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中考英语命题趋势

2022-12-14

第一篇:河南中考英语命题趋势

中考命题趋势展望

2013年中考语文命题趋势与展望

任振艳

综观2012年中考试题,我觉得初中语文教学重点及中考的命题趋势如下:

1、试卷结构更趋合理

11年的中考试题为三大板块,这一结构形式经历了一个不断精简优化的过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应水乳交融,密不可分。2011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的学科特点突出,彰显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人文性。各地中考强调积累,夯实双基。

从题量看,2010年中考试卷的题量为19小题,与2009年相同,而2008年以前的中考题量相对较多,如2002年25小题,2003年22小题,2004年23小题,2005年22小题,2006年23小题,2008年至今是19小题。

从分值看,200

9、2010年中考试题各大板块的分值相同,但与往年相比,也有变化:一是语文积累和综合运用分值有所增加,如2007年以前基本是20多分,2008年至今均为35分;二是阅读理解(包括现代文阅读和文言文阅读)分值有所回落,如2002年至2006年均为60分;2008年至今均为55分。写作板块的分值保持稳定,近几年均为55分。概而言之,以2008年中考为标志,在题型、题量及赋分方面,较之以前有了较大的改革,2011年中考继承和巩固了这几年在试题结构改革方面的成果,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一结构形式仍将继续保持一段时间。

2、以稳为主

与2010年中考语文试题相比,2011年的考题保持了一种平稳过渡的态势,19道题没有一道偏题、怪题和“超纲题”。今年试卷的长度、考点、结构和主要题型等,与去年相当。例如:试卷的题型、题量都与去年一致,仍然是三大板块,三大板块的分值仍然是35分、55分、55分,卷面书写也是单独赋分(分值5分),仍然是19小题。题型符合《考纲》与历史规律,中规中矩,所以都非常典型,也皆在语文教师的意料之中。这样保证了中考试题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有利初中学语文教学和广大考生学习、应考。

语文试卷考查方式和考查类型的相对稳定,也在提示着教师和考生,在语文教与学中,应回归基础,扎扎实实的积累,这是完成这份试卷的必然选择。

3、注重了基础知识和能力的考查。“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中的字音、字形、词义、句式变换重在基础,考生可运用好所带的《新华字典》。沿袭以往考试形式,以填空为主,包括古诗文的积累,常用字词的音、形、义,句式的变换,名言警句的积累与运用,病句的修改和课文名著基础知识。知识积累是基础教育阶段考试的重要内容,对学生能力的提升起根基

性作用。此试题对学生基础考核的形式多样,内容全面,强调学生基本素养的形成,这和考纲的要求是一致的。默写的古诗文也是名篇名句,而且像去年一样采用“8选6”的形式,给考生更多的选择空间。名著阅读题稍有文学常识即能作答。综合运用部分仍以主题活动的形式设置语境,考查点为材料分析、语言表达、修改语病等,如果平时基础知识训练到位,失分不多。值得一提的是出现了多年未考的应用文(请假条),值得注意。由此可见,今年中考试题的“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部分主要考核基础落实。

4、注重对学生应用能力的考核

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应用。我省的中考语文试题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体验,注重对学生应用能力的考核。第4题的“书信沟通你我他”就是最为鲜明的体现。这样的主观题虽难度不大,但考查的价值比较大,注重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对于考查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今年中考试卷的建构更趋全面。在语言的正确规范方面,采用修改语病的形式考查;对语言的简洁明确,采用填写句子的形式考查。

阅读题目的问题设置也侧重考核学生的应用能力,从内容概括到写作方法的分析,从字词、句子的赏析到学生的认识感悟等都体现了命题重应用的基本特点。

5、努力体现新课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理念

今年的中考试卷努力体现新课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理念,要求学生阅读文章后完成“思想感悟”的表达。在综合性学习中设置了“写作对读书的影响”题,在说明文《微藻——可循环的“绿色油田”》中设置了“微藻能源是„可循环‟的、„绿色‟的题,在散文阅读部分设置了“太阳花给了你哪些人生启迪?”题,在文言文部分要求学生分析“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这些题都着眼于阅读“感悟”,但出题角度不同。当然,“感悟”不管是从哪个角度,最终都要回归到学生与文本的内在沟通,都会带有学生自身的内心体验。由于文章都有较强的人文思想内涵,这对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会起一定的导向作用。值得注意的是,题目看似开放,其实答题需要紧扣文章内容、深度理解文意。

6、注重理解与概括

阅读题更注重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即信息的筛选和整合能力。这方面的考查题有第

5、

7、

8、

9、

10、13题,共25分,占现代文阅读题总分值的60%以上。在回答这类题时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概括得不够全面和准确,容易丢掉得分点,尤其是散文的阅读题。文言文阅读仍是考课内的重点篇目,而且词语解释首次达到5分,也可看出命题者对基础知识的重视。

7、写作题目依然没有审题障碍

作文问题表意确定,有引导语,考察角度贴近学生生活,叙述的主体“我们”的思考和感悟必须在作文中表现出来,这就引导考生从真实的生活经历入手,说真话抒真情。考生应该

不会离题,而且有话可说。这正是安徽省提倡“不设审题障碍,让所有考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保证让考生正常发挥作文水平”的具体体现。但要防止写得空泛,缺少真情实感的作文难以打动阅卷者。

总体来说,语文试卷将继续贯彻新课改精神,试题平和,结构简约,体现了“稳中有变、变中求新”的原则,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第二篇:2005年中考数学命题趋势

1.注重考查“双基”,着眼发展能力

“双基”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发展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基础和依托。要发展、要创新,“双基”的掌握就不能局限于机械记忆和简单复现。也就是说,中考试题考查“双基”不会只考查学生积累了多少“双基”,而是着眼于考查学生对“双基”的理解、掌握,并会运用“双基”解决具体问题。所以,2005年的中考试题仍趋向于:注重在运用中来考查“双基”;通过创设新的情境来考查“双基”;利用数学思维方法和数学语言来考查“双基”等。总之,考查“双基”不会求繁求难,也不会“出偏出怪”,而会更多地让学生思考、分析、运用。

2.突出联系实际,注重应用能力

能用数学眼光认识世界,并能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处理解决周围的实际问题,不仅是学生,也是每个公民应具有的基本素养,这种素养不是靠套题型解应用题就能具备的,它是从小培养、长时间积累的潜在能力。因此,预计2005年考查应用能力的试题,将会继续结合社会热点来设计,突出运用数学知识、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也会创设一些新的情境,突出对分析问题能力的要求,但不会人为地将问题复杂化;将会有一类新的决策性的应用题出现,这类试题体现了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要求,情景会较新,问题会更活,但在技巧、方法的要求上不会过高,而把重心放在会分析上。

3.加强探索、开放,培养创新能力

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问题,这是中考命题努力把握的一个方向,并将进一步发展、完善。因此,在中考试题中适当设置一些开放型和探索型问题,是培养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它来促进教学探索性活动的开展,从而在实践中不断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预计2005年各省市的考题会从归纳型试题、方案设计型试题、猜想型试题、探索“存在”或“可能”型试题、动态型试题、开放型试题、阅读理解题、自编题、研究性学习题和数学实验题十大类型试题中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引导学生更多地通过自己的探索来体验发现、创造的过程和乐趣,增强创造的欲望,积累必要的能力,逐步提高,才是关键。

第三篇: 全国中考作文命题最新趋势综述

“十年寒窗苦,一考定乾坤”,“失作文者必失中考”。 中考作文几近占据语文学科总分半壁江山,成绩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考生的前途和命运。故此,中考作文一向牵动着广大教师和学子们的神经,以至于当年中考的硝烟还没散尽,新一届学子和一线教师又忙于备战下一的中考。古人云:“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了解和把握中考作文的命题趋势,有效备战中考,才能赢在考场。

认真盘点并鸟瞰近年来全国各地的中考作文试题,不难发现,新《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学生作文生活化选材、情感化体验、个性化表达的理念对于作文教学,乃至中考作文命题改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通过对近年来中考作文试题进行比对性分析,我们力求更好地把握全国各地中考命题的脉搏,窥斑见豹,从中找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和中考作文命题的趋势,为我们更好地展望明年,给力将来,以及教师指导今后的作文教学和广大学子高效、实效备战中考,都是大有裨益的。

一、命题形式稳中有变,命题作文强势回归,选题作文降幅明显。

新世纪之初,新课改刚刚起步之时。为全面贯彻《语文课程标准》中“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等新精神,广大命题者纷纷放弃具有较具体的审题要求和较强的写作束缚的非开放式题型的命题作文和半命题作文,而选用话题作文。到2003年,话题作文一度占全部考区的65%。此后,话题作文因为容易套作和宿构,并对作文教学产生了一定的误导,大家开始对话题作文进行了反思;但是大家对话题作文的开放性并没有完全否定,而是对话题作文和传统命题作文各自的优势和不足进行了思辨和调整。这种思辨和调整体现在中考作文命题上,则表现为话题作文和命题作文(或半命题作文)组合的选题作文受到了青睐。到2005年,选题作文占了45.2%,这充分体现了中考作文命题者对作文开放性的难以放弃。

到了2010年,上述中考作文命题格局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命题作文占据了作文命题的制高点,话题作文则明显处于零星点缀的地位。此外,半命题作文因其对开放性和限制性“天生”兼顾的特点,日受青睐,成为“唱主角”的命题作文形式的绝佳配角,共同占据了当前中考作文命题的精彩舞台。根据不完全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60个考区的中考作文题中,有47个地区的作文题目为命题作文,如安徽卷的“在我们这个年龄”,江西卷的“传递”等。综合2012年全国中考作文试题来看,主要有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给材料作文等多种形式,其中命题作文和半命题作文比例占到九成,已成为当下中考作文的主要命题形式。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尽量为学生个性化写作创设宽松的环境,尽量减少限制和束缚,这是未来将长期坚定的写作教学价值取向。但是,类似话题作文过度开放的命题范围和过于宽松的写作环境,与选拔性考试的本质属性存在一定的冲突——作文题目过于开放,由于过度开放引发的这些问题,肯定会影响考试的公正公平。如何避免宿构?如何按照统—标准恰当评分?或许是基于提高考试信度的考虑,或许是引导广大教师要回归扎实的写作基本功训练的需要,或许是话题作文到了顶峰之后的一种很现实的命题思路突破,命题作文的强势回归成了中考作文命题发展的—种必然。

展望未来中考作文命题,基于大的趋向和很多考区“三年一调整”的惯例,未来中考作文命题将会表现为一下动向:

第一,总体上呈现“大稳小动”的局面。考虑到要保持教学的连续性,中考作文命题在题型上很少出现颠覆性变化、连续两年以上不停变化的情况。所以,对于备考的师生来说,要着重练习好本考区上个的题型。但是,不变是相对的,变化才是绝对的。比如,在构成题目的语言形式上、在题目内容的指向上、在题目导语的呈现方式上等,还是会有所变化的。预计命题、半命题所占比例还会略有提高,但不会有大的变化;选题作文第一的地位有所下降,会更多地出现命题、半命题题型;命题、半命题考区会优先考虑继续选用原先的题型,保持相对的稳定。所以,对于广大的考生来说,要做好命题、半命题的备战工作。 第二话题作文持续走低。话题作文是规定了表达中心内容,而不限制取材范围和表达方式的作文形式。话题作文具有较大的开放空间,考生可以根据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这“三自”给考生在作文内容、体裁、形式和手法上以充分施展才华的余地,它允许使用各种形式表达各样的主题。但话题作文让考生有时觉得大而空泛,不易把握,给人以“老虎吃天,无从下口”的感觉,因此,近几年持续走低。2012年话题作文所占比例不到13%,仅有个别省市所采用,如山东聊城卷等。

第三,两种点缀性题型会长期存在。一是新材料作文。2010年中考出现了—定比例的材料作文,到2012年占据17%的比例,如黑龙江哈尔滨B卷等。这显然受到了高考作文命题中新材料作文占据主流这一趋势的影响。材料作文对概括材料、提炼主旨有一定要求,在选题、立意上有—定的难度,学生出现偏题、离题、跑题机率较高,其更适合高中学生写作,因此材料作文不太可能成为中考作文命题的主流。二是小作文。小作文一般包括小议论文、看图写作或应用文写作等。中考小作文极具有地区连续性,在江西,湖北武汉、襄樊、荆门,还有山东烟台,江苏常州及无锡等考区试卷中经常出现。 第四,选题作文降幅明显。

近几年全国作文试题逐步从过于开放走向相对限制。5年前,为了鼓励考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使得选题作文曾一度倍受青睐。尤其是2007年几近出现选题作文一统天下的局面,据2007年有关资料统计,其比值占42.5%;2008 年又出现了新的变化,选题作文骤然降温的趋势,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选题作文仅当年比值的 22.5% ;纵观2012年中考作文命题,大多数省市的作文是一选一的形式,占到八成之多,二选一的形式不足两成,一选一的形式占据了中考作文命题的主流。

通过对比分析我们从中可以看出:命题作文尽展雄风,半命题作文紧跟其后,选题作文降幅明显,话题作文渐显颓势,材料作文依然我故。中考不是平时训练,是关乎学生命运前途的重大考试。因此减少选题作文在内的开放式题型,努力避免由于题目过于开放而带来的宿构等现象,重视考试的信度,注重统一阅卷的标准,更加体现中考的公平性等,已成为当下中考命题指导思想的主流,所以,我们可以说:全命题作文肯定会继续 “领跑”今后几年的中考。

二、命题内容更加贴近生活,尊重体验,关注个人成长。

近年来,各地市的中考作文都将重心放在对初中生的自我生活、生命成长、人生体验和感悟的考察上。考题基本都是紧紧围绕初中生自身---“我”来做文章,这样就使得考生在作文中有话说,有情抒,有事写。纵观近年来的命题内容大致有以下趋向:

一、贴近生活是主旨。近年来,各地中考作文命题都强调回归生活,注重引导考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品味生活,赞美生活。如2008年山东临沂卷《从……中学习……》、《我在……中得到快乐》,浙江萧山卷《假如再给我一次……》,上海卷《我眼中的色彩》,浙江衢州卷《我们这帮人》等。再如2011年安顺卷的《聊一聊快乐的往事》,铜仁卷的《一朵美丽浪花》,河北卷的陪伴>,盐城卷的《歌声》,绍兴卷的《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等。又如2012年四川达州卷的《请让我来帮助你》,甘肃兰州卷的《我是这样长大的》,天津卷的《以微笑面对生活》等。其中,校园学习生活、个人成长经历是一个命题热点,如2011年济宁卷的《我最喜欢的一堂语文课》,南京卷的《也是一堂语文课》,宿迁卷的《课堂》;2012年河北卷的《我与----的亲密接触》,江苏南京卷的《带本书去旅行》等。生活是作文的泉源,聚焦初中生生活,要求同学们去再现自己的生活,展示生活中的酸甜苦辣,真善美丑,从同学们人人熟悉的生活中寻找命题是各地中考作文命题永恒不变的“点”。 二,突出自我是主导。“我手写我心”是写作文的一项基本要求。近年来,各地中考作文命题也越来越多在“我”字上做文章,引导考生从“我”出发,写“我”的成长,“我”的梦想,“我”的见解,“我”的情感。譬如2010年中考广东卷的《那天,我捡到了快乐钥匙》,江苏南京卷的《我做主》,南通卷的《让我悄悄告诉你》;2011年舟山卷的《留一点给自己》,日照卷的《我长大了》,哈尔滨卷的《让我怦然心动的那句话》,荷泽卷的,就在我身边》,泰安卷的《我想对你说》,义乌卷的《跟我学》;2012年中考贵州贵阳卷《我最喜欢----》,内蒙古呼和浩特卷《我家的星期天》等。很显然,今后一个时期各地的中考作文命题,“我”的身影将会出现在更多的作文题目。

三、尊重体验主调。一篇作文,只有融入了作者的情感,那么它才能有温度,才能让读者在字里行间感受到爱的涌流。我们写作文讲究要抒发真情实感。真情实感从哪里来?一句话,就来自于我们对生活的亲身体验。有了对生活的真实体验,方能写出感染人、打动的人的文章来。因此,尊重考生对生活的体验是作文命题者无可回避的事实。近年来,尊重考生体验的作文题越来越多,譬如2011年眉山卷的《用心点亮一盏灯》,上海卷的《悄悄地提醒》,潍坊卷的《升起心中的太阳》,,连云港卷的《阳光路上》,荆州卷的《倾听生命拔节的声音》;2012年上海卷《心里美滋滋的》,山东济南卷的《咀嚼生活的真味》,福建卷的《爱,还要会爱》,江西卷的《垒高自己》等。面对这一道道诗意盎然的题目,考生自然会心浸其中,自然而然的把自己的心捧出来。可以肯定的讲,今后各地的命题者在设计中考作文题时,一定会更多的尊重学生的生活体验,以此来碰撞考生的心灵,从而让抒发真情实感成为作文的主旋律。

四、关注现实是主流。中考作文命题不回避社会热点,他总是与时代的脉搏一起跳的,或折射出时代的风貌,或留有清晰的时代印记。如2008年中考四川乐山卷《当地震发生后……》,浙江湖州卷《再小的力量也是支持》,江苏无锡卷《我最想依靠的人是你》、南充卷《这一天,让我铭记》等,这些命题都是取向与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又如2012年吉林卷的材料作文,就是选取了2012年5月28日唐山地震发生时的感人材料。再如2012年河南卷全命题作文《同在一个屋檐下》,北京卷的《少年风采》卷的新疆卷的以《今夜无眠》这句歌词写一篇文章等。这些作文命题都从不同角度向我们展示出了当今中国的热点、焦点问题,都体现了21世纪我国教育要求学生关注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三大领域的价值取向,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文章合为时而著”的传统观念,这一理念也将会体现在今后的中考作文中。

三、弘扬人文精神,将在今后中考作文命题中受到追捧。

人文精神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用悲天悯人的情怀来关心、理解、尊重他人,对人类对人类所遭受的苦难深表同情,对人类的当下和未来深表忧虑;二是对自然与他人充满敬畏和感恩之情,尊重自然,敬畏生命;三是在任的全面发展中,善于反思、审视自我,对自己的行为、思维、心态具有自我批判精神。如2010年山东淄博卷的《幸亏有你》,湖南长沙卷的《给他人一朵花》,2011年上海卷的《悄悄的提醒》,河北卷的《陪伴》,辽宁大连卷的《容纳成败》,2012浙江温州卷《向前走》等都流露出浓浓的人文情怀。尤其是在物质主宰一切的今天,拥有丰富的人文精神尤显重要,这自然将成为命题者关注的热点。

中国有句俗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今后的中考作文备考中,我们只要认真思考,理性地总结过去中考作文命题的经验,才能把握今后的中考作文命题趋势,在具体的备考和平时的作文训练中做到有的放矢,从而笑傲中考,赢在考场。

第四篇:2014中考作文命题解读和2014年命题趋势、备考方案

实用方案:方向决定成败──在审题上准备,内力提升境界──在思维上训练,细节增加亮点──在描写上强化,模仿突破瓶颈──在阅读上积累,变格成就精彩──在修改上提高。

作文是中考这场盛宴的一碗“大菜”,分值高达50~70分,接近语文试卷分数的一半。所谓“得作文者得天下”,此话十分形象地突出了作文在中考语文卷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关注、分析、研究、评判中考作文题,可以发现中考作文命题的基本趋势,为我们备战2014年中考作文指引胜利的方向。

2013年中考早已落下帷幕,目之所及,江苏省13地市作文题是“不该错过的风景”,我们一起“放慢脚步”,在作文之路上“渐至佳境”,登临山顶,蓦然发现:这里“这样多美丽”!

一、 2013年中考作文命题综评

1.命题作文“独步天下”,“阴阳双剑”孤独求败。

王者归来,江湖称霸。2013年江苏省13个地市中,无一类外地全采取了命题作文的形式,让命题作文在江苏地区风情尽显、百媚千转。其中,徐州市《总有一个惊喜》、盐城市《放慢脚步》、无锡市《从脚下出发》、泰州市《这样多美丽》等4家采取了纯命题作文形式,占30.77%;常州市《不该错过的风景》、淮安市《一枚书签》、宿迁市《还有一种方法》、南京市《书里有个“我”》、连云港市《成长的力量》、扬州市《渐至佳境》、南通市《有一种声音,在记忆深处》、苏州市《遥远的眼神》、镇江市《那令我心动的潜台词》等9家采取了给材料命题作文形式,占69.23%。江苏地区在经历了话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命题作文等群雄逐鹿之后,开始华丽转身,归于一统,时至2013年,13地市纷纷举起命题作文的大旗,紧握这把“阴阳双剑”(纯命题作文和给材料命题作文),独步武林,独领风骚,孤独求败。

独具慧眼,食髓知味。为什么这些中考命题者都青睐命题作文呢?一从命题作文的能力要求来看。与其他命题形式相比,命题作文在避免宿构、统一评分标准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因而颇受命题者青睐。命题者多打破常规,敢于创新,综合考查学生审题、立意、选材、构思的全方面作文能力,考查学生分析现状、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这也就意味着语文教师应在教学中关注作文过程,着力提升学生的审题立意能力,注重作文思维发展,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形成规范、全面、创新的写作能力。二从命题作文的考查内容来看。命题作文的主要特点是贴近社会生活,关注社会生活,命题切合实际,联系实际生活;富于启发性;有利于判卷老师把握评分标准。命题作文的命题范围也相对集中,它们以自我为核心,往往在文题中直接出现“我”或“我们”,有些考题虽然没有出现“我”和“我们”,但也强调书写自我体验,表达真切感悟。三从命题作文的考查方向来看。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命题作文在命题形式中提出了“不设置审题障碍”的要求,命题作文在命题时从过去的直接给出题目和要求外,又设置了既有启发性的提示语或引导语,或唤起考生的写作欲望,或帮助考生迅速打开写作思路,以便给考生更广阔的写作空间。

2.命题重心“随风扶柳”,“神兵飞剑”非“我”莫属。

2013年江苏省13个地市中,中考作文都将重心放在了广大中学生的自我生活、成长人生以及鲜活生命的体验和感悟上。考题基本都是紧紧围绕中学生的自身──“我”或“我们”来作文文章,这样就使考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物可状,有景可描,有情可抒。

热点词语,频频亮相。13题中出现“我”这样高频字的,就有2题,占15.4%:南京市《书里有个“我”》,镇江市《那令我心动的潜台词》。

前台招呼,暗藏玄机。13题中在提示语中都有“我”或“我们”的高频字,就有3题,占23%:连云港市《成长的力量》“在我们成长的旅途上„„这种力量伴随我们茁壮成长。我们不断地汲取与发挥那成长的力量„„”;苏州市《遥远的眼神》“在你的生活中你曾遇到„„拨动着你的心弦?”这里的“你”就是指考生“我”;南通市《有一种声音,在记忆深处》“„„在我们记忆深处„„那些口技我们心灵的声音„„在我们耳畔深情地响起,潮湿我们的眼眸,温暖我们的人生。”

退居幕后,不容小觑。13题中虽无“我”字,但也是要求写自身的,就有8题,占61.6%:徐州市《总有一个惊喜》,“谁”总有一个惊喜,自然有“我”;盐城市《放慢脚步》,“谁”放慢脚步,自然有“我”;无锡市《从脚下出发》,“谁”从脚下出发,自然有“我”;泰州市《这样多美丽》,“谁”这样多美丽,自然有“我”;常州市《不该错过的风景》,“谁”不该错过了风景,自然有“我”;淮安市《一枚书签》,“谁”的一枚书签,自然有“我”;宿迁市《还有一种方法》,“谁”还有一种方法,自然有“我”;扬州市《渐至佳境》,“谁”渐至佳境,自然有“我”。

3.题目结构“花开两朵”,“三重剑浪”过关斩将。

2013年江苏省13个地市中,题目本身没有一个独立词,都是短语或是句子。真可谓“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主谓剑出,舍我其谁”。13题中,题目本身是句子的(主谓短语的),有3题,占23%:南京市《书里有个“我”》,南通市《有一种声音,在记忆深处》,泰州市《这样多美丽》。由于句子题本身包涵着相对完整的意思,只要细心梳理其结构,便可领会题目规定的大体要求。一般情况下,句子充当题目的现象多出现在记叙性和描述性文体中,说明性和议论性的文体中相对少些。比如写作《书里有个“我”》,关键词是写“我”与“书”的对话,写出自己的读书感受;写作《有一种声音,在记忆深处》时,先确定好所写的“一种声音”后,一定要写出它为什么会定格在“记忆深处”的真实感受。

13题中,其余题目本身都是短语的,有10题,约占77%.。其中──

“偏正剑出,绝杀争霸”。偏正短语的,有5题,占38.4%:常州市《不该错过的风景》,淮安市《一枚书签》,连云港市《成长的力量》,苏州市《遥远的眼神》,《那令我心动的潜台词》。偏正短语题由于其有一定的修饰补充成分,所以它的题旨相对比较明朗。遇到偏正短语题,先要辨别谁偏谁正,主次一定要分明。如写作《遥远的眼神》,题眼是“眼神”,但写作重点不在于眼神本身,每一个眼神都不会无缘无故的产生,它背后一定有着一个或一串隐含的故事,把这个故事娓娓道来才是重点,眼神只是谈故事的切入口或线索而已。题目中的“遥远”是一个修饰词,这个词的理解决定着文章的立意深浅和情感走向。

“动宾剑出,天下无双”。动宾短语的,有5题,38.4%:宿迁市《还有一种方法》,徐州市《总有一个惊喜》,盐城市《放慢脚步》,扬州市《渐至佳境》等。遇到动宾题,要把握这个命题中的每一个字。如写作《总有一个惊喜》,题目看似简单,但也值得玩味。“总有”表明人物在多次失利情况下的一种信念、一种坚守、一种努力;“一次”是数量的限定,表明只能写一件事情;“惊喜”是文眼,它要来之不易,它要带之有情。

4.命题主题“三阳开泰”,“围点打援”一枪破城。

从江苏省13个地市的作文题目所涉及的主题来,呈现出别样的风景:

一是“成长感悟”成为久唱不衰的主旋律。如连云港市《成长的力量》,寻找成长中人与事传递给你的“正能量”;徐州市《总有一个惊喜》,回忆成长中的人与事留给你的“七彩石”;扬州市《渐至佳境》,描绘成长中的引为自豪的“金光大道”。这类文题在内容上贴切考生的成长经历,感悟最多,体会较深,因而下笔也最容易。

二是“热爱生活”成为当下流行的七音符。如盐城市《放慢脚步》这个题目很适合当下“慢生活”理念;南京市《书里有个“我”》这个题目倡导“真”阅读、“真”写作;南通市《有一种声音,在记忆深处》这个题目要求你关注生活,品味生活。

三是“发现真善美”成为振奋人心的大长调。如苏州市《遥远的眼神》这个文题,要你透过眼神,去窥视人物的心灵世界,挖掘出人物的精神品质;无锡市《从脚下出发》这个文题,要你脚踏实地,追求梦想;镇江市《那令我心动的潜台词》这个文题,要你说真话,写“心动”,书真情,暖人心。

二、2014年中考作文命题预测

纵览江苏省13个地市2011-2013年的中考作文的发展轨迹,不难发现如下一种命题趋势:

1.“龙凤呈祥”,同为台柱──命题作文“主角”、半命题作文“配角”。

2011年,有3个市是半命题作文,它们是泰州市《

努力》或《努力 》、扬州市《忍不住

》、无锡市《我的快乐来自 》,且都是给材料半命题作文。其他10市皆为命题作文,其中,纯命题作文的有5市,分别是徐州市《有句花儿在心头》、盐城市《歌声》、南京市《也是一堂语文课》、苏州市《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南通市《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开》;给材料命题作文有5市,分别是淮安市《面对规则》、镇江市和常州市《理解是一种慢慢的过程》、宿迁市《课堂》、连云港市《在阳光路上》。

2012年,有2市是半命题作文,它们是宿迁市《我的

主张》、镇江市《

让我与众不同》,且都是给材料半命题作文。其他11市皆为命题作文,其中,给材料命题作文的有5市,分别是南京市《带一本书去远行》、南通市《就这样慢慢长大》、无锡市《幸福就是现在》、淮安市《那条河》、连云港市《道路前面还是道路》;纯命题作文有6市,分别是苏州市《心中有支欢乐的歌》、泰州市《感谢阅读》、常州市《发现离不开用心观察》、徐州市《又是一个起点》、盐城市《眉头舒展了》、扬州市《不能没有你》。

2013年,有0个市是半命题作文,有13市是命题作文。其中纯命题有4市,给材料命题有9市。

预计,2014年,命题作文将继续挑大梁,半命题回来充当“配角”;给材料作文继续流光溢彩,或是给材料命题作文,或是给材料半命题作文,或是给材料无题作文;话题作文几乎退到历史的角落里,难见其踪迹。

2.“十三太保”,各有神通──水波云天,紫玉仙境。

南京市──“虚题”占位,渐见其多:2011年《也是一堂语文课》,2012年《带一本书去远行》,2013年《书里有个“我”》。不难看出,该市命题者喜好“虚题”,三个文题都有比喻象征类词语或虚实结合的特点,引导学生以开放的心灵、多元的视角对待语文学习,体现着“生活处处是语文”的理念。应对此类“”虚题,考生需在“虚实”上下工夫,提高“虚”中见实、化“虚”伪实、以实写“虚”的能力。虚与实,是相对而言的,具体说来:写景为实,抒情为虚;眼前为实,过去为虚;现实为实,梦境为虚;现在为实,将来为虚;己方为实,对方为虚。

常州市──“大题”占位,渐见其多:2011年《理解是一种慢慢的过程》,2012年《发现离不开用心观察》,2013年《不该错过的风景》。“理解”“发现”“风景”的写作范围都很大,需要化大为小。可见,该市命题者喜好“大题”,题目涉及的内容多宽泛、涵盖面都很广。应对“大题”,考生需具备化大为小、以小见大的能力。从审题角度看,拟题要小一些,也即切入口要小;从选材的角度看,写的对象要小一些,所选取的事、物、景都要突出“小”,努力做到“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里说人情”;从立意角度看,立意要深一些,要有感悟升华。

无锡市──“老题”占位,渐见其多:2011年《我的快乐来自

》(四选一:成功、梦想、爱心、坚持),2012年《幸福就是现在》,2013年《从脚下出发》。“快乐”“幸福”“出发”,老字眼,以新面孔出现,继续关注着考生的情感体验,继续关注着考生的精神世界。可见,该市命题者着重考察考生在这一个年龄层次的精神世界的充实和丰盈。应对“老题”,考生要推出出新,选用新素材,组织新构思,架构新框架,凸显新思想。

苏州市──“诗题”占位,渐见其多:2011年《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2012年《心中有支欢乐的歌》,2013年《遥远的眼神》。这些题目都有诗意,命题人引导考生叙写自己诗性的生活,前途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应对“诗题”,考生要选择好作文的切入点,以独到的视角去审视题目中所蕴含的另类内容,跳出陈旧的框框,不按顺向思维、习惯思维或原有的心理定式进行利益构思。

淮安市──“反省题”占位,渐见其多:2011年《面对规则》,2012年《那条河》,2013年《一枚书签》。这些文题引导考生对纷繁的社会和生活现象,发现并进行个性的思考和判断,感悟现象背后的含义和意义,进一步审视个人的生存,以及个体与群体的依存关系,最终形成准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应对这类“反省题”,要条理分明,思路清晰,文脉流畅。

宿迁市──“简单题”占位,渐见其多:2011年《课堂》,2012年《我的

主张》,2013年《还有一种办法》。这些作文题有一个鲜明的特色,就是题目简单,没有多少审题难度,便于考生直接从自己的生活中取材。这类文题,具备开放性,又具备限制性特点。选择有创意第安排文章结构和合理使用一些表达技巧,会使好的内容更受肯定。

徐州市──稳定题占位,渐见其多:2011年《有句话儿在心头》,2012年《又是一个新起点》,2013年《总有一次惊喜》。这些年题型稳定,都是句子题,题面意思很清楚,很直白,不绕弯子。这类题面如果不深入思考,就会陷入立意肤浅、取材单调、结构无法创新的死路子。建议在列提纲多比较后,再慎重选材、组材。

扬州市──“情感题”占位,渐见其多:2011年《忍不住

》,2012年《不能没有你》,2013年《渐至佳境》。这些文题呈现出鲜明的扬派特色:多采用命题、半命题形式,突出思想情感熏陶,具有很强的抒情性和倾诉性。面对此类题,要注意题目的句式和口吻,更要注意题目的情感需求,抓住情感线索,在细节下多描写。

南通市──“回眸题”占位,渐见其多:2011年《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开》,2012年《就这样慢慢长大》,2013年《有一种声音,在记忆深处》。这些文题一直坚持回眸往事、记录成长的命题导向,继续延续南通试题的人文路线和情感路线,考察考生的人文修养和道德涵养。面对这类题,要书写真情意,传达正能量,关键要“新意”,有“个性”。

连云港市──“反思题”占位,渐见其多:2011年《在阳光路上》,2012年《道路前面还是道路》,2013年《成长的力量》。命题人希望这些文题引导考生反思人生、反思人性,去表现和歌颂生活中真善美的一面。在打开思路、确定素材和立意之前,可以采用造句法和提问法,把题目引申开去,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撕开写作的切入点。

盐城市──“温暖题”占位,渐见其多:2011年《歌声》,2012年《眉头舒展了》,2013年《放慢脚步》。命题作文一直受到命题人的青睐,文题简短而新颖,妙趣而有致,具有引导考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的特点,给人一种积极温暖的感受。建议考生采用补充词语,增加限制等方法来化大为小、化虚为实来确定写作中心。

镇江市──“励志题”占位,渐见其多:2011年《理解是一种慢慢的过程》,2012年《

让我与众不同》,2013年《那令我心动的潜台词》。这些题目都具有很强的励志性,着力表现考生的情感体验和价值取向。面对此类题,要从小的角度选材,不要偏离考查意图,不要动摇立意角度,不要贪大求全。

泰州市──“平实题”占位,渐见其多:2011年《

努力》或《努力

》,2012年《感谢阅读》,2013年《这样多美丽》。这类文题奖自己与他人有机地结合起来,关注内心,强调自我。写作这类平实题,关键是要写出能给考生以感动、勇气以及启迪的人与事、景与物。

三、2014年备考实用方案

1.方向决定成败──在审题上准备。

中考作文“基础等级”的第一条要求是“符合题意”。这主要有如下四个维度:一是立意──标题作文要抓住题眼;新材料作文要多方挖掘材料中包蕴的意义;话题作文要直击话题的内核、“定点”自己最深的感悟。二是重心──对文题中的题眼、要义或内核,必须充分展开(一般不少于整篇的三分之二,否则可能被阅卷者视为游离中心或旁逸斜出)。三是文体──“自选文体”,可选用自己最擅长的文体;“写一篇××文”,只能写成指定的文体;“除××外,文体不限”,就不能选用被禁用的文体。四是题目──命题作文不能另拟题目,否则就会被硬性扣2分;新材料作文、话题作文需要自拟题目,以切合文章的主旨、内容,展示作者的才思。

2.内力提升境界──在思维上训练。

写作是一种复杂的思维活动,在作文备考的过程中,文字功夫固然要讲究,但形成文字前的思维训练更为重要。要学会换一个角度看问题,追求新的发现;积极突破思维定式,学会将直觉思维、反向思维、发散思维、聚敛思维、联想想象思维等灵活地运用于作文中,使思路活跃,文如泉涌。每周可选择同一个中考文题进行不同思维操练,不求成稿,只求提纲稿,不求最好,只求更好。

3.细节增加亮点──在描写上强化。

中考作文主要是记叙文写作为主。写好记叙文,要创造出血肉丰满的形象,离不开生动的细节。细节描写的基本要求是“真”与“精”──“真”就是符合生活实际,经得起推敲;“精”就是精选能表现出人物个性的典型细节。可根据描写的种类,选择中考文题,进行某一描写片段训练,不求成文,只求成段,每次要看到“闪光”为止,每段要找到“闪光”为准。

4.模仿突破瓶颈──在阅读上积累。

选1-2本中考优秀作文“化整为零”。每天读一篇,每次学一个成功点,每次模仿一个段落口头表达,在短、平、快中日积月累。

5.变格成就精彩──在修改上提高。

把自己以前的习作拿出来,或者用新学来的技巧来修改,看看自己是否掌握新技法;或者根据相应的中考文题来修改,看看自己如何把平时习作“打扮”成考场作文。一次不行,可以二次,甚至多次修改,直至满意。不以数量取胜,以质量取胜。

第五篇:河北省2014年中考历史命题趋势

一、命题趋势

1、试题结构:

(1)总体框架:相对稳定,略有调整。

(2)试题类型:依据《中考说明》题型示例,继承中创新。

2、考点分布:

(1)突出对主干知识的考查。

强调对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重要历史现象的解读、理解和把握。

(2)考点均衡分布,兼顾不同阶段的学习内容非选择题4个题目分别在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四个学习板块。

(3)近年来材料题考查的力度越来越大。试题所取的材料极为丰富和新颖,材料的来源多样、形式多样。 有文件文告、研究著述、表格数据、报刊杂志、人民日报社论、农民日记、漫画图片、大事记等

(4)问题设置材料化、情境化,问题基于情景材料,问题来源于情景材料,进一步加大了情景材料在解答问题中的作用。

(5)强化对过程与方法的考查通过丰富多样的史料呈现,通过新颖的情境设置,考查历史学习方法,考查史料研读、有效信息提取、思维加工、形成个性化认识的过程。

二、中考历史备考策略

1、备考依据

(1).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不依赖、不倾向于某一版本的教材。

以教材为依托,结合不同版本特点补充完善。不能过多的外延,深入挖掘考试说明内容标准之间的联系。

(2).认真研读《文科综合历史学科说明》

一是找出增减的内容二是明确识记、理解、运用能力的不同要求,三是关注题型示例部分。

2、中考历史备考对策

(1). 依据《课程标准》和《中考说明》,落实三维目标,突破重点和难点;深入挖掘课标内涵, 挖掘课标之间的联系要注重知识传授的过程和方法。课标对教学的要求1.知识与能力(教什么?——学生学什么?)

(2).过程与方法(如何教?——学生参与课堂的教学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的终极目标是什么?学生得到了什么? )

上一篇:河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下一篇:河南省旅游景区导游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