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洛南小学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实验汇报材料

2024-05-24

泉州市洛南小学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实验汇报材料(通用6篇)

篇1:泉州市洛南小学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实验汇报材料

泉州市洛南小学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实验汇报材料

(2004年12月16日)

各位领导、专家:

我校在2003年秋季开始实施课程改革,使用的是北师大版新教材。下面从两方面把我校开展课改的情况进行汇报。

一、做法与成效

(一)、思想上重视。

成立实施课改的组织管理机构,有较完善的课改实施制度。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教导主任、语、数组长及实验老师为成员的课改领导小组,制订了课改培训、教研制度。学校领导精心选拔起始年级的任课老师,将具有良好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教学业务能力较强并且具有献身课改精神的刘静

一、郭丽萍、吴超群、杜丽苹四位老师充当“新课程实验”的排头兵,组织她们参加局一级课程实验的学习和培训。

其次,全体教师能自觉参加课改的有关培训,组织参加了培训者培训、校本培训等各种形式的培训,为参与课程改革做好思想上的准备。组织广大教师采用各种学习形式,或集中、或分组、或自学,深入领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让广大教师认识到,“新课改”实验,是继素质教育之后的又一次教改浪潮,体现在课堂教学改革上的,就是要明确学生的主体性意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就是要在课堂教学的始终,贯穿人文主义思想。为了将课程实验提高到新的层次,在2003新学年伊始,校长、教导强调,在学校工作计划、学校教学计划及语文、数学教研计划中,务必体现“新课标”理念,务必关注课程实验的实践过程,要求全体教师,尤其是实验年级的老师,通过报到杂志、上网查找信息等渠道,吸纳先进的课改实践经验。在重视校本课改的同时,学校时刻注视外部课改信息,我校广大老师努力争取一切可能的机会参加学习,如,2004年春,参加区局组织的在第十一中学举行的省普教室陈小敏主任的课改讲座;周六,到河市听取肖川博士《教师学习与专业成长》的讲座;还分期分批到泉州实小、鲤城实小、通政小学、泉州附小、丰泽中心小学听取《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的几个问题》及作文教学竞赛课。今年12月,我校组织部分老师前往福州群众路小学听课

(二)、观念上转变。

通过参与课程改革实验,我校教师教育教学观念发生很大改变。意识观念的改变带来一系列的改变,对教师的角色的认识、对学生的态度、对待教学的态度有更加准确的定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学生中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老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作为教师要不断学习和探索,不断提高专业文化水平,如我校教师几年来通过参加各种提高学历的学习,大专学历达20人,占全体教师的三分之二,还有相当多一部分老师在参加本科学历学习。以校本教研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边教学边研究,教研氛围更加浓厚。如,课题研究和课程改革同步开展,我校“口语交际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两个课题课题研究已通过市级中期验收。

课改的实施在中心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大胆尝试由一年级向各年级全面铺开。学校提出“与时俱进,全校上下推进课程实验”的倡议,并以以实验年级为主导,全体老师参与课改的有关学习与培训,并在教育教学全过程注意落实新课程标准的有关理念。

伴随着学校课改实验的进程,语、数两大学科教研组,在语文组长、数学组长的带领下,加大对学校教研工作力度,强调在分组学习教研方面,每次必须有课题和中心发言人,做到有思必言,言之必诚,各抒己见。许多老师结合当前自身的课改实际,反思以前的教学模式,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可见一斑。

(三)、行动上落实。

新课程实验工作实施以来,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全体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不断提高,能较好应用新理论组织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气氛更加和谐,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发展。我校全体老师特别是实验年级老师,用她们执着的忘我工作态度,捧回了用自己心血浇铸的一面面奖状:刘静一老师在参加区“青年教师师德师风”演讲比赛中,以《生命的无悔》换回区级一等奖和市级二等奖;郭丽萍老师获2004年洛江区“青年教师业务能手”荣誉称号;杜丽苹老师在参加教研点课改展示活动获得专家好评;刘静一老师《由插嘴引起的意外收获》获市级论文评选二等奖,黄吉平、吴文聪老师论文获市第三届基础教育论文评比一、三等奖,刘静一老师今年10月参加区课文阅读教学课堂评优获得二等奖……我们不会忘记“几分耕耘,几分收获”的哲理,但我们更记得,以上荣誉的取得,更多的是无私的奉献。

二、问题与思考

(一)教师的探索与创新精神还远远不够。

课程改革这项全新的工作,需要实验者有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而探索和创新精神恰恰是教师的薄弱环节,它表现在实验中过多的因循守旧,缩手缩脚,不敢突破旧的框架,尤其是教科书与教学参考书(教师用书)的框架,只满足局部的改造,难以充分体现课程之“新”。

(二)一些研究课题仍在进行,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

课程改革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除实验新教材以外,还有一系列项目要同时进行实验。如口语交际、小组合作、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课题研究,课程评价的研究与实践等,都还仅仅处于刚刚探索之中,目前尚未取得很多进展。

(三)实验配套措施有待进一步完善

课程改革是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是一项系统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势必要涉及到学校内部的改革,反过来,学校内部的改革,又会给课程改革营造良好的环境,促进课程改革,二者相辅相承。目前,我校的内部管理体制、聘用制度、教师激励机制、评价机制都亟待完善。学校外部的管理体制、保障机制等同课改的实施要求仍不相适应。

(四)课程改革实验的理论如何转化为操作性强的方法和措施有待进一步研究。

一些老师在教学改革实验过程中深感实验理论和方法的缺乏,常常有“知道要做什么,但不知怎么做”的感觉,“摸不着石头过河”。希望多得到专家的具体指导,少走一些弯路。

(五)采用何种简单易行、操作性强的评价手段,对学生和教师进行过程性评价值得探究。

某些评价方法从理论和实验上来说都是好的,但是由于班级人数较多,评价内容太细,操作起来比较困难。评价与教师教学之间和学生学习之间存在差异,一些评价方法、手段不适合学生实验,有的甚至出现了测试成绩不理想的情况。如何在评价中引导:在注重基础的同时,发展学生的终身学习的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全的人格,应尽快完善包括师生在内的评价体系和方法,促进改革进程。

(六)“综合实践活动课”和“校本课程的开发”都是新课题,课程的开发受办学条件的限制,独立开发有困难。社会实践基地少,在一定程度上局限了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

(七)办学条件落后,教学设备简陋,与实施课程改革的要求有较大差距。

(八)使用教材方面的问题:

1、小学语文北师大教版教材内容太多,语文的训练类型很多,学生两极分化较严重。

2、小学数学的北师大版教材教师对教材把握有一定的难度,教师用书对于知识点所要达到的程度交待不是很明确,教具与教材配套不够,计算课内容重难点太集中,层次体现不出来。

篇2:泉州市洛南小学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实验汇报材料

2005年5月1日

各位领导、评估组成员:

几年来,素质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在区、街道、中心小学正确领导下,我校素质教育工作的开展扎实有效地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面让我代表洛南小学从思想、做法与成效三方面进行汇报,并对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困惑进行反思。

一、观念上转变:什么是素质教育,关于这个问题的诠释有许多分歧和争论。自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提高素质”问题以后,素质教育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2001年国务院在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作出的《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为学校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如何在基础教育阶段实施素质教育,相当一部分教师和学生并不十分清楚。调查表明:86%的校长、教师认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加强德育、音体美及劳动教育等“非考学科”。说明十几年过去了,人们关于素质教育的概念,思想上莫衷一是,行动上无所适从,仍然处于比较迷茫状态。实施素质教育的理念基础是“全面发展学说”,而全面发展学说有一条普遍简明的基本原理:培养全面发展个人的惟一方法,就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使劳动者、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校“把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和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学校的各项工作都围绕着这个出发点和归宿点而展开。比如:2004年秋季,洛南小学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提出了“让我们做得更好”、“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办学理念,并在学期工作总结中进一步阐述。把办学理念始终贯穿于学校的各项工作之中,促进学校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二、做法上重视:过去几年来,洛南小学把“把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和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深化学校内部管理,激活师生的教学热情,发掘与优化教育教学资源,用“三个一”工程开创多赢局面。

1、竭力为学生打造一个学习的平台。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呼唤优质的教育,对基础教育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洛南小学能借参与课程改革的良好契机,竭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1)、坚持不懈地改善办学条件,进一步优化、美化育人环境。由于学校的原有教室拥挤,不符合标准要求,为了切实保障学生上课,让学生有一个较宽敞的学习场所,学校在2004年秋腾出教师办公室和会议室作为学生教室,更换了部分课桌,旅缅侨胞刘德道先生捐献三千元,社会贤达刘德良先生捐赠一万元分别添置了数码相机,改造学校的广播系统,广播系统目前已报政府采购。学校还对教室进行重新粉刷,对各班教室进行重新布置,还学生一个清新明净的上课环境。

(2)、加强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学校学生管理制度,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氛围。2004年秋,借新《守则》、《规范》颁布之机,加强守则规范的宣传和学习。并在制定了一系列有关加强学生管理的规定,让学生的在校时间,爱护公物,讲究卫生等方面有较明确的认识,并在学校开展的“三评比”中得到贯彻与落实。

(3)、加强课堂教学研究,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校几年来坚持开展课题和课程改革实验,把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作为研究的重要内容,让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同时,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把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养当作教育教学要实现的重要目标之一,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5)、积极创建学生展示的平台,增强学生自信心。鼓励并支持学生积极参加各项活动竞赛,扎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洛南小学注重为学生搭建和创造自我展示的平台,想方设法为学生的发展创造空间,让学生有更多交流的机会,获得更多发展的机会,比如,在2004年月12月开通了校园德育网,使较好的学生习作和书画作品能在网上交流,在2005年12月31日,举行了庆祝元旦学生个人特长展示会,鼓励学生积极撰稿,引导学生正确投稿,分别设立了《读写天地》与《快乐语文》的投稿箱,切实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与写作兴趣,学生习作在有CN级关刊物上发展。

2、努力给教师搭建一个成长的舞台。

(1)、增强服务意识,改善教师办公生活条件,关心教师的疾苦。更好地为教师服务,解决教师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为教师工作提供良好的后勤保障,是办好学校的先决条件。连续几年来,坚持多方筹措资金改善办学条件。2004年秋,花费将近三万元对厨房进行重新装修,社区主任刘永嘉先生捐赠了一台空调用于厨房,外出租用民房作为学校教师宿舍,改善了厨房、住宿的条件,重建了学校的停车棚,更换了教师办公桌,上述举措极大地改善了教师办公、生活条件。在重大节假日能关心慰问教师,特别是在教师节期间能召开座谈会,向社会筹集资金慰问教师并举行庆祝活动。妥善处理教师家属的婚丧喜庆,慰问患病教师,让教师感受到同事的关心,学校的温暖。

(2)、加强思想政治学习,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创设良好的舆论氛围。在任何一个社会群体中,每时每刻都会产生问题,人与人之间经常会有各种磨擦。因此协调好人际关系,创造健康、和谐、融洽的人际氛围,就会使每个教职工心情舒畅,情绪安定,形成正向合力。几年来,洛南小学能坚持每周一次的思想政治学习,学习的内容从政策法规、教育教学理论、课程改革知识、课题研究专题到师德师风要求等十分广泛,通过学习,许多教师进一步明确了自己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增强了教书育人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3)、积极参与课程改革和课题研究,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全体教师能自觉参加课改的有关培训,组织参加了培训者培训、校本培训等各种形式的培训,为参与课程改革做好思想上的准备。组织广大教师采用各种学习形式,或集中、或分组、或自学,深入领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让广大教师认识到,“新课改”实验,是继素质教育之后的又一次教改浪潮,体现在课堂教学改革上的,就是要明确学生的主体性意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就是要在课堂教学的始终,贯穿人文主义思想。新课程实验工作实施以来,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全体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不断提高,能较好应用新理论组织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气氛更加和谐,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发展。在重视校本教研的同时,学校时刻注视外部课改信息,我校广大老师努力争取一切可能的机会参加学习,如,2004年12月,我校组织部分老师前往泉州实小、福州群众路小学听课。

(4)、尝试建立健全教师评价、激励机制,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2004年秋,从校长、教导到教师通过公开招聘,得到了进一步调整与充实,教师队伍结构有一定的改善。建立健全学校领导班子,教师工作分工合理、职责明确,努力完善学校的规章制度,对原定的规章制度进行了修订与补充,大胆进行制度建设与探索,这学期,除了执行中心小学的教师业绩考核办法和教师职称评审办法外,建立了洛南小学教育教学常规评定办法和奖教奖学实施办法。建立健全了教师业务档案,使对教师的评价有法可依,有处可查。洛江区教育局2004年秋对洛南小学教学常规检查后认为,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井然有序。

(5)、重视发掘原有资源,加强校本课程的研究,促进教育教学成果转化。重视材料的收集与整理,加强反思与实验研究的步伐,积极探索适合本校师生发展的样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加大研发力度,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开展经常性的反思,明确适合教师特色的发展方向,促进教师边研究边教学氛围的形成,为教育科研早出成果做好物质准备。

3、成功让学校展现一个文明的窗口。(1)、加强环境整顿与建设,改变杂乱无序的现状。学校能充分认识到学校是一个窗口,它是社会的一个缩影。在2004年开学伊始,就着手对校园环境进行整顿,改造了大门两侧的宣传栏,加彻了围墙下的花栏并种值了花草。拆除了对操场中的旧德育墙,把新《守则》、《规范》配以风景喷绘装饰了厨房和原停车场,开阔了操场的视线,进一步美化了校园环境。

(2)、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展示学校师生的良好的精神风貌。在2004年暑假期间,由刘瑞金先生、刘德良先生,分别捐赠器材和服装组建了洛南小学鼓号队,由刘集宁老师牵头对鼓号队进行集训,并代表万安中心小学参加区的鼓号队检阅获优秀组织奖,学校组织的鼓号队、腰鼓队、花舞队、彩旗队、花束队等分别参加了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区教师进修学校剪彩、送兵、五金机电商城剪彩、为印度洋海啸捐款、参加区科技大会等活动,通过活动,向外界展示了洛南小学师生的风采,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应。

(3)、营造家庭、学校、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定期召开家长会。每学期分别在期中、期末召开全校性的家长会,学校利用多媒体联网设备,给家长介绍了学校的办学成效,给家长作了有关家庭教育的专题讲座,进一步丰富了家校联系的形式,减轻了教师平时家访的工作量,取得了较好社会影响。

(4)、规范办学行为,自觉接受各级检查、监督。坚持做好校务公开工作,自觉按规定收费,严格按财经制度办事,按规定使用经费。发扬教职工主人翁精神,积极参加万安中心小学第二届教代会,增强教职工参与管理的意识,维护广大教职工的合法权益。接受万安中心小学的学校管理评估,获得较好成绩,促进了学校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

(5)、坚持开展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有比较完善的安全预警制度,责职明确,责任到人。一学期来无安全事故。

三、成效上显著:

1、几年来,在区、中心小学的正确指导下,在全校师生共同努力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学校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荣誉称号,学校的办学成绩显著。进一步规范办学,继续抓好学校的各项建设,朝文明学校的目标继续努力,努力开创学校管理新局面,把学校办成一个文明的窗口,连续四届顺利通过洛江区级文明学校检查评估。积极参与课程改革实验,课程改革实验由实验年级向全校铺开,实验各项工作扎实开展,实验成效显著,2004年8月被评为洛江区课改实验先进单位。少先队工作也有声有色,卓有成效,2004年年9月,洛南小学大队被评为区少先队工作金奖大队。长期以来,学校每学期获得中心小学期末综合素质督导评比第一名.2、教师专业成长迅速。通过几年来的磨砺,能够初步形成一支搭配合理、勤勉敬业的教师队伍。全体老师用执着的忘我工作态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校教师通过参加各种提高学历的进修学习,已有超过2/3的教师获得大专毕业文凭,教师的综合业务素质不断提高。学校老师课堂教学、教育教学论文多次获市、区级奖励,仅2005年春,就有三篇教育教学论文在CN级报刊上发表。洛南小学教师为主体的口语交际课题被评为2004年市级优秀课题,自主学习合作小组合作两个课题经区级验收合格。泉州市课改调研小组2004年秋到校听课后认为,被听课教师课堂教学观念有很大转变,基本功扎实,课堂教学效果良好。几年来,涌现出一些先进教师代表,分别受到各级政府的表彰,刘静一被评为福建省优秀教师,魏照顺被评为市优秀教师,吴超群等多位老师获区、街道表彰。

3、几年来,学生在参加市、区、中心、学校各级各类的活动竞赛中都能充分准备积极参与,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通过竞赛,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培育了学生各方面的兴趣,让学生在比赛中得到了锻炼,学生的各方面技能技巧得到扎实提高。值得一提的是,洛南小学学生积极参加市、区、中心各项竞赛,各项竞赛成绩斐然,学生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

4、通过学生的社会实践、家长会、各种媒体等渠道,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成果得到了大多数家长的认同,学校的社会评价较好。

四、困惑与反思。

1、课程改革是学校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还是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势必要涉及到学校内部的改革,反过来,学校内部的改革,又会给课程改革营造良好的环境,促进课程改革,二者相辅相承。目前,我校的内部管理体制、聘用制度、教师激励机制、评价机制都亟待完善。学校外部的管理体制、保障机制等同课改的实施要求仍不相适应。“综合实践活动课”和“校本课程的开发”都是课各改革的新课题,课程的开发受办学条件的限制,独立开发有一定困难。社会实践基地较少,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

2、教师的观念还需要不断更新,特别是要加强师德修养,严格遵守洛江区教师《十不准》规定的要求,不断提高教书育人的自觉性;要加强进修学习,不断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以适应不断发展的实施素质教育教学要求。

篇3:泉州市洛南小学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实验汇报材料

一、外造人文景观,内强师资研修

学校文化标识是学校文化的积淀、凝练与概括,是学校形象的表达和诠释。基于此,在学校建设方面,可以以知识景观为框架,建构精致的人文景观。如在我校的景观设置中,参考了多所大学的知识氛围构建,打造了八大景观:一场———行知广场、一路———行知大道、一石———天问石、一树———柿树、一渠———半亩方塘、一池———鉴湖、一园———开心农庄、一馆———生活科技馆,并借助新课改的春风,以“学陶师陶”活动为载体,整合教育教学资源,提出“新生活教育”的目标和理念,围绕读书活动、阳光体育、艺术生活、科技之光,构建了一个以外在景观塑形象,内在核心铸精魂的新知教学体系。对于师资的整合,我校设立名师研修班,设立了“一道门槛”:必须是区级以上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且近两年来有2篇以上市级获奖论文或者1篇文章发表。具备这些条件,研修班的大门随时敞开,从而吸纳了一批爱读书、有底蕴、想上进的老师。这样做是让走进来的老师,感觉是一种荣誉,是一种幸福,收获一种成功的愉悦。

在量化和实效的管理制度下,每位老师每个月都会精读一本教育专著,上交一篇论文或教育随笔,研修中心也会邀请专家学者给予指点,然后再根据文章的特点集中投稿。管理实效很快有了分晓———短短的两年时间,这个团队已发表文章32篇,在区级赛课中13人获一等奖,3人获市级一等奖,在区基本功竞赛中有10人获一等奖。两名教师被评为市名优教师,10人被评为区四优教师。

可见,内外双修的校园管理策略,是有效的校园文化传感器,能够开拓出一条崭新的路径。

二、铸造艺术亮点,开发人文精神

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门类,在当下素质教育背景下具有重要的作用。作为学校管理者,要从这个方向多加努力,借此开启学生求知的幸福之旅。管理者可以将体育、艺术等纳入学校教育体系之中,结合学校及地域要素,进行管理。陶行知先生曾经提出:要加强身体锻炼。为贯彻这一理念,我校将“每天锻炼1小时,幸福工作50年,健康生活一辈子”的理念深入每个人心中,乘着教育部“体育、艺术2+1项目”推进的东风,着力打造阳光体育之亮点,每天的课间操,师生做广播操、武术操、健美操等,大家乐而不疲,成为师生的向往。

同时,还可以开发一些校本项目。以我校为例,开发了乡土气息浓厚的传统体育项目,如打陀螺、推铁环等校本活动。与此同时,我们也组建健美操团队,并且在全国啦啦操锦标赛中获小学组团体一等奖,以朴实的功底展示了一所农村小学特有的帅气、智气、神气。

在艺术方面,学校管理者要狠抓落实,进行基础性的文艺推广和普及。这里要进行两个方面工作,一是加强师资建设,二是加强训练。我校提出了师生“人人会演奏一种乐器”的口号,做到“三固定”,即辅导时间固定、辅导教师固定、辅导教材固定。我们聘请校外人员作指导老师,在去年暑假里就对全体老师进行葫芦丝、陶笛器乐的吹奏培训。开学后,我们向每位家长发放了“告家长书”,动员家长大力支持学校的工作,发动他们为孩子配备乐器,督促孩子在家认真练习。一学期下来,中高年级每个孩子都能吹奏10多首曲子。在学生家长会,学校汇报了特色成果,家长们为之震撼。特别在学校大型活动中,器乐的演奏展现已是一种规模、一种精神、一种文化。

三、创造科技品牌,营造浓郁氛围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之真理无穷,能发明之则长新,不能发明之则长旧。”为此,学校在新生活教育目标的引领下,提出了生活科技教育的“三化”追求,即实现科技生活教育的自然化———因时因地因人因环境教育;实现科技生活教育的创造化———对宇宙发问,与万物为友;实现科技生活教育的儿童化———一切为了儿童,为了儿童的一切。

为了营造学校科技教育的浓厚氛围,学校注重校园科技场景的创设。开辟了科技种植园,里面有蔬菜、水果、花草……投资建设了新生活教育科技馆,通过科技馆鲜活的示范与体验,让学生了解科技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了解新生物科技、新能源科技、新物质科技、空间与宇宙对人类以后生活的影响。学校成立了航模小组、电子百拼小组、陶艺小组、气象观测小组、机器人小组等兴趣小组,在专业教师的带领下定期开展活动。如:“许娃乐”———种植园里乐呵呵,“许娃乐”———漫游天宫身为客等。

学校近年来组织学生参加了省、市、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电脑制作比赛、金钥匙比赛、航模比赛、科技制作比赛等,参赛数量和参赛质量逐年提高,成绩喜人。在2013年江苏省金钥匙知识竞赛中,有5名同学获得了省特等奖,20名同学分获省市一等奖;在省第二届电子百拼竞赛中,有20名同学分别获得一、二等奖。

篇4:泉州市洛南小学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实验汇报材料

关键词 低年级;识字教学;兴趣

人教版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特点之一就是在低段增加了识字量,这些要认的字,与以前所理解的识字,要求有所不同,学习方法也有所不同。增加认字量是为了提早阅读。所以,只要学生能把所认的字用于阅读就可以了,既不要求书写,也不要求对字形做过细的分析。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教学环节复习生字,采取活泼有趣的方式让生字反复再现,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字形,使识字得以巩固。下面就是本人在识字教学中的一些心得探究。

一、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小学生有很大的随意性,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尤为重要,所以在教学中要采取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对识感兴趣,逐步积累识字方法,自主识字。创设情景:如在教学一册“操场上”这一课时,可以让学生看图,让他们说说图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你参加过这些活动吗?有的说我打过乒乓球,有的说我们班和二班拔河,有的说我跳过绳,有的说我没踢过足球,很想踢,这样教师就可以乘机进行识字、词教学,让学生的注意力跟上来了,从而使学生兴趣盎然,思维非常活跃,在轻松愉快中记住了这些字词。讲故事: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在识字教学中,若能把一个个抽象的汉字演绎活化成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让他们通过听故事、讲故事,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记住生字,更能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渗透识字知识和方法

(1)开火车。开火车是课堂上常用的识字方法,让学生像火车一样一个接一个站出来认字,读错了的请全班同学当老师进行纠正,会认后又继续开,让学生在轻松搞笑的氛围中学识字。

(2)做拨萝卜的游戏。将上面有字的萝卜贴在黑板上,让学生随便“拨”出一个萝卜,用上面的字组词或者说一句话,。

(3)找朋友。将生字卡片发到小朋友手中,当出现一个生字时,另一个小朋友马上拿着自己的生字卡片和他合在一起,组成词语,强调不能站错位置,注意顺序。这个游戏同样适用于用偏旁和部件合成新字。

(4)编顺口溜。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或者看图上的事物编儿歌,识记字形。

(5)猜字谜,编字谜。在识字教学中,原原本本把字摆出来,学生没有多大的兴趣,而采用猜字谜游戏就不一样了。

(6)加一加,变一变。如“口”加一笔变成什么字?(中、日)。

(7)过彩虹桥。先小组准备,第一人先读出字,第二人组词,第三、第四人分别从所组的词语中选出一个说一句话。

(8)识字擂台。就以“氵”这个偏旁为例,说出带“氵”的字,看谁说得多。

(9)编故事巧记字形。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构字的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联想去揭示汉字的造字原理和音、形、义的关系。

(10)看图猜字。如“棵”字,左边画一棵树,右边画一些果子。

通过以上的游戏和识字方法反复巩固,做到当堂多次重现,在复习时遵循遗忘规律,新教的多反复巩固几次,早教的复习时间可以间隔得更长些

三、创造平台,让学生自主识字

1.在阅读中识字

根据几份常用字表的对比研究,该教材编写者确定出最常用的、出现频率最高的字要求学生认读。据统计,一年级上册要求认的400个字可以覆盖儿童常用读物的50%以上,整个低年级要求认的1 800个字可以覆盖儿童常用读物的90%以上,这样,儿童可以及早把他们的识字成果运用于阅读,充分发挥了汉字学习的效能,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汉字的积极性。

一年级新生在入学5~7周左右,便可熟练掌握汉语拼音,并利用音节读一些浅显的儿歌和儿童故事。此时,教师一边教生字,一边引导学生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课外书,既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也有效地巩固了汉语拼音,更重要的是学生初学的生字一般都是常用字,这些字在书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

2.在生活中识字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生活中处处用语文。可以说,汉字无处不在。如果能将我们学生的眼睛擦亮,引导学生平时留心观察,随时随地识字,那么生活就是他们识字的大课堂,当识字教学到一定阶段后,引导学生总结自己识字的途径。在学校发作业本时,让学生轮流发,从而认识同学的名字;出门认招牌、路牌、广告牌、商标等。在开展生活识字的活动中,让学生能从生活的各个方面入手去识字。当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读出生活环境中的字时,他是多么兴奋啊!因此,学生的课外识字量迅速加大。为了不断激发学生的热情,还可以开展“识字大王”评比活动,识记课外字200个的学生被评为识字大王,并引导他们将收集到的商标、广告等汇集起来,装订成册,便成了一本生动形象、图文并茂的“识字读本”。下课时,互相考一考,真是“乐在其中”!

识字教学中,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和创造带来的快乐,使“苦学”变成了“乐学”。不但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满足了他们的成功欲,而且还能在他们不断的“新发现”中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当然,识字不能一刀切,要承认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汉字的学习毕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认字也是一个由生到熟、在复现中巩固的过程。教师只要做到当堂多次见面,特别是多次在语言环境中复现,课后及时复习巩固,学生就一定能很好地完成识字任务。

参考文献:

[1]张轶西. 传统的回归—形训在小学识字教育中的活用[J]. 教学研究,2004(5).

篇5:泉州市洛南小学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实验汇报材料

2003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对课程的基本理念、目标要求和内容体系做出了新的规定。提出了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课程目标体系。强调高中化学教育应“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 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强化科学探究意识, 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化学实验教学, 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 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 正确地掌握实验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为了解在新课程背景下, 高中实验教学条件是否满足新课程的需求, 中学师生对待实验的态度, 以及化学实验教学的开展情况。我们利用教育见习、教育实习和社会实践调查了解中学师生对化学实验的态度, 学校实验开展的情况, 以及希望化学实验在化学新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等, 并通过这些数据能给学校和老师对实验的开展有一定帮助。

二、调查方法

本次对高中学生适应化学新课程调查研究采用抽样问卷和个别访谈的形式对温州市区几所主要中学 (温一中、温二中、温四中、温二十一中等) 的学生就“高中实验条件现状”进行了调查, 接受调查的学生有200人, 包括重点中学和普通中学的学生。在成绩上, 这些学生中有成绩比较优异, 也有比较差的;在年龄上, 16至17岁的共占48.19%, 17至18岁共占50.6%, 18至19岁的占1.2%, 覆盖面也比较广。而且在被调查的学生中大部分能很认真地完成, 所以可信度较高。

三、调查问卷的统计与分析

在本次调查中, 我们主要就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实验教学情况、实验探究活动方式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问卷和座谈, 得到如下结果:

从表一的调查中可以看出, 高中生对化学实验大部分都是喜欢的, 占总体的93.88%, 而只有6.12%的同学选择 (不喜欢) 。绝大多数中学生是渴望做化学实验的, 但由于条件的限制, 中学里没有开展足够多的实验, 这对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的培养不利, 因此, 中学里应改进实验条件, 适当多增加些实验课, 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学生的兴趣为高中化学实验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在调查中, 我们还发现目前的实验教学还存在着很大的不足, 近半数的学生认为实验是为考试而教, 可见, 应试教育对当代中学教育的影响依然很大, 教师开展实验因考试而开, 这点对学生的学习不利, 容易造成厌学的情绪。还有20.41%的学生认为自己不重视实验教学, 18.37%的认为是老师不重视实验教学, 这对实验开展很不利。首先, 教师应对实验引起足够的重视, 实验是化学学科的基础, 对学生的学习化学很重要;再者, 教师要引导学生也对实验引起重视, 共同把实验做好。

从表二的调查中可以看出, 目前温州市区各中学对实验的开展的还是不错的, 教师比较注重让学生通过实验学习化学, 但通过演示实验的方式稍微多了些, 学生自己动手参与的还是比较少, “在教室做分组实验”只占19.79%。在新课程背景下, 在课堂中让学生进行分组探究实验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但从调查的情况来看, 目前中学里以这种方式进行实验的还是做的不够, 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对学生分组实验的调查, “两人一组”的占大多数有56.70%, 这是比较合理的分配方式, 学生既可以相互讨论, 又有机会自己动手操作。选择“三人一组”和“四人以上”的分别占8.25%和20.62%, 这个比例稍微多了些, 因为多人一组的话, 学生的动手机会就少了, 造成有些同学是看着别人做。而新课程倡导的“一人一组”的只占14.43%, 大多数学生都希望通过自己亲自动手参与到实验当中, 从中获取知识, 这点是比较令人欣喜的, 因此, 学校要再增加对实验的投入, 让学生多动手做实验。

从表三的调查调查中, 我们发现目前中学生对化学实验的认识还不够, 做实验前缺少预习, 对实验目的不是很清楚, 有“做实验是为了看热闹”的嫌疑, 从而达不到实验的效果, 需老师多加以引导。只有约1/4的同学基本上能对实验进行预习, 这个比例是远远不够的, 所以, 教师应对实验前的预习引起足够的重视。

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 大多数学生都能自己独立完成实验, 这为新课程开展实验探究提供条件。但目前中学对学生进行探究实验引导的力度还不够, 提供的条件也不足, 学生进实验室进行实验探索的机会较少, 这对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很不利。对于“课本上的“小实验”、“小制作”, 中学生的自觉性还不够, 只是偶尔兴趣来了做一下。当然, 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同学 (约占42%) 能主动去做课本上的“小实验”、“小制作”的。但却有12.37%的同学是选择“全没做”的, 这个比例有待提高, 需要学校及老师多加以引导。

从表四的统计发现, 中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还是比较敏锐的。大部分学生都或多或少在实验中发现过可疑现象。发现了问题就要试着去解决问题, 有98.02%的同学会及时解决。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还不够, 更多的是向老师求助, 这对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提高不利, 所以老师可适当的给些提示, 但不要完全帮学生解决会更好些。

实验现象的记录是做实验的一个必须步骤, 没有认真地做记录, 就无法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 从而就失去了做实验的目的。在我们的调查中, 大部分的学生还是有做实验记录的习惯, 这还需要老师进行引导。

从表五数据统计发现, 在实验后有整理实验器材的习惯方面, “经常有”的占72.16%, 选择“很少有”和“从不”的分别占18.56%和9.28%, 这个比例相对较高, 说明还有很大一部分中学生没有做完实验整理器材的习惯, 需引起老师的注意, 要对他们加以引导, 因为一个好习惯能使人终身受益, 而不好的习惯可能会影响他的一生。

中学生对于实验的安全性的认识还是比较正确的, 知道实验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 这有助于学生认真按照要求完成实验, 又能认识到化学实验不是不安全、易出事故的, 这对学生做好实验的很重要。但有37.23%的学生选择“很安全”, 这并不利于学生认真仔细的完成实验, 需老师多加注意。而选择“不安全, 易出事故”的有9.57%, 这类学生对化学实验存在着一定的当心, 做实验畏首畏尾, 很容易导致实验的失败, 甚至出现事故, 教师应对这些学生进行引导, 帮助他们克服害怕心里。

四、结论与措施

调查结果显示,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还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在温州市区, 除像温一中、温二中等几所重点中学拥有较完善的实验设备外, 像温二十一中、温四中这样的普通中学目前中学的实验室装备还不是很齐全, 不能完全满足学生进行探究实验的要求。很多实验的仪器不够使用, 上课时只是做演示实验, 学生不能亲手操作, 而化学实验现象往往转瞬即逝, 坐在后排的学生经常不能清楚地看到实验现象。目前, 中学里开展的实验课远远无法满足学生的要求, 学生都反应实验课时太少。所以, 造成如下情况:化学实验靠在黑板上写写画画完成, 然后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实验原理和条目, 背离了实验教学的目标要求, 违背了化学科学的发展规律, 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观;还有很多学生不尊重实验现象, 对实验结果过分依赖, 想当然等。在对实验教学存在不足的调查中, 发现大多数学生都反应, 教师开展实验因考试而开, 这点对学生的学习不利, 容易造成厌学的情绪。而部分化学老师也对实验教学不是很重视, 能省的都尽量省。好多老师碰到有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的, 则向学生公布实验结果即可, 学生被动地接受结果, 既感受不到真理产生的过程, 也很难理解或记忆这些繁杂的、抽象的实验现象或结果。

另外, 温州市区部分中学对实验的投入力度不够, 学校的实验条件还不足, 实验教师的待遇与教师的差别较大, 造成实验教师对实验室的管理不到位, 学生进实验室的机会减少。再者, 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还未形成, 比如实验后没有整理器材的准备, 发现可疑现象没有进行深入探究等。为了改善目前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这种现状, 我们认为至少应致力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学校的领导及化学教师思想上要重视, 要狠抓化学实验教学工作。同时, 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化学实验重视起来。教师要在优化实验教学上下功夫:

(1) 巧设化学实验, 激发学生创造兴趣。作为化学教师, 务必要做好课本上的实验, 同时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增设一些富有趣味性的实验, 以增加学生的创造兴趣。

(2) 变验证实验为学生探究实验。验证实验对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有关的化学知识, 提高化学教学质量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它不利于探索、质疑的科学精神。通过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的教学, 既能使学生易于获取知识, 活跃思维, 激发兴趣, 同时又能充分体现出“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3) 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有机结合。演示实验是老师传授化学知识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而学生实验则是培养学生的自己操作加深和巩固所学知识和独立工作能力。因此, 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有机结合, 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4) 开放化学实验室, 活跃第二课堂, 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第二, 加大资金投入, 改进实验室的条件, 提高实验教师的待遇。对于化学实验硬件的短缺, 我们可以利用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用品和废弃物 (如废弃物的饮料瓶和小药瓶等) 自制简易实验仪器, 或替代实验用的化学药品等等, 尽量增加学生参与实验的机会,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第三, 增加化学研究性学习和课外实践活动课时数。这样可以让老师的教学具有一定的弹性, 便可适当地安排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改革实验内容和方法, 增加可操作性的综合性、探索性实验, 创新设计新的生活化、趣味化、绿色化和本土化的实验, 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能力和创新思维, 为他们将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科学文化基础。

摘要:2006年秋温州地区高一年级段全部进入化学新课程, 为了解新课程背景下, 高中实验条件是否满足新课程的需求, 以及中学师生对待实验教学的态度, 我们采取了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的形式对温州市区几所中学的高一段200位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 对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对策进行了分析研讨。

关键词:化学新课程,中学生,实验条件

参考文献

[1]郑长龙, 等编著.化学实验教学新视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2]乔金锁.中学师生对化学实验认识的调查与思考[J].化学教育, 2007, 1.

篇6:泉州市洛南小学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实验汇报材料

关键词低年级;识字教学;兴趣

人教版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特点之一就是在低段增加了识字量,这些要认的字,与以前所理解的识字,要求有所不同,学习方法也有所不同。增加认字量是为了提早阅读。所以,只要学生能把所认的字用于阅读就可以了,既不要求书写,也不要求对字形做过细的分析。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教学环节复习生字,采取活泼有趣的方式让生字反复再现,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字形,使识字得以巩固。下面就是本人在识字教学中的一些心得探究。

一、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小学生有很大的随意性,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尤为重要,所以在教学中要采取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对识感兴趣,逐步积累识字方法,自主识字。创设情景:如在教学一册“操场上”这一课时,可以让学生看图,让他们说说图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你参加过这些活动吗?有的说我打过乒乓球,有的说我们班和二班拔河,有的说我跳过绳,有的说我没踢过足球,很想踢,这样教师就可以乘机进行识字、词教学,让学生的注意力跟上来了,从而使学生兴趣盎然,思维非常活跃,在轻松愉快中记住了这些字词。讲故事: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在识字教学中,若能把一个个抽象的汉字演绎活化成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让他们通过听故事、讲故事,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记住生字,更能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渗透识字知识和方法

(1)开火车。开火车是课堂上常用的识字方法,让学生像火车一样一个接一个站出来认字,读错了的请全班同学当老师进行纠正,会认后又继续开,让学生在轻松搞笑的氛围中学识字。

(2)做拨萝卜的游戏。将上面有字的萝卜贴在黑板上,让学生随便“拨”出一个萝卜,用上面的字组词或者说一句话,。

(3)找朋友。将生字卡片发到小朋友手中,当出现一个生字时,另一个小朋友马上拿着自己的生字卡片和他合在一起,组成词语,强调不能站错位置,注意顺序。这个游戏同样适用于用偏旁和部件合成新字。

(4)编顺口溜。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或者看图上的事物编儿歌,识记字形。

(5)猜字谜,编字谜。在识字教学中,原原本本把字摆出来,学生没有多大的兴趣,而采用猜字谜游戏就不一样了。

(6)加一加,变一变。如“口”加一笔变成什么字?(中、日)。

(7)过彩虹桥。先小组准备,第一人先读出字,第二人组词,第三、第四人分别从所组的词语中选出一个说一句话。

(8)识字擂台。就以“氵”这个偏旁为例,说出带“氵”的字,看谁说得多。

(9)编故事巧记字形。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构字的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联想去揭示汉字的造字原理和音、形、义的关系。

(10)看图猜字。如“棵”字,左边画一棵树,右边画一些果子。

通过以上的游戏和识字方法反复巩固,做到当堂多次重现,在复习时遵循遗忘规律,新教的多反复巩固几次,早教的复习时间可以间隔得更长些

三、创造平台,让学生自主识字

1.在阅读中识字

根据几份常用字表的对比研究,该教材编写者确定出最常用的、出现频率最高的字要求学生认读。据统计,一年级上册要求认的400个字可以覆盖儿童常用读物的50%以上,整个低年级要求认的1 800个字可以覆盖儿童常用读物的90%以上,这样,儿童可以及早把他们的识字成果运用于阅读,充分发挥了汉字学习的效能,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汉字的积极性。

一年级新生在入学5-7周左右,便可熟练掌握汉语拼音,并利用音节读一些浅显的儿歌和儿童故事。此时,教师一边教生字,一边引导学生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课外书,既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也有效地巩固了汉语拼音,更重要的是学生初学的生字一般都是常用字,这些字在书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

2.在生活中识字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生活中处处用语文。可以说,汉字无处不在。如果能将我们学生的眼睛擦亮,引导学生平时留心观察,随时随地识字,那么生活就是他们识字的大课堂,当识字教学到一定阶段后,引导学生总结自己识字的途径。在学校发作业本时,让学生轮流发,从而认识同学的名字;出门认招牌、路牌、广告牌、商标等。在开展生活识字的活动中,让学生能从生活的各个方面入手去识字。当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读出生活环境中的字时,他是多么兴奋啊!因此,学生的课外识字量迅速加大。为了不断激发学生的热情,还可以开展“识字大王”评比活动,识记课外字200个的学生被评为识字大王,并引导他们将收集到的商标、广告等汇集起来,装订成册,便成了一本生动形象、图文并茂的“识字读本”。下课时,互相考一考,真是“乐在其中”!

识字教学中,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和创造带来的快乐,使“苦学”变成了“乐学”。不但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满足了他们的成功欲,而且还能在他们不断的“新发现”中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当然,识字不能一刀切,要承认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汉字的学习毕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认字也是一个由生到熟、在复现中巩固的过程。教师只要做到当堂多次见面,特别是多次在语言环境中复现,课后及时复习巩固,学生就一定能很好地完成识字任务。

参考文献:

[1]张轶西. 传统的回归—形训在小学识字教育中的活用[J]. 教学研究,2004(5).

上一篇:如何上好数学练习课下一篇:嘉兴人力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