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理论和领导方式

2024-05-08

领导理论和领导方式(共6篇)

篇1:领导理论和领导方式

领导理论与领导方式

一、激励与领导

1.相互激励。

2.领导工作只存在组织内部上下级之间,没有行政隶属关系的组织之间不存在领导关系。激励和领导从不同角度对人的行为施加影响,二者相辅相成。

二、领导与领导权力

1.领导概念:两种词性,名词属性的“领导”——领导者简称;动词属性的领导,指领导者从事活动。

本文定义的领导:领导者为实现组织目标而运用权力向其下属施加影响力的一种行为或行为过程。有效地领导表现为对下属较强的影响力,或者表现为下属对领导者强烈的追随和服从倾向。

2.领导与管理区别和联系。

阿伯拉罕扎莱兹尼克认为管理者与领导者之间的根本区别在于二者的心理深处对混乱和秩序的看法。领导者能够容忍混乱、缺少秩序,并能够将问题搁置以避免对重要问题过早下结论。管理者追求秩序和控制。

科特认为有序管理将赋予组织许多方面相应秩序和连续性,而领导是相对于变革而言的。

本书观点:领导工作是管理工作的一部分,领导和管理存在明显区别。

部分管理人员。

23大政方针、人事安排和各种活动的协调。

三、领导权力和来源

1.响被领导者行为的一种力量,这种力量有助于被领导者服从和追随领导者;从被领导者角度,权力表现在一种依赖关系。

2.权力来源:

法定、奖励、强制权力;个人权力——领导者自身,由自身某些特殊条件具有,包括专长和个人影响权力。

1)定权力不同。

2)

3)

4)专长权力:个人特殊技能或某些专业知识而形成的权力。

5)个人影响权力:与个人的品质、魅力、资历、背景灯相关的权力。

四、影响领导效果的因素

1.领导者,主体,本身背景、知识、经验、能力、个性、价值观念等 2.被领导者,客体,本身背景、专业知识、经验、技能、个性、责任心等 3.领导环境,更多指组织内部环境。

4.作分工是否明确,规章制度是否健全;组织规模大小;组织人际关系状况;组织中信息沟通状况;上级和同级领导者领导行为方式等。

五、授权

1.权。授权者对受权者有指挥、监督权;受权者对授权者富有汇报情况及完成任务的责任。2.作用;1.2.强责任心,增进效率;增长下属才干,有机会独立处理问题,提高管理水平;充分发挥下属专长,补救授权者自身不足。3.授权过程:

任务分派——权力授予——责任明确——监控权确认

3.影响因素:

1.2.3.4.4.有效授权原则

1.明确授权目的和权限范围2.职权责利相当3.正确选择受权者4.加强监督控制,建立反馈机制

六、领导理论 1.领导者品质理论:

解释成为领导者原因,具备什么样的品质特征的人,能够成为良好有效地领导者。领导者品质特征:身体特征、背景特征、智力特征、性格特征、与工作相关特征、社交特征。缺点:1)以特征为基础解释领导,忽略情境因素2)并不是所有领导者都具有3)对于领导者应该具有多大程度的品质特征未做解释4)已有研究成果认知不一致,看法不一致。2.领导方式理论

一.一般分类 1)集权式领导方式 2)参与型领导方式

3)宽容式(分权式)领导方式

二.领导方式双因素模式(美国、俄亥俄州、斯托格第和沙特尔)

以人为中心和以工作为中心;四分图理论;四种类型:高组织低关心人,低组织和低关心人。。认为高组织高关心人的领导效果最佳,反之,最差。

三、管理方格理论(美国、布莱克和穆顿),将管理分为工作和人事两大方面,设计出

九宫图。贫乏式管理、俱乐部型领导(关心职工、对工作任务不关心)、中间式管理、任务型领导、团队式领导。

四、参与管理理论(美国、利克特)

专制命令型、仁慈命令型、协商型、集体参与型 3.权变领导理论

1)领导方式连续统一体理论(美国、鲍姆和施米特)

2)权变理论(菲德勒)领导类型:工作任务导向型——领导者倾向于追求工作任务完成,从工作成就中获得满足

人际关系导向型——领导者倾向于追求良好人际关系,产品,从中获得地位和尊重的满足。

组织环境包括:领导者和下属之间关系,工作结构,地位权力 3)目标——途径理论(豪斯和米切尔)指令型、支持型、成就导向型、参与型

4)领导生命周期理论(科曼)下属成熟度和关系型领导行为

下属成熟度:成就动机、承担责任医院和能力以及与工作相关的学识和经验

七、人性假设理论

1.X、Y理论(美国、社会心理、麦格雷戈)《企业人性面》 X理论:1.2.3.4.基于这种认识,必须用外部刺激来提高人的积极性,不仅用奖赏的办法,还必须进行强制监督、指挥,并以惩罚进行威胁,才能使人们完成工作目标。Y理论:1.人并非天生懒惰,要求工作是人的本能

2.逃避责任、缺乏进取心是某种外部原因造成的,不是人的本性,在适当条件下,人

愿意而且能够主动承担责任。

3.大多数人对自己参与的工作目标们能够“自我指挥”和“自我控制”,不需要组织的强制和惩罚。

4.参与工作是需要报酬的,但最重要的报酬不是金钱而是自主、自尊和自我实现需要。5.大多数人都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能够处理好工作中遇到的问题。6.在现在社会条件下,一般人的潜能只能得到部分发挥。

基于此没领导者不能局限于发布命令和强制服从,而要关心人、体贴人,满足人交往、归属需要,重视员工个人之见关系,联络上下级之间感情,培养和形成员工归属感和集体感。

2.不成熟——成熟理论

美国、管理学、阿吉里斯,探讨领导方式对个人行为及其在环境中成长的影响。领导方式不好会影响人的成熟。

传统领导方式,把成人当小孩子看待,束缚他们对环境控制能力,工人在正式组织中被

指定从事具体的、过分简单的和重复性的劳动,完全是被动的,依赖性很大,主动性不能发挥。

领导者要创造条件帮助和知道指导行为趋于成熟 3.从经济人——复杂人的四种假设

1)经济人假设:早期管理思想,与X理论相似,认为企业里的人行为主要目的是追求

自身利益,工作动机是获得经济报酬“胡萝卜加大棒” 2)社会人假设:梅奥在霍桑实验中总结出来的。认为1.人的行为动机不只是追求金钱,还包括社会需要2.工业革命和工业合理化结果使工作本身失去意义,人们只能从工作的社会关系去寻求乐趣和意义

3)自我实现人假设:马斯洛提出,自我实现是指人都需要发挥自己潜力,表现自己才

能。Y理论相似。认为1.人的需要是从低级向高级发展,低级满足了再追求高级需要,自我实现是最高需要。2.人们因工作而变得成熟,有独立自主倾向。3.人有自动自发能力,能够自我控制。

基于该假设的管理方式:1.强调改变管理职能重点(从工作到人际关系)2.改变激励模式(外部激励——内在激励)

4)复杂人假设。谢恩观点,认为人是复杂多变的,不同人有不同的个性和需要1.人的需求多种多样,随着人的发展和生活条件变化而改变2.人在同一时间内有各种需要和动机,这些需要和动机相互作用并结为统一整体。3.人在组织中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不断变化,因而会产生新的需要和动机。4.人在不同单位或同一单位的不同部门工作产生不同需要5.由于人的需要不同,能力各异对不同管理方式会有不同反应 因此,没有适合任何组织、任何时间、任何个人的统一管理方式。5.人性假设理论作用:

人性假设是选择领导风格和方式依据。如果领导者认为员工更多具有经济人特点,他会更多注重控制;而对待社会人则更多提倡参与和民主的领导方式。

篇2:领导理论和领导方式

发布时间:2009年08月13日 18:30 作者:姜春云

早在1934年1月,毛泽东同志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文中就指出:“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毛泽东同志70年前讲的这段极富哲理、形象而生动的话,至今细读起来,依然发人深思、回味无穷。进入新时期,结合新形势新任务,用心探讨“任务与方法”、“过河与桥船”的问题,仍然不失为一件大事要事,有着十分现实而特别重要的意义。

方法,是人们为人处世,解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种种矛盾和问题的思路、途径和方式。世上所有的个人、团体、政党和国家机关等,总是要借助、依靠、采用一定的方式方法做好想要做的事情,达到预想的目的。有了正确的方法,可以纵横捭阖,挥洒自如,举重若轻,事半功倍,顺利到达成功的彼岸;若是没有科学的方法,或者方法失当,则往往会陷入困境,一筹莫展,一事无成,甚至一败涂地。领导方法是领导者进行领导活动所采取的工作方式、对策、举措和手段,是领导者解决工作实践中种种矛盾和难题的基本程式与做法,是领导者的思想观点、思维方式、工作思路和工作作风在领导工作中的具体体现。领导方法有科学与非科学、先进与落后、正确与错误之区别。领导方法的科学性、先进性、可行性程度,直接关系到领导工作的效率、效能和事业的兴衰成败。

我们党一向重视领导方式与方法的研究和改进,始终强调在革命和建设的进程中必须运用科学的、正确的、符合客观实际的领导方式方法。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领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创造积累了丰富的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领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卓有成效地进行了领导方式与方法的改进和创新,突出强调增强领导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指导性。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领导作风的同时,强调进一步改进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实现领导方式与方法的创新。他们在许多著作和文章中,对改进领导方式与方法,提高领导水平都有精辟的论述。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非常重视领导方式、执政方式的改进和完善。胡锦涛同志强调,“各级党委和全党同志都要充分认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大意义,坚持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不断改革和完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正是由于党的中央领导集体一代接一代地重视研究解决领导方式与方法问题,引导全党根据不同时期的形势与任务,创新和改进领导方式与方法,转变领导作风,才极大地提高了党的凝聚力、感召力、战斗力,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克服了前进道路上的种种困难,取得了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的巨大成功,开创了今天这样的大好局面。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面对执政条件和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要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就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在实践中掌握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增长新本领。”明确提出要“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这是很适时、很中肯、很有远见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经济运行方式、社会组织形式、利益分配格局和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生产生活方式等,都已经发生并将继续发生深刻的变化。新的形势任务和新的客观实际,对各级领导干部的工作方式与方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综观全国各级各行各业领导干部工作方式与方法的现状,既有适应的方面,也有不适应的方面。应当说,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中,大多数领导干部的思想观念、工作方式、领导方法有了很大的转变和改进,创造积累了许多富有生机活力的新的领导方式与方法。但是,也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志思想观念陈旧,领导方式与方法落后于形势任务的需要。有些同志无视领导环境、对象、内容的变化,还在用计划经济时期的一些工作方式与方法管理市场经济,管理社会事务,仍然习惯于用行政手段随意干预企业运营,用“一刀切”的办法指挥农民种这种那,用“拍脑袋”的办法进行决策,甚至用简单粗暴、强迫命令的办法对待群众,以致造成妨碍经济发展、影响社会稳定、严重脱离群众的不良后果。有些同志对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领导工作,感到茫然,苦于无方,感叹“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能用”。一些刚走上领导岗位的年轻干部,则存在着实践经验不足,领导方法欠缺,遇到复杂的矛盾和工作难点不知如何应对的问题。可见,进一步改进和创新领导方式与方法,学习掌握适应新的形势任务要求的科学的领导方法,是各级各行各业的领导干部、尤其是工作在一线的领导同志的当务之急。

自2002年10月开始,我和部分热心于领导科学研究的同志,就新时期领导方法这个课题,进行了为期两年的探索与研究。在调查研究中,接触过不少在一线工作的干部,发现有些同志工作热情不可谓不高,责任心不可谓不强,也不可谓不辛苦,一心一意想把工作做好,为老百姓多办些实事、好事,可是,往往心也操了,劲也费了,累也受了,结果却并不理想甚至事与愿违。原因何在?领导方式与方法不对头是很重要的原因。这些同志平时不大注意研究形势任务的变化对领导方式与方法提出的新要求,对学习和掌握科学领导方法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缺乏应有的自觉性,习惯于“用老方子治新病”,凭老经验办新事,往往是“过河不搭桥”,“跟着感觉走”,得过且过,甚至盲目蛮干,这怎么能产生好的效果呢?有些同志深有感触地说:“领导工作千难万难,方法对头就不难领导工作再忙再乱,方法对头就能举一反三;领导工作容易陷入被动,方法对头就能赢得主动。”可见,把改进和创新领导方式与方法,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确保改革深化、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特别是做好一线领导工作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实在必要必需必行。

新时期领导方法课题研究工作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学习领会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关于领导方法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论述,立足于新的形势任务和客观实际,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总结概括新的领导工作经验,注重研究、探讨、回答新时期各级领导、尤其是一线领导工作的方式与方法问题。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和课题组的同志们经过反复商讨、比较,把课题研究的内容设计为18篇,即观念篇、发展篇、决策篇、调研篇、创新篇、信息篇、用人篇、基层篇、群工篇、矛盾篇、务实篇、示范篇、法制篇、团结篇、公仆篇、廉洁篇、学习篇和班长篇。领导方式方法是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

新时期领导方法18篇的组合是一个整体,各篇相辅相成,不可或缺。观念篇是本书的开篇,解决的是领导者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问题。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是开拓创新的基础。改革开放每一步的成功,领导者思想认识的每一次飞跃,都始于观念的更新和转变,正所谓“成亦观念,败亦观念”,“一念之差,天上地下”,“观念一变天地宽”。发展篇是探讨领导者谋事、创业思路的。怎样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抓住新的战略机遇期,思发展、谋发展、求发展,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本篇研讨的重点。决策篇是研究领导决策科学化问题的。决策是领导者的基本职能、基本功。决策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事业的成败。决策必须坚持哪些原则和程序,怎样进行前期研究和多方案综合评价、对比选优,怎样完善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领导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防范决策风险和失误,有效提高领导者的决策能力和成功率,在本篇中都有涉及。调研篇解决的既是工作方法问题,也是工作作风问题。本篇着重探讨、论证了调查研究在新时期领导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怎样把握新时期调研工作的特点、规律和内涵,创新方式方法,以提高调查研究的针对性、准确性和时效性。创新篇论述的是如何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实现领导工作的新突破,重点探讨了领导者为什么必须具有开拓创新的品格,以及开拓创新的思路和方法。信息篇回答的是提高领导工作效率的技术手段问题。有无信息化意识,能否及时获取并充分利用日新月异的信息,是新时期领导者的一个重要课题。本篇侧重研究了领导者如何通过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有效推进领导方式与方法的改革和创新。用人篇论述的是如何认识和开发人才这个“第一资源”,怎样正确理解人才强国战略、确立科学的选人用人观,解决人才既短缺又浪费的问题,消除人才选用上的种种弊端等问题。基层篇着重论述了如何正确看待我国的城乡基层组织和基层工作,总结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开展工作的成功经验,从基层工作的实际出发,归纳了做好新时期基层工作的八种有效工作方法,并探讨了上级领导机关应当如何关心、指导、帮助基层组织和干部做好工作等问题。群工篇重点探讨了如何正确认识新时期的群众工作,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为什么必须紧紧围绕群众新的需求,转换工作思路,采取新的有效方式与方法,以及怎样结合新的实际,发扬光大群众路线这一优良传统和作风。矛盾篇重点探讨了如何正确认识和妥善解决新时期错综复杂的矛盾,包括领导者在处理这些矛盾中应当坚持的原则和方法,怎样做到“对症下药”、切中要害,促使矛盾迎刃而解。务实篇重点剖析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危害及其根源,探讨如何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论证了要真正做到求真务实必须解决好的几个关键性问题。示范篇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论述了新时期典型示范这一领导方法的意义、特点和运作方式,探讨了如何进一步发挥典型示范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中的重要作用。法制篇重点论述了实施依法治国方略与改进领导方式、方法的关系,探讨了领导者如何带头学法、懂法、守法、执法和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必须抓好的关键环节。团结篇涉及的是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建设问题。针对新形势下种种影响团结的因素,总结各地的实践经验,就如何以共同的奋斗目标为基础,发扬团队精神,搞好“一班人”和方方面面的团结,作了比较深刻系统的论述,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方法。公仆篇研究的是新时期领导者如何认清自身的公仆身份,摆正公仆和主人的位置,克服“官本位”思想和种种“官气”,做合格的人民公仆等问题。廉洁篇重点探究了极少数领导干部陷入腐败深渊的根源,论述了新形势下领导干部如何从自律着手,依靠教育、监督和制度,从源头上解决拒腐防变、清正廉洁的几个关键性问题。学习篇着重探讨了领导干部在新时期加强学习、增长知识的特殊重要性,论述了如何端正学风,改进学习方法,创新学习机制,有效提高自身的素质和领导本领,做“精明、高明、开明”的领导者。班长篇是本书的最后一篇。班长在“一班人”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着关键性作用,负有特别重大的责任。本篇围绕如何当好班长、做好一把手的工作,论述了必须处理好的八个方面的关系,较为系统地回答了当前一把手工作中的难点问题,也为本书画上了一个凝重而值得深思的句号。“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把握和应用以上这些领导方法并使之发挥作用,最重要的还是靠千百万领导者结合本地区、本单位的工作实际,去认识、去践行、去探索、去创新。

应当说,这一课题研究比较全面地总结了新时期领导工作的新经验,探索了新时期领导方法的新思路,形成了一系列新的认识、新的观点、新的构想和新的领导方式与方法。书稿形成之时,适逢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胜利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央号召全党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治党治国治军,提高领导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当前全党和全国各级各行各业正在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但愿本书的出版对各级领导者、特别是在地方工作的领导同志,改进和创新领导方式与方法,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有所裨益,有所帮助。

篇3:西方领导方式理论综述

一、单维领导方式理论

单维领导方式理论都是从某一个因素来研究领导方式的选择, 认为领导具有了某种素质即会采用与其相对应的领导方式。该理论主要包括三种领导方式理论、领导连续带模式理论。

1. 三种领导方式理论

这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勒温提出来的。他把领导者在领导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工作风格分为三种类型, 由此形成三种不同的领导方式, 即专制型、民主型和放任型。

(1) 专制型领导。把一切权力集中在领导者手中, 所有政策均有领导者决定, 对群体工作和方法分阶段下达, 使成员无法了解群体工作的程序和最终目标;群体成员的分工和结伴均有领导者决定, 各成员之间不容易协调、合作;领导者和下属较少接触, 除示范外, 领导者不参与群体的作业;领导者根据自己的看法对成员的工作进行评价。

(2) 民主型领导。重视群体关系, 主要依靠调动全体成员的积极性和群策群力来领导组织活动;群体的大政方针由成员或其代表集体讨论决定, 群体成员在初始时就了解工作的程序和最终目标;工作分工及结伴由组织成员集体决定, 工作起来比较容易协调关系和合作;领导者对成员的工作依据事实进行评价。

(3) 放任型领导。群体的大政方针由成员决定, 领导者不参与。领导者只是为下属提供信息资料, 但不作积极指示;工作进行几乎全依靠组织成员, 个人自行负责, 完全放任自流。

2. 领导连续带模式

领导连续带模式是由坦南鲍姆和施未特在1958年提出的。他们认为在独裁和民主的两种极端之间, 存在着七种领导行为方式, 他们是: (1) 领导自己做出决策并向下属公布决策。 (2) 领导向下属“推销”其决策, 即领导做出决策, 然后尽量说服下属接受决策再宣布。 (3) 领导提出观点, 征求意见。在此基础上, 领导做出决策, 但允许下属提出问题。 (4) 领导提出决策草案供讨论修正, 最后做出决策。 (5) 领导提出问题, 征求建议再制定决策。 (6) 领导确定范围, 集体讨论做出决策。 (7) 领导允许下属在上级规定的范围内自由活动, 发挥作用。它们构成一个领导的连续带。在这个连续带上, 从 (1) 到 (7) , 领导者的职权运用范围逐渐减少, 而部属享有的自由逐渐增大。这一模式显示出领导行为方式不能一成不变, 而是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方式。领导者不能机械地从独裁和民主这两种方式中选择, 而要根据不同的条件采用不同的领导方式。

单维领导理论使我们认识到领导者可以对一系列领导方式做出选择, 但是该理论没有告诉我们选择的依据, 于是二维领导理论应运而生。

二、二维领导方式理论

随着研究的深入和视野的扩大, 研究者开始从领导者活动中所面对的工作任务和被领导者这两个对象来分析领导方式, 从而形成了领导行为四分图理论、领导方格理论和PM领导方式理论等二维度理论。

1. 领导行为四分图理论

美国俄亥俄州大学以斯多基尔为首的一批学者从1945年开始, 首先开展了对领导行为的研究, 研究的目的是希望找出领导行为的各种维度。研究的方法是提出领导行为的基本向度, 根据领导行为的向度, 研究组收集了1790个问题并进行分析, 最后拟定150个描述领导行为的项目, 编制成领导行为描述问卷。他们用问卷测试方式调查了许多团体, 把所测的结果进行因素分析, 得出两个基本的领导行为维度, 即关心人 (关怀维度) 和抓组织 (结构维度) 。

所谓关心人的领导行为, 是指领导者注重与下属搞好关系, 互相信任, 鼓励和支持下属的工作, 关心下属生活, 这是重视人际关系的领导行为。所谓抓组织的领导行为, 是指注重工作的组织和计划, 建立明确的组织形态、信息沟通渠道及工作程序方法。这是重视抓工作的领导行为。通过研究发现, 关心人和抓组织是相互独立的两种领导行为维度, 但领导功能的这两个维度并不是相互排斥的。一个领导者可能在这两个维度上都达到很高的值, 也可能是很低的值, 还可能一高一低。因此, 领导行为应是这两个维度的组合。高抓组织、高关心人的领导者, 既重视抓工作组织, 又重视人际关系;高抓组织、低关心人的领导者重视抓工作和组织目标的实现, 而不关心人;高关心人、低抓组织的领导者, 重视人际关系而不重视抓工作和组织目标的实现;低抓组织、低关心人的领导者, 既不重视抓工作组织, 又不重视人际关系。

俄亥俄州大学对领导行为进行的研究, 为领导行为理论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以往领导类型的研究只把领导行为放在一个低度类考察, 要么关心人, 要么抓组织, 显得粗糙简单。俄亥俄州大学学者用因素分析的方法, 从多种领导行为因素中抽出两个基本因素, 发现了领导行为的两个相互独立的维度, 从而开辟了领导行为研究的一种新的途径。

2. 管理方格图

在领导行为四分图理论基础上, 美国得克萨斯大学的布莱克和莫顿在1964年就企业中的领导方式提出了领导方格图理论。这是一个九等分的方格图。纵坐标表示领导者对职工的关心度, 横坐标表示领导者对工作的关心度。两条坐标各分1~9个小格作为标尺, 使整个方格图形成81个方格。每个小格表示对关心人和关心工作的两个基本要素不同组合的领导行为的定位点。尽管在管理方格中存在81种类型, 但布莱克和莫顿主要阐述了五种最具代表性的类型。

第一种 (1.1) 贫乏型。对职工和工作都漠不关心, 只以小的努力来完成必须做的工作。第二种 (9.1) 任务型。领导者重视完成企业的工作任务, 注重对生产和工作效率的要求, 但不关心人的因素, 很少注意职工的发展和士气。第三种 (1.9) 乡村俱乐部型。只注重支持和关心职工的要求, 认为只要职工心情舒畅, 工作就一定能搞好, 但对生产任务、工作效率很少关心。第四种 (5.5) 中间型。对人的关心度和对工作的关心度都不是太高, 但能保持平衡。一方面比较重视计划、指挥和控制上的职责, 另一方面也比较注重对职工的引导和鼓励, 设法使职工的士气保持在满意的水平上, 但缺乏创新精神, 回避矛盾, 只求正常的效率和一般的士气。第五种 (9.9) 团队型。对职工和工作都极为关心, 努力使职工个人的需要和组织目标有效地结合起来, 建立企业和职工的荣辱与共关系。因而, 群体的人际关系协调, 职工会进行自我控制, 工作任务完成得很好。

管理方格图理论认为, (9.9) 团队型领导方式是最有效的, 领导者应客观地分析自己的领导方式, 将自己的领导方式转为 (9.9) 团队型, 以求取得最高效率。同时又认为, 一个领导者要同时重视两个方面是不容易的, 需要有一套系统的训练, 以期达到 (9.9) 团队型的领导方式。

3. PM领导方式理论

该理论是由日本学者三隅二不二提出的。他认为群体一般有两种功能:达成群体的特定目标与维持和强化群体本身的正常运行。前一个功能的行为特征要求领导者将成员的注意力引向目标, 将问题明确化;后一种功能的行为特征要求领导者调节人际关系, 了解员工的需要, 对成员进行激励等。领导者为达到不同的目的而采取的领导方式可以分为三类:目标达成型 (P型) 、群体维持型 (M型) 、两者兼备型 (PM型) 。

之后他提出了PM领导方式理论。P———Performance是指领导者为完成群体目标所作的努力, 主要涉及工作效率等;M———Maintenance指领导者为维持和强化群体所起的作用。他将领导者领导方式分成四种基本形态, 并用三隅的领导类型图来表示, 主要从八个方面来测定每个领导者的P、M两种职能:工作激励、企业保健、对待遇的满意程度、精神卫生、集体工作精神、会议成效、沟通、功效规范。而每一个方面又有五个子问题, 对每个问题的回答再采用五级分制。根据统计获得数据, 他将P、M所得的分数进行统计分析后把结果划在一个两级的坐标上。其方法的特点在于把每个个人的得分与该单位的平均分数线加以比较。由于P、M所代表的该单位的两条平均分数线把这两个维度的坐标划分成四个区域, 因而某个人的得分, 还不能确定这个人的领导类型属于哪一个, 只有在与该单位的平均值相比较后, 才能明确该人的领导类型。由于每一个人的得分都会坐落在坐标内的四个区域中的某一个区域中, 落在哪一个区域, 该领导的领导行为就属于哪一种类型。

二维理论为我们提供了确定和选择领导方式的两个最基本依据:工作任务和被领导者。对未来社会的领导方式作背景分析时也离不开对这两个要素的关注。但是这一系列理论所提出的“双高”模式由于种种现实条件的限制而难以实现。

三、三维领导方式理论

由于二维领导理论的缺陷, 西方学者开始从三个要素来研究领导方式的选择, 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主要有三度空间的领导效能理论和菲德勒的权变理论。

1. 三度空间的领导效能理论

三度空间的领导效能理论, 是雷定 (W·J·Reddin) 于1967年提出的。它是建立在“领导行为四分图理论”和“管理方格图”理论的基础之上, 加入领导效能这一因素, 对被领导者行为进行研究以后提出的。雷定认为, 各种不同的领异方式, 其有效和无效, 是由环境来决定的。当领导方式适用于某一环境情景, 它便是有效的;当领导者采用的领导方式对某一情景不适用时, 这种领导方式将是无效的。因此, 任何一种领导方式与无效能的领导方式之间的差别, 一般不完全决定于领导者行为的本身, 而在于它是否适用于这种环境。雷定将领导形态划分为献身型、关心型、整合型和离心型四种类型。献身型领导者高度关心工作完成情况, 但对员工的心理和生理需要漠不关心;整合型领导者既关心工作, 又关心员工需要, 他们将两个方面进行合理的结合, 是一种理想的领导形态;关心型领导者主要强调员工的需要, 认为只要能够满足员工需要, 工作自然可以完成, 他们缺乏对工作的必要关注;离心型领导者既不关心工作, 也不关心员工。不同的领导方式, 会产生不同的领导行为, 雷定把有效能的领导者行为风格也区分为独裁者、开发者、经理和官僚四种。雷定认为, 独裁者对工作常常非常自信, 擅长指挥命令, 但难以说服别人来达到目的;经理型领导者不但对职工对工作都关心, 而且愿意承认每一个人有不同的情况, 他们能兼顾眼前利和长远利益, 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 然后才做出决策;开发者则善于努力开发员工的潜力, 并为满足员工的需求和激励员工的工作热情提供必要的资源条件;官僚主义者虽然既不关心工作也不关心员工的需求但能照章办事, 通过使用规则维持和控制情境, 因此, 也可算是尽心尽力的领导者。同时, 雷定也相应地提出了四种无效能的领导者行为风格, 他们是专制者 (对应于献身型) 、传教士 (对应于关心型) 、妥协者 (对应于整合型) 和冷漠者 (对应于离心型) 。专制型领导者在不需要的地方极度关注任务, 对员工缺乏必要的关心, 这样的领导者对他人没有信心, 只对近期的工作任务感兴趣;妥协型的领导者在其强调某一方面或两个方面都不需要强调的情景中, 对于任务和员工都相当关心, 这样的领导者往往是一个很差的决策者, 压力对他的影响非常大;传教士般的领导者在任何时候, 包括不需要的时候也对员工给予不必要的关注, 但对工作任务却缺乏必要的关注, 这样的领导者是典型的将和睦本身就视为目的的“行善者”, 缺乏工作效率;冷漠型的领导者经常对任务和员工漠不关心, 这样的领导者常常是被动参与, 故也难以取得应有的领导效能。

三度空间的领导效能理论说明:第一, 领导人为适应某一情景, 必将用某一种组合, 其对应的行为, 可能由于适合而产生有效的领导效能, 但也可能由于不适合而不会产生领导效能。第二, 不能将无效能看成是一种“非有即无”的情况。实际上领导的有效性只有高低强弱之分, 况且, 在某一情景下有效的领导形态在另一种形态下可能无效。第三, 成功的领导者能经常改变其领导方式去适应环境。因此, 一个有效的领导者应当是具有较强适应力的领导人。

2. 权变理论

两维领导理论中最佳领导方式的观念在实践中很难得到普遍认可, 它遭到了权变理论者的强烈反对。权变理论者提出了四条反对理由:一是领导者是否有足够的时间;二是部属是否由有参与的能力;三是多人参与是否造成浪费;四是所谓团队式领导应该是动态的还是静态的。在批判行为理论的过程中, 以重视情景为突出特色的权变领导理论诞生了。

菲德勒建立了第一个全面的权变理论模型, 其权变模型包括三项维度, 并视之为确定领导是否有效的关键因素:一是领导者与部属的关系;二是任务结构;三是职位权力。菲德勒将这三个情境变量任意组合成8种情况, 并通过对1200个团体进行观察, 收集了领导方式与领导情境相关联的数据, 得出在各种不同的情况下, 有效领导所应当采取的领导方式。该模型表明在对领导者最有利的和最不利的情况下采用任务导向方式绩效最高;在对领导者中等有利的情况下, 采用关系导向方式绩效最高。

权变理论至少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它特别强调效果, 强调为了有效领导需要采用什么样的领导方式, 而不是从领导人的素质出发强调应该具有什么样的领导方式, 这无疑为研究领导方式提供了新的方向;二是它将领导行为与情境的影响和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关系的影响联系起来, 表明了并不存在绝对最好的领导方式, 领导者必须具有适应力。

三维领导理论更加全面地考虑了影响领导方式的种种因素, 这一系列理论所提出的观点更加符合实际, 更具有操作性。

四、最新理论成果

魅力型领导方式是西方理论界最新提出的有关领导方式的理论, 该理论由J·House于1976年首先提出。

篇4:正确理解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的政治领导不同于国家机构行使国家职能。

党的执政方式是指共产党执掌、控制和动用国家政权的手段、方法和途径的总称。执政方式所涉及的是党和国家政权之间的关系问题,是各级党委和政权机关之间的关系问题,实质是各级党委通过什么方法、手段和途径来实现对国家政权机关的政治领导的问题。具体来说,党的执政方式主要是:科学执政,就是结合中国实际不断探索和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制度和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民主执政: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党坚持民主执政有利于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利于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利于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有利于通过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有利于党和国家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依法执政: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治化、规范化。依法执政是科学执政和民主执政的体现与实现的保证。坚持依法执政有利于党集中精力抓方向性、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也有利于党正确处理各种矛盾,协调各方关系,使执政党、参政党、各机关、各团体都发挥其职能作用,多方配合,形成合力,共创伟业。依法执政确保中国共产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我们党怎样才能做到“依法执政”?首先中国共产党应坚持依法治国,加强对立法工作的领导。其次坚持依法执政,中国共产党要带头守法,它要求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通过法定程序使党的主张成为国家意志,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统一起来。再次中国共产党要通过对国家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治化、规范化。科学执政是基本前提,民主执政是本质所在,依法执政是基本途径,要做到科学执政,就必须充分发扬民主,要实现民主执政,就必须有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制度,而依法执政则是科学执政、民主执政的保证,三者相互联系、相辅相成。

篇5:领导理论和领导方式

江泽民同志认为,领导干部必须牢固坚持领导就是服务的观点,同时必须掌握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没有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不可能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没有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也难以为人民谋利益。(19)

一、从领导的“自在状态”转到领导的“自为状态”。只有熟悉领导工作的特点,掌握领导工作的规律,才可能使领导工作从“自在状态”转到“自为状态”,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20)

二、要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指导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的改进和创新。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不仅是工作方法问题,而且是思想方法和世界观的问题,是对人民群众的立场和态度问题。(21)

篇6:领导点评和群众评方式工作总结

2012年元月5日,我教育支部召开了全体党员会,会议邀请了乡党委委员、武装部长万卫华同志参加。会议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邓书记作了工作汇报,万部长对支部工作进行了点评;第二阶段邓书记对全体党员进行了点评,全体党员对支部工作进行了满意度评价,会后,在群众中进行了创先争优满意度评价,现总结如下:

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党支部率领全体党员积极参与。学校全体党员同志联系学校实际对照本人的具体情况向广大人民群众公开承诺。通过阶段性学习,他们对自己的公开承诺进行整改,对自己的行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创先争优”点评会上,党员教师、领导班子成员、校长书记分别阐述了“创先争优个人总结”,并进行了点评;邓书记就东堡乡教育党支部开展“争优创先”活动以来的工作情况作了小结。在听取活动开展情况汇报后,万部长肯定了我校党支部开展争先创优活动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效,同时也实事求是地指出,团结过硬的领导班子是学校带领全校师生开拓进取,提升学校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的关键所在。我校要进一步转变办学理念,增强全局意识,提升名校品牌,要在加强教师业务素质建设,推 进名师工程的建设上加大力度。

一、点评内容

领导点评紧紧围绕“推进教育改革、搞好教书育人、服务教育强县、办人民满意学校”的总体要求,结合支部和党员本职工作进行。1.对支部点评内容。包括:对本单位创先争优活动的组织领导情况、公开承诺事项的兑现情况、创建措施落实情况、创建活动与本职工作结合情况、履行管党责任情况、活动效果情况。2.对党员领导干部点评内容。包括:参加创先争优活动情况、公开承诺事项兑现情况、推动科学发展情况、执行政策情况、工作作风和廉洁自律情况、关心服务群众情况、分管工作落实情况。3.对普通党员点评内容。包括:参加创先争优活动情况、公开承诺事项兑现情况、履行岗位职责情况、服务群众情况、工作作风情况、工作成效情况。

二、方法步骤

1.加强领导,精心安排。我校及时召开了支委会,讨论制定相应措施,研究细化具体落实办法,认真抓好落实工作,认真检查承诺兑现等情况,确保活动不走样。分析制定下阶段活动开展的工作措施,充分做好领导点评的前期准备工作。2.结合工作,认真点评。为做好点评工作,支部召开全体党员会,以座谈会形式,对全体党员进行逐一点评。(重点围绕五个方面进行:一是以正在干的事情为中心,推动教育教学工作和重点任务完成的情况;二是认真开展公开承诺,切实兑现公开承诺的情况;三是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为群众办实事,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的情况;四是履行职责,解决制约学校工作发展的突出问题,积极创建“五个好”党支部,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情况,支部积极开展争创主题活动情况;五是班子建设、民主管理、党风廉政建设的情况。)(1)自我小结。支部和党员对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情况、公开承诺兑现情况进行了认真总结,查找问题,分析原因,形成情况小结。(2)调研督查。党支部负责人对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情况进行了调研,全面了解和掌握情况,做到了点评时有的放矢。(3)开展点评。这次点评采用会议集中点评方式。点评领导在听取党员个人小结后,对党员创先争优情况给予评价,肯定成绩,指出问题,明确方向,制定措施,限期整改,并提出指导性建议。(4)整改落实。一是点评后,学校支部负责人对存在的问题作了表态,承诺结合创先争优整改落实任务、公开承诺事项、点评意见,分门别类进行落实,确保活动围绕中心、推动工作。同时,注重深入挖掘和总结先进事迹,总结好做法、好经验,通过典型宣传,以点带面,在全校形成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二是支部和党员分别认真填写《开展创先争优活动领导点评表》和领导点评工作小结,并将党委、支部、党员《开展创先争优活动领导点评表》张贴公布,随时接受群众监督,确保整改认真落实到位,扎实推 进下一阶段各项工作的开展。

三、点评特点

1.实事求是。点评领导深入被点评对象进行调查研究,全面掌握其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情况,客观公正、实事求是进行点评,让被点评的对象感到既有压力,又有动力。2.以激励进步为主。点评领导全面评价和充分肯定被点评对象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所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明确措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3.有效促进工作。点评时不仅肯定成绩、指出问题,更重要的是针对党员的履职情况,帮助他们提出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工作建议,指导他们明确努力方向。通过点评,促进教育工作健康地向前发展。4.坚持分类指导。即区分不同类型的党员的实际情况加强分类指导。对担任领导职务的党员,点评时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对普通党员的点评,结合他们的履职情况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帮助他们明确责任,树立信心;对离退休或年老体弱的党员,点评时重在关心和鼓励。领导点评结束后,各个党员进行了小结,一致认为支部党员认真贯彻上级文件,活动开展正常,服务意识不断增强,教学工作出色,广大师生得到了实惠,群众满意度高。但总的来看还存在以下几方面不足:一是支部对创先争优组织开展的活动形式单

一、内容单调,对党员群众的吸引力不强;二是在贯彻承诺上还需持之以恒;三是学校支部领导对信息报送工作不及时,创先争优活动的特色、亮点信息和先进典型事迹,不能很好被宣传报道,造成创先争优氛围不浓,不能带动、激发干部工作热情。点评领导实事求是,语言中肯;被评者也乐于接受,受益匪浅。大家一致表示,这种活动对改进工作作风及提高工作效率都有很大作用,要不断深入开展下去。要严格按照教育局党委的要求,在广大党员和群众中深入开展评选创先争优党员示范岗活动和争当师德标兵、教学能手、服务标兵活动,要用身边 的榜样教育人、感染人、鼓舞人;要继续深入群众,关心群众,依靠群众,真心实意为全体师生办好事、办实事。

通过领导点评工作的开展,全校形成了岗位争先进、业务争一流、个人争优秀的良好局面,党员干部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有效提高了学校班子的号召力;切实增强了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整体提升了全体党员的思想觉悟;全面促进了各项工 作的整体发展,取得了让人欣喜的成果。

东堡乡教育支部

上一篇:仙女蜜儿读后感300字下一篇:2018整理古诗词(高考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