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档案工作计划

2024-05-08

居民档案工作计划(精选10篇)

篇1:居民档案工作计划

居民健康档案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

按照土左旗卫生局居民健康档案工作方案,建立统一、科学、规范的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制度,逐步实现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信息化.以健康档案为载体,为居民提供连续、综合、适宜、经济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2011年底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80%以上。

二、项目范围和内容

(一)制定居民健康档案管理规范。严格执行卫生部制定的居民健康档案管理规范,统一规范服务对象、居民健康档案内容、建档方式、服务流程、档案保管和使用等。

(二)健康档案管理适宜技术培训。

1、培训对象: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

2、培训内容: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和使用规范、要求、技术,建立健康档案必须的医学知识和技能。

3、培训计划:通过系统培训,逐步提高服务人员业务技能及服务水平,保障健康档案管理的规范化。

(三)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1、居民健康档案内容:居民健康档案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健康体检、重点人群管理记录和其他医疗卫生服务记录。

(1)个人基本情况包括姓名、性别等基础信息和家族史、既往史等基本健康信息.(2)健康体检包括一般健康检查、生活行为方式,健康状况及其疾病用药情况、健康评价等。

(3)重点人群管理记录包括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要求的0—3岁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慢性病患者管理等各类重点人群的随访和管理记录。

(4)其他医疗卫生服务记录包括上述记录之外的其他接诊记录、住院记录、转诊记录、会议记录等。

2、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方式:

(1)首次建档主要以乡村医生通过入户服务(调查)的方式分期、分批在居民家中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并根据其主要健康问题和卫生服务需要填写相应记录;0—3岁儿童健康管理和预防接种服务专项档案在新生儿访视时建立;孕产妇保健服务专项档案则由妇幼人员在早孕诊断确认后建立。

(2)在医疗卫生服务提供过程中建立的健康档案相关记录表单,装入居民健康档案袋统一存放。

3、居民健康档案的使用:灵活使用居民健康档案,提高居民健康档案活档率。

(1)已建档居民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复诊时,在调取其健康档案后,由接诊医生根据复诊情况,及时填写、更新和补充相应记录内容。

(2)入户医疗卫生服务时,应事先查阅服务对象的健康档案并携带相应表单,在服务过程中记录、补充相应内容。

(3)需要转诊、会诊的服务对象,由接诊医生填写转诊、会诊记录。

(4)所有的服务记录由责任医生统一汇总、及时归档。

4、健康档案管理

(1)健康档案应统一存放于村卫生室的档案柜内。

(2)建立农村居民健康档案的调取、查阅、记录、存放等管理制度,明确健康档案管理责任人,保证农民健康档案的方便使用和保管、保存。

(3)各医疗卫生机构应使用多途径的信息采集方式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档案应及时更新,保持资料的连续性。

(4)健康档案的建立要遵循自愿与引导相结合原则,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服务对象的个人隐私。

(5)遵照国家有关专项技术规范要求记录相关内容,记录内容齐全完整、真实准确、书写规范、基础内容无缺失。

(6)健康档案管理和服务人员要使用、管理、考核等工作中有权使用健康档案,其他机构或个人需要使用健康档案时,必须向健康档案管理机构提出书面申请,管理机构批准并经本人或其监护人同意后,方可使用。

三、组织与管理

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人员负责为辖区直接服务人口建立

居民健康档案,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领导小组负责辖区内建档工作的指导与管理。

四、进度安排

到2011年底完成社区居民80%建档率。

五、工作实施督导

(一)督导方式。在卫生局的领导下,社区服务中心负责辖区内健康档案的经常性督导检查、效果评价,每年不少于2次。

(二)督导主要内容。工作实施、建档数量和质量、档案更新与管理、服务效果、居民满意度等。

(三)主要评价指标

1、健康档案建档率=建档人数/辖区内常住居民数×100%。

2、健康档案合格率=填写合格档案份数/抽查档案总份数×100%。

3、健康档案使用率=抽查档案中有动态记录的档案份数抽查档案总份数×100%。(有动态记录的档案是指一年内健康档案记录有符合各类服务规范要求的有关医疗卫生服务记录)

4、健康档案真实率=抽查档案中内容真实的档案份数/抽查档案总份数×100%。(通过电话询问、逻辑判断等)

5、健康档案管理情况。

察镇社区服务中心

2011年1月20日

篇2:居民档案工作计划

根据《阜阳市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实施意见》(阜卫防[2009]380号)及《太和县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实施意见》卫监[2009]327号文件提出的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相关工作任务,现就2013年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提出以下工作计划:

一、服务内容

(一)居民健康档案的内容

居民健康档案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健康体检、重点人群健康管理记录和其他医疗卫生服务记录。

1.个人基本情况包括姓名、性别等基础信息和既往史、家族史等基本健康信息。

2.健康体检包括一般健康检查、生活方式、健康状况及其疾病用药情况、健康评价等。

3.重点人群健康管理记录包括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要求的0~6岁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病和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等各类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记录。

4.其他医疗卫生服务记录包括上述记录之外的其他接诊、转诊、会诊记录等。

(二)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

1.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站为辖区居民负责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并根据其主要健康问题和服务提供情况填写相应记录。同时为服务对象填写并发放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卡。

2.通过入户服务(调查)、疾病筛查、健康体检等多种方式,由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组织医务人员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并根据其主要健康问题和服务提供情况填写相应记录。

3.已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信息系统的地区应由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通过上述方式为个人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

4.将医疗卫生服务过程中填写的健康档案相关记录表单,装入居民健康档案袋统一存放。农村地区可以家庭为单位集中存放保管。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数据存放在电子健康档案数据中心。

(三)居民健康档案的使用

1.已建档居民到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复诊时,应持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卡(或医疗保健卡),在调取其健康档案后,由接诊医生根据复诊情况,及时更新、补充相应记录内容。

2.入户开展医疗卫生服务时,应事先查阅服务对象的健康档案并携带相应表单,在服务过程中记录、补充相应内容。已建立电子健康档案信息系统的机构应同时更新电子健康档案。

3.对于需要转诊、会诊的服务对象,由接诊医生填写转诊、会诊记录。

4.所有的服务记录由责任医务人员或档案管理人员统一汇总、及时归档。

(四)健康档案管理

居民健康档案参照《医疗病历管理办法》管理,重点要求如下:

①中心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服务专(兼)职管理人员,接受过本项目组织的培训,并成绩合格。应制定本单位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②健康档案管理要具有必需的档案库房,配备档案装具,按照防盗、防光、防高温、防火、防潮、防尘、防鼠、防虫等要求妥善保管健康档案,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健康案管理工作,保证健康档案完整、安全。

③使用多途径的信息采集方式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档案应及时更新,保持资料的连续性。

④健康档案的建立要遵循自愿与引导相结合的原则,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服务对象的个人隐私。

⑤居民健康档案统一编码,采用l6位编码制,以国家统一的行政区划编码为基础,以乡镇和街道为范围,村(居)委会为单位,编制居民健康档案唯一编码。同时将建档居民的身份证号作为统一的身份识别码。

⑥遵照国家有关专项技术规范要求记录相关内容,记录内容应齐全完整、真实准确、书写规范,基础内容无缺失。

⑦健康档案管理和服务人员在使用、管理、考核等工作中有权使用健康档案,其它机构或个人需要使用健康档案时,必须向中心提出书面申请,经批准并经本人或其监护人同意后,方可使用。

⑧居民健康档案为社会公共信息资源,应长期保存,不得流失、损毁,违者依法追究责任。

4、最终目标

健康档案建档率=建档人数/辖区内常住居民数×1O0%

健康档案合格率=填写合格档案份数/抽查档案总份数×1O0%

健康档案使用率=抽查档案中有动态记录的档案份数/抽查档案总份数×100%(有动态记录的档案是指一年内健康档案记录有符合各类服务规范要求的有关医疗卫生服务记录)健康档案真实率=抽查档案中内容真实的档案份数/抽查档案总份数x 100%(真实可以通过电话询问、逻辑判断等)

太和县城关镇卫生院

连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篇3: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工作浅析

一、居民健康档案的特点

(一) 全面性。

居民健康档案除了输入电脑里纸质病历记载的内容, 还记载了居民日常生活中的健康信息, 包括病史、病程和诊疗情况, 医生可以很快找到相关信息, 全面地了解情况。

(二) 广泛性。

网络技术的发展, 产生了卫生领域的电子商务和电子服务, 在广域网环境下居民健康档案可以实现信息传递和资源共享, 居民可以随时提取自己的健康档案。缩短了医生的会诊时间, 提高了医疗质量。

(三) 便捷性。

使用纸质材料, 必须先查找索引, 查询不同区域的纸质健康档案, 速度会很慢, 需要大量人力和物力, 不能全面集中信息。数据格式和集中式存储居民健康档案, 便于快捷输入和查询, 处理不同的诊疗信息, 提供了大量临床、教学和科研的集成材料, 实现了信息资源共享和交流, 提高了居民健康档案的利用率。

(四) 丰富性。

居民健康档案记录了全面的、整体的健康信息, 能够快速地为突发性、传染性和多发性病状提供参考资料。

二、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 认识不足。

一部分人认为, 居民健康档案不过是一种形式, 并没有实际的意义, 所以对管理工作更是不以为然, 造成了信息被收集后又遗失的现象, 使得居民健康档案没有真正发挥作用。

(二) 管理制度不规范。

居民健康档案包括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 电子档案通过纸质档案对健康情况的直接记录进行信息的分析和整理, 然后进行电子录入。所以纸质档案的管理也是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重要因素, 归档体系的不完善和归档制度的不规范, 都会对档案管理工作造成影响。

(三) 管理设施不齐全。

档案管理工作的困难在于纸质档案的管理, 因为需要专门的空间进行档案置放和一定的设施来保护纸质档案。管理设施的好坏, 会对档案管理工作造成影响。例如, 档案室过小, 橱窗内档案拥挤, 保存条件恶劣, 缺少“八防”措施等, 这些都会影响档案的使用寿命。

(四) 信息质量较低。

居民健康档案包括个人信息和卫生服务记录。有些记录过于简单, 信息不完整, 填写格式不规范, 字迹潦草, 更有甚者伪造信息, 造成档案的不真实, 无法实现建立健康档案的目的。

(五) 管理人员不固定。

档案管理工作没有得到重视, 致使没有专门的档案管理人员。一般档案管理工作由护士负责, 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 还要进行档案的记录和归类, 工作压力加大, 缺乏专业性和工作热情。

三、做好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工作的建议

(一) 增强档案管理意识。

应加大宣传力度, 提高居民对健康档案的重视, 让居民明白健康档案建立的意义和作用, 让领导重视档案管理, 要把居民健康档案纳入工作日程, 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管理。特别是对居民健康电子档案, 不仅要长期保存居民信息, 而且在电子数据故障时, 不能丢失居民健康档案中记录的信息, 要能够在需要的时候提取出来。

(二) 完善档案管理制度。

居民健康档案的意义在于帮助医生更好的了解居民的健康水平, 为医学研究和科学实验提供数据。而要做到这一点就离不开规章制度的建设, 应建立健全与居民健康档案相关的规章制度, 使居民健康档案能规范运作, 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健康有序发展。

(三) 加大投入资金。

居民健康档案是一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表、接诊记录表、双向转诊单和健康体检表组成的系统化档案记录, 是记录居民健康信息的系统化文件。健康档案的信息是基层医疗卫生人员为居民提供的预防、保健和康复等卫生基本服务过程的记录, 要实现这些需要专业的医疗技术人员和大量的资金作为保障。保证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建立真实、完善和准确的居民健康档案, 要做好资金预算和监督, 确保资金的真实到位。

(四) 保证档案的齐全完整。

健康信息数据归档的方法与传统的以各类业务为中心的数据备份方法不一样, 所以, 需要建立分级存储的结构, 以实现大量存储和随时存取的统一。因为居民健康档案在接诊、复诊和随访的过程中, 都需要对信息资源进行及时的补充、完善和记录, 流动性较强, 所以一定要保证档案的完整性。在档案管理过程中, 要注意保密, 维护当事者隐私, 记得随时归档, 无论何时何地的调阅或者补充、完善、更改和记录信息资源, 都要及时放回去。居民健康档案有利于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交换,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需要标准的信息交换格式;提供转换手段, 将居民健康档案中的资源信息转换为标准的交换格式传输到网络上或者存入可移动媒体。

(五) 提高档案人员的管理水平。

篇4: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工作管理的思考

【关键词】居民健康档案; 居民健康档案的管理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0-1615-02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社区卫生工作,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作为深化卫生改革问题的重要举措,作为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目标的基础环节,把居民健康档案列为九类公共卫生服务项之首,加快推进城市居民健康档案建设,启动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建设工作。要求到2011年老年人、孕妇、儿童、残疾人、慢性病人等重点人群的健康档案建档率力争达到90%以上,随着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建设工作全面铺开,档案内容的更新深化,为档案专业部门和档案行政机关带来了新的研究课题,值得档案部门及时跟进,指导建立和完善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建设工作的顺利发展。

1 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社会意义

建立完善完整系统的社区居民健康档案,除了满足卫生服务需求,保障全科医疗实践,实施预防医学措施,建立全科医疗制度,规范社区卫生服务,合理利用卫生资源,评价医疗卫生质量,提供管理决策依据和科研教学九大功能之外,社区居民健康档案还有更深层次、更重要的社会学的意义、其真实性、科学性、完整性,连续性和可用性还将发挥不可估量的健康档案本身以外的社会作用。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甚至引起社区居民健康档案作用的异化。例如我国五千年的文明造就了家族聚居性,一支支具有血缘性、姻亲关系的人群居住在同一个村寨,我国五十六个民族也有各自的部落聚居地。这种特殊的人群分布世代相传,繁衍生息形成了自然纯种基因进化谱。从这样的人群采集的来自人体的血液、毛发等生物材料以及与人群相关的环境构成材料,具有独特的科研价值,对不同民族、不同种族的人类基因图谱对比分析,食源结构差异对人群疾病發生和健康素质的影响,药物的研制与应用,都是难得的科研信息载体材料。随着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内容的发展,体验内容的进一步增加,基因检测,疾病预测将普遍应用,这将产生深远的社会影响,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甚至事关中华民族身体素质发展方向的研究。如欧美等国家采用优化食物结构,增强民族的身体素质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日本为改善本名族的素质,已使战后第三代、第四代明显增高[还有研究报告称俄罗斯近10年来人均身高下降了2.5厘米,出生缺陷较上世纪90年代中期增加1倍。

一些西方杂居民族国家对我国独有的聚居种族的生物资源早已垂涎欲滴,尤其是一些居心叵测的敌对势力,不惜假借“扶贫”、“项目”、“传教”等各种手段,窃取血液、毛发、食物等生活样本。一旦这些研究被敌人利用,就有可能埋下祸害民族身体素质的隐患。外来鸦片使“东亚病夫”的历史称谓让中国人痛心疾首,至今记忆犹新。二战期间法西斯大肆屠杀犹太民族,建立犹太人死亡集中营的惨状触目惊心,成为历史的借镜。借助社区居民健康档案材料进行正、反两方面的研究作用显而易见,为了抢占生物科研制高点,国际竞争异常激烈,不可小觑。此外,居民健康档案包括了个人的全部健康信息,必然涉及到个人隐私。个人隐私的内容是复杂的,如残疾、基因缺陷,精神分裂症等。这些隐私的泄密,可能对个人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不良影响,产生心里自卑、心情抑郁等生理、心理问题。如何保护好个人隐私成为居民十分关注的问题,弄不好可能成为建立个人健康档案的障碍。

另外,有些个人隐私的泄漏还可能被坏人利用。如新疆发生的针刺事件,以假借传播艾滋病的卑劣手段恐吓群众,扰乱社会治安。还有国际恐怖分子寄含炭疸杆菌邮件的恐怖袭击事件。要把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严格的保密制度,不得泄漏个人病情等保密措施作为重要的培训内容,正面宣传与思想工作相结合,加大对破坏分子的打击力度,不给坏人有可乘之机,消除人们对自己的健康档案失密的担心,才能顺利配合好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建设工作。

2 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管理现状

2.1缺乏完善的指标管理体系

到目前为止,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管理还没有一整套科学统一的管理制度、标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档案的内涵和外延都在发生变化,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工作中,由于还没有统一的管理标准和模式,多数单位是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实践进行管理,使许多应该纳入管理的档案没有纳入。档案管理工作缺乏系统化,主要体现在:

2.1.1年初缺乏计划,年底没有考核,档案管理状况同管理人员的考评没有直接挂钩,缺乏规范化的措施。

2.1.2由于个人认识不同,档案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没有按照规定收集档案的现象依然存在,档案丢失、归档不及时、个人留存不交的情况时有发生,档案的管理职责有待进一步加强。

2.1.3由于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制度不够健全、规范,缺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综合性医院档案管理的新模式,装备参差不齐,档案利用率低下,信息管理与档案管理严重脱节,人力和空间浪费现象严重。

2.2档案管理意识不强

长期以来对社区档案管理缺乏严格的考核,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出现档案痕迹留存可有可无的模糊认识。尤其是领导干部,对档案管理意识还较淡薄,同时由于受人员、设施、经费等方面的限制,档案管理工作受到冷遇。正是因为存在这些问题,导致个别同志为了方便自己利用,任意扣压或丢弃使用完毕的文件材料。

2.3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档案管理人员知识更新不够,业务素质不高。档案管理工作是专业性强、涵盖面广、涉及部门多、工作内容繁杂的一项专业性工作。从目前看,各部门的档案管理人员多为兼职人员,档案信息处理复合型人才就更为缺少,大部分档案人员专业水平偏低。对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也没有纳入计划和要求,平时进修学习的机会不够,缺乏系统的档案专业知识培训,缺乏创新和活力。

3加强对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管理

3.1加强领导、重视宣传、增强全员档案管理意识

社区应切实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领导重视是档案管理的前提,要把档案管理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社区发展的重要内容来抓,与社区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发展。要大力宣传档案工作,使社区领导、管理者都能充分认识档案工作的重要性,认识档案与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密切关系,更好地支持档案管理工作。

3.2重视人才培养,提高人员素质要将档案人员培养纳入社区人才培训计划,应加大对档案人员教育培训力度,鼓励支持档案管理人员的学历教育和业务学习及培训,通过在职学习,短期培训等方式,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档案人员进行全面系统的业务培训,全面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推动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

3.3依法管理社区居民健康档案

社区要把居民健康档案纳入自己的职责范围,依法管理,加强行政监督。从定期归口收集管理入手,对档案人员进行统一培训,增强档案室的行政监督力度,使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工作走上法制轨道。

依法保护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各种载体信息材料和生物材料等资源,防止被窃取外流;依法保护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隐私记录,维护尊重人格,防止破坏社会稳定的非法行为发生,保持社会、家庭的和谐稳定。

3.4管理模式的建立与发展

建立社区档案分类大纲,要把居民健康档案纳入社区档案的管理范畴,建立台帐,分配全宗号。年度统计资料和专项分析材料应列为永久保存的档案材料定期收集进馆,为以后的发展比较和工作决策提供本底资料。社区居民的健康档案是动态资料,其建档方式通常采用群体建档和个体分别建档相结合的方式。其基本方法是在确定了建档对象后,对所有的建档对象通过个人健康检查,家庭调查等途径获取的资料,填入个人健康档案。对日后新加入的居民则采取个别建档的方式,把平时就诊资料记录进档,通过不断积累逐步完善个人健康档案。个人健康档案使用期限是人的终生,为便于检索,对已故之人要有专门的销号检索,以减少贮存空间占用,为统计带来方便。

设置卷内目录,按着目前我国统一的居民健康档案的内容一般为十项:即一般资料、长期性健康问题、暂时性健康问题、体检记录、接诊记录、会诊记录、转诊记录、辅助检查和其他资料。由于档案是动态形式,为便于翻阅查找和内容扩充,一要使用打孔活页装订;二要用不同颜色的纸张做卷内目录,便于卷内检索;三是将不同型的资料进行打孔、折叠、粘帖后归类,保持案卷整齐;四要对特殊载体材料(如x光胶片、CT胶片、核磁共振胶片等)另行编号,分开存放,并在报告单和目录上注明存放号。这方面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完善。

3.5发挥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重要作用

居民健康档案在医学科研中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在于资料的全面性、连续性、可检索性,是不可多得的好教材。计算机的应用,将使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在科学计算、信息管理、过程控制、记录查询、保密检索、音像动态、远程会诊、互联网传递和资源共享等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因此,档案管理在应用现代化管理技术,做好社区居民健康档案方面的指导协调作用。加强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管理工作,大有可为,必将为档案部门的业务工作开辟一片新天地。

参考文献

[1]杨文秀.刘爱民 社区居健康档案(试用)

[2]周兰萍谈社区居民个人健康档案的完整性

篇5:居民健康档案年度工作计划

2.统一居民健康档案编码。采用16位编码制,以国家统一的行政区划编码为基础,以乡镇(街道)为范围,村(居)委会为单位,编制居民健康档案唯一编码。同时以建档居民的身份证号码作为身份识别码,为在信息平台下实现资源享奠定基础。

3.严格健康档案使用的管理。居民健康档案为社会公共信息资源,健康档案管理者和服务人员、考核人员在使用、管理、考核等工作中有权使用健康档案,其它机构或个人需要使用健康档案时,必须向健康档案管理机构提出书面申请,管理机构批准并经居民本人或其监护人同意后,方可使用。使用健康档案要严格保护服务对象的个人隐私。

篇6:居民健康档案工作目标

一、服务内容

(一)居民健康档案的内容

1.个人基本情况包括姓名、性别等基础信息和既往史、家族史等基本健康信息。

2.健康体检包括一般健康检查、生活方式、健康状况及其疾病用药情况、健康评价等。

3.重点人群健康管理记录包括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要求的0~6岁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病和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等各类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记录。

(二)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

1.村卫生室、为辖区居民负责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并根据其主要健康问题和服务提供情况填写相应记录。同时为服务对象填写并发放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卡。

2.通过入户服务(调查)、疾病筛查、健康体检等多种方式,由村卫生室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并根据其主要健康问题和服务提供情况填写相应记录。

3.已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信息系统的地区应由村卫生室通过上述方式为个人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

4.将医疗卫生服务过程中填写的健康档案相关记录表单,装入居民健康档案袋统一存放。农村地区可以家庭为单位集中存放保管。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数据存放在电子健康档案数据中心。

(四)健康档案管理

1.健康档案管理要具有必需的档案库房,配备档案装具,按照防盗、防光、防高温、防火、防潮、防尘、防鼠、防虫等要求妥善保管健康档案,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健康案管理工作,保证健康档案完整、安全。

2.使用多途径的信息采集方式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档案应及时更新,保持资料的连续性。

3.健康档案的建立要遵循自愿与引导相结合的原则,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服务对象的个人隐私。

4.居民健康档案统一编码,采用l6位编码制,以国家统一的行政区划编码为基础,以乡镇和街道为范围,村(居)委会为单位,编制居民健康档案唯一编码。同时将建档居民的身份证号作为统一的身份识别码。

5.居民健康档案为社会公共信息资源,应长期保存,不得流失、损毁,违者依法追究责任。

6.、最终目标

健康档案建档率=建档人数/常住居民数×1O0%

健康档案合格率=填写合格档案份数/抽查档案总份数×1O0%

健康档案使用率=抽查档案中有动态记录的档案份数/抽查档案总份数×100%(有动态记录的档案是指一年内健康档案记录有符合各类服务规范要求的有关医疗卫生服务记录)健康档案真实率=抽查档案中内容真实的档案份数/抽查档案总份数x 100%(真实可以通过电话询问、逻辑判断等)

篇7:居民健康档案工作总结

2011年居民建档情况工作汇报

健康档案的建立是开展其他各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开始,我院领导十分重视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工作,通过居民门诊就诊时、农村全科医师服务团队入户访视、义诊宣传等形式,在自愿和引导相结合的基础上建立了规范化的居民健康档案。我镇现辖农业人口43798人,目前我院已为农村居民建立了30002份纸质健康档案,建档率为68%,电子档案正在录入中。具体情况如下: 老年人健康管理方面: 为辖区内65岁以上老年人建立居民健康档案4097份,建档率达到了90%,并进行了相应的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在自愿原则的基础上为他们进行了健康体检并免费测血糖,提供疾病预防、自我保健及伤害预防、自救等健康指导。

慢性病患者管理方面:通过门诊服务、入户访视、义诊及宣传等形式为辖区内35岁及以上人群进行了高血压、糖尿病筛查,对高血压糖尿病的高危人群都进行了生活方式方面的健康指导和干预。对辖区内高血压病和糖尿病患者进行了登记管理,并通过入户访视、预约门诊随访、电话访视等形式,为他们提供了每年四次的面对面随访服务,每次随访都对他们进行了病史询问、健康体检、用药、运动、心理等方面的健康指导。并为他们提供了每年一次的较全面的健康体检。目前共对4701名高血压病患者建立了健康档案并纳入管理,其中规范管理的达到了4654人,规范管理率为99%,;对1039名糖尿病患者建立了健康档案并纳入管理,其中得到规范管理的有1018人,规范管理率为98%。截止2011年八月底我们已完成了慢性病人的健康体检工作。

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方面:根据县精神病院提供的信息及我院全科医师服务团队在农村所做的农村精神病人调查结果,对辖区重性精神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对村医进行精神病相关知识培训,目前接受管理的重性精神病患者104例,已在专业机构指导下对进行了规范化管理,为其提供了用药督导、心理康复指导等随访服务。

各卫生室具体建档情况见附表。

莒南县甲子山医院

篇8:加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

一、居民健康档案管理要规范

做好健康档案管理工作, 是一个系统工程, 其功能和结构, 应当与民生整体利益、社会和谐发展相协调、相一致。要整合资源, 加强乡村和社区居民健康档案信息标准化和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 逐步实现统一高效、互联互通。做好健康档案管理工作, 必须要有统一的信息化发展规划, 制定各项管理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 编制一套切实可行的乡村和社区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化建设管理软件, 以实现对城乡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的动态管理和本地区范围内的信息交换和共享。

二、实施居民健康档案动态管理

完善家庭与个人健康档案, 要做到动态管理:一要建立和完善健康档案, 必须由医师分片包干落实乡村和社区卫生服务的居民健康档案归档。为每一位乡村和社区居民建立一张生命健康信息卡, 以保证个人资料的完整性与动态管理的目的。二要就诊时健康档案与门诊诊疗系统 (HIS) 联机, 每次诊疗活动的记录要转录到个人健康档案资料中, 随时更新个人健康记录。死亡报卡、传染病访视卡、孕产妇访视卡中随时增添相应信息, 或注明死亡时间 (撤卡) 。 三要要转上级医院住院治疗回来时, 要及时将其住院治疗和手术及伤残的信息资料转入健康档案。四要慢性病随访管理中, 对新发现的个人健康问题应及时转入个人健康档案资料中。五要上门出诊或医疗咨询中发现的个人健康问题, 随时记录进健康档案中。六要健康档案分片由相关责任医师管理, 并每年进行一次回访调查, 及时记录更新个人健康档案。

三、依法做好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工作

一要建立健全健康档案管理的法规和制度。为有效地加强对健康档案科学管理, 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会同有关医药卫生管理部门等专业主管部门深入乡村和社区实际调查研究, 针对当前乡村和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共同研究, 联合制定相关办法, 建立起比较完备的、具有一定法律约束力的健康档案科学管理的法规和制度。二要严格执行各种法规和制度。要严格按照档案法规关于档案科学管理的有关规定, 依法收集乡村和社区居民健康档案文件材料、及时归档、科学分类管理和妥善保管, 保证有关的文件材料齐全完整和安全, 确保健康档案科学管理和有效利用, 以保证各个行业或部门形成的健康档案为服务民生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来源。三要加强对健康档案的常态执法。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各有关主管部门要切实采取有效措施, 对公共卫生、医疗、医保、药品、财务监管以及基金管理、费用结算与控制、医疗行为管理与监督、参保单位和个人管理服务等各类涉及健康的档案, 提出依法管理相应的管理标准, 明确管理的具体要求。要把相关单位的健康档案工作纳入档案行政执法检查范围, 通过执法检查, 发现并查处健康档案工作中存在的违法现象, 增加依法管理健康档案的意识, 确保健康档案安全保管和有效利用, 推动健康档案工作逐步走向法制化轨道。

四、建立网上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系统

一要构建硬件网络。按照城市乡村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卫生服务站的标准要求, 要合理规划布局、统一标志标识、保证房屋面积、添置医疗设备、购置网络设施等。乡村和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网络系统充分利用现有设备, 建立中心服务器, 区财政局、各服务中心、各服务站等终端都通过VPN方式连接到区卫生局, 实现日常业务动态管理。二要更新服务内涵。首先通过宣传教育, 广泛发动, 调动医务人员和居民参与利用乡村和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积极性;其次动员村乡两级医务人员, 责任到人, 分片包户, 逐步入户体检调查, 建立全覆盖的居民家庭健康档案;将居民的健康资料输入计算机, 按村、组、户建立起树形结构的居民健康档案, 作出居民健康诊断, 评估居民的健康情况, 预测居民的健康支出, 预约提供健康服务。三要优化分析方法。利用同步远方乡村和社区软件, 将乡村和社区居民健康档案资料自动化汇总分析, 采用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原则, 实现网上实时监控、动态管理、网上评估等功能, 从而提高管理效率, 增加管理透明度。

五、深化居民健康档案利用工作

篇9:居民档案工作计划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9.391

社区卫生服务是公共卫生和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目标的基础环节,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对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难题,方便群众就医,提高全民健康水平起到重要作用。方便、快捷、人性化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越来越受到人们青睐,而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则是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基础。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最主要的内容是资料的收集,这是一项繁琐、细致、长期、系统的工作,也是一项十分繁重的任务。居民健康档案是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基础,对居民的健康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主要由社区卫生机构人员通过门诊和入户等方式收集资料而建立,针对在建档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难点,提出加强领导、宣传动员和团队服务等工作方法以及与居民沟通的有关技巧。

经过较长时间的健康档案管理的实践,笔者对健康档案建立的难点与工作方法和技巧有以下的认识和体会。

建档工作难点

健康意识淡薄,建档积极性不高:多数居民健康意识不强,存在“没病就是健康”思想。怕体检万一查出病却医不好或治不起,反而多了心理负担等错误思想,对“未病先防”的健康理念没有充分认识[1]。其次,居民对医护人员免费上门建立健康档案持怀疑态度,担心个人信息会被泄漏,采取敷衍了事,隐瞒病史或者回避的方法,甚至将前来建档的医护人员与做上门推销商品的商贩相联系,害怕上当受骗,使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受阻。

社区居民身份复杂差异大:社区居民构成日趋多元化,年龄、职业、文化、医保等不同,身份复杂差异大,对建档的意义和作用理解不同,需求各异。

社区居民居所易变:辖区内人员流动性较大,存在人户分离和租住户问题,如父母为让子女上好学校,跨区落户,人户分离;有的居民建档后又另在他处居住,造成档案的漏建和重建。

居民拒访:居民对医护人员特别排斥,不愿意靠近,入户建档的医务人员有时还会遭到拒绝。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力、经验不足: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普遍存在人力不足。由于待遇低、工作量大、工作繁杂,高学历有技能人才不愿意在社区工作,很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为聘用,流动性大。新来的同志得不到及时的上岗培训,对建档的作用及意义认识不足,建档的方法和技巧掌握不够,影响所建档案的质量。社区居民看到医务人员生面孔多,也难以建立信任。

医务人员工作时间与社区居民外出作业时间相重合:由于8小时工作制,医护人员的工作时间和绝大多数社区居民的工作、外出时间重合。使得医务人员入户建档时,碰到的大多是老人、保姆、儿童以及病、残、智障等弱势群体,他们和医务人员交流往往存在障碍,难以建档。

已建档案利用率不高:档案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计算机硬件不够、软件开发跟不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花费大量时间、人力为辖区内居民建立的健康档案,不但发挥不了作用,还成了单位的负担。居民建档信息不能及时录入、更新和调出使用,形成死档。居民建档信息不能连网使用,影响社区居民建档积极性。

工作方法

加强领导,争取社会支持:社区卫生服务是党和政府提出的“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具体体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作为政府主导的基层卫生职能部门,将政府的服务送到千家万户。要积极与当地政府、社区居委会领导取得联系,增强他们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争取行政领导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重视与支持,为建档工作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广泛宣传动员,提高居民知晓率: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是社区卫生服务的基础工作,也是一项新增的服务项目,但还有很多居民不了解其意义和作用。最好集中力量分别一个社区一个社区地开展工作。可以采取张贴宣传画、发放告居民书及宣传材料、开办社区宣传栏、悬挂宣传条幅和利用各种媒体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作用和意义,让广大居民了解并主动配合医务人员的工作。

社区卫生机构全体动员团队服务:社区机构领导要提高认识,动员全中心人员参与,落实人员待遇,制订相应的配套措施。如社区医务人员相对固定,搭配合理,分区包干负责,明确职责分工,积极做好现场建档和档案的动态管理等工作,建档工作最好由医师、社区护士、公卫医师等组成的团队共同完成,既能提高建档质量也能为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务。

加强人员培训,统一建档标准:参加建档的社区卫生服务人员要参加《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专题培训,学习档案填写的内容、方法、要求、注意事项等,以及入户调查要询问的每一项目的提问示例,学习测量仪器的使用及注意事项。对建档工作实行“五统一”,即统一档案文本格式、统一信息收集标准、统一技术标准、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分类标准[3]。要设有专人控制档案质量。

从需要的人入手提高建档依从性:门诊患者、高血压及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孕产妇、老年人、低保户和残疾人等,他们对医疗卫生服务是主动需要的人,对医务人员的依从性大容易建档。

准备充分,有备而来:社区医务人员入户时要统一工作服、工作包,佩戴胸牌,备齐建档用具,要制定调查工作计划,按照社区居民居住楼栋门牌画出相应图形,建档后将完成资料收集的住户标记在对应的楼栋门牌图形上,就知道哪户未建档方便以后有目的地入户。

调整入户调查时间:建档人员上班时间采取弹性排班工作制,入户建档时间和社区居民上班外出时间错开。利用周末或每天晚上下班后1小时后开始,这个时间段居民在家几率高,大多数居民这个时间也愿意接受调查,但针对三班倒的居民可根据不同情况灵活安排调查时间。

查漏补缺,完善管理:对已调查收集的档案资料,要认真分析、整理、归类,妥善保管并建立电子档案,查漏补缺。档案按小区、楼栋、楼层有序存放,方便查找;对慢病、老人、妇女、儿童等特殊人群重点登记,建立专档。对封装健康档案的档案袋可以贴上有颜色的小纸片进行标志。如绿色代表一般健康档案,红色代表高血压病例,黄色代表糖尿病病例,方便健康档案的分类和查找等管理工作。

耐心攻克“堡垒户”:如果有的居民调查时不便做调查,应给居民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请他们方便时再联系,不可强求对方。对于拒绝调查者,要耐心细致,不厌其烦地做工作,努力提高社区居民对医务人员的信任,从而消除戒备心理,使建档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技 巧

留下良好第一印象:工作人员应衣着得体整洁、微笑亲切自然、声音平和尊重、目光友善关爱、姿态不卑不亢、主动介绍自己。不要直截了当地要看对方的身份证,这样会引起对方反感,而看户口簿或老人证对方相对容易接受。

注意谈话距离:适当的距离才会让人有安全感。交谈时与对方保持1m左右的距离,两者间的距离太近,讲话时容易有唾液飞溅到对方的脸上,产生不愉快。两者间的距离太远,说话的内容可能听不清楚,从而导致交流障碍。

注意提问方式,避开敏感问题:语言要通俗易懂,表达清楚。不能模棱两可、或者表达不明确。提问的问题简单明了,容易回答;问完问题后允许对方有足够的时间考虑和回答;尽量不用对方不熟悉的医学术语与词语,也不用说教式的语气来进行交流;对于居民敏感的问题,改变询问方式,要避免使对方感到难堪。

保护被调查者隐私:许多被调查者对疾病调查一栏有抵触。特别是患传染病、恶性肿瘤、慢性病、艾滋病的居民一旦被确诊,其心理压力很大。对此,应先向患者事先告知保密原则后,再调查询问,避免获得虚假信息,以保证档案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提高建档质量。

使老年人感覺到尊重和关怀:根据老年人的特点进行交流。要重视称呼对方,称呼是满足老同志对尊重的需求。在交流中,始终耐心地、全神贯注地倾听,表达对老同志的尊敬和关心。对唠叨、爱说的老年人,采用触摸式的打断或反复给予帮助(如递水),使对方接不上原谈话的内容,而达到打断的目的;对性格内向、情绪抑郁、沉默寡言的老年人,以亲切的语言,不厌其烦地诱导、鼓励老年人说话,可以先从对方的日常生活爱好、兴趣入手,然后引入正题,达到建档的目的。

讨论

总之,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是一项长期、繁重的工作,也会遇到各种情况和问题,我们应及时总结经验,实事求是,不断完善,才能把这项惠民工作做得更好,从而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普及,使城乡居民逐步享有均等化的公共卫生服务。

参考文献

1 王青芬.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2010,34(3):156-158.

2 刘春荣.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建立的实践与体会[J].医学信息,2011,2:711.

3 李启芝,鄢烈让,吴健,等.建立城市居民健康档案工作方法的探讨[J].中国社区医师,2010,31:238.

篇10:居民健康档案清理工作方案

为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要求,提高居民健康档案质量,做好全县创建国家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工作,根据国家及省市检查考核有关要求,全县各基层医疗卫生单位、村卫生室要经常开展居民健康档案核查核对清理工作,方案如下:

一、目标

确保每个居民有且仅有一份与其生活状况和健康状况相符的个人基本信息表及体检表保存在居民健康档案系统内;系统内的每份个人基本信息表均能对应一个实实在在的居民。

二、要求

将每个居民的基本信息表和最近次体检表打印后,请户主核对签名,进行纸质存档备查,同时录入系统;当个人健康状况或联系电话发生改变时,及时修改重新打印核对签字存档备查。即做好居民健康档案的纸质备份和电子备份。

三、重点项目

重点清理湖南农村卫生信息系统中健康档案个人基本信息完整,本人电话及联系人电话有效,情况相符;体检表记录情况基本一致。如果更换电话请及时通知村医师修改系统记录。

四、清理方法:

可以采取打印每个人的个人基本信息表和体检表,定期发村、组入户逐一核对签字,然后在系统中修正;也可以采取打印花名册(2014慢病培训资料28面)发村、组逐一核对,然后在系统中修正;在系统中清理时可以按核对记录逐一修正,也可以先将所有人口全部导出EXCEL后,逐一标记修正情况。村医日常开展医疗卫生工作时,随时可以使用全人口花名册记录核对修正辖区个人档案记录。即可以集中清理也可以经常清理。

五、清理内容:

1、清理重复档案:同身份证号码必经核实保留一份符合实际的基本信息表;先乡镇内清重档,再在全县档案中调取本乡镇对象进行调查清理,该迁入的迁入到位,该迁出的迁出到位(迁出迁入管档人员及本人或户主三方联系协商),共同维护全县居民健康档案;

2、清除无意义的错误档:将哪些已死亡多年或根本不存在对象的无意义的档案清除;

3、明确在三年前(1月1日为界)死亡的人口档案予以清除。三年内死亡的人口档案保留在死亡档案中,并注明死亡原因、死亡时间,即人口死亡后其健康档案应在系统内归入死亡人口档案保留三年;

4、确保每个人的基本信息表有身份证号(无身份证号者经本人或户主同意报公安安排),有1个(本人或联系人)以上是有效联系电话;

上一篇:母爱古诗下一篇:初高衔接数学因式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