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溪中学体育特色学校建设研究

2022-09-11

批准号:2007-TS-037

课题负责人:杨富强 (重庆市茄子溪中学)

主要成员:王代光 李燕 徐祖强 黄锐

屈霖 陈煅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指导思想、理论基础

我校地处重庆市大渡口区城乡结合部, 学生生源以农村为主, 大多数学生走读, 能吃苦耐劳, 身体素质很好;同时, 又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成绩不好, 但热爱体育活动, 他们大多因为成绩差而自暴自弃, 人格难以站立, 需要给他们一个发展的空间, 给他们一个成长的支点。我校有较好的体育传统, 有一支敬业精神强, 业务素质高的体育教师队伍, 近年来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体育特长生, 也带动其他学科的发展。

其指导思想是以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为指针, 以深化课程改革, 全面推向素质教育为目的, 推动我校的特色化建设, 打造品牌学校。

理论基础是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中, 从学校的实际出发, 运用教育策划打造优势项目, 是创建特色学校的突破口。打造优势项目是创建特色学校的开端, 特色学校建设, 将分“特色项目、学校特色、特色学校”三步推进。所谓特色项目, 以本校实际进行客观分析, 通过分析, 认识本校的优势和劣势, 合理选择和打造本校优势项目, 构筑学校新的可持续发展的平台, 这是特色建设的初级级阶段;所谓学校特色, 是指学校经过单项特色的拓展, 形成鲜明的办学风格, 这是特色建设的中级阶段;所谓特色学校是指在学校形成鲜明办学风格, 学生学有特长的基础上, 将其拓展成学校的办学个性, 成为全面深化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载体, 这是特色建设的高级阶段。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对象为茄子溪中学体育特色学校建设, 着眼学校实际, 研究的主要内容有:探索“体育特色学校”建设的方法、途径;开发有地方特色的体育校本课程和教材, 构建体育课堂教学和体育运动训练的新模式;进行创建体育特色学校的学科相关性研究, 验证创建工作与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效果的相关性;构建创建体育特色学校的目标体系和基本理论框架。

研究的主要方法文献法, 调查法, 实验法, 行动研究法。

三、课题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 (成果的主要内容、重要观点、主要结论与对策建议)

本课题研究对象为茄子溪中学体育特色学校建设, 着眼学校实际, 研究的成果主要内容有:探索“体育特色学校”建设的方法、途径;开发有地方特色的体育校本课程和教材, 构建体育课堂教学和体育运动训练的新模式;进行创建体育特色学校的学科相关性研究, 验证创建工作与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效果的相关性;构建创建体育特色学校的目标体系和基本理论框架。

基本观点和结论有:

1、“体育特色学校”不等于“学校体育特色”。

体育特色学校是在办学主体的刻意追求下, 经过较长的体育教育实践活动逐渐形成具有较高办学水平和育人效果显著, 且呈现整体风格独特的学校。学校特色是学校在办学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独特的个性风貌, 是学校工作的某个方面形成特色, 是局部特色, 可以称之为特色项目或优势项目。学校体育特色, 就是指学校的体育特色项目或体育优势项目。“体育特色学校”和“学校体育特色”是同质而不同层次的两个概念, 是整体和局部的关系, 前者是特色渗透在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 体现出独特的整体风貌, 后者可以且应当发展为前者, 这是一个由局部向整体推进的过程。

2、体育特色学校建设是在学校原有的基础上, 遵循学校办学规律, 在整体教育中突出体育教育特色的办学活动。

茄子溪中学体育特色学校建设, 是在学校传统优势项目特色发展的基础上, 进一步深化和拓展, 突出体育教育特色, 促使学校大部分、甚至全员参与其中, 并形成一种习惯, 形成一种文化, 同时, 也带动周边和该地区的体育运动项目的蓬勃开展。它强调学校整体教育与特色教育相互整合, 将学校体育与地区体育 (群众体育) 相互融合、相互促进。

3、“体育特色学校”建设工作是至下而上和至上而下相结合的学校整体建设工作。

“体育特色学校”建设是学校通过认真设计和全面实施学校发展规划, 把体育特色学校创建纳入学校发展规划, 是学校在广泛征求学校成员意见的基础上, 根据学校的基础和优势, 通过自下而上的方式, 同时, 也根据上级办学目标, 社会办学需求, 至上而下, 由学校制定的关于学校未来发展建设规划。

4、体育课堂教学、体育运动训练和体育活动的开展与文化课程的学习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关系。

体育活动对人的智力发展具有很大的作用, 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通过体育教育和体育活动的开展, 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学习的进步、锤炼学生的意志、形成初步的人生观, 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学生健康的体魄、坚强的意志品质是学生文化课学习的基础和保障, 文化课的学习则可丰富学生的精神, 提升学生的内涵发展。处理好学校体育教育活动与文化课教学的关系, 使其在功能上互相促进、相辅相成, 形成良性循环。

5、构建创建体育特色学校的评估体系是特色学校建设的关键。

评估体系或目标体系是建设的方向和指导思想, 只有在正确的指导思想指引之下, 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才能到达预期目的。本课题研究的评估体系着眼与以下几个方面:特色定位, 组织管理, 队伍建设, 实绩效果。

对策建议:

(1) 构建切实有效的体育特色学校的评价机制。

(2) 解决好体育教育与文化课学习的矛盾冲突。

(3) 积极开发各方面的资源 (人力资源, 经济资源) , 拓宽建设发展渠道, 为特色学校发展提供更多时间与空间。

四、研究成果的价值 (成果的学术价值、创新之处或特色、实践意义、推广的范围和取得的社会效益) 。

本课题研究成果的学术价值在于:

第一, 探究了体育特色项目到体育特色学校发展的创建模式, 探索了体教结合多种创建途径。

第二, 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特色学校建设的评价体系, 促进了特色学校建设的良性发展。

第三, 构建一套体育特色建设的运行机制, 整合各方资源, 使特色学校建设形成学校发展的一个有机整体。

主要特色与创新:

1、历史、现实与未来相结合的原则。

体育特色的建设研究, 不是另起炉灶, 还是特色学校创建的途径分析, 我们都始终通过对我校的历史发展的透视, 立足于学校现实问题, 着眼于学校未来的发展需要, 尽量做到学校的过去与现实、现实与未来、过去与未来的辩证统一。

2、针对性原则。

以学校的实际为出发点, 多种途径, 多种形式, 多种模式地进行创建工作, 有针对性地解决体育特色学校建设的现实问题和未来问题。

3、系统性原则。

以体育特色学校整体发展为本, 其特色定位、组织管理、建设途径、评估体系构建等形成创建系统, 以达到体育特色建设的整体推进。

4、开放性原则。

注重校际之间、学校与总课题组、学校与体育组织的合作与交流, 实行校内外体育特色教育、科研、培训的有机整合, 借助现代信息技术, 寻求体育特色学校建设的技术援助。

5、主体性原则。

在总课题组和上级行政部门的指导下, 学校根据实际情况, 自主定位、自主管理、自主评价、自主发展。

课题实践意义、推广的范围和取得的社会效益:

1、打造一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本课题研究三年多以来, 体育特色教师基本上做到“一专多能”, 其他教师做到“合格加特长”。学校体育教研组多次被评为市区级“优秀教研组”、“先进集体”。学校教师撰写的体育特色方面的文章参加各类论文竞赛多次获奖, 学校教师多次代表社区、街镇、企业、市区级单位参加各类体育竞赛, 取得佳绩。

2、在创建特色学校过程中, 教师和学生群体体育项目参与率高。学校的特色项目大多数学生参与, 有的项目甚至是全体学生参与。通过每年的身体素质检测, 师生的各项身体运动指标都得到提高。

3、学生体育成绩普遍提升。除了常规的学生身体体检表现出良好的身体体质之外, 学生在各类竞赛中成绩普遍提高。初中组连续三年夺得大渡口区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冠军, 田径队、拳击队多次代表区参加市级运动会获得金牌5枚, 银牌12枚, 铜牌32枚。三年多以来, 在各类各级别竞赛中, 打破校记录15人次, 区级记录5人次, 区级获奖430多人次, 市级获奖160多人次。

4、带动社区和地区体育运动的发展。随着体育特色学校建设的推进, 学校与社区和地区体育的交流与融合逐渐加强, 社区和地区经常参与学校的体育训练、体育活动, 或者一起组队参加市区竞赛, 或者一起组织体育活动。

五、主要研究成果目录 (成果名称、形式、字数、出版单位或发表刊物名称)

六、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体育特色学校建设研究是长时间的系统工程, 理论体系尚不完善, 随着实验研究的深入, 反映出许多需要探讨的问题。今后的研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选择和运用先进的研究模式。过去的课题研究习惯于单一的研究方法, 如实验法、实证法、文献法等, 而现代教育科研须有集各类传统方法于一体的系统法, 从特色学校建设客观要求来看, 行动研究法不愧为一种好的研究模式, 有利提高研究效率。 (2) 特色建设要与时俱进。体育特色学校建设本身是学校发展的需要, 也是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在发挥传统优势的基础上, 必须与学校的实际, 当前的教育发展方向, 以及社会的发展同步。不能固步自封, 也不能完全迎合时代, 特色发展朝令夕改。 (3) 进一步构建特色建设的运行机制。当前, 我们正在规范特色建设的管理体制, 落实保障措施, 形成科学的评估系统, 但还必须在理论上加强科学论证, 在制度上有政策保障, 以便在出现涉及特色建设方面的更深层次矛盾时能够及时得以解决。

上一篇:力学教学中关于铰链约束力的特点剖析下一篇: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能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