣赏,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大家心照不宣,但几个男生还是通过手势互通了消息,证明自己的英明与睿智。

突然,所有的人都埋下了头,老班那鹰一样的眼神正在搜寻,每个人都在祈祷,希望灾难不要降落在自己的头上。

人影从窗口移进教室,一排,两排,三排……教室里只回荡着老班的脚步声。五排,四排,三排,两排,老班停在了她的面前,脸色难堪而严肃,淡淡的眉毛打了一个结,粗糙的手抚摸着他那少得可怜的头发。空气里弥漫着火药味。

“啪”前面仁兄的笔落在地上,打破了这可怕的沉寂。

“花是对你很好的人送的吧?”老班终于开了金口,而且还很有深度和启发性。

“对,对呀!”她很不好意思,脸都红了。

教室里一阵骚动,书海中探出了一个一个脑袋,静待事态的发展。

“学生就应该把心思放在学习上,对吧?”老班语重心长,却切中要害,这是他一贯作风。

她先觉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她看看老师,又看到同学们的目光,她终于明白了……

她突然站起来,上牙齿紧紧咬住了下嘴唇,眼中溢满泪水,手中紧紧攥着那朵花,半天才颤抖着从齿缝间挤出一句话:“这是我妈妈送我的生日礼物……”

篇12:以我爱植树作文为话题作文

周末,风和日丽,我们一家人去宁海种树。

开始种树了,首先,我和爸爸一起挖一个大坑,然后我把小树放到坑里,妹妹扶着树,我往坑里加土。妈妈发现小树歪了,我赶紧把小树扶正,继续加土,一会儿,一棵绿油油的小树栽好了。然后,我们继续挖坑种树,爸爸挖好一个坑,我扶着小树苗,让妹妹加土。可是,妹妹铲不动土,只好请爸爸帮忙。我们分工合作,配合默契,终于种好了三棵树。

最后,我们给小树浇了水,我希望和

篇13:以植树为题的作文

一、借助生活情境, 感悟化繁为简思想

用课件出示:我们村新修一条则徐大道。绿化工人要在长200米的大道一边植树, 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先指名读题, 发现信息不足。教师补上信息:每隔5米栽一棵, 两端要栽。并问“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是什么意思?再让学生猜一猜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学生纷纷猜测, 有的说能种40棵, 有的说能种4l棵, 还有的说能种39棵。接着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到底能种几棵?你有什么好办法呢?

随着教师的质疑, 有的学生提出:我们可以试着种一种, 就知道谁猜的正确! 教师说:就用你的办法, 我们利用课件模拟在200米的线段上种树。

接着利用课件演示:每隔5米种一棵, 每隔5米种一棵, 一棵一棵不停地种。这时, 师问:同学们有什么想说的?伴随着课件演示教师质疑, 学生纷纷回答:很麻烦, 要花很长时间。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提出质疑:那该怎么办?有的学生说:换成短一点的距离, 研究出它的规律。还有的学生说:我们可以将200米换成20米。教师引导:先探研在较短距离的路共种几棵树的一般规律, 再用这种规律去解决较复杂的问题, 这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那咱们自己试试看。随着教师问题的抛出, 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得以有效凸显。

二、借助动手操作, 感悟数型结合思想

在解决问题中采用“数形结合”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理清数量之间的关系, 从而明确解题思路, 确定有效的解题方法。

如在教学“植树问题”时, 借助直观图形进行分析, 并从图形中归纳总结出一般的解题方法。即让学生在纸张上模拟植树, 验证在这段20米路一边植树, 每隔5米栽一棵, 两端要栽, 可种几棵?

学生先动手画一画, 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再指名汇报:

有的学生用“___”代表间隔, 用“”代表一棵树, 画“”就表示种了一棵树。① _________ ___

有的学生用“___”代表间隔, 用“.”代表一棵树, 画“.”就表示种了一棵树。② .___.___.___. ___.

有的学生用“___”代表间隔, 用“”代表一棵树, 画“”就表示种了一棵树。③ .___.___.___. ___.

最后,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棵数比间隔数多1, 为此, 教学时, 我们要借助图形直观, 让学生感受到在两端都种时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数量关系 (棵数=间隔数+1) , 从而感悟数型结合思想。

三、引导观察比较, 感悟一一对应思想

对应思想是人们对两个集合元素之间联系的一种思想方法。小学数学一般是一一对应的直观图表, 并以此孕伏函数思想。

在“植树问题”教学时, 可以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对应意识, 逐步形成对应的数学思想。如:“植树问题”的本质就是对应问题, 只要明确了“间隔”与“树”这两者之间的对应关系, 突出“一一对应”的思想, 再以此为基础并通过适当变化就可以应对各种变化了的情况。因此, 真正重要的应是“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并以此统领课堂。

在探索植树问题的规律过程中, 引导学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发现“间隔”与“树”之间的关系, 从而发现种植棵数比间隔数多1。教师追问:为什么树比间隔多1?引导学生要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解释, 即一棵树后面跟着一个间隔, 一棵树后面对应着一个间隔, 最后一棵树没有间隔进行对应。或一个间隔后面跟着一棵树, 一个间隔后面对应着一棵树, 第一棵树没有间隔进行对应。师问:如果路变长了, 50米、80米, 200米……甚至更长, 还存在这样的规律吗?为什么?师:种树还可能出现什么情况?生:可能出现只种一端”和“两端都不种”。那么, 植棵数比间隔数有什么关系?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解释, 让学生通过“植树问题”的探究, 感悟“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四、引导归纳提炼, 感悟数学模型思想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 》指出, “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建立和求解模型的过程包括: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 用数学符号建立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表示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求出结果并讨论结果的意义。这些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初步形成模型思想, 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意识”。

小学数学教学实际上可以看作为数学模型的教学, 而植树问题的教学过程其实也是数学模型建立的过程, 应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建模—应用”这一过程。因此, 我把教学重点放在让学生积极参与探索并发现植树问题的解题规律,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把植树问题作为数学思想方法的一个学习支点, 感悟数学建模的重要意义。

教学时, 当学生掌握了“在20米长的公路一边植树, 每隔5米栽一棵, 两端要栽, 一共要栽几棵树?”再引导学生探究“只栽一端”和“两端都不栽”的情况。先独立思考, 再把表格填完整, 然后认真思考, 你发现了什么?最后指名汇报, 使学生感悟到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

两端都栽: 栽树棵数=间隔数+1

只栽一端: 栽树棵数=间隔数

两端都不栽: 栽树棵数=间隔数-1

篇14:以植树为题的作文

每逢这个时候,植树造林成为城乡关注的主题。全省开展全民义务植树30多年来,广大干部群众自觉履行公民植树义务,积极投身国土绿化,努力改善生态环境,取得了丰硕成果,三湘大地山青水绿,风景如画。目前,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59.57%,森林蓄积量达到5.05亿立方米,县以上城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9.39%。绿色已成为湖南的亮丽底色和响亮名片。今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全省上下要积极行动起来,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坚持绿色湖南建设,大力推进义务植树向纵深发展,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步伐,为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良好的生态基础。

以绿色化为引领,推进义务植树向纵深发展,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绿色是自然、生态、生命与活力的象征。去年3月,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绿色化”,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并列为新“五化”。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深入持久的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发展新格局,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要牢固树立和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绿色化建设已成为执政理念和时代潮流。推进绿色化,全民义务植树是一项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去年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指出:“我们也要看到,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相比,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期盼相比,生态欠债依然很大,环境问题依然严峻,缺林少绿依然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我们必须强化绿色意识,加强生态恢复、生态保护。”在今年1月16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又强调:“森林关系国家生态安全。要着力推进国土绿化,坚持全民义务植树活动。”近年来,我省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大力推进造林绿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但提高国土绿化水平的任务依然艰巨。全省还有133.3万多公顷石漠化地、333.3万多公顷水土流失面积和13.3万多公顷重金属污染地需要治理,23.3万多公顷坡耕地需要退耕还林,绿水青山掩盖的生态脆弱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树立绿色理念,深入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努力增加森林资源和城市绿量,使三湘大地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

以绿色化为引领,推进义务植树向纵深发展,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绿色的城镇、美丽的乡村,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植树造林,绿化国土,人人有责。五届全国人人四次会议《关丁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明确规定,凡是条件具备的地方,年满11岁的公民,除老弱病残者外,因地制宜,每人每年义务植树3至5棵,或者完成相应劳动量的育苗、管护和其他绿化任务。实践证明,坚持全国动员,汇聚全社会力量,号召全民动手植树造林,是中国特色国土绿化的成功之举。我们要按照法律要求,从每一个单位、每一个人生产生活的实际出发,实行新植与保护并举,自觉开展义务植树,自觉保护林木和生态环境,推广林木绿地认建认养、古树名木保护、绿地养护、绿化公益宣传。要通过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持续深入推进,形成全社会惜林、造林、护林的国土绿化格局。

以绿色化为引领,推进义务植树向纵深发展,必须科学引导务求实效。义务植树是一项涉及面广、持续时间长、影响深远的群众性活动,要科学引导,精心组织,讲求实效。要加强绿色化宣传教育,充分调动全社会投身国土绿化的积极性。要认真落实各级党政领导干部任期造林绿化责任制和部门绿化分工责任制,形成上作合力。各级绿化委员会要充分发挥统一领导义务植树和城乡绿化的职能作用,抓好组织协调和检查监督。要坚持城乡统筹发展,服从城乡绿化规划,以义务植树为引领,切实改善城乡生态环境,美化宜居生活家园。城镇植树要与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森林城市、园林城市和全国绿化模范县市区等紧密结合起来,找准薄弱环节,搞好绿化提质,使城市适宜绿化的地方都绿起来,努力扩大绿量。农村植树要与林业重点工程、精准扶贫、绿色产业培育、新农村建设等紧密结合起来,注重生态脆弱地区治理,提升生态环境承载力,努力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植树造林要力戒形式主义、力戒“数字造林”,讲究科学植树、科学营林,提高造林绿化质量,确保栽植一棵,成活一棵,栽植一片,成林一片。要坚持依法治绿,严厉打击毁林毁绿等不法行为,加大森林防火和病虫害防治力度,保护好来之不易的绿化成果。

国土绿化是一项长期任务,必须持之以恒、久久为功。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通过一年又一年植树造林,绿化三湘,努力建设美丽富饶幸福新湖南。

上一篇:经典励志短语阅读下一篇:后世对柳宗元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