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二轮复习策略分析

2024-04-09

高三二轮复习策略分析(共9篇)

篇1:高三二轮复习策略分析

一、明确重点,主干知识网络化

第二轮复习可以把高中物理划分成八个大的单元:

①运动和力

②动量与能量

③热学

④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

⑤电磁感应与电路分析

⑥力、电综合

⑦光学和原子物理

⑧物理实验

在第二轮复习中,应打破章节限制,抓住知识系统的主线,对基础知识进行集中提炼、梳理和串联,将隐藏在纷繁内容中的最主要的概念、规律、原理以及知识间的联系整理出来,形成自己完整的知识体系和结构,使知识在理解的基础上高度系统化、网络化,明确重点并且力争达到熟练记忆。同学们可先将课本知识点在理解的前提下熟记,甚至要熟记课本中一些习题所涉及的二级推论,再把相关的知识构建成一定的结构体系存储起来,以便应用时可以顺利地提取出来。形成了知识体系,则能提高正确提取知识的效率,有效地提高答题速度,变课本知识为自己的学问。

二、构造模型,以图像突破难点

复习中有许多模型需要我们细心地揣摩。例如常见理想化模型:质点、匀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单摆、弹簧振子、弹性碰撞、轻绳、轻杆、轻弹簧、理想气体、理想变压器……复习时,同学们应着重理解各种理想化模型的特点,掌握规律。图像在表述物理规律或现象时更是直接明了,而近年来高考对图像要求也越来越多,越来越高。

对于图像,同学们应从四个方面去细心揣摩:

(1)坐标轴的物理意义;

(2)斜率的物理意义;

(3)截距的物理意义;

(4)曲线与坐标轴所围面积的物理意义。

另外,图像也包括分析某个物理问题画出的过程分析草图。很多高考题若能画草图分析,方程就在图中。可以将原来散见于力学、电学、光学等章节的图像,如v-t图、U-I图、F-S图、T2/4-L图、Ek-v图等进行对比分析,再将这些零散的知识点综合起来,从图像的纵轴、横轴的含义,截距,斜率,曲直,所围面积等诸多方面全方位认识图像的物理意义,这样对难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会有大幅度提高。

在第二轮复习中,将历届高考中经常出现的考点和热点图像题,平时作业或考试中经常出错的图像题,以及带有普遍性的模型、图像知识疑点题,作为专题进行训练,仔细地揣摩,可做到有的放矢,强化高考热点,使自己的薄弱环节得到强化训练,同时也增强了触类旁通、知识迁移的能力。同时,要学会画图,把作物理过程分析的图像作为建立关系、列方程的依据。要注意画图、看图和建立方程之间的联系,争取最终能从静态图中联想到动态变化的过程,由动态图中能看到瞬时的状态图景。

三、善于思维,把握内部联系

把握知识的内部联系也是能力突破的需要。例如:复习力学知识时,要了解受力分析和运动学是整个力学的基础,而运动定律则将原因(力)和效果(加速度)联系起来,为解决力学问题提供了完整的方法,曲线运动和振动部分属于运动定律的应用。动量和机械能则从空间的观念开辟了解决力学问题的另外两条途径,提供了求解系统问题、守恒问题等的更为简便的方法。有了这样的分析,整个力学知识就不再是孤立和零碎的,而是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的有机整体。

力和运动的关系、做功和能量变化的关系是物理学中的骨干知识,可以考查的内容特别多,而且形式多变、深浅多变,是年年重点考查的内容。要想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能自觉地运用这两种关系,则需要深刻地理解力决定的是物体的加速度,力和速度之间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篇2:高三二轮复习策略分析

一、研读考纲,把握方向

考生在复习备考中,要根据各科的不同变化及?考纲?要求,及时做出调整,制定适合自己实际的复课方案。以?考纲?为导向,以课本为蓝本,以练考为抓手,以反思为常态,及时归纳、总结、整理、提升,让知识入脑,让能力上手,向落实要质量。

二、回归课本,梳理知识

1. 回归课本,不是把课本再看一遍,而是对课本中概念、原理、规律、专业术语、数字、符号、过程或步骤的进一步巩固和内化。以构建知识框架为要务,以梳理知识间联系为根本,理思路,强基础,促能力。

2. 浏览课堂笔记,归纳总结知识点,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网络化。

3. 注意对理科实验的复习,不能只关注实验题目的练习,要注意常用仪器的使用,回顾实验原理、实验设计、实验的数据处理与分析。

4.梳理知识与强化练考相结合,限时练考,提高解题的时效性。及时分析总结,巩固复习练考的成果。

三、透析高考,探索规律

对近年来的全国卷高考试题进行分析研究,把握今年的命题方向与脉搏,考生必须落实好三件事:

一“做”:做题的目的是找感觉,感受高考试题的深度和广度,这有助于考生在二轮复习中把握好“度”,特别是防止在训练题中片面追求偏、难、怪的做法;

二“比”: 比较近年全国卷及各地卷,从中找差别、找共性、找联系,这样,复习的目标更明确,复习的思想更开阔;

三“找”:通过对近三、五年的高考试题的重点研究,找趋势、找方向、找规律,据此可排查出高考的重点、难点、热点,从而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另外,在这个过程中还要穿插如何做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进行专项训练,学会“秒杀”客观题,规范解答主观题。

四、查漏补缺,巩固提高

1. 定期翻阅自己的错题档案,防范犯类似错误出现,也是考前复习的重点之一。分数的增长点就在错题上,对那些易错易混的知识点,一定要反复推敲,强化演练,摸清摸透知识之间的联系及异同,避免不必要的失分。

2. 利用一月多的时间进行专题和题型复习。 把侧重点放在解题思想与方法的训练及思维能力的培养上。

五、规范答题,保质保量

特别要养成书写工整规范的好习惯,使用规范的学科术语答题。很多考生题一看都会,但是分数就是拿不全,这其中很大的原因是知识点掌握准确了,但表达的不准确、不到位,不会用科学的语言描述问题。所以平时做题一定要落实在试卷上,不能只看不做,答题时表达要准确规范,要会用专业术语回答问题,回答问题要言简意赅准确无误。目前高考阅卷都是网上阅卷,对书写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因此平时的书写一定要养成工整规范的好习惯。

六、反思考练,稳扎稳打

二轮复习阶段,各种各样的测验、考试将比较频繁。认真分析自己的每一次训练和考试,分析失分中有多少分是自己会做而未得的分,丢分的原因是什么。应该有意纠正自己不良审题、解题的习惯,尽量减少无谓的丢分。同时做完每套试题之后,要总结归纳自己做这套卷子的收获,切忌钻研难题,好高骛远,切实提高复习的有效性。

七、调适心态,喜迎高考

在二轮复习中要实现巨大的跨越,就要学会培养良好的心态,心态决定命运。平时多与老师交流,与他人友好相处,相信自己,笑口常开,这些对保持好的备考状态都是非常重要的。二轮复习阶段各种各样的测验和考试将比较频繁,很多考生总会下意识地将测验或考试的成绩与自己的学习水平、近期的复习效果乃至将来的高考成绩等一系列问题挂起钩来,一旦成绩有所起伏,便对自己产生怀疑,增添许多心理压力。其实所学的知识与能力,并不是一天两天就会有多大的提高与下降,一次两次的成绩并不能决定什么,要对自己有信心,应学会调整心态。

怎样正确对待高考模拟考

1、千万要自觉遵守考试纪律。模拟考的目的重在发现问题,以利再战,而不在于评价。因此成绩必须是真实的,而不能给老师以虚假的信息,从而误导老师做出正确的判断。

有些同学虚荣心强,考试就想作弊,这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这部分同学还没有真正认识到模拟考的作用,不能正确对待模拟考试。我们要求同学们尊重自我,高度自觉。

2、千万不要害怕考试。同学们自上学以来,记不清经过多少次大大小小的考试,可以说久经沙场。但还是不少同学害怕考试,一考试就紧张,一想到考试心就慌,这也是正常的心理现象。

关键是如何战胜自己,消除怯场,考试是生活在现代社会的学生、甚至部分成人必须面对的现实,是无法躲避的现实,考试是一种竞争,竞争的根源是社会差别。只要社会差别存在,就存在竞争,考试只是维护公平竞争的手段。

因此同学们要正视竞争,积极投身于竞争,不能害怕竞争。我们强调“高考意识”,就是投身竞争的积极态度。高考是一种特殊“仪式”,是真正的成人仪式,当一个高中生通过高考,他就是一个真正的大人了。

3、千万不要因胜利而陶醉。如果模拟考成绩不错,的确可以增强信心,缓解紧张情绪,但此时要注意不能自我满足,因为暂时领先不说明就是最后胜利。也不要因为失利而失去自信,暂时失利也不是注定以失败告终。

篇3: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策略

高三第二轮复习一般安排在3月底至5月中旬, 时间短、任务重, 所以备考指导要紧紧围绕“提高”做文章, 全方位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与技巧。那么, 怎样才能做到二轮复习的高效呢?根据笔者多年带毕业班的经验, 谈谈一些个人看法和做法, 供参考。

一、重视教材目录体系的把握, 构建通史知识体例, 宏观掌握历史线索

每年的《考试大纲》都是按时期 (古代中国、古代世界, 近代世界、近代中国, 现代世界、现代中国) 来编排考试范围的, 高考历史试题也是按照先古代后近现代, 先中国史后世界史的顺序编排的。因此, 第二轮复习最主要的模式就是分时期重组知识、复习知识, 强化主干知识的时间概念, 并实现知识的系统化、简单化和规律化。

笔者将三本必修和两本选修内容分成以下几个历史时期。

对以上内容, 还可以进一步细化, 如可以把“19世纪初~19世纪60年代的世界”细化如下:

二、整合各模块相关联的主干知识, 自拟主题重组教材, 深化理解知识

历史高考题中大多是根据某一主题挑选材料, 然后设计问题, 因此确定主题串联知识, 也是二轮复习中针对性很强的一种模式。但是主题的确定应遵循三点:宜小不宜大、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纵向理清不同阶段相关历史内容之间的前后联系, 如复习“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时, 应注意清前期的逐步闭关锁国, 晚期的被迫对外开放, 新中国从现代闭关锁国到全方位对外开放等内容的前后联系。同时注意不同文明之间的横向联系。如古代东西方的政治文明以及启蒙运动和儒家思想的关系等。根据三本必修教材, 可以确定如下几个主题。

1. 政治制度变革与社会转型:

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制度的确立与社会转型, 明清与晚清的社会转型, 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与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 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践与人民代表大会制, 近现代的改革开放等。

2. 经济政策演变与发展过程:

重农抑商、重商主义、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商业资本主义、工业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知识经济等。

3. 经济运行模式与相互交融:

自由竞争、私人垄断、国家垄断、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等。

4. 思想解放的潮流与影响:

百家争鸣、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维新变法、三民主义、民主与科学、马克思主义、真理标准讨论、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等。

5. 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演变:

新航路开辟、资本殖民扩张、两次工业革命、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世界经济格局发展演变、经济区域化和全球化等。

6. 计划与市场: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等。

另外, 可通过适度补充阶段特征等知识, 帮助学生掌握历史阶段变化, 注意相同时期、相同阶段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内容之间的联系, 注意时代背景、阶段特征等内容的总结。把握人类文明演进进程, 按照各主题要求, 梳理单元知识, 归纳理性认识, 进一步巩固落实主干知识。

三、以热点问题为依托, 加强对基础知识与主干知识的复习巩固

热点问题是历史学科不可回避的命题切入点, 是加强历史与现实联系的“桥梁”, 充分体现了历史学“学以致用”“以史为鉴”的功能。引导历史与现实问题的反思, 架设历史与现实间的桥梁, 从而实现历史问题现实反思、现实问题历史反思。在复习中, 一方面要将近两年 (2012年和2013年) 国内外大事与历史学科基础知识联系起来, 找准热点与学科知识的联结点 (切入点) ;另一方面, 还要关注“学科热点”和“周年热点”。

热点问题一般有两种考查形式:一是直接呈现热点话题 (显性介入) , 并围绕着这个话题“运用新材料, 创设新情景来考查主干知识”的命题模式, 从而实现历史与现实的结合, 体现了命题专家对现实问题的深层次思考和社会良知。二是更多的热点问题是隐性介入和考查,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打擦边球”形式, 考生只有通过对题目内涵的采撷和领悟才能介入热点, 从而实现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和谐统一。

现将2012年和2013年两年所遇的周年大事整理如下。

四、用多元史观观察和思考历史, 以新史观统领复习内容

纵观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历史三个必修模块, 突出地体现了唯物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现代化史观等史学观点。对这些史观的把握, 既是我们进行新课程教学的前提, 也是我们备考指导与复习的基础, 因为与这些史学观点相关联的知识均是历史的主干知识点, 最能体现“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原则, 不但符合高考考查主干知识的命题思路, 也体现了关注史学动态的特点。而运用新史观整合历史素材进行命题, 已成为近年高考的一大趋势。所以在复习中要引导学生用新的史学观念统领复习内容。

考生在复习中以“文明史”为总纲, 要求学生从文明史观的角度解读历史现象和规律;以“现代化”为主线, 要求学生用现代化史观分析历史问题;以“全球化”为导向, 要求学生用全球史观把中外历史上的重大事件置身于世界的角度来立体地考察, 多角度地分析问题。所以复习时应以新课程标准和理念为渗透, 联系近年来历史学术研究和学术观点的新变化新发展, 通过提供新的历史情境材料, 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概括和提炼, 从而提高解决历史问题的综合能力。

以上是以“文明史”为总纲的知识体系。

五、规范训练, 精心讲评, 提高考生的实战能力

在二轮复习时期, 全国全省各地的模拟卷满天飞, 此时的教师必须静下心来, 精心挑选一些试题进行科学性和规范性的训练, 训练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各种训练要适度, 要“精”, 应提高训练题的质量, 控制训练题的数量, 不要搞题海战术, 巩固性训练、拓展性训练、模拟性训练都要少而精;二是训练方式要灵活, 各种训练要求有所区别。巩固性训练可当堂处理, 可采取口头提问、笔答、板演等形式;拓展性训练包括专题训练可量力而行, 由学生自主决定;模拟性训练要到位, 要定时定量, 从内容到形式都应体现高考的特点与要求, 特别要重视指导学生规范使用答题纸的问题。各种训练都应重在训练学生的解题速度、方法技巧、卷面安排以及书写规范等内容, 这些尽管看上去是很细小的方面, 但细节往往决定成败。

篇4:高三数学二轮复习策略

关键词:夯实基础;通性通法;知识体系;“综合治理”

二轮复习指导思想是:专题复习,夯实基础,控制难度,重在通性通法,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应考素质。

二轮复习的任务主要有两个:一是专题复习,主要建立知识网络进行高考热点训练;二是综合模拟训练,逐步让学生体验高考,熟悉考题,从中探索答题技巧。

一、关于专题复习

根据高考对知识点的考查,我们可以归类为七大专题:(1)选择与填空专题;(2)三角与向量专题;(3)概率与统计专题;(4)立体几何专题;(5)数列专题;(6)圆锥曲线专题;(7)函数与导数专题。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重点在(1)(2)(3)(4)(5)这几个专题上。

在每一个专题复习中,我们又分为以下几步:

(一)完善本专题的知识体系,强化知识点的理解记忆

由于一轮复习时间太长,许多知识在学生头脑中已忘记或记不清,因此有必要完善知识体系,并强化理解记忆。我想由老师给他们归纳总结,再由他们去记,效果不一定好。因此,我们的做法是:先由学生自己收集、整理,然后找归纳得好的学生上台去总结,其余学生补充,最后老师再完善,并把一些主要知识点、公式印成填空式的题单,让学生填写。印的时候可以多印点,过一段时间又再填写,反复记忆。

(二)精选本专题的例题、练习题

以我们订的二轮复习资料为主,难的删掉,不足的补充。在讲解例题时,重在解题思路的分析,重在知识点的梳理,重在解题方法的总结,重在规范解法的示范。一节课至少板书一道例题。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有什么好的解法,也可以上台去讲给大家听。练习题的评讲有时也可以抽学生上台去讲。

(三)本专题结束后,再由学生搜集整理易错易混点,老师再总结,点评,尽量让学生不再犯此类错误

二、关于综合模拟训练

每周晚自习进行一次综合模拟训练,时间两小时,总分150分,.考后做到以下几点:

(一)考完后要细心批改、用心评讲

通过细心批改,来发现普遍存在的问题,找准病因,认真总结;并精心设计每堂讲评课,坚决杜绝“对答案”和“满堂灌”式的讲评。在讲评试卷时,不必平均使用力量,有些试题只要点到为止,有些试题则需要仔细剖析。对于学生错误率较高的试题,要找出错误原因,精心设计评讲思路,做到评讲时有的放矢,帮助学生彻底解决考试中出现的问题。

(二)指导学生对失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分析:知识性错误——公式、方法、运算等;非知识性错误——审题出错、步骤欠缺、时间分配不合理、卷面不规范、心理因素等。通过自查自评,明确改进方向,不断提升应试能力。

(三)指导学生进行考后总结

考后的总结至关重要,这正是学生提升的大好机会。对于一道题目,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

1.在知识方面

题目中涉及哪些概念、定理、公式等基础知识,在解题过程中是如何应用这些知识的。

2.在方法方面

如何入手的,用到了哪些解题方法、技巧,自己是否能够熟练掌握和应用。

3.能不能把解题过程概括、归纳成几个步骤

4.能不能归纳出题目的类型,进而掌握这类题目的解题通法

(四)指导学生克服几个“老大难”的问题

1.答題的规范性问题

许多学生的解题步骤不严密,随意性较大,解题以结果为主要目的,缺乏答题的规范,造成不必要的失分。

解决的措施:(1)给学生讲清答题规范的重要性,让他们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考试是以卷面为唯一依据的,卷面是否整洁、步骤是否完整,逻辑是否严密等,也是得分的一种重要手段。(2)在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做示范,每堂课要有1~2道题的规范性解答过程作为示范。(3)试卷讲评课要对学生在这方面失分的原因进行分析,指出不规范的有哪些?怎样改进?展示答题规范和不规范的试卷。

2.计算的准确度问题

计算不准,也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有的学生认为计算出错是粗心大意所致,只需细心,就能解决问题;有的同学认为粗心是先天的,无法克服。这些错误认识成为加强训练、提高运算能力的思想障碍。

解决的措施:(1)首先要从思想上提高认识,运算的准确是数学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平时就要多下工夫,经过反复训练才能提高水平。在做练习时,就不要只重思路,不重结果。要形成不只求会,而且求对、求好的解题标准。(2)在考试过程中,要养成边做边检查的习惯,特别是一些重要数据要检查,否则一错皆错。如三角函数式变形、立体几何中点的坐标及法向量、数列通项公式等。只有全方位的“综合治理”,才能在坚实的基础上形成运算能力,解决计算不准的弊病。

3.速度及时间的分配问题

考试的时间紧,争分夺秒,有的学生速度快但准确率低,有的学生速度慢做不完题,造成丢分严重。这就要求他们在平时的训练中,对如何把握好速度,合理分配好时间进行摸索,找到适合自己的规律。

4.学生的心理辅导和心理调节问题

对于我们学校的学生,尤其是那些成绩在班上居前的学生,常常成绩与期望不成正比,造成心理压力过大。因此考后要对他们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及时给予有针对性的疏导,帮助他们解决心理困扰,以平常心对待高考,提高他们面对高考的心理承受

能力。

篇5:高三英语二轮复习策略

词汇复习:要求学生对照3500高考考纲词汇自查,帮助学生整理出其中重难点词汇,同义词、近义词,搭配活跃的动词,并通过练习及时巩固。

语法复习:语法复习应重点训练动词的时态、语态、非谓语动词、复合句(状语从句、定语从句、名词性从句)等。

2.抓好专题复习:突出语篇和写作,传授技巧和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按高考五大题型,综合多种资料,对各专题进行深入的探究,精选训练材料。对照试题讲授解题技巧和方法:通过训练指导学生应试的技巧和方法,找出学生解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强化训练加以改正。

3.突出阅读和写作重点。

精选阅读材料,坚持每天提供几篇高质量的文章,供学生课下训练;帮助学生进一步锤炼作文水平,针对不同作文程度的学生运用不同的策略,争取在有限的时间里提升作文得分点。但是切忌为学生提供所谓万能句式和万能模板,在某种程度上会误导学生去舍本逐末追求华丽的辞藻和复杂的句式,而不去关注书面表达能力的切实提高和不同文体对遣词造句的不同要求。

篇6:高三物理二轮复习策略

我们已经顺利结束了高三物理的第一轮复习,在第一轮的复习中,学生大都能掌握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规律及其应用等知识,但较为零散,故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还不够熟练。上周,我们参加了临沂市高三物理后期教学研讨会,通过参加会议,我们学习到在二轮复习中,要以专题复习为主,把整个高中知识网络化、系统化,突出知识的横向联系与延伸、拓展,使学生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如何才能在二轮复习中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取得更好的效益?下面结合我们自己的实际情况,谈谈我们在教学工作中的一些做法和几点心得体会,与同行们交流探讨:

【材料选用】

第一:学案组织:我们以市二轮资料为基础,集合多种优秀资料进行优化组合,形成有针对性的习题,以期达到更好的复习效果。

第二:要重视理科综合中物理的定时训练,习题的选择以各地优秀的模拟试题为基础,每周至少一次理科综合训练,一次物理单科定时训练,让学生在一次次的训练中找到速度、时间、准确的切合点,养成规范的审题、答题习惯。

【具体做法】

(一)我们集思广益,制定切实有效的课堂模式

二轮复习与一轮复习不同,它是知识的升华。第二轮复习的任务是把前一阶段中较为凌乱、繁杂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模块化,建立起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阶段进行专题复习,着重进行思维方法与解题技巧的训练。

(二)提高审题能力

在物理综合问题的解决上,审题是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通过审题,从题目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构建物理模型,分清物理过程,是顺利解题的关键。虽是一种阅读能力,实质上还是理解能力。每次考试总是有人埋怨自己因看错了题而失分,甚至还有一些人对某些题根本看不懂(主要是信息类题,因题干太长,无法从中获取有用信息,有些同学对这类题有一种恐惧感,影响其他题的解答)。这都是审题能力不强的表现。如何才能避免呢?具体来说,在审题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注意如下的三个方面的问题:

(1)耐心审题。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在审题时,往往把题目看错,在一些细节方面也不注意,如不需要考虑带电粒子的重力而很多同学却考虑了重力,原因一是因为思维定势所引起的,二是基础不扎实,对一些常见的运动及其受力情况、遵循的规律不清楚。

(2)注意一些关键词语。关键词语可能是对题目涉及的物理变化方向的描述,也可能是对要求讨论的研究对象、物理过程的界定,忽略了它,往往使解题过程变得盲目,思维变得混乱。

(3)隐含条件的挖掘。有些题目的部分条件并不明确给出,而是隐含在文字叙述之中,把这些隐含条件挖掘出来,往往就是解题的关键所在。比如说一木板上有一小滑块,木板和小滑块之间有摩擦,突然木板与墙发生碰撞时间很短,其实隐含告诉我们小滑块的速度没有变,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能在大脑中形成一种潜意识。(4)干扰因素的排除。在一些信息题中,题目给出的诸多条件有些是有用的,有些是无关的条件,而这些无关条件常常就是命题者有意设置的干扰因素,只要能找出这些干扰因素,并把它们排除,题目就能迅速得到解决。

(三)群策群力,充分发挥备课组的集体智慧

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二轮复习要针对一轮复习中的学生的易错点,个别知识的空白点,进一步查漏补缺,按照学校要求,物理科每周由主备人提前将所分的任务阅读、收集、分析、整理相关内容。找准重点、难点、易错点,全体教师讨论学案的可行性,对不恰当的地方,发挥集体智慧,讨论修正最后形成完备的学案,每位教师落实到课堂上。

(四)狠抓“讲、练、考、评、补”五个环节的落实

讲:就是关注方法、提高能力。坚持精讲,做到“三讲”、“三不讲”。练:就是夯实基础,形成知识体系。首先是把练习难度降下来,控制在中等难度附近,要强化学科知识的横向联系。既要防止高难度训练,又要防止低层次的重复操练。严格解题规范,题后反思是提高准确率,提高速度的重要途径。

考:首先要精选试题,不用成套练习题。要筛选出质量高的题,集体讨论取舍,精编出高标准的试题,每周选出固定的时间课内定时训练,做好物理110分练习和理科综合2个半小时练习,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与技巧。

评:对定时训练的试卷,老师要做到全批全改,做好错题统计,分析错因,写上评语。对错题进行归类讲评,突破难点、把握重点、澄清易混点,评出错因,给与鼓励,让学生心服口服。讲完后要进行归类总结,进行跟踪训练加以巩固。做到“错一题、学一法、会一类、通一片”。

补:查缺补漏,对错题让学生改好,上交,利用好错题本。坚决将纠错落实到底,让“纠错成为我们的第一作业”。它是学生知识积累、能力升华的捷径。

(五)表述能力及解题的规范化训练

每次考试阅卷以后,总是发现学生在表述方面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往往是言不达意,甚至一道综合应用题,有时就是几行字迹就完事。同时,因运算能力也不行,使得该得分的得不到分,或得不到满分,造成无谓的丢分,实在可惜。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规范解题格式是目前广大学生应解决的重大问题。为此,我们专门印制了物理规范化答题练习纸,一周两次,一次两题,要求学生上交,老师批阅。并要求他们做到一下几点:

(1)对解答中涉及到的物理量而题中又没有明确指出是已知量的所有字母、符号用假设的方式进行说明;

(2)说明题中的一些隐含条件;(3)说明研究对象和研究的过程;(4)写出所列方程的理论依据,列原始方程式,不用连等式;列分步式,不列综合式;分行列式;

(5)字迹书写认真,能快速辨认。(六)重视综合模拟训练,回归试卷

对每一次训练试卷都要认真分析,讲评落实。

第2/5页

(1)评讲要有“辐射性”,评讲不能单纯就题讲题,要从一道题出发,将这一道题从改变题干内容,改变设问方式等方面进行多角度变化,带动相关的知识点、能力点,从而达到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2)评讲要有“指导性”,指导学生如何审题,从何处分析,为什么这样分析,指导分析的方法与技巧,如何挖掘隐含条件,如何建立正确模型,如何排除思维障碍。一道题目在解答过程中如何尽快上手,求解一道题目过程怎样才算完整的叙述,规范的表述。使一道题在解题过程无懈可击,完美无缺,使人在阅卷过程中有一种美的享受。

(3)评讲要有“诊断性”,分析学生试题出错的原因,找出学生知识漏洞和能力缺陷,如何预防低级错误、非智力因素丢分现象的发生,达到诊断和预防的双重效果。

(七)注重与化学、生物学科的联系

既然是理综就不是只考物理一门,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要合理分配好做物理、化学、生物的时间,的确有一些难度,那么在考试中注重考试的技巧是很重要的,在以往的理综练习中,绝大部分学生是不愿意先做物理,他们认为物理很难,不如先把容易拿分的化学和生物做完,如果学生的生物和化学水平不是很高,往往留给物理的时间就很少了,所以在教学中要注重与化学和生物老师的沟通,对于学生的这三门课的水平作了一定的分析与评价,与学生进行沟通以达到帮助他们能合理的安排好时间,遇到难题跳过去。在理综考试中,总共有22道选择题共88分,所以能把选择题做好是拿到高分的关键,所以通常是建议学生先把这三门课的选择题认真做完。

(八)积极调整心态,增强应试心理素质

篇7:高三学生二轮复习计划策略

高一我们首先学习的自然地理可能打击了很多刚进入高中同学们的自信心,因为它涉及的部分是偏理性的,只记忆对提分没有很大的帮助。

事实上,在高考地理复习中你会发现,自然地理是整个地理学科的基础,综合题不会单独考察自然地理部分,但多以它作为背景,所以学好这一部分是必要的。

同样,你也会发现,自然地理是稳定的得分来源,只要你理解了,做题中不粗心,分数一定能拿到手。当时我也在自然地理中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学好这一部分重要的是理解,认真读课本,参考书,将书上的图多在草稿本上画几遍,直到烂熟于心。

下面我们来说人文地理,这一部分主要是多总结。例如水库的作用,某一种农业类型的优点等等,每遇到一道可能在其他题中遇到的主观题,就总结在自己的高考地理笔记本上,除特别记忆外平常做题前多看看,会有效提高主观大题的得分率。

最后区域地理我们从初中开始就学习了,这一部分体现出的是地图和记忆的重要性,如果你之前的基础很扎实,不用太担心,但如果你对世界著名地区的地图还不熟悉,就需要抽出点滴的时间来记忆了。

篇8:浅谈高三政治二轮复习策略

关键词:高三政治,二轮复习,复习策略

一、指导思想

认真钻研和把握一轮复习的现状和期末考试所取得的成绩与不足, 服从学校的整体统筹安排, 在教学安排上进行调整, 继续钻研考试说明, 把握考点要求, 紧扣教材, 帮助学生熟悉知识结构体系, 能够进行较强的知识迁移和知识库的灵活调用。同时, 结合各地模拟试题, 创编复习学案, 加强热点提示和时政材料的导入, 进行多角度命题与变式, 讲练背相结合, 提高学生能力。继续研究和实施轻负高效的课堂, 强化新课程理念, 突出学生主体, 少讲精讲, 优化教学过程, 注重答题策略和技巧的培养以提高复习效率。提高复习效率, 使学生在高考中取得良好成绩。

二、基本思路

1.对已经结束的第一轮复习进行查漏补缺, 继续夯实基础, 把握重点, 过关考点, 注重复习的质量与效率。

2.结合学生的实际与总体教学时间的分配与安排进行第二轮复习。二轮复习主要进行专题复习, 以课本为主, 以考试大纲为标准;打破教材的原有体系, 将所有有本质联系的知识进行划分形成专题, 将知识和理论热点进行结合;理论和实际进行联系, 发现热点和理论的结合点, 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复习;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训练学生规范答题和答题技巧, 提高学生的答题效率和得分率。期间穿插进行各地期末试题、一模试题和二模试题的训练, 从中把握各地高考命题的方向与走势。

3.积极参加校际的高三教学研究与交流, 研究与吸收各方经验, 及时调整和掌握最新高考资源、信息和教学策略。

4.认真备好每一节课, 做到备考点、备知识网、备易混点、备设题角度、备思维和方法。精心上好每一节课, 注重让学生参与, 培养学生在新材料、新情景中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5.强化能力提高的训练: (1) 注重有针对性的训练, 重视对解题思路的梳理, 提高训练的效率。这里所说的“针对性”即针对“增分点”和“弱点”进行训练。可采用多角度思考的方式对一些重点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进行梳理。在训练过程中, 对评价和总结要及时关注, 总结有关的内容思考以及对问题进行判断和解答的规律。 (2) 加强客观题和主观题训练, 突出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 (3) 重点训练“三多”。高考命题的主要特点是“一题多问, 层层递进”。复习过程中, 对“多问题”反复练, 对“由大到小”或“由小到大”的分解训练进行加强, 多做发散性总结的训练。 (4) 加强训练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三、复习策略

1.第一阶段:知识专题复习 (2015年2月底—2015年3月底) 。

本阶段的主要目标任务是整合知识、构建网络, 同时兼顾查漏补缺、巩固知识。通过专项的整理复习, 对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情况进行分析指正, 进一步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按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哲学生活、文化生活四大板块的理论知识, 将其分为十二个专项, 引导学生学会梳理基础知识的把握、对知识点归纳, 将原理和知识重新整理, 总结考点中类似、相近或相关的知识点, 构建知识小板块, 把握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学科内部的交叉联系、考点与时政热点的联系, 力求使学生从宏观上掌握所学知识, 进而使其条理化、网络化、系统化, 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具体做法: (1) 每个专题安排两节课, 课堂上老师讲5~10分钟, 留下30~35分钟让学生思考。课上对规律、技巧、方法、思路进行讲解, 达到高质量教学。教学并不是教材上的内容简单叙述, 而是对“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这一过程的解决。在学生自主把握的时间里要引导学生复习整理, 对错误及时改正, 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使学生通过自己所写、自己所思、自己所做来对知识进行掌握, 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2) 建立主干网络, 扎实基础知识。检验专题复习效果的重要因素是知识是否过关。要重视课本知识, 着重构建基础、主干、盲点知识结构, 重点强调各学科的特点, 注重知识的转化、迁移和运用, 要注意总结近五年来高考的高频高点和冷点, 让学生明白各课各单元高考主要考什么, 自己应该记什么, 做到心中有数。另外, 二轮复习中我们仍然要脚踏实地地抓好双基落实, 指导学生对“主干知识网络”进行构建。因为对主干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是高考考核的重中之重, 指导学生建成自己的主干知识网络就可以在学生心中建立一个“网”, 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 全方位地进行全面思考。 (3) 精选训练题目, 提高训练效率。二轮复习的效果与考试训练题的质量以及训练程度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必须树立通过检测来强化课本知识的巩固和落实的理念, 重视每周的午测、周考, 这就要求教师切实抓好选题、组题、评讲的工作。各地来的高考模拟题一定要认真整合、精选, 定时定量按照高考的考试要求和原则进行强化训练, 使学生适应高考对基础知识、解题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的检验。

2.第二阶段:题型专题复习 (2015年4月初—2015年4月中旬) 。

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对学习方法加强指导, 提高学生对信息进行有效选择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及对知识进行分析总结的能力。对不同题型进行归类整理并总结, 专门对事例型、引文型、图表型、漫画寓意型、计算型选择题专项讲解和训练, 同时更要加强对体现类、启示类、意义类、原因类、依据类、措施类等主观性题目的训练, 总结解决问题的经验, 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训练:一是问题要求的训练, 要仔细审阅相关材料和问题的要求, 对问题的规定性条件要更加注意。二是选择信息的训练, 要找出准确的关键词, 关键词是解题的重要依据和切入点。三是训练寻找和试题有关联的知识点, 这是答题的基础。四是训练作者的语言表达能力, 要用合适的专业术语, 有条理有逻辑地对自己对问题的知识进行表达。五是注重训练学生答题的速度, 合理对时间进行安排。通过对这几个方面的训练, 要达到下面的目的:1.有规律地答题, 在指导学生归纳总结某一类型的解题方法和思路时, 要结合对训练的检验和评价。2.规范性地解题。对待练习题要像对待高考题一样, 作答时要严格根据各种试题的标准, 规范性地使用政治术语。3.训练的纠正性。有针对性地对某一方面进行训练, 对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存在的缺点进行弥补和纠正。

3.第三阶段:时政专题复习 (2015年4月中旬—2015年4月底) 。

本阶段的主要目的与任务是以社会重大时政热点为中心, 从经济生活、哲学生活、政治生活, 文化生活从多方面、多层次地对有关的知识点进行寻找, 对社会上的热点话题进行分析评价, 拓宽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帮助学生理解社会热点事件的发生过程, 集合有关联的教材理论知识, 将热点事件与对知识点的复习过程进行融合, 运用知识对热点进行分析, 利用热点复习知识, 多角度、多方位地分析现实中的问题, 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一定的提高。对热点的讲解不需要讲的太多太详细, 可以通过多次的练习进行掌握。还要尽量把简明的热点专题资料发给学生, 通过几个要点把主要问题准确地表达出来即可, 这大大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要积极落实社会热点事件中的关键词语, 并指导学生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

4.第四阶段:回归课本, 查缺补漏, 综合模拟训练 (2015年5月初—2014年6月初) 。

这一阶段的一个重要任务, 是对知识进行检验补充, 努力克服对难点知识的学习, 对重点知识进行加强补充, 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 加强训练解题方法。要以2015年的《考试大纲》中所提到的考点为标准, 对经常考的知识点进行明确, 加强必考点的学习。强调学生对基础知识点的学习, 并且有目的地对重点知识进行模拟练习。在这个阶段, 有大量的考试和外来信息。所以, 对复习中遇到的问题要仔细总结归纳, 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查漏补缺, 精心选择模拟试题进行专项训练, 但必须告诫学生不能毫无目标地做题, 更不能为了做题而做题。这一阶段的复习, 注重的是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 提高学生自主复习的能力。

具体的方法有: (1) 回归教材:第一要与考试大纲相结合, 要高度重视重点考点和从未涉及考点, 以及最新添加的考点。力求掌握的系统性、规范性和完整性。第二对知识主干反复复习, 实现知识的系统性。要加强梳理网络知识结构, 强调从宏观上对知识的结构体系进行把握, 了解有内在联系的知识, 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 使其更加系统化、条理化、系统化, 对主要知识以及重点难点扎实掌握, 进而使学生的解题方法和应试技巧得到提高, 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学会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2) 重视热点知识和重点知识:首先要做到对旧题反复温习, 做到对规范的思维方法熟练掌握并运用;第二要熟悉课本的关键内容。第三要运用教材精心选择热点资料。 (3) 对答题技巧进行训练, 对各种题型的解答模式及规律进行掌握。

篇9:高三地理二轮复习策略

一、科学落实专题复习,避免进入“死记硬背”的误区

经过第一轮的系统复习,高三文科学生已经掌握了初、高中地理的知识网络,形成了一定的学科技能,进入第二轮复习后,其重点是学科综合能力的培养,其目标是适应高考“能力立意,综合为主”的要求,为此必须展开有序的地理专题复习,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深入培养对地理事物的发展规律和内在联系的分析能力。

很多学生在二轮复习时成天拿着课本背诵,背得多记得多,但却不会答题,很大程度上,是复习方法出了问题。

纵观近几年的地理高考,地理考查不是面面俱到,而是考查学科的主干知识,如自然地理知识考查最多,而这些均是建立在区域地理的基础之上。因此,有必要强调地图、地球、大气运动、区域定位、区位理论等知识的学习。根据笔者多年的高三教学经验,我认为学生应该在如下专题上下功夫:①光照图的判读;②区位因素分析;③物质运动的规律;④气候的形成因素分析;⑤地理空间定位;⑥等值线图的判读;⑦地理计算;⑧中国的区域差异和区域发展;⑨世界热点问题和热点区域。

学生应针对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有侧重地进行复习。这一轮的复习就是要建立知识网络,加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如人文地理主要是高中地理下册和选修教材的内容,如果第二轮复习还是像第一轮复习那样,恐怕事倍功半,而如果按照区位因素分析专题复习,效果就大不一样。在复习时按农业区位因素、工业区位因素、人口城市区位因素、交通区位因素、商业活动区位因素、旅游资源开发区位因素的展开,突出重点,不宜过多过深,不必面面俱到。如农业区位选择问题,应考虑:影响的因素有哪些?哪些是自然的?哪些是社会经济条件?在发展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该采取怎样的措施?这些都是可以迁移的共性知识,在农业区位复习时,还要与时俱进,与当前热点时事结合起来。总之,这一轮的复习就是“削枝强干”,学生要过好知识关、综合关。

二、科学训练高考真题,悟懂能力要求,提高分析解答问题的能力

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方法是高考地理全面复习的重点,因为这些知识是基础的基础,也是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而且反复强调的东西。比如说等值线问题的分析,主要是分析其数值变化、延伸、凹凸、疏密、闭合等,这是高中地理的一个重点问题,掌握了这一原理和方法,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港口建设问题、农业区位问题、交通线的选择问题、风向判断、工业区位选择等现实问题便可迎刃而解。对一些主干知识和重点考点,可以从高考题中去分析和体验,因此,训练高考题很有必要。高考题主要是考查学生的能力,如读图能力、提取信息的能力、分析能力、利用专业术语表述问题及结论的能力等等。在这轮复习时,建议考生认真做一做最近两年的高考题,尤其是综合题。先做再对照参考答案,检查自己错误在哪里、不足在哪里,思考命题者为什么这样命题?考查的目的是什么?是用怎样的方式表达问题的?提供了哪些材料或信息?有没有没用的信息?这样做了以后,你一定会大有收获。这一关的关键就是悟懂高考的能力要求,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高效复习,做到眼到、心到、手到

二轮复习时,对零散的知识要重组,对重点专题要突破,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做到“眼到、心到、手到”:

1.看要点、想内容。每个专题已把相关联的知识点归纳在了一起,看知识要点时,可采用“过电影”的方式,在脑海中再现相关内容,一是温故知新,二是对其中薄弱环节查缺补漏、有针对性地加强,既省时又省力,针对性强。

2.看图、想空间(想原理)。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是知识和信息的载体,近年的地理高考几乎是无图不成题,所以,学生应坚持抽时间看图,变手中的图为“心中的图”,以强化空间概念和图文转化能力。

3.看典例、想思路。“典例”可以是以前的错题,可以是薄弱知识环节的典型例题,也可以是经典的高考题。把它们归在一起,经常翻看,总结、分析解题的思路,有利于相关知识和方法的迁移。

4.看思路、找方法。每节课或每个专题,教师都是围绕核心内容精选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例题,学生应通过典型例题的解题分析,掌握核心知识的灵活运用,掌握该类问题的分析思路,形成规律性的解题模式并加以训练和巩固,牢牢掌握。

四、注重心理素质的培养和应试技巧的训练

除注意复习方法外,第二轮复习时还应注意心理素质的培养。经过前期数月的紧张复习,大多数学生身心俱已疲惫,学习热情有所下降。这时,许多学生的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一方面,企盼高考尽快到来,及早结束这种“痛苦的煎熬”;另一方面,随着高考的不断临近,由于惧怕高考失利,又希望高考不要到来,每天都处于焦躁不安的状态中,心神不定。这种情况就是我们常说的“高原现象”,其实“高原现象”并不代表学生的生理极限和学习效率的绝对顶点,这好比是长跑运动中出现的“极点”现象一样,只要咬牙坚持住,度过短暂的困难期,一切都会好转,会越跑越轻松。针对“高原现象”,学生可以在以下几方面寻求突破:

1.坚定信念、相信自己。战胜别人的是英雄,只有战胜自己的才是圣人。要想在千军万马中脱颖而出,必须有一颗坚强的“心”。

2.在复习过程中,要经常分析、反省自己的复习状态,并从中体会到自己的提高。对其中的不足之处和存在的问题,要及时与老师或同学们交流,以寻求解决的办法。

3.恰当安排各门功课的复习时间,集中复习和分散复习相结合,这样不容易产生疲劳感。

4.不要一味地去追新题、难题、怪题。按照老师布置的去做,做题巩固的是知识、练的是方法、培养的是能力,只要能达到目的即可,不必追求题量,尤其是一些难度过大的题,在近几年高考更重基础且难度不断降低的情况下,更是没有必要。

5.在二轮复习中,还应适当注意应试技巧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地理解题过程通常为“三步曲”:捕捉信息→处理信息→整理答案,但高考试题往往是“非一般的、非常规的”,需要考生具备发散思维与多端思维能力,所以训练时,不但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还要注意用实际去联系理论,逐步形成科学的地理思维模式。整理答案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对于开放性试题,很多学生虽然理解了,思路也正确,但就是没有回答正确或回答不完整。针对这一情况,在平时训练语言表达时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条理性。答案要分段、分要点,条理要清楚,脉络要分明,决不能长篇大论。二是层次性。把有把握的、精彩的答案放在前面,如果没把握,怕漏答,可以适当多答几条,但要将把握性不大的放在后面,对一些不很清楚的地理名词,可采用模糊答法。除此之外,平时训练时一定要重视时间观念,不要拖拉,科学安排答题时间。由于文综试卷自始至终给人的感觉是在考地理,因为从头到尾都有图,且首尾都是地理试题,所以答题时,建议按试题排列顺序做题,不会做的先暂时放一下,不要慌张,你不会做,人家也可能不会做,这在平时要多训练。选择题用时一般45分钟左右,千万不要先做后面的大题,再做选择题,因为选择题的分值140分,接近一半,而且有些题是送分的,一般同学要全对几乎不可能,因此心态要平稳,不要急于求成,贪大求全。

总之,高考是以选拔为目的的考试,高考备考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只要学生认准目标,持之以恒,科学备考,各个击破,以一种健康、积极的心态迎接高考,一定会取得胜利!

上一篇:北京冬奥会难忘瞬间的观后感下一篇:民间借贷法律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