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演讲稿(宁波镇海)

2024-04-27

安全演讲稿(宁波镇海)(精选8篇)

篇1:安全演讲稿(宁波镇海)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我是嘉兴PTA项目的赵铁柱,很荣幸参加今天的演讲比赛,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

安全之基

坚如磐石[jiān rú pán shí] 立木是房屋的支柱,根茎是花朵的支柱,一个企业的支柱是什么?是安全!安全就是企业生存的基础与根本。

有句谚语:一根再细的头发,也有它的影子;一个再小的事故,也有它的苗子。安全事故其实就在一瞬间,来不得半点麻痹大意,“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不只是一句口号,而是无数个鲜活的生命换来的经验教训。

还记得我刚参加工作的那年,公司安排我到河南宇天项目的班组实习。时至今日,我仍然清晰的记得,那个燥热的8月的一天,一个比我还要年轻几岁的工人在卸车时,右手大拇指被型钢砸伤,造成了右手拇指的残缺。看着鲜血浸透纱布后仍在不停地往下滴落的情景,看着他那极度痛苦的表情,看着赶来的母亲捧着他的手嚎啕大哭的情景,在场的人无不心痛啊!如果他在操作时能再仔细一点,如果旁边的人能及时提醒一下,也许灾难就不会发生。一时的疏忽大意,瞬间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残缺。

这是一位伤者头部的CT片,他在工作中被高空坠落的物体砸伤,如果他没有佩戴安全帽,那后果恐怕不堪设想。这是作业时钢管弹开划过面部,致使门牙脱落的伤者照片,如果直接砸过来,失去的就不只是两颗门牙!

2015年2月9日下午, 云南文山新卫校在建工程,脚手架突然坍塌,事故导致5人死亡、8人受伤;

生命只有一次,人生没有彩排!这血与泪的教训,让我们深深体会到:安全责任重于泰山!

“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安全源于责任”。

我们深知安全生产的主要载体是施工人员和施工现场,要做到安全管理,“严”字当头,必须从“施工人员”和“施工现场”两个主要方面做好源头防范工作。嘉兴PTA项目要求安全员:每天午饭后去工地检查一次,因为那时候是一线工人最麻痹、最困乏、最暴躁,最容易违规操作的时候。每到一处,安全员都要仔细查看氧气、乙炔瓶的间距是否符合安全规定、现场防护是否到位、用电是否符合规范要求、设备是否有老化破损现象,并当场督促整改到位。

我们坚信只要每个人都把安全操作落到实处,拒绝违章,安全事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我们要像敬畏生命一样敬畏安全规章,像崇尚生命一样崇尚安全管理。

同事们,“安全失之于一人之手,得之于众人之力。”让我们行动起来吧!愿安全之基,永远坚如磐石!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结束!

演讲人:赵铁柱

篇2:安全演讲稿(宁波镇海)

昨天,中石化镇海炼化分公司宣布,筹资12.5亿元启动“碧水蓝天计划”,2016年年底前完成22个环保减排项目,以绿色低碳发展共建“美丽中国”。

这22个项目涉及烟气脱硫脱硝改造、VOC(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气治理、油气回收、异味治理、污水处理厂改造等,其中300万吨/年催化裂化装置烟气脱硫脱硝、炼油电站补充脱硫脱硝改造、乙烯动力中心锅炉烟气脱硝脱硫改造、芳烃公路装车等VOC增设回收设施、炼油污水处理场改造等5个项目的投资额都超过亿元。

这些项目中有8个已经在实施,其中5个将在今年完成。2016年年底前所有项目建成后,每年可削减二氧化硫排放7200吨,相当于每年植树 4800亩;削减氮氧化物排放5100吨,相当于24万余辆机动车的排放量;削减粉尘排放700吨,相当于1.4万袋面粉;削减VOC排放2000吨,相当于燃烧13.5万吨煤的排放量。

这也是中石化整个“碧水蓝天计划”的一部分。今年7月,中石化宣布,3年投入近230亿元,实施803个环保综合整治项目。

篇3:安全演讲稿(宁波镇海)

6月10日上午, 宁波市镇海区农机局在九龙湖镇举行了送农机安全服务活动暨插秧机操作与安全使用培训班, 此次活动也是今年农机安全生产月十大活动内容之一, 来自全区各镇 (街道) 50余名插秧机手参加培训班。

活动现场邀请了洋马农机公司专家和区农机推广人员进行插秧机操作与安全使用的理论授课、现场操作指导, 并设互动问答环节, 还在现场设置了农机咨询窗口和农业机械安全科普展板。通过此次活动, 农机手提高了高效安全使用插秧机的能力, 也掌握了一定的维修技能, 确保双夏期间农业机械出勤率和安全使用率上一个台阶。同时此次活动对镇海区创建市级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进行了动员, 使广大农机手知晓其意义和目标。 (陈志武)

篇4:安全演讲稿(宁波镇海)

关键词:中法镇海之役;电报线路;设立;作用

镇海之役发生在中法战争晚期,是中国近代以来首次获得全胜的海岸保卫战,对战争的整个进程和结局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目前,在中法镇海之役研究上已有丰硕的学术成果,但对此役取胜殊为重要的军报通讯尚未有系统研究,偶有论及还将镇海首次通报的日期弄错。中法战争前后,正是中国近代电报业快速发展的时期。宁波至镇海的首条电报线路就在这一时期设立,它是中国近代专为作战通信设立的首条军用电报线路,对中法镇海之役的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试图在中法镇海之役的历史背景下对宁波至镇海电报线路的架设缘由、筹措经过、开通日期、具体情状以及对战役的作用等诸方面进行探讨。

一、电报线路的架设缘由和筹措经过

镇海位于中国海岸线的中段,地处甬江入海口,揽东海而枕宁波,扼宁绍咽喉,卫浙东门户,历代均为海防要塞,素有“东南屏翰”之誉。1844年,宁波开埠,镇海作为宁波的海口门户更是成为近代重要的商贸关隘和海防重镇。西方工业革命的重要产物电报在洋务派的推动之下,清政府由“拒”转“迎”开始自建,到中法镇海之役前,浙江省城杭州至宁波府城的电报线路已经开通。

此时,中法战事业已向东南沿海蔓延,1884年8月26日清廷终于下诏对法宣战。面对法国的战争恫吓,早在1883年6月20日清廷就谕令沿海切实筹办防务:“法人近为刘永福所败(纸桥之战),其蓄谋报复,自在意中。法使脱利古与李鸿章会晤,以中国是否助越为言,意在挑衅,甚为叵测,亟应事先筹防,以杜敌谋。著李鸿章、左宗棠、彭玉麟、何璟、曾国荃、张兆栋、刘秉璋(浙江巡抚)、裕宽将沿海防务实力筹办,认真布置,不可虚应故事,徒令外人轻视。”[1]

浙江的抗法备战由此全面展开。浙江防务首重镇海,浙江提督欧阳利见在接到浙江巡抚刘秉璋抄寄的上述20日谕令之后,随即用20多天时间查勘浙江各处沿海情形后指出:“以全浙大局论之,定海为浙省藩篱,镇海即浙东门户,而宁波又为省城咽喉”,因此“防浙以防镇(镇海)为急务。”[2]

为切实做好镇海防务,刚刚补授宁绍台道的薛福成即被刘秉璋委以宁防营务处,檄令其“综理营务,尽护诸军” ,“中丞(浙江巡抚刘秉璋)传宣号令、筹议大计,悉下营务处。凡战守机宜,无巨细,一埤遗之。”[3]早前,薛福成先后入幕曾国藩、李鸿章,办理洋务多年,以讲究实学、通达时务、热衷洋务、力主变法而名闻朝野。此时,薛福成从幕后走到前台,作为刘秉璋在海防前线的代表,以宁防营务处之职统筹镇海—宁波防务全局。刘秉璋又任命宁波知府宗源瀚为营务处提调,佐理营务处,辅助薛福成。他们二人均清楚军情传递及时与否对战局影响重大,都十分看重当时通信最为迅捷的有线电报。

在薛福成尚未抵任之前,宗源瀚就曾面禀刘秉璋,请求在宁波、镇海之间架设电报线路,以便刘秉璋坐镇杭州遥相调度镇海、宁波的防务。但是,上海电报总局估价此项费用需要5000两白银。此时,浙省的财政已是“支绌万状”相当困难了,对于这么大的一笔款项,刘秉璋感到无法筹措,此事只得中止。1884年7月11日,薛福成到宁波治所,13日接印上任。他虽然已经得知宗源瀚面禀无果,但还是在10月1日专门上书刘秉璋,极力主张架设宁波至镇海的电报线路。上书中,薛福成直陈架设电报线路对镇海防务至关重要:“窃查镇海距宁波水程六十里,陆路四十里。当此海氛不靖,驻扎重兵,军书旁午,遇有紧要消息,不能呼吸相通,若快船又须乘潮上下,殊嫌迟缓。……职道抵任,适值防务戒严,警信日至。因思军报之迟速,军事之利钝系之,况今轮船迅捷,瞬息变幻,与曩时内地用兵,迥不相同。近闻北洋筹办防务,推廣电报,除天津所设正线外,多分支线,以达新城、大沽、北塘、芦台及山海关,莫不曲引旁通,节节呼应。如此则临敌应变,必可声息无阻,调度灵捷。职道查宁郡为全浙之门户,而镇海口门,尤浙东之锁钥,每至事机紧迫,间不容发,万一得信稍迟,恐滋贻误。”[4]

其实,薛福成知道刘秉璋并非不知电报对于战事的重要性,只是苦于耗银太巨。于是薛福成就多方联络走动,请浙海关税务司葛显礼从中牵线,以期节省费用,最后与大北电线公司达成洋银2536元(约合白银1800两)的意向,比原先5000两少了近三分之二。为说服刘秉璋,薛福成在上书中将此中具体情形详为记述:

“经饬洋务委员李圭,商之本关税务司葛显礼,函询上海大北电线公司,订一最实、最廉之价,据开约数洋银二千四百八十四元(约合1700两白银左右),而江北岸过江之水线在外,仍称须履勘丈量,再定确价。职道询之宗守(宁波知府宗源瀚),此价较前数减省三倍,似无浮冒。唯洋人习气,始则减开价目,往往于经办之后,逐渐加增,令人不能中止,自必订议明确,方可举行。适葛税务司屡询此事能否必办,职道知洋人性情,于此等事件皆乐为成就,而葛税司人亦明练诚实,颇肯出力相助,因答以现当饷需支绌之际,倘需价稍多,势所难办,若大致不离洋银二千数百元之谱,则为数尚谦,可以毅然任之。复与提军门(浙江提督欧阳利见)及宗守筹议,意见相同,而洋务委员李圭亦愿勉襄是举。迭与葛税司切实商办,函邀大北公司于八月十二日(1884年9月30日)派洋人来宁勘量。自镇海城外营务处杜丞冠英所驻之厘卡起,沿江至郡城和义门外江北岸新江边止,计陆线直路共三十九里;又用水线过江至宁郡原设电报局止,计长一千尺。除挑抬人夫用勇丁充当不计外,其水陆各材料暨川资水脚薪工等项,共需洋银二千五百三十六元(约合1800两白银),有续增二百九十七元在内(过江水线的费用),较之原估之数,又已减少。约十日内完工,开具清单,由委员李圭核明禀呈前来。”

nlc202309031246

“职道当拟办之初,曾函商电报总局经绅元善,据覆称:‘上海制造局欲接线至洋场,路仅十里,洋人开价至需规银一千七百两之巨。今此单十分便宜,劝即决计订办。’等语。盖税务司与李委员皆愿尽心竭力,赞成要务。如电杆本须每根洋银四元,一经设法筹措,仅需两元有奇,计省洋银五百余元。又劝大北公司一再减让,该公司亦希冀浙省日后生意,是以逐款核实格外迁就。”[4]

接着,薛福成在上书中再次强调电报对于刘秉璋及时掌控防务的重要作用,并建议费用由宁波牙厘局开支:“窃思此电线,固于宁、镇收便捷之益,如宪台调度各营,指示机宜,在省发电,可以直达镇海;即海口紧要军情,亦可径达省垣,无转折迟误之虞,其有裨于防务者实大。拟候批准,即由职道照会税务司,并饬李委员与该公司议定,应令来宁建造,克日竣工。所需洋银二千五百元,可否仰恳宪台俯念事关大局,准饬宁厘局动支给领,作正开销,海防幸甚。”[4]

一旦线路架设好,接下来发报通信仍需要相应的费用,薛福成对此也作了筹划。他感到如果为此新设电报局,则又需大笔费用,为节省这笔开支,他多次与宁波电报局商酌,最后商定由宁波电报局兼管电报线路,给予每月最少洋银三十元的贴补,如收有商用电报的资费,则相应从贴补中扣除。于是,薛福成在上书中建议:“当此公项支绌,不敢不从长计议,拟令该局(宁波电报局)将镇海所收商报之赀,按月开呈宁厘局核明后,其不敷之数,应请饬局一并支给,实为公便。” [4]

10天之后,即10月11日,薛福成再次上书请求刘秉璋同意架设电报线路:“宁、镇添设电线一事,关系重要,而订价尚廉,提台(欧阳利见)与宗守皆极劝禀办,并云万一公项支绌,各营与官场尚可集捐凑数。唯念此等要务,究以开销公项为正理,未便不请宪示而径自捐办。又因福成初许税务司以必成,所以能议价若是之廉,故此时亦难作罢论也。”[5]

经过上述努力,刘秉璋终于同意架设由宁波至镇海的电报线路,所需费用按薛福成的建议开销,并且要求还须增设一条支線,用来联通负责后路策应的记名总兵钱玉兴梅墟坐营,并在营中安设电房,专雇一人办理。[4]如此一来,费用又有增加。查刘秉璋上奏朝廷的开单,其花费计为:“宁绍台道薛福成自宁至镇设立电线,并梅墟设立枝线,及制办报房应用物件,共支用经费库平银四十五两一钱八分、洋银三千七百十圆八角九分五厘(约合2600两白银)。”[6]

二、镇海首次通报日期的考辩

镇海电报线路建成通报的时间,一般认为是在1885年2月20日。这主要来自于炎明先生的《镇海口抗法战役大事记》[7],经作者增补后《中法战争镇海之役史料》将其作为附录收于书后,其中这样记述:“1885年2月20日(光绪十一年正月初六),宁波—镇海电报已通。” [8]此后研究者们都沿用此说,而且由官方编纂的《镇海邮电志》也将此说作为定论,称:“光绪十一年正月初六(1885年2月20日),首条镇海至宁波报路正式通报。”[9]

此说的史料依据来自于1885年2月20日宁镇海防营务处杜冠英给欧阳利见的一份禀报,在这禀报的最后附有一句:“再,宁到镇电线已通,可以开报。”[10]令人疑惑的是,在《金鸡谈荟》中却收录了多份2月20日之前从宁波电报局发到镇海的电报,诸如:12天之前,即2月8日镇海的电报房收到了一份由宁波电报局转发的福州来电;2月19日,宁波知府宗源瀚发来电报等等。[10]《金鸡谈荟》系浙江提督欧阳利见编纂。他虽为提督全省军务的高级将领,但在整个中法镇海之役期间亲率所部湘军驻防甬江南岸,始终坐镇前沿阵地。战后,欧阳利见将当时往来的公私函牍、电报等汇集成《金鸡谈荟》十五卷,是直接记录当时军情的第一手史料。由此看来,所谓的2月20日“电线已通,可以开报”应另有原委。

再查《金鸡谈荟》,其中有两则杜冠英写于2月15日的禀报:一个是中午的,称:“昨晚甬局至镇电机忽然损坏,以致军报不灵。今晨由甬局专送抚宪来电……”。一个是下午二点的,称:“……镇局电器少损,日内发电。自今日起始派小火轮每日往郡送信三次,以便转发。”[10]据此可以知道:2月20日之前,镇海已经通报,只是2月14日晚电机忽然损坏,以致无法发报。杜冠英为解决暂时无法在宁波、镇海之间通报的问题,临时采用了小火轮送信至宁波电报局,再行转发的办法。那么,再将5天后即前面2月20日杜冠英的禀报联系起来看,事情就变得很清楚了:“宁波到镇电线已通,可以开报”实际上指的是此时电机已修复,电线已通,可以发报了。

在现有史料中,没有镇海正式通报日期的确切记载。在上文第一部分所引用的薛福成上书的后面,他又写了一段附识,称:“此线造成甫三阅月,而法船已至。”[4]由此可知,在法军舰船到达镇海口外的3个月前,宁波至镇海的电报线路建成开通。法舰到达镇海口外七里屿的时间为1885年2月28日夜。据此推算,宁波至镇海电报线路最晚应在1884年11月底建成开通。

三、电报线路的具体情状及其在战役中的作用

宁波至镇海的电报线路及在镇海的电报房等构筑随着历史变迁都已不复存在,相关实物遗存也已无从寻找。幸运的是,当时有人将中法镇海之役的布防和战守情形绘制成战图,虽几经流转,但还得以留存至今,使得我们可以一睹当时宁波至镇海电报线路的具体情状。

刘秉璋二子刘体仁在其所著《异辞录》中称:“镇海之役,李文忠(李鸿章)电稿载上海电报捷音;薛叔耘(薛福成)副都《浙东筹防纪略》(即《浙东筹防录》)诩为中外交涉后初次增光之事。先文庄(刘秉璋)身亲其役,当时绘有战图进呈御览,其副本尚存余家。”又称:“镇海击沉法舰,薛副都时任宁绍台道,谓先文庄奏报,全凭诸将领告捷文书,不善描写,未免将捍海奇勋湮没不彰,乃援乾嘉年间新疆回疆之例,绘成战图附说。”[11]文中提到的“战图副本”,后来到了刘秉璋四子刘体智手中,并于上世纪60年代捐赠给安徽省博物馆(以下简称“战图副本”)。[12]此套图共十二幅,绢本工笔,每幅宽77.5CM,长106.5CM,国家一级文物。进呈朝廷的“战图”现藏于北京大学图书馆,包括“先事布置及临时战状正图一幅、分图八幅”(以下简称“战图”)[13],正图为宽82CM、长487CM的大型长卷,全景式地描绘了中法镇海之役;分图则分别描述战役过程中的各个重要事件,尺寸与“战图副本”相同。

nlc202309031246

“战图副本”第一图和“战图”第一幅分图相同,均名为《由杭至镇设立电杆》,描绘的正是此役浙省杭城至镇海电报线路的架设情状(图一)。图中的附说则对电报线路的架设缘由及其在战役中的作用作了简要记述:“浙省至宁波郡城向有电报。由宁波至镇海四十里,乘潮往返,文报稽延。刘秉璋本拟有事时,亲莅宁郡,就近调度。薛福成以巡抚出省,则调兵筹饷转多隔阂,因禀请由宁至镇,添设电线。一切机宜,电饬营务处薛福成、杜冠英传谕各营。虽相继数百里,而号令迅捷如在一室。十年冬,法游弋浙洋,迨十一年春接仗后,与法船相持数月,电报往来日十数起,军机无误。职此之由,谨绘由杭至镇设立电杆为第一图。”

这幅分图虽然只能让人了解由杭州至镇海电报线路沿途架设的总体概貌,而且没有描绘通往梅墟的支线,但我们从中可以知道:通往镇海的电报线最后接入杜冠英的营务处,并由杜冠英负责镇海的电报事务。“战图”中的“先事布置及临时战状正图”对宁波至镇海的电报线路也有描绘,而且更为详细,考虑到此图是大型长卷,本文只能截取其中的起、止和支线三个关键部分,并加以说明(图二、三、四)。

从图二中可以看到,正如本文第一部分引用的薛福成上书中所言:电报线路在宁波这一端设在府城和义门外的宁郡电报局,然后用一千尺的水线跨江到江北岸,并沿甬江向镇海架设。图三所描绘的则是电报线路接至镇海城南门外的杜冠英营务处驻地的情形,可见镇海的电报房也设在了营务处。通过图四能够清楚的看到梅墟支线的具体情状:当电报线沿甬江北岸快到拗猛江(甬江的一段)时分出一条支线紧贴拗猛江岸,经淮军亲兵小队前营外围跨江而过,接入统领亲兵小队记名总兵钱玉兴在梅墟的正营驻地。

与“战图副本”第一图中的附说一样,“先事布置及临时战状正图”中的附说对宁波至镇海电报线路的情状也有一段十分简洁的记述:“壁垒既固,复自镇海城外安置陆路电线,沿江岸至郡城长三十九里。又自城北岸至南岸水线一百丈,费二千五余圆,归并宁商电局经管,每月津贴三十圆。其梅墟营亦一体安线,于是军报遂速。”

有线电报在战役中所起的作用,当时当事之人最有体验。对此,统筹镇海—宁波海防全局的宁防营务处薛福成深有感触:“一切调度机宜,由杭而宁,由宁而镇,顷刻可传达各营。虽相距数百里,而号令迅捷,如在一室。于是抚院(刘秉璋)不进驻宁波,而与进驻宁波同;巡道不常驻镇海,而与驻镇海同。盖抚院与巡道,于海防应办之事甚多,若离衙署,转觉滞于一隅,不能兼顾全局。今不旷通筹调度之事,复收前敌指挥之益,自非电线不为功。方事棘时,电报往来,日十余起,军机变幻,瞬息灵通。余自此役以后,益知电报之为用于军国巨甚。”[4]实际上,有线电报作为当时最先进快速的通信设施对中法战局所起的重要作用,朝野上下也是有目共睹的。战后有线电报得以更为快速的发展,很快电线便纵横全国十几个省份,民间使用电报也不断得以推广、普及。

参考文献

[1]《清实录·德宗景皇帝实录》,第五十四册,卷一六三,中华书局影印,1987.5。

[2]欧阳利见:《金鸡谈荟》,卷二,1889年。

[3]薛福成:《浙东筹防录》,序,1887年刊。

[4]薛福成:《浙东筹防录》,卷一上,1887年刊。

[5]薛福成:《浙东筹防录》,卷二,1887年刊。

[6]军机处录副,《刘秉璋奏海防采办军火及沿海修建炮台等款开单》,转引自《中法战争镇海之役史料》,页141,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12。

[7]炎明:《镇海口抗法战役大事记》,《宁波师院学报》1985年3期,第93页。

[8]《中法战争镇海之役史料》,第461页,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12。

[9]《镇海邮电志》,第4页,宁波出版社,1998.10。

[10]欧阳利见:《金鸡谈荟》,卷五,1889年。

[11]刘体仁:《异辞录》,卷二,页三十五下、三十八上,刘体仁著,转引自《清代历史资料丛刊》,上海书店影印,1984.12。

[12]黄秀英:《安徽省博物馆藏〈浙东海防图〉》,《文物》2009·第九期,第95頁,文物出版社,2009.9。

[13]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浙江镇海口海防布置战守情形图正图附说》。

篇5:宁波镇海九龙湖导游词

玄坛亭→龙眼泉→太平桥→番山→九龙叠瀑→上下瑶池→龙脉→香山神钟→仙道→金蟾听佛→金刚石→下佛迹→横溪村→韩公殿→孔雀湖→十里桃花岭

欢迎词

欢迎各位游客来到九龙源景区,首先让我向大家介绍一下九龙源景区的概况:

九龙源景区位于九龙湖旅游区的西北部,达蓬山南侧的香山,是九龙湖的源头之一。2005年4月,是由区旅游局和九龙湖镇领导在踏勘旅游资源时偶然发现。景区的一期开发为一平方公里,由“一迹、二池、三石、四瀑”等十余个景点组成,境内危岩、奇石、竹海、古树、叠瀑、池潭、佛迹掩映其中,翠竹青青,植被茂盛,生物丰富,堪称人间仙境、养心天堂,被誉为宁波的“香格里拉”。

玄坛亭

前面这座亭子称玄坛亭,“狮子白象两边站,玄坛菩萨来把关”。玄坛亭前面是狮子山,头朝达蓬山,是一头卧在达蓬山脚下的母狮。亭后是大象山,狮子与大象是把守山门的卫士,因年老体衰,渐渐失职,横溪百姓常常遭殃。相传那时,横溪村民每年总要有几次受到类似怪物的侵扰,不是农家孩子被抓去,就是年轻妇女失踪,造成横溪村的村民每天提心吊胆,十分恐惧。一天傍晚,天空乌云密布,顷刻大雨倾盆,突然有一怪物从横溪村里抓了一个女孩向东跑,跑到此(玄坛亭处),与从外面进来的一个侠士撞了个正着,侠士一看怪物抓的女孩已是鲜血淋淋,知道不对正,他大叫一声抡起铁锤般的拳头狠狠地朝怪物打去,一拳头下,怪物顷刻一命呜呼,侠士只见一道青烟升上天空。小孩获救,侠士把他送到村里,村民一听小孩回来,纷纷出来道谢侠士,问他大名,只听侠士说声“不用谢”,话毕,忽见一道红光升天,云端坐着一尊菩萨,原来是玄坛菩萨下凡除妖。从此横溪村太平无事,人民安居乐业。人民为了道谢菩萨救命之恩,在这里建造个亭。塑了一尊菩萨。过去横溪人进村或出村,不管是挑着重担的,总要向玄坛菩萨拜三拜,以求进出平安。古时香山寺香火鼎盛时期,很多文武官员前来朝拜,武官到了这里就下马,文官就下轿,以示敬意。

黄庭坚的“源”字

大家右边这棵树是香山千年古樟,经多次雷击而不倒。左边岩石上是宋代大书法家黄庭坚的“源”字和九龙源记。

九龙源牌楼

前面是九龙源牌楼,前后都有楹联,前面这一幅是“ 入此仙境不羈不縻逍遥尘外心如九龙净;爱此名山无虑无优徜祥天际寿比达蓬高。”后面这一幅是“赏九龙碧水神爽品自高耄耋三少可及,纳达蓬清气形舒心常惬人生百岁何难。”

龙眼泉

旅客们抬头看这座九座山头和山脊组成的就是九龙山,山上林木如盖,翠绿葱茏。相传古时这儿是海滩,一次夏夜,东海有九条小龙溜出宫来此乘凉,谁知贪睡入梦而错过了归海的时辰,不得已而首尾相接依拥在一起,化为大山,于是就有了这座九龙山。其中一条龙在化为大山的时候刚好睁开眼睛,一只眼睛落在这里,另一只眼睛落在九龙桥进去的200米处。这只称龙眼,另一只为龙睛。龙眼如泉终年水流不断,泉水冬暖夏凉,且清冽甘甜,可清脑提神,明目养心,去除疲劳。横溪村民天热时,他们干活下山口渴路过此,便要弯下腰大口大口喝了一肚,凉爽身体。旅客们可尝几口这清冽甘甜的泉水,用这水抹一把眼睛,你的眼睛顿时会感觉明亮许多。

太平桥

九龙源景区共有三个分区组成,分别是九龙源、长寿村和孔雀湖景区。这座桥当地人称太平桥,寓意走过太平桥,就能保佑大家一生平安,过了太平桥,顺着这条溪流,大家就进入了九龙源。太平桥底下柱子上有一幅对联:“北岠有狮兮,南岠有象兮,有狮有象方信蓬山地脉灵。后区无江也,前区无河也,无江无河岂知横溪风水好”。“狮”指的就是北面的狮子山,“象”指的就是南面的象鼻山。

达蓬山

达蓬山(香山)海拔415米,为湖区最高峰。为达蓬山南支脉,达蓬山因“岩谷流香”和“山多香草”而名。香草,即瑞香草,土名睡香,高盈尺,长于春夏_之交,每逢春暖花开时节,山南坡唾手可得。那为什么后又叫达蓬山呢,据传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东游,“至钱塘,临浙江,上会稽,祭大禹”,最后来到此山,恰见海市蜃楼,以为那便是蓬莱仙界,因命方士徐福率三千男女渡海,求取长生不老药,故名达蓬山。又传说秦始皇曾在该山上搭建了一个很大很大的帐篷暂住,因此又名大蓬山。清黄宗羲《达蓬纪游》曾诗:东尽观沧海,往事一慨然。浪中鼓万叠,鲸背血千年。何物秦始皇,于此求神仙。

九龙叠瀑

现在我们来到了四叠瀑中的第一瀑,因如蛟龙从天而降,称天龙瀑,从右边这条小路上去,大家可以看到一只大象也慕名而来正在品尝九龙源的水,这就是神象饮涧,大家往左看这块巨石,很象犀牛的头角,堪称犀牛望瀑。继续往上走,大家到了第二瀑双龙瀑,也称情侣瀑。前面就是龙门石,从龙门石往南看,前面豁然开朗,远处就是九龙山。此瀑因此也称龙门瀑。再往上,大家可以欣赏到第三、第四瀑,分别是玲珑瀑和雪龙瀑。接下来,大家要上天桥了,因为过了这座桥,大家就要到瑶池了,瑶池只有天上有,所以只有过了天桥才能到达。

上瑶池、下瑶池

观赏了四叠瀑,也就到了下瑶池,游客在山路辗转,汗淋之际遇此仙池,顿有柳暗花明之感。池中碧波如镜,岚影倒悬。与绿树修竹相映,构成旖旎景色。小时候,只知道瑶池在天上,长大了读李商隐的“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说的瑶池也是在天上。来到九龙源,才知道瑶池不仅天上有,人间瑶池更“风流”。池水随周围景色变化和阳关反射角度的不同,呈现出各种奇幻的色彩,五彩缤纷,艳丽奇绝,沁人心脾。往南看,飞瀑流泉,山涧溪水,从此不再向往天上的宫庭了。

龙脉

这里巨石众多,这两块就叫同心石,互依互靠,大家可以从下面弯腰而过,过了同心石,寓意有情人可终成眷属。前面这块巨石上刻有明清著名思想家、史学家黄宗羲在《达蓬记游》诗中的一首诗:“登登松路尽,巨石忽当阙。草香水亦香,迹没灵不没。老树不计年,寒空留突兀。”正是此景的真实写照。

香山神钟

这个景点就是香山神钟,有大神钟,小神钟之分。前面不远处就是下佛迹寺的遗迹,从大家脚下的古道可以看出,下佛迹寺的悠久历史,想象当年僧人、香客虔诚地修路朝拜的情景。别看它现在是藤蔓缠身,绿树盖顶,关于这大神钟还有一个挺神奇的传说。相传很久很久以前,每当东方拂晓时这块大石头会发出“咣、咣”的钟鸣声。一个夏天的下午,有一横溪孤独老人上山砍柴,因天气热中暑在山上,到天黑了他还不能行走回家,只好爬行。他爬到这块大石头旁,本想休息一会儿,却迷迷糊糊就昏睡过去,直到东方发白时忽然听见靠着的大石头里面发出“咣、咣”的声音,就被钟声惊醒了,顿觉精爽神奕,老人听声音与敲钟无差异,十分惊奇。他把早晨听到的钟声奇事告诉众邻居,人们将信将疑,都说明天早晨要去听过才明白。第二天早晨,男女老少十几人上山去,走到大石旁等了一会儿,大石果然又发出“咣、咣”的声音,确似敲钟声,过了一小时又发出“咣、咣”的声音大家这才确信无疑。村里有个力大无穷的壮汉,他好奇心特强,想要看个究竟,这石里到底有什么东西。一天夜里,他喝饱酒,独自上山等候石头的敲声。第二天凌晨,石头果真又发出“咣、咣”的声音,声音一停,壮汉使出平生力气,想把石头推起来。石头被推动了,当石头一边刚离地出现缝时,一道强烈的光忽地从缝里窜出来,向下瑶池划去。石头一边离地,壮汉再无力气推翻它,一放手石头还原,壮汉倒地。壮汉等着想再听钟声,石头不发声了。从此,人们把这块似寺内大钟的石便叫香山神钟(晨钟)。这就是西有南屏晚钟,东有香山晨(神)钟。

仙道

各位游客,前面这个景点就是传说中的仙人走过的道路。以前这两块大石之间比较窄,只容一个人通行,后来当地村民为了拉毛竹下山的时候方便一点,就用炸药把这两块大石炸掉几个角,没想到,过不了多久,这两位村民家都遭了火灾,这个通道就显得更加神灵。仔细瞧的话,大家还可以在右边的这块石头上找到仙人的脚印。

金蟾听佛

各位游客大家请看,我手指的方向这些石块象不象一只只蟾蜍,它们正秩序井然、非常虔诚地在听佛讲道,盼望早日修炼得道。

金刚石

上面这块巨石相传是八大金刚抬来的,所以也叫金刚抬(台),蟾蜍听佛悟性越好,就能逐渐靠近金刚台,上了金刚台,就是蟾蜍修成正果之时。现在大家可以看到有两只蟾蜍已经离金刚石越来越近,等各位过十几年再来看的话,这两只金蟾说不定已经修成正果而上了金刚台了。大家也可以上金刚石看一看,上面已经有几只蟾蜍已经修成正果。金刚台还有另外一个传说,相传秦始皇第五次东巡,“至钱塘,临浙江,上会稽,祭大禹”,最后来到达蓬山。秦始皇东巡随带一班侍从,其中有个侍从他讨厌了枯燥的宫殿生活,看到达蓬山东临大海,山水相连,风景如画,此景此情深深地吸引着他。他想这次万岁东巡来此,是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一定要想方设法趁机溜脱。几天后,秦始皇打算返回京城。这天早晨浓重的大雾弥漫着整个达蓬山,万岁下令启程回京,始皇前后侍从卫护。那个侍从有意走在最后,在转弯处他趁机溜了。他溜了后想找个安全的栖身,便往南向下走,走到此看见这块大石,上面平坦洁净,下面有个洞可以栖身(此洞日常夜久已堵塞),便在这里停留下来。他白天手执金刚擀练武,晚上栖身在洞里。几年后在这里(手指下佛迹遗址)建造了下佛迹寺,寺中老和尚聘他为侍从,他手执金刚擀(古印度兵器),天天站立在此石上,故名金刚台。

注:金刚——佛教称佛的侍从力士,因手拿金刚擀而得名。

侍从——指在皇帝或官员左右侍候卫护的人。

下佛迹

这里就是下佛迹寺的遗址了。在唐天宝元年,僧人慧达(慧达因是西晋人,北仑古育王寺有其墓)建造上佛迹寺。后又依山就势在蛤蟆岭砌石驳,逐次建造了中、下佛迹寺。三个寺经历代多次扩建重建,至清同治年间时,便形成了较大规模,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地藏殿、厢房、斋堂、钟楼、藏经楼等诸多建筑,成为远近闻名的南方禅林。现除尚留上佛迹寺藏经楼一幢外,余均毁废。下佛迹寺也就仅存墙脚了。

横溪村

横溪自然村坐落在九龙湖镇的西北角,三面环山,风景秀丽,有八千多亩山地,山上林木如盖,翠绿苁蓉,环境幽雅,空气清新。山村是个竹的世界,篁海十里,山上竹的种类多得数不清,毛竹、雷竹、赖婆鸡竹、龙须竹、满竹、红壳竹、尖竹、苦竹等等。家家村民开门见竹,风雨交加中,你一眼望去,竹浪似大海波涛,有时从下而上滚滚而去,有时从上而下后浪追前浪,景观十分绚丽。夜晚簌簌的竹叶声似催眠曲,使你渐渐进入梦乡。这里独特的环境,使村人心旷神怡。

横溪村是镇海区内远近闻名的长寿村。,长寿是人类永恒的话题,那些长寿老人特别多的地方,总是让人们想前去一探究竟。这里黛瓦粉墙,溪水潺潺,诚若文人笔下的桃花源。

村里有总人口450左右,而60—80岁的有130人,80—98岁的有29人,最长寿的曾有104岁老人。这些老人大多身体健康,少有病痛,七、八十岁者上山挖笋、砍柴、锄地种菜更是常见。原第一生产队的墙头,有对长寿兄弟,哥哥王增如99岁去世,96岁还能上山,回来挑了两小把柴 ,97岁还能上街买菜。弟弟王如荣96岁去世,90岁还会下田干活。现今96岁的王其芬母亲,94岁眼不花耳不聋,脑子相当灵清,还能搓麻将。横溪人长寿,首先得益于大自然良好环境的赐予。这里气候宜人,空气清新,每立方米负氧离子的含量高达2000个左右,最高可达到一万个,被称为“天然氧吧”。喜欢劳动、饮食习惯良好、生活有规律,这也是横溪寿星多的重要因素,不出去活动一下,吃饭就不香,晚上睡不好觉,饮食以自种蔬菜为主,不施农药,无污染,他们还经常吃玉米、南瓜、竹笋、白薯等天然食品。玉米、白薯等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也是促进长寿的重要原因之一。

韩公殿

当地村民又称横溪庙,坐落在竹林和柿子林中,殿里面供的就是与岳飞齐名的南宋抗金名将韩世忠(1089—1151,陕西人)。当岳飞冤死之后,满朝文武之中,只有一人敢于质问秦烩凭什么杀岳飞,秦烩以“莫须有”回答,此人震怒道: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这个铮铮铁骨的好汉,就是与岳飞共同撑起抗金大梁的名将韩世忠。在岳飞死去后不久,他也被解除兵权,最终郁郁而终,始终没能了却“还我河山”的心愿。韩世忠出生在今天馁德城南的砭上村,青年时期参军并在对西夏的作战中,屡次单骑建功,因而勇冠三军,威名远播,最终由一个普通士卒成长为一代名将。他有一位可算得上巾帼英雄的妻子,著名的京剧折子戏“红玉击鼓退金兵”讲的就是韩世忠的妻子梁红玉。当年,韩世忠镇守镇江的时候,金兵在元宵节发动进攻,以为可以出奇制胜,但韩世忠指挥若定,梁红玉更是与丈夫、与全军将士共生死,最后甚至亲自擂鼓助威,宋军最终打退金兵的一次次强攻,获得胜利。

横溪人的祖辈对他们深为崇敬,为纪念韩世忠夫妻,在这小山岙里建造了韩公殿,殿中间坐的是韩世忠,身后是梁红玉,让后人永远怀念他们。原址在小桥进口处,后因失火全殿被毁,又新建此殿。该殿中的戏台是宁波地区中较古老的一座戏台。

[民族英雄岳飞及子岳云、张宪被秦桧夫妻勒死在临安(今杭州)**亭后,还想残害岳家三百多人,各曰:斩草除根。一天,秦桧假冒宋高宗赵构圣旨,将岳家老少绑在临安西郊法场问斩。镇江大帅韩世忠,五军都督副元帅巾帼英雄梁红玉,两人与岳飞交情过密,他们得知此事,骑着高头大马直奔西郊法场,临近法场他们大喊一声:“刀下留人!”刀斧手连忙把刀撤回来。韩世忠和梁红玉夫妻俩向法场当中走去,一看李氏夫人(岳飞之妻)坦然自若,闭目等死,急忙施礼:“帅夫人可好?韩世忠、梁红玉有礼了。”接着他们为众人松了绑,韩世忠保护岳家人,梁红玉直奔金殿向秦桧和赵构为岳飞申冤。秦桧有意害岳飞,用的是假供词,家状纸,骗得皇帝信任,将岳飞害死在**亭上。赵构心中有鬼,梁红玉一问,他张口结舌。梁红玉据理力争,岳飞和岳云父子,为国家立下汗马功劳,南征北战,东挡西杀,万岁被困牛头山,多亏岳飞相救,功高莫过于救驾。秦桧、赵构理屈,不得不改判,将岳家众人发配到云南。韩世忠、梁红玉转战南北杀金国,为国立了功,又为救岳家一族立了大功,名扬四海,深得后人称颂。]

孔雀湖

九龙湖旅游区由于地形和和气候的原因共散落了大大小小、各种各样近百个山潭瀑湖,有的有名字,有的没名字,有的藏在山岙里,有的藏在竹林中,位与长寿村北侧的孔雀湖就是其中的一个。孔雀湖面积2万余平方米,蓄水量3万余立方米。山色倒影在湖面,变成孔雀的模样,加上湖水的颜色如孔雀兰,自然有了一个美丽的名字。

十里桃花岭

篇6:宁波市镇海区企业技术创新团队

建设管理办法

根据《关于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进一步加快人才智力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镇人才发〔2011〕3号)和《宁波市企业技术创新团队建设管理办法》(甬人社发〔2011〕77号)精神,为切实加强我区企业技术创新团队建设,更好地培养、吸引和凝聚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大力推进创新型城区建设,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建设目标。以主导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以技术中心、研发中心、设计中心、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或院士工作站等为依托,以科技产品研发、系统集成应用、新兴产业推进为目标,以新产品研发、新成果转化、新技术应用为任务,努力到2020年建设50个左右创新人才集聚、创新机制灵活、持续创新能力强、创新绩效明显的区级企业技术创新团队。

第二条企业技术创新团队申报条件

(一)创新能力

1、申报企业在镇海注册,企业对其主要产品(服务)的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属于市以上领先水平。企业研究开发组织管理水平、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自主知识产权数量、销售与总资产成长性等指标达到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标准要求。

2、团队能持续进行项目开发和技术创新活动,研究方向与我区重点发展产业、重点发展领域紧密结合。

(二)人才队伍

1、所在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较好的战略视野,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团队的建设发展。

2、团队具备连续3年以上合作基础,并持续进行项目开发和技术创新活动,团队成员具有合理的专业、年龄和梯队结构。核心成员

一般不少于5人,平均年龄不超过45周岁,原则上都要求为研究生以上学历、高级职称或高级技师,具有相对独立的研究方向和较强的科研能力。团队中其他长期从事创新研究和实践人员不少于10人。

3、团队带头人具有较高的学术(技术)造诣,具有较强的创新思想、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有充分的时间和充沛的精力领导团队开展工作。一个团队一般只设一名带头人。同一团队带头人不得申请两个及以上企业技术创新团队。

4、创新团队及其所在企业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社会认可度较高,能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三)支撑保障

1、企业建有一定层次和规模的技术中心、研发中心、设计中心、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和博士后工作站或院士工作站等载体,与国内外重点科研院所具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具备完成技术创新任务所必备的科研设施、技术装备和实验条件。

2、企业拥有为团队开展技术创新提供各方面配套服务的保障队伍和技能人才队伍。

3、企业在团队的经费投入、交流合作、收入分配和成员职业发展等方面能够提供持续的支持和保障,在行业内处于领先水平。

4、团队在核心技术创新和重大成果转化中,对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和赢利能力,及在行业和产业链中能产生重大影响和领先作用。

(四)制度建设

1、企业建有科学的内部管理制度,对团队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相对独立的业绩考核、薪酬分配、激励保障和人才培养制度。

2、企业在技术智力引进、吸收、转让,自主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建有一套较为成熟的制度、措施和程序。

3、团队有较强的合作度和开放度,与外部的项目开发、技术服务及人才智力等方面具有较好的合作机制。

第三条企业技术创新团队评审工作在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区人力社保局负责组织协调和日常管理工作。

第四条符合条件的企业填写《宁波市镇海区企业技术创新团队申报表》,按照企业纳税属地管理原则,向区人力社保局申报。

第五条评审程序

1、各地初选。各镇(街道)园区对团队进行全面考察,向区人力社保局推荐符合基本条件的企业技术创新团队候选名单。

2、专家评审。区人力社保局会同有关部门和专家组成考察组,对各地推荐上报的企业技术创新团队的申报材料进行评审,按照一定比例筛选出进入答辩程序的名单。

3、现场答辩。根据申报条件规定的内容组织现场答辩,评审组现场提问打分,根据综合情况提出企业技术创新团队候选名单。

4、研究审批。经区人力社保局审核,并报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同意,网站公示无异议后,由区委办公室、区政府办公室发文公布。

第六条企业技术创新团队奖励与扶持办法

1、区财政安排企业技术创新团队专项资金,用以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团队进行攻关研究,对获得区级企业技术创新团队的,一次性给予10万元奖励。

2、获得市级企业技术创新团队的,区财政每年给予10万元专项配套资助;获得省重点企业技术创新团队的,区财政每年给予20万元专项配套资助(已获得市级的进行补差);资助期限为3年。

3、财政科技资金和产业发展扶持资金向企业技术创新团队倾斜,优先吸收他们参与重大项目咨询论证、重大标准制定、重点工程建设。

4、企业技术创新团队所在企业的产品,符合政府采购产品目录和标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在同等条件下实行政府优先采购。

5、专项资助资金主要用于企业技术创新团队人员的引进、培养

等团队建设方面的开支。团队所在单位应严格执行财务管理的有关规定,对资助经费要单独建帐,专款专用。资助经费由团队带头人统一支配,其他任何单位、个人不得克扣和挪用。受资助企业技术创新团队及其所在单位要接受上级相关部门的审计和检查。

第七条建立企业技术创新团队跟踪管理机制。团队所在单位每年12月上旬向区人力社保局报告全年创新活动和成果,以及下一工作计划。区人力社会保障局适时组织专家对团队的创新活动和创新成果进行评估。评估不合格的团队取消称号,并中止政策扶持。

第八条各镇(街道)园区在执行本办法的基础上,可结合本地实际,自行研究制定本地的企业技术创新团队申报评审及相应的配套奖励与扶持办法。

第九条本办法由镇海区人力社保局负责解释。

篇7:安全演讲稿(宁波镇海)

从开办网上的“民声快递”栏目,到省内首推网络发言人制度,再到开通网络问政平台,镇海区网络问政的三次突破,成功推动了网络时代社会管理的创新。

在镇海网络问政平台上,网民不但可以全天候、无障碍地反映各种问题,提出意见建议,第一时间获得权威部门的解答,还能与区领导“面对面”对话。

镇海网络问政平台规定:3 小时内受理网民帖子、3 个工作日内在线答复办理情况,平台假日、晚上照样有人值班有人回应,保持全天候在线运行。

这是一个不下班的网上政府,网民誉之为民意减压阀、民情警报器。

样本概述

政府、公民沟通的优质渠道

在网络时代,网络事件一触即发,“躲猫猫”、“俯卧撑”、“六连号”等拷问政府的执政能力,民意不可违成了一项共识。在有的地方政府面对汹汹民意仍遮遮掩掩时,镇海网络问政平台架起了政府和公民之间的沟通之桥、合作之

桥。

2008 年初春,镇海网络问政平台进入融冰时节,关于推进互联网建设与管理的一项调研活动在区委区政府领导层悄然展开,最终升华为一项创新型重大行政决策。“办好互动论坛,听取网络民意,把矛盾化解在本地状态、萌芽状态。”时任领导人的态度开明又坚定。

沉寂的第四媒体在雄镇大地热起来了。网友发帖反映困难、政府在线受理投诉、记者实地调查跟踪„„新设立的“民声快递”板块,初步体现为民办事的功能。此后,区委书记马卫光经常上网浏览信息,多次以镇海新闻网忠实网友的身份与网民交流,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

如今,镇海网络问政平台按完整全站规模建设,由 5 个主要板块组成,包括“民声快递”为民办事板块、“雄镇论坛”网民议政板块、“在线交流”对话互动板块、“网上发言”主动发言板块和“记者追踪”热点专访板块。

城管、公安、环保、质监等 57 个部门进驻网络问政平台,网络发言人相继亮相,并由纪委实行“亮红灯”制度——长期离线、未及时回复、用语不规范、办事不力等,都将被亮起红灯。评定结果纳入效能目标考核,排名靠后及造

成网络影响的责任人将被追责。

网友代表在镇海已成为继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之后的第四方代表,不少评议会、恳谈会、听证会都少不了网友代表的身影。版主“四海归客”称,现在不是“事后知情”,而是“事先参与决策”了。

据最新数据显示,镇海网络问政平台自 2008 年试运行以来,共受理网民反映的民生热点问题 3000 多件。

当事人自述

网络舆情宜疏不宜堵

当事人名片:干剑松,镇海新闻网总编,镇海网络问政网总编。从 2008 年“民生快递”板块初试啼音,到“雄镇论坛”应时开办,再到如今 5 个板块的完备结构,他经历了镇海网络问政平台的草创、试运行和运行过程。

网络兴起之时,也是民意表达的爆发期。2008 年前后,国内不少地区对互联网的认识还存在着误区,一些官员视网民声音为另类意见,视网络民意为洪水猛兽。受大气候影响,当时镇海新闻网的“民情直通车”也举步维艰。

当时在网上发帖投诉的市民有很多,但并不能及时反映至政府职能部门,问题也得不到解决。久而久之,矛盾越积

越大。网友“金戈铁马”发帖《民情直通车,想说爱你不容易》,直指政府部门“一个忙字就可以搪塞那么多群众反映的问题了吗?”

这个帖子的反响很大,很多网民纷纷跟帖,对我们的触动很大。我们也为难:“民情直通车”是当时镇海新闻网的一个试验型互动栏目,由于缺乏官方的支撑,没有真正起到通达民意的效果。好在后来区里出台政策,在“民情直通车”基础上办起了“民生快递”,再加上“雄镇论坛”板块,网络问政平台的雏形也形成了。

网络是民意的体温表,民众对政府工作及其公务员行为满意不满意,可直观地在网上反映出来。满意的,引来网民好评;不满意的,招致网民口水,甚至“骂娘”。当机关部门被点名、被曝光,遭遇尴尬场面,如何面对?删帖、封贴解决不了问题,只会引发更大矛盾。

镇海区的做法一年比一年坦荡:直面矛盾、顺乎民心。在网络问政平台建设的初期,主要依靠行政措施尤其是效能杠杆,强制推动各部门“上网”,因此,网络发言人的职能还停留在被动发言、被动回应上。而现在,越来越多的部门到网上主动发言,凡是涉及到与民生相关的政务事项,先到网上晒一晒,倾听网民意见,推进政务公开。

百姓感受

网络问政,一个字:“快!”

许财章,网名“方天”,海昌公司安全员。今年 5 月,他发帖反映:明州大桥通车后,车道与公司相距太近,员工们上下班险象环生。他与镇海网络问政平台打了第一次交道。

帖中说,海昌公司紧邻明州大桥,门口不到 2 米处就是大桥匝道。大桥今年 5 月通车后车流量剧增,厂里一百多个职工每天上下班提心吊胆。他呼吁有关部门到现场查看,建议安装减速带。

此贴得到不少网友的响应——有的建议在道路中间设置隔离带,有的建议公司大门改朝向,有的建议搬迁企业。

“方天”没想到,镇海网络问政平台的工作人员第二天就到现场核实情况。此后,交警、规划、街道等部门也来到现场实地勘察。

让“方天”至今仍觉得意外的是,区委书记马卫光看到这个帖子后十分重视,亲自下载网帖批示,要求相关部门做好工作,切实保证企业员工的人身安全。交警部门最后拟定方案:在公司门口安装减速带,既不影响道路安全,也能使

员工车辆进出大门时减速,从而保证行车安全。双方进行了沟通,最后决定由海昌公司出资,在厂门口安装一条减速带。

庄市街道网络发言人表示,出于对海昌公司人员安全及公司发展的长远考虑,街道已把该公司列入拆迁计划,在征得业主同意后,即可实施。

“减速带在 6 月上旬已经安装完毕了,员工们也确实感受到了车辆慢行给他们带来的安全感。”“方天”昨天对记者说,马书记的批示是他的意外收获,他没想到相关部门的动作这么快。

从一件件办复的案例中,记者能看出网络问政平台在上传下达和促动政府部门提高效率等方面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去年 7 月 14 日下午 4 点 16 分,网友“香港人”发帖,曝光了一辆警车停在写有“禁止停车”的路面上。40 分钟后,“镇海公安”发帖回应:该车辆非镇海公安分局所有,已将该情况通报给车辆所属的公安部门。次日 9 点 52 分,“镇海交警”发帖,通报了处罚结果。当天 11 点 57 分,“宁波港公安”发表公开道歉信。

今年 6 月 24 日,网友“阿隆”发帖,说镇海交警服务大厅窗口功能区域分不清,无人指引,建议引进银行叫号系

统。当天,镇海交警即作出正面回应。7 月 1 日,交警服务大厅正式启动叫号系统。

点评

虚拟社会管理创新重在关注现实指向

网络不仅是信息载体、交往工具,也是意见空间、社会治理平台。截至 2010 年 12 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 4.57亿。截至 2010 年 7 月底,我市网民规模达到 487 万。一方面,网民在虚拟空间充分体现出个体权利和参与社会治理的力量,另一方面,网络有强大的社会组织能力,网民可从线上到线下抱团成势,引发舆论力和行动力的双重聚合。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发挥网民理性、建设性的作用,有利于社会管理走向开放、民主、和谐。反之,将扩大社会矛盾和社会风险,甚至导致社会危机。

因此,虚拟社会管理创新是一个崭新、重大、紧迫的课题。虽然虚拟社会不同于现实社会,但网民的意见和行为有着直接而强烈的现实指向。镇海区实行网络问政的实践,令人欣喜地看到,政府如果善于通过网络来听取民意、吸取民智、改善民生,就会赢得网民的理解、信任、支持,就会加强政务公开、改进实际工作、促进社会和谐。

镇海区的网络问政平台为什么搭建得越来越大、与网民的沟通越来越畅?

第一,开诚布公,疏而不堵。镇海区不是视网民为另类分子、视网络舆情为洪水猛兽,不是持管控思维和压制手段而锁帖、删帖,甚至超出法律范围盯人、整人,而是直面矛盾、尊重民权,引导舆论、回应民意,解决问题,顺乎民心。政府和网民由此建立了互信机制,网民也将更加有序地参与社会治理。

第二,政务公开,主动发言。镇海区从当初依靠行政措施尤其是效能杠杆推动各部门“上网”,到如今形成“民声快递”、“雄镇论坛”、“在线交流”、“网上发言”和“记者追踪”等 5 大板块,主动提高了政务信息的透明度、公共治理的参与度、社会监督的能见度。网络问政形成了常态机制,政府公信力由此上升。

第三,提前问计,加快落实。网络问政不是作秀。镇海区从主要领导到政府各部门,更重视建立落实机制,解决现实问题。一方面,政府在决策初始就提前问计,通过评议会、恳谈会、听证会等渠道面对面了解群众呼声,另一方面,重视对网民合理的意见、建议的办理和督查。这一首一尾两个环节,体现了亲民务实的执政智慧和科学高效的执政能力。

篇8:安全演讲稿(宁波镇海)

近日, 农业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已联合下发通知, 公布了2014年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 (区、市) 名单, 宁波市镇海区荣获“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区”称号。

自2003年起, 镇海区以创建农机安全示范镇村为抓手, 通过区、镇 (街道) 、村三级联动, 有效构建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农机主抓、部门协作、社会支持、群众参与、综合治理”的社会化创建机制, 建立起了农机安全生产源头管理、执法监管、宣传教育三大防线, 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根本好转。6年来, 未发生1起农机死亡事故和3人以上伤人事故。目前, 该区已有省级“平安农机”示范镇 (街道) 3个, 省级“平安农机”示范村4个, 市级“平安农机”示范村40个, 市级“平安农机”示范合作社4个, 组建了33个农机驾驶人员安全片组。

上一篇:古街遗韵作文1200字下一篇:和太阳做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