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不到的恋人观后感

2024-04-26

触不到的恋人观后感(精选9篇)

篇1:触不到的恋人观后感

看《触不到的恋人》有感时间的移动其实是缓慢而单调的,是一种来自八荒四合的声音,毫无边际地铺展着无言的空寂,而生命的曲折竟然如此低抑纠缠,诉说着一场古老的情绪。——席慕容

一个男人叫星贤,一个女人叫恩澍。开始的时候他们互相怀疑,后来他们彼此欣赏,再后来星贤爱上了恩淑,最后星贤为了恩淑死去。

在这个世界上的很多角落,几乎每时每刻都会有相似或相同的故事上演。但这次不一样,因为星贤生活在1997年,而恩澍则来自1999年。

请不要用所谓的科学去试图解释这一切吧,也不要怀疑这是否真实或合理,只要相信真的有过这样两个人,他们曾经为了爱而欢乐痛苦。恩淑说过:“爱来的方式不同,却殊途同归。”

时间一定有地方褶曲了,否则他们不会相识。在同一个房间里生活,站在同一棵树下从同一个邮箱中取出彼此的信件或小礼物,脸上露出同样的笑容。他们之间的唯一距离是时间,不多不少刚好两年。

他们曾经相见,在1998年。但对于那一年的恩澍来说,星贤是个陌生人,没有任何意义。她对着他大笑,那是因为星贤带着的本是自己送给他的耳套实在滑稽;她在他面前和自己的男友谈论晚上去哪里吃饭,星贤眼中的渴望和激动只能让她感到诧异。最后的一次见面隔着落地玻璃,咖啡馆里的恩澍看着马路上被车撞倒的星贤,恩澍手中滑落的是鲜红的饮料,星贤身下流淌的是鲜红的血液。

他们最终错过,当知道那是爱时已经太迟,爱到终时总是泪。“我还以为爱就是永恒的幸福。”恩澍这样说,她还说“我们倍受折磨,是因为爱情继续,不是因为爱情消失。”星贤回答道:“爱过而失去总比完全没爱过好。”恩澍是爱过的,她一直爱着已经离她远去的男友,星贤也是爱过的,他一直爱着本不该相识的恩淑。

那间他们都曾经居住过的小屋,星贤给它起了个名字叫“Il mare",在意大利语中,这个词的意思是“大海”。他和恩澍之间确实隔着重重的海浪,任谁也无法逾越。海的那一边,乌云一整片,他们都想让对方快乐一点,于是星贤按照恩澍的指点来到游乐场,在一口气喝光一罐啤酒后坐上过山车;恩澍走上一条布满落叶的大道,在路边的一家小店里喝到了星贤留在那里指定2000年才能开封的葡萄酒。只是独自回来的时候,都感到有些孤单。

那只名叫“可乐”的狗,曾随着星贤在海边奔跑,也曾在恩澍落泪时伏在她的脚边。它会不会在有的时候感到恍惚?“可乐”这个名字是恩澍起的,而最开始这样叫它的却是星贤。他们就这样互相交错着,从那个红色的信箱中不断感受彼此的气息,直到时间在那鲜红色的一刻停止不前。

如果时间流转,恩澍是否还会让星贤帮忙阻止她和男友那无可避免的分手?没有这个请求,星贤就不会从世界上消失,可那样恩澍也不会知道自己原来早已爱上星贤。一切都已太晚,恩澍说的没错:爱来的方式不同,却殊途同归。

星贤没有看到恩澍的最后一封信,那时他脑海中所想到的也许只是两年后为恩澍在济州岛建造的小小宫殿。他的梦想最终实现,在他们曾经相约见面的地方,一栋红墙绿瓦的小屋正在兴建。恩澍得到了世界上最完美的一份爱。

恩澍又一次见到了星贤,在那间名叫Il mare的房屋前,在那长长的甬道上。她开口问道:“你是谁?”星贤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个信封,那是恩澍写给他的最后一封信,“你有时间听我讲个故事吗?不不知道你会不会相信这一切......” 清凉的海风中,他们相视而笑,可乐在他们脚下欢快地转着圈子。

可谁都知道,他们必须说再见。

篇2:触不到的恋人观后感

据说这是韩国电影《触不到的恋人》的美国版。韩版我没看过,但是美版给了我极大的享受,证明就是最后男女主人公接吻的时候我觉得非常伤心。作为一名理科生,我很喜欢其中的平行宇宙概念:的Alex Wyler(基努.里维斯饰)收到了20的Kate Forster(桑德拉.布洛克饰)的超时空来信,当时Kate离开了湖边小屋,因此把一封留给未来屋主的信放在了邮筒里。结果整个宇宙不知道为什么在那个邮筒里发生了扭曲,导致信件被直接传送到了20的Wyler手里,他是湖边小屋的第一任主人。对此他当然非常奇怪,于是两个人就开始透过邮箱开始写信。。。。。。

在我看来,这种事情非常危险。因为两个人分享的“现在”,其实在时间上相差了整整两年。那么他们就等于是生活在两个平行的时空间内,糟糕的是Wyler所在的时空对于Kate来说是“历史”,由于邮箱把两个不同的时空联系了起来,这就导致Wyler的行为能够影响到Kate的生活。如果这一点完全符合逻辑的话,那么Kate的世界不可避免地要被毁灭。比如说wyler从Kate处得到了两年以后的股票行情,那么他能够迅速成为亿万富翁。这时候,Kate的世界里就突然出现了一个原先根本不存在的名人,所有这个世界里的事情都被重新写一次,以适应这个变化。那么,Kate的世界就会成为一个魔幻世界,随时有人出现或者消失,事件发生或抹去。如此超自然的一个世界,其实完全不合适人类居住。假使Wyler如我一般经常童心大发,用不褪色的笔在Kate脑门上画一只小乌龟呢?

所以这是一个随时可能崩溃掉的故事,因为逻辑上它不能自圆其说。不过这影片非常幸运,刚好是一部爱情片,而爱情从来不需要自圆其说,也经常有人莫名其妙地出现或者蒸发,有事情莫名其妙地发生或者是被遗忘。如果这么说的话,这片子倒是完全符合爱情的视角,在这个角度里观察到的世界的确充满了各种超自然现象。

通过信件,两个人相爱了。但是他们始终见不上一面,因为时空错乱。所以,任何一个约会都惊人地漫长。wyler约了Kate“明天”见面,那么他就得等两年。这当然也非常浪漫,比如说去定桌的时候可以告诉服务生,我定两年以后的明天,需要一张两人台。而Kate去到饭店的时候,女招待能羡慕她到眼泪纵横。让我崩溃的也就在这个地方:wyler在这两年里肯定不能闲着,还得写信给Kate,而且一写就是写两年。他写过去,Kate自然也得回。问题是对于Kate来说,“明天”他们就见面了,见面了就在一起了。那么她还要写什么鸟信?这就是说,她终于见到了自己的恋人,两人紧紧拥抱,从此幸福地生活下去。但是,每天她还得起早床,到门口的邮箱里收发信,给同时也存在着的那个他去信。这就是说:她有两个恋人,一个永远在写信,一个现在就在她身边。我除了崩溃还能有什么选择?

好吧,让我放弃这些愚蠢的想法吧,还是回来看电影好了。既然相差了两年,那么就存在一个很明显的问题:等待。这是影片的主题,由于两个人的时间都在等同地流逝,所以他们只能约定时间,然后一起等待。由于wyler失约,Kate这个等得最短暂的一方率先提出要分手,让她回到现实生活中去。而 wyler为了能见一面爱人,得到她的拥抱,准备进入Kate两年前情人节目击的那场车祸中去。他觉得不能没有Kate,所以宁可被车撞,然后倒在 Kate怀里,死去。

这时候超时空的因素就起到了作用,Kate及时发现了这一不良动机,因为她获悉wyler死了,就在两年前的这一天。所以她再次启动邮箱,要求对方不要焦急,等着她,她就在湖边小屋等着,这几分钟就要决定Wyler的生死。Wyler收到了信,这一次他很冷静地等了两年,走到了在湖边焦急等待着的Kate身边。

篇3:触不到的恋人观后感

开朗女孩,变身“触不到的恋人”

28岁的张薇是一位性格活泼开朗的安徽黄山女孩。2012年大学毕业后,本来学美术专业的她,凭借自学的计算机技术,应聘到一家IT公司做网站编辑。后来辞职做一名自由“插画师”,有大把的时间支配。怎样打发这些“无聊时光”又能多赚点钞票呢?

不久,张薇从网上看到一条新闻:北漂女孩陈潇在淘宝上公开出售自己的“剩余人生”。网友只要照价购买她的时间,就可以让她替自己接人、送咖啡、买火车票、医院陪同输液等。小张的眼睛不由猛地一亮。

2013年9月初,网上出现了这样一条很另类的广告:假如有这么一个女朋友,早上可以给你“morining call”,睡觉前跟你道晚安;每天会给你发不少于10条的温暖短信;当你烦闷的时候,还愿意成为你的倾听者,开导你。你满意不?告诉你一个好事:这样的标准好女友,你只需花20元就可以在淘宝上买到。但需要强调的是,她只能存在你电话的另一端,而不能与你在现实相见;而且20元的价格,只能买到她一天的服务。服务方式为短信、微信、陌陌,也可根据要求下载其他软件。(如使用打字或者微信语音聊天,每小时收费20元,每个客户每天最多陪聊2小时,1160元包月;如打电话聊天,每小时收费30元,每个客户每天最多陪聊1小时。)

其实这个创意能否赚到钱,当时张薇心里一点底没有。但很快,第一个“探险者”就出现了。

张薇在微信上同他聊天得知,对方是广州一家外企的职员,这位客户抱怨说,老板简直就是个“周扒皮”,平时给他定的销售任务很重不说,即使自己生病也从不过问。漂泊异乡,他感觉自己就像个没娘的孩子似的。女孩耐心倾听着他的倾诉,并不时地给予安慰和鼓励,果然,聊天结束后,客户说他的心情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本来客户最初只在淘宝上买了3天的服务,后来干脆来了个包月。

出乎张薇意料的是,第一个月,女孩就轻松赚了9000多元。后来因业务不断增长,她又雇了几名女大学生做帮手。

“女友”也疯狂,敢教宅男“泡妞”

张薇说,她的客户以单身男性为主,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向自己倾诉婚恋苦恼的。有的是为自己是“剩男”而焦虑,有的因失恋而痛苦不堪,每次遇到这样的情况,她总会尽量安慰和开导他们,以遣散客户内心的郁闷,减缓压力。

今年3月的一天,一位网名叫“谦谦君子”的客户同张薇没聊几句就向其大倒苦水。这是个高学历的男孩,毕业后一直在为一家韩国公司设计游戏软件,收入相当可观。就因为做“宅男”太久,性格渐渐变得孤僻起来。工作之余,他经常会感到一种莫名的压抑。

本来邻居家有一位面容姣好的可爱女孩。但他从不好意思邀请女孩一起喝咖啡、看电影,更鼓不起勇气向她表白爱意。直到半年后,“宅男”眼睁睁看着自己心仪的姑娘成 了别人的 新娘,才痛彻心扉。

张薇幽默地对他说,你是个标准的“精英男”,凭你的条件,如果能走出小窝勇敢与女孩子交往的话,也许青睐你的粉丝很快就会有一个连。一时高兴,张薇竟向对方介绍了男友当初“泡”自己的经历,客户被她逗得哈哈大笑。

张薇说,由于互联网的普及,催生了时下最令人担忧的“宅人一族”。由于长期不与外界接触,不少人有了自闭倾向,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不敢与陌生人或异性说话,做事畏手畏脚,严重者甚至导致抑郁症,遇到失恋之类的小挫折就想自杀。平时,她接触到的这类客户最多。最终经过“手机女友”真诚的情感疏导和鼓励,很多“宅男”都走了出去。

年赚50万,华丽变身小富姐

最有趣的是,其间张薇这个“触不到的恋人”还当过一次“准儿媳”。今年中秋节前,她接了一单很奇怪的生意,买家要求她不是跟自己聊天,而是假装自己的女朋友给洛阳老家的父母打个电话。

原来,这位客户毕业于名校,刚在合肥一家高科技公司工作一年,领导对他非常器重。他想趁年轻先干出一番事业,再考虑婚姻问题,而急于抱孙子的爸妈却硬逼他回家相亲。于是他决定在网上找“手机女友”帮忙。“你只需要在中秋期间跟我父母联系,把老人哄得开心就行。”买家称,他就图假期里这几天能耳根清净。张薇能理解对方的苦衷,于是就痛快地接了这活。事后买家非常满意,还特意写了一大段好评。

在经营中,张薇发现有一种买家最令人头痛。那就是骚扰者,这类人很无聊,通常一开口就问她一些私人问题,比如“有没有男朋友”,此时她就会尽量把问题再绕回客户自己身上,避免过多谈论这些敏感话题。当然,也有一些会问女孩能不能视频?能不能聊一些很露骨的东西?张薇都会直接告诉对方:不可以!尽管如此,少数脸皮较厚的仍会提出一些无理要求。对于这种不怀好意者,女孩总是先给对方解释,“手机女友”绝不提供任何与色情沾边的服务,更不会与客户见面。如果买家仍纠缠不休,她就会直接告诉对方:不守规矩就直接拉黑你!

鉴于此,后来她特意写了一则“手机女友使用说明”:虚拟女友和以往的虚拟聊天工具不同,是通过微信、QQ、短信联系,买家付费,由真人扮演的女友。并明确表示“手机女友”有“三不原则”:“不视频、不照片、不违反法律的基础”;并以醒目大号字体提醒:这不是色情服务,如果发现有不良意图以及荒唐信息,立刻解除情侣关系。这时买家会被直接拉黑并且不退还预付费用!这一招还挺灵,后来再也没发生过不愉快的事。

还有一种买家觉得这种“触不到的恋人”善解人意,撒娇卖萌很可爱,感觉就像真的女朋友一样。一有空就想和她聊天,甚至发出“爱的誓言”。张薇被逗得哭笑不得,后来又不得不弄个“温馨提醒”:“千万不要真爱上我,我只是你的手机宠物,还要付钱哦。”这则幽默的提醒,在让人忍俊不禁的同时,也成为了网络热议话题。于是,越来越多的人都知道了“手机女友”这一新鲜事物,这相当于为张薇免费做了一把广告。

随着这种被称作“触不到的恋人”的虚拟女友服务在网上走红,2014年5月,张薇手下的员工已达到30多人,她又根据不同买家的需要,将“手机女友”细分为萝莉、御姐、病娇、邻家、女王等类型,客户可以“定制女友性格”。比如“萝莉”型的很萌,她会逗你唱逗你笑,有时买家有事要出门,当他把信息刚发给“女友”,对方就会立马回话:“那真是太好啦,欧巴出去走走的时候,也要想着我噢,我可是你的女友哦。”

张薇说,其实做“虚拟女友”生意很辛苦:要及时回复客户,只得整天盯着手机;早上叫醒服务很崩溃,因为那个时段往往是她和姐妹们睡得最香的时候,但不得不提前起床。有时一天她只能睡几个小时。但有失就有得,到今年9月开业仅仅一年,除去各种开支她就净赚50多万元,已经成为一名令人羡慕的小富姐了!

有朋友同张薇开玩笑问:“你有没有想过,聊得时间长了,客户提出更多要求,或者你自己爱上买家。”“绝对不会,这个职业精神我还是有的。”她几乎没有片刻思考,就肯定地回答。

只是到目前为止,张薇还没敢把自己做“手机恋人”这件事告诉父母,最主要的原因是怕家人担心。而她的几位大学老师却认 为张薇的 思维很开阔,这属于一种新的业态。从用户体验来看,买家留言几乎百分之百的点赞。

也有一些专家对之评论说,这种“触不到的恋人”之所以有市场,主要是因为大城市单身男女多,结婚后分处异地也不少,同时又渴望恋情或拥有知心爱人,这种服务为其增加了生活情趣。这些人以20—35岁青年人为主,对异性交友需求最为强烈,给虚拟男女交友服务提供了市场需求。

篇4:触不到的恋人

我在60多岁时,跨越半个地球找到了我的初恋情人,可是至今我们仍没有见面……

1993年,婆婆和丈夫病了10多年后相继去世,丈夫的妹妹感激我对他们的悉心照顾,一定要邀请我去美国散心。1994年1月4日,我从上海飞往美国亚特兰大。空姐送给每位乘客一个飞鹰小挂件。看到那个小飞鹰,我眼泪就出来了。他当年在笕桥中央航校上学,制服上佩戴的就是飞鹰标志。

1946年认识他的时候,我才13岁多一点,他24岁。我现在一闭眼,脑子里都是他当年的样子:瘦瘦高高的,穿笔挺的空军制服,笑起来很儒雅。一开口,很好听的男中音。

他叫虞维濂,是笕桥中央航校二十四期学员,入伍前是金陵大学二年级的学生。他在北京出生,8岁随外交官父亲到南京,抗战时又到了四川。为了抗日,他投笔从戎,1944年12月在昆明入伍,然后到印度拉哈尔受训。抗战胜利后,他受命回笕桥重建航校。

第一次见到他很有意思。我刚从西湖边回来,一进门就看到房间里人坐得满满的,我床上也坐了个人,在翻我的速写本。我气得冲过去就是一阵拳打脚踢。他力气很大,捉住我的手我就动不了了。看我狼狈的样子,大家哈哈大笑。他盯着我看,笑着说了句:“呵,好厉害!”我傻了,就像在哪里见过他一样,好熟悉那双雾蒙蒙的眼睛。

我考上艺专以后,和虞维濂的关系更亲密了,我们每次见面都有说不完的话。我真巴不得时间过得快一点,明天就能长大。我们恋爱3年。他在西湖边给我讲故事、念诗词,我们到灵隐寺许愿、在葛岭定情、在初阳台立下婚约……他握着我的手发誓:让西湖的山山水水为我们作证,等你艺专毕业我就回来娶你。

规划得很好的人生,却遭逢乱世。1949年,时局动荡,他的信越来越少。四月的一个下午,我终于见到了3个月没有见面的他。他说他一直在生病和出差,还做过一次手术,怕我担心,就没给我写信。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仗打得这么厉害,一想到自己有可能战死,而我连16岁都不到,他就没办法面对我。

可我什么都不在乎,我一定要和他结婚,死也要死在一起。他让我回杭州,请父母写一封亲笔委托信。我还未成年,有了这封信,他带着我就有礼有节,对双方父母和家庭都好交代。

才过了3天,上海火车站已经全是逃难的人了,乱糟糟。我好不容易才找到一趟去杭州的火车,门根本打不开,里面的人拉,他在外面推,我才从窗户爬进去。火车开动了,他还跟着火车跑了很久。我哪里想得到,那竟是我们最后一次见面……

他去了台湾,我留在杭州。中国有句古话说,活要见人,死要见尸。我只想知道他还在不在?在哪里?

我决定留在美国找他。每个人都认为我疯了,一个60多岁的老太太,一句英文不会,怎么在纽约生活?茫茫人海,怎么找?

分离的那一幕恍若昨天,而我已经60多岁了。在美国,我很快就找了份工作——到华人家里做管家。我一边打工一边想办法四处打听他的消息。

到了1995年年底,终于有朋友反馈来消息,说虞维濂还活着,在加拿大。我放下电话,痛痛快快地大哭了一场。整整10天,我都精神恍惚。

1996年2月7日下午两点钟,我正在画画,电话铃响了。对方说是虞维濂,问有没有一位叫茅君瑶的女士。

50年啊,人生有几个50年?听到他的声音,我整个人都在发抖,扶着墙壁号啕大哭。我们两个都在痛哭,他一边哭一边叫:“小瑶不要哭。”他的声音还是那么好听,说话的语气、语调还和50年前一样温柔。我觉得自己又变成了那个13岁的小女孩。

他说他一直在后悔,为什么当初那么食古不化,坚持要我回杭州去要一封托孤信,他对不起我。我说是我不好,当时为了劝父母留在杭州,耽误了去上海的时间。我们说说哭哭,哭哭说说,说了整整一个小时。

那3个月时间,我们简直到了痴狂的地步,每天一封长信,打一个小时电话。

1974年,他移民加拿大,1976年曾回国一次,专程去杭州找我。他去派出所查,都说这家人早就散了,没有音讯。他又不敢登报找,怕害了我。他对着西湖大喊了几声我的名字,哭了一场,带着遗憾回去了。

分开的这些年,他用诗歌寄托对我的思念,那些诗他都寄到美国给我看。还给我寄来了他不同时期的几十张照片,说他的一生都毫无保留地交给我了。他腿脚不方便,走路要用拐杖,还满温哥华去找蓝色的信笺给我写信。他当年是空军,50年前,他给我写信就是用的蓝色信纸。

我像一块久旱的土地逢甘露,尽情地享受着他的爱。他坚持要来纽约看我,说让儿子陪他一起来。我坚决不同意。能知道对方还活着,能证实曾经那3年刻骨的爱是真的,就够了。更重要的一点是,他太太真的太好了,居然能理解我们,支持他每天给我打电话、写信。

他让我不要担心,他一定会把这个事情处理得合情合理,反正我们是不能再分开了。我说不行,我害怕,见了面我不知道会发生什么。我们都那么大年纪,谁都经不起再折腾了。

他考虑了几天,写信来,希望把我们的故事写出来,以此来圆我们的梦。

一个星期后,收到他寄来的提纲,密密麻麻的两万多字。那3年重要的日子、我们说过的重要的话,他都记得一清二楚。我把提纲贴在胸口,泪流满面。他说这是他晚年最重要的一件事,这本书叫《西湖梦》,是我们两个人的梦,也是很多当时被迫离散的中国人的梦。失散了那么多年,我们都能找到对方,分开的两岸迟早也会统一的。

我边写边哭,重新经历了一次1946-1949。我写,他修改,好不容易写好了前三章。1997年4月,我接到儿子的来信,说请我回去主持他的婚礼。我才惊醒,我在美国已经3年多了。

我说我要回去了。他在电话里哭,说分别47年,还没见面又要分开。他要我把上海的地址、电话,还有3个最好朋友的电话和地址写给他,万一把我丢掉了,他能马上再找回来。

第二天,他给我发来一封长信,信的开头就送我一首李白的诗:“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长随君,君入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水。湘水上,女萝衣,白云堪卧君早归。”

为写这本书,又是10多年过去了。2008年,我把第一次的自印本寄给他。他收到书马上就来信了。他刚刚大病了一场,但还是认真地拿着放大镜作了修改。

现在,我快80岁,他都90岁了,走路要靠双拐,心脏也装了起搏器。他哭得太多了,眼睛几乎失明。信也少了,大概一个月一封。他的信越写越短,字越写越大。每封信末尾他都会写:白云处处长随君。

我们再也没有通过电话。有时候真的很想听听他的声音,但我不会打给他。我们年纪都大了,他又有高血压,不能太激动。于是我只能从来信字迹的大小、工整程度去判断他的健康状况。

我每天都在祈祷,希望他能活100岁,我也要活久一点,每天想想对方就觉得很幸福了。

篇5:触不到的恋人影评

今天看了全智贤《野蛮女友》之前的电影―《触不到的恋人》,在一个直白的面对干涩生活的如今,可以有这么一部平和而浪漫的电影湿润自己的眼睛,将这浮躁的心慢慢平复下来。全智贤在这部电影里纯美异常,白净的脸庞,乌黑的秀发是对女子最天然的赞美,不需雕饰。而男主角李政宰也是我非常喜欢的韩国男演员,两位欣赏的演员一起彪戏,并且还能在这部纯纯的爱情电影里擦出火花,这是最原始的观影享受吧!

《触不到的恋人》在剧情上有些平淡,台词多是两人通信的口吻,角色也是寥寥几个,仿佛刻意的在煽动者无时无刻都不曾远去的寂寞。这部电影适合夜深人静的时候独自观看,应该颇有意境。

影片中海边孤立的房子颇有寓意,难道不是象征着当代人面朝大海却无处依托的心吗?大海的广博深邃是令人迷恋的,但始终还是无边无际,没有一个可以归依的岸。小屋的阶梯的尽头,那一个锈迹斑斑的信箱,承载着得是对外界交流的期待,虽然因为害怕失望而犹豫不决,但那个信箱永远是开着的,充满了期待。即使那是一个陌生人。电影中,男女主角的际遇虽看来安定却也充满了波折,男主角虽看起来生活优雅,却一直放不下对抛弃自己的父亲的埋怨;女主角翘首盼望留学的男友早日归来,却意想不到对方提出了分手,外界的压力让他们都无处宣泄,这成为了一个支点。于是偶然的,一个信箱让他们相识,虽然他们生活在不同的时间段中。是孤独弥漫了理智,《触不到的恋人》是送给所有御宅族的礼物,一个不可能在现实中发生的故事,却还是一厢情愿的因为感人的剧情而哭了。

我们的心房也存在着那么一个信箱,里面也有那么一封描画着自我的信,盼望着一个人能够读懂它,最好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不存在刻意和掩饰,但生活的剧情就是那么反转,也许我们可以遇到很多充满好感的陌生人,从陌生到熟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开始的好感也许会随着熟悉而荡然无存。如果有那么一种能让人充满了距离的衣服多好,本能的两人保持了适当的距离,也许总是相安无事的,就像周朴园记住的只是鲁侍萍年轻时候的剪影,模糊不真实的谎言,而这个谎言却能陪他度过年老,而当他见到和他同样老去的侍萍时,美丽的.谎言被拆穿,他不得不露出伪劣的本性以应对。《触不到的恋人》的爱情就是这样在“时间”的距离中升华的,试想,如果两人是在同一时空相遇,总会有好的开始,却未必能够善终,柴米油盐、世态炎凉的现实拆散了多少有缘人,恐怕它才是最欠缺阴德的瘟神。总觉得电影在男主角车祸身亡、女主角深有遗憾的时候戛然而止就好,男主角“复活”、二人在现实中相遇似乎让这场虚无而美妙的梦化为乌有,我是喜欢悲剧的,因为总有一个遗憾却美好的结局。就像电影的一句台词“爱过而失去总比没有爱过要好”。

篇6:触不到的恋人影评

电影保持了韩国爱情电影一惯的唯美、抒缓、柔美的风格,画面的诗意让我觉得进入了梦般的仙境。湖面上的一座小屋是男女主人公爱情发展的起点也是美满结局的终点。

一直觉得说等待对于爱情来讲是一件残酷的事情,爱情很坚固但也很脆弱,时间可以冲淡一切,当然也包括爱的热情。2年的时间不算不上长也不能说短,可是足以可以改变很多事情。然而看完电影后,我突然感到爱情也可以像酒一样,等待的时间逾久,香味就会逾浓,在最适当的时候打开盖子才会品尝到它最美味的味道。就如同爱情,也必需要在适当的时候对的时间里才能延续。

其实等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预知的未来,只有保持信念的人才可能等到真正的爱情。而爱情也只会在对的时间里遇到对的人才会产生。所以,为了遇到那个一生的真爱,任何的等待都是值得的。

篇7:目光触不到的地方,便是生活美文

一直以为得到自己想要的,就是完美的生活。小时候,觉得自己是为了吃和玩而活。能和伙伴玩得忘记吃饭,能为了吃包好劲道而做足够多的事情,能在过年穿上新衣服而忘记过去一年的寒酸。那时的日子过的多么的简单而贫乏,可是,心里却不觉得苦,却是满足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待事情有了更多不同的看法,生活似乎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了。

每天行走在人群中,看着来来往往行色匆匆的`人们,很少人会注意擦肩而过的人,即使是身高或是衣服的颜色,都难以说清楚。其实,我们真的有那么忙吗,忙的没有时间正眼看人?也许,我们是早已习惯在人群中淹没自己,也淹没周围的人,世界似乎没有自己,也似乎是没有他人。

有多少人能大声说自己是幸福的呢,自己的生活就是自己想要的呢?我没有这样的勇气,相信很多人也是如此。因为我们总是觉得现在的生活不是自己最终追求的,现在的只是生活的一个小插曲,与高潮和结局都相差太远。我们的眼睛总是有太多的他人,他人的服饰,他人的工作,他人的交际圈,甚至到他人的饮食,总是被我们乐此不疲的谈论的,心中嫉妒着,埋怨着,甚至诅咒着。想起卞之琳《段章》中的那段话: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别人是我们心中的梦,其实我们何尝不是别人心中的梦。目光触不到的地方,总是令人向往的,美好的,那便是我们一直想追求的生活。

其实,生活是非常简单的,生下来好好活着,就是自己的生活。我们不要给太多的色彩,太多的音韵,不要总期盼着把生活谱写成一首首优雅动听的歌曲,其实最实在最难得的生活就是一张张简单直白的素描。

篇8:舞伴触得到的恋人

从听Victor Nikousky的第一堂课开始,他所讲解的内容就让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一部电影——《触不到的恋人》。很庆幸,我的舞伴是一个可以触碰到的有血有肉的另一个人,很多时候,我们很愿意触碰彼此的灵魂。我想,对舞者而言,合理的触碰会让我们爱恋!这样,舞蹈就有了情感和生命。

Victor Nikousky的讲课内容基本划分为三部分:1.在舞蹈当中如何与舞伴接触(Touching);2.被他称之为“直升机”原理的上半身跟下半身的配合运作;3.身体重量的转移所产生的舞蹈能量与动力。

舞蹈中如何接触?何时接触?

How do we touch (如何接触)?When we touch (何时接触)?对这两个令无数舞者困扰的问题,Victor却给出了一个很普通,但又有深刻含义的解释:其实,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自己的身体,例如习惯性的触摸,早上起床时会揉揉眼睛、挠挠腿、抓抓头,这些行为都是习惯性的动作,大脑并没有经过专门思考;有时,我们的大脑也会组织一些有理由的触碰,例如喝水,因为口渴了,你需要接触到杯子,才能把水倒进口里解渴。世界上只有两种人触碰或接触(用手)属于本能盲人和婴儿,因为他们要依赖手才能触碰到外界,然后再去了解外界。

在舞蹈中,我们应该如 何运用触碰呢?又 如何触 碰自己或舞伴呢? Victor 表示接触跟音乐有关系,我 们可以触摸自己,也可以触 摸舞伴,但前提是我们要如 何处理触模和触碰,比如基 于什么理由,基于什么条件、在什么舞种之中发生、触碰时要用 多大的力量等等。产生触碰的理由很多, 音乐就是其中之一,但在触碰时,我们 需要明白这一次触碰是由哪一个原因来 决定的。触碰时,我们还不能用全身的 力气或全部的能量去触碰对方或自己, 因为不同能量的接触,会有不同的效果 出现。

在伦巴舞中,有很多选手都喜欢在 舞曲开始时不和舞伴搭手,男生和女生 各自独立,分开准备和表演。可当音乐 开始后,很多女生就开始乱动了,伦巴 舞音乐刚+响起,她们就开始在自己的 身上乱摸,她们的初衷可能只是想让自 己看起来更性感、更妩媚,遗憾的是结果往往不如她们所愿。因为在观众和糖 判的眼中,她们只是在毫无感情地乱动, .只感觉她们好忙而已甚至会有摇首弄 姿的嫌疑。对于这种情形,Victor 反问 学员:But, How to look Sexy!(那么辣 怎样触摸自己才能让女生更性感呢? 同时,提醒说:女生接触自己或触碰自 己的频率太高,不会是性感的表现。当 然,每个人的品味和感受都有不同,对 性感也会有不同的看法,但有一点一致象 在欣赏任何动作时,我们都会去感受肆 深入地运用自己的情感或身体去感受, 去感觉每个动作以及每个动作该用什么 样的力量、什么样的情感,最终要表达 什么样的状态。例如,在伦巴舞中,男生经常会从女生身后拥抱女生,假如男 生没有感受整个动作,没有感受自己应 该怎样把女生抱进来,没有想过抱的力 量是大一些还是小一些,只是一心想着 把女生抱进自己身体,那整个拥抱动作 就会变得简单、粗糙,甚至会有一种强 迫的意味在其中,决不会让人体味到伦 巴舞的浪漫。生经常会从女生身后拥抱女生假如男生没有感受整个动作,没有感受自己应该怎样把女生抱进来,没有想过抱的力量是大一些还是小一些,只是一心想着把女生抱进自己身体,那整个拥抱动作就会变得简单、粗糙,甚至会有一种强迫的意味在其中,决不会让人体味到伦巴舞的浪漫。

舞蹈中的接触“进来与出去”“

对接触的处理,Victor 将它划分 成两大类: touchin(接触进来)和 touch out(接触出去)。为了说明 "touch in" 和"touch on" 的差别, Victor做了-个简单的实验:他拿起一瓶水交给舞件,并要求舞 伴丢给他,他用双手把水 瓶接进来,紧接着,他再次 把水瓶交到他的舞伴手中, 又一次要求舞伴丢给他, 他用手推开瓶水,水瓶掉 在地上了。实验中,Victor 用了两种方法跟水瓶接触, 第一种就是接进来( touch in), 第二种就是接出去( touch out )。

在双人舞中,男生和女生的手一定 会产生接触,所以舞伴之间就总会推推 拉拉。为什么呢?因为谁都不知道和 对方的手接触时,应该用多大的力量, Pull和Push就会发生在你身上。没有 真实的接触,距离就会增加,而有了距 离,就会在舞伴关系上产生隔膜,什么 时候运用触碰打破隔膜,什么时候运用 触碰制造隔膜,就是让舞蹈产生情感变 化的重要方法之一。

在生活当中,两个大关累的好坏 从他们的行为就能感觉到。以一对恋 人为例,如果接触时手拉着手,两人 都集中注意力让头靠近,他们此刻一定非常甜蜜,关系非常稳固;如果男 女各自分开注意力往外,都不愿意靠 近对方,这时我们就能猜到他们的关 系可能并不太稳固。所以,在舞蹈中 往内的感受(feeling getin )是非常 美好和谐的,如果要建立更好的舞伴 关系,就必须有美好的感觉,并时常 保持新鲜感和好奇感。舞伴关系久了, 美好、新鲜、好奇的感觉会越来越淡, 因为相互之间已经习惯了,我们应该 在舞蹈中保持新鲜感去感受自己、感 受对方,否则推拉就会发生。

对男生应该如何引带女生的问题, Victor建议: Take your lady (带领你 的女士/舞伴),take in take out (把 舞伴带领进来和把舞伴带领出去)。他 强调“Takein”,表示把舞伴带领进 来是非常重要的,跟推拉是截然不同的 感受,推拉在双人舞的配合中会把舞伴 之间的能量切断,并且会令两人的身体 僵硬,最终导致相互之间的连接空掉, 这就如同女人没有了安全感,很容易毁 致舞者失去自我。

接触是多方位的

讲解触碰问题时,Victor编排了一套伦巴舞的小组合教给学员,尽管只有几个简单的双人搭手的基本步,再添加了一点小变化,但他却反复在示范中强调Touching (接触),要求学员必须要有足够的回应和感受,所以舞伴之间要feel each other(感受对方)、to feel energy is changing (感受对方能量的转换)。

在学员对自己的接触理论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后,Victor又把课题从伦巴舞转到了激情好玩的恰恰舞。在恰恰舞中,如何才能感受能量的转变呢?Victor认为需要的就是舞者的激情、感受动作流动性的情绪以及连绵不断的舞蹈动律。为了让学员能感受激情,他编排了一段双人恰恰舞让大家体会情绪的运用。在舞蹈过程中,energy的释放和趣味性可以改变能量,当然,由于舞蹈需要运用身体去创造能量,肢体动作可以直接改变能量,所以我们才有身体的配合和运用。

除了可以跟舞伴接触联系,舞者还可以跟地板接触。比如在Split cuban break这个动作中,就可以通过脚对地板的接触,体验两腿之间的阻力以及主力脚和动力脚的配合。

在Split Cuban break中,“2”时脚前进且越过身体脚尖外转,脚掌平伏;“n”时右脚在原地,脚法为脚掌;“3”时左脚向侧并稍后退,脚掌平伏,“n”时右脚在原地,脚法为脚掌,“4”时左脚前进且越过身体,脚尖外转,脚掌平伏;“n”时右脚在原地,脚法为脚掌;“1”时左脚向侧并稍后退,脚掌平伏;“n3”时左脚收向侧。利用脚和地板的接触,使收脚更有速度和爆发力,关键在于舞者自身,舞者可以在身体内制造一些内在的阻力,然后再打破它们,这样就会产生差距感和爆破感,使舞蹈充满能量感。Victor现场邀请了几位学员一起做对比示范,尽管学员比他年轻,但他在舞蹈中比这几个学员更稳定、节奏更清晰、能量感更强……最奇怪是几个学员花了很大的力气都追赶不上准确的音乐,给人的感觉是他们的舞蹈没有快也没有慢。Victor解释说问题的关键是要利用自己身体内的对抗力和阻力跟地板接触,这样才能让舞蹈处处充满能量,并自由地运用它们。

在欣赏任何动作时,我们都会去感受,深入地运用自己的情感或身体去感受,去感觉每个动作以及每个动作该用什么样的力量、什么样的情感,最终要表达什么样的状态。

在舞蹈中往内的感受(feeling get in)是非常美好和谐的,如果要建立更好的舞伴关系,就必须有美好的感觉,并时常保持新鲜感和好奇感。

篇9:触不到的恋人

我们的一生里总会遇到这样一个人,相互影响又彼此分离,以为离得很近却永远无法靠近。生命的轨迹不断地交叉,一个点,又一个点,却始终分道扬镳。

对于宁子健来说,胡琪就是这样一个人。

第一次见到胡琪的时候,还是宁子健的十七岁,因为目睹弟弟被淹死的过程他患了严重的抑郁症。他总是觉得面前的一切都是红色的,红色的天,红色的树,红色的水,他从噩梦中一遍一遍地醒来,痛苦扼住了他的咽喉,呼喊不出。

父母小心翼翼地照顾着他,他们没有责备他带了弟弟去河边玩水才出了这样的意外,他们就这一个儿子了,小心呵护却让他的情绪更加压抑。

后来他们带他去看心理医生,也就是在那里他见到了胡琪。她戴着黑框的眼镜,瘦得皮包骨头,脸色苍白得连毛细血管也可见到,唇抿得很紧很严实。

每个星期有一个下午的时间他们会遇见,她从心理医生的诊室里出来,他就走进心理医生的诊室。她轻飘飘地从他面前过去的时候,他们的眼神会轻轻地碰触一下。他懂这个眼神,和他一样,无奈、悲伤、迷茫。他们有着相同颜色的青春,不管她发生了什么,他们都看得到彼此的孤独。

那天宁子健从诊所里出来的时候,看到胡琪站在旁边的面包店门口,橱窗里是卖相极好的面包。宁子健想也没想地走过去,他说:“我请你吃吧?”

他们在台阶上坐了好一会儿,各自手里拿着面包,胡琪一直没有吃,她对着面包发呆,而他对着她发呆。

他们就那样静静地坐着,阳光在他们身后拖出两个孤独沉重的影子,然后宁子健开始说起弟弟被河水吞没的那个瞬间。

眼泪从他的眼眶里汹涌而出,他从来没有跟心理医生讲过这些话,虽然心理医生每一次都试图来打动宁子健。他知道没有人会理解他的,直到看到胡琪。

他哭的时候,胡琪突然握住了他的手。那种灼热感让他震住,他抬眼望着她,正接住她温和美好的笑容。她说:“你怕蛇吗?我很害怕蛇,我每晚都在想我的房间里会不会有蛇,越是这样想就越是害怕,其实根本就没有蛇。”

宁子健明白她的意思,有时候越害怕就越无法面对,只要无视那些“蛇”,也就不会害怕了。这个方法真的很灵,每一次宁子健在害怕恐慌的时候,都会在心里暗示自己,那就是“蛇”。

后来他们再在诊所里遇见的时候,会微微地点点头。有时候他见完心理医生出来,会看到她在门口等着他。他从来不问她要去哪里,就是跟着她,他们一前一后地走着。

她总是挑僻静的地方,阴凉的地方,即使走了很远的距离她也不会回头,就好像非常肯定他一定会在后面跟着。走得很远了,他才知道她带他去的是一个旧书店或者音像店,又或者只是去看看一处开得繁茂的小雏菊。

他们有时候什么都不用说,她只是把耳塞塞到他耳朵里,那就是他喜欢的歌。他也从书架上抽出一本书,那也是她所喜欢的书……那些时光,是宁子健最平静的时候。

命运的邂逅

大三那年的暑假,宁子健打算坐火车去内蒙古,再从那里到外蒙古,然后去俄罗斯。火车是凌晨开的,他蜷着身子在候车大厅的时候,就那么直愣愣地看到了胡琪。

她依然瘦,穿着帆布衣,背着一个硕大的包。他整个人都呆住了,想要喊出声的时候,才发现嗓子哽住了,一种冥冥之中命运天定的感觉涌上了心头。

宁子健一直坚持在心理医生那里看了足足一年,直到某一天他去的时候再没有遇到过胡琪。在他之前换了另外一个病人,而在他之后也是别的病人,他试图守了一整天可她还是没有出现,后来就不得不承认,胡琪是不会再来看医生了。

宁子健依然是父母所担忧的儿子,孤僻沉默忧郁内向。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开始把痛苦的感觉掩饰过去,面对父母的时候,也多了体谅。他常常会想起胡琪来,想起那个苍白瘦弱的少女,她的后来会变成怎样?

宁子健站在胡琪的面前时,她愣了愣,然后就笑了。那笑容柔和地落在宁子健的心里,他握着手里的火车票想要对她说:你去哪儿,我跟你走。可是话还没有出口,旁边就有了另外一个声音,他在问:“这是谁?”胡琪淡淡地说:“朋友。”

宁子健想过他们会再遇见,却没有想过他们遇见的时候她的身边已经有了别的男生。他心里有着无助的嫉妒,却把这种感觉封得滴水不漏。他们就好像是故地遇见的旧友,简单地谈论着这些年的种种。

胡琪没有上大学,在家里呆了两年后开始往外面跑,给杂志拍一些照片写一些小文来赚取生活费。

她问他:“那些‘蛇’还会来吓你吗?”她说她在印度学了禅修,她还说,当你只是观察自己的时候,你就会正视你心里那些不为人知的地方。

其实为什么会想坐火车绕来绕去地走,那是因为他失恋了。他的女朋友跟他的朋友在一起,他成了一个笑柄,自尊心本来又薄又脆,这下只想远走他乡。遇到胡琪,他明白了,这么多年他依然还是那个赢弱的少年。是她让他想要逃的步子停了下来。

胡琪背着她的包离开的时候,宁子健仓促地撕了一张纸,写上自己的电话。

她选择了行走,而他选择了沉默

胡琪打来电话的时候,已经是那一年的冬天了。她说她在大理,觉得景色挺好,问他要不要去。他立马放下课程和正写的论文,拎了几件衣服就去了大理。

他到的时候她来车站接,她穿着一件黄色的羽绒服裹着白色的围巾,风呼呼地吹着,她的长发飘了起来,着实很美。

他们骑着自行车在古城兜转,她在前面,他在后面。就好像很多年前的那些下午,他跟着她,从来不问要到哪里。

她说:“宁子健,给你打电话的那天,我看着镜子里的自己,突然就想起了你,想看看你好不好。”她的眼神烟波浩渺,他抬起手来想搂搂她,可到底还是没有勇气。

夜里他们睡在一张床上,但中间却隔着一段距离。清凉的月色洒得满屋都是,他听到她浅浅的呼吸,觉得幸福。

半夜的时候,她醒来一次,正对上他专注的目光。她浅浅地笑了笑说:“我跟那个人在中东晃荡的时候,他认识了个女记者,想要安稳下来,所以我们分开了。”

她已经在外面走了好些年了,她的生活就是行走,并不是为了看风景而是纯粹地为了走很远的路。没有人理解这种状态,宁子健理解。

她所有的一切古怪的行为,他都能理解。他们都是带着伤口的人,不同的是,他选择了沉默,而她选择了行走。

他们是如此相似的人,他们了解对方,但他们始终得告别。胡琪选择去非洲看看,宁子健选择回去写论文和实习。父母就他这一个儿子了,他一定得争气,所以他不能跟着胡琪走得更远了。

也是在那次见面后,宁子健知道胡琪为什么需要去看心理医生了。她一直是个厌食症患者,吃不下东西。

而之所以会犯上这个病,是因为她在念中学的时候,被高年级的人逼吃狗屎。

从此以后,她一吃东西就吐,再美味的食物都让她恶心。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她的家人才发现她被欺负了很久,身上都是伤。

宁子健把牛肉切成很小块,他想要哄着胡琪吃一点。她勉强地吃了下去,然后奔到卫生间里嗷嗷呕吐。

宁子健—下就哭了。

他们终于像情侣一样了

宁子健的工作是法医。他面对的都是伤口,他试图从那些伤口里找到究竟,为他们伸冤昭雪。他喜欢这样一份安静沉默的工作。

父母虽然不太释然,但至少他看上去已经忘记过去的事了。他们跟他住在一起,像所有的老人那样唠叨着他应该找个女朋友了。

他的脑子里就想起了胡琪。这些年他们的联系很少,偶尔他会收到她的一张明信片,上面是她的足迹。他有过一千次—万次的念头想要去找她,可每一次都被一个理由掐掉了,那就是他得让父母安心。

再跟胡琪见面,是在医院里。她给他打电话说回来了,她说以后都不走了。他已经猜到发生什么事了。

因为长年的厌食症,她得了败血症。这些年她一直在走,就是在透支着自己的生命,她早知道这样下去她一定会病的。他在医院里看到她的时候,她倒是胖了一点儿,因为药物的缘故,她是浮肿着的。

他在夜里失声痛哭。他知道自己很想和她在一起,从十七岁开始这就是他的梦想。可是他们之间却永远是遇见、分离、分离、遇见。

这漫长的十年,他依然记得那些孤独的夏日时光,他们默默走在大街上,走着走着,却走不到天荒地老。他从来没有对她说过一句喜欢和爱,但这感情却深得像一把锁,牢牢地锁着他。

这些日子,宁子健每天都去医院里看她。他扶着她去晒太阳,给她念报纸,替她梳头。她总是暖暖地微笑,好像要让他记住的就是这样的笑容。

有一天,她说:“不如去看一场电影吧,像情侣那样。”整场电影,他们的手一直紧紧地握着,跟所有的情侣一样。

上一篇:杜子健微博营销课笔记下一篇:设计师岗位职责及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