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

2024-04-08

公务员、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共11篇)

篇1:公务员、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

很多人可能对公务员、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的概念很模糊。所以我最近在网上查了些资料发到论坛上,希望对一些想了解这方面情况的朋友有所帮助。

进入行政编制的意味着你是国家公务员,如通过了选调生考试就是国家公务员。国家公务员享受着国家的各种法定待遇,如医疗、晋级等。事业编制是事业单位编制的总称,像学校就是典型的事业单位。事业单位分为自收自支、差额拔款、全额拔款三种类型。不用我说大家也能自明白,第一种就是你的工资和福利全由自己单位的收入来支付。比如你进入一个一个风景区的管委会工作,可能就是属于这种类型。第二种就是你的工资和福利有一部分是政府负担的,有一部分是自己单位的收入负担。我的理解像人民医院之类的单位就是这样的。第三种就是你的工资和待遇全部由政府负担,这种的事业编制就从形式上和公务员是一模一样的了。现在讲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最大的区别:行政编制也就是国家公务员是有级别的,如你第一年是科员,可能是最低一级的,你几年以后当了科长,就是股级。再几年以后当了局长,就是局级。也就是说,你如果是行政编制,那你就是“走”级别的。而事业编制,名义上是国家干部,实际上还是工人身份,“走“的是职称,比如你几年以后是初级工,几年以后是中级工,几年以后是高级工。学校老师是最典型的事业编制。而且最重要的是事业编制的人员不能当领导干部。想进入行政编制只通是通过国家公务员考试,每年都有国家的和省的公务员考试。要注意,现在只有地级市才有权力组织公务员考试,也就说县级市的乡镇或单位来招聘的话,一定是事业编制的,这一点大家要清楚。

公务员队伍界定:我国的干部身份很复杂。公务员队伍的确和一些网友所说,其实公务员队伍是一个相对并不是十分庞大的队伍。很多人都把事业单位和具有一定行政职能企业的工作人员收入作为公务员收入比较高的论据,因此,我就把他们全列进来了。

在我国真正具备公务员身份也并不是所有党政机关。党政机关里的工作人员也有干部身份、工人身份,干部身份里分行政编制、事业编制,而公务员就是党政机关里具有干部身份的那部分人中,具有行政编制的一部分人,具有行政编制的也未必全是公务员。

也就是说我们看到的,比如说史志办(政府)、党史研究室(党委)、考试办、编办、人才交流中心、毕业生分配办(人事局)、电教中心(组织部)等这些部门都是党政机关的下属事业单位,这里的工作人员肯定不是公务员。再就是政府办、组织部、财政局、人事局

这些具有明显党政机关特征里的工作人员也未必全部是公务员,里面相当一部分人只是具有干部身份,是事业编制,事业编、行政岗。就是领导干部里面也未必全部是公务员,大家一注意就能明白,看组织部或政府的红头文件任命书里,凡是任命的,一般是公务员,而聘任,则肯定不是公务员。就这么说吧,类似财政局、人事局、经贸局、环抱局这样具有典型性特征的行政机关,真正具有公务员身份也就是所有工作人员的40%—50%。

再说其他事业单位,比如说学校,虽然说学校是事业单位,但是学校也具备一定的行政职能,所以学校里面也有人具有公务员身份,而学校里的教师(除了临时工),统统都是干部身份、事业编制(吃财政拨款);卫生局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行政机关,受它管理的比如说防疫站和少数没有改制的医院,都是事业单位,而部分医院改制后,虽然成了企业单位,但是里面的工作人员都保留了原有的身份,或者是干部身份或者是工人身份,或者是行政编制或者是事业编制。再就是粮食局,这也是个比较特殊的机关,因为这个部门的行政职能日益减少,很多地方把粮食系统进行了改制,所以说粮食系统的工作人员也大部分不是公务员。-g* 再说具有行政职能的企业单位,比如说电业公司、电信公司、药材公司、房地产交易中心(也有的地方是事业单位),这些单位虽然说经过改制全部变成了企业,但是因为这类企业在2002年以前都是事业单位或者行政机关,因此这里面的工作人员大都是事业编制或者行政编制。很多人认为事业单位改制,里面的工作人员也由原来的公务员变为工人了,事实上,这是错误的,单位改制了,但人没有改制。况且,这类单位的领导干部,大都还是经过组织部门任命,基本上都是事业编制或者行政编制。(当然,除了少数聘任的)

再说银行,现在正进行银行系统的改制。也可以说,银行是具有企业性质的,但是银行里面的工作人员(除了临时工),大部分也是事业编制,而银行的领导,从中央到地方,都是组织部门任命的,基本也都是行政编制.再说企业,比如说烟草公司、旅游公司(少数地方还叫旅游局)、石油公司,这类企业也比较特殊,特殊在哪里呢,就是他们在市场没有全部放开的情况下也具备一定类似行政职能的职能,所以,这些公司里面的领导层,也几乎全是行政编制或者事业编制。

最后再重申一点,事业编制的虽然是干部,但肯定不是公务员,行政编制的也不一定是公务员;真正的公务员只是具有行政编制的一部分。因此说,公务员队伍是一个相当数量不是很大的队伍。

而真正队伍庞大的是具有事业编制的工作人员!这些人员领的是职称工资,具有本科学历的,就是拿初级职称工资,而中级、高级职能通过考试、评议也能容易获得,所以说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相对比较高。

而真正具有公务员身份的人,拿的是职级工资,同样是本科学历,如果不是领导干部,就得能科员或者办事员工资,那样工资就很低了。与事业单位(包括教师)相比,那些具有中级支撑的就相当与公务员里的正科级领导干部,具有高级职称的就拿公务员里的县处级工资。因此说,一个地方,能拿到县处级工资的公务员只有3 个(县长、书记、政协主席),而事业单位就数量很多,高级教师有10来个、高级农艺师、会计师、经济师都很多。而大部分的公务员都是比不上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

一般来说政府组成部门、直属特设机构、直属机构等是行政单位,采用的是行政编制,但是由于机构改革后行政编制很难增加,而工作量在不断增大,所以很多行政单位都通过采取增加事业编制的作法来达到增加人员,但是由于机关事业编制一般限制在行政编制的15%以内,所以对于需要大量增加人员的单位,通常采取了经过批准下设一些局或所、队、中心等的事业单位,如各省交通厅下设的公路管理局,劳动与社会保障厅下设的社保基金管理局,因为他们具有部分的行政权力,故产生现在公务员暂行条例所称的依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这些都是采用了事业编制,所以是绕过了行政编制这个坎,当然也就是造成被人所诟病的机构改革越改越来越大的现象.

篇2:公务员、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

行政编制人员不一定是公务员,属于政府序列的单位的行政编制人员才属于公务员,如:市政府、公安局、财政局、农业局等。另外一类行政编制人员不属于公务员,但是他们依照公务员管理所有待遇,如:地方党委、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和一些事业局。

事业编制人员是事业单位编制人员的总称。事业单位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自收自支、差额拔款和全额拔款。第一种就是你的工资和福利全由自己单位的收入来支付,比如你进入一个风景区的管委会工作,可能就是属于这种类型;第二种就是你的工资和福利有一部分是政府负担的,有一部分是自己单位的收入负担,像人民医院之类的单位就是这样的;第三种就是你的工资和待遇全部由政府负担,这种的事业编制就从形式上和公务员是一模一样的了。

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的差别

行政编制:也就是国家公务员是有级别的,如你第一年是科员,可能是最低一级的,你几年以后当了科长,就是科级。再几年以后当了局长,就是局级。也就是说,你如果是行政编制,那你就是“走”级别的。事业编制:名义上是国家干部,实际上还是工人身份,“走”的是职称,比如你几年以后是初级工,几年以后是中级工,几年以后是高级工。学校老师是最典型的事业编制。而且最重要的是事业编制的人员不能当领导干部。

在退休以后,公务员的待遇更好一点。

编制和人员的关系

公务员:公务员法颁布后指广义的公务员。具体界定范围是公务员法中的定义。

机关工作人员:一般指参照公务员管理。实际操作中基本和公务员一致。公务员法实行后,工(会)青(联)团(委)妇(联)侨(联)即属于这个范围。改革前的党委、各民主党派机关、人大、政协、法院、检察院也属于这个范围。

上面这两种人员属于有行政编制的人员。下面这两种人员属于有事业编制的人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事业单位编制的工作人员。

事业人员:党群或政府机关中一般有少量事业编制,主要为勤杂人员和司机。

什么是行政编制?

工作人员的工资和日常办公经费,由行政经费开支,执行国家职能及政治体系管理职能的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国家审判机关、国家检察机关、党派机关、政协机关、人民团体所使用的人员编制,列为国家行政编制。行政编制是人员编制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类别之一。

什么是事业编制?

事业单位一般是国家设置的带有一定的公益性质的机构,但不属于政府机构,与公务员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国家会对这些事业单位予以财政补助。分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如学校等,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如医院等,还有一种是自主事业单位,是国家不拨款的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是以政府职能、公益服务为主要宗旨的一些公益性单位、非公益性职能部门等。它参与社会事物管理,履行管理和服务职能,宗旨是为社会服务,主要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其上级部门多为政府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政府职能部门,其行为依据有关法律,所做出的决定多具有强制力,其人员工资来源多为财政拔款。事业单位的登记在编制部门进行。事业单位与职工签订聘用合同。发生劳动争议后,事业单位进行人事仲裁。

事业单位人员编制“依照事业编制”“依照行政编制”“非依照参照”有些什么区别?

”依照事业编制”就是指进了政府部门,但是不属于正式公务员行列,但并不是个编外人员;

”依照行政编制”就是指正式的公务员;

另外机关中的事业编制分为参照公务员管理和非依照参照公务员管理。参照公务员管理的除了按照文件规定的工资部分不同外,其他的待遇与公务员相同,包括医疗、住房、培训等等。

请问事业单位的考试都考什么

事业单位一般是国家设置的带有一定的公益性质的机构,但不属于政府机构。一般情况下国家会对这些事业单位予以财政补助。分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如学校等;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如医院等;还有一种是自主事业单位,是国家不拨款的事业单位。考试的内容和题型都和公务员考试差不多。进入行政编制的途径

想进入行政编制只通是通过国家公务员考试,每年都有国家的和省的公务员考试。要注意,现在只有地级市才有权力组织公务员考试,也就说县级市的乡镇或单位来招聘的话,一定是事业编制的。这一点大家要清楚。

国家创造或改善生产条件、增进社会福利,满足人民文化、教育、卫生等需要,其经费一般由国家事业费开支的单位所使用的人员编制。适用单位主要有:科研单位、教育单位、文化单位,新闻、广播、出版单位,卫生单位,体育单位,勘察设计单位,农业、林业、水利和气象单位,社会福利单位,环境保护单位、交通、城市公用等其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列入事业编制的单位,其工作人员的工资和活动经费的开支渠道除一般由国家事业费开支的外,还有部分事业单位的经费,采取自收自支,差额补贴等办法。

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事业编制就是指事业单位的人事编制。有些行政机关也有事业编制,主要是指司机、电工、炊事员、锅炉工等后勤人员,不属于公务员。事业单位的人员

事业单位编制通常有三种情况:一是占用事业编制的人员;二是除有事业编制人员外,他们按企业用工对待且不占事业编制,属于工勤人员;三是事业单位另办有企业性质的单位,这个企业隶属于这个事业单位,该企业性质单位的人员当然身份是企业员工。但在实际中,这个事业单位为了方便工作,把不同性质单位的人员混合使用。尽管是在混合使用,但人事管理上身份截然不同。而且因为长期一样的工作,往往连属于企业编制的人员自己都会忽略了其身份。从待遇上看,理论上说,两者完全是不同的,工资和福利标准都执行不同的规定,这点在退休后的待遇就会更明显。从实际上看,很多单位因为工作需要,特别是混合使用不同编制人员的单位,往往把待遇搞成一样,以利于调动员工积极性,但这只是单位的搞法,换个领导也可以更改,或者有关领导机关要求改正也可以轻易地就改变了这种状况。如果你想调动到另一个事业单位,你的企业编制肯定就不行了。当然,现在事业单位也搞聘用制,是签合同的。但不管怎么说,人事局管的就是事业编制的人员及他们的待遇(包括退休)。

关于人员档案

篇3:公务员、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

一、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基本概述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主要是指对行政事业单位的收入预算及支出预算进行编制。在社会经济发展及行政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助推下,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质量水平提升较为显著,在预算编制的方法上由基数预算编制转为零基预算编制;在预算编制涉及的内容上,由原有的注重收入预算编制向更加侧重自筹收入预算编制转变;在预算编制人员的观念意识及业务水平上,也有了大幅提升。

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环节凸显的问题及不足

(一)财务预算管理意识薄弱、认识落后

经济发展为各个行业和领域带来进步和发展契机,考虑到行政事业单位的特殊性质,目前尚未实现与时俱进,这其中,财务预算管理依然沿用以往的管理理念,不利于财务预算管理系统的建设。财务预算管理意识薄弱,导致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力度不足、执行受阻、积极性不高,各个部门在执行过程中流于形式,缺乏实际操作性。在这种背景下,预算编制和执行无法正常开展,管理制度无法及时更新。

(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时间较为仓促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需要充足的时间,以全面收集分析本单位的预算收入及预算支出,但每年财政部门给予预算编制人员的编制工作时间较为仓促,一方面,行政单位预算编制人员难以系统全面的对本单位的年度资金收支状况加以分析,制约预算编制的精准度,另一方面也给单位财务收支年度计划的编制造成阻碍,进而对财务管理的后续流程带来不利影响。

(三)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的内容不够全面细致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应采取全员参与的原则,在与本单位财务部门进行沟通交流,全面掌握本单位财务收支基本资料的基础上,再全面开展预算编制工作,以保障预算编制内容的全面性。在这一环节中,受行政事业单位对预算编制重视程度不足等因素影响,预算编制在内容上不够全面,预算编制更多地反映当年度的资金需求情况,没有充分体现上一年度的各项未用完指标,由此极易导致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在执行过程中出现资金分配过于随意,预算编制刚性及约束性不强等问题。

(四)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在绩效评估环节不够完善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支出一般经由财政切块,将预算资金加以分配,然后将资金分解到各个预算执行部门中,这一过程需要相应的专家审定及绩效评估[2]。但在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的审定及绩效评估上,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并未建立与之相匹配的评估及考核机制,由此既使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的随意性过强,影响单位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最终使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及管理暴露出形式化的弊端。

(五)行政事业单位政府采购预算可行性及实效性不强

行政事业单位在实施预算编制时,我国财政部门通常要求各行政事业单位编制政府采购预算,但在具体执行中,一是较易出现政府采购预算编制未严格参照规定要求对本单位整年度的政府采购计划进行汇总及编制;二是编制政府采购预算后,但借助于追加或无预算采购的方式予以执行,这就使行政事业单位政府采购预算的可行性及实效性受损。

三、完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及管理质量的措施方法

(一)强化管理意识,组建管理团队

一方面,强化管理意识。首先,工作人员要明确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要意义,提高干部的重视程度;其次,增强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性,强化部门合作,促使各个部门能够积极配合财务预算的管理工作;最后,大力宣传预算管理制度,确保每个工作者参与到管理中,从而提高管理效率。另一方面,组建管理团队,一是培养人才,二是建设团队制度。前者要求注意业务素养和道德素质,通过学习马哲理论、党性教育、时政教育,来加强工作人员的思想建设,并以《会计法》、《预算法》为依据,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素养。

(二)提高预算编制的全面性、准确性

对于全员参与的管理层次来说,行政单位的人员分布比较有条理,在行政单位编制预算的管理方面,就应该结合单位所有的工作人员,行政事业单位要提高对本单位预算编制工作的重视程度,调动预算编制及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年度收入情况及预算支出需求加以全面掌握,在做好部门间的沟通及摸底后,本着量入为主的原则,对预算支出的需求加以测算及统筹。为保障预算编制更加全面,准确,行政事业单位应对预算编制的时间适度延长,使预算人员能够对本单位的资金收支状况加以全面了解,提高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的可信度和精准度[3]。

(三)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严肃性

在行政单位预算编制的工作执行方面,应该采用多种手段共同提升行政单位的预算编制问题,只有将这些手段进行合理有效的编排和控制,才能有保障的解决行政单位预算编制的问题,实现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以及严肃性。首先,行政事业单位应实施总量预算管理,围绕预算编制,将财政收入的存量、总量、增量等进行整合优化,对项目资金、预算结余资金、财政资金加以集中整合。在年度预算执行过程中如涉及到预算调整,应严格根据有关要求履行审批手续,要对追加经费进行重点审核,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的严肃性。其次,在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的方法上,要在综合预算、部门预算及零基预算的基础上,结合行政事业单位实际情况,制定预算支出的定额标准。在预算执行项目上,一方面应严格执行年初预算,另一方面要规避模糊项目,提高预算执行的科学性和透明性。第三,要建立并完善预算资金使用的绩效考核体系,做好绩效预算的编制,对预算资金的使用及管理进行责任落实。

(四)推进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预算和政府采购预算的衔接

行政单位在预算控制的过程中,应该有效的将行政单位自身的资产配置状况和政府预算采购进行合理有效的衔接,这两项资金的衔接,可以有效的提升事业单位对预算控制的管理。将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和资产管理加以有机结合,既符合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精细化,规范化的客观需求,又是我国推行实施行政事业单位改革及公共财政改革的应有之义。相应地,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尤其是新增资产配置预算编制及执行,要做好与政府采购预算的衔接。在进行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预算编制时,要在获得财政部门审批通过,且批复资产购置计划后,进行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购置。如购置资产属于政府采购范畴,在进行资产配置预算编制时,要遵循政府采购的相关规定。

四、结语

随着经济节奏的不断加快,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问题慢慢地显露了出来,针对这种问题的产生就应该由相关的管理人员对现实的状况进行分析和调整,保证在行政单位在预算编制的过程中有合适的管理方向。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是开展实施预算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在进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时,要在结合本单位自身实际情况的前提下,着重从预算编制时间的延长、预算编制内容及方法的完善、资产配置与政府采购预算的衔接、绩效预算的推行等多个环节入手,不断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精确性。行政单位自身性质比较复杂,所以应该从多方向进行管理,只有这样的管理才能有效的切合实际状况,完善该问题的有效解决。

摘要: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经济状况的不断提升,针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问题也有了全新的规划和部署。预算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范畴的重要一环,而要有效开展实施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又离不开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的科学化及规范化。在行政事业单位深化改革的新时期,分析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及管理问题和不足,探讨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及管理改进对策,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问题,措施

参考文献

[1]鲁萧北.如何提高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水平[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8):79+69.

篇4:公务员、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预算编制

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配置预算集中反映我国年度财政预算收支中国有资产配置的收支年度计划。它反映了事业单位的现金的收支预算规模及日常工作的范围与方向。

一、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预算编制机制必要性

(一)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

制定资产配置方案,前提要开展事业单位现有的存量资产的清算与摸底,充分了解资产的数量及使用状态。在摸清底数后,根据实际工作需求,制定资产购置、配置及处置的具体方案。通过预算管理了解过去资产使用情况,确定未来资产预计使用情况,实现资产购置科学、配置合理、处置得当,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

(二)降低行政成本

行政事业单位通过编制资产配置预算,可以实现资产与预算有机结合,切实降低事业单位实际运营的行政成本。具体来说,通过对资产的专门预算,确定未来资产的实际需求量,保证了使用合理性,同时管理部门在具体执行计划预算时,可以及时跟踪资产预算执行、调整、调剂的结果,实现资产合理使用,避免资金浪费,实现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有机结合,切实降低行政成本,节省预算开支。

二、资产配置编审存在的问题

不同领域的事业部门在开展资产配置编制工作时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预算编报质量有待提升

预算编报质量不高主要表现为:在进行资产盘点清算及摸底过程中,存在账实不符的问题,这就导致资产填报数据的不真实,影响填报质量。同时,有些事业单位基本不做前期资产摸底工作,对本单位的存量资产基本现状没有精准把握,这就导致编制预算时无法做到存量资产与预期新增资产的合理匹配,只重增量,忽略存量,导致资产配置预算脱离单位发展实际。

(二)资产配置标准仍不完备

目前,我国尚未出台一套完整且科学合理的事业单位资产配置标准体系。从国家到地方行政事业单位都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设置不同的资产配置标准。由于没有统一的相关资产配置规定,各单位的财政资产管理部门对某些资产购置的必要性较难界定,对决定购置的资產数量难以明确做出要求,这在客观上增加了资产配置预算编审的难度,对单位财政资金与资产的综合合理使用设置了较大障碍。

(三)预算编制机制仍需完善

从预算编制的实际执行情况来看,存在单位财政预算审核部门与资产管理部门协调配合不充分、沟通不顺畅,影响实际预算效果的现象。具体来说,执行具体资产预算的管理部门比较了解实际情况,而财政审核部门在审核阶段往往根据审核范围与标准进行流程化操作,审核部门很难从较深层次或更加贴近实际需求的角度参与资产配置预算的审核,往往出现实际配置管理部门与预算审核部门在执行过程中存在“两层皮”(即双重标准)现象。

三、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预算编制机制的相关措施

(一)管理部门要加强资产配置预算管理

1.积极制定资产配置标准。针对目前不同类型事业单位预算标准各自为政的局面,为能切实加强资产配置预算编制的统筹管理,国家财政管理部门要积极出台相对统一的具体配置标准,在相对统一的框架内,不同性质的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微调,具体来说就是要制定出台包括办公用房建设、办公家具、专用设备、公务用车等在内的配置标准。同时,有关管理部门要积极研究制定不同行业事业单位的调整标准与范围,实现资产配置的科学合理。

2.完善预算内部工作流程。财政管理部门要通过完善内部工作流程,加强资产管理部门与预算部门之间的配合与协调,实现提高资产配置预算编制的工作效率的目的。具体的工作流程应为:

预算编审阶段:资产管理部门盘点资产存量并结合本单位实际,按照配置标准要求,形成预算编制初审意见提交预算管理部门。

预算管理复审阶段:接到预算编制初审意见后,预算管理部门要结合本单位资金实际使用情况,给出资本项目安排计划,对于特殊的资产购置项目,要积极与资产管理部门积极沟通,共同协商决定。

预算执行管理阶段:这一阶段要对前期的预算编制计划进行细化,要将资产配置全部细化落实到具体项目,并全程跟进项目进展,及时反馈信息。对特殊资产项目情况,要根据实际进展及时做出调整。

3.充分发挥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功能。国家财政管理部门要积极开展并全面推行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上线运行。通过电子化智能化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将所辖系统内事业单位资产配置预算的编审信息全部录入,形成基础数据库。通过数据库开展横纵向科学分析,为提高审核效率做出积极的管理指导。

(二)预算单位要高度重视资产配置预算编制

1.积极做好预算编制前期工作。对存量资产的前期调研摸底工作是未来预算编制是否科学的前提,因此,各事业单必须高度重视,各部门间要紧密配合,积极充分做好前期工作。做到账实相符,基础资产数据真实可靠。同时,将真实有效的存量资产数据录入管理信息系统,形成符合本单位实际的子系统数据库,为科学制定预算编制做好基础工作。

2.细化新增资产预算内容。预算编制部门要结合本单位年度实际工作任务量,集合存量资产情况,对预算资产配置的品种、数量、标准、经费测算额度、申请使用依据等信息进行细化,编制《资产配置预算明细表》,实现未来预算跟进有据可查,同时将资产配置细化后,为事后监管核查做好相关工作。

3.完善资产预算执行后期工作。通过强化新增资产配置预算绩效考核,参照新增资产预算明细,对资产配置执行情况、预算使用情况、预算资金使用效果、资产运行与配置情况进行综合评估考核,并通过奖惩机制对执行好坏进行分类管理。

综上,行政事业单位开展资产配置预算编制工作,是适应我国大部制改革的实际需要。事业单位在完成本职智能的过程中,要积极实现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有机结合,提高资产使用效率,降低行政运营成本,更好地利用有限的资金实现为经济社会更高效的服务职能。

参考文献

[1]李晓军.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预算编制机制的几点看法[J].中国管理研究,2011,(4).

篇5:公务员、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

而事业编制,名义上是国家干部,实际上不属于国家公务员身份,“走“的是职称,比如你几年以后是初级职称,几年以后是中级职称,再过几年以后是高级职称。学校老师是最典型的事业编制。

进入行政编制的意味着你是国家公务员,如通过了选调生考试就是国家公务员。国家公务员享受着国家的各种法定待遇,如医疗、晋级等。

事业编制是事业单位编制的总称,像学校就是典型的事业单位。事业单位分为自收自支、差额拔款、全额拔款三种类型。第一种就是你的工资和福利全由自己单位 的收入来支付。比如你进入一个一个风景区的管委会工作,可能就是属于这种类型。第二种就是你的工资和福利有一部分是政府负担的,有一部分是自己单位的收入负担。像医院之类的单位就是这样的。第三种就是你的工资和待遇全部由政府负担,这种的事业编制就从形式上和公务员是一模一样的了。

事业单位一般是国家设置的带有一定的公益性质的机构,但不属于政府机构,与公务员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国家会对这些事业单位予以财政补助。分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如学校等,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如医院等,还有一种是自主事业单位,是国家不拨款的事业单位。

篇6:事业编制和公务员的区别

2、薪酬待遇:公务员的工资收入由政府财政承担,并根据国家财政状况进行调资,公务员享受的保险福利是按照《公务员法》的规定执行。事业单位人员的工资收入一般由各事业单位根据市场情况而定,事业单位人员享受的保险福利是按照国家有关的社会保障规定执行,一般要逐步实行社会化。同岗位同资历情况下公务员编制比事业编制收入要高一些。

3、社会地位:对于事业单位编制的人员而言,他们的工作需要服务于应聘自己的事业单位,并且与事业单位的关系是雇佣和被雇佣的关系。因此事业单位编制人员仅仅是在事业单位里工作,自己本身也就是应聘者和被应聘者的区别。

而公务员则有所不同,只要通过公务员考试考上公务员,拥有了公务员行政编制,自己就不再是一个打工者的身份,而是拥有一定权力的官员。因此,事业单位没有行政权,而公务员拥有行政权,二者的行政权力不一样,因此在人们的心目中社会地位也不一样。事业单位和公务员相比,社会地位更高的是公务员,这也是大家普遍认为的一个现实。

篇7:事业单位编制和公务员的区别

经费来源不同

1.2.公务员是行政编制,财政全额拨款。

事业编制分三种,财政全额拨款,差额拨款,自收自支。

升迁不同

1.公务员除了熬年头,即工龄长薪级工资涨,就只能升职才能涨薪水。而事业单位,除了熬年头,升职之外,还可以通过职称聘用来涨工资,比如中级职称相当于正科工资。就说你专业扎实,你收入也不必你上司少,甚至还高。

2.公务员升迁机会大,而且可以一直升,直到顶。事业单位基本都是行政机关下面的二级单位,所以升迁机会很少,因为职数少。

3.事业单位未必工资比公务员低,一是看哪个单位,比如烟草专卖就比公务员多得多,二是你自己努力考职称,副高相当于副处待遇,很不错的。毕竟基层公务员一辈子混到副处的很少。当然我指的是基层。省市和国家的除外,省里公务员起步就是处级。

开放分类:社会、政治

1.为国家创造或改善生产条件、增进社会福利,满足人民文化、教育、卫生等需要,其经费一般由国家事业费开支的单位所使用的人员编制。适用单位主要有:科研单位、教育单位、文化单位,新闻、广播、出版单位,卫生单位,体育单位,勘察设计单位,农业、林业、水利和气象单位,社会福利单位,环境保护单位、交通、城市公用等其他事业单位。工

基于以上种种不公正的待遇,强烈呼吁事业单位改革能加快推行,不要自欺欺人的以身份划分群体,这样既是对人才的不尊重和浪费,也是对党的事业不负责任。行政编一定了,事业编不断扩大,请问这就是机构精简吗?当政者做出某一项改革决策可能只要动动脑、动动笔、动动嘴,但这些不公平的政策落实到每一个人身上时就饱含着酸甜苦辣的情感。中央、省级机关中的事业编想方设法转成了参照,对基层政府中的业务下级弃之不管。如此劣待事业编人员,尤其是年轻的大学生、硕士生,他们耗费的不仅是青春、激情,浪费的不仅是体力、智慧,更是对未来生活的失望啊!所以,几行文字,几句呼喊,想为机关事业编振臂一呼,为改变这种既不公平也不明智的现状略进绵薄之力。

在机关工作的人想必都知道,机关工作人员从身份上说可以分为公务员、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编、全额拨款事业编、差额拨款事业编、自收自支事业编、工勤编,还有少数临时工和政府雇员。

篇8:公务员、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

一、行政事业单位编制资产配置预算的必要性

资产配置预算集中反映了预算年度内行政事业单位有关国有资产配置方面的收支计划, 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收支规模、业务活动范围和方向。编制资产配置预算, 能够规范资产管理, 优化资源配置, 提高资产使用效益, 并对提高部门预算编制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 实现财政资金分配和使用的公平和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 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

编制资产配置预算前, 通过对存量资产进行分析, 充分了解资产的现状, 提出资产购置、配置和处置的方案, 并通过预算管理特别是结合经费预算的管理来促进方案的实施, 保证资产购置科学、配置合理、处置得当, 有效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

2. 降低行政成本

编制资产配置预算时, 单位财务部门通过资产管理部门对资产进行专门预算, 确定部门或单位对资产的需求量, 进而确定资金的需求量, 为部门经费预算提供科学依据, 保证资金使用合理, 防止重复建设, 避免资金浪费, 切实降低行政成本。

3. 推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

在预算编制阶段, 资产管理部门通过分析资产存量情况, 提出资产配置审核意见, 为预算部门编制预算草案提供准确的支持信息;在预算执行和调整阶段, 预算执行部门在履行采购、资金拨付手续后形成的资产信息, 动态地传递给资产管理部门。资产管理部门及时跟踪资产预算执行结果, 输出资产增减变化的数据, 为预算执行、调整、资产调剂提供重要参考, 实现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有机结合。

二、资产配置预算编审中存在的问题

按照财政部要求, 从2009年起, 甘肃省在省级部门中开始试编资产配置预算。为了提高资产配置预算的编审质量, 增强配置预算的可操作性, 省财政厅在部门预算管理系统中增加了《省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存量表》和《省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预算表》, 要求省级部门 (单位) 对办公用房、车辆、办公设备等三项重点资产编制配置预算, 随部门预算“二上二下”程序同步申报和审核。

1. 思想认识不到位

从行政事业单位来看, 大部分单位没有充分认识到编制资产配置预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对此项工作重视不够, 存在报送不及时、内容不全面等问题, 有些单位对资产配置预算理解存在偏差, 把资产预算等同于资金预算, 申报资产随意性较大。从财政部门内部来看, 还存在重资金、轻资产的现象, 在资产配置预算编审工作中, 财政资产管理部门和预算管理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不够流畅, 限制了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工作的深入推进。

2. 预算编报质量不高

一些单位资产管理基础薄弱, 账实不符的现象依然存在, 填报的资产基础数据不真实;一些单位由于没有进行前期调研, 对存量资产现状了解不准确, 在编制预算时不注重增量资产与存量资产的匹配关系, 只讲增量, 不讲存量, 盲目编制资产配置预算, 致使资产配置预算编制脱离实际, 影响了资产配置预算编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3. 资产配置标准不全

目前, 从国家到地方都未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资产配置标准体系, 行政事业单位很大一部分国有资产缺乏统一的配置标准, 现有的配置标准仅仅对房屋和车辆有明确规定, 但房屋配置标准与实际差距较大, 车辆编制需进一步核准, 客观上加大了资产配置预算编审的难度, 财政资产管理部门对该不该购置、该购置多少等情况难以有效地审核把关, 影响了财政资金和资产的综合使用效益。

4. 编制机制不完善

从目前看, 财政预算管理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不够, 在预算审核阶段, 资产管理部门很难深入参与资产配置预算的审核, 审核的效果不明显;在预算执行阶段, 一些待细化项目、追加预算及部门专项中涉及资产购置, 尚未纳入资产配置预算审核的范围, 这些都导致资产配置预算在审核程序上和技术衔接上存在“两张皮”现象, 使资产预算与资金预算不能有机结合。

三、完善资产配置预算编审机制的思路

资产配置预算管理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 也是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客观要求, 需要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及预算单位的紧密配合和密切协作, 才能提高资产配置预算编审工作质量, 实现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有机结合。

1. 财政部门要加强资产配置预算管理工作

(1) 准确定位和定性资产配置预算。资产配置预算作为部门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该对其进行准确的定位和定性, 也就是说要明确其概念、内容、与资金款项的勾稽关系、技术衔接及审核程序等, 这样才能使资产配置经费在年初预算中对应到具体的资产项目上, 减少资产配置的盲目性、随意性。

(2) 尽快制定资产配置标准。一是区分单位性质确定。对行政单位和不同性质的事业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分别建立相对统一的具体配置标准。二是按资产类别确定。根据不同类型资产分别制定配置标准, 主要包括办公用房的建设和配置标准, 办公家具、通用设备、专用设备、公务用车的配置标准等。三是结合各部门行业管理和专业管理的特点和要求, 会同有关部门共同研究制定出分行业的标准体系, 确保资产配置标准的科学合理。

(3) 完善财政内部工作流程。加强资产管理部门和预算管理部门之间的工作衔接和协调配合, 在部门预算编审阶段, 由资产管理部门根据单位资产存量和资产配置标准, 提出初审意见后送预算管理部门;对经资产管理部门审核同意的资产购置项目, 预算管理部门再结合资金情况提出项目安排建议, 对确因特殊情况需增加的资产购置项目, 需与资产管理部门协商一致后安排;在部门预算执行阶段, 待细化、追加预算及专项中涉及资产配置的, 要分解落实到具体项目上, 并按审核流程进行审核。

(4) 完善资产配置预算报表。在部门预算软件中增加资产预算固定资产汇总表、资产预算固定资产明细表、房屋修缮预算表, 强化资产配置预算工作, 以提高资产配置预算的可操作性。

(5) 加强新增资产预算执行管理。一是为了确保新增资产预算编制的严肃性和有效性, 新增资产预算一经审核批准, 预算单位必须遵照预算内容和项目进度计划严格执行。二是新增资产预算执行过程中, 如发现行政事业单位擅自改变资产用途, 或者挪用资产购置资金的, 应减少或停止财政拨款, 并按有关规定予以处罚。三是新增资产配置预算调整要提前报经财政资产管理部门审核, 同意后方可按程序调整。

(6) 充分发挥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功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全面实施, 为资产配置预算的编审提供了全面可靠的信息支撑。财政资产管理部门在审核资产配置预算时要充分利用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数据, 将资产配置业务流程有机融入信息系统的日常管理中, 提高财政部门审核资产配置预算的效率, 促进单位财务部门与资产管理部门的协调配合。

2. 主管部门和预算单位要重视资产配置预算编制工作

(1) 提高认识, 高度重视资产配置预算编制工作。行政事业单位要充分认识资产配置预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高度重视此项工作, 按要求编制资产配置预算, 并及时申报, 杜绝资产配置预算基础数据不实、质量不高、随意性大等问题。

(2) 做好预算编制的前期准备工作。预算单位要把资产配置预算编制工作作为本单位年度大事来抓, 各个部门要和财务部门紧密配合,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 根据单位履行职能的需要, 编制资产配置预算, 变闭门造车式的预算为科学合理的预算。

(3) 建立存量资产与增量预算挂钩的机制。预算单位要完善资产管理数据库, 加强对本单位的存量资产的数量、状况、分布情况等的分析, 充分考虑新增资产配置与存量资产使用情况的匹配关系, 并进行经费测算, 最后提出增量资产的配置计划, 科学编制资产配置预算。

(4) 细化新增资产预算内容。预算编制部门应根据单位年度工作任务和履行职能的需要, 结合存量资产情况, 对资产配置的必要性和有效性进行综合评估, 提出拟购置资产的品目、数量、标准、测算经费额度、资金来源和申请依据, 编制《资产配置预算表》, 与部门预算中单位公用经费和专项经费用于资产配置的项目相对应。

篇9:公务员、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

关健词 有效结合 统一配制 规范管理 共享共用

一、预算编制和资产管理

1.预算编制是指各政府部门、预算单位制定筹集和分配预算资金年度计划的预算活动。预算编制应当遵循国家统一预算编制原则,按照规定的编制办法和程序进行。

2.资产管理是为了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国有资产,所开展的管理资产的活动。

二、行政事业单位完善预算编制与加强资产管理有效结合的意义

1.有利于推进预算管理的科学性。完善预算编制与加强资产管理有效结合,有助于对各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配置实行统一安排与统筹监管,维护资产和财政预算分配的公正公平。节约资金,提高财政预算资金使用效率;并对提高部门预算编制的科学化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有利于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资产管理,加强资产的有效利用。有利于整合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推进节约型单位建设。并通过结合预算资金的管理来促进预算方案的实施,保证资产购置科学、合理、处置得当,有效增加资产使用效率。

三、行政事业单位完善预算编制与加强资产管理有效结合可能存在的问题

1.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相关人员想法认识不到位。各行政事业单位等相关部门对预算编制和资产管理相结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不够,大部分单位并没有认识到编制资产预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存在很严重的“重购轻管”的现象,存在报送相关部门不及时、内容编制不全面等问题,有些单位对资产预算理解存在较大偏差,申报资产随意性较大,限制了资产管理与预算编制相结合工作的进一步推进。

2.预算编制品质不高,基础工作不牢固。很多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基础薄弱,账实不符的现象仍然存在,由于没有系统地进行前期调研工作,填报的资产基础数据不准确;对资产的现状了解不精确,盲目编制预算,致使预算编制脱离实际情况,影响了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使预算中不能真实反映单位的资产使用和需求状况,造成预算编报品质不高。

3.资产配制不规范,不同地区行政事业单位差别较大。不同的行政事业单位的情况不同,必须根据各地区单位不同的特点,区别对待。现今并未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资产配置标准制度,现有的配置标准仅对部分房屋、车辆有明确规定,但配置的标准又与实际差距太大,大大加深了预算编审的难度。各地区、各单位资产配置不公平,还直接影响了内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大大增加了财政预算的负担。

四、行政事业单位完善预算编制与加强资产管理有效结合的几点建议

1.区分行政和事业单位的情况,分别制定统一的资产标准配置。结合各行政事业单位的不同特点和要求,联合相关部门共同研究制定出各单位的配置标准,保证资产配置标准运用的科学合理化。要具体解决满足单位发展、运行需要配什么、配多少资产的问题,即要根据各单位人员编制、性质,明确各单位各类资产配置的数量、价值、使用年限等相关指标,从而有效控制资产规模,优化资产结构,防止资产资源闲置和资产投入不足影响正常业务开展的双重情况,提高资产使用率。财政预算等相关部门应积极相互配合,深入实际,以最终达到预算编制的细致化、科学化,按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公平公正、优于管理为原则,抓紧制定修改相关标准。

2.提高行政事业单位法人代表及相关人员的思想认识,建立相关人员责任制。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全体人员的总体认识,高度重视预算编制工作,按要求系统编制预算,并及时申报,克服预算基础数据不实、品质不高、随意性大的问题,改变资产占用和处置随意的观点。建立相关人员责任制,主张给予管理者充分的管理自主权,将资源分配的增加与绩效考核紧密结合在一起,有效的促进总体目标的实现,以达到完善预算编制与加强资产管理的有效结合。

3.加大力度做好资产管理基础工作,完善预算管理工作。各行政事业单位要做好资产管理的基础工作,在日常工作中,要编制资产卡片,记好明细帐,做到帐实相符,帐帐相符,要编制资产购置分配和使用处置的明细预算,以准确反映资产增减变化,明确记录资产来源和资产去向,把日常资产管理工作程序化,把预算编制工作重视化,单位各部门要紧密配合财务部门,在充分调研取证的基础上,根据单位实际情况和需要来编制资产预算,达到预算编制细致化。

4.加强预算管理和资产管理制度建设,有效实行全程化监管。

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应成立专门负责小组,以确保有关预算编制管理的政策方向,并提出预算编制的方针和程序,审查批准单位各部门上报的预算方案,根据需要就各部门预算加以调整、汇总,对汇总的预算进行细致的审核,然后在此基础上编制本单位总预算,实行全程化监管。预算管理等相关部门应完善审核流程,加强对资产和预算的总体监管。为保证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和预算管理的严密性,充分发挥审核监管、财务检查的作用。

5.充分发挥预算编制与加强资产管理有效结合的灵活性,构建资产共有共用体制。

根据行政事业单位的需要和特点,结合各单位存量资产使用和闲置状况,合理安排,通过建立共享共用体制,实现资源整合与优化配置。围绕总体目标要求,总体设计,分类推进,逐步完善共享激励机制,减少和避免盲目配置,避免浪费,从而不断优化资产管理,促进资产管理和预算编制相结合,实现财政预算管理的科学化目标。+

参考文献:

[1]裴小平.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几项措施[J]. 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2)

篇10:公务员、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

从金碗到铁碗,公务员似乎已经成为了时下年轻人最优的职业选择,进了机关就如同嫁入豪门一样,不管大家怀着怎样的就业心态。然而大家只知道庞大的考公人员 中学生是主体,因为他们有着迫切的就业要求;还有一些是在职但工作不稳定的企业人员,主要想获得一份安逸稳定的工作;但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群体就是机关事业编人员,他们在以公务员为主体的机关中,干着与公务员一样甚至更多更累的工作,拿着比公务员少的工资,承受着几乎没有晋升空间的职业压抑感,忍受着从低级到高级公务员们暗地里的歧视,对外还要强颜欢笑的接受外界对机关干部群体的羡慕,整日为职称考试、外语考试、计算机考试辛苦备战,还要被逼加入到千军万马 中勇闯“考公”独木桥。

一、何为事业编制

为国家创造或改善生产条件、增进社会福利,满足人民文化、教育、卫生等需要,其经费一般由国家事业费开支的单位所使用的人员编制。适用单位主要有:科研单位、教育单位、文化单位,新闻、广播、出版单位,卫生单位,体育单位,勘察设计单位,农业、林业、水利和气象单位,社会福利单位,环境保护单位、交通、城 市公用等其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列入事业编制的单位,其工作人员的工资和活动经费的开支渠道除一般由国家事业费开支的外,还有部分事业单位的经费,采取自 收自支,差额补贴等办法。

事业编制一般都是要考的,比如烟草局、海关、检察院之类。

以前有经济警察、现在的港口警察、铁路警察等,他们是事业编制,现在不允许出现这样的编制,现在警察中的公安就要求统一编制,即是公安即是公务员。

二、公务员编制与事业编制的不同 1.经费来源不同

公务员是行政编制,财政全额拨款。

事业编制分三种,财政全额拨款,差额拨款,自收自支。事业编制可分为全额事业编制、差额事业编制和自筹自支事业编制三种,全额编制又叫全额财政拨款事业编制,参照公务员管理,基本待遇与公务员一致,多为一些公益性事业单位和部分具有行政执法职能的事业单位,如城管、学校、农技站等。差额事业编制,由财政进行差额拨款,待遇和收入在一定程度上挂钩,如医院和部分景点等。自筹自支事业编制,实际上与企业差不多,待遇和经营状况息息相关,多为一些服务型事业单位,如宾馆、培训中心、设计室等。

2.升迁不同

公务员除了熬年头,即工龄长薪级工资涨,就只能升职才能涨薪水。

而事业单位,除了熬年头,升职之外,还可以通过职称聘用来涨工资,比如中级职称相当于正科工资。就说你专业扎实,你收入也不必你上司少,甚至还高。公务员升迁机会大,而且可以一直升,直到顶。事业单位基本都是行政机关下面的二级单位,所以升迁机会很少,因为职数少。

3.待遇不同

公务员编制的待遇最稳定。事业编制的和公务员待遇是不一样的,事业编制比公务员待遇低。但是还是国家工作人员。其中,以全额拨款为最稳定,但工资较少;差额拨款的待遇形式比较灵活,电台、电视台等都属此类,虽然财政拨款只占一部分,但每月拿钱却很多;自收自支不是财政拨款,退休时拿的是和企业职工一样的养老保险退休金。

退休后,上述四种待遇每年增加的生活补贴不同,由大到小,依次是:公务员、全额、差额、自收自支。

事业单位未必工资比公务员低,一是看哪个单位,比如烟草专卖就比公务员多得多,二是你自己努力考职称,副高相当于副处待遇,很不错的。毕竟基层公务员一辈子混到副处的很少。当然我指的是基层。省市和国家的除外,省里公务员起步就是处级。

三、现状

1.人为的鸿沟:身份标签 在机关工作的人想必都知道,机关工作人员从身份上说可以分为公务员、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编、全额拨款事业编、差额拨款事业编、自收自支事业编、工勤编,还有少数临时工和政府雇员。这几大群体,不仅仅是名称不同,而且待遇差别也很大,是人为贴上的以区别身份的标签。

其中公务员和参公事业编处于金字塔的最高端,待遇好、晋升空间大、科以下干部只要不犯错三年一小提已成了不成文的惯例。所有优势政府资源都向这个群体靠拢,所有提拔条件也必然倾斜于这个群体;

其二就来说说全额拨款事业编,在机关中这个群体承担着和公务员没有任何差别的工作,而且由于近年来公务员进口太紧,凡是需要用人的单位就想方设法成立事业 单位,招考事业编人员,这也是考公失败大学生们的次优选择。所以这一群体年龄结构相对较轻、知识水平相对较高,大多数人还拥有技术职称,部分能力强的事业 编年轻人往往被借调到政府最需要用人的部门,承担着高于一般劳动强度和难度的工作。比如:拆迁部门、应急机构、建设一线以及文案工作复杂的办公室等。

其三就是差额拨款事业编和自收自支事业编人员,这部分人在机关中非常少,多数集中在医疗卫生、新闻出版等公益事业单位,有一套自成体系的收入报酬机制;

其四就是工勤编、临时工和政府雇员。工勤编主要是技术工人,有手艺,没学历,工资待遇比照事业编略低,但比社会上技术工人收入高很多。临时工和政府雇员在 政府机关中没有正式编制,只是临时性的在政府工作,他们的工资待遇往往比较低,大约在1000元左右,基本享受不到各项福利补贴。

2.不公正的待遇:同工不同酬,低薪干重活

这里主要想谈谈公务员(包括参公)和全额拨款事业编在机关中的差别。在政府中,这两大群体承担着别无二致的工作,甚至在基层政府中事业编多于公务员,但他们却享受着不同待遇。公务员工资改革早就结束了,以前的阳光补贴、考核奖和年终一次性奖金都平分到了各月,科员最低每月可拿3500元,逐级递增。事业编 还在执行老的工资办法,而且以前公务员每月500的考核奖被拿掉了,事业编科员最低每月2400多元,再加上节假日5000元的奖金。这样算下来事业编平均每月比公务员少拿600多元,这还不算公务员的电话补贴。这仅仅是经济待遇不同等。

3.提拔标准的倾斜:看身份、看资历,就是不看能力

提拔看身份。众所周知,在机关中工作,提拔就是最主要甚至唯一的激励措施,但在干部使用和提拔上,事业编却没有多少空间。以党委办公室为例,这在各级政府 机构中都是最重要的部门之一,但就是这样整天在书记、常委身边工作的人员也有行政编和事业编之分。行政编二三年基本可以动一动,流动性比较强。事业编却是十几年如一日,都是老面孔。工作任务繁重,行政编制一定,领导就扩充事业编,充实新鲜血液和生力军,但提拔是事业编就得靠边站。因为行政和事业就是无法逾越的鸿沟,低级别的事业编永远也不可能被提拔到高一级的行政岗位上去,因为提拔看的是身份,不是能力,提拔条件里尤其是破格提拔的条件里往往都会加上一条:具有公务员身份。

而事业单位领导岗位及其有限,再加上近几年事业编人员不断扩充,领导指数却控制得很严,事业编人员就只能选择考职称这条提高工资待遇的道路。考职称其路漫 漫啊,既要准备全国统一的专业考试,还要通过计算机和外语考试,所以年轻的事业编干部大多都很爱学习,下班后不敢有什么娱乐活动,只能闷在家里钻研专业知 识,背诵英文单词。然而就是这样一条路也被去年进行的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控制的越来越难了,技术职称岗位也定岗定编了,10个人按照1比3比6的比例,只能 有1个高级、3个中级和6个初级,这还是在没有管理岗位的前提下。试想哪个事业单位能没有一把手、二把手等管理岗位呢,又特别是在基层政府中超过10个人 的部门几乎没有,所以技术职称岗位现在也成了香饽饽,只要没有岗,你考出职称证来也无济于事,只能等。于是就会出现毕业好几年的大学生光干活不提拔,只能 拿着助理职称的工资,表面上看你还占着一个初级岗,但事实上本科毕业生的工资待遇就等同与初级职称。不甘落后的人就只能终日沉浸在考职称、国考、省考等一 大堆考试中。

提拔不看能力。要说年轻的事业编干部整年学这学那,考这考那,又干着任务重难度大的一线工作,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应该很强了吧,提拔干部不就是应该提拔这样的人吗?对不起,不是。组织人事部门提拔不看能力和贡献,一是看身份,拥有了公务员身份才会考察你的能力和贡献;二是看资历,你前面有年纪的的人 占着岗就不能越级提拔你,你必须等大妈大叔们提拔了或者退休了,你才有出头之日。大妈大叔也就是40多岁,55退休,那时其实你已经迈入中年,青春不在、激情不复了!

基于以上种种不公正的待遇,强烈呼吁事业单位改革能加快推行,不要自欺欺人的以身份划分群体,这样既是对人才的不尊重和浪费,也是对党的事业不负责任。行政编一定了,事业编不断扩大,请问这就是机构精简吗?当政者做出某一项改革决策可能只要动动脑、动动笔、动动嘴,但这些不公平的政策落实到每一个人身上时 就饱含着酸甜苦辣的情感。中央、省级机关中的事业编想方设法转成了参照,对基层政府中的业务下级弃之不管。如此劣待事业编人员,尤其是年轻的大学生、硕士生,他们耗费的不仅是青春、激情,浪费的不仅是体力、智慧,更是对未来生活的失望啊!所以,几行文字,几句呼喊,想为机关事业编振臂一呼,为改变这种既不公平也不明智的现状略进绵薄之力。

篇11:公务员、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

帖子在军转论坛上流传很久,很多人都信以为真,但实际上有很多错误的地方。结合工作了解到的情况,告诉大家一个真实的情况,供大家参考。

一、判定公务员身份的依据和条件是什么?

《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具有行政编制、有国家财政供养、行使管理国家职能,三者缺一不可。因此,毫无疑问,不具有行政编制的,都不是公务员。.除行政编制外,还有政法专项编制(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部门),这个都是标准公务员。

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编制性质是什么?

关于参公人员身份,《公务员法》提及,事业单位依据国家法律法规授权行使管理国家职能的依必要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因此,参公身份,是事业编制,不是行政编制。

这个没什么大问题,但搞混了一个概念,编制和人员身份并不是同一概念,也并不绝对对应,事业编制的个人身份一样可以是公务员,因为他按公务员法,是参照公务员管理的。

三、参公身份与公务员和普通事业单位人员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与公务员的主要区别:不是行政编制不是公务员,到了退休后按事业退休人员处理。

与普通事业编制人员的主要区别:可以参加公务员交流、有非领导职务、和公务员一样仅扣两金。

K如果把第二个问题完全搞清楚了,那第三个就不是问题了,参公管理的人员使用的编制是事业编制,个人身份是公务员。这个个人身份不会随着退休又变成了未参公的事业单位聘用干部身份,退休前后都是一样的。

普通事业编制人员的个人身份是聘用制干部或工人,按岗位分类来定。

四、关于参加了公务员登记,就一定是公务员吗?

不一定。一些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工作人员参加了公务员登记,就认为他们是公务员了。同志,形式这种东西你在机关工作那么多年了,难道还不知道吗?有些地区的做法是,参公人员参加登记,但只到地一级或者副省级,而不到省里去备案,这是为什么?因为参公人员是事业编制不是行政编制,省编办不承认他们的公务员身份啊,没有行政编制,那还怎么备案?谁担得起责任啊!但人心需要安抚,工作需要开展,形式一下,大家能瞒则瞒。

这段中的错误就更多了,公务员登记是由各级组织部门负责,编办管理的是编制,个人身份不由编办确认。而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中的个人身份明确为公务员的,这个是全国都认的,不存在瞒的问题。

造成这个误解的可能是行政执法专项编制的情况。行政执法专项编制是实行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试点地区核定专用于行政执法工作的人员编制,使用行政执法专项编制人员参照使用行政编制人员进行管理。这个简称是地方粮票。目前中央编办将行政执法编制划归事业编制的范畴,所以在省编办行政执法专项编制是按参照行政编制来管理,但每年统计上报中央编办是按事业编制来报。而且也不用瞒,只是统计口径的问题。同时就像第二条说的,编制是编制,个人身份是个人身份。

上一篇:区三好学生2分钟述职下一篇:论坚持科学发展观对解决“全球性问题”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