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做不到的经典语录

2024-04-21

说到做不到的经典语录(精选2篇)

篇1:说到做不到

对一些诱惑难以抵挡

大人看起连续剧来,都会被剧情吸引,一集完了惦记着主人公下一集会怎样,恨不得一口气看完;有时明知道某些食物会发胖,可还是管不住自己的嘴巴……面对诱惑,谁都会心动,那种欲罢不能的心痒太难熬了。何况是小孩子?电视、美食、玩耍……对他而言真是太有吸引力了,都是他喜欢的,让他主动避开,这真是太为难他了。

不明白“不好”究竟有多不好

“看电视长了,对眼睛不好”;“吃多了零食,就吃不下饭,缺乏营养了”;“睡觉少了会影响长个”。听上去孩子懂得不少道理,但真是这样吗?其实,这些道理都是大人讲的,到底对眼睛怎么不好,到底什么是缺乏营养,他还是不理解。也许他觉得晚上睡觉没意思,要是把睡觉的时间也用来玩那才过瘾呢!既然没有真的意识到自己做不到的事情是对自己不好的,那么他当然会继续我行我素、乐此不疲了。

大人也说到做不到

表面上孩子被大人声色俱厉的表情和高高举起的巴掌吓唬住了。可是他的心里却一点也没让步:“不让我看电视,可爸爸还在看,凭什么爸爸能看,我就不能?!”“爸爸妈妈还吃零食呢。”大人在管教宝宝之前,不妨先想一想,是否自己的一些做法对孩子起到了不良示范?

你能做些什么?

消除诱惑源

与其让孩子自觉地抵御诱惑,不如让他见不到诱惑。一些会对孩子造成不良影响的东西最好被束之高阁。比如孩子在场的时候,大人也不看电视,不提电视的事儿。平时坚持做到不给孩子买零食,想不起来,孩子也就不要求了。当孩子又为看电视的事和你讨价还价,你可以试试用其他的东西转移他的注意力:“我们现在去给奶奶买礼物吧。”至于不睡午觉,不妨体谅下孩子,不要太多干涉他,等他累了,自然就会上床睡觉了。

讲讲妈妈为什么不让……

当孩子理解到事情的危害有多深,他的自制力便会提高。比如带爱吃甜食的孩子,去牙医那里进行观摩。被牙痛折磨到哭喊的孩子,可怜的表情,会让他直观地明白吃甜食的后果真的很可怕。同时教给孩子一些抵御诱惑的办法,去超市的时候,绕过零食区;表妹看电视的时候,自己和妈妈去户外玩一会儿球等等。

在乎自己的言行

篇2:说到做不到

说到,是指“自己承诺的目标或结果”,这里面有三层含义,一是指定目标的主体是自己,而不是别人,不是上级;二是指承诺的内容有具体的目标或者结果,可量化;三是指承诺的目标或结果有时间限制,即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

做不到,是指“在限定的时间内无法兑现自己承诺的目标或结果”。

从“说到”到“做不到”之间,看起来是大家常说的“执行力”问题。但从实际情况看并非这么简单。至少从意识层面上说,大多数管理者,主观上从来就没想过要“说到做不到”,那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现象呢?

缺“信息” “目标”是衡量结果的准绳。目标的制定一般都要依据三个维度:

首先是参考过去。即与自己过去比,在同样的区域、同样的时间段,过去实际完成的结果是什么,以此作为新周期的工作目标制定参考依据。

其次是预测未来。即仔细评估未来新周期市场的发展情况,评估竞争对手的情况,综合来预测市场增长、竞争对手增长等。

最后是盘点资源。资源投入才有产出,看看手中都有哪些人、财、物的资源,依据资源匹配情况来制定合理的目标。

倘若,企业内部信息系统建设不完善,造成很多管理者在制定目标的时候,习惯于“拍脑袋”,单凭自己的感觉去确定目标,而不是依据具体数据科学地制定目标。不可否认,一些在市场摸爬滚打多年的奇才,直觉是准确的,他们在大家都没有信息数据作为参考的时候,往往凭借准确的判断而胜出。但是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缺乏信息制定的目标,很容易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造成“说到做不到”。

缺“共识” 企业内部的分工协作,让很多工作并不能由单独个体来完成,必须经过团队的配合才能获得理想的结果。

既然需要团队配合,就必须在目标制定上实现团队成员的“共识”,大家都需要对目标有高度的认同,思想上认同了,行动上才能一起努力。

共识需要巧妙的工作方法。有一位空降兵,进入某民营企业担任总经理。这家民营企业创业以来,一直是老板一言堂,所以每年的销售目标都是老板凭直觉拍板,大家也从来没有二话。这位职业经理人空降之时,正赶上市场竞争惨烈,公司已经两年没有完成销售目标,他做了一个重要的改变:即要求每个业务单元负责人,自己做市场分析,自己做竞争对手评估,然后自己确定目标,提交到公司高管会上研讨来确定。在目标研讨会之前,这位职业经理人问老板目标的期望是多少,老板盘算了一下,说:让这些人自己报目标,估计高不了,总目标最多10个亿。会议开下来,出乎老板意料,大家纷纷摩拳擦掌,最后总目标超出了2个多亿,让老板兴奋不已。 更出乎意料的是,因为目标是经过大家自行提报、高管确认的,最后在执行过程中,各团队都是全力以赴,保证自己能够说到做到,年底的结果是不仅完成了12亿的既定目标,而且还超出了10%。

柳传志曾说过:“如果仅凭CEO单独做决定,其他人一味服从的话,最后,往往出现说到做不到的情况。因此,用班子的方式去工作,是制定战略、执行战略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方法,这种方法是联想集团常年研究,从实践中打拼出来的结果。”

所以,如果目标从下到上的共识,或许会收到很好的管理效果。而如果目标是从上而下的单向传递,或许就会发生“说到做不到”的情况。

缺“动力” 缺乏“说到做到”的动力,这属于对自己承诺并不看重,动力不足的人,往往根源是“控力”缺失。其背后更为核心的原因是价值取向的不同,这些人秉承的是“以自我为中心”,以“趋利避害”为导向,这些人的工作习惯是“到时候再说”,缺乏严谨的计划,随意性很强。从他们自己角度看,他们并没有“说到做不到”,而是本来承诺的事情,由于外部情况发生了变化,所以不得已改变了承诺,他们会把做不到的原因归罪于“外因”,从来不会认为是自己态度的问题,更不会去道歉。

缺乏“说到做到”动力的人,在一个群体里面,慢慢会变成“说话不算话”的人,承诺的事情经常做不到,自然也就失去了在群体中的可信度。

缺“能力” 如果把“说到”定位为比赛的起点,“做到”定位为比赛的终点,那从起点到终点的过程中,除了比拼态度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比拼能力。

指望员工能够具备客观的自我认知是远远不够的,企业必须在内部建立明确的“胜任力模型”,即针对不同的岗位,建立不同的技能标准和要求,并以此作为选拔人员、培养员工的主要依据。企业内部员工出现“说到做不到”的情况,很多都是由于胜任力不足造成的。

因此,说到做不到,看似是当事人的毛病,其实,暴露的是组织的病灶!

上一篇:自动化机械设计试题下一篇:卧龙岗大学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