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领导方式探究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的历史考察及其启示研究

摘要:纵观世界政党政治340余年的历史,社会主义政党政治170余年的历史,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执政党,还是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执政党的执政能力强弱都是政党生存与发展乃至执政长久与否的关键驱动。从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世界上一些政党丧失执政地位的深刻历史教训表明,无论是通过和平选举手段上台执政的政党,还是通过革命手段夺取政权的政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都会因执政理念僵化、执政基础萎缩、执政方式落后等造成执政能力的退化。政党的执政能力退化不仅会引发执政党的执政合法性危机,甚至会带来丧失执政地位的危险。中国共产党作为百年大党、作为世界第一大执政党,需要以史为鉴,认真思考和高度重视政党执政兴衰的“历史周期率”问题。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党只有始终围绕党的建设主线,不断提升执政能力,才能有效化解和抵御执政风险与挑战,有效应对“黑天鹅”与“灰犀牛”事件,避免犯颠覆性错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源自于历史,是人民的选择,但这绝不意味着一劳永逸。当前,党执政所面临的“四大考验”和“四种风险”说明,党的执政安全问题仍然突出。党能否破解政党执政兴衰存亡的“历史周期率”难题,跳出政党执政的“塔西佗陷阱”、社会经济发展的“中等收入陷阱”等,仍然需要接受时代地拷问和检验。因此,在世情国情党情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的背景下,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是巩固和维护党执政地位的关键所在和重中之重。党作为一个长期执政的百年大党,从创建到执政,其执政理念、执政方式都在因时代进步而不断发展创新和改进完善。党的执政基础、执政地位也随之日益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更是结合党执政面临的新形势、新变化、新情况、新问题、新风险、新考验,进一步创新和发展党的执政理念,完善党的执政方式,持续厚植党的执政基础。同时,基于党对所处历史方位的科学判断,创造性地提出了“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重大论断,要求全党要时刻牢记初心使命,不断推进自我革命,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增强党的执政本领,积极推进党的执政转型。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既具有政党的一般属性和功能,又具有其自身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决定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党的执政转型是一个事物的一体两面。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促进党的执政转型,党的执政转型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因此,考察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党的执政转型,一是必须清楚政党与执政党、党的领导与执政、党的领导能力与执政能力、党的建设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等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充分认识和把握“三大规律”。二是必须要围绕执政能力的三大核心构成要素不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在三大核心构成要素之中,创新执政理念是党执政能力建设的灵魂,意在重点解决为谁执政的问题;厚植执政基础是党执政能力建设的根基,旨在明确靠谁执政的问题;完善执政方式是党执政能力建设成效的具体体现,主要回答怎样执政的问题。三是必须要十分清楚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理论根基和出发点。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论是其理论根基和出发点,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理论成果。总体而言,首先从理论层面理清党执政能力建设的基本理论、基本内涵和构成要素等,对弄清党为什么能够长期执政、靠什么进行长期执政,以及如何在未来继续长期执好政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共产党执政,若从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局部执政活动算起,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时期:中国共产党局部执政时期的执政能力建设(1927-1949),中国共产党全面执政以后的执政能力建设(1949-1978);中国共产党改革开放以来的执政能力建设(1978-2012);中国共产党十八大以来的执政能力建设(2012-)。从大革命失败到新中国成立,是党的局部执政时期。在这22年的局部执政实践当中,党积累了丰富的局部执政经验和党的建设经验,为党执政培养和储备了一批难得的执政人才,为党执政作了充分准备和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在党22年局部执政实践当中,由于长期以农村为基础开展革命武装斗争,它部分地塑造了党在意识形态和执政信念上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对党执政后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新中国成立初期至党的八大召开,在党的领导下,中国经济快速得到恢复发展、社会秩序日趋稳定,党的执政地位日益稳固,党的执政取得显著历史性成效。党的八大系统总结了执政7年以来的经验与不足,明确了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方向。但是,随后由于党内“左”的指导思想日益发展和对党内外阶级斗争形势的严重误判,以致形成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于是,通过频繁开展群众政治运动、消灭党内外的“阶级敌人”,也就成为了当时党治国理政的重要任务和主要方式。特别是从1957年反右斗争扩大化至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在阶级斗争和群众政治运动愈演愈烈的背景下,党和国家权力被过分集中,党作为执政党的权力逐渐发生异化,政党国家化倾向日趋明显,并最终演变为以党代政。后又经两年徘徊时期,在异化的阶级斗争思维和运动思维支配下,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被严重削弱,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遭受了重大挫折和损失。究其根源在于,一是由于此前党长期处于农村严酷的革命斗争环境之中,党在全面执掌国家政权以后,仍习惯于运用革命战争年代对敌的阶级斗争思维和运动方式进行治国理政。二是作为执政党,出于巩固新生人民政权与执政地位的需要,党希望能够简单通过继续保持自身的革命性质、品质和精神,发扬优良革命传统,来彻底完成社会革命任务。但作为执政党,用革命战争年代消灭阶级敌人的激进方式,来解决社会主义和平建设时期经济政治社会发展的人民内部矛盾问题,既是缺少执政经验的表现,也是执政能力有所不足的表现。其最终带来的不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理有序发展,而是“左”的错误思想在党内外的滋长蔓延。其直接表现即是阶级斗争和群众政治运动被过分强化和不适当运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它标志着中国进入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时期,也标志着党的执政和执政能力建设进入了新的转型发展时期。党在改革开放前经历的重大执政挫折,使党坚定了推进改革开放的信念。通过关于检验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党恢复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通过拨乱反正,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路线。同时,它也使党充分认识到,只有牢牢抓住党的建设主线,才能把党建设成为引领时代潮流、勇于自我革命、人民衷心拥护、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改革开放以来,党鉴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因民主与法制被践踏而付出的沉重代价,以及国外一些执政党因执政能力下降而丧失执政地位的经验教训。结合当时国内外不断变幻的执政环境与形势,党希望能够通过不断推进深化改革、创新执政理念、完善执政方式、巩固执政基础,提升执政能力,来正确处理和规范党与政府的关系,并逐步推进党由习惯于运用革命战争年代消灭阶级敌人的激进思维和方式治国理政的党,向注重实现“四个自我”,崇尚法治和制度之治,领导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党转型。于是,在改革开放之初,党便开始着力恢复和重建党和国家各项制度,并更加注重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其目标就是要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和树立强有力的国家法律与制度权威,并用完善的制度和科学的法制体系规范权力运行,压缩权力的寻租空间,真正确保权为民用和实现依法、科学、民主执政,同时确保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制度化、法制化。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世界进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新的执政环境、执政考验,新时代对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如何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提出了新的要求。党在已有丰富执政经验和充分汲取世界上一些执政党因执政能力下降而丧失执政地位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党的十九大从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出发,适时提出了“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重大论断。这不仅是党在新时代对执政面临“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的积极回应,更是积极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和执政转型的最好体现。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党结合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重大转变,仍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大实际,立足基本国情,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围绕新时代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这条主线,积极创新党的执政理念、厚植的党执政基础、完善党的执政方式,增强党的执政本领,继续深入推进党的执政党转型。新时代,党领导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其最终旨归在于要彻底杜绝“左”的泛政治化运动对党和国家制度与法律法规的任意践踏,更加强调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法治和制度体系,注重一体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共同推进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进而实现制度治党、制度治国与制度治权的“制度之治”。与此同时,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视野下,党科学、依法、民主执政,就是要彻底改变以往几乎完全由党和政府包揽主导一切,过多依靠党和政府政策与科层官僚化部门自上而下的垂直管理和行政命令进行治国理政的方式。旨在突出强调党作为执政党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的核心作用,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和网络化治理主体的横向协同与纵向垂直联动。因此,新时代党作为执政党,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需要更加注重团结各方力量画出最大同心圆、满足多元诉求、维护各方利益,更加主动采取通过共同协商、拓宽参与渠道、倾听人民声音、科学制定政策、强化执行监督等,以此来不断保障和满足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通过考察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的经验得失可以发现,一个政党能否实现长期执政、有效执政,关键在于这个政党能否因时代变化而不断加强执政能力建设,进而合理有效地推进自身的适应性变革。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由于其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的特殊角色担当,在充分汲取党以往执政经验和教训,以及国外一些政党特别是苏联共产党因执政能力退化而丧失执政地位的深刻历史教训的基础上。新时代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一是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守党的执政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党的执政底色,是推进执政转型的动力,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真谛。二是要积极变革执政体制,完善党的执政方式。其中,完善党的监督权力运行的制约机制是保障,强化规范权力运行的政党体制是旨归,构建引导权力运行的舆论体制是导向。三是要准确把握内外情势,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为此,新时代党要始终坚持把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相统一,要始终树立改革创新和自我革命的行动自觉和坚持科学发展是第一要务的使命担当。同时,还要建构科学考评体系,锻造党的执政人才。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人”就是党政各级领导干部。增强各级党政干部的执政能力,锻造党的执政人才队伍,就是要始终坚持新时代的好干部标准,不断健全干部能力考评指标体系、完善干部能力考核评价方式、科学运用干部能力考评结果,以便形成良性循环的选才用才氛围和政治生态,让真正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人脱颖而出。最后,要始终强化党的全面领导,坚定正确执政方向。强化党的全面领导,必须做到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与集中统一领导,全面增强政治建设的自觉性与坚定性,不断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用制度保障发挥党的领导的最大优势。只有这样,党才能不断提高新时代治国理政的综合能力和水平、更好地把握两个大局,进而才能顺利推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执政转型;国家治理现代化

学科专业:中共党史(含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与基本评析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四、主要创新与不足之处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的基本理论阐释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相关概念与内容

一、政党与执政党

二、党的领导与执政

三、党的领导能力与执政能力

四、党的建设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主要构成要素

一、党的执政理念

二、党的执政基础

三、党的执政方式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政党建设理论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政党建设理论

二、列宁的无产阶级政党执政理论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局部执政时期的执政能力建设(1927-1949)

第一节 土地革命时期培养党的革命斗争能力

一、依靠正确革命政策巩固根据地政权

二、党的革命策略正确源于调查研究

三、党的正确领导是革命斗争胜利之本

第二节 抗战时期局部执政增强党的执政信心

一、指导中国革命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二、抗战时期局部民主执政实践影响深远

三、思想与组织建设并重是党的建设特色

第三节 解放战争时期锻炼和提升党的执政能力

一、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制定实施政策

二、建立新型人民政权终结民国政治逻辑

三、围绕工作重心转移提升党的执政能力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全面执政以后的执政能力建设(1949-1978)

第一节 全面探索时期党执政能力建设的历史背景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尚未彻底完成

二、新中国安全依然在遭受着严重威胁

三、整党和党的建设任务艰巨且刻不容缓

第二节 革命化执政理念内蕴于党的执政能力

一、必须以革命手段解决革命未竟事业

二、革命化思维根植于党的灵魂深处

第三节 巩固党的执政基础考验党的执政能力

一、合理运用阶级斗争有助巩固执政基础

二、“以阶级斗争为纲”则有损执政之基

第四节 “左”的运动严重弱化党的执政能力

一、政治运动仅适用于战争年代与特殊时期

二、“运动主义”必然践踏法制与正常秩序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国共产党改革开放以来的执政能力建设(1978-2012)

第一节 党执政能力建设转型发展的时代背景

一、改革开放初期“拨乱反正”是当务之急

二、国内政治风波与苏东剧变带来执政危机

三、新世纪急需创新发展理念解决执政难题

第二节 改革开放初期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一、确立党的基本路线坚守执政为民理念

二、更加关注民主与法制在执政中的作用

三、改革限制社会主义发展的执政体制

第三节 改革开放新时期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一、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高拒腐防变能力

二、提出践行“三个代表”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三、落实依法治国方略推进党的执政方式转型

第四节 新世纪新阶段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一、以“党的建设科学化”锻造新型政党

二、坚持“以人为本”巩固党的执政之基

三、强调一体推进科学、民主和依法执政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国共产党十八大以来的执政能力建设(2012-)

第一节 新时代加强党执政能力建设的背景

一、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二、一个“转化”与两个“没有变”是最大国情

三、党同时面临“四大考验”与“四种危险”

第二节 、创新执政理念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一、坚持创新和发展党的执政理念

二、明确以提升党的政治能力为统领

三、坚决以提高党的法治能力为重心

第三节 厚植执政基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一、坚持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

二、坚持以增强党的思想引领能力为支柱

三、强调以提升党的群众工作能力为基础

第四节 完善执政方式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一、强化以提升党的应急处突能力为先手

二、增强以抓落实与改革攻坚能力为保障

三、注重以制度规范和改进党的全面领导

四、把全面依法治国与特色民主协同推进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启示

第一节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守党的执政理念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党的执政底色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执政转型动力

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民主政治真谛

第二节 积极变革执政体制,完善党的执政方式

一、完善监督权力运行的制约机制是保障

二、强化规范权力运行的政党体制是旨归

三、构建引导权力运行的舆论体制是导向

第三节 准确把握内外情势,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一、注重把坚持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相统一

二、树立改革创新和自我革命的行动自觉

三、始终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的使命担当

第四节 建构科学考评体系,锻造党的执政人才

一、健全的干部能力考评指标体系是基础

二、完善的干部能力考核评价方式是关键

三、科学的运用干部能力考评结果是目标

第五节 强化党的全面领导,坚定正确执政方向

一、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与集中统一领导

二、全面增强政治建设的自觉性与坚定性

三、不断坚持完善党的全面领导制度体系

本章小结

结束语

参考文献

相关成果

致谢

上一篇:网络论文提纲下一篇:创新自然辩证法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