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和可能性》教学反思

2024-04-22

《统计和可能性》教学反思(精选6篇)

篇1:《统计和可能性》教学反思

1、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简单的统计图、统计表及初步认识不确定现象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进一步学习统计和计算可能性以及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的基础。由于本节课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因此要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进行学习,借助操作实验等实践性活动逐步体会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本节课我首先用作为成人交际的名片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对给自己做名片、玩摸名片的游戏,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学生制作好了自己的名片后,我就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摸名片的游戏,使学生在摸名片的活动中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小。在学生掌握了可能性有大小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体会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还有相等的情况。探索部分同学们掌握了以后,我就让同学们说说生活中可能性大小及相等的事例,使学生明白我们的生活中处处离不开可能性,同时通过课件出示几个可能性的练习题加深学生的印象,巩固本节课所学。

3、这段教学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组织学生参与感兴趣的实践性活动。这样教学,对学生的发展是很有益的。

4、最后我设计了一个通过掷方块猜数的小游戏。我自己觉得这个游戏改得比较好,以前我听的课都是玩摸球游戏,我觉得三年级的学生还玩这种游戏没有太大的价值,所以我就想换一个游戏,这个游戏有一定的难度,能激起学生的兴趣,是本节课的升华。

5、当然本节课有成功之处,也有不尽人意之处。一是时间安排上教师还应把握好。这节课我在讲摸名片游戏规则时说得不到位,有些同学不明白怎样统计,导致这个游戏占用时间过长,而后边的游戏时间就少了,学生缺少考虑的时间,应让学生先猜想一下到底谁会赢,然后再让学生进行操作,从而验证自己的猜想。另外,在摸名片游戏后,在讲可能性有大小及可能性相等的情况时,教师就让学生多交流,多说含有可能性的话语,让学生会表达,然后教师再总结,教师应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交流表达。

篇2:《统计和可能性》教学反思

新课标将统计与可能性这部分内容分成了三个大块,从一年二期就安排了简单的收集和统计的知识,让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初步了解一些简单的统计方法,了解生活中事物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这节课是三年一期的统计,因为学生已几次接触了统计知识,对于看统计图表、填统计表,看图表了解信息等都不难了,所以本课的教学重点应放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上。整个教学过程我都是让学生自己从操作过程中发现、总结,获取事件发生的情况,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具体操作如下:

一、重视创设情境,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创设了学生喜欢、熟悉的足球赛抛硬币情境,以 这样抛硬币公平吗?这句话为切入点,整节课围绕着这样设计公平吗?抓住教学重心,利用学生的感兴趣的事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基础上,学生学得快乐,参与性很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重视操作实践,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学习数学

在教学中,我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学活动中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让学生体验基本事件和等可能事件发生的概率,向学生渗透随机的思想。通过经历统计小组、全班的抛硬币正面向上的次数的过程,让学生发现当次数增多时,慢慢变成平均线,最后出示科学家的实验结果,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当次数越来越多时,几乎等同于二分之一,从而说明规则是公平的。

在练习的全过程中,我都是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通过说一说、玩一玩、议一议、猜一猜,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在动手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提升,让学生深刻的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养成了从数学的.角度去审视和思考周围事物的良好习惯,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产生学好数学的愿望。

三、重视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习数学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设计了一个又一个别出心裁的游戏,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从而解决问题,交流自然有效,整节课在学生的积极参与、民主和谐的氛围中使学生获得了大量的数学信息和数学知识,让数学学习成为一个生动活泼、主动而富有创造意义的过程,使学生的玩中学、学中玩,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体现了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四、重视思维拓展,让学生在应用中体会数学作用

篇3:《统计和可能性》教学反思

【 片段一】

师:宋老师有一枚硬币, 把它抛到桌面上, 你猜硬币的哪面会朝上?

生:可能是正面朝上, 也可能是反面朝上。

师:到底是哪面朝上呢? 我请两名同学来揭晓。 ( 生:正面朝上。 )

师:再来一次, ( 抛) 你再猜一猜, 这次会是哪面朝上? ( 生:反面朝上。 )

师:同桌两人做这个游戏, 先猜一猜, 然后再抛, 看看你猜得对不对。 ( 学生兴高采烈地在小组内做游戏, 并不时地发出欢呼声。 )

师:通过刚才抛硬币, 你发现了什么?

生:有的时候是正面朝上, 有的时候是反面朝上。

生:猜的和摸的有时候是一样的, 有的时候是不一样的。

【片段二】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有关可能性的问题。

师:比如说, 有的事情是一定会发生的, 有的事情却是根本不可能发生的, 还有的事情是有可能发生的。 同学们想一想, 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事情?

(学生先在小组内说一说, 再集中交流。)

生:公鸡不可能会下蛋。

生:阴天有可能会下雨。

生:如果淋雨了, 我可能会感冒。

生:……

反思:

有“ 可能性”一课中, 我设计了“ 猜想—实践—验证—推测”的学习活动主线, 课后, 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做几点回顾:

( 一) 学生喜欢通过“ 游戏” 活动的方式自己去体会“ 一定能”“ 有可能”和“ 根本不可能”。

在本节课的设计中, 我一直用游戏的方式展开, 通过硬币、摸球等活动引导学生自己去体会, 自己去领悟, 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而且有利于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 二) 联系身边的生活实际, 体验可能性很有必要

新课标指出数学学习要联系生活实际, 学习有用的数学。 可能性问题在儿童的生活中接触还是比较多的, 所以在课的最后, 我引导学生把今天所学的可能性的知识和我们的生活联系起来, 想一想生活中哪些事是一定会发生的, 哪些事是不可能发生的, 而哪些事是可能发生的, 举例子, 用“ 一定”“ 可能”“ 不可能”说一说。 在课堂上学生真的举出了许多相当不错的例子, 在这样的过程中, 实际上也培养了学生初步的对信息收集、整理、分析的能力。

( 三) 应该追求有意义、有价值的合作交流

课改后, 教师在课堂上都比较注重学生的合作学习, 但合作学习不是简单地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 让学生围在一起坐就行。 在我们的课堂中经常能够发现:低年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差, 还没有形成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往往出现参与程度不均衡的问题。 那么, 到底什么地方需要合作学习?

用什么样的策略来进行合作学习? 怎样更好地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 不让合作学习只是一个形式而已, 是我们应该研究的问题。

所以, 我更重视有意义的合作学习, 先教给学生合作的策略, 还要及时地对合作得好的小组作出公正合理的评价。 这节课中我首先注意了分工合作的作用。 比如, 在小组内摸球时, 小组长负责组织与调控, 一个同学摸球, 一个同学记录, 还有一个同学当监督员。 活动结束后, 全组成员共同统计摸球的结果, 充分地进行讨论交流后, 得出统一的结论, 再派代表进行汇报。 这样, 所有的学生都感觉自己有事情做, 不容易掉队。

【 评析】

《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在课程内容里增加了“ 统计与概率”的内容, 概率已成为未来公民应该掌握的重要知识, 它是培养学生以随机观点理解知识的重要内容。 在《 可能性》 一课的设计中, 比较好地体现了课标中的这一思想。 通过师生集体的和学生小组的猜测活动, 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发现、体会现实中不确定现象是客观存在的, 从而认识到它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以及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第一个片段, 学生通过猜测硬币哪面朝上, 然后实际抛硬币验证这一活动, 对可能性有了一个初步的感知。

第二个教学片段的设计较为精彩, 由于学生对现实生活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 也有这样的能力将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 所以, 在课堂内以及课外引导学生自觉地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 体会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是十分必要的。

摘要:猜想、验证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正如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所说:“真正的数学家——常常凭借数学的直觉思维做出各种猜想, 然后加以证实。”因此,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猜想验证思想方法的渗透, 以增强学生主动探索、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教学方法,猜想,验证,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花建强.数学课堂呼唤灵性与个性[J].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4 (02) .

[2]纪爱兰.尊重也是一种爱[J].教书育人, 2005 (22) .

篇4:《统计与可能性》教学设计

教学构想:通过情境导入,合作探究,总结归纳等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主探究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玩个走迷宫的游戏,你们高兴吗?现在,我就把咱们班的同学分成两个大组,男生一组,女生一组,下边,请各组派一名代表出来,你们两个谁先走呀?如果他先走,你同意吗?如果她先走,你同意吗?看来,他们两个给咱们大家出了一个难题,那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能让他们两个有顺序地依次出来走迷宫吗?(生答:投硬币、掷色子、抓阄)

师:你们想到的这些游戏都公平吗?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探讨与游戏规则是否公平有关的问题——统计与可能性(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新课伊始,我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走迷宫的游戏情景,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带着对新知的渴望走进文本,为进一步有效地参与数学活动奠定了良好的情绪基础。新课导入贴近主题,自然亲切。

二、分组实验,合作探究

1感受随机事件的不确定性

师:下边,我们就以抛硬币为例,共同来验证一下这个游戏规则是否公平。

师:现在,老师手里就拿着一枚硬币,请同学们猜一猜,如果我随便向上一抛,是正面朝上的可能性大呢?还是反面朝上的可能性大?(生猜)请同学们再猜一猜,如果我连续向上抛20次,正面朝上可能是多少次?反面朝上又可能是多少次呢?如果我让你连续向上抛20次,正面朝上可能是多少次?反面朝上又可能是多少次呢?把你猜到的次数记在本子上。

师:请同学们三个人一组共同来验证你们的猜测。请大家听好要求:在你们三个人小组中,一人负责抛币,注意抛币高度是20——30厘米,每抛一次,向记录员报告是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连续向上抛20次。第二名同学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好每次抛币的结果。第三名同学负责监督。

(生三人一组,抛币试验开始,师深入组内,观察,指导,搜集信息)

师:刚才,你们各小组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了实验任务,现在老师想问问大家:都有哪些组试验的次数和预测的次数不一样?

师:这也说明,抛币时,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的结果事先我们是无法准确预测的。事先无法准确的预测结果,这是随机事件的一个特点。结果无法事先预测,但从实验的结果中,我们还是能找到规律的。下边就请个小组汇报你们实验的结果。

(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师随机板书五个小组的数据)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从这个统计表中,你都发现了什么,搜集到了那些信息?

(生汇报)

师:这些进一步说明了抛币结果的不确定性。

2探究规律,体验并认识可能性相等: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正面和反面朝上的次数,看看他们两个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它们和总次数的一半又是什么关系呢?

(生观察,发现规律)

师:(出示历史上五位数学家实验的数据,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探寻规律)

生:汇报自己从中发现了什么。

师结:正面和反面朝上的次数基本相等,都非常接近总次数的一半,这正说明抛币时正面与反面朝上的机会是一半对一半,也就是说,正反面朝上的可能性相等,各占1/2。这在数学上,我们管它叫等可能性。那现在谁來说一下,用抛硬币的方法决定谁先出来走迷宫,公平吗?

(生说明自己的理解)

师结:由此看来,一个公平的游戏规则,只要使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就可以了。

3联系生活,进一步理解可能性相等:

师:你知道生活中都有哪些游戏规则是公平的吗?

(生列举生活中的公平的游戏规则)

师:(举起事先装好三个球的塑料袋,里面装一个白球,两个黄球。)如果老师现在让你们玩摸球游戏,你们认为公平吗?说说你的理由。

师:摸到白球和黄球的可能性各占几分之几?要使摸到白球和黄球的可能性相等,应该怎样装球?

4玩游戏,进一步体验可能性相等:

师:现在就让我们通过摸球来确定哪个组先出来走迷宫吧。

师:(问第二个走迷宫的同学)如果我让你们重新摸球,你有没有机会摸到黄球先出来走迷宫呢?能用刚才学到的知识解释一下嘛?

师:(问摸到黄球准备第一个走迷宫的同学)我这里有两个骰子,(一个正方体,一个长方体)你准备选那一个?能用刚才学过的知识解释一下嘛?

(走迷宫活动开始,时间关系,只进不退)

师:如果我让你们再玩一次的话,输的队有没有可能赢呢?为什么?

设计意图:数学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数学活动的过程。以上教学环节的设计中,无论是小组合作抛硬币,统计出正面朝上与反面朝上的次数,还是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统计表及历史上几位数学家实验的数据,乃至走迷宫之前的两次设疑,都是在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想、操作、发现、验证、有条理的思考和推理、交流等手段,积极、主动、有效地参与数学活动,从而探究出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与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之间的关系。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学生生命成长的需要。

三.设计游戏,学以致用:

师:刚才,我们通过做实验,玩游戏,学到了很多知识,那么,你们能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

(生做练习。)

师:下边老师给大家一次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请你们各小组设计一个游戏,要求:游戏内容生动有趣,游戏规则要体现公平性。

(学生分组设计,搜集信息。)

生汇报,师做全课总结,生配乐欣赏概率小史。

篇5:统计与可能性教学反思

1、五年级的“可能性”第一课时,属于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统计与可能性》中的范畴。本课主要教学内容是让学生认识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性,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

2、“可能性”是建立在三年级“可能性”初步知识的基础上,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来体验事件的等可能性,对“可能性”的认识和理解从定性向定量过度。学情分析:同学们经常在玩游戏,却从不考虑输赢的可能性,通过本节学习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同时也为以后概率的学习打下了基础。教学目标:

1、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能按照指定的要求设计简单的游戏方案。

3、通过多种活动,感受可能性在生活中的作用。教学重点和难点: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用分数几分之一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根据制定的要求设计游戏方案,并能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教、学具准备:硬币、实验记录表等。

1、指导看图并提问:看过足球比赛吗?怎样决定谁先开球是公平的?

2、那么正面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是多少?

想不想自己寻找答案呢?指导学生做验证可能性的实验。

3/提问:99页做一做的设计的转盘公平吗?然后请学生设计的一个公平的转盘。

4、看过,他们在用抛掷硬币出现地正反面来决定是公平的。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抛硬币实验,并做好记录分别计算出正反面朝上的概率。

验证结论。学生独立思考并回答,交流设计方案。

1、通过生活中的事件来引出课题-“可能性”

2、通过老师的设“问”,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动手操作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3、通过学生不同的设计方案的展示分析,加强对学生的推理能力培养。

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利用生活实例使学生的知识变的生动起来,让学生参与其中。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反思:

1、通过备课,对教材的有一定的理解与掌握。使自己对教学活动做到了心中有数。

2、课堂中用实验(学生抛掷硬币各50次实验数据的结果)来验证可能性地结论。

3、在课前虽然我对教学的各个环节作了的准备,但面对学生的时候,自己的处理依然有些不足。有的组的回答是正面次数多与反面,当时我也只强调各占一半。却没说他们发现的也是对的。

篇6:《统计与可能性》教学反思

不足之处:本节课有好几个摸球游戏,课堂上学生对于游戏的热情较高,部分学生游戏结束还意犹未尽,某种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的秩序。

批改课后作业时发现学生虽然已会判断游戏规则是否公平,但如何自己设计一个公平的游戏规则还是掌握得不好,有一些学生对于规则的描述不清晰、不完整。

上一篇:基层社区矫正下一篇: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总务处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