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上饶市铁山乡生态旅游的规划利用调查报告

2024-05-21

关于上饶市铁山乡生态旅游的规划利用调查报告(共5篇)

篇1:关于上饶市铁山乡生态旅游的规划利用调查报告

关于铁山乡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调查报告

摘要:生态旅游是当前国内外旅游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牵涉到整个自然生态环境、生物资源的保护和科学利用,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铁山乡蕴藏着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本文首先通过走访及观察来调查研究铁山乡的生态环境现状和特色产品,其次分析该地区生态环境竞争的优势、劣势,经分析发现铁山乡确有开发生态旅游资源的实用价值,最后制定出该地区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对策和实现该开发对策的途径。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铁山乡生态旅游资源;实用价值;开发对策

前言:

上饶市铁山乡拥有独特的生态旅游资源,将其打造成一个旅游观光胜地,对当地的发展有重要作用。这样不仅能够刺激经济的发展,还可以增强铁山乡的知名度,开阔当地群众的视野。为了加快铁山乡生态旅游的开发,我们通过各种方式进行了深入的调研。

一、课题调研目的、方法、对象

(一)课题调研目的: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响应团中央关于 大学生投身社会实践的号召,全面提高我校学生干部思想素质与实践能力。通过对铁山乡的实地调研,针对当地生态旅游资源的利用提出一种较为合理的改造方案;并把为当地人们谋经济发展进步、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作为最终目的。

(二)课题调研方法:走访和观察调查法。通过对当地的村委会和普通村民的当面口头询问来收集调研的资料,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最后提出我们的建议对策。

(三)课题调研对象:以上饶市铁山乡多个村的村支书、普通村民(共多 少人?这个要标出来)面谈为主,对乡里的多(几处?这个也要标出来)处景点以及交通状况进行实地察看。

二、调研现状分析

(一)生态旅游产品

上饶县素有“山郁珍奇、上等富饶”之美誉,山地、水域面积广,森林覆盖率很高,是江西省油茶、茶叶的重点产区,全国的油茶之乡,盛产绿色食品。其中铁山杨梅,茶油、蜂蜜、竹笋等食品在市场上被广大消费者所熟知。

(1)杨梅

杨梅具有重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开发潜力巨大。杨梅能净化有毒气体,对有害烟雾、二氧化硫等抗性较强,因此盆栽杨梅集观赏、鲜食、净化空气于一体,对于美化家庭、宾馆、饭店等各种场所具有较好的作用。杨梅也可用来制成杨梅酒,它的功效很多,例如酷暑炎热之季,许多人比较容易中暑,而杨梅酒可以缓解此状并有保健作用。

虽然我们错过了杨梅的丰收时期,但是通过当地村民的热情讲述和我们的走访察看及品尝杨梅干及杨梅酒,发现这里的杨梅非常好。从村民们的笑声中我们也能感受到杨梅给这里带来了很大的效益,特别是经济效益。现今杨梅产业成为

铁山乡的二大两大支柱产业之一(另一个是毛竹产业)。在当地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杨梅产业已经占据了当地经济的主导地位。

(2)茶油

茶油具有清热化湿,杀虫解毒等作用,用于痧气腹痛,急性蛔虫阻塞性肠梗阻、疥癣和汤火伤,也是很好的保健食品。例如:孕妇在孕期食用茶油不仅可以增加母乳,而且对胎儿的正常发育十分有益;婴幼儿及儿童食用茶油可利气、通便、消火、助消化,对促进骨骼等身体发育很有帮助; 老年人食用茶油可以去火、养颜、明目、乌发、抑制衰老、长寿健康。(这段是不是参考了文献资料?是哪个网站的?这个要注明)

(铁山乡的茶油产量如何?品质如何?这点需要加上)(3)竹笋

竹笋,性寒味甘,无毒,有益肠胃,理气化痰,降血压,提高人体免疫能力,调整老人血酸及脂肪酸和防癌抗癌等功用。可治败血症、细菌性肠炎、咳嗽、肥胖症、高血压、高胆固醇引发的其他疾病。在我国自古被当作“菜中珍品”,在营养上它是一种非常好的保健蔬菜。(这段是不是参考了文献资料?是哪个网站的?这个要注明)铁山乡盛产毛竹,竹笋是毛竹的附属产品。这里生产的竹笋也属我国优良的笋。(产量如何?最好要有具体数据加上)

(4)豆腐

铁山豆腐是该乡的一大特色,大多是纯手工制作,主要有以下特点:整个制作过程用的水都是山泉水,制作出来的豆腐外观细白嫩滑,口感细腻,并且这些豆腐品种丰富,可供人多种选择。铁山豆腐还原了一种原生态的质朴感觉,非常受人们的欢迎。

(二)旅游风景

(1)西岩寺

西岩位于铁山乡境内的西岩村,是石灰岩天然溶洞。岩洞一岩三穴,构造奇特。在半山腰上也有当地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异常壮观,还有些钟乳石,形成秀美的风光。西岩寺就坐落在这美丽的风景中。

辛弃疾隐居带湖时曾独游西岩,作《生查子》二首,“青山招不来,偃蹇谁怜汝?岁晚太寒生,唤我溪边住。两个洞穴不透光,里面都有许多钟乳石,钟石千奇百怪,还有一滴泉、螺蛳石等名胜。站在出洞口,整个铁山乡的美景尽收眼底,由山林,竹林,稻田组成的一片绿色让人心旷神怡,美不胜收。在西岩寺的右侧有一座龟峰,神似一个乌龟在攀爬,暗示着步步高升,栩栩如生。

。(2)光明寺

光明寺坐落于铁山岭,现占地面积为约为400平方米,规模较大,该寺正在建设当中,以大雄宝殿为中心,其前后两边的殿堂正在完善当中,左右建筑即

将动土开始建设。寺庙三面环山,正对面是一层层的梯田,风景唯美,空气清新;后面是一座大山,一条小溪流从大山深处流经寺庙,层层的云雾缭绕在山顶间,有着人间仙境的意蕴;真可谓是“山不在高,有佛则灵”。据当地人介绍,随着光明寺的规模扩大和佛像的更新,比如有的佛像贴金彩塑,华美异常,进香的拜佛者络绎不绝,甚至有的人从很远的地方慕名而来,逢年过节的时候每天有几百人来寺庙烧香拜佛,以及农历每月的初一和十五也有很多人前来。在调研结束之时,我们无意间看到了寺庙的规划图,放眼看去,此规划图确实漂亮,如果寺庙建成,此处必定会吸引更多的人,到时可以发展成为一个传承佛教文化的旅游胜地。

(3)漂流(这段是不是参考了文献资料?是哪个网站的?这个要注明)铁山乡碧溪河是一条无任何污染的天然绿色河段,坐落于江西省上饶县铁山乡一个原始森林中。沿河两岸是朴实而又勤劳热情好客的农家。该河流既有专业漂流的难度和惊险刺激,又有休闲漂流的闲适惬意,有惊无险,并且该地区山高林密,河流纵横,山清水秀,云雾蒸腾,水质清冽甘甜而无任何污染,碧溪河水源充沛,急缓有至,两岸青山相依,柳绿花红风景如画。碧溪河河段河床窄、落差大、水浅流急、险象环生是考验勇气和胆量的惊险漂流。溪流经过的地方,以山高林密、喀斯特地貌为主,沿途有神龟望月、毛竹林、杨梅树林、万寿宫、西岩寺、光明寺等十余处自然景观。碧溪河漂流是一项非常值得开发的旅游资源。

(三)特色文化----畲族文化

上饶市铁山乡处在赣闽交界处。畲族人们聚居在铁山乡的九狮畲族村、小溪畲族村、西岩村、还有少数散居在铁山村、洪水村中。畲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语言有两种:一种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与瑶族布努语奈话比较接近;另一种与汉语客家方言接近,畲族的99%以上人口使用该语言。至今铁山钟氏畲族还保留有自己的民族方言---“福建汀洲腔”,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但蓝氏畲族语言已近于汉语客家方言。当然由于他们与汉族人长久混居,他们通晓当地方言,通用汉语。

畲族手工业发达,铁山盛产竹子,为竹编工艺品生产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除日常生活用的竹床、竹枕、竹席、竹椅等外,还有许多造型生动,美观精巧,色彩鲜艳的筐、篮等。如鹅形筐、猫头鹰形篓等,以原色竹篾为羽毛,栩栩如生,美观实用。许多竹编工艺品已远销海外,深受人们欢迎。

除此之外,畲族妇女还喜欢在衣服上刺绣各种花鸟图样,或在衣领、后襟、袖口镶上花边等等,形成了自己的民族特色,男子服饰与汉族大同小异。

畲族住房多为木结构瓦房,一般都有厅堂和左右厢房。厨房在后。茅房在侧。盖房往往是先立柱(当地叫“树柱头”)、上梁、盖瓦,然后再筑墙或树拼(用木板镶嵌成墙)和整修室内。上梁是盖房中最大的事,由木匠领唱上梁歌,亲朋好友喜应附和,以求安居乐业。

根据我们实地走访,了解到当地的畲族村民大部分都已经被汉族文化所同化。比如语言现在已经和当地普通村的语言一样了。所以当地政府正在开展恢复畲族文化遗产的工作,并申请为畲族生态村。相信这将会重新找回那些遗失的畲族文化,这样就又为旅游带来了特色文化。

(四)交通环境

铁山乡地处山岭之间,四面环山。每个村之间的主要交通道路为水泥路,通行还是比较方便,但每一个可供游客们参观的景点之间道路并没有得到很好改造,还有一些景点与乡中心的道路通行并不畅通。所以经过我们走访调查,发现察访的道路基本为乡间小路,路面状况并不是很好,尤其是在下雨天,这样一来肯定会给前来参观的旅客带来很大的不便。

我们发现铁山乡的每个村基本是沿碧溪河而建,但对于整个铁山乡来说,碧溪河是一个交通要道,目前因为沿河建房的居民越来越多,他们的生活垃圾基本是倒入碧溪河中,从而污染了河流的。据当地人介绍,以前的碧溪河是水上运输的重要线路,河水清澈见底,可以清楚的看到鱼儿的游动,但如今河水水位下降,环境不如以前的优美,希望拥有美丽景色的铁山乡同时也能拥有一个好的交通环境。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基础设施及环境建设滞后

当前,铁山乡旅游发展的最大问题之一是基础设施落后(即景区的可达性问题)。因此导致了接待能力低,接待水准不高。通过我们的调查和走访,现将存在的问题归纳如下:

其一,在通往铁山乡道路的狭窄使旅游列车前往乡村的旅游者行走较艰难。现在人们驱车前往乡村的家庭旅游者越来越多,道路设施的完善会使铁山乡的旅游发展的更快。反之,会对其产生很不利的影响。

其二,铁山乡的街道卫生条件差,如果这些最基本的基础条件都达不到一定的标准,那么这种旅游是很难得到长足发展的。

(二)缺乏旅游业的专业人才,村民们旅游业务知识贫乏

到乡村的旅游者中大部分人的文化水平比乡村人的文化水平高,求知欲强,所到之处都想问个明白。然而大部分从事乡村旅游的经营者的旅游专业知识都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缺乏专业性,从而导致不少旅游者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造成这些问题所在的主要原因是当地对乡村旅游的特点认识不清,不懂得如何去钻研相关业务,不懂得去揣摩旅游者的心理,错误地认为旅游者来到这里看见了山,看见了水,看到了美丽的自然景观就行了。正是这种错误的思想使从业人员根本就没有钻研和学习知识的欲望,从而导致了从业人员对旅游业务知识的贫乏。

(三)杨梅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少

虽然铁山乡的杨梅已经在外面打出品牌,但从生态旅游方面来说,此处的杨梅产品大多是用来对外销售,并没有很好的利用其旅游价值,比如:杨梅在丰收的季节里,可以让人们体验参与式采摘,但该乡还没有进行诸如此类的旅游项目

开发。

(四)漂流区存在一定问题

漂流区的主要流域碧溪河存在一定的污染,而且河域的水流不是很湍急河、槽的深度不够,不能产生出那种极限运动给游客带来刺激,这样不会给游客带来深刻体验。

(五)景观道路缺乏公共设施

经过我们沿路的察看,发现前往每一个景点之间都相隔了一段距离,由于沿途环境也是赏心悦目的,所以在这距离之间是可以建造出一些公共设施的,完全可以用来供旅客们沿途休息和观赏。但现在的道路显得比较单调,铁山乡总体交通水平还不是很好,交通各方面的设施也不够完善。

(六)畲族文化丢失严重

畲族文化已经被当地汉族的文化基本同化,遗留下来的文化价值已经不能构成为游客们所参观欣赏。这对打造当地生态旅游区是一个很大的损失,所以急需恢复畲族的独有文化特点。

四、建议及对策

(一)大力加强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造

政府部门应在统一指导下加大山区道路,通讯,水电等基础设施改建的力度,充分调动农民投资积极性,重点进行旅游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乡村旅游接待户服务,体验乡村旅游的建设和发展。

但在努力创造优美舒适的条件的同时成该注意:在设施建设上。乡村旅游设施的档次不能走高低两极端,既不能一味地追求高档次,也不能过分地追求所谓的“原汁原味”,既不能忽视了舒适,也不能不符合卫生的要求,更不能低质量,低品位,否则它就失去了乡村旅游的味道。

(二)拓宽融资渠道,吸引更多的资金

积极进行做好宣传工作,用新的思路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或有经济实力的企业家参与乡村旅游的开发和建设,迅速改善旅游村的基础设施状况,提高乡村旅游业的规模。

(三)创立旅游经营者学习文化班,提高旅游经营者和村民们的旅游业务意识

在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提高铁山乡村旅游的服务质量和水平,搞好软环境,使旅游者能在干净、优美、舒适的自然环境中尽享其乐。首先要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教育。另外,要加大培训力度,提高相关人员的整体素质。强化旅游服务意识,就必须进行教育培训和强化培训。这是铁山乡村旅游业整体素质的重要一环。因为一切旅游活动都是围绕着游客进行的,围绕着游客的吃、住、行、游、购、娱进行安排的。因此,必须进行定期的素质培训。

在对素质培训的同时,加强对旅游业务知识的培训。从业人员对旅游业务知识的缺乏和不足,势必影响游客对乡村旅游的整体感受。因此,增强旅游业务知识的培训,也有利于旅游从业人员更好地了解当前旅游业发展的形势和趋势从而谋求铁山乡村旅游新突破,使铁山乡村旅游健康发展。

(四)统筹规划杨梅林,打造出一个杨梅产品消费平台

针对铁山乡特有的杨梅,在其拥有外销出路的同时,我们应该认识到它潜在旅游价值,充分利用其资源打造出独具特色的生态旅游产品,在加强当地旅游意识的前提下,由经营者运用科学的眼光结合当地特有的地理位置进行统筹规划,打造出富有参观价值的杨梅林,然后在其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利用有利的地形建造出一条杨梅产品消费街,供游客们选购消费,这样可以给杨梅创造出一条更大的消费出路,也可以为杨梅做很好的宣传。建议每年杨梅丰收时期举办一次“杨梅节”,例如摘杨梅比赛、杨梅产品制作工艺流程的参观以及参与等。

(五)根据游客的旅游路线来进行交通道路的布设

道路对于地区的发展起到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当地交通现状应该进行一次整体的规划。特别是通往各条旅游景点的道路,还有景点之间的连接道路。在此,建议当地政府找相关的交通专业人士布设合理的交通路线。

(六)保留、恢复和发展畲族文化

少数民族的独特文化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的一大瑰宝。当地政府应该把现存的畲族文化继续传承下去,通过畲族文化节等方式来宣扬畲族特有的文化。

上饶市铁山乡物产丰富,风景秀丽,文化特色鲜明,生态旅游资源富足,希望此次调研能够为铁山乡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有所帮助。

附图: 规划旅游地地平面图

这个图是你们自己设计的吗?也要注明下

参考文献:(五号加粗,顶格)(把文中参考别人的部分列到下面的参考文献中,否则抄袭的部分就会造成知识侵权)

[1](小五顶格,不加粗)[2](小五顶格,不加粗)[3](小五顶格,不加粗)[4](小五顶格,不加粗)[5](小五顶格,不加粗)

[6](小五顶格,不加粗)

网站参考文献写的格式如下:

[1] 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EB/OL].http://,1998-08-16/1998-10-04.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1.摘要按照第一组调研报告改好。2.给文中的每一张图片写个说明。

3.文中口语化句子比较多,尽量改成书面语。

4.参考文献要列在文章的后面。如果没有也可以不列。但貌似有。超过50个字跟别人写的一样就是抄袭。

5.文中写的最好的地方就是建议和对策。提出表扬。6.8月1号之前改好发回我的邮箱。

篇2:关于上饶市铁山乡生态旅游的规划利用调查报告

关键词:鄱阳湖生态资源开发利用

1 鄱阳湖生态资源基本情况

1.1 鄱阳湖的草洲资源

鄱阳湖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境内水陆相间,丘陵起伏,形成不同的地形小气候。随湖水夏涨冬落,出现高水湖相、低水陆相的生态景观。鄱阳湖草洲为江西五大河流冲积而成,土壤有较高肥力,为草洲上水草生长创造了条件。鄱阳湖草洲资源丰富,秋末冬初的草滩面积逐年增加。合理利用鄱阳湖的草洲资源,有利于提高生产力发展水平,改善鄱阳湖区人民生活质量。

1.2 湖滩洲地的植物种类

洲滩生产力和动植物的生长发育呈有规律的季节变化。夏季洲滩被水淹没,有的草洲植物被淹死,有的处于休眠状态。秋末冬初,洲滩露出水面,草洲植物相继萌生。草洲上生长着非地带性草旬,湿地草木植物主要有苔草、春耕冬草、藜蒿、芦苇等。

2 鄱阳湖生态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

鄱阳湖区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气候区,植被类型多样,有保存稀有的银杏、金钱松等松柏科植物。鄱阳湖滩地本来发育良好,但由于湖区人们近年来掠夺式的围垦,实际面积缩小。从20世纪5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鄱阳湖流域的森林资源受到严重破坏,不少森林成了疏林地,灌草丛,有的甚至由灌草丛沦为荒山荒地。鄱阳湖流域森林植被随海拔高度变化有明显的垂直地带性变化,低山、丘陵针叶林主要分布于海拔1000m以下。鄱阳湖湖滨固定沙地的植被覆盖度一般大于30%,流动沙丘上植被的覆盖度一般小于15%,植物种类单调,自然分布的植物只有单叶、蔓荆等少数灌木。

3 鄱阳湖生态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重要意义

3.1 有利于保护湿地资源

鄱阳湖是长江流域的调蓄性湖泊,是我国十大生态功能保护区之一。鄱阳湖湿地面积占其总面积的78%,在亚洲湿地资源中有重要地位。湿地上栖息有多种鱼类和湿地鸟类,每年10月至次年3月,全球近95%的白鹤种群和候鸟将在这里度过冬季。

3.2 有利于保护自然景观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鄱阳湖碧水连天,湖面千张白帆;风寒秋冬,四周万点渔火。自古以来,鄱阳湖就是文人骚客漫笔游走的首选之地。鄱阳湖有“洪水一片,枯水一线”的自然景观:湖上名山秀屿,都昌县的老爷庙,星子县的落星湖,湖口县的石钟山,风光如画,景色宜人。

3.3 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鄱阳湖流域水草肥美、湖草茂盛,水生植物丰富,素有“珍禽王”、“白鹤世界”等美称。它是珍稀候鸟的迁徙越冬地。保护鄱阳湖这块宝贵的栖息地,对保护生物多样性有重大意义。

3.4 有利于促进生态经济的发展

鄱阳湖区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商品棉生产基地,在江西乃至全国农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中有重要影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有利于开发利用鄱阳湖生态资源,将其建设成新型产业集聚区,推动产业集群,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改革,使环湖城市的发展和周边区域的开发具有前所未有的吸引力。

3.5 有利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

鄱阳湖和全球19个湖泊组成了“世界生命湖泊网”,鄱阳湖的生态质量、农业发展、湖区人民生活质量等均影响“世界生命湖泊网”的整体开发,对于全球性的湿地开发典范,它的协调合理的开发,必定是对全球湖泊研究的重要借鉴。建设 “生态安全”的鄱阳湖区,对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环鄱阳湖区自然、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有深远意义。

4 对当前鄱阳湖生态资源开发利用的思考与建议

4.1 开发水草资源,建设畜牧业饲料基地。

以湖区为中心,利用草洲和周边荒山荒坡发展草业。可通过改良人工种草等方式,种植优质牧草,通过加工调制,生产优质干草和草粉,上饶市鄱阳县有鄱阳湖草洲巨大的牧草资源,利于发展草粉加工。不仅能满足本地饲养需要,还可向外销售,使牧草生产走上产业化轨道。

4.2 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建设湖区生态示范基地。

结合循环经济理念,探讨鄱阳湖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根据湖区不同地段生态脆弱程度和重要程度,科学种林或种草。在水土流失严重地段设置水土保持林,在河流和大中型水库设置水源涵养林,注意乔灌草结合,提高种植指数,采用混交林模式,增加树种组成和空间层次。推进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及湿地保护工程等建设。提高森林植被覆盖率,搞好流域水土保持,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

4.3 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充分利用现有水禽资源,依靠科技提高养殖水平和社会经济效益。加强新型绿色养殖技术的研究,建立“绿色产业”。鄱阳湖自然保护区应以湿地保护与环境多样性为主题,争取企业支持,多渠道筹措资金。建议政府发挥有效职能,实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生态保护与建设并重。加强完善鄱阳湖管理机制,深入了解周边地区自然、社会、经济情况和鄱阳湖湿地功能,实施鄱阳湖的总体开发和保护。推广循环经济的清洁生产技术,提升经济运行的生态质量,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双赢”。

4.4 发挥资源优势,开发生态旅游

鄱阳湖区被称为白鹤乐园和珍禽王国,有秀丽的湖滨风光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可发展旅游产业。以候鸟观赏与湿地农业观赏为生态旅游开发重点,加大发展以家庭旅馆和观光业为主的替代产业。湖区可利用资源优良、养殖生产成本低的优势,招商引资开发水面资源,同时,弘扬鄱阳湖候鸟文化,吸引游客前来观光,带动湖区产业发展。

4.5 健全法律法规,加强生态宣传教育

完善的湖区保护政策法规是鄱阳湖生态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支撑与保障。由于我国对湿地的研究相对较晚,尚未形成完整的湿地管理的法律体系。因而完善“鄱阳湖自然保护区保护条例”等法规,为鄱阳湖湿地保护铺好法制轨道,使湿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秩然有序。要加强湿地与候鸟保护的宣传力度,开展爱鸟亲鸟、保护湿地的活动,普及湿地、候鸟保护的科普知识及法律法规,让公众了解湿地的作用和保护候鸟的意义,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

篇3:关于上饶市铁山乡生态旅游的规划利用调查报告

摘 要:海绵城市的建设是以小区和城市道路或者绿地等为依托,并涉及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海绵城市在保护城市环境以及生态文明等方面体现出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因此要真正落实海绵城市的要求,不仅仅需要政府职能部门的密切配合,也需要每一个市民的积极参与。通过一系列的技术措施以及评价指标来对雨水进行利用,能够有效保护水资源、城市防洪系统和水景。

关键词:雨水利用;城市规划;水系统规划

自古以来,中国大地上就是水灾旱灾不断,改革开放之后,尤其是近些年来随着科学与技术的进步,使得我们有能力去思考怎么治理这样一个千年的问题。水资源的短缺和洪涝灾害的同时发生实际上是水资源没有得到合理利用的结果,城市中许多水分没有得到有效地收集与利用而是通过下水道直接排走了,城市中水利设施的设计标准过低且城市排涝标准的缺失造成了暴雨时候又严重积水。“雨水资源化”是解决水危机的一个途径,近些年来已经得到了许多学者的关注。

一、海绵城市的发展概况

现有的许多关于雨水资源化的设计与研究基本上都是从具体的工程及项目的角度入手来进行研究的,但是从整体上和多目标来解决雨水的问题并不是一个单一的工程或者一个具体的方法能做到的,这需要一个整体的理论体系和系统操作。因此,这就需要从城市发展规划的前瞻性地层面来分析雨水资源化的方向,构建雨水的利用格局。在我国,这方面的研究才刚开始起步,仅仅停留在具体的小措施水平上,而发达国家已经从工程技术的层次发展到与景观生态设计相结合的程度。城市整体规划以及城市景观规划设计应该为提供解决问题的平台,但是传统的规划主要是将雨水通过管道收集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这样不仅增加了排水设施的工作压力增大也加重了处理设备的负荷。我国目前城市的雨水还没有被纳入规划,这样就造成了雨水设施的随意性较大,没有充分利用好雨水的价值。

海绵城市的建设是以小区和城市道路或者绿地等为依托,并涉及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海绵城市在保护城市环境以及生态文明等方面体现出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因此要真正落实海绵城市的要求,不仅仅需要政府职能部门的密切配合,也需要每一个市民的积极参与。

我国海绵城市的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城市中对雨水还属于小尺度的应用,以工程设施的探讨为主,而在更大尺度上的考虑,也仅仅限于雨水的储存排除和利用的水平。而设计者往往不愿意更多从城市整体的建设的角度去思考,而政府部门又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或者难以给出一个合理有效的方案,因此我国在建设海绵城市方面还没有一个整体的系统的理论和实践的经验或指导思想,还停留在一个概念的阶段。但是也有地方的成功案例令人眼前一亮,这里的成功经验是指在治理的过程中引入新的理论和实践。陕西西咸新区沣西新城在推行雨水综合利用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该地区在城市绿地建设上采取了下沉式绿地的做法,他们称此为“植生滞留槽”,即在城市道路边低几公分区域种植灌木花草,铺上粗砂砾石,再把我们平常看到的下水道格栅设置在灌木花草间,保证所有道路范围内绿地都能有效收集到雨水。在房屋建筑上,采用雨水花园、生态绿地等工艺,用人工挖掘的浅凹绿地,汇聚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在景观绿地内,采用生态湿地、生态雨洪系统等工艺,将临近的市政道路、小区的雨水汇流至绿地内。

二、建设海绵城市

首先,政府应该大力推进海绵城市的建设,积极推广和应用开发建设模式,结合各地城市现状统筹规划,建构一个雨水系统。

其次,应该发挥城市总体规划的领导作用,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各项指标下,通过相关专业或者专项规划编制去实施具体的落实建设。从业者应该扮演好设计者和建设者的角色,本着对城市发展负责的态度进行设计。而现在的建设市场上却充斥着一些不好的现象,设计者在整体考虑的高度上尚且缺乏一定的层次,很多设计者沦为了一个画图者或者是纯粹造型功能的制造者应该建立健全影响开发设施的维护管理制度和操作规则,配备专门的管理人员和手段进行检测和评价,保证功能的正常发挥,管理者也应该加强专业技能的培训,提高检修和管理维护的水平,确保城市中设施的正常运行。

再次,利用现代科技也是一个重要的技术手段,通过加强设施数据库的建立与信息技术的应用及数字化信息技术,为建设和维护提供科学的支撑。同时也应该积极鼓励公众参与到开发设施的建设和运行中,提高公众对海绵城市的理解与认同。通过公众的参与,使得人们从旁观者转变为支持和参与者。而身份的转变,不仅会使人们对一个设施或者一个理念的重视程度发生变化,也会使其对整个城市的生态以及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产生一个更高层次理解和认识。公众可以在自家屋顶或者后院践行海绵城市的概念,如绿色阳台、微型湿地及屋顶菜园等,这样通过大家添砖加瓦,很快就会使得城市的面貌发生巨大的变化。通过教育和引导工作来提高人们对绿色建筑、城市节水以及生态修复等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在社会上普及,使得人们养成一个自觉自愿的行为。

最后,应该从自身的具体情况出发,化整为零,从我做起,一点一点地践行海绵城市的概念,使得一个美好的愿望能够落实,将这一理念变成有法律效力的文件或者条例,不以领导更换而更换,不以政策变化而变化。海绵城市建设是一个立足长远、日积月累的过程,要善始善终,一步步将城市建设将成风和日丽、欣欣向荣的“自由呼吸”的城市。

三、结语

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我国目前面临着资源的约束和环境污染严重以及生态系统的退化等这样的严峻形势,我们必须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生态理念,把生态文明的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本文阐述的“海绵城市”的概念就是在当前我国城市建设已经发展到一定阶段。经济处于调整的新常态之下而提出的。要实现城镇化和环境资源的协调发展,首先要对城市的生态系统进行保护,尽可能地对山川河流湿地等自然景观进行保护,对生态的敏感区要进行涵养,保持其自然水文特征,并且要注意对已经破坏的生态进行恢复和修复,对传统的城市建设出现的错误进行纠正。在今后的开发过程中应该注意开发的强度,在城市中留有足够的发展用地和生态用地,促进雨水的积存和净化。

由于水平有限,本文的分析略有不足,但是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后来的学者或者从业者提供一个有意义的研究文献,为这一领域的发展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曹秀芹,车武.城市屋面雨水收集利用系统方案设计分析[J].给水排水,2002,(01):13-15.

[2]Barraud S,Gautier A,Bardin J P,Riou V.The impact ofintentional stormwater infiltration on soil and groundwater『J].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1999,(02):185-192.

[3]张元勋.城市雨水资源化技术[J].污染防治技术,2005,(01):28-31.

[4]冯峰,孙五继.洪水资源化的实现途径及手段探讨[J].中国水土保持,2005,(09):4-5.

[5]车武,李俊奇.从第十届国际雨水利用大会看城市雨水利用的现状与趋势[J],给水排水,2002,(03):12-14.

[6]宋云,俞孔坚.构建城市雨洪管理系统的景观规划途径——以威海市为例[J].城市问题,2007,(08):64-69.

[7]俞孔坚.以土地的名义:对景观设计的理解[J].建筑创作,2003,(07):28-29.

[8]王沛永,张媛.城市绿地中雨水资源利用的途径与方法[J].中国园林,2005:75-81.

[9]赵广川.济南市市区雨洪水蓄排研究[D].南京:河海大学,2006.

[10]田国行.城市绿地系统生态规划的理论分析[J].中国园林,2006,(09):88-91.

作者单位:

篇4:关于上饶市铁山乡生态旅游的规划利用调查报告

关键词:上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环境影响评价;湘潭县

1引言

根据国土资源部办公厅文件(国土资厅发[2013]25号),全国组织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期评估,并完成土地利用总体的调整完善工作。本研究以《湘潭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为例,探讨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理论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实施评价中的应用,将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理论引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期评估工作中,评价规划实施的环境影响效益,并对湘潭县最新规划成果进行预测分析,找出规划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与规划实施情况之间的差距,从中分析原因,为湘潭县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提供决策依据,探索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的定性分析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

2理论及方法

2. 1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理论基础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理论主要阐述了生态系统中不同系统(本研究主要涉及陆地系统)中各种服务功能以及将其量化的方法。土地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载体,土地利用变化直接影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强度和种类,通过计算研究区域内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可以反映出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环境所产生的影响。因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了土地利用规模和结构,土地利用发生变化,故采用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法来评价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可行的。依据土地利用规模和结构调整情况结合区域实际情况,分别计算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既定目标和实施情况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来定量反映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期间对生态环境所造成的影响与规划预期的差距。此方法的优点在于把土地利用产生的生态效益转化为货币形式,能够定量地预测出环境影响的变化趋势,通过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规划目标及规划实施情况的生态效益进行综合评估,将两者进行对比分析,可为决策者提供参考,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2. 2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核算方法

在研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方法中,由Costanza等[5]和谢高地等[4]研究的方法模型近年来得到了国内学者的广泛应用。所以本文是主要应用Costanza等提出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计算方法”(公式1)谢高地等提出的“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当量表”(表1)“我国平均状态下的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单价表”(表2)等研究成果为基础,对湘潭县规划基准年(2005年)、规划中期评估年(2013年)和规划目标年(2020年)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进行计算,计算方法如下:

3实例分析

3. 1研究区概况

湘潭县位于湖南省中部偏东、湘江下游西岸,隶属于湖南省湘潭市,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12°25′~113°03′、北纬27°20′~28°05′之间,土地总面积2512.38平方公里。其东临湘潭市雨湖区、株洲市、株洲县,南接衡东县、衡山县、双峰县,西抵湘乡市、韶山市,北至宁乡县、望城县、长沙县。湘潭县境内水陆交通发达,湘江自东侧蜿蜒北去,湘黔铁路、上瑞高速和320国道横贯东西,107国道、京港澳复线纵贯南北。

3. 2数据来源

本研究基本数据来源于湘潭县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湘潭县各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来自最新规划数据库)及中期评估相关资料等。

3. 3数据处理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土地分类

系统,笔者将湘潭县生态系统划分为耕地、园地、林地、其他农用地、

建设用地、水域和未利用地等共7类土地利用类型。将经过地类转换后的地类对应到陆地生态系统。其中耕地对应农田,林地对应森林,水域对应水体,未利用地对应荒漠。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大小与其生态系统的生物量有着密切关系,一般来说,生物量越大,生态服务功能越强。因此,假设生态服务功能的大小与生物量成线性关系,提出生态服务价值的生物量因子按公式(2)来进一步修订生态服务单价:

式中:Pij —订正的单位面积第j类生态系统第i种生态服务功能的价值量;bj —第j类生态系统的生物量;B—我国一级生态系统类型单位面积平均生物量;pij—表1中第j类生态系统第i种生态服务功能的全国平均价值量。

参考表2提供的一个全国平均状态下的生态系统生态服务价值的单价,全国农田生态系统生物量因子为1. 00,湘潭县农田生物量因子取湖南省的均值1.95[8],即Pij=(1.95/1.00)pij=1.95pij;得到修正后的农田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價值量,然后根据谢高地[4]提供的“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当量表”(表1),分别得到林地、草地、水域和未利用地生态服务功能的单价,园地取林地和草地的平均值;其他农用地(包括田坎、农村道路、设施农用地、坑塘水面、沟渠、水库水面)取耕地和水域的平均值;而建设用地参考Costanza等专家的思路,不估算其生态服务功能价值。

3. 4结果与分析

3. 4. 1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分析

研究发现湘潭县规划土地利用变化的总趋势是:耕地、林地、面积会增加,园地、其他农用地、建设用地、水域和未利用面积均有所减少。从规划实施情况来看2005-2013年期间耕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分别增加1204.80公顷、965.60公顷,园地、林地、其他农用地、水域和未利用面积分别减少117.74公顷、1537.30公顷、219.93公顷、82.79公顷、212.63公顷,与规划目标的发展趋势有所不同,在接下来的规划实施期间应控制少占林地,加大植树造林的力度;控制建设用地增长规模,加大农村居民点整理力度;严格保护生态用地。从土地利用类型的年变化率情况来看:规划实施期间建设用地而积增加的速度最快其次是耕地而积;园地减少的速度最快,其次是未利用地,然后是水域,再是林地,最后是其他农用地。从土地利用构成上看,林地和耕地仍然是区域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

nlc202309080841

3. 4. 2土地利用结构变动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变化

规划目标期内湘潭县土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总体呈上升趋势。2005年土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为564149.36万元,到2020年土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为569241.17万元,较2005年增加5091.81万元。2005-2020年,湘潭县园地、其他农用地、水域和未利用地的服务功能价值均在减少,其中其他农用地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减少量最大,为3461.42万元,其次为水域,减少556.22万元;耕地和林地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均有增加,其中林地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增加量最大,达到9204.13万元。耕地和林地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增加量不仅抵消了园地、其他农用地、建设用地、水域和未利用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减少量,还使湘潭县总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增加了。但是从规划实施情况看,2005到2013年湘潭县规划实施期间湘潭县的土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总体呈下降趋势,2005年土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为564149.36万元,到2013年土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为557818.65万元,较2005年减少6330.71万元,比2020的目标数(569241.17万元)少11422.53万元。2005-2013年,湘潭县除了耕地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在增加之外,园地、林地、其他农用地、水域和未利用地的服务功能价值均在减少,其中林地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减少量最大,为5796.15万元;耕地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增加量为1436.46万元,全县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量的变化情况与规划目标的变化情况存在差异,本应该增加的林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不仅没增加反倒减少,虽然耕地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增加量比规划目标要多,但是林地和水域的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减少量要远远大于耕地的增加量,导致2005-2013年湘潭县的土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总体呈下降趋势。

3. 4. 3不同类型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变化

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生态系统服务产生的价值及其比重。从规划实施期间以及规划目标末期的总体变化趋势来看,各个类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变化不大,按照各类生态服务功能价值量大小依次分别为水源涵养、土壤形成与保护、废弃物处理、生物多样性保护、气体调节、气候调节、原材料、娱乐文化、食物生产。其中水源涵养所占比重最大,接近23%;土壤形成与保护居第二,接近15%,这主要源于林地和水体强大的水源涵养和土壤形成与保护能力。

不同类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变化趋势也各不相同,其中气候调节、土壤形成与保护服务功能在增加,而规划需增加的气体调节、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原材料服务功能在规划实施期间在减少,另外水源涵养、娱乐文化等生态服务功能也在减少。

结论:通过对湘潭县的实施评价研究发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法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评中的应用具有很多优势。主要包括:①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作为一项量化指标,可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目标及规划实施的生态效益评估提供依据;②把因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生态效益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货币形式,能为决策者提供了直观的信息,是将生态价值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决策的重要途径;③利用己有研究成果,生态效益核算比较简单,节省了规划环评的时间和资源。

在未来的研究中有如下几方面值得深入探讨:①可以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法广泛应用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评价工作中,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改或调整提供依据;②加强对建设用地特别是交通水利设施等公共基础设施及建筑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研究,并不是所有的建设用地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都为0。加入建设用地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计算,可以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更加科学全面;③尝试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计算与“3S”技术相结合,对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变化所引发的生态环境影响进行预测和判断,而不仅仅局限于对土地利用规模结构变化的生态环境影响进行评价。

参考文献

[1]于格,鲁春霞,谢高地. 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研究进展[J]. 资源科学,2005,06:172-179.

[2]冉圣宏,吕昌河,贾克敬,齐永华. 基于生态服务价值的全国土地利用变化环境影响评价[J]. 环境科学,2006,10:2139-2144.

[3]周嘉,高丹,常琳娜.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以黑龙江省大庆市为例[J]. 经济地理,2011,06:1014-1018.

[4]谢高地,鲁春霞,冷允法,郑度,李双成. 青藏高原生态资产的价值评估[J]. 自然资源学报,2003,02:189-196.

[5]方精云,唐志尧,张媛,赵坤,江子瀛. 全球生态系统功能和自然资本的价值[J]. 世界环境,1999,02:5-8.

[6]欧阳志云,王如松,赵景柱.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生态经济价值评价[J]. 应用生态学报,1999,05:635-640.

[7]孟庆香,陈丹杰,吴晶晶,曲晨晓. 生态服务价值法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以河南周口为例[J]. 江西农业学报,2012,01:166-168.

[8]谢高地,肖玉,甄霖,鲁春霞. 我国粮食生产的生态服务价值研究[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5,03:10-13.

[9]赵同谦,欧阳志云,郑华,王效科,苗鸿.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價值评价[J]. 自然资源学报,2004,04:480-491.

篇5:原生态最美山乡的“生态经济学”

石台县常务副县长巩文生不无自豪地告诉《中国经济信息》记者,“生态立县、旅游兴县”的发展战略主要是基于我县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东傍黄山、太平湖,北邻九华山,是安徽省“两山一湖”旅游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华东唯一“一县一业”专做生态旅游的山区县,森林覆盖率达81.2%,负氧离子浓度超出世界卫生组织界定的清新空气标准35倍。”

大自然的巧妙分工,赋予了这里新鲜的空气与丰富的植被资源,使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石台县的“立县之本、形象之基、发展之源”,使之能坚定不移地实施“生态立县、旅游兴县、飞地强县”三大战略。

相得益彰:开发与保护

在“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基础上,石台挖掘出无数的旅游资源,把生态建设与旅游发展相结合,把全县作为一个大景区,把生态旅游作为首位产业。“我们就搞生态旅游,这是我们的资源,更是我们的特色。”巩文生说。

在谈到县旅游产业发展的时候,巩文生强调的更多的是加强生态保护。“作为县内重要生态旅游资源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我们的主要任务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同时,加强执法管理,保护好全县森林资源尤其是阔叶林,保护好全县河流湿地尤其是秋浦河,保护好全县野生生物尤其是珍稀动植物,保持自然资源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巩文生告诉《中国经济信息》记者。

相比开发过后的人工景色,人们更愿意遁寻着历史的沧桑,与大自然拥抱,在石台,游客们感受到的不仅仅只有农家乐。所以,加强天然阔叶林、古树名木、珍稀野生动植物等生态资源的保护和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才能保持古树木的长青和原始村落的古老气息。

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和秋浦河源国家湿地公园规划就是石台县加强生态文明规划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牯牛降被誉为“动植物的基因库”、“华东最后一片原始森林”,拥有多种珍稀野生动植物。在青山绿水之间,当地除加快高架游览车、索道、双龙谷至主峰栈道等项目建设,开放双龙谷、五指峰景区之外,还不断完善景区内道路、停车场、旅游公厕、供排水、绿化等配套设施建设。

巩文生说,“但是要想做好,就得限制性开发,开发过度就成破坏,谈不上生态;开发不够,便谈不上建设。”开发与保护的权衡,成为了这片纯净土地上的长期课题。

中流砥柱:特色产业

生态搞得不仅仅是旅游,而是要把全县的产业都做成生态特色。据相关人员介绍,基于旅游首位,产业融合的发展理念,建设农事体验和特色餐饮基地,推进农旅融合;加快旅游文娱场所建设,挖掘地域特色文化,打造一批富有浓郁乡情的旅游文化娱乐项目,推进文旅融合;完善城区、景区旅游购物网点建设,大力发展旅游商品加工业,开发地方特色系列旅游商品,推进商旅融合。

《中国经济信息》记者在仙寓镇大山村某农家乐示范点了解到,农家乐从业村民年均收入基本都在十万元以上。在一个不大的庭院里,有喝茶休息吃饭的地方,楼上便是客房,吃的瓜果蔬菜都是农家自己种的,纯天然、无污染、有机、绿色。

县旅游局局长彭作生告诉《中国经济信息》记者,“我们树立的是生态产品经营理念,也就是将资源商品化。依托富硒负氧特色资源,打造集生态体验、康体养生、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国内重要生态旅游目的地;推进石台硒茶、硒米标准化生产,培育特色农产品品牌,开发系列旅游商品、旅游纪念品。”

发展生态农业,就是发展高山高效农业、生态观光农业、体验休闲农业,推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健康发展。以发展优质高效农特产品为主线,大力实施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培育茶叶、经果、高山蔬菜、中药材等特色农业基地。大山的土壤富含硒元素,于是便有了富硒茶、富硒米。好的资源要拿来分享,就应当将品牌推出去。

在品牌宣传方面,O2O的营销模式也被小县城的生态经济玩得游刃有余。在网络营销平台上,推进智慧旅游信息平台建设,坚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信息联运、共同发展,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宣传,提高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发展旅游资源的连带产业,将资源商品化、市场化,并打造出品牌,是这个县城旅游特色产业发展的一个方向。

建设生态文明最直接的方式便是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巩文生说,“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部署,指明了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道路和方向,坚定了我们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中国原生态最美山乡的信心和决心。”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大力培育绿色企业,加快重点耗能企业节能技术改造,积极推广节能建筑;加大小水电和风能开发利用;加快飞地园区产业招商,推进池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石台工业园建设。飞地与本土并重的发展模式充分展现了生态经济的魅力。

小城大事:精气神的建设

生态经济,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高度统一。实际上,小县城的生态经济建设归根到底都是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加强群众的精神文明建设也是重中之重。

将生态经济建设与民生改善结合,健全绿色发展、扶贫开发、生态保护“三位一体”协调推进机制,完善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教育卫生、住房保障等制度,促进城乡居民增收、人居环境改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将发展成果惠及全县人民。

巩文生告诉《中国经济信息》记者,“每年元宵节,县城都会举办灯会,猜灯谜、看表演;每年的茶叶展示展销活动也如火如荼地向全世界展示出县城独特的茶文化。通过免费开放图书馆、阅览室,送戏下乡,举办全民参与的民歌大赛和健身运动会等,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

在相关部门的指导支持下,文化企业与旅游企业合作不断被推进,挖掘茶文化、硒文化、诗文化、徽文化内涵,策划系列文化活动。同时将文化元素融入景点开发、市政建设,加强古民居、古村落、古徽道、古祠堂等人文资源保护,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开发文化旅游产品。

上一篇:社会保障与民生下一篇:教师简历个人自我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