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培训讲义

2024-04-13

2011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培训讲义(精选8篇)

篇1:2011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培训讲义

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讲义 •

一、健康档案管理 2011版规范对健康档案的样式作出了变动,相对农村来说变动的不大,只是增加了部分内容;相对城市来说变动的较大,取消了城市的以家庭为单位的档案模式,变为以个人为单位的档案模式,体现了人性化的管理要求。具体要求就是已经建立好的档案就不要求更换为新的档案样式,但城市社区的原有档案中无身份证号码信息,需要进行信息补充。•

二、健康档案的考核

1、档案合格率和使用率 要求就是不能有空项,特别是必填项,在录入电子档案时有提示。一个正常人的合格健康档案包含个人基本信息表、健康体检表,如果有接诊记录更好(使用率);一个重点人群的合格健康档案需增加健康管理记录。合格率要求达到95%,档案使用率不低于30%。

2、档案建档率 2012年的建档率要求达到95%,电子档案要与纸质档案同步更新。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 •

三、考核的方法 需被检查单位现场提供健康档案目录。如果不能当场提供纸质的档案目录,本项考核视为0分。在我们之前的检查中出现过 我们要求提供档案目录的时候,告诉我都在电脑里。对于检查来说,档案管理的要求是纸质目录是必须要有的的。如果大家对健康档案怎么管理不清楚,可以参照病历管理的要求。根据被考核单位提供档案目录,随机抽取10份档案,根据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交抽取档案数量的多少核定建立健康档案数。对档案目录要有汇总数据,农村可以以村为单位汇总,城市可以按照片区进行汇总,要求汇总数据必须清楚,依据要充分。建档人数=在规定的时间内找出的档案数/10×档案目录人数 检查人员对抽取的档案进行检查,并计算建档率、合格率、使用率和电子建档率 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 •

四、其他注意事项 •

1、重点人群的不同标识管理 •高血压红色、糖尿病蓝色、老年人绿色、精神病人黄色四种重点人群的健康档案需要用不同颜色的标识进行标记。各单位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规定标识颜色。•

2、健康档案号码的编排 •农村以村为单位进行档案号码编排 •城市社区档案号码的编排如果以居委会为单位进行编排的话,会出现一个号段内人数过多的现象。主张将居委会进行分片管理,以片区(小于100幢楼)为单位进行号码编排。好处是档案编码的时候,可以将一个楼的档案编排在一起,且不受此楼人员增加的影响。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

一、服务对象要求 辖区内居住的 0-6岁儿童。我们首先要理解什么是辖区内居住,很多单位的人都向我反应没有那么多的儿童可管理,根据荣成市的出生人口统计每年约有3000多个新生儿,但是按照目前我们各单位上报的数据合计远低于这个数据。孩子都哪里去了?这也许是大家都疑问的问题。唯一的答案就是现在的人口流动性太大,造成儿童在每个地方的时间都不长,给人一种找不到的感觉。为解决这一问题,市妇幼保健院规定了一个土办法就是以户籍为标准,户籍在哪里就归哪个医院管理,虽然给儿童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但保证了无遗漏现象,对农村地区来说效果尤为突出。2012年的儿童管理对象要求按照市妇幼保健院确定管理对象的办法进行管理。对于城市社区来说,此办法实施起来非常困难,因为市妇幼保健院没有对市区的新生儿按照区域进行划分,而且实际划分起来也很麻烦。这就要求城市社区加强与居委会的联系,加强走访力度,保证儿童管理到位。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

二、服务管理要求 全程共13次保健。新生儿访视1次,入户访视;新生儿满月管理1次,在医疗机构内进行;婴幼儿健康管理8次,在医疗机构内进行,6、8、18、30月龄分别一次血常规检测,6、12、24、36月龄进行听力筛查;学龄前儿童健康管理3次,一般在托幼机构内进行,散居的在机构内进行。

三、注意事项

1、机构必须有开展儿童管理的能力,人员、设备和条件。所有的机构都必须开展,镇卫生院和社区中心无任何条件都要开展,社区服务站可做摘录和督促工作。

2、开展儿童管理服务工作应与孕产妇产后访视和儿童预防接种相结合。

3、注意免费的监测项目,公共卫生服务表格中都是免费。

4、注意开展工作的场所,除第一次在家中外,其余都在机构内

5、注意健康管理率与系统管理率的区别 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一、服务对象 辖区内居住的孕产妇。基本和儿童一个管理要求,通过孩子 找父母。

二、服务的内容 全程共7次,产前5次,产后2次。产前访视均在医疗机构内进行,最后两次的产前访视要督促去有助产资质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1次随访并做好记录。前3次产前访视的化验检查要免费,后两次的因不在本机构内进行,需做好随访情况的记录工作。第一次产前访视的免费化验项目较多。第一产后访视入户访视,产后42天访视在机构内进行,最好都到分娩机构内进行,做好信息的记录工作。

三、注意事项

1、与儿童访视相结合

2、注意健康管理率与系统管理率的区别 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一、服务对象 辖区内6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截止到2012年的12月31号),也就是当年内满65周岁都是范围之内的。简单的计算方式就 是2012-65=1947,也就是1947年及之前出生的都是服务对象。

二、服务内容 就是每年一次的体检 今年的关爱老年人免费查体工作将完全按照公共卫生服务项 目的要求开展。大家在开展工作的时候,千万别只重视辅助检 查,生活方式评估、体检检查的工作同样重要。在检查的过程中就没发现过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说明大家 都在糊弄。

三、老年人管理率和健康体检表完整率,只要查体了就是管理,但是体检表的完整情况也要考核。老年人的花名册(当年查体)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含减盐防控)

一、服务对象 常住居民,包括居住半年以上的户籍及非户籍居民。以0~6岁儿童、孕产妇、老年人、高血压患者及高危人群等为重点。

二、服务内容 1、35岁及以上居民首诊测血压。(看当年的门诊日志)

2、对居民食盐摄入量相关因素调查。在健康档案中增加 食盐摄入情况调查表

3、高血压高危人群干预。对筛查确定的高危人群每半年测量1次血压,询问了解食盐摄入量及饮食习惯,填写记录表,对其食盐摄入量等高血压危险因素水平作出评估,指导制定控制食盐摄入量、膳食改善及身体锻炼的目标及计划,并在下一次随访时评估变化及进展情况。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含减盐防控)高血压高危人群的界定标准为:具有以下≥1项危险因素:①收缩压介于130-139mmHg之间和/或舒张压介于85-89mmHg之间;②血脂异常。具有以下≥2项危险因素:①男性≥45岁,女性≥55岁;②肥胖(BMI≥28kg/m2);③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一级亲属,男性<55岁,女性<65岁);④长期过量饮酒(每日饮白酒≥100ml,且每周饮酒在4次以上);⑤吸烟(每日吸烟≥15支,且连续吸烟在10年以上)。对高血压高危人群的健康档案需添加随访表 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含减盐防控)

4、高血压患者的管理 高血压花名册是指当年管理的高血压人员名单,每年不同。一个规范管理的高血压患者,是指当年不少于4次随访记录,且至少有一次入户记录和当年的一次查体记录。如果少于4次或者没有查体就只能说是管理了,不能达到规范管理的标准。

三、考核指标 花名册(否定项)如果没有花名册,本项工作就不得分。健康管理率=高血压花名册人数/辖区高血压患病总人数测算 规范管理率=规范管理的高血压人数/高血压花名册人数,考核方法就是从你提供的高血压花名册中随机抽取10人,测算规范管理率。血压控制率=最近一次随访血压达标人数/高血压花名册人数,考核方法也是从随机抽取的10个人中,测算血压空置率。

四、随访记录不需测血糖值了,只需血压值。且需要添加个人膳食表 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要求基本与高血压一致,注意体检表的足背动脉。随访记录表中的足背动脉和空腹血糖值必填 影响考核成绩的几个注意事项

1、健康档案的管理:外观、空项、字迹、逻辑性

2、重点人群花名册:必须清晰且分更新,注意保存

3、健康教育材料:相片必须真实,有日期。文字材料同等重要

4、指标率必须完成

5、工作人员必须熟知工作流程和要求

6、各种随访表需放到档案中,长期保存。

7、档案的真实性非常重要。特别是录入管理系统的档案信息一定要真实。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服务规范

一、服务对象 辖区内服务人口。

二、服务内容

(一)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管理 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其他专业机构指导下,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协助开展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排查、收集和提供风险信息,参与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制(修)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二)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现、登记 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规范填写门诊日志、入/出院登记本、X线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登记本。首诊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发现传染病病人及疑似病人后,按要求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如发现或怀疑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按要求填写《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

(三)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 1.报告程序与方式。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机构,在规定时间内进行传染病和/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网络直报;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按相关要求通过电话、传真等方式进行报告,同时向辖区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送《传染病报告卡》和/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2.报告时限。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人或疑似病人,或发现其他传染病、不明原因疾病暴发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时,应按有关要求于2小时内报告。发现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应于24小时内报告。3.订正报告和补报。发现报告错误,或报告病例转归或诊断情况发生变化时,应及时对《传染病报告卡》和/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等进行订正;对漏报的传染病病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及时进行补报。

(四)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 1.病人医疗救治和管理。按照有关规范要求,对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采取隔离、医学观察等措施,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伤者进行急救,及时转诊,书写医学记录及其他有关资料并妥善保管。2.传染病密切接触者和健康危害暴露人员的管理。协助开展传染病接触者或其他健康危害暴露人员的追踪、查找,对集中或居家医学观察者提供必要的基本医疗和预防服务。3.流行病学调查。协助对本辖区病人、疑似病人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收集和提供病人、密切接触者、其他健康危害暴露人员的相关信息。4.疫点疫区处理。做好医疗机构内现场控制、消毒隔离、个人防护、医疗垃圾和污水的处理工作。协助对被污染的场所进行卫生处理,开展杀虫、灭鼠等工作。5.应急接种和预防性服药。协助开展应急接种、预防性服药、应急药品和防护用品分发等工作,并提供指导。6.宣传教育。根据辖区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和特点,开展相关知识技能和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

(五)协助上级专业防治机构做好结核病和艾滋病患者的宣传、指导服务以及非住院病人的治疗管理工作,相关技术要求参照有关规定。

三、服务流程

四、服务要求

(一)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要求,建立健全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制度,协助开展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和处置。

(二)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要配备专(兼)职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报告管理工作,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三)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要做好相关服务记录,《传染病报告卡》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应至少保留3年。

五、考核指标

(一)传染病疫情报告率=报告卡片数/登记传染病病例数×100%。

(二)传染病疫情报告及时率=报告及时的病例数/报告传染病病例数×100%。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率=及时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数/应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数×100%。

健康教育服务规范

一、服务对象 辖区内居民。

二、服务内容

(一)健康教育内容 1.宣传普及《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公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2.对青少年、妇女、老年人、残疾人、0~6岁儿童家长、农民工等人群进行健康教育。3.开展合理膳食、控制体重、适当运动、心理平衡、改善睡眠、限盐、控烟、限酒、控制药物依赖、戒毒等健康生活方式和可干预危险因素的健康教育。4.开展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哮喘、乳腺癌和宫颈癌、结核病、肝炎、艾滋病、流感、手足口病和狂犬病、布病等重点疾病健康教育。5.开展食品安全、职业卫生、放射卫生、环境卫生、饮水卫生、计划生育、学校卫生等公共卫生问题健康教育。6.开展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防灾减灾、家庭急救等健康教育。7.宣传普及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

(二)服务形式及要求

1.提供健康教育资料(1)发放印刷资料 印刷资料包括健康教育折页、健康教育处方和健康手册等。放置在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候诊区、诊室、咨询台等处。每个机构每年提供不少于12种内容的印刷资料,并及时更新补充,保障使用。(2)播放音像资料 音像资料包括录像带、VCD、DVD等视听传播资料,机构正常应诊的时间内,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候诊区、观察室、健教室等场所或宣传活动现场播放。每个机构每年播放音像资料不少于6种。2.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 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宣传栏不少于2个,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宣传栏不少于1个,每个宣传栏的面积不少于2平方米。宣传栏一般设置在机构的户外、健康教育室、候诊室、输液室或收费大厅的明显位置,宣传栏中心位置距地面1.5~1.6米高。每个机构每2个月最少更换1次健康教育宣传栏内容。3.开展公众健康咨询活动 利用各种健康主题日或针对辖区重点健康问题,开展健康咨询活动并发放宣传资料。每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年至少开展9次公众健康咨询活动。4.举办健康知识讲座 定期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引导居民学习、掌握健康知识及必要的健康技能,促进辖区内居民的身心健康。每个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月至少举办1次健康知识讲座,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每两个月至少举办1次健康知识讲座。5.开展个体化健康教育 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医务人员在提供门诊医疗、上门访视等医疗卫生服务时,要开展有针对性的个体化健康知识和健康技能的教育。

三、服务流程

四、服务要求

(一)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配备专(兼)职人员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每年接受健康教育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不少于8学时。树立全员提供健康教育服务的观念,将健康教育与日常提供的医疗卫生服务结合起来。

(二)具备开展健康教育的场地、设施、设备,并保证设施设备完好,正常使用。

(三)制定健康教育工作计划,保证其可操作性和可实施性。健康教育内容要通俗易懂,并确保其科学性、时效性。健康教育材料可委托专业机构统一设计、制作,有条件的地区,可利用互联网、手机短信等新媒体开展健康教育。

(四)有完整的健康教育活动记录和资料,包括文字、图片、影音文件等,并存档保存。每年做好健康教育工作的总结评价。

(五)加强与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村(居)委会、社会团体等辖区其他单位的沟通和协作,共同做好健康教育工作。

(六)充分发挥健康教育专业机构的作用,接受健康教育专业机构的技术指导和考核评估。

(七)运用中医理论知识,在饮食起居、情志调摄、食疗药膳、运动锻炼等方面,对城乡居民开展养生保健知识宣教等中医健康教育,在健康教育印刷资料、音像资料的种类、数量、宣传栏更新次数以及讲座、咨询活动次数等方面,应有一定比例的中医药内容。

五、考核指标

(一)发放健康教育印刷资料的种类和数量。

(二)播放健康教育音像资料的种类、次数和时间。

(三)健康教育宣传栏设置和内容更新情况。

(四)举办健康教育讲座和健康教育咨询活动的次数和参加人数。

六、附件 健康教育活动记录表 附件 健康教育活动记录表 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 活动形式: 活动主题: 组织者: 接受健康教育人员类别: 接受健康教育人数: 健康教育资料发放种类及数量: 活动内容: 活动总结评价: 存档材料请附后 □书面材料 □图片材料 □印刷材料 □影音材料 □签到表 □其他材料 填表人(签字): 负责人(签字): 填表时间:

****年**月**日

预防接种服务规范

一、服务对象 辖区内0~6岁儿童和其他重点人群。

二、服务内容

(一)预防接种管理 1.及时为辖区内所有居住满3个月的0~6岁儿童建立预防接种证和预防接种卡等儿童预防接种档案。2.采取预约、通知单、电话、手机短信、网络、广播通知等适宜方式,通知儿童监护人,告知接种疫苗的种类、时间、地点和相关要求。在边远山区、海岛、牧区等交通不便的地区,可采取入户巡回的方式进行预防接种。3.每半年对责任区内儿童的预防接种卡进行1次核查和整理。

(二)预防接种 根据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对适龄儿童进行常规接种。在部分省份对重点人群接种出血热疫苗。在重点地区对高危人群实施炭疽疫苗、钩体疫苗应急接种。根据传染病控制需要,开展乙肝、麻疹、脊灰等疫苗强化免疫、群体性接种工作和应急接种工作。1.接种前的工作。接种工作人员在对儿童接种前应查验儿童预防接种证(卡、薄)或电子档案,核对受种者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及接种记录,确定本次受种对象、接种疫苗的品种。询问受种者的健康状况以及是否有接种禁忌等,告知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所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可采用书面或(和)口头告知的形式,并如实记录告知和询问的情况。2.接种时的工作。接种工作人员在接种操作时再次查验核对受种者姓名、预防接种证、接种凭证和本次接种的疫苗品种,核对无误后严格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规定的接种月(年)龄、接种部位、接种途径、安全注射等要求予以接种。3.接种后的工作。告知儿童监护人,受种者在接种后应在留观室观察30分钟。接种后及时在预防接种证、卡(簿)上记录,与儿童监护人预约下次接种疫苗的种类、时间和地点。有条件的地区录入计算机并进行网络报告。

(三)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理 如发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接种人员应按照《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的要求进行处理和报告。

三、服务流程

四、服务要求

(一)接种单位必须为区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预防接种单位,并具备有《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规范》规定的冷藏设施、设备和冷链管理制度并按照要求进行疫苗的领发和冷链管理,保证疫苗质量。

(二)承担预防接种的人员应当具备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执业护士或者乡村医生资格,并经过县级或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预防接种专业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方可上岗。

(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积极通过公安、乡镇(街道)、村(居)委会等多种渠道,利用提供其他医疗服务、发放宣传资料、入户排查等方式,向预防接种服务对象或监护人传播相关信息,主动做好辖区内服务对象的发现和管理。

(四)根据预防接种需要,合理安排接种门诊开放频率、开放时间和预约服务的时间,提供便利的接种服务。

(五)应按照《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等相关规定做好预防接种服务工作。

五、考核指标

(一)建证率=辖区内建立预防接种证人数/辖区内应建立预防接种证人数×100%。

(二)某种疫苗接种率=辖区内某种疫苗实际接种人数/某种疫苗应接种人数×100%。

六、附件 1.疫苗免疫程序 2.预防接种卡 附件1 疫苗免疫程序 疫 苗 接 种 对 象 月(年)龄 接种剂次 接 种 部 位 接种途径 接 种 剂 量 /剂次 备 注 乙肝疫苗 0、1、6月龄 3 上臂三角肌 肌内注射 酵母苗5μg/0.5ml,CHO苗10μg/1ml、20μg/1ml 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第1剂次,第1、2剂次间隔≥28天 卡介苗 出生时 1 上臂三角肌中部略下处 皮内注射 0.1ml 脊灰疫苗 2、3、4月龄,4周岁 4 口服 1粒 第1、2剂次,第2、3剂次间隔均≥28天 百白破疫苗 3、4、5月龄,18~24月龄 4 上臂外侧三角肌 肌内注射 0.5ml 第1、2剂次,第2、3剂次间隔均≥28天 白破疫苗 6周岁 1 上臂三角肌 肌内注射 0.5ml 麻风疫苗(麻疹疫苗)8月龄 1 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 皮下注射 0.5ml 麻腮风疫苗(麻腮疫苗、麻疹疫苗)18~24月龄 1 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 皮下注射 0.5ml 乙脑(减毒)8月龄,2周岁 2 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 皮下注射 0.5ml 流脑A 6~18月龄 2 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 皮下注射 30μg/0.5ml 第1、2剂次间隔3个月 流脑A+C 3周岁,6周岁 2 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 皮下注射 100μg/0.5ml 2剂次间隔≥3年;第1剂次与A群流脑疫苗第2剂次间隔≥12个月 甲肝(减毒)18月龄 1 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 皮下注射 1ml 出血热疫苗(双价)16~60周岁 3 上臂外侧三角肌 肌内注射 1ml 接种第1剂次后14天接种第2剂次,第3剂次在第1剂次接种后6个月接种 炭疽疫苗 炭疽疫情发生时,病例或病畜间接接触者及疫点周围高危人群 1 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 皮上划痕 0.05ml(2滴)病例或病畜的直接接触者不能接种 钩体疫苗 流行地区可能接触疫水的7~60岁高危人群 2 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 皮下注射 成人第1剂0.5ml,第2剂1.0ml 7~13岁剂量减半,必要时7岁以下儿童依据年龄、体重酌量注射,不超过成人剂量1/4 接种第1剂次后7~10天接种第2剂次 乙脑灭活疫苗 8月龄(2剂次),2周岁,6周岁 4 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 皮下注射 0.5ml 第1、2剂次间隔7~10天 甲肝灭活疫苗 18月龄, 24~30月龄 2 上臂三角肌附着处 肌内注射 0.5ml 2剂次间隔≥6个月 注:1.CHO疫苗用于新生儿母婴阻断的剂量为20μg/ml。2.未收入药典的疫苗,其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参见疫苗使用说明书。附件2 预防接种卡 姓名 编号□□□-□□□□□ 性别: 出生日期: 年 月 日 监护人姓名: 与儿童关系: 联系电话: 家庭现住址: 县(区)乡镇(街道)户籍地址:1同家庭地址 2 省 市 县(区)乡镇(街道)迁入时间: 年 月 日 迁出时间: 年 月 日 迁出原因:

疫苗异常反应史忌::

接传

种染

禁病史:

建卡日期: 年 月 日 建卡人: 疫苗与剂次 接种 日期 接种 部位 疫苗 批号 接种 医生 备注 乙肝疫苗 1 2 3 卡介苗 脊灰疫苗 1 2 3 4 百白破疫苗 1 2 3 4 白破疫苗 麻风疫苗 麻腮风疫苗 1 2 麻腮疫苗 麻疹疫苗 1 2 A群流脑 疫苗 1 2 A+C群流脑疫苗 1 2 乙脑(减毒)活疫苗 1 2 乙脑灭活 疫苗 1 2 3 4 甲肝减毒活疫苗 甲肝灭活疫苗 1 2 其他疫苗 填表说明 1.姓名:根据儿童居民身份证的姓名填写。可暂缺,儿童取名后应及时补充记录。2.出生日期:按照年(4位)、月(2位)、日(2位)顺序填写,如19490101。3.监护人姓名:只填写一个,并在“与儿童关系”中注明母亲、父亲或其他关系。4.家庭现住址:只填写至乡级。5.户籍住址:若同家庭现住址,则在“同家庭现住址”前数字1上划“√”,若不同,请具体填写只填写至乡级。6.异常反应史、接种禁忌和传染病史:在每次接种前询问后填写。7.每次完成接种后,接种医生应将接种日期、接种部位、疫苗批号、生产企业、接种单位等内容登记到预防接种证中,并及时签名;同时将接种日期、接种部位、疫苗批号、接种医生等内容登记到儿童预防接种卡中。其中,“接种部位”只填写注射用疫苗的接种部位:左侧用1表示,右侧用2表示;“有效日期”指有效截止日期。8.“备注”栏用于记录某疫苗某剂次接种的其他重要信息,例如:接种乙肝疫苗的种类(酵母苗/CHO苗)、接种百白破疫苗的种类(全细胞苗/无细胞苗)、特殊情况下的不同接种剂量等等。9.接种其他疫苗时,按上述内容进行登记。

篇2:2011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培训讲义

一.健康教育的概念

健康教育是以传播、教育、干预为手段,以帮助个体和群体改变不健康行为目标,以促进健康为目的所进行的系列活动及其过程。

二.健康教育的作用

1.在卫生保健领域,健康教育是以消除或减少不健康的行为因素来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为特点的,并以帮助人们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教育通过信息传播、认知教育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和技能,树立健康的观念,资源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2.健康教育能够有效地预防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直接或间接的与多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有关,如高血压、冠心病、肥胖、糖尿病等。现代人类所患疾病中约有45%~47%与生活方式有关,而死亡的因素中有60%与生活方式有关。

3.健康教育能够有效预防与行为有关的传染病。当今流行严重的某些传染病不仅仅是微生物致病的结果,而是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

4.健康教育能够有效遏制医疗费用的急剧上涨。

5.健康教育能够适应人民群众对保健服务的需求。生活好了,健康需求从有病能够获得治疗进而要求效果、尽量减少痛苦、预防疾病、心理保健等。

三.项目目标 建立健全镇村两级领导、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基层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长效工作机制,完善镇、村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网络。开展专业培训,提高健康教育人员专业知识、工作能力。围绕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活动,提高广大居民健康教育普及率、核心信息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提升人民群众健康素质,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及心理健康。

四.服务内容

(一)宣传普及《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公民健康素养促进活动。

(二)对青少年、老年人、残疾人、妇女、0~36月龄儿童家长等重点人群进行健康教育。

(三)开展合理膳食、控制体重、适当运动、心理平衡、改善睡眠、限盐、戒烟、限酒、控制药物依赖等健康生活方式和可干预危险因素的健康教育。

(四)开展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哮喘、结核病、肝炎、流感、手足口病、狂犬病等重点疾病健康教育。

(五)开展食品卫生、职业卫生、环境卫生、饮用水卫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戒毒、计划生育等公共卫生问题健康教育。

(六)运用中医理论知识,在饮食起居、情志调摄、食疗药膳、运动锻炼等方面,对居民开展养生保健知识宣传。

五.服务形式及要求

(一)水洛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做好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具有可操作性和实时性。2.做好健康教育资料的发放。在诊室、大厅等场所或宣传活动现场等处免费法发放健康教育折页、健康教育处方和健康手册等宣传资料,播放VCD、DVD等视听传播音像资料。及时将上级制作的健康教育宣传资料下发到村卫生室,并做好记录。每年发放宣传资料不少于12种内容、播放音像资料不少于6种。

3.建好健康教育宣传阵地。在户外、诊室、输液室、大厅等处设立2个宣传栏,每个面积不少于2平方米,距离地面1.5~1.6米高,每月至少更换1次宣传内容。

4.开展公众健康咨询活动。利用卫生健康宣传或针对辖区内重点健康问题,开展健康咨询活动并发放宣传资料,每年至少开展6次公众健康咨询活动。

5.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及培训。加强与镇政府、学校、各村委会等单位的协调联动,依托诊室、学校教室、村委会会议室等,定期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广泛宣传《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每月至少举办1次健康知识讲座。并对村医进行健教技能、知识培训,每年至少培训2次。

6.不断总结经验,加强与上级单位及兄弟单位的联系,灵通信息,与时俱进,更好的完成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

(二)各村卫生室

1.在诊室等场所发放健康教育折页、健康教育处方和健康手册等宣传资料,并做好发放记录。2.建好健康教育宣传阵地。村卫生室已建立至少1个健康教育宣传栏,每月更换1次宣传内容,营造健康教育宣传气氛。

3.定期举办健康讲座。以《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和常见传染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知识为主要内容,至少每两个月举办1次健康知识讲座。

篇3:2011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培训讲义

关键词: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平台

随着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以及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升,社区卫生健康管理中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电子健康档案已成为社区健康管理的重要手段。但面临的问题是目前电子健康档案的数据标准不统一,无法共享,社区居民更是对自身健康档案的内容一无所知,形成了“信息孤岛”[1]。为了实现社区居民、社区卫生机构及主管部门对电子健康档案的信息共享问题,在规范电子健康档案数据集的基础上,推出了社区居民家庭健康档案在线服务平台,让社区居民不受地域限制地通过互联网及时了解掌握自身的健康状况,并与社区责任医师在线咨询交流,实现人人了解自身健康,为全面实现区域卫生信息资源共享打好基础。

1 居民健康档案现状

中心辖区人口约9.8万人,已建电子健康档案约6.7万人。目前网络现状是中心局域网内HIS(LIS)与CHS数据实时互通,但中心局域网与互联网分离不通。近两年来,中心将健康档案逐渐电子化、规范化,实现了健康档案数据的及时性、完整性、连续性,为实现区域卫生信息资源共享打下了较好基础。

2 工作研究目标

2.1 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在线查询平台

让已经建立电子健康档案的居民能够通过网络在线访问,不受地域限制,在家中或在外地远程查阅自己的健康档案,与社区责任医师进行在线咨询交流。让社区患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居民可以远程录入自己测量的血压、末梢血糖,实现患者自我监测管理。

2.2 建立社区医生在线咨询办公平台

社区责任医师及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网络系统,实现社区居民相关健康问题的咨询、回答、审核等互动,医务人员之间可以进行业务探讨、工作安排,完成自己权限内的健康档案远程维护,实现在线网上办公。

2.3 实现区域卫生信息资源全面共享[2]

为区域内相关部门(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其他医疗机构、相关政府部门等)提供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相关信息共享资料,对基层社区卫生机构绩效考核提供准确数据,提高工作效率。

2.4 探索居民健康管理服务新模式

在医疗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利用网络平台,使社会资源、医疗资源、家庭内资源、家庭外资源能有效地整合互动,促使社区居民家庭健康管理跨上一个新台阶[1,3]。

3 具体实施办法

通过华数网通VPDN信息平台,通过互联网实现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医疗信息、公共卫生信息)在线查询、交流、服务互动。

⑴建立中心在国际互联网的网页,申请IP地址和域名(http://www.hzcqcm.com),开设“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在线查询窗口和社区医生OA办公登录窗口”,实现居民网上在线查询互动。

⑵利用杭州华数网通信息港公司的现代化网络资源,利用L2TP技术和MPLS VPN网络,实现通过城域网为用户提供特殊业务的访问服务。主要为识别和确认作好安全技术保障。

⑶社区居民和全科医师通过互联网进行咨询、解答、交流等健康管理服务,为居民提供健康保健行为指导。具体分四个步骤:(1)输入中心IP地址,进入统一的门户网站(开放式),社区居民“登录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在线查询窗口”。(2)社区居民输入家庭电话和账号、密码,进入VPDN网识别和认准(限制式);(3)居民修改密码后,再输入个人身份证号和健康服务卡账号,查询个人健康档案相关资料(限制式)。(4)中心医务工作人员登录“社区医生OA办公窗口”,输入全科医生团队或个人管理账号,进入VPDN网识别和认准(限制式);实现社区医师与居民在线解答、交流和医师个人OA办公(限制式)。(5)中心信息管理员,凭超级用户账号或团队及医生个人账号,调阅或修改相关信息,为全面实现区域卫生信息资源共享打下基础。

4 工作实践成效

⑴实现了社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网上在线查阅、咨询、交流互动,有效促进了健康档案的完整性、规范性、及时性、连续性、可用性。在一期纳入约3 000户10 000余居民健康档案资料,满足了居民查询需求,促进了健康档案及时补充更新,使居民健康档案由“死档”真正变成了“活档”,实现了居民健康档案的及时、连续和动态化管理。

⑵社区居民不受地域限制,可以在家或在外地通过网络远程访问调阅自己健康档案的信息,如在中心的就诊信息、配药记录、检验信息、体检记录、慢病控制情况等。满足了居民自我查询、子女了解父母长辈的健康状况以及因急诊去综合性医院就诊时提供其健康信息的三种卫生保健需求。

⑶已建立健康档案的慢性病居民,可在家中远程录入自测的血压、末梢血糖值,实现患者自我监测管理,不断完善个人健康信息。中心社区责任医师可远程登录系统,与社区居民就相关健康问题进行在线咨询、解答、资料审核、远程宣教等互动,完成自己权限内的健康档案远程维护。

⑷居民对健康档案的使用率从无到有,对中心的信任度、满意度大大提高。在此之前健康档案仅为医疗卫生机构所用,建档的居民基本无从了解自己相关信息,因此对建立健康档案的配合程度不高,影响了居民健康档案的建档数量及质量。开放使用在线查询的居民点击查阅人次及健康档案使用率快速攀升,大部分居民对健康档案在线服务平台持欢迎态度,表示了肯定和满意。

⑸实现了社区医生办公自动化,在线办公,工作效率明显提高。中心对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任务的布置与执行,社区全科医师之间的业务探讨,居民有关健康问题的咨询等,均可以网上在线完成,提高了工作效率。为健康档案维护、慢性病管理、老年人访视、妇幼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增加了一条便捷、高效的工作渠道,得到社区医师的欢迎。

⑹为全面实现区域卫生信息资源共享作出有益探索。无论是各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还是政府各部门对社区卫生机构的督察考核,最终都要利用现代化的实时、高效信息资源。因此“居民家庭健康档案在线服务平台”信息网络建设和利用的成功实践,为实现全面的区域卫生信息资源共享作出了有益探索。

居民健康档案记录了居民从生到死生命全过程中,其健康状况的发展变化及所接受的各项卫生服务记录的总和,是一个及时、连续、综合、个性化的健康服务信息记录的资料库。本课题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为社区居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健康档案服务管理互动平台。实现了社区全科医生与社区居民通过互联网安全、有效的网上在线查阅、咨询互动,为全面实现社区卫生信息化管理平台提供了实践依据。

参考文献

[1]江一民,孟仲莹.社区健康档案动态管理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全科医学,2008,11(12):1113-1114.

[2]Carr,Simon J.A shared electronic health record:lessons from the coal-face[J].The Medical journal of Australia,2009,190(11):S113-6.

篇4:规范居民电子健康档案

1.继续做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按照《河南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及项目实施方案》及《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3年版)要求,免费向辖区群众提供10类41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进一步扩大居民电子健康档案覆盖面,提高城市居民规范化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大力推进以居民健康档案为核心的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建设,尤其是妇女和儿童的档案建设,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工作。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提高项目执行效能。

2.深入实施妇幼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做好2013-2014年项目实施总结,完善新周期项目实施方案,建立健全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农村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的长效工作机制。加强住院分娩补助与新农合政策衔接,优化叶酸发放管理模式。开展项目管理人员培训和项目督导,不断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和项目执行能力。

贯彻两纲,全面推进妇幼保健事业健康发展

1.加强妇幼保健服务体系建设

积极响应国家医改政策,做好公立医院改革的调研工作。继续开展三级妇幼保健机构等级评审工作。做好2013年农村妇幼保健机构建设专项及绩效评价工作。开展沁阳市县级妇幼卫生工作绩效考核省级复核工作。以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契机,加强妇幼保健机构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适宜的孕产妇保健和儿童保健服务,突出强基层,建机制,加强妇幼保健体系网底建设。

2.依法规范母婴保健技术管理。

贯彻落实《母婴保健法》《河南省母婴保健管理条例》,修订完善相关规范性文件。进一步完善产前诊断、新生儿疾病筛查网络建设。加强《出生医学证明》管理,将出生医学信息纳入妇幼卫生信息管理系统统一规划建设,逐步实现联网管理。

3.继续推进妇幼安康工程。

围绕危害妇女儿童健康的重大疾病,推动和指导各地深入实施妇幼安康工程。开展《母婴保健法》执法督查活动。为保障妇女儿童生命和身体健康,规范终止妊娠与结扎手术,打击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妊娠行为,以确保母婴安全,提高产科质量。加强流动人口管理,保障母婴安全。探索、总结流动人口妇幼卫生服务模式,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全面改善妇幼卫生服务可及性和公平性。

4.加强妇幼卫生信息管理系统建设

加强妇幼卫生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指导各地逐步建立以妇女儿童保健服务规范内容为蓝本,以服务居民个人为中心,兼顾管理与决策需求的信息平台。加强《出生医学证明》管理。

促进社区卫生工作深入开展

1.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能力建设

进一步健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加快经济欠发达地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改造建设进程,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完善服务功能。落实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提高社区医疗服务数量和质量。

2.推进社区卫生机构综合改革

总结交流各地推进社区卫生综合改革经验,加强分类指导,完善不同举办主体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模式。落实财政投入政策,完善补偿机制。落实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核编定岗工作,全面建立人员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规范社区人员配置,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和绩效工资制度。

规范、完善居民公共卫生档案

健康档案记录的内容主要包括每个人的生活习惯、既往病史以及所有的体检结果等,是一份连续而完整的记录。为了让我市人民能够逐步享受到国家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更好地贯彻落实2013年《河南省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实施方案》,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 ,我们力求做好完整详细的的妇女和儿童健康档案记录,现将开展情况小结如下。

制定了《城乡妇女、儿童健康档案实施方案》:包括服务目标、服务范围、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要求、考核指标等方面内容:(1)服务目标。在沁阳市辖区内的妇女和儿童进行健康档案建立工作,同时我们分析健康档案实施管理的经验及成果,使健康档案的实施早日进入立体化;(2)服务对象。以户为单位,建立妇女、儿童档案;(3)服务内容。建立孕产妇和0-7岁儿童健康档案,要包括居民的个人基本信息、健康体检、重点人群健康管理记录和其他医疗卫生服务四个部分的相关记录。具体如下:个人基本信息,姓名、性别等基础信息和既往史、家族史等基本健康信息。健康体检,一般健康检查、生活方式、健康状况及其疾病用药情况、健康评价等。重点人群健康管理记录,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要求的0-7岁的儿童、孕产妇的健康管理记录。其他医疗卫生服务记录,以上记录之外的其他接诊记录、会诊记录等。

结语

加强控烟和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工作,继续落实健康教育服务均等化项目。建立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工作协调机制,推进健康教育体系建设。加强专业健康教育机构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指导,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教育项目。呼吁国家重视妇幼保健医院功能职责,强化保健功能,以保健带动临床。规范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妇女和儿童保健发展做贡献。

篇5:居民健康档案管理规范培训试题

单位:

姓名:

分数:

一、选择题(第1至5题为单选,其余为多选,每题4分,共40分)

1、居民健康档的个人基本情况包括姓名、性别等基础信息和()等基本健康信息。

A、既往史

B、家族史

C、既往史和家族史

2、首诊血压健康管理服务对象是辖区内()岁以上常住居民。

A、3

5B、50

C、6D、18

3、预约65岁以上居民接受健康管理。对行动不便的居民可提供服务()

A、家庭病床

B、住院治疗

C、预约上门健康检查

4、健康生活方式的宣传服务对象()

A、老年人

B、辖区内居民

C、孕产妇

D、外来务工人员

5、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对象是辖区内()岁以上常住居民

A、60

B、70

C、5

5D、656、建康档案管理规范的重点人群包括()

A、0-6岁儿童

B、孕产妇

C、老年人

D、慢性病患者

E、重性精神疾病患者

7、居民健康档案的内容包括以下哪些内容()

A、个人基本信息

B、健康体检

C、重点人群健康管理记录

D、其他医疗卫生服务记录

8、健康体检包括以下哪些项目()

A、一般健康检查

B、生活方式

C、健康状况及其疾病用药情况 D、健康评价

9、居民健康档案通过哪种形式建立?()A、辖区居民到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接受服务时,由医务人员为其建立。

B、通过入户服务(调查)、疾病筛查等方式,由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组织医务人员为其建立。

C、通过健康体检等方式,由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组织医务人员为其建立。

D、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由居民自主建立。

10、健康体检表的中医体质辨识内容应由()填写。

A、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中医医务人员

B、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经过培训的其他医务人员 C、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所有医务人员 D、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参与体检的医务人员

二、填空题(每空4分,共60分)

1、体重指数=

/

的平方。

2、健康档案的建立要遵循

相结合的原则,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服务对象的。

3、随访包括预约患者到

、和

等方式。

4、健康教育中发放的印刷资料包括

、和

等。

5、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辖区内居民从

的连续性服务过程。

6、新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规定居民健康档案的编码采用

篇6:2011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培训讲义

健康档案是身心健康过程的规范、科学记录,是以居民个人健康为核心、贯穿整个生命过程、涵盖各种健康相关因素、实现信息多渠道动态收集、满足居民自身需要和健康管理的信息资源。健康档案是社区卫生服务的依据,是社区卫生服务动态管理的工具,是医学研究的基础。我中心自****年**月以来,全面统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并实施规范管理,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2010年,我中心继续推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的指导思想,为此建立了一系列的制度、工作方案,以确保居民健康档案工作的顺利进行。现将2010年城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居民健康档案工作总结如下:

一、统一思想,明确卫生发展政策

中心组织全体职工认真学习市、区卫生局相关文件精神,迅速落实县局培训会议精神,初步明确卫生重心逐步向社区转移的大方向,明确了建立健康档案建档的意义、必要性、正确性。

二、中心积极主动联系村、居委会,争取到他们的大力配合

中心积极和村、居委会联系,向他们宣传现在的卫生政策方向,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意义,争取他们的理解、配合、支持,有了村、居委会的大力配合,通过宣传,使居民对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理解、支持率有了很大的提高。

三、开展入户调查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上门进行建档、定期随访

入户时发放《健康素养66条》,《糖尿病人健康饮食需知》,慢性病预防知识宣传折页等,共发放健康档案的宣传资料1万余份。建立居民健康内容包括测体重、身高、血压、血糖和慢病等,还为居民进行了疾病防治、卫生保健知识的咨询指导,每位居民的健康资料进行汇总分析,写入纸质健康档案。入户时医务人员佩戴标识胸卡。上门服务完后资料由专人检查、编号后统一进行管理,用以随时查看、更新、统计个人健康信息,为健康风险评估、疾病诊疗和有针对性健康保健指导等提供基础性保障,从而达到为个人健康最大限度的提供帮助的目的。对于慢性病的患者定期进行上门随访、电话随访,及时更新档案,同时完善老档案,防止死档。

四、由主管领导把关、考核,层层落实,责任到人

每份居民健康档案完成建档、随机抽查且合格,完成慢病登记、高危登记、无重复、假档案情况,由主管领导把关、考核后才算整个完成,然后档案集中档案室保管,按编号顺序存放,档案专柜存放,规范有序。定期对其数量和保管状况进行全面检查,规范使用管理程序,定期对档案资料除尘消毒,保持档案的整洁性和完整性。

五、居民健康档案工作已初见成效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目前,我中心的健康档案工作已初见成效,到今年12月份共建立档案15965份,完成建档率53.33%。目前管理的65岁以上老年人1696人,高血压病患者1045人,糖尿病患者193人,重性精神病患者152人,孕妇79人,产妇230人,0~12个月儿童230人,12~36个月儿童662人。通过建档、上门随访,使居民了解了我中心的性质是为社区居民健康服务的,提高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知晓率,医患双方关系更加和谐、融洽。

六、居民健康档案工作尚存在的主要问题 1.居民提供虚假信息

根据健康档案,社区卫生服务站会根据不同的病情,定期对病人进行回访,但其中就发现了有的居民填写的是假电话、假名字。建立健康档案时,居民提供虚假信息,多数原因是由于居民怕泄露“隐私”,尤其是身份证号等重要信息。这就需要我们加大宣传力度,加强隐私的监管,消除居民的疑虑。2.居民健康档案更新难度大

目前,居民健康档案以纸质档案为主,缺乏统一的电子档案系统,居民前往不同的医疗单位就诊,档案信息无法及时得到更新。再者,居民不理解,新患了疾病也不会来社区更新档案,造成健康档案更新难。其实,随时了解和掌握居民的健康状况,也是建立健康档案的目的。我们也多次在社区宣传栏中,讲到建立健康档案的好处,但起到的效果有限。

3.定期随访不配合,医生难入户门 医生会根据基本健康资料,选定重点人群确定为随访对象。有的随访虽提前预约了,但却被拒之门外,或者有些居民不配合拒绝随访,搬走的亦无通知我们,新搬迁来的更不会想到来这里登记,除了有需要时。随访工作难是造成居民健康档案成为死档的原因之一,使我们难以随时掌握居民的健康动态信息。

我中心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社区的健康档案工作得到快速的发展,经过全体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今后我们仍将档案管理工作放在社区工作中的重要位置,团结合作、齐心合力、克服困难,争取在新的一年里把社区的档案管理质量和水平推向一个新的高度,社区居民将享受到更全面的、更安全的和更便捷的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形象更加完美,居民更加满意。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篇7: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

为了您的健康,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都可以在您常住地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免费享受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我们为0-6岁儿童、孕产妇、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等重点人群,以及高血压、2型糖尿病、严重精神障碍和结核病等慢性病患者,提供健康管理,同时为您建立健康档案,并保证您的隐私不被泄露。我们还面向居民进行健康教育,提供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和处理,开展卫生监督协管。为0-36个月儿童和65岁及以上老年人,提供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这就是国家基本公共卫生项目,维护居民健康的重要屏障。

一、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

(一)服务对象:辖区内常住居民(指居住半年以上的户籍及非户籍居民),以0~6岁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病患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和肺结核患者等人群为重点。

(二)服务内容:居民健康档案的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健康体检、重点人群健康管理记录和其他医疗卫生服务记录。1.个人基本情况包括姓名、性别等基础信息和既往史、家族史等基本健康信息。2.健康体检包括一般健康检查、生活方式、健康状况及其疾病用药情况、健康评价等。3.重点人群健康管理记录包括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要求的0~6岁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病、严重精神障碍和肺结核患者等各类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记录。4.其他医疗卫生服务记录包括上述记录之外的其他接诊、转诊、会诊记录等。

二、健康教育服务规范

(一)服务对象:辖区内常住居民。

(二)健康教育服务内容:1.宣传普及《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2015年版)》。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公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2.对青少年、妇女、老年人、残疾人、0~6岁儿童家长等人群进行健康教育。3.开展合理膳食、控制体重、适当运动、心理平衡、改善睡眠、限盐、控烟、限酒、科学就医、合理用药、戒毒等健康生活方式和可干预危险因素的健康教育。4.开展心脑血管、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肿瘤、精神疾病等重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结核病、肝炎、艾滋病等重点传染性疾病的健康教育。5.开展食品卫生、职业卫生、放射卫生、环境卫生、饮水卫生、学校卫生和计划生育等公共卫生问题的健康教育。6.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防灾减灾、家庭急救等健康教育。7.宣传普及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

三、预防接种服务规范

(一)服务对象:辖区内0~6岁儿童和其他重点人群。

(二)服务内容:

1、预防接种管理:1.及时为辖区内所有居住满3个月的0~6岁儿童建立预防接种证和预防接种卡(簿)等儿童预防接种档案。2.采取预约、通知单、电话、手机短信、网络、广播通知等适宜方式,通知儿童监护人,告知接种疫苗的种类、时间、地点和相关要求。在边远山区、海岛、牧区等交通不便的地区,可采取入户巡回的方式进行预防接种。3.每半年对辖区内儿童的预防接种卡(簿)进行1次核查和整理,查缺补漏,并及时进行补种。

2、预防接种:根据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对适龄儿童进行常规接种。在部分省份对重点人群接种出血热疫苗。在重点地区对高危人群实施炭疽疫苗、钩体疫苗应急接种。根据传染病控制需要,开展乙肝、麻疹、脊灰等疫苗强化免疫或补充免疫、群体性接种工作和应急接种工作。

3、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理:如发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接种人员应按照《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的要求进行处理和报告。

四、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一)服务对象:辖区内常住的0~6岁儿童。

(二)服务内容:1.新生儿家庭访视。2.新生儿满月健康管理。3.婴幼儿健康管理。4.学龄前儿童健康管理。5.健康问题处理。

五、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一)服务对象:辖区内常住的孕产妇。

(二)服务内容:1.孕早期健康管理。2.孕中期健康管理。3.孕晚期健康管理。4.产后访视。5.产后42天健康检查。

六、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一)服务对象:辖区内6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

(二)服务内容:每年为老年人提供1次健康管理服务,包括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和健康指导。1.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2.体格检查。3.辅助检查。4.健康指导。

七、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一)服务对象:辖区内3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中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二)服务内容:

1、筛查:对辖区内3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每年为其免费测量一次血压(非同日三次测量)。

2、随访评估: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每年要提供至少4次面对面的随访。

3、分类干预。

4、健康体检。

八、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一)服务对象:辖区内3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中2型糖尿病患者。

(二)服务内容:

1、筛查:对工作中发现的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建议其每年至少测量1次空腹血糖,并接受医务人员的健康指导。

2、随访评估:对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每年提供4次免费空腹血糖检测,至少进行4次面对面随访。

3、分类干预。

4、健康体检:对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每年进行1次较全面的健康体检,体检可与随访相结合。具体内容参照《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健康体检表。

九、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规范

(一)服务对象:辖区内常住居民中诊断明确、在家居住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

(二)服务内容:

1、患者信息管理。

2、随访评估:对应管理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每年至少随访4次,每次随访应对患者进行危险性评估。

3、分类干预:根据患者的危险性评估分级、社会功能状况、精神症状评估、自知力判断,以及患者是否存在药物不良反应或躯体疾病情况对患者进行分类干预。

4、健康体检:在患者病情许可的情况下,征得监护人与(或)患者本人同意后,每年进行1次健康检查,可与随访相结合。内容包括一般体格检查、血压、体重、血常规(含白细胞分类)、转氨酶、血糖、心电图。

十、肺结核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一)服务对象:辖区内确诊的常住肺结核患者。

(二)服务内容:

1、筛查及推介转诊:对辖区内前来就诊的居民或患者,如发现有慢性咳嗽、咳痰≥2周,咯血、血痰,或发热、盗汗、胸痛或不明原因消瘦等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在鉴别诊断的基础上,填写“双向转诊单”。

2、第一次入户随访。

3、督导服药和随访管理:1.督导服药。2.随访评估。3.分类干预。

4、结案评估:当患者停止抗结核治疗后,要对其进行结案评估,包括:记录患者停止治疗的时间及原因;对其全程服药管理情况进行评估;收集和上报患者的“肺结核患者治疗记录卡”或“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服药卡”。同时将患者转诊至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进行治疗转归评估,2周内进行电话随访,了解是否前去就诊及确诊结果。

十一、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一)服务对象:辖区内0-36个月儿童和6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

(二)服务内容:

1、按照中医健康管理技术规范要求,对65岁以上老年人提供中医体质辨识和中医药保健指导服务。

2、对0-36个月儿童向家长提供中医饮食调养、起居活动指导,在儿童6、12月龄给家长传授摩腹和捏脊方法;在18、24月龄传授按揉迎香穴、足三里穴的方法;在30、36月龄传授按揉四神聪穴的方法。

十二、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服务规范

(一)服务对象:辖区内服务人口。

(二)服务内容:1.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管理。2.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现、登记。3.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4.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5.协助上级专业防治机构做好结核病和艾滋病患者的宣传、指导服务以及非住院病人的治疗管理工作,相关技术要求参照有关规定。

十三、卫生计生监督协管服务规范

(一)服务对象:辖区内居民。

篇8:2011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培训讲义

关键词:健康管理,认知,需求

健康管理[1](health management)是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以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过程。健康管理的宗旨是调动个体和群体及整个社会的积极性,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来达到最大的效果。健康管理的具体做法就是为个体和群体(包括政府)提供有针对性的科学健康信息并创造条件采取行动来改善健康。

健康管理最早由美国密西根大学Eding-tond.W博士在1978年提出。作为一门学科和行业,近20~30年在美国兴起并在西方国家迅速发展完善[2,3]。经过二三十年的蓬勃发展,已成为美国医疗服务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且实践证明健康管理能够有效地改善人们的健康状况并明显降低医疗费用。有资料[4]显示,在过去三十年中,西方国家通过有效的健康管理,使90%的个人、单位的医疗开支下降到原来的10%。健康管理在中国则从2003年非典以后才引起关注,几年时间涌现出了大量提供健康管理服务的机构,而其中又以提供健康体检服务的机构数量最多[5]。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已成年(≥18岁)的北京市社区居民。

1.2 抽样方法

根据现况研究简单随机抽样方法,由实地问卷预调查得到的个性化健康服务需求率p=60%算出的样本量为267(α=0.05,d=0.15p),加上信息不完整等因素,增加15%,样本量最终为308人。于2009年12月~2010年1月方便选取海淀区和朝阳区社区各一个,通过社区内活动场所、社区卫生服务站以及各种社区活动中对符合条件的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直到达到设计的样本量为止。

1.3 调查方法与内容

采用自答式问卷进行调查,调查内容为基本信息、健康管理认知、健康管理服务需求调查三部分。

1.4 入选标准

在所调查社区居住半年以上、愿意接受调查的人。

1.5 数据分析及质量控制

所有数据采用Epidata3.0建库录入,SPSS 10.0进行数据分析。在研究实施的各阶段分别进行质量控制:调查对象要严格遵循入选标准;对调查员进行统一的技术培训,减少变异;采取双录入保证录入质量。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本研究总共回收304份问卷,回收率98.7%,其中,有效问卷294份,有效率96.7%。调查对象的平均年龄为(40.3±14.2)岁;文化程度分布较为均匀,小学及以下人群所占比例最大,达到了20.4%,值得注意的是,硕士及以上人群占有一定比例,达到了17.4%;月收入2 000元以下者最多,占到39.8%;职业以专业技术人员最多,比例达到42.1%。具体数据见表1。

注:基本情况中职业分类是按照《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中职业分类划分的,表1中列出了所占百分比排名前三位的职业

2.2 健康管理认知情况分析

在294个调查对象中,94.9%的人认为健康是“身体没病,心理健康,能适应社会”,仅有5.1%的人认为健康是“没病就行”;仅有4.1%的人认为自己清楚健康管理的概念,58.2%的人认为自己知道一点儿健康管理的概念,另有37.8%的人从未听说过健康管理。

对于自身的健康认知情况,73.5%的人认为自己基本健康,人数最多;其次是认为自己不太健康的人,比例达到13.3%;另有12.2%的人认为自己很健康;仅有1.0%的人认为自己很不健康。

对健康管理机构和项目认知的具体数据见表2,表3。

2.3健康管理服务需求

在294个调查对象中,54.6%的人认为自己非常需要健康管理服务,37.1%的人认为无所谓,另有8.2%的人认为自己根本不需要健康管理服务。

对于体检的需求情况,有94.9%的人愿意定期进行体检,仅有5.1%的人不愿意定期进行体检;55.1%的人愿意自费进行健康体检,44.9%不愿意自费进行健康体检。

对于健康管理项目的需求状况,具体数据见表4。

被调查者对于健康管理结局的期望,具体数据见表5。

2.4 健康管理的认知情况、需求情况与社会人口学因素的关联

在294个研究对象中,对健康管理的总认知率达到62.3%,总需求率达到54.6%。下面将认知情况和需求情况与社会人口学因素做关联,希望找到二者各自的影响因素。具体数据见表6。

3 讨论与结论

健康是经济腾飞的重要动力之一,中国从解放初至20世纪80年代,30多年的巨大健康积累为经济起飞提供了雄厚的健康人力资源[6]。然而,近20年来,在同等经济水平国家中,我国的卫生支出占GDP的比例很小,在健康方面,国民并没有享受到经济起飞的成就,而是做了牺牲,经济起飞从某种程度上是建立在消耗健康积累基础上的[6,7],长期透支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中国慢性病报告》表明,中国人群慢性病死亡占总死亡比例呈持续上升趋势,1991年慢性病死亡占总死亡比例为73.8%,2000年上升到了80.9%,死亡人数近600万。2008年卫生部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显示,根据两周患病情况推算,过去10年,平均每年新增患病1.5亿人次。两周患病结构在过去的10年间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新发病例的比例由1998年的61%下降到2008年的39%,而慢性病持续到两周内的病例由39%增加到了61%。可见,慢性疾病已经成为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问题。有资料[1]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所占疾病经济负担构成,世界平均水平为43.2%,我国为60%。据推算[9]:2003年我国仅缺血性脑卒中一项的直接住院负担即达107.53亿元,脑卒中的总费用负担为198.87亿元,占国家医疗总费用的3.79%,占国家卫生总费用的3.02%。所以,发展我国的健康管理,是迫在眉睫的事情,是高效率利用卫生资源的有效途径,符合“健康中国2020战略规划”中“预防为主”的大方向。

3.1 中国健康管理产业存在的问题[1]

美国健康管理已经发展了二三十年,已经较为成熟,中国健康管理起步较晚,但是发展速度非常快,实践应用先行于理论研究[10]。我国第一家以健康管理注册的公司在2001年问世,我国首次将健康管理引入健康保险领域是在2003年。2003年“非典”之后,健康管理相关机构迅速增加。2008年,北京市健康管理相关机构已经达到了534家[5]。虽然已有一定的规模,但总体来说,健康管理在我国处于刚刚起步阶段,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3.1.1 政府支持不够健康管理作为一个产业,不仅需要相关产业政策扶持,而且与健康管理产业相关的配套措施有关联,诸如国家医疗预防投入、医疗保险体制改革、相关政策法规的完善等。目前,我国政府在这些方面的支持工作还有待加强。随着卫生部颁布预防性诊疗服务规范,将健康产业(非医疗性服务)的主题定为健康管理,卫生部、保监会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出台政策明确健康管理为医疗保险风险控制的有效策略,以及《国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健康体检基本项目目录》、《健康体检管理暂行规定》等相关法规的相继出台,我们都可以看到政府在这方面正在做出的努力。

3.1.2 公众认知度和接受度不高健康管理对于中国而言还是一个新概念,目前公众的认识度还不很高,而且健康管理的一些理念(比如,为预防疾病的发生而预先付费等)还不能被公众普遍接受。问卷调查中,对于健康管理,只有4.1%的被调查者表示清楚健康管理,而37.8%的被调查者从未听说过健康管理。这就需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健康意识。

3.1.3 健康管理范畴较窄在美国,提到健康管理,人们会想到疾病管理、二次健康福利、第三方管理、IT解决方案、HMO组织(健康维护组织)、PPO组织(优先选择提供者组织)等,但我国目前还仅仅停留在健康体检、疾病预防以及就医绿色通道方面。

3.1.4 健康管理服务对象较狭窄目前,我国健康消费市场的资源分配是以个人的健康状况、社会身份、支付能力以及对健康的认知为前提的,因此,富豪和富裕阶层的大部分、小康阶层的部分,以及温饱阶层的小部分都是当前健康管理服务的潜在需求者[11]。但是,实际上低收入阶层可能更需要健康管理服务,而健康管理服务的最终目标也是实现“人人享有健康”。

3.1.5 健康管理支付机制不健全在健康管理产业成熟之前,国家、健康管理公司、医院、消费者、保险公司等相关方都应该为其进行投资,但目前各主体还未接受此观念。本调查中对于健康体检服务的需求程度达到94.9%,但当需要自付费用时,这个比例降到55.1%。

3.1.6 健康管理机构的信息共享健康管理服务范围很广,目前提供健康管理服务的机构类型也很广泛,但对于服务人群健康信息的共享仍然存在问题,几大主体还未实现网络对接。信息不能共享的后果就是获得错误信息或重复获得信息,不仅导致资源的浪费,而且信息的垄断一定程度上就会损害消费者的选择自由权。

3.2 社区居民健康管理认知与需求

由于健康管理概念在中国起步较晚,所以被调查者认知程度较低,自称“清楚”健康管理概念的只占到4.1%,自称“知道一点,但不具体”的占58.2%,自称“从未听过”的占37.8%。通过深入访谈结果我们可以了解到,实际的认知程度还要低于这个比例。统计分析时,我们将回答“清楚”和“知道一点,但不具体”的被调查者作为知晓者,将回答“从未听过”的被调查者作为不知晓者,这样算出来的总认知率为62.3%。在与人口学因素关联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年龄、月收入、职业、文化程度均与认知率有关联,总体趋势为年龄越小、文化程度越高、收入越高、职业越偏向技术类,认知率越高。

需求问题较为复杂,对于健康管理的需求受很多因素影响,除去一般的人口学因素外,还有其他一些因素,如对于健康管理概念、机构、服务项目的认知程度。本研究中被调查者自称“非常需要”健康管理服务的占54.6%,37.1%的人认为“无所谓”,另有8.2%的人认为自己“不需要健康管理服务”。统计分析时,将回答“非常需要”的被调查者作为需求者,把回答“无所谓”和“不需要”的作为无需求者。从需求与人口学因素关联结果可以看出,在本研究中看不出来不同人群的需求之间的差异。另一方面,从健康管理相关项目的需求情况看来,健康体检是普及率最高同时也是大众接受程度最好的健康管理服务项目,将来很有可能在各方面健康管理服务资源整合后,将现在的体检中心发展成为健康管理中心,提供完整的健康管理服务[5]。

3.3 研究存在的偏倚

由于研究设计以及现场实施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导致本研究结果存在一定偏倚。

首先,由于条件有限,本研究无法根据社区住址随机抽取样本,而是通过对社区内活动场所、社区卫生服务站以及各种社区活动中愿意接受调查的符合条件的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这实际上就将被调查者限定在那些愿意出来活动或者经常去社区卫生服务站就诊的社区居民,而且这也容易在性别方面产生偏倚,本研究63.3%被调查者为女性就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问题。其次,由于是自填问卷,被调查者文化程度会影响其对问卷的理解能力进而影响问卷结果,本研究采取的解决办法就是对于文化程度较低者尽量采取一问一答式问卷调查方法。

3.4 结论

一方面,健康管理作为一个新兴概念,还没有被大多数人所了解和接受,总体认知率不高。但是,健康管理服务的潜在需求已经实际存在,如某些健康管理服务如健康体检服务的需求程度非常高。另一方面,现阶段健康管理相关机构发展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政府应该及早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相关机构准入、监管、审查力度。

健康管理作为新兴事物,具有其旺盛的生命力和巨大的潜在需求性。中国要发展健康管理产业,不能照搬国外的经验,只能借鉴并结合中国国情。从主观上加强全社会的健康管理意识,到客观上加速我国经济发展,为健康管理提供良好保障;从宏观上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到微观上合理分配人员、资金,积极完善技术,,只有这样才能使健康管理在中国走上正规化发展道路,为人民群众健康的改善做出其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陈君石,黄建始.健康管理师培训教材.第一版[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7,12

[2] Edingtond.W,Louis.Y,KuKu Ⅱ,et al.Recent trends in the development of health management[J].Health Management Research,2001;76(103) :140~147

[3] Kongstvedt PR.Essentials of managed health care[M].Gatihersburg Maryland:Aspen publishers,Inc.1997,3~16

[4] 高仰山.“健康管理”势在必行[J].中国保健营养,2006;5:1

[5] 张斓,黄建始,王煜,等.中国健康管理相关机构现状调查(2007-2008) [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09;3(4) :210-215

[6] 黄建始.中国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健康管理[J]疾病控制杂志,2006;10(3) :215~218

[7] 卫生部.2004中国统计年鉴附录二:我国卫生状况与世界主要国家比较[EB/OL].http://www.moh.gov.cn/public files/business/htmlfiles/mohbgt/s8274/200805/35286. htm,2004-05-16/2010-02-15

[8] 卫生部.卫生部公布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主要结果[EB/OL].http:Hwww.moh.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hbgt/s3582/200902/39201. htm,2009-02-27/2010-02-14

[9] 郑灵巧.投资慢性病防治,效益惊人[N].健康报,2006-5-10(2)

[10] 陈晓峰.健康管理在中国--健康管理的历史、现状和挑战[J].中华医护杂志,2007;4(9) :856~859

上一篇:要建立完善保障激励机制下一篇:北大巷变电所自动化操作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