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模式之反思

2024-05-06

阅读教学模式之反思(精选12篇)

篇1:阅读教学模式之反思

【磨课反思】

《小说阅读之人物形象分析》磨课反思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小说中人物描写的常见方法;

2、掌握从小说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中去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的方法;

3、运用所学方法概括小说中人物形象,规范答题。

二、教学流程

1、导入

以我们熟悉的小说人物(猪八戒,林冲,关羽,别里科夫,林黛玉,小龙女)为导入人物,激发学生的兴趣。

2、高考题中小说类人物形象分析题展示,并小结常见题型和设问方式。

3、课本探原(即从高中所学的小说形象中总结探究小说人物形象的表现方式)

肖像描写:祥林嫂 动作描写:林冲 心理描写:桑迪亚哥 语言描写:王熙凤 侧面描写:别里科夫

小结:人物描写角度: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包括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通过这些描写可以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塑造人物的形象。侧面描写多结合正面描写塑造人物形象,好的侧面描写,更利于表现人物的性格,是对正面描写的有益补充。

4、小试牛刀

通过两个高考题中的小说人物题来分析小说人物特点。一个是《喂自己影子吃饭的人》中分析主人公马里诺的特点,二是分析《峡谷》中骑手的特点。

三、教后反思

本课力求课堂目标明确,解决问题有针对性。老师落实一个考点,学生就要过关一个考点,不抢进度,做到一步一个脚印,让学生吃透知识点。

小说是一种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的叙事性文学体裁。在考纲中,对文学类文本阅读明确要求:“欣赏作品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落实到小说阅读中,即要求我们准确把握小说人物的形象特征,学会赏析刻画人物的技巧。因此小说教学应围绕小说的特点而展开,指导学生学会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形成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根据人物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细节分析人物性格,判断人物的身份、地位的能力。根据人物语言、行动、神态变化揣摩人物心理的能力。“形象”包括人物的性格特点、素质能力、人生态度、人生观念、修养品质等。

本节课教学环节环环相扣,重点突出,可操作性强。但也有些许问题,我通过反思,寻找其根源所在。

1、发挥学生主体性,不可过高估计学生能力。

平时的教学中,无论篇幅长短,课前预习,只是作一般阅览要求,学生到底看了多少,思考了多少,课堂上虽然会反映出来,但没有做过研究。课堂教学时,按照一般的模式套路来,教师设计出一组问题,给学生很短的时间,要求他们结合文本进行思考并回答,一个回答不出,再找一个,三四个学生都回答不出,就由教师代劳,最终,皆大欢喜,所有问题都解决了,学生原本不会的问题,也从教师那里得到了答案,教学任务完满完成。

所有的文本基本上都是这样上,为什么换到学生起来评点时,却讲不出个所以然来了呢?因为,在整个教学流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始终没有真正地得到发挥。

学生的主体性不等同于起来回答教师设计好了的几个问题,而是要求教师“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重视学生的技能形成、能力发展和个性展示”。

课堂学习中学生忙于应付那几个问题,至于展开质疑和争鸣,时间根本是不可能有的了。没有质疑和争鸣,学生缺乏主动参与,赏析文学作品的能力也就无从培养。

2、鼓励学生自主研究问题,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一部优秀小说,“总是以个性鲜明而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给读者审美的愉悦和启示,让读者认识社会、体验生活、感悟人生”的。我们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人物形象,一般停留在个性特征的分析上,比如,“找出文中描写人物的文字,思考运用了什么方法,表现了人物什么性格特征”,对于基本的描写方法早就已经掌握了的学生来说,这样的问题难度系数不是很大,学生基本上都能完成。

至于作者为什么要塑造这个形象,这个形象的现实意义是什么,对主题的表达有什么作用,形象的典型性是什么,基本上很少去作深入的分析。

鉴于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对于小说文本的教学,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改变旧的课堂教学,以期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第一、精心设计好预习习题。让学生结合学习资料、各种媒体,对文本进行阅读、比较,筛选信息,形成自己对问题独到的思考,然后带进课堂,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开展争鸣,通过争鸣,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对形象的社会性、典型性的理解。通过这样不断的训练,学生可以慢慢养成借助资料、各种媒体来收集信息、筛选信息的习惯;培养他们比较、鉴别阅读的能力;在争鸣中逐步培养出文学批评、鉴赏的能力。

第二、在进行人物形象分析时,注重引导学生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比较文学形象。因为文学来自于生活,人物形象极有可能就是身边某一个熟悉的或者曾经见过的人,让学生结合他们对现实生活中所熟悉的、或认识的、或曾经见过的人的情感体验,再回到文本中来解读,对形象的理解就比较容易了。

篇2:阅读教学模式之反思

打造高效课堂,提高阅读教学的含金量一直是语文老师追求的目标。根据学校安排,我上了一节公开课,篇目是《劝学》,这是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荀子的一篇议论性散文。我原本设想改变学生从初中以来就养成的老师讲、学生记的上课模式,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但从教学效果来看,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评课时老师们的点评可谓直言不讳,句句中肯,“三亮三暗”说得我心服口服。

亮点一:师生之间有很浓的亲和力。

亮点二:导入课堂风趣幽默、形象生动。

亮点三:板书规范清晰。

暗点一:教学语言缺乏严谨性。

暗点二:知识生成处理不够完善。

暗点三:问题设计缺乏严谨性、代表性、科学性。

从老师们的点评中,我深刻的认识到要提高阅读教学的含金量,必须在“精、细、准”三方面苦下工夫。

一、备课要精心

精心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要做到精心备课,不仅要认真钻研教材,驾驭教材,而且要细心了解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还要善于联系实际。如教学《劝学》一文时,学生朗读“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等句子时,句中的“中”应读“zhòng”,“生”应读“xìng”,我对学生读错的字不给予及时纠正,更为可笑的是课堂上,有位同学在读“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一句时,把“己”读成“已经”的“yǐ”,可我毫不知晓,竟然也跟着学生这样读,岂不误人子弟?这些看似小问题,却反映出老师在课前是否精心备课。我若精心备课了,就不会出现如此低下的错误。尽管大多数老师对教材比较熟悉,但每年所面对的教学对象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不同,因此每年都必须重新备课,做到常备常新,因材施教。因为精心备课是课堂教学的前提,是打造高效课堂的保证。

二、教学要精细

老子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

对教学工作而言,它承载着教育下一代的神圣使命,是件不折不扣、马虎不得的大事。要做好课堂教学,必须从细节入手,细节往往反映出教学的良与莠。教学细节,不是浅显的表面作秀,而是靠教师精心创设,精细打造,不断挖掘的。譬如我用“《劝学》是一坛常品常新的老酒”,以幽默风趣的语言把学生引入情境中,在了解荀子时我点拨了他提倡的“性本恶”思想,巧设问题:“如果老师说,‘人之初,性本恶’你会赞成吗?”引领学生带着好奇与探究的心态进行学习。其实课堂教学中很多细节表现在学生的一句话,一个动作,或老师的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个手势。这就要求老师要善用敏锐的洞察力和敏捷的思维能力去捕捉。荀子主张人性本恶,主张通过后天的学习和教化实现人们向善的目的。而在《劝学》一文中,“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正是这种主张的具体体现,也是支撑荀子“学不可以已”的关键。在当前“读书无用论”思潮影响下,我们有必要搬出经典,搬出具有教化作用的知识涤荡每一个人的心灵,让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爱的阳光和温暖。如果我能抓住这个细节加以点拨,课堂教学岂不更完美。然而在教学中,我没有将这个亮点加以呈现,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正如汪中求先生在《细节决定成败》一书所说的:“芸

芸众生能做大事的实在太少,多数人的多数情况总还只能做一些具体的事、琐碎的事、单调的事,也许过于平淡,也许鸡毛蒜皮,但这就是工作,是生活,是成就大事的不可缺少的基础。”因此,教学过程千万不能忽视细节,它能够表现教学整体的完美,同样也会影响和破坏教学整体的完美。

三、语言要精准

毛泽东曾说过:“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夫不可。”

教学离不开语言的表达,特别是语文教师的语言必须准确,语言的准确性是教师教学最基本和最起码的要求,教学时切忌模棱两可,含糊其辞。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中“乎”字的理解,学生提出这个“乎”字怎么理解?我当时给学生的答案是“对吧”一种摸棱两可的解释。其实这是自己教学中对知识的预设性准备不充分而造成的。身为语文教师,本身应该在语言文字的感悟和运用方面达到高精尖的要求。但是,因为平时不大注重对自我的严格要求,甚至在平时课堂教学中养成随意的习惯,导致教学语言缺乏精准。正如杨老师点评的一样“你的语言节奏缺乏起伏性,语速偏慢,抑扬顿挫处理不当,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听觉疲劳”从此次教学中,我深刻地体会到凡事都应该追求精益求精,不能因为一些随意性的语言影响对文本的深刻意义的解读和感悟。所以,教师在语言表达方面一定要注意精准。

总之,教学不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它不是一场漫无目的的表演,更不是一场T台的走秀。如果没有扎实的基本功,没有渊博的知识,没有精心备课,没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学就很难达到科学化、艺术化,更不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杨伟

篇3:阅读教学模式之反思

高中英语阅读文章具有题材广泛、体裁各样、语言知识丰富等特征, 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渠道。虽然《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 》 (教育部2003) (以下简称“《课标》”) 在阅读技能目标中只提出了学生能理解文章主旨和语篇意义的总要求, 但在实际阅读过程中, 理解和归纳语篇、段落的主旨要义, 理解句子的意思, 厘清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也是考查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内容。相较于主旨要义题及推断题来说, 学生认为细节题更容易。但实际上, 学生对细节理解题的答题准确度并不高。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下面笔者以一堂县级高三英语阅读理解试卷讲评研讨课为例, 反思如何做好阅读理解之细节题。

一、教学过程及评析

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是“如何提高试卷讲评效率”, 而试卷讲评当中最容易被师生忽视的是阅读理解的教学。虽然师生都知道阅读理解的重要性及在英语高考中所占的比分, 但是在平时的教学中却认为只要文章读懂、理解了就能做对题目。为了改变这种现状, 为高三英语阅读教学带来新启示, 本节课特意选了2012年福建英语高考卷的阅读理解题作为试卷讲评的教学材料。

【片段1】

上课伊始, 授课教师把学生前一天所做 (2012福建卷阅读) 每道题的班级错误人数 (注:该班总人数为56人) 在投影仪上呈现出来, 学生一目了然, 错误最多的两道题是63题 (C篇, 23人错误) 与68题 (D篇, 26人错误) 。68题为猜词题, 63题为细节理解题, 如下:

63.What made“I”finally think of getting a cell phone?

A.Being stuck by the highway.

B.Being urged by his grandkids.

C.Being persuaded by cell phone salespersons.

D.Being attracted by the friendly return policy.

教师先处理63题, 让学生从文本中找出支持自己观点的信息 (细节) , 并加以解释说明。接着, 授课教师对68题的四个选项“A.set off;B.cut off;C.built up;D.broken up”进行拓展, 分别从历年的高考题中找到相关的例子。

【评析】授课教师在备课时花了大量的时间来进行资源查找和统计, 对学生出现的错误和答题情况进行了深入了解和分析, 对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把握很到位。在这个环节中, 授课教师突破重难点, 着重解决疑难问题, 做到有的放矢。

【片段2】

授课教师首先在投影仪上展示细节理解题的考查分类, 共6类, 即直接理解题、语义转化题、数字计算题、排序题、图表判断题和是非判断题。然后, 教师分别举例说明这6类题的答题策略的具体运用, 且所举例子都是学生已经做过的高考题, 如:2012福建卷B篇, 2013江苏卷C篇, 2013山东卷C篇, 2012年四川卷E篇, 2013年安徽卷E篇等。教师一边在投影仪上呈现问题和选项, 一边让学生回忆正确的选项 (因为学生做过这些题目) 。同时, 授课教师会在讲解时展示与答案相关的句子。如, 在讲解排序策略时, 幻灯片上呈现了如下内容, 即2013年山东卷C篇 (排序题) :

68.Which of the following shows how the Lampbrella works?

A.motor→canopy→sensors

B.sensors→motor→canopy

C.motor→sensors→canopy

D.canopy→motor→sensors

选项为B。细节为The lampbrella is a stan dard-looking street lamp fitted with an umbrell canopy.It has a built-in electric motor which can open or close the umbrella on demand.Sensors (传感器) then ensure that the umbrella offers pedestrian shelter whenever it starts raining.

【评析】此环节应该是教学的主要部分, 时间大约是17分钟 (一节课总时间为40分钟) 。教师的讲解明白清晰, 着重解决阅读理解细节题的学习技能和策略。但整个环节下来, 学生主要是听, 或者对教师讲解的策略进行一种简单的附和, 没有真正体验阅读策略。教师的讲解占用了多数时间, 且学生没有完整的纸质文章材料, 致使有些成绩较弱的学生就像观影一样, 跟不上课堂进程, 收效比预期的要小。

【片段3】

这是该堂课最后一个环节, 教师让几位学生对本堂课学过的细节阅读策略进行归纳、总结, 并和学生一起对正确选项和干扰项的特点进行概括, 便于学生记忆并运用到今后的解题过程中, 见下表:

总结、归纳完毕, 正当教师要求学生当堂完成2012年四川卷D篇 (有纸质文章材料) 的3道细节题 (共4题) 时, 由于下课已到, 而改成课后作业。

【评析】从最后一个巩固和深化环节来看, 学生对阅读策略的掌握情况还可以, 而且教师还对正确选项和错误选项的特点进行了归纳, 这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大有帮助。但是, 这个环节中学生运用阅读技巧和策略的活动没有充分展开, 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学生本应该通过纸质阅读材料来当堂训练、巩固和深化本节课所探讨的阅读策略, 从而体验学习新知识的成就感, 但由于教师理论讲解过多, 造成学生没有真正学会如何去做细节阅读题。

二、启示与反思

本次教研活动旨在探讨和提高高三英语教师试卷评讲 (阅读理解细节题) 课的效率, 这对高三英语试卷分析教学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在试卷讲评课中, 教师需要付出巨大的劳动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教学资料的搜索、选材、学生作业批改情况统计及课件的制作等都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看似简单的试卷讲评课, 但只有教师精心准备, 课堂才能呈现出生动和有效的一面。如果平时的教学中教师都这么投入和准备, 英语教学质量肯定会不断提高。

在每堂课中, 教师设定的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 所要解决的问题要少而深入, 并及时巩固和实践已学知识。本堂课主要解决试卷讲评中的阅读理解题, 教学的切口小, 便于师生深入探讨该题的解题策略和技能, 从而培养学生细节阅读的能力。本节课的内容看似简单, 但实际上纠正了学生心理上对细节阅读题的轻视观念。最后阶段的巩固, 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

当然, 本堂课也有需要改进之处。首先, 既然这节课是主要解决细节理解问题, 那么在处理68题时, 对四个词组的区别及辨析就不应展开。教师在有限的课堂上要抓住核心突破。其次, 学生主要以体验活动来了解和掌握新知识。从阅读能力的培养角度来说, 教师的指导性讲解是必要的, 但是学生应该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应主要通过阅读实践活动来体验和总结所学。因此, 如果授课教师在讲解阅读细节题的解题策略时能提供给学生相应的纸质材料 (学生未做过的) , 让学生当堂练习并进行总结和归纳, 则效果会更好。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需要学生通过自己积极主动地阅读实践活动来获得。

总之, 在高三英语试卷讲评课中, 方法策略很重要, 但是学生的体验更重要。教师如果能够在教学中让学生学会自己归纳和总结方法、策略, 则效果会更显著。

参考文献

篇4:初中英语教学之阅读教学的反思

一、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出现问题的原因

1.词汇教学没有为阅读教学打好基础

词汇是阅读的开始,如果没有好好掌握词汇,那么阅读就无法正常进行,词汇就是阅读的开始。词汇的理解依靠语境来表现,如果我们在阅读时对词汇一个个进行翻译,那么很容易理解错误。

2.初中英语教学缺少文化现象

学习英语就是用英文来学习外国的文化现象。因此,很多的英语阅读都是外国文化现象的体现。但是在我们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很少注意到外国文化现象的教学。所以学生在做阅读时,一遇到某个文化现象便是很陌生的,甚至是不理解的。

二、改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出现问题的办法

英语阅读里面包括了新的单词、旧的单词、文化现象等等,英语阅读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巩固之前所学过的生词、积累新的生词以及理解相关的英语文化现象。可是,初中生学习英语阅读时,却是困难重重。要改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出现的词汇、文化现象等方面问题的不理解,就需要进行以下的办法:

1.巧建情境,巧记词汇

教师在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时,应该与初中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另外在词汇教学时,教师除了教词汇的读音、词性,还要将词义放在情境里面学习,使学生更好地记忆词汇。

2.将文化因素渗入到阅读教学中

英语阅读是一个跟文化因素联系很紧密的一部分,英语阅读文章中的很多内容、句子、例子等等都包含一定的文化知识。比如说“You are a lucky dog”,可以翻译为“你是一个幸运的人”,因为在外国认为狗是人类的好朋友,很忠诚地对待人类,所以一般认为狗是好的。但是,因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可能跟外国的看法刚好相反,那么在翻译时也就容易出错了。所以,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有必要将文化因素渗入其中。

初中英语阅讀教学直接地影响到初中生的英语学习质量,教师应该要对英语阅读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探索新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林琦云.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D].闽南师范大学,2013.

篇5:“阅读教学”教学反思

第四自然段。大雁把信送到了小青蛙“惊喜的打开信”“惊喜的”这个词语对学生又是一个充满魅力的词,非常美。先让学生通过上下问的情景来猜测“惊喜”的含义,也可以让学生用动作、表情来表演“惊喜”这个词语,然后老师解释,学生再反复表演“惊喜的打开信”这个动作,表演之前先谈一谈自己对这句话、这个动作的理解,也就是体会小青蛙当时的心情,很激动、很兴奋、很惊讶、很高兴。只有完全体会到了,才能够理解“惊喜”这个词,也才能够读好这个句子。

第五自然段。“青蛙兴高采烈的跳了起来”“兴高采烈”是一个非常阳光的成语,这个词语的讲解同于“惊喜的”让学生体会到小青蛙的心情,当它读到了信的内容之后,发现自己并不是孤独的,它还有它的好朋友小鸭,而且小青蛙也发现了自己对于小鸭是很重要的,其实这就是人被需要的一种满足感和责任感。这个时候先让学生想一想如果你是小青蛙你会有什么表情和动作呢?课文中的小青蛙兴高采烈的跳了起来,它会说些什么呢?请学生当一当小青蛙,说一说小青蛙会说什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有助于对主人公心情的理解。更深的体会短短的一封信却带给了小青蛙这么大的快乐,朋友之间的这种关心是多么的重要。

篇6:阅读教学反思

反思一:“群文阅读”带给孩子什么?

英国科学家培根说: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可见阅读在我们生命中是多么的重要。我们常说的语文阅读课堂,仅仅是单篇课文的教学甚至一篇精读课文常常占据我们3课时的时间才能完成,多数教师是教教材而并非用教材教,语文阅读课堂也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开展师生问答形式的课堂教学。然而“群文阅读”这个全新的课堂,将会带给孩子们全新的体验。

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以前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交流”,而“群文阅读”教学中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群文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和文本交互作用的过程,是在交互中产生新的视界融合的过程。从真正意义上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给孩子多大的课堂是什么?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倾向于告诉学生固定的答案,而是组织学生一起围绕着文本进行建构。给学生一个“快乐的课堂”,群文阅读的课堂中把阅读的自主权还给学生,教师仅仅是学生的引导者、陪伴者,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享受快乐地阅读、快乐地交流、快乐地分享。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

反思二:“群文阅读”带给老师什么?

教学是老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在这个双边活动中,也可以促成双盈,那么“群文阅读”课堂又带给老师些什么呢?给老师一个“思考的课堂”,从“一篇”到“一群”它意味着“教”的改变和方法的突破,让学生自己去读,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一节课读一群文章”的课堂里,教学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教师要学会抓住重点、突出要点、把握难点,一句话,要学会有所放弃,所谓“舍得”,即有所舍才能有所得。为此,如何利用“群文”教学提高我们的课堂效果成了我们又一个思考。给老师一个“挑战的课堂”,如何让“群文阅读”的教学价值最大化实现?突破点是在如何组合文章上,与此同时它考验着教师的视野、眼光、智慧和对阅读教学的理解。这对于长期以单篇教学为主的老师们而言,何不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呢?

篇7:名著阅读教学反思

海滨第六学校

许广会

近年来,中考中名著阅读也占一定的分额,而从去年中考来看,中考中名著阅读失分也比较多,针对这种情况和学生时间少的情况,我觉得对学生名著阅读进行指导很有必要。作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重视名著阅读笔记的作用。

不但要学生经常写,老师还要经常查阅和评点,还要指导学生互相交流。老师的查阅和评点,应该是对学生阅读效果的常规检查,最基本的作用是促使重视老师评价的学生认真起来,让学生觉得自己不白做,最起码会受到老师的肯定甚至表扬。老师还可以用个别点评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用集体点评的形式给学生集体指导。学生互相交流,大家可以取长补短,互相激励,还可能因为中学生正常的争胜心理而形成良性比较、力争更好的现象。

2、节选名著片断做阅读训练

考试中的课外现代文阅读题要做好,关键是对题型的把握,所用文段是自由的。目前的课外现代文阅读题,针对内容设置问题的比例占绝对优势。我们把名著中的片断拿来做阅读材料,凡是认真读过相关文段的同学,在内容方面的把握就会更容易一点,做题的准确率就会更高一些。尝到甜头之后,老师再做些提醒,学生阅读名著的积极性就会得到保持和增强。

3、把阅读名著的积累用于作文中

名著中的很多片断都是很精彩的,应该要学生摘抄并背诵。指导学生写作文的时候,把相关积累或者原句引用,或者稍作改动成为自己的句子,这样会使文章增色。批改作文的时候,老师在指导学生找出这些句子,给以较高的评价。学生会因此感到,名著阅读对自己写作的促进作用。

4、利用考题中的名著题型促进名著阅读

考题中涉及名著阅读的题型很多,但是涉及到的内容无非是:作者作品知识、主要人物、重要事件、精彩片断、个人阅读感受等几个方面。老师把这些情况告诉学生,并指导他们去阅读整理。因为会影响考试成绩,关心自己学习成绩的学生都会很乐意去做的。

篇8: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反思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反思与完善

新课程要求教学目标应从三个维度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展,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那么,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则应该结合阅读教学的特点制定切合实际的教学培养目标。高中阅读教学则主要有以下主要内容:指向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阅读习惯态度;指向知识与能力目标的习读能力;指向过程与方法目标的阅读方法。因此,经过对阅读教学活动的反思。高中语文教师应该从以上三个方面进一步完善自身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在反思中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那么,高中阅读教学应该如何高效开展呢?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习惯是帮助学生进一步形成切合自己学习实际的良好学习方法的基础,学生只有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在习惯的养成中逐步形成自己固有的学习方法和方式,为学习进行科学合理的指导和调控。那么,高中生在提高自身阅读学习能力中应该养成哪些阅读习惯呢?

第一,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应该形成边读、边思、边动笔的良好阅读习惯。边读边思能够帮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思维处在高速运转当中,能够有效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在阅读中能够读得更加深入和细致,读出自己的心得和体会,这样学生才能进一步提高筛选和分析信息的能力,才能充分理解阅读材料,为阅读理解题目的解答奠定基础。此外,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在对信息进行分析和加工的过程中,会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和想法产生额外的思考,引出自己独特的见解。这些想法和见解转瞬即逝,因此,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需要及时动笔,记录下自己的思考所得,促进文章的深人阅读和理解。

第二,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高中生基础知识的积累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但是,语文的学习就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高中生在阅读理解中肯定会遇到不理解的成语,不熟悉的作家或是理解不透彻的文体知识。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利用工具书解决学习难题。

二、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高中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那么,高中教师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首先,教师应该提高学生的阅读感受力。教师在日常的阅读教学中应该加强对学生语言文字的认知感受能力的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认知能力包括认识字形、读准字音、弄懂字义、了解文意,初步感知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并能具备与他人交流自己阅读感受的能力。因此,教师应该针对以上内容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其次,教师应该进一步加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理解力指的是学生在阅读感受力的基础上深入到文章字里行间中获得文章意义的能力。学生的理解力不仅包括对词、句的理解,还有对段、篇等的整体理解;学生既要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又要在作者主要内容的表述中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进一步分析作者是如何通过谋篇布局以及运用语言艺术来表情达意的,进而体会恰当表达的精妙和语言表达的技巧。最后,教师应该注意加强学生阅读创造力的培养。阅读的最高层次是阅读的升华,是指在阅读的过程中通过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有了新的发现,提出或是解答作品中原有内容之外的新问题。在教学中,完美的阅读不是学生被动地接受,而是学生根据自己的情感、思想、知识、阅历和知识储备等对作品进行自我的解读,因此,这就要求学生在阅读中要具备创造力,也就意味着教师应该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那么,教师应该怎么做呢?教师应该对学生阅读中哪怕是一点一滴的进步和创新都要引起自身高度重视,并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和表扬。

三、传授良好的阅读方法

阅读方法包括朗读和默读、精读、略读和浏览等。不同的阅读文章需要学生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比如说,针对小说文体的文章就需要学生采取默读的方式进行阅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高效地把握文章的脉络和主要内容;而散文这种文体则需要学生大声朗读,因为只有在朗读中学生才能在作者优美的语言中感受到作者独特的情感。此外,散文文体的阅读不仅要求学生带有感情地进行阅读,还需要学生对文章中的优美句子和重要句段进行反复的朗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逐步理解作者的行文思路和通晓文章的主要思想内容。文言文则更加需要教师对学生的阅读进行精细的指导,不仅要从读音上进行纠正,而且需要从断句上与学生进行分析,因为只有断句断得准确学生才能进一步对文意进行疏通和理解。因此,对于不同文体的阅读篇章教师应该采取不同的阅读指导方法对学生文本的阅读进行指导,让学生在准确把握阅读方法的基础上增进对文章深层次的理解。

篇9:阅读教学模式之反思

关键词:阅读教学;题海战术;现状;归还家园

近几年的中考语文趋势是强调真阅读,究其原因是语文教学的误区存在侧重答题模式,缺少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教师也因为见效太慢,有排名的压力,而舍近求远,目光短淺,急功近利,而失去了语文最本真的元素——阅读。

一、两件小事触动反思

两件事让我感慨颇多。第一件事,25号区语文学科培训,上午程老师强调读书对语文教学的重要性,教师要学着做一个懒老师。下午是市教研员袁老师开设的讲座,记得他刚开始就通报了各个区不同题型的优劣。他说本区的语文在全市排名中下游,但是有两个题型处在两个极端,古诗默写全市数一数二,名著阅读位居全市倒数,灵活题型较差。这两种极端的反差令在座的语文老师汗颜。

第二件事,和一个同事闲聊,无意中她和我说道她上学时最讨厌的就是语文课,从来不听语文课,可是她的语文成绩一直很好。我很诧异,她告诉我她的妈妈是教师,从小就是让她读很多的书,她爱读书,也看了许多书,所以即使不听课,语文也一直不错。不听语文课,读书多,语文成绩每次考下来都名列前茅。

也许同事的话有失偏颇,但是却也不无道理,这两件事深深地触动了我。

二、反思自己课堂偏差多

静心想想,自己的教学出现了很大的问题和偏差。课堂过于重视文章理解,每一段文字的分析讲得事无巨细,让学生记了大量的笔记,考试前更是把大部分的时间给了古诗、古文、字词默写。这些东西并非无用,可是把大量的时间给了语文基础,而失去了最宝贵的读书和思考时间,对于孩子来说是否有点得不偿失。课内文段分析得再具体,笔记记得再详细,如果学生自己理解不了,只是靠老师的灌输和强行记忆,那么这种教学就失去了它的意义。课内理解考查的不是理解,而是背诵,这种教学是一种失败。

语文课讲得很精彩,但学生的能力没有提高,没有了“语文味”,被带入太多的功利,为一张考卷服务的目的太过明确,忘了语文的本真溯源。

三、语文的怪圈现状

语文学习出现一个怪圈:学生不读书,一天到晚做阅读题;老师也不读书,一天到晚讲现代文阅读题。而实际上阅读题目的在于测试阅读能力,并不能从根本上提升阅读能力,两者是有本质区别的,这不是真阅读,而是伪阅读。发现阅读能力不足,不是多读书、多看文章来提高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而是制定做题计划每天做一篇阅读题,或者去报所谓的阅读速成班来急功近利提升分数。现状让人担忧,老师和学生均置身漩涡之中,难以自拔。

四、洗心革面,归还语文的家园

分析至此,我决定洗心革面,痛下决心改正自己的教学误区。改掉满堂灌,改变事无巨细的讲解分析课文应付考试,改变不断反复默写古文、古诗词(尤其是在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的情况下仍反复默写以提高分数)。讲解再少一些,笔记记得再有重点些,课堂再精练些,基础知识的注意适度点,留给孩子真读书的时间更多一些,让语文的学习再脚踏实地些,也许学生对语文的热爱也会更多些。当学习语文不再功利,不再假大空,留给学生更多的读书时间,他理解能力和文笔的提升也许会水到渠成。痛下决心把本来应有的语文学习的园地归还给学生。

每周如果能抛下顾虑给学生两节课的读书时间,每天布置的家庭作业里读书的分量重一点,应试的痕迹再少一点,那么定然会无心插柳柳成荫,学生的语文素养、理解水平会更高,那些所谓的难题——阅读理解又怎会让学生望而生畏呢?那所谓的“头疼课”——作文课又怎会让人想逃之夭夭,万般抗拒呢?

读书才是语文学习的根本,不管中考语文试卷的题型如何,作为语文老师一定不能迷失自己,要记住什么是语文学习的根基。“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最初出发的目的。”作为语文老师,有责任、有义务带着孩子走进书香之中,去品读、去感受文字的魅力,去感受博大精深的汉文化,去体会语文学科的真正魅力。让孩子爱上读书、爱上语文,让孩子在读书中学习语文,通过读书拓宽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见识,提升自己的涵养,真正有所获,有所得,这才是语文学习的真谛。

参考文献:

曹勇军.曹勇军和他的语文理想国[M].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1.

篇10:小说阅读教学反思

在不断的反思中我有更深的体会。小说的教学要注意扎根语言教学。从文体的特点考虑,小说是叙事的艺术,是形象塑造的艺术,但它首先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根,叙事是干,形象是果。有时候教师见了这种形象之“果”就忍不住要从学生嘴里抢过来,自己津津有味的吃下去,结果小说课成了老师人物形象的图解演说。小说教学要扎根语言教学就要把“说”的机会,“说”的权力交给学生。小说的美是学生自己品出来的,而不是教师讲出来的。教师要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引导学生反复揣摩品味语言,让学生自己看到小说情节的波澜,在语言的表达、交流中去构想鲜明的形象,体验独特的情感。

还有就是把课堂交给学生。学习如同登高,给学生一根绳子,让他们自己爬上去。我们要给学生一个探索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教学中不光需要匠心独运的构思与设计,更要有充满人文关怀的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去阅读,去思考,去发现。教师要带着欣赏的眼光有区别的去肯定他们的每一个发现。真正体现对学生主体性及个体性的充分而真诚的尊重与关怀。小说教学还要让学生读出他们的个性来。人们在现实中是有很多无奈的,无奈之一就是人在现实中的活法不只是一种。你选择了这种就意味着你放弃了千百种活法。小说则最大限度的满足了人体验另一种人生的可能。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入精神享受的王国。因为文学是引领人走向真善美的艺术形式。读着别人的故事,流着自己的眼泪。理想的小说阅读境界大抵如此。

篇11:英语阅读教学反思

英语课程标准把阅读技能目标描述为:朗读各种文体、英文诗词、报刊杂志、原著及各种商品说明书等非专业技术性资料并理解大意,找出或获取中心意思、作者意图、观点和态度的相关信息。根据情景、上下文、构词法、句子结构猜测生词或词组的意思,分析句子结构、理解句子,理顺事件发生顺序、人物行为,预测事件情节发展和可能的结局,进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策略,形成阅读兴趣,最终提高阅读能力。以下是我在学习和教学实践中为了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而形成的一些浅显认识。

一、引导学生,激发英语阅读乐趣

1.从课本入手,开展整体教学。阅读能力依赖于综合训练。听说读写扎实,学生语言结构意识强,基本词汇掌握牢固是阅读能力提高的先决条件,为此有效地提高课本材料的阅读是重中之重。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材料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特别是让学生进行有目的的阅读实践,使其掌握基本的技能和技巧,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同时,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对课文逐句翻译——深入讲解——全面练习语言点的做法,把整体阅读教学的理论运用到课堂教学中。

课文的整体阅读教学是把课文当作一个整体让学生感知,要求先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整体内容上,启发学生学习兴趣,创造传授知识和语言技能训练的语言环境,吸引学生进入交际角色,使课文教学作为教师、学生互相作用的积极过程。在学生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运用各种方法加强学生对课文内容、基础知识、基本语法、听说读写综合训练,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下面是有关阅读教学的几个步骤:

(1)阅读前,教师先教一些较难的单词、词组或有碍课文意思的单词、词组(留一部分生词让学生在阅读中猜测),而后介绍一些跟阅读内容相关的背景知识,然后根据文章标题、插图或利用简笔画等引导学生预测文章内容。这样,学生对这篇文章的大意及词组的运用就有了初步的印象。

(2)阅读时,以细节阅读为核心,合理分析课文的性质和结构特征,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从而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可先提出几个指导性问题,播放录音,让学生听完整篇文章,回答老师设计的问题。学生听读后,对文章的内容有了进一步了解,然后要求学生默读,解决教师精心设计的T/F判断题或问答题。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注意先易后难,先理解后拓展,先浅后深,兼顾差生和优生的原则。通过听读而后默读,解决问题,学生对文章的大致内容、整体结构已有了大致了解,已经能把握文章的中心和重点。

篇12:英语阅读教学反思

一、词汇量不足。

《英语课程标准》对于初中毕业生在阅读方面应达到的目标是:“能读懂供7——9年级学生阅读的简单读物和报刊、杂志,克服生词障碍,理解大意。能根据阅读目的的运用适当的阅读策略。”根据义务段初中英语教学大纲,义务教育初中英语要求学生掌握1500-1600个单词和200-3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而高中英语七级教学目标要求掌握3000个左右单词和习惯用语,重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等素养培养。阅读材料内容丰富,知识容量大。词汇量的不足是高一新生不能顺利阅读的直接原因,一些基础差的学生甚至在阅读时感到不知所云,读不下去。网络上大部分人们提出这一因素,本人赞同这种观点。

二、不能熟练运用简单的语法规则。

有人认为初中英语教学注重语法规则的学习。这一点我不敢苟同。我所接的每一届高一新生中很少有人能熟练的解答各种英语句子成分。从这一点看来,学生在初中阶段并未学懂简单的语法规则。在高中学习及高考淡化语法的现在,常常会有一个误区,那就是有些人认为语法可不学。我认为这是错误的。我们学习一个东西,必定要理解它的本质及规律。语法是法则,是规范,是本质。学生在高中阶段所面对的阅读材料中大多会出现一些复杂的句子和一部分生词。我们不能保证每一个单词都能记忆,这个时候猜词就成为关键。如何提高猜词的成功率?搞清楚句子结构是关键。高一新生本身没有太多的词汇量,加之简单的英语语法不精通。如何去看懂一个句子?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句子看不懂,文章看不懂,学习者如何能有信心坚持下去?

三、阅读习惯不佳,阅读技巧缺失。

有人认为:初中英语教学不强调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对词和句的使用进行感知和体验。因而,学生缺少结合语境感知语言运用的能力和自觉性。我比较赞同这样的说法。初中阅读材料多以对话,小故事,短文为主,作者观点往往直接明了,学生易于理解接受,语感的缺失并未对学生阅读造成太大的影响。然而,高中阶段的阅读材料句子结构更为复杂,同时侧重提高阅读能力且加大词汇量和阅读材料的 篇章长度,并且话题涉及面广,读者需要仔细辨别才能了解文章的观点。

我觉得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很重要。比如我们应当要求学生在阅读的同时大胆猜测文章可能会涉及的内容。用发散的思维去应对固定的材料。一方面提高阅读效率,另一方面还可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从阅读技巧来看,高一新生在阅读技巧运用方面明显不足。不懂得寻找关键次,关键句。这样的毫无技巧的阅读方法,运用在高中阶段长而且复杂的文章阅读时,既浪费时间又没有效率,学生往往在反复阅读几遍文章之后,仍然没有清楚文章大意。

四、学生缺少阅读练习

上一篇:我们俩电影观后感600字下一篇:坚定理想信念心得体会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