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海中学高一历史试卷

2024-05-24

镇海中学高一历史试卷(共5篇)

篇1:镇海中学高一历史试卷

辽宁省实验中学2017—2018学上学期期中阶段测试

高一文科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题满分:100分 命题人:高二历史组

校对人:高二历史组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说:“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材料表明

A.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

B.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 C.宗法制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

D.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 2.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种现象实质上是 A.君主专制被颠覆 C.君权至上的后果

B.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 D.君主权力受到制约

3.明太祖在一首诗中写道;“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为处理繁多的政务,明成祖的做法是()

A.设置内阁 B.设三省相互制约 C.设军机处跪受笔录 D.设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4.“统治中国的是一个由学者组成的统治集团即文人学士集团,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敬佩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扼杀了创造力,培养了顺从性。”下列对材料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A.科举制度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但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B.明清时期的科举制度已不适应时代的需要

C.察举制有利有弊,总体来看,这一时期还起着重要作用 D.九品中正制已不适应时代的需要.三省六部制完善了自秦以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其积极意义在于()A.解决了中央与地方官员权责不清的弊端 B.有效的解决了长期以来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C.有利于选贤与能,保证政治清明

D.中央机构有明确分工与制约,提高了工作效率 6.北宋中央设立的分割宰相财权的是()

A.参知政事 B.三司使 C.枢密使 D.转运使

7.王夫之认为“治有治之理,乱有乱之理,存有存之理,亡有亡之理”;“郡县之制,垂二 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这表明他()A.强调郡县制存在有其必然性 B.通过理学解释治乱兴衰 C.意识到郡县制改革的迫切性 D.利用盛衰论谴告统治者

8.唐代以前,官舍(官员及其眷属住宿、生活之地)通常位于官署之内,官员一旦卸任或调 离岗位,则要搬出官舍。唐代官员住房形式日渐多样化,以租赁或借居为主,官舍与官署 逐渐分离。这一变化表明唐代()

A.官僚制度逐渐完善 B.特权观念日益淡化 C.专制皇权不断加强 D.城市功能趋于丰富

9.钱穆认为:“汉代的选举,是由封建贵族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唐代的公开竞选,是由 门第特殊阶级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这表明汉唐选官制度()A.冲破了旧有的官吏来源 B.标志着贵族权力的丧失 C.完善了官员选拔的程序 D.存在着明显的制度局限

10.元代以前中国主要根据山川地形来划分行政区,从元代开始则任意把自然环境差异极 大的地区拼成行政区。这表明()

A.元代地方势力强大 B.民族文化影响制度 C.君主专制得到加强 D.中央强化地方管理

11.朱元璋建国之后,废除宰相制,发布《皇明祖训》警告子孙:“凡我子孙,钦承朕命,毋作聪明,乱我已成之法,一字不可改易。”并敕谕群臣罢丞相,设府、部、院、寺以分理庶务,立法至为详善。以后嗣君,其毋得议置丞相。臣下有奏请设立者,论以极刑。”这一做法 A.导致了明朝政治的腐败 B.消除了皇权旁落的隐患 C.解决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D.堵塞了制度改良的可能性

12.清代政府发布最高命令分为两种:一种是明发上谕,一种是寄信上谕。其中寄信上谕 是指上谕由皇帝、军机处拟定后,封盖“办理军机处”印,不再经由六部,直接寄给受命 令的人。这一做法的主要作用是()

A.保证了决策机密 B.强化了专制皇权

C.提高了行政效率

D.适应了军务需要

13.康熙曾创行密折制度,经常指令一些亲近大臣、内务府出差官员如织造曹寅、李煦等人,刺探绅民动向,查访某些官员的言行,留意所在地区雨水、米价,用折子随时秘密奏闻。这些情况说明密折制度

A.为皇帝决策提供了信息来源 B.提高了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 C.制约了内阁和议政王大臣会议

D.为巩固统一国家提供了条件

14.绝对平等往往使得知识、美德、才能、财富等因素边缘化,无法实现社会普遍正义。“民主制使智慧边际化”,在柏拉图眼里便是雅典政治生活的真实写照。这意味着,雅典民主

A.容易导致政治** C.政治决策过于随意

B.充分保护了平民的民主权益 D.忽视了参政者的品德和能力

15.“我但愿你们天天注视着宏伟的雅典,这会使你们心中逐渐充满对她的热爱。当你们为她那壮丽的景象倾倒时……你们要明白自己的职责并有履行职责的勇敢精神,直至为她慷慨地献出生命。”伯利克里这段演讲强调的是

A.权力制约

B.公民意识

C.平民政治

D.法律至上 16.雅典为公民发放工资与津贴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公民的艺术欣赏水平B.提高公民的文化修养 C.提高公民的参政意识 D.防止社会秩序的混乱

17.《十二铜表法》:“以后凡公民大会的所有决定都应具有法律效力。”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奴隶参与了立法

B.习惯法的内容被摒弃 C.成文法的规定不能改变 D.贵族对法律的垄断被打破

18.罗马法规定:当事人若不向法庭提起诉讼,法庭即不予受理;一个人除非被判有罪,否则即是无罪之人;一个被控有罪的人,可在宣判前为自己辩护;法官审判应重证据等这些规定后来成为现代法治的重要原则。下列各项中,符合上述规定的是 A、法庭立案与否皆取决于案情 B、被告在法庭审理过程中无罪 C、被告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辩护 D、证据是法官判案的唯一依据

19.西方近代的公民观念源于社会契约论——国家是平等独立的个人的集合,公民权是受 法律保障的个人权利。古代希腊的公民观念与之相比,不同之处是()A.公民的身份特权

B.公民的义务责任

C.公共事务的意识

D.参政议政的权利

20.陈忠云《先秦中国与古希腊雅典的比较》 说:“实际上,让每个人有尊严生活的民主 政治制度,在世界的每个角落都有培育这种制度的土壤。先秦中国也不例外,之所以先秦中国与古希腊雅典形成两种不同的政治制度,主要是当时两地强者、掌权者追求政治利益的主观欲望与维护既得利益的客现统治手段的差异所致。”下面符合作者意图的是()

A.相同的政治制度需要相同的经济基础 B.相同的政治制度需要强硬的政治手段来实现 C.不同的政治制度的形成有一定偶然性 D.不同的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地理环境关系密切

21.“罗马法的发展基本上不是按立法程序制定的,也不是君主个人独裁意志的结果,而主要是凭借裁判官的审判实践和法学家的理论活动,在改造和继承旧有的法律规范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材料意在说明罗马法()

A.不受立法机构的制约 B.创制过程具有较强的伸展性 C.不必执行皇帝的敕令 D.在世界法律史上占重要地位

22.罗马法学家把古希腊的自然法哲学注入法律,且被后人冠以“不言而喻的真理”—— 人是生而平等的,每个人都有追求生命、自由、财产和幸福的自然权利。下列选项蕴含自然法观念的是()A.“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B.“如果故意伤人肢体……则他本身亦应遭受同样伤害” C.“债务人应以物品而不以人身作为借款之抵押品” D.“人口数目的计算法应是自由民加上黑奴之五分之三”

23.“仍然留在贵族手中并且被贵族用来抵制新兴工业资产阶级野心的政治权力,已经同新的经济利益不能相容了。”为改变这一状况,英国出现了 A.君主立宪制 B.第二次工业革命 C.责任内阁制 D.1832年议会改革

24.1841年,英国辉格党政府首相墨尔本在一次内阁会议上就阁员之间的意见分歧表态说:“我实际上不在乎哪一个好,我在乎的是,不管我们对外说什么,我们要说同样的话。”后因托利党在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墨尔本内阁辞职。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A.内部意见一致是内阁制主要原则 B.首相与普通阁员享有平等权力 C.内阁集体责任制基本成形成 D.政党之间的斗争决定内阁政策 25.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说:“当一个国家开始规定“选举资格”的时候,就可以预见总有一天要全部取消已做的资格规定,只是到来时间有早有晚而已……”下列与此判断相符的历史事件有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 B.英国圈地运动、美国两党制形成

C.英国光荣革命、美国南北战争 D.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美国黑人民权运动 26.美国宪法第 14 条修正案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制定或实施限制合众国公民的特权或豁免的任何法律”。该规定的实质是()A.保障美国公民的自由和权利 B.进一步肯定联邦法律的至上性和国家的统一 C.限制南部 11 个蓄奴州的立法权 D.中央政府不再与州政府实行分权

27.英国首相卡梅伦在北大演讲时说:“我在英国当首相,没有专门的厨师为我做饭,只能去内阁蹭饭。不仅如此,每年收入全部公开。每周二、周四还要去下院接受质询……抱着老百姓哭,第二天《泰晤士报》的标题是英国首相以无耻的眼泪换取选票。而《太阳报》的标题则会是《英国首相和私生子相认》。”卡梅伦的上述言辞体现了英国首相()A.社会地位较低 B.权力受内阁制约 C.受多方面监督 D.不掌握国家实权

28.19世纪上半期,美国政坛上逐渐形成了两党制。这对美国政治生活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

A.相互竞争,利于选出优秀人才 B.轮流执政,满足民众某些利益 C.分权制衡,保障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D.依法行政,维护了社会公平和公正 29.参加 1787 年制宪会议的核心人物麦迪逊说:“如果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外来的或内在的控制了”。麦迪逊说这番话的意图是()A.美国不需要建立统一的政府 B.政府权力不能受任何力量的控制C.美国应建立开明君主制 D.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独裁政权的出现30.有人说英国的革命实际上是议会的革命,“革命前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是议会的国王”。这实际表明()A.革命前后国王的地位没变,议会的地位发生了变化B.革命后议会和国王共掌国家大权,二者是平等的C.革命前后国王和议会不仅互换了地位,而且发生了质变D.革命前后人民的地位没有发生变化,都处于无权地位31.麦考莱在其著作《英国史》中称赞光荣革命是最后一次革命。这是因为光荣革命后的 英国()

A.结束了王权专制 B.解决了社会发展中的各种问题 C.从人治走向法治 D.改革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途径

32.著名史学家钱乘旦指出:“经过18世纪的变化,英国国王是不会犯错误的……实际的

政治问题交给政客们去处理——让政客们去犯错误,并且承担错误的后果。”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B.工业资产阶级主导政府 C.议会开始限制王权 D.国王凭手中权力转嫁责任

33.美国1787年《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6条第2款规定:“本宪法及依本宪法所制定之合

众国法律以及以合众国权力所缔结或将缔结之一切条约,均为国家之最高法律;即使其条文与任何一州之宪法或法律抵触,各州法官仍应遵守。”这体现了美国宪法的主要原则()

A.共和主义 B.集权体制 C.宪政主义 D.联邦主义

34.《试论法国政治民主化的道路及启示》一文中分析道:“(近代)法国人民曾先后信仰

过人权理论、立宪制度、共和主义、恐怖统治、宽容政策,并为此流血战斗,付出极大代价。但是革命发展得太快,以至人们一早起来就会发现世界变了样,革命消化不了他所吞噬的旧世界。”这一分析主要()A.揭示法国民主政治曲折的发展 B.说明法国有实行民主政治的坚实基础 C.强调坚持坚定的信仰对革命的重要性 D.指出法国大革命有其长期性和残酷性

35.恩格斯在论述《德意志帝国宪法》时说:“资产阶级和政府害怕工人政党的合法活动更甚于害怕它的不合法活动,害怕选举成就更甚于害怕起义成就。”恩格斯这一结论的一个重要理由在于该宪法规定 A.德国为联邦制国家

B.内阁总理由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

C.议会掌握王位继承决定权 D.帝国议会由普选产生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30分)36.(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法制在法的规范中也体现礼教价值观,“依法断案”也是“合礼裁判”,在司法实践中往往会遇到违法而合礼教或不违法而违背礼教的行为,即“法外之情”和“法外之非”。

“八议”制度是中国古代法制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所谓“八议”,是指亲(皇亲国戚)、故(皇帝的故旧)、贵(上层贵族官僚)、功等八种人的犯罪,司法机关不得自行处理,要先交大臣“议罪”,再奏请皇帝最终裁决。

古代的诉讼虽然也收集使用物 证人证,但更重视口供,以口供作为定罪的主要根据。在通常情况下,没有认罪的口供是不能定案的,这就必然导致刑讯逼供……。

在中央,秦汉的延尉、唐宋明清的刑部,一般都要受制于丞相、内阁等中央行政中枢;在地方,秦以后由郡守、县令等各级地方行政机关掌握。

材料二

公元前449年罗马颁布《十二铜表法》,公开了诉讼程序、债务、家庭关系、财产继承等方面规定。到公元前3世纪中叶,罗马法律统称为公民法,内容侧重于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等方面。由共和国到帝国的过程中,罗马法更为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以自然法观念指导,认为人人生而平等,都有资格享有某些基本权利。在帝国时期,法律逐渐影响到国家和个人生活各个领域,规范了行政行为,调节了大量商业纠纷和债务、继承等个人财产关系。罗马帝国灭亡后,对罗马法的研究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两度掀起热潮。罗马法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古代司法审判制度的特点。(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马法的核心内容及罗马法的影响?(7分)

37.阅读下列材料(15分)

材料一: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权力,为非法权力.设立审理宗教事务之钦差法庭之指令,以及一切其他同类指令与法庭,皆为非法而有害.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越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除经议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兵,皆属违法.……

──《权利法案》

材料二:本宪法所赋予一切立法权,应操于联邦国会,国会包括参议院和众议院.众议院由各州人民每两年选举的议员组成……

行政权应操于美利坚合众国总统.……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总统应为联邦的陆海军及奉调为联邦现役的各州民兵的总司令……

联邦的司法权应操于最高法院及联邦国会得以随时规定并设立的各种低级法院……

──1787年《美国宪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权利法案》从哪些方面限制国王的权力?(3分)

(2)根据材料二,1787年《美国宪法》体现了哪些原则?(3分)

(3)综上所述,两国分别实行了什么政体?其核心特征是什么?反映了当时人类社会怎样的发展方向?(9分)

高一文科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5BCAAD

6-10BAAAD

11-15DBADB 16-20CDBAC 21-25BCDCD 26-30BCCDC 31-35DADAD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30分)36(15分)

(1)(8分)礼教是指导审判的主要原则;官员、贵族享受司法特权;皇帝掌握最终司法审判权;以口供作为定案的主要依据,刑讯逼供;司法从属于行政,不具有独立性。(答任意4点满分)

(2)(7分)核心内容:以自然法为指导,维护私有财产,调解经济、人事纠纷。(3分)影响:调解了矛盾,巩固了罗马共和国和帝国的统治;罗马法成为近现代资产阶级立法和司法的源头。(4分)37(15分).

(1)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3分)

(2)联邦制原则、分权制衡原则、民主原则(3分)

(3)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3分)

特征:代议制民主(2分)

发展方向:民主化、法律化、制度化(4分)

篇2:镇海中学高一历史试卷

历史试卷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共48分)

1.……华盛顿曾说:“即使对宪法表示最热烈拥护和支持的人们也并不认为它是完美无缺的。假如这些缺点将产生恶果,也应在今后加以补救。”事实上,其“补救”形式主要是 A.议会改革 B.宪法修正案

C.两党竞选

D.扩大国会的权力

2.在巴黎公社运动被镇压下去之后,法国临时政府成立了新的宪法起草委员会,开始酝酿另一部宪法。这部宪法是 A.1791年宪法

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B.法兰西第二共和国宪法 D.拿破仑宪法

3.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指的是 A.分封制和郡县制 B.宗法制和分封制

C.宗法制和郡县制

D.宗法制和行省制

4.“依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惟揣摹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为: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这反映出当时 A.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 C.内阁机要事务繁忙官员穷于应付

B.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制 D.皇帝个人独裁官员唯命是从

5.《辛丑条约》作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完全确立的标志,主要是因为该条约的签订导致

A.清政府在财政上完全受制于帝国主义 C.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B.清政府在军事上完全受制于帝国主义 D.形成帝国主义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

6.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列强主动表示愿意协助清政府剿灭太平天国。据下图左、右两图分析列强此举的主要目的是为 1

A.划分“势力范围” C.进行资本输出

B.使战争中获得的权益能得以落实 D.扶植清政府作为统治中国的工具

7.1825年,在美国的印第安纳州,英国人欧文建立了一个名为“新和谐公社”的社会组织。这里有工厂、农场和学校,实行免费教育,每个成员都参加劳动,人人都享有充分的、平等的民主权利。“新和谐公社”的出现表明 A.无产阶级开始尝试建立政权 C.人们对社会制度进行新探索

B.福利国家的雏形开始出现 D.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现实

8.巴黎公社失败后,一名记者评价说:“……血腥镇压非常彻底,像这样杀死所有敢于反抗者的流血事件,将推迟下一次革命爆发的时间……旧社会至少为自己又争取到了二十年的统治时间……”这主要强调

A.巴黎公社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提供了经验 B.巴黎公社失败延缓了国际工人运动的进程 C.资本主义发展仍然是当时时代发展的主流 D.工业革命时期不具备无产阶级专政的基础

9.《列宁全集》中记载:“……推翻沙皇制度以后,俄罗斯的革命应当继续始终不渝地前进,决不能局限于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因为战争以及战争给疲惫不堪的人民所造成的空前灾难已经为社会革命的爆发打下了基础。”据此可得出 A.十月革命具有必然性 C.布尔什维克党较为成熟

B.二月革命是不彻底的 D.俄国革命群众基础好

10.1949年2月初,毛泽东在同苏联领导人米高扬谈话时说:“我们这个国家,如果形象地把它比作一个家庭来讲,它的屋内太脏了……解放后,我们必须认真清理我们的屋子……等屋内打扫清洁、干净,有了秩序,陈设好了,再请客人进来。”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A.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 B.团结世界各国人民,巩固和发展和平力量

C.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为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奠定基础 D.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11.1970年,美国总统发表外交政策咨文说:“我们不能接受其意识形态观点,或者共产主义中国必然在亚洲施展霸权的理念。但是我们也不希望对中国施加一种国际立场,否定了它的合法国家利益。”这段话说明美国 A.继续推行遏制中国的政策 C.准备与中国建立同盟关系

B.谋求在亚洲地区的霸权地位 D.准备改善与中国的外交关系

12.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外交政策调整,主张不依据一个超级大国的意图来考虑对另一个超级大国的政策,也不搞“等距离”。这说明 A.平衡两大阵营成为中国首要的任务 C.中国奉行积极的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共52分)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B.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而疏远美苏两国 D.国力增强是中国外交独立自主的前提

材料一 在人类发展历程中,以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为代表的东西方文明曾经彼此交融,相映生辉。

——吴邦国《在中希经贸合作论坛上的演讲》

材料二

雅典的陪审法庭创建于梭伦改革时期,最初附属于公民大会。公元前5世纪中期,陪审法庭从公民大会中分离出来,成为雅典民主制的核心机构之一……由于陪审员人数众多,就预防了法官受贿的危险性……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材料三 唐朝中央政府的一大特色为“三省分工”。尚书省总揽六部,执行经常业务;中书省可视为设计厅,主持重要的敕诏起草,及有关于制度的更革;门下省则可以视作一种复核机关,其官员审查各种公文,更正错误,有时提议政务上的调查。……只是机警的读者不难一眼看出,这体系与时下西洋所谓“互相制衡”(checks and balances)截然不同。李唐政府体制之内,没有任何构成的因素代表选区(constituency)的利益;因此一种独立的司法机关不可能在这样的根基上出现。不论唐太宗李世民如何的开明,他的政府无可避免为一种专制体制。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以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为代表的东西方文明”在政治领域的表现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归纳雅典审判机构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古雅典民主制的其他核心机构。

(3)结合材料三说明为什么“不论唐太宗李世民如何的开明,他的政府无可避免为一种专制体制”?你认为应如何看待雅典的民主政治和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 3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楚庄王)十六年,(公元前598年)伐陈,杀夏征舒。征舒弑其君,故诛之也。已破陈,即县之。

——《史记·楚世家》

(桓惠王十年,公元前263年)我上党郡守以上党郡降赵。

——《史记·韩世家》

材料二 秦……荡灭古法,窃自号为皇帝,而子弟为匹夫,内亡骨肉本根之辅,外亡尺土藩翼之卫。

——《汉书·诸侯王表第二》

材料三 其初有征伐之役,分任军民之事,皆称行省,未有定制。中统、至元间,始分立行中书省,因事设官,不必备。皆以省官出领其事。其丞相皆以宰执行处省事系衔。其后嫌于外重,改为某处行中书省。军国重事,无不领之。此由中央政府常派重臣镇压地方之上,实为一种变相之封建。而汉、唐州郡地方政府之地位,渺不再得。

——钱穆《国史大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战国时期地方行政制度的特点。

(2)材料二中认为秦亡的原因是什么?对此,西汉初年的补救措施是什么?并对补救措施进行评价。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观点的积极意义和消极影响。

15.“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中期写下了这句名言,创立了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理论。从此,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材料二 列宁晚年在总结十月革命的意义的时候说:“毫无出路的处境十倍地增强了工农的力量,使我们能够用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来创造发展文明的根本条件。” 材料三

(1)材料一中图

1、图

2、图3分别反映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体现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怎样的发展趋势?(2)材料二中列宁所说的“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指的是什么?俄国为什么能够成功地选择这条道路?(3)材料三中两国选择的革命道路有何差异?简要说明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对此你有什么认识?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余光中《乡愁》

材料三 以“两岸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与合作”为主题的2013海峡两岸经贸论坛于4月12日在厦门举行。两岸产业界学者及知名企业家联袂登台,就两岸互补优势、加强两岸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合作、携手发展增强两岸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等话题展2012年,开研讨。商务部台港澳司司长陈星在致辞中指出,两岸贸易额再创新高,已达1 689亿美元。今年一季度,两岸贸易增长仍旧势头良好。

材料四 四川雅安地震虽已发生近一个礼拜,台湾民众及媒体对此不幸事件仍是极度关心。台湾民众及团体也第一时间伸出援手,台湾企业更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期待能透过种种的关怀抚平灾民心中的痛;而马英九也通过发言人表示台湾的搜救队已准备好,如有需要协助可立即出发救援。凡此种种除了凸显人饥己饥、人溺己溺的人道精神外,更彰显了两岸间的同胞感情。

——摘编自福建东南新闻网(2013年4月27日)(1)材料一中是小明在第16届亚运会上看到的两支代表队的旗帜的图片,请分别说出这两面旗帜所代表地区的名字及它们回归祖国的时间。(2)请说明造成材料二中诗人离愁别绪的历史原因。

(3)联系材料二、三、四说明海峡两岸交往发生了什么变化。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祖国统一前景的认识。

参考答案

1-5 BCABC 6-10 BCBAC 11-12 DC 13.(1)古代希腊创立了民主制度;古代中国创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2)特点:属于独立的核心机构;陪审机构庞大;监督能力强。公民大会,四、五百人议事会,十将军委员会等。

(3)原因:三省六部,权力分立、互相监督,减少了决策失误,确保了政策的可行性。但其最终决策权在皇帝手中,三省六部是专制体制的一部分,其实质是为专制统治服务。看待:二者分别是与当时的政治、经济状况相适应的,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影响;既有优点,也 有缺点。人类文明史上没有完美无缺的政治制度,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时代阶级的局限性。14.(1)特点:分封制与郡县制并存。

(2)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采取郡国并行制。一度巩固了西汉统治;但后来导致了王国坐大问题,威胁中央,最终酿成七国之乱。

(3)积极意义: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它(如答出“促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成为省制的开端,为后世所沿用。进边疆开发”和“民族融合”亦可)消极影响:中央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和压制,使地方上缺乏自主性,不利于地方政事的推进。

15.(1)空想社会主义产生和实践,马克思主义诞生,巴黎公社成立。发展趋势: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现实。

(2)通过暴力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原因:俄国当时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无产阶级力量壮大和无产阶级政党成熟。

(3)俄国通过城市武装暴动取得革命胜利;中国通过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原因:两国国情不同,俄国是相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力量强大,城市里革命力量强大;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农民占中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城市敌人力量强大。认识:马克思主义只有同本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

16.(1)图1代表的是澳门特别行政区,于1999年回归祖国;图2代表的是香港特别行政区,于1997年回归祖国。

(2)国共内战,蒋介石集团败退台湾,造成两岸长期隔绝分离。历史上海峡两岸多次处于隔绝状态。

篇3:高一历史试卷讲评课的思考与尝试

现阶段高一教师讲评试卷的方法大多是两类:一是教师批改试卷后凭借模糊的记忆对自认为“错误率”高的及从教师角度认为学生容易出错的习题草草讲解;二是上课时“征求”学生意见,即教师问“1—5题哪道题需要讲”,学生纷纷发表“意见”。 我想这样的场景大家都不陌生。 但我认为两种方式都存在弊端:一是教师没有准确的正答率的统计,因此不能对学生错误率高的习题有全面而准确的把握,所以教师对习题的讲解未必具有针对性;二是学生存在差异,内向的学生或许在习题中存在诸多问题,但不善于表达,而活泼的学生则发言积极,但所说的问题有可能是书上能查阅到的基础知识,只是他做错了的同时又没有反思和订正而已,这样的习题不存在讲解的“价值”,这样的“征求”意见不仅不能反映学生在习题及知识掌握中存在的真实问题,还有可能浪费有限时间。

高一历史教学重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及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基础知识不论在何时都是最具生命力的话题,学生只有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 才有可能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的知识迁移及积极的思维和思辨活动。 鉴于此及以上教学中存在的习题讲评的问题,我进行思考和尝试。 首先,我对整张试卷的习题对应教材章节进行梳理,然后按照知识点进行归类讲解。 在此过程中对难度不大的习题点到即可, 难度大的要讲解。 同时,除题目考查的知识点以外,还对和此知识点相关的问题进行系统复习。 如习题:“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 ”该材料反映的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信息包括:1分封制;2等级制,3君主专制,4宗法制。 此答案涉及分封制、等级制和宗法制,我们可就此对第一课知识点进行全面复习———分封制的目的、内容、分封主体、分封制下诸侯的权利和义务,宗法制的目的、原则及与分封制之间的关系等。 同时,教师复习这些知识点时可以将涉及这些知识点的其他习题“对号入座”、“一网打尽”。这样不仅重点突出、 线索清晰, 而且处理习题的速度大大加快,节省时间。 除此之外,我在习题讲评过程中还按照章节顺序把每课基础知识点进行简要板书, 使试卷讲评课上完后还能留下清晰的知识线索和脉络, 有利于帮助学生再次对课标要求的基础知识有全面系统的认识, 同时有助于引导学生构建基本知识框架和体系。 这样的习题讲评不仅跳出就题讲题的窠臼,而且知识点覆盖全面,有利于高一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全面复习和掌握, 并教会学生掌握复习基本方法,提升复习基本技能,同时教会学生揣摩命题人的意图及试题考查方向,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全面认识和理解及对知识融会贯通,而且这种方法省时高效,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自信心,让他们发现习题是“万变不离其宗”,高于教材但都源于教材。

我在习题讲评问题上的这些尝试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得到学生的认可。 在我任教的七个班共365名学生中我进行了初步调查统计———提供给学生习题讲评的三个方法供大家选择:1.逐题讲解;2.上课征求大家意见,有错就讲;3.按知识点归类讲解。 其中认为第一种方法较好的有58人(多数学生认为这种方法浪费时间,没有必要每道题都讲),认为第二种方法较好的有59人,认为第三种方法较好的有248人,占总人数的近68﹪。 同时,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大多数学生认为按知识点归类讲解让他们的学习更高效和更有针对性, 让他们对章节基础知识点有更清晰和全面的认识。

除了上述按知识点归类讲评习题外,还有按错因归类、按题型归类等方法。 我认为后两种方法更适合高二、高三学生,对高一学生而言, 按知识点归类更符合学生自身情况及高一历史教学对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要求, 同时更符合高中历史教学课时紧张的实际情况。

篇4:镇海中学高一历史试卷

期中联合考试 高一历史试卷

(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 符合题目要求。

1.右图是浙江溪口“蒋氏宗祠”牌匾,与其相对应的中国古 代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王位世袭制 D.礼乐制

2.西周中叶以来,帝王、诸侯等死后,朝廷根据其生前事迹及品德,给予一个评定性的称号,称之为“谥法”。秦始皇认为上古无谥法,而且谥法是“子议父,臣议君”,因而废除了谥法。秦始皇废除谥法目的是

A.效法上古制度

B.贯彻忠孝观念

C.加强皇帝权威

D.铲除六国势力

3.“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该制度出现于 A.秦汉 B.隋唐 C.宋元

D.明清

4.“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与这一中国古代社会现象相关的选官制度是

A.世官制 B.科举制 C.察举制 D.九品中正制 5.下列关于清朝设置的军机处的特点,表述错误的是 .... A.简:机构精简

B.速:办事效率高 C.开:决策开放性强 D.专:皇帝乾纲独断

6.下图是中国某个朝代政府架构变化的示意图,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改制前 改制后

A.明初丞相制度的废除 B.唐完善三省六部制 C.清乾隆帝建立军机处 D.明永乐皇帝设立内阁制度

7.下列漫画形象地展现了从两汉到明清中国古代大臣向皇帝奏事礼仪的变化,这反映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本质特点是

A.封建等级不断强化 B.专制皇权不断强化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D.古代礼仪不断完善

8.马克思在评论鸦片战争时说,“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指固守旧制度的清政府 B.“对联式悲歌”是指中英两国在战争中两败俱伤 C.“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体现出人类的正义和道德 D.“贱买贵卖的特权”说明英国侵华的原因与鸦片走私无关

9.朱庆葆指出,“太平天国运动的悲剧就‘悲’在太平天国代表的是小农阶级„„”最能 佐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A.创立拜上帝会 B.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C.挥师北伐 D.颁布《资政新篇》

10.19世纪90年代,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条约与19世纪40~60年代签订的条约相比,最显著的不同点是增加了

A.割地的面积 B.赔款的数额 C.开放的口岸 D.列强办厂的特权

11.义和团运动期间流行一首民谣:“吃面不搁醋,炮打西什库;吃面不搁酱,炮打交民巷;吃面不搁卤,炮打英国府。”这可以用来佐证义和团

A.以农民作为运动主力 B.成员的饮食习惯怪异 C.以反帝作为主要目标 D.只以天津为斗争基地

12.大型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分六集反映自1840年以来中国艰难曲折的民族振兴之路。下列是该片前四集的名称,其中“辛亥革命”可能集中在

A.《千年巨变》 B.《峥嵘岁月》 C.《中国新生》 D.《伟大转折》 13.毛泽东说:“民国元年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那个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当然,是不完全的、有缺点的,是资产阶级性的,但它带有革命性、民主性。”对材料中“革命性、民主性”的理解正确的是 A.否定了君主专制,实现了民权主义 B.否定了君主专制,确立了代议制 C.推翻了封建制度,确立了民主共和制 D.否定了君主专制,确立了总统制共和制

14.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校的3000多名学生到天安门前集会,举行示威游行。当学生向东交民巷使馆区进发时,使馆区的外国军警却以某不平等条约的名义对学生的爱国行为予以阻挠。下列关于这段历史史实的说法,正确的是 A.学生去使馆区抗议巴黎和会损害中国利益 B.在这次运动中政府支持了学生的爱国行为 C.该不平等条约是1895年签订的《马关条约》 D.该运动未能阻止政府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15.1925年1月,中共党员人数为994人,10月增至3000人,年底发展到10000人。这 一时期中共人数快速增加的原因是

A.共产国际的大力支持 B.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C.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D.土地革命运动的兴起

16.如果班级举行历史知识竞赛,给你三个提示:周恩来、第一枪、建军节,你选择的相关历史事件应是

A.武昌起义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广州起义 17.下列对中共会议的叙述中对应正确的是

A.中共一大——制定民主革命纲领

B.八七会议——决定秋收时节起义 C.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

D.中共二大——确定领导工人运动的中心任务

18.美国总统在《致蒋介石并转重庆人民的信函》中说:“为向中国人民——尤其重庆市民——对于联合国家作战努力之伟大贡献表示敬意起见,兹特附呈纪念状一帧。贵国人民对于侵略者之坚强抵抗,已为贵国之友人树立楷模。”此信反映的史实发生在 A.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 B.国共十年对峙期间 C.国共第二次合作期间

D.国共全面内战期间

19.毛泽东在1938年写道:“八个月中,陆空两面都做了英勇的奋战,全面实现了伟大的团结,几百万军队与无数人民都加入了火线;其中几十万人就在执行他们的神圣任务中光荣地、壮烈地牺牲了。”在此,毛泽东

A.充分肯定抗战以来敌后战场的功绩 B.认为抗战形势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 C.认为政府的错误导致此阶段伤亡过大 D.肯定全民族抗战功劳以鼓舞全国士气 20.蒋介石在1945年的日记中写道:“五十年以来最大之国耻与余个人历年所受之逼迫与侮辱,至此自可湔(jian,洗)雪净尽。”日记所反映的事件是 A.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B.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C.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成立 D.日本宣告无条件投降

21.近年来,“红色旅游”成为大众最热门的旅游产品之一。若要选一条能够反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红色旅游线路,应是 A.山东曲阜孔子庙——圆明园遗迹——革命圣地延安 B.虎门销烟历史遗迹——北京故宫——孙中山先生纪念馆 C.虎门销烟历史遗迹——圆明园遗迹——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D.北伐战争纪念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西柏坡——北京天安门

22.下图是一组近代以来中国国旗的图片,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的变革。对此组图片理解正确的是

①黄龙旗 ②五色旗 ③五星红旗

A.图①与皇帝制度相始终 B.图②诞生在国民革命运动时期

C.图③确定于1949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①②③更替反映了中国民主革命进程

23.下列两幅图片反映的两个行政区的政治制度最主要的区别是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0周年 香港特别行政区区徽

A.实施群体不同 B.主要作用不同 C.社会制度不同 D.享有权利不同 24.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1978年宪法进行了两次部分修改,1979年全国人大会议修改了宪法和地方组织法等;1980年全国人大会议宣布取消关于公民有“四大”(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权利的规定,由此可见当时

A.以宪法至高地位得到真正确立 B.1978年宪法历经修改已趋于完善 C.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亟待加强 D.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已建立 25.下面的漫画反映的突出主题是

A.“一国两制”获得成功应用 B.讽刺“台独”势力自不量力 C.解决台湾问题已经迫在眉睫 D.国际反华势力支持“台独”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本卷共4小题,第26题13分,第27题13分,第28题12分,第29题12分。共50分。

26.(13分)地方行政制度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殷以前,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盖天子诸侯君臣之分始定于此。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材料二 有人质问:“夏、商、周、汉封建(分封)而延,秦郡邑而促(短促)。”柳宗元

回答道:“秦有天下„„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三(元代的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就是一个行动的中央政府,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如是则地方绝无权,权只在中央。——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根据材料一与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在地方行政上推行的制度,并据材料一概括西周制度相比于以前的变化。(3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质问”的人认为秦朝灭亡的原因。这种观点是否正确?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理由。(6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权只在中央”的制度原因。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古代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发展趋势。(4分)

27.(13分)诗歌与民谣可以作为历史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承载了大量的历史信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道光祸国殃,人民苦难殇。条约被迫签,主权遭沦丧。列强不要脸,通商占香港。历史须铭记,国兴民族强。

——来自网络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丘逢甲《春愁》

银两高赔付,主权多丧缺。列强欢乐死,诸夏苦悲绝。租界八方设,津门九处切。半殖民确立,全赤县遭劫。

——来自网络

材料二 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

——郑观应《闻大东沟战事感作》

材料三 神出洞,仙下山,附着人体把拳玩。掀铁路,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大法鬼,心胆寒,英美德俄尽萧然。洋鬼子,都杀尽,大清一统定江山。

——某运动揭帖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的三首诗分别针对的不平等条约,概括其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5分)

(2)指出材料二、三分别反映的历史事件,比较材料二、三反侵略斗争主体的不同,并概括二者的共同影响。(6分)

(3)结合所学,给上述诗歌与民谣确定一个主题。(2分)

28.(12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这是位于南京的“总统府”,现已被建设成中国近现代史遗址博物馆,包括两江总督署、太平天国天宫遗址和国民政府旧址。

茅家琦教授介绍说,从历史价值和政治价值上来讲,“总统府”要超过北京的故宫。„„但故宫只是明清封建王朝的标志,而“总统府”则象征着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统治的终结。

——《南京“总统府”昨成博物馆 价值不逊故宫》

2003年3月2日《北京娱乐信报》

材料二 先生承接了太平天国的革命的正统,而淘洗了他们的帝王思想、宗教思想。整理了三合会、哥老会一类的民间的民族的结社,改进了他们的思想,使入于革命的正轨。

——李大钊《孙中山先生在中华民族革命史上之位置》

材料三

辛亥革命——是一次巨大革命意义的历史性变革——为以后的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打开了道路。

——《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

(1)根据材料一列举近代史上在这里所发生过的具有反封建性质的重大历史事件。(2分)

(2)指出材料二中辛亥革命所承接的“太平天国的革命的正统”。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太平天国运动相比,辛亥革命在组织上和思想上的新发展。(6分)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辛亥革命引起的“历史性变革”对以后“人民的革命斗争”的影响。(4分)

29.(12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的成立为妇女参政事业建立了优越的制度。《共同纲领》中首先订明妇女在政治上拥有与男子相同的权利。1953年2月11日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22次会议通过并公布的《选举法》规定“妇女有与男子同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是我国妇女第一次获得有选举法保障的选举权。195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再次重申了妇女有与男子同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材料二 “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用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

——童光政《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1)概括材料一中新中国初期提高妇女地位的途径。(2分)

(2)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初期实现“民治”的表现。(6分)

(3)综合两则材料,概括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4分)

参考答案和评分说明

一、选择题

1—5 B C B B C 6—10 A B A B D 11—15 C A B A C 16—20 B B C D D 21—25 D DCDB

二、非选择题

26.(13分)(1)制度:分封制(1分)

变化:天子由诸侯之长变为诸侯之君(或君臣之名分确定)。(2分)(2)原因:实行郡县制。(1分)不正确。(1分)

理由:郡县制的实行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2分)秦短命而亡的原因在于统治者行暴政激化了阶级矛盾(2分)。

(3)制度原因:推行行省制度。(2分)

趋势: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断加强。(2分)

27.(13分)(1)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3分)

影响:使中国社会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分)(没有“逐渐”给1分)(2)历史事件:黄海海战、义和团运动(2分)

主体不同:材料二的斗争主体是政府与军队,材料三是社会的底层民众(或农民阶级)。(2分)

共同影响:都展现了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爱国精神;都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列强的侵略,维护了国家主权。(2分)(任写一点)

(3)主题:列强侵略与中国军民的反侵略斗争。(2分,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28.(12分)(1)事件:1853年,太平天国在此定都;1912年,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在此宣

告成立;1912年春颁布《临时约法》;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推翻了国民党政权的统

治。(2分,任写2个)

(2)承接正统:都是以推翻清政府统治为主要斗争目标(2分)

发展:组织上,旧式的宗教组织“拜上帝教”发展到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2分)思想上,从追求空想的人间天国,建立新的封建王朝发展到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2分)

(3)联系:辛亥革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革命准备了物质和阶级基础; 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提高了民众的参政意识,为革命提供了社会基础; 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使人民的思想得到进一步解放,为革命准备了思想基础。(4分,任写2点,只答意义,没讲清联系给2分)

29.(12分)(1)通过立法的形式提高了妇女的地位(或从制度上保障妇女地位)(2分)(2)说明:召开第一届全国人大,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确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 民族区域自治

制度。(6分,任写3点)

篇5:高一历史期末试卷试题答案

(本部分全部为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50分)

1.《礼记》中记载了这样一段文字:“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世袭)以为礼。”这段文字中的“大道”是指①禅让制②世袭制③公有制④私有制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2.中国的汉字姓氏中,有许多起源于祖先的封地、封国,与这种现象直接相关制度是

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三公九卿制

3.西周实行宗法制的根本目的是

A.广建诸侯藩国B.区分血缘亲疏

C.保证法律执行D.巩固分封秩序

4.下列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统一是建立的前提B.奉行皇权至上原则

C.地方上实行郡县制D.延续了贵族分封制

5.“夏、商、周、汉封建(封建在这里的含义是‘封邦建国’)而延(长久),秦(朝)郡邑而促(短促)”的说法之所以是错误的,原因

A.没有看到秦统一的历史贡献B.认为秦不是封建社会

C.把秦亡原因归于郡县制D.没有指出秦的-

6.“秦始皇设职授官,从一面看是官僚政治的开始,从另一面看却是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中止。”中止了“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是

A.分封制B.皇帝制

C.察举制D.郡县制

7.公元前1,汉武帝为祭宗庙,要封国的列侯献酎金助祭,以所献酎金的分量不足或成色不好为借口,废列侯106人。这段材料说明了

A.汉武帝贪财暴虐B.列侯献酎金的金子有问题

C.汉武帝加强对地方的控制D.汉武帝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8.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到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户部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9.有学者认为:“科举考试的终结并不意味着其中合理因素与之俱亡。它所体现的许多有价值的观念具有永久的生命力,……成为人类共同的基本理念。”科举制度“具有永久的生命力”的理念是

A.公平竞争B.以文治国C.分科考试D.学而优则仕

10.明初在加强君主-中央集权的措施中,直接导致六部在中央机构中的权力地位提高的因素是

A.丞相的废除B.皇权的加强

C.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D.内阁的废除

11.内阁制度的创立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地方职能的健全B.思想控制的加强

C.中国社会的进步D.君主-的强化

12.我国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特征是①建立皇权绝对-②皇权控制中央机构③削弱地方权力

A.①②B.①②③C.①③D.②③

13.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一书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费正清的上述观点

A.揭示了鸦片战争的根源B.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

C.肯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D.从全球化的角度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原因

14.《南京条约》签订后,欧洲资产阶级未能实现其向中国倾销工业品的愿望,主要原因是

A.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尚未打开B.中国人民抵制洋货

C.列强争夺中国市场的矛盾尖锐D.封建自然经济对外国的商品入侵起一定的抵制作用

15.早在1951年,周恩来总理曾指示“圆明园遗址要保留,地不要拨用了。”保留圆明园遗址,是因为它①是近代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历史见证②是爱国主义的教育基地③具有热爱世界和平的教育功能④标志着封建-堡垒的土崩瓦解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

16.马克思指出:“推动了大爆发(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这说明

A.英军入侵直接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B.英-队协助清军剿杀太平天国运动

C.太平天国运动受西方革命影响而爆发D.鸦片战争激化了近代中国的社会矛盾

17.时代赋予太平天国运动以新的内容和意义,其中最能体现世界历史发展潮流的是

A.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革命任务B.它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的峰

C.提出了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D.它是亚洲革命风暴的重要组成部分

18.李大钊说:“太平天国禁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段话主要是指太平天国

A.没有现实的革命目标B.对西方列强侵略缺乏警觉

C.缺乏科学理论指导D.革命精神不彻底

19.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有①日本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核心的扩张政策②日本爆发经济危机,社会动荡③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④清政府进行军事改革,编练新军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20.李大钊曾写道“圆明两度昆明劫,鹤化千年未忍归。一曲悲笳吹不尽,残灰犹共晚烟飞。”“两度劫”发生在①鸦片战争②第二次鸦片战争③中日甲午战争④八国联军侵华

A.②③B.①③

C.①④D.②④

21.《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必须拆毁北京到大沽之间的炮台,外国列强的主要目的在于

A.削弱中国的军事力量B.摧毁中国的反帝行动

C.控制中国的京津地区D.干涉中国的内政外交

22.中国近代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A.兴中会B.同盟会C.光复会D.共进会

23.1912成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被称为“一个美国式的共和国”,其主要原因是

A.实行三权分立的政体B.完全与美国一样的政治制度

C.废除了封建君主-制度D.确立了国民的权利与自由

2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制内阁,这是为了

A.体现三民主义原则B.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C.维护共和制度D.建立中华民国

25.之所以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义革命的开端,主要是因为

A.它发生在十月革命后B.它的发生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有关

C.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D.它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6.最近,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公布了蒋介石19至1931年的日记,吸引了各国学者的关注。蒋介石在日记里可能涉及的事件是

A.参加北伐战争B.拒绝张杨兵谏

C.组织徐州会战D.组织对红军第五次围剿

27.下列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说法,不符合历史史实的是:

A.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B.遵义会议确立了-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C.抗日战争的胜利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D.中共“一大”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奋斗目标

28.下列属于八七会议内容的是①清算陈独秀右倾错误②确定开展土地革命方针③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方针④决定发动南昌起义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29.“中国的革命,当前第一件事便是把中国从-的羁轭下解放出来,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这条“相反的道路”的实践始于

A.第一次工人运动-B.南昌起义

C.创建井冈山根据地D.八七会议

30.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A.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B.是中共建立人民军队的开始

C.是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D.确立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

31.在抗日战争中有两大战场,即中国国民党领导的抗击日本法西斯的正面战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击日本法西斯的敌后战场。两大战场对抗战的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下列对两个战场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两个战场的作战方式不同B.敌后战场在抗战初期是主战场

C.两个战场的地位随着形势的发展不断变化D.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互为依存

32.1942年国统区某报纸评论:“平时军人开小差,一般人夸为精明干练,今日壮丁逃兵役,人人骂为冷血动物。”这主要反映了

A.民众普遍的厌战情绪B.舆论对军人的评价很低

C.民众救亡意识的增强D.舆论对滥抓壮丁的-

33.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历最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是近代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下面对其表述正确的是①抗战的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②全民族抗战是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③敌后抗日根据地始终是抗战的主战场④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34.1945年8月,《大公报》报道-来到重庆的消息时称:“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都知道,这是维系中国目前及未来历史和人民幸福的一个喜讯。”这反映了“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期盼

A.国共双方和平协商,创建新中国B.国共双方消除隔阂,共同抗日

C.共产党领导人民-国民党的统治D.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建立新中国

35.解放战争防御阶段,蒋介石重点进攻的地区是①陕北解放区②山东解放区③中原解放区④东北解放区

A.②③B.①②C.③④D.①④

36.文献纪录片《走近-》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村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打趣地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这时的中国人民解放军

A.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B.实现了挺进中原地区的计划

C.取得了战略性大决战的胜利D.攻克了中华民国的首都南京

37.新中国成立时,国家权力机关是

A.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B.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38.1954年12月,-在一次党内外人士座谈会上指出,政协仍有存在的必要,但是我们不能把政协搞成国家权力机关。此话的主要背景是:

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颁布B.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D.中共八大召开

39.下列关于1954年一届-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结束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B.共同纲领不再代替宪法

D.是中国人民政治生活中进一步民主化的标志

40.导致-的主要根源是

A.错误地批判了吴晗的《海瑞罢官》B.党内长期以来的“左”倾错误指导

C.“两个凡是”理论的影响D.--集团的形成

41.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是在

A.1954年一届-B.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

C.1982年中共十二大D.1982年全国-

42.下列属于新时期创新性重大举措的是

A.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国家领导体制

B.逐步建立村民民主自治制度

C.坚持和加强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

D.健全与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3.在“一国两制”的构想中,最重要的原则是

A.坚持社会主义制度B.坚持共产党领导

C.坚持一个中国原则D.坚持区别对待的原则

44.我国之所以能运用“一国两制”的原则解决港澳问题,根本原因是

A.英葡国家力量的削弱B.综合国力的提高

C.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D.外交政策的成熟

45.我国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对中国领土占领的标志性事件是

A.新中国的成立B.x藏和平解放C.澳门回归祖国D.香港回归祖国

46.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展外交活动的首要目标是

A.打破帝国主义封锁B.提高国际地位

C.同社会主义国家建交D.制定外交原则

47.被称为“人类历有色人种的首届洲际大会”是

A.日内瓦会议B.万隆会议C.第26届联合国大会D.上海APEC会议

48.1971年,乔冠华率中国代表团参知了第26届联大,在这次会议上,乔冠华开怀大笑,西方记者把乔冠华的笑描述为“震碎了议会大厦的玻璃”。乔冠华开怀大笑是因为

A.中国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国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促成了会议的成功

D.中国促成了五大常任理事国首脑的会晤

49.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形势转变的关键是

A.中苏关系走向缓和B.中美关系走向缓和

C.中日关系走向缓和D.中越关系走向缓和

50.20世纪80年代,中国调整对外政策的原因有:①中国领导总结了建国以来对外政策方面的经验与教训②十一届三中全会已经将经济建设作为国家工作的重心③中国领导人认识到和平是发展的必要条件,发展是和平的根本保证④世界形势的发展

A.①②③④B.①③C.①②③D.①②④

第Ⅱ部分能力提升部分

(本部分12题,其中51-60题共10题为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61-62题为问答题,共30分;本部分总分50分。)

51.下列各项对王位世袭制取代民主禅让制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它违背历史发展规律,是一种历史倒退B.它顺应历史发展要求,是一种历史进步

C.它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D.它与私有制经济相适应

52.清朝学者万斯大说:“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材料说明了

A.大、小宗都有血缘关系B.诸侯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权力

C.各级政权被一家一姓所掌握D.宗法关系是维系政权的纽带

53.有位学者把17世纪40年代明朝崇祯帝和英国查理一世两位君主的暴亡,视为两个民族历史的一个楔子——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西方的崛起、东方的没落明显加快。该学者观察问题的依据是

A.政权发生更替B.社会形态转变

C.国力对比变化D.文化途径迥异

54.法国历史学家亨利?高第说:“我并不认为这在当时是个好办法。我们这样做了,就使得中国人感觉到,我们才是真正的野蛮人。此外,对同胞无辜的血,我们也不应该向石头寻仇。法国人与其英国同盟军的分歧就在这一点上:抢劫,可以;放火,不行!”亨利?高第所评价的历史事件是

A.英军武力强占香港岛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日军制造旅顺-D.德国强租胶州湾地区

55.参加过辛亥革命的老人吴玉章说:“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大家一定把他看作疯子。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人看作是疯子的人。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帝国主义扶植袁世凯

C.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D.民主与科学在中国实现

56.陈独秀认为,某历史事件体现出来的特点是“对于社会国家的黑暗,由人民直接行动,加以制裁”,该事件是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五四运动D.新文化运动

57.南京见证了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沧桑与巨变。下列发生在南京的重大事件,说法正确的是

A.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标志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太平天国定都天京,标志中国几千处来农民战争达到峰

C.临时政府成立及《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具有反对封建-制度的进步意义

D.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完全胜利

58.国民革命军第129师师长刘伯承在战士不情愿换掉已经穿戴了多年的红军装、五星帽而要换上青天白

日帽徽时说:“这帽徽是白的,可我们的心永远是红的!同志们,为了救中国,暂时与红军帽告别吧!”

他这样说的主要目的是

A.倡导国共合作,进行国民大革命B.争取党内合作,保障抗战胜利

C.促成统一战线,确保民族团结,共同对外D.开辟正面战场,彻底消灭日军

59.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著作《中国大趋势》一书中认为:“中国没有以民主的名义使自己陷入

政党争斗局面,而是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纵向民主,形成稳定的关键。”“中国

没有陷入……政党争斗”的局面的原因是中国实行了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依法治国方略

60.2月,在巴西、德国、印度和日本谋求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问题上,各常任理事国态度不一,美国坚决反对德国“入常”但支持日本;而中国则坚决反对日本“入常”。四国“入常”及各常任理事国的不同态度反映了

①国家利益决定外交政策②意识形态决定国家关系

③经济地位影响政治地位④联合国成为谋取利益的工具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61.(14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中华民族各个时期都有着自己的完整的政治体制,体现出了独特的政治文明。围绕这一主题,回答一下问题:

(1)先秦时期有哪几种有代表性的制度?(4分)

(2)秦王嬴政在统一六国后建立了一整套从中央到地方的管理制度。它由哪几部分组成?(3分)

(3)中国从秦朝开始建立的-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有哪些利弊?(4分)

(4)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共领导下建立起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由那几个部分构成?(3分)

62.(16分)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正常的发展被外国侵略者打断,中华儿女为了民族独立与富强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1)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国遭受第一次外来侵略,其中签署的《南京条约》有哪些内容?(4分)这场战争对中国影响如何?(1分)

(2)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到底是成功还是失败?(1分)请说明理由(4分)

(3)解放战争以中共领导的中国人民最终取得胜利,也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其历史意义有哪些?(6分)

【答案】

AADDCDCBAADBBDDDCCDDCBACCADBCABCAABCDCCBBBCBCABBBA

ADBBACCCBB

61.

(1)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每点1分)

(2)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每点1分)

(3)利:有利于国家的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经济发展、中华文明传承等

(答出1点给1分,满分2分)

弊:决策带有随意性、官僚机构膨胀、影响行政效率、易滋生-等

(答出1点给1分,满分2分)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下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每点1分,共3分。)

62.

(1)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等5个沿海城市、英国进出口货物的税额,中国需与英国商定。(4分)

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1分)

(2)成(1分):-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答出2点给4分)

败(1分):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中国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革命成果为袁世凯篡夺。(答出2点给4分)

上一篇:初三思想品德教学复习心得下一篇:席慕容作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