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经验材料

2024-04-12

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经验材料(共11篇)

篇1: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经验材料

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经验材料

让思想品德教育生活化

学校:石墩河学校姓名:屈翠茹

我们县是一个偏远的山区县,在思想教育方面存在不少的困难,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师资力量不够。就我们石墩河学校而言,由于教师人数少,所以每位教师所带科目都在三个以上,就我来说带了三到六年级品德还有五和六年级的英语及六年级数学,其他教师代课情况也都差不多与我相同,所以教师往往是力不从心,心有余而力不足。

其次,没有专业的品德教师,课堂形式单一,一般都是讲授,结合教材举例让学生讨论,并发言。而教材不大多数例子都不适合我们农村的小学生,大多数来源于大城市,比如在公交车上,在公园等。我们的山区小学生根本没有亲身经历过,所以孩子觉得这些和自己无关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因此讨论发言往往都是形式而已,没有实质内容和意义。对学生思想教育也没有起到很大的作用。

最后,我们农村孩子的家长大多数没有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意识,没有做好榜样,比如有的住校生在学校借了老师或者是同学的钱学生不及时归还家长不但不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批评教育反而和孩子打成一片不承认借钱了。再比如,我去年在陈家坝带一年级时我们班上有个学生经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家长担心我会批评孩子所以就帮自己的孩子写作业。可见这些家长在家根本不会对孩子在思想教育方

1面起到正面的作用。

虽然客观原因很多,但不意味着我们学校会忽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因为我个人认为思想品德教育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之中,与其它各育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起着主导作用。鉴于以上原因,我们就应该建立一套适合本校的思想品德教育模式,那就是除了思想品德课堂之外,我们应该让品德教育走进生活,在生活中无形的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第一,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小生模仿性很强,教师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学生都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工作中我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凡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我首先做到。如要求学生对人讲话要有礼貌,我就带头运用礼貌语言;要求学生要爱护环境,我就带头做好环保工作。我们有的教师经常教育学生要保持卫生不要乱扔垃圾,而自己却把手里的垃圾随手乱扔。比如我曾在一篇杂志上看到过这样一个例子,一位教师正在上品德课教孩子们要使用文明语言,有一名学生在做小动作,教师发现后竟然说:不想听了就滚出去。这样的例子在我们身边其实很多只是我们没有注意到,所以作为教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其次我们应当学会给学生说谢谢,当学生主动给你帮忙时应当说声谢谢,这一点我一直是坚持的。一句简单的谢谢会在小学生的心理产生很大的影响,这也许比你在课堂上强调要讲文明礼貌的效果好得多。

第二,让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各个学科。比如语文课我们要着重加强科学人文精神教育,爱国主义的教育;科学课要加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坏境的教育;音乐美术课要加强审美观的教育;思想品德可要加强行为习惯的教育。同事要充分利用课堂的突发事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比如在上课时看到两名同学正在打架,一名同学的鼻子已经出血张老师立即予以制止。随后这节课他以“有这件事想到的为题目”让学生深刻反思自己曾经有过的过激行为及产生的后果。等到后半节课互相交流时,被打的那个同学想到自己刚才的行为可能会让自己的身体残伤,带来终生的痛苦,给家人带来莫大的伤害,尤其是想到含心如苦教育自己的奶奶时,他更是泣不成声。打人的那个同学也是悔恨不己,想带自己刚才的行为可能会给对方带来永远无法弥补的伤痛,昂贵的医疗费就会击垮他的家庭,他简直不敢再想下去。其他同学也深刻反思自己曾经的不良行为,有触动,又惭愧,又后悔。刚刚还是一群不谙时事的孩子,好像一下子长大了。他们忽然明白了:同学之间本应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即便有天大事忍一下也就过去了。他们变的爱别人,爱父母,爱自己了,变得宽容了。这节课张老师虽然没有过多的语言,却起到了于无声处惊雷的作用。

第三,在生活中处处留心,从生活的每个细节无形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我们学校大多数学生由于家离学校较远,都是寄宿生。因此老师和他们在一起生活接触的机会较多,比如学生在用餐的时候,经常有倒饭菜的现象,我就让学生以此为话题做一个调查和统计,让学生从数据中认识带自己行为的严重性,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让他们想一下自己的父母种粮食的苦和累,从此以后倒饭菜的现象几乎没有了。还有,有一次我们去家访。由于是山路所以我们只有步行,由学生带路,走了两个多小时了我们已经累的腿发软了,学生说至少还得再走半个小时。学生说他们每周都是走到学校上学的已经习惯了不觉的累。那天回来之后,我告诉了全班同学我的感受,我让他们以“走出山区以后”为题写一篇作文,完后共同交流提出我们怎样做才能走出山区,过上我们作文里写到的生活呢?学生们一下明白了并反思了自己的行为,从那天后我们班上的学习风气浓了许多。

第四,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特殊性。众所周知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每个孩子的言行举止与家长的素质相关。所以我们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由于开家长会的机会不多,所以我们教师应通过电话或者家访的形式于家长沟通,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推广家庭教育的能力。鼓励家长主动的参与到学校教育,学校管理中来,使家长意识到孩子的教育不是学校单方面的,家庭教育也非常重要。要使孩子懂礼仪,认识到对人讲礼貌,关心人、尊重人和帮助老、弱、病、残者是处理人际关系基本原则的具体表现,要求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懂得待人接物的基本礼节,做到尊老爱幼帮助有困难的人;使孩子懂得谦虚谨慎、诚实可信是我国人民的美德,能用这些准则来要求自己。

第五,利用各种传统节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比如可以在三.八妇女节组织学生进行朗诵,唱歌,舞蹈等形式多样的节目表达学生

对母亲的感恩。清明节来临之际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观看一些革命烈士故事的影片,也可以让学生在国旗下举行如队仪式,让学生了解国旗,了解红领巾,对学生进行知国情,爱祖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教育。

六.一儿童节可以进行歌咏比赛,这样学生不但懂得了合唱的技巧也培养了他们的团体意识。

第六,课堂教育不能忽视。虽然我们把思想品德教育融入了生活当中但是并不带表我们就可以轻视思想品德课。我们很多教师都觉得品德课没什么可上或者说不知道怎么上,这种现象不仅是在我校存在,这应该是个普遍现象,其他学校应该都存在这样的现象。这就要求我们教师首先从思想上要重视这门课,其次应严格要求自己在这门课上稍微下点功夫。可以利用课余时间通过网络等渠道进行专业学习不断的提高自己,使思想品德课更生动,形象,能真正的起到对学生的教育作用。

时间:2012.3.7

篇2: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经验材料

田志栋

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学校安排我来谈一下教学经验,说实话,内心比较忐忑。我只是长得比较“着急”,看上去似乎好像有经验而已。但要完成任务,因此,搜肠刮肚,总结了一些所谓的“经验”,下面给大家汇报一下,希望各位同事批评指正。

一、备课。“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备课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工作和环节,备课不精,可能会使我们的课堂留下很多的遗憾。

我认为在备课中要做好三个方面:备课本、备生活、备学生。

备课本要做到教材必看、教学用书必看和配套练习必看。这样既熟悉了教材,又了解了课标要求,也明确了练习的编排方式、设问方式、答问方式。要认真构思教学环节、编写教案。我认为,不管考题有多少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课本始终是根本。

备生活是指要了解学生的生活,寓教于需,要了解社会时政,寓教于趣,要设置能吸引学生的情节,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

备学生是指要清楚学生的年龄阶段,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能站在学生的角度设置课堂环节,处理知识。这是大家都清楚的,在此我就不一一赘述。

二、上课。只要备课充分,上好课也就顺理成章了。我在上课时,注意了三个方面:第一、在上每节课前,我都会在心里对课堂做一遍“预演”,先讲什么,后讲什么,是否过渡自然,是否条理清楚,是否合乎情理;第二,大家都知道,政治知识其实是比较枯燥的,而我们的上课时间基本上都是大家比较疲劳的时候,因此,我在上课时特别注意让自己的课堂幽默些,有时还刻意制造些“小插曲”,使课堂的笑声多一些;第三,课堂总有意外,林子大了,什么鸟„,不对,是学生多了,什么学生都有。在课堂上,尽量让大事化小,不激化矛盾;急事,笑着解决,给学生一个台阶,也给自己一个台阶。

在上课这个环节,在讲解具体某个知识时,我们要避免知识的简单陈列和堆积,而是要注重知识框架体系的建构,使学生明确每一个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我认为,作为一个政治老师,不能成为一名简单的“翻译家”,第一句是什么意思,第二句是什么意思。我们可以打乱课本上原有的知识排列,重新组织,以使其更容易被学生接受。课本是根本,但不是说顺序也必须照章一一进行,不可改动。

在讲解知识时,我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1、在课本上做标注

把问题记在内容旁边,还要对内容分条分点,并标注出关键词。学生如果不做标注,过几天,当问到这个问题时就会找不到地方了;或者有的学生在书上只划出内容而不标注问题,过后也就不知道自己划的是什么问题,这样,划与不划都没效果。

2、有意识地让学生重复基本的知识点

在每节课前都可以重复1—2个基本知识点。可以用抢答、竞猜、师生、学生互问、接力等多种形式,当学生答不上来时可以翻书看,可以找同学帮忙,不给学生制造太大的心理压力,我们提问的目的,不是要通过偏难险怪的问题考住学生,不是要通过严刑拷打惩罚学生,而是要经过多次重复,使学生慢慢地记住这些基本知识点。

3、归纳课本的逻辑体系

课本中每单元各课知识间有一定的逻辑关系,可以在学习之前给学生讲明其内在的逻辑体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内容有整体的理解和认识。也可以在一段内容学完后引导学生归纳逻辑体系,使学生对学过的内容进行整体的回顾和把握。

4、复习相关知识点

课本中有一些重点的问题或知识点在不同的单元或框题中出现,在教学的过程中,遇到了就问问学生,在前面是否见过这个说法或这个名词,引导学生学新知识的同时不断复习旧的知识,或者引导学生把出现在不同章节中的相同知识点整理归类在一起。比如讲初三政治的《共同理想》时,提到:“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个说法是否熟悉?在课本什么地方出现过?进而,引导学生想到党的基本路线的内容;想到“三步走”战略;想到“两个一百年”的目标等等。我们通过这种不断重复、归纳的方式,使学生巩固知识,加深理解。

三、练习。熟悉我的老师都知道,我一直反对通过大量的练习来磨砺学生。我始终认为政治首先的作业是背诵,其次是把字写对,然后才是练习。如果我面临着是让学生背还是让学生练的选择,我会选择让学生背。练习可以不要,背诵必不可少。尤其是初一初二的政治。有很多老师会想光一味的让学生背,没意思,没劲,学生不愿背等等,我想这可能是背的方式太单一了,背也可以有很多形式,比如:小组比赛、抢答、限时背等等。当然,背诵之后,也应有适度的练习,课时练外加两三套精心选组的试卷就可以了。课本上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初

一、初二试卷上考的知识更是有限的,只要把知识体系建构好,区分好主次,有计划的安排学生背诵和练习,既不会加重学生太多负担,成绩应该也不会太差。

四、教师反思

教学反思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但可以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与专业素养,还能让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弥补自己的不足。通过反思,做的好的,我们坚持;做的不足的,我们改正。从这个意义上讲,反思使人清醒;反思使人进步。我们应做一名善于反思、勤于反思、敢于反思的人。

以上就是我的汇报,欢迎各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2016.8.25

篇3:思想品德课教学经验初探

一、创新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 课堂教学改革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重点

1. 对同一个问题, 要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思考、提问。

要多引导学生开动脑筋, 鼓励学生标新立异, “不唯书、不唯师、不唯上、不迷信、不盲从、不满足现成的方法和答案, 鼓励其去怀疑、去超越、去创新。”所以, 在教学中, 我要求学生不仅要敢于提出问题, 更要善于提出问题。只有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思考, 才能更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 阅读中要讲求方法, 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问题的症结所在。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往往只求现成的且行之有效的方法。有些学生懒于动脑, 愿意吃别人的“剩饭”, 只盼教师将现成答案公布出来, 这只能使他们流于浅层次而不能真正地有所收获。因此, 每次布置预习内容后, 我要求学生必须先列提纲, 然后就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尤其是对一些热点问题, 让同学们各抒己见, 共同思考。这样, 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又能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

3. 主动阅读, 培养学生勇持己见、敢于质疑。

我认为, 主动阅读植根于学生独立自主、艰辛探索的实践中, 又直接通向“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目标。这样教学的结果定会获得被动阅读所无法替代的效果。

二、要更新教学手段和方法, 这是实施创新教学的重要条件和保证

对一些疑点、难点问题, 或与实际联系紧密的理论问题, 我采用了现代化的教育手段, 如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把抽象的要领、理论用优美的电脑动画进行形象化的展示, 再配上悠扬的音乐和声情并茂的讲解, 让学生享受到思维的乐趣和魅力, 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更好的培养和锻炼。或让学生走出课堂, 做社会调查, 比如, 与家长配合安排学生回家看“今日说法”、“焦点访谈”、“时事传真”、“中国报道”等电视栏目, 让他们亲眼目睹社会现实, 从中受到教育, 明确学习目的, 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科学的人生观。

马克思曾经说过:“创新思想就像一颗种子, 它是人的生命迸发出的最鲜活的、最灵性的火花, 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传播知识的种子, 而是在于启迪唤醒学生的创造精神, 使得这颗种子发芽、成长。”因此, 政治课教学只有善于“变中求进”, 才能为学生更好地播种培养这颗“创造种子”, 取得更高、更优的教学效益。

篇4: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经验材料

关键词:思想品德;已有知识经验;开发与利用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信息,学生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学习者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信念的基础上,对新的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从而建构起自己的理解,而原有的经验系统又因新的信息的加入而发生调整与变化的过程。学生的经验是基础性的教学资源,是我们教学的起点,知识只有与学生的经验结合起来并最终内化为学生新的经验才有价值。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开发与利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以促进学生新知生成的一些做法。

一、调查学生,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具有内生性、潜隐性特点,要将所学习的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联系起来,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经验解读、建构、融合新知识,教师就必须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这些知识、经验设计教学,达成教学目标。课前调查是了解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状况的有效途径。这里的调查,可以是一项专项调查,也可作为作业的一部分来实施;可以在课前进行,也可以在课堂中进行;可通过学生口头表述要了解的内容,也可以让学生以书面的形式来表达要了解的信息;调查的内容教师可以收集起来加以整理并应用到教学设计中,也可以在课堂上以随机抽查的形式来了解,随堂应用所调查的信息。调查的方式、利用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不拘一格的,但调查的内容要与所学习的内容有切入点,也就是所了解的内容有利于学生解读、建构新的学习内容,能促进学生新知的形成。

二、使用学案,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学案导学就是在教学中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注重学法指导的一种教学策略体系。我校所编制的思想品德课学案的格式是“四个板块,两个层次”。“两个层次”是指学习分为两个阶段,学生自己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阅读课文就可以完成的学习,是学习的第一个阶段,称之为初步学习;学生在初步学习中不能完成的重难点问题要通过师生、生生互动才能完成的学习,是学习的第二个阶段,称之为深化学习。初步学习中所涉及的学习任务对学生有两个要求,一是认真阅读课本,二是调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读、建构、融合新知识。找准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与新的学习内容的切入点是教师设计初步学习任务的关键,也是调动学生运用已有生活经验建构新的学习内容的关键。

三、创设生活化情境,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创设“生活化情境”,就是创设教学情境时要把生活作为教学的背景,要注意做到模拟生活,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接近现实生活,使所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密切相连,让学生产生如身临其境,仿佛自己就是情境中主角的感觉。在创设情境时,教师要仔细甄别与筛选,要选择那些与学生自己的生活密切相连又与所学内容高度相关且具有趣味性的生活化的情境才能从各方面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激发学生的情感,诱发学生观察、体会与思考。通过情境创设的“生活化”把无声的“教学文本”演绎成鲜活的“生活文本”,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加深对道德规范的理解,这种思想品德教育的效果远远胜于空洞的说教和规劝。思想品德教育效果的取得其关键在于生活化的情境激活了学生相关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倍感亲切、饶有兴趣,从而有了学习、探讨的欲望和需求,让学生感到探讨这些问题对指导自己的实际生活是有帮助的,所以,他们想学、乐学。

篇5: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经验材料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朋友:

大家好!我站在这个神圣的讲坛上,我感到无比荣幸,也有一点惶恐,我相信大家鼓励的眼神会让我出色完成今天的交流。我的想法是:共享困惑,才能共享认识;共享认识,才能共享成功,获得共赢。我今天的交流分三个部分:

一、黎明前的黑夜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从接触新课程、新教材、新理念到教学理念的蜕变、教学实践的探索,我曾经历过许许多多的困惑,甚至“彷徨”过,直到今天的“呐喊”,心中仍存困惑,细细想来,主要表现在四个大方面:

(一)新旧教学理念的冲突,尤其是师生角色转变问题;

(二)新旧教学模式的冲突;

(三)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四)教学评价与考试考查的冲突。具体到细节如教学目标的确立,教材的运用,教学思路的设计,教学素材的选择,情景问题的设置,教师的课堂语言,教与学的时间分配,教师的讲解与学生的自学探究,教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课堂教学评价等等一系列细节问题,都是我们教学所面临的困惑。无论是大的方面,还是细节问题,新旧理念的冲突是所有冲突和困惑的核心所在,也是最难以蜕变、理解和把握的。面对教学中的困惑,我们应学会欣赏,学会接纳,因为全新的挑战为我们提供了更广阔的思考、探索空间,为我们提供了“长风破浪”的机会,把握住这个机会,我们就能走向成功。记得有这样一句诗: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现作为我交流的第二部分。

二、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曾经读过这样一个故事:在自然界有一只小虫子,为了心中的那份梦想情愿作茧自缚,毅然放弃眼前的光明和美好,将自己束缚在小小的茧中,面对种种磨难和无边的黑暗,它没有放弃,而是在一次次审视自己,更新自己,就这样一点一滴向自己的梦想靠近。最终,它超越了平凡,超越了自己,变成了可以在天空偏偏起舞的蝴蝶。寻找光明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直面困惑、解决困惑的探索过程。我想结合我县实际和自己的一些有益探索和大家交流三个方面。

探索

一、理念的蜕变

什么是理念?理念就是一种认识,一种思维,更是一种行动。理念不是空中楼阁,而是建筑楼阁的砖瓦;它不是一些简单的说教和抽象语言符号的堆砌,而是贯穿于每一个教育细节的行为航标,体现在每一个成功的教育教学案例或教学环节中,甚至是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问题的设计,一句中肯的评价等等。教学理念是宽泛的,我想学生在教学中的角色问题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核心动力,既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也是课堂教学的落脚点。坚持学生中心论,就必须牢牢把握学生这个中心,使课堂教学素材和教学形式围绕学生来选择,让学生成为教与学的主体,成为课堂的主角,成为教学的最终试金石。在教学实践中,我坚持以学生的生活需要为出发点,以引导学生的健康成长为落脚点,积极引入生活化教学形式,使学生的主体角色得以充分保障。

教学理念的蜕变是艰难的,需要我们付出艰辛的努力,不断超越,更需要科学的引领。为推动思想品德课教学理念的更新,博兴县教研室鲍向全老师在常规中求创新,通过“搭建平台、互动交流、引领发展”有效地推动了全县思想品德学科理念的转变。有几个细节和大家分享一下:(1)教学研讨会就是一个交流的平台。在我们固有的思想中,参加研讨会对于普通参会者而言只需带好眼睛、耳朵即可,可交流的平台不光要求我们看好、听好,还要说好、交流好、解决好。研讨会的座位的安排由平行变成圆形,典型发言人不再是指派,而是交流平台上最活跃的人,最被大(文章转载自[个人简历网-范文频道] http://i.gerenjianli.com/ 请保留此标记)家认可的人。研讨会也由平静变得活跃,参会者也由被动接受变成了主动思考和获取。(2)小故事大智慧。小故事大智慧是近几年书市上流行一种类型,小小故事蕴含着丰富的哲理,这恰恰是一种教育的艺术,教育的理念。在教学研讨会上,“授之鱼与授之渔”的故事让我懂得了方法的重要性,新龟兔赛跑故事增强了我的合作意识,启迪取代了说教,细节的变化,本身就是一种理念的展现、启迪和召唤。

为了尽快的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们学校也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与实践,“看、听、读、说、做、带”是我们更新理念的基本行为。如看,观看研讨教材培训教学课例和远程教学课例,零距离接触专家、名师的教学实录;再如读,组织老师读《课标》、读《思想品德课教学》杂志、读思想品德课教学网;还有带,开展师徒结对活动,促进年轻教师发展。真诚的合作,全面地交流带来的是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教研工作的长足发展。

探索

二、细节决定成败

不知大家有没有看过一本名叫《细节决定成败》的书,是讲企业经营的,它用案例的方式向我们阐述了细节的魅力。面对我们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我们也应关注细节,在细节中把握成败。

1、教学目标的确立。新课标指出:本课程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必修课程。课程性质的定位,不仅带来了教学理念、教材的变化,也直接引发了教学目标的改变。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学目标依次为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而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情感态度价值观提到了教学目标的首要位置,而知识则成了第三位要求。这种顺序的调整不是形式的变化,而是课程理念的展现,这提示我们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过程中必须加以关注。对于教学目标的确立,我是这样认识的: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重在潜移默化的养成教育轻呆板、教条、赤裸裸的说教;淡化知识不是忽视知识的积累,而是淡化知识的抽象说教和灌输,重视知识的形成与运用,达到学以致用。

2、教材观。对于教材,我是这样认识的: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一种依据,一种载体,一种工具,但绝不等于教学的全部。教材的编制是依据课程标准面向全体精心编织的教学范本,而我们的教学面对的却是全体中的个体,应依据学生实际和组织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二次创作,对其进行有效的取舍整合,有时是顺序上的调整,有时是教学内容的补充和拓展。如九年级第1单元第二课第一目:《责任对于你我他》。教材先从责任的产生谈起,然后提到:身份不同,责任不同。在教学实践中,我却从确认学生的身份和角色做起,探讨:身份不同,责任不同。然后通过引导思考:责任的来源,认识责任的产生。教材的顺序打乱了,然而一个框架,三个问题,构成了一节完整的课。

3、感悟是一种基本教学行为。在新教学理念的倡导下,教育教学方法层出不穷,如学生的自学探究、小组合作、情景分析、课本剧表演、音乐欣赏等等,每种方法的运用都离不开学生的参与、交流与落实,从而使学生自身的感悟成为一种基本的教学行为。

篇6: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经验总结

思 想 品 德

教 学 经 验 总 结

亳州十二中学

王景民

2013-1-22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经验总结

亳州十二中学 王景民

随着新课程改革,初中思想品德新教材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师生面前。教材的版面设计新颖活泼;教材的内容体系丰富多样,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语言优美动听,富有感染力。本课程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简要谈谈我对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思品课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几点体会。

一、生动的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

如何上好一节思想品德课,一直以来是我思考的重点,以为备好课就可以上好了。虽然每次都认真备了,但是一到上课课堂的教学效果往往不够理想。比如学生不想学习,身在曹营心在汉,或者有些学生什么都听不懂。出现这些现象往往是导入时不够生动,不能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结果。导入的方法有很多种,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导入方法才可以收到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我介绍自己比较常用的几种导入方法:

(一)引言导入法,新编思品教材语言生动活泼,读来琅琅上口,尤其是每一课的开头都有一段十分耐读的“引言”,读来更是亲切、感人。如“走近老师”一课,教材的引言这样写道:“是老师,把我们从懵懂引向成熟,使我们从无知变行学有所长;是老师,领着我们看到了天有多高,地有多广,梦想可以有多大„„”。

(二)承上启下导入法,思品教材在编排时往往有较强的系统性和 逻辑性,每一单元、每一章、每一节、每一框之间全都环环紧扣、丝丝相连。教师在讲授每一节新课时,可以和学生一起回顾前一课学习的内容,以前一课时的内容为引子,顺理成章地过渡到新的内容,实现教学的承上启下和平稳过渡。承上启下导入法是用学生已知的知识做铺垫,符合陶行知先生揭示的“真知识的根是安在经验里的,从经验里发芽抽条开花结果的是真知灼见”。

(三)矛盾悬念导入法,心理学研究表明:当输入的新信息与人原有认知结构之间具有中等程度的不符合时,人的兴趣最大。为了吸引学生,在新课导入时,思品教师可以通过有目的、有方向地设置疑问,有意识地创设一种矛盾情境,通过留下悬念以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激发起学生解决矛盾的欲望和心态。这种方法会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他们会抛开一切杂念,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的教学中去。

(四)歌曲导入法,歌曲以其特有的魅力,深受年轻人的喜爱。不少学生对歌曲趋之若骛,成了新的“追星一族”。教师在导入新课时不妨迎合学生的心理,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充分利用歌曲这一载体,通过播放一段与新授内容有密切联系的音乐来创设情境,激发、感染学生,激活学生思维,让他们迅速进入新的教学氛围。

(五)故事导入法,小故事富有哲理,给人以启迪,发人深省,也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学生往往喜欢听故事,思品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实际需要讲述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以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来。

(六)小品导入法,小品以其诙谐幽默、生动直观的特点受到人们的 普遍爱好,尤其是对于整天被“圈养”在教室、足不出户的学生,在他们刻板单调的学习生活中适当插入小品,可以释他们生的紧张心理,不失为诱发学生学习兴趣、调节学生情绪的难得的“调味品”。

二、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如何教授新课,教学方法就是这节课是否成功的主宰。

要收到好的教学效果,教学方法非常重要,教学方法有很多,要注意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实施教学方法才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学生是好奇、好动的,他们都有自我表现的欲望。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争强好胜、不甘落后的特点,在学生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之后,让学生进行操作实践,展现自己的才华,实现自我肯定,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

(一)任务教学法。提出这节课要完成的任务,讨论的问题,让学生小组合作完成,老师可以有的放矢地个别辅导。

(二)小组合作学习汇报,自我完善法。布置完任务后,小组合作学习,在老师的组织下,经过与同学探讨或老师及时准确的点拨,学生通过进一步努力,找到颖难问题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得到自我完善。

(三)树立榜样,用激励督促学习。评选出最精彩的回答,这样一来,表现较好的学生会在我的课堂上获取成就感和被誉为认同感,有助于他们学习兴趣的进一步培养,而暂时表现不太好的学生也会学有榜样,榜样的力量可以督促他们好好练习。

三、有特色的课堂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新知。

(一)计趣味性作业,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用趣味性作业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其成为作业的内驱力,让学生在参与作业全过程中有着快乐的情感体验,变“要我练”为“我要练”。教学中,有趣的学习材料能调动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积极性。

(二)实践性作业,思品源于生活,又必须回归于生活。《思想品德》课标积极倡导学生在“做”中学,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目的就是培养学生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为此,新课程下的思品作业要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载体,要成为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的重要途径,必须要特别关注生活性作业的设计。

(四)设计竞争性作业, 初中生具有好奇、好动、争强、好胜的心理特征。适当的引进竞争机制,设计竞争性作业,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可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欲望。这样学生在平等、自由、真诚的争辩中学会了共处,达到了共识。例如教学《创建新集体》中,我设计了这样的竞争性作业:小辩论;经过一番激烈的竞争,小明不负众望当上了劳动委员。在放学的路上,小伙伴看到了他,伸出了大拇指说:“真棒,当官啦!”这句话让小明很困惑。要求学生辩一辩:当班干部就是当“官”吗?你是怎么看的呢?问题一出,教室里一下了炸开了锅,学生们精彩的发言,这正是学生思想与思想的交错,磨合、补充、沟通的基础上达到学习的目标,学生在平等、自由、真诚的争辩中学会了 共处,达到了共识。

(五)设计开放性作业,提供拓展的机会思品作业巧设计就是要有意识地挖掘教材中的社会因素,由课堂延伸到课外,依托教材,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将校园、家庭、社会等一切有利于学生明理、导行的场景都当作课堂,从作业内容的选取到作业形式“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切实提高思品教育的实效。

篇7: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经验材料

王 怀 权

通辽教师远程培训时,一位教授的讲座引发了我对思想品德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思考。记得当时她列举的一些教学片段,给了我很大的触动。

教学片段1:《人民怎样当家作主》

新课导入:

教师:一个三口之家要买房这样一件家庭大事是怎么做出决定的呢?

学生(众):父母商量。

学生(个别):好像是爸爸做主。

教师:这一般是以一家三口坐下来共同商讨的方式做出决定。那么,一个国家遇到大事该怎么办呢?13亿人一起坐下来这是不现实的,所以我们就有了一个制度,叫做?学生(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思考:你如何评价这节课的导入?

乍一看,这位教师力求贴近学生生活,从小家到大家,由具体到抽象,导入新课自然流畅。可仔细想想:(1)我们家庭买房子都是一家三口坐下来商量吗?这贴近生活吗?不贴近,可这位教师全然不顾学生的回答,而按照自己的预设直接引出课题。这是以学生为主体吗?教学片段2:在教学七年级下册《尊重别人是我的需要》时,教师组织开展了一个给同学写赠言的活动,并说比一比看谁得到的赠言多。当学生将写好的赠言送给同学后,教师统计:请收到三张以上的同学举手;请收到两张和一张赠言的同学举手。最后教师说:“还有好多同学一张也没收到,没收到的同学一定很失落吧?”

思考:你如何评价这位教师的点评?

教师设计这个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到来自同学的友情。收到友情卡的学生一定很开心,而没收到友情卡的学生的内心可能会有一些失落和自卑感。这位教师的点评不但没有减轻,反而将这种失落感强化了。感受尊重的教育,却变成了对学生心灵的伤害……

下面我想结合一些具体的教学案例仅从两个方面简单地谈一谈,通过反思我们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或许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寻找贴近生活的细节,激发课堂教学的活力

先看一组教学片段:

教学片段3:《学会合理消费》

教师在讲《学会理财 合理消费》之前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

“假如你买彩票中奖了,得了500万,你会如何消费?”

学生1:“我把它全部捐献给国家。”

学生2:“我一部分捐献给国家,剩下部分自己用,如买房、买车。”

学生3:“我用它讨老婆。”(全班大笑)

学生的回答出乎了教师的意外,游离了教师预设的目标,教师匆忙收场,不了了之,不顾学生反映,按照自己的思路继续上课。

教学片段4:一位教师讲《难报三春晖》时,为了让学生体验家长做家务的辛苦,由此引导学生多关心、体谅父母,为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动,课堂上开展了这样一个活动。1

教师:我们的爸爸妈妈在工作之余还要忙家务,照顾我们的生活,是非常辛苦的。下面我们就来体验一下父母的辛苦。

【多媒体显示】家务劳动大考验

1.洗衣服2.缝纽扣

教师:你做了这些家务劳动后有何感受?

活动结果:让教师大出意外的是,参与家务活动的学生都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而且班级大部分学生都表示帮助父母承担家务已经成为自己的生活习惯,并没有感到这两项家务的辛苦。这已经远远背离了本环节的教学目标,使教师的教学陷入了尴尬的境地。

思考:以上这组教学片段让您想到了什么?

启示: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如果脱离了学生的生活现实,哪怕教学过程的脉络再清晰,课堂教学活动再丰富,课堂气氛再活跃,课也是禁不住推敲的,热闹的背后,学生是一头雾水。很显然:教学片段3设置的情境脱离了学生的真实生活,导致学生信口开河;教学片段4虽然以活动为载体但由于不了解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而使活动缺乏有效性。

二、捕捉精彩细节,展现课堂教学的魅力

1.善于发现学生的“亮点”。

教学片段5:一位教师在教学八年级上册《礼貌显魅力》一课,出示了“孔融让梨”的案例,然后提问:如果你也有三个梨,你会怎么做呢?学生争先恐后地举手:“先把大的给爸爸妈妈,再把小的留给自己”;“先让爸爸妈妈吃,再自己吃”„„教师颇感满意,突然一个声音传来:“我要先挑大的,在选小的。”此时,教师装作没听到,马上把话题一转,进入下面的教学。下课了,听课的老师饶有兴趣地上前询问学生,为什么你要先选大的呢?学生天真得抬起头:“我要先尝一尝,如果是甜的,我就留给爸爸妈妈吃;如果不甜,就我吃,让爸爸妈妈吃甜的。”„„如果这位教师听到这样精彩的话语,肯定会感到十分遗憾!

教学片段6: 李老师在上《畅想青春》这一课时,课前组织学生根据 26 个字母的形状,描绘自己眼中的青春。课堂上,李老师安排学生 5 人一组,在自己创意的基础上,各小组展开讨论交流。在走下讲台了解学生交流探究的过程中,李老师发现一个学生在聚精会神地画一只乌龟,以为他在做与学习无关的事,就提醒他要参与小组活动。这时,这同学的手举起来了,李老师请他上了讲台,他就在黑板上画起了乌龟!老师有些失望,台下的学生在窃窃私语。当他停笔后,老师问:“你认为青春只是一只乌龟吗?”学生们哄堂大笑,他红着脸说:“我认为青春是一只乌龟,一只安详的乌龟,虽然爬得慢,但是一步一个脚印很踏实地走着人生的路,而且乌龟是长寿的,所以它是健康的,有活力的,就像我们的青春。”听着学生诗一般的话,这时的李老师也忘情地说:“老师也愿意做这只健康、有活力的乌龟。”本案例的成功就在于老师能借助学生自我体验,善于发现学生的“亮点”,创设机会,让学生的生活经验升华为更高的追求。

2.正确处理学生的“误点”。

课堂教学是一个极其复杂而又动态的过程。教师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学生的思维发展、情感交流情况,教师不可能完全预见到。所以在一定条件下可能会出现一些始料未及的偶发事件,甚至会出现比较尴尬的问题。但很多时候,教师在课堂上往往会忽视这样的细节,一个劲地奔向自己的教学目标。

教学片段7:《人的生命的独特性》

教师谈到人是万物之灵,充满智慧,因此我们应该为自己能够作为人而骄傲。

学生:“是动物多好啊,不用写作业,不用工作,多安逸啊!”

教师:„„?

教学片段8:《珍爱我们的生命》

教师:“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价值的!”

学生:“坏人的生命就没有价值。”

教师:„„?

对于课堂教学中的误点,教师应怀有一种豁达、宽容的心境,允许学生犯错误,原谅学生的过激行为,创造性的运用心理学和教学规律,对教学中出现的偶发情况进行及时、巧妙、灵活的处理,挖掘其中的“问题”,成为课堂生成的教学资源,这是对教师把握课堂能力的考验,是教师提高教学能力的锻炼,也是教师个体教学风格的外化和生华,是较高层次的教学艺术。

3.善于抓住教育的“着力点”。

在教学过程中,抓住动态生成的资源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很重要。因为这些资源是学生真情实感的流露,及时加以利用能够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特别是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思想品德教育永远无法指望某种标准化的手段,去解决个性化的问题。──教师要抓住针对不同人进行施教的特定时机,选好触发学生心泉腾涌的着力点。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充当学生思想升华的催化剂。

教学片段11:在教学《尊重别人是我的需要》一课时,老师组织开展了一个给自己欣赏的同学写赠言的活动,并说我们来比一比看谁得到的赠言多。小梅是一个自尊心特强的女孩子,因成绩好、家庭条件也好,待人有些傲慢、尖酸,在班上人员不太好。老师发现没有一个同学写给她,就拿起笔给她和另几位成绩纪律差的同学写起了赠言。

交换赠言后,一个学生喊道:“小梅没有。”小梅的脸色非常难看。这时老师扬手中的纸条说:“老师这里还有未送出的赠言,是送给同学们的惊喜,同学们猜一猜是写给谁的?”同学们瞪大了眼睛。“你是一个心灵手巧的女孩儿,我欣赏你用一首漂亮的书法给班上写的座次表,用精彩的演讲给班集体带来荣耀,„„我相信,你已经充分体会到了理解、尊重、帮助别人会给他人更给自己带来快乐!”“理解、尊重、帮助”三个词读得很重。同学们马上七嘴八舌地说:“是小梅的,是小梅的。”她接过纸条时,眼里已满含泪水。

篇8:巧用趣味材料 优化思想品德教学

关键词:思想品德,趣味材料,优化教学

思想品德学科由于抽象的理论、概念, 往往在教学中会出现一些困境。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灵活使用各种教学手段, 完成教学任务。趣味材料以其具有的典型性、直观性和趣味性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在思想品德教学中, 使用一些趣味材料, 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趣味材料在教学中运用应注意哪些问题呢?又会起到什么作用?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下体会。

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准确而恰到好处地运用趣味资料教学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开门见山”, 趣味材料导入, 引人入胜, 激发兴趣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 运用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趣味资料导入新课, 给学生以新鲜感, 无疑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兴趣和愉悦的兴趣。如我在讲“诚信”一框时, 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春秋战国时, 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 为了树立威信, 推进改革, 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 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 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 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 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 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 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 最终统一了中国。听完故事, 我顺势引导到:商鞅凭什么赢得了百姓的信任?这种因素对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有什么影响呢?学生情绪活跃, 兴趣浓厚, 为新课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开端。

二、“画龙点睛”, 突出教学重点

突出教学重点是一节课的中心任务。为了突出教学重点, 思想品德教师总是千齐百计地寻找资料, 设计教学方法来加以实现。我在讲授《明辨是非善恶》一框时, 我准备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年轻小伙子, 好吃懒做, 以乞讨为生。有一次, 向一位老妈妈乞讨, 老妈妈把饭倒给了狗。年轻人深受刺激, 毅然参军, 由于作战勇敢而成为一名将军。后来, 他专门拜访老妈妈……学生对将军的行为不理解。我解释到:老妈妈给小伙子的, 是比一碗饭更受益终生的道理。这样在教学中, 通过故事阐明事理, 既突出教学重点, 又培养了学生明辨是非善恶的能力, 收到了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效果。

三、材料释疑, 调动学生思维, 突破难点

思想品德课中的教学难点往往都是些知识性, 理论性, 抽象性很强的概念, 原理或观点。单纯的说教法对突破教学难点是不会理想的。在教学过程中, 恰当运用趣味材料经过学生的质疑, 判断、比较, 分析和综合、概括等认知活动, 可使教学活动活泼有趣, 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取得较好效果。例如:我在讲“挫折是一把双刃剑”时, 我讲了曹雪芹的故事:我国的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就是曹雪芹在身处逆境的情况下写成的。在封建社会, 读书人的唯一“正路”是读经书、考科举, 写小说被认为是“不肖”、“不才”的行径。当时又是清朝文字狱盛行的时期, 在写作中稍有不慎, 就会触怒统治阶级, 轻则充军流放, 重则满门抄斩, 甚至株连九族。那时候除缺吃少穿等物质生活上的困苦之外, 特别受不了的是精神上的折磨。除了二三好友支持他外, 世人都认为他是“傻子”、“疯子”。统治者甚至用拆毁他的房屋, 令他几度搬迁来阻止他的写作活动。面临这样的逆境, 曹雪芹没有消沉退却, 而只从中吸取动力, 更加努力地进行写作。曹雪芹正是把逆境当成动力, 才没有被饥饿吓倒, 也没有因缺钱买纸而停笔, 更没有因穷困潦倒、备受欺凌而草率写作。他把全部心血都倾注到《红楼梦》的写作上, 逆境中“披阅二载, 增删五次”, 终于写出了令世人称颂不已的《红楼梦》。讲完故事我问到:挫折到底是坏事, 还是好事?这一提问充分调动了学生思维, 学生在谈论质疑中, 兴趣浓厚, 不仅学到了知识, 而且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轻而易举突破了教学难点。

篇9: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经验材料

人们常说;"不打不成人,黄金棍下出好人",这句话道出了棍子教育及惩罚式教育在曾经育教学工作中的地位,但随着如今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信息化时代已经走进了家家户户,孩子与家长法律意识的增强,棍子教育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这就为我们新时期的班主任工作增加了难度与困惑,咋办?工作要搞好,成绩要提高,孩子不能打……是的,具体问题还得要解决,我认为作为班主任我们应该这样做:

一、特殊角色的扮演者

现在的孩子,特别是父母离异,父母外出务工等特殊的孩子,他们正处于叛逆的年龄,用棍子抽打在他们的身上,是无济于事的,也许还会使事情更加恶化,我认为我们应该走进他们的生活,朋友的身份比老师凶狠的目光,飞舞的棍棒更有效。

1.宽广的心胸,非常的耐心, 是灵魂的指导者

在我的班上,有这样一个"人才",父母离婚了,爸爸一个家,妈妈一个家,他人非常聪明,曾经天真无邪的他因为种种因素,他变了,在他的内心深处紧紧锁上了一把无法打开的锁链,所有的错在他看来都是习以为常,撒谎已经成了他的家常便饭,他慢慢走进了一个无人问津的死胡同……我也几度想到放弃,但我的灵魂告诉我,他需要我,需要我的拯救,所以,我再次走进了他,我不知多次在心里告诉自己:耐心、坚持、微笑,会好的……在他的身上我给了两次,三次,四次…….无数次的机会,终于,有一天,我们成了朋友,那天,我们都没有吃午饭,我们谈和了,等我再次走进办公室的时候,一碗没有肉的冒着热气的特别的羊肉粉摆在了我的办公桌上,我知道,这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羊肉粉,也是他在告诉我 "老师谢谢您!"课上渗透了物理知识和思想品德的教育,何乐不为呢?

2.活动的主持人

如今的孩子,压力也很大,堆积如山的作业,单调乏味的学校生活,作为一个班级的管理者,我们要给他们减压,我是这样做的;每周一节娱乐课,诸如"讲笑话、讲历史、讲故事,演讲,小品"等多样化的节目让孩子们笑笑,乐一乐,哪怕是被别人忽视的成绩差的同学,也让他们迎来别人的掌声,他们也会感受到生活的五彩缤纷,更让学生们接受物理教学和传授的物理知识,比如我在讲解凸透镜成像实验与创新时的神奇的分身术之一。实验器材:一张扑克牌,一根针。实验过程:在扑克牌上用针扎两个相距不超过3mm的针孔。然后把针放在扑克牌的背后约2.5cm的地方,用单眼透过双孔观察,你看到的不是一根針,而是两根。若在两孔的附近再扎第三个孔,当你透过这些孔观察时,就能看到三根针。扎的孔越多,看到的针越多。观察时,适当调整扑克牌(转动或改变扑克牌距人眼的距离),这种现象更清晰。解释:由于光的直线传播,针上的光在透过不同的小孔时,在人的视网膜上形成了各不相同的物像,因而出现了神奇的分身术现象。

3.神奇的分身术之二

实验器材:透明玻璃杯,硬币一枚,水。实验过程:在透明玻璃杯的杯底放一枚硬币,再放一些水。把杯子端到眼睛的高度,再慢慢下移到某一个位置时,可以看到两枚硬币。解释:看到的两枚硬币均为虚像,其中一枚是硬币通过水面折射而成的虚像,这枚硬币虚像比实际的硬币要高一些;另一枚则是通过杯子侧面的水折射而成的像,此时的侧面水柱相当一个凸透镜,从而形成一个放大的虚像。我们未看到硬币的"真身",只看到硬币的两个“化身”。

二、班主任十个"必须"见成效

1、处事必须公正公平。2、必须热爱你的职业。3、必须热爱你的每一个学生。4、必须具备吃苦的精神。5、必须以身作则。6、必须乐观开朗。7、必须德才兼备。8、必须定期家访。9、必须善于观察。10、必须和科任老师建立合作,和谐的关系。初中物理是实施科学教育的奠基阶段 ,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时期。初中物理教育是中学科学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进行科学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在中学阶段,它应当教给学生些什么 ?这是国内外从事中学物理教育的专家、学者乃至教育者们共同关注的问题,也是我们给学生渗透思想品德的关键!

三、狠抓“一个中心,两个及时”

要以掌控全班学习风气为中心,并要做到两个及时,即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同学的进步应该及时表扬。作为学生谁都想同学羡慕、老师喜欢、家长夸奖、社会赞许的好学生,班主任还要多与家长沟通,齐抓共管,多应该表扬与鼓励,使他们充满信心和勇气。用教育的智慧和爱心关爱每一位学生,只要我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我们的工作是会好的,学生是有望的。二十世纪 5 0年代以后 ,我国中学物理课程借鉴前苏联模式 ,以传统学科体系为主体 ,强调物理课程经典内容的绝对化、系统化 ,忽视学生的实践和经验。主要是以教师为主 ,课堂为主 ,书本为主,采用讲授、灌输的方式 ,忽视交流、合作、主动参与、探究等学习方式。现在是物理中渗透学生的思想品德为主。

四、“小病”是福,不能畏之

台湾诗人余光中有一次得了盲肠炎,上了手术台,朋友们纷纷前来探视。诗人感叹,一场小病赢来多般温馨,值了!从这个故事中,我得到一个启示;作为老师,不要奢望你的学生个个都是"三好",小小的错误往往会成为一个孩子成才的奠基石,一句话甚至改变了他的人生。保尔、柯察金,爱迪生他们不也是从错误中,失败中走出来成为我们的榜样的吗? 所以,棍子教育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不能总是抱怨学生不好管,成绩不好抓,有些老师对于成绩差,调皮不好管的学生,动辄就喊开除或转学,不知用心去教育没有?"莫问收获,但问耕耘。"教师要用心去面对这一群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做他的朋友、妈妈、知己,教育他们一定要树立"学生今天比昨天进步,他就是好学生"的理念。把成功与希望写在年轻学生的微笑上,这就是我们教育的意义,我们更应该适应当今的教育方式,适应我们的学生,那样的你才会更加快乐,那样的你才会更受学生的青睐!一件件事,一句句话,唤起学生的自信和无穷的潜力,让我们关心尊重他们,让每一位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都洒满阳光吧。

篇10: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经验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首先感谢州教科所能给我这次向同行学习与交流的机会,我感到非常激动和荣幸!下面我就“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思想品德课程价值”为主题,谈谈我的一些粗浅的想法,恳望大家不吝斧正。

一、深刻认识在藏区学校师生中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和现实紧迫性。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这24个字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要求,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在藏区学校积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具有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在藏区学校,我们一定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落实到教书育人和管理服务各个环节,是广大民族教育工作者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新使命新任务。在当前形势下,对藏区的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就是要把握主旋律,在正确分析学生思想实际的基础上,通过思想品德的主渠道,以班队、团队等活动的整合,辅以专题讲座、知识竞赛、诗歌朗诵、演讲比赛等方式,引导和把握学生意识形态发展的主流方向,培养学生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和文化观。

培养学生正确的祖国观,就是要让学生认识到藏区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认识到藏区只有在祖国大家庭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有幸福的今天和更加美好的明天。

培养学生正确的民族观,就是要让学生认识到民族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树立中华民族大家庭观念,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培养正确的宗教观,就是要让学生理解宗教的本质是颠倒的世界观,是人们对客观世界颠倒的虚幻的歪曲的反映,是麻醉人民的精神鸦片,树立唯物论和无神论的思想。

培养学生正确的文化观,就是要让学生正确认识本民族传统文化,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二、正确消除影响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因素

在藏区,由于历史、宗教文化传统以及部分宗教集团意识形态的不断侵扰,加之国际上敌对势力的某些方面的渗 透,使得我们必须静下心来,深刻反思我们的思想品德教育,查找问题的成因,对症下药,切实提高在学校教育层面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际效果。

(1)藏传佛教文化思想的消极影响。在德格并存着藏传佛教的五大教派祖寺,藏传佛教五大教派在这里各显异彩,为了发扬光大自己教派的影响,纷纷创办佛学院。以藏传佛教为主要内容的藏族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和价值体系深刻引导和影响着藏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影响了学生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2)校园文化打造中可能出现的抵触现象。随着藏区经济的发展,和藏区对外开放性越来越明显,外来文化强烈冲击着传统的校园文化。在学校校园文化的打造中,因文化碰撞和融合,可能出现部分教师对外来文化的抵触和不接纳现象,我们必须意识到这种思潮的出现。我们一定要把校园内可能出现的不健康的、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格格不入的价值观念纠正过来。

(3)部分学生自身认知的影响。在藏区,绝大多数学生积极进取,勤奋学习,渴望成长成才,能够自觉地把实现成长成才和藏区的社会发展有机地统一起来。但由于他们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初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还很淡薄,心理发展也还未完全成熟,自我判断、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能力都还不强,政治敏锐性和辨别力较差,容 易受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我们应在继续加强思想品德理论课教育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着力构建藏区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一)加强学校校园文化打造。结合各校实际,加强学校以藏汉主流文化为主的多元文化教育,着力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设一个适合寄宿制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优美环境,通过校园文化的整合功能,加强本地文化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主的多元文化教育。

(二)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程的主阵地作用。在创造性使用《思想品德》课程中,我们要合理安排有关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教学,并合理安排课堂时间结构,相关内容要精选,要适合不同年级的学生学习,并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选编一些学习材料供学生自主学习。

(三)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促进学生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活动中做到“知、行”统一。

通过在校园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促进学生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是构建宣传途径。可以通过校园广播站、宣传橱窗、黑板报、国旗下演讲等形式在广大师生中广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开展班队和团队活动。可以在各班举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班会活动,办 手抄报等、出板报等方式开展相关活动。三是开展专题报告会。可以邀请“五老”干部、邀请宣传部和党校的同志进校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报告会等。四是充分利用好重要节庆日、纪念日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和实践活动。利用各种法定节日、传统节日、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纪念日等重要时机,举行各种庆祝、纪念活动和必要的仪式,集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宣传教育,引导学生弘扬民族精神,增进爱国情感,提高道德素养。五是开展主题读书活动。为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可以在读书活动基础上举办一系列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竞赛活动,包括征文比赛、演讲竞赛活动等。

篇11:品德与生活经验材料

新课程实施已经多年了,许多新理念也已经深入人心,品德课程我以先进的教育理念,高涨的热情投身于教学改革的研究中,积极地进行着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如今,我的品德课教学已发生了令人可喜的变化,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与困惑,现简要对品德课的生活性和开放性谈谈我对当品德与生活新课改的几点认识:

品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

一、带领学生走入生活大课堂进行实效教学

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感受、认知、体验和感悟,他们对生活过程体验的越充分、越细腻,感悟的就会越到位、越深刻。学生只有在他们能感受到的、观察到的、正在过的生活基础上才会受到真教育。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找准教材内容与儿童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充分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在回顾生活过程中,深化道德认识。

在教学中,我经常安排实践活动与行为训练,引导学生自我教育,提高品德与社会课的实效性。如在教学第四单元《我们的社区》中的《你们辛苦了》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能从真实的事迹中受到启发,我让学生们分成小组到社会去调查:可以到自己生活的环境,调查一下在家庭生活中都需要什么,都是哪些人来给我们解决的;可以调查在自己的生活中都需要什么,又是怎样解决的;可以则要调查在平常生

活中都有哪些助人为乐的事。由于是深入实际,学生都能争先恐后地去做,一个星期后他们都如期交上了自己的调查报告。当学生们把自己的调查结果在班上公布时,我发现学生们的注意力比上课时要高出许多许多,他们都在全神贯注地聆听他们身边的但平常他们并不注意的事,今天,他们听到了,同时也感受到了,自己的生活原来需要那么多人的关爱,自己的学习需要那么多的服务,自己的生活中也有那么多感人的事迹„„学生的内心充满了澎湃,充满了感慨。又如本单元第3课《我当小管家》要求学生知道维持家庭生活需要一定的经济来源,了解家庭收支情况,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我又给学生布置了一个特殊的作业:记下父母一个月的收入情况,再详细记录一星期内家中所有费用支出的具体情况。小朋友从未留意过这些生活细节,兴趣也很浓,纷纷回家做好各种记录。有的询问父母后记下了每天买菜的费用,有的记下了自己每天买早点的费用,有的跟随父母到超市购物后留下了购物清单。我补充说压岁钱要有计划地使用,学做一个会理财的小主人。他们听得格外认真,似乎长大了许多。通过这样的课堂外延,把学生从课堂推向了现实生活,让学生把课堂上明白的道理落实到行动上,实现了课堂教学回归生活这一理念,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我觉得这样的课实实在在,是从生活体验中激起了学生真正的思考。

品德来源于对生活的理解,对生活的感悟。只有正确地认识生活,才能形成良好的品德。由此可见,走进社会,感悟生活,是能很好地培养出学生良好的品德。

二、重视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提高教学效率

重视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感

受、认知、体验和感悟,因此,活动教学要从了解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和他们对生活的感受、认识、体验和感悟开始,注意已有生活经验与教学内容的联系,充分发挥已有生活经验在教学中的作用。

如教学《巧手扮家园》一课,由于有些学生还没有建立起公共设施的概念,因此教师要将教材进行内化,联系学生的生活感受和认识。教师先让学生看图知道了什么是公共设施,然后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入手,说说自己曾经使用或见过的公共设施。这样一来,学生就对学习内容产生了兴趣,因为这些知识是他们日常生活中早就涉及的,而且也是相当熟悉的。教学就回归到学生火热的生活之中了。这样的教学通过对学生现实生活的整理,所以接下来开展“公共设施给我们带来方便”“我们能为公共设施做些什么” 等活动学生学习起来就容易了。开放、流动的课堂,会使学生感觉到这就是自己的生活,而不是在上课,一切是那么真实、亲切、新奇、充分点燃学生热情参与的火花。

三、创设生活情景为教学服务

“教育即生活。”陶先生如是说,这就告诉我们,教育和生活是不能分离的。新课标指出“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原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我们以往的教学往往局限于书本,没有与鲜活、丰富的生活相联系,导致教学失去了生活实践的情境,显得苍白无力。为了使说理更充分,明理和导行应该是紧密结合的,而且应和学生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如《我和春风一起玩》一课教学设计从一年级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设计了认识风、找风、感受风、制造风几个环节。找风这一环节中,又从学生现在所在的教

室,逐渐扩展到校园、上学放学路上、外出游玩时。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是以学生生活为基础,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应考虑凭借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创设生动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热情,引发学生的思考,体现学生社会性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只有紧紧地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教学,才能使品德与社会课唤发出生机和活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活用生活教材提高社会认知能力

品德教学中,教师应当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将教材中的材料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做到活用教材,努力建立起课程、教学与学生生活之间的通道。并注意有效地利用一些本土化的课程资源,补充一些现实生活中“活”的教材,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

取得的成绩:有付出就有收获,课改实施多年来,我在这门学科中也取得了一些的成绩:在新郑市品德与生活优质课比赛中获新郑市一等奖,并代表新郑市参加郑州市品德与生活优质课比赛获郑州市二等奖。

存在的困惑:我从事品德课教学几年来,作为一门新型的综合性活动课,我刚接触的时候,也是一窍不通,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逐渐了解了这门学科的魅力,同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有一些困惑。

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充分展示、体验、研讨的时间和空间,这也是对学生的尊重。学生在课前搜集资料、观察访问和准备实物资料的过程中,会有很多新的发现和感受,他们愿意通过课上交流,同别人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并从中感受劳动后的喜悦。但像我们学校每个班都有八十多个学生,要让每个人都充分展示与体验时间是不够的;

不给学生这样的机会,或把机会只给少部分学生,不仅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是对学生劳动的漠视和不尊重。因此,凡是让学生事先做了准备的,课上就要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充分展示和发表;当学生很有兴趣地研讨某个问题时,教师不要轻易终结和打断学生的讨论,此时,教师的责任是给学生恰当的引导和帮助。这“恰当”二字说着容易做起来难,也正是现在很多大班额教师在教学指导方面存在的困惑。

品德与生活经验材料

新郑市郭店镇五里堡完小

上一篇:显现的近义词和反义词有哪些下一篇:德克士中过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