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教师评价机制

2024-04-28

如何加强教师评价机制(精选6篇)

篇1:如何加强教师评价机制

教师如何促进有效课堂教学评价机制

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教师进修学校

马书珍(政治老师)

邮箱:1422508182@qq.com 《基础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规定:“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取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也就是说评价主体由过去的一元变为多元,这就是说要建立和完善考核评价机制,通过评价来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新课程体系下,教师不仅在提高自己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上有所创新,更主要的是要采用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机制,反思传统课堂教学评价策略,建立健全有效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课堂教学评价机制。

传统课堂教学评价存在以下误区

一是评价功能的甄别化;传统课堂教学评价主要看教师“讲”得如何,以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评价为中心。这种课堂教学评价表现出“以教为主,学为教服务”的异常倾向。往往是一次终结性评价,这种评价没有把握课堂教学评价本质,而是关注了课堂教学的外在现象,不能真实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水平,远离了教育的宗旨。

二是评价内容片面化;片面的认为评价课堂教学的关注点是教师外在表现即教师教学行为的表现、教师素质的表现;学生的外在表现即学生“学”的如何,知识与技能掌握了多少,重在关注学业成绩的提高,而忽视了最本质的学生知识、道德、情感、个性等全面、和谐发展。评价课堂教学主要关注的是教师行为的表现、教师素质的表现;学生学习的知识与技能是否得到同化、迁移、是否构建自己的意义、是否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发展。

三是评价主体的单一化;在传统课堂教学评价中,是自上而下的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学校,教师人格得不到尊重,主体性得不到发挥,教师难以得到激励和鼓舞,没有达到改进与提高的目的。

四是评价方法追求量化技术;往往出现:“一张表、一个分”现象。这种评价方法缺少了质性评价,缺少了教师的对话与交流,忽视了被评价者的心理需要。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又影响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在新课程体系下,要完善考核评价机制,探索提高教师专业化发展。教师考核评价工作,是学校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学校要关怀、体贴和爱护教师,尊重、理解和信任教师,实现“以人为本、‘严’‘和’兼融”的管理思想,完善考核评价机制,使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责任心得到充分发挥,保证学校教师的良好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一是建构有效课堂教学评价的多元主体

建立多元评价的目的,就是提高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公正性、有效性,最终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过去对教师评价的主体主要来自学校领导,这样单一的评价主体容易带来评价偏颇,而且教师对此种方式评价态度恐慌,压力很大,容易造成消极情绪。推进课改后,学校构建评价主体多元的机制,以教师自评为主。设计了教师教学工作自评表,从师德师风、教学态度、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效果、教学素质、作业处理、辅导情况、校本选修、研究性学习、岗位培训等方面,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激励了教师积极参与评价过程和进入角色,提醒了教师明确自己的职责范围,认识到教学技能的改进程度,更重要的是激发了教师不断进步的内在动因。

二是建构有效课堂教学评价的多元维度

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评价不是对原有课堂教学评价的否定,而是发展与超越,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首先评价教学三维目标落实情况,其次关注学生的学习,重点关注学生参与学习的度,然后看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否转变,最后要评价师生关系的改善、师生互动的建立。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首先是看学生主动参与程度,是否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是否使每一个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获得了心智的发展。二是看能否让学生受益一生,好课留给学生的精神是永恒的。课堂教学立足点是人,而不是物化的知识。是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实现个性的健康发展。让学生在良性循环中不断自我超越。

三是采用以质性为主、量化为辅的综合评价法

实行目标管理。对各岗位的教育教学目标达成情况进行考核评价。能量化的尽量量化,如职称评定、教学新秀能手评比等,把评比条件分解成量表中的分值。不能量化的采取定性的方法。定量准确,定性模糊,定性定量结合,使绩效评价既准确客观又激励了教师向更高的专业目标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动态的过程。采取建立教师专业发展档案袋的方式对过程进行积累和跟踪。档案袋可收集的材料有:说教学设计、说教科书、专题讲座、论文科研成果,研讨课教案、自制课件等。

总之,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对学校、教师、学生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使教师转变了教育教学理念;学会了反思,学会了丰富自己、完善自己、发展自己;学会了开发教育资源,学会了交流,学会了合作。实现了学校发展,因而教师专业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篇2:如何加强教师评价机制

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教师管理有效途径

安图县新合中心学校

孙守华

解宪奎

我们新合中心学校是于2003年10月,通过学校布局调整,教育资源整合,将原新合乡中学、中心小学合二为一,成立的九年一贯制学校。经过七年来的不懈努力奋斗,学校扩张与辐射功能日趋强劲,乡域义务教育中心主导作用日益凸显。目前,校园占地面积27181平方米,建筑面积5155平方米,教职工总数为83人,教师数为54人。现有18个教学班,458名学生,161名住宿生。

为促进广大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更好地教书育人,保障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学校于2002年下半年开始,在原新合中心小学着手以素质教育为导向,侧重从自身素质和工作角度对教师个体进行综合性评价的“教师评价试点”工作暨根据安图县人民政府督导室《安图县“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监督机制与教育督导制度”国家子课题研究方案》的要求,我校作为课题实验校之一,承担该课题侧重于“教师评价”部分的研究(2002.11—2005.6);一年后,与原新合中学整合,两校合二为一,成立了九年一贯制学校。此间,无论从学校规模、管理模式,还是发展走向等一系列问题都迫切需要利用重要措施和有效机制加以解决。因而,学校在总结已有教师评价工作(研究)经验基础上,继续坚持实施教师评价工作。实践证明,七年来,学校已初步探索出通过教师评价的导向作用,而促进办学规范化管理,进而不断提高教师素质,优化教师队伍的有效途径。

我们认为,教师评价的目的是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导向、激励、改进的功能。通过评价过程的反馈、调控作用,促进每个教师不断总结、改进自己的工作,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也促进学校的领导不断加强对教师队伍的管理和建设,最终达到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自2002年下半年,我们着手开展“教师评价试点”工作以来,结合州、县相关文件精神,把教师评价由评价小组的唯一简单评价,改变为“自我评价”、“同行评价”、“领导评价”、“学生、家长评价”。这样全方位评价教师,基本摒弃了过去评价中的种种弊端,实现了教师评价工作“质”的飞跃。这一多维度评价的运作,不仅涵盖着对以往教师量化考核的方式、方法、内容,而且还在原量化考核基础上,向评价的广度与深度延伸,拓宽了评价的空间和范围,这无疑为评价的结果蓄积了“含金量”。为了实现我校前后“教师评价”工作的顺畅接轨,把握住有利时机,我们在制定教师评价工作实施方案时,紧密结合“延边州普通中小学教师评价实施方案”总体精神,特别注重结合本校实际,经教师评价领导小组及教工大会多次民主讨论研究,把教师评价与以往教师月量化考核有机的衔接起来,并把其参与评价的四个方面所占权重进行了调整,即现行的“教师自我评价占5%,学生(家长)评价占5%,同行评价占10%,领导评价占80%(其中领导综合性评价占10%、学期量化考核占70%)”。同时,把评价过程中的方式方法及各环节的时间步骤等进行了详尽的安排,使得整个“评价”既有过程性考核,又有终结性评价,在实施过程中更具针对性,更具作用性。基本做法是:

一、转变观念,以人为本,确定教师评价所遵循的原则、内容 在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工作评价标准的同时,要使教师在学校中的地位得以提升,要转变过去视教师为完成教育任务而被动工作的群体观念,把教师视为学校的财富和资源,而且是学校最核心的资源。

1、考核评价应遵循的原则:(1)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原则(2)考核内容重点突出,操作性强的原则(3)注重实效性原则

2、考核评价的具体内容

为了科学、客观、公正的评价教职工的德、能、勤、绩、廉,以形成正确的导向机制,我们将评价分为前、后勤两个序列,并相应制定出“教师评价实施细则”均分为四个一级指标即: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和工作业绩;六个二级指标即:学习、师德、基本技能、教育教学能力、倡廉守纪和教育教学成果。结合这两级指标确定了若干个考核要素,并分别给与权重。在每一个评价要素中,我们都设有相对应的评价计分办法。

在教师评价细则中除了评价要素以外,还有五项加分和四项扣分,奖励分中每项内容不重复奖分,取最高分值记分,扣分项目中可累计扣分。

二、科学实施,严格操作过程,落实评价内容

我们依据已有的管理体制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对教师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形成全员参与的综合评价机制,使评价与管理同步,推动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在考核实施操作的过程中,注重日常的积累,平时对每一项考核要做到及时反馈,学校规定教育教学常规性工作每学期至少进行量化检查三次,每次检查之后都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反馈和小结,使教师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完善自己的工作。在评价实施上,努力使评价过程成为引导教师学会反思、学会自我总结的过程,从教师成长过程来看待评价结果,帮助教师全面了解自己,明确自身的成长阶段和尚需努力的方向。在日常工作中,学校领导经常与教师沟通,并对教师的所有量化考核都采取完全透明(结果本人签字)的管理模式,教师可以随时查看领导的考核记录表,从而使教师围绕工作目标对自己的近期工作做科学地调整和修正。对教师的评价贯穿于教师工作的始终,这种持续的绩效诊断和引导,体现了学校管理者为教师服务的思想,为教师创造良好工作氛围的思想。

三、以章办事,践行目标,彰显评价结果的作用

每个学期(年)末,我们会公示教师的评价考核成绩,表彰名列前茅的教师。我们始终认为,对教师考核评价只是一种手段,作为学校管理者更多的还应该是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让教师把考核评价既当作压力也能变成工作的动力。几年来,我校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对考核评价的关注点也在悄然的发生着变化,从评价伊始只关注自己的分数,到现在更多的教师将关注点转到通过评价找到自己的差距。每位教师都在不断地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反思、总结与改进,因为每位教师都有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发展的内在需求和可能性,而评价正是教师获得专业发展的重要促进力量。帮助教师反思和总结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优势和薄弱之处,分析产生问题和不足的根源,探讨克服缺陷保持优势的措施与途径,从而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

与此同时,近年来在教师评价的推动下,学校先后获得:安图县教学、德育、师德、“责任制”落实等工作先进校,以及延边州远程教育、供热管理、电化教育先进单位等县级以上表彰20余项;涌现出省、州、县先进工作者、师德模范、优秀教师、教学先进个人等60余人次;连续几年中考成绩位居全县前列。

总之,我们希望通过对教师考核评价,营造教师想发展、能发展、会发展的良好氛围。使懒惰的人变得勤奋,使平庸的人变得有所追求,使素质优秀的人大有作为,使各个层面的教师都有进步和提高,从而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

篇3:我国教师评价机制的实施策略

一、树立教师评价的新理念

我国现行的教师评价制度, 更多是从教师个人的工作表现进行测评, 且评价的结果与教师个人的职位晋升、工资收入、评优评先、职称评定等有直接关系。可以说, 以奖惩性评价制度在教师评价体系中起主导作用。从理论上说, 评价本质上是一种价值判断活动, 都是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因此, 应该降低奖惩性评价的地位, 把重心放在促进教师发展的策略上来。

笔者认为科学的教师评价制度应包含以下两点:首先应让教师保持绩效压力。其次应有对教师的内在激励, 促进教师专业的成长和发展。基于以上两点, 笔者认为教师评价应遵循着奖惩和发展共存的原则, 找到两者的结合点, 利用奖惩评价机制中积极的激励因素, 进而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

结合新课改的要求, 应提出合格教师和优秀教师的表现标准, 达到合格标准进行相应的奖励。降低奖惩性评价的地位, 不等同于表搞平均主义, 而是要充分利用利用奖惩评价机制中积极的激励因素, 提升教师的成长与发展。除此之外学校可以通过设立集体的奖励项目鼓励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 为优秀教师提供晋升、外出访问等更多专业发展的机会。

二、推进教师评价制度建设

斯塔费尔比姆提出, 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 而是为了改进。教育评价试点工作启示我们, 建立教师评价制度是提高教育管理工作水平, 实现教师评价正规化的重要途径。教师评价制度的改革只靠一所或者几所学校是不够的, 必须由政府、学校、社会共同参与。教师专项法律体系是指以《教师法》为核心的法规体系, 该法规应由三部分组成, 一是基本法律, 即《教师法》, 二是配套法规, 包括教师考核、录用、培训、职称评审、辞职、任免、工资、保险、福利、纪律、退休等十几项单向规定, 三是实施细则。就目前而言, 仅出台了《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 除此之外, 很多重要的法规迟迟没有出台, 包括教师评价方面的法规。

三、构建科学的教师评价体系

中小学现行的教师评价标准中, 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升学率占主导地位, 如此则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发展。对一个教师的评价应该是对现有的发展水平和特点、对工作的情感态度、现在工作状况以及未来的发展需求与可能进行评价。

从评价的内容上讲, 科学评价应包含教师的学科知识、职业道德、职业素养, 教学能力、终身学习等课堂内外的全部工作。在评价体系中需要加以规范的行为, 评价标准应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而对于一些对于需要探索和创新的内容, 评价标准不应太细, 要为教师留出足够的探索和发展空间。

从评价的对象上说, 评价要体现评价对象的个体差异性。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特点, 统一的评价标准会可能会无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使教师在能够得分或得分比重较大的方面下大工夫, 进而可能导致无法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因此, 评价体系中要有能体现个体差异的评价标准, 使评价体系更趋合理性和公正性, 形成全员研究, 各有不同, 各个发展的局面。

四、提高评价者的评价技能

我国教师评价工作的实施者大多由教育主管部门、学校领导或其指派的人员担任。实施者自己的权利或资历对教师进行评价, 这样的评价结果在信度和效度上能以得到充分保障。对教师评价是一项综合性和专业性极强的活动。评价工作不仅需要科学的评价体系更加需要专业的评价者。教师评价的实施者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 掌握教师工作的理论知识、教育评价的理论与技术、教育与心理测量的理论与方法, 还应具备听课、面谈、沟通等技能, 除此之外, 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遵循保密性原则。因此, 为了保证我国教师评价能科学有效进行, 必须对评价者进行定期培训。

五、重视教师的主体地位

教师评价是对教师劳动进行全面分析与判断的过程, 必须充分发挥教师本人的作用, 突出教师评价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学校领导切忌把主观愿望强加给教师, 应该发挥教师主体积极性, 主动参与评价过程, 通过自己在评价中的反思,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民主参与评价工作是现代学校管理制度的要求, 对完善学校管理的自我约束机制, 实现管理科学民主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实践证明, 教师的对评价的抵触情绪与参与度成反比, 参与度越高, 抵制情绪越低。因而在评价制度的完善上还要把“道德自律, 工作自励”作为目标, 对教师的评价, 应体现量化到位, 强化情感投入;体现过程努力, 强化效果表现;体现外部制约, 强化自我塑造;体现群体协作, 强化个体效率。

六、关注教师的生命质量和幸福感

教师评价要体现对教师的人文关怀和对教师发展的长远考虑, 科学的现代的教师评价要相信教师、依靠教师, 让教师参与评价的全过程, 关注教师的生命质量, 让教师拥有参与评价的主人翁感和幸福感。学校管理者要树立服务者的意识, 注重教师个性、人格的培养, 给教师宽松幸福的环境, 让教师有一定的空间自由发展, 学校管理者更要重视学校人文精神的渗透和人文环境的建设, 还要为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使教师评价增强教师的幸福感。

因此, 教师评价应遵循科学性、人文性、伦理性相结合的原则, 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 采用科学的评价方法, 尊重个体差异, 才能发挥符合新课程要求的教师评价的优势,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金娣, 王刚.教育评价与测量[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

篇4:如何加强教师评价机制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近年来,南京市高淳区以教师队伍发展为重点,以“教师业务档案”建设为依托,努力探索“基于事实、数据”的教师发展评价机制,取得了初步的效果。

2012年2月,教育部颁发《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强调构建教师专业标准体系、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是推进教育改革、提升教育质量的重中之重。而在绩效工资的背景下,部分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弱化,降低了对自身专业发展的追求。另外,不少学校过于关注教学结果特别是考试成绩,缺乏科学、量化的教师评价机制。为真实记录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建立、健全基于事实、数据的教师专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科学的过程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激活教师的责任意识,高淳区教育局出台了高教〔2012〕120号《关于建立全县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档案的实施意见》,全面启动了高淳区教师专业发展档案平台建设工程。

一、打造科学系统的教师业务档案管理平台

(一)高淳区教师业务档案基本架构

高淳区中小学教师业务档案涵盖了全区中小学所有在编在职教师,为每位教师建立了个人业务档案。一份完整的个人业务档案由基本情况、教学工作业绩、专业发展和继续教育情况四部分构成。

教师个人基本情况。主要记载教师各类自然信息,包括教师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工作时间、职称、学术称号、学历及专业、曾获得的主要荣誉和联系方式。

教学工作业绩。主要由四部分构成,担任班主任情况、工作量、教学质量以及质量推进情况。

专业发展。主要记录教师专业发展所取得的成果,包括课题研究、论文论著、叙事案例撰写(发表),业务竞赛获奖,公开课、讲座以及课程开发与实施等方面。

继续教育。主要记录教师每学年参加的各级各类培训的情况。

(二)“教师业务档案”管理体系的建立及完善

2012年7月,我区正式启动了教师业务档案系统建设;同年8月,完成了全区中小学在职在编教师个人基本情况统计,建立了 “一对一”教师档案库框架;年底完成了2006-2011年教学实绩、教科研成果及继续教育情况的统计,建立了初始档案。

目前,我区教师业务档案建设与管理已经制度化、规范化。学校成立教师业务档案建设领导小组和业务档案评审工作小组,每学年初将上学年教师业务档案整理汇总,并将《记载表》纸质及电子档案上报区教师发展中心审核入档,报区教育局人教科存档。

二、丰富业务档案内容,探索教师评价路径

(一)面向全体,探索教师教学态度、教学水平、教学效果评价路径

1.建立并逐步完善义务教育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

经过四年的摸索,我区逐步建立了以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业质量评价为基础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并将教师业务档案中的“教学实绩”记录与教学质量监控记录挂钩。

2011年,区教育局出台了高教〔2011〕122号《关于建立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业质量监控体系的实施意见》,四年来为建立健全以质量为本的教学评价与研究机制进行了大量的指导工作。在建立全面的校本质量监控体系的基础上,由区教师发展中心牵头,建立了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业水平数据常模和教学质量监控数据库,进而完善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质量考核和反馈机制。

2014年,区教育局本着“分类推进”的原则,建构了更加科学、全面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业水平数据库,把学生学业水平按比例划分为A、B、C、D、E五等,并按等赋分,计算标准分与均量值,采用了“三率一均分”与均量值并举的科学评价方式。

2015年7月,区教育局又开始筹建中小学班级质量档案,以班级为单位,记录全区中小学各班级、各学科学生学业水平变化情况,为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提供数据支持。

2.建立教师教学基本能力考核和评价机制

教学基本能力是教师的立身之本。2010年,区教育局出台了高教(2010)125号《高淳县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学科教学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决定利用三年时间,分批对义务教育阶段所有专任教师进行教学能力的培训与考核(竞赛)。主要竞赛项目有备课、说课、解题、命题、案例分析等等。

区教育局先后下发了《关于举行教师教学基本能力测试的通知》《关于举行2014年高淳区中小学教师教学基本能力竞赛的通知》等文件,于2012年3月和2014年7月两次组织开展了全区教师基本能力竞赛活动,男55周岁以下、女50周岁以下的全体专任教师全部参与了竞赛。

区教育局按照竞赛成绩,分别评出了团体(学校)及个人一、二、三等奖,教学基本能力竞赛成绩计入教师业务档案,与岗位竞聘、职称评聘、评优评先、绩效考核挂钩。

教师教学基本能力竞赛的常态化,有效地引导着学校关注本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在全区教师队伍中营造了全员学习、全员参与、全员提高的良好氛围,较好地落实了“以赛促学、以赛促研、以赛促训”的目标追求。

3.建立教学事故处理机制,探索教师教学行为评价机制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2014年6月,区教育局下发了高教〔2014〕104号《关于印发〈高淳区中小学教学事故处理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对中小学教学事故类型与级别界定、责任追究、申述与仲裁流程等做了明确的规定,为学校评价教师教育教学行为提供了又一政策支持,确保牢牢守住教学工作要求的底线。

(二)多样分层,建构针对性教师评价体系

1.构建完整的骨干教师成长序列

2014年,区教育局下发了高教〔2014〕89号《关于开展高淳区第一届“教坛新秀”评选活动的通知》,在职初教师中开展“教坛新秀”评比。目前,我区已经形成了包含教坛新秀、优秀青年教师、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等涵盖教师专业发展所有层次的教师专业发展序列,建立了学科后备人才培养库,通过业务档案记录和评价骨干教师专业发展情况,促使其沿着专业成长序列不断提升。endprint

2.探索骨干教师专业发展考核机制

2005年以来,区教育局坚持推行“人才强教工程”,对农村学校区优秀青年教师以上的、城区学校市优秀青年教师以上的教师进行学年度考核,考核情况记入业务档案,并给予一定的奖励。2014年,建立了区教育系统拔尖人才专项基金并下发了高教〔2014〕152号《高淳区教育系统拔尖人才专项基金管理办法》,进一步建立、健全了骨干教师专业发展与示范带头作用的评价激励机制。

3.建立职初教师专业成长考核评价机制

针对教师在不同发展阶段中面临的发展目标和任务的差异性,结合市教育局对职初教师的专业成长考核,区教育局设计了高淳区职初教师专业成长考评框架,要求各校建立校级职初教师业务档案袋,以评价促进职初教师专业成长,业务档案建设情况纳入办学水平评估和教师继续教育考核。

三、实施教师业务档案建设项目带来的积极变化与思考

(一)实施教师业务档案建设项目带来的积极变化

教师业务档案建设项目的实施与不断推进,为我区教师队伍带来了可喜的变化,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1.对中小学教师基本数据的搜集与整理,明晰了全区各级、各校师资队伍的现状,为研究制定合乎实际的区、校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措施提供了翔实的数据支持。

2.对教师教学业绩、专业发展成果的记录,为教师考核晋升、培养选拔等提供了真实的原始材料、数据和量化尺度,推动了全区教师管理与评价制度的改革。

3.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教师间的合理竞争,促使部分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进一步重视自身专业发展,为全区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了动力。

(二)实施教师业务档案建设项目的实践思考

1.进一步完善以校为本的教师个人成长档案袋建设,并积极发挥档案袋的学习功能、管理功能和评价功能

目前,我区教师业务档案已经初具规模并开始在区级层面发挥其评价引领作用。但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师业务档案呈现的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最终结果,难以管理和评价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要更有力地推动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必须进一步建设具有针对性的校本教师专业成长档案袋和评价考核体系,根据教师所处的专业发展阶段,明确专业发展目标任务,量化考核指标,建立教师专业成长档案袋,进行过程性评价和考核,努力达成“基于专业标准,注重专业积累”的目标追求。

2.确立教师业务档案的“评价权威”地位,优化教师专业发展、岗位聘任、评优晋级的运行机制

要充分发挥“业务档案”的作用,就必须将教师业务档案与教师的评职评优、岗位聘任等密切挂钩,确立其“评价权威”地位。近年来,区教育局已经开始尝试将业务档案作为区级评优评先、骨干教师优岗考核的重要依据,取得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今后,我们将不断探索“业务档案”的应用途径,充分发挥其评价功能,不断优化教师专业发展、岗位聘任、评优晋级的运行机制。

(张桂生、陆璐,南京市高淳区教师发展中心,211300)

篇5:教师双语教学评价激励机制

为了更好地落实有关教师队伍建设会议精神,全面推进学校教师队伍提升水平为重点以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创家长满意的学校

教 师队伍建设,强化教师素质,建设一支能够担当起教书育人重任的人民满意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特制定教师考核评价激励制度。教师考核评价激励制度包含:教师考核评价办法和教师激励办法。

教师考核评价办法

一、考核评价目的和原则(一)目的

用新的教育观念评价,建立符合素质教育思想的,有利于发挥教师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展性教师评价体系,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等,帮助全体教师不断提升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提高我校的双语教学质量。

(二)原则

1、全面性原则,既重视教师业务水平的发展,也重视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和提高,既要评估教师的工作业绩,又要重视教师的工作过程;既要体现教师的群体协作,共性发展,又要尊重教师的工作环境和个体差异。

2、发展性原则,必须关注教师发展的要求,将教师的参与、变化和发展过程作为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使评价过程成为全体教师主动。终身发展提高的过程。也成为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过程。

3、多元性原则,评价主体要多元化,突出教师的主体地位,建立以教师自评为准,学校领导、同事、家长、学生共同参与,多向沟通的教师评价机制;评价方法,途径多样化,建立以校为本,以教研为基础的教师岗位工作评价方式,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不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教师的唯一标准。

4、可行性原则,既体现评价目标的共同性要求,又考虑到环境和学校条件的差异,探索利于教师自评和他评的评价方法。

二、考核内容和标准:

(一)对双语教师的考核,从德、能、勤、绩四方面进行,重点考核工作实绩。德:是指政治、思想、师德修养和职业道德的表现。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教学,与时俱进;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积极上进,乐于奉献;公正、诚恳、具有健康心态和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了解和尊重学生。能全面了解、研究、评价学生;尊重学生,关注个体差异,鼓励全体学生充分参与学习,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赢得学生信任和尊敬。能:是指教育理论、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研究的水平及实际处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能依据先进教学理念、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确定教学目标,积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选择利用校内外学习资源,设计教学方案,使之适合于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和学习兴趣等;善于与学生共同创造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讨论、质疑、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引导学生创新与实践。能积极、主动与学生、家长、同事进行交流和沟通,能对自己的教育观念、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并制定改进计划。求真务实,勇于创新,严谨自律,热爱学习。勤:是指勤奋敬业及出缺勤情况。绩:是指工作的数量、质量、效益和贡献。指 教 师

担 任 的 工 作 任 务,教

学 质 量,教 学 教 研 情 况,辅 导 学 生 获 奖 情

况;备课、作业等业务材料检查情况。

(二)考核标准以各单位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工作质量、工作任务等方面的要求为基本依据。

(三)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各等次的基本标准是:优秀:正确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及政策,模范遵守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精通本职工作业务,工作勤奋,有改革创新精神,教育教学工作效果显著,成绩突出。合格:正确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遵守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熟悉或比较熟悉本职业务,工作积极,能够完成工作任务。基本合格:政治、业务素质一般,工作能力较弱,工作作风方面存在某些不足,工作中有失误,但未造成严重后果。不合格:政治业务素质较差,难以适应工作要求或工作责任心不强,不能完成工作任务或在工作中造成严重失误。

三、评价方式和途径

1、教师自评 应用自评量表、教学反思、阶段性工作总结、个案分析等自我反思方式,与可比对象比较,要求能经常地反思,自觉地认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客观地分析别人的评价意见,确定自我发展目标,实际可持续性发展。

2、同事互评 应用教学案例分析和研讨、说课、听课与评课、述职测评等交流方式,调查问卷或互评量表等调查方式进行。

要求建立教师教学个案研究制度,以教研组或年级组为单位进行互评,互评应持真诚态度,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形成团结氛围,促进共同成长。

3、领导评价

应 用

谈、座

谈 会、评 课 或

师 述

等 交 流 方 式,日 常

观 察、常 规 检 查记录等调查方式进行,要求领导评价时要实事求是,注意营造和谐、民主的氛围,关注教师个体差异和工作特点,体现关怀,注重发现教师的闪光点和进步,帮助教师树立自信心,实现自我发展。

4、学生评价应用问卷调查、学生作业、学生周记或个别征求意见等调查方式,师生对话等交流方式进行。要求评价前应让学生了解评价目的、内容、过程、程序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评价工具,要信任学生,鼓励学生讲真话、实话,适当顾及学生对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的不同接纳程度,以

教师评价激励制度 为了更好地落实有关教师队伍建设会议精神,全面推进学校教师队

伍 素 质的提

。根

据 上 级

展的规

划,以

观、规

行为、提升水平为重点,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创家长满意的学校,做

意 的 教 师”为 目 标,以“爱与责任”为核心,进一步深化教师队伍建设,强化教师素质,建设一支能够担当起教书育人重任的让人民满意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特制定教师考核评价激励制度。教师考核评价激励制度包含:教师考核评价办法和教师激励办法。教师考核评价办法

一、考核评价目的和原则(一)目的 用新的教育观念评价,建立符合素质教育思想的,有利于发挥教师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展性教师评价体系,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等,帮助全体教师不断提升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二)原则

1、全面性原则,既重视教师业务水平的发展,也重视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和提高,既要评估教师的工作业绩,又要重视教师的工作过程;既要体现教师的群体协作,共性发展,又要尊重教师的工作环境和个体差异。

2、发展性原则,必须关注教师发展的要求,将教师的参与、变化和发展过程作为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使评价过程成为全体教师主动、3 终身发展提高的过程。也成为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过程。

3、多元性原则,评价主体要多元化,突出教师的主体地位,建立以教师自评为准,学校领导、同事、家长、学生共同参与,多向沟通的教师评价机制;评价方法,途径多样化,建立以校为本,以教研为基础的教师岗位工作评价方式,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不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教师的唯一标准。

4、可行性原则,既体现评价目标的共性要求,又考虑到地域环境和学校条件的差异,探索利于教师自评和他评的评价方法。

二、考核内容和标准:

(一)对工作人员的考核,从德、能、勤、绩四方面进行,重点考核工作实绩。德:是指政治、思想、师德修养和职业道德的表现。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教学,与时俱进;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积极上进,乐于奉献;公正、恳、具有健康心态和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了解和尊重学生。能全面了解、研究、评价学生;尊重学生,关注个体差异,鼓励全体学生充分参与学习,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赢得学生信任和尊敬。能:是指教育理论、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研究的水平及实际处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能依据先进教学理念、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确定教学目标,积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选择利用校内外学习资源,设计教学方案,使之适合于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和学习兴趣等;善于与学生共同创造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讨论、质疑、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引导学生创新与实践。能积极、主动与学生、家长、同事进行交流和沟通,能对自己的教育观念、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并制定改进计划。求真务实,勇于创新,严谨自律,热爱学习。勤:是指勤奋敬业及出缺勤情况。绩:是指工作的数量、质量、效益和贡献。指

教 师

担 任的 工 作 任 务,教

量,教

情 况,辅 导

学 生

况;备课、作业等业务材料检查情况。

(二)考核标准以各单位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工作质量、工作任务等方面的要求为基本依据。

(三)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各等次的基本标准是: 优秀:正确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及政策,模范遵守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精通本职工作业务,工作勤奋,有改革创新精神,教育教学工作效果显著,成绩突出。合格:正确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遵守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熟悉或比较熟悉本职业务,工作积极,能够完成工作任务。基本合格:政治、业务素质一般,工作能力较弱,工作作风方面存在某些不足,工作中有失误,但未造成严重后果。不合格:政治业务素质较差,难以适应工作要求或工作责任心不强,5 不能完成工作任务或在工作中造成严重失误。

三、评价方式和途径

1、教师自评 应用自评量表、教学反思、阶段性工作总结、个案分析等自我反思方式,与可比对象比较,要求能经常地反思,自觉地认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客观地分析别人的评价意见,确定自我发展目标,实际可持续性发展。

2、同事互评 应用教学案例分析和研讨、说课、听课与评课、述职测评等交流方式,调查问卷或互评量表等调查方式进行,要求建立教师教学个案研究制度,以教研组或年级组为单位进行互评,互评应持真诚态度,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形成团结氛围,促进共同成长。

3、领导评价 应用面谈、座谈会、评课或教师述职等交流方式,日常观察、常规检查记录等调查方式进行,要求领导评价时要实事求是,注意营造和谐、民主的氛围,关注教师个体差异和工作特点,体现关怀,注重发现教师的闪光点和进步,帮助教师树立自信心,实现自我发展。

4、学生评价 应用问卷调查、学生作业、学生周记或个别征求意见等调查方式,师生对话等交流方式进行。要求评价前应让学生了解评价目的、内容、过程、程序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评价工具,要信任学生,鼓励学生讲真话、实话,适当顾及学生对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不同接纳程度。

亚曼苏柯族学校双语教学评价激励机制

篇6:梁二庄小学教师评价机制

一、评价原则

发展性教师评价除了具备教师评价的科学性、导向性、客观性、教育性、可行性、量质性、民主性、改进性等原则外,还必须具备如下原则。

1.发展性原则——教师评价的根本目的已不再是为了奖惩教师,而是为了促进教师和学校未来的发展,教师发展性评价结果要与教师的奖惩严格分隔开来。

2.三全原则——即全员评价、全程评价和全面评价。全员评价是指面向全体教师;全程评价是指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对教师工作的全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系统的、长期的、反复的评价;全面评价是指要对教师的素质、职责和绩效,在全面掌握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全方位的评价。

3.保密性原则——发展性教师评价的成败完全取决于教师的积极参与和坦诚布公,因此确保教师评价材料的保密是争取教师积极参与评价过程的关键。

4.双向性原则——发展性教师评价非常重视领导与教师、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校内与校外间的沟通,鼓励全体师生员工、学生家长以及校外有关人员积极参与教师评价工作。

5.主体趋向原则——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应与学校发展规划、学科发展规划相一致,并鼓励教师个性发展,促进教师的潜能开发,建立专业特长单项奖励制度。

二、评价对象

全体教师。

三、评价周期

针对教师职业特点和教师成长规律,发展性教师评价周期可确定为:工作六年内的新教师一年一个周期,三年以上及小学一级教师两年一个周期,小学高级教师三年一个周期。

四、专业发展参考指标

(一)职业道德与专业精神

1、师德:具有强烈的事业心与责任感;教师伦理、道德与行为规范;热爱学生,具有良好的师生关系。

2、教育思想: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先进;教育方法、措施、策略具有先进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有较强烈的教改意识和积极性。(二)专业知识

1、教育理论知识:掌握基本的教育理论知识;掌握相关的前沿教育

理论动态。

2、学科知识:学科知识具备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3、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知识面宽阔。

4、继续学习:具有自培意识和能力,自培目标明确,积极参与各级课程培训。

(三)教育教学科研管理能力

1、认识能力:整体上把握学科知识体系、方法和教学规律的能力。

2、设计能力:具备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主题班团会、社团活动、主题教育等的设计能力。

3、组织能力:控制教学过程的能力;组织、指导各种教育活动的能力。

4、表达能力:口语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肢体语言表达能力。

5、交往能力:社会交往能力;与同行进行有效合作的能力;与学生的交往能力。

6、动手能力:具备板书、演示、实验、社会调查等能力,能够运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辅助教学。

7、探究实践能力:积极开展自主拓展性课程校本教材建设;积极开展研究性课程实践;积极开展双语教学、分层教育等课程改革实践;积极开展跨学科的合作和研究等。

8、科研能力:掌握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具备查询与处理资料的能力;能结合教育教学管理改革实践开展课题研究;能进行总结经验,会撰写课题研究报告或论文。

9、教学资源的整合及利用能力:积极参与学科资源库建设,积极参与案例设计、说课、课堂教学、课件与网页制作等。

10、带教指导能力:在学科教学、班主任工作、科研等方面具备带教、指导青年教师的能力。

11、学科德育能力:在学科教学中能渗透德育工作,关心学生的成长。

12、班主任工作能力:班级常规工作规范有序;班级文化建设有特色。

13、协同合作能力:积极参与备课组、教研组、年级组及学校的工作。(四)身心素质

1、有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2、兴趣广泛,有一定特长

3、身体健康,心理素质稳定

五、评价实施流程

1、宣传发动

利用全校教师大会,对本方案作详细解释,确保每一位教师明确以下五个问题:

(1)为什么要进行发展性教师评价;(2)发展性教师评价实施流程;(3)专业发展参考指标;(4)谁参与教师评价;(5)怎样收集评价信息资料。

2、成立教师发展性评价小组

语文、数学、外语、品社、科学学科成立以备课组为主体的评价小组,其他学科成立以教研组为主体的评价小组。为保证信息渠道畅通,最大限度保证评价的全面性、客观性、公正性和公平性,评价小组成员内应包括一名学校中层领导和年级部核心成员。如条件许可,可邀请学生、家长代表参加。评价小组在发挥评价作用的同时,更要注重对教师的指导和培养。

3、教师制订个人专业发展规划

教师根据自己已承担的教育教学职责、已取得的工作成就和自己已具备的素质,对自己的现状做出合理的回顾和分析;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发展规划、教研组发展规划来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规划。

4、面谈交流

评价小组对教师制订个人专业发展规划进行审核,提出完善的建议,在和教师本人进行充分沟通和交流的基础上,尊重本人意见,取得本人同意,修正、确定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

5、过程评价

通过《建立教师专业发展记录袋的实施方案》的实施,教师个人、评价小组和学校应加强各类信息资料的收集。评价小组可以通过观察、座谈、查看教案作业、听课评课、翻阅相关资料等事先约定的检查方法进行随机评价;教师个人应主动邀请评价小组成员参与个人成长过程的案例及其它活动研究之中。

6、中期评价

评价周期1年的一学期一次,评价周期为2~3年的一学年一次。教师总结一个学期或一学年的个人发展情况,评价小组根据收集的信息资料进行评价,撰写中期评价报告,帮助教师总结成功的经验,同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确定下一阶段的发展目标。

7、总结复查

完成一个评价周期后,教师应对自己的个人专业发展规划达成情况进行自评和分析。评价小组根据收集的信息资料撰写评价报告:既要对教师作出事实判断,又要对教师作出价值判断,不能写成判决性的评价报告;要有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教师新的发展目标的建议。

六、保障措施

1、由学校考评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教师发展性评价工作,由科研室具体负责教师发展性评价实施方案的制定、完善和实施。

2、邀请教师发展性评价方面的专家来校举办专题讲座,宣传发展性教师评价的目的和意义,并请专家为我校如何实施教师发展性评价提供咨询。

3、召开教师座谈会,聆听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和存在的问题,征求教师对发展性评价实施方案的意见和建议。

4、落实《建立教师专业发展记录袋的实施方案》,帮助教师理性地审视自己的专业成长历程,对自己在师德、教育教学、科研、继续教育等各方面有真实的反映,以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

5、建立“梁二庄小学学术委员会”:宣传、推广教师专业发展的先进思想和成功经验;评估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经验和突出问题;评估本校各项教育教学科研师训改革方案;审批学校《教科研课题指南》并审查申报国家、市或区立项的研究课题;评估学校重要教育科研成果。

6、建立“梁二庄小学导师团”:参与制定教师考核办法和标准;参与制定教师培训课程,承担校本培训任务;承担教师专业发展素养评比工作;以“师徒带教”、“导师带教”的形式带教青年教师。

7、由学校聘请的教育专家组成“梁二庄小学专家顾问团”,指导学校的学科建设、教研组建设和名师培养。

8、完善全员培训制度,实施《梁二庄小学师资培训工作条例》、《梁二庄小学教师培训课程》、《关于教师进修的若干规定》,鼓励教师积极参加职务培训,校本培训,见习期教师培训,校级骨干教师培训,区级骨干教师培训,全国或市级骨干教师培训,各类短期培训班、研讨班,在职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等。

9、建立骨干教师选拔、培养、管理、考核机制,实施《梁二庄小学骨干教师选拔培养暂行办法》、《梁二庄小学骨干教师管理及考核试行办法》、《梁二庄小学导师制试行办法》。

10、实施《梁二庄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规划(2010—2014)》,为教师专业成长搭建平台。

(1)加强师德平台建设:积极开展师德沙龙、教育论坛、与名师对话、文明组室创建、“三会一课”等师德建设活动。

(2)加强学习培训平台建设:继续聘请教育专家开设专题讲座;鼓励教师积极参加进修;继续实施“合同带教”、“师徒带教”、“导师带教”制度;继续开发自主拓展型课程设计、研究型学习指导、教科研培训等校本培训,以满足教师专业发展需要。

(3)加强教学研究平台建设:结合学科课题研究,积极开展课程与教学改革实践;加强学科资源库建设;积极开展跨学科的合作和研究等组本培训;实行“教学公开课”招投标与自报相结合的制度;积极开展案例设计、说课、课堂教学、课件与网页制作、教师基本功交流与评比活动。

(4)加强校本科研平台建设:实施《教育科研课题管理条例》,实行“研究课题”招投标制度;落实《教育科研成果评选奖励制度》,推广优秀教科研成果;加强校刊《教研新圃》和科研网站建设。

(5)加强校本课程平台建设:积极开展自主拓展型课程校本教材建设,继续开展研究性课程实践,积极开展双语教学、分层教育等课程改革实践。

11、为鼓励广大教师的专业发展,培养特色教师,建立专业特长单项奖申报制度。

(1)评选“师德先进个人”、“师德标兵”。

(2)评选“星级班主任”。

(3)评选“学业成绩进步奖”。

(4)评选“课堂教学新秀”、“课堂教学能手”、“课堂教学带头人”。

(5)评选“教科研积极分子”、“教科研先进集体”。

(6)评选教师还可自主选择申报项目,如班级管理有方、备课有特色、教学辅导有个性、教具与学具有创新、自主作业设计、个性化阅读、课程的开发、学生评价创新、辅导竞赛、社团活动指导等方面,切实体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的独特性,学校按其独特性和显著性,给予相应的评价。

上一篇:关于建国60周年的征文下一篇:送病人的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