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4年年工作总结

2024-04-17

北市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4年年工作总结(共5篇)

篇1:北市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4年年工作总结

北市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14年工作总结

2014年是推进医改工作的关键一年,也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面临机遇与挑战的一年,我们全体职工紧紧把握机遇,在市、区卫生局及其他业务指导部门的领导下,我中心紧紧围绕工作重心,并结合我中心实际情况,上下一致、齐心协力、携手奋进,坚持探索创新、强化人员培训、加强考核督导、完善服务功能。通过中心全体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为提高辖区内居民的健康水平开展做了大量工作,推动了社区卫生工作的发展,现将2014年公共卫生工作总结如下:

一,慢病管理、老年人保健,重性精神病人管理及残疾人管理

慢性病是当代人们健康的最大威胁,但它是可防可控的,市、区两级卫生行政部门及市疾控中心高度重视慢病工作,多次召开会议下达任务指标,我中心在日常工作中,高血压患者管理(建档)2233人,管理率55.68%,本体检 321 人,四次以上随访

1362 人,规范管理率60.99 % ; 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建档)758人,管理率42.87%,本体检 246人,四次以上随访 489人,规范管理率 64.51 % ;由于我中心条件有限,在积极监测血糖的基础上,给于饮食和健康指导,对于血糖控制不良的病人,给于合理化建议,到上级医院进行更好的治疗。我中心实行35岁以上就诊者首诊测血压制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为高血压的早诊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会继续坚持,为辖区居民的健康做出更大的努力!

老年人保健作为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其中一项,是国家对赡养老年人健康渡过晚年的一项重要工作,辖区内60周岁以上老年2751人,建档 2316 人,建档率84.18%,本体检 1307人,管理率 56.43%,中心对老年人进行了详细登记管理,开展健康危险因素调查,认真做了健康检查、体检,并且提供疾病预防、自我保健及伤害防治、自救等健康指导,有利的推动了老年人健康事业发展。

我中心重视精防工作,重型精神疾病患者管理(建档)83 人,筛查率3.87‰,本体检 12 人,四次以上随访 72 人,规范管理率 86.74 % ;建立健全了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组织管理网络,精神病防治康复技术指导网络,加强精神病防治康复专业工作队伍培训,组织开展精神病人的调查确诊,建档立卡工作,定期进行随访,监测病情。

我中心共管理残疾人112人,定期进行康复指导与功能训练。二,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

我中心把加强健康教育知识宣传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要求每个职工在建立档案、接种疫苗时大力宣传卫生防病知识,促进社区群众健康行为养成,采取书写标语,悬挂横幅,发放健康教育图文资料,宣传单,设立健康专栏,咨询等方式,为居民传播健康知识,提高居民健康知识接受率,加强健康知识宣传教育,促进健康行为养成,辖区内居民基本卫生知识知晓率达60%以上。

健康教育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基础,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使居民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截止2014年12月我中心共开展健康教育12场,对孕产妇,儿童,老年人等不同人群,有针对性的进行健康知识的普及。制作更换宣传栏和宣传展板12块,发放健康教育宣传册,宣传彩页15000余份。希望能够通过健康教育,帮助人们了解哪些行为是影响健康的,并能自觉地选择有益于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

三,儿童及孕产妇保健:

妇女儿童健康直接影响一个家的稳定发展,我社区积极抓好孕产妇、儿童健康工作,积极开展新生儿访视,产后访视,建立儿童、孕产妇保健手册,实施儿童、孕产妇保健系统管理,开展心理行为发育,母乳关系辅食添加。常见病防治、孕期营养、心理等健康指导。今年,我中心进一步加强和巩固了孕产妇、儿童、出生缺陷的系统管理。在区妇幼保健所的精心指导下,我们认真抓好“三网管理”的落实。加强和巩固了孕产妇和儿童的系统管理,北市场街孕产妇人数 177 人,孕产妇健康管理人数 168人,早孕建册 168 人,系统管理人数 159 人,系统管理89.83 % ;

北市场街现有0--6岁儿童人数938人,健康管理人数 908 人,健康管理率 96.8 %,系统管理人数898 人,系统管理率 95.74 %989人,孕产妇建册率、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产后访视率、高危产妇管理率、3岁以下儿童建册率、系统管理率及新生儿访视率都以达标。我们每季度到北市场街计生办公室、北市场街派出所及妇婴医院等部门核对活产数,市妇幼保健院及铁东区妇幼保健所质控时未发现漏报情况。

更年期妇女健康咨询指导138人次。为落实“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消除新生儿破伤风”目标,我们配合上级单位积极开展“降消”项目的宣传,开展“降消”项目的补助工作,让辖区居民切实的感受到实惠。四,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

为进一步做好儿童免疫规划相应疫苗接种和传染病防治工作,坚持医务人员直接包接种对象制度,加强建卡率,提高接种率,做到了常规免疫规划,科学化,消除免疫空白。2014年3月份以来四平地区麻疹疫情严重,中心紧急动员全体医护人员在市、区两级卫生行政部门及市疾控中心的部署和指导下,深入辖区学校、托幼机构加班加点紧急查验接种证进行查漏补种,在三高中出现麻疹确诊病例后,马上组织医护人员在周六、周日不休息进行应急接种,有效地控制了麻疹疫情。在此次抗击麻疹疫情过程中我中心共查漏补种麻疹类疫苗 184 人,应急接种 24 人。2014年规划疫苗接种

4380针次,强化疫苗接种 525针次,二类疫苗接种59 针次;较好的完成了相关疫苗接种工作,为辖区内防治传染病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传染病的管理上,我们认真贯彻《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坚持门诊登记和疫情自查制度;建立健全了疫情报告制度,并随时进行网络直报工作,使服务中心的传染病工作的登记、报告及时,准确率均达100%;中心有专人负责传染病的登记、检测和上报工作。四组家庭医生及时发现,登记并报告辖区内发现的传染病例和疑似病例,对非住院的传染病人得到规范的随访和治疗管理。

五,中医药工作:

中心坚持“立足社区,面向社会,预防为主,中西并重”的服务理念,加强内涵建设,创建中医药特色不断完善和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的服务能力,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强化中医特色,把中医发展的工作与其他各项工作有机结合,融为一体,为辖区内居民提供经济有效、及时便捷的中医诊疗服务。加强机构建设,优化服务环境,中心通过中医诊疗区域的整合改造、建立中医文化宣传栏,营造浓厚的中医文化氛围,开展具有中医药特色的服务项目,宣传推广中医专家及中医适宜技术。目前,开设了中医内科、、针灸推拿科、理疗科等科室,开展拔罐,刮痧,等系列服务。中心不断完善中医服务功能,深化中医服务内涵中心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并将特色建设与社区医疗服务全面合作有机融合,在机构内部广泛宣传,积极发动,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向广大社区居民宣传中医药知识,推荐中医药适宜技术。北市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中医药示范岗始终坚持起带头示范作用,积极帮助和指导兄弟单位开展中医药工作。

进一步的工作计划

1、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使辖区居民懂得一些基础的卫生保健知识,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并能逐步了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职能,接受我们的服务。

2、以群众路线为契机,做好各项基本工作,把工作落到实处,严肃纪律及各项规章制度,教育全体职工认真做好本职工作。

3、继续贯彻各项优惠政策,让辖区居民得到更多的实惠,切实的感受到国家政策的好处。

北市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14年12月20日

篇2:北市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4年年工作总结

一、主要做法

(一) 领导重视, 经费到位

今年以来, 我市对公卫工作更为重视。市政府成立了高规格的公卫工作领导小组, 并就公卫工作专门召开了部门协调会。尽管资金窘迫, 但市财政对公卫工作高看一等, 厚爱一层, 5月份就将半年公卫经费提前足额预拨到位, 对预防接种经费还按5元/针进行了单列。卫生局对公卫工作十分重视。新任局长到任后, 针对居民建档片面追求数量的不良倾向, 提出了“质量为主, 兼顾数量”的工作思路。调整了分管领导, 将公卫服务职能从法制股剥离出来, 组建专职股室—公卫股, 使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体制得以理顺, 职责更加明确。

(二) 广泛宣传, 凝聚共识

过去, 由于老百姓对公共卫生服务认识不够, 接受公共卫生服务不主动, 甚至有抵触心理。今年, 我市把公卫服务宣传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卫生局统一为每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征订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技术规范》, 定期开展集中学习, 使每个公卫人员基本掌握了服务技能和操作要领。同时, 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相关知识归纳整理, 汇编成《卫生政策解答》, 印刷30万份, 全市每个家庭一本。各单位制作公卫服务方面的永久性墙体标语100余条, 悬挂宣传横幅80余幅, 张贴宣传画1万余份。通过全面深入的宣传教育, 群众逐步认识到接受公共卫生服务的必要性, 接受公卫服务的自觉性越来越高。

(三) 全员培训, 优化服务

为切实提高公卫服务水平, 我市着重开展了三类培训:一是针对专业公共卫生服务机构人员的培训。卫生局对公共卫生专业机构专职督导人员进行了农村卫生信息管理系统操作知识培训和督导考核管理工作业务培训, 使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相关人员熟练掌握了管理系统操作要领和现场督促指导方式方法。二是针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卫人员的培训。我市通过手足口病防治培训班对全市防疫专干进行了传染病报告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培训;开展了全市卫生监督协管员的培训;妇幼保健院和疾控中心分别对全市妇幼专干、防疫专干、慢病管理专干进行了相应的业务培训;8月份, 举办了两期全市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培训班, 邀请省、市有关专家授课, 全市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院长 (主任) 、公卫服务人员和专业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的督导人员全部参训。三是针对乡村医生的公卫服务培训。这类培训以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 定期不定期开展。通过层层培训, 提高了公卫服务人员的专业水平, 促进了公卫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 推动了公卫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 规范管理, 提高质量

质量是公卫服务的核心和根本。我市从以下四方面发力, 全面提高公卫服务水平。一是推行公卫人员执证上岗。从今年起, 每年对公卫服务人员实行考证上岗, 合格者颁发公卫人员“上岗证”。未取得上岗证者从事公卫服务, 工资待遇按勤杂人员标准发放。上岗证一年一考, 连考三年。以后根据需要适时组考并成为常态。合格人员数量根据参考人员比例确定, 促使全体公卫人员主动学习。二是推进精细化考核。改进公卫服务考核内容和方式, 根据服务项目核算成本和工作量, 确定每个小项每服务人次的补助标准, 以服务人次和质量计酬, 真正建立钱随事走的资金分配机制。三是统一门诊日。我市按照省卫生厅的标准, 统一设计了新的门诊日, 实现了门诊诊疗与公卫工作的有机衔接, 推动了工作的标准化。四是推行“两告之”。凡是首次来做产检的孕妇, 产检医生必须先询问是否建立了孕产妇健康档案和《孕产妇保健手册》。没有建立的, 应告知并督促其到户籍所在地的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卫办建立健康档案和领取《孕产妇保健手册》;0-6岁儿童接种疫苗时, 查验预防接种本的同时, 医务人员要询问是否建立了健康档案和《儿童系统管理手册》。没有建档的, 督促其马上建档并领取《儿童系统管理手册》, 实施相应的健康指导服务。四是实现临床诊疗与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互联互通。今年, 我市启用了全省统一的农村卫生信息系统, 开通了医院管理模块, 临床医生在开具电子处方的同时, 就诊病人的情况自动导入居民健康档案, 居民健康档案信息与临床诊疗信息实现了有效对接, 资源共享。

(五) 经常督导, 落实责任

督促检查是推动工作的法宝。我市把督促检查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一是强化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督导责任。卫生局加强宏观指导, 自我削权, 把考核计分权和工作责任交给专业公卫服务机构, 让专业公卫服务机构既有权也有责。为公卫专业机构申请开通了农村卫生信息系统和城市社区卫生信息系统管理帐户, 方便网上工作督导。建立了督导登记制度, 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每次到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督导检查, 必须填写《督导登记表》, 写明督导日期、督导内容、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时限, 并由被督导单位负责人签字。表格一式三份, 卫生局、督导单位、被督导单位各一份, 作为评价督导单位和被督导单位履职的主要依据。督导单位指导不力的, 追究督导单位的责任;被督导单位对问题没有按要求整改的, 追究被督导单位的责任。二是阶段性考核与平时检查相结合。抓好公卫工作, 关键在平时。今年, 我们建立了月督导、季调度、半年考核工作机制。每个月, 疾控中心、妇保院、精神病医院、卫监所、中医院都安排专人下乡督查、指导。卫生局不定期抽查复核, 半年来先后督促检查了24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召开乡镇公卫人员及乡村医生会议30余次。上半年召开2次专题调度会, 对专业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督导工作进行点评和调度。6月份, 又随机抽取了新市、大和、小水等7个单位, 现场复核公共卫生专业机构督导工作的真实性和基层单位对督导的整体评议。7月份, 卫生局联合财政局对公卫工作进行了半年考核。经常性的督促指导, 推动了公卫任务的落实。三是注重督导结果的运用。在绩效考核总分值中, 平时督导和年度考核分值各占一半。平时, 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对基层医疗单位的工作督导及整改情况都与公卫经费拨付直接挂起了钩, 促使各单位不得不把功夫用在平时。

二、初步成效

通过半年多的不懈努力, 我市基本公共卫生工作朝着服务规范化, 服务水平不断优化的目标迈出了一大步。

一是免疫规划质量明显提高。由于工作扎实, 全市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在90%以上, 含麻两剂次接种率95%以上。接种门诊日志、日消耗记录与预防接种门诊儿童预防接种系统吻合率较以前有大幅度提高。

二是高血压、Ⅱ型糖尿病健康管理进一步加强。针对35岁-65岁高血压、Ⅱ型糖尿病人大多外出务工, 居无定所, 健康管理不到位的现状, 在摸清基本情况的基础上, 对这两类病人开展远程指导, 纳入常规动态管理, 使高血压病和糖尿病人的管理人数不断增多。个别外出未能按时随访的病人作结案处理。目前, 建卡在管的Ⅱ型糖尿病9819人, 规范管理率86%, 血糖控制率47%;高血压病41938人, 规范管理率91%, 血压控制率53%。

三是重性精神病人健康管理逐步规范。经过全面筛查, 我市建卡在管的重性精神病人3745人, 随访率100%, 绝大部分进行了免费体检。其中对35名符合条件的贫困重性精神病人给予了免费救治。

四是妇幼保健工作扎实推进。上半年全市孕产妇早孕建卡率86.35%, 系统管理率83.80%, 住院分娩率99.97%, 剖宫产率28.98%, 新法接生率100%, 高危妊娠管理率100%, 7岁以下保健覆盖率83.68%, 3岁以下系统管理率83.34%, 5岁以下儿童血红蛋白检测率54.69%, 主要妇幼保健数据指标整体向好。

五是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迅速。4月份, 成功处置小水镇冲头村中小学生群体食物中毒事件, 未出现人员死亡, 安定了人心, 维护了社会稳定。

篇3:北市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4年年工作总结

台湾地区现行社区大学评估制度的运作模式

(一) 地方政府对所创建的社区大学的校务评估

台湾地区的《终身学习法》第九条规定:“直辖市、县 (市) 主管机关为推展终身学习, 提供国民生活知能及人文素养, 培育现代社会公民, 得依规定设置社区大学或委托办理之;其设置、组织、师资、课程、招生及其他相关事项, 由各级政府自定之。”第二十一条规定:“各级主管机关得会同目的事业主管机关监督及评估终身学习机构, 其绩效优良者, 应予以奖励。”在此法律框架下, 各地方政府在其制定的《社区大学设置及管理办法》、《社区大学设置暨奖助要点》、《办理社区大学实施要点》及《社区大学委托办理实施计划》中, 均明确列出社区大学评估的规范, 同时, 绝大多数地方政府做出了《社区大学评估及奖励作业要点》、《社区大学校务评估暨作业要点》及《社区大学评估要点》等相关规定。

地方对社区大学的评估方式, 一般都采取自我评估及委员实地评估两个阶段。自我评估是由各社区大学根据所制定的评估标准的各项指标进行自我评价;实地评估则由评估委员实地进行检查评估。

(二) “教育部”对地方政府创建的社区大学的业务评估

“教育部”对地方政府创建的社区大学的业务评估, 是根据2008年9月15日所修订的《“教育部”评估直辖市县 (市) 政府办理社区大学业务实施要点》执行, 其目的是:了解地方政府推动社区大学的状况与成效以及对所属社区大学指导评估的情况, 以此作为规划社区大学政策的参考;提升地方政府推动社区大学办学与运行发展绩效, 健全各社区大学的体制;激励推动绩优的地方政府, 并指导协助地方政府健全社区大学的发展, 以培养现代化公民并构建终身学习环境。

“教育部”对地方社区大学业务评估的实施方式包括自评与复评两个阶段。自评是指当地政府预先完成对所属社区大学的评估 (含社区大学自评) 工作, 按照“教育部”所规定的评估期限及项目, 提交自评报告与自评表请评估小组审核;复评则是由评估小组按照社区大学数量, 采用分区集中的方式进行书面评估, 必要时根据实际情况抽访部分社区大学进行实地评估。评估委员由社会教育、成人教育、社区总体营造、管理、行政、文化等领域的学者专家、主管机关代表、社区大学相关代表及社团法人、社区大学“全国”促进会代表等具有专业学术背景与实务经验的人士组成, 并由社教司长担任召集人。

(三) “教育部”补助及奖励的社区大学审查

“教育部”补助及奖励的社区大学申请计划审查, 是根据《“教育部”补助及奖励社区大学及其相关团体要点》规定办理, 其目的在于健全社区大学体制, 推广社区大学功能, 提升国民人文素质与生活知能, 培养社区人才及现代化公民。基本上, 补助审查是针对各社区大学所提出的年度发展计划进行审查后, 决定资助额度;奖励则是针对社区大学上年度的发展计划的绩效进行审查后, 再决定奖励额度。事实上, 并非属于“教育部”对社区大学的评估, 正是因为经费补助及奖励的审核结果涉及年度经费分配的多少, 因此, 经常被外界解读为“教育部”对社区大学所进行的实质评估。

“教育部”补助及奖励的社区大学审查的实施方式, 以2008年为分界线, 前后有所不同。2008年以前, 采用分区集中审查的方式, 各区审查委员组成都包含学者专家、地方政府或社区大学代表 (或曾在社区大学教学、任职或担任顾问及咨询委员) 。审查作业包括书面审查和会议审查两个阶段。

书面审查:会议前请审查委员按照分组县 (市) 审查各社区大学所提交的计划, 委员分别给予审查意见, 并予以评分及提出补助或奖励建议额度后汇整。

会议审查:采用分组面谈与综合讨论两种形式。分组面谈是在审查会议上午, 按照分组由审查委员与各县 (市) 政府人员及社区大学进行面谈, 委员就书面资料疑问处, 请县 (市) 政府及社区大学代表补充说明, 每一县 (市) 政府 (含社区大学) 限定5分钟。地方政府及社区大学代表在面谈结束后即离场;综合讨论是在审查会议下午, 先由各分组说明各组审查情况, 并针对书面审查及面谈结果讨论, 决定补助及奖励额度。

从2008年起, 补助及奖励社区大学审查虽然仍采用分区集中审查的方式, 只是各区都由同一组审查委员 (8位) 进行审查, 审查委员的组成除一位按惯例聘请社区大学“全国”促进会 (以下简称“全促会”) 理事长担任外, 其余委员都是学者 (以社会教育及成人教育背景为主) 。审查作业包括书面审查与分区访评两个阶段。

书面审查:分区访评前由评审委员审查各社区大学提出的补助及奖励计划, 委员对每份资料给予审查意见及评分。

分区访评:按照各区规划的访评日程, 各社区大学依排定的顺序, 由校长、主任或经校长 (或主任) 授权的主任秘书出席 (每所社区大学最多2人) , 与审查委员面谈。委员就书面资料疑点处, 请社区大学出席人员补充说明, 每所社区大学访谈时间为25分钟。在完成所有社区大学访评, 并汇总所有委员审查意见及评分后, 由社教司长召开会议, 听取所有审查委员说明整体审查情况及建议后, 决定各社区大学的资助及奖励额度。

(四) 社区大学“全国”促进会推动的社区大学认证

虽然社区大学发展迅速, 但是依然存在自我形象和定位模糊、招生困难等现象。因此, “全促会”从2001年起即着手进行有关社区大学“全国”性评估的研究规划;2002年9月完成了《社区大学评估制度的规划》的研究报告, 提出一套评估指标及实施方案。“全促会”在2004年7月, 分别在北、中、南及桃竹苗等四区召开社区大学评估会议, 征集社区大学对该项工作的见解与看法。综合各社区大学意见后, “全促会”认为在社区大学发展初期, 评估 (或认证) 的目的不只是评定不同社区大学的优劣, 而应将重点放在建立指导机制上, 使社区大学的运行发展迈向专业化。因此, 决定于2005年起进行试办性质的认证工作, 并以社区与社会参与作为试办阶段的认证项目;经过两年实践后, 将原来三种认证项目整合为单一的社区大学认证, 并将原有的社区与社会参与扩充为学校经营与公共参与, 涵盖社区大学的行政、课程与教学等相关项目。

“全促会”所推动的社区大学认证的实施方式, 主要包括辅导认证准备、认证评价及核定等三大部分。辅导认证准备是与其他评估或审查实施程序中最为不同的部分。辅导认证准备是指认证委员会接受社区大学的认证申请后, 开始对社区大学进行认证辅导工作。认证辅导工作的内容包括自我评价报告书及各式表格的说明与填写、认证指标的调整与沟通、认证资料的准备以及实地评价执行方式等。认证评价部分包括自我评价与委员实地评价两个阶段。

自我评价:受评社区大学根据全促会制定的评价指标进行自我评价, 并撰写自我评价报告书。

委员实地评价:由访评委员针对受评社区大学申请认证的项目, 就其自我评价报告书进行书面审查, 并赴社区大学进行实地评价, 访谈、观察及检查制度的执行与运行。根据自我评价报告书逐项进行评价, 每一指标都需要检查并做记录, 再汇整为委员评价报告书。

“全促会”所推动的社区大学认证, 访评委员的组成包括学者、NPO (非营利组织) 执行长或负责人以及社区大学代表 (校长、主任或主任秘书) 等, 除评价观点比较多样之外, 较注重学理与实务经验的均衡。值得注意的是, “全促会”所推动的社区大学认证, 在实施方式和作业程序上与其他评估并无太大差异, 只是二者在评价的目的上有显著的不同。评估着重在对各社区大学进行办学绩效的评比, 对各社区大学会有相互比较排名的竞争压力;认证则是社区大学自认已具相当办学专业能力时, 主动向认证机构申请认证。此外, “全促会”所推动的社区大学认证采取自愿性认证制度, 并以指导各社区大学建立其专业为目标。

由此可知, 台湾社区大学的运行发展, 除了受到地方主管机关的监督, 其评估结果事关社区大学能否继续运行之外, “教育部”对各地方政府创建的社区大学的业务情况进行评估, 事实上对社区大学课程及办学质量的提升, 也有着连带性的影响;而“教育部”对于各社区大学的补助和奖励审查, 其结果涉及社区大学年度补助及奖励款项的多少, 而补助及奖励款又是多数社区大学年度经费的重要来源, 因此受到所有社区大学的高度重视。此外, “全促会”所办理的社区大学认证作业, 则从指导的角度帮助社区大学的运行。

台北市社区大学评估机制的运作

(一) 评估机制建置目的与功能

台北市政府以公办民营的方式委托办理社区大学, 而社区大学接受政府补助, 使用公有场地, 为了提升其运行管理绩效, 同时, 为了保障社区民众的学习质量, 所以通过“教育局”定期办理绩效评估, 对社区大学进行督导管理, 其评估结果则关系到各社区大学的办学声誉、财务经费及政策执行效果。

根据台北市“教育局”于2000年公布的台北市社区大学评估要点, 开展社区大学评估机制的建置目的最初只是为解决社区大学的办学绩效, 到2003年, 台北市社区大学的评估指标要点逐渐转变为了解社区大学办理绩效, 作为规划社区大学政策的参考, 通过社区大学自我评估及学者专家实地评估, 发现问题, 并指导改进, 以帮助社区大学解决问题, 激励办学成绩优秀的社区大学, 以全面提升社区大学的办学绩效。在2008年最新修订的《台北市社区大学评估及奖励作业要点》中, 更进一步将激励办学绩优的社区大学, 全面提升社区大学的办学成绩调整为提升社区大学的质量, 促进社区大学的持续发展。从这个转变中可以看出, 台北市“教育局”对于社区大学的政策与目标已趋于明确, 同时, 也凸显了其评估目的不再局限于社区大学办学绩效和问题解决等消极目的, 而是更加关注社区大学未来发展的可持续性。

(二) 评估机制的运作现状

关于台北市社区大学评估机制运作的现况, 可以从社区大学的法规基础、社区大学评估的实施方式、评估项目、指标及评估结果的运用等方面进行研究。

台北市社区大学评估的法规基础台北市政府最初实施社区大学评估的法规基础, 是在社区大学试办期间的《台北市政府试办社区大学实施要点》第九点规定:“教育局对于社区大学应每年办理评估, 评估要点另订之。”并据此在2000年6月制定了《台北市社区大学评估要点》, 以办理社区大学评估工作。随后实施社区大学评估的法规基础则是根据《社区大学设置暂行要点》第十三条的规定:“教育局对于社区大学, 得进行定期之评估与不定期之辅导, 作为是否同意继续办理之参考根据。前项作业要点, 由教育局订之。”并据此制定了《台北市社区大学评估作业要点》。台北市社区大学评估最新的法规根据是2007年8月颁布的《台北市社区大学设置及管理办法》第十四条的规定:“教育局对社区大学得进行评估, 作为改进或委托办理续约之根据。前项评估要点, 由教育局订之。”并于2008年10月公布了现行的《台北市社区大学评估及奖励作业要点》。

台北市社区大学评估的实施方式就社区大学评估的方式而言, 按照试办期间所实施的《台北市社区大学评估要点》第六点规定:“评估分为自评及受评两部分, 本局于实施评估日十四日前通知受评单位, 受评单位应于实施评估日七日前填妥社区大学概况表及社区大学自评表, 送本局汇参。受评实施方式以简报、参观、查阅资料与学员座谈等方式进行。”其中, 2003年公布的《台北市社区大学评估作业要点》第四点规定:评估采取自我评估和委员评估方式, 第五点规定:评估对象分为: (1) 自我评估:本市12所社区大学。 (2) 委员评估:先分为甲、乙两组, 然后, 公开抽选受评组别及顺序。根据2008年10月最新的《台北市社区大学评估及奖励作业要点》第五点规定:实施方法, 一是评估项目, 包括行政、课程、教学、社区参与、财务、特色等, 视当年度工作重点而定。二是评估方式, 分自我评估与实地评估两部分。 (3) 实施步骤:第一步, 公告评估内容;第二步, 确定受评对象;第三步, 筹组评估小组;第四步, 实施自我评估;第五步, 进行实地评估;第六步, 撰写实地评估总报告;第七步, 公布结果;第八步, 追踪辅导。

台北市社区大学评估的实施方式, 一开始即采取自我评估与实地现场评估相结合的做法。这几年的主要变化在委员实地现场评估的部分, 原先局限于评估时间与实地评估委员的时间安排相配合, 曾经采取分组实地现场评估的方式进行, 但是这种分组方式容易引发受评对象对评估标准的一致性及公平性的质疑, 最终, 还是采取了同一组实地现场评估委员到12所社区大学评估的做法。

(三) 台北市社区大学的评估项目与指标

社区大学评估指标基本上会配合“教育局”年度指标进行修订, 邀集专家学者召开两次社区大学评估指标会议, 研讨当年社区大学评估指标及内容。此外, 在评估指标研讨修订时, 也对积极配合社区发展趋势、社区大学需求及“教育部”评估地方政府创建的社区大学业务的评估重点适时地更新或调整指标。迄今为止, 《台北市社区大学评估要点》经过了5次修订, 如表1所示。

台北市社区大学评估的类别、项目及指标的比例每年均有所变动, 历年评估标准及主要项目如表2所示。

分析台北市“教育局”1999~2003年间所采用的评估指标, 评估项目主要分组织与运作 (占20%) 、课程与教学 (占20%) 、师资与行政人员的聘用 (占20%) 、社区服务 (占10%) 、环境与设备 (占10%) 、财务规划 (占10%) 、咨商与服务 (占10%) 等七个大项进行评估。由于1999~2003年期间属于台北市社区大学的萌芽期及试办期, 因此, 评估类别、评估项目及评估指标的区分不太严谨, 当时所设计的评估指标中的评估项目实际上应调整为评估类别。另外一个较为明显的问题是评估指标过于笼统, 内容不够具体明确, 容易造成评估委员缺乏共同的评分根据, 导致不够客观的评估结果。

2004年, 对上述评估指标进行了修订, 在评估项目部分增加了“资讯化管理”一项, 并将七大项评估项目整合为行政及信息化管理 (占25%) 、课程教学及研究发展 (占25%) 、学员服务及社区参与 (占25%) 、财务管理及环境设备 (占20%) 、办学特色及其他 (占5%) 等五大类。2006~2008年, 则修改为行政管理与执行 (占35%) 、课程规划与发展 (占20%) 、师资与教学 (占20%) 、学员服务与社区参与 (占25%) 等四大类。到2009年, 又分为行政管理与计划执行 (占20%) 、财务及环境设备管理 (占15%) 、课程规划与发展 (占20%) 、师资与教学 (占20%) 、学员服务与社区参与 (占25%) 等五大类。

总的来说, 台北市社区大学评估指标所涵盖的层面十分详尽, 但还是存在一些有待商榷的问题。

一是指标的关联性。某些评估指标、评估项目及评估类别之间的内在关联性较低, 并且有些指标变化较快, 例如, 评估指标中曾出现的“社会大学活动获大众传播媒体报导之实务与记录”及“编印社区文化地图”等只出现过一次。

二是项目配分的合理性。评估项目的配分比例, 部分无法真实反映在相应的评估项目及评估指标中, 例如, 评估项目中有一项为“学员服务及社区参与”, 所包含的评估项目之一为“社区参与”, 仅占该类别配分比例的20%, 应该调整。

三是评估指标的稳定性。尽管台北市社区大学评估机制的特点之一在于评估指标能够适时创新, 以适应社区大学政策或年度工作计划的改变, 但如果评估项目及指标经常处于变动不稳定的状态, 反而会容易弱化评估指标的引导效果, 同时也不利于社区大学在该评估项目上的长期成果积累与稳定发展。

台北市“教育局”希望将所有行政、财务的制度化与信息化、课程的特色、师资培训、社区参与、与其他政府部门的配合度、社区运行状况、网络教学提供及回应上半年的评估结果等等都涵盖在评估范围之内, 但总体来看, 评估类别、评估项目、评估指标及观察点彼此之间的区分仍不够完善, 存在范围重叠、叙述重复的问题, 因此, 这也往往成为下一年评估指标修订的重点。

(四) 台北市社区大学评估结果的运用

台北市的社区大学根据评估等级, 分为特优、优等、甲等、乙等、丙等五个等级。评估结果列为特优、优等及甲等者, 除可继续办学外, 颁发奖金及奖牌一面;获乙等者, 经“教育局”通知限期改善, 逾期仍未改善或改善后不符合“教育局”要求的, “教育局”可终止或解除合同;获丙等者, 将立即终止或解除合同。另外, 对于受评单位要予以追踪辅导, 必要时要进行后续评估。由于按照台北市社区大学委办合同的规定, 合同期三年, 最多可续约一次。三年期满后, 必须连续三年获得甲等以上之成绩才可续约。因此, 这项规定可以说使得台北市社区大学评估机制发挥了最大的监督功能。此外, “教育局”从2009年起增设评估奖金的计划, 根据年度预算, 按照评估的成绩, 择优发给奖金:特优者最多奖励80万元新台币;优等者最多奖励50万元新台币;甲等者最多奖励20万元新台币。

自台北市社区大学创办以来, 评估机制便伴随着社区大学的发展同时运行, 除了希望评估机制能帮助社区大学发现问题, 作为发展方向的引导外, 随着社区大学的运行逐渐走上正轨, 地方主管机构、各社区大学在评估机制的规划上, 更盼望其能成为社区大学的一项自我管理机制, 建立起社区大学的总体形象, 落实社区大学精神, 以争取更大的社会认同。同时, 让社区大学的运行可以通过评估指标更加具体化, 以营造社区大学的专业性, 进而使社区大学朝着持续化发展的目标迈进。

参考文献

[1]杨碧云.台北市社区大学十年回顾与前瞻[M].台北:台北市政府教育局, 2008.

[2]郑敏惠.台北市社区大学绩效指标建立之探讨:由下而上途径的观点[J].公共行政学报 (政大) , 2009 (32) :105-142.

篇4:北市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4年年工作总结

[本刊讯]安徽省墙体屋面材料工业协会2014年度会员暨行业科技创新、装备推介大会于2014年11月19~21日在淮北市口子国际大酒店隆重召开。参加本次大会的有中国砖瓦工业协会、安徽省经信委、墙改办以及部分市县墙改办的领导、行业专家、学者、各地墙材协会、墙材网的领导。参加本次大会的国内知名墙材企业配套设备生产企业68家, 会员企业285家, 参会人数近550人。中国砖瓦工业协会会长孙向远向大会致辞并介绍了墙材行业近一年运行情况, 安徽省、市有关部门的领导到会并作了重要讲话。西安墙体材料研究设计院党委副书记兼《砖瓦》杂志社社长黄新南向大会致辞并介绍了全国墙材网的工作情况。大会表决通过了安徽省墙材协会2014年度工作报告、修改章程的报告以及变更协会名称的报告。并以“大力发展绿色建材, 不断推进科技创新”为主题对安徽省墙体屋面材料行业的现状进行了研讨、分析, 对行业的发展前景进行了预测与展望。大会组织了专题技术讲座、企业产品新闻发布, 并组织参观了淮北油西环保建材有限公司等四家墙材生产企业, 为会员企业产品结构调整、企业转型升级、节能减排、推广新技术提供了相互学习交流、借鉴的机会。本次会议规模大, 企业参与众多、交流充分, 取得了圆满成功。

篇5:北市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4年年工作总结

朱冬青理事长通过分析国家统计局对浙江防水行业的数据,以及浙江防水行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落后的销售模式,指出浙江防水行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浙江防水企业应该认真思考发展理念,积极行动起来;浙江防水协会应在行业自律、防水造价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营造好公平竞争的行业发展环境,提升行业品质和产品质量。在当前工信部、质监总局、住建部全力整治建筑工程质量的大好环境下,浙江防水行业应抓住机遇,加强生产、设计、施工及建筑工程等领域的互动,配合浙江省住建厅开展建筑工程质量通病的综合治理。

戴迪荣处长通报了浙江省建材行业经济发展的统计数据,结合浙江省政府“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的战略思想,希望企业家们对在新常态下的经济增长要有平常心,指出企业应积极响应提升产品质量的号召,加强自律,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沈华清处长介绍了在新常态下,质量管理部门的工作重点,希望企业着力主体责任意识,加强自律工作,诚信经营。羡永彪主任通报了今年防水卷材国家监督抽查的情况,并对检测情况、不合格项目等进行了详细分析。

会议通过了浙江省防水协会陈孟斌会长所作的工作报告、财务报告,一致通过了“关于增补卢建华同志为副会长的报告”。浙江省土木建筑学会防水学术委员会游劲秋主任、浙江省建筑业协会防水专业委员会湘彤秘书长介绍了学会、专业委员会的工作情况。

12月28日上午的浙江省建筑防水行业协会3届7次理事会扩大会议暨行业自律公约签订仪式上,绍兴市橡胶有限公司等17家防水企业庄严地签署了《浙江省建筑防水行业自律公约》,开启了浙江防水行业强化企业主体责任意识,通过行业自律,提升产品质量和行业发展空间的序幕。

上一篇:从泪水中学会微笑下一篇:电票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