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书法课总结

2024-05-13

四年级书法课总结(共10篇)

篇1:四年级书法课总结

四年级书法教学工作总结

教师:胡宏伟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一个学期过去了,在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加上师生的共同努力,顺利地完成了本学期的书法教学任务,实现了学期初制定的教学目标。为了更好地完成今后的教学任务,使教学工作做到有的放矢,特对本学期的书法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提高对书法教学的认识,端正书法教学工作的态度

本学期书法教学能够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政策,根据大纲中提出的目标。在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书法姿势、巩固识字教学成果的同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养成认真细心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意志品格。

二、加强基本功练习,打下扎实的书法基础

本学期书法教学中能够做到精心备课,把握教材的特点,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加强书写规范的教学,做到指导与练习有机结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同时安排了丰富多彩的练写内容,努力做到课堂指导和课后练习相结合:为了突出书法教学是一门持之以恒的功课,课外根据教学要求、教学进度布置一定数量的作业,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的书法兴趣

在本学期书法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开展丰富多彩的书法为议题的活动--作业展览、手抄报、每周一评比等生动活泼、多种多样的形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书法兴趣。通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学习,全班大多数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书法,掌握正确书写方法,有一定的速度;比较熟练地掌握本册规定的偏旁的书写,做到字中的搭配关系,做到结构匀称,布局合理,行款整齐。

诚然,全班同学经过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还存在有许多的不足之处,比如对个别同学的辅导不够全面扎实,另外书写时间也不多,学科之间书写上的脱节等问题,这也是今后书法教学工作的努力的方向。

篇2:四年级书法课总结

我们学校一向都非常重视学生的书法艺术教学法。我们小组的成员都是在全校学生中挑选出的书法爱好者和书法尖子。通过一学年的严格训练。我们高级书法兴趣小组的学生的书法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们的艺术审能力也大大地得到了提高。

在本学期,本人担任务四年级软笔书法的教学,本人对此项工作做到认真负责。成了了以下几项的任务:

一、学习书法的历史意义

引导学生了解书法是我国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这门传统技能源远流长,影响深远。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学习书法,对于我们小学生和年轻一代人是很重要的。

二、端正写字姿势

学好书法,并非轻而易举,但也不是高不可攀。关键在于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真正提高自己书法技艺水平。(1)教会学生的正确执笔姿势,做到执笔牢固,并且运笔灵活。(2)指导学生看准字型结构,准确下笔,学会用手腕用力。(3)指导学生模仿字贴,掌握熟练行笔、运笔、收笔的书法方法。(4)要求学生多写、多练、坚持不懈,每次上完课,都有一定数量练习,促进学生养成乐于训练的习惯。

三、注意检查、纠正

在每节课前,坚持检查学生的作品,并做出适当点评,表扬写得好 的学生进步大的同学,教师作示范。

四、课堂模式多样化

在开展活动时,采取用多种教学模式,多进行一些小型的书法比赛,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也促进学生的书法水平。

篇3:四年级书法课总结

书法从表面看是一门艺术, 但它又不仅仅是艺术。学者熊秉明在《中国书法理论体系》一书中说, “西方艺术只有雕刻绘画, 在中国却有一门书法, 是处在哲学和造型艺术之间的一环。比起哲学来, 它更具体、更有生活气息, 比起绘画雕刻来, 它更抽象、更空灵。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 是中国灵魂特有的园地”。熊秉明将书法理论分为“喻物”“造型”“缘情”“伦理”“天然”和“佛教与书法”六大类。他试图从哲学思想和审美观念出发, 从中外艺术比较研究的角度, 对中国书法的精神内涵加以阐释, 这是对中国书写艺术历史的总结和深层的现实关照。

书法确是技法, 包括写字的字法、章法、笔法、心法等, 非常丰富。讲求方法, 为的是提高效率、注重创造、讲求实用、施展影响。古人在数千年的历史中创造了许多书写专用的方法, 有些方法至今已经失传, 有些在理解和使用上还存在争议, 甚至有些人认为达到一定境界后就可进入“法无定法”的高妙境界。老话说, “字如其人”, 意思是, 通过一个人的字, 可以对写字的人的能力、知识、人品、胆识、胸怀、组织能力等多方面的情况有所了解。据此, 早在先秦时期, 对“书”的教学就是最基本的教育之一;科举考试也在延续的1300年中将书写效果作为选择人才的主要参照标准之一。

在中国先贤的论述中, 书法更是一种“道”, 一种有源流、有个性、有特色、有深度、有内涵、有内在运动规律的文化展现形式。通过书写内容和各种书写形式, 人们可以载道、论道、显道、弘道。书法, 关乎写者和观者的本体感受和体验, 也关乎如何系统地继承前人的遗产。后人既可通过书法作品看到各书写流派的发展脉络, 也可以得到其纵横全面的信息, 并有可能为进一步的探索找到开阔的空间和基本的原则与范式。唐代时, 在这方面最早觉醒的是文豪韩愈。他不仅明确提出了儒学的“道”概念, 明确提倡“文以载道” (包括“书以载道”等) , 还积极上承孔孟、董仲舒等人, 成为当时儒家学者摆脱困境、开启宋代理学的标志性人物。

纵观古今中外, 书道是儒、佛、道共同参与建设的典型的东方文化 (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等世界著名的宗教和相应的文化也有对东方文化相应的探索和尝试, 但都不如中国、日本、韩国在这方面如此下功夫、如此上心) , 儒、佛、道通过各自的渠道和表现形式对书道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与传播。但在中国, 作为诸多承载“大道”的文化载体之一, 书之“道”的地位和品格却未能明确地确立起来。在中国, 传统的知识分子大都认为, 所谓“道”, 即是大道, 应首先是社会更多关注的纲常伦理之道。尽管历史上也有诸多学者曾经用过“书道”一词, 却从总体上始终被视为“童子雕虫之技” (金代大儒元好问如此说, 许多文人也多有此说法, 一方面出于谦逊, 但另一方面也降低了书道为世所重的价值) 。只有日本似乎在这方面能较早地感悟, 倡导要关注“书道”重要的实际作用和多方面的价值。

运用“书法”的概念, 很容易使人过于重视书写的实用性、技法和一般的表现力, 而忽略其文化承载的特性和文化熏陶的价值, 主要的缺憾就是:书写本身的过程体验作用往往被忽视 (一些专门从事研究的学者除外, 但使用“书法”概念本身也必定会限制学者研究的思路和视野) 。中国自秦汉至隋唐, 思想创新的资源已经浩如烟海, 人们更关注的是事物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法”的概念尤其为世人所重。只不过在当时, “法”的概念更宽广, 既包括规范、标准、技法的含义, 也包括对变化规律、对审美追求等方面的探讨与关注。只是到了生活节奏加快的今天, 后者的传承和含义被逐渐忽略了, “法”的概念在人们的意识中也逐渐窄化了。经过偏重技法的训练和培养, 学习者往往只见“术”而未见“道”, 这样, 学习者的整体素质和思维感受的深度等难以提高, 仅仅满足于模仿, 追求形似, 则“创新”难以成型。可见, 若轻视以具体技能为通道的深层的感悟和对“道”的探求, 则必定会使书写的功能大大降低, 未能使书写的内在的无限资源、潜能充分地发挥出来。

在古代, 朝鲜半岛是日本向中国学习的通道和中介, 当地的朝野士人也十分重视中国文化多方面的作用和价值, 只是他们能始终保持着“和而不同”的独立意识和品格。对应中国的书法, 今天韩国所用的概念是书艺。在他们的解释中, 书艺不仅有学习、实用、艺术等方面的价值, 也有陶冶性情、书以载道等深层的文化传承和审美作用。但是, 仅从书艺概念的本身来看, 相对于书道依然有其明显的局限性, 仍然没有在第一级概念中突出书道最有价值的、深层的思想文化内涵。因而也同中国一样, 韩国在相关的文化实践和思想探索中弱化了书写本身可以承载的思想文化作用和其精神建设方面的价值。

在魏晋隋唐持续数百年的历史时期中, 中国社会不断地经历着居于重要影响地位的儒、佛、道三教的相互争论和融合。而其中最值得关注的就是, 儒家学派逐渐懂得了要向佛教、道教学习, 确立自己的道统源流、确立自己的核心价值和系统的思想框架、关注对民众的影响和对日常事物的利用。而这便是日后宋代出现“新儒学 (理学或道学) ”的重要认识基础和直接渊源。按理说, 中国思想史上的这一重要变化本应对中国书道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由于前面提到的各种原因, 中国的文人和学术界过于“抓大放小”, 未能充分领悟“四两拨千斤”“以小博大”“一叶知秋”“月印万川”“理一分殊”和“道不远人”等佛道诸家早已圆熟于心的辨证道理, 以至从根本上忽略了书道, 使书道发展的进程一直徘徊在书法的藩篱周围, 不能实现创新发展。

日本的书道大约形成于中国的宋朝时期, 中国当时的历史已经进入市民社会, 并且儒学融合佛道形成了所谓的“道学”——新儒学。在这种状态下, “道”是正统的学问, 只能表现为形而上的哲学、宗教、文学、历史、伦理等, 而书法、茶艺、武术等均不可升入“道”的层次, 只能沦落为技法或工具。尽管中国的书法不无辅佐大道、陶冶性灵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但是否确定明确使用“书道”概念, 在中国却始终没能形成共识。而作为当时文化输入国的日本, 其学习和引进都是有本土化的改造的, 而且注重各种文化表现形式对人们思想意识和社会文化建设的直接影响。基于这一思考和实践, 在日本人的词典里, 书法、品茶、习武、击剑、摔跤、射箭、下棋、插花、焚香, 等等, 都被冠之以“道”, 为世人悟道、启智、提升品格等建立了诸多快捷、有效的通道。

纵观中国的古今书论, 里面的许多思想和见识是颇有价值的。其中不少书论的内容都上升到了“道”的层次, 也有专门论述“书道”的篇章。但在社会思想文化的“主流导向”之中, 书道依然被视为“小技”“小艺”以至“小道”, 均有不屑一顾之偏狭局限。

从逻辑概念的常规分析, 书道应该是书法、书艺的上位概念, 属于形而上的范畴或领域。尽管在日本的“书道”概念中, 这方面的意识并不十分清晰和系统, 与我们所关注的问题也不完全对应。但日本的书道以往有比较正规的形式, 有对内心感受的关注, 已经在相关的领域走在了中国的前头。但就思想和理念的确立而言, 仍有不少可拓展和创新的空间有待今人去探索和完善。

为了共同弘扬东方文化中“书道”这一文化奇珍, 中、日、韩三国肩负着共同的使命, 要从本国的特色和源流出发, 进行殊途同归、和而不同的探索。在探索书道的进程中, 名称和概念的确立和审视十分关键, 在其丰富内涵中提纲携领地抓住关键更值得关注。在中、日、韩三国共有的这份宝贵而丰富的遗产中, 不可否认地都含有“道”的元素。所以说, 用“书道”概念来定位这一文化现象最为准确, 也最有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和潜力。

在以往文化教育不发达的历史中, 学书法也曾被视为畏途, 在民间就有“学画三年, 学字十载”的说法。对此, 我认为, 前人所指还主要是在“书道”层面上的问题。因为只要方法得当, 掌握或写好一种书体只需百日至多千日之功, 根本无需耗费十载光阴。而提高书道修养、提升字外功夫可就非千日、万日之功可以夸口了。由此可见, 学书法到了一定境界, 书法和书艺的概念已经难以囊括人们通过学习书法追求陶冶精神、学会审美、丰富修养的境界要求了, 而应逐步进入悟“道”的深层探索了。

篇4:书法常识(四)

石鼓文,秦代的刻石文字,因刻石的外形似鼓而得名。石鼓文刻在十个鼓形石碣(jié)上,内容是记叙周宣王游猎、行乐的四言诗,十鼓分刻十首诗,所以又称“猎碣文”。这些文字的笔画匀整,结体疏朗,朴厚雄浑,用笔遒劲圆润,具有春秋战国时期秦文字的典范性,属于大篆系统。

王羲之和王献之的书法风格是什么?

王羲之是东晋著名的书法家,年少时和卫夫人学习书法,20岁后崇尚钟繇的正书、行书,草书效法张芝,后来博采众长,自成一家,被尊为“书圣”,对后世影响极大。

王羲之的书法笔画骨肉调和,结体平正安稳,左右揖让,表现出一种刚柔相济、阴阳相和、不激不厉的风格。他的楷书作品具有浓厚的隶意,纵向笔画短促,横向笔画张扬;行书中锋、侧锋并用,而归于中锋,同时吸收草书的章法,以连贯的气势形成纵势,表现出行书的节奏美;草书作品结体开合自由,牵丝连贯,俯仰相应,不少字连成一组,笔画流畅,有强烈的节奏感。

王献之是王羲之的第七子,从小和父亲学习书法,而且能自成新貌,成就卓然。他创造出了意气纵横、优游神骏的行草新体。后人把他和他父亲称为“小王”和“大王”,并称为“二王”,他们的书法影响深远,成为千年书法经典。

篇5:四年级上期书法教学工作总结

总结是对过去一定时期的工作、学习或思想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并做出客观评价的书面材料,它可以提升我们发现问题的能力,让我们好好写一份总结吧。那么总结要注意有什么内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四年级上期书法教学工作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xx年下期四年级科技活动上册教学总结本学期四年级科技活动教学主要两个内容:一是环境教育;二是手工制作。保护环境是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环境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持续发展教育和环境教育的重要性以及通过学校课程对小学生进行这方面教育正普遍被社会所认同。在教学中我注重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结合,既增长学生的知识,增进学生的理解,又发展了学生的能力。为了下学期更好的促进这门课程的教学,特对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正确认识开设科技文体课程的重要性

人类是环境的产物,又是环境的改造者。人类在同自然界的斗争中,运用自己的智慧,通过劳动,不断改造自然,创造新的.生存环境。由于人类的认识能力和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更有些人为了自身的利益,在改造环境的过程中,往往造成对环境的严重破坏和污染。从人类诞生开始就存在着人与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就出现了环境问题,特别是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环境问题也日趋加剧。

二、认真备课,确定教学目标

科技活动课程不同于语文数学课教学,在教学中要注重让学生通过活动经历来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从而提高自身认识,增强环保意识。我认真备课,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历,在认真阅读分析教材的基础上,制定教学目标,撰写教学设计,并按照目标的要求有步骤、有计划的引导学生学习。为了体现学科教学特点,我们在备课中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活动实践,把学生课前或课后活动的实践作为备课的重点之一,认真撰写活动计划,以确保活动开展的扎实有效,促进教学工作的深入进行。

三、结合学科特点进行教学,促进学生发展

科技文体课程既要让学生了解目前的环境现状又要注重实践,通过实践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教学中我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环境知识,归纳整理拓展延伸,形成知识体系;在课外实践活动中进行环保教育。我在教学中主要采用如下的教学方法:

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活动情境,加深学生对保护环境知识的理解。在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积极地去参与课堂,多举实例,来加以说明。在学习过程中,联系身边的生活实际,多观察、多思考、多动手,用科学探究的步骤去寻找问题的答案。

2.按时完成课程计划。按照要求确保每二周一节环境教育知识课,要把环境教育知识传递给每一个学生。

3.组织相关的主题活动,在实践中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加强小组活动指导,提高活动效果。

4.适时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利用各种宣传图片等资料来丰富学生的知识,以此来增强学生学习的趣味性。

5.组织好课后实践活动,拓展学生知识范围。

6.着眼于环保意识形成的关键点由知到行的转化。用板报进行宣传环保常识,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教学取得的效果

由于我能认真的按计划对学生实施教育,注重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我任教的这门课程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1.学生了解了生活地区的地方环境的基本特点。

2.知道了本地区主要环境问题的表现,能初步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

3.知道了社区自然环境的变化及其与人们生活的联系。

4.能主动通过表演、漫画、制作标语等方式向周围人宣传对环境友好的行为方式,能从法律法规的角度审视我们国家的能源保护问题。

5.学生环境保护意识有了明显提高。

五、存在的问题

1.实践活动中少数学生存在应付现象。下学期我将注重学生实践活动的评价工作,以提高活动实效。

篇6:四年级书法课总结

四年级书法教学总结

时光如流水,本学期书法课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也意味着我们要面对新的挑战和考验。这一个学期已经成了永远的过去,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懊恼。反思、总结是对这学期的一个评价,是对今后工作的方向的一个确立。这学期我执教的是403,404班书法课。现在我把本学期的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细研教材 制定计划

书法教学对于我来说,有自己的东西可以讲的,但是没有教材只有要求的课是不好上课的。有了完善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教学就有了很好的方向;有了教学用书,就有了很好的依据可以参考,教学就很好的开展,本学期采用的是湖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硬笔书法启蒙教程》,该教材以楷书基本笔画为中心,以偏旁部首和间架结构为依托,循序渐进,可摹可临。通过仔细研究制定了教学计划,前半期以笔画教学为主,后半期以间架结构和部首教学为主,为教学指定了方向,也为教学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二、扎实牢靠的课堂教学

练习书法不是什么结果,因为艺术是没有结果的。他是一个表达、交流和学习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练就的。他是一个长期的、坚持的过程。所以练习书法不应该放在结果上,而是放在练习上。

1、精讲多练很重要。在我的课堂上,给学生讲解简单的方法和大量的联系实际。一般的我讲课不会超过十分钟,重要的是个别辅导和学生的亲身体验。练习是学习,体验也是学习,从不同的角度去学习会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先采用通俗易懂的口语给学生讲解,不要按照书本上的死搬硬套,那样学生很难接受,特别是在笔画教学中容易出现的错误,更要形象化,让学生一次就能记住它错在哪里,比如我在教垂露竖的时候:最容易出现的有(起笔)过重、顿笔过长容易形成“拐杖”;中间部分(行笔)要像青松那样垂直挺拔;直下面的部分(收笔)要写的像“露珠”一样圆润。通过形象的比喻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记忆住了该笔画的形状。

2、巡视指导不能闲。在学生练习的时候我几乎每节课都花大多数的时间在巡视、在指导。在巡视的过程中可以纠正学生的坐姿、执笔方法,还有学生写的时候在笔顺、运笔方法上出现的错误予以即使纠正。

3、面批作业面面到。我每次在上课之前20分钟左右的批改学生的家庭作业,都是把学生叫在旁边,边改边把在作业上出现的问题当面讲解,并让其改正。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发现错误及及时改正错误的习惯。

三、设计新颖的教学方法

教无定法但教不无法。书法是枯燥的,改变方法他会生动;书法是死板的,善于发觉他会灵活;书法是无声的,勤于创造就有音符;书法是无形的美术;笔画在作品中就是画的韵味。无论在哪个学科、无论在哪个学段,我们站在学生的角度创设情景、营造氛围、研究方法会有我们想不到的效果,就有额外的收获。我在笔画教学的时候采用庞中华先生的音乐教学法,虽然没有音乐,我用节奏的快、慢、轻、重贯穿到教学中。例如:我在教短撇的时候,它是由右上向左下方向行笔,由轻到重、由粗到细,我在让学生书写的时候就默念:轻--重、粗--细、因为它比较短所以也可以念成两个节拍念:1—2,在欢快的节奏中做到心手合一!

四、组织有趣的教学活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我们经常说的一句教学中的话。怎样培养学生的兴趣,是我们研究的课题。有了兴趣还要有学生的参与,还要控制学生参与的面积和参与质量的问题。在我的教学中,用自己的实例和自己的成果来感化学生的。例如:在引导学生练习笔画的时候,学生总是问“老师,写多少个呀?”这样的话是很普遍的,在这里也就映射出学生不是为了锻炼自己的能力而练习书法。就是为了完成老师的任务而去完成,这样的效果是很不理想的。我通过给学生讲古代书法家的学习书法的趣味故事,给学生讲了我学习书法的经历。这样以来学生在课堂上就很少的问起我写多少个的话题。

五、寓教于乐的作品训练

练习书法不是什么结果,但是面对一次次的书法比赛不得不联系作品。因为本期的学生都是启蒙班,弟子薄、功力浅,就此情况我是这样做的:一方面,专门安排了半节课给学生讲简单的硬笔书法创作要求与体式。让学生知道作品的三要素及创作方法,另一方面给学生复印完整的书法作品作为学生临摹的范本,这样让学生联系作品在课堂上训练,我适时进行辅导。并且在开家长会的时候,邀请家长来观摩学生(包括自己小孩)的硬笔书法作品,经过实践证明,学生创作的热情高涨,家长也对此次活动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六、回顾过去,展望未来

一学期悄悄的过去,新的学期即将到来。回首俯瞰,忙忙碌碌,谈不上硕果累累;紧紧张张,谈不上满载而归。在这个学期里有成功也有失败,有兴奋也有沮丧。成功的是本学期刚刚学习书法的同学有大多数学生有了大幅度提高,失败的是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兴奋的是下学期有更多的好的书法苗子,沮丧的是不一定能到书法兴趣班来。

总而言之,一学期匆匆过去,下一学期匆匆而来;工作也匆匆结束,新的挑战匆匆而至。时间这样匆匆,步履匆匆。一切在匆匆中改变,在匆匆中成长。感谢领导给了我一个宝贵的机会,让我在教学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这将在我的书法教学生涯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篇7:四年级书法日记

第一天,我一回到家就开始练字,写到吃饭时才肯放手,但我吃完饭后还继续练字,我恨不得一天就把整本写完,可是天不如我所愿哪!我就这样坚持了两天,觉得有点不耐烦了,看看我的字还是一如往常,没有丝毫进步,于是我想:我都练了这么多了,为什么没有进步呢?我就干脆不写了吧。”

过了一段时间,我差不多也把当初的决心忘得一干二净了。一天,我在书桌上找东西,无意间一本书法临摹本掉了出来,我捡起本子,看着上面的一个个字,我突然想到我的决心。我好像看到一望无际的大海,海面上卷起波涛汹涌的海浪,接连不断的海浪出现在波澜壮阔的大海上,那景象宛如一群骏马在草原上奔驰着……霎时间,我顿时觉悟了,又脱口而出:“我一定要坚持下去!”我立刻拿起桌上的笔,端正坐姿,开始练起来。在往书法道路上前进,跨过了那个大坎!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

直至现在,我能有这样好看的字,那得多亏了当初的坚持不懈。

篇8:四年级书法教案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继续练习用钢笔写字,用毛笔练习临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写字课,学习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教学生把字写的正确、端正、整洁,学会使用和保管写字用具,为他们的学习和今后的工作打下较好的基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遗产,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教学重点:

1、毛笔的中锋用笔和钢笔的提按变化。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使学生掌握临摹的具体方法。

4、笔画的运笔分析与运腕辅导。教学难点:

1、毛笔在转折时的运笔方法。

2、书写时,切实能够把握住汉字的整体外形。

3、通过对范字的教学分析,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书写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总课时数:16课时

1课 上下结构

(一)字头盖下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上下结构字的写法。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能力以及正确的书写能力。3.教育学生多读书,不懂就学,才能有学问。教学重点:“玄、前”等字的写法。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二、新授:

(一)观察结构:

1.观察对比:看书试写,提出结构特点。

2.范写玄、前。明确:上面有长横左右伸展可遮阳挡雨,下面数画聚中十分安稳。

(二)学生练习: 1.学生单勾描摹。2.试写、感悟书写规律。

3.学生按行临摹。明确:字中笔画有的是斜向平行,有的是纵向平行。4.练写两个字

5.练完后总结心得,再次归纳自己领会到的写字要点 6.学生临写,采用不同的指导方法进行个别辅导。

三、评改练习:

1.整改用心:展示其作品,提出优点和不足。2.对照修改

3.小组内交流,欣赏作品。

五、结课:

1.小组欣赏,展览作品

2.小结:用观察对比、安排适当、整改用心的方法掌握字的写法。

第2课 上下结构

(二)字底撑上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写好上下结构的字,要求写得正确、美观,有一定的速度。2.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形成正确的坐姿和执笔姿势。教学重点:按笔顺正确书写上下结构的字。教学难点:“兵、吴”字的书写指导。教学准备:课件 虚宫格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培养习惯。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班同学的字写得既美观又工整,得到了不少老师的表扬和赞赏,写字的姿势也比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表扬写得特别好几名同学,教师将写得好的作业进行全班传阅,以此来鼓励大多数的学生进行写字的规范和工整。

二、出示生字,进行观察。

谁来读一读(指名读)看到这份作业,你想说点什么呢?(写的字不漂亮)那么我们给它穿上漂亮的外衣吧!(课件展示规范的字)请你们用明亮的大眼睛用心观察这些字有什么特点?(都是上下结构的字,兵、吴底部都有撇、点。今天我们就来练习书写这类字。

三、示范演示,体会书写美。

1.(课件展示)教师讲解要领(兵:下部八字左右撑开承载上部的“丘”,八字第形成支架。)

2伸出你们的小手和老师一起来写,边写边说笔顺。打开你的练习本,美美的写上两遍吧!抽取一个或两个展台展示,看看他们的好看吗?(重点和范写的对比、评价)写的不好,我们来帮助他,教师用红笔纠正。强调八字笔画写开些。3.我们先来写“兵”字。教师边在虚宫格中写字边讲解,然后教师巡视指导(强调写字的坐姿、握笔姿势,随机表扬表现好的同学,强调一看二想三写,质量第一,数量第二。)

4.展台展示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对好的夸奖。

夸,对有毛病的进行“会诊”,教师随机用红笔纠正,学生再次练习写。5.大家写的真不错,接着认真练习“吴”,先看老师写两个字,你们能照着老师的样子写写吗?那你们就认认真真的写两个(强调坐姿和执笔姿势)针对一至两名同学的作品进行评价。(展台展示)

6.投影“其”和“具”二个字,请你想一想,这二个字该怎么把它写的漂亮呢?把你的想法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自己试着写一写,每个字写几遍,写完之后在小组内评价,然后夸夸本组写的好的字。

7.完整写字。把每个字写5个。

四、佳作欣赏,培养审美。

将好的作业进行展示,以此来表扬鼓励。

五、拓展延伸。

要想把字好,不仅要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还有另外一个秘诀呢!你们想知道吗?让我们共同来听听“怀素写字”的故事,你就知道了。(课件展示)听完这个故事,我们应该知道,写字的另外一个秘诀就是不能坚持长久,而是要像怀素一样,认认真真,一丝不苟,更重要的是刻苦的练习,这样才能写好一手漂亮的字,给我们的字宝宝穿上漂亮的外衣。你们能做到吗?

第3课 左右结构

(一)左窄右宽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左窄右宽的左右结构字形的书写要领。

2.了解带有单人旁,双人旁这两个偏旁的字的一般书写规律。3.写好“作、德”,写得正确、端正、比例恰当。教学重点:

通过本课教学,巩固正确书写左窄右宽的左右结构的字形,唤起学生写字的热情。

教学难点:单人旁,双人旁这两个偏旁的书写。教学过程:

一、教学提示

1、复习前课内容。先让学生写

2、新课指导。写好“作、德”。

出示例字,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这两个字的异同。或教师黑板上放大示范书写,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要求:重点仔细观察撇、竖的形状和书写的位置。

二、书写指导。1.学生单勾描摹。2.试写、感悟书写规律。

3.学生按行临摹。明确:字中笔画有的是斜向平行,有的是纵向平行。4.练写两个字

5.练完后总结心得,再次归纳自己领会到的写字要点 6.学生临写,采用不同的指导方法进行个别辅导。

(“小博士”信箱。本节关键词是:“重心平稳”。“重心平稳”是楷书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所谓“初学分布,但求平正”。字要平正,就必须注意重心的位置。)

三、练习写字

四、体会书法文化:谦让

五、板书设计 “行、德”。

第4课 左右结构

(二)左疏右密

第4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左疏右密的左右结构字形的书写要领。

2.了解带有三点水旁,两点水旁这两个偏旁的字的一般书写规律。3.写好“流、净”,写得正确、端正、比例恰当。教学重点:

通过本课教学,巩固正确书写左疏右密的左右结构的字形,唤起学生写字的热情。

教学难点:三点水旁,两点水旁这两个偏旁的书写。教学过程: 二 教学提示

1、复习前课内容。先让学生写

2、新课指导。写好“流、净”。

出示例字,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这两个字的异同。或教师黑板上放大示范书写,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要求:重点仔细观察点的形状变化和书写的位置。

三、书写指导。1.学生单勾描摹。2.试写、感悟书写规律。

3.学生按行临摹。明确:“散水之法,超下点之应上点之尾”。4.练写两个字

5.练完后总结心得,再次归纳自己领会到的写字要点 6.学生临写,采用不同的指导方法进行个别辅导。(“小博士”信箱。本节关键词是:“左右匀称”。

四、练习写字

五、讲述书法故事:“岳阳楼”匾阁

六、板书设计 “流、净”。

第5课 左右结构

(三)左旁让右

第5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左旁让右的左右结构字形的书写要领。

2.了解带有提手旁,牛字旁这两个偏旁的字的一般书写规律。3.写好“接、特”,写得正确、端正、比例恰当。

4.通过学习本课字的书写方法,培养学生对书法运笔之美和结构之美的审美能力。运用比赛的形式,让孩子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激发对汉字书写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左旁让右的左右结构字形的书写要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实物投影仪 书签 教学设计

一、练写字功

1.上课之前,我们来复习一下写字姿势,出示写字歌:

写字时,要做到:右手握笔背挺直,眼离书本约一尺,手离笔尖约一寸,胸离桌沿约一拳。三个一,要做到,字写工整视力好。

2.齐读写字歌。

3.现在摆好你的写字姿势,我们来练写字功。放音乐,练写字功。

二、出示课题。

三、学写提手旁,牛字旁这两个偏旁 1.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两个偏旁有什么不同之处。2.学生回答后总结:竖钩直长,横向笔画左放又收。

3.老师范写,边写边提醒注意点,学生认真观察老师写,并书空。4.学生自己练写,描一个,临一个。老师老师巡视,关注写字姿势,发现典型作业。

5.投影出示学生作业,纠正缺点。

6.学生继续练写,描一个,临两个,老师巡视。7.投影出示学生作业,学生点评,及时纠正,表扬。四.学写例字:接、特 1.请问:怎样组合更漂亮?

2.指名回答,归纳要领:左让又,左窄右宽。齐读要领 3.老师范写,学生仔细观察,并书空。4.出示四步临写法:看——描——临——写

5.学生各描一个,临一个,写一个,老师巡视,发现典型例子。6.反馈,投影出示学生代表的作业,学生点评。7.再次书写三个,老师巡视,个别指导。8.同桌之间相互点评。五.欣赏碑帖《张猛龙碑》

六、板书设计

“特、接、扬、推、牧”

第6课 左右结构

(四)右旁主钩

第6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右旁主钩的左右结构字形的书写要领。2.了解主钩笔画的字的一般书写规律。

3.写好“勤、列”,写得正确、端正、比例恰当。教学重点:

通过本课教学,巩固正确书写含主钩笔画的的左右结构的字形,唤起学生写字的热情。教学难点:主钩笔画的书写。教学过程:

一、教学提示

1、复习前课内容。先让学生写

2、新课指导。写好“勤、列”。

出示例字,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这两个字的异同。或教师黑板上放大示范书写,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要求:重点仔细观察主钩的形状和书写的位置。

二、书写指导。1.学生单勾描摹。2.试写、感悟书写规律。

3.学生按行临摹。明确:主钩,在字中把钩作为主笔,提升其地位,显示字的气势和力量,增强气势,左部无论笔画多少都应紧凑而稍偏上。右部无论是横折钩还是竖钩,均应刚中有柔,直中带曲,以统领全字。

4.练写两个字

5.练完后总结心得,再次归纳自己领会到的写字要点 6.学生临写,采用不同的指导方法进行个别辅导。

(“小博士”信箱。本节关键词是:“让左”。“重心平稳”是楷书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须左昂而右低,若右边有谦逊之象。)

三、练习写字

四、体会书法名词:呼应连贯

五、板书设计 “勤、列”。

第7课 左右结构

(五)右旁捺放

第7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右旁捺放的左右结构字形的书写要领。2.了解含右旁捺画的字的一般书写规律。

3.写好“故、殿”,写得正确、端正、比例恰当。教学重点:

通过本课教学,巩固正确书写右旁捺放的左右结构的字形,唤起学生写字的热情。

教学难点:掌握含右旁捺画的字的一般书写规律。教学过程:

一、教学提示

1、复习前课内容。先让学生写

2、新课指导。写好“故、殿”。

出示例字,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这两个字的异同。或教师黑板上放大示范书写,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要求:重点仔细观察捺的形状变化和书写的位置。

二、书写指导。1.学生单勾描摹。2.试写、感悟书写规律。

3.学生按行临摹。明确:“在右旁的捺画都是大长腿,天生大将之才,多为字的主笔。其他笔画需互相挪让,紧凑排布,以让捺画这个压轴之笔”。

4.练写两个字

5.练完后总结心得,再次归纳自己领会到的写字要点 6.学生临写,采用不同的指导方法进行个别辅导。(“小博士”信箱。本节关键词是:“紧凑排布”。

三、练习写字

四、体会书法文化:楷书之美

篇9:四年级书法作文

第一天上课,老师首先教我怎样握笔。别看那只是一支小小的笔管,可在我手里怎么也不听使唤。握好了笔,老师又教我写横和竖。刚开始的时候,我写的横不是粗了就是细了,写竖就更难了,总是写不端正。都学了五天了,我还在写横坚,看着旁边的同学写着一个个漂亮的方块字,我羡慕不已。我嘟囔着嘴,一副很不耐烦的样子。老师看出了我的心事,笑盈盈地对我说“怎么,爬都还没学会,就想学跑哪?再练练吧,练好了横和竖,你写出的字才会更漂亮。”没办法,我只好接着练。终于可以写字了,我的心情格外激动。刚开始的时候总是写不好,不是写成了“大胖子”,就是写成了“小矮人”。我又开始打起了退堂鼓,这时妈妈又在一旁为我打气:“要做成一件事,总是要付出努力的。事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听了妈妈的话,我又看看墙上的字,我默默地对自己说,“别人能行,我为什么不行呢?”我每一堂课都仔细听讲,认真练习。

一转眼,我学书法已三年多了。这三年我经历了失败的烦恼,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学习书法让我受益匪浅。我不但毛笔字写好了,钢笔字也在学校的书法比赛中获奖。通过学习书法,我认识了许多繁体字,学会了许多古诗词和一些优秀的对联;通过学习书法,更锻练了我不向困难低头坚持不懈的意志。

篇10:四年级书法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提手旁的写法。

2、在书写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的书写习惯和坚毅的意志品质。

3、在书写训练中,重视学生个体差异,关注学生心理发展。

二、教学重、难点:

难点: 写好左窄右宽的汉字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重点:培养认真观察、细心书写的良好学习习惯是写字课上的重点。三教具准备:

毛笔、墨、米字格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新课:

学习“提手旁” 1.出示提手旁)

2、示范写提手旁并讲解:

(1)整体瘦长、短横向右上稍斜、竖钩从短横的中间稍偏右处

穿过、提 画

起笔比横略左伸,从竖钩的中间穿过。

(2)提手旁要做到:左长右短,上短下长,提画斜度稍大。

3、生描写一个(提醒坐姿)。

4、自评:说说你做到了什么?

(二)学习提手旁”

我们已经学会了写提手旁,那么提手旁的字怎么写得更漂亮

呢?

1、出示汉字观察:有什么特点?

小结:提手旁的字时要注意左窄右宽,长短适当。

2、师范写“横”字,边写边讲解:横字左窄右宽,写木字旁

时,横画 长右短,竖画上短下长。横字左右长短一致,第二竖和第一竖起齐平。

生练习:请大家在第3页练习,边写边注意老师强调的 要点

展示共评:这位同学做到了没有?

3、生描写,评议。

4、师范写“括”:提手旁写在左半格,注意左窄右宽,写提

手旁时,横画左长历短,竖画上短下长,右边比左边短。这个“括”字就写好了,请同学们描一个、临一个。

写完后同桌间互相评一评,看看他做到了这些要点没有。(师巡视)

(五)展评、作业

总结:同学们,写字是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要想把字

写漂亮并非一日之功,需要反复练习。回家后,请

同学们把今天学习的字在家每个练五遍,下星期交。

第二课时 左耳旁 右耳旁

一、教学内容:左耳旁 右耳旁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和掌握上下相等、上宽下窄、上窄下宽三种结构特点的笔画组合方法和书写要领。

2、在观察比较临摹的基础上学会写左耳旁和右耳旁。

3、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左右结构特点的笔画组合方法和书写要领。

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学习用具。

(二)、复习提问。

前面我们学习偏旁,只讲汉字结构的一部分结构特点今

天 我们要学的是一个字的整体结构特点,字的结构类型较

多,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左右结构类型的字。

(三)、学习新知。

1.出示范字,指导学生认识结构特点?“阻、邮、都”

2.教师示范,学生观察。

3.指导学生练习。

(四)、学生临写:

学生将每一个字,进行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五、评优:

将自己临写的字进行展示,看谁的字写得平稳、端正。

评出优秀的同学,将作品上墙展示。

第三课时立刀旁

一、教学内容:立刀旁

二、教学目标:

1.掌握“立刀旁”的特点。

2.培养学生的写字兴趣和良好的书写习惯。

3.培养学生研究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学习列正确写法。

四、教学过程:

1、出示例字。

2、学生观察,分小组讨论研究。

3、学生交流,不足之处教师及时进行总结。

4、师生进行交流,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写。“立刀旁”约占田字

格的三分之一,短竖与竖钩不要太松散,竖钩要长而挺劲。

五、练习,学生根据所写字的规律来练习书写以上钢笔字,教师

要巡视指导。

第四课时欠字旁

一、教学内容:欠字旁

二、教学目标 :

1.掌握欠字旁的写法。

2.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3.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三、教学过程:

(一)、教师讲解书写注意事项:

欠字旁:

1、第一笔为斜撇。起笔要高。

2、第二笔为横钩,横要短,不要写长了。

3、第三笔为竖撇,起笔处在横的起笔处的下方。勿写到中间或

偏右处。

4、最后一笔的捺的起笔处在撇的中上部,与撇画连起来较好。

四、学生自己练习

五、优秀习作展评

第五课时反文旁

一、教学内容:反文旁

二、教学目标 :

1.初步掌握反文旁的书写要领。

2.了解带这个偏旁的字的一般书写规律。

三、教学过程:

1.老师边讲解边示范

反文旁:第一笔斜撇起笔要高; 接着为短横,起笔位置为撇的中下部;然后为竖撇,勿写为斜撇,起笔位置在短横的中心

偏左一点;最后的捺要注意倾斜的角度,可稍长。

三、学生练习写反文旁

四、例字指导

1、出示“放、故、歌、欢”

2、指名说写这些字要注意哪些笔画。

3、师范写,指出重点笔画。

4、学生练习书写,师巡视,强调写字姿势。

五、小组评一评谁写的字最漂亮。

六、展示

第六课时提土旁和王字旁

一、教学内容:提土旁和王字旁

二、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提土旁和王字旁这两个偏旁的书写要领。

2.了解带有这两个偏旁的一般书写规律。

3.写好例字,要求写得正确、端正,结构比例恰当。

三、教学过程:

1.写写偏旁。

通过练习,初步掌握提土旁和王字旁这两个偏旁的书写要领。

提土旁:短横要有一定的倾斜度,竖居横画中间,提要挺直

有力.王字旁:王字做左偏旁时,两横要写得稍短一些,竖居中,最后一笔提要注意与下一笔画的呼应。同时要注意横画间的

布白。

2.描描写写。

让学生通过描红,初步掌握带有这两个偏旁的字的书写方

法。要充分发挥描红的作用,让学生在描、写的过程中不断体

验、总结。均,左窄右宽。右边撇要撇至提土旁短横右下侧,不宜太长。玲,左小右大。注意左右笔画的穿插避让。

3.自己练练。

址,止第三笔竖的起笔与提土旁的要领基本持平,两竖要

写得直挺。墙,左小右大。右上部分竖居于两个横画的中间,右下两个口要注意大小与布 10 白。堤,右部日不宜写得太大,中间横画稍长,捺要写得舒展。理,左窄右宽。注意右部上面的日呈倒梯形状。玩,左窄右宽。注意左右笔画的穿插避让,竖弯钩应写得舒展些。

五、小组评一评谁写的字最漂亮。

六、展示

第7课时

戈字旁

一、教学内容:戈字旁

二、教学目标:

1.学写“戈”字旁

2.学写戈字旁的字

3.掌握正确的双姿,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掌握戈字旁的书写规律,指导含戈字旁字的结构排。

四、教学过程:

1.学写“戈”字旁出示。

2.观察:“戈”字旁的写法

3.交流得出:戈字旁常在字右,它的短横略向右上斜,撇画

从横下斜穿戈钩中心,就像一位小姑娘勾起脚尖在跳舞。

4.写一写“戈”

5.同桌互评

6.学写“戈”字旁的字:成、戍、战、出示。

小组讨论:a.戈字旁的系列体有何特点?

b.左右两部分是怎样和谐搭配的?

五、总结:

戈字旁下面包围其它部件,其它部件要向斜钩靠拢,戈

旁的点要写在字的右上方,离字不能远。小朋友,你们看,整个字形不就像一个左高右低的三角吗?

师送秘诀:生读字中有了戈字旁,上挑顺势拉斜钩;纵笔上

提写撇画,翻笔向上踌落点。戈下部件向内靠,字形紧凑才

美观。

七、作业你能准确地把戈字旁填到下面字的左边吗?

再练一练。戈戈成或威我第八课时木字旁禾字旁

一、教学内容:木字旁禾字旁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讲解、指导掌握“木字旁、禾字旁”的不同写法以及

在田字格中的间架结构安排,使学生写得更加匀称美观。

2、让学生在写字过程中,感受文字的形体美,激发学生写字

的兴趣。

3、培养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掌握“木字旁、禾字旁”的书写规律,指导含“木

字旁、禾字旁”字的结构安排。

四、教学过程

1、出示学习内容。村和权

秋和积

2、观察这些字有什么联系之处。找出共同点和不同点。

3、都是左右结构,都要写的左窄右宽。部首是以木字旁为基础的变化,禾字旁是木字旁加一平撇。

4、教师示范木字旁、禾字旁的写法。学生观察木和禾字旁的异同点。

(1)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一边写一边讲解书写要领。(2)学生临写。教师巡视指导,并强调书写姿势。(3)展示学生的书写,让学生找出书写的优劣之处。(4)老师订正后再范写一次,学生再练习书写。

五、作业

六、评价

第九课时走之底

一、教学内容:走之底 二.教学目标:

1.指导写好两个基本笔画:“横折折撇” “平捺”。

2.指导观察“走之底”三个笔画的关系位置,写好“走之底”这

个偏旁。

3.学会观察,学会比较,体会运笔过程,写好“逗” “迁” “连”

等字。

4.感受中国的汉字之美,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和对中国

汉字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指导写好基本笔画和“走之底”,学会写“走之底”的字。

难点:学会观察,学会比较,感受中国汉字之美,激发学习

书法的兴趣和对汉字的热爱。

四、教学过程

(一)、学习两个基本笔画

1.指导观察“横折折撇”,总结写好这个笔画的规律。描红

2.看老师写捺,感受老师的运笔过程,并描红,仿写

(二)、指导观察走之底,写好走之底

1.指导观察“走之底”三个笔画的关系,找出规律。2. 学写“走之底”,描红。

(三)、学习“走之底”的字

1.观察“走之底”字的结构,总结规律。2.掌握方法,练习“逗”字。

五、练写“走之底”的字

在写好“逗”字的基础上,练习写

六、总结

七、作业

“迁”、连”等字。“ 第十课时心字底

一、教学内容:心字底

二、教学目标

1.了解心字底的结构特点,掌握心旁字的书写规律,将心偏旁的字写得正确、端正、比例恰当。

2.能正确运笔和构字,注意“双姿”; 能通过观察、比较,根

据自己独特的感受,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审美能力。3.继续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进一步体会汉字的结构造型美,激

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及喜爱,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心字底字的书写规律,以正确的书写姿势写好每一

个字。

难点: 写好心字底。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学生讲故事《怀素蕉叶练字》。再出示怀素的书法作品。

问:你从故事中学到了什么?

2.出示含有心字底的五个字,学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上下结构、部首在下„„)

3.师:今天开始学习字底为部首的字。

出示字底为部首,书写注意的问题(字底为部首,要做到

重心稳固。字底在字的结构中起支撑和平稳重心的作用,一定

要写正、写稳、写扁。)齐读。

教师板书课题: 心字底

学生书空

师:咱们比一比,看谁听讲最专心,观察最细心,书写最用心。

好吗?

四、练习心字底的字

1.看书,自主观察,自读书写提示,思考:写心字底应注意什么?

指名回答。

2.教师范写,边写边讲解:第一点为左点,卧钩的起笔与左点齐平,卧钩应向左上出钩,就像人要身材苗条就要收腰,这样字才 紧凑。第二点变成挑钩,在卧钩的中心,第三点在钩的外侧,稍 高。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再练习写2遍。

4.观察书上例字,说说注意问题,教师范写“忽”。

5.学生练习写书上的字:先描红,再写,再比较,再修改。写完

自评、同桌互评。

6.集体评价。欣赏优秀作品。

7.二次练字:练习写刚才不满意的字或拓展练习的字。

五、小结

1.师生回顾书写要点。

2.小结学生表现。

六、作业

第十一课时皿字底

一、教学内容:皿字底

二、教学目标

1.技能目标:基本掌握皿字底的书写要领,能写好“孟、盆、盐、益”等字,一般学生要求能写得端正、结构比例基本恰当,优

秀的学生要求结构匀称,运笔流畅,有轻重之分。

2.情感目标:继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注重审美的渗透,发展

举一反三的能力;通过粮食的来之不易对比学习书法,明白“收

获源于耕耘”的道理。

三、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皿字底字的书写规律,以正确的书写姿势写好每一

个字。

四、教学过程 1.出示课题 皿

2.教师对皿字底的示范书写。

3.学生进行书写,写完后四人小组互批,互相指正哪些笔画写 得好?哪些笔画写得不对?(此时教师主要是针对观察力进

行巡回指导)。

4.教师范写“孟”,对“孟”进行结构、用笔的分解分析。5.学生描描写写,教师巡回,重点对字体结构、用笔进行针 对 性的指导。

五、总结

六、作业

第十二课时火字旁

一、教学内容:火字旁

二、教学目标

1.掌握火字旁的写法。

2.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3.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三、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掌握火字旁的书写规律,指导含戈字旁字的结构排。

四、教学过程:

(一)教师讲解书写注意事项:

火字旁:

1、笔顺为先写左点,再写右边的短撇,然后再写中

间的竖撇。注意:是竖撇,不要写成了斜撇。

2、最后一笔变为点画。在左偏旁中不要写为捺画。

3、注意结构的紧凑

(二)学生自己练习

(三)优秀习作展评

五、评价

上一篇:森林报秋读后感100字下一篇:初一地理下学期期末复习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