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方式转变小结

2024-04-19

领导方式转变小结(精选8篇)

篇1:领导方式转变小结

“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解

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第一阶段小结

根据市委的统一部署和局党委的计划安排,我局认真组织开展了“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通过第一阶段的学习活动,使广大干部职工整体上对“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有了新的领悟,深化了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全水务系统想发展、议发展、谋发展的氛围日益浓厚,形成了改革创新的思想动力,为第二阶段活动的顺利开展打下了良好基础。现就第一阶段的工作开展情况简要作一小结。

一、第一阶段活动开展情况

3月5日林州市“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动员会后,XX党委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3月9日及时召开了XX“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动员会,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在全系统内迅速掀起了新一轮解放思想热潮。回顾第一阶段的工作,主要有以下五个特点:

(一)高度重视。市动员会结束以后,局党委及时召开了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大讨论工作,细化任务,明确责任。3月9日制定了《XX“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工作方案》。及时成立了以局党委书记

1为组长,副书记为副组长,各分管领导为成员的“大讨论活动领导小组”。并设立了办公室。提出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要求,在XX系统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一级促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领导带头。活动开展的是否顺利,效果是否明显,关键要看领导。在此阶段活动中,XX系统各级领导干部都能做到率先垂范,并将其贯穿于活动的各个环节,体现到工作的各个方面,使领导干部既是活动的组织者,也是活动的先行者,带头学习讨论,带头更新观念,带头转变作风,带头改进工作,切实增强了进一步解放思想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坚定性和自觉性,积极探索发展的新理念、新路径,在抓机遇中谋思路、破难题、谋跨越、抓发展,使思想达到新境界,观念取得新突破,工作拿出新举措,实现水利事业的新跨越。

(三)真抓实学。一是局党委统一下发了学习笔记,购买了《何平九论》,并从网上下载了一些有关省重要领导讲话的学习资料,下发给各局属单位和科室,健全了学习制度,实行了学习签到制。二是认真组织动员。为了充分提高全XX系统干部职工对大讨论活动的认识,局党委及时召开了动员大会,局党委书记、局长XX同志做了重要讲话,纪委书记XX传达了活动方案并就活动的安排进行了部署,讲解了大讨论活动的重要意义,使全体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到了开展大讨

论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思想统一到省委、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增强了参加大讨论活动的自觉性,迅速在全XX系统掀起了大讨论活动的热潮。三是认真组织学习。利用每周二、五学习日统一组织,集中学习的形式,认真组织学习了省委书记卢展工在《人民日报》发表的署名文章《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及有关重要讲话精神,学习了《河南日报》刊发的何平系列政论文章,学习了安阳市市委书记张广智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和2月23日来林调研时的讲话精神,学习了我市市委书记XX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和红旗渠精神等学习内容,通过每个专题的学习,要求领导干部职工撰写了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理论文章或调研报告,确保了学习效果。同时,在学习提高的基础上,我们又及时开展不同层次的学习交流会,组织领导干部交流学习体会,畅谈学习收获,通过座谈讨论、班子谈心活动等,全面加深了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理解和认识。四是加强督导。为推动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在全水务系统取得实效,局党委在加强对机关开展活动引导的同时,及时向各局属单位,下发了《中共XXX委员会关于成立XX系统“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领导小组的通知》、《XX系统“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工作方案》,并要求各局属单位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制定相应的活动方案、成立领导小

组,局党委重点对各单位大讨论活动的组织领导、工作部署和实际效果,进行督促检查,保证了活动在全XX系统开展的实效性。

(三)搞好宣传。为了扩大活动影响,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充分利用标语、板报、简报等宣传形式,大力宣传学习贯彻活动中出现的好做法、好经验。利用学习专栏,及时报道活动开展情况。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办公室针对每个学习专题专门印发活动简报,有力指导和推动了活动的开展。

(四)联系实际。为增强对工作的指导性,实效性,全水系统在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中,紧紧围绕我市加快建设三省交界区域中心城市提供水利支撑和保障的思路,以解放思想和转变作风为重点,着力抓好以下具体工作。一是综合运用现代管理手段和方法探索适合全市XX改革发展的管理模式;二是加大对执法人员的培训;三是完善管理规章制度;四是按照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抢抓机遇,加快基层设施建设步伐;五是按照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目标要求进一步增强全系统发展为民、团结奋进的凝聚力。

(五)效果明显。一是通过学习动员阶段的组织发动、学习和宣传,使广大干部职工增强了开展大讨论活动的自觉性,明确了大讨论活动的指导思想和重大意义,明确了大讨论活动的重要内容和方法步骤,都能够积极投身到活动中,学习了规定的学习内容,达到了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的目的,取得了明显成效。二是通过广泛的学习讨论,促使大家对八个进一步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即:一是进一步增强抢抓机遇、应对挑战的洞察力;二是进一步增强驾驭全局、统筹协调的掌握力;三是进一步增强遵循规律、实事求是的运作力;四是进一步增强从容清醒、化危为机的应对力;五是进一步增强敢想敢干、锐意进取的创新力;六是进一步增强实干为先、求实求效的执行力;七是进一步增强恪尽职守、忠诚履责的向心力;八是进一步增强发展为民、团结奋进的凝聚力。全系统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第一阶段的系统学习任务已结束,已完成了规定的学习任务。

二、下步工作打算

(一)继续开展好学习活动。为了提高学习的质量,保证学习的效果,各局属单位和各科室要结合查摆问题,对于活动方案中没有学完的书目,进一步加强学习搞好自学,严格落实“三个必须”:必须按方案中的书目内容,通读每篇文章,划出学习重点;必须在笔记上摘录每篇文章的重点内容,领会文章要义;必须结合自身思想实际,边学习边思考,写出心得体会。局党委将对个人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统一进行检查。

(二)要广泛征求意见。各局属单位和各科室要以座谈讨论、谈心交流、走访调研、设置征求意见箱、发放征求意见表等形式,结合自身业务,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

(三)要认真查找问题。在走访调研的基础上,各局属单位和各科室要对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按照活动方案的要求,结合工作职能,结合业务范围,结合自身素质,着力解决本单位领导干部在思想观念、体制机制、方式方法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领导干部和科室长(主任)要以身作则,带头查找问题。对查找到的问题要提出整改要求,明确整改责任。

(四)要开好民主生活会。各局属单位领导班子要开好一次高质量的民主生活会,要围绕机制、忧患、规律、大局、创新、责任、求实、为民等八个方面,深刻讨论反思在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体制机制、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与转变发展方式不相适应、不相符合的突出问题,深刻剖析原因,澄清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领导方式上存在的模糊认识。通过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深入剖析根源,提出整改措施。

二0一一年三月三十日

篇2:领导方式转变小结

领导方式转变是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前提和有效保障,只有转变、转快、转好领导方式,才能有力推进发展方式的转变。对此,领导干部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要深刻认识到,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不仅是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更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深刻变革;要深刻认识到,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既是时代的命题、实践的命题,也是时代发展的潮流,更是现实经济发展的挑战。就渑池而言,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刻不容缓,转变领导方式更是刻不容缓。

怎么认识转变领导方式

转变领导方式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支撑。领导方式是执政党对执政规律把握的外在表现,是各级党政机关按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完成阶段性中心任务的组织及施政方式。从科学内涵上讲,领导方式是观念理念,是思维方式,是体制机制,更是方法举措和干部作风表现。省委提出这一命题,抓住了各级领导班子领导科学发展能力建设的关键。领导方式不转变,落实科学发展观就会成为一句空话,或在落实效率、效果上大打折扣。不同领导层级有特征不同的领导方式,不同阶段中心任务有方法不同的领导方式。现阶段,中心任务就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因此,领导方式必须随之转变。

转变领导方式是推动县域发展的引领因素。渑池是资源大县,以资源开发为主要特征的粗放式发展已难以为继,转变发展方式迫在眉睫,已到了不转不行,非转不可的地步。十多年来,渑池虽然实现了高速增长,完成了原始积累,但资源工业的粗放

发展也带来了种种弊端。一方面突出表现在:一是工业大而不强。二是由于资源的过度开发,生态压力加大,环境约束趋紧。三是三产过于弱小,导致社会就业不足,城镇化进程缓慢。如果不转变发展方式,必然面临资源枯竭的风险,产业发展停滞,产业困局、生态困局、发展困局将积重难返。另一方面,社会建设滞后,社会矛盾叠加,这与人民群众的愿望,与发展为民的目的背道而驰。目前,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市场机制尚不健全,一个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党委政府的强力推动。因此,加快发展方式转变首先需要转变领导方式。

如何转变领导方式

一靠解放思想创新思维转。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纵观全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凡是发展方式转变成效显著的地区,干部的思想解放程度就高,眼界就宽,思路就广,办法就多,其共同特征是,不只是个别领导干部,而是整个干部队伍的思想解放程度都高。渑池是建制2000多年的历史名县,历史遗址众多,文化底蕴深厚,仰韶文化是享誉世界的文化品牌,北部山区、黄河沿岸,山水秀美,景观独特,然而渑池的三产却做不大。因此,转变领导方式应着力从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解放思想创新思维抓起。

二靠科学决策转。现代决策涉及的要素越来越复杂,范围越来越广,专业要求越来越高,单靠领导本身的智慧难以应对。作决策时应注重领导与群众结合,政府与专家结合,用程序的科学性保证决策的科学性。注意充分听取班子的意见、基层单位的意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意见;建立信访评估制度,听取广大群众对重大决策的意见,避免决策的盲目性、片面性。

三靠强化责任转。近年来,中央、省委的决策部署传导快,安排部署清晰、具体,但一些好的决策还是落不到实处,究其原因主要在基层干部。为强化干部的责任意识,一是建立分级负责的责任体系。二是明责无缝隙。三是评议面对面。四是强化问责,加大对不作为干部的问责。通过建制、明责、评议、问责,努力解决中梗阻、下梗阻的突出问题。

四靠转变作风转。转变领导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就要有针对性地戒“浮”求“实”。要多学习勤思考,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通过学习开阔视野,拓展思路。要加强实践,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善于从群众的实践中总结好的经验和好的做法。要通过加强作风建设,在渑池形成清正的党风、清净的政风、清纯的民风。要讲究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遵循发展的规律、尊重群众的意愿,通过持之以恒的积累实现量变到质变。要讲究实在,工作措施要具体扎实,要把工作部署变成具体的项目,一件一件抓好。要讲究实效,干什么事情都要讲究实际效果,以此带动干部作风的根本好转。

五靠体制机制转。机制的支撑,体制的保障,是转变领导方式长期的决定性因素。这应该是县域当前最具现实针对性和执政挑战性的问题。去年以来,我们成立了渑池商会、仰韶文化研究会、传统文化研究会、社区自治组织和铝工业、建材耐材产业协会及渑池县新能源发展促进会,有效整合利用社会资源、第三方社会力量、中介力量,构建行业协会组织协调、沟通交流、反映诉求、规范行为、服务企业产业发展和社会管理的有效机制。与此同时,组织成立渑池科学发展促进会北京、深圳、郑州分会,整合渑池籍在外人员及在渑工作、服役的外籍人员资源,构建外部力量收集信息、宣传推介、招商引资、合作交流的平台。以体制机制的完善,在更广领域整合资源,支撑转变。

六靠政策制度转。在常委班子自身建设上,渑池研究制定了《县委常委会议事规则》和《关于加强常委会自身建设的意见》。在干部队伍建设上,制定完善了实绩登记制、末位淘汰制和干部任前公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等规章制度,试行公推直选乡党委书记,加大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力度;建立了重大项目稽查制度、行政效能监察制度、政府投资项目评估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做到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尝试

探索县委及县委书记权力的规范化、透明化、民主化、科学化运行。在产业发展上,建立了文化产业发展基金、产业聚集区发展基金,并出台了支持文化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民营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及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制定了项目准入、节能减排、平安建设、信访稳定等一系列工作规范。通过政策和制度引领,推动领导方式转变。

篇3:转变领导方式推动中原经济区建设

关键词:中原经济区,河南省,领导方式转变,发展方式转变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出现新特征新变化,一方面,经济持续增长,物质财富增多,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另一方面,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社会矛盾和冲突日益凸显,经济社会发展遭遇障碍。为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经济社会平稳发展,党和国家适时提出一系列新的战略部署。尤其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面对国际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的压力,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报告指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改革,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河南省委、省政府结合新形势、新要求,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对河南经济社会发展进行了一系列战略谋划,提出建设中原经济区,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同时,提出“以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也为发展方式转变指出一个重要的切入点,并在全省全国引起广泛关注。领导方式转变、中原经济区建设和发展方式转变三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在共同推进河南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中原经济区建设是推动河南省发展方式转变的新契机

发展方式转变就是从传统的发展方式向现代的发展方式转变,从粗放型、劳动密集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型、资本技术密集型增长方式转变,从过度依赖出口向消费拉动内需转变。这既体现了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又是解决当前国内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突出矛盾的要求。为贯彻落实转变发展方式这一新任务,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河南省委、省政府及时提出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构想,并在今年的“两会”期间被写入国家“十二五”规划,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由此,中原经济区建设成为推动河南省发展方式转变的新契机,必将使河南的发展焕然一新。

首先,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层面重点开发区,确立了河南在中部乃至全国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弥补了中部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不足,推动和协调了其他区域经济的发展战略。中原经济区是指以河南省为主体,包含河北、山西、安徽、山东省部分地区的综合性经济区。作为国家层面重点开发区域,它位于全国“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中陆桥通道横轴和京哈京广通道纵轴的交会处,包括河南省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部分地区。该区域功能定位为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区域性的科技创新中心,中部地区人口和经济密集区,使之成为支撑全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板块。河南省作为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具有优越的区位、粮食、经济总量、人口规模、历史文化、资源条件等优势,在全国发展大局中举足轻重。尤其在当前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国际竞争更加激烈,出口贸易难度加大,产业升级势不可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迫在眉睫,河南将在新一轮的国家统筹协调梯次推进发展战略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是继“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海西”以及皖江城市带、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关中-天水经济区之后的又一国家层面的战略重点开发区,不仅弥补了国家中部区域经济的不足,成为沿海地区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中部崛起的重要基地,而且必将拉动全国东西南北各枢纽带的联运,带动中部甚至我国大部的经济发展与经济战略调整,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战略支撑点和中部或我国大部分经济规划和发展模式的助推器。中原经济区的战略布局和区域功能定位不仅提升了河南在全国大局中的地位,而且充分体现了国家整体发展需要,是我国中部崛起的基地和重心,也是我国科学发展战略的核心力和驱动力。它必将推动我国经济新一轮的腾飞,统筹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呼唤,也是中原经济区几代人的奋斗目标。

其次,中原经济区人口众多,经济总量大,市场广阔,内需旺盛,必将使河南省成为承接转移产业、破解三农问题、实现“三化”协调和扩大对外开放、实现互赢合作的载体和平台。中原经济区成功上升为国家战略,是对中原崛起战略的持续、延伸、拓展和深化。从历史上看,中原经济区就是客观存在的。河南与邻近省份如河北、山东、山西、陕西和安徽各省就曾组织过各种形式的经济合作区,并且在长期的协作发展中,各省的资源、文化、商业、金融、旅游等都联系紧密、互补合作。早在2007年和2008年,河南省曾以郑汴一体化和中原城市群为载体申报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但均无果而终。此次中原经济区成功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的重点开发区,将使河南和邻近6省的经济社会发展获得新的动力和新的发展态势。尤其有利于河南省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发展定位更加明晰、自身优势更加突出,不仅走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而且利于河南省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特别是区域经济发展规律,更好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第一,河南的区位条件、工业发展结构以及生产要素等成本为产业转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当前,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扩大内需和保障民生势在必行,河南省在中国中部地区具有工业基础好,人口、资源、市场比较优势明显的特征,现有开发程度和未来发展潜力都有较大提升空间。据统计,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全国的资本投资回报率东部下降,中部上升,而且河南的上升幅度最大,原来是9.99%,现在是20.32%,这表明河南省在新一轮区域经济发展中作用更加突出。第二,中原经济区将有助于打破区域各省市行政区划的阻隔,形成区域内各地市之间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产业互补、生态共建,为河南省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和平台。建设中原经济区,表明河南省正在实施的中原城市群战略获得了新的施展和支撑平台,中心城市带动战略被推上了新的高度。中原经济区涵盖河南18地市,形成“一极两圈三层”的城镇体系架构。通过合理布局、产业优化、资源和信息共享,将使河南省各地市彻底融入中原经济区城镇体系的大格局,形成与中原城市群核心层、紧密层良性互动发展,真正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第三,中原经济区的主要战略定位是以保障农业和国家粮食安全为前提,立足城乡统筹,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河南是全国农业大省、人口大省,担负着国家保障农业和粮食安全的重任。如何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不仅将对全国起到积极的探索和示范效应,而且势必大力推进河南省有意识、有思路、有创造性地去探索解决制约城镇化的制度性障碍,如农民工在城市落户问题、土地流转问题、城乡收入合理分配和社会保障问题,以此来将推动河南省以工业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以农业现代化推动新型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发展,这将对河南省“三化”协调的路子具有重要的探索和示范意义。

二、转变领导方式是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新保障

中原经济区既是对河南省中原崛起战略的持续、延伸、拓展和深化,又是站在时代高度和全国大局的一个新谋划,体现了河南省委、省政府的战略眼光和创新精神。如何建设中原经济区,是摆在河南省各级领导干部和群众面前的新课题、新任务。建设中原经济区,关键在做。做就是落实,是实实在在地干,尤其是领导干部带头干。领导干部是科学发展思路的制定者和引领者,是科学发展实践的推进者和实施者。建设中原经济区,推动发展方式转变与领导方式转变分不开。什么是领导方式转变呢?简言之,就是由落后的领导方式向先进的领导方式转变,由传统的领导方式向创新的领导方式转变,由单一的领导方式向综合的领导方式转变,由不科学的领导方式向科学的领导方式转变。它包括领导思想观念的转变、领导思维方式的转变、领导方法手段的转变、领导制度机制和领导作风的转变。转变领导方式是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客观需要和新的政治保障。

首先,转变领导方式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客观需要。近年来,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持续、提升、协调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十一五”期间,全省生产总值由1万亿元突破到2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由不足1 400美元突破到3 000美元,粮食总产量由800亿斤到连续5年稳定在1 000亿斤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突破1.5万元和5 000元,河南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经济大省、新兴工业大省和有影响力的文化大省,为未来发展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积蓄了发展势能。河南省的成绩是可喜的,也是肯定的。然而,环顾四周,区域竞争更加激烈,兄弟省份你追我赶、竞相发展。在“十二五”规划中,中部各省不约而同地都制定了更高的经济增长计划,喊出更高的社会发展目标。河南省面临的竞争压力日益加大,转变领导方式正是为了给中原经济区建设开路破题。

其次,转变领导方式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新保障。河南省委八届十一次全会审时度势,提出了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战略。2011年年初,国务院印发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将中原经济区纳入其中;今年全国“两会”审议通过的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正式把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河南的发展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国家领导人和河南省委、省政府都对中原经济区寄予厚望。然而,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事情要做,还有很多难题要去破解。卢展工书记提出“以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变”,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和发展方式转变指出了一个重要的切入点。建设中原经济区,首先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在探索实践中不断前进;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在务实实干中不断推进;要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在突破风险中不断迈进。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曹维新说:“如果把中原经济区建设比做一场战役的话,战前准备非常重要。我们战术要研究、思想要发动、精力要集中、斗志要磨炼、物资要筹措等,什么都不可或缺。”“在我看来,转变领导方式,就是打赢中原经济区建设这场硬仗,是在思想上、组织上、方法上和作风上最需要、最必要也是最重要的备战。”因此,转变领导方式的提出成为发展方式转变和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新保障。

三、转变领导方式是推动发展方式转变的新切入点

中原经济区建设是推动河南省发展方式转变的新契机,而转变领导方式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新保障,更是推动发展方式转变的新的切入点。转变发展方式不仅是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更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深刻变革,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个领域。转变的实质既包括转增长、转速度、转需求、转结构,还包括转支撑、转资源、转政府职能。但是,在这些转变中首先应该是人的转变。因为人是发展的主体,转变的主体。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也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起步之年。河南日报以“何平”名义,连续推出九篇大型政论,从“机遇”、“忧患”、“规律”、“大局”、“创新”、“责任”、“求实”、“为民”八个方面,深入系统地阐述了以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必须把握的关键、遵循的原则和注意的问题。从理论高度给中原经济区建设再次吹响思想解放的号角,为中原经济区建设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在精辟解读和深入阐释转变领导方式这几个方面的同时,还要全面理解,融会贯通,把这几个方面联系起来,用辩证的思维深入考量。

一要抓住机遇,准确定位。机遇是发展之先,来之不易。抓机遇就是认识大方向,明确大趋势,站位大局,科学判断,准确定位。中原经济区建设是在河南省委、省政府领导下,在河南人民齐心合力的努力下谋划和争取出来的。机遇来自全国主体功能区的规划,来自国家促进中部崛起的战略规划,来自党和国家对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视和推动,来自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大趋势,来自河南人民的热烈期盼和奋力争取。因此,在机遇面前,各地市要主动出击,站位大局,科学判断,准确定位,及时转变思路,实现领导方式的转变,牢牢把握经济发展的主动权,抢占国际国内竞争的制高点。因此,一方面,对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中心工作,要认真贯彻,坚决落实,实现自身工作与中心工作的“无缝对接”。一方面,要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在融入大局的同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既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又要与其他地区中原经济区的优势有效整合,将抓机遇与准确定位有效地结合起来。

二要探索规律,长远谋划。建设中原经济区是一项艰苦卓绝的开创性事业,是凸显河南地位、服务全局的重大举措。如何推进这项前所未有的事业,需要全省上下认真思考和长远谋划。认真思考和长远谋划就是要遵循客观规律,按照客观规律想办法,做事情,谋发展。规律是事物的本质,一切按客观规律办事,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也是领导干部科学执政的重要体现。当前我们应当置身国际国内发展的大趋势、大环境之中,确定大方向,谋划大战略。从国际上看,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产业转移梯度推进,科技创新如火如荼。从国内看,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深刻调整,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河南省应立足全国,主动融入,因地制宜,发挥优势,长远谋划,走一条适合河南发展特色的道路,克服局限利益、眼前利益,不盲从,不跟风。要实事求是地破解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粮食怎么保、民生怎么办这四个问题,坚决防止和避免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出现空架子项目、烂摊子工程等现象。

三要发现问题,勇于创新。中原经济区的提出就是创新。创新是发展之源,只有创新才有出路,才会进步,才能突破自己,超越别人。创新必须深入基层一线、紧抓客观现实,认识新事物,找到新办法,解决新问题,破解难题。从中原经济区建设来看,我们既要保粮食安全,又要推进工业化、城镇化;既要发展高技术产业提升产业层次,又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扩大就业;既要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又要节约资源,保护生态。因此,创新必须敢破、敢立、敢闯、敢试,善于抛开一切陈规,以全新的视角来考虑问题,多想办法,多策并举,变不利为有利、变不能为可能,千方百计把事办成。对各级政府来说,要转变政府职能,为企业、群众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转变作风,包括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和领导作风;领导要改进方法手段,深入群众,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创新体制机制,首先是创新用人的体制机制。创新的本质是新,创新的核心是创。同时,创新需要勇气,创新需要智慧,创新需要激情。转变领导方式实际上就是一种变革、就是一种创新。

四要富于责任、勇于落实。中原经济区建设刚刚起步,任重路远,矛盾众多。各级领导干部要本着对党的事业的忠诚,对群众的高度责任感,开阔视野、科学谋划、有效运作、顽强应对。转变领导方式要求我们把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都放到为人民负责上。根据卢展工书记提出的“三具两基一抓手”的要求,将领导方式转到求真务实上,转变到真抓实干上,转变到重在实效上。立足于真、立足于干、立足于实。真就是一件一件地去做,干就是一项一项地去干,实就是清楚地认识到什么是实的,什么是虚的,立足于实际研究具体工作。只有把真、干和实有机统一起来才是有党性、有良心的负责。每一个领导干部都要按照卢展工书记说的“责随职走,心随责走”,明白身居何位,该干何事,应负何责,在其位谋其政,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真抓实效。

篇4:以领导方式转变推进城镇化进程

一、抢抓机遇,准确定位

转变领导方式,关键要强化科学发展理念,找准发展定位。目前,灵井镇已经形成了以档发加工、煤炭开采及综合利用等为主的优势产业构架,具备转型发展的条件。按照注重持续、提升、为民的工作要求,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工作全局,紧紧围绕把灵井镇打造成“工业强镇、文化名镇”这一目标,以镇区为中心,以煤炭循环经济园和镇工业集聚区为依托,确立了“规划引领、基础先行、完善功能、产业支撑”城镇化工作思路以及以城镇化带动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为突破口,以建设许昌县西部最具发展活力、最具竞争力、最具特色品牌影响力的区域性中心城镇的目标定位,并按照这个工作思路与目标定位開展工作,邀请上级有关部门对镇区进行了规划,将镇区分为生活区、行政区、商业区、文化教育区等几个板块。

二、破解难题,基础先行

转变领导方式,首先是转变思想理念,把握好靠谁发展、怎么发展的问题。灵井镇破除小富即安、看摊守业思想,不等不靠,主动出击,立足实际,着眼未来,根据镇区长远规划,确立镇区城镇化框架,大力推进二产三产互动深度融合,进一步加大搬迁建设力度,强化功能配套,提高管理水平,持续提升镇区的承载力和竞争力。以政府投资为主体,以完善道路设施为突破口,通过上级补助、镇财政筹措、群众参与的办法,先后筹资160万元,新修改造镇区道路4条,长1600米,硬化、彩化面积10100平方米,修建排水管道2000米,拆迁旧有建筑36处。与此同时,坚持“求精不求大”的原则,树立精品意识和适度超前意识,加强建设区内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结合文明城创建工作,加强镇区管理,全面提高镇区的管理水平,突出抓好镇区的净化、绿化和美化,坚决整治脏、乱、差以及店外经营等问题,努力为镇域经济的发展创造优良的投资环境。

三、注重运作,求实求效

转变领导方式,重点是注重谋划运作,明确发展方式转变的途径和办法,努力推动“三化”建设协调发展。在城镇开发建设中,灵井镇努力破解资金、土地等制约发展的难题,积极运用市场化的手段,盘活镇区土地资产,培育多元投资主体,对内激活内资,对外采取多种形式招商引资,借力发展,大上二、三产项目,尤其是将发展第三产业摆在重要位置,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提升人气,聚集财气。今年新引进7个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并于3月10日集中开工,其中有投资4000万元的玫瑰苑小区、有投资额2000万元、设计为12层骏景公寓式酒店、建筑面积达 23000平方米,有投资7000万元的民营企业孵化园,还有投资4000万元的维尔康食用油项目及投资2000万元的同欣新型建材技改项目等。年底前镇工业集聚区内投入生产的工业企业可达16家,安排从业人员达1500人以上,可实现出口创汇1500万美元,地方收入1000万元以上。

四、情系民生,心系群众

转变领导方式,最终归宿是以人为本,改善民生,实现民享,促进民富,确保民安。今年以来,根据群众意见和建议,合理确定民生工程。在镇区筹建自来水厂,引入泉店煤矿优质水源,解决镇区、李井村、王井村人畜用水难的问题;结合前期工作,对镇域内白干渠进行整修,硬化渠底,绿化渠堤,加强管理,确保长期发挥效益。项目建成后,可新增可灌溉面积约2万亩,年增加产值150万元。目前,该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就绪,麦收后即可开工建设。筹建污水处理厂,解决镇区企业及群众污水排放难题。做好煤矿沉陷区内杨堂、曹王两个行政村和小庄杨行政村柏树郑自然村村庄搬迁的前期工作。目前,安置用地已征收到位,7月份安置工程可开工建设,全部工程将于2013年完工,届时可安置沉陷区群众5000人,既可提高镇区品位,增加镇区人口,又可提升镇区人气与商气。

五、改进作风,狠抓落实

按照“三具两基一抓手”的要求,坚持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抓落实、办实事的具体工作实践中去,从而切实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工作实效。深入开展“强两基、重民生、转方式、促发展”主题活动,领导在一线指挥,情况在一线掌握,问题在一线解决,工作在一线落实,抓具体、具体抓,把各项工作做实、做深、做细,确保在推进发展的关键环节、项目建设的重要关口、重点工作的难点破解、社会矛盾和突发事件的稳妥处置上都能顶得上、干成事。通过配齐、配强基层领导班子和工作人员,把力量向基层倾斜、把精力向一线聚集,夯实基层基础工作。突出项目这个总抓手,一切围绕项目建设工作,一切围绕项目建设服务,以项目带动生产要素集聚,以项目带动政府职能转变,以项目检验工作成效。

篇5:领导方式转变小结

卫东区环境保护局副局长

陈辉

这段时间,我们认真学习了省委书记卢展工同志《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及《河南日报》系列文章“何平九论”。文章言语质朴,从“机遇”、“忧患”、“规律”、“大局”、“创新”、“责任”、“求实”、“为民”九个方面深刻阐述了卢书记文章的内涵,思想深远,论述全面,对于各级干部具有重要指导作用。一个月来,我认真研究学习了系列文章,我感到这一系列文章已经从理论上解决了为什么干、干什么、怎么干的问题,对于基层领导干部来说重要的就是落实,重要的是将理论文章的思路、方法应用的实际工作中来,下面结合我所从事的环保工作谈一点肤浅的体会:

一是转变思想观念,提升领导站位。

环境问题是在发展中产生的,也要在发展中解决。既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暂时的发展,也不能停止发展来保护环境。因此,我们在环保工作中要正确处理好两个关系。

(1)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要正确处理好这个关系必须坚决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发展与环保协调统一起来,坚持科学发展、优化发展,坚持在保护环境中寻求发展,在经济发展中保护环境,把加强环境保护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手段,要努力用最小的环境成本获得最大的发展效益,实现经济持续发展、污染持续下降、生态持续改善,努力探索一条代价小、排放少、效益好、可持续的环保新道路。

(2)要正确处理环境监管与服务的关系。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把环保服务与日常监管有机结合起来,创新管理模式,为企业治理污染提供决策、为企业的经营发展提供信息、帮助企业更准确地履行污染治理义务,主动、及时、准确、全面地将环保政策向企业解释透彻,增强环保政策的透明度。在日常环保审批和执法检查中切实增强环境监管责任意识,做到严格审批、严厉查处、严肃追究。要强化对重点污染企业的监管,深化环境执法后督察。

二是改进领导作风,提升领导能力。

要按照赵顷霖书记提出的“学先进、比创新、看实效”的要求,切实转变作风,提升行政效能,抓好工作落实。要提升自身素质,加强党性修养和职业道德自我教育,提高业务素质和执行能力,努力实现局党组提出的 “建一流班子,带一流队伍,创一流业绩”的“三个一流”目标。坚决杜绝推诿扯皮、不作为、乱作为等现象,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夯实环境基础。

(1)要有一种求实精神。作为基层领导,在工作中要勇于应用“领导在一线垂范、决策在一线落实、队伍在一线锻炼、问题在一线解决、威信在一线树立、成效在一线检验”为主要内容的“一线工作法”。“一线工作法”是一种求实精神。在工作中只有重心下移,管理前移,扑下身子抓工作,少说空话,多干实事,迈开双脚,亲临一线,去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才能发现解决危害群众健康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具体问题、污染减排工作的紧迫问题、环保队伍建设的突出问题等。

(2)要提高能力素质。我们要按照“创先争优”活动和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要求,坚持“中心工作跟得上、改善民生办实事、加快发展真爬坡、重大事情拿得下”的干部实绩衡量标准,切实加强领导班子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等“五位一体”建设,努力打造学习型、团结型、创新型、务实型、廉洁型“五型班子”。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工作,把学习作为终身建设的任务。要通过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自觉增强责任意识,使全体人员履行职责水平和能力进一步提高;努力打造一支精业务、善管理、肯干事、会干事的环保队伍。

(3)要提高执行力水平。重点是在服务项目、服务企业上下功夫。要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审批效率,为重点项目、重点企业搞好服务,提前介入,主动服务,限时办结,确保重点项目扎实顺利推进。

三是加强环境管理,提升发展水平。

要充分发挥环保部门的管理职能,通过污染减排、环境准入、清洁生产等工作,严格限制“两高一资”项目建设,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新增量,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1)强力推进污染减排。要在完成环境容量测算、污染源普查数据动态更新调查的基础上,合理确定“十二五”污染减排基数和总量控制目标,围绕完成“十二五”期间的COD、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四项减排指标,落实结构减排、工程减排、监管减排措施。同时要加强督查考核,完善污染减排统计体系、考核体系及环境监测体系建设,继续实行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一票否决”制。

(2)严格环境准入。要严格落实建设项目的各项管理制度,严格建设项目环境准入,坚决杜绝高耗能、重污染项目入驻我市,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腾出更多的环境容量支持产业集聚区发展,支持重点项目建设,支持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等新兴战略产业发展。

篇6:领导方式转变小结

学习心得体会

学习河南日报关于该专题的九篇评论文章,顿觉耳目一新,精神为之一振。学习研讨活动,学的踏实,学的实在,学的值得。明白了领导方式转变的目标任务和途径举措;感受到做为一名领导干部肩上那副沉甸甸的责任。署名“何平”的九篇评论文章浩然大气,精采异常。讲思想、讲理论高大深远,内容丰富。但又通俗易懂;讲矛盾、讲问题实事求是,切中要害,毫不掩饰,针贬时弊;讲出路、讲措施、讲前景又那么让人为之提振精神,信心倍增。

说句实在话,九论文章中写的那些问题,就发生在我们所处的社会中,或者说或多或少或轻或重地出现在我们自己的工作中。我们感同身受,自觉很多不足:一是对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大好机遇,把握、利用不到位,工作推动上不尽如人意;二是在对自己所负责的工作评价上,看成绩的多,看不足的少,看表面问题的多,挖深层次矛盾的少,缺乏强烈的忧患意识。三是在工作的推动上,凭着印象跟着感觉走,主动研究探索工作发展的规律,自觉地有意识地按规律统筹规划,推进工作的主动性差;四是站位全局、谋划园林规划管理工作“大格局”或使园林规划管理工作主动融入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中的意识差;五是缺乏把握机遇,开拓园林规划管理工作的新局面的创新意识,以至于形成我县园林规划管理工作年年是先进,岁岁少亮点的局面;六是虽然在本职岗位上确实做到了履职尽责,但又深感缺乏把我们自己的工作放在全县工作大局中,围绕担当重要责任开拓性地拓展工作的领域和空间的勇气和胆略;七是满足于各项工作全面普开,样样都做,缺乏脚踏实地,抓住重点工作,实实在在地干出个样子,抓出个实效的求真务实精神;八是虽在自己的工作言行体现了平民情结,但如何把这种平民情结上升为以人为本的为民爱民的具体制度、措施不力,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尽可能地为群众,为我们的被管理对象提供更多、更优质的服务还有一定的差距。这些问题,就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自身的工作中,说到底都是领导方式的问题,只不过是没有深挖细查,想来这也是应该为之忧患的事情。

卢展工书记到河南工作后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曾先后发表了一些非常切合实际、非常中肯相实、非常解决问题的提法。如他在同河南进京务工人员座谈时,曾盛赞河南人是“普普通通的河南人、踏踏实实的河南人、不畏艰难的河南人、侠肝义胆的河南人”,指出在河南人身上体现了“三平”精神,即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极强烈责任心”,他还先后提出“四个重在”、“三具两基一抓手”等重要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结合实际,学习好、运用好、落实好这些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对于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比如,河南人的“三平”精神面貌用在园林规划管理工作者身上就非常符合实际。园林工作者因工作性质所至,终日默默无闻、埋头苦干、不事张扬,很多时候,还面临着我们的工作不被大多数人所了解、理解,但我们确确实实在以我们的默默奉献来推动着花都园林建设建设的伟大进程,因此,我们的付出确实体现了“平凡之中的伟大”。

园林工作也需要创新,需要锐意改革,但更多的时候,我们又确实不能做表面文章,搞形式主义,打呼隆,更多的是需要平静的心态、平静的工作状态,很多人看我们可能是“机械”、“刻板”、“清贫、清廉、清淡”,但谁又能低估园林工作者在这平静之中所蕴涵的满腔热情。

园林机构特殊的工作性质又决定了每一个园林工作者必须有着极强烈的责任感。

篇7:转变领导方式

市水利局直属机关党委书记仝国良同志强调,卢展工书记《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文章精神,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是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迫切需要,是加快实现富民强省中心任务的重要举措。何平九论全面系统的反映了省委、省政府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决策、决心和部署,是对卢展工书记的理论文章的进一步解读、丰富和阐释。全局干部职工特别是各支部和党员必须充分认识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意义,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加快推进领导方式转变上来,在发展中转变,在发展中调整,在发展中提升。在学习中要做到:

一是高度重视、提高认识。学习活动是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各单位要制定好学习计划,集中时间和精力深入学习,做到精学细学、学懂学会,真正领会内涵和实质。各支部要规划好学习活动,及时向局党委汇报学习进度,每名职工要撰写1篇以上的学习心得体会,确保活动取得实效,不断提高水利服务大局的能力和水平。

二是领导带头,率先垂范。各单位支部一班人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在集体学习中要带头发言,带头撰写心得体会、理论文章或调研报告。上级安排部署的学习任务,做到首先落实,首先完成,为本单位干部职工作出榜样。

三是联系实际,注重实效。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把水利工作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同时,大幅度提高了水利资金投入。因此各单位要把深入学习和推进水利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自觉践行“四个重在”的实践要领、坚持“三具两基一抓手”的工作方式,把学习效果充分体现在工作实效中。通过学习,推动各项水利工作的开展,以工作成效来检验学习的成效,做到相互促进,相互提高,为“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开好头,起好步。

领导干部要在学习和工作中转变思维方式

领导干部如何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发挥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运用理论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我认为最根本的是要在学理论过程中转变自已的思维方式和思想方法。科学理论本身是对实践经验和认识的升华,是对事物发展规律较高层次的概括和抽象。所以,理论对实际的指导作用,不是简单地用理论去对照实际,或者直接到理论著述中去寻找解决问题的现成答案,而是为我们提供了观察问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方式和思想方法。

1、要在学理论中转变思维方式和思想方法,必须以科学的理论知识武装头脑。要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潜心思考,领悟贯穿在理论中的基本思想,科学态度和根本立埸,并经

过吸收和消化,变成我们自已认识、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和思想方法。开化长期以来受信息、交通等自然条件的制约,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同沿海发达地区相比相对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相对保守。为此,我们在学习实践活动过程中不仅领导干部自已本身要带头转变思维方式,更重要的是要让全县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只要大多数人的观念转变了,我们就能抓住机遇,克服自然环境所造成的重大困难,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的过程,不是理论知识的简单填充过程,而是一个有机地理解消化、生长形成自已的理论思维的过程,是把理论转化为自已的认识武器、思想武器的过程。

2、要在学理论中转变思维方式和思想方法,必须用科学的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在深化改革、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我们每个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在工作中都面临很多问题和矛盾。解决这些问题和矛盾需要用科学的理论知识作指导,进行分析、思考,联系实际拿出解决问题的切实办法。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一些同志在运用理论指导实践上做得很不自觉,原因就在于我们没有真正将科学理论转变成思维方式和思想方法,而是习惯于拿现实问题去找具体的理论进行对号。而对每个具体问题都去进行理论对号,既不科学,又在事实上是不可能的。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它要求人们根据它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不断结合变化着的实际,探索解决问题的答案,从而也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本身。“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学习这一科学理论,关键是要把理论变成自已的思维方式和思想方法,使之成为我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一个基本出发点。从根本上提高我们的理论素质,从根本上解决联系实际不够自觉的问题,加强我们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

3、要在学理论中转变思维方式和思想方法,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一贯强调的优良作风,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同志为什么对这个问题总是解决不好,或者理论和实际“两张皮”,或者出现“空对空”的现象,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没有抓住把科学理论转变成思维方式和思想方法这一重要的环节,甚至干脆省略了这个环节,把学习理论简单化,庸俗化。其结果是,没有做到真正联系实际解决问题,滑向了教条主义、形式主义,同时也损害了科学理论的科学指导性。因此,注重把科学理论变成我们的思维方式和思想方法,是实现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方法和必不可少的步骤。领导干部在学理论过程中除了带头转变思维方式和思想方法外,要针对党员干部在人生观、价值观问题上的一些热点、难点、模糊点,引导大家运用科学理论分析问题、辩析是非,用理论解决改革开放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何平九论”用八个关键词(机遇、忧患、规律、大局、创新、责任、求实、为民)明确告诉我们:即使我们目前存在问题,只要我们充满信心,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正确对待和努力做好八个方面的问题,中原经济区建设定能开好头、起好步。

一次乘出租车,司机充满信心。他是部队复员军人、也是下岗工人,生活窘迫,失业补偿金也没发放到位。即使如此,他仍说,我相信政府一定会给我们一个合理的答复。这就是信心,这是对我们党的信心。作为我们基层工作人员来说,也要如此。

一是心里装着群众。我们基层人员的工作具体接触群众的,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政府形象;我们工作好坏,是群众评判的,不要试图欺骗群众,网络发展会使你的图谋暴漏在阳光下。众所周知,内乡县衙有一副楹联是:“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只有心里装着

群众,在办事是就能踏踏实实、就能兢兢业业、就能克难攻坚。

二是清醒认识有所为有所不为。卢书记认为:做了很多事情,没有起作用甚至起了副作用,做了等于没做,此“为”就是“不为”;很多事情尊重规律、不去干预不去做,反而会收到很好效果,此“不为”就是“为”。具体到我们基层人员来说,就是做事情是,要多想是不是群众急需的,是不是群众满意,是不是会给群众带来不变,不要一厢情愿,尽力避免好心群众不理解甚至办坏事的情况,不要把素质低、刁民等不和谐的词挂在嘴上,作为工作失误的借口。

三是认真做好“三具两基一抓手”。“三具两基一抓手”:“三具”,就是做任何事情一具体就突破、一具体就深入、一具体就落实;“两基”,就是切实抓好基层、打好基础;“一抓手”,就是把实施项目带动作为各项工作的总抓手。“三具两基一抓手”是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方法论,体现了求是的工作理念、求真的工作态度、求效的工作方法、求实的工作作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各项工作的有效方法。具体到我们基层人员来说,在执行政策上,要扎实,不走样、不减少;要多思考,多调研,勇于创新;要跟得上,不推诿、不拖拉。

篇8:领导方式转变小结

正确地认识到加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的重要现实意义, 这对于“落实节约优先战略, 全面实现资源利用的供需平衡”的战略思想具有非常重大的作用。与此同时, 这也是立足中国的实际国情的基础之上所做出的战略判断, 这就需要我们要能够加强对国土资源的创新管理, 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发展,

1 加强国土资源管理的战略构想

落实生态优先的发展战略, 这是鉴于我国基本国情和科学规划的准确把握, 同时这也是缓解我国经济发展资源的瓶颈, 促进经济社会的平稳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1 资源需求量的不断增加

在“十二五”期间, 我国经济保持平稳运行发展, 这是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任务, 资源的需求也呈现出不断增长的发展态势, 如果我们还是沿袭传统的现行资源利用方式, 这就很难实现对资源的合理利用, 甚至还有可能会造成资源上的浪费。从短期来看, 我国的矿产资源的供需矛盾之间还将会持续一段时间, 并且从资源的短缺将很难改变, 也就意味着人们资源的短缺正在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针对我国地少人多的情况, 我们就必须要能够逐渐转变国土资源的利用方式, 更好地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为此, 需要加快各种建设资源的管理方式转变, 就必须要能够加强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和资源管理方式的有效转变。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上看, 传统的资源开发模式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 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但是, 这种传统的资源开发观念和理念已经难以适应现代社会中的发展需求, 亟需要对资源利用方式进行彻底改革和创新。从而能够更好地为经济资源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1.2 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发展战略, 实现资源的节约发展

在今后的一段发展时间, 实现资源的管理工作重点就要实现战略上的转变, 为此, 就需要实行优先发展的战略, 不断提高资源节约利用率。并按照科学发展的指导下进行资源的高效开发和利用。在清晰地认识到本国的国情基础上, 要能够切实根据不同的地区发展规律实行不同的资源利用方式, 这样也就符合“因地制宜”的发展战略, 同样的, 要能够将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作为当前资源建设的一个重点发展方向。并能够将资源的高效利用当成当前的今后资源发展的趋势, 改变传统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各种不合理现象。从而能够实现国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构想, 树立全新的资源管理和开发系统。

2 建立资源开发利用高效观念

在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经济建设的各项事业都取得不错的成绩, 尤其是我国资源开放所得的经济效益取得长足发展。但是对于资源的管理意识还不是很强, 不能适应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为此, 这就必须要能够创新节约有效的发展战略, 树立科学的资源节约发展观念。

2.1 加强对各种矿产资源科学管理意识的培养

一方面, 我们要能够树立全新的资源管理机制, 在另外一方面, 我们还要能够加强对于资源科学管理意识的培养,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良好运行发展。但是, 我国还有一些矿产开发企业至今都还采用传统的管理方式和开发方式, 没有意识到资源稀缺的重要性。这就必须要能够宣传教育和法制建设等方面着手落实, 并不断加强对于各种矿产资源的科学开发和管理。还要能够加强和改进资源的供需方式, 让资源的结构调整来持续推动需求结构和产业结构等全方位的调整, 实行差别化的资源管理方式, 相关的领导者要根据产业的特点以及不同地区的资源需求实行差别化的供需方式, 从而能够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开发。

2.2 加紧树立整体观念

在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中, 必须要能够加强对资源利用的整体观念, 充分意识到国土资源是数量和质量以及生态三方面的结合, 这就对现代的资源开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同时要能够加强对于资源的监督和管理, 从制度设计、市场调节、宏观管理等方式进行改变, 严格控制国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同时, 领导者要能够重视农田质量建设、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和资源质量的管理, 不断拓展资源的利用和服务领域, 从而更好地协调好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一方面, 在对资源的后期过程中, 切实注重国土资源生态建设, 对相关的矿山环境进行集中整治和预防地质灾害的发生, 引领资源创新发展方向, 更好地发挥好资源生态的功能。

2.3 树立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观念

在以往的传统资源的开发过程中, 要能够切实转变资源单向管理的方式, 逐渐转向资源资产资本三位一体的管理方式转变, 树立资源的生态经济效益的观念, 从而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持续推进资源、资本、资产等三方面的管理创新, 全面发挥资源的利用效益和资产的收益以及资本增值的功能, 同时, 还要能够加强市场化的改革, 相关的企业树立市场经营的观念, 不断拓展资源的有效利用效益, 推进城乡的统一的土地市场建设, 不断建立健全开发的资源市场体系, 以及科学有效的矿业权市场, 从而能够更好地发挥市场资源的配置作用。

3 全面建立国土资源科学管理体系

3.1 加强对矿产资源的地质勘查, 确保矿产资源的保障能力

一方面, 要能够贯彻落实好相关的法律政策, 不断提高矿产资源的保障水平, 从而能够建立科学有效的矿产资源生产储备体系。不断深化基础地质调查研究, 对我国的各种资源丰富地区开展有效的科学探查, 实施地质矿产保障工程, 从而能够形成一批重要的矿产资源开发后备基地, 并详细做好矿产资源的开发规划, 有效地融合矿产资源。抓紧建立地质找矿工作的推进, 加紧地质勘探技术的开发和研究, 并培养出具有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 并确立全球化的资源战略观念, 从而实现资源的多元化供应渠道。

3.2 加强对资源的高效利用, 并健全市场化的机制管理

加强对矿产资源的利用率, 并抓紧落实健全节约集约用地标准和措施, 从而能够形成土地节约的倒逼机制, 一方面, 要严格按照土地利用规划来确定城市建设用地和范围, 抓紧落实好城市开发边界, 同时, 还要能够建立健全国土资源管理体系, 不断调整和加强资源的结构优化, 并严格遵守相关的土地政策, 从而能够进一步发挥好土地宏观调控的作用。并实施区域性的资源开发管理, 对城市用地规模要能够严格控制, 抓紧落实和制定科学的农村用地规划, 持续推进国有化的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 完善一系列的矿业产权, 持续深化资源性产品要素的市场化改革, 并建立科学高效的市场供求体系, 并对资源的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害等方面形成有效的机制。

4 结语

在对于资源节约的发展战略上, 要能够加强对资源节约和管理, 是贯彻落实好科学发展观。所以这对于国土资源的整体发展水平对于提升我国经济的发展质量和发展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要加强对资源节约意识的培养, 加强对地质勘查, 不断提高矿产资源的保障能力, 还要能加强对资源节约的利用, 并健全市场化的机制管理。在经济发展的时代背景下, 相关行业的从业人员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素养, 从而能够满足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所提出的新要求。

摘要:在新时期下, 如何通过国土资源的利用方式的转变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发展成为当前所要面临的严峻挑战。为此, 我们就必须要能够对国土资源的创新, 构建可持续发展和高效利用的体系为此, 本文就需要从国土资源的利用方式为出发点, 加强国土资源的节约型管理和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为核心内容, 持续推动国土资源的科学发展, 从而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

关键词:资源方式转变,发展创新,管理

参考文献

[1]中国土地矿产法律事务中心课题组.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实践历程[J].中国土地.2007 (06) .

[2]张琦, 金继红, 张坤, 许再超.日本和韩国土地利用与经济发展关系实证分析及启示[J].资源科学.2007 (02) .

[3]刘玉峰, 张亮, 刘丹.我国房地产经济泡沫的形成机理与区域性特征[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4 (04) .

[4]曾红霞, 张岳君, 曾向阳.房地产泡沫的形成机理与防范[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4 (02) .

上一篇:个性化婚礼七大创意妙招下一篇:寄全椒山中道士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