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

2024-05-16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共9篇)

篇1: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

三 数组

武小英

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常常借助语言思考和分析问题,表达思维,因为语言和思维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是思维的表现,思维是语言的内容,语言表述的完整、准确,就直接反映了学生思维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因此,小学数学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

在平时的数学课上如何培养学生呢?我认为有一下几点:

1、把握时机,培养学生说话的积极性

现在小学生表达能力差的越来越多,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不断地鼓励学生,培养学生说话的积极性,让他们敢说会说,激发学生说话的愿望,鼓励学生大胆说,尽量给每一位学生都有说话的机会。

可以给学生讨论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小组中先说一说,增添表达的信心,例如:教学乘法的含义后,可以让学生同桌之间先说一说3×2的意义,然后请一个好生说一遍,能带动其他的学生说,这样锻炼下来,学生逐渐就有了说的的勇气,自然为语言的表述提供了基础。

“疑”是思维的火花,“问”是追求的动力,教师应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在思考提问的过程中勇于探索发现问题,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进而激发学生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培

2、有始有末,培养学生语言的完整性 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发展他们的思维。

小学低年级的儿童对新事物的认识不会有意识地说一句完整的话,思维单一。根据低学生的这种特点,训练的时候老师要注意让学生用完整的话来回答别人提出的问题。用问题来引导他们学会说完整话。例如:

图上画得是什么?——图上画得是小朋友去买矿泉水。

他们要买多少瓶?——他们要买20瓶。

每瓶几元?——每瓶2元。

问题是什么?——需要花多少钱?

最后再让学生连成一句完整的话:图上画的是:小朋友们去买20瓶矿泉水,每瓶矿泉水2元,一共需要多少钱?

2、创新思维,培养学生语言的灵活性

语言的灵活性,就是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不同层次来表达。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实也就是思维灵活程度的体现。教学中有意识地经常训练学生对应用题使用分析的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灵活程度。“老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提高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要耐心引导,循循善诱。说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的,如果理解了却说得不对或是说不清楚那是因为没有正确的说话思路。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适当地加以启示,让学生逐步地说出,最后再完整地叙述。这样既达到了目的,又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并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教师用语规范,对学生施以良好的影响。

教师的语言和行动是一种不可估量的无形的教材。数学语言是最精确的,在这方面教师的语言应做表率,教师的语言应用词准确、筒明扼要、条理清楚、前后连贯。教学语言规范的教师,他的学生表达能力强,表达准确、清楚、简练。

有些教师偶尔也把不规范或不科学语言带进课堂,如:长方形的周长等于长加宽乘2 ;任何整数都可以化为分母为自然数的假分数。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通过教师语言的示范作用,对学生的初步思维能力的形成加以艮好的影响。朱智贤教授明确指出:“小学教师的任务在于有计划地发展儿童的语言,特别是书面语言和内部言语,丰富儿童的经验,特别是间接的经验,因为儿童的思维水平是在掌握言语和经验的过程中实现的。”

4.循序渐进,培养学生语言的逻辑性

不少学生在做作业时做得非常漂亮,然而让他们把自己的想法说一说,却总是说不清楚,或是词不达意。就这一现象,应教他们把每一个知识用语言表达出来。思维具有逻辑性,因此,在语言表达时要有根据、有条理,前后连贯,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一定的逻辑思维顺序,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使学生的思维具有一定的条理,学会说完整的数学:

(1)启发学生说算理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学生对于一些算理好像听明白了,但是真的能理解吗?要看他是不是能清楚地将意思表达出来。让学生说一说算法的过程,也就是学生检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的过程。通过反复的训练,让学生利用语言,准确、明朗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学生思维将会得到提高。

(2)引导学生讲思路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应用题的教学。简练的数学语言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应用题的内容,有利于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应用题教学中,有部分学生能解题,但却不能说清“为什么”,就是不能用数学语言清晰、有序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这就需要从口语表达训练着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小明买了6颗糖果,小军是小明的4倍,两人一共买了多少颗糖?首先让学生观察、感知数量之间的关系,然后回答问题:

a、求两人一共买了几颗糖,应该要知道哪些条件?

b、未知条件,已知条件?

c、应先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

d、问题是什么?

e、怎样列式?用什么方法计算?

学生根据教师的提问回答问题的这一过程,就是让学生有条理、有步骤的分析过程,通过不断的反复训练学生就能把分析的过程用一句完整的话说出来,逐步就会使表达更加通顺、流利,这说明学生的分析能力提高了,掌握了基本的分析方法。

总之,数学应加强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从小学数学就开始,不断训练学生,很容易使学生养成言之有理,做事干净利落的好习惯。数学语言是非常严谨的,数学思维是往往借助数学语言进行的,培养学生学会说数学,让学生在说数学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技能。

篇2: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

陈 利

【摘要】

数学语言所特有的抽象性、概括性、简洁性、逻辑性使一年级小学生较难理解数学语言所表达的数学思想,无法用数学语言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造成学习数学时遇到很多困难。本文从在倾听中模仿数学语言、在阅读中感悟数学语言、在操作中强化数学语言、在交流中提升数学语言、在情境中应用数学语言五方面提出了培养策略,以有效引导一年级学生能准确、简练、有条理地用数学语言呈现自己思维过程,逐步提高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

一年级学生 数学表达能力 培养策略

毕业后,我一直担任小学数学教学,通过近二十年的课堂教学经历,越来越深地感到,数学语言对于数学学科非常重要。同样的数学课堂,为什么不同的老师执教,孩子们的反应,尤其是课堂上孩子们通过语言来表达数学中的概念、法则、定理、意义,其语言的准确性、完整性、逻辑性截然不同。很久,我一直在思考。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试想,如果我们的课堂,少了孩子们精彩的展示,我们的课堂就是空洞的、无意义的,也是失败的。

要提高学生各种数学能力,离不开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数学语言表达对低段尤其一年级学生来说处于启蒙阶段,这一阶段是培养和发展儿童数学语言的最好时期。所以,我决定从2013年3月开始,以所任教的一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致力于“培养低年级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研究。在我的课堂中,尝试培养孩子们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让孩子们逐步学会用准确的、通顺完整的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逐步提高孩子们参与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一、教会学生倾听,在倾听中模仿数学语言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说话不够完整,甚至更多使用的是生活化语言,语句不够规范,很难成为数学课堂上的语言。如果学生能在课堂上听清楚老师的提问、讲解,听清伙伴的回答,那么必定会由“会听”到“会说”。所以,要使学生会“说”,首先是要学生会“听”,给学生一个辅助的拐杖,学生才能在模仿中把数学化的文

字语言说正确,说规范,从而为理解符号语言、图形语言,为学好数学奠定基础。

例如,一开学学习《我们的教室》时,学生就接触了数量,而学生往往喜欢用“个”或“只”:4个人、6个凳子、6只椅子„„来表达,所以,老师就要通过教学,让学生能正确使用单位名称。在训练时,教师应给予正确的范例,通过教师范读引领、学生榜样示范、及时纠错强化等训练方法,加深学生对正确使用单位名称的记忆。不仅开学第一课,在以后的看图说话、加减法算理的叙述时都应提醒学生正确使用单位名称。

又如《我们的教室》一课,是通过说一说教室里有那些活动,让学生逐步养成对个数进行正确规范的口头表达习惯。教师可以结合我们的教室和主题图,通过“教室里有„„”、“桌上有„„”等句式培养学生有序地观察,完整地说,为今后学生将图形语言(看图说话等)、符号语言(比多比少等)用文字语言完整地进行表述奠定基础。

听是说的基础,在养成良好倾听习惯的基础上才能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所以应重点抓好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在倾听中模仿正确规范的数学语言。课堂上,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倾听,让学习困难的学生重复别人的回答,让优等生评价、补充别人的发言。教师适时引导、示范,通过师生、生生的评价促进学生倾听习惯的养成,促进“说”的能力的提高。

二、教会学生阅读,在阅读中感悟数学语言

数学语言具有高度抽象性、严密性,每个数学概念、符号、术语都有其精确的含义。要掌握数学语言并非一朝一夕,因此必须重视数学阅读,教会学生阅读数学书,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数学语言。《课程标准》指出:“经历运用数学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这就要求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几种数学语言间“互译”能力的培养,通过“互译”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

数学书既是教师教学的依据,也是学生学习的依据。因此,应重视数学书在教学中的作用。也许,有的老师认为数学书没有语文书那样强的阅读性,尤其一年级的数学书插图比文字占的比重更大,有时整个页面,只有简单的几句话,因此不需要指导学生阅读。实则不然,数学书中的某些插图,其实是一种图形语言。在描述数学概念或关系时,图形语言的描述为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的描述提供了直观表象,为学生理解和感悟数学符号语言的意义和内涵奠定了基础。因此图形

语言易懂、易学,是理解和把握符号语言的扶梯,尤其在一年级数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它的地位和作用是举足轻重的,也是不可替代的。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第一学期《比一比》时,就可充分利用几种语言的“互译”,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提高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第一步:指导学生观察图形语言: 《比一比》

此题是实物进行比较,教师可用简单的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图上画的是什么?”、“左边有几个?”、“右边有几个”,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初步感悟到你表达的题意:“左边有6颗糖葫芦,右边有8颗糖葫芦。”

第二步:指导学生将图形语言转化为文字语言:

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并用文字语言口述比较结果:“6颗糖葫芦比8颗糖葫芦少”或者“8颗糖葫芦比6颗糖葫芦多。”

第三步:指导学生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

在比较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掌握相应的符号语言:“6<8,读作:6小于8”或者“8>6,读作:8大于6”。

在指导学生阅读数学书的基础上,随着教师从“图形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环环相扣的“三部曲”式的“互译”能力训练,使学生对数学语言的感悟得到逐步提升。

像这种图形语言也能通过媒体、板书等形式展现,但要指出的是,无论是新授还是复习,我们的教学不可能脱离书本。即便使用媒体等形式展现图形语言进行讲解,最终一定要引导学生回到书本——阅读数学书。当然,不一定阅读同一道题目。当学生学会阅读数学书以后,他们在翻阅数学书时,数学语言又在他们头脑中重现,他们在复述时,也会得到一定的提示,避免成为“空想数学”。

三、引导学生操作,在操作中强化数学语言

动手操作是发展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最有效途径之一。低年级学生的

思维是直观性占主导地位,主要是形象思维活动。作为教师,应遵循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充分认识到让学生动手操作的重要性,当然也要避免为操作而操作。在引导学生操作时,要多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叙述操作过程,因为语言是思维的载体,知识的内化与相应的智力活动都必须伴随语言表达的过程,只有让动手操作、动脑理解、动口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达到强化数学语言、深化含义理解的目的。

如教学《进位加法》时,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操作“双色片”来理解“凑十法”,强化数学语言。

第一步:让学生在20数板上摆出9个双色片。《进位加法》

第二步:让学生再摆5个双色片。学生可能会出现书上小巧和小胖那样的两种摆法。

小巧:将加数9和5一个接着一个摆出来。小胖:是将加数9和5上下分开摆出来。

(此时,对于学生来说“数出5个双色片摆在数板上”并不是一件难事,关键是后面教师的引导与计算过程的表述。)

第三步:交流两种摆法。在交流中,对每一种摆法,教师都要引导学生将直观的图形语言转化为简洁的数学符号语言:“把5分成1和4,9+1=10,10+4=14”或者“把9分成5和4,5+5=20,10+4=14”,进一步突出“凑十”的重要意义。同时,培养了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学生通过操作活动,可以丰富感性认识,通过有条理地说操作过程,可以把外部物质操作活动转化为内部思维活动,以掌握事物的本质属性,使学生的数学语言得到强化。

四、引导学生交流,在交流中提升数学语言

由于学生的家庭背景、生活经验、思维特点等不同,导致他们对同一概念的

理解常常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在课堂上必须给学生提供数学交流的机会,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能把形象直观的观念和抽象的数学概念联系起来,让学生通过交流提升数学语言。数学教学的交流主要包括师生交流、生生交流,这样的交流,使学习困难生也有表达的机会,真正落实《课程标准》提出的“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理念。

1.生生交流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主要有小组讨论、同桌交流等形式。同桌交流非常方便,是教学中最常见的交流方式。如,巩固“数的分与合”时,就可进行“我说组成你猜数”的同桌交流游戏;在教学“进位加法”、“退位减法”时,也可让同桌通过互说计算过程来巩固算理„„通过这样的交流,既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又鼓励学生表达,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说”的机会,在交流中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2.师生交流

“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教师通过提问、讲解、提示、倾听等多种形式与学生建立互动式交流,并在交流过程中帮助学生提炼数学语言,培养数学思维。师生交流的关键在于教师的提问与引导,要避免“启而不发”或“未启而发”现象的发生,教师应精心设计有价值的问题,使得师生交流能顺利进行,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升。

小组讨论的作用在教学中也不容忽视。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采用小组交流比同桌交流更合适。由组织能力、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组长,在组长的带领下通过互动交流,使每个学生的观点得到充分的表达,学生的思维在交流中得到启发,学生会更主动地思考、倾听、表达以及灵活运用新知,依靠集体的力量共同解决难题,学生的身心都处于主动学习的兴奋中。这样的交流使学生在提升数学语言的同时,也发展了数学思维。

值得注意的是,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教师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第一学期,学生处在从幼儿园生活向小学生活逐步过渡阶段,学生的各方面能力还不是很强,尤其组织能力与表达能力,因此建议以同桌交流为主。第二学期,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身心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思考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都比第一学期成熟,可逐步进行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

通过数学交流,让学生把自己的思想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并接受他人的思想,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数学语言的理解和掌握。

五、精心创设情境,在情境中应用数学语言

有位儿童家说过:“每个儿童都是一个天生的玩家”、“他们应当在有意义的情境中听数学语言的使用。”学生有了“说”的欲望,教师应该适时为他们营造“说”的氛围。

数学与人类的活动息息相关,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教师可以从多方面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到数学与日常生活有着密切联系,产生学习的自我需求,从而更加愿意“说话”。例如,教10的认识,学生学会了10的读写、10的分解与组成、10的基数和序数意义,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多说几句话”:“你能用10说一句话吗?”“你能说一段话,把10和第十都用上吗?”学生会说:“我衣服上有10粒纽扣。”“排队时我站在第十个。”“看电影时,我坐在第十排的第4个座位上。”„„这样说一说,不仅加深对10的认识,还谈论了10,把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感悟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它要求教师要在课堂上抓住一切机会,注重对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以“说”促“思”,充分挖掘每一位学生的创新潜能,使更多的学生在不同程度上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让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成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主战场。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堂标准(实验稿)》

浅谈小学一年级学生数学

语 言 表 达 能 力 的 培 养

颍泉区苏屯小学

篇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兴趣的培养是开头, 那么, 方法的指导则是关键。说话也是一门艺术, 要求说话者能准确、明了自己的思维活动, 通过数学语言显示给听众, 不能模棱两可, 含糊不清, 所以教给学生说话的方法在培养学生“说话”能力中尤为重要。

一、教师示范“说”

在教学中, 语言是纽带, 语言是课堂上师生间交流的主要工具。教师主要是通过语言向学生授业解惑, 而学生则主要通过教师的语言理解和接受知识, 所以教师的教学语言在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小学生模仿性强,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一言一行无疑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数学教师的语言是学生语言的表率, 教师的数学语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语言。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 通过教师语言的示范作用, 对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产生良好的影响, 从而促进学生数学语言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训练学生会“听”

要学会一种语言, 第一步就是听。只有身临其境, 置身于语言环境之中, 才能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所以我们必须培养学生不仅能专心听老师讲话, 而且还要认真地听课堂上每个同学的讲话, 要听后作出思考, 也就是对别人所说的话作出判断, 有自己的见解, 养成听的好习惯。

三、明确说的要求

数学语言与其他语言不同, 因为在数学的“词典”中, 只有“记叙”, 没有“描写”, 也没有“比喻”, 更不能有“夸张”。所以我们要求学生把数学语言说的完整、准确、简洁和有条理。一定要言简意赅, 干脆利落, 不能拖泥带水, 更不要添枝加叶。

1. 完整性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零散的、不系统的, 思维单一, 语言不完整, 不会有意识地说一句完整的话。如:学生回答“10比6多4”时说成“多4”;“妈妈比小红大25岁”说成“大25岁”。根据学生的这种弱点, 训练时要求学生先想后说, 用完整的句子来表达。

2. 准确性

数学的科学性决定了它的语言的准确性。无论是下定义, 还是做判断, 都要求用词恰当, 科学合理, 不允许有一丝一毫的偏差。如“分数基本性质”是这样表述的:“分数的分子与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 (零除外) , 分数的大小不变。”在叙述时, 这个“零除外”不能丢, 丢掉了就犯了科学性错误。

3. 条理性

篇4: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

一、教师要以身作则,率先示范

要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语言要规范,给学生做出榜样。作为教师,在备课环节要注意备教师的数学语言,做到叙述有条不紊,语言表达准确、精炼,思路清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提问要有目的性、针对性,所提的每个问题必须要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启迪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不断地开动脑筋来探索新知识。如教学“算一算”时,教师首先出示了一幅情景图,问:“图上画的是什么?请你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这道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我们能用什么方法来计算?”作为一名从教多年的老师,像这类应用题一般都是先让学生审题,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题目中的一些已知条件和问题,主要的目的是进一步弄清条件与问题之间的数量关系,最终思考一些解题的多种方法。低年级的学生年龄比较小,他们在进行表达时语言不够完整,这时就需要教师来引导他们用完整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当学生列出算式后,教师让学生自己试着动手摆小棍等教具计算,然后在同桌、小组之间交流各自的做法。这样的引导启迪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用语言来表达自己思维的能力。

二、要激发兴趣,营造氛围,让学生开口

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与发展是借助语言来实现的,而思维的发展又能促进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所以,在课堂上要让每个学生都有话想说。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要在数学课中激发学生语言表达的欲望,必须培养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教学《买电器》时,我创设了到家电商场购物的情境:同学们,老师带你们到家电商场逛一逛,你们高兴吗?可它们的价钱不知道。请同学们猜一猜好吗?(师出示图片)提问:台灯的价钱是比70少3的数;电饭锅的价钱百位上是2,十位是最大的一位数,个位是10的一半;VCD的价钱是由4个百5个1组成的。使用精美的图片,让学生猜价钱,让孩子们在好奇、神秘、紧张的猜价游戏中走进数学。再如教学《认识人民币》时,我创设了学生熟悉的“购物”“乘车”“小朋友往储蓄罐里投硬币”等生活情境,这样信息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的兴趣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学生的创新思维将随之被激活了。同时学生也“知无不知,言无不尽了”。

三、重视训练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说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贯彻以“语言训练为主线、思维训练为主体”的教学思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多有话要说、有话可说。并在积极的评价中,使学生说的热情得到激发,说的能力得到提高。

1.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和独立思考本来是不矛盾的,但是我们在实际操作中却很困难。学习好的学生不会等其他学生发言,而是首先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这样一来,那些学困生相当于走了形式。当老师提问到学困生时,他们虽然往往能够答对,但这并不是他们自己思考得到的。因此,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集体的意见。这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多有话要说、有话可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说的发展。

2.小组讨论。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理论学家布鲁钠认变,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引导、点拨,而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因此在学生初步感知的基础上,不是教师讲解,而是由4-6人为一组的相互提问、相互帮助、共同商讨,解决问题。并由该小组的小组长进行归纳整理,准备在大组交流,发表见解,小组长可以轮流交换,这样在每节课中人人要说话,使胆小的、口头表达不好的学生能逐步提高。这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使学生非正式的口头语言向非正式的书面语言转化。

3.大组交流。学生在小组讨论后,学习热情高涨,教师要因势利导,组织大组交流,为学生再次提供交流信息,共同学习的机会,从而使信息渠道全面畅通,学生的语言表达逐步得到完善,也使他们的思维得到了一次升华。大组交流时,先由一组发言、汇报,其它各组作出评价和补充,必要时,组际之间进行讨论、争辩。最后,师生共同对知识进行归纳,形成共识。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效地组织学生,并不失时地进行富有启发性的引导,在水到渠成之际对所学的知识作出科学性归纳和总结,从而使学生非正式的书面语言向正式的书面语言转化。

四、抓住数学语言的特点来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一方面,数学语言是极其严密和精炼的,有的只有一字之差。数学语言最大的特点是有严格的界定和明确的含义。因此,作为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育教学活动中,特别是在训练学生讲解的过程中,要特别重视语言的准确和严密,要耐心地引导学生用科学的语言进行叙述和表达。

另一方面,数学学科的骨架就是它严密的逻辑结构,如果违背了逻辑就违背了数学的真缔。因此,教师训练学生的数学语言就要符合它客观的规律性,让学生讲的话要有根有据、有前提有条件、有因有果。我们把含有概念、判断和推理的思维称为逻辑思维。数学教学中涉及的一些概念的外延和内涵、一些定义、一些分类、一些归纳、一些演绎等,都无不与逻辑思维有关。教师在学生讲述时,就要有意培养他们遵循这些规律。抓住这些特点来培养学生,会让数学课堂更加精致,更加简炼,更容易让学生们接受。

篇5: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

东于中心小学

武福爱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增强学生的参与、交流、合作意识;美国语言学家布龙菲尔德也说:数学不过是语言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现代心理学、教育学认为:语言的准确性体现着思维的缜密性,语言的连续性体现着思维的逻辑性,语言的多样性体现着思维的丰富性,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研究很有必要。于是我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研究”作为我行动研究的内容,试图探索出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操作策略,下面从几个方面谈一谈我的一些做法。一. 营造民主和谐氛围,让学生“敢”说

通过调查问卷,我发现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较差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

1、来自于教师,教师一方面比较威严,主导作用凸显,对于学生的错误不能容忍,以至于学生因害怕说错而三缄其口;二来不能做到面向全体,课堂上急于让学生说出正确答案,只让少数几个“优等生”回答,使多数学生成为陪客,长此以往,多数人得不到锻炼,语言表达能力自然就差。

2、来自学生本身,一部分学生性格内向、害羞,不敢在大庭广众之下发言。

3、来自于其他学生,当一些学生说错了时,会受到相当一部分同学的嘲笑,使学生没有勇气说话。由此,我觉得要让学生自信地张口,就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出一种欢快、愉悦的情景,启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想说的欲望,让学生敢想敢说。

在我的课堂里,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不能是知识的化身和权威,而是一个共同参加学习活动的伙伴;学生感到自己是安全的、融洽的、自主能动的,他能和同学、教师甚至教材进行平等的对话。在这样的环境里,学生迫切地想与大家交流自己的学习体验,课堂成了学生放飞心灵的天空。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就能得到培养,同时树立起在课堂上大胆表达的自信。同时,在课堂的导入、新课展开、反馈讲评、巩固延伸、课堂小结等各个环节,要、尽量采用亲切的语气、协商的口吻,尽可能地使课堂氛围显得民主、和谐,让学生思想上变得轻松,愿意提出问题,敢于发表意见。二. 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想”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把自己“溶入”到数学课堂活动中,并且自觉主动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发表自己的见解,首先得引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表达的欲望。实践证明,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越感兴趣,参与的意识就越强烈,思维也就越活跃。在教学中,我应注意采用多种形式,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肯想愿说。1.体会数学语言的美感,激发想说的兴趣。

数学语言表面上显得枯燥乏味,其实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那就是准确、严密、简明,蕴藏着丰富的内涵,有一种内在的美感。充分理解、掌握它,就能领略其中的微妙之处,感受其中的美的意境,从而激起学习、探究的兴趣。比如在教学除法时,关于余数的表述:余数必须比除数小,而学生往往会说“余数不能比除数大”,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比,了解到两种说法的不同,深入体会到数学语言表达的严密性的美,而感受到数学语言表达的重要性,激发学生想说好的兴趣。

2.体验语言表达的愉悦,激励想说的兴趣。

学生只有在不断得到鼓励时,他们的语言表达才能完全与流畅的思绪一致,他们的智慧和创造力才能得到充分释放的机会,感受到成功的愉悦,也才有畅所欲言的欲望和兴趣。所以,在课堂中,要尽量给学生创设一种各显其才的机会,坚持面向全体,紧抓少数的原则,有意识地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向不同水平学生提出问题鼓励他们来回答:难度偏低的问题,让一些学困生回答,那怕是说头丢尾,也以鼓励为主,再请其他同学补充,让后进生拿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并记忆更深,又不打击说的积极性;好学生回答一些思考性较强的问题,不太难的问题则安排中等学生回答,这样,调动每个学生说话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各类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表达能力同时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和提高。三.教会语言表达策略,让学生“能”说

教学时,教师应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教给学生数学语言表达的策略,如数与代数教学主要训练学生条理清晰地叙述算理、算法、概念、法则以及公式的来源;统计与概念教学主要训练学生描述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并能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述可能性事件;实践与综合应用主要训练学生说出自己对某一问题的分析过程,对自己的推理和思考进行合理地解释;空间和图形重视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口述公式的推导过程。在教学中,我注意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教给学生有条理地用数学语言来表达和思考的策略,把知识的获取与发展数学语言有机结合起来,以语言促思维,让学生能说会说。

1.计算教学,算理表述要有条有理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计算教学的重点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法则,学生对于一种算理听听似乎明白,真正理解与否,还要看他是否能清楚地表达出来。让学生口述算理和法则的过程,也就是学生对其深入理解掌握的过程。比如在教学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312÷4时,引导学生观察并交流:被除数的前一位数比除数4小,商不够1个百,就要把3个百和1个十合起来是31个十,除以4得7个十,7要写在十位上,再把十位上余下的3和个位的2合起来是12,除以4得3,所以商是73。学生通过这样有条有理、有根有据、前后连贯地叙述计算的算理和过程,逐渐达到运算技能的自动化阶段,不仅使他们获得运算的速度和较高的正确率,而且充分运用语言表达准确的表述自己的思维,优化了自己的思维程序,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

2.概念教学,语言表述要准确严谨

在概念教学中进行语言表达的训练是由直观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的桥梁,学生在对某个概念抽象概括时,将感性认识的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把非本质性剔除,抓住本质属性形成概念,并通过语言来进行表述。学生语言表达是否严密,直接反映了学生对概念本质的理解程度。

3.图形教学,推导过程要连续完整

公式、法则等的教学,要展开推导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要注意为学生创设主动探索的空间,提供大量所需的感性材料,又要引导学生借助语言对感性材料进行概括,使学生逐步掌握分析综合、归纳推理等一些基本思维方法。比如我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时,我首先引导学生怎样剪,怎样拼之后,再让学生动手操作,操作完后,让学生依次回答下面问题:(1)割补的长方形与原平行四边形面积大小怎样?(2)长方形的长、宽与平行四边形的底、高有什么关系?(3)长方形面积怎样计算?那么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

通过连续完整的语言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学生对知识形成的过程理解得透彻,记得也牢。

4.应用题教学,思路表述要简明精炼

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精练的教学语言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应用题的结构,便于分析数量关系,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在学习应用题时,有些学生会解题,却不能说出个所以然,即不能用语言精炼有序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这就是要从语言训练入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我在教学两步计算应用题时,如:水果店运来4筐苹果,运来的桔子是苹果的3倍,水果店运来苹果和桔子一共有多少筐?就训练学生从条件出发可以这样想:根据“运来4筐苹果,运来的桔子是苹果的3倍”可以求出桔子有多少筐,再根据“4筐苹果和12筐桔子”可以求出“水果店运来苹果和桔子一共有多少筐?”;从问题出发可以这样想:要求“水果店运来苹果和桔子一共有多少筐?”要知道“苹果有多少筐和桔子有多少筐”,而“桔子有多少筐是未知的”,可以通过“水果店运来4筐苹果,运来的桔子是苹果的3倍”这两个条件求出。

经常像这样引导学生用简明的精炼的词语表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按一定的逻辑、一定的规律来表述,可使他们日积月累地学会有条理地说,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学生有条理分析应用题的过程,通过反复训练就会把这个分析过程用连贯而完整的话表达出来,以后教学应用题时,仍然坚持让学生口述分析过程,逐步就会流利地表达出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学生的分析能力也提高了,同时也训练了学生思维能力。

四.进行规范语言训练,让学生“善”说

数学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它要求用词精确、简练,具有逻辑性强的特征,其实对学生进行规范数学语言训练的过程,也正是对学生思维过程的训练,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规范数学语言的训练是很有必要的,也只有通过规范的语言表述的训练,学生才能做到善想善说。

我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除了要求学生会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外,还要求他们用语言来表达出自己的思维过程,这样的训练不但有利于及时纠正学生思维过程的缺陷,同时也有利于发现学生在整个表达过程中的语言是否规范,用词是否精练,而且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对概念、性质、法则及公式的学习。只有重视对学生规范数学语言的训练,经过较长时间的训练,才能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用数学的思想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切实做到学以致用,所以对学生数学语言精确、规范化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

在规范学生数学语言的同时,作为教师本身更应注意语言的规范化,让学生

在模仿中形成规范的数学语言。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模仿能产生表象,可成为日后思维的准备。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未完善,但他们的模仿性强,这就需要课堂上的教师语言作为典范,成为规范学生语言的依据。所以教师语言要具有准确性、示范性,教师说话时必须语法规范,用词恰当,言简意明。对概念陈述时要准确规范,合乎逻辑,对解题思路的论述要有理有据,讲求顺序性。

篇6: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

为适应未来人才素质的要求,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语文教学,便责无旁贷的承担起了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这一重大职责。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重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还应重视学生语文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努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其成为他们架通未来事业成功的桥梁,这应该成为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趋势。

有效开发、利用家庭与社会的学习资源

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缺乏不仅仅是学校教育不当所致,而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造成的。因此,解铃还须系铃人,需要三者的共同努力和合作来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和家长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生活当中处处都是课堂,家长和学校之间应当形成互动,有效地开发生活当中的学习资源,特别是家庭活动当中有意识地去训练自己孩子的语言交流能力。这种主动交流能力培养的情境还可以搬到课堂上,通过情境再现的形式,教师及时对学生的语言行动提出必要的指导。教师爱应当多关注身边的资源,向家长推荐一些适合孩子学习同时学生又特别感兴趣的书籍、报刊或是电视节目等,以此来让学生模仿学习,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家长也可以通过网络来丰富学生的视野,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条件成熟的地区还应当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优势作用,定期由专家向家长传授如何[文秘站-您的专属秘书,中国最强免费!]提高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方法和技巧。

营造和谐、民主、互动的谈话氛围

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时,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解决学生的心理障碍问题,使学生的表达顺利进行,教师就应该努力营造和谐、民主、互动的表达氛围,尊重学生的想法和表达习惯。首先就是要给学生以信心,鼓励学生多参与一些双向互动的活动来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激发学生对于语言表达技巧的浓厚兴趣。语言表达的过程应当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只有这样的语言表达实践活动才能迎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这样教学效果也才能实质性的提高。我们不应当死死管住学生的嘴巴,课堂上多进行师生互动,课间促进生生之间的互动,让小学生在互动当中自评自省,活跃课堂氛围,拓宽表达空间。在充分体现学生学习主题地位的基础之上,让每个小学生都能在欢快的课堂氛围之中,自由自在地表达出自己的所思所想。通过这种形式的思想碰撞,小学生的语言表达方式丰富起来,他们的思维体系也在循序渐进中慢慢得到完善。其次要建立一种真诚、接收、理解的师生关系,增强学生的安全感,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中国自古以来崇尚“师道尊严”,教师以严厉、威严来树立自己的威信,但是,这样会让小学生更加害怕教师,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只有老师真正放下架子,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人价值,发自内心地“移情”于学生,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分担他们的喜怒哀乐,学生才会克服心理障碍,对学习产生 安全感,增强学习的信心。从而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表达自己的内心的观点,这样训练下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就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最后教师还要考虑到每个同学的个体差异,针对各个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因材施教。尽管儿童的心理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但是每个个体之间又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别。因此在教学当中应当尊重这样的个体差异,不能一概而论机械地区要求所有人都能达到一致的水平,同时在评价体系上也应当因人而异,给予每个学生在每个学习阶段必要的鼓励,提高小学生的自信心。对于一些表达能力水平相对薄弱的小学生,尽量在提问时选择一些难度较低的问题,并尊重学生的天真观点,及时给予其必要的鼓励和自信,循序渐进地改善。

创设课内外真实的有利于学生语言表达的生活化的交际情境

教师应巧妙创设交际情境,激发学生的交际欲望。通过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挖掘口语交际话题,让学生说一说、写一写他们熟悉的人或事,做到有话可说,有话可写,而不是半天憋不出一句话来,或是下笔都是别人的东西,没有自己的真情实感。教师可以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挖掘教材内涵,创设形式多样的交际情境。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示范如何开始发言、如何去倾听别人的声音、如何去评价、如何指正别人的不足再提出自己的建议等等。在每次习作教学中,可以首先让学生口头作文。指导他们就某个题目有条理、流利、有表情地讲述,如:《我的烦恼》、《我的小发明》等等。再如习作教学《春天的发现》,先让学生体验自然、接触自然,用心感悟,然后在再让他们通过自己的语言组织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流利地表达出来。通过不断的全方位训练,学生的讲述既言之有物又言之有序,作文水平自然有大幅提升。

综上所述,语言的表达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处处留心,有效开发、利用各类学习资源,努力营造和谐、互动的交际氛围,创设真实的生活化的交际情境,创造性地开展教学的实践活动,努力拓宽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训练途径,落实有效的评价机制,让学生在实际的体验、操作中,积累经验,培养小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为他们成功地进入高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彭丽雅。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语文实践活动得研究[J] 2012年第8期

篇7: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

言表达能力的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中要教会学生熟练运用母语进行交际,最为基础的则是说话,这是与他人交流思想、表情达意的一个主要途径。因此语文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由于低年级学生受识字不足、词汇缺乏、抽象思维能力弱的影响,常常出现“心中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的情况,针对此情况,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说话资源,进行说话训练;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拓宽学生的说话语境;创设情景,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方法很多:如描述画面、问答、朗诵、背诵、续编故事、拓展课文、复述故事等。针对不同的课文,可以选用适合的方法进行说话训练。作为低年级教师要根据学生对图片、故事、动物等感兴趣的特点,激发他们的说话欲望,这是培养学生说话能力的首要条件。接下来我就教学中感受最深的两种方法谈谈我的做法和大家交流一下:

一、重视阅读教学,进行说话训练。

1、描述画面,进行说话训练。

低年级课本图文并茂,穿插了很多形象生动的图片,这是非常好的说话资源。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其作用,引导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如在教学《要下雨了》一课中,我先让学生观察图画,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他们在干什么,说了些什么。孩子们有图可依,有话可说,自然兴趣盎然,争相描绘。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把话说通顺,说完整,对程度好的同学可以引导他说得更具体一些。说完后再让学生读课文,与课文进行对比:看看自己说的哪些与文中一样,激发学生的成就感;看看文中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在对比中明确自己的不足,逐步完善。这样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同时进行说话训练,在比较中逐步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

2、拓展课文,进行说话训练。

教材中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只要老师善于发现,就能找到许多的口语训练素材。如在教学第二册课文《荷叶圆圆》后,在学生学完课文后,让孩子们想象除了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还有哪些朋友也来到了池塘边?根据学生的说,我相机出示相应的图片,孩子们的情绪一下被调动起来,接着引导学生想象:他们都是怎么说的,又在池塘里做了些什么呢?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发挥想象,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畅所欲言,说得有声有色。有的学生说:“小蝴蝶说:‘荷叶是我的舞台。’小蝴蝶在荷叶上跳起欢快的舞蹈。”有的学生说:“小蚂蚁说:‘荷叶是我的蹦蹦床。’小蚂蚁在荷叶上蹦来跳去,玩得很开心。”如此种种,显示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在模仿课文语言的过程中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像这样的训练机会在很多课文中都可以用到,比如说《春雨的色彩》等。

二、联系生活,拓宽说话语境。

俗话说“生活中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除了教材中的口语训练资源,生活中的教学资源更是无穷无尽,只要我们老师善于发现,就能挖掘出源源不断的教学资源。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是关于春天的,但由于北方的春天来的比较晚,学生看不到也感受不到,何谈能理解呢?于是我相机对进度做了调整,将这组课文放到了第三单元来讲。此时大地春回,周末我布置学生到田野里找春天。上课时让学生说说自己找到的春天,因为他们看到了,有话可说了,自然兴趣盎然,再来学习课文,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学完课文我引导孩子们:课文把春天写得这样美,你能把你找到的春天也说得这么美吗?孩子们争相说着自己眼中的春天,不知不觉地用上了文中的语言,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我觉得模仿是很有必要的。

三、创设情境,实践中用语言。

“学以致用”,学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用。低年级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情境,使学生有实践语言的机会。教材中有不少描写小动物的课文或故事,如《美丽的小路》、《夏夜多美》、《要小雨了》等,孩子们十分喜爱小动物,也爱听童话故事。教完课文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课文故事讲一讲,或是演一演,回家还可以讲给自己的父母亲友听,这样让学生在听故事、讲故事、表演故事的过程中不断积累语言并运用到说话中,使文本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逐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总之,我认为低年级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首先就是要让学生有话可说,不愁说什么;其次,是要让学生有例可依,不愁怎么说;最后要为学生创设实践语言的能力,不愁怎么用。

篇8: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

小学生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的阶段,严谨缜密,具有高度逻辑性的数学语言促使其思维更加精确、合理,对其思维品质的形成、发展逻辑思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阐述了笔者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一、发挥教师的影响力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一个好的数学老师,首先应有良好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教学语言必须符合“清晰、严谨、准确、简明”的要求,且要有启发性,善于引导学生。

不规范的语言不要带进课堂,如,将“正方体”说成“正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边长乘以边长”“长方形的周长等于长加宽乘2”,这些不规范的语言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另外,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时,除用语言讲解外,还需书写大量的板书,推导演算必须具有严密的逻辑性、条理清楚、层次分明,便于观察和记忆。这种认真、严谨的推导演算也能给学生起很好的示范作用,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考究教学语言、精心设计板书是数学教师备课时必须认真对待的一项工作。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在教学过程中规范使用数学语言,给学生以示范,这样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才能有所进步和发展。

例如,教学有关“倍”的应用题:“小明家养了6只小鸭,小鸡是小鸭的5倍,小鸡有多少只?”孩子见了题目,纷纷说6×5=30只。我问,为什么用乘法计算呢?说说你们是怎么想的。有的孩子心里明白,可就是不知道怎么说。于是,我说小鸡是小鸭的5倍,也就是小鸡的只数有5个6,所以用6×5=30(只)计算。学生一听恍然大悟,纷纷举手想告诉我他是怎么想的。我接着让学生学着老师的说法,自己试着说一说,然后找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说给大家听。再让学生互相说,检查对错。个别学生说不完整,我再领说,学生再学着说。我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不再是知识的化身和权威,而是一个共同参与学习的伙伴,从而学生感到老师亲切,也感到自己与同伙相处是安全的、融洽的、自主能动的。在这样的环境里,学生迫切地想与大家交流自己的学习体验,语言的交流成了学生放飞心灵的天空。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就能得到培养,同时树立起在课堂上大胆发言的自信。在教学中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二、重视小学生对数学书籍的阅读

阅读是了解和学习知识一种常见的方法,也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一种策略。学生仅靠课堂上听老师的讲授难以丰富和完善自己的数学语言。通过阅读,做好与书本标准数学语言的交流,才能规范自己的数学语言,锻炼数学语言的理解力和表达力,提高数学语言水平。

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数学教科书。数学教科书不但是传授知识的教材,而且也是学习数学语言的教科书和工具书。教科书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是学生获得基础知识的主要源泉,同时也是用数学语言表达数学事实的典范。应当充分发挥教科书的作用,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语言的必要性。例如,我教一年级数学时,每教完一本书上的新知识,我就会手指着书,引导学生回顾刚才所讲的内容,指导学生看书预习,在“整理与复习”时阅读教材。三年下来,学生在复习时也会翻阅书本,养成读数学书的习惯。除此之外,还有许多课外的数学书籍,其内容是非常丰富的,有介绍数学家的故事,有数学童话,通过这种广泛的阅读,使他们能有更多的机会从不同的角度了解和学习数学,学习他人思考问题的方法。这既给学生的学习拓展了一个自然、亲切而有价值的空间,又能积累学生的数学术语词汇,培养学生的数学语感。

重视数学阅读,指导学生认真学习书中陈述各种数学事实的方法和措词,逐步养成严谨、规范的表达习惯,丰富数学语言系统,规范自己的数学语言,锻炼数学语言的理解力和表达力,对提高数学语言水平有着重要而现实的教育意义。

三、在实践中强化数学语言

在实践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这里所说的实践是学生动手和动脑的协同活动,它可以让学生多种感官并用,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对操作过程和数学观点的表达就容易多了。指导学生动手实践时,要注意多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叙述实践过程,叙述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把动手操作、动脑理解、动口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达到深化理解知识的目的。

例如,教学长度单位“米”“厘米”时,学生可以通过认识直尺上的刻度来了解“1米”和“1厘米”,但这种方式只会让学生的认识停留在刻度的浅层次上。学生无法用语言叙述出这两个长度单位在现实中有多长,应该怎么应用长度单位来度量一个物体的长度。教师要让学生形象地感受到“1米”和“1厘米”的长度,可以告诉学生自己一根手指的宽度大约1厘米,两臂伸展大约是1米,让学生反复比画感受“1米”和“1厘米”的长度,这样学生就可以通过手指或是两臂来度量一些物体,并能用数学语言把度量的结果表达出来。所以,动手实践既能加深学生对长度单位的认识,又能加强数学语言在实践活动中的应用。

通过动手实践引发思维和用数学语言表达,不仅加深了学生对长度单位意义的理解,还可以检查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情况,同时也培养、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丰富感性认识,通过有条理地说操作过程,可以把外部物质操作活动转化为内部思维活动,掌握事物的本质属性。

总之,小学数学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数学语言的培养是教学工作中一项长期的任务,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对概念、性质、法则及公式的理解有很大的帮助,同时有助于深入理解所学知识,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因此,培养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数学能力的提高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摘要:<正>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与思维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人类形成和表达思想的手段,也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信息载体。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特有的语言,用来表达其内容。数学语言是数学特有的形式化符号体系,包括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它科学、简洁、通用,是数学思维的最佳载体,不仅为数学本身,也为其他学科的数学应用提供了简捷的表达方式。小学生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的阶段,严谨缜密,具有高度逻辑性的数学语

参考文献

篇9: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

【关键词】数学语言;语言表达能力;数学思维;培养学生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主动参与,合作交流,注重思维,探索创新。美国语言学家布龙非尔德说过:“数学不过是语言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数学语言的培养是教学工作中一项长期的任务。它使学生获得数学交流的机会,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树立学习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听说能力。教学中应该重视对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培养。在小学阶段要自始至终把语言教学贯彻落实到教学工作中,为数学学习铺好路搭好桥。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也是思维的结果。思维的发展与语言的表达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学中我们应逐步要求学生用确切的、简练的、清晰的语言来表达数学中的一些概念、法则、性质。下面就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谈几点看法:

一、培养学生理解数学语言的能力

理解是表达的基础,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必须先培养学生理解数学语言的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并非一蹴而就,需经过长期自觉的训练,这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多给学生创造说的条件,需要学生说的,教师绝不代替;多给学生留下交流的空间,需要学生探讨的,教师绝不灌输;多给学生发表观点的机会,需要学生独立思考的,教师绝不包办。此外,教师应关注课堂上偶尔出现的数学语言的瑕疵,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将错误消灭在萌芽状态。同时,教师还可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合理运用的语言训练方法,对学生加强训练。如理解和、差、积、商、扩大、缩小、质数、合数等概念。对学生语言上的缺陷不能有半点疏忽。例如问:“什么是指质数?”有的学生说:“能被1和它本身整除的数叫质数。”于是老师问:“4能被1整除吗?能被他本身整除吗?4是不是质数?”学生立即意识到自己错了,应该是“只能被1和它本身整除的数叫质数”。

二、教师要用规范的数学语言,对学生起到模范作用

教师的言论和行动,是一种不可估量的无形教材。数学语言是精确的,在这个方面教师的语言应做表率。教师的语言应力求用词准确、简明扼要、条理清晰、前后连贯、逻辑性强。数学语言规范的教师,他的学生表达能力也较强,表达也较准确、清楚、简练。有些教师偶尔也把不规范或不科学的语言带进课堂,如“长方形的周长等于长加宽乘2”,“任何整数都可以化为分母为自然数的假分数”,这些不科学、不规范的语言,也给学生带来了负面影响。课堂上,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对于学生的回答正确与否,教师必须做评价,必须抓住学生的思维过程中的闪光点进行肯定。课堂提问中教师对学生发言的评价,学生是十分关注的,努力做好这一工作,无疑会让学生产生求知的兴奋与成功的喜悦。对于那些不善于言语的同学,要给予更多的热心和鼓励。逐步使他们从敢说到会说、善说、善辩,从而达到促进思维发展的目的。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通过教师语言的示范作用,对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起到模范作用。

三、持之以恒,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重视学生的数学语言训练,还应培养其书面表达能力。教学中可以通过让学生编应用题、写数学日记等方法对学生进行数学语言训练,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述能力,也有助于学生了解应用题的结构特征。由于数学语言较抽象,对数学语言的准确理解,只有在不断应用的过程中才能逐步形成,所以在编写过程中,可能出现语言不精炼,用词不当,思路迂回等现象,这时,教师要耐心地予以引导,使学生从敢写到会写,从那些朦胧认识和儿童的自然语言,逐步过渡到规范、准确地编写数学语言。如:我上一年级课时,我班学生梁玉娇写的数学日记《今天我当家》:今天,妈妈给我50元钱,叫我去买水果和蔬菜,我买了一袋苹果6元钱,黄瓜一斤2元,虾仁一斤28元,一袋草莓5元,售货员考我要多少元钱?我在心中列式:50—6—2—28—5=9(元),很快的说出要41元钱。售货员接着又问:我还给你找多少元?我说还要找我9元钱。售货员夸我真棒,我心里很高兴,回到家里,我把剩下的钱给了妈妈,妈妈满意的笑了。通过写数学日记的方式,学生可以对他所学的数学内容进行总结,可以像和自己谈心一样写出他们自己的情感态度、遇到的困难或感兴趣之处,教师可以通过数学日记来进一步了解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要抓住每一节课的每个教学环节,结合教学内容,有计划、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说话训练,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说算理,说思路,说解题过程,说操作过程,说分析过程。中年级可以要求学生有条理、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如在应用题教学中,可利用教具图表直观演示,训练学生运用数学语言叙述应用题的条件、问题,分析思路和解题过程。通过让学生口述解题思路,口头叙述数量关系式,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又提高了解题能力,发现了思维的灵活性。高年级则可要求学生逐步运用数学语言准确、简练且有根据地进行表述。如让学生判断:“6528能不能被3整除?为什么?”可让学生叙述为:“因为6528各位上数的和是21,21能被3整除,所以6528能被3整除。”通过训练,不仅提高了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准确性。

四、教师示范,形成数学语言

数学教师的语言应该是学生的表率。因为小学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教师的数学语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语言。所以教师的语言力求用词准确、简明扼要、条理清楚、前后连贯、逻辑性强。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通过教师语言的示范作用,对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施以良好的影响。如有的学生说:“8是倍数,2是约数。”“圆锥体的体积等于圆柱体体积的三分之一。”这样说都不准确。其次,说话要有根据、连贯、通顺。如:“19是质数还是合数?为什么?”要求学生回答:“因为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的数是质数,又因为19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所以19是质数。”

五、让学生在口头表述中,训练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为了使全体学生的数学语言都能得到训练,我在课堂中采用“五环节”教学模式:导学——自学——展示——探究——总结的训练模式,在课堂教学中贯彻以 “语言训练为主线、思维训练为主体”的教学思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话要说、有话可说,并在积极的评价中,使学生说的热情得到激发,说的能力得到提高。多种形式的训练,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同时,学生把思维说出来,会有一种愉悦的感觉,也是自我表现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握时机,适时为学生提供语言表达的机会,循循善诱,导之以法,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运用能力,使学生养成科学使用数学语言的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1]刘大宝.浅谈农村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J].吉林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1年03期

上一篇:作业少而精的好处下一篇:公司卫生间清洁标准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