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山区初中语文教学

2024-05-11

浅谈山区初中语文教学(通用6篇)

篇1:浅谈山区初中语文教学

密级:

编号:

毕业论

题 目 浅谈山区教学教法的心得体会

(部)

中文系

专业名称

语文教育

名:

冯品

学号: 201001021010 指导教师:

杨金祥

职称 :

讲师

2013年5月

目 录

一、贫困山区历史发展中的问题···························4

(一)经济落后·········································4

(二)观念落后·········································4

(三)封建政治制度的缺失·······························5

(四)教育、文化根基空缺 专门从事教育事业的教育机构太少·····················································6

(五)封闭的交通·······································6

二、当前宏观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6

(一)基础设施建设滞后·················6

(二)教师队伍缺员依然严重···············6

(三)初中普及程度差距较大···············6

(四)超大班级成隐患··················6

(五)教育投入不足与教育事业发展的矛盾十分突出·····6

三、微观教学中的学生与教师···············7

(一)初中学生自身情况·················7

(二)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和道德模范·····················7

(三)与时俱进的教学观和教学法·············7

四、新课改下的教学教法新体验···························7

(一)从教案到学案的转变·······························7

(二)从教学目标到学习目标的转变·······················8 2

(三)从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使用技巧与心得感悟·············8

五、参考文献···········································8

浅谈山区初中教学教法的心得体会

姓名:冯品

班级:语文教育1班 学号:201001021010 内容摘要:山区的教育教学是值得关注和研究的课题,山区学校教师的教学教法更是一个值得关注和深究的课题。从古至今,山区的教育教学都是落后于城市和发达地区的,在这一块贫瘠的土地上多数孩子因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地区教育观念落后和自身经济问题而只能平平淡淡地在土地上忙碌一生。不是他们无所作为,不是他们不肯奋斗,也不是他们没有智慧和觉悟,而是千年发展下来的地区实况只能让多少人守候在山区耕耘。然而要想改变这一历史现况就得深究一个有意义的课题——山区初中教学教法。

关键词:贫困山区;教育;教学教法;育人学

一、贫困山区历史发展中的问题

贫困山区历史发展中的问题是复杂的,也是典型的。以下几方面是最具代表性的。

(一)经济落后

落后的经济是其根本原因,农耕经济——自给自足的个体经济使得民众没有多余的财力投资教育。经济落后的表现主要有:

(1)生产力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形成科学合理的生产关系的保证。目前我国大量农村生产力水平低下,存在“靠天吃饭”的现象,处于以牛、耕、锄为主要生产工具的原始农业时代,属于典型的自家经营、自主消费的小农经济生产模式。生产技术含量低,劳动者素质低。

(2)农业结构单一 我国农村土地作为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主要生产方式以种植业为主,结构单一。没有形成农、林、牧、副、渔业一体化农业,没有形成种植多样化、特色化农业生产结构,作物品种单一,质量低。

(3)农村市场不规范 农村市场的健全繁荣程度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目前我国大量农村市场不健全,市场场所不健全,市场管理交易不规范,市场小。商品流通量低。农村市场网络化程度低,农产品流通市场量小。同时,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发展缓慢,市场仍不健全。

(4)农村资源开发利用率低 作为我国资源的宝库,具有强大的潜在资源优势。目前我国广大农村资源开发力度低,资源开发利用率低,造成大量资源闲置、浪费,无法促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实现资源的经济价值。如:农村剩余劳动力作为农村基本人力资源,目前我国开发粒度仍不大。(5)乡镇企业发展缓慢 乡镇企业作为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处于重要的地位。目前我国农村乡镇企业发展十分缓慢,没有实现自身主力军的作用。经营管理及生产模式落后,科学含量低,从事简单的农产品加工、销售。无法带动农村形成产地—市场加工—销售一体化农产品市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力量低。

(6)农村经济发展的对外开放程度低 农村经济发展对外开放程度低,是目前我国农村普遍存在的现象。对外开放程度低,导致外部资金无法进入,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人才无法引入,内部市场无法与外界市场相接合和经济形式和市场动态的掌控和了解,阻碍农村资源开发、农村市场健全和农村经济发展。

(二)观念落后

在土地充足的情况下,在多数民众心理满足当下的农耕生活,他们没有更多地去思考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有价值有意义的,对他们来说:出生——成长——成家——生子,这是不可违背的规律。

在很多农村人的眼里,依旧固守着“多子多幅”、“儿子比女儿重要”的旧观念。考不上大学的农村女子,很早就结婚了,一般结婚年龄在17--22之间,超过22就是大龄青年了,这比城市人要早很多,在城市,到了30岁才算大龄。农村人结婚早,并且一结婚很快就要孩子,如果第一个孩子是男孩,一般会再偷生个二胎,不管二胎是男是女,家里有两个孩子就不再生了,若第一个是女孩,很快就会接着生第二个,家里有3、4个孩子的家庭往往是前几个孩子都是女孩,不生男孩不罢休。我就有2个亲戚,前面有3个女孩,第4个是男孩,才不再生了。农村的计划生育搞得不像宣传的那么严,大多对超生的采取罚款的措施,可是,在把“要儿子”和“要金钱”进行比较以后,并不太富裕的农民,宁可被罚款也要生儿子,因为,在农村人的观念里,没有儿子就断后了,这是人生最大的不幸。农村人的这种观念好陈旧,在城市,大家都按计划生育政策办,不管是男是女,只要一个孩子。

(三)封建政治制度下落后的农村文化的缺失

在封建政治制度下政府只保证少数人的受教育权利,对于占人口绝大多数的贫农、农奴来说接受教育就是一个不敢做的梦。政府要求他们安分守己,要求他们守在自己的土地上为地主和政治服务。这就造成了落后的农村文化。

我们的祖先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中国农村文化,它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过的文化。但这样的文化也有它的不足和缺失。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古国,时至今日,农业人口还占总人口的绝对优势。中国历史和现实的客观条件决定,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在农村;另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落后文化也主要沉积在这块原生土壤中。农村落后文化直接影响着农民素质的提高,阻碍着我国“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彻底解决。当代中国,最严重的问题还是教育农民的问题。因此,政府在政策上给以倾斜、在经济上给以扶持、在社会分配上给以照顾农村农民的同时,还要高度重视农村文化问题,即解决农民的思想问题。改造农村落后文化,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这是一项提高广大农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构建和谐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带有战略性的治本措施。

要不要、能不能改造农村落后文化,历来反映着两种文化观。面对农村落后文化,熟视无睹,让其放任自流不行;想毕其功于一役,一蹴而就也不可能。改造农村落后文化要从客观实际出发,态度要坚决,措施要得力,既不能落后于时代,又不能超越于阶段。所以,改造农村落后文化,首先要研究落后文化产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点,有的放矢,方能奏效。

农村传统文化是客观历史所形成的文化形态,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传统文化中不但有进步的文化,也有落后的甚至腐朽的文化。进步的文化我们要继承发扬,但落后和腐朽的文化我们必须加以改造和坚决抵制。衡量传统文化进步与否的标志是,它是否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是否符合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广大农村既存的文化是一种复杂的文化现象,既有精华,也有糟粕,有先进文化也有落后文化,有促人奋进的自强不息精神,也存在着封建迷信、天命观念等落后意识。而且现存的农村落后文化还有一个明显的地域性特点。就昭通市的农村情况而言,主要表现在血缘意识和宗法观念方面的文化现象很浓厚。落后文化根深蒂固,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产生和传承下来的,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

首先,中国文化是内陆型农业文化,长期植根于农业社会基础上。内陆型的农业社会条件决定着中国几千年来各朝代施行的都是以农为本、重农抑商的政策。而农业生产方式又决定了中国农民纯朴、务实、安土乐业、追求稳定安宁的性格。封建小农经济在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由于农业经济处于支配地位,故其主导思想是“天人合一”,并与此相适应,形成万物有灵的最早的宗教观念。

昭通市地处祖国大陆最西南边陲,据出土文物考证,新石器时代原始人已在此地生息繁衍,在昭通的农村民俗中,明显留存着上古遗风。

其次,中国的宗法制度和专制制度在漫长的历史中对中国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

专制制度与带有某种血缘温情的宗法制度相结合的社会组织结构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的文化,包括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以及史学、文学、艺术、民风民俗,甚至科学技术等等。时至今日,在雷州的民风民俗中,上古的宗法观念和血缘意识清晰可见。如农民生育观,对计生政策的抵触情绪,就反

映出“只有男子才能传宗接代”、“多子多福”、“人多势众”的血缘意识;在村斗中,同姓人前来助斗,将村斗变成族斗,反映出“同姓共族一家亲”的血缘意识。

(四)教育、文化根基空缺 专门从事教育事业的教育机构太少

教育、文化是什么?这是他们没有思考过的,他们只有朴实的民歌、童谣。在闭塞的村落里,生活的简单的同时也是单调的,感性生活没法上升为理性生活,教育理念、文化熏陶就没法享受。专门从事教育事业的机构除了政府外几乎没有,这就给需要受教育者带来没法享受教育的机会。

(五)封闭的交通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闭塞的交通使得读书无用。要想读书有用,就得走出山区,就得使自己的学问得到别人的赏识。可是在闭塞的交通条件下,要走出山区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历史已经过去了,历史的教训是珍贵的,也是沉痛的。在历史的缺憾中我们要反思现在,更要立足未来,只有这样那些过去的缺憾才可能被从新补上。接下来就让目光投向改革开放三十年来贫困山区宏观的现状。

“贫困山区 ‘普九’困难重重,教育教学质量不高,办学效益、办学规模和水平呈滑坡趋势。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发展,必将难以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成为西部贫困地区快速发展的瓶颈。”这是云南昭通师专邱光洪对当前教育状况的描述。在山区,像镇雄县这样的典型例子很多,也具有代表性。下面我以几个县的教育现状为例,综合我从小的经历与思考,浅析贫困山区现目前存在的问题。

二、当前宏观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一)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1.中小学校舍严重紧缺。镇雄县要实现“普九”目标,小学尚缺53.71万平方米,初中尚缺55.87万平方米,小学校舍缺口资金53711万元,初中校舍缺口资金55871万元,中小学校舍缺口资金109582万元。全县中小学有D级危房156982平方米。

2.学校附属设施严重缺乏。全县28所农村寄宿制项目学校没有厕所、食堂、实验室等配套设施。3.全县学校课桌椅、图书、教学仪器等设施设备紧缺。缺课桌椅17508双人套,需资金526万元;缺图书141.5万册,需资金991万元;缺学生住宿双人床50522张,需资金1516万元,缺教学仪器配备资金1909万元。

4.受自然灾害的影响,学校受损严重。

(二)教师队伍缺员依然严重

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编办等部门关于制定我省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意见的通知》(云政办〔2002〕52号)规定,按师生比最高限(小学1:

23、初中1:18)计算,实现“普九”时,全县在校学生将达:小学24.5万人、初中9.17万人,到时“普九”教师缺员将达6892人(不含每年170人左右的教师自然减员因素),其中小学5011人、初中1881人。虽然上级对我县教师招聘指标给予政策倾斜,尽管很大程度上进一步缓解了我县教师缺员的状况,但远远达不到 “普九”验收标准,教师队伍缺员形势依然严峻。

(三)初中普及程度差距较大

镇雄县现阶段的初中毛入学率仅为88.3%,形势严峻。在城市初中的毛入学率已达到95%以上,而在山区基本上维持在65%左右。

(四)超大班级成隐患

由于教师、教室紧缺,许多学校不得不采取大班额和复式班教学,全县66人以上大班有1934个,人数达100人以上的班级有92个,复式班156个。严重存在卫生、安全隐患,加重教师负担,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给教学管理带来诸多困难和问题。

(五)教育投入不足与教育事业发展的矛盾十分突出

镇雄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其实也代表了贫困整个散去教育发展的现状和共性,其成因主要有

以下几方面:

其一,经济发展水平低是阻碍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原因。其二,思想观念落后是制约教育发展的关键原因。

其三,教育自身内部存在的问题是制约教育发展的本质原因。

三、微观教学中的学生与教师

要解决以上宏观问题是时间、投入和体制改革进程进度的问题,以上问题不是个人能左右的,也不是简简单单就能解决的。在当前的经济发展情况来看是有可能在未来几年或几十年可以做到的,然而目前最急需解决的是个人能够解决并能够很好发挥作用的问题是教师教学教法运用的问题,尤其是初中教师的教学教法问题。

在山区的初中学校里教学教法有很大的缺口,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奉行的是灌输式的老教学方法,然而这些方法可能对考试或考高分有用,要想真正适应学生、真正让学生感兴趣、真正提高学生的思想文化素质是很难奏效的。在山区,从微观的角度来看,教师对学生来说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这个关键性的作用是由以下几点体现出来的。

(一)初中学生自身情况 生理:

1、力量、耐力、速度提高较快,2、心血管系统的发育还较落后,不宜进行运动量过大或时间过长的活动

3、神经系统的兴奋过程比抑制过程强 心理:

1、感知觉的精确性和概括性增强(可以理解为运动技能的掌握更快)

2、观察的目的性和自觉性有提高(多做示范,他们善于模仿)

3、有意记忆明显快速发展(教学中可以编一些口诀让学生记)

4、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逐渐占主要地位

5、情感易于外露,有时偏激(加强引导)

6、情感的社会性内容日益加强,重友谊,讲义气

7、自我控制能力有所发展,独立性增强,活动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有所提高

8、自我意识有发展,开始关注自我,出现自我反思。

以上显著的变化对他们来说很重要,要是在其生活和学习中出现问题都将对他们造成不利影响,甚至会毁其一生。因此特别需要老师的合理疏导和及时有效教育。寄宿制学校中老师的角色应是多样性的。在寄宿制学校中学生很少与家人沟通与交流,他们的情感除了与同学很朋友交流宣泄外很少有第三方感知,一次老师不单单是作为老师那么简单,还应该肩负起朋友(开导者)和家长的责任。

(二)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和道德模范

作为教师如果没有丰富的知识、严谨的教学方法、有趣生动的言语表达技巧是很难博得学生的赞誉和钦佩的。同样教师还是道德模范,以身试教的老师才是合格的老师。这要求教师具有高尚的品质。

(三)与时俱进的教学观和教学法

时代在变化,知识在更新,没有一尘不变的知识,也没有一尘不变的方法。与时俱进是当下对教师的新要求。每一年都有新的知识出现,每一年也都有超越性的发展,学生在接受新知识和新理念的兴趣上远比教师要强。如若教师不随时随地更新知识和观念是很难适应新的教学要求的。

四、从沿海新课改下学来的教学教法新体验

(一)从“教案”到“学案”的转变

“教案”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根据教师参考书与教师本人的需要而设计,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学生的思维围绕教师转的教学方法。而学案导学是以学案为载体,学生依据学案在老师指导下进行自主探究的教学活动。它的功能是: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确保学生学习中主

体地位的落实,实现学生学习的最大效益,最大限度地为师生“互动——探究”提供课堂时空。学案可分为:学习目标、诊断补偿、学习导航、知识小结、当堂达标测试五个环节。这种教学方法的转变是师生主体地位的转变,它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生的主动性,使高效课堂在山区得以实现

(二)从教学目标到学习目标的转变

习目标的明确阐述。而学习目标是根据学生自身情况设定的在一段时间内达到的学习效果,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一种教学教法。它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性。

(三)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使用技巧与心得感悟

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它有以下优势:

1、直观性,能突破视觉的限制,多角度地观察对象,并能够突出要点,有助于概念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

2、图文声像并茂,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和兴趣。

3、动态性,有利于反映概念及过程,能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

4、交互性,学生有更多的参与,学习更为主动,并通过创造反思的环境,有利于学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5、通过多媒体实验实现了对普通实验的扩充,并通过对真实情景的再现和模拟,培养学生的探索、创造能力;

6、可重复性,有利于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和克服遗忘;

7、针对性,使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成为可能。

8、大信息量、大容量性,节约了空间和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

有了这样的教学工具就如同给教学教法添加了羽翼,使得课堂教学的内容丰富多彩。

教学教法是丰富多彩的,更是千变万化的,它要求教育者从思辨与务实的体验中感知新的它的魅力,从而达到愉悦的、轻松的、欢快的教学,使学生在更加舒心的环境中学到更加有用的知识和技能。

参考文献

1、赵明.主导和主体怎么看[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2月出版

2、镇雄县教育局2008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3、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国家中长期规划纲要

5、庄传超:《面向21实际加强中学校长继续教育》,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第2期。

6、彭豪:《教育如何走向21世纪》广西师范学报(哲社版)1996年第1期。

7、刘铁芳:《教学:一个可能的价值世界》,教学理论与实践,2000年第4期。

8、朱小蔓.•情感道德素质教育[J].中国德育.2008.3:10-12

9、张行涛 周卫勇 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3.11 8

篇2:浅谈山区初中语文教学

[摘 要] 作文难教,作文难写,这是长期困扰着山区初中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针对新的《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结合当前山区中学生的写作实际,现就山区初中作文教学的困惑以及相应的对策作点探讨。

[关键词] 山区 初中 作文 教学 困惑 对策

俗话说:语文是百科之母。语文教学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其地位更为凸显。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教学同样显得格外重要。“阅读课要培养学生‘一千个读者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能力,写作课就要培养学生‘一千个作者便有一千个莎士比亚’的能力”然而,作文难教,作文难写,这是长期困扰着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在山区其难度就更大了,由于山区学生生活涉历面窄、山区学生语文层次低、山区学生与城市学生接受的教育不公平、山区教师工作复杂性等特点,山区作文就更难。而新的《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作文教学提出的要求又相当高。面对这个矛盾,我们苦苦探索多年,略有收获。现笔者把自己对作文教学的意义要求的理解、当前山区初中作文教学的困惑以及相应的对策做的探讨汇报如下。一 作文教学的意义与<<新课改>>对作文教学的要求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是培养学生良好品质,培养学生健康审美情操,陶冶性情,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塑造学生健康人格的一种重要途径,对社会、对国家的兴衰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这一见解,强调了为文之道在于实用。实用在今天的意义一方面是强调语文的人文性、工具性和应用性,另一方面最大的作用是教会学生写好应试作文。《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对七到九年级作文教学也做了明确规定:“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0万字,其他练笔不少于一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 600字的习作。”综上所述,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二 当前山区初中作文教学存在的困惑

当今的山区初中生,十之八九害怕写作。要他们写一篇出色的作文,真是难于上青天。那种会笔下生花,写起作文来如行云流水,且能把写作当乐趣的学生只是凤毛麟角。“欲说写作好困惑”的现象恐怕相当普遍,在山区则尤其突出。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下列几种。1、作文与山区学生局限性生活断轨

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因此,许多阅历丰富的作家创作时都要去体验生活的。如著名散文家魏巍如果没有朝鲜战场的生活经历,就写不出《谁是最可爱的人》等名篇。可是,当今山区的初中生年龄小,生活范围极其狭窄,每周在校五天,很少接触社会。即使偶尔进城,多半也是买了东西就回家,城市生活很少插足。所以只是除了大山 还是大山,这样的生活,叫他们去哪里找写作的素材,又怎么会获得写作的激情呢?因此,写起作文来,内容枯燥,千人一面。在这种除了课本还是课本学习模式下,很少有学生对生活特别富有观察力,大多数学生对生活抱冷漠的态度。他们觉得除了分数什么都“没意思”,什么都与自己无关。这样,学生写作和社会生活断轨,自然是无法积累写作素材的,也根本不可能写出好文章来的。

2、作文与山区学生语文层次的脱节

平心而论,我们现在使用的 语文版初中语文书,选篇都是精品,特别是现代名家名篇,更是美文,令人赞叹不已。教材的单元合成也具有一定科学性。然而遗憾的是,那些精美绝伦的文章离我们山区的中学生生活实际太远了,学生不能体会其深远的意境和丰富的内涵,更不必说揣摩写作艺术了。朱自清的《背影》,把父子之情描绘得淋漓尽致,是散文中的精品。然而,现在的中学生没几个为它感动,父亲“买橘子”能把朱自清感动得潸然泪下,但却不能感动了当今时代的中学生,在当今的农村中学生看来那是天经地义的。至于扬州的风俗买橘意味着走局的说法,那就更不可能去探究了。自然,父亲殷殷关切之情也就领会不到了。他们作文时也就根本不会去学朱自清细腻的描绘了。再如,老舍的《在烈日和暴雨下》中的祥子拉车情景能够体会到的又有多少学生,即使用了多媒体,他们也难以体验那种旧社会的都市生活。那中间的多层次写景手法也会被学生的浮躁置于一边。即便是学习富有现代气息的美文《都市精灵》,学生也只是读读而已,不会为都市的精灵去呐喊。因此,任何一个语文教师,只要他仔细观察就不难发现,绝大多数的学生对课文的态度是:你尽管写得好,我可是不愿学。俗话说学习贵在“举一反三”,可从实际看,语文课本的“例子”作用是得不到体现的,这又是使人深深感到遗憾和困惑的。3、作文与山区学生教育不公平抵触

目前,山区初中,尤其是我们 中西部农村初中虽然得到政府的支持,搞了两免一补,教学条件改观不小。但山区初中师资不配套,小科没专职老师,史、地、生、音、体、美等学科总是拉郎配,学生不能接受全部学科系统教育。因此,学生生活难免单调乏味,知识结构不健全,到作文时候也就没有话说,教育的不公平又给农村初中作文教学带来障碍。

4、作文与山区教师工作复杂性矛盾

写作是一项艰辛的劳动,写作不仅需要学生努力去写,更需要教师认真的批阅。可以说,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的作文能得到教师的精心批阅,每个教师都希望把自己学生的作文改好。然而,如今的学生大大地不走运,教师大都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由于山区师资力量严重不足,一个语文教师,正常教两个班的语文,一个班的人数假设为50,这一项大大超出教师工作量的工程,使教师不可能做到每篇文章都精批细改。更重要的是,我们山区农村由于教师专业化建设不够,不少同志跨文理、跨多学科,上学期我们单位一同志就教初二地理,初三化学和初一生物共三门学科,语文老师往往也是兼教几门,如政治、历史、地理、美术甚至包括生物。这样,教师的精力远远不能满足教学之需,也就必然带来写作与批阅的矛盾了。三 走出作文教学困境的设想与对策

尽管作文难教难写,然而作文还是要写的,写作教学也还是要坚持下去的。它毕竟能反映学生的语文学科的全面素质,据说有地方试验过中考就写一篇作文,可见作文何等重要。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怨天尤人、唉声叹气是无益于事的,关键在于如何带领学生走出困境,闯出一条血路,走向写好文章的彼岸。在此,笔者就自己 二十六年的农村初中作文教学摸索,以及在吸取其他老师的教学实践精髓的基础上,谈谈自己的几点尝试,并以此与同行们一道探讨。

1、因地制宜创设文化情镜 充分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目前中学生学习紧张,加之山区生活较之丰富的城市生活要枯燥多了,这恰恰又是写作的一大忌,因为紧张压抑思维,写作需要生活。那么我们有怎么因地制宜创设文化情境,营造轻松的写作氛围,从而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呢?我认为可采取以下几种做法:一是图文结合创设情境。为了丰富作文课的内容,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我常常费尽心机地点缀课堂,把作文课上得生动而有趣。比如在教学《与朱元思书》时,我们先让学生看课文想象写景,再看视频理解文字,然后在悠扬音乐中诵读,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最后组织学生读课文想画面,再听音乐回忆课文。下课时还布置学生将其改写成写景散文。二故弄玄虚求异创新。一般情况下,学生的习惯性思维,认为上课就那程序,对连续教他们几个学期的教师的细节,就没有新鲜感,激不起兴趣。据说有个老师为了避免这一情况出现,他常在上课(尤其是写作课)时故意作些一反常态的举动,使学生在惊讶之余产生写作的冲动。他向来比较注重板书,特别爱把字写得比较大以使后排的学生也能看清。可是有一天,他却故意把一些字写得很小,许多学生直吵着说看不到,但他并不予以理采,依然故我地写着小字,直到最后亮出作文题目——谈谈近视眼,学生才恍然大悟。在那篇作文中,学生对近视眼的危害性谈得真切具体,而且很是深刻。三是就地取材拓宽视野。我们远离市镇,只好因地制宜常组织学生街道、车站等场所参加当地的社会公益活动。这样也能拓宽学生的视野,扩大生活范围,增加情感体验。当然,营造良好的写作氛围还有许多其他方法,这里不一一列举。

2、积极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鼓励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新课标规定:“多角度的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为此我们要加强培养学生观察能力,鼓励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其实,在进行教学、开展活动的过程中,进行随机观察训练,也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有价值的信息,教师应有意识地利用这些机会,进行随机观察和写作训练。曾有一位教师是这样进行随机观察训练的:一天上午的第一节课,铃声响过,他推开门走进教室,师生互致问候之后,学生坐好,他准备上课。这时,他看到学生精神集中,等待老师讲课。但他却没有讲课,而是提出一个问题:谁看到老师是怎样走进教室,走上讲台,准备上课的?这个问题,出乎学生的意料,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于是学生便认真的回忆,有的还互相看看,好象要从对方的目光中寻找答案,很快学生们便一个个高高的把手举起。其中一位学生是这样说的:“清脆的上课铃声响过之后,马老师轻轻地推开教室的门,回转身,又轻轻地把门关上,手拿蓝色备课夹,面带微笑,健步走上讲台。我们全体起立,齐声向老师问好。老师向我们鞠躬,亲切地答礼:‘同学们好!’这时,他扫视了我们一眼„„”这位教师灵活机动地对学生进行观察训练,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要想写出有新意的文章,还必须做到对生活要有独到见解、新的看法,必须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特别是求异思维和批判思维。例如,多数老师教学《愚公移山》时都会让学生去评论愚公到底“愚不愚”。学生自然会从环保、工效等多角度展开论述,提出许多合理化建议。再如,原苏教版初三年级下学期的语文课本上有篇作文题目叫《良药未必都苦口》,我们农村的学生拿到题目很快就从大山渣治病不苦口开题了。世界上的事情是复杂的,是由多方面的因素构成的,其意又不都是单一的,思想大于形象,因此观点相左的文章是可以写的,只要言之有理就行。这样的作文,变换角度,确定多个重点,思维开阔多了,坚持训练,对提高学生的日新思维能力大有益处、努力加强美文赏析指导 坚持做到读写结合训练

针对目前课文内容与现实生活相去甚远的缺陷,我采用适时提供时文以供学生赏析的做法。在每周周记训练中总要精选几篇文章让他们欣赏。由于这些文章比较贴近现代生活,较能引起中学生感情共鸣,读后不但能留下较为长久的记忆,而且往往会产生强烈的写作欲望。初三学生欣赏完《林中小溪》之后,大部分都被小溪那坚忍的品格、团结力量和永不停步奔向大洋精神所折服。而这折服,又化为一种动力,使他们产生一种跃跃欲试、不吐不快的感觉,于是,一篇篇略带模仿痕迹但却形质兼美的感悟自然的文章相继出现了。另外,俗话说:“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溪,无以成江海。”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积累知识是写作的基础。阅读不多的知识积累就少,想写出好文章,那近似于痴人说梦,因此,广泛的阅读丰富的积累是创新作文的基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不言而喻,作文教学必须让学生广泛的阅读包括文学作品、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报刊杂志等多种读物,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同时,积极鼓励学生对读过的读物,做出读书卡片,写出读后感,交流读书心得。这样在广泛阅读、丰富积累和不断练笔的基础上,就不愁学生写出具有新意的作文了。这样读写结合,日积月累,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就渐渐地调动起来,写作的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强化课内课外作文训练 悉心指导学生作法技巧

针对当前中学生作业多,时间紧的具体情况,我采用了灵活多变的训练方法。即每学期除了写若干篇大作文外,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小作文、周记、甚至杂感、语丝上。课内作文自不必说了,我还非常重视鼓励学生到我们农村的乡间田头捕捉瞬间的灵感写成文章,不求篇幅,只求富有内涵和生活情趣。只要写得生动活泼,哪怕不成文不成章,只有三言两语也给予鼓励。这样做学生摆脱了“写作文”这个框框的束缚,能够轻装上阵、畅所欲言。许多文章虽短但却相当精美。

5、切实改进作文批阅方案 提高教师作文教学效益

改进作文批阅方案,培养学生自己批阅作文,是提高学生作文的又一有效措施,也是减轻教师负担,提高教师工作效益的有效途径。新课标写道:“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能平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四 结束语

篇3:浅谈山区初中语文教学

一、后进生英语学习滞后的原因

首先我们找一下后进生形成的原因,仔细分析一下后进生学习的现状。

1.小学英语教学形同虚设

在我们这些山区小学,没有足够的英语专业毕业的老师从事英语教育,导致这些学生在小学时,虽然开设了这门学科,但实际上是形同虚设,大多数学生读都不会,更谈不上写,当这些学生进入七年级时,有的学生连26个字母都认不完。所以,在教学中,不得不花很多时间来教小学时就应该掌握的知识,占用了大量的时间,严重影响了后面的教学进度。

2.缺乏学习信心

对于这些以初中为起点学习英语的学生,随着单词、句子的增加,面对繁琐的语法,使他们词汇难记遗忘快,长此以往,越积越多,失去了信心,产生了自卑,成绩不断下降。

3.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大多数学生在学习中不主动,课前也不预习课文,课后不复习。课堂上精力不集中,作业也不认真完成。这些习惯如不改,养成惰性,成绩也会不断下降。

4.学习方法不科学,学习效率低

由于后进生普遍采用的记忆方法都是机械的死记硬背法,对生词逐个字母拼读,常常前读后忘。读课文时只用了口没用心,课内学,课后忘,所获知识当然少。

5.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缺乏学习动机

一切学习皆起源于动机,然而很多学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学习,学习英语有什么用,还说:“我是中国人,不学ABC。”在我们这些山区地方学英语能有什么用,有的学生认为自己又不出国,又没有外国人来我们这里,干嘛要学英语。因此,成绩提不高,这一现象在大多数后进生中普遍存在。

仔细分析了后进生产生几种原因,我结合自己的英语教学和转化后进生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二、转化后进生的教学措施

1.给予后进生真正的师爱

在教学过程中,师爱是教育成功的关键,又是衡量一位教师素质的重要内容。一般情况下,教师都更多关注的是那些成绩好的学生的情况。实际上,学生对老师的“偏心”行为是最反感的,要想整体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就应该在后进生身上多花精力和时间,找他们谈心,关心他们的生活,帮助他们克服消极情绪,分析学习上的障碍,找到有效的学习策略。只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给学生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2.培养兴趣,激发动机,唤起求知欲,重塑自信心

在参加第一次“国培”视频答疑时,鲁子问教授讲过:“找到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白学习英语的作用以及重要性,让他们主动学习英语,而不是被动。教师在教材处理上也应该把教材变得贴近学生生活,展现英语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和实用价值,给学生展现英语魅力的不同方面。如:在课堂上,我们可借用多媒体,播放生动的图片、录音,还可用英语儿歌,顺口溜来提高学生学生英语的兴趣。

三、培养后进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 把好语音关

在七年级的预备篇中,学习26个字母时,一定让学生学好音标,把26个字母的发音归类。结合单词教学,音标学到位,对学生记忆单词时才有帮助,结合发音记单词是很有效的方式。

2. 改变不良习惯

大多数的后进生由于基础差,懒惰,喜欢抄作业。针对这一现象,可以让学习委员和组长帮助他们,采用“一对一”的帮助,老师也要及时对作业进行评讲,只有杜绝抄袭现象,才能改变他们的惰性。

3. 记好笔记

常言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可后进生一般都不会记笔记。比如讲卷子时,我都讲得很详细,为什么选A,为什么选B。可是,这些后进生就坐在那里,一动不动。上课时也是习惯于只顺带一双眼睛和一对耳朵,老师所讲内容,黑板一擦,就什么都还老师了。所以,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首先要求学生听懂,然后给他们时间来整理笔记,给他们几分钟对新知识进行消化。

4. 因材施教

后进生由于基础差,学习方法不恰当,在上课时往往跟不上,因此,我们应该考虑到这种情况,特别关照后进生,把教学内容设计得难易得当,帮后进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有效的学习方法。

篇4:浅谈山区初中英语教学的发展

一、转变教学观念,加强山区英语教师队伍建设和提高自身素质

1.在山区,教师队伍参差不齐,教学设备差,学生缺乏学习动力等原因已成为山区农村学生学习英语的最大阻力。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具备“武松”打虎的精神——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我们要扩展英语专业知识,更应该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准确把握英语科的理念、目标和内容,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研究教学规律,根据农村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实际情况,选择和调整英语教学策略及教学方法。平常我们要认真开展教研活动,多组织听课、评课、集体备课和优质课竞赛活动;同时,我们应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的需要及山区的客观条件,积极地、有创造性地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

2.教师要钻进去,深下去,要积蓄内力。人生对于每个人来说既是美丽的,又是漫长的。如果一个生命在它的初始阶段就注入了鲜活的基因,那么生活的阳光、空气和水就会滋润它的一生,使它的未来生活在风雨中扩展出金色的年轮。所以每个教师都应该立志做一个为鲜活生命奠基的人。为了使自己的形象能够丰满和高大,教师必须学会学习,要钻进去、深下去,积蓄足够的教书育人的内力。而这个内力包括各方面知识。一个知识面不广的老师是很难给学生以人格上的感召力的,自然也不可能引领学生得到对英语的最高层次的感悟。引用朱永新市长在《我的教育理想》中的一句话就是:“教师必须要有三历:学历、经历和阅历。”这三历充分鼓励教师成为一个探索自然、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人。“钻进去需要力量,飞起来需要激情”。教师唯有厚积薄发,预先具备了较深的内功,预先蕴藉了真诚的感动,才有可能调动一切力量,唤起教育的激情。

二、融洽师生关系,提高亲和力

初中生虽比较成熟,但由于年纪轻,涉世浅,很多事情仍然得靠老师引导,因此,注重他们的个体发展,并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很重要。

1.教师深情的眼神、笑容、语言、抚摸等能滋润孩子的心田,使他们懂得更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从而荡漾起幸福、欢乐、奋发的暖流。这是亲和力在融洽的师生关系中的体现,这种现象能够使孩子亲其师、信其言、行其道,从而提高教育质量,这是当今素质教育的要求。

2.要多发现学生的优点,多表扬。学生纯真可爱,各有闪光点,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各种优点。

3.个别学生要个别对待。人们所处的环境不同,形成的思维习惯也就不同,对待有问题的学生不要歧视,特别是那些独生子女,他们的性格、行为习惯有时要特别一些,对待他们要做耐心的思想工作,帮助他们找出问题及形成的原因并加以教育。

4.对待犯错误的学生要讲究批评的艺术性。有些学生犯错误后会立即意识到自己错了,这时候就不要当众批评他们,而要给他们悄悄改正错误的机会。对经常犯错误的学生也不要一味地批评,而是要多交谈,找出成因,对症下药,特别是要鼓励他们勇于面对错误并改正错误。

5.要了解和解决学生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对待学习和生活上有困难的学生要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帮助,让每个学生伸出援助之手,献出一份爱心,学会使用“爱”,体验接受“爱”,团结协作,形成良好的道德修养。

6.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提高成绩的前提,因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爱动脑、善思考、上課认真听讲、课下要曲不离口,多开口说英语,朗读英语,培养语感,等等。

三、培养学习兴趣,调动主动性

1.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兴趣、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树立学生自信心,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培养其自主学习、自主实践、合作学习、主动探究学习的习惯。

2.在学习过程中,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原因,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和获得能力的一种强烈愿望。抓住了“兴趣”这个根本,就抓住了学生的心,学生就会乐学、会学、学有所获。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把自己对英语的兴趣感染给学生,告诉他们:“英语是一种诗一样美的语言文字,读英语就如读诗般让人愉悦陶醉。读英语书、看英语报纸、看英语节目是一种享受,既充实又愉快。”在教学时,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中所提供的素材展开活动,并补充一些优美的英语短文、幽默故事、奇闻趣事等供学生欣赏。这样既提高了兴趣,又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很受学生欢迎。充分利用教材、挖掘教材也是我在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手段之一。也可以将教材改编成小的话剧,让学生表演,学生踊跃参加,非常喜欢。另外,在教学中要很注意观察学生是否有厌学情绪,如果有这样的势头,则要及时纠正教导。机动灵活地利用图片展示、竞赛、猜谜等手段培养学生兴趣,使师生在上英语课的时候有一种愉快的美的情感体验,轻松完成教学任务。

篇5:山区初中英语教学的创新实践

民族山区,地处偏远,经济相对落后,基础教育薄弱,与川区相比差距巨大。在全球经济社会迅猛发展的今天,落后地区的教育更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特别是民族地区的少年儿童更需要关爱。,民族山区的初中英语教学水平远远落后于其他地区,不能满足人们对英语的学习和运用等日益增强的需求。在此形势下,本文拟从民族山区初中英语教学的困境、学生的需求探讨以及创新对策三大方面展开阐述,力求作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民族山区初中英语教学的困境

在民族山区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中,往往会遇到各种困境,不利于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制约着教与学的健康协调发展。本部分将结合民族山区学校的实际情况,充分剖析制约因素,总结各类困境。

1.资源的制约

远离城镇的民族山区,由于自然环境的恶劣、自然资源的匮乏,交通滞后等原因,造成了经济社会的发展迟缓,教育经费严重不足,使得英语教学受到以下三方面的制约: ① 教师资源匮乏。民族山区学校教师流动性大,且工资水平与川区教师相当,专业的英语教师不愿意到山区学校从教,只要有活动空间就千方百计调离岗位,导致大部分小学不能正常开设英语课,即使开设也是由非专业教师任教。这样,学生们到七年级才开始正式接触英语,基础几乎为零。② 教学设备资源匮乏。很多学校连录音机都难以配备,更别说现代化的多媒体设施了。这影响了教与学的质量,特别是听力和口语的训练,难以规范化,以致当地学生们在这两方面的表现尤其明显地落后于川区学生。③ 辅导资料匮乏。民族山区很多家庭都十分贫困,无力给孩子们购买辅导书籍、英语词典,学生除了课本以外没有其他资料。至于MP3、收音机、复读机等训练英语听说能力所需要的数码产品更是不敢奢望。

2.语言环境的制约

学生们日常的学习活动中使用本土方言进行交流,而且大部分教师是本地人,本土方言就成了课堂教学语言。在方言环境的影响下,学生普通话水平很低,更谈不上运用普通话交流,作为第三语言的英语需求最低。再加上英语氛围不浓,校园、家庭、乡村根本看不到英语宣传标语、广告,在这样的语言环境里,学生们与英语的接触局限在45分钟的课堂上,时间十分有限,甚至在课堂上,英语教师也并非全部用英文授课。

3.英语教材的困境

现在初中英语使用的教材趋于城市化,与民族山区的文化跨度很大、差异很大,给教与学带来困难。学生们被大山束缚了视野,没有机会了解外面的繁华世界,因此教材的部分内容是不能被形象理解的,如关于电脑网络、麦当劳、NBA、网球、高尔夫球之类的话题,远远超出了学生的生活视野。纵使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去描述、解释,学生们也只是迷茫地被动接受,无法透彻掌握。

4.学生自身的素质制约

民族地区的学生因受家庭环境,地理位置,传统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大部分学生自身对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尤其是女孩子很难得到家长的支持,上到三年级便出现陆续辍学的现象,初三毕业的寥寥无几,大学毕业的更是少之又少。然而,部分学生在苦学的背后,缺乏一套系统的、科学的学习方法,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有效地自学,最终只能是事倍功半。他们未能掌握预习、课堂上做笔记以及课后复习这些基本的方法,同时,误以为学英语只要把单词背熟就行了,将英语学习简化成了枯燥的单词背写,极少兼顾课文、句型,抓不住重点、难点有的放矢。此外,山区孩子因受交通的制约,生活、学习涉猎面窄,普遍比较淳朴憨厚,缺乏自信,害羞,开口难———不敢说英语,觉得说英语别扭,害怕说错会遭别人讥笑。

二、民族山区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的需求探讨

我就某民族山区初中学校随机挑选的2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试图通过简要的问卷收集数据材料,以大概地掌握他们学习英语的现状以及期待,从而更好地总结教学对象的各项需求。

通过对问卷的各项调查题目回答情况的数据统计,发现:20%的受访者表示喜欢学习英语,50%认为 一般,30%选择不喜欢;10%的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动力在于个人兴趣爱好,为了升学的占30%,60%觉得是基于家长老师的要求; 60%的学生认为英语学习最难的是听力和阅读两部分,口语和语法则占 30%,写作占10% ; 65%的被访者觉得平时缺乏题目训练,造成对各种常考题型不熟悉; 70%的学生喜欢老师将实物引入课堂,认为教学游戏和创设情景能激发学习兴趣,可以帮助掌握新学知识;85%的受访者不想在众人面前开口说英语,10%想在众人面前说英语,但希望老师能给他创造这样的机会,仅5%选择 “想,完全没问题”。

据此可知,他们在考试题型训练、情景教学、游戏的引入、语言环境的创造等方面都存在需求,有待教师通过课内外的引导、协助而逐步满足之。

三、民族山区初中英语教学的创新对策

面对教学的困境,以及学生们的学习需求,本人根据民族山区学校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并结合自身的山区实践经验,提炼出以下创新对策。

1.推行系统的学习方法,创新基础制度

一套系统的学习方法往往能够提高学习效率,主要体现在课前预习、课堂做笔记和课后复习上:通过预习把握新课的概况和疑点,有利于在课堂上及时消化;课堂笔记有助于抓重点、难点,达到事倍功半效果;课后的复习以及题目训练,能帮助学生加强吸收知识点,更透彻地掌握所学内容。由于学生们缺乏以上概念,不善于学习,在推行的过程中会遇到一定程度的阻力。因此,在实施阶段,教师需注重说教与监督双管齐下,加强抽查———核实是否执行,奖惩严明,以培养学生们科学学习的意识,提高自学能力。

人尽皆知,背诵课文和听写是英语科目教学的两大基本功。然而,我们可以在不影响制度质量的基础上,实行一些创新措施,起到更好的锻炼作用:背诵课文,每节课抽出五分钟,让学生(以抽查、指定或者自愿 的形式)站到讲台上背诵,且在背诵之前作简单的自我介绍(根据知识水平的高低作具体要求);听写,尝试让有一定水平的学生轮流担任老师的角色,负责读出单词或者句子,其他学生按常规听和写,此外,可以邀请若干学生继续担任老师———给听写本打分,当然,教师要统筹全盘、监督引导。

2.引入分层教学,建立对应小组

分层教学,即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将学生分成若干层次的小组,并区别对待。在民族山区学校里,很少会按照这一方法分班授课,一个班级里往往参差着各个层次的学生。这样,在授课上引入分层教学并不现实。但是,我们可以尝试在课后分层,依托建立各种英语小组的方式,促进因材施教。教师根据考试成绩、课堂表现、听写情况等,结合学生的个人兴趣,建立单词冲锋队、英语加油站、英语爱好小组,分别对应基础薄弱者、中等水平者、较优秀者,提出有差别的要求,小组活动过程中侧重相应的知识点。当然,也可以根据英语题型来分类,如会话组、阅读小组、作文小组等。

3.营造语言环境,贯穿课堂课后

将实物带入课堂,帮助学生形象地学习英语;以学生为主体,鼓励他们到讲台上表演课文内容,如对话段落,或者设定适当的情景展开模拟会话,促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引入游戏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可以借鉴、收集已有的游戏,也可以根据授课内容自创,重在提高学生参与度,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掌握知识;关注细节,如对回答问题、模拟表演的学生音量作要求,引导大家大胆、大声开口说,甚至示范“喊出”英语;坚持“每天一句话”,挑选难度适当、有意义、有深度的英语谚语与名言,如“ 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All roads lead to Rome.”等简单易学的句子,在帮助学生了解英语文化的同时,倡导活学活用———在写作、对话中灵活引用。

课后,在校园里,通过指导设计英语黑板报、成立英语角、校园广播播放英语歌曲、举办英语演讲比赛等活动营造良好的说英语、用英语的氛围。校外,由于很多学生需要走好几个小时的山路上学,且放假期间要干农活、放牛羊等,因此可以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倡导山间朗读,磨炼学生说英语的能力;鼓励学生将英语带回家,教父母、弟妹一些简单的单词、句子,共同进步。

4.创造性地利用有限资源,充分发挥其功能

民族山区的初中学生,背负着“知识改变命运”的现实压力,通过考入高中、大学,从而走出大山,教师要正视这一需求。山区学校条件落后,印刷资源有限,一学期下来考试次数在三四次左右(包括中期和期末),不像川区学校每单元有测验,每月有月考。那么,我们必须充分利用仅有的几次考试,在批改、讲评完毕后,跟进后续监督———开展抽查活动,即就试卷上的题目考查部分学生,从而检验讲评的效果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针对辅导资料缺乏的现象,教师在课堂上应结合本课或已学的内容,穿插各类常考题型的训练,如句型转换、语法选择题等,生动解析,紧跟考点和热点。至于大规模的题目训练,可以让学生轮流执粉笔将其抄到在黑板上,既可达到检测教学质量、巩固知识点的目的,又可提高部分学生的书写水平及胆量。

以上是本人对民族山区初中英语教学的几点反思探讨,仅供各位同仁参考。

民族山区初中英语教学的创新实践

学科 英 语

作者 李淑燕

篇6:浅谈山区小学语文教学——明睿

五华县岐岭镇孔目小学 钟明睿

摘要:创建教育强县镇工作以来,我们山区学校布局都发生了合理、科学的改善,在梅州山区的农村,由于经济条件的制约,家长对受教育的观念不强,大部分学生能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对家长已心满意足,能读高中或中专学校基本少之又少,所以小学阶段的学习将使他们终生受益。那么如何能让山区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有明显提高本人浅谈以下几点。

关键词:山区;农村小学;语文教学

语文是传递知识,吸收知识的工具,学好语文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所以学好语文就要从拼音、识字、阅读、作文能力培养抓起。在山区想要达到这样的目的,由于山区在家长的观念、教师的素养、留守儿童问题等方面存在很多问题,从而影响了语文教学的质量。

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入手。

语文教学工作的重点就应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在农村学校,大部分孩子都是留守儿童,普遍缺乏父母的关爱,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沟通障碍和自卑心理,对学习生活有很大程度的影响。在语文学教学方面,教师的引导是首要任务。首先,要经常家访充分了解他们各自的的家庭情况,了解每位学生的心理发展的个性。接着,要有针对性的常跟他们谈心,让他们信任老师,老师要做到无微不至地关爱他们,使他们感觉到在学校就像家一样温暖。其次,引导和培养他们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果达到以上的几点,对语文的教学就应说事半功成了。可见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是为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以演示法,让学生攻破拼音难关。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拼音是语文组成的重要部分,是学生识字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是学生认知衔接的桥梁和纽带。对于山区的学生,地方音很影响,学生在拼读汉语拼音时通常是“b和p”,“z和c”,“d和t”,“g和k”,“j和q”不分,读音混淆。

在区别b和p,d和t,g、h和k发音是否送气,我拿一张薄纸放在嘴边,有意识地发出不同的音,让学生直观地观察送气的情况,如教学中声母f和t时,我拿一把拐杖做教具进行直观演示,拐杖朝下 “t”拐杖朝上“f”再通过实物演示来检验发音的方法是否正确。再如学习声母j、q、x与ü相拼时,我采用了组织学生表演等形式进行儿歌:“j、q、x”一块玩,路上遇见,小ü大ü有礼貌,脱下帽子问声好。

三、以生动直观,让识字过程充满趣味。

1.图解识字法,是指利用图画(简笔画、贴画等)帮助识记字形的一种方法。此方法主要适用于象形字。用此法识字,既有趣,又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如:“日、月、水、火、山、石、田、土”等最简单的象形字,都是实物的象形,笔画简单,与图画接近,学习这类汉字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孩子们模仿古人造字:画画大山的“山”是什么样?说说“田”怎样写,大家造字、说字兴趣浓厚,同时从中体会到以形象造字的成就感,而且也利用字形识记了字。2.顾名思义,猜谜识字法是利用编谜语和猜谜语的方法,帮助学生识字的一种方法。此方法适用于间架结构相对比较简单,每个部件之间有一定联系的汉字。通过猜谜语来巩固已学的知识,既可调动积极性,又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如: “一口咬掉手尾巴”(告);“一点一横,叉叉顶门。”(文)等,根据字形的特点用谜语帮助识字,更能激发学生的情趣,活跃学生的思维,学生在“猜”的过程中,很自然地就理解和掌握了字形和字义。

四、以读为主,在阅读中感悟。

1.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为目标,进行朗读指导和训练重点进行基本功训练。指导学生用普通话朗读,指导学生在阅读中的语调、语气、停顿及表情等,开展个人朗读表演,师生共同评价活动,激励学生表现自我,积极参与朗读活动,体验朗读乐趣,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的标准。利用抒情性课文,训练学生感情朗读,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以提高学生阅读速度和阅读质量为目标,进行默读、浏览训练给学生充分读文的时间和自主读文的空间,以学生自读自悟,生生交流,师生互动的方式进行反复的速读,感悟训练。教师在活动中要起到引导作用,使学生的阅读活动紧贴主题。

3.在读准、读熟的基础上进行自我陶醉式朗读和欣赏活动。可以 自由读,同桌互读,欣赏配乐朗读。使阅读水平升级,阅读活动达到艺术升华。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另外,还可以结合教材主题,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为学生提供书目,使阅读更具有实践性。我推荐读物,书、报、课文,激发课外阅读兴趣,交流展示读书成果,稳定课外阅读兴趣,加强课外阅读兴趣,变“老师要我读书”为“我要读书”而逐步提高阅读的自觉性。通过班级评比“背诵大王”、“故事大王”、“朗读之星”,开展朗读竞赛活动。《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受到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确实,小学的阅读教学是以读为主,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就说明了多读的好处。那如何阅读呢?我认为只有图文结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通过看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然后图文对照读。再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如分组读、男女读,所以从读中就能体现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从读中得到情感熏陶。

五、因材施教,开展景物写作教学。

学生怕作文,尤其农村学生更怕作文,城乡小学生与山区农村小学生在习作水平上的差距是不容争辩的事实。山区农村学生相较于城乡学生而言,他们生活中可感知的新鲜事物稀少,社交能力更无法与城里孩子相比;他们眼界狭小,可供阅读的书籍匮乏,但在山区农村有着很好的景物题材,我们要善于引导,抓住重点,分析到节,引导每位学生抓住景物的特点描写。如观察一幅图,要教会学生懂得怎样按一定的顺序来观察,可以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远到近的观察方法,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在写话之前,充分让学生说出所观察到的景物有哪些,要求把内容叙述清楚,句子通顺,然后再动笔写话。对于后进生不要强行要求他马上能完成,只要他能说出一两句话就要大加鼓励。

上一篇:护理学论文报告下一篇:大学毕业生工作面试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