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民族地区将实施免费教育

2024-04-20

四川民族地区将实施免费教育(精选10篇)

篇1:四川民族地区将实施免费教育

本报成都12月10日电(记者程曼祺)今天下午,在解读中共四川省委十届七次全会精神的第六场新闻发布会上,四川省教育厅厅长朱世宏透露,从20春季学期开始,四川将在全省民族自治地区的51个县实施15年免费教育。

在9年义务教育和中职教育免费的基础上,四川将进一步免除民族自治地区的幼儿园学费和高中学费,并免费提供教科书。这意味着,在四川民族地区,家长可以不花钱让孩子从幼儿园读到高中。

朱世宏介绍,除公办教育外,就读于民办学校的学生也可享受补贴。政府会按照对公办幼儿园和普通高中的财政补贴标准等额免除学费,家长只需支付民办学校高于公办学校的收费部分。

从今年春季学期开始,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就已在学前教育免费基础上,正式启动了高中免费教育计划。,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已率先实现了15年免费教育。

朱世宏说,此次15年免费教育在四川省民族地区全面推行,将激发民族地区农牧民让孩子受教育的热情,也将有利于改善民族地区的家庭经济情况,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将对扶贫工作产生重要意义。

今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要“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作为贯彻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的一次重要会议,11月17日举行的中共四川省委十届七次全会提出,要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水平,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实施民族地区15年免费教育计划。

此前,四川省在改善民族地区教育状况方面已作了诸多努力。

四川省委、省政府在启动实施了藏区“9+3”免费教育计划,每年组织万名藏区初中毕业生和未升学高中毕业生到内地免费接受3年中等职业教育。四川省还为学生提供生活补助、杂费补助、冬装补助等待遇,学生享受与学校驻地城镇居民同等的医疗保障。

据介绍,从20至20,中央和四川省投入“9+3”计划的经费已超过20亿元。,这一计划又从四川藏区扩展到凉山州彝族地区13个县(区),4300余名彝区学生享受了该计划。截至年8月,已有4万多名学生通过“9+3”免费教育计划接受了中职教育。

篇2:四川民族地区将实施免费教育

《四川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出台,《规划纲要》要求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

关键词:学前教育

普及学前一年教育

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加快普及学前教育,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75%以上。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巩固率达到95%以上。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程度明显提高,毛入学率达到90%以上。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升,毛入学率达到40%。

到年,普及学前一年教育,经济社会发达地区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鼓励社会力量办园,引导和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面向大众、收费较低的普惠性服务。加大政府投入,完善成本合理分担机制。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着力保证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园。加快解决城市入园难、入园贵问题。

关键词:学生减负

不得随意占用休息时间集体补课

各级政府要把减负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督促和引导学校依法规范办学。不得以任何形式下达升学指标,不得以升学率对地区和学校进行排名奖惩。

学校要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少作业量和考试次数。严格执行课程方案,不得变更课时和提高难度。不得随意占用学生法定休息时间集体补课或上新课。义务教育阶段不得设置重点学校和重点班,各种等级考试和竞赛成绩不得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入学与升学的依据。开展中小学课业负担监测、举报、公告和问责制度试点,形成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有效机制。

关键词:招生制度

20起实施高考改革方案

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就近免试入学制度,严禁各种形式的选拔考试、测试和面试。完善初中升高中考试招生方法,全面实施学业水平考试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高中招生制度。建立完善评价机制,健全优秀特长学生录取程序与办法,探索多样化的普通高中招生方式。

建立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基础上,以统一考试录取为主,与分层次、多元化选拔和多样化录取方式相结合的高校考试招生制度。从年起实施与高中新课程改革衔接的高考改革方案,探索以高考成绩为主要依据,结合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自主录取、推荐录取、定向录取、破格录取的.具体方式。

关键词:教育拨款

占全省财政支出的18%

各级政府要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严格按照教育法律法规规定,年初预算和预算执行中的超收收入分配都要体现法定增长要求,保证教育财政拨款增长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并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按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的3%足额征收教育费附加,专项用于教育事业。不断提高公共财政的保障水平,落实国家《规划纲要》要求,确保到20按可比口径计算的全省各级各类财政性教育支出占全省财政支出的比例达到18%,以后年度随着财力的增长进一步提高。

相关新闻

2015年 成都学前三年入园率将达98%

记者从昨日落实该规划的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获悉,到2015年,成都将形成体系完整、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的城乡一体化现代教育体系,成都学前三年入园率达98%,义务教育阶段巩固率达99%,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7%,实现免费中等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50%,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 ,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

篇3:四川民族地区将实施免费教育

一、问题的提出

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是我国政府从2003年开始对中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就学实施的一项资助政策, 中央财政负责提供免费教科书, 地方财政负责免杂费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实施“两免一补”政策对尽快实现我国义务教育的普及, 解决贫困家庭中小学生上不起学的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是农村反贫困的一项重要举措。四川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大省, 有14个世居少数民族, 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唯一的羌族聚居区和第二大藏族聚居区, 其中有少数民族人口429万, 民族自治地方占全省总面积的62.9%。由于历史、文化、自然等多种原因, 四川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 农村贫困问题突出。截止2009年底, 四川省有民族自治地方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20个, 占四川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的55.6%。四川民族地区贫困人口约135万人, 占全省农村贫困人口的30%。近年来国家为加快西部民族地区反贫困的步伐,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其中“两免一补”政策是一项重要的举措。这项政策实施6年多来对民族地区贫困农户反贫困起到了哪些作用, 具体在哪些方面对贫困农户产生了影响, 影响程度如何及怎样使政策更加完善, 为此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二、“两免一补”政策实施对四川民族地区贫困农户反贫困的影响评价

(一) 贫困农户家长教育观念增强

家长的教育观念大概包括两方面:一是与家长培养子女的目标和终极目的有关, 包括人才观 (家长对什么是人才以及希望子女成为什么样的人才的看法) 和生育观 (家长培养教育子女的动机) ;二是与亲子关系和教养方式的选择有关, 包括儿童观 (对儿童及其发展的认识) 和教子观 (对教育子女内容和方式的看法) 。家长的教育观念指导和约束着他们的教养态度和行为, 并通过教养态度和行为影响着子女的个性发展。同时, 家长的教养观念自身也受到社会文化、家长自身的经历、家长的文化水平及其所学的文化知识的影响。尤其是社会文化, 它直接影响家长在教育上的价值取向, 并在其教养态度和行为上表现出来。

“两免一补”政策在四川民族地区实施后直接影响到贫困家庭家长的教育观念, 贫困家庭家长都愿意把自己的子女送到学校读书, 民族贫困地区适龄儿童享受到了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失学率降低、升学率提高。随着入学儿童的增多, 贫困家庭的整体文化程度得到提高, 进而提高了劳动力素质, 这样有利于提高劳动力的就业能力, 从而帮助贫困农户加快反贫困的步伐。 (见图1)

(二) 小学、初中学生入学人数显著增加

2005年四川省教育厅和省财政厅共同制定了本年度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的“两免一补”工作实施总体方案, “两免一补”总投入4.1亿元。在“两免一补”政策的驱动下, 四川省民族贫困策以后, 小学生每生减负约200元、初中生340左右元。按我国2004年公布的绝对贫困线农村人均年收入882元计算, 分别相当于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人均收入的22.6%和38.5%;如果加上寄宿生生活地区的小学入学人数由2004年的122395人上升到2005年的153826人, 初中入学人数由56990人上升到78115人。

对比分析四川民族地区小学、初中、高中入学人数可知, 小学入学人数、初中入学人数显著增多, 但是高中入学人数增加并不明显, 因为高中阶段不是义务教育, 因此“两免一补”政策不覆盖高中阶段的教育, 家庭困难的子女在完成小学、初中教育后迫于经济压力一般难以继续升学。

(三) 贫困农户教育支出成本降低, 可支配收入增加

四川民族地区在实施“两免一补”政补助费, 这个比例还要提高, 这对贫困家庭带来了直接经济影响。具体而言, “两免一补”资金按标准落实到贫困家庭, 即直接承担了贫困家庭的教育支出, 减轻了农民负担。同时又减少了贫困家庭的总支出, 使其可支配收入增加, 这样就使得贫困家庭的低收入状况得以改善, 有机会将这些多出的资金投入到其它经济活动中, 增加收入, 提高生活水平。

(四) 绝对贫困人口减少, 贫困发生率降低

四川民族地区在消除绝对贫困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以凉山州为例, 2004年四川省凉山州绝对贫困人口54.2万人, 贫困发生率为14.6%, 经过5年的反贫困, 到2008年底, 四川省凉山州的绝对贫困人口下降到32.9万人, 贫困发生率下降为8.4%。

四川省凉山州在消除绝对贫困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跟国家的扶贫政策投入是密不可分的, 其中教育扶贫政策是最主要的部分。教育不仅能唤醒人们沉睡的需求意识, 而且随着人们接受教育程度的提高, 能使人们不断产生新的需求, 激发起对新的生活 (生活的水平、生活的质量、生活的方式等) 的追求。同时, 能提高人们对生活差距问题上的敏感度以及增强改变现状的决心, 从而内在地产生一种新的进取精神, 希望从根本上改变经济文化落后的现状。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属于教育扶贫政策的一部分, 因此它在减少四川民族地区绝对贫困人口与降低贫困发生率方面起到了和大作用。

(五) 劳动力转移人数增加, 贫困人口收入提高

教育是对人力资本的长效发展性投资, 它具有社会和私人的双重效益。有研究表明, 农户受教育程度与农户收入水平呈高度正相关关系。“两免一补”政策实施后, 提高了劳动者素质, 加快了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 进而促进了农民收入的提高。

如图2所示, 2008年阿坝州全州输出农村劳动力8.26万人, 实现劳务收入3.4亿元, 农村人均劳务收入435元。在全州输出农村劳动力中, 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占总输出人数的47%, 初中文化程度占总输出人数的26%, 小学文化程度占总输出人数的16%, 文盲半文盲占总输出人数的11%。分析可知, 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与劳动力转移数量成正比。“两免一补”政策的实施提高了民族地区农村人口的受教育程度, 提高了民族地区的劳动力素质, 促进了劳动力转移。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增多, 收入就会相应增加, 有利于加快民族地区反贫困进程。

随着四川民族地区劳动力受教育程度的增高, 人均全年总收入、工资性收入、外出务工收入都呈增长趋势, 即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与其收入成正比。从长远意义上讲, “两免一补”政策实施有助于提高四川民族地区整体劳动力受教育程度, 有助于增加民族地区贫困人口人均全年纯收入, 将对民族地区贫困农户反贫困起到很大作用。 (见图3)

三、结论和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一) “两免一补”政策实施对民族地区农村反贫困的作用正在逐渐地显现, 其中最为显著的表现在:一是减少了贫困家庭教育费用的支出, 可支配收入增加, 低收入状况有所改善。二是贫困家庭子女受教育的状况有所改善, 劳动者素质逐步提高。三是提高了贫困家庭劳动者从事本地非农产业和外出打工的就业能力, 增加了收入, 从而使贫困家庭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和提高。

(二) 研究中发现, “两免一补”政策对民族贫困地区反贫困的积极正效应是显著的, 但是其政策的实施还不够完善, 影响了其效果的发挥, 如何进一步完善“两免一补”政策是需要探讨的问题。

一是对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所需配套资金主要由基层政府承担, 而村贫困人口比例高的地区, 贫困寄宿生的比例也较高。这也就意味着这些地区的基层财政应承担的生活补助也更多, 这一状况在四川民族大部分地区都不同程度的存在。这些国家贫困县大都自然条件恶劣, 又没有可利用资源, 生产条件差, 经济基础都非常薄弱, 要承担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所需专项资金压力很大。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应该多渠道筹措资金机制, 同时要加强资金的管理, 确保专款专用, 严禁挤占、截留、挪用。

二是“两免一补”政策实施中存在监督不力的情况。如有的学校出现受助名额与学习成绩挂钩, 甚至出现受助名额被当作礼物或人情赠送的现象。这些行为不但剥夺了本该受助学生的权利, 且在社会上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此外, 对未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及在“两免一补”政策落实中的违法违纪行为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也没有做出明确规定。因此应该建立以行政监督为主, 以社会监督及司法监督为辅的监督体系。

篇4:四川民族地区将实施免费教育

今年9月,四川省全面启动少数民族地区“9+3”免费教育计划,帮助四川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农牧民学生以“零缴费”和“无障碍入学”方式接受中职教育。12911名来自甘孜州、阿坝州和凉山州木里县的学生,已经赴省内18个市的85所中职学校免费就读。成都市礼仪职中、成都铁路运输学校、成都工业学校等21所重点职业学校已接收2535名学生。◆(赖波《成都晚报》2009年9月28日)

重庆拨款7000万元扶持近5万低保家庭高中生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近日披露,重庆市财政已筹措7000万元,自2009年秋季开始对家庭困难高中生予以资助,直接惠及近5万名城乡低保家庭高中生。

据了解,重庆市财政今年在支持经济建设的同时,更加关注民生和困难群体,更加注重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在教育惠民措施上,执行市级教育经费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政策,确保财政教育投入“三个增长”和新增教育经费70%以上用于农村。

今年,重庆市财政拨付资金5.1亿元健全中职和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并积极筹措7000万元,从今年秋季学期起对近5万名城乡低保家庭高中生予以资助。◆(《京华时报》2009年10月7日)

成都将大规模削减中考加分项目整治“疯狂奥数”

成都市教育局日前发出了《关于整治“疯狂奥数”规范义务教育阶段学科培训和竞赛的通知》,通知说:“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经市教育局研究,决定以整顿、规范‘奥数教育为重点,逐步规范我市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培训和竞赛。”

该市将大刀阔斧整治“疯狂奥数”的消息传出后,立即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等作了相关采访报道,并给予了高度肯定。

该市教育局将在发布整治“疯狂奥数”具体措施的同时,给全市所有学生家长发出一封公开信,建议家长们与学校一道,让孩子享受健康快乐的童年,给孩子最美好的未来。据了解,该市部分知名学校的校长也将发出倡议,承诺与“疯狂奥数”决裂,维护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另外,成都市教育局还就明年中考加分项目进行了初步梳理,打算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规范现行中考加分项目。据悉,今后该市将只保留少量能体现国家价值观、思想政治表现的加分项目,对其他有碍公平、变味的所谓素质教育加分项目,一律取消。◆(周波《成都日报》2009年9月25日)

湖南省5年内不新批高中阶段学校调整教育布局

湖南省将在5年时间内不新批高中阶段学校,进一步调整高中阶段教育布局结构,在初中生源持续下降的情况下,按照普职大体相当、中职略大于普高的要求,稳定高中阶段教育规模和结构。

据介绍,“十一五”期间,该省初中毕业生持续下降,已由2005年的125.2万人减少到2009年的69.2万人,减幅达44.7%。高中阶段教育生源供求矛盾日显突出,若不调整高中阶段学校布局,稳定普通高中发展节奏,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将会步履艰难,因此必须把高中阶段教育布局调整作为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篇5:四川民族地区将实施免费教育

管理办法(试 行)

定期(不定期)检查,有效监控,特别要在重要时段对重要部位进行严密有效监控,及时排除各类安全隐患,重点要排除容易引起群死群伤的安全隐患。对学校的设施设备要有防雷保护。

第十条 寄宿制学校要加强对在校寄宿学生的管理工作,对管制刀具、用火、用电和集体活动等要进行有效管理。要把安全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按要求保证必要课时,提高安全教育实效,每学期对住校生进行至少一次应急演练。

第十一条 县级人民政府要加强领导,督促有关部门把维护学校安全工作纳入本部门业务工作范围,认真落实好警校共建和日常指导、督促、检查工作。寄宿制学校要将校园及周边的安全问题及时向上级反映,同时,积极争取学生家长、村社、社会团体等对学校安全工作大力支持。

第三章 文化体育卫生

第十二条 寄宿制学校应切实贯彻《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把卫生工作尤其是传染病防控及食品饮水卫生安全纳入学校重点工作定期研究,做到年初有工作计划、年底有工作总结。

第十三条 寄宿制学校应根据规模设立校医室,按要求配备医务人员和保健教师,或建立由当地乡镇卫生院派出专人任学校兼职医务人员,定期到学校开展卫生防疫及宣传教育工作的机制。

第十四条 寄宿制学校要建立健全卫生宣传、检查制度,做到:

每年3月、9月按要求开展全校性卫生宣传月活动。

每月开展1-2次卫生防病治知识宣传教育。

在校园设置固定卫生宣传专栏,定期更换内容。

每周开展1-2次卫生防疫与食品、饮水卫生监督检查。

第十五条 寄宿制学校要加强食堂卫生、饮水管理。食堂要达到“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标准”C级以上。要为师生提供自来水饮用,若提供自备水或二次供水,水质及卫生要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第十六条 寄宿制学校教室、宿舍及教学辅助用房要保证通风、采光及清洁卫生良好。在公共场所设置固定的垃圾桶,无卫生死角。

第十七条 寄宿制学校班主任和生活辅导老师要教育和培养学生养成每天刷牙、洗脸、洗脚、饭前便后勤洗手,不喝生水,不吃不洁食物等良好的个人卫生行为习惯。

第十八条 寄宿制学校要认真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的有关要求。牢固树立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切实加强学校体育艺术工作。

第十九条 寄宿制学校每年至少举行一次全校性运动会和艺术节活动,要求每个学生至少经常性地参加一项课余体育、艺术活动。

第二十条 寄宿制学校每年认真组织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活动,完成《标准》测试数据上报工作。

第二十一条 寄宿制学校要积极推行集体早操和大课间操,要将本地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艺术活动溶入学生大课间和课余体育艺术活动之中,补充和完善体育、艺术教育活动内容,促进体育、艺术教育活动质量和水平的提高,营造良好的学校体育、艺术教育氛围。

第四章 学校装备

第二十二条 寄宿制学校实验室、仪器室、准备室、图书室、现代教育技术及音体美卫等各类用房及设施的标准按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四川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和管理及评估细则的通知》(川教基[2000]20号以下简称《装备标准》)和《关于印发四川省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配备标准及工作评估细则实施意见的通知》(川教基[2001]13号,以下简称《配备标准及实施意见》)执行。

农村小学规模不到12个班的,教辅用房可酌情减少,但要有实验教室、艺术(美术、音乐)教室、图书室。

实验室、图书室、现代教育技术管理人员配备要逐步达到《装备标准》和《配备标准及实施意见》要求。

要提高教育技术装备利用率,各功能用房要向师生开放,按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开足开齐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

第二十三条 寄宿制学校理科教学仪器及音体美卫设备配备按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实施新课程改革实验后颁发的配备目录执行。其中中小学劳动技术(综合实践活动)仪器设备可根据本地实际,结合本民族特色进行配备。

信息技术教育按《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四川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基本配备标准的通知》(川教函[2004]319号)进行配备。

图书资料按《四川省教育厅关于转发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的通知的通知》(川教[2003]124号)要求配备。实施双语教学的学校还应配备一定数量的民族文字图书和报刊。

第二十四条 寄宿制学校远程教育设备、设施及软件资源(含光盘)的配备按《教育部、财政部、发改委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施方案》和《教育部、财政部、发改委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终端接收站点技术方案》配备。

寄宿制学校每个年级应配备一套教学光盘播放点。18个班以上的寄宿制学校,可增加播放设备和光盘,逐步实现每班配备一套光盘播放设备。

第二十五条 寄宿制学校应建立健全远程教育三种运用方式的检查评估制度,将远程教育三种运用方式的应用纳入日常教育教学工作考核范畴,形成激励机制,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检查与评估工作。

第二十六条 寄宿制学校要抓好远程教育管理制度建设,保证设备正常运转。学校要完善设备和资源的登记、使用制度,数字资源的接收、使用、存贮和共享制度;明确专人负责设备和资源的管理和维护;采取切实措施防尘、防潮、防火、防盗、防雷击。

第五章 学校后勤

第二十七条 寄宿制学校后勤管理包括食堂、宿舍、厕所、澡堂等生活设施设备以及小农(牧)场建设、校园绿化、后勤规章制度、后勤服务质量等方面的管理。

第二十八条 寄宿制学校要根据学生规模配足食堂从业人员,并健全食堂、食品安全卫生管理制度。

寄宿制学校原则上应按每60名用餐学生配1名的标准配足食堂从业人员。学生规模较大的学校可酌情降低标准。

寄宿制学校必须建立健全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岗位责任管理、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劳动用工与保障、安全保卫、责任追究、食物中毒或其它食源性疾患等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预案和报告等方面的制度。

寄宿制学校对食堂从业人员、食堂建筑及设备与环境、食品采购与贮存、食品加工等方面的卫生要求及管理与监督,必须符合《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教育部、卫生部令第14号)、《关于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的通知》(卫法监发[2002]107号)等有关法规的相关规定。

寄宿制学校食堂应做到膳食结构科学、营养、合理,品种丰富,质价相符;就餐环境卫生、整洁,具有浓郁的文化氛围;工作人员服务热情周到、用语文明、卫生习惯好、操作行为规范。

寄宿制学校要严格执行国家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食堂收费的有关规定,严禁以赢利为目的超标准向寄宿生收取钱、粮。伙食费标准应及时向学生、家长和社会公示,主动接受就餐学生及家长监督。

第二十九条 寄宿制学校要根据学生规模配足宿舍管理人员,科学、规范地管理学生宿舍。

寄宿制学校原则上应按每100名寄宿学生配1名的标准配足生活指导教师(宿舍管理员)。

寄宿学生规模在500人以上的学校可酌情降低配备标准。生活指导教师的职责是负责学生宿舍的安全、卫生管理,指导、帮助学生做好洗漱及床、被褥、衣、物的整理工作,不断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

寄宿制学校要建立健全学生宿舍(公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包括:生活指导教师值班制度、门卫值班制度、学生出入登记制度、夜间巡查制度、安全卫生制度、疫病防控制度、设备使用及维护制度、物品保管及领用制度等等。

寄宿制学校学生宿舍要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定期消毒,整洁卫生;床上、桌面物品摆放有序;地面无纸屑杂物、积水;墙壁无污迹,无蛛网、污垢,无乱张贴、乱涂画;内外窗台无灰尘;盥洗室瓷砖无积垢;便池、水池、地漏内无杂物;拖把、畚箕、垃圾篓保持洁净。第三十条 寄宿制学校必须建有与学校发展规模和寄宿学生规模相适应的学生澡堂。寄宿制学校的澡堂要保持环境卫生,防止疾病传染,并保证寄宿学生的洗浴需求。第三十一条 寄宿制学校的学生寝室内不修建厕所,但学校应按每15人一个蹲位修建公共厕所。厕所应为水冲式,若为旱厕必须达到蹲位与粪池的间距在3米以上。在厕所附近应设有洗手水龙头。

厕所应经常消毒、灭蝇、灭蚊,做到无蛆、无尿渍、无臭味,随时保持清洁卫生。第三十二条 县(市)、校要认真抓好小农牧场建设和勤工俭学工作。

农区和半农半牧区县(市)级人民政府应按200人以下2亩、200-500人2-5亩、500人以上5亩的标准无偿为寄宿制学校划拨小农场;纯牧区县级人民政府应根据学生规模,无偿为寄宿制学校划拨相应的草场用作小牧场建设。

寄宿制学校的小农牧场修建围墙、围栏、购种植物、养殖物等项目建设的资金由县(市)级人民政府投入。规模大、投入高、缺口资金在5万元以上的小农牧场建设资金可向上级申请补助。

寄宿制学校要充分发挥小农牧场的作用,通过小农牧场的小种植、小养殖,为学生提供新鲜蔬菜、禽蛋肉类等,改善寄宿学生的生活,降低学生就学的生活成本。

第三十三条 寄宿制学校要结合本校实际搞好校园绿化工作,并落实专门的绿化工作管理人员。

校园绿化要因地制宜、科学规范、布局协调美观,乔、灌、花、草、路、径、景、物配置合理,植物修剪、管理良好。

校园绿化占地率(宜绿化地面积与校园占地总面积的比例)要达到35%以上,绿化覆盖率(校园绿化覆盖总面积与校园占地总面积的比例)达40%以上,绿化率(已绿化地面积与宜绿化地面积的比例)达90%以上。

要把育树与育人紧密结合,通过建立“植物园”、“花卉园”、“六一”儿童园、“成长园”等形式,把绿化基地建成学校的素质教育基地,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环保、生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促进学校育人环境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适用于民族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全日制寄宿制学校。

第三十五条 州(市)、县(市)应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和相关制度。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由四川省教育厅负责解释。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自2006年9月1日起施行,凡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

篇6:四川省免费师范生就业实施办法

各市(州)教育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编办、财政局:

现将《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实施办法》转发你们,并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国办发〔2007〕34号)、《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等部门关于贯彻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的意见的通知》(川府办发电〔2007〕48号)等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就做好我省“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工作提出如下意见,请一并遵照执行。

一、加强领导,高度重视“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工作

国务院决定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目的就是要进一步形成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让教育成为全社会最受尊重的事业;就是要培养大批优秀的教师;就是要提倡教育家办学,鼓励更多的优秀青年终身做教育工作者。我省做好免费师范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对落实国务院的决定及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对推动四川省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对大力推进四川省实现“两个加快”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工作由各级政府统筹,省上成立由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机构编制、财政等部门组成的工作小组,负责制定并实施就业意见,落实保障措施,确保免费师范毕业生到中小学任教。在市(州)人民政府的统筹下,各市(州)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机构编制和财政等部门根据各自职责,相互配合,做好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工作。

二、落实就业岗位和编制,确保免费师范毕业生到中小学任教有编有岗

按照国办发〔2007〕34号和川府办发电〔2007〕48号文件规定,落实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所需编制。市(州)教育行政部门要统一掌握本地区中小学教师岗位需求情况,会同机构编制部门在核定的中小学教师编制总额内,提前落实接收免费师范毕业生的编制和岗位计划。各地应首先用空缺编制、自然减员编制或采取先进后出的办法公开考核招聘免费师范毕业生,确保免费师范毕业生到中小学任教有编有岗。

三、免费师范毕业生的就业安排

“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毕业生”到我省中小学就业实行公开考核招聘。

(一)发布就业岗位信息。由于首届四川省“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需要进行政策研究,2011届四川省“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毕业生”的需求情况统计表(见附件2),由各市(州)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会同同级人事、机构编制、财政等部门于2010年11月25日前报省教育行政部门汇总,省教育行政部门汇总后及时在国家和我省大学生就业公共服务立体化平台等网站上发布。

从2011年起,每年7月底前,省教育行政部门联系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第二年的四川生源“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毕业生”信息,并将第二年的四川生源 “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毕业生”信息及时交各市(州)教育行政部门。各市(州)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会同同级人事、机构编制、财政等部门,将本市(州)及所辖县(市、区)进行双向选择的岗位填入《四川省××年“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毕业生”需求情况统计表》(见附件2)于每年的8月15日前报省教育行政部门汇总。省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将汇总的全省招聘免费师范生岗位于每年9月5日前在国家和我省大学生就业公共服务立体化平台等网站上发布。

(二)考核和签订就业协议。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于第二年的3月1日前指导各市(州)教育行政部门开展多种形式的供需见面活动,各市(州)教育行政部门具体负责组织所辖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及招聘学校根据岗位需求信息采取多种形式与免费师范毕业生进行双向选择,考核合格的签订就业协议。3月5日前各市(州)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将已与本市(州)签订协议的免费师范毕业生信息填写《四川省××年“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岗位落实情况统计表》(见附件3)报省教育行政部门。省教育行政部门3月15日前与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进行信息交换。通过双向选择未能签订协议的免费师范毕业生,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统筹安排到师资紧缺的中小学任教,仍未落实的,由生源地所在市(州)于5月30日前负责落实任教中小学校和工作岗位。未按规定完成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任务的市(州),不得新进教师。

(三)办理招聘手续。免费师范生毕业后,应在规定时间内向签约学校提供报到证、毕业证等材料(未签订就业协议的回生源所在地市、州教育行政部门报到)。市、州教育行政部门及时将招聘人员的有关材料报同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机构编制部门审核(批)确认,用人单位凭审核(批)确认手续办理人事、工资等手续。

确有特殊情况,要求跨省任教的,需经接收的中小学审核、学校主管教育行政等部门审批后按程序报四川省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四、鼓励免费师范毕业生到艰苦边远地区任教

鼓励免费师范毕业生到我省艰苦边远地区中小学任教。在艰苦边远地区工作期间(四川省艰苦边远地区的范围详见附件4),享受以下优惠待遇:从报到之日起执行定级工资;

一、二类地区高定一级薪级工资,三类以上地区高定两级薪级工资,按国家规定享受相应的津贴补贴;毕业生评定专业技术职称和晋升七级及以下专业技术岗位,其任职年限提前一年,国家规定最低任职年限为一年的提前半年。支持艰苦边远地区、民族地区政府部门制定政策措施,吸引四川生源的免费师范毕业生到当地任教。鼓励国家确定的地震重灾区政府部门制定政策措施,扩大四川生源免费师范毕业生的招聘量,推动地震灾区学校的“软件”建设与“硬件”建设同步提升。

五、加强对免费师范毕业生的就业管理

免费师范毕业生取得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后,按照国办发〔2007〕34号、川府办发电〔2007〕48号文件和《师范生免费教育协议书》的规定就业。其档案、就业报到证、党(团)组织关系、人事关系、户籍等由用人单位的教育主管行政部门与免费师范毕业生的培养学校等联系迁转。

到市(州)、县(市、区)城区学校工作的免费师范毕业生,由当地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按照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的规定,安排到农村学校任教服务二年,在农村学校任教服务期间仍然享受派出学校的工资福利待遇,受援的农村学校及其地方政府要为免费师范毕业生到农村任教服务提供周转住房等必要的工作生活条件。

免费师范毕业生经考核符合要求的,可录取为教育硕士研究生,在职学习,任教考核合格并通过论文答辩的,颁发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证书。免费师范生毕业前及在协议规定服务期内,一般不得报考脱产研究生。任教学校要对免费师范毕业生在职攻读教育硕士学位给予支持。

免费师范毕业生在协议规定任教服务期内,可在本省内的学校之间流动或从事教育管理工作。其中,在跨市(州)、县(市、区)域的学校之间流动的,需经接收地的市(州)教育行政部门同意。在协议规定服务期内确需流动到其他系统工作的,须逐级报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同意后,才能办理流动手续。在协议规定服务期内,凡未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同意办理的流动到其他系统工作的人事手续,一律无效。

未能履行协议的毕业生,要按规定退还已享受的免费教育费用并缴纳违约金,免费教育费用为四年修读期间学费、住宿费和生活补助费三项之和,按国家实际实行的免费教育费用标准计算。

(一)毕业后未按协议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的,应在违约处理决定公布后一个月内,一次性退还所享受的免费教育费用,并缴纳该费用百分之五十的违约金;超过时限须按每天千分之一的比例缴纳滞纳金。

(二)毕业生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未满十年且未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同意的,在离开教育岗位之日,按不足服务年限(包括离开当年)每年百分之十的比例一次性退还所享受的免费教育费用,并缴纳该费用百分之五十的违约金;超过时限按每天千分之一的比例支付滞纳金。

未能履行协议且未按规定退还已享受的免费教育费用、缴纳违约金和滞纳金的毕业生,已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由培养学校取消学籍。确有特殊原因不能履行协议的,由免费师范毕业生向户籍所在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再由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会同同级财政等部门按程序逐级报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各市(州)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做好免费师范毕业生的履约管理,建立诚信档案,公布违约记录,并记入人事档案。省级财政部门指导各市(州)财政部门负责违约金的收缴及管理。免费师范毕业生工作的中小学校加强对免费师范毕业生工作的管理、考核、培养,中小学校的主管教育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免费师范生的行政管理。

六、精心组织,切实保障免费师范毕业生到中小学任教

保障免费师范毕业生到中小学任教是落实师范生免费教育示范性举措的关键环节。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相关中小学校要充分认识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的重大战略意义,高度重视,密切配合,精心组织,按照职能分工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规定,认真做好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工作,要采取有力措施,鼓励和支持免费师范毕业生长期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为培养造就一大批优秀中小学教师创造条件。

篇7:四川民族地区将实施免费教育

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关键靠人才, 基础在教育。教师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决定性因素, 但是教师的成长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完善的过程。目前, 教师个体与教师群体出现了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如一些教师存在着职业道德缺失、心态失衡、职业倦怠、教育观念、能力和知识结构跟不上时代的要求等问题, 严重妨碍素质教育的实施。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近年来全国各地开展了如火如荼的教师继续教育, 尤其是2010年实施的国培计划。这些培训实效如何?一线教师到底需要接受哪些培训?如何提高教师继续教育的主动性提高培训效率?了解教师继续教育状况显得异常重要, 尤其是目前民族地区教师继续教育状况。《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提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 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 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的转移支付力度。”为此, 我们利用组织凉山州各个区县小学数学教师培训的机会, 展开调查, 以期获得第一手资料。

二、研究设计

采用个案访谈和问卷调查法研究四川省民族地区小学数学教师继续教育情况。采用个别访谈, 了解他们对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理解以及改进的建议;采用不记名问卷调查来了解教师继续教育的需求情况。以参加培训四川省民族地区凉山州的70名小学数学教师作为调查对象, 发放问卷70份, 回收有效问卷70份。

三、民族地区凉山州小学数学教师继续教育问卷调查分析

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在70名培训教师中, 有33名女教师, 37名男教师。其中第一学历中专的53人, 专科的15人, 本科的2人;最终学历专科的54人, 本科的13人, 其他3人;小学数学一级教师46人, 小学数学高级教师21人, 中学数学二级教师1人, 中学数学一级教师2人;教龄5年以下的有7人, 5-10年的8人, 11-20年的40人, 20-30年的14人, 30年以上的1人, 可以看出参加培训的教师群体不管从学历、职称, 还是教龄等方面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

2. 对待继续教育的态度

每个人都有追求自我完善的心愿, 教师也不例外。这种追求自我发展的主要动力源于教师对于教育、学生的热爱, 教师为了学生发展, 继续进行学习。调查结果显示教师自我发展的最重要的动力是“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占追求完善自我占60%。教书育人的观念深深植入教师心中, 教师自我发展的目的是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 为了学生的成长。数学教师参加高级别的培训机会较少, 一些主客观条件限制了教师的培训机会, 譬如“学校领导安排”占71.43%, “自己主动申请”的20%, “教育主管部门要求”占7.14%。这使得教师对于参加培训不是很积极, 缺少主动性, 处于被动状态, 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对于继续教育学习的应付, 甚至是厌恶。

3. 对继续教育内容方面

调查结果表明:教师个人亟待提高的方面:“教学业务能力”占85.71%、“现代教育技术”占61.43%、“教育教学理论”占51.43%、“数学专业知识”占47.14%;民族地区小学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按从高到低依次为“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占54.29%、“转变教学观念”占52.86%、“学习现代的教学理论”占31.43%、“开展教研活动”占18.57%;民族地区小学教师培训的基本内容“现代教育理论和实践培训”占52.86%、“数学专业知识的更新与扩展”占35.71%、“教育教学技能培训”34.2%、“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占25.71%、“教育科研方法培训”占18.57%、“思想道德和教师职业水平”8.57%。结合个别访谈, 老师们对“教学中能够用到的实践知识、加深对数学理解的知识、提高自身修养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这几点的期望最高, 这就给培训单位提供了信息, 在以后的培训内容设置是就可以多设置, 这样更有利于吸引老师参加培训, 更好完成培训任务。千万不能出现“二少一脱离”的现象, 即涉及教育教学科研的内容较少, 达不到提高教研水平的目的;涉及学科前沿发展情况少, 达不到开阔眼界的目的;部分培训内容脱离一线教师的教育教学实际, 达不到帮助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此外, 51.4%的教师没有公开发表文章, 37.1%的教师没有主持或参加教育教学研究, 其余的教师或多或少参与教育教学研究与发表文章, 说明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逐步在增强是事实。通过访谈了解到, 许多教师没有确实找到研究的切入点, 另外许多教师挂名, 没有真正动起来进行研究, 贡献比较小。

4. 对学习方式方面

对于问题“您最希望听到哪些专家的课”, 30.7%的教师希望听到教育专家的课, 62.5%的教师希望听到一线专家或名师的课, 说明教师更加倾向于一线的观摩学习, 来自于实践的操作, 慢慢提升到理论, 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 更希望听到原生态的课。在培训期间更喜欢的学习方式也刚好说明这一点, 有43.4%的教师希望到一线观摩, 有19.5%的教师喜欢听专家的讲座有喜欢和专家一起讨论, 有8.8%的教师喜欢与参训教师一起讨论, 有8.0%的教师喜欢同构异课, 使得教师的培训学习更应该是参与式, 积极融入到学习中, 此外需要加强教师以后的指导。教师获得教育教学知识途径调查结果显示:“自身的教学经验与反思”占82.86%, “和同事的日常交流”占64.29%, “有组织的专业活动”占52.86%, “在职培训”占40%, “阅读专业期刊”占31.43%, “教科书”占17.14%, “作为学生时的经验”占8.57%, 职前培训占4.29%。从数据可以看出, 获得教育教学知识最有效的途径是自身的教学经验与反思, 符合教师个体的成长规律, 在职教师的重要成长历程也刚好证实这一点, 加强教师自我意识, 促进个体反思能力的提升是以后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一个环节。比较有效的途径主要为和同事的日常交流、参加有组织的专业活动、参加在职培训。所以教学中需要不断总结与反思, 加强同事之间的交流互补, 积极参加专业活动与在职培训。

5. 影响发展的因素方面

对于影响个人专业发展的因素, “工作压力大”占44.28%, “收入低”占34.29%, “进修机会少”占28.57%, “学生成绩不理想”占15.71%, “业务能力较差”占12.96%。个人专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行政部门支持力度不够”占72.86%, “外在氛围不利”占41.43%, “学校对个人发展有所限制”和“工作压力大无暇顾及”均为35.71%。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 现在多数老师希望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有进修的机会, 他们没有这样的机会是由于行政部门的支持力度不够造成的。

6. 经费保障方面

培训经费的保障是确保教师职后教育活动正常开展的物质前提。而我国是以世界教育公用经费的2%来支撑世界人口23%的教育, 因此在教育经费投入上存在严重不足。对于培训经费问题的态度是:由培训单位来承担有55.71%, 由学校承担35.71%, 由培训单位、学校和个人一起承担22.86%, 其他承担5.17%。目前, 国家加大了对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经费支持力度, 尤其是2010年实施的国培计划, 特别是中西部培训计划, 有效促进在职教师的成长。

7. 教师职业幸福感

教师职业幸福是教师在教育工作中, 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 体味人生价值并获得自身发展的精神愉悦状态。调查结果表明:对于教师这个职业的“非常满意”占14.29%, “比较满意”占27.14%, “基本满意”占35.71%, “不太满意”占17.14%, “很不满意”占4.29%, 与以前调查情况基本吻合。究其原因, 教师通过纵横对比收入与付出, 使得教师对于职业认同感减弱再加上社会对教师的期望与指责交织在一起, 造成心理负担加重, 存在心理疾病隐患。倘若老师都不热爱这个职业, 那何谈做好这份工作, 又如何推进民族地区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呢?

四、民族地区小学数学教师继续教育建议与对策

1. 分类指导, 因人而异

通过学员基本情况来看, 参与培训教师的年龄、教龄、职称等存在的差距, 每个人对培训目标的理解和对培训的期待不尽相同, 故对教学方案、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有不完全一致的看法, 需求也是各异, 培训组织单位众口难调。譬如有刚刚参加工作一年的年轻教师, 还有工作近三十年的老教师。为此合理地做一些规划设计, 争取适当分层次分类别进行辅导, 譬如按照年龄段、教龄段等, 有效融合教师个人特色, 力求达到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地增强培训效果。

2. 突出特色, 注重实效

各级各类培训中基本是以“素质教育、新课标”为主旋律, 以“专业素养提高”为副旋律的知识讲授将增加更为丰富的内容和形式, 但是需要进一步整合省内外、校内外培训资源, 成立由专家、教授、优秀小学一线教师组成的培训师资团队, 还要强化参训学员的“主体”意识, 扩大学员参与度, 充分利用资源, 增强互动内容, 增加更多的观摩研讨课, 以自我分析、同行评析、专家点评等形式进行互动研讨, 并通过网络和书面通知等形式预设下期互动研讨话题2-3个, 让学员提前做好准备, 对他们进行“参与式”培训, 在参与中提高, 在活动中成长。在注重理论讲座的同时, 多提供一些现场观摩, 多听一些优秀课, 多给一些案例, 让受训教师能较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 延长周期, 持续发展

培训周期短, 难以形成系统认识, 难以奏效。铁打的营盘, 流水的兵, 简单的一次培训很难以获得收效, 建议三年一周期的培训学习, 使得培训学习呈现螺旋上升态势, 也可相互认识。短短10天的培训教师们刚刚获得初步认识, 大家相互需要进一步交流、进一步探索、进一步提升, 没有三年一个周期的培训学习是难以奏效的。学员们的普遍体会和建议是经常开办这样优秀的培训学习活动多举办类似培训”, “时间太短, 造成课程太紧, 难以消化”, “延长时间, 增加课程内容”等。

4. 设立导师, 远程跟踪

设立导师制度, 将学员按地区分布情况分成若干小组, 便于小组合作交流, 每组一名负责人, 并配备一名指导教师, 具体负责本小组在培训期间的日常教学活动以及培训后期的指导。导师组成员在培训期间经常走进学员中间, 了解他们的思想、学习和生活状况, 与他们一起交流思想, 谈体会, 通过各种方式的接触, 增进了解, 拉近距离, 耐心细致地解决学员所遇到的困难。建立了数学教师培训网, 建设学员交流平台, 建立丰富的培训资料库, 方便学员们在日后工作中使用和借鉴, 加强学员之间、学员与指导教师之间相互探讨交流, 建立QQ群, 方便教师之间的交流与资源的共享, 通过高校、一线教师开展研究切实解决课堂教学的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楚江亭.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中小学校长读本[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164.

[2]王传金.论教师职业幸福实现的要素[J].教师教育研究, 2009, 21 (2) :39-44.

[3]吴立宝, 吴开腾, 曾意, 王新民, 宋维芳.西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J].继续教育研究, 2010, (9) :4-6.

[4]龙宝新.对当前我国教师教育存在的“钟摆”倾向的反思[J].教师教育研究, 2009, 21 (1) :1-5.

[5]李泽宇, 冯丽.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究[J].中小学教师培训, 2008, (11) :60-62.

篇8:四川民族地区将实施免费教育

《方案》规定,在学前阶段,免除学前教育中班、大班(学前班)幼儿保教费(含学具费)。一是对在公办幼儿园及小学附设幼儿班就读的学前教育中班、大班(学前班)幼儿全额免收保教费(含学具费);二是对在民办幼儿园就读的学前教育中班、大班(学前班)幼儿按照同级同类公办幼儿园保教费(含学具费)标准予以减免;三是民办幼儿园经批准备案的保教费标准高于补助的部分,可以在召开家长会议说明,并进行公示后,按规定继续向幼儿或家长收取差额;四是取消民办幼儿园和公建民营幼儿园4~6岁幼儿保育费补助政策,对未享受保教费减免政策的3~4岁幼儿继续执行保育费补助政策。在高中阶段,免除普通高中在校学生学费(含住宿费)和教科书费,免除职业高中在校学生教科书费。

免补标准暂按现行收费标准确定,实行3年一定。学前教育保教费(含学具费)按县城幼儿园1 300元/生·年、乡镇幼儿园900元/生·年、小学附设幼儿班按现行的小学公用经费600元/生·年的补助标准进行补助;普通高中学费(含住宿费)免补标准为900元/生·年,据实免补教科书费300元/生·年;职业高中据实免补教科书费100元/生·年。

学前教育中班、大班(学前班)及高中阶段免费教育所需经费由县财政全额承担。资金预算显示,实施14年免费教育后,每年共需资金近1 400万元,新增资金超过580万元,受益学生26 449人。

楚雄市成功举办首届 “迎新杯”师生书画摄影大赛

本刊讯(通讯员 刘正文) 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凝聚正能量,共筑中国梦,近期,楚雄市教育系统成功举办首届“迎新杯”师生书画摄影大赛,在全市范围内营造了学习、宣传、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浓厚氛围。

此次活动历时半年,面向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广大师生开展,共收到师生作品1 502件,其中书法作品616件,绘画作品687件,摄影作品199件。由楚雄州书协、州美协、州摄影家协会组成的专家评审团队,经过认真细致的评审工作,最终评选出了金奖152件,银奖420件,铜奖535件,优秀指导教师54人。

大赛评审结果揭晓后,楚雄市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将金奖作品汇编成册,编辑刊出了《阳光成长》一书,集中展现了楚雄市广大师生在书法、绘画、摄影等方面的创作成果、崭新的精神风貌及多彩的文化生活。

禄丰县教育系统 开展纪律作风专项整治活动

本刊讯(通讯员 康学金)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八项规定”“六项禁令”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重要讲话精神,禄丰县教育局党委决定在全县教育系统集中开展为期4个月的纪律作风专项整治活动。

专项整治活动突出以7个方面为抓手,着力解决存在的纪律作风问题。一是整治借婚丧喜庆事宜大操大办问题;二是整治在工作时间内打牌、打麻将问题;三是整治从事有偿家教的问题;四是整治收送红包问题;五是整治插手工程建设问题;六是整治体罚与变相体罚学生问题;七是整治违反工作纪律问题。

篇9:四川民族地区将实施免费教育

一、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面临困难与问题

1. 体育场地、器材严重不足。

当前在农村中小学校中, 特别经济水平欠发达的西部地区, 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的现状堪忧, 体育场地器材设施配置严重不足, 远远未能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致使义务阶段中小学体育教学目标的完成、学生体育活动的开展受到很大的影响, 体育课和体育课外活动难以得到保证。无法满足中小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需求, 根据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库的有关数据, 广东省对乡镇体育场地的投入是贵州、江西、青海、西藏四省投入总和的63倍, 进一步表明在民族农村地区不仅是体育器材, 音乐和美术器材也极度缺乏。

2. 农村地区体育师资力量薄弱。

体育教师师资力量薄弱和结构不合理, 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低等问题在当前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依然存在着很大的现实问题, 由于农村地区教学条件差, 农村体育教师跳槽现象严重, 许多民族农村地区学校没有专业的体育、美术、音乐教师, 体育师资的缺口仍然很大, 在一些偏远地区, 体育教师的学历普遍偏低, 思想观念落后, 甚至存在兼职代课现象。

3. 追求升学率, 学生休息和锻炼时间严重不足。

近年来, 虽然我国不断强调要求学校重视和加强青少年体育锻炼, 增强青少年体质, 但在一些学校仍存在片面追求升学率, 重智育、轻体育的倾向还没有实质的改变, 致使学生课业负担过重, 休息和锻炼时间不足。近日,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一项跨度十年的对比调查。调查显示:中国少年儿童睡眠时间在持续减少, 近八成的中小学生存在睡眠不足问题, 不论是学习日 (周一至周五) 还是周末, 孩子们的睡眠时间都不足8小时, 而国家规定的中小学生睡眠时间标准为9小时。有49.5%的学生认为睡眠不足的原因是“作业太多”;32.3%的学生认为睡眠不足是因为“写作业太慢”;24.4%的学生认为睡眠不足原因是“学校要求到校时间太早”;13.4%的学生认为是“校外补习太多”;6.7%的学生认为是由于“家教补习”造成的。

二、民族传统体育在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体育、艺术2+1项目”的优势

1.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内容丰富, 形式多样。

1990年国家体育委组织编写出版的《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志》中记载和统计的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有近千种, 其中汉族的民间体育项目有301项;其他55个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676项, 其数量、内容和形式之丰富堪称世界观之最。民族传统体育以其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形式, 使民族地区中小学校开展体育锻炼活动提供可选择的内容, 形成宽松、和谐、活泼的校园体育文化气氛, 同时在体育课堂中引入民族传统体育项, 能使学生从单调枯燥的教学中摆脱出来,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达到了增强教学吸引力的目的。

2. 具有较强的娱乐性、艺术性、趣味性。

纵观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 以强身健体为目的表演性、娱乐性项目居多, 大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以游戏娱乐形式开展, 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较强的趣味性、艺术性和健身性。它既有很高的娱乐价值, 又有很高的艺术文化价值, 并能逐步与现代体育相结合。另外, 民族传统体育源于特定的地理、人文环境等客观条件和少数民族地区特有的传承方式, 许多传统项目极具美学意义和美的艺术创造。如壮族的抛绣球, 布依族的丢花包, 黎族的跳竹竿、舞龙、舞狮等集观赏性、艺术性、趣味性为一体, 文化艺术与体育得到和谐完美的结合, 使人获得美的享受。

3. 德与体的高度统一, 身与心的协调发展独特的教育功能优势。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属民族文化范畴, 具有鲜明的民族性。而我国传统体育文化注重个人修养, 使体育形成以追求“健”和“寿”为目的的内向发展, 融进身心合一、动静结合为特性, 从而实现理想人格的塑造, 透射出十分明显的重人格倾向, 是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 符合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 符合素质教育对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要求。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融于中小学体育教育活动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对传承民族文化, 提升当代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4. 简单易学、场地器材限制小。

我国民族农村地区特别中西部农村地区学校体育场地器材严重不足, 是普遍存在的客观现实。在这种情况下, 应当充分发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简单易学、场地器材限制小的优势, 开发其多种功能, 弥补西部地区学校体育场地和器材设施的缺乏的现实状况。例如跳绳、跳竹竿等都是我国民间传统体育动项目, 简单易学对场地、器材要求不高, 时间、季节性限制小, 深受青少年学生的喜爱。有的器材是可以自己来动手做的, 比如:跳竹竿、高脚马、三人板鞋等。有的项目所用的器材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 可进行适当的改良, 如跳竹竿项目, 可根据学生年龄段改变竹竿的长和短。

5. 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提升我国文化的软实力。

以往人们大多数更多关注一个国家的领土、军备、武力、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地域扩张、军事打击等有形的“硬实力”, 而对于文化、价值观、影响力、道德准则、文化感召力等无形的“软实力”关注和重视不够,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血脉, 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记忆和精神家园, 体现了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 反映了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关于《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协调发展。加强对外文化体育交流与合作, 不断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让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再展辉煌”, 把体育与体育产业归类到“大力发展文化建设”来提出, 强调大力发展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中国文化不仅在人与人的关系上, 而且在国与国的关系上, 都表现出种雍容、和平、温良的品格, 这种亲和力是其他类型文化所欢迎的。这对中国体育文化走向世界无疑是十分有利的条件。

6. 丰富“大课间操”活动内容, 中小学在校园内1小时的体育锻炼有了保证。

体育大课间活动是在原课间操基础上, 发展起来的一种学校体育新的组织形式, 它以基本体操或器械操、集体舞、民间体育、素质练习及体育游戏等为主要内容。体育大课间活动一般安排在上午第二节课后进行, 时间30分钟左右, 如把抖空竹、滚铁环、跳竹竿、壮族蚂拐舞等这些古老的传统民间体育活动, 引入到大课间操活动之中, 融音乐、艺术表演与体育健身成为一体, 形成了和谐、阳光、健康向上的中小学校园文化氛围, 保证了中小学生校园内1个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的完成。

三、民族农村地区中小学开发和利用民族民间体育资源的原则

1. 科学性原则。

由于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内容丰富、种类繁多, 中小学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体现“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在中小学开发和利用民族民间体育资源, 内容的选择上要注意科学性和趣味性原则, 要根据少年儿童的身心特点引入健康、动作简单易学, 趣味性、艺术性强的项目作为主要开发资源。既要注重结合具有本地方民族特色、人们喜闻乐见的活动项目, 又要与少年儿童各年级各阶段发展水平相适应。

2. 因地制宜原则。

根据农村民族地区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地方优势和民族特色, 结合本学校场地、经济水平等具体实际情况, 因地制宜的原则去开发和利用当地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资源, 效地挖掘具有本地方民族特色项目, 更好地开发和利用农村学校体育资源。以地区、学校环境、条件选择健身性、娱乐性、经济性、安全性高的项目, 在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之前, 可通过前期一定的实践与论证。

3. 可行性、实用性原则。

学校是传播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 将优秀的民族民间体育活动融入学校体育之中应遵循可行性和实用性的原则, 在设计课程内容或活动内容时, 充分考虑到项目的教育性、安全性和可操作性, 既要考虑学生学习兴趣及接受能力, 又要考虑运动项目的实用性和安全性, 如抢花炮、赛龙舟、爬坡杆、三人板鞋带具有较强的技术难度, 更适合于成人运动项目, 对于小学生阶段不适宜开展。

四、农村民族地区中小学开发和利用民族民间体育资源的对策

1. 加大体育与艺术教师的培育力度。

随着《课程标准》改革的全面深入推进及义务教育阶段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 学校体育对体育教师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 当前我国农村中小体育教师兼职和代体育课教师是常有的现象, 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数量不足、兼职和代体育课教师质量较低成为我国农村中小学学校体育教学中普遍性问题, 农村贫困民族地区尤为突出。农村教师队伍的现状令人担忧, 部分体育教师观念滞后, 缺乏改革创新的精神, 一些原有的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的思想观念已不能适应和满足现代教育的需要, 加强农村体育与艺术教师的培训接受继续教育已迫在眉睫。加强对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实效性、实用性培训;不断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自身素质, 才适应当前我国教育发展需要, 才能更好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

2. 在民族农村地区加快民族民间体育校本教材的开发, 编写具有本地方特色的民族民间体育教材。

2001年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中明确指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 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当前, 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内容设置已呈现出多元化方向发展趋势,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历史悠久, 蕴涵丰厚的民族传统文化, 集健身、美体、育心、竞技、娱乐为一体, 具有雄厚的群众基础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意义。民族地区中小学生大部分土生土长在少数民族地区, 在民族地区开发民族民间体育校本教材, 为民族传统体育走进体育课堂增加了群众的基础, 且有利于改善民族地区中小学体育教材的结构体系, 有利于新的《课程标准》教学改革思想的贯彻。

3. 加强对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资源的挖掘、整理和理论研究。

现今的世界各国, 都在大力推广本国本民族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 并把它作为我国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加以继承和弘扬。许多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都具有浓郁的民族气息和浓厚的趣味性, 它即有利于少年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又简单易行, 特别受孩子们的喜爱。在中小学开展不同民族传统体育教学, 不仅可以加快新课程的实施, 还能加强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加速少数民族文化传播途径, 促进民族体育向国际化合多元化方向发展, 为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走向世界开辟一条心的航线, 全面促进民族传统体育的振兴。纵观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进程, 每个历史的时期, 都赋予了学校体育特定的功能和价值观。从上世纪50~60年代毛泽东发出的“发展体育运动, 增强人民体质”, 到现在的“以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 50~60年代是工人阶级大搞生产, 需要国民的体质, 更多的强调人的体质, 而今天的“以健康第一”更加强调的是“健康”, 体现着健身、娱乐、休闲的理念转变。民族传统体育以其独特的健身、娱乐性正是当代人们所追求的。以“健康为第一”的《体育课程标准》, 为民族地区中小学体育课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提供了可开发的平台, 也为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 落实“保证1小时校园体育锻炼”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闵健, 李万来, 卿平, 等.社会公共体育产品的界定与转变政府职能的研究[J].体育科学, 2005, (11) :3-10.

[2]中国日报网:http://www.chinadaily.com.cn/hqgj/jryw/2011-05-29/content_2754349.html

[3]赵炳南.“人文”释义和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人文价值[J].体育学刊, 2007, (7) .

[4]陆晨, 赵志强.民族传统体育在西部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中的价值取向[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09, (6) .

篇10:四川民族地区将实施免费教育

《意见》提出,我区将实施六大工程,加快发展民族教育。

一是实施百所民族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重点支持100所民族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在项目安排、资金投入、设备配置、师资培训等方面予以重点支持。

二是实施民族文化教育示范学校建设工程。支持一批中小学校建成自治区、市、县级民族文化教育示范学校,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支持民族文化教育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加强民族文化教育特色设备、器材配置,创建民族特色学校。

三是实施壮汉双语教学示范基地建设工程。在广西壮语北部和南部两大方言的9个土语区,选择双语教学基础条件相对较好、积极性较高的县(市、区),建设10个壮汉双语教学示范基地,充分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

四是实施民族文化传承创新职业教育工程。建立40个集民族工艺传承创新、文化遗产保护、高技能人才培养、产业孵化于一体的民族文化传承创新职业教育基地。培养善于将民族文化与现代技术、与国际视野结合,善于开拓文化新领域的高、新、尖以及复合型人才。

五是实施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基地建设工程。支持广西民族大学预科教育学院、百色学院预科教育学院改善办学条件,深化预科教育教学改革。扩大少数民族预科生招生规模,2020年全区少数民族预科班招生规模达到5 000人。

六是实施民族特色学科建设工程。加强民族高等院校特色学科和普通高等学校民族特色学科建设,支持建设15个民族特色学科。提高民族特色学科建设水平,成为在国内有影响力的民族特色学科群,为广西培养高素质的民族特色专业技术人才。

《意见》要求,自治区要加大对少数民族聚居县(市、区)教育的扶持力度,统筹中央财政一般性转移支付和各类教育专项转移支付资金以及自治区本级财政资金给予倾斜照顾。统筹安排资金用于解决双语教育、教师培养培训、民族团结教育、民族文化交融创新等方面的突出问题。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支持发展民族教育,多渠道增加民族教育投入。

(责编欧金昌)

上一篇:脑经急转弯算术题下一篇:七年级历史上期中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