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房地产调研报告

2024-04-14

中国房地产调研报告(精选6篇)

篇1:中国房地产调研报告

2004中国房地产金融报告

中国人民银行房地产金融分析小组

2005年8月5日

2005.08.16

11:11:00金融要闻

推动金融市场快速健康发展

上半年货币政策系列述评之二

记者

付平

2005.08.16

09:51:00金融要闻

推动金融市场快速健康发展是今年上半年央行货币政策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央行2005年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上半年,金融市场总体运行平稳,货币市场流动性充足,债券发行情况良好,市场交易较为活跃,尤其是金融市场制度性建设取得较大进展。

作为市场体系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金融市场是其他市场正常发展的先导和保证,金融市场价格的波动和变化能够及时反映经济活动的走势。金融市场可以迅速有效地引导资金合理流动,提高资金配置效率;同时为金融管理部门进行金融间接调控提供了条件。金融市场的发展不仅能够扩大金融资产规模,而且能够促进金融工具的创新,并促使居民金融资产多样化和金融风险分散化。正因为如此,央行一直将推动金融市场快速健康发展作为货币政策操作的一个重要内容。

金融市场的快速健康发展需要制度保证。今年上半年,我国金融市场的制度性建设取得较大进展:金融债券得到进一步规范;国内债券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信贷资产支持证券(ABS)、住房资产支持证券(MBS)和企业短期融资券开始发行;债券远期交易正式推出;商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和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正式启动;外币买卖业务正式开办;保险资金运用渠道进一步拓宽。

众所周知,我国金融市场发展存在着严重的结构失衡。一是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比例不协调。二是直接融资中债券融资规模与股票融资规模不协调。三是企业债券在债券市场中占比很低。金融活动因此过度集中于以银行为中介的间接融资体系中,从而加大了金融风险。今年上半年,央行除了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发行金融券进行规范外,还陆续推出新的债券品种,如允许国际开发机构在国内发行人民币债券、推动信贷资产支持证券(ABS)和住房资产支持证券(MBS)发行、允许非金融企业在银行间市场发行短期融资券。这些措施显然有利于促进债券市场发展;拓宽金融机构和企业融资渠道;改变我国金融市场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比例失调;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整体稳定。另外,2005年5月,央行又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推出了我国第一个金融衍生工具———债券远期交易。作为最基础的金融衍生工具,债券远期交易具有规避风险和价格发现等功能。可以有效地帮助投资者规避利率风险,促进市场流动性的提高,促进价格发现功能的实现,还可以为央行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提供参考信息,对完善我国金融市场产品结构、促进银行间债券市场乃至整个金融市场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商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和股权分置改革试点的正式启动,也是今年上半年金融市场制度建设的重要成果。今年4月,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作为首批试点银行开始设立基金管理公司,商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可以鼓励金融创新,有利于推进商业银行改革,优化资源配置,促进金融市场长期健康协调发展。股权分置一直是中国股市长期存在的问题,股权分置在诸多方面制约着中国资本市场的规范发展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根本性变革。

如扭曲证券市场定价机制、导致公司治理缺乏共同利益基础、制约资本市场国际化进程和产品创新、不利于上市公司的购并重组、不利于形成稳定的市场预期、不利于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等等。因此,2004年初发布的“国九条”即明确提出要“积极稳妥解决股权分置问题”。证监会也明确表示,将按照“试点先行,协调推进,分步解决”的操作思路推进股权分置问题的解决。4月29日发布《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意味着中国股权分置改革迈出了积极稳妥的第一步。

外汇市场本应是一个国内同业交易的市场,但过去由于国内外汇交易的管制,境内没有交易平台,国内外币买卖一般都通过境外进行。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小银行及企业的外币资产规模不断扩大,外币之间的交易需求不断上升,适时推出国内的外币买卖市场非常必要。5月18日,银行间外汇市场正式开办外币买卖业务。首期推出八种“货币对”即期交易,包括欧元对美元、澳大利亚元对美元、英镑对美元、美元对瑞士法郎、美元对港币、美元对加拿大元、美元对日元和欧元对日元。该项业务的推出有助于进一步发展和完善银行间外汇市场;畅通外汇交易渠道;同时为将来人民币逐步走向完全可兑换提供了试验平台。

此外,为推动保险资金直接投资股票市场,在2004年出台《保险机构投资者股票投资管理暂行办法》的基础上,保监会会同相关部门在今年上半年发布了一系列配套文件,对保险资金直接进入证券市场投资的相关问题作出了明确规定,使保险资金入市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6月,又允许保险外汇资金投资中国企业境外发行的股票,从而进一步拓宽了保险资金运用渠道。

尽管上半年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大力培育和发展金融市场”仍然是今年下半年央行货币政策操作的重要目标。对此,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提出了具体要求,首先,要继续以金融产品创新为突破口,扩大直接融资渠道,加快金融市场的基础性建设,推进金融市场的整体发展;其次,要大力培育和发展机构投资者,发展金融衍生产品,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第三,要加强基础性制度和基础设施建设,为金融市场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律、技术环境;最后,要加强金融市场监督管理,保证货币政策顺利实施,维护金融市场秩序。

金融时报2005.08.16

篇2:中国房地产调研报告

2012 年1 月

报告要点:

● 1 月市场形势:多数城市价格延续跌势,成交量依旧低迷

● 主要城市“两会”:坚持房地产调控及大力推进保障房建设

􀂾主要城市保障房建设规模明显减小。

􀂾“刚性”需求有望松绑,地方政府将支持自住性和改善性需求。􀂾北京、上海、重庆提出 2012 房价控制目标。

● 2011 年房地产新增贷款下降显著,2012 年将继续受限

● 保障房建设资金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

● 展望:2012 年房地产政策动向

􀂾保障房方面:开工建设目标是不低于700 万套,比原定的1000 万 套有明显下降,但在建规模依然较高,中央补助资金将增加。

􀂾房地产市场调控方面:“刚需”的限购、信贷政策可能会松绑,预 计今年房地产开发信贷仍将受限制。

􀂾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建设方面: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建设,今年有望 取得突破,40 个重点城市实现联网;房产税改革试点范围有望进

一步扩大。

􀂾2012 楼市调控政策主体基本确定:“促进房价合理回归”为2012 楼市调控政策目标,“巩固房地产市场调控成果”为2012 楼市调

控政策主题,“继续严格执行并逐步完善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的政

策措施” 和“做好保障房建设和管理工作”为 2012 楼市调控政

篇3:中国房地产行业运行报告

1、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大幅下滑

一季度, 全国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同比增长4.1%, 增速较去年同期减少28.2个百分点, 其中住宅开发投资同比仅增3.2%。

2、东部地区投资减少, 中部地区投资增速最快

一季度, 东部地区的房地产开发累计完成投资额达到3067亿元, 同比下降0.1%, 中、西部地区的房地产开发累计完成投资额分别为922.9亿元和890.5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13%和11.3%。东、中、西部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比重分别为62.8%、18.9%和18.2%。

从各地区的房地产投资增长情况看, 31个省 (区、市) 中有23个省 (区、市) 的房地产开发增长速度超过平均水平, 增长居前的地区辽宁、宁夏、青海、新疆等省份, 同比增长幅度在40%以上。其中, 辽宁增速最为强劲, 累计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达到61.2%。而北京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30.2%。

3、住宅、商业用房投资增速有所放缓, 办公楼投资增速加快

分用途看, 一季度住宅、商业用房房地产投资增速均有所下降。商品住宅投资同比增长3.2%, 增幅比去年下降31.5个百分点, 其中经济适用住房投资同比增长5.8%, 增速下降30.9个百分点;办公楼投资额同比增长27.9%, 增幅比去年加快16.7个百分点;商业营业用房投资同比增长19%, 增幅比去年下降1.9个百分点;其他投资同比减少7.1%。

一季度, 住宅投资比重较去年同期下降, 而办公楼、商业用房投资比重较去年同期有所提高。具体来看, 住宅、办公楼、商业营业用房占全部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比重分别为70.1%、4.3%和11.8%。

二、企业资金压力日益加大

银行贷款和其他资金是我国房地产开发最重要的两个资金来源。2008年, 银行贷款占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来源的比重达到19%, 以定金及预收款和个人按揭贷款为主的其他资金来源占比达到39.5%, 二者之和接近60%。

在从紧货币政策背景下, 尤其2007年9月《于加强商业性房地产信贷管理的通知》颁布并严格落实后, 银行在房地产企业贷款和住房按揭贷款两方面都普遍收紧, 自2008年初以来, 国内贷款增速逐月下降, 全年降至1.8%。今年一季度, 贷款增速略有回升 (同比增长8%) , 但仍明显低于前几年增速。由于房屋销售出现回暖, 以定金及预收款和个人按揭贷款为主的其他资金来源负增长势头出现改善, 今年一季度同比增长5%, 占房地产资金来源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37%下降到35.6%。

受银行贷款和其他资金来源增速放慢影响, 自去年以来, 企业资金来源增速持续偏低, 开发商资金链条日趋紧张。今年一季度, 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累计到位资金10070.3亿元, 同比仅增长9.2%。

三、商品房销售出现回暖迹象

今年一季度, 由于政府加大刺激房地产市场的政策力度和开发商加大打折促销力度, 商品房销售出现回暖迹象。表现在: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明显回升, 一季度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8.2%和23.1%, 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面积同比增长8.7%, 销售额同比增长24.7%。由于目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不容乐观, 预计房地产市场调整态势仍将延续。

四、3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下降1.3%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调查显示, 3月份, 全国70个大中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下降1.3%, 降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2%。

1.新建住房销售价格同比下降1.9%, 降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1%。其中, 90平方米及以下新建住房销售价格同比下降1.3%, 环比上涨0.2%。

分类型看, 经济适用住房销售价格同比上涨0.4%, 环比与上月持平。普通商品住房销售价格同比下降1.8%, 环比上涨0.2%;高档商品住房销售价格同比下降3.7%, 环比与上月持平。

分地区看, 新建住房销售价格同比上涨的市有29个, 其中涨幅较大的主要市包括:银川7.3%、锦州5.0%、兰州和西宁4.6%、烟台3.9%等;同比价格下降的市有41个, 主要市包括:深圳-12.2%、广州-8.9%、石家庄-7.2%、桂林-6.4%、厦门-5.4%等。环比价格上涨的市有35个, 主要市包括:昆明1.1%、锦州0.9%、南京0.7%、贵阳0.6%、深圳和湛江0.5%等;环比价格下降的市有21个, 主要城市包括:济宁-2.6%、唐山-2.0%、桂林-1.4%、徐州-1.1%和大理-1.0%等。

2.二手住房销售价格同比下降0.4%, 降幅比上月缩小0.3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3%。分地区看, 二手住房销售价格同比上涨的市有32个, 其中涨幅较大的主要市包括:三亚13.2%、南宁10.5%、哈尔滨6.6%、郑州6.1%和西宁5.9%等;同比价格下降的市有37个, 主要市包括:深圳-15.7%、吉林-9.5%、厦门-6.1%、岳阳-5.9%和石家庄-5.6%等。环比价格上涨的市有39个, 主要市包括:金华1.8%、桂林1.5%、郑州1.4%、温州1.2%和大理1.0%等;环比价格下降的市有18个, 主要市包括:济宁-5.9%、石家庄-2.1%、湛江-1.2%、唐山-1.1%、银川和海口-0.7%等。

篇4:来自一线的中国房地产报告

多地一房难求加剧楼市两极分化

2016年7月14日傍晚,安徽省合肥市经开区世茂翡翠首府楼盘新放出112套精装修房源,不到1小时销售1.5亿元,全部房源连夜售罄。

“能买到房就是赚到了。”大学毕业留在合肥的陈先生费尽周折当晚如愿购得心仪的一套房子。他告诉记者,尽管14200.79元/平方米的价格比2015年1月首次开盘的8000元涨了近80%,但考虑到是精装修,还是学区房,交通购物也便利,这个价格也能接受。

上万人争抢几百套房源、买房拿号得靠硬关系……继年初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房价暴涨之后,2016年上半年合肥、南京、苏州等二线城市也出现“一房难求”现象,尤其合肥市39.57%的房价涨幅居各大城市首位,成为楼市一匹“黑马”。

“上半年楼市的分化正从‘少数城市热、多数城市冷’转向两极分化进一步加剧。”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说,如果分城施策执行不到位,2016年全年房价上涨预计从一二线城市向三线城市扩散,库存增加预计从三四线以下城市继续向二三线城市蔓延。

在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国际投资研究室主任张明看来,本轮房地产市场反弹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房价先反弹,带动成交量回暖,最后拉动房地产投资。“价格反弹先于数量反弹,表明这轮反弹与政府加速去库存、宽松的信贷政策有关。”

流动性充裕,银行钱多但没地方去,投资实体经济需求少……受此影响不少资金又开始涌向住宅和商业地产,进而导致一线及重点二线城市频现“地王”,苏州、南京等城市地价翻倍。

在寸土寸金的北京,2016年5月首创集团以33.4亿元高价拍得大兴兴华大街地块,折合楼面价42496元/平方米,价格接近周边现房销售价格;而西三环丽泽桥附近一处新楼盘,最小户型145平方米,单价已直逼10万元,动辄2000万元一套的豪宅令人望而却步……

对楼市而言,当面粉价格高于馒头价格时,其结果只有一条路——房价除了上涨别无选择,最终一线市场豪宅项目越来越多,楼市高端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离普通百姓住房需求越来越远。

边消化边新建“去库存”仍前路漫漫

家住山东省高密市三里庄社区的退休工人任先生一家三年前因旧城拆迁改造搬入临时租赁的房子,原本盼着今年能回迁到新楼房,不想等了三年拆迁还没完,新房半间也没盖,回迁变得遥遥无期。

别说盖回迁房,就是现在已经盖好的商品房要卖完也得好几年。当地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建筑安装企业老板说,楼市低迷对企业影响很大,生意订单减了不少,好容易接个工程,最后结算时很难要到钱。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6年6月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71416万平方米,比3月末减少2100万平方米,比5月末减少753万平方米。2016年以来,尽管在一系列政策推动下,我国房地产去库存取得一定成效,一二线城市库存压力基本释放,多数城市库存消化时间缩短,但数据还显示,当前去库存仍压力大,截至2016年6月末,全国商业营业用房待售面积高达1.53亿平方米,同比激增23%。

中国指数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黄瑜用另一个视角观察去库存——由竣工待售、在建未售及待开工面积三部分组成的商品房库存总量。据初步统计,2016年5月全国商品房库存为55.5亿平方米,按照过去3年的平均销售速度来看,需要4.7年时间才能完全去化,高于2010年需要3年的水平。

“今年以来房价已经平均往下走了两三百元。”谈到周边楼市,位于江西省宜春丰城市的江西政昊置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施自强仍感到一丝寒意。即便房价每平方米只有三四千元,他在丰城市中心开发的一个楼盘从去年销售至今仍有400多套商品房待售,住宅总面积高达4万多平方米。

值得警惕的是,非住宅房也严重过剩。施自强说,受电商冲击影响,公司目前还有1万多平方米商业写字楼没有售出。“现在只能慢慢熬,希望能熬过这个‘冬天’。”

更多城市也面临商业地产高空置率的压力。黄瑜分析,目前成都、沈阳、重庆、天津等二线城市的写字楼空置率均超过30%,明显高于其他城市;部分城市的短期商办库存已经超过住宅,如2016年5月成都的商办可售面积为1007万平方米,而同期住宅库存仅为749万平方米。

“新一轮‘地王’潮下,应警惕部分城市仍热衷土地开发,去库存不力。”倪鹏飞说,目前三四线去库存的速度远低于一二线城市,但是投资和开工面积远远高于一二线城市,消化的量赶不上新增的,最终导致库存越积越多。

在“人的城镇化”中挖掘楼市新动力

2016年5月,家住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八中南片区的张先生领到该市棚改实行货币化安置发放的第一张“房票”,票面金额31.8万元。对一家老小蜗居在40平方米老旧房子里40余年的张先生来说,小小“房票”撑起了他改善居住的梦想。

自2015年年底以来,全国各地100多个城市出台了去库存政策,包括购房补贴、税收优惠、户籍制度改革等,其中多地探索的“房票”制度成为化解拆迁矛盾、消化库存住房和助推城镇化建设的一大创新。

一边要大力去库存化解楼市风险,一边要保持楼市适度投资扮演好经济“稳定器”角色,未来房地产市场的新动力何在?

“‘人的城镇化’是去库存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未来房地产市场发展的新动力。”黄瑜说,我国农民工总量庞大,可为房地产市场带来较大的潜在需求。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我国农民工总量27747万人,约占全国人口两成。

根据“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达到60%,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也要达到45%,意味着未来将有超过5000万人口向城镇迁移,超过7000万农村人口向市民转化,这些都是未来新的住房需求,也是楼市发展动力所在。

挖掘房地产市场发展的新动力,短期看重在稳定市场发展,防范风险。如对房地产调控要把握好因城施策的主基调;要控制三四线城市商品房开发土地供应,加速去库存。

2016年,江西省萍乡市商品房开发用地计划在过去3年的平均基数上下降50%。“这对一个财力偏弱的地级市来讲,是下了很大决心的。”萍乡市房管局市场监管科科长余亮说。

挖掘房地产市场发展的新动力,长期看要和改革赛跑,以制度性创新释放住房新需求。未来关键要满足两类人的居住需求,新就业的大学生和新进城的务工人员。

篇5:中国房地产产业分析报告

经济10甲班陆晨轩1090410124 房地产业作为中国的十大产业之一,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从改革开放前落后的农村居住格局到实行农村向城镇化转变政策的实行再到实现城市化的落实工作,中国正在一步步地走向全面建设的小康社会,实现了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奋斗目标。回收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获得的飞速的发展,就算是摆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也是具有令人惊讶和敬佩的。我国房地产业从20世纪八十年代起步,一直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房地产作为国民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整个社会经济、社会活动的开展提供了重要的和基础的构成要素。房地产的运行和发展涉及众多的相关产业,显示出很强的关联性,几乎所有的经济活动都离不开土地和房屋这些基本的物质要素,这就确定了房地产业的基础性地位。可对于我们90后一代,如今的房价可是高的吓人啊,就算不看中国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等十大城市住宅均价为17023元/平方米,另外,全国住宅价格中位数为6967元/平方米,什么概念呢,像我们大学生毕业出去工作实习打工,乐观的想想也只能在奋斗半辈子才拥有上自己的一方小屋啊。如果不靠家庭的帮助,我想买房的压力足够压垮我们的生活。为什么中国房地产业在经历繁荣发展之后会走向如此极端呢?这值得政府,社会各界深思。

一、中国房地产业的市场结构分析

1.市场集中度

市场集中度的衡量指标主要有产业集中度、洛仑兹曲线、基尼系数、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墒指数等,其中产业集中度使用最为广泛。市场集中度市场集中度指标通常用某行业规模最大的前几位公司的营业额占整个行业的营业额比重来表示,用公式CRn=∑Xi来表示。其中CRn为市场集中度,Xi为单个公司营业额占全行业营业额的比重。一般以市场集中度的高低来决定行业内企业之间的行为是垄断还是竞争。在2012中国房地产销售额排行100强当中,前四名依次是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保利房地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绿地(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海外发展有限公司。随着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壮大,我国房地产开发商队伍也迅速壮大。近年来,全国一半以上的房地产开发商分布在广大、上海、辽宁、江苏、浙江等东部地区的12个省市中,东部地区的企业竞争已从资金实力和土地开发权的竞争走向品牌、营销、服务等方面,而西部地区的开发商还远远未达到这一步。部分品牌企业在外地成立分公司,形成跨地区的发展趋势。作为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大佬,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在2012 年1~12月份,累计实现销售面积1295.6 万平方米,销售金额1412.3 亿元。而2012年全国房地产销售额为64456亿,根据公式,计算可得万科集团的市场集中度约为2.2%;同样的,我计算了排名第四的中国海外发展有限公司的市场集中度,发现中国海外发展有限公司的销售额突破了900亿大关,由此看来市场集中度也是很小很小的。我们知道,CRn接近于0意味着最大的n个企业仅供应了市场很小的一部分;相反地,如果CRn接近于1就意味着非常高的集中程度,一般情况下,市场集中度越高,厂商的市场支配力越大,市场的可竞争性亦越低。当少数厂商的市场占有率高到足以影响。市场竞争的本质,乃至市场价格形成的方式与企业内部定价的原则,而市场进入门槛又高不可攀时,就形成了垄断。卖方集中度是市场结构要素中最重要的分析对象,对卖方参与者间的竞争程度、竞争态势、竞争的有效性等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那么数据很明显地说明了在中国房地产市场没有出现明显的垄断现象,仍旧是处于激烈的市场竞争局面当中。

2.产品差异

对于房地产业而言,没有永远相同的产品。无论是设施,周边环境,还是地区交通等等

方面,是不可能做到完全相同的。所以对于房地产开发商而言,永远在不断追求的除了地段还是地段,这是房地产业的真谛。另外在地段优势的基础上,发挥自身优势,创造优秀产品是每个企业必须达成的目标。中国经济发展迅速,从早期为外商加工求存的打工仔逐渐发展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强国企业。近几年“品牌优势”这四个字不断地被提及,被强调,这就是在暗示和善意提醒我国的房地产业开放商,需要做好自己的品牌,不能只图眼前利益,只有做足品牌商标,做好企业文化,才能在尔你我诈的市场竞争中激流勇进,做好自己。

3.进入与退出壁垒

前面在市场集中度中就可以看出,房地产市场竞争非常激烈,中国房地产企业数量多,大多数的企业规模较小,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虽然中国的房地产业每年都在较大幅度的增长,可房地产业市场集中度依然很低,体现出房地产开发商企业小、散、差和住房建设规模化程度低等等问题,这样房地产开发商之间的竞争容易形成一种自杀性、破坏性的竞争格局。使得新的开发商在进入该市场进行自身发展时会受到来自各方的种种打击,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以地区单位的排挤和斗争。导致规模经济效益的丧失,不利于我国房地产业的良性发展。

二、中国房地产业的市场行为

所谓经济发展,需要有两只手来推动,来管制,一只是来自政府,即政府干预;另一只是来自市场,即市场的自我调节能力。经济过热或过冷对于国家乃至全世界经济形势都是不利的,极端情况就会出现全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危机。就像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美国通过高利润贷款利息来吸引全世界的资金以发展自身经济,美国欠的越多我们就想他好像还能还回来,于是乎在这个恶性循环里面,美国就这么一直玩这个游戏,直到这个游戏崩溃,出现经济崩溃,像多米骨牌一样,倒了一块,全盘洒完。

中国房地产业发展至今,是由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所促成的,其中我觉得主要包括的有政府政策的实施,银行所处的地位关系,以及开放商和民间炒房团的煽风点火。接下来我将一一进行简单的分析。

1.价格行为

开发商和炒房团的作用。开发商就不多说了,作为房地产市场的主要发挥角色,自然是追求着自己的最大化利益的。开发商捂盘惜售和价格合盟对房价上涨具有极强的影响作用。现在没有开发商会基于成本因素对待售房屋进行定价,它们都会根据市场需求不断试探消费者的接受能力。而对于民间的炒房团,人们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温州炒房团了。他们以自己手中囤积的资金为基础,通过银行借贷的帮助,从本地房产开始做起,之后向外扩张,以大肆进军之势扫荡了中国大部分一线城市。一方面温州炒房团到上海,到杭州,到北京,而另一方面来说,也有大量从事实体经济的企业家、企业主都把闲散资金、积累的利润投到房市上来,就不想工作了。而且是谁最先投入,谁的收益最丰厚,这样的示范效应就逐渐带动全国性的疯狂。如果投资有较高的回报,必然就会投资,而不在乎房价高低;高投入,高回报。所以现行调控政策实施后,购房的很大部分是投资者。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怪圈,租金越来越高,房价跟着走高;房价越来越高,增加了以收取租金为目的的投资者的投资回报,转移了投资风险。限购令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打压了这个疯狂的团体,这可以说还是收到效果的。我们不必去深究和关注属于他们的结局,因为悲喜交欢是人之常情,万物所向。只是房地产市场在经历如此波折之后,似乎像人们现在所看到的的那样,一步步地走向了黑暗的深渊,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貌似已经管不好自己了,这才是可怕之处。

2.非价格行为

政府政策。有人说世界上最充分的市场,不是在美国,不是在香港,而是在中国大陆,没有哪个地区那个国家的市场像中国这么真正要去支配一切的。正如这句话所说的那样,中

国政府在干预经济这点上个人觉得已经做得过于“出色”了。回顾中国房地产业的发展进程,我觉得政府起到的作用是实在是太明显了。这么说吧,政府财政的主要收入来源是税收,作为中国公民,每个人都有依法缴纳属于自己的那份税金。但是常人也明白,单单从税收的角度,是无法完全承担起政府的日常开支的,更何况中国政府是一直在追求着形象工程、面子工程的,那怎么办呢,于是乎在迎来春天的房地产业为契机,卖地就成为了一种很好的选择,相比于税收而言,卖地所到来的收入是既效率又方便。在这里我简单地梳理了一下房地产开发后的获利顺序,那就是:第一,土地提供者;第二,房地产开发商;第三,炒房者;第四,投资者;第五,刚性购房者。所以就催生了政府的“卖地政策”,使得房地产市场以一股异于平常的势头发展起来了,大批大批的开发商以及新兴房产陆续的出现在了中国大陆城市当中。然后各级政府的楼房盖得特别漂亮,买房买车,政府的奖金和工资不停地提高,在尝到甜头之后,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都是为了保护房地产市场以及开发商的利益为前提。直到如今,政府真正意识到中国的房价过高,于是想下调以抑制房地产市场的过热现象,但是开发商的一致反对联盟的压力也是巨大的,于是中国的房价就在这两难的局面下蹒跚着前行,房地产市场的泡沫越吹越大,收拾局面是非常困难的。

3.组织协调行为

房地产企业的并购与融资房地产终究是资金的游戏,尤其是在土地拍卖制度推行开来之后,没有相当经济实力的开发商很难拿到土地。在这里银行的角色是非常重要的。其实人们都能够意识到,中国的房地产开发商能做到今天的地步,银行的“帮助”是巨大的。直白的说,开发商进行开发的流动资金绝大部分是来自于银行的,对于他们自己而言,自己手中属于自己的流动资金是很少的,如何在有限的境地下发展壮大,那就需要贷款,需要银行伸出援手了。而银行在这里所扮演的角色,就是两头前线了,一边给房地产开发商贷款,让他们建造楼盘;另一边给老百姓贷款,看似在分担普通老百姓的买房压力。如此一来,两头收利息,何乐而不为?不过银行的风险也是存在的,一旦房地产市场失控,那它所放出去的资金就会完全丧失,所以它也会千方百计地保护好这个市场,保护好自己手中这颗金蛋。所以也不断地给政府施加压力,保护自己的利益。

三、房地产市场绩效

配置效率

众所周知,房地产市场的油水是非常多的,那些在面对媒体面对老百姓时装出一副可怜样声称自己利润很低的开发商不过就是想隐藏自己的利润已达到逃避税金的目的,即使在房地产市场遭遇低潮时期,开发商也绝对不会接手进行低利润的项目。无论怎样,在我看来房地产市场犹如一个大剧组,所以开发商在这个圈子里面各自演戏,各自交易,不由得外人看清楚他所表演的剧情。你越看不懂,你就越有兴趣去仔细看,这就达到了他所希望的效果了。房价上涨过快,房价收入比过高,这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消费者的购买能力。从整个经济来看,这种畸形的产业发展不利于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反而可能导致通货膨胀,抑制消费,进而带来一系列不利的连锁反应。

四、结论和建议

其实调控最难的是调心理预期,心理预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形成的,也不是你一朝一夕能够扭转的。当普通老百姓已经形成了一个房价铁定要上涨的预期的时候,中央政府再泼冷水,没有用,越泼越是火上浇油,房价跑的越快。每当看国外电影的时候,总能看到外国居民居住的房子,这等设施要是摆在中国简直就是豪宅了,那可只能是政府官员才能住得起的呀,但赤裸裸的是在价钱上却不及我国几十平米的小屋,悲怜之心油然而生。在高房价的刺激下,很多本来不搞房地产开发的,比如说雅戈尔西服啊,比如说海尔电器啊,都涌入房地

产行业,就造成供应量激增。因为这个价格虚高,会极度地刺激供应量的上升。然后老百姓是什么感受呢?前段时间我回顾了下国产剧《蜗居》,剧中对于中国房价的发展变化也是一个很好的折射,明显的体会就是房价从八千跑到了一万,从一万跑到一万二,一万二跑到了一万五。当我们在房价处在八千的时候其实是本来不想买,但是到了一万五的时候,我们就是打破头也要挤进去。这是一个什么心理呢?只能说叫追涨杀跌,买涨不买落。笑的是开发商,银行等人,而对于我们老百姓而言,也就只能挤破了头在里面哭而已。所以我希望,政府能够真正落实好针对房地山如今现状的政策,限购、限贷等楼市调控政策要继续实行,好歹在影响房地产市场过热局面还是有一定效果的。从总体上来看,一方面要继续加快住房保障建设;另一方面,尽早开征存量房“房产税”,要按照保持房价基本稳定的原则,在不大动干戈的前提下实现共存,因为只有在稳定的社会条件下才能坐下来谈事情。

篇6:中国房地产资金来源状况分析报告

当前,房地产投资过快增长和房地产价格的大幅度上涨,已经发展成为影响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不健康因素,因此,加强对房地产市场调控成为宏观调控的一项主要任务。为掌握房地产投资资金来源状况,我们对2001年年初以来房地产投资的资金来源及变化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分析。

基本情况

长期以来,我国房地产直接融资渠道狭窄。据统计,2002年年初以来,国内房地产企业只有61家实现上市融资,融资总额仅为80亿元左右。房地产企业债券自2000年以后再未发行,原有的少量债券也已兑付。国家预算内资金每年也仅有10多亿元。2003年后,随着国家宏观调控对房地产信贷规模的控制,房地产贷款增长趋缓,房地产企业开始寻求新的融资途径,如机构投资者开始参与房地产投资,房地产基金开始运作,信托资金开始进入房地产业,海外融资也发展较快。目前,由于房地产基金刚刚起步,投资房地产的信托资金不足300亿元,房地产业直接融资比例不超过2%,因此,我国房地产投资资金仍然主要是银行贷款,而以投资和投机为目的的社会资金及海外热钱近两年也成为推动房地产投资快速增长的重要资金来源。

国内银行贷款占比情况

从国内外情况看,房地产投资资金来源中,银行贷款一般占到60%左右,这是房地产业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在我国,房地产业的银行贷款主要表现为土地储备贷款、房地产开发贷款和销售环节的住房按揭贷款,开发商的自筹资金和工程垫款也大多间接来自银行贷款。具体表现为:

国内银行直接贷款占比明显下降。直接贷款表现为房地产开发贷款和个人购房贷款。2001~2003年,房地产开发贷款在房地产投资中的比重一直保持在20%左右的水平;以个人按揭贷款为主的购房贷款平稳发展,在房地产投资中的比重由25%升至28.3%。2004年,由于国家对房地产用地和贷款实行控制,同时,个人消费信贷不良率开始上升,商业银行提高住房消费贷款发放标准,房地产贷款增长趋缓,房地产开发贷款和购房贷款在房地产投资中的比重均有所下降,分别为16.6%和24.3%。今年第一季度,由于上年储备项目较多,房地产贷款投入有所增加,房地产开发贷款在房地产投资中的比重达到19%,而取消住房按揭贷款优惠利率政策对房地产消费贷款影响较大,购房贷款占房地产投资资金的比重下降到17.3%。房地产开发贷款与购房贷款合计占房地产投资资金的比重,2001~2004年分别为43.6%、48.1%、49.4%、40.9%,今年3月末为36.3%。房地产市场中的银行直接贷款占比2003年年初以来呈现明显下降趋势。房地产企业部分自筹资金间接来自银行贷款。房地产企业自筹资金比例逐年提高,由2001年的24.1%上升到2004年末的27.4%,到今年3月末,已达到30.1%,提高了6个百分点。多年来,房地产企业自有资金不足,为了达到国家对房地产项目自有资金比例的要求,不惜采用各种变通的方式套取银行贷款来充当自有资金,特别是近两年房地产项目资本金比例要求提高到35%,房地产企业更是通过关联企业贷款、挪用已开工项目资金、向省外企业借款以及销售回款再投资等方法来拼凑自有资金。根据调查资料推算,2004年年初以来,房地产企业自筹资金中银行贷款占房地产投资资金的比重由过去的8%左右上升到目前的9%左右。

房地产企业应付款主要是银行贷款。房地产企业的应付款主要是房地产开发企业拖欠施工单位工程款和供货商的材料款等。调查中发现,房地产企业拖欠工程款和材料款属于业内惯例,而被拖欠的款项主要是施工单位和供货商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的银行贷款。因而,房地产企业应付款的60%实际来自银行贷款。由于

企业信用环境不断改善,房地产企业应付款占房地产投资的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应付款中的银行贷款占房地产投资资金的比重也相应下降,由2001年的约9%下降到2004年的约6%,今年第一季度为7.5%。

社会资金积极参与房地产投资

社会资金主要包括:以直接投资入股的形式参与房地产开发,成为房地产开发商自有资金的一部分;以购房款形式转化为房地产开发资金;被房地产企业以高利筹集进入房地产市场。具体表现为:

股权性融资部分。现阶段,房地产企业的自有资金中财政和主管部门拨款已寥寥无几,主要为企业投资人最初投入的资金和开发过程中积累的利润,以及股权性融资。房地产开发企业多为民营企业,其注册资本和利润积累较少,自有资金主要为股权性融资。2001年年初以来,房地产投资资金中自有资金占比逐渐提高,特别是2004年年初以来,房地产企业自有资金占比大幅度提升,由2003年的13.5%提高到2004年的15%,今年第一季度比2004年又提高了1.9个百分点,达到16.9%。据调查,近两年房地产企业新增自有资金主要是以投资为目的的社会资金。目前房地产企业股权性融资占房地产投资资金的比重为15.2%,比2001年提高了4.8个百分点。

现金购房部分。近两年,房地产企业“定金及预收款”中的银行贷款占比明显下降,意味着大量购房者主要以现金买房,炒房动机明显。由于部分城市的商业银行未开办转按揭业务或不允许外地人贷款,而房产登记部门要求房屋出卖时必须还清银行贷款,以炒房为目的的购房者便多以现金购房,购房现金占房地产投资资金比重迅速上升,2004年已达14.6%,比2003年上升了8.8个百分点,今年第一季度为13.2%。其他资金部分。据统计,房地产投资资金中包括社会集资、个人资金、其他单位拨入资金等其他资金来源占比呈下降趋势,2004年最低,为6%,今年第一季度为6.8%。

总体上测算,目前,房地产投资资金约有35%来源于社会资金。

境外资金加入房地产市场开发和炒作

外资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参与涉及开发、中介和销售等各个环节,主要是境外房地产投资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以及大量的个人资金,通过直接购买房产、进行项目合作、直接参股房地产公司等方式,集中投资首都经济圈和长江三角洲等热点区域。据调查,境外资金直接流入上海房地产市场的占比逐年攀升,2001年为16%,目前已超过30%;今年年初以来外商投资于北京房地产项目的资金超过30亿元。据调查分析,目前进入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境外投资占房地产投资资金的比重约为5%。

主要问题

当前房地产投资资金中银行贷款所占比重逐年下降,且低于国际一般水平;社会资金所占比重逐年增加,且投资和投机成分加重。因此,我国房地产投资过快增长和房价过快上涨的主要原因不在于银行信贷,而是国内外投资者和投机者的趋利行为所致,其背后原因又是地方政府在土地批租、房地产开发上的政策导向偏差造成的。具体表现在:

部分地方缺乏科学发展观,过分扩张城市建设,助长房地产投资。加快城市建设和发展房地产业应当说是我国现阶段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但部分地方在这方面存在着不顾客观条件、盲目扩张的行为。一是各级地方政府把土地有偿转让收入作为“第二财政”,用于城市建设投资资金。2002年,全国市场化配置

土地收入达969亿元,较1999年增长了8.5倍;土地增值税收入21亿元,较1999年增长3倍多。2003年我国市场化配置土地的面积较1999年增长了51倍,土地出让收入在各地财政收入中的比重逐年增加。由于房地产投资规模大、见效快,对相关产业拉动作用明显,是支柱产业,而且房价越高、高档房越多,意味着地方财政收入增加越多,GDP增长越快。为此,不少地方政府一方面加大征地、供地力度,扩大房地产业规模;另一方面,通过开发规划、产品结构、预售审批等环节,默许、支持商品房高档化,允许房地产商大量运作豪宅项目,把老百姓往郊区赶。而在土地储备和运作方面,融资成本与招商引资的考虑不衔接,孕育了很大的偿债违约风险。二是对商品房定价不进行成本、利润核算,定价完全放开,基本是房地产商报多少是多少,放纵房价,个别地方甚至出现政府为了抬高区域档次,开发商将房价定得越高越容易取得预售许可证现象。三是为了活跃市场,对外地人炒房不加限制,默许抬高房价。

部分房地产开发企业与地方政府联手,采取非市场化手段,追逐高利润,抬高房价。房地产业的高利润回报,促使房地产开发企业扩张迅速,2004年,房地产开发企业已达5万多家,比2001年增加了2万多家,比2003年增加了1万多家。房地产开发企业常常与地方政府联手,支配着房地产市场秩序,主要表现为:一是以低成本或无资本扩张。房地产企业普遍自有资金不足,由于商业银行对企业资金的来源及投资方式尚无有效手段给予准确认定,房地产商普遍通过期房和流动资金贷款等变通方式融资并将自筹资金混同于自有资金,或虚增资本公积、分拆项目、异地借款并以资本金形态注册等规避自有资金比例管理。二是资质差,产品质量难以保证,市场投诉多。房地产企业资产负债率较高,平均超过70%,优质企业少,多为三级资质企业。三是通过假按揭套现。由于企业贷款利率高于零售按揭贷款利率,开发商利用内部人或关联企业,通过假按揭套现以降低成本。四是发布虚假售楼信息,联手虚抬房价。2004年年初以来,楼市进入由开发商决定市场、自由定价状态,大房地产企业在利益最大化的共同追求中渐渐结成价格联盟。投机和投资性炒作在较大程度上推高房价。房地产需求包括真实需求、投资需求和投机需求。目前,我国社会资金投资渠道狭窄,不断增长的国内投资资金和不断涌入的境外投机资金裹挟着人民币升值预期,纷纷挤向热点城市房地产市场,国内社会资金和境外资金占房地产投资资金比重平均已超过40%,成为推动房地产投资和房价过快增长的重要因素。哪里投资和投机性强,哪里的房地产价格波动就大。如建设部等七部委关于稳定房地产价格的意见下发后,近几年房价上涨最快的上海、杭州、南京等城市房价大幅下跌,而长春、南昌、兰州和银川等中西部城市房价变化不大。从资金情况看,上海、杭州、南京等城市的银行贷款占房地产投资资金比重2003年年初以来快速下降,目前为44%左右,而同时社会资金和外资占比迅速上升,外资投资比例近12%;长春等其他城市房地产投资资金中银行贷款占比则呈现平稳合理变化,目前仍为60%左右。这进一步说明,投资和投机性资金才是推动房地产投资与房价过快增长的主要因素。政策建议

房地产市场建设应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建立和谐社会。

一是改变地方政府把土地出让收入作为财政主要依靠的现状,抑制地方政府开发房地产的冲动。房地产开发将大量占用土地,2004年,全国建设占用耕地217.8万亩,多数是居民点周边的优质高产良田。目前,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为1.41亩,比2003年减少了0.18亩,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三分之一强。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其使用必须遵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二是针对不同层次的需求,调整房地产供应结构,保持供求平衡。目前房地产投资主要集中在中高价楼盘,对中低价位、中小套型住宅投资比例偏低并呈下降趋势,今年第一季度全国经济适用住房投资同比下降13.8%,部分城市甚至停止建设经济适用住房,这一方面造成大量高档住房空置,另一方面使广大居民合理需求难以满足。由于住房本身具有公共产品属性,保证居民最低层次的居住要求是保障人权的体现,是政府

不可推卸的责任,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前提。因而,必须合理调整土地和资金供应结构,利用税收等手段积极引导住房消费,抑制投机和投资性需求,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规范房地产开发企业经营行为,理顺市场秩序。房地产企业在开发与销售环节中的违规行为会导致市场秩序混乱,严重侵害国家和老百姓的切身利益。要依法严肃查处违法违规销售行为,不断加强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建设,提高各类房地产市场的透明度,逐步形成反映房地产真实供求关系的房地产价格,更好地发挥市场功能,引导合理需求,改善投资结构。

加强房地产信贷管理,严密防范土地储备贷款的潜在风险。督促和引导商业银行适时调控信贷结构,重点支持中低价位商品房开发,控制高价楼盘贷款增长;完善尽职调查制度,坚持贷款“三查”制度,慎选优质开发企业,以品牌和资质确定银企合作对象;严格审贷标准,强化风险管理,根据房地产区域和项目特点,找准风险控制点,不断优化房地产贷款质量。与此同时,要特别关注土地储备贷款的潜在风险。近两年,土地储备贷款增加较快,今年3月末,金融机构土地储备贷款余额已达950亿元,比年初增加104亿元,同比增长55%。据调查,土地储备贷款潜伏着不少风险,一是土地储备贷款的承贷主体是代行地方政府某些特定职能的土地储备机构,其自有资本低,负债率过高,承担风险能力弱。二是土地储备贷款主要是土地使用权抵押贷款,而用以抵押的土地实际上没有办理土地使用权证,抵押不具备法律效力,贷款出现风险时银行无法对抵押物进行处理变现。三是政策性风险大。土地出让价格易受宏观政策影响,特别是与房地产市场发展状况密切相关。随着国家对土地市场的清理整顿和土地政策的调整,部分土地储备贷款安全性受到很大影响。

上一篇:中式婚礼主持词与中心医院医保科长竞聘演讲稿下一篇:关于建立健全市直机关基层党组织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