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监干部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思考

2024-04-19

纪监干部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思考(共6篇)

篇1:纪监干部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思考

按照省纪委《关于开展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情况调研的通知》,**县纪委成立了专题调研小组,采取深入实际调查、统计分析数据、座谈讨论等方式,对当前全县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认真总结、剖析,并进一步理清了下步工作思路。

一、**县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的基本情况

**县隶属于**市,全县总人口24万,其中农业人口10.7万,属于农业县份。全县共有党员7653人,其中农村党员4104人。下辖8个乡(镇)82个行政村,土地面积5678平方公里。2008年县域生产总值25.1亿元,财政收入1.1亿元,为省级贫困县。全县共设有30个党委,其中农村乡(镇)党委8个。全县共设有纪检监察机关25个,其中,县级纪检监察机关1个,县纪委派出纪工委监察分局4个,基层党委纪委15个,党组监察室2个,直属总支纪检组3个。全县共有专职纪检监察干部59人,其中县纪委23人,派驻机构16人,基层纪委、监察室、纪检组20人。

1、县纪委监察局机关机构编制和人员配备情况。**县纪委、监察局内设机构九室一办。有办公室、调研室(含法规)、宣教室、党风室、信访室、审理室、执法监察室、检查监察一室(含案管)、检查监察二室、纠风办(含改善)。县纪委、监察局机关额定编制28人,其中公务员编制26人,事业和工勤人员编制2人。现有工作人员23人,其中,公务员身份21人,干部身份2人。县纪委机关共有离退休老干部11人,其中离休4人,退休7人。县纪委常委会有领导指数7人,现实配6人,副处级1人,正科级2人,副科级3人。县纪委各室除宣教室由正科级检查员兼任外,其他都是副科级配备。

2、所属纪工委监察分局机构编制和人员配备情况。去年,**县按照市纪委的要求和部署,实施了“纪检监察机关派驻机构改革”,共成立了4个纪工委监察分局,其中乡镇纪工委2个,县直纪工委2个。纪工委监察分局编制属于县纪委,每个纪工委都按4个编制配置,共有编制16个。各纪工委都设有正科级领导指数1人,副科级委员3人。全部人员均为公务员。

3、基层党委、纪委、监察室、纪检组纪检监察干部配备情况。在去年纪检监察机构改革中撤销纪委的15个党委,均按要求配备了1名专职纪检委员,职级都是股级,其中有10人担任党委委员。20个未撤销纪委的各党委、党组和直属总支都配备了专职书记、主任和组长,行政级别为副科级。

4、全县纪检监察干部自身素质情况。全县59名纪检监察专职干部中,有女干部8人,少数民族1人。30岁以下3人,30—40岁38人,40岁以上13人。中专学历5人,大专学历31人,大学学历22人,研究生学历1人。全部59人均是党员。从事纪检监察工作5年以下的有34人,5—10年的有20人,10年以上的有5人。

5、全县纪检监察干部履行职责情况。在全县纪检监察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2008年全县纪检监察工作取得了体制改革、廉政教育、制度建设、监督检查、执纪办案、纠风治乱、对外宣传等多个方面的新突破。全市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座谈会在**举行,**县纪委、监察局被评为全市纪检监察宣教工作和信息工作先进集体;在全省“双创一争”活动中,**县纪委监察局被评为全省先进集体;在全市“双创一争”活动中,**县乡镇和县直部门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工作被评为创新工作,有2名干部被评为先进个人。全县纪检监察干部撰写的信息共被市级以上采用25条,其中《**县对县直部门纪检监察机关实行派驻管理》信息被中纪委采用。派驻机构纪检监察干部在纪工委成立以后,坚持边学习、边实践、边探索,很快进入了工作角色。他们围绕“三重一大”强化了对基层党委决策内容、决策程序和决策效能的监督;围绕党性、党风教育,开展了多次反腐倡廉教育活动;针对辖区内党风廉政建设实际问题,完善制定了相关制度;针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了纠风治乱和执法监察工作。去年,4个纪工委共查办案件13起,占全委案件总数的44.8%。

二、加强纪检监察队伍自身建设工作主要做法

近年来,**县始终把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保障来抓,通过提升干部队伍建设水平,促进了整体工作发展。

1、强化思想教育,增强理想信念。先后在全县纪检监察机关中开展了两风建设、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四个意识”教育、“双创一争”主题实践和学习纪检监察战线先进典型活动,坚持对纪检监察干部进行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廉洁自律教育,深化党规党纪教育,使全县纪检监察干部切实做到了忠实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坚决维护党章和党的纪律,坚决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

2、强化业务学习,提升工作能力。要求班子成员及每名纪委干部都要做学习的表率,

篇2:纪监干部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思考

进行。如何高效、有序推进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纪检监察派驻机构干部又该如何快速适应改革工作,笔者立足于纪检监察派驻机构干部层面,进行了一些粗浅的思考。

一、协调三层关系

一是协调好派驻机构与驻在单位的关系。改革方案要求:为便于派驻(出)机构履行职责,派驻(出)纪检组组长(纪工委书记)担任驻在部门班子成员,参与驻在部门重大事项决策。系统纪检组下辖的非驻在单位研究“三重一大”等事项的班子成员会,也必须邀请纪检组人员参加。同时,对重大工作部署和重大事项实行报纪检组备案制。

驻在部门(系统)党政领导班子对本部门(系统)及所属系统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负全面领导责任,派驻(出)机构按照规定职责予以协助、配合,有关情况及时与驻在部门(系统)党政领导班子沟通。

所以,派驻机构工作人员要妥善处理好监督驻在部门(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与支持驻在部门(系统)中心工作之间的关系。既要加强监督检查驻在部门(系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遵守和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党内规章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的情况;监督检查驻在部门(系统)党政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维护党的政治纪律,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选拔任用干部,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廉政勤政的情况。又要融入驻在部门(系统)班子,当好班子主要领导助手,认真支持驻在部门(系统)中心工作。

二是协调好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派驻机构行使监督驻在部门(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职能的同时,又代表着纪检监察部门的形象,言行举止必然倍受驻在部门、系统领导、干部的关注。因此,纪检监察派驻机构干部要更加注意自己的形象,要做好履行党风廉政职责的表率,更不能因为自己的行为失妥给纪委、监察局抹黑。

三是协调好独立自主开展工作与向纪委、监察局联系汇报之间的关系。纪检监察派驻机构干部既要独立自主受理对驻在部门(系统)党的组织、党员和行政监察对象违反党纪政纪行为的检举、控告,受理驻在部门(系统)及所属系统党的组织、党员和行政监察对象不服党纪政纪处分决定的申诉和依法应由纪检监察机关受理的申诉。又要加强与本系统上级纪检监察机构的联系,主动请示汇报工作,取得他们的指导和支持,共同抓好纪检监察工作。

二、树立三种意识

一是树立责任意识。做任何一项工作,都要有责任心和事业心,纪检监察工作更是如此。纪检监察派驻机构干部进驻单位后,虽然受纪委、监察局统一领导管理,但大部分时间都是在驻在单位独立自主工作,又肩负监督驻在部门(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任,身上的担子不轻。这就要求纪检监察派驻机构干部必须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要把纪检监察工作当作是自己的人生事业去抓,认真抓实,抓好,抓出成效。

二是树立大局意识。纪检监察派驻机构干部不能把目光仅仅局限于自己驻在的单位,更要着眼全局,把握大势。要密切关注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关注与党风廉政建设有关联的中央、省、市的重大决策,时刻与上级纪委监察机关保持联系。整个纪检监察工作要做到不仅着眼大局,而且服务大局,要服务好创优发展环境,服务好社会经济建设,服务好和谐社会构建。

三是树立前瞻意识。工作要有计划,什么时候做什么事要有程序,不能乱。纪检监察工作特别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惩防体系建设。纪检监察派驻机构干部要结合驻在单位的工作性质和特点,对本系统可能发生的违纪腐败案件要有预见性,必要时提出预警。同时要有选择地剖析一些典型案件,增加自己的经验,切实加强预防腐败体系的建设。

三、提升三项能力

一是提升组织协调能力。纪检监察工作仅仅靠有限的几个纪检监察干部自身去完成时很艰难的,必须靠驻在系统(单位)党委领导、靠党政齐抓共管、靠各单位参与才能完成。纪检监察派驻机构干部要切实提高自身的组织协调能力,协调好各方面关系,整合最大资源,形成最强合力来解决纪检监察方面的一切问题。

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还要加强同上级纪委的垂直汇报,加强同检察院、公安局等部门横向联系。

二是提升克难攻坚能力。开展工作时要克服畏难情绪,不能因为福利待遇、生活关系等受制于驻在部门而不敢管事、不敢管人,要时刻牢记纪检监察工作的特殊性,即每制定一项制度都主要是针对监督约束干部的权力,查案的对象也主要是针对党员领导干部。身为纪检监察干部,就应该牢记职责,果断

查处违纪腐败的人和事,碰到难题要多动脑筋,多沟通,多向单位党委和上级纪委请示,而不能一味逃避,无所作为。

三是提升学习吸收能力。要加强业务学习,不学习,就很难履好职。要重点学习中央《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试行)》、《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和《关于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

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意见》和省委《江西省贯彻落实<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的实施办法》、《关于省委常委、省政府党员副省长带头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实施意见》、《关于党委(党组)实施“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的若干意见(试行)》、《关于对违反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规定的行为实施责任追究的办法(试行)》等文件,把文件精神真正吸收好、贯彻好、落实好,要把学习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摆在突出位置,始终抓紧、抓好、抓实。

篇3:纪监干部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思考

建立档案信息网络是一项系统工程, 不是简单的购置软硬件就可以一蹴而就的。作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充分认识档案信息网络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 为做好这项工作奠定思想前提。首先, 从定位上来看, 档案信息网站是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传播档案信息的重要途径, 也是档案工作走向数字化、网络化, 进而实现高效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民生的有效载体, 它极大地改变了档案工作者的工作方式。第二, 从功能上来看, 档案信息网站是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服务民生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窗口, 其建设情况直接关系到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形象。第三, 从目的上来看, 通过建立档案信息网络, 可以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 加快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与社会各界的沟通, 也能从网络上进一步扩大宣传档案工作的范围, 进而提高全社会的档案意识。第四, 从效率上来看, 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高效便捷等特点, 有助于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创新思维, 改进工作方式, 提高工作效率, 更好更快地做好服务工作。第五, 从经济角度来看, 档案信息资源远程提供利用, 必然会因节约利用成本而相应地产生经济效益, 即访问者通过网络检索就可以足不出户地对开放的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查找利用, 这一方面方便了群众, 节约了实地查阅成本, 另一方面也节省了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服务成本, 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调研中我们了解到, 到目前为止, 全省145个市地县区共建立84个档案信息网站或网页 (不含省局网站) , 这些网站或网页分为以下几类:一是独立的档案信息网站, 如哈尔滨档案信息网、黑河档案信息网等市 (地) 级网站, 这类网站内容丰富, 板块设置科学, 资讯更新速度快, 界面设置友好, 便于浏览和查询信息, 能够充分反映各地档案事业发展、服务社会民生情况, 占网站总数的32.1%;二是挂靠在当地政府网上的网站, 如尚志档案信息网, 这类网站在板块设置、界面设定、内容更新等各方面都与独立的档案信息网站相类似, 唯一不同点是没有独立网站必备的独立服务器, 这类网站占网站总数的14.3%;三是挂靠在政府网站的网页, 这类网页内容多以介绍档案工作职能、介绍档案法律法规、告知局馆办公地址联系方式等为主, 占总数的50%;四是借助其他方式建立的网页, 如鹤岗市在龙志网内建立的网站、塔河县档案局使用手机申请建立的网站, 桦川县档案局使用新浪博客建立的网页, 巴彦县档案局在“爱帮网”上申请的网页, 这类网站仅占总数的3.6%。

从版面内容来看, 各市 (地) 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 (除鹤岗、七台河外) 和一些县 (市、区) 均能做到及时更新内容, 发布信息。佳木斯市、大庆市、双鸭山市、伊春市、黑河市、大兴安岭地区档案局网站中图片新闻、滚动图片占版面篇幅很大, 吸引眼球;哈尔滨市、牡丹江市、黑河市还在版面上安装了计数器, 便于统计访问人数和网站流量。

从互动性来看, 哈尔滨市档案局网站通过网上查询、在线办事、公众参与等板块, 体现了档案部门服务民生、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理念;从运行状况来看, 除齐齐哈尔市、鸡西市网站遇到问题无法访问和七台河市档案网站属于内部局域网无法从外界访问之外, 其他市地档案局网站均可以正常浏览和访问。

从检索速度来看, 查阅用户使用“百度”搜索引擎, 键入“某某市档案局”和“某某市档案信息网”均可以找到市地局网站或网页的, 有哈尔滨市、牡丹江市、大庆市、黑河市、绥化市、大兴安岭地区。从交换链接来看, 牡丹江市、佳木斯市、大庆市、绥化市档案局不同程度地与下属部门、平行部门、上级部门或国内知名网站建立了的交换链接, 体现了网站的完整性和内容的丰富性。

总体上看, 我省档案信息网站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还有61个档案局 (馆) 没有建立网站或网页, 无法从网络上访问, 这就造成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网络宣传和服务阵地的缺失;二是个别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虽已建立网站, 却因为服务器瘫痪等原因而无法访问;三是一些地区的网站或网页流于形式, 内容单一, 长期不更新, 已失去了网站或网页宣传档案工作、服务民生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四是个别网站版面设计互动性差, 缺少与相关部门的交换连接, 更缺少与访问用户的互动交流平台如在线答疑等, 形成了“信息烟囱”和“信息孤岛”的问题;五是由于部门改制等原因, 造成了个别部门的网站或网页被政府网站取消链接的情况。

篇4:纪监干部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思考

一、广东省国有建设用地二级市场建设的总体情况

广东省长期以来积极探索培育和完善国有建设用地二级市场,从1999年起就开始建立土地有形市场,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建立了专门的二级市场交易平台,促进了土地有形市场的正常运作和健康发展。目前,广东省国有建设用地二级市场总体情况良好,为增加土地供给、促进集约节约用地、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广东省经济发达地区的国有建设用地二级市场尤为活跃。在广东国有建设用地二级市场的交易形式中,转让和抵押的宗地数量相对较多,出租的情况较少甚至没有。由于在广东许多地区,国企改制都已经完成,在企业改制过程中,对国企划拨土地的处置已基本完成,所以划拨土地作价出资和授权经营的情况也较少。从交易主体看,二级市场相比一级市场政府垄断不同,呈现出主体多元化特征,既有含农村集体和镇街道下属企业在内的各类经济组织,也有个人,还有各类房地产开发公司。从土地用途看,类型多样,既有工业仓储,也有商住用途。

二、广东省培育和完善国有建设用地二级市场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1.制定并出台规范国有建设用地二级市场的有关政策法规和规范性文件

2008年,广东省人大常委会修改出台了《广东省实施<土地管理法>办法》,专设“第六章 建设用地使用权交易管理”,对国有建设用地包括出让和划拨两类土地的转让、出租和抵押所涉及到的相关问题进行了严格明确的规定,对规范二级市场交易具有指导意义。广东省政府1998年出台了《广东省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公开招标拍卖管理办法》(粤府令第39号),以规范国有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行为。广东省政府2002年出台了《广东省土地使用权交易市场管理规定》(省政府第79号令),其中涉及规范土地使用权转让的有关规定。2003年,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出台了《广东省土地使用权公开交易规则》、《土地交易机构内部工作制度》、《土地使用权交易成交证明书》(粤国土资(利用)字[2003]231号),其中《广东省土地使用权公开交易规则》专设“第三章土地使用权转让前期工作”。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出台了《关于加快金融机构抵债土地处置的若干意见》(粤国土资发[2004]73号),明确了金融机构抵债土地的四种处置方式。

广州市2003年印发了《广州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规则的通知》(穗国房字[2003]309号),同时要求实施《广州市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规定(试行)》。佛山市出台《佛山市土地市场管理办法》(佛府[2002]34号),专设“第三章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和“第五章土地使用权抵押”,对土地使用权转让、抵押中的一些具体细节问题予以了明确;还出台了《佛山市实施<广东省土地使用权交易市场管理规定>办法》(佛府[2004]24号)。佛山市所辖各区还根据本区的实际情况出台了相关规定,如:禅城区制定了《佛山市禅城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公开交易规则》(佛国土资禅[2007]93号);顺德区制定了《关于规范土地使用权转让审批的通知》(佛国土资顺[2007]154号)、《关于进一步规范土地房产管理工作的通知》(顺府办发[2007]103号)、《关于规范以土地作价出资入股方式转让土地使用权审批的通知》(佛国土资顺[2008]38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市场管理的实施办法》(顺府办发[2011]25号)。广东省通过完善国有建设用地二级市场制度建设,进一步加强地方土地市场管理,优化土地公开交易环境,规范土地市场秩序,加大对土地市场的调控力度,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明确将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纳入土地公开交易平台,确保“公开、公平、公正”

广东省国有建设用地转让严格按照《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规定》、《广东省土地使用权交易市场管理规定》、《广东省土地使用权公开交易规则》等相关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规定实施。符合公开交易的转让行为主要参照一级市场出让的交易规则和交易程序。广东省政府2002年出台的《广东省土地使用权交易市场管理规定》(省政府第79号令),明确规定属于以下四类情形的土地使用权转让必须在土地交易机构公开进行,“1、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公有经济成分占主导地位的公司、企业土地使用权转让(含以土地使用权为条件进行的合营合作建房);2、以划拨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转让。但必须依法经过批准,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补交土地使用权出让金;3、为实现抵押权而进行的土地使用权转让;4、判决、裁定需要拍卖的土地使用权转让”。按规定必须进行公开交易的,严格按规定执行。如不按规定进行公开交易的,则不予以办理土地变更登记。

广州市国土房管局在土地转让过程中,要求国土证、出让合同、地块资料、转让合同(样本)等有关信息必须在广州市国土房管局网站予以公布,从而保证信息的全面公开,广州市国土房管局网站已成为各房地产企业了解土地交易信息的重要渠道。在申请人申请公开转让时,要求他们提供国资部门或授权经营管理部门同意转让的批文作为申请要件,广州国土房管局根据转让的相关规定进行严格审查,确保转让的公平、公正。在受理协议转让案件时,为避免国有资产流失,严格审查转让人的股东及工商登记情况,在明确转让人不属于公有经济成分占主导地位的公司、企业,才同意办理协议出让。

3.对改变土地使用条件、土地用途转让的要补交土地出让金,对土地转让改变为经营性用途的一律实行招拍挂,防止国有土地资产流失

《佛山市土地市场管理办法》规定,“通过出让、转让方式受让土地或利用划拨土地改变用途增加容积率的,土地使用者必须向市政府缴交地价或补交土地使用权出让金”。《佛山市禅城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公开交易规则》规定,“(七)对原以出让或划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建设用地拟改为经营性用地的,须经原用地审批机关和城市规划部门(城市规划区内的)批准。(八)拟转让的土地上建有合法建筑物,依据经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确认的规划设计条件,该宗地仍有可利用土地且能分割发证,该部分可利用土地的转让也应进行公开交易”。

佛山市国土资源局规定,国有土地使用权公开出让、转让可以采用公开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在佛山市若国有建设用地转让作为经营性用途的,要求必须按照招拍挂程序进行。

4.严格界定土地转让条件,加强土地出让批后监管

佛山市规定,从2007年11月1日起,停止受理纯土地转让或再次流转申请,此类土地转让应严格按照《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38条和第39条规定并达到土地出让(流转)合同约定的条件后方可转让。申请转让地块的地上建(构)筑物已建成的,必须在用地者取得地上建(构)筑物产权证书后,方予以受理其转让申请。

广州从化市最近成立了市国土局批后监管办公室,该专门机构挂靠局用地科,主要监管内容有,土地开发程度、土地闲置状况、容积率调整、土地用途改变等。

5.明确了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的具体交易程序和提交的材料

广东省土地市场交易根据交易对象不同采用两种不同的交易形式,分土地使用权交易鉴证和土地使用权公开交易。具体以佛山市土地使用权转让为例:(1)土地交易签证。土地交易签证范围包括私人成分的公司、企业或个人的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交易。下列土地使用权转让情形在土地交易中心办理签证手续。①母公司和全资子公司之间及其全资子公司之间的土地权属变动。②以出让方式(不含补办出让)取得的商业、住宅、办公用途的土地使用权人成立单项房地产公司而引起的土地权属变动。③承接经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认定的烂尾楼盘而引起的土地权属变动。④将已抵押给金融机构的土地进行处置,该金融机构和抵押人双方同意以地抵债,将土地使用权过户给该金融机构名下。⑤拟交易的土地上建有合法建筑物,依据经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确认的规划条件,该宗地无可利用土地的,且有主管部门同意处置的意见。交易双方填写《土地使用权交易鉴证申请表》后,按照镇(街)国土所审查、送行政服务中心收件、交易中心审查、土地交易中心主任审核后报主管局长审批、发件等程序办理。(2)土地公开交易。公开交易的对象包括:①行政、事业单位以及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公有经济成分占主导地位的公司、企业土地使用权转让(含以土地使用权为条件进行的合营合作建房)。②以划拨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转让,但必须依法经过批准,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补交土地使用权出让金。③为实现抵押权而进行的土地使用权转让。④判决、裁定需要拍卖的土地使用权转让。⑤拟转让的土地上建有合法建筑物,依据经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确认的规划设计条件,该宗地仍有可利用土地且能分割发证,该部分可利用土地的转让。申请人如实填写《土地使用权交易申请表》后,按照镇(街)国土所审查、送行政服务中心收件、交易中心审查、组织公开交易等程序办理。在成交确认后,转让方与受让方签订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竞得人凭成交确认书原件及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办理土地使用权变更登记。

三、广东省国有建设用地二级市场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目前,广东省在国有建设用地二级市场特别是在土地使用权转让过程中仍然存在较多问题。

1.对国有建设用地二级市场的监管难度较大,隐性市场大量存在

一些现行规定中不属公开交易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在转让中存在的问题较多:一是由拍卖行等中介机构执行拍卖的土地使用权交易中,一些不良拍卖行同有关企业、个人操控土地交易、黑箱交易等干扰土地交易的现象,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很难取证。二是根据《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和《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的规定,在符合城市规划的条件下,需先办理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土地登记手续,并完善其上盖建筑物的报建、验收等手续后方可申领房地产权证。但是,仍有部分村(居)委会、股份合作社在未供地以及未完善地上建筑物手续前私下将土地及地上违章建筑在中介拍卖行拍卖,从而要求为其完善用地手续。根据政策,这一情况不能办理,但是村集体所得款项已用完或分完,不予办理而村集体也无法退钱,由此引发了一定的社会不稳定因素。三是未能纳入公开交易范围的土地使用权转让由于没有固定场所、没有固定的信息发布渠道,买家与卖家信息不对称,造成了土地资源不能及时充分利用,同时考虑到缴税的问题,为减少交易成本、规避各类交易管理费用,许多买卖双方存在“双合同”现象。土地使用权转让主要涉及营业税、印花税、契税、土地增值税等税种,转让的有关交易成本较高,成为隐性市场存在的重要原因之一。

2.职能交叉,管理体制不顺

以土地与房产为例:地产和房产分属国土资源部门和建设管理部门管理,土地和房产分开办理。划拨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先由国土资源部门补交出让金、补办土地出让手续,后由房产管理部门办理房产审核手续、出具交易证明,再由国土资源部门办理土地登记变更手续,最后由房产部门办理房产变更手续。国有土地使用权抵押,目前属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纯土地的按揭贷款抵押,由国土资源部门办理,而有地上建筑物或附着物的国有土地使用权抵押,则由房产管理部门管理。本应是一个完整的土地和房屋二级市场,由于地产与房产管理体制的原因,而分割为多个市场。

3.司法裁决土地使用权处置问题较多

根据《关于依法规范人民法院执行和国土资源房地产管理部门协助执行若干问题的通知》(法发[2004]5号)等司法解释,“官司地”通常由法院自行拍卖处置,但是由于在处置时,与现行的土地管理法和地方法规有抵触,主要表现在:一是法院在处置土地资产时,有的没有考虑企业的土地权属是否合法,未经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批准强迫转让土地使用权或强行拍卖债务人的划拨土地。二是虽然一些地方的司法和国土部门联合出台了协商解决问题的文件,但是只对本地法院有效,对外地法院没有约束。以佛山市为例,2007年以来,市监察局、市中级人民法院、市国土资源局、市规划局和市发展和改革局联合印发的《关于我市司法裁决中土地使用权转让有关事项的通知》(佛监发[2007]10号)和市国土资源局《关于司法裁决涉及的划拨土地使用权处置有关意见》(佛国土资市综[2007]18号),该文件对协调佛山本地法院和国土部门关系发挥了作用,但对于不在佛山范围内的法院处置一般不按上述文件处理,导致在处置过程中,部分经法院裁决的划拨土地使用权办理土地变更登记时发现土地的规划用途为行政办公、道路、绿化、广场等用地,国土部门难以按地块的规划用途确权过户。同时还存在部分通过司法裁决取得土地使用权的使用者因不清楚地块情况投诉国土部门的情况。三是根据《广东省土地使用权交易市场管理规定》(省政府第79号令),司法裁决需要拍卖的土地使用权转让,必须进入土地交易机构公开进行。但在实际工作中,司法部门以司法独立为由在处置土地使用权时直接委托社会上的拍卖行进行拍卖,根据对比,其成交价与进入土地交易机构的土地使用权在交易价格上存在一定的差距,有土地被低价贱卖、国有资产流失之嫌。

4.部分政策文件的可操作性较差

按照广东省有关规定,国有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公司、企业土地使用权转让需要进行公开交易,但是何为国有经济占主导地位,占多大比例并没有明确标准,造成界定起来比较困难。还有,按照规定投资完成25%的土地使用权可以转让,但是25%如何计算、如何衡量是很难操作的问题。再如,土地闲置满两年必须收回,但是闲置土地如何界定也缺少明确规定。

四、培育和完善国有建设用地二级市场的对策建议

第一,进一步加强国有建设用地二级市场制度建设,出台有可操作性的管理办法。笔者认为培育和完善国有建设用地二级市场,强化制度建设是关键,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制度建设的重点是在已有政策基础上,补充完善在实际土地市场管理工作中缺失的内容;同时增强制度的可操作性内容。如,明确对“何为国有经济占主导地位”、“投资完成25%允许转让”、“政府何时行使优先购买权”等问题的界定。

第二,建议国土资源部加强与最高法院的沟通协调,在国家层面出台政策以利于地方开展工作。建议出台以下规定:“1、法院在判决裁定处置土地使用权时,应先咨询国土部门意见,确认拟转让的土地权属、功能、国家公布的土地出让最低限价或土地基准地价以及相关内容,并在转让土地使用权前将有关咨询意见告知土地使用权竞买人,要求其按照土地证载用途进行公开交易转让。2、国土部门收到法院送达的有关法律文书后,应及时进行审核或者报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审批。3、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出租、抵押的,必须经市(区)级国土部门审核同意。4、依法应当报市(区)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的,由国土部门审核后报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未经人民政府或者国土部门批准的,国土部门不予办理转让手续。”由高法出台规定,可以解决地方层级文件只能对本地区法院有效、对外地法院无效的问题。

第三,进一步重视二级市场建设,降低二级市场交易成本,鼓励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促进合理高效和集约节约用地。应当改变地方只重视一级市场而忽视二级市场建设的现状,进一步重视培育和完善二级市场。调研组认为二级市场大量隐性交易的存在,也有其交易制度本身存在的缺陷,主要是交易成本较高,各类相关税费负担较重。因此,从培育和完善二级市场的角度来说,降低土地转让的交易成本,将有利于促进二级市场的建设和发育。通过鼓励转让,能够更好地促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

第四,建立国有建设用地二级市场交易信息查询机制,加强对土地转让的监管。从调研情况看,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很多二级市场的交易情况是不掌握或掌握不充分的,银行、工商管理等其他部门所掌握的情况,国土部门并不掌握。强化二级市场监管的前提是要全面、及时掌握二级市场的情况,这就需要我们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二级市场交易信息查询机制,实现二级市场信息的多部门共享,从而强化监管。

第五,建立竞买人、地价评估机构、合作拍卖机构信誉考评制度。一是建立竞买人信誉评价体系,对在土地公开交易及土地出让合同履行过程中有违规违约以及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竞买人,一经核实,记入档案,予以公布,并在此后的两年内取消其参与土地公开交易的竞买资格,同时依法追究其责任。二是对地价评估机构及合作拍卖机构进行业务绩效考评。年度考评不合格的取消其次年参与土地公开交易地价评估或合作拍卖的资格。若合作拍卖机构有违反“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守信”原则的行为,立即终止合作,同时根据有关法律及政策规定追究其相应责任。

第六,建立批后监管机制,加强已供建设用地的管理。加强批后监管,有利于实现二级市场的规范化。建议可以对国有建设用地从批准供地到项目竣工验收期间,依照建设用地批准文件、划拨决定书、有偿使用合同等,对土地使用权人使用土地情况进行监督管理。土地批后监管的具体内容可以包括:是否按规定按时足额缴纳土地出让价款;是否按照规定的时限开工、竣工,是否存在土地闲置;是否按照规定的用途使用土地;是否完成规定的投资强度;改变用途或提高容积率的,是否办理相关手续、补缴土地有偿使用费等费用;是否超期使用临时用地;其他需要列入监管的事项等。

篇5:干部队伍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切实发挥我市教育督导在教育现代化工程实施和素质教育推进中的保障作用,有必要对新形势下我市教育督导网络和队伍建设情况有一个更准确、更全面的了解。2002年8月下旬-9月,我室对全市各市(县)区教育督导机构和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一次专项调研,基本摸清了党政机关机构改革后我市教育督导机构设置、督导人员配备、督导活动经费和工作条件及督导室自身建设等方面的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汇总如下:

一、我市教育督导机构和队伍建设的现状

1、督导机构日趋完善。随着基础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1984年,我市市级教育督导机构恢复重建。1999年,经市编委同意,我室更名为无锡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2001年8月,在我市党政机关机构改革过程中,市委、市政府办公室发文规定:“无锡市教育委员会更名为无锡市教育局,为市政府主管教育工作的工作部门;中共无锡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为市委主管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派出机构;市政府教育督导室为市政府主管教育督导工作的派出机构。市委教育工委、市政府教育督导室与市教育局合署办公,均为正局级建制。”市委、市政府办公室发文明确了我市教育督导“政府督导、党、政、督合署办公、正局级建制”的机构设置,顺应了我市教育改革、发展和政府职能转变的需要,为我市教育督导机构建设从制度上提供了明确切实的保障,成为我市教育管理进一步走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成为我市教育督导制度建设上的重要里程碑。

在这次机构改革中,市属9个市(县)、区中,除新区外(我市的新区不是一级政府),督导室均更名为政府教育督导室,成为本级政府的派出机构,均具有相应的正科级职级地位,江阴市、崇安区督导室主任为副处级。全市各市(县)、区督导机构也进一步健全、完善,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督导网络,在设立乡镇督导员的市(县)、区,督导网络已延伸到乡镇。督导室由教育行政部门的内设机构升格为政府派出机构,并与教育党政部门合署办公,既紧密联系、密切配合,又保持督导工作的相对独立,既较好地保证了教育督导的地位、权威和督政、督学职能的正常行使,又较好地保证了党、政、督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我市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

2、督导队伍日益壮大。我市督导机构恢复重建以来,督导队伍不断发展。1997年时,市及县、区两级专兼职督学和特约督导员计有99人,2000年末统计,我市两级专兼职教育督导人员有134人,截止2002年9月底,无锡市已有教育督导人员166 人,其中专职督学39人,占23.49%,兼职督学111人(含特约教育督导员41人),占66.87%,市教育局、市政府督导室兼职教育督查员12人,占7.23%。教育督导行政人员4人,占2.41%。在这支督导队伍中,达到大学本科学历的占40.36%,专科学历的占36.14%,高中及中专学历的占23.49%。从年龄结构来看,50岁以上的占61.45%,35—49周岁占33.13%,35周岁以下占5.42%。基本上达到了“行政管理型和专家型相结合、专职和兼职相结合、数量足够、素质较高、年龄和知识结构合理”的要求。十多年来,我市教育督导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在队伍建设方面有所探索和创新,如锡山、惠山、滨湖等区设置了乡镇督导员,加强了对村校的督导;市教育局和我室聘请了兼职教育督查员,加强对学校工作的监督、检查;建立了中青年干部任职锻炼制度,督导部门成为培养干部的学校。

3、督导工作条件不断改善。在市及市(县)、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下,各级政府教育督导机构的工作条件不断改善。市政府教育督导室2002年又新添置了摄像机、扫描仪、笔记本电脑、数码照相机等一批现代化装备,有了较好的工作条件。在赴外地学习考察、参加省、市培训和督导检查工作中,对经费支出、车辆安排等都能给予优先保证。日常办公经费在市教育局实报实销,另外,市政府每年还划拨督导专项经费,仅2002年就达23万元。各市(县)、区督导机构,除南长区与教研室合用办公设备,条件相对简陋外,其余各县、区教育督导室办公条件均有不断改善。如滨湖区教育督导室每个办公室均配备了计算机,并接入城域网和教育网,设施基本齐全。该区教育局为督导室配备专车一辆。各市(县)、区督导所需活动经费有的实行经费单列,如江阴市、锡山区、滨湖区、崇安区、南长区、北塘区等都有一定额度的专项经费,有的则由各市(县)、区教育局实报实销,也有的将经费单列与重大活动另拨经费相结合。工作条件的改善和经费的保证为督导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督导自身建设逐步加强。自身建设也是督导制度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室不断健全规章制度,制定了《督学岗位责任制度》、《目标管理制度》、《学习制度》、《报告制度》、《督学培训制度》等十多项制度,完善了督导工作机制。督导队伍的素质直接关系到督导工作的水平和质量,我们建立了督学的学习培训制度,通过外出培训与市组织培训相结合的途径,提高督学的理论水平、政策水平和业务水平。同时,要求严格执行原国家教委1996年5月颁布的《督学行为准则》,树立自身的良好形象。我们还十分重视加强督导科研工作,从1989年起每年举行一次全市性的督导研讨会,十多年来,市、县(区)督学在全国、省、市发表、交流的论文达300多篇,汇编了教育督导工作的论文集《实践与探索》共四集。各市(县)、区督导室也联系本地实际,进行针对性的学习、调研活动。如江阴市督导室提出了“创建学习型科室”的目标,每一位督学都认领调研课题,注重理论与政策法规的学习;实行下基层“随访记载”,月结小计,作为对督学调研工作的量化考核依据。滨湖区督导室长期坚持一周一次的专职督学学习例会制度和一月一次的全区督导员学习制度,不断提高督学的思想水平和业务素质;坚持每月到一所学校“过一天学校生活”,了解和掌握第一手材料,当好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参谋和助手。锡山区、南长区、崇安区、北塘区、宜兴市、惠山区等也都建立了一套较为健全的学习、工作制度。有效的促进了督导队伍自身建设的加强,促进了督导各项工作的健康发展。

二、我市教育督导机构和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教育督导机构基本健全,督导队伍日益壮大,但在本次调研中也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有些地方对教育督导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够统一,教育督导机构的地位还没有全部落实。有地位才能更有作为。目前我市各市(县)、区督导室机构的建制虽然均为正科级,但在实际运作中,或因为未设专职督导室主任(或副主任),或因为习惯性影响,致使有的区督导机构相应的职级未全部落实,常被视为同级行政部门的内设科室,放低了督导部门的地位,削弱了其权威性。有些督导室靠负责督导工作的领导对督导工作的重视和其个人权威在开展工作,一旦人员变更,势必会对督导工作造成一定影响。

二是有些地方教育督导力量仍显单薄,督导队伍还不够充实。教育督导人员配备数量足够而精干,工作才能有力而高效。而目前各市(县)、区督导队伍建设发展还不够平衡,督导室主任或副主任由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兼任的现象仍然存在,繁忙的行政工作使他们不可能有更多的精力具体指导督导工作。而真正从事督导工作的,要么编制不到位,要么专职督学数量不足,要么因年龄偏大或其他原因而被临时安置,要么缺乏相应的职权,导致督政、督学缺乏应有的力度,督导成效受到一定的影响。

三是督导人员的督导工作水平和能力与时代发展要求相比,尚待进一步提高。一些督导工作人员在督导理念、督导职业精神、督导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方面,与不断发展的教育形势和督导工作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亟待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提高。此外,部分督导人员的学历水平也未达到《教育督导暂行规定》所提出的“具有大学本科学历或同等学历”的要求。

三、完善教育督导机构和加强督导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

1、要充分认识教育督导在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切实加强督导机构建设。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2001年召开的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都十分强调健全教育督导机构,完善教育督导制度,并赋予教育督导在保障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中以重要职责。今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国办发[2002]28号文)再次强调了各级政府教育督导机构在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中的督政作用,这也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形势下对教育督导工作提出的新要求。1993年我市召开建国后首次教育督导工作会议时,市政府办公室曾转发了市教委《关于加强教育督导工作的意见》,但在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下,这一文件显然已不能适应中央对教育督导的新要求。建议要加紧制定《无锡市教育督导条例》,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促进这一全面规范新时期我市教育督导机构性质、职级、编制、职能、任务等问题的地方性法规早日出台,从根本上指导我市教育督导制度建设与时俱进。在“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调整到位后,我市各区督导室都负有对乡镇教育工作进行督导的重要职责,如何加强区级政府督导机构的建设,原城区督导机构如何适应“二次区划”调整后并入乡镇对督导职能转换的新要求,确保“以县为主”管理体制各项举措的全面落实,成为各区督导机构建设面临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课题。要通过多种途径、方法,加强对教育督导在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宣传,并通过执法检查和督查等措施,促使各级政府对已经出台的有关教育督导的各项规定认真加以执行,全面得到落实,使我市各级督导机构的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2、要按照《教育督导暂行规定》的要求,切实加强督导队伍建设。首先,要采取多种措施,切实解决督学的待遇问题,通过提高待遇使督学成为令人向往的职业,吸引督学与优秀校长、教研人员之间的双向流动。同时,要继续改善督学的工作条件。其次,在督学的遴选上要实行严格的选拔制度。要根据《教育督导暂行规定》所列督学条件,按国家规定的干部管理权限任命督学,并由本级人民政府颁发督学证书。督导机构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不是一个安置人员的机构,有关部门在任命督学时应严格把关,凡不符合督学条件的,都不得任命为督学;凡不从事督导工作的,均不得占用督导人员的编制和职数。要改变目前我市50岁以上督学居多的现状,按照邓小平同志的要求,选拔40岁左右、年富力强的中年人加入督学行列,真正使我市督导机构成为干部成长的“加油站”。再次,要一如既往地加强督导人员的专业培训,尤其是教育评估理论和技术的培训。要继续选配督学参加省、全国的各级培训,同时组织督学参加市、区级培训,推广滨湖区每月培训的制度。要指导督导人员加强督导理论研究,尤其要结合实践加强学习和研究,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适应新世纪教育督导工作发展对督导人员提出的新要求。当前,已有人提出在我国实行督学专业化的建议。我们要借鉴各地的经验,取长补短,推动我市教育督导制度建设的创新与发展。

2005-7-14 00:00 玉玲珑 持“四个一”治税思想 不断创新基层党建工作

___北京市地税局涉外分局干部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内容提要:“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根据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调整组织设置,改进工作方式,创新活动内容,扩大覆盖面,增强凝聚力,使基层党组织都紧密联系群众、充分发挥作用。”这是《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对基层党建工作提出的基本要求。联系地税工作实际,坚持“四个一”的治税思想,认真落实“有效执行”,不断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根据基层党建工作实际,联系基层单位抓党建工作的具体情况和相关做法,分析了当前基层党建工作的时代特点,提出了创新基层党建工作的新思路,既“五抓一坚持”,供大家参考。]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指出,要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为基础,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充分说明了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看,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不仅紧迫而且任务重大。在新的历史形势下,市局党组适时提出了“四个一”的治税思想,联系地税工作实际,要做好地税部门基层党建工作,就要坚持“四个一”的治税思想,坚持与时俱进,使基层党建工作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不断创新。围绕新时期的治税思想,教育广大党员增强使命感、紧迫性和责任感,带头树立并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不断开拓基层党建工作的新领域。

要创新基层党建工作,首先要理解和掌握时代赋予我们的当前基层党建工作的新特点,从而做到有的放矢。

一是在指导思想上,要围绕税收中心工作抓党建,抓好党建工作从而更好地促进税收经济的发展,只有自觉增强政治观念和大局观念,才能做到有效执行。二是在自身建设上,要进一步加强党内制度建设。党内生活规范了,党的自身建设才能实现从群众性的“运动建党”到“制度建党”的转变。因此,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努力走出一条靠制度建设来解决问题的新路子,不断增强制度建设的功效,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统一人的思想。三是在领导方式上,要在不断创新中加强党的绝对领导。基层党组织建设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以增强党建工作的改革精神和创新意识,用党的思想统一全党的行动,进一步巩固党的领导地位。四是在建党方针上,要强调和继续坚持从严治党方针。要通过党建工作责任制的建立,使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得到落实,基层党组织只有严格了责任制,明确了责任人,才能增强党组织解决自身矛盾的能力。五是在党建目标上,要确立总目标和阶段性目标。党建总目标的形成,标志着党在自身建设理论和实践上的深化,而基层党组织建设既明确了长期的目标任务,又要突出当前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增强党组织建设的科学性和规范化。

通过对基层党建工作时代特点的分析,我们感到,要做好地税系统基层党建工作,就必须认真贯彻四中全会精神,坚持“四个一”的治税思想,从基层单位实际出发,着眼于现实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用新的思维和视角来评价和对待当前基层党组织建设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用改革的精神和发展的眼光,探讨和实现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让依法征收,服务至上,开拓创新,追求卓越的宗旨体现在基层党建工作中。

一、抓思路,在思想观念上创新

工作实践使我们认识到,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观念的创新是一切创新的基础。新的历史形势下,要使地税系统的基层党建工作符合与时俱进的要求,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首先要坚持在思想观念上求创新,紧跟时代发展的要求,让“税收四观”深入人心。

一是要有全新的观念、全新的思路和全新的措施,大胆尝试,不断改进,避免党建工作与税收中心工作实际相脱离。要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放在国内大背景、大趋势下去考虑和审视,充分认识新世纪、新形势、新任务给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新课题、新挑战,在认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确定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工作思路和实现目标,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要突出实践“三个代表”这个时代主题。基层党组织开展工作的基础是广大干部群众,要把是否符合“三个代表”的要求,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基本标准。要通过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宣传和学习,使广大党员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在税收征管改革与发展中实践“三个代表”,做依法行政、爱岗敬业、积极投身地税事业的模范;做开拓创新、勇于改革实践的模范;做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勤政廉洁的模范;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维护广大纳税人利益的模范。

三要紧紧抓住北京举办2008奥运会的机遇。紧紧围绕“税收四观”,服从和服务于加快首都经济建设的需要,服从和服务于地区经济的发展,积极开展创建“首都文明行业”活动,全心全意为纳税人服务,为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提供强大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

二、抓队伍,在工作内容上创新

--合理设置党组织工作机构,及时调整基层党组织设置,加强党务干部队伍建设。随着北京地税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化,按照既符合精干、高效、协调的原则,又能适应党的组织工作的需要,合理设置工作机构。同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党务干部队伍建设。在实际工作中,主要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严格选拔党建人才。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要求,不能随意降低标准,要通过轮岗、交流等途径,选拔优秀党建人才,优化党务干部结构。

二是抓紧培训工作。要加强对党务干部的继续教育,开展党务、管理、科技、金融、法律知识的培训,改善知识结构,拓宽知识领域,提高党务工作者服务经济工作的能力,使基层党组织始终围绕党组意图开展各项工作。

三是健全工作制度。根据工作实际,研究并制定党务工作激励和约束机制,制定出一整套看得见、摸得着、便于考核的激励机制,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四是落实各项待遇。在评选先进、公务员奖励、奖金分配、职务晋升等方面,对党务干部要从思想上引起重视,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抓好党员队伍建设。坚持从严治党的方针,解决部分党员党性观念淡薄,对退休党员管理放松等问题,积极探索一条适合当前形势、贴近党员实际的党员队伍建设新路子。

一要加强教育。突出抓好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党员,解决思想入党问题。

二要尊重和保障党员权利。要建立健全制度,发扬民主,维护党员利益,关心爱护党员,帮助其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具体困难。同时教育和监督党员履行义务。

三要抓好党员发展,认真研究党员培养、选拔、管理、考核、监督办法,形成制度认真落实。崇文地税局几年来,一方面坚持重视抓好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工作,发展时推行入党前党员“公示制”;另一方面全面贯彻“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十六字方针,严把党员入口关,确保党发展质量。

三、抓规范,在工作方法上创新

一是在领导方式上创新。为保证机关党组织作用的发挥,要建立党组织领导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制度。崇文地税局几年来在抓党建工作中摸索出了一些新的思路,对今后的工作起到了启示性作用。崇文地税在党建工作中注重制度建设,制定了《北京市崇文区地方税务局机关党委关于在各党支部开展民主评议党员活动的通知》、《北京市崇文区地方税务局机关党委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党员管理教育工作的通知》、《中共北京市崇文区地方税务局机关委员会关于下发对党员进行综合考评的通知》、《中共北京市崇文区地方税务局机关委员会关于印发发展党员实行公示制的通知》等项工作制度,坚持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约束人,同时建立健全党组织自身建设方面的制度,加强自我监督,在不断促进自身建设方面得到了提高。

二是在活动内容上创新。把政治理论的学习教育培训与税收业务知识的培训相统一。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一是表现在政治上的坚定性,二是表现在具体工作上的先进性,只有这二者统一起来,才能说是完整的先进性。要积极开展与工作、生活等相关的知识、管理、业务学习和竞赛,充分调动党员参加党的活动的积极性,把在党的活动中学习和掌握的知识,转化成管理能力和业务能力,运用到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当前尤其要抓好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的贯彻和落实,用四中全会精神武装头脑。

三是在工作方式上创新。一要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围绕地区经济的改革与发展和税收征管中心工作,积极主动地开展党的各项组织活动。二要积极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加强对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的领导,通过做思想政治工作,培养党员和广大干部职工的敬业奉献精神,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的保证作用。三要把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增强工作的有效性。

四、抓教育,在教育形式上创新

几年来,崇文地税局通过抓党员思想教育手段的创新,用“四个一”的治税思想统一地税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使广大党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带头作用和模范作用更加明显,“税收四观”已深入崇文地税人之心,有效执行已成为一种自觉行动,从而显示出了思想教育工作的强大威力。

一是在开展党员教育的形式上创新。开展灵活多样、紧贴实际、富有时代精神而又卓有成效的党建活动。把群众呼声和意愿作为开展工作的第一信号,采取大家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教育形式,以此提高党建工作质量和水平,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二是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上创新。思想政治工作不仅仅局限于与党员干部谈心,更重要的是通过关心和解决实际困难、帮助其健康成长等具体行动调动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其责任感。切实通过谈心、交心等方式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力争做到“三心两意”,即:谈心要“交心”,谈心要“诚心”,谈心要“关心”,做到“真心实意”、“效果满意”。不能谈完了就完,效果如何不管,要通过充分地沟通和交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税收各项工作中的导向作用。

三是在开展党员思想教育的手段上创新。把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和严格管理结合起来,在管理上敢于突破常规,不断研究新方式、新方法,真正实现以考核促管理,以管理上水平的目的。几年来,崇文地税局通过抓党员先进性的教育、开展民主评议工作、设立党员示范岗、对党员进行综合评价、对群众不满意党员做出处理等方法的尝试,使党员的先进性更加明显,更加突出,增强工作的有效性。无论是在日常的税收工作中,还是在非常的时刻,共产党员总是走在群众的前面,充分发挥了每一名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思想政治保证作用。

五、抓效果,在活动载体上创新

一是在活动形式上创新。要把原则性与灵活性结合起来,把多样性的活动和必要性的统一活动结合起来,把小型、分散、业余为主的活动与必要的大型、集中活动结合起来。选准突破点、找准结合点,方法求活,内容求新,时间求短,效果求实,避免那种“一搞活动念材料,一念材料就睡觉”的现象发生,也就是说活动形式一定要有新意。

二是在工作手段上创新。要充分发挥党校、党员活动室和党员电化教育的作用,运用网上干部学院和我市地税系统现代化信息网络技术、现代传媒等新的传播方式和教育方式,设置局内网页,开辟活动新领域,在网上开展党员组织生活等党务工作,激发大家学习和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

三是在党组织活动效果的评判标准上创新。要改变过去那种以组织活动的花样、次数多少、参加人数来评判活动效果的形式,要按照“三个有利于”开展组织活动,即:把是否有利于党员群众工作积极性和工作能力的提高,是否有利于党的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是否有利于地区经济发展和税收中心任务的完成,作为评判和检验基层党组织活动的基本标准。

六、坚持创新思路,狠抓“有效执行”

胡锦涛同志强调,在全党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不断提高党员干部求真务实的自觉性。地税系统就是要在“四个一”治税思想指导下,狠抓“有效执行”,使求真务实成为地税系统广大党员的自觉追求。

一是要反对形式主义。发扬扎实苦干、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决反对华而不实、好大喜功、文过饰非等不良风气,少讲空话,多办实事,营造讲真话、报实情的良好氛围,自觉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培养广大党员高尚的政治品格和道德品质,增强为地区经济建设和地税事业建功立业的责任心和紧迫感。要表扬敢于揭短报忧、反映实情的,批评隐情不报、掩盖矛盾的,造成工作失误的要追究责任。崇文地税局在基层党支部开展“向我看齐”的主题教育,要求党员干部无论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还是在接待纳税人的过程中、在税收业务上等方面,都要在全局干部中起到标兵示范作用,使全局的干部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在示范党员干部的桌牌上插入“党员示范岗”的标牌,以便接受广大干部和纳税人的监督,对党员自身起到勉励作用。

二是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把先进理论与地税的征管改革实践紧密地联系起来,切实加强调查研究,把握改革和发展的主要环节,制定细化的工作计划和落实措施,推进地税系统征管改革工作的稳步实施。

三是要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在党员中经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开好民主生活会,搞好每年的民主评议党员活动。号召全体党员当好走在时代前列的尖兵;当好爱岗敬业的榜样;当好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的中坚;当好实践党的宗旨的模范;并将“四个当好”教育作为贯彻十六大精神的有效载体。

四是要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基层党组织要深入科室所调查了解情况,倾听广大干部职工和纳税人的意见,把群众的呼声作为制定决策的基本依据,把群众的意见作为完善决策的重要内容,把群众的评价作为检验决策正确与否的重要标准。

篇6:纪监干部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思考

分发问卷调查表200份;

个别访谈42人;

并开展了档案查阅等活动。通过调查研究,较为全面地掌握了我县后备干部队伍的基本情况,查找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分析原因,提出建议,并形成此报告。

一、基本现状

我县目前共有科(局)级后备干部244名,其中正科级后备干部61名,副科级后备干部183名。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年龄结构比较合理,平均年龄36.9岁,其中30周岁以下30人,占12.3%;

31-35周岁71人,占29.1%;

36-40周岁73人,占29.9%;

40周岁以上70人,占28.7%。二是文化程度整体较高。大专及以上学历240人,占98.4%,其中:研究生4人,占1.67%;

大学学历181人,占75.4%。三是结构逐步优化。后备干部中,女性68人,占27.9%;

民主党派及无党派后备干部32人,占13.1%。

二、我县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我县认真贯彻《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党政领导班子后备干部工作规定》,积极探索,狠抓落实,在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强化机制,推荐选拔后备干部渠道进一步得到拓宽。通过建立健全“三项机制”,努力扩大视野,拓宽渠道,形成了有利于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一是完善推荐选拔机制。定期开展县委全委会成员民主推荐、乡镇和部门党组织推荐和群众推荐后备干部工作,2008年还专门召开了全县领导干部会议进行民主推荐。二是建立公开选拔机制。通过开展公开选拔后备干部工作,将符合条件的优秀人才充实到后备干部队伍之中。2002年以来,结合3次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我县已同时公开选拔产生31名后备干部。特别是2008年我县通过公开推荐选拔副科级后备干部,确定了200名左右的后备干部名单,其中50名左右近期可提拔使用;

同时通过竞争性选拔副科级后备干部,选出了党政、政法等5个类别的11名后备干部。三是健全联合育才机制。完善与统战部、团委、妇联等联合“荐才育才”机制,定期开展年轻干部、女干部和党外后备干部专项推荐工作,把那些靠得住、有本事、民意好的干部充实到后备干部队伍中。近年来,后备干部的选拔渠道不断拓宽,方法不断改进,较好地把各方面的优秀年轻干部充实到后备干部队伍中来,并逐步形成分类别分专业的后备干部名单。

2、创新培养模式,后备干部实际工作能力逐步得到增强。着眼于提高后备干部的政治素质、领导能力和工作水平,通过“三个定”培养模式,对后备干部进行针对性地培养,使之不断成熟,逐步具备未来工作岗位所需要的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一是定向培训。根据不同层次、不同工作经历后备干部的成长规律和特点,逐人确定培养方向,制定培养计划,落实培养措施,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办法,有计划地加强对后备干部的理论和业务培训,特别是抓好条件比较成熟、近期可提拔使用的后备干部的教育。近年来,我县先后举办了中青年干部、县级部门中层干部等培训班和年轻干部、党外干部专题研讨会,累计培训干部1000多人次。通过培训,后备干部政治理论素养和执政意识有了明显提高。二是定岗锻炼。在加强学习培训工作的同时,坚持把实践作为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基地锻炼、上挂学习、参与中心工作等方式,注意把年龄较轻、有发展潜力的干部放到重要部门的关键岗位和主要领导岗位上进行锻炼,或结合我县调派援藏、援疆和对口支援四川灾区等活动,有意识地选派到条件艰苦、工作局面复杂或工作起点较高的地方工作,后备干部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总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能力和驾驭复杂局面、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出台了《关于建立嘉善县“青年干部实践锻炼基地”的实施意见》,建立了开放型经济、党建工作、文化建设、群众工作、城市建设管理、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等六大类共十五个“青年干部实践锻炼基地”,使后备干部在“基地”锻炼中经风雨、增阅历、长才干。据统计,2007年以来,共抽调156名35周岁以下的年轻干部参与村规模调整、村级组织换届、征地拆迁、项目推进、文明创建、学习实践活动等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

上一篇:中心小学“作风转变年”活动总结下一篇:对治理现代化的一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