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饶经济技术开发区

2022-08-26

第一篇:上饶经济技术开发区

上饶经济开发区党建工作调研报告

开发区是全市规模以上企业的集中区,更是规模以上企业党建工作的重点区。如何加强和开展好企业的党建工作,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为我区合力共建、决战千亿的新战略新目标发挥作用,是目前开发区党建工作的重要课题。前一段时间,我们通过深入调研、召开座谈会,基本掌握了全区企业党建工作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今后如何加强企业党建进行了一些思考和探索,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近年来,上饶经济技术开发区十分重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特别注重企业党建工作。为推动各级党组织打破区域界线,切实加强党建观念、资源、工作“三个统筹”,大力推进机关、企业、农村三块党建工作的融合与共建,使党建由封闭转向开放、由条块分割转向区域联合,努力构建“组织共建、资源共享、管理互动、发展互惠”的党建工作新格局,上饶经开区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主题活动,尤其是近年来围绕创先争优开展的各项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使开发区的企业党建工作迈向了一个新的台阶。

一、现有的党建状况:

全区共有党的基层组织 个。组成情况为:区直机关大部6个,企业党支部45个;全区共有党员1979名,支部94个;开发区在 年村级整合后,共有13个行政村,2个社区居民委员会, 个党(总)支部。

二、采取的工作措施:

(一)、组织建设适时调整。在机关中,适应开发区大部制改革,进一步优化支部设置,按照以大部为原则,对开发区机关党支部进行了调整,设置为六个支部,并重新选举了各支部书记及委员;在企业中,配齐了企业党工委班子,完善了企业党工委职能,明确了企业党工委的职责,并按照地域相近、产业相连的原则把园区企业分为四个党建责任区,分别由企业党工委委员包干负责;在农村中,通过打破行政区划界限、依托产业链条、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产业或实体专业协会,依托市场管理组织或机构,分别建立了“区域型”、 “产业型”、 “市场型”等各类型党组织。

(二)、教育管理逐步推进。通过培训、自学、参观、设岗定责等多种方式加强了党员的教育和管理。支部书记培训班,深入贯彻学习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增进了解党务知识;民主生活会,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和胡锦涛同志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等重要文献资料;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邀请市委党校、市党史办的专家前来授课,提高学员理论知识水平;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参观学习,增进对党历史的了解、加强党性锻炼;党员示范岗制度,对企业党员进行设岗定责,设置了综合服务类、厂区环境类、政治思想类、生产经营类、专业技术类、安全生产类等六大类岗位,明确具体职责,建立考评机制,实行长效管理,把党员作用发挥在企业岗位上。

(三)、文化活动大力开展。围绕建党九十周年,先后开展了纪念建党九十周年文艺晚会、唱红歌比赛、红色电影流动放映等各类文化文艺活动,进一步充实了开发区发展的精神动力;企业党建文化活动,积极引导晶科能源、圣达威、博能等企业党支部组建了篮球队、足球队、乒乓球队、文艺演出队,使企业开展文化活动走向有组织化、经常化;企业支部党建比赛活动,指导晶科能源、耐普集团、科汇国际等企业党支部围绕企业生产,开展了一系列企业职工技能比赛,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员工学技能的热情;此外,指导圣达威党支部开展了全省优秀党员先进事迹诵读会、组织艾芬达党支部党员赴茅家岭开展重温入党誓词活动,丰富了企业职工的业余生活。

(四)、党建载体加快建设。建立党建红墙,选取晶科能源、锦裕实业等骨干企业,利用大面积的墙体,新建了党建红墙,集中宣传创先争优的主题、内容、先进事迹、先进事迹;实现制度上墙,开展专项检查活动,指导企业党支部完善各项制度建设,促使多数企业支部做到了制度上墙;建立活动中心,晶科能源公司支部投资10万元,先后装修了党员活动室、党员会议室,并购买了彩电、电脑、DVD等电教设备。恒久链条公司支部投资2万元,装修了近300平米的党员职工活动室,并购置了一批电教娱乐设备。

(五)、情系党员积极落实。开展情系党员主题实践活动,鼓励企业及党员干部踊跃捐款,充实情系党员活动基金,为农村、企业50年以上党龄的老党员和生活困难党员购买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发放生活困难补助,解决他们老有所养、病有所医、难有所帮的问题。

(六)、廉政建设加强重视。认真处理影响、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人和事,有重点地就行政收费、环境保护、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开展专项治理,确保干部干成事、干好事、不出事。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开发区党建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党建工作与开发区的快速发展还不适应,领导机构还不健全,组织覆盖还不到位,党员作用发挥还不够充分,党建运作机制还不够灵活,企业对党建工作还不重视。

四、几点对策与建议

党建工作是开发区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在促进开发区科学发展、进位赶超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认为要从指导思想上跳出“就党建抓党建”的自我循环小圈子,确立“围绕生产经营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生产经营”的大循环思路,把着力点放在支持和促进企业经营发展上来,提倡“服务型”党建,形成经济效益和党建工作“双赢”局面。

(一)抓管理,强化组织指导

一是理顺企业党建工作机构。在党群工作部内成立企业党建指导处,并明确2-3人负责全区企业党建工作的指导,重点抓好区内企业党建工作,并按照党建“带三建”工作机制,在全区企业中大力实施“党、工、团、妇”联动工程。

二是抓好党组织负责人的学习培训。重点抓好党工委中心组学习、党员干部集中学习,聘请专家教授进行授课;输送党员干部到上级党校及有关学校培训;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集中培训;对企业党支部书记及农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及其它村干部进行集中培训。

三是建立党建工作指导站。为解决部分企业党建工作“三少”、“三无”、“三怕”的问题(党组织数量偏少、党员人数偏少、有入党愿望的偏少;无活动场所、无活动经费、无活动时间;怕业主不支持、怕党员不参加、怕职工不理解),建议由党群部牵头,联合工商、税务等部门组建党建工作指导站,负责组织与开展区内各企业党建活动,指导站下设党员活动室、党建阅览室、接待谈心室、教育培训室、远程教育室。同时,选取党建工作基础好、党员数量多、在全区有一定影响力的企业作为全区党建工作的主抓手,建立5-10个党建工作点,通过站点建设,实现开发区企业党建工作的全覆盖。

(二)抓发展,增强工作基础。

一是强化党员发展工作。在“四个培养”上下功夫,即把企业主培养成党员,把技术骨干、优秀员工培养为党员,把优秀党员培养成技术骨干,把党员技术骨干培养上领导岗位。通过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过硬的党员队伍,增加党组织在企业中的“话语权”。

二是强化党员培训工作。引导企业党员正确认识自己在企业中的作用,为企业的发展出谋划策。同时,不断提高企业主对党建工作的认识,鼓励引导他们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做到争取一名业主,占领一块阵地。

三是抓好流动党员管理。针对非公企业党员流动性强的特点,重新对区内企业党员进行一次调查摸底,并建立专门数据库,做到信息化动态管理。对在企业中工作但未转入党组织关系的流动党员,及时做好党组织关系的接转工作。对离开发区,而又未转出党组织关系的流动党员,各党支部要及时统计,按规定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督促他们履行党员义务。同时在开发区网站上,开办“流动党员之家”专栏,通过网络对流动党员进行教育和管理。

(三)抓活动,增强凝聚力和号召力。

一是围绕促进企业发展这一主题,根据企业生产规律和员工的从业特点广泛开展“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党员设岗定责”、党员职工“1+1”爱心帮扶等活动,确保党组织、党员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到位,提升企业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二是开展先锋活动。打造党员奉献示范平台,在企业中开展“三比三带” (比谁为企业献计多,比谁为企业解困多,比谁为企业增效多;带头学习,带头完成任务,带头带好一个班组、二名员工)、党员承诺“六个一” (掌握一门过硬技术,提出一项合理化建议,创造一项有影响的工作业绩,帮助一名困难或后进职工,培养一名入党积极分子,争做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和党组织创“六好”(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业主支持好、工作机制好、发展业绩好、群众反映好)等活动,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三是开展文化活动。抓住建党九十周年这一契机,通过设定“党建文化年”,具体开展:“党的声音进企业”、 “党建文艺宣传”、 “党建宣传员宣讲”等活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党建知识,丰富党员群众业余生活。

四是开展政企党组织“互联互动”活动。通过党建工作指导站,组织区管委会部门、驻区机构和企业党组织一起听党课、一起组织党员参观学习活动;一起举行文化互动、联谊活动;一起开展爱心活动等,实现政企党员互动、活动互联、资源互享、优势互补,进一步为党组织建设共聚合力。

(四)建机制,提高工作能力。

一是建立党建工作联动制度。建立引资单位联企业制度,按照“谁引进谁相关谁服务谁派驻”的原则,每个引资单位各选派一名工作责任心强,懂经营管理,党务工作经验丰富的党员科级干部担任企业党建工作指导员为企业提供优质、周到、高效的全程服务。建立支部书记联业主,凡不是企业业主兼任支部书记的支部,支部书记要以服务企业为中心,围绕生产经营、企业发展与党建工作与业主一对

一、交朋友,心连心,为企业排忧解难。建立企业党员联员工制度,企业党员每人联系1—2名员工,开展帮扶活动,帮助思想教育、帮助技术传授、帮助排忧解难、帮助意见反馈,在企业中树立党员良好形象。

二是建立考评激励机制。根据开发区特点,建立开发区党组织、党员目标管理考评制度,对党组织和党员提出不同目标任务要求,细化考评标准,半年一考评,年终一总评,考核结果作为支部评先,党员评优的依据,激发党组织和党员争先创优的工作激情。

三是成立企业主联谊会。企业党的建设要取得业主和高层主管的理解、认同和支持。党群部门要定期组织企业主和高层主管联谊、交流活动,引导他们转变观念,端正态度,积极支持在本企业建立党组织,开展党的工作。党群部门还要主动沟通信息,定期向企业负责人通报党建工作计划和工作情况,向党员介绍企业负责人的意图及企业经营情况,及时宣传企业生产经营的业绩与经验,宣传为企业做出贡献的党员和职工典型,宣传管理者和职工支持党的工作的事例,营造良好的相互认同氛围,培育广泛共识的环境。

四是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把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作为指导党建的重要任务,明确责任,加强监督,严格要求、严格管理,确保党员干部的勤政廉洁。

第二篇:上饶城市中心城区商贸经济发展现状与分析

一、上饶市城市商贸经济发展现状 今年以来,在上饶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认真按照市委二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的打造商贸物流集散基地的决策部署,全力贯彻扩内需、保增长的总体要求,截至9月底,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8.92亿元,列全省第三位;同比增

一、上饶市城市商贸经济发展现状

今年以来,在上饶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认真按照市委二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的打造“商贸物流集散基地”的决策部署,全力贯彻“扩内需、保增长”的总体要求,截至9月底,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8.92亿元,列全省第三位;同比增长18.74%,列全省第四位。市场步伐建设加快,江南商贸城、上饶大市场、国际家居城、月亮湾汽车城、佳利商贸城等市场已形成规模,全市过亿元商场达31个;洪客隆百货超市、亿升广场、润丰广场、和平阳光酒店相继开业,香格里拉国际酒店、鸿信百货、解百中山店、财富广场正在装修,即将开业,丰跃香港名城明年将建设完工。

上饶的商贸流通业已经逐步走向标准化、法制化,步入生活环保、消费安全的健康持续发展道路。

我市商贸流通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自身也存在诸多制约因素,面临多方面的挑战。

1、战略地位不够突出,商业网点布局结构不尽合理。我市商贸流通业长期以来战略目标不够明确,定位低,分散化;一些商业网点在区域内显得相对饱和,而面向区域外则显得偏小,产业化、组织化程度不高,现代化水平较低,传统商业仍占主体,新型产业发展滞后。

2、商品市场设施落后,缺乏产业依托,辐射集散能力弱。信州区的各类市场大多数是九十年代建设的,如八角塘、宝泽楼、白鸥园、上饶大市场等,其设施陈旧落后,市场配套设施不完善,服务与管理功能滞后,营运效率较低,有的“有市无场”,有的“有场无市”。饶城各市场的商户货源大多从外地采购,市场没有地方产业支撑,集散辐射能力弱,制约了市场的发育。

因此,大力发展城市商贸经济是有效应对区域竞争,真正把上饶培育成为我省经济新的增长点的必然选择。上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丰富的人力、旅游资源以及区位优势使其迅速在江西的东部掘起。

二、大力发展城市商贸经济的基本条件已渐成熟

1986年12月由江西省上饶市、抚州市、景德镇市、鹰潭市,浙江省衢州市、丽水市、金华市,福建省南平市和安徽省黄山市正式建立的九方经济区,为打造四省交界商贸中心城市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是随着形势的发展,九方经济区的总体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该经济区中,金华的发展水平明显高一个档次,但金华没有与任何一个邻省交界,它的发展目标是形成浙中城市群。上饶与衢州、景德镇、鹰潭、南平、黄山接壤,地缘相近,人缘相亲,经济上有一定的互补性,同时,上饶、南平、景德镇、黄山实施掉头向东发展战略,上饶区位优势得以发挥。因此,依据区域经济理论和对赣浙闽皖四省交界地区相关条件的综合分析,在城市商贸经济发展中把上饶打造成为四省交界区域中心城市是可行的。

(一)区位交通条件分析

1、区位概况

上饶市下辖信州区(中心城区)等1区1市10县,土地面积22791平方公里,人口660万,人口密度290人/平方公里。

在行政区划对地方经济产生重要影响的情况下,市域人口规模、土地面积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城市经济腹地和发展空间的大小。从上表可以看出,上饶的人口和土地面积有一定的优势,这就意味着上饶的直接经济腹地和商贸发展空间具有较大的优势。

2、交通条件

上饶市自古享有 “豫章第一门户”、“四省通衢”之美誉。最近几年,我市对交通基础建设大量投资,融高速公路、等级公路、铁路等运输线路为一体的综合立体网络已初现雏形,已经形成铁路、高速公路交叉的交通框架,成为赣东及四省交界区域性的交通枢纽。一是公路网发达,其中320国道、206国道、犁温高速公路东西横贯,南北穿行等构成上饶市公路主骨架,形成了以市区为中心、外连相邻地市的公路网。二是铁路网。境内已建成的铁路有浙赣铁路复线皖赣铁路、横南铁路和浙赣铁路上饶段,已全部完成电气化改造工程,设计时速200公里。如果京福铁路开通,对于上饶“一个枢纽”区域位置将产生重大的影响。交通基础设施和交通枢纽地位,影响着一个城市的集聚和辐射能力,决定着一个城市的服务功能强弱,上饶四省交界区域交通枢纽城市地位的确立,为打造四省交界区域中心城市具备了交通条件。

3、上饶与周边城市的空间关系

从地理空间上讲,四省交界区域位于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区之间,是二个经济区共同的腹地,尤其是长三角地区向内地辐射,其重要性与日俱增,出现一个区域性的中心城市的必要性越来越大。从空间位置关系上看,上饶处于四省九市的中心,以上饶为中心,与其余六

市连线,形成了一个外向扩散的圆形,代表着经济向外扩散的力量。因此在地理位置上,上饶具有明显的优势,更有可能成为区域性的中心城市。

如下图所示:

(二)商贸经济快速发展

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经济发展的一个必然现象是人口、市场、企业、基础设施在地理上的集中,即城市化过程。其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城市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

在全市各县(市、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标比较,信州区作为上饶市的中心城区,其消费品零售总额绝对值和人均消费品零售额(元)排名第一,同比增长第三,说明商贸业较为发达,以上饶市信州区为核心的半小时经济圈已经形成。

目前,上饶市中心城区已经形成了一个商业中心和二个副中心的商业布局,三条商业带,九条专业特色街的商业网络,商业氛围极其浓厚,商贸网点布局已日趋完善。形成了以中心城区信州区为中心,上饶、广丰、玉山、铅山、横丰和弋阳等县的半小时经济圈,拥有近362万人的消费群体,是四省九市的城区半小时经济圈中消费人数最多的城区,(详见表6),由于商贸活跃,消费旺盛,2008年中心城区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1.95亿元,在全省同类城市中名列前茅。可以看出,上饶市中心城区具备了发展商贸业的良好基础。

(三)建设四省交界核心商业区――上饶中心商业区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商贸经济发展,把商贸业的发展作为主攻方向。发展商贸经济已作为城市经济的重要平台2007年初,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上饶市中心商业区的思路,在城区繁华地段占地1平方公里范围内打造上饶市中心商业区,新增商业面积将达到35万平方米,形成年销售100亿元,税收3亿元的中心商业区,形成5大板块,3条商业带的业态布

局。建成后,将提升改造传统的商业业态,彻底改变中心城区的核心竞争力和魅力,形成四省交界区域最大的中心商业区。并出台了《关于加快商贸流通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信州区城市经济工作会上确立了“做大总量,引进增量,激活存量、提升业态,有序建设,完善配套”的工作思路和全面实施“15442工程”(即打造一个中心商业区,改造和建设五个市场,引进和建设四个大商场,培育四条特色商业街,建设二个四星级以上宾馆)任务。今年年初市委二届五次全会提出了打造“一个枢纽,四个基地”战略目标。围绕建设商贸物流通集散基地的目标,制定了《关于加快建设商贸物流集散基地的实施方案》,形成了搞活流通扩大消费实施意见。

(四)一些商贸大项目的建设,提升了城区商贸流通发展水平。2008年,我市筛选了14个投资过亿元的新开工或续建商贸流通项目,编入由经贸委、统计局联合印制的《上饶市商贸旅游经济动态》小册子中,实行每季一调度,全程关注重点项目进展情况,其中江南商贸城进入了全省重点扶持的“十百千亿”工程,江西远泉集团正准备包装上市。2009年新增1个过亿元投资项目,至6月底,全市 15个投资过亿元重点项目累计投资总额29.71亿元。累计完成投资额10.73亿元,占总投资额36.12%,其中,永隆城市广场江南商贸城三期一阶段、婺源国际大酒店已完成工程建设;润丰城市广场、财富广场已分别完成投资额的98%、84%。

(五)城区商业规划的编制,优化了城市商业发展布局。

《上饶市城区商业发展规划(2005—2020年)》2004年11月启动,邀请了上海商业联合咨询管理有限公司和同济大学资深专家作为规划编制队伍,组成了以中国人民大学黄国雄教授为组长等资深商业规划专家参与的评审委员会,保证了《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2005年10月经市政府常务会研究通过正式颁布实施。今年以来商业规划修编工作由江西财大等院校机构组成的课题组已经完成了《上饶市城区商业发展规划》修编征求意见稿,已于11月经过评审。

从上述五个方面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基本结论:我市成为四省交界区域商贸物流中心的优势有:一是空间位置处于经济辐射和吸纳的中心位置,我市交通枢纽地位的确定,使得上饶具有较明显的区位优势。二是我市“十五”期间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实力特别是城市经济实力有了明显提高。三是商贸服务业的加快发展,商贸设施和网点布局已日趋完善,显示出我市商贸经济增长潜质和经济发展的活力。四是市、区两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商贸发展,建设四省交界核心商业区,上饶中心商业区和大型商贸设施建设培育,进一步提高了上饶市商贸物流经济的吸引力和核心竞争力,为“建设四省交界区域中心城市和快速发展地区”,大力发展商贸经济提供了内在的实力保证。

三、大力发展城市商贸经济的建议

一是要尽快确立上饶市四省交界区域物流中转中心地位。加快上饶新火车站物流园区建设,充分发挥经济辐射和吸纳的中心位置作用,一旦成形,这将是我市在四省交界区域竞争中的最大优势。同时,要制订支持物流业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通过资源整合和政策扶持,

鼓励社会资本投入现代物流业,支持物流企业跨行业、跨区域经营。在四省交界区域物流中转中心建设中,急需发展的龙头企业,从发展前景看,希望世界级企业进驻上饶,一旦有跨国巨头来上饶落户,必将大大提升上饶的服务层次和知名度。

二是加强“中心性”建设,在“抓大、显特”上做文章,抓好大型商贸项目和特色商业的建设,增强区域中心城市集聚功能。同时,要通过加强旅游集散中心和交通枢纽中心建设,不断发挥中心城市的“中心性”作用,增强区域中心城市的集聚和辐射功能。旅游的集散,是带动人气,集聚要素的重要途径。借助三清山申报世界遗产及周边地区其它丰富旅游资源的优势,精心设计旅游线路,扩大旅游半径,推动我市商贸业发展,扩大上饶知名度。三是努力营造低商务成本。商务成本是企业投资创业决策的重要依据,也是一个城市提高综合承载力和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调查报告显示,从营业额与税费所占比例因素以及经济发展水平来看,上饶直接商务成本偏高,主要原因是上饶的税费是足额征收,其他城市则留有空间。从间接商务成本中上饶存在三高,即经营环境成本高、物流成本高、融资成本高等,因此,要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积极为企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营造亲商、重商、利商、助商的商务环境。

(责任编辑:小秋)

第三篇:上海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

上海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闵行开发区)创建于1983年,1986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现在的闵行园区总面积3.5平方公里,是国家级开发区中占地面积最小的工业开发区。

至2009年底,闵行开发区累计引进项目171个,投资总额超过31亿美元,平均单项投资超过1831万美元。经过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已形成以世界500强和著名跨国公司为投资主体,以机电产业为主导,以医药医疗产业和轻工产业为辅的三大产业,拥有平均年产值20亿元以上的十多个企业集群及核心企业。20年累计销售收入3055亿元,产生利润331亿元,上缴国家税收261亿元,关税114亿元。近年来,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集约节约利用土地和提升开发区的服务理念等三项措施使开发区的各主要经济指标连续第六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在全国所有工业开发区中,单位面积企业利润、上缴税收和工业增加值名列第一。闵行开发区已整体通过IS0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并获得“上海市质量与环境双优园区”称号。在节能降耗减排方面成效显著。2006年园区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和水耗分别为上海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水平的22%和47%。

闵行开发区在集约化、内涵式发展的同时,按照市委、市政府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的要求,突破资源约束瓶颈,积极投入临港开发。2006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闵行开发区在临港成功扩区,规划面积为13.3平方公里,重点发展现代装备工业和先进制造业。闵行开发区临港园区位于上海东南长江口和杭州湾交汇处的上海临港新城产业区内,距上海中心城区75公里。随着浦东国际机场、洋山深水港、海港新城、东海大桥、沪芦高速公路、两港大道、临港轨道交通和浦东铁路的相继规划和建成,形成了港、城、区联动发展的良好态势。

国家级上海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由上海闵行联合发展有限公司(简称闵联公司)负责开发、建设和经营管理。闵联公司是由上海地产(集团)有限公司、香港东银发展(控股)有限公司的4家全资附属子公司和东兴投资控股发展公司三方合资的沪港合资企业,成立于1985年2月,现在的注册资本为人民币4亿元。2007年闵联公司以《提高土地使用效益的集约化管理》获得国家级管理成果创新一等奖。2007年闵联公司荣获2005-2006上海市文明单位称号。

闵行开发区的“十五”的发展回顾

(一)主要成就

在市委、市政府及市建设交通党委、市建设交通委等有关部门领导下,在闵行区委、区政府指导下,“十五”以来,闵行开发区及闵联公司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及开发区工作的指导方针,启动实施“优化闵行、开拓临港、发展闵联”的第二次创业战略——坚持内涵发展与外延发展并举,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并重,不断改善综合投资环境,为闵行开发区的品牌注入新内涵。在国家级开发区投资环境综合评价中排名第15位。

保持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

一是经济效益持续增长。5年中,闵行开发区共实现销售收入1191.54亿元、利润134.55亿元、税收140.53亿元(其中:关税35.15亿元),年均增幅分别达到18.43%、21.31%和21.12%。同2000年相比,年销售收入由161.75亿元增至310.76亿元,利润由15.66亿元增至32.34亿元,税收由18.73亿元增至38.52亿元。5年中,闵联公司实现利润总额49000万元,其中净利润44278万元,年均分别为8951万元和8019万元;同时,资产质量得到改善。

二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5年中,共引进外资5.32亿美元,为引资总量的19%。由世界500强投资的企业占40%,在开发区总销售额、利润、税收中占80%。招商引资由数量规模为主向结构效益为主的转型,在自然集中、产业集聚基础上,初步实现企业集群的发展格局,三大支柱产业中以机电为主导的企业集群(或核心企业)开始进入快速成长期,使用土地占总量60%,经济效益占总量70%。

三是集约程度明显提高。把资源集约与结构调整有机结合,通过科学规划、“零地块招商”、“腾笼换鸟”等措施对有限的土地实行精耕细作。5年中,重复使用土地39万平方米,占可用土地18%。2005年,纯工业用地每平方公里销售收入135.11亿元,企业利润14.06亿元,上缴税收16.75亿元,累计吸引外资11.44亿美元。在全国工业开发区中,单位面积上缴税收和企业利润名列第一位,销售收入名列第三位。

开拓新的发展与增长空间

一是临港开发全面启动。按照市委、市政府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的要求,以及新一轮产业园区的总体规划布局,在集约化、内涵式发展同时,突破资源约束瓶颈,投入临港开发。闵联临港园区规划用地进入报请国务院批准的程序,各项前期准备工作抓紧进行,资金、人才、项目向临港园区集聚的格局正在形成,并且,以临港开发为载体,对新形势下工业园区建设的体制机制、配套政策、运作模式等进行积极探索。

二是房产开发初现成效。在坚持以工业开发为主导的前提下,适应市场变化,将投资领域向房地产开发延伸。自2003年起步,3年来共开发两个项目、计6万平方米,预计获利2亿元。与此同时,对后续开发项目进行土地储备。房地产开发,对闵联公司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增强自主发展能力,形成“一业为主、多元发展”模式,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与实践;对优化资产质量、完善经营体系、发挥人才潜力等,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优化投资环境和服务功能

一是完善基础设施。参与投资建设的城市轨道交通5号线正式营运,周边道路网络进一步完善,生态公园建成开放,并且,完成天然气置换,形成电力迎峰渡夏的调度服务机制,总体上保持了“天蓝、地绿、水清、路畅”的良好环境。闵行开发区和闵联公司分别通过ISO14001环境体系和ISO9001质量体系的认证,并获得“上海市质量与环境双优园区”的称号。

二是优化体制机制。在企业化运作前提下,成立开发区管理办公室并充分发挥其行政性管理协调服务功能,在投资审批、项目建设、生产经营等各环节,为入区企业提供更加主动、便捷、优质的服务;同时,加强管理协调服务的长效机制建设,保持管理办公室、外商投资服务中心和紫藤俱乐部等“三条通道”的畅通,并在有关社会事务管理中与行政部门、所在地区、入区企业开展共建。

三是加强协调服务。把软环境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坚持服务为本,推行“需求服务”,培育并形成“亲商、近商、便商、利商”的文化,做到“无事不插手、好事不伸手、有事不撒手、难事伸援手、发展做帮手”,围绕开发区及企业的发展与稳定,扎扎实实地帮助企业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和困难,实现了“政策有限服务补、硬件不足软件补”。

(二)基本经验

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发展。针对老开发区“生命周期”的矛盾,按照“立足闵行、走出闵行、发展闵行”的思路,积极实施“第二次创业”战略,初步形成了以优化闵行、开拓临港为两大主体,以房地产发展为辅助的经济格局,努力为闵行开发区及闵联公司的持续、协调发展积聚后劲。

坚持走集约化之路。抓住产业、企业有生命周期而土地资源可重复使用、永续利用的规律,以及相关企业之间生产运行相互链接的规律,一体化地推进节约用地、优化结构、完善服务,形成土地回购6种模式,在重复用地中促进企业集群发展,最大可能地放大既有土地的使用效能。同时,完成主副剥离,夯实资产质量,加强基础管理,提高闵联公司管理集约化程度。

坚持服从服务开发区、区域经济的大局。把闵联公司的发展,放在闵行开发区的整体发展中加以考虑,围绕做强国家级开发区品牌,进一步提高服务企业的自觉性;同时,把闵行开发区的发展,放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加以把握,适应“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新格局,进一步增强融入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动性。

坚持加强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充分发挥开发区外商投资企业党建工作指导委员会、开发区工会等作用,党组织覆盖率、工会组建率在全市开发区中名列前茅,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积极探索新经济组织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途径、方法,较好地发挥了党的政治核心作用和组织保证作用。

“十五”期间,闵行开发区及闵联公司发展的主要问题:一是综合服务功能有待完善,服务重点需要进一步突出;二是经济发展的持续自主增长能力需要增强,资产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公司的运行机制有待完善,人才资源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

参观心得:

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在运输上不及临港,硬件环境上不及张江高科技园区,进出口便利上不及金桥出口开发区以及外高桥保税区,但是25年来,闵行开发区依然活力不减,我认为其优势在于“硬件不足软件补,政策不足服务补”的先进理念,以及以人为本的思想,紧跟城市发展的需求,逐渐探索出自己的特色。如近年来,上海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进入高潮,各线路需要大量的城市轨道交通列车,上海电气集团通过与法国阿尔斯通合作,在闵行开发区设立了上海阿尔斯通轨道交通设备有限公司,引进C型轻轨列车生产线以及A型地铁列车组装线,不但弥补了国内轨道交通列车的生产空白,大大降低了成本,还为上海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未来,临港园区将在东海之滨崛起,各产业将依托便利的区位优势创造新的奇迹。

上海重型机器厂前身始建于1934年;1962年启用上海重型机器厂厂名;2004年6月改制为上海重型机器厂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系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香港上市公司)成员企业,是上海电气重工集团所属骨干企业。公司注册资本12.5亿元人民币;主要生产电站、冶炼、轧钢、锻压、水利、矿山采掘和建材化工设备等,及电站、核电、冶金、机械、造船和化工等行业所需的高质量大型铸锻件。

公司地处上海西南隅的闵行经济开发区西侧,占地近1平方公里,自己拥有便捷的水路、铁路和公路运输能力;是国家机械工业大型骨干企业,中国东南地区最大的重机制造厂和铸锻中心。

公司现有在册在岗职工近3000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700多人,各级技术工人近1400人;公司拥有上海市级技术中心,下设设计研究院、工艺处和大型铸锻件研究所;拥有一大批数控镗床、数控龙门铣、数控立车、大型卧式车床等先进机加工设备;拥有我国自制的第一台12000吨自由锻造水压机和目前世界上可锻压尺寸最大的16500吨自由锻造油压机,拥有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电渣重熔炉,Ф2.8×22米井式热处理炉等一流的热加工设备以及SEM-525M扫描电子显微镜,3530型全自动多道X射线光谱仪等齐全的高精度检测设备。并先后获得国家核安全局颁发的民用核承压设备制造资格许可证,获得劳动人事部颁发的

一、

二、三类压力容器生产许可证和中国(CCS)、美国(ABS)、英国(LR)、法国(BV)、德国(GL)、日本(NK)、挪威(DNV)、意大利(RINA)等船级社的工厂认可证书;公司在GB/T19001质量保证体系正常有效运行的基础上,又取得了GJB/Z9001A军品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公司2005年5月启动的“大型铸锻件扩能技术改造项目”已经基本竣工。大型铸锻件的生产能力和生产能级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最大一次浇注钢水量720吨,单件铸钢件最重450吨,双真空钢锭最重600吨和最大锻钢件350吨;生产规模将达到:钢产量25万吨/年,大型铸钢件产量2万吨/年和大型锻钢件产量12万吨/年。

公司先后为国家建设和重点工程项目提供了许多优质产品,其中:在为宝钢制造2030冷连轧机后,自行设计和制造的济钢1700热连轧生产线(轧制部分)已于2006年投入生产运行,受到了国家领导人和用户的肯定;在此基础上,正在进一步开发设计3900中厚板轧机和2250热连轧生产线(轧制设备)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中厚板轧机设备和热连轧生产线。PF-107反击式破碎机、35MN旋转料室电极挤压机和RP碗式中速磨煤机获得国家质量银质奖;8000KN高温高压伺服试验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00~300MW发电机转子锻件获得机电部优质产品;300MW汽轮机中高压转子锻件获得上海市优质产品;HP碗式中速磨煤机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并是国内第一个为1000MW发电机组配套的制粉设备;公司2002年交货的万吨铝型材压机,不仅在当时达到国际先进技术水平和在设备等级上成为世界之最,获得上海市工博会金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06年制造完成的12500吨挤压机又刷新世界之最的记录。

参观心得:

上海重型机器厂服务于我国的装备制造业,属于闵行开发区的主导产业,拥有先进的生产设备,但是对比园区内的其他企业,并没有特别强调工作效率,工人工作比较松散,生产环境以及工人的着装也比较杂乱,具有明显的重工厂的生产氛围。

上海富士施乐有限公司

上海富士施乐有限公司成立于1987年11月4日的合资企业,其注册资本为3,800万美元。合资各方的投资比例为富士施乐(中国)有限公司--70%、上海申贝办公机械总公司--约15.9%、富士胶片(中国)有限公司--10%以及上海久事公司约4.1%。

上海富士施乐位于上海闵行经济开发区,是中国第一家,也是国内目前唯一一家能够全面研发和生产数码多功能机的生产厂商。

公司于1990年开始出口复印机和零件,并开始了产品国产化的进程。目前,产品本地化率约为70%。产品远销巴西、美国、英国、日本和香港等地。

上海富士施乐公司拥有一支具有相当竞争力的管理和技术人员队伍,有很强的生产技术和产品开发能力。2003年上海富士施乐研发的两款产品——WCPro 420/415数码打印/复印机和V2K系列复印机被列入科技部等五个国家部委的“2003年国家重点新产品”。多年来,“以质量取胜”、“客户满意”为核心的企业文化精神,成为全体员工的工作准则和公司业务的第一优先。

上海富士施乐公司在2001年销售总额为8.3亿元人民币,出口创汇为4020万美元。到2007年,公司的销售额为27.49亿元,其中出口额为24.05亿元。2008年,尽管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公司的销售额还是达到25.48亿元,其中出口额为23.13亿元。

公司自成立以来,获得过政府颁发的各种荣誉,包括“全国外商投资创利创汇双优企业”、“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上海市外商投资先进企业”和“上海市文明单位”。 公司的产品曾连续两年被内贸部授予“金桥奖”。

1990年,上海富士施乐成为唯一荣获上海市政府颁发的“质量管理奖”的企业。2001年,公司又荣获由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机电日报联合授予的“2000年中国机械工业企业核心竞争力十强” 称号,2002年上海富士施乐复印机有限公司又荣膺《中国机械工业年鉴》评选的“中国机械工业销售500强”称号。2002年和2003年上海富士施乐连续两年被上海市闵行区环境保护总局评选为“环保信得过企业”。2004年,公司被评为“2003年全国外商投资双优企。2005年,公司绿色使者QC小组获全国轻工业优秀质量管理小组奖。2006年,公司被认定为上海市级研技术中心,并获上海市外贸出口百强企业大奖。2007年1月 分别被上海市轻工业联合会及上海市闵行区政府评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 同年,公司还被评为上海市文明单位。2008年12月,公司 被评定为06~07“A”类纳税信用单位。2009年4月,公司荣获上海市闵行区颁发的第三轮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模范奖”。

上海富士施乐于1992年取得了ISO9001认证,1998年取得了ISO14001认证,2004年取得OHSAS18001认证等, 2006年,公司通过ISO27001信息安全体系认证,其所有产品均通过国家安全机构的认证。

参观心得:

从一进门就能感受到富士施乐公司的严格管理,公司范围内环境非常得整洁,所有垃圾都得到了充分的分类。从员工的考勤到零件的摆放再到生产设备的设置,无处不强调着高效率高利用的思想。在生产中员工的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小到抽屉上的一个标签,大到紧凑却不显拥挤的生产空间,到处都体现着以人为本的理念。最近,该公司又通过利用工业工程的相关理论,重新调整生产部门的格局,为新型号的生产腾出了空间。

富士施乐公司有着浓郁的企业文化,公司通过每天所有员工午休打扫周边环境的方式,不仅改善了生产环境,从而提高工人生产效率,更培养了员工热爱企业的思想。企业中的各种协会,通过工作之余的各种活动,丰富了员工的生活,无处不体现着对员工的身心关怀。

工业工程在中国的应用

我国企业应用工业工程大致分为以下情况:

1.外资、合资企业;

80年代开始应用,如一汽大众、上汽大众、MOTOROLA等。这些企业是我国工业工程的推广者,从一建厂就设有IE部,工作职责清晰,工作范围涉及现场改善、生产计划、工时测定制定、设施布置等。

2.东部沿海地区;

从90年代开始开始应用工业工程作为提高企业管理基础的重要手段。如科龙、美的等。

3.内地企业;

90年代末,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内地企业逐渐认识到工业工程对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作用。

工业工程在我国的应用前景

在“世界性的制造业被迫从传统的制造方式转变为21世纪先进的制造战略、技术和方法”以及与国际接轨的形势下,中国被认为是世界制造工厂,进入有序、完善的市场经济时代,在这一进程中,工业工程,特别是现代工业工程将成为实现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支柱学科。我国的工业化进程和经济化发展需要现代工业工程。 总结:

工业工程是以人、 物料、设备、能源和信息组成的集成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综合应用工程技术、管理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理论与方法等知识,对其进行规划、设计、管理、改进和创新等活动,使其达到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效益的目的。其在国内的国有企业还并未被广泛接受,但在外资、合资企业中却非常推崇。在新的环境下,工业工程更要以人为本,在提高生产成本以及效率的同时,更要关心生产者的生理以及心理健康。

第四篇: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条例

(2012年5月4日银川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32次会议通过 2012年9月25日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32次会议批准 2012年10月9日银川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公布 自2012年11月1日起施行)

第一条 为了促进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设与发展,发挥示范、辐射、带动作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开发区管委会)是银川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代表市人民政府在开发区行使经济管理职权,并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的授权在开发区行使部分自治区人民政府部门经济管理职权。

开发区内的社会事务管理,由所在地人民政府在其管辖权范围内负责。

第三条 开发区以发展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致力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高附加值服务业,并向多功能综合性产业区发展。

开发区产业重点发展项目目录由开发区管委会制定并公布。

第四条 开发区管委会应当按照精简、效能的原则,设置必要的职能机构。

第五条 开发区财政在市本级财政管理体制下,设立国库,实行独立核算。

开发区财政收入,除按有关规定上缴市财政外,主要用于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对引进的重大项目、企业科技进步、自主创新、人才引进等扶持鼓励。

开发区财政应当对承担开发区社会事务管理的所在地人民政府给予补贴。

第六条 市人民政府按照城市规划保障开发区的土地供应。开发区土地出让收益主要用于开发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开发。

第七条 开发区管委会行使下列职权:

(一)负责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在开发区的贯彻实施;

(二)依法制定促进开发区经济发展的各项管理规定和鼓励招商引资、促进产业升级、企业自主创新、人才引进的政策和措施;

(三)依据银川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组织编制开发区经济发展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及有关专项规划,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四)按照规定权限负责审批开发区的投资项目,管理开发区的进出口贸易和对外经济技术合作;

(五)负责开发区的财政事务和国有资产的管理;

(六)负责开发区的招商引资,高新技术企业的审核和申报;

(七)负责开发区的土地开发和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

(八)法律、法规规定的和自治区、银川市人民政府授予的其他职权。

第八条 开发区管委会依据市人民政府或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的委托,在开发区内行使下列职权:

(一)办理建设项目的建设规划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二)办理施工许可证;

(三)园林绿化管理;

(四)土地储备和土地出让、转让的受理、报批;

(五)其他依法受委托的职权。

第九条 开发区管委会应当协助科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监察、人口和计划生育、环保、统计等行政管理部门在开发区的工作,协调工商、税务、公安、消防等行政管理部门设在开发区派驻机构的工作。

第十条 开发区管委会、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应当遵循廉洁、高效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依法开展工作,提供服务,不得干预开发区内应当由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自行决定的事务。

开发区管委会各职能机构、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公开有关审批事项的依据、条件、标准、时限和程序。

第十一条 开发区管委会对有关开发区改革、建设和发展的重大决策事项,应当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组织专家论证,必要时应当组织公开听证。

第十二条 鼓励国(境)内外组织或者个人,以各种形式在开发区投资兴办企(事)业,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各种经济技术合作和贸易活动。

鼓励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留学回国人员以及其他社会组织到开发区创办高新技术企业或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

鼓励开发区企业设立技术研发中心、工程实验室、博士后工作站。

第十三条 开发区内的企事业单位享受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优惠政策以及自治区、银川市人民政府和开发区管委会制定的扶持和鼓励政策、措施。

第十四条 开发区内从事投资、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活动的企业、事业单位及个人,应当遵守法律、法规。

企业、事业单位及个人在开发区内投资的资产、收益等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第十五条 进入开发区的企业和项目应当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对不符合环境保护标准的企业和项目,开发区管委会不得批准进入。

开发区内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规定,污染物的排放应当符合国家或地方排放标准。

第十六条 开发区管委会根据发展需要,经批准后,可设立陆路口岸,在口岸内建立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中心、出口监管仓库和保税仓库等。

第十七条 开发区管委会设立专利资助资金,用于资助开发区内企事业单位及个人开展科技创新、申请专利及实施专利。

第十八条 开发区管委会建立知识产权转化奖励机制,对经济或社会效益显著的知识产权项目给予奖励。

开发区内企业、事业单位及个人的知识产权受他人侵犯的,开发区管委会应当协助其维护合法权益。

第十九条 开发区内的用人单位应当依法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依照法律、法规有关规定参加社会保险。

第二十条 开发区管委会、有关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二十一条 本条例自2012年11月1日起施行。

第五篇: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理念

以城市总规为引领,以产业布局为指导,

以投入强度作控制,以环境标准为限制。

根据优越的区位条件和支撑要素,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将自身的产业定位为“一主导四新型两促进”,即,以临港产业为主导,着力培育新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和新型装备制造等“四新”产业,促进以物流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和出口加工业的发展。

目前,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已初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产业结构,以新型化学合成药、现代中药及制剂和医疗器械为主体的新医药产业,以碳纤维、硅材料、电子封装材料为主体的新材料产业,以风电能源设备制造、太阳能转化利用的高纯晶体硅材料生产、清洁能源特别是中科院先进能源动力技术研究中心为主体的新能源产业,以大型港口机械与海上重工装备制造、航空装备制造、汽车及其零部件制造为主体的新型装备制造业等“四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同时,以港口、国家级出口加工区和省级国际服务外包示范区为依托,IT产业、出口加工业、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现代物流业、软件及服务外包业,正加速向区域集聚。

上一篇:社区志愿者协会章程下一篇:生日宴会主持词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