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二轮复习策略

2024-05-08

高三政治二轮复习策略(精选十篇)

高三政治二轮复习策略 篇1

关键词:高三政治,二轮复习,复习策略

一、指导思想

认真钻研和把握一轮复习的现状和期末考试所取得的成绩与不足, 服从学校的整体统筹安排, 在教学安排上进行调整, 继续钻研考试说明, 把握考点要求, 紧扣教材, 帮助学生熟悉知识结构体系, 能够进行较强的知识迁移和知识库的灵活调用。同时, 结合各地模拟试题, 创编复习学案, 加强热点提示和时政材料的导入, 进行多角度命题与变式, 讲练背相结合, 提高学生能力。继续研究和实施轻负高效的课堂, 强化新课程理念, 突出学生主体, 少讲精讲, 优化教学过程, 注重答题策略和技巧的培养以提高复习效率。提高复习效率, 使学生在高考中取得良好成绩。

二、基本思路

1.对已经结束的第一轮复习进行查漏补缺, 继续夯实基础, 把握重点, 过关考点, 注重复习的质量与效率。

2.结合学生的实际与总体教学时间的分配与安排进行第二轮复习。二轮复习主要进行专题复习, 以课本为主, 以考试大纲为标准;打破教材的原有体系, 将所有有本质联系的知识进行划分形成专题, 将知识和理论热点进行结合;理论和实际进行联系, 发现热点和理论的结合点, 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复习;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训练学生规范答题和答题技巧, 提高学生的答题效率和得分率。期间穿插进行各地期末试题、一模试题和二模试题的训练, 从中把握各地高考命题的方向与走势。

3.积极参加校际的高三教学研究与交流, 研究与吸收各方经验, 及时调整和掌握最新高考资源、信息和教学策略。

4.认真备好每一节课, 做到备考点、备知识网、备易混点、备设题角度、备思维和方法。精心上好每一节课, 注重让学生参与, 培养学生在新材料、新情景中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5.强化能力提高的训练: (1) 注重有针对性的训练, 重视对解题思路的梳理, 提高训练的效率。这里所说的“针对性”即针对“增分点”和“弱点”进行训练。可采用多角度思考的方式对一些重点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进行梳理。在训练过程中, 对评价和总结要及时关注, 总结有关的内容思考以及对问题进行判断和解答的规律。 (2) 加强客观题和主观题训练, 突出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 (3) 重点训练“三多”。高考命题的主要特点是“一题多问, 层层递进”。复习过程中, 对“多问题”反复练, 对“由大到小”或“由小到大”的分解训练进行加强, 多做发散性总结的训练。 (4) 加强训练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三、复习策略

1.第一阶段:知识专题复习 (2015年2月底—2015年3月底) 。

本阶段的主要目标任务是整合知识、构建网络, 同时兼顾查漏补缺、巩固知识。通过专项的整理复习, 对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情况进行分析指正, 进一步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按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哲学生活、文化生活四大板块的理论知识, 将其分为十二个专项, 引导学生学会梳理基础知识的把握、对知识点归纳, 将原理和知识重新整理, 总结考点中类似、相近或相关的知识点, 构建知识小板块, 把握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学科内部的交叉联系、考点与时政热点的联系, 力求使学生从宏观上掌握所学知识, 进而使其条理化、网络化、系统化, 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具体做法: (1) 每个专题安排两节课, 课堂上老师讲5~10分钟, 留下30~35分钟让学生思考。课上对规律、技巧、方法、思路进行讲解, 达到高质量教学。教学并不是教材上的内容简单叙述, 而是对“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这一过程的解决。在学生自主把握的时间里要引导学生复习整理, 对错误及时改正, 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使学生通过自己所写、自己所思、自己所做来对知识进行掌握, 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2) 建立主干网络, 扎实基础知识。检验专题复习效果的重要因素是知识是否过关。要重视课本知识, 着重构建基础、主干、盲点知识结构, 重点强调各学科的特点, 注重知识的转化、迁移和运用, 要注意总结近五年来高考的高频高点和冷点, 让学生明白各课各单元高考主要考什么, 自己应该记什么, 做到心中有数。另外, 二轮复习中我们仍然要脚踏实地地抓好双基落实, 指导学生对“主干知识网络”进行构建。因为对主干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是高考考核的重中之重, 指导学生建成自己的主干知识网络就可以在学生心中建立一个“网”, 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 全方位地进行全面思考。 (3) 精选训练题目, 提高训练效率。二轮复习的效果与考试训练题的质量以及训练程度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必须树立通过检测来强化课本知识的巩固和落实的理念, 重视每周的午测、周考, 这就要求教师切实抓好选题、组题、评讲的工作。各地来的高考模拟题一定要认真整合、精选, 定时定量按照高考的考试要求和原则进行强化训练, 使学生适应高考对基础知识、解题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的检验。

2.第二阶段:题型专题复习 (2015年4月初—2015年4月中旬) 。

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对学习方法加强指导, 提高学生对信息进行有效选择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及对知识进行分析总结的能力。对不同题型进行归类整理并总结, 专门对事例型、引文型、图表型、漫画寓意型、计算型选择题专项讲解和训练, 同时更要加强对体现类、启示类、意义类、原因类、依据类、措施类等主观性题目的训练, 总结解决问题的经验, 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训练:一是问题要求的训练, 要仔细审阅相关材料和问题的要求, 对问题的规定性条件要更加注意。二是选择信息的训练, 要找出准确的关键词, 关键词是解题的重要依据和切入点。三是训练寻找和试题有关联的知识点, 这是答题的基础。四是训练作者的语言表达能力, 要用合适的专业术语, 有条理有逻辑地对自己对问题的知识进行表达。五是注重训练学生答题的速度, 合理对时间进行安排。通过对这几个方面的训练, 要达到下面的目的:1.有规律地答题, 在指导学生归纳总结某一类型的解题方法和思路时, 要结合对训练的检验和评价。2.规范性地解题。对待练习题要像对待高考题一样, 作答时要严格根据各种试题的标准, 规范性地使用政治术语。3.训练的纠正性。有针对性地对某一方面进行训练, 对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存在的缺点进行弥补和纠正。

3.第三阶段:时政专题复习 (2015年4月中旬—2015年4月底) 。

本阶段的主要目的与任务是以社会重大时政热点为中心, 从经济生活、哲学生活、政治生活, 文化生活从多方面、多层次地对有关的知识点进行寻找, 对社会上的热点话题进行分析评价, 拓宽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帮助学生理解社会热点事件的发生过程, 集合有关联的教材理论知识, 将热点事件与对知识点的复习过程进行融合, 运用知识对热点进行分析, 利用热点复习知识, 多角度、多方位地分析现实中的问题, 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一定的提高。对热点的讲解不需要讲的太多太详细, 可以通过多次的练习进行掌握。还要尽量把简明的热点专题资料发给学生, 通过几个要点把主要问题准确地表达出来即可, 这大大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要积极落实社会热点事件中的关键词语, 并指导学生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

4.第四阶段:回归课本, 查缺补漏, 综合模拟训练 (2015年5月初—2014年6月初) 。

这一阶段的一个重要任务, 是对知识进行检验补充, 努力克服对难点知识的学习, 对重点知识进行加强补充, 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 加强训练解题方法。要以2015年的《考试大纲》中所提到的考点为标准, 对经常考的知识点进行明确, 加强必考点的学习。强调学生对基础知识点的学习, 并且有目的地对重点知识进行模拟练习。在这个阶段, 有大量的考试和外来信息。所以, 对复习中遇到的问题要仔细总结归纳, 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查漏补缺, 精心选择模拟试题进行专项训练, 但必须告诫学生不能毫无目标地做题, 更不能为了做题而做题。这一阶段的复习, 注重的是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 提高学生自主复习的能力。

具体的方法有: (1) 回归教材:第一要与考试大纲相结合, 要高度重视重点考点和从未涉及考点, 以及最新添加的考点。力求掌握的系统性、规范性和完整性。第二对知识主干反复复习, 实现知识的系统性。要加强梳理网络知识结构, 强调从宏观上对知识的结构体系进行把握, 了解有内在联系的知识, 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 使其更加系统化、条理化、系统化, 对主要知识以及重点难点扎实掌握, 进而使学生的解题方法和应试技巧得到提高, 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学会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2) 重视热点知识和重点知识:首先要做到对旧题反复温习, 做到对规范的思维方法熟练掌握并运用;第二要熟悉课本的关键内容。第三要运用教材精心选择热点资料。 (3) 对答题技巧进行训练, 对各种题型的解答模式及规律进行掌握。

高三政治二轮复习计划 篇2

复习思路:立足教材,强化背诵,整合教材,理清脉络,结合时政,提升能力。

复习方法:整合教材主干知识,以关键词形式,形成结构体系,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的脉络、体系;适当结合当前的时政热点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总结,提升复习的实效。

具体复习安排:必修总共4个模块,原则上安排每模块7节课,加上1~2个热点专题训练,总共30节,一模前已完成必修1,下来将用3周半时间完成3个模块的复习,争取二模前完成。

训练安排:本学期开始重点利用早读时间,精选典型题例,加强训练,并及时作好跟踪讲评,提高训练的效果。二轮期间重点对各地模拟题进行分析归类,精选题例,组合周测试题,加强课堂训练,重点进行讲评,侧重方法、技巧的指导,同时,积极对学生进行考试心理的辅导及引导,端正态度,树立明确的目标。

目标生:根据一模情况,认真作好目标生的试卷分析,结合二轮复习的思路、方法,引导好目标生制订下阶段的复习计划,并继续作好跟踪指导。

高三政治二轮复习策略 篇3

关键词:课例研修;高三政治;二轮复习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22-034-1

一、构建知识体系,提炼主干知识

第二轮复习不是第二遍复习,决不能搞简单的重复。高考的主观题设问一般会涉及到两个模块,近三年的高考试题中越来越多地出现了一小问涉及两个甚至三个模块,比如2011年高考试题中的“针对人们把传统节日当作普通假日来过的现象,综合运用《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就如何进一步提升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提出建议。”2013年苏锡常镇一模试题中的“试从《文化生活》和《生活与哲学》的角度,分析餐桌浪费严重的原因。”等等。因此,二轮复习要重点解决第一轮复习后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体系性、综合性不够的问题。

知识体系可分为宏观体系、中观体系和微观体系。宏观体系是整合五本教材内容构建的大框架,对学生的要求比较高,一般在训练综合探究题时用到;中观体系是指一本书(即一个模块),主要是按单元和课的结构形成;微观体系是最小的结构,按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而成。一开始要求学生自己整理知识体系有点难度,其实每本书的目录是最值得借鉴的东西,从课题到框题再到目题,就是从大到小的体系结构。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整理出主干知识,试着把它们变成树状的知识体系,然后在做题的过程中不断的修改和完善,这样有利于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地整合知识,促使答题更加完整。

在某一次《文化生活》的课例研修中,发现学生经常会把文化继承与文化创新两个知识点混淆,问到“如何对待外来文化”,有一半的同学会回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很明显他们对单元和课的体系不够清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一种用批判的态度对待文化,是在文化继承中遇到的问题,所以自然联系到对象应该是传统文化。而文化创新是文化发展过程中的环节,不是简单的批判继承。学生在对这两个容易混淆的知识点进行辨析后,对照体系结构巩固,在后面出现类似的题目时错误率就大大降低了。

二、结合时政热点,精选综合专题

大部分学校的二轮复习都以专题的形式开展。专题要结合时政热点,不能搞得太多,一般10个左右,而且需要老师在备课时进行精心的选择、归纳、整理。课堂上的时间,老师对热点的讲解不宜过多过细,只需要对热点的背景材料作概括的整体介绍,点出关键词即可。

例如在讲“食品安全”这一专题时,为了使学生便于理解和快速进入复习,备课时准备了一些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事例,如温州的硫磺竹笋事件,问题奶粉事件,皮鞋果冻,某饮料砷元素超标等等,然后从事例中引出经济学和政治学的相关知识点。同组的老师在看过我备的课后给我提出了这样的意见:这是二轮复习课,不能像新授课一样为了吸引学生的兴趣而大量地例举生活事例,应该要有一定的理论高度。于是在二次备课中,我用了一段李克强在全国食品安全工作会议上的话作为背景资料,让学生读完材料后找出中心思想,即国家有关部门准备加大打击力度,从而先从《政治生活》的角度分析热点材料。接着再以地沟油事件为例,变换角度,让学生从《经济生活》和《生活与哲学》角度来分析。这样一来,不仅课的理论高度提升了,作为文科生对国家政策和会议文件等多多了解,多关注一些专业术语也是好的。

三、强化答题技巧,训练解题思路

答题技巧首先要注意的是试卷的分布和时间的掌握,我们经常说“得选择题者得天下”,这就需要在二轮复习时在客观题的训练上下功夫,不仅要准确率,还要有一定的速度。现在的主观题材料的阅读量很大,需要学生分配更多的时间去阅读、理解、思考,因此时间只能从做客观题那儿调配过来。由老师在备课时综合教学资料,精选典型的客观题,数量不需要太多,每节课坚持训练,长时间下来肯定会收到不错的效果。

而在主观题训练时,审题非常重要。在篇幅较长的一段材料中,要认真审读,找出材料中的关键词和中心语句,以及设问规定的角度和范畴,这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和信息提取的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然后要注重的就是语言表达了。条理必须清楚,逻辑性要强,要辩证地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有的时候还特别强调要恰当地使用专业术语。因此在二轮复习中,针对性的训练当然必不可少,更重要的是选择典型例题,呈现参考答案,逐条分析答案的语言组织,以帮助学生更方便的在答题中拿到更多的分数。

变式练习是让学生举一反三最好的训练。在《财政》专题复习时,热点链接呈现了一段文化部财务司司长赵雯在文化财政投入及文化设施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设问第一问是“用财政作用的相关知识分析,政府是如何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分析完这一小问后,扣住设问中的“政府”这一主体,马上变式成第二问“用《政治生活》常识分析,政府是如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然后就热点中涉及的设施建设这一话题,引导学生说出是关注民生的体现,于是有了第三小问“请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分析,政府提高公民基本生活权利保障水平的哲学依据。”一段很短的热点材料,只要抓住关键词和中心思想,就可以发散思维,从一个模块的知识点联想到另外的模块,一道题变成了三道题。这样的训练对于提高综合探究题的得分率是很有帮助的。

高三政治二轮复习策略 篇4

一、理清知识脉络, 构建知识体系

高三政治二轮复习应在一轮复习的基础上, 将知识点串成一条线, 在线的基础上, 建立知识面, 最后构建知识体系。广东高考中经济生活一共有82个考点, 分布在生产活动的四个环节 (生产、交换、分配、消费) 中。政治生活一共有51个考点, 分布在行为主体国家、公民、政府、人大、党、政协、民族与宗教、国际社会中。哲学生活一共有77个考点, 分布在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和哲学一般理论知识中。文化生活一共有42个知识点, 分布在文化与社会、文化与人、文化与文化、中华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下面以经济生活为例构建知识体系。

二、抓住核心概念, 突出重点知识

高三政治二轮复习时间紧, 任务重, 知识点讲解不可能像一轮复习一样, 面面俱到。因此在二轮复习时要抓住核心概念, 突出重点知识。综观近三年广东高考试题, 经济生活主要涉及价格、消费、财政、收入分配公平、市场经济、宏观调控、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科学发展观等考点。政治生活主要涉及公民、政府、人大、党等行为主体的考查。文化生活主要涉及文化的作用、文化的特点、文化交流、文化创新、传统文化、中华文化等知识。哲学生活覆盖了哲学的四大部分, 即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其中, 近三年广东高考出现频率较高的是经济生活第四单元, 政治生活第二单元,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 哲学生活第二、第三单元。

三、整合模块知识、关注知识渗透

近三年广东高考试题的主观题均有两道大题, 每道题目涉及两个必修模块知识。2010年高考和2011年高考中, 第一道大题考查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知识, 第二道大题考查文化生活和哲学生活知识。并且是经济部分的材料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 文化部分的材料用哲学生活知识分析。2012年高考实行经济生活与哲学生活组合, 政治生活与文化生活组合。经济部分的材料用哲学生活知识分析, 文化部分的材料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可见模块之间的知识渗透与整合非常重要。

在二轮复习时要整合模块知识, 关注知识渗透。经济生活中国家加强宏观调控, 发挥财政作用,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等, 在政治生活中就是政府履行职能, 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经济生活中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 在哲学生活中就是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发展。政治生活中完善四大政治制度, 在哲学生活中就是调整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文化生活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在政治生活中就是政府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文化生活中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 在哲学生活中就是实践与认识的关系。政治生活中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 为人民服务, 党以人为本, 在哲学生活中就是人民群众的观点, 价值判断价值选择应站在人民群众的根本立场上。

四、注重答题规范、提高答题技能

二轮复习的模拟考试应注重答题规范训练, 避免不必要的失分、丢分现象。答题规范主要是针对主观题而言。一是规范答题格式。答题要点要段落化、序号化、条理化。二是规范答题语言。答题语言主要来源于教材, 其次是时政。要求学生用专业术语准确表述, 不能似是而非。三是规范答题要点。根据问题本身和题目的分值, 判断应答多少个要点, 千万不能漏要点。比如从经济生活角度为生态文明建设提建议。应当从国家、企业、消费者等三个角度来提。即使国家这个角度, 写了很多个要点, 评分时也只能算一个要点。四是要规范答题时间。考试只有50分钟, 选择题一般用15分钟左右, 主观题用35分钟左右。五是要规范平时的周考月考。周考月考的训练, 按高考模式进行, 实行周考月考高考化。

高三政治第二轮复习方法 篇5

1、把书读厚:要以《考试大纲》为依据,把所有政治的考点梳理一遍。让学生根据《考纲》的考点逐个扩充内容,对每一个考点依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典型例题”“热点应用”“易错点”的环节去回忆或者默写,做到“把书读厚”,逐个考点过关,做到“捡遗拾漏”。

2、把书读薄:对于已经熟悉掌握的考点可以标明已经掌握的符号(例如“√”),对于不太熟悉的考点做好不太熟悉的符号(例如“?”),对于没有掌握的考点做好没掌握的符号(例如×)。这样,我们对自己的考点掌握情况就一目了然,对于已经掌握的考点,我们可以暂时不太理它,对于其他两种情况,我们要花时间去掌握,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把书读薄”。

3、高中政治复习,要学会梳理自身学习情况,以课本为基础,结合自己做的笔记、试卷、掌握的薄弱环节、存在的问题等,合理的分配时间,有针对性、具体的去一点一点的去攻克、落实。哪块内容掌握的不多就多花点时间,复习的时候要系统化,不要东一下西一下,最后啥都没复习好。

4、要学会整合政治知识点。把需要学习的信息、掌握的知识分类,做成思维导图或知识点卡片,会让你的大脑、思维条理清醒,方便记忆、温习、掌握。同时,要学会把新知识和已学知识联系起来,不断糅合、完善你的知识体系。这样能够促进理解,加深记忆。

高三政治学习的想法和做法

1.戒骄戒躁,认真上每一节课,做每一道题

一直以来,我非常认可一种说法,即“心态会极大地影响高考成绩,它的影响很大程度上不是体现在6月7日、8日那两天,而是在高考复习阶段的复习状态。”从我个人高三的经历体验来说,我认为这个说法值得重视。因为我自己是一个很容易紧张,心态调整能力一般的人,但只要想一想高考前的每一天虽然不是利用得尽善尽美,也都充实尽力,不留遗憾。认真地上了每一节课,认真地完成了每一道题,尽人事听天命,所以也就比旁人多了一份淡定从容,有助于在高考答题时保持沉着冷静,更好地发挥水平。

另外,平日的练习和各种资料切不可随意忽视,了解一些时政资料背景有时会节省做题的时间,加深的理解无形中会提高正确率。

举个例子:今年的政治高考题不是有一道预测趋势并作图的题目吗?读完题目我的第一反应是两个趋势都是上升,一个快一个慢;第二反应是这个材料有点熟,好像在哪里看到过,是在试卷上作为题目的补充背景还是时政资料已经记不清楚,但好像与我先前答题时的答案有不一致之处,怀疑的种子一旦播下,再仔细想想就发现应该有一个赶超的过程,因而两根图线会有交叉点。记忆加推理最后得出了正确的答案。

2.整理归纳知识点

现在讲得比较多的是“能力立意、立足设问”,但是课本内容仍然是重中之重,各个知识点是答题最重要的依据。在这方面,我认为跟随老师的脚步就好。

当然自己也要注意:第一二轮的复习覆盖面要广,除了重点知识要重点掌握之外,要注意抓小细节。对于书本上的各个链接和知识窗提及的内容都要有所了解,厘清不同概念词语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对每一课的知识体系(即讲了什么、各内容之间的联系)要清晰地掌握。

第三轮复习时要学会从一个知识点阐发开去,比如:“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常识中可以联想财政作用、拉动内需、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等方面(想的时候要尽可能多角度),这种思维运用于论述题有助于拟分论点,也有助于简答题的多角度答题。此外,我以前曾整理过哲学中比较重要的知识点,基本上把它们浓缩成三句话的形式作为分析说明题的第一段(形式基本为:大概念原理+小概念原理/两个对象的相互关系+方法论)

3.多反思总结

题目做了很多,那么不妨试一试分类,可以自己尝试分一下简答题设问的方式、不同类型简答题的答题模式、答案的组织方式、分析说明题不同的类型(理由是否支持观点/措施与建议是否一致等)。不盲目做题,让自己做的每一道题都有价值。

针对考试的状况,学会分析自己的试卷,分析自己哪部分失分,原因是什么,再针对原因做适当数量的题目,在做题的过程中逐步反思改正原先不对的地方。

在一模之后,我发现我的分析说明题做的不好,12分只拿了6分,所以特意找了很多建议措施类的题目,尤其高考题,自己先做一遍,做完后研究答案,把答案分解,尽量还原思考路径。然而由于高考答案水平高,我还是保持了很长时间的一头雾水,一直弄不清楚“不一致/不完全一致/一致”分别在哪种情况下用,后来才知道“不完全一致”比较能够考学生的逻辑思维,概率比较大,再后来碰到几道典型的题目,发现分析说明题最重要的还是掌握原理!尤其是细小的知识点,这样才能更好地把课本内容和题目有机结合。其次思维要缜密,做题要细心,语言表达要有逻辑。经过这样一个过程,解答这种类型的题目的能力有所提升。

怎么学好高三政治

1、构建好知识框架,常梳理

把繁杂、冗长的知识一层一层地进行梳理,犹如剥洋葱一样,将政治所学的知识梳理出层次,然后从整体上把握这些知识层次。将其组成一个有意义的整体,这就是所谓的“先放后收”。它可从两个方面入手,从内容上,要求理出哪些是基本知识,即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这些知识不仅要求你找得出来,更要理解、记住它。从结构层次上,看书后,了解课本中讲了几个问题,先讲什么,后讲什么;这些问题又是从哪几个层次和角度阐述的?列举了哪些事例来论证的。这部分内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处于什么地位,与前面的知识有什么联系等。

构建知识框架可以是一个单元,也可以是一本书,更可以是整个政治学、经济学、哲学部分,总之,构建的过程就是学习和复习的过程,可以让你对知识更加熟练的运用,归纳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2、找到知识核心结点

在知识学习中,同学们应该在加深理解的基础上抓住某些“闪光词”即关键词,将知识高度压缩在认知结构中,再应用时依据线索,快速检索出关键词,由此引出自己所学的知识。关键词是很重要的,记住了关键词,一个部分的内容就可以记忆的差不多了,这也是学习中的一个小窍门。

3、记笔记,进一步内化所学知识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策略探讨 篇6

关键词:二轮复习;阶段特征;主题复习;精讲多练

随着2014年高考的尘埃落定,新一轮高考复习又将启程。高考文综历史应如何复习才能实现有效性,这是所有高三历史教师面临的一道命题。一轮复习全面夯实基础,宏观建构,筛网式复习,并关注历史学科思维能力培養,二轮怎么办?高考命题每年稳中求变,二轮复习也应该是传承中有创新,那么二轮复习应选择什么策略与方法呢?下面结合我校实际谈谈2015年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策略。

一、明确复习依据,把握命题趋向

《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依据,更是复习备考的指南。所有高三历史教师都很重视考试说明,每一年考试说明都和上一年的有所变化。很多老师关注考试说明只是关注考试范围有没有变化,实际上这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该有更深层次的分析与解读。还要认真研读命题指导思想以及参考例卷中参考样题的调整和变化,这些变化是新的命题思路和导向,在复习中要给予足够重视和渗透。

要把握高考命题趋势除了研究考试说明外,更要研究近几年本省高考试题,特别是主观题。笔者对福建近几年文综历史主观题试题进行简单梳理,发现命题由注重通史、阶段性特征向主题立意迈进。2009年与2010年福建文综历史卷主观题考查均以“古今贯通,中外关联,凸显阶段特征”为重点。2011年开始变化,2011年高考第38题在注重考查阶段特征同时向主题立意迈进。2012年高考第38题主题立意确立为民族独立与民族复兴,考查20世纪中国社会的三次巨变。2013年以近现代工业化模式为主题,考查了苏联、英国和中国的工业化道路。2014年第38题以科举制为载体,融会贯通古今中外。

主题化命题是近年历史高考命题的趋势之一,2015年福建高考第38题应该还是这种思路,所以,我们在复习中要注重对历史发展阶段特征的概括、理解和把握,更应注重主题式复习,整合知识,实现有效备考。

二、以时间轴为把手构建通史体系,增强学生历史知识的时序性

新课程高中历史教本采用了中外混编的专题史形式,同一时段的知识显得支离破碎,学生不能很好理解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因此构建一定的通史体系实属必要,但也要防止另一种倾向,即把整个二轮复习变成通史复习。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有效构建通史体系,建构时间轴应该是一种较好的方式。如何构建时间轴呢?

首先,要对历史进行分期,比如我们可以把中国古代史分为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这样学生能清晰把握历史发展阶段和历史发展线索,对历史事件进行时空定位。

其次,把相关考点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整合在相应的时段,不用具体年份一一对应,从而把握同一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内在联系,增强学生对历史的时序感和整体认识。

再次,建构时间轴可以单独安排时间,也可以穿插在二轮复习整个过程,建议单独安排两周进行专项整理复习。建构时间轴要由教师引导、小组讨论和个人完善相结合。有些老师为了省事直接把自己做的交给学生,当然这也是一种方法,更好的做法应该是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整理。学生亲自动手建构,所花的时间精力肯定比给现成要多得多,但整理过程实际上是学生自我建构知识体系的过程,其效果是明显的。当然脱离教师的指导也是要不得的,如果学生单独建构缺乏指导会不断地返工,费时又费力。下面是我在指导学生如何建构宋元时期时间轴的一个示例:

①政治:宋二府三司,参知政事,王安石变法;

元中央设立中书省,地方实行行省制、宣政院(管辖西藏、宗教)

②经济:经济重心南移,翻车,商品经济活跃,“市”突破时空的限制,“交子”;

海外贸易发达,晓市,五大名窑,棉纺织业,煤作为冶铁燃料

③思想:程朱理学,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用于航海及外传;文人画、山水画;

北宋四大书法家、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宋词(苏轼、李清照)、元曲

三、以重要时段及阶段特征为引领,突破重难点

根据福建高考主观题呈现的特点,我们对二轮复习做出调整:改变以往对通史做疏通面面俱到的做法,在建立时间轴基础上,突破重要时段,并以此为引领在更高的层次上把学过的专题知识条理化、专题化、系统化。我们选择转型时期作为突破点。中国古代史可以选择春秋战国和明清时期。以明清时期为例,谈谈具体做法。

1.师生根据时间轴重温明清时期(1368—1840)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重要史实,借助辅导书,归纳出明清时期阶段特征。

明清时期:(1368—1840)

政治上:明废丞相、设内阁,清朝增设军机处,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封建制度渐趋衰落,阻碍了社会发展。

经济上:农耕经济继续发展,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了许多工商业市镇,在江南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手工工场;闭关锁国政策。

文化上:理学占主导,文化专制,八股取士,但出现了批判思想和反封建文学。

在归纳明清阶段特征时,学生实际上也完成了明清通史知识的建构,对明清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2.在归纳阶段特征基础上引导学生用全球视野看中西对比,实现重难点的突破,如“17—18世纪中国与西方有何不同?”“从东西方的对比,理解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明清之际早期启蒙思想与西方启蒙思想在背景、内容、影响上的区别”“明代内阁制与英国内阁制的比较”“科举制的发展、演变、意义和对世界的影响”等。也可以引导学生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进行梳理。

四、以多种史观为指导,确立复习主题,实现知识的整合

二轮复习教师要更新史学观念,以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现代化史观、社会史观、唯物史观等为指导,确立复习主题,实现对模块知识的有效整合,内容囊括教科书的若干模块、若干个章节、单元的内容。

1.可以實现模块内专题整合

以人民版必修一为例,从文明史观角度看政治文明之制度创新,主题的核心是“人类政治文明是由专制走向民主与法制”。这个主题可以辐射以下章节:“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演变”“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俄国十月革命”。用全球史观角度看,可确立“中国战后世界形势的发展与新中国外交”,包括“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相关章节。

2.可以实现模块之间知识的整合

从现代史观角度看近代中国,“中国近代史既是反侵略、反封建的革命史,也是一部探索中国近代进程的历史”。政治上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开始民主化进程;经济上民族工业的成长,思想上西学东渐,不断实现思想解放。以中国的近代化为主题可以整合以下专题:必修一的“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和中国的民主革命”,必修二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和必修三的“近代中国的先进思想与理论成果”。

在进行主题复习时,既要注意在宏观上从大处着眼理清主干专题知识线索,使知识网络化、系统化;更要从小处入手,确立小专题,如结合世界背景分析日本侵略中国的两次战争,使知识问题化,能够更好地实现知识迁移与应用。

五、讲练结合,精讲多练,实现有效复习

高考试题以“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为主导形式,以知识为载体,注重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高考材料题的命题思路:问题的一部分答案只能从材料中分析;材料可能与教材内容有关,但教材内容只能帮助学生理解材料,并不能帮助学生组织答案。因此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和历史解题能力是二轮复习中重中之重。要实现高效复习和提升解题能力,在二轮复习中就要讲练结合、精讲多练、讲重难点,强调古今贯通,练高考典型试题,练不同类型题目,练出思路、方法、技巧,节节落实,落实到人。有针对性的“读写训练”也要跟进,包括不同形式材料的阅读、概括等。

以上是本人结合2014年高三备考组的实践,对二轮复习策略作粗浅探讨,希望大家指正。

参考文献:

[1]张铭.图解多元史观,整合历史知识[J].中学历史教学,2011(12).

[2]汪瀛.科学整合历史知识,有效提升第二轮复习效益[J].中学政史地:高中历史版,2010.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策略 篇7

高三第二轮复习一般安排在3月底至5月中旬, 时间短、任务重, 所以备考指导要紧紧围绕“提高”做文章, 全方位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与技巧。那么, 怎样才能做到二轮复习的高效呢?根据笔者多年带毕业班的经验, 谈谈一些个人看法和做法, 供参考。

一、重视教材目录体系的把握, 构建通史知识体例, 宏观掌握历史线索

每年的《考试大纲》都是按时期 (古代中国、古代世界, 近代世界、近代中国, 现代世界、现代中国) 来编排考试范围的, 高考历史试题也是按照先古代后近现代, 先中国史后世界史的顺序编排的。因此, 第二轮复习最主要的模式就是分时期重组知识、复习知识, 强化主干知识的时间概念, 并实现知识的系统化、简单化和规律化。

笔者将三本必修和两本选修内容分成以下几个历史时期。

对以上内容, 还可以进一步细化, 如可以把“19世纪初~19世纪60年代的世界”细化如下:

二、整合各模块相关联的主干知识, 自拟主题重组教材, 深化理解知识

历史高考题中大多是根据某一主题挑选材料, 然后设计问题, 因此确定主题串联知识, 也是二轮复习中针对性很强的一种模式。但是主题的确定应遵循三点:宜小不宜大、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纵向理清不同阶段相关历史内容之间的前后联系, 如复习“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时, 应注意清前期的逐步闭关锁国, 晚期的被迫对外开放, 新中国从现代闭关锁国到全方位对外开放等内容的前后联系。同时注意不同文明之间的横向联系。如古代东西方的政治文明以及启蒙运动和儒家思想的关系等。根据三本必修教材, 可以确定如下几个主题。

1. 政治制度变革与社会转型:

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制度的确立与社会转型, 明清与晚清的社会转型, 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与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 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践与人民代表大会制, 近现代的改革开放等。

2. 经济政策演变与发展过程:

重农抑商、重商主义、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商业资本主义、工业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知识经济等。

3. 经济运行模式与相互交融:

自由竞争、私人垄断、国家垄断、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等。

4. 思想解放的潮流与影响:

百家争鸣、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维新变法、三民主义、民主与科学、马克思主义、真理标准讨论、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等。

5. 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演变:

新航路开辟、资本殖民扩张、两次工业革命、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世界经济格局发展演变、经济区域化和全球化等。

6. 计划与市场: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等。

另外, 可通过适度补充阶段特征等知识, 帮助学生掌握历史阶段变化, 注意相同时期、相同阶段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内容之间的联系, 注意时代背景、阶段特征等内容的总结。把握人类文明演进进程, 按照各主题要求, 梳理单元知识, 归纳理性认识, 进一步巩固落实主干知识。

三、以热点问题为依托, 加强对基础知识与主干知识的复习巩固

热点问题是历史学科不可回避的命题切入点, 是加强历史与现实联系的“桥梁”, 充分体现了历史学“学以致用”“以史为鉴”的功能。引导历史与现实问题的反思, 架设历史与现实间的桥梁, 从而实现历史问题现实反思、现实问题历史反思。在复习中, 一方面要将近两年 (2012年和2013年) 国内外大事与历史学科基础知识联系起来, 找准热点与学科知识的联结点 (切入点) ;另一方面, 还要关注“学科热点”和“周年热点”。

热点问题一般有两种考查形式:一是直接呈现热点话题 (显性介入) , 并围绕着这个话题“运用新材料, 创设新情景来考查主干知识”的命题模式, 从而实现历史与现实的结合, 体现了命题专家对现实问题的深层次思考和社会良知。二是更多的热点问题是隐性介入和考查,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打擦边球”形式, 考生只有通过对题目内涵的采撷和领悟才能介入热点, 从而实现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和谐统一。

现将2012年和2013年两年所遇的周年大事整理如下。

四、用多元史观观察和思考历史, 以新史观统领复习内容

纵观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历史三个必修模块, 突出地体现了唯物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现代化史观等史学观点。对这些史观的把握, 既是我们进行新课程教学的前提, 也是我们备考指导与复习的基础, 因为与这些史学观点相关联的知识均是历史的主干知识点, 最能体现“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原则, 不但符合高考考查主干知识的命题思路, 也体现了关注史学动态的特点。而运用新史观整合历史素材进行命题, 已成为近年高考的一大趋势。所以在复习中要引导学生用新的史学观念统领复习内容。

考生在复习中以“文明史”为总纲, 要求学生从文明史观的角度解读历史现象和规律;以“现代化”为主线, 要求学生用现代化史观分析历史问题;以“全球化”为导向, 要求学生用全球史观把中外历史上的重大事件置身于世界的角度来立体地考察, 多角度地分析问题。所以复习时应以新课程标准和理念为渗透, 联系近年来历史学术研究和学术观点的新变化新发展, 通过提供新的历史情境材料, 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概括和提炼, 从而提高解决历史问题的综合能力。

以上是以“文明史”为总纲的知识体系。

五、规范训练, 精心讲评, 提高考生的实战能力

在二轮复习时期, 全国全省各地的模拟卷满天飞, 此时的教师必须静下心来, 精心挑选一些试题进行科学性和规范性的训练, 训练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各种训练要适度, 要“精”, 应提高训练题的质量, 控制训练题的数量, 不要搞题海战术, 巩固性训练、拓展性训练、模拟性训练都要少而精;二是训练方式要灵活, 各种训练要求有所区别。巩固性训练可当堂处理, 可采取口头提问、笔答、板演等形式;拓展性训练包括专题训练可量力而行, 由学生自主决定;模拟性训练要到位, 要定时定量, 从内容到形式都应体现高考的特点与要求, 特别要重视指导学生规范使用答题纸的问题。各种训练都应重在训练学生的解题速度、方法技巧、卷面安排以及书写规范等内容, 这些尽管看上去是很细小的方面, 但细节往往决定成败。

高三数学第二轮及后期复习策略 篇8

一、研究高考, 把握方向

我们要认真研究“考试说明”、“高考试题评价报告”。它们从了解、理解和掌握, 灵活和综合运用两个层次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是指导高三数学复习的依据, 是指导高考的纲领性文件。每年的考题是落实考试说明的载体, 要特别关注本年考试说明与去年、前年考试说明的变化。2008年高考数学试题难度偏大, 最后两题得分偏低, 我预计今年高考命题的总体发展趋势为:不回避以前考过的重要内容、逐渐减少运算量加大思维量、降低试题的入口难度、考查知识的主干内容、注意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

二、加强集体研讨

教研组要坚持每天在教学上碰到问题及时交流, 反思教学情况, 反思学生中的典型问题;深化教师备课笔记公开化, 取长补短, 提高业务水平。

三、注重教学反思

教师要经常反思教学。通过一阶段的复习, 利用备课组活动, 共同反思探讨教学中的问题, 以及教法、重点难点、测试有无不妥之处, 反思教学的成败;同时教会学生学会反思, 反思学法, 反思总结解题过程的来龙去脉, 反思解决这类问题有无规律可循, 反思解错题的原因, 反思考试的得失成败。通过反思, 避免走弯路;通过微调, 不断优化教法和学法。

四、打造高效精品课堂

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 高三复习的最终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在目前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形势下, 高考的考题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从“知识立意”到“问题立意”再发展到“能力立意”, 陈旧的“题海战, 满堂灌”已不适应形势, 只有立足课堂教学, 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注重基础知识, 尤其是概念的教学, 要深入地理解概念;要掌握命题、法则、公式;在教学中, 要通过创设情境、精心设问, 选编题组, 引导学生参与, 动手、动脑、动口, 体验知识的再创造、再发现, 而不是把知识随意塞给学生。

2.渗透数学思想, 重视观念教育。怎样迅速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 是老师必须考虑的问题。教学中我们要强化三个层次的思想方法, 一是基本的数学方法, 如配方法、换元法、比较法等;二是科学思维方法与严谨的数学逻辑方法;三是数学思想, 如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等价转化思想。从而教会学生从思想方法的高度审时度势, 培养其分析归纳探索能力。

3.把“问题教学法”引入课堂。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 教师的任务是点拨、启发、诱导、调控, 这些都应以学生为中心。复习课上有一个突出的矛盾, 就是时间太紧, 既要处理足量的题目, 又要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 二者似乎是很难兼顾。我们采用“问题教学法”则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教师对学生的作业一直是全批全改, 对学生情况摸得很透。大多数题目常在某一点或某几点上搁浅受阻, 这些点被称为“焦点”, 其余的则被称为“外围”, 我们大可不必在外围处花精力和时间去进行浅表性的启发诱导, “好钢要用在刀刃上”, 只要在焦点处发动学生探寻突破口, 师生合作, 集中智慧, 让学生的思维在关键处闪光, 能力在要害处增长, 弱点在隐蔽处暴露, 意志在细微处磨砺。通过点拨、启发、诱导、调控、归类、跟踪, 实现学生智慧开发和能力的提高, 实现师生的心灵和感情的沟通。

4.切实处理好知识、能力和情感三个课堂目标的关系。课堂教学的效果好不好, 主要是看学生有没有活动起来;有没有激发起学习情感;有没有讨论意识;有没有问题意识;敢不敢对教师的解法提出质疑;敢不敢上台发表自己的思维见解;有没有跃跃欲试的冲动;有没有探索的亲身体验;会不会自己小结;课后会不会追上来刨根问底;会不会自己提出新的问题;有没有学习的小群体;会不会争论不休。即知识、能力和情感三个课堂目标是不是在学生身上得到了统一。

五、科学训练, 认真讲评

全程跟踪检测是训练和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环节, 我们在复习的要狠抓基础知识的落实和解题能力的训练, 力争不使用成题、套题, 对各地试卷作分析比较后重组, 以达到通过精选精练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的目的。

检测后的纠错讲评是复习的重要环节, 要重视讲评的针对性与时效性, 一般来讲重大的考试讲评要进行“冷处理”, 留给学生分析错因、反省纠错的时间, 学生往往自己纠错后的第一感觉是我大多都会做的。课后教师要找学生面谈, 帮助学生分析是知识型错误、方法型错误、思维方向型错误、运算错误、应试策略错误, 还是考试的心理素质问题。

讲评要做到以下几点:

1.照顾一般, 突出重点。在评讲试卷时, 有些试题只要“点到为止”, 有些试题则需要“仔细解剖”。对那些涉及重难点知识及能力要求较高的试题要特别“照顾”;对于学生错误率较高的试题, 则要“对症下药”, 及时跟踪二次检测。

2.贵在方法, 重在思维。方法是关键, 思维是核心, 渗透科学方法、培养思维能力是贯穿教学全过程的首要任务。通过试卷的评讲过程, 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悟性得到提高, 对问题的化归意识得到强化。有些试题有多种解法, 对于这种一题多解的试题, 应通过教师评讲的机会向学生予以展示, 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对它的理解更加透彻, 应用更加娴熟, 还可以使全体学生都有收益。

3.分类化归, 集中评讲。涉及相同知识点的题, 集中评讲, 这样做可以强化学生的化归意识, 使他们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更深刻、印象更强烈。当然我们要注意重点突出, 兼顾一般, 详略得当。

高三政治二轮复习策略 篇9

一、训练学生采集、解读信息, 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

数学是一种语言.由于数学语言的符号化、逻辑化及严谨性、抽象性等特点, 数学阅读又有其特殊性.认识这些特殊性, 对指导数学阅读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除了对每个句子、每个名词术语、每个图表都应细致地阅读分析, 领会其内容、含义, 还要注意对新出现的数学定义、定理一般不能一遍过, 要反复仔细阅读, 并进行认真分析, 直至弄懂含义.数学阅读常出现这种情况, 认识一段数学材料中每一个字、词或句子, 却不能理解其中的推理和数学含义, 更难体会到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因此数学阅读必须勤思多想.

在读题的过程中, 学生特别害怕出现陌生的信息.比如新定义、陌生的图表.

1.对新定义的理解

例1 任意a, b∈R, 定义运算undefined则f (x) =x*ex的最小值为_______.

读完题, 理解新定义的这个运算的含义, 找出定义的关键点, 发现其结果取决于进行运算的两个量的符号关系, 并且注意到ex>0, 所以, undefined到了这里, 求函数的最小值就相对简单了.

2.对新图表的理解

例2 如图所示的三角形数阵叫“莱布尼兹调和三角形”, 它们是由整数的倒数组成的, 第n行有n个数且两端的数均为undefined, 每个数是它下一行左右相邻两数的和, 如undefined, 则第7行第4个数 (从左往右数) 为 ( ) .

undefined

对陌生的图表, 要注意题目的关键信息:

每个数是它下一行左右相邻两数的和, 很容易可以得出第7行第4个数了.

指导学生阅读时, 要特别重视关键字词.我们在教给学生数学阅读方法时可借鉴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 如“找主干”“缩句”“画重点”等方法.让学生学会画出题中的关键词句, 细细品味, 重点理解, 养成认真、细心的阅读习惯.

总之, 重视数学阅读, 丰富数学语言, 提高数学语言水平, 对于提高同学们的数学理解力有着重要而现实的意义.

二、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

高考对能力的考查主要体现在:根据题目的条件进行推理、观察、计算解决问题;强调从定义、定理和已知条件出发进行严密的推理论证, 考查证明题;考查探索性试题、存在性试题.高三数学教学要有意识地让学生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形成能力, 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培养用数学眼光看世界的本领.

数学是训练思维能力特别是逻辑思维能力的最好学科, 虽然也有其他学科或方式可培养人的思维能力, 但在深度、广度、系统性等方面是无法与数学相比的.对于运算能力, 我们强调的是要会对运算过程进行设计.空间想象能力是识图、画图、想图能力, 要把图的想象和理解同逻辑思维结合起来.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在高考中也常有涉及, 也是高考会越来越重视的内容.

1.逻辑思维能力

思维是按一定规则进行的, 它是以概念为思维的材料, 以语言为基础, 以抽象为其基本特征, 逻辑思维的基本形式是概念、判断、推理, 其基本方法是分析与综合, 比较和分析, 归纳和演绎, 概括和抽象, 系统化和具体化.在整个科学知识体系中, 数学是逻辑性最强的学科, 通过数学的学习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

思维的切入点常常是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数学问题千变万化, 错综复杂, 逻辑性强.同一个问题有多侧面、多角度、多层次.思考问题的切入点不同, 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也就不一样.选准思维的切入点, 就可以及时抓住问题的关键点, 积极启动思维, 把握解决问题的大方向.

所以, 在二轮复习中, 训练逻辑思维, 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在题目的指引下, 联系已有知识, 迅速找到解题方向.当我们碰到困难的问题时, 要善于巧妙转化, 通过将抽象问题具体化或者降维等技巧, 化难为易, 达到灵活求解.

2.运算能力

有不少同学考试时, 思路很清楚, 但是最后却不能拿满分, 因为运算出错了.要使运算正确而又迅速, 首先要掌握运算的基本法则, 然后要多练习, 常反复, 善于观察、比较、推理等, 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

一道综合性较强的解答题, 能寻求简便解法是运算能力强的表现.有时候运算方法的选择也会影响解决问题的时间和难度.比如换元、整体代换等技巧可能简化运算.要求学生不仅要会做, 还要做法力求简捷, 尽量节约时间.

3.空间想象能力

空间想象能力是在学生掌握有关空间图形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在高三的教学中, 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训练与培养.

在中学数学学习中, 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包含如下几方面内容:

(1) 对几何中直线、平面、空间的基本几何图形的形状结构、性质、关系非常熟悉, 能正确画图, 能离开实物或图形在思维中识记、重现基本图形的形状和结构, 并能分析图形的基本元素之间的位置关系和度量关系.

(2) 能借助图形来反映并思考客观事物或用语言、式子来表示空间形状及位置关系.

(3) 能从较复杂的图形中区分出基本图形, 并能分析其中基本图形与基本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4) 能根据几何图形性质通过思考创造出合乎一定条件、性质的几何图形.

三、指导学生养成反思总结的习惯, 培养学生自我提升的能力

学生在每个阶段的学习中, 在每次练习测试中, 都会有一些感想触动.除了让学生养成及时订正, 写错题本的习惯, 还可以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反思.

1.学习状态的反思

反思最近的学习有没有哪个环节做得不够.比如听课的时候, 没有及时把不太理解的问题记下, 比如作业没有及时订正.反思得越深刻, 越全面, 越有利于学生潜能的激发, 全面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提高学习的效率.

2.解题出错原因的反思

练习或测试出现了错误, 除了及时订正, 还要注意反思出现错误的原因.比如说概念理解不透彻或者考虑问题不全面.如果是对定义、定理的理解有误, 则应纠正这种错误认识.

3.解题思路的反思

反思自己是如何理解题意, 想到这个方法的, 思考问题的时候有没有走过弯路, 题目的条件还能联想什么, 还有没有其他解法.

4.解题方法技巧的反思

比如说, 在解题过程中, 采用了换元法或者整体思想使运算得以简化, 那么哪一类问题可以用这样的技巧?用这种技巧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反思是训练思维、优化思维品质的好方法, 是促进知识同化和迁移的可靠途径.

在高三二轮复习中, 重视学生阅读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反思能力的培养, 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分析、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1]韩保席.浅谈高三复习的几点看法.数学教学通讯, 2004 (4) .

高三政治二轮复习策略 篇10

关键词:高三生物,二轮复习,有效教学策略

高三是学生对前两年高中生物课程学习的巩固、梳理和总结阶段,是提高学生所学知识实际运用能力的关键阶段,因此高三生物复习教学至关重要。整个高三生物复习大体可分为三轮,第一轮复习主要是对高中生物课程进行全面而仔细的梳理,使学生对生物基础知识有进一步的认识、理解和掌握,对生物学科基本概念更加熟悉。在经历了第一轮复习之后,高三生物二轮复习时间相对较短,要求相对较高,其重点在于让学生在能力上获得实质性提高,使学生在基础知识的应用上更进一步,且能够熟练掌握各种答题技巧和思路。因此,高三生物第二轮复习教学十分关键,教学的有效性则直接决定了学生生物学科的综合能力与高考成绩。

1. 构建生物学科知识网络体系

(1)理解概念,夯实基础。

在经历了第一轮复习之后,学生积累的生物基础知识基本形成了一个有机统一的知识体系,但是学生对概念、知识点等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区别并未充分掌握,对学生解答问题和实际应用存在一定的困惑,因此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对生物学科基础概念进行梳理、归纳,促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整合、迁移、深化和拓展。如复习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概念时,通过各自具体过程的演示,以及各阶段间区别与联系等方面的讲解,启发学生准确描述光合作用、有氧呼吸、无氧呼吸的异同点,进而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

(2)利用典型图例突破重点难点。

在学生对高中生物建立了基础、系统、条理知识框架之后,在二轮复习中需要针对典型、重点、难点、易错点等知识进行加深与巩固,可利用典型图例方式突破重点难点。高中生物教师在第二轮复习教学中要结合重点难点精心选取典型图例,并以学生为主体对图例进行图文信息转换和挖掘,构建知识网络。通常对图例的选取是以阶段性小专题形式进行的,这样有助于学生对不同知识模块的把握、理解和应用,还能够有效训练学生灵活的生物学科思维方式,进而提高生物答题语言的表达和运用能力。

(3)构建概念模型。

学生在经过一轮复习之后,对生物基础知识和概念已经能够熟练掌握,但对于模块内相近概念的内在联系、区别、具体运用、本质含义等方面仍然不够,这就需要生物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构建概念模型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运用。如在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概念理解和运用中,可以通过构建细胞层次的模型与生物个体层次的模型分别进行PPT演示,然后以模型体验解题策略,通过层层设疑、步步深入的问题设计达到学生对两个概念的深刻理解,并能够做到灵活的知识迁移运用。

(4)精心编制习题。

从近几年高考生物试题分析来看,高考生物试题绝大多数是新题,不仅表现在形式与情景新颖,而且在考察方法等方面较为新颖,但是其涉及的内容则万变不离其宗。因此,在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中,生物教师需要结合考试大纲进行习题强化训练。习题的编制可结合近几年高考生物考题作为模板,以考查学生知识实际运用能力为主。此外,习题的编制还应以专题的形式,强调知识模块的层次性和内在关联,使学生能够在习题联系中构建适合知识体系。

2. 科学进行专题复习提高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1)运用科合理且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

在明确了高三生物二轮复习的总体要求之后,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构建科学的方法体系,运用灵活的教学和复习方法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在二轮复习中,教师要在学生一轮单元复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知识网络和强化解题思路方法,科学合理地设置小专题进行训练、矫正与补偿,并进一步设置大专题进行检测、强化和知识迁移。对于专题设置需要采用科学的方法,高三二轮生物复习教学中常见方法包括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模拟法、逻辑思维法、形象思维法、直觉和灵感法、数学方法、模型方法、系统分析法等。

(2)以学生为主体上好复习课与讲评课。

在高中生物二轮复习中需要构建系统、专门的二轮复习资料体系,建立“练、析、考、评、补”复习教学流程,注重复习考评与将评课,争取做到先“考”后“评”,再“补”。在二轮复习练习中切忌不严谨选题,应适当补充贴近高考的精品题目,使日常复习练习形成类与模块。在分析《课程标准》与《考试大纲》时,应着重分析题组重点、难点与考点,做到以点带面,举一反三,重在提高学生解决技巧和思维能力。在日常考试测评上应以专题考试为主要形式,逐一发现专题中的问题并及时解决,提高学生纠错能力。在讲评上要针对考和练的题目进行归类,重点结合高考讲评命题思路、解题思路、答案与错误诊断。最后,结合练习、考试与讲评,对这个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并对知识的缺漏点进行补充,进而提高复习的高效性和实效性。

(3)强化题型研究与训练,提高应试能力。

对近些年来高考生物试题进行仔细分析、总结和归纳,构建生物高考题型框架,并结合考试内容科学地设置专题训练。从高考内容的分析来看,生物高考题型主要包括单元内综合题、单元间综合题、单元内图像分析题、单元间图像分析题、理论联系实际题、实验探究性题、信息处理题等、概念原理与概念图构建题、计算题等。因此,二轮复习中要结合这些题型进行专题练习,提高学生审题能力与答题技巧,进而提高应试能力。

参考文献

[1]林国海.新课程背景下高三生物二轮复习策略[J].考试周刊,2011,5.

[2]陈琳.浅谈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习题评讲课教学模式[J].新课程导学,2013,3.

上一篇:混凝土裂缝成因及防治下一篇:城市化内涵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