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的英文是什么

2024-04-26

第一的英文是什么(精选8篇)

篇1:第一的英文是什么

使用区别:

总体:

1、形容词形副词倾向于表静态意义,突出“感觉,状态、结果”;-ly形副词倾向于表动态意义,强调“方式、方法”。由于表达的.语体,语义侧重点和感情色彩不同,这两种副词有时可以互换使用,所以其内含的静动态意义也会随之变化。

2、形容词形副词不能被一个程度状语所修饰,而-ly形副词则可以。

3、形容词形副词多用在非正式语体中,而-ly形副词多用在正式语体中。

4、形容词形副词一般表示较具体的概念,而-ly形副词则表示抽象或引申意义,有时还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

篇2:第一的英文是什么

first 英 [f:st]美 [f:rst]

词组习语:

first love

1.初恋

Lady first

1.女士优先

first flight

1.第一次坐飞机

at first

1. 首先;最初,开始;初期

开始,雨果还想耐心一点。

at first Hugo tried to be patient.

first come, first served

1. 先到者先受款待(表示严格按先后次序办事)

售票实行先来先售予的原则。

tickets are available on a first come, first served basis.

first and foremost

1. 最重要的是,首要的是

德里首先是、也主要是一座军营城。

Delhi was first and foremost a barracks town.

first and last

1. 根本上;总体上

博物馆的好坏从根本而言与其管理者有关。

museums are first and last about curatorship.

first of all

1. 首先;最初

首先,让我先问你点事情。

first of all, let me ask you something.

first off

1. (非正式,主北美)首先

首先,我真的应该向你道个歉。

first off, I owe you a heck of an apology.

first past the post

1. (参赛者,尤指赛马)第一个到达终点

first thing

1. 一大早;首先

我明天一大早就得去接乔西。

I have to meet Josh first thing tomorrow.

第一的英文例句:

1. English has hurt me a thousand times, but I still regard it as my first love.

英语伤我千百遍,我待英语如初恋。

2. I picked first all the people who usually were left till last.

我先挑出了所有通常留到最后的人。

3. Their first car rolls off the production line on December 16.

他们的第一辆车于12月16日下线。

4. They were still arguing the toss about the first goal.

他们仍在为第一个进球争论不休。

5. It is better to stretch the tight muscles first.

最好先伸展一下僵硬的肌肉。

6. He won his first Derby on the aptly named “Never Say Die”.

他驾驭着这匹名副其实的“永不言败”夺得了他的第一个德比马赛冠军。

7. Dig a largish hole and bang the stake in first.

挖一个大点儿的洞,先把木桩敲进去。

8. She made her first and only space flight last September.

她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宇宙飞行是在去年9月。

9. Some girls may first ovulate even before they menstruate.

一些女孩的第一次排卵甚至可能出现在初潮之前。

10. Sylvia, camera in hand, asked, “Where do we go first?”

西尔维娅手里拿着相机问道:“我们先去哪里?”

11. The boy first showed promise as an athlete in grade school.

这个男孩在上小学的时候就初次显示出成为运动员的潜力。

12. In 1973, the first Open University graduates received their degrees.

1973年,第一批开放大学的毕业生获得了学位。

13. The first snow came a month earlier than usual.

第一场雪比往年提早了一个月。

14. It was at university that he first encountered Hopkins.

他第一次遇见霍普金斯是在上大学的时候。

15. She conceded just three points on her service during the first set.

她在第一盘自己的发球局仅失了3分。

篇3:究竟什么是第一

《学生第二》

作者:李希贵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这既是一部教育管理随笔, 也是李希贵老师教育生涯智慧的结晶。李老师热爱教育工作, 竭忠尽智地迎接着每一天的教育生活。作为教师,他心系学生和学生的未来;作为校长,他关注教师以及教师的生命成长; 作为教育决策者, 他不断思考着教育的方向和真谛。这本书,既是一位教育管理者的深沉思考与睿智叙说, 更是一位献身教育的前辈写给后生们的宝贵经验和学习资源,动人心扉,启人心智,发人深省, 催促着每一个教育人尽力尽心地成长、成熟!

推荐人语

我第一次翻开这本书的时候,就被书名吸引着。而当我翻开扉页,读完自序后,我被作者石破天惊的观点震惊着,更为一位教育领导者有如此温暖的情怀所感动着。

我感动于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良苦用心,让教育工作竟如此诗意和美好。

我感动于一位教育领导者的独具匠心,让教育工作竟如此艺术与智慧。

在感动之余,我也跟随作者的指引,情不自禁地寻思和叩问:李老师为我们高举起“学生第二”的鲜明旗帜,那么,就教育而言,究竟什么才最重要,可以称得上是第一呢?这本书里,或许作者没有直截了当地阐明观点,但他用自身几十年的行动和坚守,演绎出了精彩的思考和对教育的深刻理解。

是的,于教育而言,我们教师不应当是第一吗?教师第一,并不是说教师的地位比学生高,教师享受的待遇要比学生好。记得德国教育家雅斯贝尔斯曾说:“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师就是一棵摇动其他树的主树,这棵树应当是孩子们的表率、模范和榜样,应当是社会正能量的化身,方能摇动更多的小树向着正确的方向摇动,方能唤醒更多健康的、积极向上的灵魂。教师,既是教育教学的策划者和执行者,也是决定教育境界和教学水平的最核心因素。可以说,教师强则教育强,教师智则学生智。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如果说,学生是教师的影子,那么唯有身正,其影子才可能不斜。我们很难想象,一个没有高尚品德的教师,能教出拥有高尚情操的优秀学生;一个缺乏敬业精神的教师,能带出有高度责任心的学生;一个人格不健全、心灵不美好的教师,能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学生。

身正方能为世范,学高才可为人师。古往今来,师者贤能则门下能者聚,师者无能则误人子弟。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就必须有一杯水。当下,甚至有人一针见血地指出:学生往往可以原谅教师的严厉,但无法原谅教师的不学无术。这些说法都要求教师应当有相对渊博的知识和通达的学识。更何况,在当今的知识信息社会,知识就像滚雪球一样急剧膨胀并快速陈旧。教师若是一直手持当年的那张知识的“旧船票”,恐怕很难站稳在现代讲台这艘“快客船”上。这就提示我们需要一直行走在专业化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充电,与时俱进,和学生一起成长。

“无德”不能做教师,“无能”不能做好教师。从这个角度看,“学生第二”,既抓住了教育的前提要素,又含蓄地提醒教育领导者要重视教师的人格与专业发展,更是委婉地告诫广大教育工作者要自加压力、负重前行、当好先锋。

《学生第二》一书中,李老师没有刻板地说教,要求我们做什么,不做什么,呈现的几乎都是他自己在怎样做。读这样的书,实则在聆听动人的故事。掩卷回味,留在脑海中的尽是教育的赤子情怀和高妙智慧。

在线试读

教育是塑造人的事业,以学生为本,塑造他们美好的人生,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可是,要知道,这一切都只能通过教师来完成。用幸福才能塑造幸福,用美好才能塑造美好,“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任何关爱 都必须经 过人的传递 才显得真切、动人,谁都没有办法改变这一点。一位教师,在校园里、课堂上,举手投足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既可以春风化雨,也可以“近墨者黑”。学生正是在耳濡目染间长大成人的。可是,长期以来,我们有没有想一想,长年累月生活在学生中间的老师们,他们生活得幸福吗? 他们的心情还好吗? 他们的脸上还有微笑吗?

一位教师,当他的家庭问题、待遇问题、被社会认可的问题等都不成问题了, 他们自然就会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学生身上。学生中心、学生主体地位是靠教师去实现的。对校长来说,教师就是实现你的教育理想的天使, 只有当教师从自己的角度出发, 觉得应该把学生放在首位的时候,他们才会发自内心地去这样做。想一想我们现在的学校, 更多地给教师的是压力。不错,压力就是动力,但是,我们也不能忘了另一句话,“没有压力不行,仅有压力不够”。对一个从事着塑造人这一崇高职业的教师来说, 如果他的动力不是来自于热爱, 而仅仅是来自于压力,这样的塑造,其结果肯定是十分可怕的。

新一轮课程改革把课程目标从过去的“一维”改为今天的“三维”,从平面变为立体,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而且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此,长期以来被忽略的育人者的情感态度问题, 也理应被提到应有的高度。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现在已有好多学校开始致力于培养教师在学校的“幸福感”,这是教育的理性和管理的智慧。

篇4:美国是如何成为第一的

中国跃居第一,暂且不过多评价,先来看看美国是如何快速走上第一的。

在南北战争前,于欧洲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而言,当时的美国仍只是个不入流、无足轻重的农业国,1859年美国农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占比仍然高达64%。这种情况直到南北战争结束,才发生根本转变。

1870年时,美国的工业产值已占到工农业总产值的64%,到1889年时,该数值更是上升到77.5%。而在国民财富方面,按照1929年价格测算的结果为,1869-1873年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1亿美元,人均值为223美元;1889-1893年,分别更新为273亿美元、424美元;1897-1901年,是371亿美元、496美元;到1904年时,美国国民财富为1071亿美元,相当于1870年的4.5倍,远超1903年英国的730亿美元。也就是说,美国用了30多年时间,从一个农业国彻底成功转型为工业国;从一个无足轻重的三流国家,快速崛起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对于美国能够在短时间内取得如此辉煌成就的原因众说纷纭。有人将其归因为南北战争,由于南方种植园制度的废除,为资本主义在全国范围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亦有人认为,以横贯大陆的4条铁路的建设为重要内容的交通设施居功至伟。他们认为正是得益于这4条铁路,西部广大土地才得以开发。更重要的是,这张庞大的交通网络,促进了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和扩大。

除此之外,甚为流行的一种观点是,美国的经济飞速增长,得益于外国移民的大量涌入,为其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当然,马克斯·韦伯则将美国的崛起归因为它的新教伦理及其衍生出的资本主义精神。他认为资本积累正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而资本的积累则来自于“禁欲主义的节俭”。在他看来,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保持自己的财产不至减少,并通过自身的努力使其尽可能地增多。正是这种强迫节省的禁欲,导致了资本的积累,进而导致了生产性资本的大量投资。

上述各种观点无疑是正确的,但有一点仍需特别指出,那就是美国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创新所创造的环境。正是这个环境,在这一时期美国的科学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其中首推电力的应用。电力工业技术的突破,不仅推动了美国近代工业化的完成,更使美国在国际舞台上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它将世界由原来的蒸汽机时代推进了电气时代,美国人从英国人手中,正式接过了产业革命这个接力棒。也就是说,美国通过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创新,缔造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美国的快速崛起引起了学者们的高度关注,马克思于1878年就曾感慨道:“现在,经济学研究者最感兴趣的对象当然是美国。”列宁于1915年时更是这样写道:“无论就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资本主义的发展速度来说,或者就已经达到的资本主义发展的高度来说……美国都是举世无双的。”

孜孜不倦的发展和创新,这才是美国走上并坐稳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的关键。(支点杂志2014年9月刊)

篇5:第一的英文是什么

近日,与一友人共进晚餐,闲聊之际,得知其爱女现就读于美国耶鲁大学,未觉诧异,因为现在靠父母的经济基础在国外就读的不在少数,且未必能力很强。当随着聊天的进一步深入,获悉其女原来在小学,成绩竟然是长期倒数几名,而后经父母的精心培养、老师的辅导、自己的努力,以全省第八名、二中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时,不禁惊叹不已。现将所获感悟、结合自身理解采取的实践方法和初步成效梳理总结如下,与所有家长分享。

总的感悟是七个关键词“速度、环境、兴趣、坚持、身体、信心、舍得”。

一是速度

该朋友很是强调这个词,引起我极大的兴趣。他说,孩子成功的优势可能很大程度上就是这两个字。由于他们始终要求孩子保持做作业的高速度,哪怕做作业的字迹潦草一点也无妨。因此,孩子一直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效率很高,其他孩子需要四个小时做完的作业,她仅需要两个小时,甚至很少。为她自己赢得了很多的休息和娱乐、锻炼时间。同时,在考试时,也赢得了很多宝贵的时间。

2008年第7期《读者》杂志中,哈佛大学高材生中国学生朱成,刚进哈佛,非常惊异,发现在这里,连举手答问题都要拼速度,往往是教授题目刚出完,甚至还没有完全出完,同学们的手都已经举起来了。如果举手举慢了,连答题的机会都没有,朱成为赢得答题的机会,不得不快速反应,迅速举手,同时拼命思考答案。由此可见,速度意味着效率、速度意味着机会、速度意味着„„

对此,我在孩子的语文方面已有措施,以往孩子写一篇作文需要三、四个小时,还写不好。开始,我只要求她的速度,不强调质量。按时完成就大肆表扬,没有完成,就要求其逐步提高速度。目前,我姑娘的作文完成时间非常快,并且质量也很高,被培优老师当范文在班上读给其他同学学习。当然,平时有空就要求其阅读《中考满分作文》、《智慧背囊》《好词好句词典》,有意识地要求其背诵一些好词好句好段及唐宋诗词,以丰富她的词汇,使其文章略显文采。

二是环境

由于该朋友的姑娘很是活泼好动,在小学被列为重点“监管对象”,一个星期如果有一天没有被罚站,朋友都要表扬她。老师的主观印象不好,使孩子非常压抑,成绩始终摆尾。万般无奈,朋友一方面教育自己的孩子,另一方面动用各种关系和花费不少的转学费,在四年级时,将孩子转学到另一所师资力量较好的小学。幸逢一位充分了解儿童心理的老师,不胡乱对孩子进行惩罚,使孩子得到了尊重,自信心逐步恢复,学习成绩逐步提升。(孩子拿到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后,第一个打电话给这位曾经鼓励过自己的启蒙老师。)

由此,我决定,哪怕自己生活再艰难,也要为孩子找一个师资力量雄厚、学习氛围良好的学校,为她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

三是兴趣

为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该朋友也是煞费苦心。教给她一些数学的小窍门,如,25*25=625,可以用2*(2+1),然后尾数直接加25得出625;以此类推,35*35=1225,也可以用3*(3+1),然后尾数直接加25得出1225。因为这个孩子比较顽皮,成绩不好,长期受其他同学歧视,就把这些小窍门向同学们炫耀,以显示自己的价值。同时自己的数学兴趣大增,数学成绩逐步也得到提高。

四是坚持

我受此感悟,就为孩子买回《兴趣数学》杂志,告诉她将小窍门记住,上学后也可以向同学们炫耀。姑娘的数学兴趣因此也变浓了。对数学不再讨厌,每天都定时温习奥数习题。逐步实现了“要我学”向“我要学”的巨大转变。

朋友的言谈中,还有一点让我很惊异的是,他们的耐心和毅力,即不懈的坚持。因为,我问,“你姑娘的成绩是什么时候彻底好起来”,他说“因为基础不好,小学进初中时,是找关系进去的,成绩还是倒数几名;进高中时,也不是考进去的,成绩还是不很好,也是找关系,交费进去的”。这点让我很是佩服,只怕很多家长(包括我在内),面对孩子的这种情况,早已心灰意冷,觉得孩子不是读书的“材料”,早已失去了信心和耐心。但朋友对我讲的是“对她要求不高,每次考试要求其前进一名就行了,这次考倒数第一,下次考倒数第二,就要大肆表扬和庆祝”,在这样的鼓励下,她一步一步进步,一直到高考前二十天,她进步到了全校前百名,然后考试时心无旁骛,超常发挥,以全校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入清华大学。因为有的孩子是少年早熟,成绩相当优异;但有的孩子是大器晚成,到高中、大学,甚至是到就业的时候,才显示出自己真正的实力。所以,不要过早轻言放弃。一定要做好“跑马拉松”、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因为,“笑到最后,才是笑得最好的”。

五是身体

考进大学的,还不说是名牌大学,50%以上的学生已经是戴着高度近视眼镜了,但朋友的孩子进入清华,眼睛居然没有近视,也令我佩服不已。一方面是因为其成绩不是很好,老师总把她安排在最后一排的缘故,另一方面,我估计也是家长不急功近利,让孩子充分正常娱乐、锻炼的结果。《走进哈佛的刘亦婷》也是身体非常之好,在小学是女子八百米比赛的校记录保持者。毛主席说过“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就非常精辟的指出了身体的重要性。确实如此,没有充沛的精力,怎么可能有好的学习成绩呢。

因此,平时,我就注意孩子的营养、休息,并陪伴孩子每天坚持锻炼半个小时的身体,或跑步,或滑冰,或打羽毛球、乒乓球,为其打牢身体基础。

六是信心 一个人如果信心崩溃,必将一事无成,每天活得如同行尸走肉,更别谈有所成就。所以,一定要帮助孩子树立战胜一切困难的信心,哪怕是“美丽的谎言”。只要是不违反法律、违背社会公德的,尽量鼓励孩子去想、去干。

像我的孩子,我们就给她开玩笑说“有没有信心象刘亦婷、朱成那样走进哈佛大学啊”,她充满信心地说“暂时没有信心走进哈佛,但是我有信心走进清华、北大”。当然,我的孩子将来或许连武汉大学也上不了,但我要让她敢想、敢冲,让她充满奋斗的激情,并对其进行适当地调控,相信她一定会有所作为的。

我个人认为“思想有多远,可能走多远”,如果连想都不敢想,就更别谈做到了。一百年前,只怕很多人都认为人类能够登上月球是痴人说梦,但现在不都实现了吗?

七是舍得

“有舍必有得,要得必须舍”,朋友就谈过这个观点,我很是赞同。为提高孩子的成绩,他们果断地让孩子舍弃了书法、珠算,只要求了解。为获得好的学习环境,不惜耗费不菲的费用。奉劝包括我在内的家长,不要为了一时的虚荣,按照大众的想法,让孩子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如书法、舞蹈、绘画、音乐等,只选择孩子最感兴趣的一种即可,将精力集中在应该集中的学习上,才会获得较好的效果。

篇6:喜欢我什么的英文是什么

what do you like about me?

what do you see in me?

篇7:穿什么颜色衣服的英文是什么

What colour coat do you like to wear?

除了粉红色外,罗娜穿什么颜色的衣服都好看。

Lorna looks good in every color except pink.

我应邀参加宴会,穿什么颜色的衣服合适呢?

If you attend a feast on invitation , what colour of clothes should you wear?

她可以建议人们穿什么颜色的衣服。

She can advise people what colours to wear. beike.dangzhi.com

篇8:第一的英文是什么

1948年, 美国帕森斯公司接受美国空军委托, 研制飞机螺旋桨叶片轮廓样板的加工设备。由于样板形状复杂多样, 精度要求高, 一般加工设备难以适应, 于是提出计算机控制机床的设想。1949年, 该公司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协助下, 开始数控机床研究, 并于1952年试制成功第一台由大型立式仿形铣床改装而成的三坐标数控铣床, 不久即开始正式生产, 于1957年正式投入使用。这是制造技术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大突破, 标志着制造领域中数控加工时代的开始。数控加工是现代制造技术的基础, 这一发明对于制造行业而言, 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那么, 中国第一台数控机床是什么时候生产的?

攻克难关研制中国的数控机床

中国要发展, 就要向世界科技高峰攀登。

1958年, 清华大学的老师组成了攻关小组, 研制中国自己生产的数控机床。

当时在国际上, 数控机床技术也才刚刚起步, 到正式开始设计时, 他们才发现几乎找不到现成的可以学习和参考的资料。他们要研制的数控机床, 在当时更是一件现代工业高技术的结晶。在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诞生之后, 计算机所具备的:高精度, 高速度特点就被工业界所重视, 并且很快提出了将其用于工业控制领域的设想。1952年, 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研制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管数控铣床。但是历经多年的发展, 这种设备依然属于曲高和寡的高精尖。我们国家决心向着这个领域发动挑战!

研制数控机床, 遇到的困难是难以想象的:理论上, 中国一穷二白, 资料上, 只有几张仅供参考的示意图, 资金上, 经常出现短缺。一次, 一位老师在做实验时不小心弄坏了一个电阻, 让他悔恨很久, 还写了一份检讨书。而这种电阻, 在现在到电子市场上只要几元钱就可以买一大把。当时的一些领导得知后很重视, 北京市的一位领导专门带着技术人员去国营738工厂购买最好的电子元件。周恩来总理一次参观中看到实验现场满地的电线和杂物显得杂乱无章, 马上要求技术人员:“清理干净!”并且说:“必须养成科学的工作作风!”领导人的关怀, 不是体现在口头上, 而是体现在每一个细节。

数控机床研制成功之后, 引起了中国工业界极大的轰动, 也震惊了世界。

无法忘却的历史

1958年, 北京第一机床厂与清华大学合作试制出的中国第一台数控机床——X53K1三坐标数控机床的诞生, 填补中国在数控机床领域的空白。

1958年秋天, 当朝鲜劳动党主席金日成在周恩来总理的陪同下兴致勃勃的来到清华大学的车间参观时, 等候多时的师生们热烈的欢迎了这位异国客人:没有用鲜花, 没有用掌声, 而是聚精会神的操作着一台结构复杂的机床, 加工着什么。

不一会儿, 一块刻有“金日成万岁”五个字的钢板被递到了金日成的手里, 他立刻饶有兴致的接过来, 抚摸着, 询问着。随后, 又一块写着“毛主席万岁”的钢板被递到了周恩来总理的手中。金日成主席对这一先进的技术赞不绝口, 立刻题词留念。

由于数控机床主要用于高精尖精密机械的加工, 跟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关系不大, 所以清华大学的老师们专门为这台机床编制了“写字”程序以让更多的人了解数控技术, 这就出现了这值得纪念的一幕。

这台完成了刻字的设备就是我国第一台数控机床:X53K1。由清华大学和北京第一机床厂联合研制。上面的这个故事, 是这种设备第一次公开的表演。

跟如今先进的加工设备相比, 上面那一台设备显得极尽简陋:只能实现三个坐标的联动, 控制设备采用的是直线插补电子管系统, 装入控制柜后体积足足有10台电视机那么大。传动系统为最简单的步进电机伺服系统, 在现在的新型数控机床上基本上被淘汰了。但是不管怎么说, 这次研制成功, 算是完成了中国机械工业史上一次伟大的飞跃。从此, 我国的机械加工从依靠手艺向依靠技术转变。

然而, 令人扼腕的是, 在X53K1诞生之后, 中国的数控技术领域的发展也到此为止, 出现了长达30年的停顿期。在这一年, 日本也研制成功了第一台数控机床。到今天, 中国在数控加工技术领域与世界的差距十分惊人。国内高科技产业的一些关键设备, 如大型机组转子, 芯片生产线, 航空航天设备制造, 军工产品生产线等都依赖于国外进口的设备。而且, 受到制裁和禁运的影响, 好多设备甚至都买不来!加工技术的落后, 严重制约了我国科技和工业的发展。

大跃进的浮躁, 三年自然灾害的彷徨, 文革的空前破坏, 改革开放初期的迷茫, 90年代的短视……一次一次的让我们远离了国际先进水平, 中国与世界的差距也变得越来越大。

每一次的落后都让我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过去, 我们付出了大量的鲜血和生命, 现在, 我们付出了大量的金钱和市场。并且让自己的命脉卡在了外国公司的手中。一个富有梦想, 富有激情的伟大国家, 其崛起的梦想却被几个大国凭借其技术代差和市场优势玩弄于股掌, 怎么能不让我们愤怒, 悲哀, 又无奈?

大国智造需要先进的加工设备

人们不会忘记, 1983年, 苏联技术机械进口委员会成功从日本东芝公司获得了价值35亿日元的四台MBP-110S九轴数控镗铣床, 并且被送到了苏联的造船厂。这是一种可以对大直径的船用螺旋桨完成精密加工的高技术设备。因此, 苏联可以加工出高质量低噪声的潜艇螺旋桨。历史上, 苏联潜艇素来以噪声大, 易被发现而著称, 而从此后, 苏联潜艇彻底脱胎换骨, 一下成了“隐身人”, 战斗力顿时得到很大提升。也让北约感到了更加巨大的军事威胁。1986年, 巴黎统筹委员会一致认定, 东芝公司违反了禁运规定向苏联出口了违禁的设备, 令东芝上上下下陷入一片混乱。这就是震惊世界的“东芝事件”。

东芝事件充分证明了现代加工技术不但带来了客观的经济效益, 甚至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国防安全。数控技术的重要意义, 正在于此。如果我们国家可以生产出性能不输于西门子或FANUC的同类设备的数控系统, 那其意义不亚于我们发射了一次神舟飞船!

数控机床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加工对象改变时只需要改变输入的程序指令;加工性能比一般自动机床高, 可以精确加工复杂型面, 因而适合于加工中小批量、改型频繁、精度要求高、形状又较复杂的工件, 并能获得良好的经济效果。随着数控技术的发展, 采用数控系统的机床品种日益增多, 有车床、铣床、镗床、钻床、磨床、齿轮加工机床和电火花加工机床等。此外还有能自动换刀、一次装卡进行多工序加工的加工中心、车削中心等。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第一的英文是什么】相关文章:

矮的英文是什么04-07

棒球的英文是什么04-13

医生的英文是什么04-14

电灯的英文是什么04-15

肥的英文是什么04-18

夫人的英文是什么04-18

死亡的英文是什么04-19

羊的英文是什么04-19

听的英文是什么04-20

人们的英文是什么04-24

上一篇:退部门检讨书下一篇:让《思想品德》课走出课堂、走进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