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命题英语作文

2024-05-23

高一命题英语作文(通用8篇)

篇1:高一命题英语作文

是广东省新课标高考的第一年,英语高考在题型上作了很大的调整,其中主要体现在以下题型的变动上:单项选择调整为以篇章考查形式的语法填空;完型填空由原来的20小题改为10小题;取消了短文改错,新增了信息匹配的新题型;写作由基础写作与任务型写作构成。不难看出,修改后的题型减少了学生“碰运气”的几率,加大了对考生综合能力要求的考查,学生不仅要具备较大的词汇量以及使用词汇的能力,还要有较强的听、说、读、写综合运用能力,同时对学生的背景文化、心理、意志品质等综合素养也有相应的注重。下面笔者以英语高考新题型为引子、以笔者教学实际进行分析,以期能通过了解新题型的考查思路更有效地促进我们实际的英语教学。

一、旧题型新立意,关键词是“变化”

1、语法填空

该题是在一篇短文中挖空10小题,考查的是考生在语法、词汇运用、句型结构和情景理解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这种题型与单项选择相比更加注重考查考生在特定的语境中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突出语言的交际性和实用性,即它既注重语言形式和语义内容,更注重语言的运用。如07年高考题中when the time came for me to say goodbye to my friends in the village , I wanted to reward the old woman ___39___ the trouble I had caused __40____。 根据上文“我”的车子坏了,一位老太太接受了了我并让我住在她家,可以得知:是我给老人带来了麻烦,当然应该感谢她,故答案分别为39.) for , 40) her . 如果学生只会背一些语法,但却忽略句子结构乃至一个意群、整个段落的分析,得分的情况就很低了。

2、完型填空

07年高考完型填空是一篇话题为”面部识别登陆技术”电脑有关地科技小短文,短文长度为150多字,设计10个空,内容新,构思巧妙,尤其是题目的设置上更加注重学生语篇的运用能力。如21题if we could just sit in front of our computers and be _____ logged in ?. 根据前一句“不再记密码”的假设,可推出应是自动地(automatically)。整篇短文的空格都与上下文的意思和语言环境休戚相关,这就要求考生把握文章脉络之后,还要充分利用自己的基础知识以及扎实的专业技能进行严密的逻辑思维和推理判断。

3、信息匹配

07年新增的这个题型要求将5篇广告与5个与广告相关的读者来信进行匹配,使之相对应。主要考查了考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捕捉有效信息的能力。

4、写作

该题型涵盖基础写作与任务型写作。基础写作考查的是根据表格中数据,以“谁是你的偶像”为题写一篇5个句子的短文。与往年的高考写作相比,在评分标准上更加注重语言的规范和结构的连贯;而任务型写作要求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写一篇相关主题的作文;主要考查考生的篇章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如07年高考题目,考生必须先读懂一封父亲的信,再根据命题思想概括信中的特定内容:父亲对你的期望 ,然后结合规定要点给父亲写一封信,表达对父亲的感恩。

二、从高考看课改,关键词是“统一”

07年的高考新题型充分体现了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高中英语课程应强调再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上,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与以前的教材相比,现在使用的教材词汇量大,选材新,教材的编排注重听、说训练,语法明显淡化,体现了新课改的一个重点: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和传授,改变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英语教学也由知识型教学转变为能力型教学,强调对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当然,教与学是一个长远的积累过程,“守株待兔”与“拔苗助长”的故事都不可能有开花结果的妄想。因此高考备考也决不可能只是从高三开始,笔者认为,无论是从学生的终身学习着想,还是我们狭义的高考备考,都应该从高一年级开始,每个备课组都应该要有长远的“三年规划”,时刻以“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出发点和归宿,让教和学形成良性循环。

三、对接高一教学,关键词是“语言运用能力”

佛山地区的学生从就开始首次使用了北师大出版社编写的.模块教材,从04年开始

至今进行了4次修版,修版后的教材除在词汇量减少、词汇稍欠地道外,编排体系一样,每个单元以“warm Up--课文--课文―说、写--文化知识”的结构构成,每年级4个模块。一般的学校必须在高二完成8个模块的教学,层次好的学校选修了9、10模块。应该说,该教材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较好的教学资源,笔者结合新课标以及新题型的要求,对高一的教学做了如下的设置:

听、看、说→说、读、写→说、听、说→说、读、写→说、写、说→说、写

↓ ↓ ↓ ↓ ↓ ↓

输入 输入 输入 输入 输入 输出

1、听说的教学

每个单元中都至少安排有两次的听力材料,我们可以把Warm Up中的听力从两个方面的

用途去利用:一、对整个单元后面内容在话题上的准备,同时通过视觉与听觉的调动,在了解相关话题的基础上,认识与本单元相关的一些重点词汇。如Unit 4 Cyberspace 中一些科技

词汇靠单纯的记忆的生命力是极其短的;二、帮助学生设置情景,通过“语篇信息获取---

重点信息获取---缺词填空”的方式,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听力技巧。

Lesson 2 听力材料主要是整个单元话题下的小话题而已,其作用是使主题更加突出,内容与听力策略训练相符,与当前的听力要求挂钩。编者的目的在于对学生的Skill Focus的培养, 但有些单元中的内容较复杂,近似一篇阅读理解文章。因此笔者认为,可以设置为讨论听力相结合的课型,按照学生认知能力,重新设置课程顺序,搜索相关背景资料,精心设计听说问题,以知识面的丰富、技能的培养为出发点。具体可以操作为:pre-listening(图片、讨论)---引出话题、带出关键词→while listening(听、讨论)--- 回答问题(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或交互)---信息记录----听力策略和习惯的培养→post listening(讨论、汇报)---回顾和强化话题、生词,加深对话题的理解和认识。对学生听说的培养除了利用好课文材料、英语周报等教学资源外,教师也可以利用其他的方法培养学生听取信息的能力。笔者要求每周学生回家的时间通过上网等途径了解最新新闻一则,周一上课的时候我任意抽查一个学号通过自己地话进行report,下面学生听并做记录,然后我再任意抽查几位同学回答我针对刚才同学所讲新闻设置的问题。通过近一个多月地实践,结果发现这种方式既扩大了学生新的词汇量、增加了知识面,同时培养了学生组织信息、听取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从而全面的培养、提高了学生综合能力。

2、课文的教学

模块中每个单元的一、三、四课都是课文教学,编者的要求分别有language focus 和skill focus,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阅读材料,对学生的阅读技巧和阅读微技能的培养有很好的作用。笔者发现大多数老师都把课文的教学当成了词汇、语法、文章内容了解去处理,纯粹为教课文而教; 参加一些公开课观摩的时候,也发现大多数课都在读前放了大量围绕该话题的图片,讲了很多围绕该课文内容地话题, 结果学生不用读就已经猜到文章地大概内容了,结果自然是学完一堂课后就是只记住该文章的一些简单内容或几个短语生词,当然也就很自然出现读不懂写不出的尴尬了。笔者在近两年的教学实际中发现,我们其实可以将课文教学设计成阅读理解、写作、说听等综合语言技能课。这里笔者结合高一教材谈谈具体操作。

Pre-reading

Task :文章体裁、篇章结构预测

1)根据文章标题和相关图片了解该文章主要话题及体裁

2)利用语文写作知识,构思该体裁下的文章结构

如Unit 4 Lesson 4 Virtual Tourism是一篇介绍Auckland的文章。教学这篇文章时,笔者设置了这样一个情景: 如果要求你写一篇同样的文章,你该如何安排你的文章结构,并说明理由。一个学生的结构是:general information about Auckland--- history or development---industry and agriculture---sights, climate ―transportation 。这样,既帮助学生积累了相关体裁的文章结构,同时又帮助学生学会根据主题列提纲,根据提纲阐述理由或细节,为学生阅读文章做好了铺垫。

While reading

Task 1验证预测

学生在进行阅读前的预测后,都很迫切的想知道自己的预测是否正确,此时,笔者先让学生回忆头脑风暴中讨论的问题,再运用寻读策略找出具体出现的段落。

[任务目标]Check the predictions and grasp the main points

[输入材料]The title , the picture , the first and last sentences of each paragraph

[活动]Find topic sentence for each paragraph

[策略]How do you find the topic sentence in the shortest time ?( 该问题帮助学生积累阅读技巧。)

Task 2归纳主题思想

归纳主题思想主要体现了学生总结和概括能力。很多学生在最初的教学中都很难准确捕捉和提炼主要相关信息,也不会运用一些提炼式句式。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的work一般不作评价,而通过小组讨论和对比让学生去思考。这从某一种程度上又是给学生设置了学后验证的机会,让学生在”疑问”中去学去探索。

同时,教师也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评价性阅读(critical reading), 指导学生逐渐去发现∶可以从课文的来源,内容的呈现方式和版面设计等方面,快速而准确地识别阅读文章的功能以及作者的写作风格。教师在引导的时候可以设计具体题目为∶What is the function of the reading passage ? What writing technique does the writer use to begin the text to catch readers’ attention ?

Task Three语篇分析

⑴画结构图

结构图旨在勾勒出文章的框架和脉络,清晰地展示英语文章谋篇布局的技巧。它有助于学生理解语篇的主要内容,探寻事件发展的过程和从整体上把握阅读材料。如Unit 2 Lesson3的结构教书可以指导设计为Introduction ---Their early life--- their career development--- Conclusion (success)。

同时,教师也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How is the text organized ?

比如Unit 4 lesson 1就可以设置这样的选项:

A. topic―argument ---explanation

B. opinion―discussion --- description

C. facts--- comparison―conclusions

D. introduction―supporting ideas --- conclusion

这里教师要根据文章的体裁来设计,比如记叙文就应有不同的叙事结构。教师也可根据课文内容或发展脉络, 设置更多的信息或例子,要求学生根据各段主题、,通过逻辑推理挖掘句子间语义关系,对文章进行接力或信息匹配,旨在帮助学生更清晰的了解语篇脉络,达到更深层次理解。

[2] 阅读理解微技能培养

高中的课文一般学生都能看懂,而平常的教学中也常听到学生”看懂文章做不起阅读理解题目”的困惑,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课文对凡是影响学生理解的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1) 各种体裁的特色以及相应阅读策略.如新闻体裁的文章,一般遵循∶ 新闻大概―相关细节;再如说明文的文章,通常在每一段的句首都有主题句。教师要根据不同体裁要求学生在归纳中去了解规律, 在了解中去总结策略,然后运用策略去识别。

2)障碍的处理。一般影响学生阅读理解的因素除了学生本身的知识功底外,就是文章的长度,文章中出现的生词.对此,教师一定要坚持一个原则∶ 在课文中去学去猜,一定要禁止学生一边读一边查词义的习惯;另外,学生的心理素质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教师也要通过限时阅读、信心鼓励等方式有针对性的进行训练。

⑶词汇、长难句、语法的学习

词汇多,句子结构长而复杂,语法分散,这是高一北师大版本的一个特点,因此在教学中普遍出现了“老师讲,学生记,老师学生忙于听写”的被动教学局面,其教学结果当然是两败俱伤。笔者倒觉得,词汇量大是好事,只要方法得当,根本就不用那么疲惫。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中,都不进行所谓听写,而主要是始终贯彻新课标的一个宗旨“用”!

词汇的处理:在学生对课文篇章进行进一步的理解的过程中,我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共同研究出生词的意思、读音,对一些需要进行引申的短语和词汇,我通常以提问的形式,帮助学生以旧引新,并通过翻译的形式反复操练,达到意会→ 领悟→掌握→运用。而且在第三课时再通过说、听、看等形式进行回忆,在课堂教学中强调“反复的接触”,“反复的听”,“反复的说”,真正落实“用”。 长难句的处理:处理的时间跟上面生词同步,但如果学生没有发现或无法解决的,教师可以通过设疑的形式,并要求学生尽量用paraphrase的形式去理解和表达。

语法的教学:新课标提倡高中语法教学要从“用”的角度出发,要发展学生比较强的语法意识。也就是说,语法教学不能局限在语法知识的范畴内,必须与逻辑思维、语境联系起来,与人说话的意识联系起来(比如时态的用法就与人的意识有关),与篇章语境联系起来,与题材、体裁联系起来(比如省略)的用法与体裁有关,与词汇的用法联系起来,与文化联系起来。在具体处理的时候,笔者一般以下列方式进行:

学生小组自主研究→ 小组总结(呈现例子)→ 全班分析、讨论、总结→ 运用

↓ ↓ ↓ ↓

典型例子 规律 更多例子 翻译、篇章填空

Post Reading

Task 1文章内容回顾

1) 教师将课文重新加工,对重点及关键词进行挖空,然后组织学生通过写与说的形式开展小组

活动,这样既检查了学生对文章的掌握程度,又复习巩固了所学词汇以及在上下文中的运用.

2)限定性总结;要求学生用三个句子归纳概括文章,这一步骤既是对学生第一遍阅读归纳的

完整,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学会按要求归纳的能力

Task 2拓展运用

Task 1只是基于文章表层上的语言运用,但此时的学生已经就该话题听说读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语言输入,但还没有结合生活实际的运用,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文章的特点适当设计一些活动,比如辩论,发表观点,情景模拟等形式都可以应用。如以Unit 2 Superhero为例:

[任务目标]train students to be critical readers/ extend the ideas in the reading passage

[输入材料]sentences taken from the text & their old knowledge

[活动]

discussion

Topic 1: imagine what kind of situation when disaster happened to Christopher ?And how he felt ?

Topic 2: Imagine yourself in such a situation , how will you feel and what will you do ?

通过讨论,再进行对比,学生认识到与Christopher相比,自己的学习困难根本算不上困难,由此迸发出坚强的学习斗志,学生无形中从”基于课本跳出了课本”,学会了用所学英语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与《课程标准》也是一致的: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形成健全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英语教学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工作,不可能只寄望于某一年的一蹴而就,不能有半点的功利思想,即一味的照本宣科和大量的强迫性记忆与做题,教师应该以“三年规划”入手,时刻对照“新课程标准”,从高一开始,促好学生学习和思维习惯的养成,扎实好词汇、语法基础、句型的积累,帮助其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策略,为高二高三的教学、为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做到真正的“授人以渔”!

注:该论文获2007-镇论文评比一等奖

篇2:高一命题英语作文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风流才子拜倒在语文的裙摆下,陶潜、李太白、苏东坡、唐寅……

凭心而论,我父母在对我的课外书方面是不苛刻的,甚至很宽裕,从而我也算是“博览群书”了。80后的作家我尤其欣赏的就是小四,无论是他早期的《幻城》近期的《夏至未至》以及现在的《悲伤逆流成河》,每一本我都如视珍宝,放在书橱最深处,小心珍藏。我知道如今以是文字编辑的小四手下还有几本刊物――《岛》和《最小说》。这些杂志我也曾买过两三本搁置在家中,只不过未曾翻看过,有些连包装都没拆开。偶尔想起要浏览时总在忙碌,有着不得不让它们继续“冬眠”的理由。于是就想起了、迟疑了、叹息了、忘记了、重复着。

也就是这些心血来潮时买的刊物,在日升月沉的转换中,积了一尺来高。扶着崭新的杂志,实在不忍当作废纸卖了。这时忽然想到一句即将成为名言的句子――书多了也是灾难,来自文字的灾难。

语文,由一个个单字堆砌起来并不狭小的空间。那一个个汉字在能工巧匠手下锻造出来的就是一件精美至极的艺术品。文字的堆砌也就是艺术,在华丽中流光溢彩、、动人心弦,怎叫人不爱?

近几年来我总觉得离语文这华美的盛宴越来越远,无论我握得多紧,它都从指缝中光明正大的滑落,使我没有申诉的机会,也没有申诉的地方。没错,和很多人一样我缺少的就是时间,自从步入高中以来我就不能像小学、初中一样有大把大把的时间挥霍。为了学业有些东西是不得不舍去,有些东西不得不节制腾出的空间就让某些东西疯长。

篇3:高一命题英语作文

正是基于这样的评价认识, 在分省命题政策下, 高考英语北京卷首先冲破高考英语写作命题单一、禁锢的传统命题思路, 2004年率先在本市的高考英语卷中引入开放性作文命题。通过分析高考英语北京卷的开放性作文, 发现其已经有了一些鲜明的开放性特点, 但是, 要达到真正的开放, 我们还可以进行更多的探索。

一、已经形成的开放

综观2004年以来高考英语北京卷的开放性作文试题, 其开放性特点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 试题表述客观

客观、公平是试卷命制的基本原则之一。作文试题的命制极容易暗含命题者的主观倾向, 因此命题者应尽量选用客观性比较强的语句、语调呈现所提供的作文材料, 尽力避免或排斥材料叙述过程中所隐含的主观判断及主观情感, 否则, 考生的立意与命题者的倾向一旦产生冲突, 形成对立而不一致时, 考生将会牺牲自己的想法去迎合命题者的观点, 从而影响考生写作水平的发挥。综观全国卷和分省卷, 命题者在叙述时流露主观倾向性的问题普遍存在。如2008年的浙江卷提示语为:

人们完成工作的方式通常有两种:独立完成和合作完成。两种方式各有特点。请你以“Working Individually or Working in a Team”为题, 按照以下要点写一篇英语短文:

(1) 独立完成:自行安排、自己解决问题。

(2) 合作完成:一起讨论、相互学习

(3) 我喜欢的方式和理由

且不说对工作方式的“合作”与“独立”的二元划分是否合理, 这种把个人的认识强加于人的做法本身就值得商榷。而北京卷的开放作文, 在这种强加于人的做法上有了很大改观。2008年北京卷的开放作文如下:

In an English speech competition, you are asked to describe the following picture and explain to the judges how you understand it.

提示语只是提示考生写作的背景为英语作文比赛 (an English speech competition) , 读者对象为作文比赛的评委 (judges) , 写作内容为对图画的理解, 叙述方式比较客观, 尽量让材料自己说话, 去除了以往材料叙述中的明显倾向性的阐释或评价。从外在形式来看, 将原来的表述模式“材料———命题者阐释或评价———写作要求”, 简化为“写作要求———材料”的表述模式。这种处理方法, 能比较有效地避免流露命题者的主观倾向, 让考生的立意角度大大增加。

2. 价值取向多元

分析北京卷的开放作文, 可以发现这些作文命题反映出多元的价值观念。如2006年北京卷的开放作文就是要求考生就下面的街头雕塑向自己的外国朋友谈谈自己的看法。

试题材料———街头雕塑, 颇具对比性。从雕塑中的人物特征看, 性别特征形成对比——一男一女、年龄特征形成对比———一老一少、穿着特征形成对比———女孩时髦老人传统;从雕塑情景看, 时髦女孩正坐在一张似乎是公园里的椅子上操作电脑, 老者站在她身边。这样的雕塑, 可以让学生形成褒贬均有的多角度观察事物的价值判断, 旨在考查学生多元化的思辨能力。

这种设置的深层意义在于彰显不同主体的价值观念。不同主体从自我的价值观出发, 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并不一定是一致的, 有时甚至完全相反:如有的学生可能从现代人过度地依赖电脑, 从而会给人的记忆、思维等带来缺陷的角度理解这个雕塑;有的考生则可能是从现代科学高度发达, 电脑应用会带来很多优势这样的角度来理解。判断的不同, 缘于个体的价值观念建立的基础不同。

另外,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 材料中的电脑、雕塑等物品特征为北京城市考生所熟悉, 比较接近于考生的生活实际, 有利于考生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由此达到了价值观念多元化的开放性命题目标。

3. 情境真实可信

情境真实性既是交际性测试和任务型测试的基本要求[2], 也是开放性试题命制的基本原则。如果写作的背景没有真实性的基础, 这样的开放就是伪开放, 就会把考生导入幻想、滥想;这样的开放就会脱离理性、脱离生活实际, 把开放变为随心所欲的胡编滥造。情境真实性是指开放作文题的写作背景而言, 就是说开放题的提出往往基于真实性情境, 一般具有现实性依据。例如, 2008年的高考英语北京卷写作背景为英语作文竞赛, 2007年为英语课堂上向同学描述图画并谈谈对其的理解, 2006年为跟外国朋友逛街时看到街头雕塑、谈论雕塑, 2005年为课堂上讨论。这样的写作背景在实际中都是真实存在的, 应该说都具有真实性, 所以从写作情景真实性角度审视, 北京卷的开放性作文保证了真实性。

二、有待形成的开放

高考英语作文要真正开放, 命题者还可以开拓思路, 进一步加以改进, 具体来说, 我们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高考英语开放性作文尝试。

1. 文题选择范围的开放

文题范围选择开放的通常做法是多题选一。多题选一是指命题者为考生 (作答者) 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作文题目、作文话题, 提供两则或两则以上的作文材料, 由考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兴趣爱好、性格特点、作答能力自主选择其中的某一个题目 (话题) , 按要求构思成篇、完成作文的一种开放手段。这种手段有两种呈现方式:一种是提供几个不相关的题目;另一种是提供一个问题的不同方面, 规定“可任写一个方面, 也可兼写几个方面”, 将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化为几个题目。

多题选一相对于单一命题来说, 更多地关注到作答者的个体差异, 不同的考生感受生活、接触生活的情况不同, 思维方式也存在着差异。用一个题目或范围来考查所有的考生, 对没有此种生活经验的考生而言客观潜伏着命题的不公平, 作答时就很难避免不受该命题的干扰, 从而影响到已有写作水平的发挥。多题选一可以扩大命题的范围, 尽可能照顾考生生活经验的差异。多题选一可以组合不同思维类型的题目或话题, 命题时为了照顾考生思维方式的差异, 可以将形象思维的命题与抽象思维的命题组配;为了照顾考生不同层次的写作水平, 可以将难度层次不同的题目或话题进行组配。无论如何组配作文命题, 其目的只有一个, 就是让参考的学生均有话说, 都能在考试中充分展现个人的写作水平。

但是这种方式目前也存在两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首先, 如何把握公正的评判标准。多题选一涉及不同评分标准的制定、阅卷老师的思维转换等问题。这些问题解决不好, 将会直接影响评分的公正性。其次, 如何处理搭配问题。即多个命题如果难度不一, 或者是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及思维空间的话, 就可能使卷面上的多题, 变成实际作答中的一题, 大大降低了试卷命制时试题多向性的开放意图。

2. 题目结构的开放

题目结构的开放, 是从高考命题的历时角度提出来的。近5年北京卷的开放作文试题的结构大致为:写作要求+写作提示+写作材料。写作要求的内容大致是写作的根据 (一般是要求根据提示写作) , 写作词数要求 (一般要求词数不少于50) ;写作提示, 即写作要求的具体化, 交待写作背景、阅读对象、写作内容 (如演讲稿、作文比赛稿等) ;写作材料无一例外地为图画。下面以2007年高考英语北京卷的高考开放性作文为例说明。

请根据下面提示, 写一篇短文。词数不少于50。

In your English class, you are asked to describe the following picture and explain to your classmates how you understand it.

在这个开放性英语作文试题中, 写作要求为:请根据下面提示, 写一篇短文。词数不少于50。写作提示为:In your English class, you are asked to describe the following picture and explain to your classmates how you understand it.写作材料为图画。

从共时角度观察, 与传统的高考英语作文试题相比, 这样的结构颇具开放性特征;但是从历时角度观察, 这样的结构几年来不曾变化, 这大大地提高了考生和教师对开放性写作的预测性, 导致了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形成写作程式的僵化, 从而在无意间把开放性试题转换成了封闭性试题。这样的外语写作考试导向, 与培养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外语写作教学目的背道而驰。要实现高考英语作文的开放性, 就要注意高考作文题结构历时变化, 减少考生对高考英语作文的机构预期性, 从而测出考生的真正写作水平。

我们可以把北京卷的开放性作文暂且称为读图写作, 其实, 要实现作文结构历时性的开放, 具有多种命题方法。除读图写作外, 还可以有读表写作、读文写作、读句写作、直接提示写作等等, 不一而足。在读图写作、读表写作、读文写作中, 图画、表格、文本也不一定拘泥于一个, 可以是两个或者是多个, 只要注意限制在考生的认知负担范围内即可。

3. 写作背景的开放

北京近几年的开放作文命题写作背景如下:2009年为在英语口语课堂上向同学谈论对一幅图画的理解 (In your spoken English class, your teacher shows you the following picture.You are asked to describe the picture and explain how you understand it.) ;2008年为英语演讲比赛 (In an English speech competition, you are asked to describe the following picture and explain to the judges how you understand it.) ;2007年为在英语课堂上向同学描述图画并谈自己对其的理解 (In your English class, you are asked to describe the following picture and explain to your classmates how you understand it.) ;2006年为在街头向外国朋友谈自己对一尊雕塑的感受 (You and your Australian friend Jim are visiting a city in China where you see the street sculptures as shown below.You and Jim are discussing what the artist is trying to say.Now you are telling Jim how you understand this piece of art and what makes you think so.) ;2005年为在课堂上向同学谈对教师展示的一幅图画的理解 (In your English class, the teacher shows this picture of a little boy looking into a mirror, and asks the class to discuss it.Your classmates have different understandings.Look at the picture carefully and tell the class how you understand the picture.Write what you would say on the next page.) 。研究这些写作背景可以发现, 北京卷的高考英语开放作文写作情景与学校场景高度相关, 如2009年、2008年、2007年、2005年都把写作的场景定位在校内场景中, 更有甚者, 2009年、2007年和2005年的写作场景都设定为课堂。种写作场景校园化甚至课堂化是开放性作文中的封闭性败笔, 它的负向引导功能为:封闭学生的视野, 使学生脱离社会生活实际, 导致学生外语写作幼稚化、学院化。

高考英语开放性写作应凸显考题对现实的关注, 要求考生要立足现实、审视现实、思考现实生活、反映生活实际。作文紧密地联系生活, 这是外语学科实践性特质的必然要求。写作同生活联姻, 是近年外语教学生活化改革实践中达成的共识, 应该在高考英语写作情景中体现出来。

考虑到高考大规模、高利害的特点, 高考英语作文应该是一种有限度的开放, 并不能对其进行自由主义式的开放, 这就要求我们在开放与封闭之间寻找最佳的平衡。对于高考英语写作命题还有哪些方面可以进一步开放、怎样开放、应该开放到何种程度、如何科学评价开放性试题的答案等问题, 还有待更多的理论探讨和实践验证。

参考文献

[1]黄根初.数学开放题及其教学[OL]www.ecnuce.org, 2004-07-08.

篇4:高一学生英语作文中词汇错误分析

关键词:词汇错误;错误分析;高一学生

错误能让我们了解语言是如何被习得的,学习者可以通过错误发掘目标语言的内部规则(Corder, 1967)。学习者的词汇错误往往多于其他类型的错误(Johanson, 1978)。“词汇错误”是对目标语言词汇的形式或意义的偏差。被广泛接受的是James (2001)的分类,将词汇错误分为词汇形式错误和语义错误。形式错误分为形式误选,错误造词和字母误写;语义错误分为词义关系混淆和搭配错误。

国内外学者为词汇错误研究做了很多贡献。Duskova (1969)分析了50位捷克的硕士研究生写作中的错误,发现冠词错误最多,其次是词汇和形态的错误。国内学者宋(2011)调查了高中学生词汇错误,发现形式错误是最常见的错误, 其次是搭配错误和词类误用。以往研究者少关注高中英语学习初级阶段学生。因此本研究试图调查36位高一学生作文的词汇错误情况。

一、研究设计

本研究试图回答以下问题:

1.高一学生作文中出现的词汇错误主要是那一类型?形式错误还是语义错误?

2.形式错误和语义错误中的哪些子类型是较为频繁出现的?

本研究中的作文来源于河南省一所普通高中36位高一学生。题目是写一封信给英语杂志。学生需写下他们对假期通宵看电视和上网的看法。每篇作文由两位研究者分析,有争议时加以讨论得出结论。同一篇作文的同一错误反复发生时只算作一个。

二、结果与讨论

(一)两大类词汇错误的频次

表一 形式与语义词汇错误频次

词汇错误类型 次数 百分比(%)

形式错误 68 41%

语义错误 96 59%

共计 164 100%

从表一可以看出,形式错误占44%。语义错误占59%。语义错误总体上要比形式错误多。由此看来,学生所犯的形式错误要比语义错误少。主要是语义知识影响了词汇的正确使用。学生应意识到他们在语义方面的薄弱。但形式错误所占的百分比也不低, 学生在这类词汇错误上也不能忽视。

(二)子类型的频次

表二  词汇错误子类型的频次

子类型 次数 百分比(%)

形式误选 22 13

错误造词 8 5

字母误写 38 23

词义关系混淆 37 23

搭配错误 59 36

共计 164 100

从表中可以看出,搭配错误是最频繁出现的,排在第二和第三位的是“字母误选”和“词义关系混淆”。这三种子类型占据了总词汇错误的80%。

诚然,搭配错误在作文中很常见,原因可能是学生尚未掌握词汇的实际使用。从结果中也可以看出,字母误写和词义关系混淆也很常见。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语境教学,注重词汇的实际用法,在此基础上强调形式和词义。

三、结论

本研究发现,所调查的高一学生作文中的词汇错误主要是语义错误,子类型中的搭配错误与字母误写较多。结果大体上与以往研究没有太大冲突,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高一学生词汇错误的普遍情况。本研究不足之处在于未具体考察学习者之间的内部差异。

参考文献:

[1]Corder,S.P. ‘The significance of learners errors[J].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1967(05):161-9.

[2]James,C. Errors in Language Learning and Use: Exploring Error Analysis[M].Beijing: Foreign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3]Johanson,S. The Uses of Error Analysis and Contrastive Analysis[J].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1978:246-253.

篇5:高一命题作文

队伍中的我,已被烈日考验得将斗志昂扬的心志磨砺得无影无踪。我快要放弃了,无奈地低下头,却无意中发现,一个蓝色的身影,那一刻,你便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中:那蹁跹起舞的发丝,那轻盈纤瘦的身段,那随风飘曳的裙摆……

每天,你为了给我们拍照记录,放弃了办公室的悠闲,顾不得会晒黑的肌肤,为我们忙前忙后,陪我们一起流泪流汗。记忆最深的,是你额上的豆大的汗珠和脸上的坚持!因为有你,这个夏天变得美好;因为有你,这个夏天印在了我们每一个同学的心中!

清晨,对于我们这些懵懂的孩子来说,是慵懒的时间,总带着睁不开眼的茫然,消耗一早上的时光,而你的勤奋让我们改变。

早晨,我总第一个冲进食堂,最后一个走出食堂,大好光阴被我浪费。那日早上,我如往常一样悠闲地边吃边聊着,忽然,听到一支曲调从食堂中传出,字正腔圆,音色纯正,之后更听到许许多多的音符跳跃在食堂中……是你,每天清晨在进行专业练习。从此,每天总能听到你悦耳的歌声,总能看到你勤奋的身影。

你已身为老师,但却依然把自己当作学生勤学苦练。忘不了你清晨悦耳的歌声,忘不了你清晨勤奋身影,更忘不了你对我人生的启迪!

对于我来说,一些不被关注、不被重视的事物,我会敷衍完成,一带而过,从不曾认真过,但那天,我却看到了你的认真。

因为对音乐课的不重视,所以音乐课往往成了我们消遣的时间。而那一次的你,让我们为自己的这种观点感到了惭愧。那天你熟练地打开电脑,认真地讲课,我们却在下面听的心不在焉。你教我们练习正确发声,我们却觉得好玩,在底下嬉笑。这时我注意到了你的表情,你紧缩眉头,认真而又倔强地望着我们,那眼神,那表情,让我震撼。在你的注视下,大家似乎感觉到了什么,教室安静了下来。于是,你走下讲台帮助同学们发声,尽管他们依然不屑,但你视而不见,依旧认真地跟他们讲解讲动作要领。那一天,你的认真,让我铭记于心,也给了我心灵的触动,让我从此变得认真!

篇6:高一语文命题作文

怀抱寂静的孤独,端坐在岁月的河边。汲水的女子头顶辉煌的诗歌,凌波而去。

有一种文字深藏不漏,隐于内心并交织成愁,似乎使我我沉默千年,细细品尝无尽轮回的纯粹。

走进另一个世界,思想的大漠谁策马扬鞭剑指苍穹,谁抚琴而歌英雄迟暮?那声雁鸣那片残照那壶浊酒,那串越来越远的驼铃,让我想到春天,那风言花语的河边那些遥望故土的影子……

河的对岸,也是风言花语的河边。

时常忆起良人策马,对酒当歌。三更梦醒,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莺花蹉跎着哭泣,昨夜伊人临镜画眉,窗外素月寄着孤舟,秋千是否还有乱红飞过。庭院深深,谁能读懂似水眼波?素袖轻拭,泪痕脂香。烟花三月,桃花或许依旧灼灼,红颜渐老,高堂明镜悲白发。

小楼寻旧梦,无依,似离群孤鸿,老翅渡寒暑,独感风烟重,林海琼崖,落红覆蝶踪。

两地相思,人道天涯咫尺,不知鱼书无凭无。

朝朝暮暮,凭栏独倚,休要梳妆,眺望。

远的是山,近的是水,不知何处是离人。

山如眉黛,漂浮的烟云是尘世暖暖的香。眉宇间水的愁,灵动如昨,是疏疏斜斜,轻描淡写的伤。像极水墨画的隽永。

花侣佳人,无依,夜孤眠,脉脉,幽梦锁寒烟。衾凤冷,枕鸳孤,愁肠待酒舒,酒入愁肠,点点是相思泪。

来世与君同!别了,车水马龙,我累了。

红签碎了,是纷飞的蝶,寻找心中含笑的人儿,散落天涯:

素月寄孤舟,只影任水流,孤心醉,一盏残酒。酒单怎敌晚风急,梧桐雨,点点愁

黄昏独登楼,愁字锁眉头,黄花瘦,雁声断秋。一溪落花漫濎洲,离别苦,几何休?

语文,或许就是这种淡淡的唯美的伤。

谁青楼梦好,谁停灯向晚,抱影无眠?斯人独憔悴,哪堪片片飞花弄晚?

语文,一声杜宇、一息轻叹、一楼哀怨、一纸心酸。

语文,细腻的人会哭,为了心中的一泓清泉!

篇7:高一半命题作文

我虽然有很多朋友,他们会安慰我,帮助我,但他们却不理解我。记得有一次,我被爸爸骂了,于是我就躲在墙角默默流泪,因为我怕被别人看见自己出丑后哭泣的样子。我的朋友们最终还是知道我哭了,他们围了过来,七嘴八舌地说道:“东东,你怎么了?还是别哭了。”“东东,别哭了,我们出去玩吧!”“东东……”此时我就想一个人静一静,但他们却不明白。最后,妈妈见我无动于衷,居然叫他们把我拉出去。我使劲地“挣扎”,终于“摆脱”了他们。但他们似乎毫不示弱,依旧拼命把我往外面拉,我终于忍不住爆发了,生气地吼道:“你们都出去,我要一个人静静!”

终于,他们都出去了,我一个人蹲在墙角,内心怎么也平复不下来。

篇8:关于高考英语作文命题的探讨

关键词:高考英语,作文命题,改进意见

一、引言

高考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选拔性考试,在高中英语课程改革中发挥着特别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高考命题的科学性、技术性有助于推进高中英语课程改革。我经过对各地英语作文试题仔细地推敲后认为,在作文命题的格式、要求、分值、提示语等方面值得商榷,所以就提出以下几点以供探讨。

二、具体分析

1. 关于给定的作文开头和结尾的问题

我研究了近两年的全国各地的高考试卷,发现40份试卷中有25份给出了开头和结尾。我认为这种设计削弱了高考对写作能力的考查。根据英语的行文思维习惯,英语短文的开篇句往往是文章的主题句,需要考生对整个语篇通盘考虑后,才能对主题句进行提炼加工来概括全文。考生所写的主题句句式的结构及其表达的容量是一个判断其驾驭英语语言能力的良好标准,同时,开篇句也给了考生一个展示个人综合运用语言能力和彰显个性的平台,若试题设计给出了开头就制约了考生的发挥。同样短文的结尾句也是作文训练的重点,结尾句也涉及句式变化及整个语篇结构和衔接连贯问题。可见这种设计使“作文的评分标准也基本局限于语法和词汇要求的层面上”(关世民,2008)。这样命题从某种程度上忽略了谋篇布局,限制了考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展开,所以给出开头与结尾句不利于高中英语作文教学正确导向。例如07年湖北卷。Dear Tony,

Chongyang,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festival for the elderly, iscoming around.We are planning to visit the Nursing Home to celebrate the special day, and we would like to invite students from your school to join us.

...Looking forward to your early reply.

Yours,

Li Hua

考生只能接着给定的开头往下续写,就失去了展示各自有特色的开篇主题句和结尾句的机会。

其次,在书信体中,大部分省市试卷从格式上也给出了开头与结尾,考生只需根据提示写几句信的内容而不需要考虑书信的格式。《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九级写作要求中明确提到“能在写作过程中做到文字通顺,格式正确”(教育部,2003)。显然这种给定书信格式使高考对应用文体的考查也失去了部分效度,仅限于对英语语句的考查。部分考生即使写作得了高分,在实际生活中也可能不会正确地使用书信格式,淡化了高考对应用文的教学导向,其结果必将对英语的应用文教学产生消极的反拨作用。建议删去作文部分所给的开头和结尾。

2. 关于写作要求的词汇数量和作文分值的问题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要求:“文段长度依写作任务和测试要求可控制在50—200词左右。”(教育部,2003)全国各地高考试卷只有广东、山东、江苏卷的作文要求词数达到120—150词,大部分的试卷要求在100—120词或100词以下。我认为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的发展,客观上对英语交际水平的要求也不断提高。高考作为一种选拔性考试,只简单要求考生写几十个词或一百个词的短文已经显得不能与时俱进了,也不能发挥高考对英语作文教学的正确导向作用。其次,作文的评价分值一直徘徊不前,09年的20份试卷中有12个省市的英语高考试卷的作文是25分,在150分中仅占16.7%。在写作的分值和要求的词数方面进行锐意改革的有广东卷(15+25=40分占26.6%)、山东卷(30分占总分值的20%)、江苏卷(25分占总分120分的20.8%)。北京卷的作文总分35分,要求写两篇作文,一篇情景作文和一篇开放作文。开放性作文虽然很有创意,给考生留了创新思维的发挥空间,但是其缺陷是要求写的词数底线偏低,两篇一共才要求写不低于110词,不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英语写作。这些就导致了中学英语作文教学的“先天不足”,使作文教学始终处于各技能教学的从属地位,得不到师生的重视(关世民,2008)。我认为可以提高作文分值至30—40分之间。因为写作对促进学生深入学习与理解语言知识和语言文化的作用是其他语言技能无法替代的,学生动笔作文势必要斟酌词汇、句式、时态、体裁及谋篇布局等(关世民,2008)。从认知心理的行为表征看,写作对语言学习的强化程度远比其他学习方式大得多(Fries, 1945,转引关世民,2008)。所以我建议通过在高考中提高分值和适当增加作文词数容量来真正凸显作文的重要作用,这才会对高中英语作文教学起到积极的反拨作用。

3. 关于作文的要求和提示语问题

我仔细地浏览了近几年的全国各地高考试卷,发现只有上海卷的作文和北京卷的开放性作文的要求使用了英文,其余都使用中文要求和提示。其实高考英语试卷的试题要求完全可以像教材中的试题要求一样应用英文表达,尽量减少中文。若改用英文要求和提示,无疑有利于学生英语思维和英文阅读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从真正意义上做到了考查考生用英语做事的能力。其次,过多中文要点提示在英语作文中不可避免地会导致考生逐字逐句地翻译,这也限制和妨碍了考生创造性思维发挥的空间。考生只能在给定的提示中连词成句和连句成篇,造成写作命题的控制性太强,不利于考生建构英语句群、段落和篇章,甚至可能写出中式英语句子。显然这样就无法全面考查考生的整体语篇构建能力和综合运用语言能力。例如,将08江苏卷作文稍加改动一下。

2008江苏卷的书面表达(满分25分)

实现有效的沟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要善于言表,更要学会倾听。请你根据下表中所提供的信息,写一篇题为“Being a Good Listener”的英文演讲稿。

删减改动为:To communicate effectively and establish goo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with others, we not only need to be good at expressing ourselves but also need to be a good listener Please write an English essay of speech with the given name“Being a Good Listener”in 150 words according to the instructionsgiven below in English.

1) The reasons why we need to listen to others.

2) Who can be listeners?They are our parents, teachers, goodfriends and...And why?

3) How to listen to others to make our communication moreeffectively and efficiently?

经过这样改动既可以避免考生逐字逐句翻译,又可留给考生大量的空间去创造性发挥,有利于引导考生应用英语思维,一定程度上可避免中式英语,增加试卷的梯度和区分度。

4. 关于段落和篇章结构问题

我翻阅了07、08、09年全国各地高考英语试卷,发现只有07陕西卷明确要求写三段外,其余都未作具体明确的分段要求。这表明高考英语作文还只是局限在写一小段英文的简单要求上,导致考生只是注意词数够不够和要点是否齐全,而忽略了谋篇布局和段落结构。我多次参加全县高三质检集体阅卷,发现许多考生都把全文写成一段,毫无段落意识和连贯意识,通常都老生常谈的使用Firstly, Secondly, Thirdly来组织文章的结构,句群和语篇结构没有体现出并列、条件、目的、比较、递进、因果等逻辑关系。但是高质量的作文必须要有段落意识,组成段落结构的主题句、支撑句和结论句要齐全(关世民,2008)。建议高考英语作文明确要求考生进行分段写作。

5. 关于考查的模式和类型

英语作文命题模式要赋予变化,其目的是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不宜固定模式和类型。例如,全国卷总是考查写信,江苏卷08、09两年都用同一模式表格命题。这对英语作文教学容易产生消极的反拨作用。

三、结语

写作试题的命题要突破按要点连词成句、连句成篇的桎梏,要留给考生足够的发挥空间,着重考查考生谋篇布局、段落意识、连贯性意识和语用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突出高考作文试题的选拔功能和积极的导向作用。

参考文献

[1]关世民.中学英语写作教学薄弱问题分析与解决对策[J].中小学外语教学, 2008, (2) :30-33.

上一篇:医师定期考核人文部分下一篇:美术评课稿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