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台李清照

2024-04-30

钓台李清照(共14篇)

篇1:钓台李清照

【年代】:宋

【作者】:李清照——《钓台》

【内容】:

巨舰只缘因利往,扁舟亦是为名来。

往来有愧先生德,特地通宵过钓台。

【作者】: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以词著称,有较高的艺术造诣。

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辞海》1989年版)

【注释】:

钓台:相传为汉·严子陵垂钓之地,在桐庐(今属浙江)县东南。西汉末年,严光(字子陵)与刘秀是朋友,刘秀称帝(汉光武帝)后请严江做官,光拒绝,隐居在浙江富春江。其垂钓之所后人为钓,亦名严滩。

巨舰:大船。

扁舟:小船。

先生德:先生,指严光。宋·范仲淹守桐庐时,于钓台建“严先生祠堂”,并为之作记,其中云:“先生之德,山高水长。”

通宵过钓台:严光不为名利所动,隐居不出,后人每每自愧不如,故过钓台者,常于夜间往来。

【赏析】:

此诗另题作“夜发严滩”。宋高宗绍兴四年(1134年),李清照由临安去金华避乱,途经严子陵钓台,作此诗。诗中对汉隐士严子陵表示崇敬之情,对为名缰利索所羁的世人作了形象的刻画。诗人承认自己挣脱不开名缰利索,同时也是不愿为名缰利索所羁。

篇2:钓台李清照

巨舰只缘因利往,

扁舟亦是为名来。

往来有愧先生德,

特地通宵过钓台。

钓台,即浙江桐庐严子陵钓台,为东汉高士严子陵垂钓之地。相传严子陵与刘秀是朋友。刘秀称帝后多次请严子陵做官辅佐,屡遭拒绝。后来严子陵隐居富春江畔富春山耕钓。因有感于严子陵视富贵如浮云的高蹈之节,其垂钓之所后人称为“严子陵钓台”,为后世文人景仰之地和精神家园。宋时睦州太守范仲淹建严先生祠堂并作记《桐庐郡严先生祠堂记》,中有“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之句。

李清照在她的《钓台》诗中,也表示了对严子陵的崇敬之情,对为名缰利索所羁绊的世人作了形象的刻画。诗人承认自己挣脱不了名缰利索,同时也传达了不愿为名缰利索所羁之意。诗的前两句“巨舰”“因利”“扁舟”“为名”等,采用互文见义的修辞手法,极言世间芸芸众生皆为名利所羁绊,巨舰扁舟全都是因为名利而往来忙碌奔竞。后两句化用前人“君为利名隐,我为利名来。羞见先生面,黄昏过钓台”诗意,表达愧对严先生的山高水长之德,因羞见先生而特地通宵过钓台。

黄墨谷在《重辑李清照集·李清照评论》中认为:不能忽视这首小诗,正如黄山谷(黄庭坚,作者注)论诗所说“孙吴之兵,棘端可以破辙”。她只用28个字,却把当时临安行都,朝野人士卑怯自私的情形,描绘得淋漓尽致。这时,词人也没有饶恕自己的苟活苟安,竟以为无颜对严光的盛德,所以“特地通宵过钓台”,既生动又深刻地表达了愧怒之心。

篇3:钓台李清照

李清照词作已大量散失, 据《李清照集校注》 (王仲闻) 刊定, 流传下来的尚有78首, 除有争议的35首外, 余下的词中写酒的竟多达22首。李清照引酒入词, 可以说醉翁之意不在酒, 透过其中的“酒气”,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词人当时的情感和心态。借酒抒怀, 以词言情, 李清照的咏酒词从自我形象的塑造出发, 带着浓厚的主观色彩, 重在表现自我的内心世界。从词中, 我们可以看出她少女时代的天真与欢快;夫别独守的孤单和期盼;丧父后的愁苦与悲哀;丧家亡国的凄凉和悲怆。可以说, 其咏酒词主观上完全是自我心态和情感变化的笔端流露, 当然同时其心态和情感的变化也折射出社会的内涵与价值。总的来说, 李清照的咏酒词可以分为三个比较清晰的时期:少女时期, 少妇时期, 晚年时期。不同时期的咏酒词又表现了词人不同的心态和情感:助兴的酒在词中言其乐;消愁的酒在词中言其忧。

李清照引酒入词, 借酒融心情, 展现了其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的不同情感, 其原因何在?从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其家庭与个性诸方面分析, 不难看出其词酒之缘。

一、社会原因

李清照所处的时代, 正是社会极度动荡, 北宋政坛矛盾重重, 斗争尖锐复杂之时。宋朝是我国封建社会走下坡路的重大转折时期, 对内专制与对外妥协是当时社会的主要政治特征。尤其是对内的政治专制与思想文化钳制对于民族心态的内缩、颓废和脆弱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腐朽的专制, 必然要设法抑制广大社会精英分子参与政治、改造社会的热情。于是, 他们一方面加强对官方哲学———儒学的宣传和改造, 以奴化广大士人, 使之成为顺民, 唯最高掌权者的意志是从, 另一方面则以美酒佳人、田宅厚禄等腐蚀士人, 引开他们对社会政治的注意力, 诱使人们远离权力斗争的焦点去宴安逸乐, 消磨人生。这当中, 酒被狡猾的宋代帝王当成了维护政治权力的神奇武器。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可以说对宋代整个文恬武嬉、燕安纵乐的时风起了指示和倡导作用。一代文人士大夫在这种由统治者提倡和纵容的醇酒—美女—歌舞三合一的文化娱乐习俗的浸泡中, 消解了雄心壮志, 驱走了逸怀浩气, 只顾在所谓“浅斟低唱”的歌延酒席上风流自赏, 不再像唐人那样英气勃发、纵横四海以求进取了。但同时, 外患依旧频繁, 匈奴入侵, 女真犯境, 北宋统治者只有割地求和。

内忧外患的处境使得许多有才之士不得重用, 有功之臣遭到排挤与诬陷。而像李清照这样的有识之女, 在封建意识空前强化的宋代, 更是遭受迫害和摧残。宋代提出了“女戒”, 不准女子参与政治, 不准与朋友交游往来, 只能躲进深闺里生活, 面对残酷的封建压制。李清照有才有识却报国无门, 只有借酒消愁, 表达内心的惆怅和满腔的爱国情怀。她把酒词作为干预生活的武器, 作为反抗现实的工具, 国破家亡之苦, 夫丧别离之悲, 政治迫害之忧, 一切愁苦都只有斟在酒里, 写入词里, 通过“酒”、“词”自然地流露出来。

二、家庭原因

从家庭环境、身世、风俗等方面的影响探求李清照饮酒习惯的形成, 不难看出客观条件的作用。李、赵两家不仅是仕宦之家, 而且均为学术氛围极浓的家庭。

李清照出生在一个官宦家庭里, 父母都是很有文化修养的文人。父亲李格非是著名的经学家, 北宋“后四学士”之一母亲王氏生长在诗书传家的仕宦门第, 亦擅文藻。李清照自幼耳濡目染, 更兼资质聪明。浓郁的文学氛围, 丰裕的生活条件, 特别是父亲的性格、学识, 都明显地影响着李清照。她受父辈朋友的往来交际、煮酒设宴之影响, 亦颇好酒, 也经常同文人墨客摆酒设宴, 共叙友情, 在这样的自由开明的环境中, 形成了其活泼、开朗天真的性格, 以及饮酒的习性。

李清照于18岁出嫁, 其夫赵明诚为著名的金石学家, 公公赵挺之官至丞相, 他们都很有文学修养, 她婚后的生活是幸福的, 与丈夫感情和谐, 可谓伉俪情深。明诚癖好金石, “易安居士毕生与之同志”;明诚“每遇苏黄诗文, 虽半简数字必珍藏”, 清照则“诗情如夜鹊, 三绕未能安”。无论是踏雪寻亲, 还是赌书斗茶, 都显示了和谐的夫妇之情, 这在封建社会是极少见的, 这样的夫妇关系也使得他们能经常一起饮酒赋词, 共斟共饮。这加深了李清照对爱情的执著追求, 平生的饮酒习惯也成为其思恋丈夫的一种传统方式。

三、个性原因

李清照是多才多艺的女词人。她的作品处处显露着自我的独特的个性文化。只要接触她的作品就会感到其不同寻常的古代女性气息。这种独特的气息在其咏酒词中也有充分的体现。可以说, 独特的个性也是其引酒入词的一个重要因素。

李清照身上处处显示与封建风范礼俗不协调的气质。封建时代不承认妇女有独立的人格, “三纲六纪”、“三从四德”的规范, 使得她们只能“主中馈, 唯事酒食衣服之礼”, 丝毫没有参加社交活动的权利, 更谈不上独立表示政见的自由。但李清照却识度超群, 敢于标新立异, 酷嗜学术文章, 突破了传统观念的禁锢, 她敢说、敢爱、敢恨, 形成了鲜明的个性, 敢于在艺苑文林中逞才使气, 与衣冠须眉比试高低, 以致饮酒赋诗填词, 许多“不规范”的行为在“贵族小姐”的身上体现出来。

篇4:银阁钓台:谱写中国钓台品牌

银阁钓观豪华美观,在实用性上花了很多工夫。主要有三大优点:首先是携带方便。钓台收缩时体积小,收缩时长30厘米、宽29厘米、厚度5厘米,净重量仅为2.1公斤。且四个支架、整套配件可折叠入钓台内;其次,适合一切钓场,尤其适用于野钓。钓台的独特设计,可使四个金属支脚随意升降,解决了在坡度较大、地面凹凸不平处钓鱼的烦恼。更方便的是可以涉水垂钓;三是坚固舒适。钓台可以安装靠背、脚踏,大大降低了钓手的疲劳感,使之更能感受到休闲钓鱼的乐趣。

银阁钓台细节优势:

定位槽:用于固定金属支脚,伸缩角凭借自重,轻轻一拉完成调节。而它的力则靠内侧外孔与内孔受力,无须靠外侧的尼龙座受力。

卡槽(用于支架、饵盘等):3毫米厚度的铝合金材质,绝对支撑起重量。

靠座:可折叠可连与台面,体积下,不占用空间,且垫子不吸水。

炮台:简易而不失敦实。

篇5:钓台李清照

[宋]李清照

巨舰只缘因利往,扁舟亦是为名来。

往来有愧先生德,特地通宵过钓台。

注释:

1、钓台:相传是东汉严子陵垂钓的地方。祝穆《方舆胜览》卷七:“钓台,在桐庐东南二十九里,东西二台,各高数百尺。”西汉末年,严光(字子陵)与刘秀一同游学,有交情。刘秀称帝,严子陵一再拒绝出来做官,隐居在浙江富春江。其垂钓之处,后人称为“钓台”。此地又名“严滩”。这首诗另外的一个题目则是“夜发严滩”。

2、“巨舰”二句:郎瑛《七修类稿》卷三十载:“汉严子陵钓台,在富春江之涯。有过台而咏者,曰:‘君为利名隐,我为利名来。羞见先生面,黄昏过钓台。’”此外,据记载,范仲淹也有《钓台》诗,云:“子为功名隐,我为功名来。羞见先生面,黄昏过钓台。”李清照概括前人诗意,写成这两句。

3、先生德:范仲淹守桐庐时,在钓台处建“严先生祠堂”,并为之作记,其中云:“先生之德,山高水长。”后来,李觏改“德”为“风”。先生,指严子陵。

4、特地:特意。这句化用“羞见先生面,黄昏过钓台”诗意。

赏析:

篇6:钓台李清照

严陵钓台

作者:刘长卿朝代:唐 潺子陵濑,仿佛如在目。七里人已非,千年水空绿。

新安江上孤帆远,应逐枫林万馀转。古台落日共萧条,

寒水无波更清浅。台上渔竿不复持,却令猿鸟向人悲。

篇7:钓台李清照

钓台怀古

作者:刘驾朝代:唐体裁:五古 澄流可濯缨,严子但垂纶。孤坐九层石,远笑清渭滨。

潜龙飞上天,四海岂无云。清气不零雨,安使洗尘氛。

我来吟高风,仿佛见斯人。江月尚皎皎,江石亦磷磷。

篇8:钓台李清照

题钓台障子

作者:李频朝代:唐体裁:七绝 君家尽是我家山,严子前台枕古湾。

篇9:钓台李清照

题严陵钓台

作者:王贞白朝代:唐体裁:五律 山色四时碧,溪声七里清。严陵爱此景,下视汉公卿。

篇10:钓台李清照

题严光钓台

作者:欧阳詹朝代:唐体裁:五律 弭棹历尘迹,悄然关我情。伊无昔时节,岂有今日名。

篇11:钓台李清照

严陵钓台贻行侣

作者:许浑  朝代:唐  体裁:五律   故人天下定,垂钓碧岩幽。旧迹随台古,高名寄水流。

鸟喧群木晚,蝉急众山秋。更待新安月,凭君暂驻舟。

★ 《看戏》阅读题附答案

★ 第八次阅读题附答案

★ 《平安》阅读题附答案

★ 贝壳阅读题附答案

★ 一顿午餐阅读题附答案

★ 颂钓者阅读答案

★ 祖母的葵花阅读题附答案

★ 语文文言文阅读题附答案和参考译文

★ 《大力将军》阅读题答案附翻译

篇12:钓台李清照

钓台见送客罢还舟熟睡至觉度寺

作者:陆游朝代:南宋 抽身簿书中,兹日睡颇足。

缥缈桐君山,可喜忽在目。

纷纷众客散,杳杳一筇独。

昔如脱渊鱼,今如走山鹿。

诗情森欲动,茶鼎煎正熟。

安眠簟八尺,仰看帆十幅。

逍遥富春饭,放浪渔浦宿。

篇13:《梧叶儿·钓台》翻译赏析

龙虎昭阳殿,冰霜函谷关,风月富春山。不受千钟禄,重归七里滩,赢得一身闲。高似他云台将坛。

[注解]

昭阳殿:汉代后妃所居宫殿。此处暗寓吕后杀韩信典故。

函谷关:秦之东关,在今河南灵宝县南。深险如函,为军事要塞,故名。

富春山:严子陵拒诏隐居地。七里滩为其垂钓的地方。

千钟禄:比喻高官厚禄。钟,古代容量单位,一钟为六斛四斗。

七里滩:又名七里濑,七里泷、富春渚等,长七里,富春江流其间。

云台:在洛阳,东汉表彰功臣名将的台阁,与麒麟阁相似。

将坛:即拜将台。

[译文]

龙虎争斗的昭阳殿,冰寒霜冻的函谷关,青山明月的富春山。不爱千钟厚禄的严子陵,重新回到七里滩,赢得了一身安闲,胜过那表彰功臣的云名将坛。

《梧叶儿·钓台》是元代散曲家徐再思的.作品。此小令主要描写的是作者对于当朝管制存有不满和愤慨之情,当朝为官不如隐居深山,享乐清福。充分表达了诗人对隐士的向往。

篇14:严子陵钓台作文600字

桐庐,富春江畔。

“终于到了。”大家兴奋地跳了起来。八月的富春江,青山绿水,时有几声鸟鸣,使人心旷神怡,大有“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之味,好不秀美!

然而,我的心思并不在这儿,此时此刻,我所想的,却是那个曾隐居在此的字子陵的东汉高士,严光。

一路走,一路想,沿途的.风光都被我左眼进,右眼出了。

这个光武帝刘秀的同学,辞官隐居的名士,着实勾起了我的好奇心……

回想当年,刘秀称帝,挥斥方遒,指点江山。但总觉得少了些什么,噢,原来少了那个一起打天下的老同学啊!“要让他过来,与朕为伴。”刘秀说。

可严子陵却没这么想。他只想淡薄一生,过安宁的田园生活,这样好不逍遥自在?于是,他披上羊皮裘,走遍四方,定居于此。

一阵微风吹过,沙沙声将我的思绪拉回了千年后。站在门口,出神地望着“严子陵钓台”四个隶书大字。不是这是否能算上名人故居?毕竟,在这钢筋水泥的现代化都市中,像他这种不求功名利禄着,是很容易被遗忘的。“可能只有我还在惦记着他吧。”想到这儿,我自嘲般地叹了口气,摇了摇头。

“士各有志,何必相迫乎?”昔日,他在此咏出的这句名言令刘秀叹息着归去。今日,我抚摸着江畔那精致的钓鱼翁的雕像,

反复品味着这就话,久久不能释怀……

又一阵微风吹过,带着几分暖意,我细细品味这那句话,反复想像那个场面。抬头凝视着那尊钓鱼翁,又有谁知道,这个佝偻着背的小老头,就是严光,严子陵呢?我充满尊敬地望着这个老头,他眯着眼睛,也对我咧嘴一笑。

“淡泊名利”,正因为这个誓言,他断然拒绝了刘秀的三批使臣,加官封爵!

望着亭台楼阁上“登掉台西望,神怡心旷;想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这对亭联,我动容了,释怀了!

这儿,我不会忘却,因为这儿有一个的人给整座城蒙上了一层“淡泊名利”的光彩!

上一篇:初一上学期英语作文下一篇: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构建平安和谐鹦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