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资料

2022-12-01

第一篇: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资料

2014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计划

玉都中学高三历史备课组

一、复习目标

1、巩固第一轮复习效果,进一步夯实学生基础知识,使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

2、提高学生的阅读、提炼、概括、分析、比较、迁移、阐述、表达等各方面的能力,适应考试的要求。

3、引导学生关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特别是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各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练习,进一步引导学生规范答题。

二、复习措施

1、深入研究考纲及近年高考题目,把握高考命题趋向,做到复习有的放矢,增强复习的实效。

2、合理划分好专题。专题的划分既要考虑到知识点的完整性,又要兼顾到高考改革和新课程改革的方向。

3、实施分层教学。重点学生要求复习完全部专题,并且创新各种形式,加大培尖力度。一般学生主要是让学生多看教材,扎扎实实复习基础知识,选取几个重点专题讲述。专题的知识梳理,不由老师包办,要求学生紧扣教材,在老师的布置下,课堂上完成。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规律性问题,得出结论,从而使基础巩固和能力培养同步进行。

4、课堂练习、考试合理安排。精选题目,认真批改,细心总结分析,有针对性地讲解,提高练习、考试的效果。

5、加强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注重缓解学生压力,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加强对学生答题规范性的指导。加强考试方法的指导。

三、时间安排

3月16日——5月15日学科内专题复习

5月15日——5月25日热点专题复习

5月25日——6月初查缺补漏

四、注意的问题

1.在看书的过程中要做到选择性,重点看自己的薄弱环节,要注意知识问题化,做到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相互联系。

2.老师讲解一般不再简单的重复知识,因此听课时要做好记录,对照记录仔细思考。

3.在做题过程中要做到严格要求,一次训练要有一点提高。

4.对以前做过的题目里面的错题,典型题认真反思,归纳犯错类型,在训练中要时刻提醒自己,争取尽快改正。

第二篇:2014届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考纲、课本为主要依据,从学生实际出发,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为中心,突出重点,讲求实效,巩固第一轮复习成果,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历史基础、基本技能的掌握水平和多角度、多层次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二、时间安排

3.15——3.20 专题

1、2

3.21——3.27 专题

3、4政治文明史模块

3.28——4.3 专题

5、6

4.4——4.10 专题

7、8

4.10——4.17 专题9

4.18——4.24 专题10经济文明史模块

4.25——5.1 专题

11、12

5.4——5.8 专题13

5.9——5.15 专题14

5.16——5.22 专题15思想文明史模块

5.23——5.31 专题

16、17

依据具体操作情况作适当调整。

三、具体措施

1、深入研究考纲及近年高考题目,把握高考命题趋势,做到复习有的放矢,增强实效性。通过“四新”(新观念引入,新材料使用,新情景设置,新问题提出)考“三基”成为目前高考试题的趋势。第一狠抓“三基”不放松(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方法),牢固掌握主干历史知识;第二讲解新的史学观,如文明史观、整体史观、近代化史观。

2、备课组分工合作,集体备课,加强学习与交流。集全组之智慧,

各位老师对照各自的任务,认真备课,上课前三天拿出教案和试题,

同时组内多听课,多交流。

3、提高课堂效率,杜绝满堂灌。进行专题知识梳理,不能由老师

包办,在老师布置下,课前或课堂完成。老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规律

性问题,得出结论,从而使基础知识和能力培养同步进行。

4、加强综合备课组活动,在热点专题探讨、文综考试组题、学情

分析、文综考试方法等方面加强与政治、地理备课组的合作。

5、强化针对训练,增强综合能力。一强化定时训练;二强化规范

训练,规范就是分数,规范就是能力,着力强调试卷做到四化(段落

化、序号化、规范化、整洁化)。答题要求面宽、点全、语短。

6、上好两种课型,提高复习效能。

第一是专题复习课。要借助专题教学案,包括考点解读,温故梳

理,合作探究,达标检测,高考链接,使学生牢固掌握历史主干知识,

对主干知识抓住点,连成线,铺成面,网络化,系统化,构建成完整

的知识体系。

第二是专题评讲课。包括考情分析,重点讲解,归类总结,反思

整理,学生多思多问,老师少讲,答为主,着力点放在解疑答疑,析

因纠错,解题方法与技巧点拔上。

7、临近高考,加强心理辅导,多和学生沟通交流。

高三历史学科备课组

2013年11月

2013届高考历史三轮复习计划

备课组长 邵筱洲

高考对于所有的学生来说可能是他们前二十年最重要的事情之一了,所有的

准备都是为了高考能够取得好的结果,其实,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寒窗十年不就

是为了“金榜题名时”。在中国应试教育的体制下,只有通过高考才能得到改变

命运的机会,甚至说是为家人争光,为国家效力。通过制定考生高考复习计划,

让考生能够更好的复习和决胜于高考沙场。

大家都知道高考复习一般都分为三轮,并且每一轮的结束都会有检测的考

试,来评估这一轮的复习效果怎么样,那么这三轮的复习计划主要是哪些呢?

第一轮高考复习计划,主要是以教材为主。所有的考试,无论难易程度如何,

它都是从课本出发,以书上的内容作为基础并延伸一些知识点来区分考生的掌握

程度。这一轮上,一般是对各科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使知识系统化。这轮复习

的主要对象就是基础知识,扫除和理清一些模糊的基本概念的理解,主要强调“全

面”、“系统”两点。

第二轮高考复习计划,主要侧重于提高自身的能力。解决教材中重点和难点

的问题,与此同时,还要多做一些难题来提高自己的实战训练,以免在考场上遇

见了难题会给心理造成巨大的压力。把握重点,突破难点的做法应在平时就进行,

不要等到考试复习时才着手,平时把它们解决得越彻底,考试时就越轻松,压力

就越小。

三轮高考复习计划,冲刺阶段。一般是从

4、5月份开始第三轮的复习,也

就是最后的冲刺阶段,这段时间复习的效果对高考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所以考生

一定要好好的把握复习的时间和准备好复习的计划和内容。在这一轮复习里,不

管是书本,或者平时的笔记,都应该达到“越看越薄”的状态。考生的脑子里要

记下所有课程的框架脉络,而且对于高考试卷的结构、题型也要有更深层次的理

解。

高考三轮复习的阶段是一脉相承的,不可分离,只有上一轮的基础打扎实了,

才能更好的进行下一个阶段的复习,更好地去迎战高考。每轮复习都要目标明确,

不要简单重复,低层次操练,要滚动提高。每轮复习都要精选练习题,既注重夯

实基础又注重能力的培养。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计划

一、学情、考情:

高三(2)(3)(4)班,两极分化严重,学生总体来说基础知识薄弱,遗忘率

相当高,学生主观努力不足,学习能力欠缺,学生之间层次落差比较大。

高三(14)、(20)、(25)班总体来说,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总体不够扎实。学

习能力还比较好,但也有部分学生投入历史科的精力过少。部分学生的解题能力

有待加强。

高三(13)班,学生总体基础比较好,学习能力比较强,,课堂思路比较活

跃,但做题的方法意识上要加强,方法要持之以恒。

二、复习策略:

针对学生的上诉情况,计划二轮复习时采取以下措施:

1、针对(2)至(4)班的学生,一方面引导学生结合最新考纲要求回归教材加

强基础知识的识记,并尽量强调课堂记忆,夯实基础;另一方面强化训练,并在

训练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习、解题能力的提升。

针对(13)、(14)、(20)、(25)班的学生则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做题、分析、

综合、归纳等能力的训练,并让学生学会归纳知识串联知识。在高考中力争考出

好的成绩。

对所有学生,进一步引导他们规范答题,以减少不必要的丢分。

2、为了让学生在剩下的100天左右的有限时间中实现高效学习,尽量多的达到

上述目标,我们高三备课组成员必须争取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仔细研读高考考试说明,加强对新高考试卷(包括对地方自主命题的试卷)

的研究,发掘有效信息,把握2013年高考历史学科的命题趋势,做到复习有的

放矢,增强复习的实效。

(2)开展多种形式的集体备课、课堂教学研讨、试题研究等教研活动,探索高

质有效的历史复习模式。

(3)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首先,二轮复习中要求学生要“回归说明”、“回归课本”。在课堂教学中留

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自主背书,特别要指导学生学会读书读教材。要识记重要的史

实、概念和结论,能够再认、再现历史的阶段特征、基本线索和发展进程。

其次、教师课堂上重点讲线索、讲阶段特征、讲知识体系、讲历史概念,并

以近年高考题中的典型试题做示范;做到“以练督学”、“以练带点” 。

第三、突出材料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材料、理解材料与归纳史实的能

力。体现“以练代教”、“以练督学”、“以练带点” 。

第四、要寻找专题或热点问题的交叉点,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解决现实问

题的能力。

(4)合理安排练习、考试。要精选题目,认真批改,细心总结分析,有针对性

地讲解,提高练习、考试的效果。加强对学生答题规范性的指导。

(5)对历史单科偏差的临界生要个别辅导。

以上就是我们高三历史备课组对2011届二轮复习的计划。

高三历史备课组:邵筱洲

2013年2月

第三篇:2016-2017学年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计划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计划

高三历史组

为进一步搞好高三历史复习工作,充分利用最后一个学期的时间,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复习质量,努力提升学生的高考成绩,高三历史组全体教师根据高三文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上学期历次月考、统考暴露出来的问题及往届高三备考经验,特制定本学期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为依据,以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和解题能力为核心,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组的集体智慧和力量,扎实抓好专题教学,加强学法指导,坚持高效训练,力争我校在2017年高考中历史学科取得理想成绩,为我校文综整体水平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专题复习在一轮复习的基础上深化和提高,通过合理设置专题,对历史知识进行新的整合,形成新的知识体系,与阶段特征相联系,总体上构建立体知识体系,依此为基础,提高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概括归纳能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存在的问题

学生在一轮复习后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基础知识记忆、回答问题的基本能力、知识体系的构建方面存在问题。我校高三文科共有6个教学班,文科学生基础较差。在上学期历次月考、统考中文科班学生在历史学科方面暴露了一系列问题,如:基础知识不牢固,知识迁移能力差,审题不清,缺乏解题方法,书写不够规范等。当然也反映了教师自身教学的问题,如:教学手段相对单一,课堂效率低下,对于新的教学方法、模式及理念缺乏学习和实践普遍性不够,课堂教学中的针对性不够,尤其是落实不到位。要想在2017年的高考中取得满意的成绩,我们任重而道远,学生基础需进一步加强,能力需进一步提高。

三、专题复习基本思路

1.继续研究高考历史试题的特点

第一,形式小而灵活,视野宽阔;第二,注重对历史学科主体内容的考查,以史料创设新情境考查三维目标;第三,呈现出以“现代化史观、整体史观和文明史观点”为核心内容的价值取向;第四,联系实际,不回避热点,具有强烈的时代感。 2.提防专题复习容易出现的问题

一是专题划分不科学,大而空;

二是流于重复教学,只简单整合或概括,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

三是过多注重教师讲解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讲与练脱节;

四是搞“题海战术”,“就事论事,就题论题”;

五是不能正确处理专题资料与课本的关系,“抓了专题丢了课本”。

四、专题复习策略

(一)巧设专题,注重梳理,形成新的知识网络

1.依托教材,对相关的基础知识重新梳理和整合,构建专题知识体系。 2.构建问题体系,开拓思路。

3.把握专题特征,揭示历史发展规律。

科学确定专题,“以大划小”,大专题体现文明史观、整体史观、近代化史观等,小专题则进行深层次的分析,体现切口小、视野大、程度中、知识全的特,做到“以小见大”, 实现从宏观到微观的整体思维过程,对提高复习效率大有益处。

(二)抓课本主干知识,夯实基础突出重点

“心中有书”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心中有数”是指历史主干知识、基本线索、阶段特征、历史概念。在第二轮复习中,提高学生自觉读书的意识,引导学生掌握主干和重点。这一目的主要通过学案完成。二轮复习学案的编制首先应该立足于学情和考情,以考试说明为指导,教师对各种资料加以取舍、整合,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复习。包括学生预习、课堂探究、课堂检测、课后练习等部分,通过课前的预习部分、课后练习部分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复习,梳理相关考点,抓课本夯基础。让学生具体掌握历史基础知识、地图、插图、年表、查大事,树立时间观念。教师精讲、师生探究线索、阶段特征、概念、评价等,突出重点。

(三)讲练结合,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

1.学生答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基础知识掌握薄弱。

(2)不会利用试题给定的条件和要求审题,忽视试题设置的时空条件;忽视题目的设问要求,随意变更问题方向。 (3)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较差,文字阅读能力较差;不能最大限度的获取和利用材料中的有效信息。

2.解题能力训练应包括两个题型(单项选择题、材料问答题),四个重点环节(审题、解题思路、理论切入点、答题规范化)。

3.规范化要求

(1)形式上要段落化、提示化、序号化、整洁化。 (2)答案内容上面全、点齐、话简。

(四)关注热点问题,注重历史问题与现实问题的联系

目前文科综合中的历史考试经常以热点、焦点、问题生成,隐性介入考查历史知识。要关注现实问题,但要突出历史学科特点,形成与之相关历史知识网络,而不是就热点而复习热点。如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等周年纪念热点问题。长效热点问题:全球化史观、现代化史观、整体化史观、多样化史观等。 (1)国家统一,民族振兴是历史教学的始终热点话题。

(2)中国的“三农”问题为代表的民生问题,越来越受到世人关注,城乡差别、农民工问题、农村体制改革都需要认真对待。

(3)国家法定节假日的规定,充分体现了国家弘扬传统文化,构建和谐社社会重视。

(五)注重专项训练

继续延续一模考试前的专项训练模式,针对选择题有效信息提取不全的问题、选择题事件、时间记忆不扎实的问题、非选择题审题不会利用关键词的问题、学生易错题、重点热点问题等,定时定量训练,集中突破,提高效果。

做到“五个必须”:(1)讲必练:克服随意性;(2)练必批:了解学生的真实水平;(3)批必评:讲解具有针对性;(4)评必纠:落实;(5)纠必查:内化为学生的能力。

(六)发挥集体备课的优势

(1)固定时间集体备课,重点讨论:学情了解情况、总结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何解决?各教师对专题的理解和把握的方向,总结不同意见,形成整体思路。专题教学中出现的教学问题,解决措施?汇集各种高考信息,整合利用。落实学部各种规范化要求等。

(2)利用办公室集体办公的优势,随时解决教学中出现的突发问题,真正做到为学生解决各种后顾之忧,安心备考。

(七)明确专题梳理课课堂模式基本环节:

1.环节一:明确目标、把握考情——课标分解、命题点搜索,

主要通过近三年新课标要求下的各省高考试题为例,精选不同的知识点,让学生通过题目切身感受高考的要求。通过以上各类高考题的总结,参考课标和《考试说明》,可以分析出:第一:高考考点:宗法制、分封制、始皇帝、三公九卿制、郡县制、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内阁、军机处、监察谏议制度、选官制度。第二:命题点:台湾国民党高层多次赴大陆拜祖归宗、清明节祭祀祖先等考查分封制、宗法制;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构建和谐社会对应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从文明史观角度认识中央集权制度、选官制度、监察制度,理解从专制人治到民主法治的发展。

2.环节二:构建整体网络,做到理清框架了然于胸,以学生自主梳理

为主,教师点拨。

3.环节三:主干知识系统化,纵向梳理、横向整合,把零星的知识串珠成链,以学生自主梳理、基础记忆为主。

4.环节四:重点问题明确化,教师点拨历史概念、阶段特征、发展规律、重难点问题、总结性问题。

5.环节五:热点命题情景化,利用所学知识贯通古今,扫描热点。

6.环节六:专题训练经典化,以近四年各地高考题、近两年各地高考模拟题为例,限时限量检测,归纳方法。

在课堂梳理过程中,始终把握“三放与三不放”。一放:放手学生练习;二放:学生动嘴讨论;三放:课堂师生交流。一不放:基础训练落实;二不放:认知冲突出现;三不放:即时生成问题

五、教学进度

第1周

一轮收尾巩固练习

第2- 10周

必修

一、

二、三综合通史复习 第

11、12周

选修一复习

第四篇: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文艺复兴”教学设计(袁训利)

第6课 “文艺复兴”二轮复习教学设计

实验中学 袁训利

一、内容解析

近代几百年潮流,要说最为惹人瞩目,莫过于西方工业技术掀起的滔天巨浪。但若是朝那浪底探寻,却见得还有一脉文化伏流曼妙舞动着。 追根溯源,这股文脉的老家就在文艺复兴。了解文艺复兴就等于探访欧洲现代文化之根,就等于进入欧洲的精神家园。因此文艺复兴有资格独立享受专题复习的待遇。

况且,现在我们明白,欧洲崛起的要害就出在这股隐蔽的潮流上。所以,我们当有兴趣再去掬一捧那欧罗巴的智慧之水,来赏一赏她的光泽,访一访她的故事。

其三,文艺复兴包揽万象,教科书充其量只绘出了一鳞半爪。又兼史家争论不休,甚至有人大喊“文艺复兴”是谎言。故此,我们有十分的必要去用学术的眼光打量一番。

1.重点: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东西历史经验为据;文化建设的镜鉴——欧洲文化发展的特点与原因。

2.难点:文化建设的镜鉴——欧洲文化发展的特点与原因。

二、教学支持条件 1.手段:多媒体。

2.教法:启发式教学,讲解、讨论相结合。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思维活动剧烈,有深度,贴近”最近发展区”的极限。对此,可以通过给出足够时间,先“试错”后“反思”来提高能力。

出于思维训练的需要,第三组探究中,对现象类史料信息进行升华作者本意、“以教学为中心”的深挖释读。

四、教学目标:

1.总体设计:两环两线

【1】两环节:主题探究环节、学术瞭望环节

【2】两线:以思维管理训练为主线,以整合旧知识和引入新知识为辅线和依托,以阐述表达的控制和概括意识训练贯穿全过程。

a.思维管理线:

第一环节重在体验如何通过选定辅助步骤来确保思维过程的有序性并降低思维难度。将通过三组讨论,分别体验一个辅助步骤、两个辅助步骤和多个辅助步骤。

第二环节的思维训练,重在打破思维惯性,认识到文艺复兴还有另一面。 b.知识线:

第一环节:①两种美术作品的特点;②14-18世纪东西方社会与文化发展的相关史实③近代西方文化发展的特点与原因;全面理解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的筑辩证关系。

第二环节:①了解文艺复兴中世纪色彩的一面②了解文艺复兴时期的财富观和时间观③了解黑死病对文艺复兴的影响。

2.三维目标:

【1】第一环节 “主题探究”。 通过“什么是先进文化”、“为什么要建设先进文化”、“如何建设先进文化”三组探究,深入体验“问题引领史料”情境下的回忆迁移、比较分析和阐述表达过程。一方面组合旧知识、拓展新知识,另一方面逐步强化表达阐述的控制意识和思维活动的管理意识。

在“什么是先进文化”环节,通过两幅绘画的对比,拓展美术赏析的有关知识,学会通过辅助步骤降低思维难度。认识到先进文化是以人为本的文化。

1 在“为什么要建设先进文化”环节,通过史料阅读,扩展物质活动与文化活动之间辩证关系的理论知识,增强提取信息的能力。在东西历史经验的对比中将相关知识进行大跨度组合,锤炼知识的调取与概括能力。并在比较分析中,提高信息的对比与表达能力。认识到先进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在“如何建设先进文化”环节,通过史料阅读,从宏观上了解西方文化发展的特点。特别通过第二则史料认识到经济基础并非文化发展的唯一决定因素,从而打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思维惯性。在原因分析过程中,进一步巩固西方早期文化发展的背景知识。认识到,经济基础并非上层建筑的唯一决定因素,不同的传统和国情会造就不同的文化特色。中国文化的建设必须尊重传统和国情。

【2】第二环节 “学术瞭望”

通过课堂练习扩展有关文艺复兴“另一面”的知识。 通过了解有关文艺复兴的不同学术观点,形成敢于依据史料冲破旧知识的牵绊、得出新结论,打破思维惯性的意识,即开放意识、创新意识。

通过“黑死病对文艺复兴的影响”这一练习题,体验运用心理史视角探究历史的过程。

五、教学过程:

第六课 文艺复兴

第一环节:主题探究——先进文化的建设

一、说一说什么是先进文化

中世纪圣母 西斯廷圣母局部

1.请结合两幅作品的不同特点谈一谈什么样的文化是先进文化。

二、想一想为什么要建设先进文化

当物质活动作为基础性的东西决定精神与制度发展的同时,后者也通过影响物质活动的目的性和倾向性来制约物质活动,使物质生产方式服从精神(或文化观念)的引导。——董小燕《西方文明:精神与制度的变迁》

1.请同学们结合14-18世纪东西方历史的经验来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 2.请结合这一观点谈谈先进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三、谈谈如何建设先进文化

材料

一、欧洲文艺复兴的策源地在意大利,宗教改革的故乡在德国,启蒙运动的中心在法国,决非偶然,它们显然是由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所决定的。——董小燕《西方文明:精神与制度的变迁》

材料

二、“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如果有人在这里加以歪曲,说经济因素是唯一决定性的因素,那么他就是把这个命题变成毫无内容的、抽象的、荒诞无稽的空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

1.请结合材料一二谈谈我们该如何搞好先进文化的建设?

四、作业:

请简要评述近代以来我国在对待东西方文化的态度上先后出现过的几种倾向。

第二环节——学术瞭望

一、有关文艺复兴的两种不同评价:

二、文艺复兴的另一面:

1.彼特拉克在他的《登上文图克斯山》的信件中,说道 “我对自己感到愤怒,因为我们仍然赞美尘世之物,虽然我很久以前就从教徒哲学家哪里得知‘比较而言,除了灵魂以外没有什么值得赞赏,如果灵魂是伟大的,那么其余的都微不足道’”。由此可见 ( ) A.彼特拉克不是赞美尘世的人文主义者 B.彼特拉克对宗教来世观痴迷不悟 C.他与教徒哲学家保持着密切交流 D.彼特拉克的人文思想具有矛盾性 2. 亚·沃尔夫在《十

六、十七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中写道:“开普勒的看法就是一个特别突出的例子。他的态度不仅是宗教的,而且还极其神秘。它的伟大的天文学发现主要出于宗教动机。它从寻找上帝之路出发,结果发现了星星的路径。”对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人文主义者不注重理性 B.文艺复兴时期尚未形成真正的自然科学观 C.开普勒在探索天文方面仍有浓厚的宗教动机D.开普勒天文成就令人敬佩 提示:不要因为了解了中世纪色彩的一面,而否认文艺复兴与中世纪文化存在本质区别。 3.据统计,采用圣徒的名字为自己取名的人在意大利也很多,1099-1199年,有11.72%的意大利人采用圣徒的名字,到1200-1299年间增至23.33%,到1300-1401年间更增到66.66%。这说明文艺复兴时期( )

A.人文主义思想提升了宗教热情 B.人们的信仰比以往更加虔诚 C.世俗伦理观念没有得到市民认可 D.基督教会仍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

三:社会生活视角下的文艺复兴: 1.(2014浙江)“佛罗伦萨人文主义派甚至采取更惊人的步骤,他们反对对财富的谴责,并且创立这样一种学说:在上帝眼中,贫穷并不是显示品德的唯一方法。”由此可见,人文主义者( )

A.鄙视贫穷 B.认为财富即道德 C.揶揄上帝 D.反对安于清贫的说教

2.1329年佛罗伦萨的城楼上安装了第一家每次运转一昼夜、每小时敲打一次的机械钟,以后这种钟相继出现在意大利的其他城市和各城市的主要建筑物上。这从本质上说明( )

A.意大利是最早使用时钟的国家 B.生产组织形式发生了变化 C.意大利钟表行业发达

D.工厂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

四、作业:结合史料从心理角度分析黑死病对文艺复兴的影响

14世纪中叶,欧洲爆发了一场被称为“黑死病“的大瘟疫,整个欧洲大陆有2500万人口死亡。历经此疫的薄伽丘在《十日谈中》也留下了记录:“不知道这场瘟疫是受了天体的影响,还是威严的天主降于作恶多端的人类的惩罚……虔诚的人们有时成群结队、有时零零落落,向天主一再做过祈祷了;可是到了……灾难的状况李可严重起来”

为了平息上帝的愤怒,人们必须不断忏悔,并压抑自己的欲望,有些鞭笞派教徒甚至通过严酷的自我鞭笞来清除身上的罪恶,以期获得上帝的宽恕……但仍有成千上万的人被夺走生命,其中包括道德高尚的修士和修女。

据史料记载,当时的卡斯提尔王国(属西班牙)的国王阿尔丰沙十一世丧命于黑死病,邻国阿拉贡(属西班牙)的国王佩德罗在六个月内失去了妻子、女儿和一个侄女,拜占庭皇帝约翰〃坎特库欣失去了儿子,法兰西往后让娜和……

在黑死病期间,一些村民跟着古典和喇叭的旋律跳起舞来。他们相信,“凭着心中的欢 3 乐”,能拒瘟疫于村外。劫后余生者从他人的死亡恐惧之中,唤起了对自我生命存在幸福的追求和对生之权利的百般珍惜。于是不失时机地追求现实享乐便成为人们的生活信念,歌颂人生、申扬人权,成了新的社会观念。

问:请结合材料从心理角度分析黑死病对文艺复兴的影响。

板书:

1.拓展知识:

【1】 两种作品的特点;整合教材知识;唯物史观、欧洲文化发展的特点 【2】文艺复兴的另一面 2.思维管理:

【1】选定一个辅助步骤;两个辅助步骤;多个辅助步骤

【2】打破思维定势

第五篇:2012届杨集中学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学案(十)_20120301082901859

2012届杨集中学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学案

(十)

土地革命、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1927---1949)

一、 考点展示

1、 政治:(1)国共政权的对峙: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土地革命;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

(2)抗日战争:九一八事变与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等侵华日军的罪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正面战场的抗战与敌后抗日斗争;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原因和历史地位。

(3)解放战争: 内战的爆发;战略反攻与三大战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及其历史意义。

2、 经济: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工业;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3、思想:毛泽东在工农武装割据、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等方面的重要论著及其主张;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4、社会生活:服饰、交通、广播、传媒

二、主干知识梳理 政治

A国共政权的对峙(1927-1937)

(一)、南昌起义 国民革命的失败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率领革命军在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中共尚未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1、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⑴、背景:1927年9月,毛泽东发动秋收起义,攻打长沙受挫,从而开始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 ⑵、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来到井冈山地区,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2、土地革命:

在革命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的土地革命。土地革命使广大贫雇农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土地,生活上有的保障。为了保卫胜利果实,他们积极参军作战,努力发展生产。

3、红军长征(1934.10-1936.10)

⑴、长征原因:博古、李德等人执行王明"左"倾教条主义路线致使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⑵、长征过程: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开始长征,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同在陕北的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⑶、长征意义:①红军长征粉碎了国民党"围剿"红军、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②红军长征为中国革命锻炼和保存了一大批骨干。③红军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宣传了自己的政治主张,播下了革命的火种。④长征中红军将士不畏艰难、不怕牺牲、百折不挠,所向无敌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艰苦奋斗、乐于吃苦的奉献精神,为后人流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4、遵义会议

⑴、召开:1935.1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

⑵、内容:①会议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组织上的"左"倾错误;②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③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④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⑶、意义:①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②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妥善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矛盾和分歧,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标志。③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B、抗日战争:

(一)、侵华日军的罪行

1、1931年发动侵略东北的九一八事变,中国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不到半年日本侵占了东北。

2、1937年7月7日,发动全面侵华的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

3、1937年12月,南京沦陷后进行南京大屠杀,30万人被杀害还有大量的中国妇女惨遭蹂躏。

4、在中国实施细菌战和毒气战(七三一部队),用活人做试验。

(二)、全民族的抗日战争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作用

(1)、建立的原因:日本大举侵华,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建立的过程: 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3)、建立的意义:使抗日战争发展成为真正的全民族抗战;在抗日民统一战线旗帜下,国共两党实现了合作抗日;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

(三)、中国军民抗战

1、正面战场的抗战: 凇沪会战:1937年八一三事变爆发后,中国守军进行了淞沪会战,激战三个月,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太原会战:淞沪会战期间,国民政府组织了太原会战一 一五师在平型关伏击日军,取得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徐州会战:1938年春在徐州会战中,国民政府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在台儿庄 取得大捷成为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2、敌后战场的抗战

百团大战: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一百多个团,在华北进行了威震中外的百团大战,歼敌4万多人,沉重地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

(四)、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历史地位

1、胜利:1945年 8月15日,日本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订投降书,中国抗战取得最后胜利。

2、意义:①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了完全胜利。②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共御外敌,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的民族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并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③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④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3、胜利原因:①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②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支持与配合;③抗日战争是反日本侵略的正义战争;④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相互配合;⑤中共的主导作用;⑥广大官兵及人民群众的英勇斗争;⑦海外华侨和国际援助。 C、解放战争

1、内战爆发:1945年8月,毛泽东到达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商讨和平建国。1946年初,政协会议在重庆召开,签订《双十协定》,1946年6月,国民党20万人,对中原解放区发动了疯狂进攻。全面内战由此爆发。

1、挺进大别山(战略反攻):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渡过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序幕

2、三大战役 :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连续发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3、解放南京: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解放南京,推翻国民党政权的统治。

4、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当家做主,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起一个统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国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这为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扫清了障碍,创造了必要的前提。

③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极大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也极大地增强了世界和平力量。

思考1 中国民主革命走出一条有别于苏俄的革命道路,这条道路的内容什么,原因是什么?

经济

A、南京国民政府前十年(抗战前夕)民族工业的发展的主要史实:短暂发展

1、原因:

①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以后,采取了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以稳定财政、增加收入和巩固统治,实行“币制改革”,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②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蓬勃发展,广大群众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行动为民族工业发展也创造了机遇

2、表现:

1935年以后,就工业各行业而言,普遍出现了较好的发展局面。但是,币制改革后官僚资本加强了对民族工业的控制。在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下,民族工业的发展是曲折而又艰难的。 B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状况

1.抗战时期:遭到摧残、洗劫、破坏【最困难时期】(联系日军的侵华罪行)。 2.解放战争时期:陷入困境

(1)原因:①美国的经济侵略 ②物价猛跌,外贸入超 ③恶性通货膨胀政策 ④官僚资本的压迫 ⑤繁重的捐税负担

(2)表现:大量工商企业倒闭破产。

C、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1、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

2、民族工业与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既有矛盾,又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独立发展

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使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队伍壮大,是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的重要的经济基础,同时也促使中国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阶级基础。 思想:毛泽东思想

(一)形成阶段过程

1、初步形成:井冈山斗争时期(1927.8---1937.7)

1927年,国民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发动了一系列起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在敌强我弱的形式下,毛泽东率领起义部队走上井冈山,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进行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实践中,创造性地提出符合国情的中国革命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毛泽东在这一时期先后撰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理论(即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意义: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2、成熟阶段:延安时期(1937.7---1945.8)

①理论文章:《论持久战》、《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文章。 ②内容:毛泽东以中国国情为基础,对中国革命的历程作了详尽完整的论述;首次创造性地提出革命分两步走战略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对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动力和前途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系统完整的论述,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在1945年中共七大上,毛的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3、新发展阶段: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①1949.6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②新中国成立后,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毛发表了《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等重要报告,提出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建设方针政策,阐述了两类矛盾学说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所有这些都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理论。 (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二)毛泽东思想的深远影响

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共的指导思想。

2、毛泽东思想是中共的集体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是社会主义中国立国建国的思想政治基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先导;也是中华民族团结振兴的精神支柱。

思考2中共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民主革命道路,探索过程中毛泽东理论贡献是什么?

三、巩固练习

1.美国作家哈里森·李尔兹伯说“(长征)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长征)是一场险象环生、危在旦夕的战斗„„长征却使毛泽东及其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下列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有

①长征途中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使共产党走向成熟 ②长征是一次武装宣传、沿途播撒了革命的种子 ③长征的胜利使中共摆脱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转危为安 ④在长征精神指引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日本国会议员冈田春夫说:毛泽东和列宁一样,改变了世界的历史,而且正在创造着历史,是20世纪最伟大的人物。这句话说明毛泽东

A.第一个将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 B.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C.找到了一条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D.彻底改变了20世纪的世界政治格局

3.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里对中国某次会议作出了如下评价:它解决了当时最迫切的军事路线问题„„中国革命自此开始摆脱困境,走上了不断发展的正确道路。此次会议召开于

A.1924年

B.1927年

C.1935年

D.1978年

4.20世纪20年代末期毛泽东在《清平乐·蒋桂战争》中写道“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粱再现;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该词可以用来印证 A.北伐战争中北洋军阀的内部争斗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工农武装割据 C.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的土地政策 D. 解放战争时期的解放区土地改革

5.美国一位历史学家说:“„„有些人逃进了华南山区。他们的领导人之一是毛泽东,这时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这里所说的“新的革命策略”是指

A.武装反抗的B.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6.20世纪20至30年代党经历从幼稚逐渐走向成熟的历程。下列关于党的发展历程按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分析国情,提出民主革命纲领 ③独立自主,妥善解决党内分歧

②适时完成国内战争向民族解放战争的转化 ④重心转移,点燃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④①②③

D.①④③②

7.中国近现代史上有许多著名的战役,如①台儿庄战役,②平型关大捷,③辽沈战役,④淮海战役,⑤武汉会战等,上述战役中,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有( )

A.①④⑤

B.①②⑤

C.②③④

D.②③⑤

8.近代以来,在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出现了许多震撼人心的爱国口号。如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②保卫华北,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③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④还我山东,还我青岛。这些口号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A.①②④③ B.①③②④ C.②③④① D.③④②①

9.美国总统在《致蒋介石并转重庆人民的信函》中说:“为向中国人民——尤其重庆市民——对于联合国家作战努力之伟大贡献表示敬意起见,兹特附呈纪念状一帧。贵国人民对于侵略者之坚强抵抗,已为贵国之友人树立楷模。”此信反映的史实发生在( )

A.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 B.国共十年对峙期C.国共第二次合作期间 D.国共全面内战期间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太平天国革命不仅借助外来的思想武器,动员、鼓舞、组织了革命力量,而且在自己的政治纲领中,表现了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因素。——《中国近代政治思想》

(1)材料一中的“政治纲领”名称叫什么?其核心是什么?从主观方面分析这一纲领没有真正实行过的原因。(3分)

材料二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2)材料二中孙中山所述“三个革命”的核心是什么?(2分)

材料三 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在全国政治上有重大意义。 ——《井冈山的斗争》 (3)材料三中“边界红旗子”指什么?(2分)

(4)分别概括三则材料所反映的近代中国三种政治力量及其主要思想理论。(3分)依据材料三,结合其实践效果,略谈你的认识。(2分)

答案:(1)天朝田亩制度。核心是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从主观方面说,平均分配土地和生产、生活资料统归圣库的规定都是空想,根本无法实施((或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3分) (2)政治革命(2分)

(3)工农武装割据(2分)(或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4)农民阶级:绝对平均主义;资产阶级革命派:三民主义(民主革命思想);无产阶级:工农武装割据 (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3分)

认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2分)。(其它角度回答,言之成理可给分)

上一篇:公司好员工辞职申请书下一篇:公司经理述职报告模板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