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饶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战略研究

2024-05-03

上饶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战略研究(精选8篇)

篇1:上饶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战略研究

上饶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战略研究

摘 要:农业产业化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由之路。上饶作为典型的农业大市,应当根据上饶市的农业发展特点,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提出以十二五为契机,遵循市场规律,积极开拓农产品市场,强化农产品基地建设,发展壮大上饶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大力推进上饶市的农业产业化发展。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发展战略

中图分类号:F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1)14-0059-02

农业产业化是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我国农村出现的一种新型农业经营形式,指在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前提下,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提高农业比较效益为中心,按照市场牵龙头,龙头牵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形式,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对区域性主导产业实行专业化生产,系列化加工,企业化管理,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逐步形成“种养加、产供销、农工商、内外贸、经科教一体化”的生产经营体系,使农业走上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自我调节的良性发展轨道。十二五期间,如何变我小规模生产、分散经营的格局为社会化大生产组织形式,解决农工商分离、产供销脱节的问题,把千家万户的生产与市场衔接起来,促进上饶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农业产业化是必由的路径。上饶市农业产业化取得的成绩

(1)龙头企业数量增加。截止2008年底,全市拥有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88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省级龙头企业66家,市级龙头企业120家。

(2)龙头企业规模增大。全市68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的销售收入为114亿元,比上年增长18.2%,龙头企业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达到3家,亿元以上达到22 家。列入全省“双十双百”工程的14家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0.43亿元。

(3)带动农户总量增大。我市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带动农户38.6万户,带动农户增收3.8亿元。如万年生猪集团大力推行“协会+集团+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养猪模式,带动农户养殖1.2万家。

(4)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截止2008年底,全市有44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了工商登记,农民合作社成员总数23000人。

(5)农产品品牌建设上了一个台阶。截止2008年底,我市获著名农产品商标24个;获江西省名牌农产品47个;获绿标343个;获有机食品标志216个;无公害农产品68个。万年贡米成为地理标志农产品,婺源县成为中国绿茶核心产区金三角之一,德兴的“源森”牌红花油被评为江西省名牌(农)产品。上饶农业产业化存在的问题

(1)加工程度低,附加值低。

上饶市虽然有着丰富的农产品和农业资源,但农业生产仍处于粗放型的传统农业发展阶段,农产品加工能力和转化率都相对较低,长期以来普遍存在单一的粗加工产品多,系列开发深加工产品少;大路货产品多,名优特新产品少;中低档产品多,高附加值产品少;平销产品多,畅销产品少;内向型产品多,外向型产品少等“五多五少”的问题。农产品深加工转化增值率低,资源开发层次浅,造成农业后续利益流失,农产品的高附加值难以实现。

(2)组织化程度低,市场开拓能力弱。

单家独户的小农经济现在难以适应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所以只能走组织化经营这条道路。近年来,虽然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有了较快发展,但是总的来看组织化程度并不高。2006年全市只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只有201个,其中专业合作社57个、协会95个、其它49个,部分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仍是社团法人,以技术咨询服务、交流生产经验和有关信息为主,在引领千家万户的农民如何正确把握市场、顺利走向市场方面还缺乏有效的办法,真正能够实现有效开拓市场的非常有限。

(3)龙头企业规模小,辐射能力不强。

规模较小,实力较弱,辐射能力不强是上饶市大部分龙头企业面临的情况。据统计,截止到2010年3月,上饶市级以上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188家,省级以上为68家,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只有22家,过10亿的3家。由于龙头企业发展主要受到融资困难、资金短缺的影响,企业缺乏技术创新能力,企业自身管理水平低,导致龙头企业规模不大,实力不强,难于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辐射作用。

(4)品牌竞争能力不强。

一是农产品品牌意识淡薄,对农产品商标注册的认识不足,一些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名山名湖被外地抢注,没有把商标作为拓展市场营销的有效手段。二是目前上饶市农产品的少有大品牌,处于牌子少又不响的处境。上饶十二五农业产业化的推进路径

3.1 突出农产品深加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

“十二五”期间发展农业产业化,必须抓农产品加工业,抓加工业必须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必须培育大品牌,从而才能延伸产业链,完善服务链,拧紧利益链。抓住了农产品加工,就抓住了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主要矛盾,就抓住了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的关键。

(1)粮食加工。我市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鄱阳湖更是全国闻名的“天下粮仓”,2008年粮食总产达286.5万吨。要想增加粮食产品的附加值,要加大科技开发力度,实现从粗加工向精加工、从单一品种加工向多品种加工、从简单产品向深加工产品转化。重点扶持年贡米集团、弋阳大禾食品有限公司等粮食加工企业。

(2)茶叶加工。以名优茶、有机茶、保健茶为重点,加大茶饮料、茶多酚等茶叶系列深加工产品开发力度,延伸产品链条。整合茶叶的品牌资源,全市重点培植3-5个精品名牌。加强绿茶加工企业的改造与建设,提高绿茶的质量和档次,扩大出口创汇。重点扶持婺源绿茶、婺源的“大鄣山”牌有机茶叶、“源发”牌绿茶、“林生”牌绿茶、“绿露”牌上饶白眉茶等知名品牌。

(3)水产加工。依托以全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为代表的全市水产养殖优势,以渔业龙头企业建设为核心,重点扶持以鳗鱼加工、龙虾加工以及常规鱼的熏、糟制品为主的系列加工企业。完善优化产品结构,研究开发精深加工系列鱼制品、风味食品,速冷调理食品等,发展水产品综合加工业,不断提高水产品附加值。

(4)林木加工。目前,上饶全市林业用地面积为2058.2万亩,林木绿化率达57.7%,活立木总蓄积3836.9万立方米,其中竹林面积158.4万亩,毛竹18314.6万株;用材林面积876.0万亩,蓄积1861.6万立方米,林木资源非常丰富。我们要以林木原料基地为依托,以龙头企业为带动,重点发展竹胶板、竹地板、竹家具、竹笋、竹工艺品、细木工板、高(中)密度纤维板、贴面板等精深加工和高附加值产品。

(5)畜禽加工。要大力实施无公害和标准化发展战略,培育和扶持一大批规模大、牵引力强的畜禽加工龙头企业。对现有的加工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企业改制,引进一批有高新技术、先进设备的新企业。以加工冷却肉、分割肉为突破口,生产适销对路的袋装冷却肉为主的卫生方便食品,逐步实现畜产品由农贸市场走向超市、餐桌。

3.2 大力实施农产品品牌化战略

品牌化是农业产业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培育农产品品牌是促进传统农业向产业化转变的重要手段。要使上饶农业发展的增长方式由数量型、粗放型向质量型、效益型转变,必须积极推进上饶“特色品牌,做大做强优秀品牌”农产品的品牌培育战略。

近年来,我市在树品牌、创名牌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总的来说,我市农产品品牌杂、规模小、档次低、竞争力弱的问题还是比较突出,如婺源的茶叶品牌就有近40个,大大小小的茶叶加工作坊有400余家,这种“百茶齐放”现象导致过度竞争,谁也成不了名牌。所以政府部门要引导企业进一步更新观念,强化品牌经营意识,以地理标志保护、原产地保护为平台,加大品牌整合力度,集中力量叫响一个品牌。

3.3 积极开拓农产品市场

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生产的风险不仅仅停留在生产领域,已经转向到了市场流通领域。发展是硬道理,卖出去更是硬道理,所以要大力培育形式多样的农产品流通市场主体,放眼全球开拓农产品的销售市场。

(1)大力发展公司制农业企业。以优势产业为重点,努力培育和扶持一批农产品经营公司,力促三个转变,即从单纯从事农副产品收购,向苗种、生产资料供应、加工、保鲜、贮藏、运销等一体化经营转变;由以本地营销为主转向本地与外地、国内与国际营销并重,深购远销,实现销售市场多元化;由注重农副产品的现货收购经销向注重市场信息的收集发布方向发展,发挥好信息在引导商流和物流中的特殊作用。

(2)发展超市农业。超市系统代表现代流通业的发展方向,对农产品加工业有很大的影响。比如他们都是货架销售为主,摆上货架的东西与零售店里摆进柜台的东西不一样,与进农贸市场的更不一样,同样的水果玉米进入上饶市区的超市销售与进农贸市场的价格相差接近50%。因此我们要引导农业企业和农产品基地主动与国内外大中型农产品连锁超市挂钩,建立长期稳定的产品供销关系,为农产品销售拓展更为广阔的空间。

(3)发展现代物流业。大力发展农产品连锁经营、加工配送、电子结算等新型物流业态。发展集团购买、连锁经营、集中配送、电子商务,落实国家和省、市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减轻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

3.4 破解农业企业融资难问题

(1)在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重新定位政府的投融资作用。虽然上饶的经济和财政实力还不足以大规模反哺农业,但是政府财政支出新增财力的使用应当大幅度向“三农”倾斜,特别是对于法定支农支出要确保落到实处,并最大程度去争取国家各项支农资金。此外,政府亦不能充当投融资的主导力量,而是要正确定位在其中的角色,即在努力增加财政投入的同时,为其他有投资能力的投资主体如金融机构和外资创造有利的投资条件,引导资金流向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具体项目。

(2)大力扶持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在众多金融机构当中,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在投资农业产业化当中具有先天优势。在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比较方面,农村合作金融由于其人员和网点优势,加之对农村环境的熟悉,在向农业企业提供融资时进行信息收集、分析和风险管理方面有较大的比较优势,这样可以相对其他金融机构而言在这方面有较低的边际成本。政府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降低这些金融机构的贷款风险,扩大和丰富农村合作金融的业务范围,增强业务能力,在这些金融机构开展适应农业企业发展需要的各种贴现、汇兑、信用证等业务,为农业融资创造金融环境。

(3)充分发挥利用外资潜力。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利用外资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可以实现的。农业产业的效益和农产品的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本地的资源禀赋,而上饶在许多自然资源上有其独特优势,如上饶丰富廉价的土地资源、良好的绿色食品生产条件等,这意味着投资上饶农业产业化能带来良好的收益,再则近年来上饶基础设施和投资大环境的改善,都使利用外资成为现实的可能。所以我们可以通过政策优惠吸引外资,积极拓宽利用外资的渠道,丰富利用外资的方式。

3.5 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积极培育和扶持由农民自主经营、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负盈亏的各种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对于有条件的地方,在自愿的前提下,以“民办、民管、民营、民受益”为原则,以产权为纽带,大胆探索组建新型合作经济组织,通过以农户入股的形式,与合作组织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共同体,促进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流通一体化经营。依托各地的资源优势和主导产业,从不同产业、不同地区农民实际出发,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为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质量,还要切实抓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规范化。

(1)加大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扶持力度。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除了要充分发挥他们自身的积极性,更要不断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依托政府在财政、技术、金融、信息等方面的优势,积极推动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鼓励和支持农民自主建立各种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以及其他形式的合作与联合,淡化兴办合作经济组织的行政色彩,防止走“政企合一”的老路。

(2)进一步完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运行机制。借鉴先进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做法,在市场运作的前提下,把合作经济组织办成一个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依法登记、照章纳税、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经营实体,同时明确农民的主体地位,让农民在政府的宏观政策指引下自我组织、自我保护、自我发展。农民从合作组织的服务中得到利益、合作组织通过服务获得收入。

3.6 健全和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由于目前农民在信息、技术等各个方面都存在严重不足,各涉农部门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要充分发挥在信息、人才、技术、资金、物资、基础设施和资源等方面的优势,组织社会力量,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多方面的服务。

(1)完善信息服务体系。充分发挥涉农部门信息网的作用,在扩展容量的基础上,规范信息采集、分类。增加报刊杂志、电子网络、电视和广播电台对农业信息的传播量。

(2)完善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完善县、乡(镇)、村三级农业科技推广网络,提高农业技术人员待遇,确保他们把主要时间和精力放在本职工作上。条件具备的村要配备农民技术员,充分发挥农民技术员在农村科技的示范、引导、辐射和带动作用,有效解决村级农业科技推广网络和动物防疫网络的断层问题。

(3)建设良种繁育体系。通过现有的农业科研机构、种子(种苗、种畜)经营部门以及农业龙头的引进、选育、示范和推广,扩大我市农、林、牧、渔各业优良品种的覆盖面。

(4)物资服务体系。依托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和供销合作社,逐步实行农业生产资料加工、购销、运输和送货服务一条龙。

篇2:上饶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战略研究

论文关键词:农业产业化;发展战略

农业产业化是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我国农村出现的一种新型农业经营形式,指在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前提下,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提高农业比较效益为中心,按照市场牵龙头,龙头牵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形式,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对区域性主导产业实行专业化生产,系列化加工,企业化管理,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逐步形成“种养加、产供销、农工商、内外贸、经科教一体化”的生产经营体系,使农业走上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自我调节的良性发展轨道。十二五期间,如何变我小规模生产、分散经营的格局为社会化大生产组织形式,解决农工商分离、产供销脱节的问题,把千家万户的生产与市场衔接起来,促进上饶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农业产业化是必由的路径。上饶市农业产业化取得的成绩

(1)龙头企业数量增加。截止2008年底,全市拥有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88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省级龙头企业66家,市级龙头企业120家。

(2)龙头企业规模增大。全市68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的销售收入为114亿元,比上年增长18.2%,龙头企业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达到3家,亿元以上达到22 家。列入全省“双十双百”工程的14家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0.43亿元。

(3)带动农户总量增大。我市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带动农户38.6万户,带动农户增收3.8亿元。如万年生猪集团大力推行“协会+集团+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养猪模式,带动农户养殖1.2万家。

(4)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截止2008年底,全市有44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了工商登记,农民合作社成员总数23000人。

(5)农产品品牌建设上了一个台阶。截止2008年底,我市获着名农产品商标24个;获江西省名牌农产品47个;获绿标343个;获有机食品标志216个;无公害农产品68个。万年贡米成为地理标志农产品,婺源县成为中国绿茶核心产区金三角之一,德兴的“源森”牌红花油被评为江西省名牌(农)产品。上饶农业产业化存在的问题

(1)加工程度低,附加值低。

上饶市虽然有着丰富的农产品和农业资源,但农业生产仍处于粗放型的传统农业发展阶段,农产品加工能力和转化率都相对较低,长期以来普遍存在单一的粗加工产品多,系列开发深加工产品少;大路货产品多,名优特新产品少;中低档产品多,高附加值产品少;平销产品多,畅销产品少;内向型产品多,外向型产品少等“五多五少”的问题。农产品深加工转化增值率低,资源开发层次浅,造成农业后续利益流失,农产品的高附加值难以实现。

(2)组织化程度低,市场开拓能力弱。

单家独户的小农经济现在难以适应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所以只能走组织化经营这条道路。近年来,虽然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有了较快发展,但是总的来看组织化程度并不高。2006年全市只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只有201个,其中专业合作社57个、协会95个、其它49个,部分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仍是社团法人,以技术咨询服务、交流生产经验和有关信息为主,在引领千家万户的农民如何正确把握市场、顺利走向市场方面还缺乏有效的办法,真正能够实现有效开拓市场的非常有限。

(3)龙头企业规模小,辐射能力不强。

规模较小,实力较弱,辐射能力不强是上饶市大部分龙头企业面临的情况。据统计,截止到2010年3月,上饶市级以上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188家,省级以上为68家,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只有22家,过10亿的3家。由于龙头企业发展主要受到融资困难、资金短

缺的影响,企业缺乏技术创新能力,企业自身管理水平低,导致龙头企业规模不大,实力不强,难于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辐射作用。

(4)品牌竞争能力不强。

一是农产品品牌意识淡薄,对农产品商标注册的认识不足,一些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名山名湖被外地抢注,没有把商标作为拓展市场营销的有效手段。二是目前上饶市农产品的少有大品牌,处于牌子少又不响的处境。上饶十二五农业产业化的推进路径

3.1 突出农产品深加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

“十二五”期间发展农业产业化,必须抓农产品加工业,抓加工业必须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必须培育大品牌,从而才能延伸产业链,完善服务链,拧紧利益链。抓住了农产品加工,就抓住了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主要矛盾,就抓住了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的关键。

(1)粮食加工。我市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鄱阳湖更是全国闻名的“天下粮仓”,2008年粮食总产达286.5万吨。要想增加粮食产品的附加值,要加大科技开发力度,实现从粗加工向精加工、从单一品种加工向多品种加工、从简单产品向深加工产品转化。重点扶持年贡米集团、弋阳大禾食品有限公司等粮食加工企业。

(2)茶叶加工。以名优茶、有机茶、保健茶为重点,加大茶饮料、茶多酚等茶叶系列深加工产品开发力度,延伸产品链条。整合茶叶的品牌资源,全市重点培植3-5个精品名牌。加强绿茶加工企业的改造与建设,提高绿茶的质量和档次,扩大出口创汇。重点扶持婺源绿茶、婺源的“大鄣山”牌有机茶叶、“源发”牌绿茶、“林生”牌绿茶、“绿露”牌上饶白眉茶等知名品牌。

(3)水产加工。依托以全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为代表的全市水产养殖优势,以渔业龙头企业建设为核心,重点扶持以鳗鱼加工、龙虾加工以及常规鱼的熏、糟制品为主的系列加工企业。完善优化产品结构,研究开发精深加工系列鱼制品、风味食品,速冷调理食品等,发展水产品综合加工业,不断提高水产品附加值。

(4)林木加工。目前,上饶全市林业用地面积为2058.2万亩,林木绿化率达57.7%,活立木总蓄积3836.9万立方米,其中竹林面积158.4万亩,毛竹18314.6万株;用材林面积876.0万亩,蓄积1861.6万立方米,林木资源非常丰富。我们要以林木原料基地为依托,以龙头企业为带动,重点发展竹胶板、竹地板、竹家具、竹笋、竹工艺品、细木工板、高(中)密度纤维板、贴面板等精深加工和高附加值产品。

篇3:上饶市油茶产业发展探讨

近年来,中央、省、市各级政府对油料生产非常重视。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促进油料生产发展的意见》,国家林业局出台了《关于发展油茶产业的意见》,江西省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文件,明确提出加大包括油茶等特种油料作物在内的油料生产扶持力度。上饶市也把油茶产业作为重点产业发展,到2010年,将建成优质油茶丰产林基地4万hm2,重点培植发展规模以上油茶加工企业10家,年产量达2万t,年产值达4亿元[2]。为了抢抓机遇,大力发展油茶产业,笔者通过调研,对发展上饶市油茶产业提出发展建议。

1 加快更新、改造、种植步伐,加大油茶林生产基地建设力度

目前,上饶市油茶面积达13.15万hm2,但油茶丰产林只有0.92万hm2,占油茶总面积的7%,大部分油茶林是建国前种植的,长期以来主要靠“人种天养”,品种老化混杂,缺少优良新品种,经营管理粗放,科技含量低,产量极低,年均产茶油仅43~75kg/hm2,所以要加快对原有油茶林进行更新、改造,加大油茶林生产基地建设力度。(1)要结合全省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采取低产林改造、更新改造和新造林相结合的经营措施进行油茶生产,对病株、老株、劣株进行更新,并对稀疏的林分进行补植,以提高油茶单位面积的产量;(2)在适宜种植油茶区域要引导当地农民大力种植油茶树,并为农民提供产量高、含油率高、抗逆性强的无性系良种,努力满足其生产发展需要;(3)要坚持“谁造谁有”的林业政策,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油茶林建设;(4)要充分利用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成果,按照“依法、有偿、自愿”的原则,鼓励和支持油茶林向有经济实力、懂技术、善经营的各类生产经营大户流转,推动油茶林向规模化方向发展;(5)要积极争取中央财政的现代农业生产发展专项资金、省级林业发展专项资金建设一批油茶林高产基地,并通过基地的带动作用,激发广大林农发展油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油茶资源的不断增加和扩大。

2 积极培植龙头企业,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3]

前几年,由于缺乏对油茶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制约部分企业发展,虽然部分县(市)出台了一些鼓励发展油茶的扶持政策,推动了当地油茶产业发展,但由于财力所限力度不够,油茶发展步伐缓慢。目前,全市规模以上油茶加工企业只有3家,大部分是以土榨茶油为主,油茶的生产潜力远远没有发挥出来。(1)要区域最大化,尽可能在全市范围内,依照本地市场和油茶经济区域对油茶产品基地及龙头企业统一规划,合理布局;(2)要促进油茶企业由小规模向大规模,低层次向高层次转变,大力办好转轨型龙头企业;(3)要精益求精技术化,采用高精先进技术设备配装龙头企业,提高油茶产品科技含量,使全市优势油茶产品-精制茶油、药用油、茶粕、茶皂素等四大产品得到更好的发展;(4)要促进由独立分散经营向“公司+基地+农户”的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方向发展,走产业化之路,不断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提高产业的经营水平;(5)要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在项目资金上予以倾斜,不断地促进企业壮大、扩张、发展。同时,要从土地,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要给龙头企业创建一个良好市场环境。

3 创新机制,正确理顺企业与农户利益关系

油茶林基地是企业生存的基本条件,但难以满足企业在市场中单独竞争的需要,必须要收购一些农民的油茶籽及油茶产品作为原料,为了使企业在原材料方面得到充足的供应,必须在利益分配上创新机制,确保企业与林农利益,笔者提出以下5种利益分配制供选择:(1)合同买断型,龙头企业对农户油茶产品一次收购,自由买卖,价格随市;(2)价格保护型,企业主对农户油茶产品保护价收购;(3)双方服务型,双方经济明确,互为对方负责,并在一定时间保持稳定;(4)利益返植油茶的积极性。还型,使农民改变单纯提供原料地位,分享加工流通的利润,

双方获得平均利润,调动农民积极性,并能保持较长时期稳定合作;(5)参股合作型,企业与农民都有严格经济约束,共同出资方,组建新的企业主体,形成资金共筹,利益共享,积累共有,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不论选择哪种机制利益分配,都要由企业与农民共同选择,才能促进企业的发展与农民种

参考文献

[1]何方.何方文集[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9.

[2]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院,上饶市林业局.上饶市林业产业发展规划[R].上饶:2006.

篇4:农业产业化合作组织发展对策研究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 农民专业合作社

一、农业产业化合作组织发展现状

几年来,本市政府一直把发展农业产业化合作经营作为农村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措施,着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大力发展农业行业协会和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政府在人才、技术及资金等一系列政策支持下,形成“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链,形成了规范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机制,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水平。

从本区域发展的总体情况看,以“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形式最为普遍,形成了多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截至2013年3月底,全市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已达3049家,比2007年新增2850家;入社农户27万户,占全市总农户数的14%;合作社辐射带动非社员农户达到56万户,出资总额超过57.8亿元。合作社产业分布涵盖粮棉油、肉蛋奶、果蔬、水产等主要产品的生产销售,并从简单的信息服务向农资供应、统防统治服务延伸,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随着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的实施形成的小偃谷物种植专业合作社,探讨出以专业种植合作社为主体的示范模式将被大力推行,这种规模化的合作社经营体制有利于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二、农业产业化合作组织发展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县域经济发展,但仍还面临着组织制度不健全、政府引导管理力度有待加强、政策扶持不到位等方面的问题。

(一)组织制度不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薄弱

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制度不健全,内部控制普遍薄弱,尤其是资金受益总体上仍显不足,专业合作社对入社社员的再分配的比例较小,严重制约了专业合作社带动功能的充分发揮。同时合作社的发展目标不明确,制定的章程形同虚设,建立的制度得不到很好的落实,严重存在“内部控权”的问题。有些专业合作社只停留在农产品初级生产和加工阶段,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高附加值产品少。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利于参与市场竞争。

(二)合作社的规模较小,带动效应不明显

大多数合作社注册资金在10万元以下,且从业人员为10人下,由于它们大多规模偏小,自身资金实力不强,社员与专业合作社之间联系不够紧密,没有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专业合作社之间缺乏必要的合作与交流,整体参与市场竞争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不能充分发挥其带动作用;由于它们多数停留在种植、养殖、初加工等一些低层次服务上,合作层次不高。在标准化生产、产品深加工、市场开拓等方面很少涉足,总体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和参与竞争力弱,很难适应目前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

(三)政府扶持不到位,融资能力不足

目前许多政府受财力所限,在资金扶持、信息、技术、管理服务等方面扶持和引导力度不够,在补贴对象上,偏重于补贴那些有经济实力的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能够得够政策补贴的只占20%左右,其他80%规模较小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只能另谋融资渠道。但由于合作社整体质量和社会信誉差,银行不愿意贷款,致使农民专业合作社无法上档次、上规模。

(四)人才和技术缺乏、科技含量低

目前大多专业合作社是围绕当地优势主导产业组建的,很少围绕“产业能人”,专业合作社的领导层基本由所在村的村干部,或是自身素质稍微突出一些的成员担任,其中管理层大专以上学历人数为足5%,合作社内懂得经营善于管理的专业人才尤其是能带动产业发展的加工型企业的产业领军人才严重缺乏。大部分没有专业人才,虽然都是种植多年的种植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但缺乏理论知识和新科技知识。

三、加快农业产业化合作组织发展的对策

针对研目前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不断从专业合作社自身和外部环境方面加以改进。

(一)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首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管理条例》的基础上,相关部门需进一步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章程,做到法可依、有章可循;其次需加快出台符合农民专业合作社特点的运行机制,指导专业合作社建立一套现代企业化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加强内部会计核算,建立健全各项组织机构和内部管理制度,增强专业合作社的规范运作,强化内部管理,增加农户入社的积极性。

(二)拓展服务功能,切实提高产品科技含量

要想发展壮大专业合作社,发挥其带动作用,相关政府部门需在农资供应、农机具使用、病虫害防治、农产品加工与销售等方面作好保障服务,进一步落实政府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各项优惠政策,加大力度扶持产业化龙头企业、发挥其带动效应。同时,专业合作社要发展壮大,离不开硬件设施的配套,通过政府引导,使农民专业合作社能够引进先进设备,提高技术含量,为专业合作社作大作提供物质保证。

(三)加大扶持发展力度,化解资金瓶颈

各级政府切实转变观念,树立扶持专业合作社就是扶持农民和农业的意识,在财政、税收、信贷、产业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在财政补贴使用中,杜绝造假现象,加强财政和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果。同时建立适合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信用评级制度,合理确定信用评级标准。针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融资难的问题,改革银行信贷管理体制,创新金融服务产品,解决其融资瓶颈,不断促进和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

(四)加强人才和技术培训,提高科技含量

普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强化对社员的教育培训,树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意识,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的凝聚力,全面提高专业合作社的市场竞争力。同时,针对各专业合作社存在的综合素质较差,管理水平较低的现状,对其进行市场营销、信息利用、财务核算等方面的强化培训,促使改变过去传统的种养殖方法,全面提高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段利民,崔学喜.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国内研究文献综述[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2年3期.

[2]权炳钧.青海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路径选择[J]青海金融,2009年5期.

基金项目:2014年度沧州市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课题批准号:201461)。

篇5:上饶经济开发区产业集群发展情况

近年来,上饶经济开发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精心培植和加快发展主导产业,逐步形成光伏、光学、机械电子(简称“两光一机电”)三大产业集群。现将主要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08年开发区两光一机电三大产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21亿元,占比78%,其中光伏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3亿元,同比增长430%,在三大产业中增幅为第一,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34%。三大产业企业规模以上企业户数达71户,呈现出一定的规模效益和集聚效应。

二、主要做法

1、加强产业招商力度

开发区将两光一机电产业项目作为招商引资重点,大力对外推介。按照产业链招商,围绕产业项目开展定点招商、定点跟踪和落实,及时协调重大建设项目落地后的征地、办证、能源供应等工作。新引进项目必须符合产业规划发展要求。

2、加快推进技术创新

开发区对非晶硅太阳能薄膜电池等重大项目的开发论证提供前期工作经费,推动产业技术研发创新。鼓励江西晶科能源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技术研发中心,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尽快建成企业的核心研发团队。

3、加大产业扶持力度。

围绕两光一机电产业发展,开发区加大了供地、供电、融资等各方面的支持,集中要素资源扶持产业集群发展。开发区不断完善道路交通、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积极发展物流等功能配套建设。优先将三大产业项目列入扶持对象,提供融资担保,积极给予贴息政策支持;鼓励银行、私募、风投等资金扶持产业项目建设发展。

4、科学规划产业发展

开发区按照建设生态园区的发展理念,科学地对产业发展进行规划布局,在建成区集中发展三大产业,并在下一步拓展区也明确了重点发展三大产业的定位。在全市主导产业发展规划中,开发区三大产业发展思路也基本确定。

篇6: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研究论文提纲

一、导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方法、思路及论文框架

(四)农业产业化的相关概念

二、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一):国外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文献综述

三、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二):国内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文献综述

四、几种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的比较分析

五、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历程回顾

六、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七、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的典型案例分析

篇7:上饶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战略研究

10月24日,2011江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上饶市分会场)在我县茶亭工业园隆重举行。市委书记董仚生,市委副书记、市长潘东军,副市长廖其志,上饶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汪友良,管委会主任郑卫平,县领导熊孙魁、徐继生、肖万松、王菊萍、徐几源、周菊梅等参加开工仪式。

作为全省集中开工仪式的分会场之一,当天我市共有10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其中我县6个、鄱阳县2个、德兴市和婺源县各1个,总投资28亿元。此次开工建设的项目投产达标后年可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近百亿元,实现利税9亿元,将为我市工业发展,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也将对全市进一步推动产业升级、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产生重大影响。当天,我县开工的6个项目分别是:江西中汇建材有限公司投资5亿元年产8万吨PVC型材建设项目、上饶市远东能源有限公司投资10.5亿元年产50兆瓦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项目、江西和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投资3.3亿元年产2万套双效热泵机组项目、上饶市孺子牛有限公司投资1.8亿元年产1.2万吨PVC助剂项目、江西科立实业有限公司投资3亿元年产16万吨纳米钙项目、上饶市新美龙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投资1.2亿元年产5000万支电子节能荧光灯项目。

潘东军在讲话中首先代表市委、市政府向10个项目的集中开工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向所有关心、支持上饶工业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他指出,近年来,我市紧跟世界产业发展大势,大力培育和发展以新能源和新材料产业为重点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近年来的培育和发展,全市新能源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太阳能电池和组件的产能跃上了1000兆瓦台阶,单项产能位列全省第一,已经发展成为我市的工业主导产业。

潘东军强调,项目是经济工作的重要抓手,没有项目的大建设,就没有经济的大发展,就没有发展后劲的大增强。市委、市政府将一如既往地为投资者提供良好的环境、优质的服务。同时,项目所在县要加强协调、优化服务,为开工项目营造良好的建设环境,确保顺利施工;各项目单位要严格按照进度安排和时间节点,集中力量抢时间、赶进度,在保质保量保安全的基础上,促进项目早建成、早投产、早见效。

熊孙魁在致辞中说,在我县财政收入突破10亿元大关和在新的起点上进行二次创业的喜庆日子里,市委、市政府把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集中开工仪式的上饶分会场定在我县茶亭工业园举行,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市直部门对我县发展的肯定和支持,也是对我县工作的鞭策和鼓励。熊孙魁指出,这次6个项目的实施,是我县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升级的有力举措,必将对我县加快发展、转型发展、科学发展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为此,我县将以此次集中开工仪式为契机,始终把招商选资作为一号工程,把推动项目建设放在首位,一切为企业服务,一切为项目让路,促进项目快见成效,为把上饶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篇8:上饶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战略研究

上饶市位于江西省东北部,是重点林业资源市,也是重要速丰林生产区,发展速生丰产林(以下简称速丰林)条件极为优越。总结上饶市速丰林发展的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对推动上饶市林业的跨越式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 上饶市速丰林建设的基本现状

上饶市速丰林建设起步于1970年代初,到了1980年代中期发展加快。1988年国家计委批准了林业部制定的《关于抓紧一亿亩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报告》,1989年国务院批准实施《1989~2000年全国造林绿化规划纲要》,2002年国家计委批复实施《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规划》,为速丰林建设展提供了可靠保障。上饶市抓住了大好发展态势,开展一系列利用灭荒造林、世行贷款、长防林、日本贷款、血防林等项目,将速丰林建设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营造树种也是从单一逐渐丰富起来,主要有杉木、国外松、马尾松、杨树、毛竹等树种,占速丰林总面积的80%左右。

目前,该市有速丰林面积10.17万hm2,其中:德兴市2.31万hm2,上饶县1.90万hm2,玉山县1.24万hm2,余干县1.19万hm2,鄱阳县0.78万hm2,广丰县0.69万hm2,婺源县0.60万hm2,铅山县0.4万hm2,弋阳县0.36万hm2,横峰县0.32万hm2,万年县0.30万hm2,信州区0.08万hm2(表1)。根据上饶市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统计数据,上饶市用材林平均活立木蓄积量只有45.3 m3/hm2,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9.2%,而世界用材林平均活立木蓄积量为111 m3/hm2,林业发达国家用材林平均活立木蓄积量为283.5 m3/hm2,差距甚大,但同时反映出提升的潜力也巨大。2008年初,上饶市根据江西省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规划部署,开始大面积推广种植以杨树、泡桐等速生树种为主的速丰林基地。据统计,建设速丰林面积33.33 hm2以上的经营主体中,国有林场5个,建设速丰林0.3万hm2;企业4家,建设速丰林0.58万hm2;大户25户,建设速丰林0.6万hm2。速丰林建设虽然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成为缓解上饶市木材供需矛盾、应对气候变化和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但森林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低下,森林生态系统整体功能仍然非常脆弱,林木产品供给及木材安全问题还是日趋突出。

2 上饶市速丰林建设的成绩和经验

2.1 利用有利形势,坚持发展速丰林建设

上饶市目前林业用地面积为140.1万hm2,占全市国土总面积的61.5%;速丰林面积10.17万hm2,占全市林地总面积的7.35%[2]。历届上饶市委、市政府始终贯彻以“生态立市”的发展战略,对林业工作非常重视,始终把林业建设放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来研究和谋划。抓住发展速丰林的地理位置、资源优势、营造与管理技术、惠及面广等有利条件充分发展速丰林产业,效果显著。

2.2 依靠科技,全面提高速丰林的质量和效益

速丰林发展离不开科技的发展。上饶在大力推进在良种繁育、丰产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经营管理及木材加工利用等方面集中力量开展技术的研发与推广,提高科技在速丰林建设中的贡献率。1)严把种苗质量管理,坚决采用良种育苗;2)强化技术指导,加强与科研院校等单位技术合作,进行不定期技术培训;3)建立速丰林科技示范区,以示范带动辐射与宣传效益。真正实现“科研面向生产、生产依靠科研”,全面提高速丰林的质量和效益;4)加强宣传培训,定期举行速生丰产林技术培训班,培训农村农业技术能手。

2.3 多种模式相结合,推动速丰林建设

上饶市在速丰林建设方面实施多种模式:1)租赁模式。企业与农民签订林地租赁合同,由企业直接经营建立原料林基地,所得利益也完全归企业所有。2)合作模式。以农民用林地作股价,与企业以不同的投股方式进行合作,双方按照合同约定的比例分享林木收益。3)股权模式。国有林场或私营业主以林地、林木折价投股,引进大型专业投资企业共同经营森林,以股权分红的形式共享经济收益。4)合作社模式。由当地农民组织成立合作社,农户用林地投股成为合作社股东,最大程度的调动了社员们的积极性。不仅在自有林地上享受分成,而且在合作社衍生产业上的利润也享有红利。5)个体私营模式。自集体林权主体改革完成后,个体经营山场的积极性高涨,个体大户更是积极向当地林业主管部门寻求发展速丰林的政策、技术、种苗等支持。

2.4 推进配套改革,深化速丰林发展的内在动力

上饶市集体林权主体改革已圆满完成,当前正积极推进林权制度配套改革,林业发展政策环境日趋优越,为速丰林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1)深入开展林权抵押贷款。在上饶市已有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商业银行开始推行林权抵押贷款业务。2)试行森林保险。目前,江西省拟出台了生态公益林火灾统保、林木综合灾害保险试点以及商品林保费补贴3项森林保险政策,极力化解了森林经营风险。上饶市以此为切入点,大力宣传优惠政策,全方位调动投资造林育林的积极性。3)实施林权交易。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配套工程以来,上饶市已建立了9个林业产权交易中心,通过交易中心将林地、林木资源变现再投入,累计吸纳社会投入资本7.62亿元,极大地推动了营造林建设。目前杨树、泡桐、杉木等速生树种优质苗木均供不应求。

3 上饶市速丰林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上饶市速丰林建设最早始于1970年代末期,但总体进展缓慢,近些年,随着国家对林业工程项目投入不断增多,上饶市林业也呈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林业的蓬勃发展和一批林业产业企业的崛起,更进一步加快了上饶速丰林建设的发展,虽然取得了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

3.1 对速丰林产业发展实践上的误区

上饶市速丰林发展起步晚,步调低,也走过了曲折的道路,使得在整体上对速丰林的认识存在一些误区,阻碍了速丰林的健康发展。概括为几个不清楚:1)计划经济中速丰林与现代林业中速丰林管理投入上的区别不清楚;2)速丰林在市场经济体系的林业中重要地位和作用不清楚;3)速丰林的国家规划纲要和保障政策的执行不彻底性;4)防护林与速生丰产用材林在实践经营上的区别不清楚;5)一般商品用材林与速生丰产用材在政策管理上的区别不清楚;6)在合作经济层面中,速丰林产业利益分配体系的不清楚。

3.2 速丰林产业发展机制与管理问题

3.2.1 资源管理政策单一,阻碍速丰林经营生产。

目前,我国林政资源管理政策单一,主要是以保护森林资源为主,对用材林采伐使用制定限额和生产计划双重限制,采伐指标执行统一分配额度,明显不适应现代林业的分类经营指导思想。经营速丰林的业主不能确定在市场效益最大化时能处置林木,无形中也增加了交易成本及风险,也成为制约速丰林生产发展的一大颈瓶。

3.2.2 培育与加工脱节,影响了速丰林效益发挥。

在现行的体制下,木材加工与速丰林培育分属不同部门管理,这种管理上的分割使木材生产与加工利用很难做到一体化。目前,以木材为原料的企业,根据产品的市场前景和企业的规模效益,发展规模越来越大,特别是我国实施的天保工程后,原料供应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加之,速丰林建设的相关政策不完善,造成企业投资速丰林的林木归属和处置没有保障,企业对原料来源既担心又无能为力。多数地区还是由林业部门造林,企业收购木材,不能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综合效益。

3.3 上饶市速丰林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问题

3.3.1 投入资金严重不足。

速丰林需要高投入才有高产出。国家每年财政投入约2 000万元,平均每个省能得到财政投入不足100万元,地方配套投入也很难落实到位,即使有部分私营企业和大户用于发展工业原料林,仍然存在后续抚育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且由于林业项目周期长,保险机制缺乏,融资机制尚不完善,速丰林建设单位也很难通过商业贷款或现行的贴息扶持贷款获得建设资金,投入速丰林建设总体资金明显不足,严重制约了速丰林发展的建设进度。

3.3.2 管护、抚育不到位。

当前上饶大多数速丰林营造林大都是国家投入由林场或集体统一营造,统一经营管理,这种经营体制模式重成活轻成材,重数量轻质量的影响,而且初植密度大,后期的抚育、防护没有及时跟上,甚至根本就没有后续管护,经营粗放,使得速丰林建设达标率低,成效比较缓慢,经营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3.3.3 技术人员业务素质相对不高。

速丰林必须是高投入才能有高产出,实践中,相当部分速丰林的私营企业或大户对如何培育好速丰林没有技术指导及标准,且聘请的业务人员只是对速丰林进行看护防盗、防火的,对高标准营造好的速丰林任其发展,致使营造的速丰林既不速生,也不丰产,因此对加强技术人员队伍的水平提升也是当务之急。

3.3.4 生产周期长,经营风险较大。

营造速丰林周期虽然在营林的范畴内相对较短,但以一般种植业、养殖业等其他产业生产周期还是较长,短期内经济效益相对较差,加上森林火灾和病虫害等风险较多,缺少必要的转化和分散风险的保险体系,导致吸引资金比较困难。另外速丰林生态、社会效益“外溢”,又缺少必要的社会补偿机制,以致比较效益较低,再加上国家扶持政策的不完善,严重影响了各方面、各种经济成分参与速丰林建设的积极性。

3.3.5 树种单一,纯林,防病害和防火任务重,风险大。

目前,全市大部分速丰林是以杉木、马尾松、国外松、泡桐、杨树等树种为主,由于大多数为结构简单、稳定性较差的纯林,且纯林易发生病害及火灾,因此,防病害及火灾的工作十分繁重,一旦暴发成灾,损失不可估量。

3.3.6 集中连片林地难以租用。

无论是个体大户或企业都希望能够租用集中连片的土地进行造林,但由于集体林改后基本分山到户,小户少山经营成本又太高,而要租赁时大多散户相互观望,要集中租赁难以操作,无形中也增加了成本及风险。

4 上饶市速丰林产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4.1 加强发展速丰林产业宣传

应当强化关于速丰林的建设宣传教育。一方面在国家财政投入、保障政策、速丰林营造技术及典型实践经验推广进行积极地正面宣传。另一方面是当地政府对速丰林本身的重视和速丰林产生经济效益的教育灌输,使速丰林经济的价值观植入营造速丰林的业主心中,从而达到由少数人参与变成社会多数人经营的发展模式,因此从文化和经济价值的层面去宣传速丰林就显得更加重要。

4.2 优化速丰林产业发展的机制与管理

从法规、政策、机制、管理等方面为速丰林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宽松环境。打破单一的资源管理政策,制定专门经营速丰林政策与机制。从严管林、源头抓起,采取由业主申报审批制方式,采伐指标单列进行管理。经营速丰林的业主可根据林木产品的市场前景和企业的规模效益,进行市场交易,这样减少了交易成本及风险,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从而使更多的资金投入到速丰林建设中,让资源发挥最大的综合效益。

4.3 改善速丰林的外部环境

建设速丰林具有一定经营风险性和社会公益性,政府应对速丰林建设工程制定信贷政策,同时建立对贷款业主贴息补偿及营林建设补偿机制,对速丰林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加大对速丰林建设一线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发挥科技的保障作用。要将速丰林社会风险纳入森林保险体系,化解或减少风险系数,促进社会经济参与速丰林建设的积极性。

4.4 科学谋划好速丰林建设的发展规划

为大力发展速丰林产业,上饶市应以谋划规划为契机,坚持资源培育与产业利用相结合、坚持多方经济利益相统一、坚持多元化筹措发展资金、坚持分区域重点发展的战略实施,抓住机遇,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促进上饶市速丰林建设又好又快地持续发展。一是结合中央政策,科学制定上饶速丰林建设规划,明确速丰林建设内容、规模与实施进度,依据适地适树的原则,主推速丰林树种主要是杨树、泡桐、杉木、湿地松、桉树和毛竹,落实速丰林建设用地。二是大力整合建设资金。引进外资及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同时整合退耕还林、长防林、血防林、大经材、森林经营抚育试点等工程项目资金,集中扶持速丰林建设。三是培育或引进大型加工企业,缓解企业与原料林之间的供需矛盾,使速丰林的资源效益发挥到最大促进速丰林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蓬.浙江省速生丰产林经营技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

上一篇:江郎才尽典故下一篇:我辛苦我值得作文7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