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古诗词的分层教学

2024-05-05

初中古诗词的分层教学(通用8篇)

篇1:初中古诗词的分层教学

初中英语分层教学的意义及如何分层的探讨

分层教学,多年来一直颇有争议,笔者通过一段时间的实验探索,认为分层教学不但能让我们较好地针对学生的实际因材施教,而且能较好地调动各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分层的目的

给学生分层次,若处理不好,确实可能挫伤一部分成绩较差的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这就有必要在分层之前对学生讲清楚分层的目的:是为了有利于教师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是为了有利于学生之间能够更好地开展合作学习,共同提高;是为了教师能够更集中、更有效地关注、关心和帮助基础较差的学生。

二、分层的依据

讲清楚了分层次的目的,一般来说,学生是能接受的。但如何分?依据什么分?依据把握不好同样会对学生造成伤害。我对学生分层时考虑了以下几个因素:1.学生的成绩。这是最基本的依据。

2.学生的学习态度。一般来说,基础相对较差,又缺乏学习自觉性、主动性的学生,都应该分在较低的层次,以便对其进行帮助与监督。

三、分层教学的实施

根据上述依据,我把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次是班里学习成绩、学习自觉性、主动性各方面都较优秀的学生,C 层次为学习成绩、学习自觉性、主动性以及潜力各方面都相对较差的学生,其余的为B层次。各层次的人数根据班级情况而定。在我现任教的两个班里,一个班我将一半的学生分为A层次,四分之一分为B层次,另四分之一分为C层次。而在另一个班,我将一半学生分为B层次,四分之一分为A层次,另四分之一分为C层次。

分层教学,目的是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我是从以下几方面实施的:

1.针对不同层次,采取不同办法

对A层次的学生重“引”,对C层次的学生重“灌”,而对B层次的学生则根据情况采取比较折中的办法。对于A层次的学生,许多问题引导他们自己去“悟”,这远比直接告诉他们答案好得多。他们一旦提高了这样的悟性,会受益终身。对于C层次的学生,硬要让他去“悟”,很多时候是悟不出来的,一次次悟不出来,便是一次次的打击,一次次的失败。所以,对于他们,还是以“多灌少引”为好。

2.走进B、C 层次,真正关心他们

每天上课,我百分之八十以上时间是站在B、C层次之间的过道里,随时关注着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随时对他们进行提问,常常主动问他们有什么问题并给予解答。学生一旦感觉到老师是在真正地关心他们、帮助他们,绝大多数学生都会尽其全力去学习、去努力。

3.贯彻“成功教育”的理念

现代社会,人们尤其是青少年,其思想、观念较以前任何时代都大不一样了。所谓“苦口良药”、“黄金棍下出好人”再也不实用了。他们对老师不再是百依百顺、逆来顺受。批评、打击、挖苦、讽刺只能令他们生厌,产生逆反情绪。黄金棍下他们不再屈服,他们会拿起法律的武器跟你理论。还是刘京海老师的“成功教育”的理论好,它引导我们解决了许多我们以前难以解决的问题。分层教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施“成功教育”的先决条件。在这里,“成功”二字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具有不同的标准。一个对于A组学生来说也许是不屑一顾的问题,对于C组学生,只要他们解答出来就是成功;一个上次仅考25分的学生这次考了30分就是成功。教师应善于给学生成功的机会,并对其每一个小小的成功给予表扬,千万不要吝啬“Good”,“OK”,“Well

done”等话语,让他们在一次次赞扬中逐渐树起信心,从一个个小的成功慢慢走向大的成功。4.借鉴“合作学习”方法

“合作学习”是指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彼此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评价依据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是学生座位排列由过去的秧田式变成合围而坐,其实质是在学生间建立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让组内同学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影响、互相促进、从而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相对于其他教学模式来说有其独到的优势。

但是,由于我们班级的人数多,一般都在五十人以上,难以以合围的方式排列座位,如何在这种大班制下借鉴和运用“合作学习”的方法呢?

1)我把各组内每前后两排四人编为一个小组,四人轮流当组长,每人一周,负责检查、监督组内各同学完成学习任务和统计组内同学的测试成绩。2)课堂讨论时,前一排学生向后转,四人以小组的形式展开讨论。3)抽学生回答问题时,组内同学可以讨论、提醒和补充,回答情况代表小组成绩。

4)教学评价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集体评价,少关心个人多少分,多关心小组平均多少分;少在乎平均多少分,多在乎比上次增减多少分。这样,基础较差的学生才能切实感受到自己的进步,进而增强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5.遵循“目标教学”原则

所谓“目标教学”,是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和以反馈矫正为基本特征的教学体系。

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学目标只有老师知道,学生不知道,学生的学习存在很大的盲目性。为让学生明确各单元、各课时的学习目标,在教学每一单元前,我都制定出“单元目标”并分解到各课时印发给每个学生。这样,学生就能根据“目标”有目的地预习,也能根据“目标”有重点地听课,更能根据“目标”进行复习和小结。学生对每一周每一节课的学习就真正做到了心中有数。

目标-合作-成功,既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标去学习,也让学生在学习中培养合作精神,更让学生树起成功的信心。笔者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自觉有一些收获,故拟此文,与同行切磋。是为“初探”,定有不少不足不妥之处,希望得到同行、专家的批评与指导.

篇2:初中古诗词的分层教学

【摘要】:本文探讨了初中英语教学中分层设阶梯教学的课堂教学组织模式,即在认可每位学生个体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差异客观存在的基础上,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策略,使之建构起与自己能力相应的新的英语认知结构,得到全新的情感体验,达到个体知识与能力双赢的目标,最终缩小差异,达到班级整体优化,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英语,分层阶梯教学,个体认知差异

初中英语教材从人教版到GOFORIT再更替至外研社的新标准,其内容越来越体现新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即: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每个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可持续的终身发展。然而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英语教学中违背教育规律的现象和做法时有发生,只注重教师教,而忽视学生学的现象,是导致差生大量出现,教学质量不高的根源。许多学生小学各学科成绩还不错,进入中学阶段,第一个跟头就栽在英语上。我们学校里有不少的同学对英语的学习完全失去了信心,为此,我们对他们的学习状态进行了研究,调查结果发现学生两个值得注意的问题:独立思考能力较差,知识遗忘率很高。另外,大部分学生都渴望课堂内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因此,更新英语教学观念、完善英语教学方法,让所有学生都能学好英语,就显得更加迫切。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发挥教材特点,适应学生的差异,使教法改革与教材改革完美统一呢?我们在上海师范大学谢利民教授的报告中找到了答案。他认为现代教学最能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理念的就是差异教学,即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分层,并为其设置好可以在层次上进行流动的阶梯的这样一种分层阶梯教学法。

每个学生的天赋、品格、智能和体能等情况都不尽相同,学生的个体差异极其发展的多元化等因素决定了学生发展目标的多元化。所以,教法应围绕“因材施教,分层提高,让尖子冒出来,使多数迈大步,叫后进生不落伍,达到班级整体优化”来开展教与学的活动。

一:在施教过程中,应贯彻如下“两条原理”和“四个基本原则”,以达到教师的激励与学生的发展有机地结合。

(一):两条原理:其一,内部动力原理。即承认学生认识机能中的主观能动性,其中某一个因素(如英语兴趣)发生变化,将引起其他部分及整体变化(产主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其二,适应与转化发展原理。“适应”即教学应适应学生现有心理状态、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转化发展”即变学生厌学为爱学,变不会学为会学,变无所作为为积极进取,求得每个学生学习英语的最佳心理状态。

(二):四个原则:

1.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结合原则。

2.同步教学与异步教学相结合原则。即在教学中,对全体学生的行动,提出统一要求和目标的同时,正确估计出学生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可能性,根据教材内容合理设置阶梯,将学生分成不同阶梯类型,在自学、听讲、讨论、答问与作业中提出不同的要求,使每个学生在班级集体中相对独立地得到发展。

3.学生心理认识规律与知识形成发展规律相结合原则。即遵循认识论与实践论的基本原理,将知识内容进行弹性处理,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和每个学生的不同的认识阶段。将新教材的弹性和学生的个性差异融于教法之中。

4.激励性原则,就是要帮助学生实现成功,让学生在学和做中能经常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认识到自身的价值,以此来激励学生的求知欲和成就感,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学生的创造动机和创造热情,使学生能不断地追求新知,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二:分层阶梯教学法的基本作法包括六个方面。

(一)、定好层次类别

先向学生宣传分层阶梯教学法的目的。让每位学生真正认识到个体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划分层次的目的是为了界定每个学生现有的最近发展区,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策略,使之建构起与自己能力相应的新的英语认知结构,得到全新的情感体验,达到个体知识与能力双赢的目标,最终缩小差异,达到班级整体优化。之后,公布学生双基考查成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申报A、B、C三个学习小组。A层为特长发展生,占总人数的33%;B层为能力发展生,占总人数的55%;C层为基础生,占总人数的12%,对这些学生只要求他们把握教材,保证学习成绩逐步提高。这些层次将随学生学习积极性、能力及成绩的波动而有所变动。

表一2005级实验班学生双基考查成绩情况表

分数段

95分以上

95----80分

80分以下

百分比

33%

55%

12%

(二)、备课分层

备课时,教师要深入并超越教材,抓住问题的本质,了解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设置合理的认知阶梯:形象记忆性内容设为第一梯级,保证C层学生“吃得了”;抽象理解性内容为第二个阶梯,使B层学生“吃得好”;知识扩展性内容为第三个梯级,满足A层学生“吃得饱”。具体的以NSE Book3 Module5 Western music的Unit1为例

1:在教学目标上:C层次学生要求全部掌握blues/classical/jazz/techno等八类音乐和像beautiful/dramatic/serious/lively/traditional等十几种对音乐感受的表达的形容词。能够听懂别人对音乐的描述并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正确朗读反意疑问句。能通过对中国音乐和音乐家的介绍培养其一定的民族意识。B层学生在C层的基础上重点以掌握反意问句的正确表达为主,能够使用正确的形容词评论各类音乐,表达对别人的观点同意与否。能够读懂有关音乐以及人物介绍的文章,掌握其细节内容。A层学生在B层的基础上,要求能够根据音乐辨别其种类。能够掌握人物介绍的基本方法,可以写出自己所喜爱的音乐家的完整的语篇。

2:在学习材料的选择上。A层学生除课文内容外,教师要求他们能够找出各种音乐的相关背景知识,能独立制作有关音乐和人物的招贴画。B层的学生以课文内容为主,能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制作有关音乐和人物的招贴画。C层学生仅限于课文内容的学习,并减去课文中的像Which musicians do you like best? How many fans of western classical music are there in your class? 等有关拓展性的问题。

3:在课堂练习题的数量和难度方面。A层学生能独立完成根据课文内容的对各类人物对不同音乐的喜好的选择与判断。并增加一些课文以外的反意疑问句的表达类习题。能写出自己所喜爱的作曲家的有关介绍。B层学生要求能独立完成根据课文内容的对各类人物对不同音乐的喜好的选择与判断。并增加一些课文以外的反意疑问句的表达类习题。C层学生能以小组4人合作形式完成有关课后习题,并通过小组成员协作能正确朗读课文。

(三):课堂教学沿阶梯

根据备课要求,授课着眼于B层中等学生,实施中速推进,课堂辅导兼顾A、C优差两头,努力为差生当堂达标创造条件。做到对A类学生少讲多练,让他们独立学习,注重培养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技能技巧;对B层学生,则实行精讲精练,重视双基教学,着重在掌握基础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上下功夫;对C层学生则要求低,坡度小,放低起点,浅讲多练,查漏补缺,弄懂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课时进度以A、B两层学生的水平为标准,要遵循“低起点,小步走,常巩固,多鼓励”的原则。同时,授课过程中还要把握好课堂提问与反馈的分类。

首先,提问分层。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决定着学生的求知欲,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因此问题设计也需要设置梯度,知难而问,使他们在自己的“发展区”中有更高的突破,让所有学生都有所得、有所获。在此仍以NSE的Module5 Unit1为例,为C层学生所准备的问题有What do you think of this music? Do you like rap? Who likes opera?以及一些简单的像Beijing Opera is traditional music.类的判断题。为B层学生所准备的问题有Who is The Blue Danube by? Where was Strauss born? Tony likes pop music, doesn’t he? Who is your favorite classical composer? 等等。而为A层学生准备的问题有Which musicians do you like best? Where were they born? What are by them? Which river goes through shanghai or your hometown?等

其次,反馈分层。教师的课堂主要注意力不在于系统传授知识,而在于从各类学生的学习中,从他们的语言、表情、神态、问答中及时地、最大限度地取得反馈信息,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启发、诱导、点拨,从而更好地激发其求知欲和创新精神。同时对于C层学生要多使用像Good!Great!Quite good!You did a good job!Work harder, you’ll be better!等鼓励性语言。对于B和A层学生要善于使用一些激励性反馈语言。

(四)、课后练习分层。

为了促进每一位学生的提高与发展,巩固课堂上所学的内容,教师还要给学生布置一些适合各层次学生的不同练习题。因此我在设计练习或布置作业时遵循了“两部三层”的原则。“两部”是指练习或作业分为必做和选做题;“三层”是我在处理练习时所采用的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知识的直接运用和基础练习,是全体学生的必做题;第二层次为简单综合题,以B层学生能达到的水平为限;第三层次为综合或创新性问题。第二、三层次的题目为选做题,这样可使A层学生有练习的机会,B、C两层学生有充分发展的余地,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因而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五)、分梯级评估

在一项工作中,一定的成功感是顺利完成的重要因素。学习也是如此。在以上分级授课的基础上,学生如果能顺利完成了本梯级的学习任务,而且经常能超级答问和超级完成作业,这时,教师应进一步培养其信心,改革考查方法,让学生得到满意的分数。

考查方法可以有如下几种方式:

(1)三套试卷中试题相同但难度不同。如C层学生的单词拼写是提供两三个字母的。其选择题仅提供2个选项。作文给出大致提纲只需用一些恰当的连词穿起来便可。B层学生试卷参考普通试卷难度。而对于A层学生,附加一些竞赛类试题,要求必做,但只算附加分。

(2)同一套试卷分两部分命题。基础题80分,拓展延伸题40分,其计分方法是:C层学生实得分=120分-扣分,B层学生实得分=(120分-扣分)×100/120,A层学生实得分=100分一扣分。(此方法可用于综合考查)。

(3)试题相同但评分标准不同。基础题对C层学生基分高,对A、B层学生的基分低:以部分知识延深扩展题补足A、B层学生的基分满100分;允许C层学生做拓展题,作为升级的参考因素。(此方法常用于单元考核)。

(六)、激励跨梯

学生分级达标后,能力得到了发展和提高,基础得到了巩固,部分学生跨梯条件日趋成熟;老师应在授课中有意识地创造跨梯条件(如超级提问,超级作业),引导他们向上一级台阶过渡。同时,鼓励学生自觉申报跨梯。对部分不能升级,以及个别由于骄傲而退步须降级的学生,教师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后,采取保级和降级措施。这种定期升级教育活动,一期一般进行两次,对个别超速发展的学生,可随时升级。调级后,老师订出新的目标(如各层的最低分数),使学生有新的奋斗目标。

此教学研究实验在实际中的研究共进行了一学年的实验研究,我们统计了两个学期的实验班和非实验班级的英语成绩,实验对比如下:

2005年度第一学期

2005年度第二学期

平均分

及格率

优秀率

平均分

及格率

优秀率

实验班

87.93

98.02%

58.88%

88.69

98.36%

60.66%

对比班

78.22

95.08%

50.49%

78.98

85.01%

45.00%

年级

85.66

96.28%

54.10%

85.35

91.56%

57.28%

层次

实验前占学生总数比例

实验后占学生总数比例

A

25%

33%

B

55%

55%

C

20%

12%

总之,分层阶梯教学使不同的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到桃子”,获得成功的喜悦,极大地优化了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从而提高师生合作、交流的效率。在初中英语分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不同层次,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安排不同的练习,确定不同的教学重点,激发各个层次学生的求知欲,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布卢姆.《教育评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2:陈龙文.《柳暗花明又一村----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http://vs_maths.guangztr.edu.cn

3:《实施分层教学变同步发展为差异发展》宁波教育科研网

4:吴颖.《浅论中职英语的分层教学》职教网

5:初中数学激励式阶梯教学法中国教师资源网

篇3: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思考

一、分层建组策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要有充分的了解, 根据学生的智力、基础和学习态度等, 将学生大致分成三个层次: (A) 基础扎实, 接受能力强, 学习方法正确, 成绩优秀。 (B) 基础和智力一般, 学习比较自觉, 有一定的上进心, 成绩中等左右; (C) 基础、智力较差, 接受能力不强, 学习积极性不高, 成绩欠佳。对学生的分层应由老师掌握, 让学生知道自己所在的层次, 可把学生的自愿和教师的分组结合起来, 以使学生能接受为原则。

二、教学过程分层策略

1. 教学目标层次化。

按教学大纲的要求, 根据教材特点, 从各类学生实际出发, 使教学目标层次化, 即分为所有学生都能达到的“基本要求”, 多数学生经努力后可以达到的“中等层次”, 对少数学生学有余力可以达到的“较高层次”。具体来说就是:对后进生只要求学会最基本最主要的知识, 对中等生要在“熟”上下工夫, 注意发展分析综合能力。而对优等生要求深刻理解, 灵活运用, 启迪思维, 培养创造思维能力。

2. 问题设置层次化。

问题的提出是思维的开始, 但当学生的心理处于压抑、自卑甚至恐惧时, 它将直接阻碍、削弱思维活动,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 设置不同的问题, 使各类学生都能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领略到获得学习的愉悦和欢乐, 从而在愉快中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 完成向高一层次的转化。

3. 练习设置层次化。

适当的练习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 应该设计多层次的练习供不同层次学生选择, 题型应由易到难形成阶梯性。

三、分类指导策略

学生训练时, 要做好课堂巡视, 及时反馈信息, 加强对B、C层次学生的辅导。对C层次的学生课后尽可能进行面对面的辅导, 积极组织A层次的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通过开展竞赛知识讲座开拓学生的视野, 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另外, 分层教育使各类学生都有所提高, 但并不是使每一个学生的潜力都得到了充分的“挖掘”, 因此, 个别辅导在分层教学中显得不可少, 特别是一些过差生。由于分层教学将学生分若干层次, 因此学生间的学习自然形成了竞争, 学习的升降, 各层次的转变, 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了一定冲击。教师应当正确引导, 使之有一个健康的心理, 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为适应社会的需要奠定坚实的基础。

篇4:初中英语的分层教学

一、分层教学的准备

1. 学生分层。我在接手一个新班级的时候,就主动和学生及学生家长进行广泛的沟通,然后大力宣传分层次的必要性和益处,通过调查、测试、谈话等手段进行科学的评估。其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学习水平,自主选层。最后用一套难易适中的题目对学生进行测试,把学生分为A、B、C三个学习小组。A层次学生的基本功扎实,学习主动,对英语学习有浓厚的兴趣,接受知识能力强。B层次学生在英语学习上有一定的进取心,接受知识的能力相对较弱,基础不扎实,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和内在潜能,需要老师扶持,给予一定的督促和辅导。C层次的学生学习不自觉,基础差,思维反应慢,考试成绩差,在学习上存在一定障碍,需要教师时刻关心、辅导和督促。

2. 教学目标分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新目标﹚》每个单元分为Section A、Section B、Self Check,为了加强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设置了学习策略、具有跨文化内容的语篇及相关练习。Section A 是基本语言内容,Section B是知识的扩展和综合的语言运用,Self Check给学生提供自我检测。分层教学的教学目标整体规划应该是:A层次的学生要全面落实教学目标,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B层次的学生要落实部分教学目标,激发他们的兴趣,增强信心;C层次的学生要过好单词关,过好知识点关,夯实基础。这样的规划要落实在每一节课的教学中,例如,我在教学九年级Unit 1 Section B 3a “How I learned to learn English” 时,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A层次学生的目标是能以短文的形式介绍自己的学习经验;B层次学生的目标是运用关键词,模仿句型,写出完整的英语句子;C层次学生的目标是熟记生词和关键词,熟读3a并能完成根据教材内容所出的选择填空的练习。

二、分层教学的实施

1. 自主探究。由于A层次学生知识基础好,能力较强,整体教学后,我给他们设置一些有思考空间和探究价值的学习任务,指导他们自主探究,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例如,在教学九年级Unit 9 Section A时,我给了2个任务,指导他们自主探究学习:(1)Go on talking about the most useful invention or the oldest invention or the newest invention. (2) 给出invent, be used for, make, by, would like, think等词汇,写一篇题为“I want to invent a …”的短文。在必要的点拨指导后,这一层次的学生经过自主探究,互相交流,充分发挥了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都写出了质量较高的短文。

2. 互动合作。B层次的学生因为学习基础、智力水平既不太好也不太差,只要通过他们之间的互相合作、互相交流、取长补短的互动学习,就能比较完整地学到知识和技能。所以,在完成整体教学后,必须对这一层次的学生进行具体指导,引导他们在合作学习中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例如,在整体教学完Unit 11 Reading “Could you please lend me your pen?”后,我指导他们运用本课词汇和句型,进行Speak more politely的会话练习,包括:Could you please (not) do …? Excuse me, can I ask…? I wonder if you can… Im sorry to trouble you but…然后给出几道完成句子的练习,要求他们分别运用ask for, sound, depend on, on the other hand, lend, borrow等词汇填空,指导他们互相交流后各自独立完成。结果,这一层次的学生都能顺利完成这两个学习任务。

3. 鼓励和个别辅导。C层次学生英语基础差,对学习英语有一种恐惧心理,难以学懂教材上的基础知识,有的学生甚至连一些单词都不会读。因此,在分层教学中,更应该把精力和时间投入到对他们的指导方面,既要不断地鼓励他们,唤起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又要给予具体的帮助,加强个别辅导,使他们能熟记生词和教材中的重要句型、词汇,逐渐积累和丰富英语知识。

实施分层教学之后,教师上课效率和学生学习兴趣都有所提高,学生不再感到没话说,没事做,最大限度激发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参与意识。帮助中、差生消除了自卑感,缩小了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的差距,大面积提高了教学质量。

篇5: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探索

大家都知道,初中阶段面临的突出困难就是学生学习成绩分化严重。小学毕业直升初中,原有的差异随着初中学科的增加,学习内容的加深而进一步扩大。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学要做到真正面向全体,让学生获得均衡的发展,必须因材施教,设法使所有学生学有信心,学有所获。初中学生学习基础参差不齐的情况严重,如不及时加以改变,差距会越来越大,班级教学将难以顺利进行,在这种情况下,对分层教学进行了一些实践与探索。分层教学是一种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它强调了“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要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提高,让尖子冒出来,叫后进生不落伍,达到班级整体优化”。分层教学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生在自己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在每一节课内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渐渐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达到终身学习的目的。要做好分层教学,我认为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自己所教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要有充分的了解,根据学生的智力基础和学习态度、方法等,将学生大致分成三个层次: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方法正确,成绩优秀分为A组;基础和智力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左右分为B组;基础、智力较差,接受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欠佳分为C组。对学生的分层应由老师掌握,不宜对学生分开,防止优生自满、差生自卑,尽量保护低层次学生的自尊心。对学生的分层是动态的,要随时注意学生层次的变化,鼓励低层次的学生向高层次发展。随着学习成绩的升降,三个组的成员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变化的结果应是差生组的不断“解体”,中等组和优秀组的不断壮大。这应适时根据他们的测试成绩来调整组别或升或降,适当引入竞争机制,以激发学生的学习进取心。

第二、对备课进行分层:在教学中,除研制学期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外,更注重课时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落实。考虑三类学生不同接受能力,对 C类学生提出基本要求,对A、B类学生提出较高要求。同时配置相应的内容、设计不同层次的课堂练习。其目的就是使全体学生在达到基本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让中、上等学生能有所提高,使其得到充分的发展。

第三、对授课进行分层:坚持“进度一致,程序不同,分层施教”的原则。做到不同授课内容区别对待,搞好分层提问、分层练习和分类指导。应在基础知识课中同步不同速,鼓励 A、B类学生通过增大练习量熟练掌握;辅导C类学生达到基本掌握,对综合性较强的课,着眼于B类学生,实行中速推进,对C类降低难度,对A类学生提高要求。总之,分层教学既要使C类学生“吃得上”,又要使A、B类学生“吃得饱”,落实在课堂训练中既要有一些基本题,又要有一些稍有变化的中档题,还要在训练中有一些综合性较强的能力题,使三类学生各有所获。

第三、对作业进行分层:为使各类学生在课后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巩固和提高,我对课外作业和练习也进行了分层次、有梯度的设计。给三组学生布置的作业难度不同。例如:我给 C组学生的作业以单一机械的练习为主,偶尔也从综合多变的练习中选一些比较容易的布置给他们;给B组学生的作业主要从单一机械练习和综合多变的练习中选一些中等难度的;给A组学生的作业以综合多变的练习为主,偶尔也从单一机械的练习中选一些较难的布置给他们。或者三组学生同时接受同一难度的作业,但要求他们仍按三个组收齐,批改时则把精力集中在C类学生的作业上,对C类学生,要求他们通过作业强化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对B类学生,要求他们通过作业透彻理解基础知识,掌握一般地解题方法和解题规律。对于A类学生则要求他们在完成作业时侧重于基础知识的深化理解和掌握,在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上下功夫,掌握一般地数学思想、数学方法以及解题规律、技巧。

第四、对辅导进行分层: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见到有些学生学习很轻松,课后作业做得又快又好,且学习成绩很好,但有些学生学得很辛苦,几乎放弃了所有课余时间在努力学习,但成绩还是不理想。经过长期的观察发现,形成这种现象并不仅仅是智力问题,学得辛苦的学生智商并不低,而且在某些方面比成绩好的学生反应还要快,只是这些学生上课时大部分不能专心听讲,由于没有领会课上的知识,导致课后花了不少的时间都完成不了作业,而且完成的质量也不好。长期下去有部分学生就会形成“我比别人笨”这种心理,慢慢导致恶性循环。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尤其C类学生健康的学习习惯尤为重要。在分层教学

中,每位学生都有属于自己能解决的题组,至少让每位学生都能意识到我和别人一样也能做,而且也能做好。解题过程中出现了错误,及时加以改正,少批评,多鼓励。让学生在心灵上能愉快地接受学习,从而自主有效地投入学习,慢慢地进入良性循环,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使得他们能越学越轻松,越学越喜欢,越学成绩越好。

第五、对评价进行分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评价有所区别,对于A层次的学生进步应采用激励评价,鼓励他们向更高层次发展,对B、C层次的学生所取得进步应采用竞争评价,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努力奋进。

篇6:浅谈初中数学的分层教学

[摘要] 分层教学是借助教学平台完成分层教学,教师要考虑到学生在学习基础、认知能力、学习习惯存在的差异程度,利用教学平台等技术,有针对地加强对不同类别的学生的学习指导,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既要面向全体学生施教,又要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各尽其能;“能够使全班所有学生都快速前进的一个有效手段就是采取区别对待的教学法。

[关键词] 分层教学

结论的推导过程

成效分析

普及义务教育的任务仍在进行,但随着经济的改革开放,很多家长为了发展经济外出打工,结果留守的孩子缺乏必要的家长监督,小学生又不能很自觉地学习。因此有一部分的落伍者迈进了初中的校门。这些学生的知识断层较大,有15%的学生进入初中以后在数学的学习上无法跟上进度。对这部分学生若不采取响应的措施,数学教学很难进行下去。就近几年的七年级新生来看,好、中、差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的差别明显加大,八年级以后两极分化的现象尤为加重。沿袭“应试教育”的教学方法,势必会将很大一部分的学生淘汰出正常的教育。这与“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的观念是背道而驰的。《数学义教大纲》指出数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素质教育的实施与运行》中也强调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创造一种适合的教育,而不是挑选适合教育的儿童”。这就给目前的数学教育提出了更新的、更高的要求。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只有遵循这一原则,才能尽快有效地提高各不同层次学生的数学素质。既要面向全体学生施教,又要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各尽其能,学有所得,还要避免优生吃不饱、差生受不了的现象,实行分组区别对待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分层教学的内涵

分层教学就是借助课堂教学平台完成数学分层教学,即在班级授课的框架内,教师充分考虑到学生在学习基础、认知能力、学习习惯等方面存在的差异程度,利用网络教学技术,有针对地加强对不同类别的学生的学习指导,以每个学生认知能力为基础,按照认知规律和语言学习的目的,在课堂教学中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从好、中、差各类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不同层次的要求,给予不同层次的辅导,组织不同层次的检测,使学生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处于学习者现有水平和潜在水平之间的区域称为最近发展区))内得到最充分的发展,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全体学生的数学素质,实现中学数学教学目的。

二、数学分层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1、必要性分析

学生学习数学是在他们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逐步地、不断地获取未知知识信息而进行的。如果他们原有的知识不一致,那他们所需输入的难度也将不一样。初中数学教学普遍 面临着学生数学基础薄弱、水平相差悬殊的问题。特别是,由于受地区差异、城乡差异影响,学生入学前的数学学习环境、学习条件大相径庭,数学水平客观上存在着悬殊。一些来自发达地区的学生,小学阶段数学教学条件较好,知识基础相对扎实,可以完全适应教师组织的课堂活动;而另一些来自偏远地区的学生.数学学习环境相对差一些,即使一些简单的数学用语,他们也听不大明白,不能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而传统的统一教学目的、统一的教学方法和统一的教学内容,已再也不能满足各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制约了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统一教学法造成了数学基础较好的尖子学生“吃不饱”,挫伤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求新欲;而基础较差的学生“吃不了”,从而打击了他们的自信心。这种普遍存在着的自然班级中的明显个体差异造成了数学教学的费时低效,严重地影响了教学效果。基于以上这种普遍问题,本文作者认为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是必要的。

2.可行性分析

理论依据。因材施教是公认的优秀传统教学原则之一,以学生发展存在的差异性为前提进行教育教学的思想是我国古代教育家一贯崇尚的,贯穿于我国古代教育史。中国教育的祖先孔圣人是这一教育理论的创立者。他说,教育学生要“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即教育要看他的所作所为,了解他的经历,观察他的兴趣爱好。这也是我们今天教育教学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

在西方,美国著名的知识学家Stcphend, Krashe提出了“i+1”概念。Krashen认为,人们学习知识的唯一途径是通过可理解的知识输入。所谓可理解性输入,可用公式表示为i+1。其中,i表示知识学习者目前的水平,1表示略高于知识学习者现有水平的知识。他把影响数学教学的因素归结为两条:一是是否有足够的能理解的知识材料(comprehensibleinput,或C,I),二是是否构成心理障碍。如果知识输入内容太难,远远高于学生的现有水平即为i十2,学生就无法与他们已有的知识结构沟通,他们就会失去自信心,产生焦虑感。另外,数学语言输入的内容也不能太接近甚至低于学生的已有水平即i+0,否则内容太贫乏,没有挑战性,学生就学不到新的知识和技能,不利于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由此可见,中国先哲们的因材施教原则,即针对学习者不同的知识能力、认知风格、动机、态度和性格等个体差异施行不同的教学要求、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与Krashen“i+l”理论的内涵是一致的。这也正是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理论精髓之所在。

三、分层教学的准备

学期初,根据平时提问、作业的完成情况和单元测验,按好、中、差分成A、B、c三组。必须保证中间大两头小的趋势,体现出大多数的主体。

向学生讲清分组教学的重要意义。让学生明确分组教学是为了使能力发展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听得懂、学得进,是能顺利学好同一数学内容的重要措施,有利于提高全体学生的数学素质。让学生清楚。现在的分组不是为了扩大差别,抛弃学生,而是为了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全体学生的能力、数学素养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会与不会,往往取决于信心。持久坚定的信心,是成功的保证。在分组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学习目的、毅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信心等方面的教育。特别要使学生克服畏难的情绪,坚定信心。使全体学生都能早日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四、数学分层教学构想

结合学生的知识能力、知识兴趣、学习态度、知识结构、学习习惯等方面的差异,老师将自然班级的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根据同组异质互助共进的原则,再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按优中差三个层次1:2:1组成四人合作小组,按纵向同质、横向异质集中编排,实行组合搭配,以便于开展“一帮一”的小组合作式学习;

根据学生A、B、c三个层次的学习和认知能力,将材料进行加工、整理,分成三个分别适合三个层次学生学习的难度,使每个层次的学生在学习时能“跳一跳吃得到”,让学生有学习之后的满足感和愉悦。将这三种难度的学习材料分别放入教学平台中,不同层次的学生进入不同的数据库学习,学习结果可通过数据库的相应难度的试题进行检验,合格后可以进行更高一层或下一阶段的学习。这恰恰符合了“i+1”的理论。

数学课具有特殊性,不同于其他的课。其他的课程,通过老师的讲解学生就可以理解和掌握,而数学是不同的。这门课要求的就学生长时间的练习,老师讲,学生不练,是不会有收获的。留出大部时间给学生自主学习。所以,老师在讲解时采用不分层的方式,主要以讲解学习方法为主,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而在讲授内容的难度上分层,以B层学生为主,同时兼顾A、C两个层次的学生。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同一层次内分为优、良、中、差,不同层次之间不做评比,这可以使同一层次学生之间产生比着学,又可以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而产生成就感。这种成就感或许是大多数学生学习的原动力。

目标分层。按照初中数学教学大纲对知识、能力和情感的不同要求,分别制订出基础性目标、提高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三个层次的教学目标,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基础性目标是教学大纲规定每个学生必须达到的一般要求,提高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是分别对学有余力、数学基础较好的B层和A层学生提出的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做到“保底而不封顶”,保证每个学生的求知需要得到满足。

五、成效分析

采取了区别对待的分层教学法,按学生能力发展的最近区提出要求,差生尝到能够学会的甜头,有了成功的欢乐。对优生又开辟了“用武之地”,余力得以发挥和施展。使他们都能感受到“跳一跳摘到的桃子最甜”的滋味。一年前,刚进七年级时,很多孩子的举手习惯还是与小学时一样踊跃,可渐渐地,我发现举手的越来越少了。课外打听过几个学生后,得知,他们举手不以为他们都懂得,但看到人家举了,他们也不好意思不举。可连着几次被提问而回答不了时,往往被嘲笑,最后连举手的勇气也没了。针对这一现象,我背地里要求他们,在懂得时候举右手,不懂得时候举左手。当我发现他们举起右手时就更多地给予提问。一年以来,通过如此等方法的分层教学,三分之二的差生进入了中层行列,其他的学生也呈现出进取的优势。由于下层、上层学生的积极性的高涨,对中层学生又是一种巨大的推动力量,极大地刺激并调动了他们学数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切实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使能力不同的学生都得到了充分的提高和发展。

六、分层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

分层教学虽然有很多的优点,分层教学的目的是“因材施教”,要确定“材”的素质和水平。目前,我们对学生的分层主要依据新生摸底的结果,但测查的内容、难易的程度、考查的结果等,是否科学、客观,有没有参考价值,这是个重要的问题。分层要使同水平、不同需求在发展中柔性衔接,使学生从分层开始,就有了信心、有了动力、有了希望;分层对学生的心理冲击表现为“自卑”。可见,做好学生的工作尤为重要,在分层教学的试验之前一定要客观地宣传其有利的一面,同时提醒学生,做好顶住压力的思想准备。分层应以学生能否取得进步为判断得失的标准。

实行分层教学要求学校有充足的硬件支持。另外,教学平台上的资源不充分,有待加强建设;分层教学评定的是学生的进步情况,主要是过程评估。而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的成绩涉及学生评优、评奖等诸多事宜。这有待于建一个综合、合理的评价体系。

七、结语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模式不是一个新生事物,但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和实践的不多,这种模式的实施与否,以及成效如何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孙雪峰报,2006,(1).

[2]戴庆宁2005,(12)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探讨llJ].重庆文理学院学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研究[J]中国教育

篇7:初中数学课的分层教学

2013年3月20日

近年以来,我市全面实施了义务教育,使小学毕业的学生全都升入初中,和前些年比较,生源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学生素质,尤其是掌握的知识水平参差不齐。这样,过去那种“一刀切”的教学模式显然已不能适应当今教育发展的形势了,分层教学的探讨,应该提上议事日程。

一、推进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义务教育是教育的基础工程,肩负着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和直接为社会培养各类人才的双重任务。《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由于学生在知识、技能、能力方面的发展和志趣、特长等不尽相同,所以要因材施教。”学生在层次上的差别是客观存在的,因此,真正的全民素质教育必然是分层教育。具体地讲,就是将一个班级的学生按成绩的差异划分成若干个层次,分层开展教学活动的教学模式。

二、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做好各类学生的思想工作

经过考试与观察之后,将成绩优秀的,智力、技能强的学生划分为第一层次,成绩一般的和较差的,划分为第二层次和第三层次。应当向学生讲清楚,分层教学的出发点是因材施教,是为了更快、更有效地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学得轻松,学得更好。其目的绝不是只顾优生,歧视差生,而是面向全体。而且,当前这样的编类并不是一层不变的,而是根据今后的成绩变化以及今后的表现作出及时的调整的。这样以来,可以增强优生的第 1 页

忧患意识,激发中等学生的上进动力,同时也是对差生的一种激励,最终使班级里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竞争局面,充分地调动全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分层教学的一般模式

(一)分层备课。

分层备课就是按班内学生的实情况,以课标为依据,结合课本内容,写出分层次的教学方案。教学目标的确定是备好课的第一环节,最低层次的目标也应达到课标的基本要求,较高层次的目标应达到课标的较高要求。对于学习能力特强的学生应提出更高的要求,使他们得到充分的发展。分层教案中应有具体不同的课堂活动程序和不同的课堂练习,并作出不同的作业内容和作业 要求。

(二)分层授课。

分层授课是对过去“一刀切”的教学模式的重大改革,体现出既能面向全体,又能因材施教的教学要求。课堂组织必须面向中等生,兼顾优、差生。

1、复习引入。

在新课之前,提出几个难度不同的小问题,或出几道小题目,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解答,并由此检查上节课的目标落实情况。经简单的点评之后,相应地提出与本课有关的新的问题,巧妙地过渡到新课内容。

2、讲清目标,分层落实。

出示课题之后,首先简要地向学生说明本节课要落实的基本知识点以及相关的教学目标。然后,分层次地布置学生去自学阅读相关的内容。教师要积极做好辅导工作。同时注意观察动态,鼓励学生积极提问。教师应视情况逐一答疑,或把多数同学普遍存在的问

第 2 页

题,不失时机地提出来,组织学生共同讨论。讨论之后,教师作出必要的补充或小结。以讲授“完全平方公式”一节内容为例。对于公式的引入我是这样处理的。由于前面已经学过平方差公式的推导,所以本节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导过程可以在教师的引发下,由学生自学完成,并由一位中下程度的学生上台板演,而教师只作简要地点评。由于难度不大,各个层次的学生基本都能独立完成,把主动权交给他们,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 获得成功的喜悦。例1中共有4个小题:①(a+3)3;②(y-)2;③(-2x+1)2;④(-3x-4y)2。对于①②小题,每个学生基本都能独立做出正确的答案。而对于解③④小题时,许多学生就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到底是运用两数和的平方公式去做,还是运用两数差的平方公式去做?这时我抓住时机,把问题明确地摆出来,组织他们进行讨论。于是,学生们议论纷纷,各抒己见,兴趣极高。经过激烈地讨论和争议之后,我又向他们指明,不论是应用两数和的平方公式计算,还是应用两数差的平方公式计算,关键都是必须弄清究竟是哪两个数和的平方,或者差的平方。这样,心中的疑问便消除了,对于公式的理解也更加深刻了。

引导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发现问题,并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和教师的辅导,积极地去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启发他们不断地动脑、动手、动口,使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更高涨,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寓学于乐之中。

在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掌握之后,教师应有意识地将有关知识进一步深化,加强难度,并配置相应的习题,以满足高层次学生的需要,使他们的知识和能力更上一层楼。

3、分层练习,检查目标。

新课之后,结合课本设计的练习,并补充一些难度不等的习题,第 3 页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去完成。练习订正应突出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只作必要的补充或简要的评述。如讲授“完全平方公式”时,对于中等或中下程度的学生的练习配置,要以课本习题为主。同时因为本节习题内容较少,难度不大,若仅限于课本内容,部分优生很快就能掌握了,于是就会产生悠闲自在的感觉,甚至会有自满的情绪滋长,所以,我对这些优等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编拟了下列思考题:已知①x+y=5,xy=4,求x2+y2 的值;②已知x-y=,xy=,求x2+y2 的值;③如何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a+b+c)2。这样为部分基础好,接受能力强的有潜力的学生提供了充分施展才华的机会,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效率。

4、课堂小结。

结合自学与练习情况,教师应进一步强调普遍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方法。然后,紧扣教学目标,把本节各个知识点串联起来,使之系统化。

(三)分层作业。

如果作业采取全班“一刀切”的做法,必导致优生“吃不饱”,差生“受不了”的现象。为此,在教学中应设计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必做题是依据课标的基本要求,着重于双基的训练而设计的;选做题则是综合性较强,具有一定技巧性和趣味性的题目。对于选做题,应引导学生视学习能力的不同,作部分选做或者全选,并提醒学生不要盲目多做,造成负担过重等不良现象。这样可以打消往日怕完成不了作业的顾虑,同时,抄作业或不交作业的现象也会少,甚至没有。

(四)分层测试。

考试是测试、评估教学效果 的一种手段。通过考试结果的分析

第 4 页

和总结,将对调整教学节奏,改进教学方法起到反馈作用。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习层次的差异,要求一份试卷应具有多种测试功能。例如,卷面设计可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同时,改原有试卷“百分制”为现有的“(100+50)分制”,必做题为100分,选做题为50分,但仍以60分为及格分。这样的设计再次体现了面向中等生,兼顾优差的教学方案。使中下水平的学生不会考得太差,甚至于挫伤其学习积极性;同时,增强了大部分中等生的自信心,促使他们向优生靠近的决心;由于选做题部分加大了难度,综合性较高,可以使优生有充分发挥的余地,有利于智力的开发,而又不至于产生自满的情绪。

(五)全面开展“结对子”活动,加快差生“脱贫”步伐。

我所教两个班100多人,我把每班分成17组,每三人成一小组,由成绩优秀的学生担任组长。组长负责对其它同学的学习的监督工作,为差生排忧解难,当好他们的辅导员;而教师则要做好各组长的参谋。这样以来,差生的成绩 明显地提高了,学习也变得更加自觉了,而且,全班同学之间交流的机会增多了,整个集体变得更加团结,更具有凝聚力了。

我近年的实践证明,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是当今实施素质教育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它确实能充分地调动全体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有利于大面积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篇8:初中数学的“分层教学”浅谈

一、课前考究, 科学安排分层教学

课程的改革是一次崭新的挑战。教材已经不再是唯一的课程资料, 教室也不再是唯一的学习场所, 教师们必须要进行探究式的教学改革。

教师在授课之前, 可以利用日常的教学资源和与学生们的沟通交流来实现对学生们的层次划分, 从而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们的实际学习情况。第一类的学生们通常能够自主学习, 学生成绩也比较好。第二类的学生学习成绩一般, 积极主动性也一般。第三类学生学习成绩比较差, 一般不主动学习。第四类学生成绩起伏就比较大, 情绪化, 而且比较敏感。这种成员的界定划分是很模糊的, 都要靠教师不断地考察和分析, 才能够充分并且真实地了解, 进而制订出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 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最大程度地适应学习的节奏, 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二、情境创设,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 学会们始终占据着被动的地位, 很多教师采取的都是填鸭式的教学, 在新型的教学模式中, 教师应该发挥主导的作用, 调动起学生们的积极主动性, 帮助学生们学会主动学习。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采取创设情境的方式来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教师可以在课前结合学会们的生活实际提出一些数学问题。比如说, 在进行有理数的相关问题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利用学生们熟悉的生活现象, 创设出相关的问题, 使学生们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在苏教版的初中数学教材中, “阅读”栏目就是为了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 帮助学生们利用数学思维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这种结合实际的情境教学, 不仅激发了学生们对于数学的学习热情, 而且提高了学生们运用数学的能力。

三、重视例题, 优化教学整体效益

在苏教版的教材中, 具备了更多的优势, 苏教版的教材将数和代数整合为两大版块, 在函数思想当中, 首先要从数量的变化和联系进行整合, 用字母来代表代数式和数量变化, 整体的脉络都比较清晰, 学生们能够更加轻易地梳理出学习的整体思路。在教材例题的选择过程中, 教师要重视例题的类型和难易程度,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典型的例题来随机抽取班级的同学到黑板上进行演算, 演算出结果之后, 先由学生们来判别结果的对错, 然后教师捋清楚学生的思维之后, 再进行例题的疑难讲解, 采用通俗易懂的方法来帮助学生们理解课程的内容, 这种举一反三的方法不仅很好地避免了题海战术, 又培养了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也提高了学生们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

四、课后作业, 合理布置考试测评

因为初中生当中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需求, 所以, 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中, 教师也应该进行层次化的设计, 实现最大程度上的因材施教。我们以第三类的学生为例, 第三类的同学基础很差, 而且无法独立地将老师布置的作业完成, 教师就应该借用他们爱玩的天性来锻炼这一层次学生的动手能力。比如说, 在进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探索环节教学时,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们在课前自行制作一些长方形的模型, 使学生们在制作的过程中, 就能够充分地了解到这节课将要讲授的内容。对于第一类和第二类的学生, 教师可以在课后为学生们推荐提升高度的复习资料, 辅助学生们养成更高水平的自学习惯, 在巩固课堂知识的同时, 能够拔高班级同学的数学水平。

在考试测评的体系中, 教师可以结合本班情况, 适当地组织月考, 月考的试卷可以分为A、B卷, 同时对班级内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考查, 在试卷中也可以设置必选题和选做题, 这样在为普通学生建立信心的同时, 也能够拉开班级的分数层次, 给学生们更多的进步空间。

五、鼓励师生, 建立良好沟通模式

教学过程的本质, 就是通过教师和学生的有效沟通达到传递知识的目的。在分层次的教学模式中, 教师应该关注到每一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度, 掌握不同层次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 了解到每一位学生的情感波动, 最终形成一个良好的沟通模式, 营造出和谐的课堂氛围。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采用分层教学模式, 有效地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使班级的同学都有成长的空间, 这种教学模式在应用过程中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成果, 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希望我们能够共同努力, 不断提升初中数学的教学效果。

摘要: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了的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法:课前考究, 科学安排分层教学;情境创设,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重视例题, 优化教学整体效益;课后作业, 合理布置考试测评;鼓励师生, 建立良好沟通模式。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法,探讨

参考文献

[1]张红山.浅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灵活运用教材的思考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 2011 (04) .

[2]董林伟.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的特色与品牌建设[J].教育研究与评论 (中学教育教学) , 2010 (06) .

上一篇:银行工作人员给领导的辞职报告下一篇:电商助理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