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干部档案工作条例

2024-05-14

学习干部档案工作条例(共9篇)

篇1:学习干部档案工作条例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条例》,这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从严管理干部要求,充分发挥干部人事档案在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中重要作用的体现,推动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干部人事档案反映的是党政机关的威信。干部人事档案是教育培养、选拔任用、管理监督干部和评鉴人才的重要基础,是维护干部人才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是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试想,如果干部人事档案有问题,一个干部连档案都造假,我们党政机关的威信何在?我们干事创业的根基将会受到侵蚀。所以,一个单位一个部门的主要领导,一定要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角度来看待干部人事档案工作。古人云:“蠹众而木折,隙大而墙坏。”干部人事档案有问题,影响的将是一大片。

做好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是从严管理干部的重要保障。干部人事档案是干部干部德、能、勤、绩、廉等情况的综合记录,能客观地反映人事方面的情况,通过仔细查阅档案,我们可以了解干部的任职经历、家庭社会背景,为选人任人提供参考,也韦纪检监察、司法机关及其他有关部门、单位调查有关问题线索提供依据,可以从中了解干部工作中的存在的问题,为管理干部提供了重要方向和依据。

干部人事档案是教育培养、选拔任用、管理监督干部和评鉴人才的重要基础,是维护干部人才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是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重要执政资源,属于党和国家所有。治国经邦,人才为急,干部人事档案事关每位干部的切身利益。进一步完善干部人事档案管理,规范管理制度,为国家对人才干部的选拔和任用工作提供了更加可靠的资料支撑。

努力营造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青山绿水”,我们责任重大!党中央高度重视干部人事档案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明确要求。走进新时代,在干部人事档案问题上,我们当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提高管档人员业务能力和政治素养,不断开创新时代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新局面。

篇2:学习干部档案工作条例

干部人事档案是集中记载干部个人经历、政治思想、品德作风、业务能力、工作实绩等内容的文字材料,是干部本人德、能、勤、绩、廉等内容的真实反映,是发现人才、使用人才、管理人才的重要依据。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是组织人事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干部工作、人才工作的重要环节,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做好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是选人用人的重要基础。干部人事档案记载了干部个人的历史经历和现实表现,查阅干部档案,是全面考察了解干部的重要途径,是正确评价和使用干部的基本依据。个别干部为得到个人利益,在档案上花心思、做手脚,不计后果地进行“档案美容”。这与档案管理疏松、任前把关不严密不可分,因此,做好干部人事档案的管理和审核工作,有利于净化政治生态,防止干部“带病提拔”和“带病上岗”,有利于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

做好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是不容忽视的政治责任。党要管党,首先要管好干部,治国之要,首在用人。干部人事档案是国家档案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党和国家历史资料的重要素材,因此,我们一定要以对历史负责、为现实服务、替未来思考的高度政治责任感,将干部人事档案保存好、利用好,一定要按照“三严三实”要求从严管理干部,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标准选拔好干部,充分发挥干部档案资治存史的重要功效。

篇3:学习干部档案工作条例

一、干部选拔要严查档案

干部选拔要严查档案。干部任前档案审查是全方位、多角度考察了解干部的一种重要方式, 通过完善制度, 规范管理, 严格落实干部任前档案审查制度, 为准确把握干部任职资格条件, 有效防止干部“带病上岗”和“带病提拔”提供了重要依据。

(一) 规范审查流程

考察前, 按照推荐人选, 及时清理查档名单, 对照干部名册和数据库对基本信息进行核对, 提前衔接做好查档准备。考察中, 由考察组成员对干部档案进行查阅, 考察组查档人员先填写查档审批表, 经相关负责人签批后, 由档案专职管理人员负责调取, 仅供查档人员在档案查阅室进行查阅, 针对档案查阅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疑问, 及时向考察组领导或分管领导进行汇报后集体研究确定, 确保档案信息的保密性。同时, 对任何一个环节提出异议和疑问的, 都要全部进行查档审核, 要把干部档案任职前的审核工作, 纳入干部管理的常规工作进行管理, 并贯穿于干部选拔任用全过程, 以进一步确保干部任前信息的准确无误。

(二) 严格审查内容

对干部档案需进行全面审查, 重点审查干部的出生年月、参工的时间、入党的时间、学历学位受教育的程度, 以及工作经历和干部身份等信息, 尤其重要的是要注意审核干部的档案材料有无涂改造假的情况, 重要原始依据材料是否齐全, 有无不真实完整的工作经历, 并且干部信息认定是否符合政策规定等。做到查“三龄”要准、查“两历”要细、查“身份”要实, 以便于全面掌握了解干部, 切实减少用人失察失误。

(三) 落实审查结果

在干部任前档案审核过程中, 发现干部信息有疑义的, 应立即查核, 做到未核准信息的不公示、不任职;经查核发现没有问题, 但有特殊情况仍会引起大家质疑的, 可做相应说明后, 再一并公示。对那些在档案审核工作中把关不严、信息不准的, 应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二、干部任用要严管档案

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应以领导干部管理信息库建设和干部人事档案集中改版整理为契机, 切实提档升级, 更加准确和快捷地加强管理, 真实记载和反映干部个人履历、政治思想、品德作风、业务能力等个人成长历程的资料, 以进一步提升服务管理水平。

(一) 高度重视, 组建专门管理机构

成立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配备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工作人员, 购置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打孔机、去 (加) 湿机、消毒柜等档案管理设施设备, 构建干部档案信息管理服务平台, 负责干部人事档案的宏观指导、信息收集、开发和提供利用工作。

(二) 建章立制, 优化服务管理水平

在完善干部档案借查阅、检查核对、保管保密、转递、鉴别归档、送交归档等多项制度的基础上, 建立定期催要、审核干部人事档案, 坚持经常性收审、定期收审和集中收审三结合收审制度, 切实做到以制管人、以制管档, 确保干部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三) 加强培训, 提升管理人员素质

采取现场观摩、跟班学习、轮流讲学等方法, 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了全面的业务培训, 不断提高管理者的工作能力和管理水平。

三、干部监督要严审档案

为保证干部信息真实准确, 加强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 营造风清气正选人用人环境, 要经常性集中开展干部档案的审核工作。

(一) 鉴别审核内容

通过认真审核干部的“三龄两历一身份”, 看是否符合拟任职务所要求的资格条件;通过查阅干部的自传、考核、鉴定材料, 了解干部的成长历程和特点不足;通过查阅干部档案记载的家庭成员和社会关系情况, 为干部的“三圈”考察提供有效信息, 进一步延伸考察范围, 全面掌握了解干部。

(二) 明确审核责任

由分管部领导、档案管理专职人员、考察组审查人员共同负责干部任前档案审核工作, 审核中发现的问题, 要按照有关规定, 认真查核, 及时处理。对弄虚作假、严重涂改、性质恶劣、影响重大的问题, 要严肃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摘要:目前, 加强干部选拔任用的监督管理是现在干部工作的重点, 而干部档案管理恰恰又是干部监督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就干部的选拔、任用和监督工作中遇到的档案管理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 对干部档案实行严格审查、严格管理、严格审核, 确保进一步做好干部人事档案的规范管理。

关键词:干部档案管理

参考文献

[1]匡文波.到底什么是新媒体?[J].新闻与写作, 2012 (07) :26-27.

[2]丛云.在微博中体现报纸的力量[J].青年记者, 2013 (11) :44.

篇4:学习干部档案工作条例

1立法理念上,人的合法权益被损害

1.1上位法立法理念的偏差。《条例》立法主要依据是《档案法》,而我国档案立法形成于上世纪80年代,受当时政治、经济与社会文化的影响,带有很强的计划经济色彩。传统的“国家至上、权力为大”的思维还没有完全摆脱,在立法过程中对民意重视不够,不注意及时了解民众的意见和征求民众的建议,再加上当时政府主导思想是管理本位为主,而对于服务意识没有得到应有的考虑。其主要特点是“三重三轻”,即“重管理者权力,轻利用者权利”;“重法律的强制性,轻人文的关怀性”;“重公权的合理性,轻私权的合法性”,结果导致档案立法理念严重偏离法律理念。1996年,《档案法》经历一次较大的修改,可是,“三重三轻”特点并未发生根本变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化,科学发展观贯彻实践以及和谐社会建设,其立法理念的相对落后,已严重影响到我国档案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正面作用在不断衰减,修改完善已经提上议程。

1.2《条例》立法理念过度意识形态化。《条例》制订的另一依据是党的干部工作方针、政策。《条例》第一条规定:“根据党的干部工作方针、政策……制订本条例。”我国现行的人事档案工作起步于中国共产党建立之后开展的“革命战争”之中,完善于新中国成立后的“计划经济”时期。围绕人事档案的主体干部档案和职工档案,我国形成了一套严密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在“你死我活”的严酷战争环境中,为了考核干部对党的忠诚,“政审”成为当时人事档案制度最重要内容。因为长期的战争、阶级斗争的政治需要,档案内容保密安全成为重要选择。尤其是人事档案中的“甄别内容”,既有对干部职工个人的业绩褒奖,更有对干部职工个人历史问题和错误的详细记录。1980年,中组部制订的《条例》;1991年,中组部和国家档案局制订的《条例》,继承和发展《档案法》“三重三轻”的特点,过度强调干部档案中国家主体、管理科学化,只字未提保护干部的合法权利和人性化管理的内容。

2从归档内容分析,干部档案政治历史色彩浓重

《条例》第十条第五类规定,“政治历史情况的审查材料(包括甄别、复查材料和依据材料,党籍、参加工作时间等问题的审查材料)”,第八类规定,“处分材料(包括甄别、复查材料,免于处分的处理意见)”。干部档案副本材料同样包括这两部分内容。干部档案中的政治历史情况审查材料和处分材料,如影随形地长期影响着干部职工个人的整个人生职业生涯,在1957年反“右”扩大化、十年“文化大革命”和长期“左”的系列错误政治运动中,档案记录了一幕幕沉重的历史,造成了许多个人、家庭甚至整个社会悲剧。档案工作披上一层神秘的“外衣”,档案室成为远离人们视野的“禁地”,档案工作者成为掌握人们命运的“衙司”,本该为干部职工服务的工具,却异化为控制他们本人的“神器”。

3从提供利用上分析,要求过于严苛

《条例》第三十一条规定,“不得凭调查证明材料介绍信查阅干部档案”;“凡查阅干部档案,利用单位应派中共党员干部到保管单位查阅室查阅”;“任何个人不得查阅或借阅本人及其直系亲属的档案”。这些条款严格限制相对人查阅自身档案,查阅档案只能通过党组织来实施,规定了查阅者的身份必须是共产党员,而且,手续极为严格。凡此种种,都在强化档案机构的公权力和管理职能,完全背离档案管理人性化和服务干部的理念。

4从传递方式上看,经济、社会效益偏低

《条例》第三十四条“转递档案应遵守下列规定”第一款:“干部档案应通过机要交通转递或派专人送取,不准邮寄或交干部本人自带。”这条规定确定了干部档案传递的专一途径,即“机要交通”方式。从它的组织机构、效率、服务质量等情况分析,机要交通方式越来越难于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和人们不断提高的需求,尤其是大学生和职工档案的转递方式,也在完全仿效干部档案的传递方式。

4.1交接环节多,控制监督为主。机要邮寄流程由寄发方——接收方组成,寄发方由县(区)机关机构——市邮政局机要科——省邮政局机要部门三大环节构成。接收方也是如此,重要关口是省与省邮政局机要部门的对接。这种“锥形”结构管理层次较多,信息传递慢,失误的可能性增大。而省级机构的对接便于进行政治监督检查,无助于提高传递的效率。

4.2传递时间长,资费不经济。首先,正是源于其传递结构层次繁杂,机要邮递往往比快递要多几天运行,时间上不节约;其次,从机要邮递的资费来看,以低于500g的邮件为例,机要邮递约10元,民营快递业也是10元,两者基本持平。

4.3准确性差,查询多,服务质量差。由于寄发方——接收方各有三个大的流通环节,而双方的初始端和末梢端均有2~3个环节。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及时性受管理方法以及实施者的道德操守、思想习惯等因素影响,尤其是受各个环节实施者综合素质的限制。实践过程中,不断出现查询事例,也佐证了机要邮递的准确性、服务质量是不能令人信服的。

5从保护公民正当权益角度看,相对人权利侵害救助缺失

按照档案形成者性质决定档案所有权归属的判断标准,人事档案属于国有档案;从档案信息的角度来看,人事档案记录的是政府通过用人单位所掌握的关于干部职工个人情况的全面信息,人事档案属于与公民自身相关的政府信息范畴。在现代社会,信息是一种越来越强大的生产力,一种越来越关键的社会政治资源。公民只有充分享有知情权——享有探求、知晓、掌握、运用自身信息和公共信息的权利,才能真正把握自己的生活,并对社会负责。随着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深入发挥,公众利用与自身相关的政府信息有了明确的法律保障。2007年,国务院制定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二十五条第一款、第二款规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向行政机关申请提供与其自身相关的税费缴纳、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政府信息的,应当出示有效身份证件或者证明文件。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有证据证明行政机关提供的与其自身相关的政府信息记录不准确的,有权要求该行政机关予以更正。该行政机关无权更正的,应当转送有权更正的行政机关处理,并告知申请人。”而我国《档案法》、《条例》对公民查阅自己的人事档案权、对人事档案记录的质疑权、要求更正与事实不符权等均没有表述。实际上,没有体现与时俱进的时代要求,也不切合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旨,也有悖于国际上通行或公认的准则。国际上,大多数国家把政府机构与人事档案的相对人视为服务对象。

6修改和完善的若干建议

6.1切实保障档案立法正义理念。法律之所以被世人所尊重并信服,绝不仅在于它的强制与威仪,更多的应是它正义性的存在。立法与修订法律很有必要兼顾到法律的强制性与正义性。在档案立法过程中,首先,必须使《条例》兼具公正、公平、正义的属性,兼顾各方利益,才能作出正确的立法选择,从而制定出符合我国实际档案工作现状的好法。其次,在参与人的构成上,要尽量多元化,避免偏离法律正义。最后,在立法技术上,尽量做到条款的精细与具体,使其具有可操作性,同时,保证奖惩条款齐全完整,做到奖惩分明。

6.2档案立法过程应追求人本理念。法的人本化就是要求立法以人为中心来开展,立法逻辑的起点和终点都必须着落于人自身,对人的惩罚和限制不是其追求的目标,体现法对人的终极价值关怀才是其存在的目的、意义。我国《条例》立法中,长期以来,以国家为中心的立法思想一直没有改变,深受计划经济阶段各种因素的影响。

6.3立法内容上,应赋予相对人利用自己人事档案的权利。条文的修改上,应该保证公民的合法权益,赋予相对人查阅自己的档案信息、质疑档案信息的真实性、要求有关机构修改与事实不符的信息等权利。那些不准本人查阅本人档案信息、繁琐手续、限制查阅者身份的条款,是对公民正当权益的漠视,完全与以人为本的理念背道而驰,只能造成更多的相对人的愤懑,人为地制造更多的社会冲突或矛盾,甚至影响社会的稳定发展。

6.4从转递方式上,应在一定条件下允许相对人自带档案。自带档案是对现行体制机制的有益补充,为了防止泄密或遗失,还是应该予以进一步规范、完善,使其更有序、高效地发展。通过大量的调研和实践总结,我们认为,采取下列程序进行:(1)相对人(以身份证为准),其他人员不准委托携带。(2)持有档案接收方的调档函,行文中,应注明允许密封自带。(3)复印身份证原件,填写自带保证函。(4)密封、加盖密封章和告知寄语注意事项。(5)相对人将档案送至接收方后,验收合格后将接收回执单寄回发出方,形成一个完整、规范的流程。

篇5:学习干部档案工作条例

充分认识干部人事档案的重要性。干部人事档案是干部成长的储存卡、全记录,反映了个人政治思想、品德诚信、成长经历、工作成绩、勤政廉政等情况,涉及干部任免、调动、考察、考核、奖惩等方方面面,是教育培养、选拔任用、管理监督干部和评鉴人才的重要基础,从中可以了解掌握干部以往的政治表现和德才表现情况,全面地分析评价干部。

条例出台是从严治党的重要举措。曾经一段时间,由于档案管理松懈、纠错机制缺乏等原因的存在,看到有些案例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铤而走险,于是在干部选拔公示时,出现了社会反映的学历与年龄不匹配、工作经历虚假、火箭式上升等问题,这不仅严重损害了档案的权威性和公信力,破坏了政治生态的风清气正,造成了恶劣的影响。通过此次扎紧“篱笆”、筑牢“堤坝”,从根本上铲除干部人事档案造假等问题存在的土壤和条件,建立健全了长效机制。

篇6:学习干部档案工作条例

我认为,要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落实到位,将该条例贯彻到底,必须明确以下几点职责:

(一)负责干部人事档案的建立、接收、保管、转递,档案材料的收集、鉴别、整理、归档,档案信息化等日常管理工作;

(二)负责干部人事档案的查(借)阅、档案信息研究等利用工作,组织开展干部人事档案审核工作;

(三)配合有关方面调查涉及干部人事档案的违规违纪违法行为;

(四)指导和监督检查下级单位干部人事档案工作;

(五)办理其他有关事项。

现在《条例》从总则、管理体制和职责、内容和分类、日常管理、利用和审核、纪律和监督、附则七个部分对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进行规范明确,有效制约年龄造假、学历造假、入党材料造假、工作经历造假、家庭情况造假等违法违纪情况。防止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不严,让一些别有居心的人有空子可钻,最终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组织人事部门及其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机构在干部人事档案数字化过程中,应当严格规范档案目录建库、档案扫描、图像处理、数据存储、数据验收、数据交换、数据备份、安全管理等基本环节,保证数字档案的真实性、完整性、可用性、安全性,确保与纸质档案一致。

治国之要,首在用人。全面深化改革能否成功,关键在党、关键在人。身为组织工作人员一定要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落实全国组织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坚持从严管理干部,总结吸收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严管理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新经验新成果。严格遵循《条例》确保干部人事档案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 干部人事档案自传范文

★ 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自查报告

★ 副科级干部学习心得

★ 干部党校党课学习心得

★ 党校干部培训学习心得

★ 幼儿教师学习心得及感悟

★ 讲坛学习心得感悟

★ 延安精神学习心得及感悟

★ 数学学习心得感悟

篇7:学习干部档案工作条例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条例》,并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遵照执行。作为学生党员的我,利用网络资源第一时间学习了该《条例》,与此前中共中央组织部和国家档案局在1991年4月2日出台(组通字[1991]13号)的《干部档案工作条例》相比,内容更加凸显今后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发展趋势,遂书学习心得以简谈自己对此《条例》的看法。

干部人事档案是各级党委(党组)和组织人事等有关部门在党的组织建设、干部人事管理、人才服务等工作中形成的,反映干部个人政治品质、道德品行、思想认识、学习工作经历、专业素养、工作作风、工作实绩、廉洁自律、遵纪守法以及家庭状况、社会关系等情况的历史记录材料。同时也是教育培养、选拔任用、管理监督干部和评鉴人才的重要基础,是维护干部人才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是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重要执政资源,属于党和国家所有。

中央高度重视新时代干部人事档案工作,要将《条例》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全国各级各类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基本遵循。这是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落实全国组织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坚持从严管理干部,总结吸收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严管理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新经验新成果。由此可见,不仅人力资源是第一生产力,干部人事档案也是新时代党的重要执政资源。

整个《条例》共七章四十六条,将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体制机制、内容建设、日常管理、利用审核、纪律监督等加以规范完善。严格遵循五项原则:党管干部、党管人才;依规依法、全面从严;分级负责、集中管理;真实准确、完整规范;方便利用、安全保密。在着力完善管理体制、健全工作制度、细化工作标准、创新工作方式等方面下足功夫,全面提升干部人事档案工作质量,持续推进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坚持科学管理、改革创新,服务广大干部人才,服务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服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近7000字的《条例》将新时代干部人事档案工作规范成文,翻开了新时代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进程的序幕。

《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条例》学习心得感悟范文

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是组织人事工作的重要凭证,它记载了干部的学习经历、工作经历、考核情况、社会关系、政治思想表现、奖励和处分、提拔任用情况、专业技术职务及水平等,是干部一生的完整记录,也是组织人事部门坚持公道正派地选人用人的重要基础。因此,确保干部人事档案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对干部人事档案工作尤为重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人事档案资料的逐渐增加,传统档案管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实际需求。为提高管理效率,需要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应用信息化管理措施能够使档案管理工作范围扩大,为信息化手段的应用提供基础,使档案管理工作成功实现现代化转变。信息化手段的应用能够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效率,减少人力物力,使档案信息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提高信息传输速度,简化管理流程,为人事档案信息的应用提供更多途径。

新形势下,档案管理已经实现了现代化和自动化,档案存储是档案管理重点,人事原始档案为纸质档案,是档案信息的最初依据,在科技的迅速发展下,可以使用自动化报警系统提高档案库房的防火防盗能力,营造良好库房环境,使环境更加符合纸质档案保存条件,以免因保管不当而产生严重损失。信息化发展能力的提升也使计算机成为档案管理主要应用设备,因此要提高计算机人员专业水平,使档案数据信息安全性得到保障,建立防火墙和安全防护系统,避免出现信息丢失、损坏等问题。

在知识经济时代,提高人事档案管理水平,必须建设培养一支思想过硬、作风扎实、乐于奉献、肯钻研新知识、新技能的复合型管档人员队伍。随着计算机等现代化设备在人事档案管理中的应用,对档案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只有努力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的素质,才能真正实现档案工作现代化。因此,最重要、最根本的一点就是提高干部档案人员的素质。要依照《干部档案工作条例》的规定,加强干部档案工作队伍的建设,管档人员必须是政治可靠,作风正派,责任心强,同时还应经常加强政治业务知识培训。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采取多种形式,从党的组织原则到干部管理政策,从材料收集方式的区分归类到人事档案管理员的责任,从信息网络知识到计算机的灵活应用进行系统培训,使之能够适应人事档案工作的素质要求。

关于《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条例》学习心得感悟

干部人事档案是我们党选人用人和正确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随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规范化,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也迎来了新的挑战。新形势下,推动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更快更好地发挥干部人事档案的作用,是当前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针对芒市老干局目前的档案管理工作,作为协助人员的笔者,联系《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条例》发现了本单位在档案管理方面仍存在少许问题,面对新时期工作的需要,如何做好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一是加强档案人员队伍建设。根据笔者观察,芒市老干局目前只有一名干部档案管理人员,面对复杂、细致、数据量庞大的档案整理工作,这就要求了档案管理人员要具备一些必须的素质。首先,要有吃苦耐劳、忠于职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其次,是要重视和加强理论学习,特别是要重视对新《条例》的学习,切实提高自身素质;最后,则是要有较强的业务能力。面对信息网络化的今天,作为档案事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干部人事档案工作也必须与时俱进,而这也就对干部档案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是规范档案材料的收集、归档及鉴别。在干部人事档案材料的管理过程中,笔者发现档案材料中有材料错放、涂改等情况,而这就与制度化、规范化这一要求不符,因此,我们要提出相应措施并进行整改。对于已经收集好的材料,要实现严格的分类,并且要对干部档案材料进行细致的筛选,做好排序、编目方面的核对。最后,还要纸质档案进行修补,对电子档案进行技术加工,以提高档案清晰度,提高档案的条理性。

三是创新干部人事档案内容机制。目前我国的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内容上较为陈旧,在利用范围上过窄。因此,作为档案管理工作者,必须更新档案管理思想,开放思维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条例》的第二条也明确提出档案材料需反映出个人政治品质、道德品行以及专业素养等内容,所以我们需在干部材料上进行完善和创新,在收集干部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建立职工工作业绩、能力等档案。

篇8:学习干部档案工作条例

一、干部人事档案审核工作中发现的突出问题

(一)现代化档案意识淡薄,从而导致管理基础设施落后。

受传统干部人事档案意识的影响,从领导阶层、人事档案工作者到广大干部群体,均存在不同程度档案意识淡薄,致使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内外部环境不是很理想。有些领导认为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只要看好故纸堆,保证其不丢失,能应付日常查档、外调就行了,对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缺乏深刻认识,缺乏对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统筹整体规划,更谈不上档案保管、保护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而档案工作人员长期身居斗室,与外界接触甚少,现代化档案意识淡薄,狭隘地认为干部人事档案工作就是“收收、装装、贴贴、取取、放放”的事务性工作。如我校干部人事档案是由人力资源部下设的人事档案室来负责,独立于学校档案馆档案业务工作,本身脱离于学校档案工作整体规划,只配备1名专职人员,来全权负责全校所有教职工包括干部人事档案,工作负荷很大,从人员配备、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建设与服务方面与学校档案馆档案管理整体水平相差甚远。

(二)档案材料内容不完整,案卷整理不规范。

在本校2015年的干部人事档案审核工作中,作者发现以下问题尤为突出:1.从档案分类到每一份档案材料本身的信息内容不够充实,完整性、真实性差,不能全面、客观地反映干部的基本情况,重要材料短缺现象普遍存在。如,干部履历表、专业技术职称评审材料等基本每一类材料都会出现或多或少的短缺,内容信息之间连续性、呼应性差,有些能够体现干部本人业绩的获奖材料、干部德才表现的材料都没有收集来。2.档案管理人员缺少对材料内容之间系统的了解。如,在收集鉴定时,原本通过前后对照检查各类材料就可以发现“三龄”中矛盾的地方,却没有及时查找,而是按部就班地收集归类,导致与干部本人利益息息相关的一些矛盾信息沉睡,而到干部人事档案审核之时才不得不下功夫仔细查找,而一般工龄认定、年龄认定等材料程序复杂,迟迟不能及时入档,导致工作效率低下。3.1980年中组部发布的《干部档案工作条例》和《干部档案整理细则》,把干部人事档案分为10大类,但实际操作过程中,有些档案材料内容有一些交叉,造成分类难以鉴定,加之不同档案管理人员主观认定不同,如果相互之间缺乏沟通,就会造成整个档案分类体系混乱,这与档案管理的目标肯定是相违背的,在审核时就曾发现同一类材料分类不统一的情况。4.目前我校干部人事档案管理还没有有专门的数据库软件,目录是在设置好的word模板里建立,此现象目前在人事档案界也不足为奇。干部人事档案本身是一项持续性动态补充的工作,没法一次性通过打码来物理定位,只能通过类角码来进行固化,因此目录模板设置的合理性及著录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日后干部人事档案的服务效率。然而实际工作中,具体到每一个人的目录信息库时,档案管理人员信息著录严重缺乏针对性,只是泛泛拟写。

(三)档案信息化建设严重滞后,与信息时代发展不和谐。

这也是作者作为学校档案馆人员参与2015年干部人事档案审核工作的一个深刻体会。档案数字化建设已成为档案界关注的热点,对照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缺乏统筹总体规划,完全处于自流的状态,目前干部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没有适用度很广的档案管理软件,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比较薄弱,信息化建设还停留在把个人信息、档案目录输入计算机,查阅利用主要还是翻阅纸质档案,没有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之中,无法建立上下互联的信息数据库,从而造成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严重滞后,有关干部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标准、规范比较匮乏,而标准和规范是要经过实践的检验和积累才可以修改更新。在具体的干部人事档案审核工作要求中发现,之前多次的审核内容主要是对纸质档案的审核,对干部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并没有提出要求,这明显与整个档案信息化事业发展严重脱节。

(四)档案工作人员知识结构水平低,档案服务效能低下。

人永远是管理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是发展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关键,有些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者沉不下心来,对工作本身缺乏敬畏、专注、敏感和热爱,知识结构、业务能力、创新意识不能满足新时期档案工作的需要。收集来的档案信息不够全面、真实、准确;根深蒂固的重管理、轻服务的看堆式管理方式;干部人事档案自身的机密性;信息化建设滞后等长期以来积累的这些弊病,严重影响了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服务于党政、组织人事工作效用的发挥,从而导致干部人事档案管理陷入一种恶性循环之中。服务效能低下,得不到领导的重视,严重打击了干部人事档案工作者的积极性和主动精神。

二、改进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一)完善现行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体制,优化档案审核机制。

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应紧随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步伐,优化干部队伍的分类管理,探索多形式的干部人事档案管理方式及流动人员档案管理,进一步加强干部管理部门同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的沟通,逐步完善干部人事档案的管理体制,让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呈现“繁花似锦”的状态;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收集机制。从源头抓起,把日常收集和专题收集,递送与索要、内部收集与外部收集相结合起来,档案工作人员要葆有职业应有的敏锐力,时刻关注人事工作和干部个人的动态发展,建立档案收集网络工作机制。收集的范围根据利用的状态和社会的需求做合理调整,不能保持一成不变,在利用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反馈归档部门,以便后期改进和完善,避免重复的问题反复发生。

(二)重视干部人事档案材料的鉴定审核,确保收集案卷的质量。

作为收集人员,我们不能停留于送什么、收什么的被动状态,而要对材料进行细致入微的系统检查,重点检查档案的完整性和真实性。收集人员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发现的问题一定要及时反馈归档单位,责令其及时修改和补充,把问题尽可能消灭在档案归入库房使用之前,并避免以后类似问题再发生,这也是档案工作反促行政工作的一种良好效应,通过鉴定审核,归档双方的工作质量、工作效率不断提高,相信干部人事档案管好用好了,一定会迎来干部人事档案事业的春天。

(三)强化干部人事档案信息化、规范化、多样化管理。

在信息文明环境下,构建面向社会的干部人事档案管理服务体系是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必然选择和发展趋势,其中建立干部人事档案数据库是干部人事档案信息平台建设的基础工作,很遗憾的是,至今仍没有全国通行的干部人事档案适用软件,传统的干部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和条件比较落后,属于经验管理和手工操作,大大影响了干部人事档案的管理效率和档案信息的开发利用,同时也不利用干部人事档案知情权的实现。

(四)提升干部人事档案工作人员的职业幸福感。

人才永远是推动档案事业发展的根本,单位内部要建立档案管理人员队伍建设、留住优秀人才的工作激励机制,同时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档案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的培训,鼓励参加档案系统举办的各类继续教育培训班和学术研讨会,通过加强行业间的业务交流,使档案工作人员不断掌握新知识,拓宽新视野,使其逐步成长为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熟练运用电子计算机及现代通讯设备的复合型人才,确保与现代化档案管理工作要求相适应。

参考文献

[1].万敏.国家公务员制度的推行与我国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改革[J].档案学通讯,1997.1

篇9:干部人事档案收集归档工作初探

摘要:本文从目前干部人事档案收集归档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通过分析其内在原因,提出关注接收档案的入口审核、做好档案的日常收集以及严把归档审核鉴别关等做好干部人事档案收集归档工作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人事档案材料收集鉴别归档

干部人事档案是组织人事部门按照党的干部政策,在培养、选拔和任用干部等工作中,形成的记录干部个人经历、政治思想、品德作风、业务能力、工作表现、工作实绩等内容的文字材料,是全面考察和了解干部的重要依据。[1]材料收集与鉴别归档是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基础,只有及时收集材料、准确鉴别归档,才能确保干部人事档案的完整、真实、可靠。鉴于此,本文从干部人事档案收集归档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通过分析其原因,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干部人事档案归档材料不齐全、内容不完整

1.对照归档范围要求,部分材料缺失。按照《干部人事档案材料收集归档规定》,有关干部个人履历,自传,鉴定、考核、考察材料,学历和评聘专业技术职务材料,政治历史情况的审查材料,参加中国共产党、共青团及民主党派的材料,奖励、处分材料,录用、任免、聘用、转业、工资、待遇、出国(境)、退(离)休材料,各种代表会代表登记表及其他可供组织参考的材料都应当归入干部人事档案。[2]但是目前存在部分单位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对应归档的材料没有收集归档的情况,特别是一些社会人才机构保管的流动人员档案、高等院校保管的学生档案。个别干部人事档案中甚至缺少派遣证(或招工表)、学历学位材料、入党志愿书等证明干部参加工作时间、学历信息、政治面貌等重要材料。

2.对照收集归档要求,归档材料的内容不完整。按照《干部人事档案材料收集归档规定》,归档材料应填写规范、内容完整。但是实际工作中收集的归档材料,部分原件缺少责任领导签字、材料形成时间、单位印章等必备信息;部分复印件没有注明复制时间、加盖材料形成部门公章等。

(二)干部人事档案材料移交、收集不及时

按照《干部人事档案材料收集归档规定》,对于应归档的材料,需要在材料形成之日起一个月内送交干部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并履行移交手续。然而目前,单位内部相关部门形成的应归档材料,如政工部门形成的入党申请书、入党志愿书、转正申请书等党员材料,突出贡献工作者、突出贡献党员等综合奖励材料;技术部门形成的专利发明证书、技术改进奖励等材料;工会部门形成的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模评选材料等都没有及时移交或收集归档。同时,还存在材料长期留存在部门的管理人员或干部个人手中而不能及时移交或收集归档的情况。例如:通过在职学历教育取得的学历学位材料,通过全国统一考试取得会计、审计、经济等职业资格证书等,仍留存在个人手中,未及时移交或收集归档。

(三)干部人事档案材料的收集归档不准确

1.超范围归档:《干部档案工作条例》明确规定:“不属于归档范围的材料不得擅自归档”。但是在实际工作中,部分档案管理人员并没有严格按照《干部人事档案材料收集归档规定》的收集归档范围进行鉴别归档,而是将部分不属于归档范围的材料盲目归档,使得干部人事档案不能客观、准确地反映干部情况,直接影响档案的利用效果。

2.假材料归档: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个别干部为了谋取私利,将部分涉及个人学历、学位、参加工作时间、年龄、党龄等虚假证明材料或所谓的“原始材料”提交给组织人事部门,这些材料未经鉴别就被档案管理人员归入干部档案,直接影响了干部人事档案的真实性,甚至导致组织人事部门对干部做出错误的考察结论。

二、原因分析

(一)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人员配备不足

受减员增效的影响,多数单位未按规定职数配备专职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人员。企事业用人单位的档案管理人员多为兼职,对材料收集不细致,造成干部人事档案材料不齐全或内容不完整。特别是一些高等院校和社会人才机构,他们虽然管理着大量的学生档案和流动人员档案,但是受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所限,配备的管理人员相对较少,使得归档材料不齐全、内容不完整。

(二)干部人事档案材料收集责任制落实不到位

《干部人事档案材料收集归档规定》明确要求对于应归档的材料,需要在材料形成之日起一个月内送交干部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并履行移交手续。虽然部分单位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但是由于相关移交归档要求与材料形成部门的工作业绩考核挂钩不紧密,缺少有效的奖惩措施,使得干部人事档案收集归档的责任制落实不到位,进而造成应归档材料不能及时移交归档。

(三)管理人员对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业务不熟悉

由于部分单位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岗位人员流动较为频繁,加上缺乏必要的岗前业务培训,使得部分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管理业务不精通,对收集归档规定等政策掌握得不够清晰,误认为只要是对组织人事部门有参考价值的材料就要归入干部档案,而没有严格按照《干部人事档案材料收集归档规定》的归档范围进行鉴别归档。此外,面对来源广泛的档案材料,档案管理人员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和鉴别手段,难以识别真伪,使得假材料有机可乘。

三、建议

(一)关注接收档案的入口审核,保证归档材料的齐全、内容的完整

档案接收单位在收到档案后,一般需要给档案转出单位寄出档案回执,证明档案已收到。档案管理人员应认真审核所接收的档案,若审核发现档案中缺少有关材料,应联系转档单位,确认材料补充完整,审核无误后再寄出回执。需要注意的是,根据档案的不同来源,审核的重点也不同:

1.接收高等院校转来的应届毕业生档案,应根据被审核人的政治面貌、学历层次、有无工作经历等情况,重点审核其入党、入团材料,学历、学位材料,派遣证是否齐全,如有工作经历的还应审核其工作期间的相关印证材料在档案中是否齐全。

2.接收社会存档机构或其他用人单位转来的人才档案,应根据被审核人的政治面貌、学历层次、工作经历、职称、职务等情况,重点审核其入党、入团材料,学历、学位材料,派遣证或招工表,转正定级表、工资变动(套改)表,年度考核表,职称评聘材料,干部履历表等材料是否齐全。如果是领导干部的,还应重点审核相关任免审批表、任免考察材料是否齐全。

(二)做好档案材料的日常收集工作,保证档案材料的及时收集归档

1.建立收集网络和档案材料的移交转递制度。根据本单位部门分布和形成应归档材料的实际情况,通过制度保证档案材料形成部门及时移交应归档材料。其中要明确各类应归档材料对应的形成部门以及材料形成后移交归档的时间要求、归档的职责和归档工作的考核办法等,督促档案材料形成部门在材料形成之日起一个月内按要求送交干部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归档。

2.根据档案材料的来源和形成的时间规律进行主动收集,是做好日常收集工作的重要措施之一。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应对收集归档的材料来源(形成材料的部门)和形成的时间规律(很多材料有其形成的时间规律,如工资材料、奖励材料、考核材料等)做到心中有数,按照材料形成的时间规律主动联系材料形成部门,必要时进行“上门”收集。

3.积极宣传,做好个人形成材料的收集。人事档案产生的来源,既有单位形成的,又有个人形成的。对于个人形成材料的收集主要依靠干部本人主动移交。为防止干部由于不了解相关政策而未能将应归档材料及时移交,干部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应加强宣传,让干部知晓哪些个人形成的材料属于归档范围且应及时移交干部档案管理部门,以确保及时收集个人形成的应归档材料。

(三)严把归档审核鉴别关,确保材料真实且符合归档要求

1.加强培训、吃透政策。对收集的人事档案材料进行鉴别和审核是一项政策性、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应定期组织培训与业务研讨,对于新上岗的档案管理人员,还应建立“老带新”的培养机制,帮助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学习并准确掌握相关政策。

2.区分来源、分类审核。个人形成和移交的材料应重点研判其真伪,单位形成和移交的材料应重点关注其材料内容是否完整、手续是否完备,是否存在干部出生日期、工作时间、入党时间、工作经历、任职经历、学历等与干部人事档案记录不一致的问题。

3.难以鉴别、组织认定。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遇到难以鉴别的材料,干部档案管理人员切忌凭个人理解和想象进行推断,应详细记录有关情况,定期以书面形式报告上级主管机关或有关领导,由组织人事部门负责组织认定,并依据认定结果决定材料的去留。[3]

注释及参考文献:

[1][2]中共中央组织部办公厅编.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文件选编[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4:1-154.

上一篇:安徽省黄山市2015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质量检测政治试题 word版下一篇:影视多媒体技术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