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上饶:执行联动破解执行难

2024-05-23

江西上饶:执行联动破解执行难(精选6篇)

篇1:江西上饶:执行联动破解执行难

江西上饶:执行联动破解“执行难”

被执行人为逃避执行到底躲在什么地方? 被执行人隐匿的财产究竟藏在什么地方? 被执行人拒不履行义务甘当老赖怎么办?

一度,以上这些难题,成了困扰各级法院依法执行的症结所在。克服“执行难”顽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借助全社会力量,然而,合力的形成不仅需要积极性的调动,更需要制度、机制的保障。近年来,江西省上饶县法院在破解“执行难”,最大限度地整合各种社会力量,积极构建执行联动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

争取支持 吹响“破难”集结号

要破解执行难,不能仅靠法院一家单打独斗,各部门必须联手,而党委、人大、政府等部门的牵头、协调作用尤为重要。

近年来,上饶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和县政协对执行工作高度重视。2008年4月,上饶县政法委下发了《上饶县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联动协调机制工作办法》,该《办法》建立了执行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明确了纪委、宣传部、政法委、公安、金融机构等22个单位的职责和要求。各联动单位应相互配合,加强沟通,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积极协助、支持法院的执行工作。

2006年12月18日下午,张某因即将分娩在上饶县某卫生院就诊,中途因休克而不幸死亡,死者丈夫杨某将卫生院诉至上饶县法院,后该院判决卫生院赔偿杨某各项损失共计等十四万三千余元。判决生效后,卫生院不履行赔偿义务。2007年12月,杨某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该案受理后,执行法官马上赶到卫生院,卫生院负责人刘某只支付了8000元执行款,并表示卫生院经济状况很差,无力履行。因执行款未执行到位, 杨某一直没去殡仪馆取回张某的骨灰,还多次到卫生院闹事,并到处上访。为维护稳定,该院遂将该案的执行情况向县政法委汇报,县委政法委非常重视,立即主持召开执行联席会议,召集县法院、卫生局、民政局、卫生院及其所在地的镇政府等相关单位参加,详细研究并制定了该案的执行措施和办法,由上述相关单位先行垫付赔偿款,杨某也取回存放在殡仪馆一年多的骨灰,最终这起“老大难”案件圆满地划上了句号。

联动机制虽初步建立,但其带来的效果却是“立竿见影”的。按照中央政法委和最高法院的部署,2008年8月至今开展了集中清理执行积案活动,该院列入集中清理范围的重点案件79件,已执结71件,其中有财产可供执行的案件30件,现已全部执结。2009年与2010年春节前,该院还开展为期一个月的专项集中执行,共执结各类案件86件,执结标的额约275万余元。

创新不止 编织恢恢“执行网”

在上饶县构筑的执行联动网中,既可以充分感觉到上饶县委、人大、政府的高度支持,也可以充分感觉到上饶县法院破解“执行难”的决心与创造性。

构筑执行网络,首先要将网络的触角延伸到基层。2009年,该院在全县22个乡镇(街道)的236个村委会(居委会)共聘请了340名司法协理员,他们来自当地乡村、社区中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调解员,社区、乡村干部以及在当地德高望重、热心服务、能力较强的群众,主要协助法院开展审判、执行工作。该院充分运用司法协理员的地缘和人缘优势,与他们保持密切联系,及时向他们了解被执行人的去向与下落,掌握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履行能力以及相关的执行信息,邀请或委托他们参与、主持执行和解,依靠他们做好被执行人的思想疏导教育工作,说服被执行人主动履行判决义务。

2003年,姚某由于做五金生意资金不足,向朋友陈某借了一万一千元,后因经营不善,姚某已无力还款。于是,陈某一纸诉状把姚某告上了法庭,可法院宣判后,姚某为逃避债务外出,长年不回。于是,执行法官与姚某所在村的司法协理员何某取得联系,要求何某一旦发现姚某的下落,及时向法院反馈。2009年11月10日中午,刘某发现姚某从外地打工回家准备建房,立即告知执行法官。当执行法官赶到姚某家,欲对姚某进行司法拘留时,遭到姚某家属及当地村民的阻挠。为避免不必要的人身伤害,执行法官决定暂缓采取强制措施,并与刘某共同做姚某及其家属的思想工作,说明拒不执行法院裁判文书的法律后果。在司法协理员苦口婆心的劝说下,姚某向法院承认了错误,并交纳执行款。

今年以来,该院司法协理员参与案件执行103件,占全院执结案件数的84.2%,其中提供执行线索49件,参与执行和解47件。

公安机关有强大的社会管控平台,依托此平台,可以进一步化解被执行人难找、财产难查控等困扰执行工作的问题。2008年10月,我院与该县公安局联合出台了《关于依法规范人民法院执行和公安机关协助执行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公安机关协助法院查找和控制被执行人、查扣被执行人财产等相关问题进行了规范。法院通过借助公安机关的协助对有能力履行而拒不履行判决的被执行人布下了“天罗地网”,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

1996年12月5日,董某驾驶中巴车搭载汪某等人,因超载该车在途中翻入五米余深的铁路路基上,导致汪某等二十余人受伤的严重后果。1997年10月,该院以交通肇事罪判处董某有期徒刑三年,并由董某赔偿汪某医疗费等损失共计45696元。1999年12月,汪某向该院申请强制执行,由于董某出狱后举家外逃,无财产可供执行。因汪某有三级伤残,生活非常艰难。今年1月21日,该院以董某涉嫌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将该案移送县公安局立案侦查,对董某进行网上追逃。4月3日,董某在浙江省金华市被抓获,其家属立即到法院交纳赔偿款。

今年以来,该院将17件涉嫌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的案件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现已有11人被抓获,其中10人已全部履行判决确定的义务。该举措有力震慑了那些老赖们,迫使他们自动履行义务,营造了该院执行工作良好的外部环境。

重拳立“信” 探寻除病之良药

如果说执行网络的建设是“硬件”建设,那么,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则是“软件”建设,为此,上饶县法院开展与金融机构的合作,探索和尝试利用银行的征信系统督促被执行人尽快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

2009年9月,上饶县法院与中国人民银行上饶县支行协商,正式建立起法院执行信息与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对接机制,该机制的具体做法是:一是法院在向被执行人送达的执行通知书注明,如被执行人接到通知书后拒不履行的,法院会将被执行人的不良诚信记录在银行征信系统上;二是由法院每月5日前向人民银行提供一份拒不履行判决的被执行人名单,并详细说明该被执行人身份信息及未执行案件的情况;三是人民银行将被执行人的相关情况录入其征信系统,被录入系统的被执行人在申请贷款时,会被各商业银行拒绝;四是法院与人民银行之间建立起沟通与信息反馈通道,人民银行定期将录入其征信系统的被执行人金融活动情况通报给法院。该 机制的建立既方便法院查找被执行人的财产线索,也进一步保证银行的金融安全,降低金融风险。

2007年,毛某因投资果园项目向其朋友叶某借款4万元,到期后一直未还款,经法院判决后仍拒不履行。2009年5月,叶某向上饶县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该院立案后,毛某拒绝向法院申报财产,并逃避法院执行,于是执行人员将毛某的不良信息纳入征信系统。2009年8月,毛某因果园开发建设需要向当地银行融资贷款,不料却被银行告知其因拒不履行法院裁判而被银行征信系统锁定,在被解除之前将无法获得所有银行的贷款。次日,毛某就将四万元执行款交到法院,并希望取消其不良诚信记录。

去年以来,该院已将52名拒不执行法院判决的被执行人纳入该系统黑名单,促使41名被执行人履行执行款45.98万元,提高了执行威慑效力,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此外,上饶县法院通过在新闻媒体、公告栏、乡镇街道进行公告等方式,对被执行人公开曝光,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敦促债务人自觉履行义务。去年以来,该院在上饶县电视台、上饶县报上发布拒不执行判决人员信息46条,次日就有2名被曝光的被执行人到法院自动履行义务,还有一些暂时未被曝光的被执行人也主动与法院取得联系,要求与申请人和解,希望法院不要曝光他们的信息。该举措起到公布一批,教育一片,威慑一方的效果。

借得东风好扬帆。上饶县初步形成的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法院主办、部门协作、各界支持、角度广泛的执行联动机制,该机制的建立使联动各部门实现了信息互联、互享,职能互补,齐抓共管,变为以强制执行为主为强制执行与联动威慑、促使自动履行相结合,使赖债者因限制生产经营而无利可图;因限制从业而无事可做;因限制高消费而无福可享;因新闻媒体曝光而无处可藏;因限制出境而无路可逃,使赖债者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迫使其主动履行生效裁判,从而在源头上、根本上治理“执行难”。

作者:江西省上饶县人民法院 黄安、黄国敏 联系电话:***

篇2:江西上饶:执行联动破解执行难

在进行我们的研究之前,先做三个简单的比较:

一是法院判决书的执行力高还是婚宴请柬的执行力高?从表面上看,判决书是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的人民法院的专业法官经过严格程序做出的,肯定比公民出于私人感情发出的个人函件执行力高。但事实上并非如此,法院的“执行难”是全社会公认的客观事实,而个人发出的请柬,尽管人们对婚丧类“人情消费”怨声载道,有时去赴宴并不那么情愿,但绝大多数情况下还是按请柬所约如期去了,还赔上了可观的“银子”,去不了还托人把钱捎过去并解释一下。为什么?因为以后自己还有同类的事情需要别人来捧场,另外,如果不去赴约,以后双方见了面也很尴尬。如果现在不按请柬赴约,以后会产生一系列“人情危机”,为了自己以后的面子还是按请柬去了。

二是法院的判决书执行力高还是公安机关的《公安交通管理简易程序处罚决定书》执行力高?从制作程序看,法院判决书的产生程序非常专业、非常复杂,司法成本也很高,但当事人不服、不执行的却很多。而《公安交通管理简易程序处罚决定书》即使是查询公安内网,也只有简单的三张照片和制式的决定书,产生程序非常简单,送达方式有的是在车上贴了条,有的还是公民在网上主动查询到的。但法院判决书屡遭被执行人逃避执行,甚至是抗拒执行,而人们对公安机关的交通违法处罚很少提出异议。尽管也有些骂公安机关变相创收的怨言,但还是接受了交罚款、扣分的事实。为什么?因为你这次不接受处罚,以后检车、检“本儿”就不能进行,接着就是车不能上路,驾驶证可能作废,可以说这事不大,但以后的事很麻烦,不接受处罚后的一系列后果很严重。

三是法院办案的执行力高还是检察院办案的执行力高?表面上看,法院和检察院同是并列的“两院”,在正式场合法院的名字还排在检察院之前。但我个人认为,法院的地位有逐渐下降的趋势,因为法院的处罚结果多是罚款、拘留等较轻的制裁,法院已没有对拒不执行判决、裁定者直接逮捕、判刑的权利,人们对法院的处罚不是太害怕。刑事案件经过公安、检察两家层层“过滤”,到法院的大多成了“骨头”,法律规定在哪儿明摆者,法院没有多大的自由裁量余地。而检察机关的处理后果多是刑事方面的,单是立案后可以清查单位的帐目一项就很有威慑力。另外,检察院一旦叫真,损失的不但是经济利益,甚至很可能面临刑事处罚,受到刑事处罚就可能被“双开”(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哪可就“摊上大事了”,当事人自然会认真对待。

从以上三项比较不难看出,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两利相权取其

重,两害相权取其轻”是很浅显的道理。人民法院之所以存在“执行难”,是因为法院执行的威慑力不够,当事人规避执行的成本很小。拒不执行的后果只是可预见的眼前损失,而且在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不会对以后的生活“伤筋动骨”。之所以法院的执行威慑力不够,是规避执行后果的“联动”没有跟上,法院内部的执行联动也没有跟上。法院的执行基本是孤军奋战,不能与具有法定协助执行义务的单位形成联动,有关单位或个人消极配合,或者是不配合、不协助,甚至是刁难执行,有的还为被执行人通风报信或伪造证据,帮助其隐匿、转移财产。法院执行过程中有找人难、找财产难、协助执行难、采取强制措施难等一系列难题,使整个执行过程阻力重重。实践中执行联动方面的困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被执行人难找。“被执行人难找”的主要表现为被执行人故意躲避或抗拒人民法院的传唤,有的拒绝接受人民法院的传票、执行通知书等法律文书,有的举家搬迁,有的长期在外打工,造成下落不明的假象。找不到被执行人就失去了找执行财产的重要渠道,也就失去了通过采取强制措施间接执行的可能性。法院查找被执行人不可能下刑事追逃那样的功夫,由于被执行人亲属不愿配合,拒不提供被执行人的下落,加上被执行人特定关系人、邻居、所在的基层组织和公安机关不愿意配合法院的行动,法院多数情况下查找当事人困难重重,查找效率也很低。现在为加大执行力度,新民诉法修改时加大了罚款的幅度,但找不到被执行人,被执行人的财产都执行不了,高额的罚款更无从执行,又会形成恶性循环的新“执行难”。

二是被执行人财产难找。财产难找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有财产但找不到,二是能找到财产但不能有效控制或无法分配。实践中有的被执行人多头开户,提供给法院的账户多是空的,真正有钱的账户法院难以查到;有的被执行人与他人恶意串通,搞假破产、假抵押、假出租、假共有,或将财产通过虚假的经济往来予以转移以逃避债务。有的被执行人甚至撕毁人民法院的查封令、扣押令,擅自处置应执行的财产。由于被执行人财产有的在审判过程就已转移了,有的在执行过程中又被想方设法隐匿了,造成无财产可供执行。被执行人在银行存款的查询难集中反映了这一问题。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众多,开户手续简单,当事人可以在不同银行开设多个账户,且通过网络及电话转帐可瞬间完成,而法院对账户的查询、控制手段有限,以致实践中法院查找被执行人银行存款时存在诸多障碍,有时执行人员还得与时间赛跑。诸如法院查询要和一般客户一样排队、不同的金融机构不能相互查询、在相同的金融机构不能查询被执行人在该机构其他地区的存款、法院查询、冻结、扣划必须到银行现场办理且不能办理跨营业网点的冻结手续等问题,严重影响

了法院执行工作的效率,同时给被执行人转移财产,或被执行人与少数金融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勾结转移财产留下了空档。对这些法院缺乏有效的应对手段,取证也很难,难以预防和遏制,制裁也难以执行到位。金融部门配合乏力也是造成被执行人财产难找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是对被执行人拘留难。司法拘留是对妨害执行的行为比较严厉的强制措施,但在实际操作中,人民法院院对拒不执行生效法律文书的“老赖”或其他妨害执行人员送往拘留所时,手续十分繁琐,耗时长不说,被拘留人入拘留所的身体条件很苛刻。公安机关对被拘留人员提出了具体的身体健康要求,即便有高血压、高血糖等常见的慢性疾病也不接收,法院又无拘押场所,费了半天劲最后只能解除拘留放人。有时被拘留人拒绝负担拘留期间的伙食费,法院还要先垫付。再就是公安机关看管女性被拘留人的地方不多,不但异地关押成本很高,即使入了拘留所看管成本也很高。体检费、血样采集费、伙食费、女性陪拘费、照相费等费用让法院不堪重负。

四是追究“拒执罪”难。尽管刑法中规定了拒不执行法院判决、裁定罪,有关部门也有详细解释。但由于“拒执罪”的侦查权在公安机关,法院移送至公安机关的“拒执罪”案件存在立案难的问题。受涉案信访压力的影响,由于不少申请执行人不断催案甚至层层上访,信访工作压力原本由法院承担,如果“拒执罪”立案后,意味着信访压力转移到侦查部门,一旦抓捕涉案犯罪嫌疑人不力,控制财产不到位,又会引起信访。所以公安机关在接受“拒执罪”有关材料后,会对有关材料做实质上严格审查,而不是做形式上的审查,立案标准很高。再就是因为办案经费紧张,“拒执罪”一旦立案,就要挤占公安短缺的办案经费,遇到当事人逃逸、隐匿财产等情况,追逃和查找财产的成本会引起办案经费陡增。经费原因也会让公安机关对“拒执罪”立案把关很严的原因之一。

五是法院内部联动难。一是审理与执行脱节。由于审执分离、审判和执行由不同的领导分管等原因,有的案件在审理阶段没有及时采取保全措施,给被执行人隐匿财产提供了机会。再就是有的判决书的主文表述不规范,文字表述的漏洞造成对执行内容产生歧义,或根据实际情况根本无法执行,还得通过审判委员会讨论解决。二是执行过程中评估、拍卖周期长。由于分权制衡的需要,评估、拍卖工作从执行中分离,一般由审判辅助部门进行,而审判辅助部门又要委托有资质的公司进行,工作程序非常复杂,耗费时间和精力也很多。三是遇到案外人提出执行异议或追加、变更被执行人等情况,审查执行异议等操作很复杂,很难短时间内出结果,造成执行拖延。四是由于执行领域是涉法涉诉信访的“重灾区”,处理不好会两头上访,执行人员迫于信访的压力,在执行中谨小慎微,造成执行效率低下,这也可称为一种“逆联动”。

“执行难”是社会多种矛盾在执行领域的集中反映,一直是法院工作的难点,也是社会各界极为关注的热点问题。近年来,“执行难”问题已引起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央政法委、中央纪委、监察部等部门也与最高人民法院联合下发通知,督促有关部门积极协助人民法院切实解决“执行难”问题。2010年 7月,最高人民法院与中央19个部门联合会签的《关于建立和完善执行联动机制若干问题的意见》。这个25条《意见》的发布,标志着我国国家层面的执行联动机制正式建立,不执行法院生效判决的“老赖”的社会生存空间被大大压缩。但文件毕竟只是停留在纸面上,关键在于落实,所以,人民法院做为执行工作的实际操作者,一直做健全执行工作长效机制的探索以积极回应。由于“执行难”问题是“一果多因”造成的,牵涉方方面面的利益,迫切需要相关职能部门以实际行动支持人民法院,共同建立健全执行工作联动威慑机制。单靠法院一家通过强制执行这一条途径,“执行难”问题无法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只有在党委统一领导下,依靠有关部门的协助和配合,整合社会各方面力量,多管齐下,多措并举,综合施治,合力攻坚,才是解决“执行难”问题的治本之策。只有建立执行联动机制,法院与其他部门一道,采取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伦理的等一切手段,对“执行难”进行综合治理,让当事“不想为、不敢为、不能为”逃避、抗拒执行的行为,才能真正形成执行威慑机制,保证法院的判决得到有效执行。各地法院建立执行联动机制的探索已进行多年,如北京市法院系统已与公安机关的户籍系统、车管系统联网,实现了就地查询。河北省廊坊市中级人民法院与各执行联动部门建立信息共享平台等做法,取得了很好的经验,值得在建立执行联动威慑机制时借鉴。

要真正建立执行联动机制,就要建立“大执行”格局,积极推动建立党委领导、法院主办、政法委协调、人大监督、政府支持、社会各界配合的执行工作新格局,通过执行联动实现执行模式的“三大转变”,一是将消极、被动、单一的协助执行机制转变为积极、主动、多元的执行联动机制;二是将法院单打独斗的执行模式转变为以法院为主、各部门协作联动的执行模式;三是将单纯依靠强制执行的工作模式转变为强制执行与联动威慑并举的工作模式,从而在破解“执行难”上取得根本性突破。在建立执行联动机制方面,人民法院主要需要与以下部门实现联动:

一是法院与公安机关的联动。主要内容有:

(一)人民法院执行案件时,需要对被执行人的户籍情况、车辆登记情况、出入境情况以及其他情况进行调查时,公安机关应根据人民法院出具的介绍信或相关法律文书所载明的调查内容,及时提供书面证明材料,无法提供的应向人民法院说明理由。

(二)人民法院执行案件时,需扣押被执行人车辆时,公安机关交管部门应按民事裁定书和协助执行通知书在执勤或核发

车辆检验合格标志时发现需扣押车辆的,及时通知人民法院。

(三)人民法院执行案件时,需要查询被执行人、被执行人的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下落时,公安机关应按送达协助执行通知书协助查找。

(四)人民法院执行案件时,需要对被执行人、被执行人的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限制出国、出境的,公安机关应协助及时依法办理。

(五)人民法院执行案件时,遇到发生暴力抗拒执行情形,请求公安机关提供援助时,公安机关应及时协助法院制止暴力行为,维持执行秩序。对于案件重大、复杂,可能引发暴力抗拒执行情形的,人民法院应事先向公安机关通报情况,共同研究制定处置预案。

(六)人民法院认为被执行人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等相关刑事犯罪的,公安机关在接到人民法院的移送材料后应尽快审查,符合条件的及时立案,尽快将犯罪嫌疑人捉拿归案。

(七)人民法院送被拘留的人员进拘留所的手续应简化,被拘留人入所条件应放宽,以帮助法院实现司法拘留的目的。

二是法院与金融机构的联动。

(一)各金融机构应确定一个工作部门,协助人民法院查询该机构所有网点的被执行人存款情况。

(二)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应当按人民法院的查询要求,及时如实提供被查询单位或个人(根据身份证号码确认)在该金融机构的全部存款帐号、存款金额和对帐单以及有关会计凭证等资料,并加盖银行印章,无法提供的应说明理由。

(三)金融机构应按照《金融机构协助查询、冻结、扣划工作管理规定》(银发[2002]1号)有关规定,核实人民法院办理查询、冻结、扣划手续的完备性,但不得对人民法院查询、冻结、扣划银行存款的法律文书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实质审查。对人民法院要求协助执行事项不得无故拖延,不得向被查询的单位或个人通风报信,不得协助转移存款。

(四)人民法院根据执行案件的具体情况,向人民银行通报被执行人“老赖”及其法定代表人名单、执行标的等信息,人民银行应通过征信系统向各金融机构进行贷款风险提示。金融机构应根据人民法院司法建议书,对被执行人获取贷款进行限制。

三是法院与房地产主管部门的联动。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部门应协助人民法院及时查询被执行人有关房屋权属登记、变更、抵押等情况,协助人民法院及时办理房屋查封、预查封和轮候查封及转移登记手续,并将有关情况及时告知人民法院。被执行人正在办理房屋所有权转移登记等手续的,应根据人民法院协助执行通知书停止办理相关手续。不符合轮候查封条件的人民法院要求协助办理房屋登记手续的,依法不予办理。债权人持生效法律文书申请办理房屋转移登记手续的,应依法办理。需要协助人民法院查询有关工程项目的规划审批情况的,应向人民法院提供必要的规划文件和规划图纸等资料。被执行人正在申请办理涉案项目规划审批手续的,应根据人民法院协助执行通知书的要求,停止办理

相关手续。房管部门应将房地产、建筑企业不依法履行生效法律文书义务的情况,记入房地产和建筑市场信用档案,向社会披露有关信息,对拖欠房屋拆迁补偿安置资金的被执行人,应依法协助采取制裁措施。

四是法院与工商管理机关的联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协助人民法院查询有关企业的设立、变更、注销登记等情况;依照有关规定协助人民法院办理被执行人持有的有限责任公司股权的冻结、转让登记手续。对申请注销登记的企业,严格执行清算制度,防止被执行人转移财产等逃避执行行为,并逐步将不依法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被执行人录入企业信用分类监管系统。

五是法院与土地行政管理部门的联动。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当协助人民法院及时查询有关土地使用权及相关权属等登记情况,协助人民法院及时办理土地使用权等的查封、预查封和轮候查封登记,并将有关情况及时告知人民法院。被执行人正在办理土地使用权等权属变更登记手续的,应根据人民法院协助执行通知书停止办理相关手续。申请执行人持生效法律文书申请办理土地使用权变更登记的,应依法予以办理。

六是法院与检察机关的联动。人民法院认为被执行人涉嫌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检察机关在接到公安机关的提请逮捕或提起公诉的意见后应立即审查,尽快依法做出合理合法的决定。

七是法院与司法行政机关的联动。有些不良律师为一己之私,为当事人逃避执行出谋划策,甚至直接伪造证据,为执行设置障碍。法院应与司法行政机关联手,加大对参与妨害执行行为律师的打击力度。另外,法院应与司法行政机关一道,加大普法宣传力度,提高全民法律素质,为执行工作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八是法院与纪检监察机关的联动。纪检监察部门应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有关决定,严肃查处造成人民法院“执行难”的违法违纪行为。对纪检监察对象中,特别是党、政机关的领导干部,凡有妨害执行违法违纪行为的,纪检监察部门应视其情节轻重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对触犯刑律的,要及时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对人民法院依法执行的行为执行不力,互相推诿扯皮,贻误时机,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也要追究责任。

九是法院与新闻宣传部门的联动。宣传部门和媒体应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配合人民法院建立被执行人公示制度,及时根据人民法院委托公布拒不执行法院判决裁定的被执行人名单,并对干扰、阻碍执行的行为予以曝光。新闻媒体应加强对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的宣传,教育引导社会各界树立诚信意识、市场风险意识和遵纪守法意识,在全社会形成自觉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依法协助人民法院执行的良好风尚。

以上列举的只是需要协助法院执行的主要部门,在此不可能将所有

需要协助法院执行的部门一一列举。破解“执行难”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形成强大的“气场”罩住被执行人,让其无处藏身,不敢抗拒执行。除了加强法院外部有关的联动协助外,法院还搞好审判与执行工作的衔接,执行部门与审判辅助部门的衔接,形成法院内部的联动机制,在法院内部形成执行合力。

为了建立执行联动机制并保障有效运行,应参照计划生育工作的做法,各地成立执行联动工作领导小组,执行联动工作领导小组由政法委员会牵头,成员单位有法院、政法委、纪检监察部门、政府法制办、公安局、检察院、司法局、国土资源局、房管局、建设局、工商局、广电部门、人民银行、金融机构(含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邮政银行、信用联社等)等部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执行联动机制的建立和运行中的组织、协调、督促、指导等工作。成员单位各确定一名联络员,负责执行联动机制运行中的联络工作。执行联动工作领导小组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会议,及时通报情况,研究解决执行联动机制运行中出现的问题,确保执行联动机制顺利运行。有关单位不依法履行职责的,人民法院可以向监察机关或其他有关机关提出相应的司法建议,或者报请执行联动领导小组协调解决,也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有关规定处理。另外,各地综治办应将各单位协助执行的情况列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状的内容,纳入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的考核范围,提高各单位协助执行的积极性。

篇3:江西上饶:执行联动破解执行难

一、民间借贷案件执行难的表现

民间借贷案件的执行难问题, 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 被执行人不知去向

在民间借贷案件中, 被执行人往往早已“跑路”。在案件受理之前, 他们就已经不知去向, 导致缺席审判和公示送达成为判决做出和送达的主要方式。在执行阶段, 由于被执行人不知所踪, 导致执行机关难以查清其财产归属情况, 给判决执行带来了极大的阻碍。

(二) 被执行人缺少财产

一些尚未“跑路”的被执行人缺少可供执行的财产, 也导致判决难以执行。在民间借贷案件中, 被执行人往往债务缠身, 除了基本住房之外并没有其他多余的财产[1]。由于我国没有个人破产制度, 一旦出现这种情况, 会导致民事执行程序陷入无限期的拖延状态。

(三) 三角债现象普遍

民间借贷案件中, 双方当事人的经济关系都十分复杂, 常常通过第三方或者第四方的债权债务关系, 出现相互牵扯的现象, 形成了普遍的三角债问题。纠缠不清的三角债及其给执行工作所带来的法律问题, 严重影响了民事执行的效率。

(四) 金融机构配合不够

一些金融机构为了自身的利益, 在执行过程中经常以储户信息保密等事项为由, 消极对待资产冻结和划拨等要求, 甚至帮助被执行人转移资产, 导致执行工作在实质上无法进行[2]。

二、民间借贷案件执行难的原因

“执行难”现象的背后, 有着深刻而复杂的客观原因。这些原因既有经济层面的因素, 又有社会层面的考虑, 也有部门利益的影响。理清这些原因, 是制定相关对策措施的前提和基础。

(一) 恶意财产转移缺少规制

在现行的法律制度下, 被执行人恶意转移财产虽然在实体上是可以被判断为逃债行为, 并可以确认为无效。而债权人要行使代位权, 却必须承担举证责任, 导致其经常因为难以举证而无法履行代位追偿的权利[3]。

(二) 执行手段威慑力不够

判决的执行代表的是法律的权威, 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手段, 需要有一定的威慑力和暴力作为后盾。但是在现实中, 面对被执行人及其亲属的暴力抗法手段, 法院在大部分情况下只能采取司法拘留的措施予以应对。

(三) 行政干预行为仍然存在

民间借贷案件的背后, 往往会涉及一些大型的企业或知名的企业家。一些重大民间借贷案件的执行, 也有可能影响其融资和经营活动。

(四) 金融机构利益驱动明显

当前, 金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金融机构的揽存任务十分繁重。接到法院关于查询、冻结或扣划等执行要求的时候, 金融机构首先考虑的是这些执行措施是否会影响其业绩, 而不是将协助执行看作自己的义务。

三、破解民间借贷案件执行难的几点建议

民间借贷案件“执行难”的问题, 不但侵害了债权人的利益、助长了不良借贷风气的滋生, 还损害了司法的权威和尊严, 破坏了地区经济社会秩序的稳定。因此, 破解民间借贷案件“执行难”的问题, 已经成为一道亟待解决的难题, 需要各地法院的执行部门予以研究和解决。对此, 针对上述的四个原因, 特提出几点建议。

(一) 完善代位追偿制度

一方面, 只要存在恶意转移财产的行为, 无论是通过多少次的交易或者转移, 都允许债权人进行代位追偿, 以最大限度地保障债权人的权益。另一方面, 可以尝试对存在恶意转移财产行为的被执行人, 实行司法审计, 以确定其真实财产状况。

(二) 加大强制执行力度

对待暴力抗法行为, 要有更强的处罚力度, 来确保法律执行的威慑力, 确保判决结果得到顺利的执行。加强与公安机关的合作, 建立公安机关协助执行的常态工作机制, 严厉打击一批暴力抗法的行为, 在社会上树立执行行为的严肃形象[4]。

(三) 做好与行政机关的沟通

学会与行政机关进行沟通联系的方法, 实现司法工作与行政工作的相互理解和相互配合。

(四) 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

可以以定期联席会议的形式, 建立法院与地方银监部门的联动机制。法院应当掌握金融机构配合执行的情况, 对一些存在消极对抗行为的金融机构进行汇总和梳理, 并定期向银监部门报送, 由银监部门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予以处理, 督促其重视并配合法院的执行工作。

四、总结

与其他类型的民事案件相比, 民间借贷案件在执行环节中, 面临着更多的困难。其中, 被执行人不知去向、被执行人缺少财产、三角债现象普遍和金融机构配合不够等问题, 是较为明显的表现。但是直接影响案件执行的原因, 却更加深刻而复杂, 主要有恶意财产转移缺少规制、执行手段威慑力不够、行政干预行为仍然存在、金融机构利益驱动明显等因素。这些因素的存在, 是造成执行难的主要原因。对此, 各地各级法院可以通过采取完善代位追偿制度、加大强制执行力度、做好与行政机关的沟通、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等几个方面的措施, 来改变目前执行难的局面, 为民间借贷案件的处理提供更有力的执行保障。

参考文献

篇4:执行网破解执行难

“如何破解这一难题,不再是法院独家独唱,而是全社会齐声合唱的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奉贤区人民法院院长席建声的一番话,道出了这几年来奉贤法院从自行“发力”转为向社会“借力”,借用社会力量协助法院执行而取得成效的由衷之情。

让民生案件得到最大力度执结

据奉贤法院分管院长张汇介绍,去年,奉贤区为了强化协助执行工作力量,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协助法院执行工作网络。

所谓横向,即由区公安分局、区检察院、区司法局及区信访办、区财政局、区税务局、区工商局、区劳动保障局、区民政局等有关职能部门,还有各大银行及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

所谓纵向,即由各镇、开发区、村(居)委组成,设立协助执行工作网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聘请了全区370多名村(居)委调解主任为协助执行联络员,从而形成了由法院主办,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执行工作大格局。

通过联席会议制度,“协助执行工作网络”领导小组定期或不定期召集有关成员单位,对区内的协助执行工作进行部署、监督、检查,统一协调解决人民法院执行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为了确保这项工作持续有效地开展,奉贤区综治委将协助执行工作网络的建设纳入了年度综合治理目标考核,对各成员单位在协助执行工作中所取得的成效,通过指标量化,作为该单位社会综合治理工作考核的一块内容。

3年前,家住奉城镇的王某驾车时将人撞成重伤,在法院依法作出判决,由王某承担赔偿各类费用共计人民币10多万元后,王某迟迟不履行,人又失去踪影,申请人只得向法院申请执行。执行法官通过奉城司法所了解到,王某经济状况尚可,有一定的收入,其在奉城镇购置了一套商品房外,在老家还有一幢住宅。鉴于王某有支付赔偿款能力,法院随即查封了这套商品房,并予以公告,限期将该房进行评估、拍卖。

王某获悉后,就到法院和区有关部门大哭大闹,扬言要自杀。为了防止事态恶化,法院及时与奉城司法所联系,要求给予协助执行。奉城司法所对此十分重视,立即启动了协助执行工作网络,由该所的一名司法员与王某所在村的调解主任负责协助法院执行。他们多次上门找王某及其丈夫谈话,耐心细致地对他们进行利弊分析,明确指出,法院执行是一道严肃的法律程序,强行阻挠必将受到法律的惩处,要求王某一家配合法院执行。同时,他们还告诉对方,如果能主动支付赔偿款,就可省去强制执行所需的费用。通过法、理、情三管齐下的反复劝导,王某及家人最终回心转意,表示愿意接受调解。

前不久,在执行法官的主持下,有司法员及村调解主任参与,双方当事人心平气和地进行了协商,最后达成和解协议,由被执行人在规定期限内分期支付赔偿款,一起将激化的纠纷,通过协助执行工作网络成员的及时参与,被及时化解。

在奉贤有一大优势,即率先在全市建立各镇、开发区司法所。

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原则,各镇、开发区的协助执行工作网络办公室被设立在所在地的司法所,由该所的所长担任办公室主任。司法所充分利用人民调解委员会平台,将各村(居)委会的调解主任作为协助执行工作网络的联络员,发挥其熟悉当地的风土人情、知悉当地的人和事,了解当地人员财产和社会关系等优势,积极向法院提供线索、协助送达文书,共同缓解“执行难”。

法律的刚性决定了判决是以纠纷状态的法律判断为核心,而不是将解决当事人之间的纠纷作为标准,因而造成部分当事人不能“心服口服”。对此,联络员在协助法院执行中善于发挥人民调解功能,通过提早介入、共同参与、案后回访,将人民调解的灵活性和法律的刚性相结合,做好当事人劝导说服工作,彻底化解纠纷,使法院的生效法律文书及时得到执行,尤其是涉及当地“三养”案、工资款案、财产纠纷案及邻里纠纷案等民生案件,通过联络员的协助执行工作,能得到最大力度的执结。

快速平息群体性激化事件

民工工资的拖欠一直成为各级政府的一大棘手问题,尤其是临近年末,经营不善的企业关闭,老板卷款不知去向,几十名、上百名职工集体上访讨薪,容易引发群体性激化矛盾,影响社会稳定。

“有了这张网,维护一方平安就多了一道保护墙。”奉贤区金汇司法所党支部书记李春国深有体会地介绍说。协助执行工作网络的建立,开辟了执行直达车,能以最快速度尽最大努力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确保群体性事件得以及时平息。

有一家注册在金汇镇的服装厂,因经营不善,欠下400多万元债务及14多万元职工工资,老板在今年5月突然消失。企业仅剩的一些机器设备因多个案件被其他法院查封,有些机器设备已被债权人哄抢。

80多名职工闻知后,情绪十分激烈,上访要求讨还劳动血汗钱。对此,法院高度重视,在第一时间与区信访办、金汇镇司法所取得联系,研究制定了一套处理方案。

金汇镇司法所在区法律援助中心的帮助下,为职工提供了法律援助,帮助他们收集资料,以最快速度办妥了劳动仲裁手续。

区劳动局开辟绿色通道,在查明案件事实的基础上,迅速做出劳动仲裁裁定。

法院执行庭承办法官唐世奋放弃双休日,连续加班两天,通过金汇镇司法所、信访办同志的通力协助,对服装厂已被多家法院查封的缝纫机等设备进行了异地查封,将被查封的财产妥善安置到了安全地点,有效防止了财产被其他债务人哄抢遗失。

80多名职工的情绪在相关部门有条不紊、快速有效的工作中逐渐稳定下来,案件迅速进入到执行阶段。鉴于异地查封的部分财产,是该服装厂因其他债务纠纷被兄弟法院所查封。为了确保职工工资款优先执行,唐法官及时与兄弟法院进行了沟通,取得了对方理解和支持。随即,唐法官与高院取得联系。在高院的大力支持下,法院在相当短的时间内就将评估、拍卖等一系列程序全部履行完毕,使得这笔财产拍卖款很快就到位。80多名职工最终满意地拿到了被拖欠的工资款。

维护弱势群体合法权益

对年迈体弱、身有残疾的弱势成员,是社会各界所关怀的群体。今年初,奉贤区政府专门下发了一份红头文件,即由区法院、区司法局与区残联联手,为残疾人建立了两大服务机构,开通了三大绿色通道。其中对残疾人申请执行案件,法院规定为上门办理申请执行手续,上门送执行款等。这些特殊规定,意味着涉及弱势群体维权案件,法院及其他有关部门必须畅通绿色通道,尽最大努力保护好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

身患多种疾病的王阿婆,生活不能自理,长期卧床。20多年前,产后的她不幸患上了肾炎,丈夫对她逐渐淡薄,情移她人,夫妻经常大吵大闹,感情日趋恶化。自1997年起,丈夫不念多年夫妻感情,置病妻躺在床上而不顾,在外借住一直不回家。期间,他三次向奉贤区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后得以离婚。法院依法将丈夫名下股票账号内的资金余额和股票判给了被告王阿婆。

想到自己病残就被丈夫遗弃,王阿婆伤心及至。在离婚后不久,她病情加重住进了医院。住院治疗一年多后,花去了一大笔钱,病情不见好转。医生告之要换肾,但王阿婆身边已无钱,只有前夫名下的股票。

王阿婆在他人的指点下,将股票全部卖出,现金为14,000多元。当她坐着轮椅来到证券公司欲取钱时,被告之这笔钱只能由法院来办理领取手续,王阿婆便打电话向法院求助。

按法律程序,在法院判决王阿婆与丈夫离婚后的一年内,由其本人向法院申请执行前夫名下的股票。不知情的王阿婆以为只要股票资金卡在手中,随时可以取钱,却不知申请执行超过了法律规定的期限,王阿婆甚是着急。

鉴于王阿婆年迈体弱,又急等这笔钱治病,奉贤区法院启动了绿色通道程序,决定特事特办,上门为老人办理执行案件。

当顾建春庭长与承办法官沈新章带着有关法律文书来到证券公司落实王阿婆的钱款事宜时,工作人员提出,法院要提取这笔钱,必须有股票资金卡的本人签字。然而,王阿婆的前夫离婚后就消失了,子女们曾多方寻找仍不见踪影。

执行法官急老人所急,主动与证券公司联系,向有关人员阐明法律规定,希望他们积极配合,协助执行。最终得到了这家公司的大力支持,在短短的一小时内工作人员全部办完取款手续。考虑到老人行动不便,执行法官在向分管领导汇报后,作为特例,帮助老人取出现金送到了她的手中。

近三年以来,奉贤区人民院共受理案件37565起,每年以10.9%的幅度递升;申请执行案件12127起,每年以18%的幅度递升,其中一些棘手执行案件更呈上升趋势。从去年下半年至今,法院共执结案件6001起,执结率为84.51% ,与往年同比上升了15.18%。

对此,奉贤区法院院长席建声认为:“这一成效的取得,得益于全区有一张协助执行工作网,各成员单位给予的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使得执行工作取得了有力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篇5:江西上饶:执行联动破解执行难

本刊讯(通讯员 康广海报道)近年来,山东省汶上县人民法院在执行工作中始终贯彻人性化的管理、规范和教育的执法理念,坚持规范与管理并重,惩处与教育并行的工作原则,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树立公正、善意、文明执行理念,以人为本,标本兼治,充分发挥执行联动机制的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全程监控和动态协查的功能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职能部门的职权优势,形成了社会联动的威慑机制,极大地提升了案件的和解率和执结率,有效地化解了矛盾纠纷。我院在近半年反规避执行工作中措施得力,成效显著,共执结各类疑难案件516件,诉讼标的569万元,受到了驻地党委、政府、人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下面我把我院的具体做法及存在问题向各位领导做简要汇报。

一、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充分发挥联动机制作用

1、加强领导,夯实责任。我院王灿院长作为有效破解执行难责任第一人亲临执行一线指挥,按照问责机制,层层压实责任、传导压力,鼓舞士气,层层落实责任,确保最高人民法院部署的各项任务真正落到实处。

2、深入推进执行信息化建设。按照上级法院的统一部署,基本建成了覆盖全国的存款及其他金融产品、车辆、证券、股权、房地产等复杂财产形式的网络化、自动化执行查控体系,基本上实现了全国四级法院的互联互通。

加强与基层组织、综治部门、社会治安网格管理员的联系,建立被执行人行踪、财产信息情报收集网络,在各社区、村委会建立了至少1名执行联络员。

3、规范高效,统一指挥。健全四级法院上下一体、内外联动、规范高效、反应快捷的执行指挥体系,促进执行工作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确保执行案件统一管理、统一指挥、统一协调。基本上建成全省三级法院一体化的执行案件办案平台、案件节点管理系统,强化节点管控;充分发挥执行指挥中心的重要作用,使之成为执行工作的信息交换中心、指挥调度中心和决策分析中心;充分利用执行指挥中心对执行办案、接访、协调等工作进行管理和督办,特别是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消极执行、不规范执行等问题,做到了及时发现、随时督促;严格落实“四查一告知”制度,加强与公安机关的联系,加大对被执行人行踪的协查、控制;加强资金、设备、技术保障,实现了执行装备的标准化、规范化及现代化;执法记录仪配备到位、应用到位,执行工作中切实做到了全程留痕,为规范执行行为,为执行人员的正当执行行为提供了有力保障。

4、全民参与,互联互动。充分汇聚全社会力量,发挥执行联动机制,进一步健全常态化的党委领导、政法委协调、人大监督、政府支持、法院主办、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大格局,形成了以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支持、政法委协调、法院主办、社会各界积极配合的执行工作联动威慑机制格局,推动将“基本解决执行难”纳入综合治理考核体系。

(二)和谐司法,努力打造一支作?L优良的执行队伍

按照周强院长的部署,我们大力加强执行队伍建设,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人民法院执行队伍,为基本解决执行难提供有力组织保障。

长期以来,汶上县人民法院从领导做起,始终坚持人性化和谐司法及道德理念教育,狠抓执行队伍作风建设,开展规范执行行为专项整治活动,重点整治消极执行、滥执行、乱执行等不规范执行行为,以及执行中吃拿卡要、冷硬横推等现象,促进了执行工作作风的根本转变,真正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执行工作的新变化、新气象。尤其是反规避执行活动开展以来,对执行干警加强在司法作风和廉洁方面的教育,严防“关系案”、“金钱案”等不良现象的发生。

“我们要首先肯定人性本善观,管理者要用真诚把法官的良心唤醒,因为这是和谐司法的关键。”这是汶上县人民法院党组一班人的共识。千百年来治国平天下靠的是教育。为进一步融合传统文化与司法理念,推进基层法院的和谐司法建设的效能,我们注重司法和谐,借助传统的、和谐的理念指导审判执行工作。对传统“和谐”的思想文化观进行创造性的现代诠释,使之转化进并溶入现代和谐司法理念中,有力的提升了广大执行干警的政治觉悟和思想觉悟,进一步坚定了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的信念和信心。

(三)科学管理,积极构建长效执行管理新机制

为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切实解决执行难的重要部署和最高人民法院“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我院建立了以执行质量效率指标评估体系为核心,坚持分类管理,积极探索符合执行工作特点的考核指标体系,充分发挥执行考核体系的导向作用。以质量评估、效率评估、效果评估为主要模式的新型执行管理体制。

首先健全和完善执行工作制度,以科学的制度管权、管人、管事。按照“五项规范”建设要求,我们及时出台了《汶上县人民法院执行工作流程管理细则》,全面规范执行行为,有效解决消极执行、拖延执行、选择执行、乱执行等问题;其次进一步提高执行管理水平,建立科学、长效的执行管理新机制,大力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行效率,确保一切执行活动严格依据诉讼程序公开、公正、高效、有序地进行;健全立审执衔接机制,在立案、审判程序中着力做好工作、打好基础,做到风险提示明确具体,案件信息准确全面,保全裁定及时作出、移送实施顺畅,裁判文书主文表述清晰明确规范,为执行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条件。我们利用案件流程信息管理系统对消极执行现象自动筛查,发现问题及时予以警示、督促;积极整合优化资源配置。在全院建立执警协作配合机制,统筹调配法警参与、协助执行;逐步落实并推广以网络拍卖方式处置被执行人财产和严格落实被执行人财产申报制度;逐步探索并实行了委托审计调查、委托律师调查、悬赏举报等制度,最大限度发现被执行人财产;对案件进行集中审查,实现科学化分案,由局务会集中审查执行方案,全面完成执行指挥系统的软硬件建设,实现了三级法院执行指挥系统的音视频互联互通,并加强执行装备建设和实行执行工作例会制度;不断加强执行规范化建设,创新执行工作方式方法,先后创设了“动态执行”和“完美执行”工作方式,着力提高执行到位率,及时有效维护当事人胜诉权益,切实将执行权关进“制度铁笼”。

(四)定期开展专项执行攻坚行动

对追索劳动报酬、医疗损害赔偿等涉民生类案件,进行集中清理,摸清旧存案件底数,对新收案件坚持“快立、快执、快兑”;研究“僵尸企业”资产处置办法,将被执行人中的“僵尸企业”依法转入破产程序,或者通过资产重整,解决一批执行积案。及时收集、固定被执行人或相关人员抗拒执行的音视频证据,充分利用罚款、拘留强制措施进行依法制裁,形成打击抗拒执行违法犯罪的高压态势。

(五)教育感化,努力营造一种宽松和良好的执法环境

首先通过广播、电视台、网络等新闻媒体广泛地宣传,使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到规避执行的社会危害,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使其自觉地参与到反规避执行活动中来。为切实破解执行难,“向执行难全面宣战”,近日汶上法院通过网络曝光、社区曝光等新举措方式重拳打击“老赖”,多名“老赖”得知被曝光后,迅速转变态度,主动与法院联系表示愿意履行债务,有部分“老赖”还马上清偿了款项,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本次曝光,我院除了采用在法院公告栏张贴公告的传统方式外,还与当地网络平台合作,在全院执行系统内每两月选取50个失信被执行人和老赖,在每天晚上的17时至20时在中都广场大屏幕及汶上电视台每日早新闻后同步播放,在全县范围内开展网络视频和图文的同步互动直播,将失信被执行人的姓名、性别、年龄、履行义务、失信行为、真人照片等同时曝光,引来大批市民和群众围观热议。公开曝光使“老赖”在当地无所遁形。此举引发当地民众的围观和热议,被曝光“老赖”及其亲友纷纷感受到熟人社会巨大的舆论压力,有的“老赖”在得悉被曝光当晚就表示愿意马上履行债务。此次活动为期一年,汶上法院在全县范围内开展网络视频和图文的同步互动直播,直击执行工作一线,以全程公开透明的方式让全社会见证和监督法院的执行工作。同时我院通过官方微信发布“老赖”敦促执行公告。该条微信迅速成为热门微信,并被多家自媒体转载,引起网民广泛关注,“老赖”曝光公告发布后不到24小时,相关微信总浏览量已超过十万次;其次是充分发挥司法职能,穷尽一切执行手段,对执行工作中的典型案例、典型事件及时报道,大力提升执行工作的严肃性和震慑力,切实打破困扰执行工作的僵局,形成执行工作的合力,切实破解执行难;建立和健全了执行救助工作机制,对申请执行人特别困难而被执行人又确实无执行能力,或者是被执行人下落不明或又无履行能力的,及时启动救助程序,该院通过救助程序已成功地化解了多起信访积案。1月23日,我院在该院第八审判庭举行了冬季司法救助金发放仪式,对符合条件的30多位特困申请执行人发放了5万余元的司法救助金,彰显了司法的人性关怀。

二、存在的困?y和问题

2017年是基本解决执行难的父键之年、攻坚之年、见效之年。我们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执行工作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如:执行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执行员额法官和辅助法官及司法警察合理配置有待进一步优化;滥执行和消极执行现象仍然存在,执行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有的执行干警司法能力和水平不足,为民司法的思想觉悟不高,推进执行工作的力度不够,需要进一步教育和感化;人员和物资装备不能满足当前执行工作的需要等等,对于这些困难和不足必须下更大力气,采取强有力措施予以解决。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和意见建议

解决执行难问题,关系到当事人合法权益的最终兑现,关系到司法公信力的有效提升,关系到司法权威的真正树立。破解执行难是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的热切期待,更是人民法院的职责所在。我们将切实以此次工作为契机,全面推进执行体制、执行机制、执行模式改革,加强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执行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信息化执行查控体系、管理体系、指挥体系、信用惩戒体系,努力破解执行难题。

在今后执行工作中,我们要紧紧按照最高法院的安排和部署,狠抓工作落实,攻坚克难,乘势而上,在规定时间内,坚决打赢“基本解决执行难”这场硬仗。坚决要用好四级法院统一的执行办案平台,确保数据真实可靠,确保流程节点有效应用,确保四级法院有效利用统一办案平台进行立体、多维的监控和纠错,确保流程节点中需要向当事人公开的节点及时推送。

1、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国法院执行工作会议精神,积极采取措施,提升执行队伍能力,提升执行网络的全县覆盖率,提升执行联席会议机制和执行联动机制的作用,提升执行信息化建设水平,提升执行惩戒力度,力争破解执行难,进一步增强司法公信力。

2、进一步加强执行指挥中心建设,健全上下一体、内外联动、规范高效、反应快捷的执行指挥体系,促进执行工作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确保对所有执行案件统一管理、统一指挥、统一协调。要找准职能定位,充分发挥执行指挥中心的重要作用,使之成为执行工作的信息交换中心、指挥调度中心和决策分析中心。

3、完善执行联动机制,推动将各部门协助人民法院解决执行难的履行情况纳入综合治理和依法治县工作的考核范围,充分利用执行指挥中心对执行办案、接访、协调等工作进行管理和督办,特别是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消极执行、不规范执行等问题,做到及时发现、随时督促。

4、要加大执行工作宣传力度,特别是对无财产可供执行案件要加强宣传说明,使法律风险、商业风险意识深入人心,促进全社会形成对解决执行难问题的正确认识。

篇6:执行难破解之策(二)

执行难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人民法院内部的执行不规范所导致,我们提出基本解决执行难,一个重要的措施就是加强对执行权的严格管理,将执行权关进“铁笼”。具体来说,一方面要通过加强执行体制机制改革、制度建设、信息化建设、加强管理,将执行权关进“体制铁笼”“制度铁笼”“数据铁笼”“管理铁笼”;另一方面,要通过执行队伍思想、能力建设,强化执行权行使者的自律。

第一,将执行权关进“体制铁笼”。一是进一步深化审执分离改革。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推动实行审判权与执行权相分离体制改革试点。2016年,最高人民法院在党中央的领导下,进一步深化审执分离改革,在原有四个试点法院基础上,又批复同意青海、贵州、四川成都、海南、上海、江苏六个地区法院的改革试点方案,扩大了审执分离改革的试点范围,为改革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二是探索团队化执行模式。鼓励指导下级法院积极开展法官员额制改革后执行工作模式的改革实践,探索完善以法官为主导带领法官助理、书记员、司法警察组成团队开展执行工作的团队化执行模式,明确团队分工,加强相互配合,努力实现“1+1>2”的团队整体效能,实现执行资源的效用最大化;三是探索加强执行警务保障机制的建设。协调推动部分省市将执行改革列入全省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推进项目,以“编队管理、派驻使用”为原则,让部分执行实施人员转为司法警察、让更多司法警察参与执行工作,进一步优化执行队伍构成,缓解执行领域案多人少的突出矛盾,提高执行效率。四是创新工作方法、工作机制。比如,针对保全比例不高带来的债务人诉讼阶段转移财产等问题,重庆法院通过设立民事保全中心,切实提高了保全的效率和效果;针对网络执行查控系统并非万能的现实,广东高院通过悬赏执行等方式,进一步提高调查财产的能力。2016年,广州中院向社会集中发布了38宗执行悬赏公告,涉案总金额高达2.47亿元,悬赏总金额达990.83万元,单笔悬赏金额最高超524万。为进一步促进被执行人自觉履行,最高人民法院和地方法院通过开展网络直播执行活动的方式,引起社会关注,加大对被执行人的舆论压力,取得良好效果;针对个别被执行人案件众多,分散各地不利于平等保护债权人,江苏高院利用全国四级平台,对同一被执行人涉案200件以上的,集中提级到省法院或中院执行,取得良好效果,各地要加以借鉴学习,继续勇于创新。

第二,将执行权关进“管理铁笼”。一是加强目标管理。为确保基本解决执行难各项工作按计划稳步快速推进,各级法院建立工作目标任务总台账,制定工作方案,明确时间进度、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做到心中有数,确保每项任务有人盯、有人抓;二是加强风险管理。对人民法院解决执行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挑战主动作出预测,摸准当前执行工作的苗头隐患,提前采取应对措施;三是加强统一管理。执行指挥中心是新形势下强化“三统一”执行工作管理体制的基本依托,代表着执行管理的发展方向和现代化水平,我们会进一步做强做实,切实发挥其监管作用。把执行指挥中心建设成为执行工作的信息交换中心、指挥调度中心和决策分析中心,网络化执行办案平台、公开平台和案件流程节点管理平台,“一竿子到底”,真正实现全国四级法院“一盘棋”。

第三,将执行权关进“制度铁笼”。一是继续完善规范制度。2016年,最高人民法院先后出台了网络司法拍卖、财产保全、变更、追加当事人、规范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等十余个涉执行的司法解释和规范性文件,有效填补规则空白,使执行权运行的每一个环节都有法可依、有规可遵、有章可循,执行规范化水平进一步提升。2017年,最高人民法院将继续加大执行规范供给力度,最高人民法院即将出台财产调查司法解释和修订后的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执行款物管理规定。两会前后将出台一整套以操作规程为核心、覆盖执行工作各重要节点的案件办理规范,适时出台仲裁裁决执行、执行和解、异地执行、委托执行、公证债权文书执行等方面的司法解释和规范性文件;二是对现行执行司法解释和规范性文件进行系统梳理,统一编撰,形成具有很强科学性、针对性、系统性的执行司法解释规范体系;三是整合、修改、完善执行工作总的操作规程,打造具体、适用的执行操作规程体系;四是进一步规范现场执行实施行为。最高人民法院已经通知要求将配备使用执法记录仪作为硬性规范,全程录音录像,客观记录执行情况,达到规范执行行为,收集、固定证据的目的。对现有的司法解释、规范性文件进行清理,进一步提高执行规范体系的系统性和科学性。

第四,将执行权关进“数据铁笼”。最高人民法院积极探索利用信息化手段监督管理,开发应用了四级法院统一的执行案件办案系统,所有执行案件都在该系统办理。该系统彻底打通了上下级法院间的数据壁垒,上级法院能对执行案件的具体情况即时跟踪、管理、监督。依托该系统,对内,执行监督将装上“千里眼”和“显微镜”,上级法院乃至最高人民法院能清楚地看见辖区法院每件执行案件的执行措施、办理进度和执行效果,对是否存在违规执行、消极执行等一目了然;对外,这个系统还将与执行公开系统无缝连接,将执行的关键节点信息实时、自动地向当事人推送,接受当事人监督,让执行权在阳光下运行,防止不作为、乱作为现象产生,将执行权关进了“数据铁笼”,有力缓解了消极执行、选择性执行和乱执行。

第五,加强执行队伍思想建设。始终将思想政治建设摆在第一位,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确保执行工作方向正确、队伍忠诚可靠,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通过对严重影响人民法院执行工作形象的“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作风问题,严重损害司法公信力的“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的腐败问题的严肃处理,堵上一批制度性风险漏洞,建立长效机制,真正养成作风过硬、不愿贪腐的自觉性。

第六,转换提升执行工作理念。孟建柱书记在中央政法会议上强调,各级法院在强调依法执行的同时,要牢固树立公正执行、善意执行、文明执行的理念。这是对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理念的更高要求,各级法院严格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执行工作中规范执行行为切实保护各方当事人财产权益的通知》,确保党中央精神在执行领域落到实处。审慎把握司法政策,平等保护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等各类市场主体。在严格按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采取强制执行措施的同时,强化合理、正当执行理。

上一篇:大学生物流中心实践报告下一篇:我爱祖国十月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