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铜仁经济发展模式

2024-05-07

创新铜仁经济发展模式(共8篇)

篇1:创新铜仁经济发展模式

创新铜仁经济发展模式

黄廷安

所谓经济发展模式,在经济学上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及其生产力要素增长机制、运行原则的特殊类型,它包括经济发展的目标、方式、发展重心、步骤等一系列要素。通常所说的经济发展模式,指在一定地区、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独具特色的经济发展路子,.主要包括所有制形式、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思路、分配方式等。

有条件的选择模式

在生产技术一定的条件下,经济发展战略的实现最终将受到一国可供利用资源的约束。主要有农村经济发展模式,非农产业模式,大农业模式,产业基础建设模式,深加工业模式,商贸业模式,畜牧林业模式,配套服务业模式,绿色发展模式,精细资源模式等。改革开放近30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这并不限于经济总量以及财政收入、进出口总额、外汇储备的大幅度增长,而且在于形成了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模式。中国特色经济发展模式的“起点特征”

中国是在这样的“起点特征”基础上推进现代化事业的:中国是一个经济不发达且发展不平衡,特别是二元经济结构特征明显的国家;是一个人口众多、农村人口占很大比重,而且自然资源禀赋并不丰裕、环境承载能力也不够宽松的国家;是一个经历过两千多年封建专制统治,民主传统比较薄弱的国家;是一个曾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国家;是一个曾长期闭关锁国,改革开放以后开放型经济迅速发展,亲和力不断增强的国家。同时具备这五方面特征,举世罕见。这是研究中国特色经济发展模式的基本背景。

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国特色经济发展模式的基石。强调“初级阶段”,对中国极其重要。其一,凝聚发展共识。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发展生产力,既是当务之急,更是长远大计。今天我们之所以能在公共事业、社会发展方面多投入一些,根本还在于近年来国民经济和财税收入的持续快速增长。其二,自觉推动科学发展。发展生产力的根本目的,不是追求一个好看的GDP数字,而是增加百姓的福祉,即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同时,注意发展的全面、协调、可持续,不断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其三,避免超越阶段的浮躁心态。一方面,避免面对既有发展成绩沾沾自喜,避免急于求成、贪大求洋,提出不切实际的发展目标;另一方面,在目前公共服务、公共产品供给不充分的情况下,要切实把握科学合理的“度”。公共服务均等化“横向上范围要适中,纵向上标准要适度”,“全覆盖”的社会保障也有一个由低到高逐步推进的过程。其四,让世界更了解中国,营造有利的外部发展环境。当前世界上存在的中国“崩溃论”、“威胁论”云云,看似互相矛盾,实则显示出一个迅速发展的大国正在对既有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带来巨大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告诉世界一个真实的中国,让世界了解中国,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非常重要。

当前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和有利条件

我国发展面临一些突出问题:一是资源短缺、环境恶化成为发展的瓶颈。资源特别是能源短缺严重,直接影响经济发展。当代世界环境问题的严峻性日益明显,在我国一些地方发生的环境污染事件,已成为让老百姓喝不上水、决策者睡不着觉的重大社会问题。应从建设生态文明的高度,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重点推进可持续发展。二是注重防范和化解金融市场风险。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银行不良资产问题依然存在;资本项目进一步开放可能带来风险;人民币升值背景下流动性过剩和资产价格膨胀,给宏观政策操作和外汇管理带来挑战。三是如何防止城乡、区域和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成为重大的战略问题。同时,我国具备实现现代化的有利条件。从经济方面而言包括:劳动力资源极为丰富,成本较低,具有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国内市场十分广阔,其巨大潜力的持续释放,将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强大发动机;高国民储蓄率和外商投资,使经济发展的资金供给充裕;经过多年建设,工业、交通、通信、科技等已具有相当规模和基础;发展新能源、环保产业、循环经济等,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社会比较稳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其他体制不断趋于完善。同时,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和产业转移正在拓展;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与先进制造技术等不断取得新进展,这些提供了有利的国际因素。

扎实推进“五化”进程

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实际,把握和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关键在于扎实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这是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内容,也可以说是中国特色经济发展模式的五大支点。

推进具有后发优势的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工业化是我国实现现代化最重要的支点。它不仅表现为工业在国民收入和就业结构中所占比重上升的过程,而且是工业生产方式和观念渗透到全部经济领域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工业化。尤其是最近几年,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持续高于GDP增长速度。这表明,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加速期。中国工业化有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经过积累,基本建立起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通过利用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和后发优势,挖掘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有效吸收发达国家的资本和技术,我国能够以更短的时间完成工业化过程。但巨大的人口压力和资源约束以及不同的国际经济条件,使我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必须探索新路,特别是,要充分利用信息化的历史机遇,把信息化作为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加快现代化进程。

推进有中国特色的“立体网络型”城镇化。根据基本国情,我国城镇化走的是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道路,即以大城市为中心、中等城市为骨干、小城市及小城镇为基础,以大带小,协调并举,构筑一个能充分容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立体网络。我国城镇化的又一个明显特点是采取区域布局差别化方略。东部重点是完善城镇功能、提高城镇化质量,形成富有活力的城镇带、都市圈、大城市连绵区;中部重点是大力发展中等城市和大城市,结合能源基地、物流中心建设,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西部应优先发展大城市,有重点发展中等城市,控制小城镇无序发展,将超出环境承载容量的人口向区内大中城市和东部迁移。

推进经济市场化。经过近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新兴市场国家,同时也面临着继续推进市场化的艰巨任务:国内方面,生产要素市场化程度还较低,企业、政府及其他相关方面适应市场经济的程度还有距离,影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的体制机制性障碍依然存在,行业垄断、地区封锁、行政壁垒等仍在妨碍公平竞争和商品、要素的自由流动,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还不健全;国际方面,进入全球市场遭遇国际既得利益集团的较大阻碍。克服这些突出矛盾和问题,推进现代化进程,需要加快经济市场化进程,尽快消除影响市场经济运行的各种体制机制性障碍,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国内市场,并实现国内市场与全球市场的对接。

以独立自主的大国姿态推进经济国际化。我国近30年来的对外开放取得了巨大成绩,特别是2002年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这几年,恰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几年。我国的现代化,已融入全球发展进程。对外开放的意义,并不限于上万亿美元的出口规模和累计超过7000亿美元的外资引进,也不限于超过1.4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还在于其对国内改革形成的倒逼机制。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开放促进国内产业结构升级和竞争力提高,应成为今后对外开放的重要着力点。我们应该具备全球视野、世界眼光,更加主动地吸纳整合全球资源,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而且,我国的市场经济是独立自主的大国市场经济,这种属性决定了我们既要融入经济全球化,也要主动参与游戏规则的制定。

为了对洛阳市的经济发展模式有一个基本的判断,笔者选择苏州市、西安市来进行横向对比。连续几年,洛阳市生产总值约为西安市的90%、苏州市的30%弱,整体发展速度低于苏州市、略高于西安市。苏州市总体发展比较先进,而西安与洛阳的规模与工业基础相当,选择两个层次的城市来做比较,得到的结论更为客观。

苏州的经济发展模式及其启示

苏州与洛阳的共同点,都是历史文化名城,在国内外享有盛誉;都有一定的传统工业基础,洛阳的机加工产业,苏州的丝绸业、针织业、箱包加工产业都曾在一段时期内取得不俗的业绩;在行政区划上都是副中心城市;人口规模相近。苏州有洛阳所不具备的区位优势,地处苏南,距上海仅80公里,这不仅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更使苏州人紧跟时代发展的脉搏。截至2006年年底,苏州以占全国0.09%的国土面积和0.46%的人口,创造了全国2.3%的国内生产总值、2.3%的财政收入和9.9%的进出口总额。所辖的5个县级市全部进入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前10位,其中昆山名列榜首。

从“苏南模式”到外向型经济。从改革开放伊始,苏州便倡导以集体经济为主体的乡镇企业高速发展,费孝通先生在1983年撰写的《小城镇再探索》,将之称作“苏南模式”。

苏州真正突飞猛进是在上世纪90年代。当时国际产业与资本向第三世界国家转移渐成趋势,苏州人敏锐地觉察到这点,开始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1994年,与新加坡政府合作建设的苏州工业园区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开发区,之后,苏州高新区、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张家港保税区、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等四个国家级开发区相继落成,为苏州经济腾飞提供了强劲动力。到本世纪初,外向型经济已占苏州经济总量的70%.从“投资驱动”到“创新驱动”,实现“三足鼎立”。2003年,以外向型经济为基本特征的苏州模式再度嬗变,确定了以外向型经济、民营经济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规模经济为主体的“三足鼎立”的方针。原苏州市委书记王荣认为:在新的发展阶段,苏州经济社会要在现有较高平台上又好又快地发展,实现更大突破,必须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要继续走在中国的前列,唯一的出路就是要寻找新的增长动力,创造新的竞争优势,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提高核心竞争力的中心环节,把建设创新型城市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使自主创新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

正是在这个指导思想的引领下,最近两年,苏州市长亲自率领民营企业四处出击,市科技局“科技招商”的足迹踏遍了全国,飞赴海外招揽人才的展台前排起了长龙;2006年苏州首次设立了1亿元的自主创新专项资金;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提高到1.5%以上;2007年苏州全市财政科技投入达到8.36亿元,与上年相比增长48.8%;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昆山市等地科技经费都超过1亿元。2006年,苏州省部立项的科技项目达358项,获部、省科技经费3.06亿元,是“十五”期间争取经费的总和。

观念的创新结出了累累硕果。2006年苏州市专利申请数达12874件,是河南省的3倍多,更是洛阳市的20倍,是苏州市2000年水平(2021件)的6倍。其它经济发展指标也得到大幅攀升,苏州迎来了新的飞跃。

从“外资为主”到“内外并重”,实现民营经济快速发展。从2004年下半年起,依靠外力和政府强势推动的苏州出现了边际生产力递减和外部投资“断奶”的状况。面对外商投资项目减少的趋势,对于主要以吸引外资发展本地经济的苏州来说,不得不将发展的重心开始转向民营经济,以求得内外并重。

据苏州市统计局提供的2006年1至10月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按经济类型分类统计的数据,这一时期内,苏州私营个体投资376.8亿元,增长38.2%,私营个体经济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远远高于全市19%的速度,苏州私营经济开始显示活力。经过一段时间的整合,以外资经济领先工业化的“新苏南模式”,开始转向加强市场力量,通过政策导向市场,积极发展民营经济,苏州走上了“内外并重、富民优先”的新路。截至2006年底,全市经江苏省科技厅备案确认的民营科技企业已达1837家,其中四分之一为高新技术企业。民营科技企业已经成为民营经济中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群体。

苏州模式的有益启示。从苏州的发展模式来看,至少可以给洛阳提供以下启示:

一是充分认识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关键作用,加大科技投入,实现从资源驱动、投资驱动到创新驱动的战略转变。洛阳拥有各类研发机构600余家,其中原省部属科研机构14家,国家级企业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企业技术中心6个;省级重点实验室5个,省级研究中心37个。但如何释放这些科技资源能量,使得科技创新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二是在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初期,在立足本地区优势产业的基础上,政府可以通过低廉的土地、优惠的税收政策和高质量服务等来吸引那些有行业发展潜力的国内外企业来洛阳投资,同时带动洛阳相关产业的发展。

三是积极鼓励私营及三资经济的发展,充分发挥民营经济灵活、创新动力强的优势,逐步改变洛阳产业发展活力不足的现状。私营及三资企业占苏州市规模以上企业的90%多;反观洛阳市,私营及三资企业所占比例不足30%,国有工业由2004年的75.5%降至2006年的66.3%,虽然有所下降,但国有企业所占比例依然过高。

四是以先进地区成熟经验为参照,发挥后发优势。苏州从上世纪90年代初就与新加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在吸引外资的同时,全面借鉴了新加坡政府的高效率及发展模式,与新加坡的差距也越来越小。洛阳市作为中部城市,应主动走出去,选取先进地区作为参照,全面复制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

西安的产业发展模式及其启示 西安与洛阳的情况比较类似,都属于科技资源比较丰富,但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中西部城市,科技资源存量都比较富集,地理位置相近,文化底蕴及城市定位相似,近几年也都面临着相似的发展困境。

西安产业发展特征。经过十几年的产业结构调整,目前西安市的产业发展呈现如下特征:传统优势产业比重下降,新兴产业初露端倪,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升级。特别是近年来形成的多个各具特色的高科技园区、工业园区和城市新区等,有力地推动了优质企业的集结,使西安的产业发展进入了新阶段。在三次产业中,第一产业对西安市经济的制约和影响程度逐步减弱;在第二产业中,工业经济快速增长,电子信息产业迅速崛起,传统的轻纺工业结构特征不再明显;第三产业增长仍主要靠传统产业部门支撑,新兴产业对西安市经济的影响和拉动能力增强,但未能形成新的主导产业。根据《西安产业发展白皮书》的研究,西安市产业发展目前仍然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科技实力强,经济(产业)弱;二是缺少有影响力的大企业集团,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强;三是名牌产品数量和影响力有待提高。

西安模式的有益启示。西安市的产业发展在中西部地区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对于那些科技实力强但经济实力弱的城市,其发展经验可以产生以下启示:

首先,要依托原有的支柱产业,依靠自身的科技资源积累,利用内涵式的发展提高自身实力,要对原有的科技实力进行科学地分析,适当地整合,解决机制体制中的深层次矛盾,使原有的科技实力真正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动力。

其次,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科学定位主导产业。西安选择信息产业、航空产业、会展经济、名景点建设及影视制作等作为产业突破口,很好结合了西安的工业及历史文化基础。反观洛阳,六大产业基地集中在工业、采掘业领域,且都属于高投入、高能耗产业,支柱产业虽然发挥了洛阳的矿产能源优势,但没有兼顾新兴产业的发展,也没有注重产业结构的调整。

第三,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依托自然景观及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旅游文化产业。西安旅游产业的经验值得洛阳学习,西安对历史文化资源的深度开发带来了丰硕的经济收益。洛阳近些年来,对牡丹花会、龙门石窟、白马寺等城市名片的开发却鲜见亮点。

第四,根据“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考虑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均衡,谨慎选择一些有特色的新兴产业,如科技服务业、新材料、新能源等,增加经济发展中高附加值产业的培育和发展。

苏州、西安作为具有典型意义发展模式的区域经济体,其发展模式对洛阳有着积极的启示意义。有对比才会发现差距,洛阳现有私营经济发展活力不足,对现有科技资源能量释放不足,对历史文化资源等软实力挖掘不够,过分依赖资源和投资拉动,缺乏创新创业活力,这些问题都亟待洛阳市在以后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加以克服和解决

篇2:创新铜仁经济发展模式

黄廷安

一、填空题

1、农业结构分——几个层次。答案:四

2、农业结构外部结构是指农业在——、——、——产业中的比重。答案:一、二、三。

3、农业是由——、——、——、——部门组成,这是大农业的基本概念。答案: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

4、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结构调整了——次。答案:4。

二、简答题

1、农业结构合理的标准?

答案:

1)满足社会需要的程度。

2)对农业资源的开发及利用情况。

3)经济效益的高低。

4)农业各部门的协调发展。

5)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状况。

2、农业结构调整的原则?

答案:

一是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

二是以发挥区域比较优势的原则。

三是依靠科技进步的原则。

四是稳定农业综生产能力的原则。

五是运用经济手段进行宏观调控的原则。

六是农民自愿的原则。

三、思考题

谈谈铜仁地区农业结构如何调整?

答案参考:

1、新观念(认识):新阶段新的农业革命——农业结构调整的起搏器。

2、比较优势:绿色(特色)——农业结构调整的增效剂。

3、深加工:龙头(产业链)——农业结构的风向标。

4、分享利润:市场(流通)——农业结构的晴雨表。

篇3:铜仁市幼龄茶园不同间作模式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茶园基本情况

试验分别于2012及2013年4月在铜仁市松桃县道塘村进行,试验茶园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类型,年均温16.3℃,≥10℃ 的活动积 温4 200℃,平均有霜日13.6d,年降雨量1 200~ 1 400mm,年光照时数1 220.2h,土壤类型为黄壤,基本肥力状况为:土壤pH为5.0~5.5,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1.92%,全氮含量0.15%,有效磷9.0mg·kg-1,有效钾39.6mg·kg-1。

1.2材料

茶园为2012年初春新植茶园,茶树品种为福鼎大白茶,茶园种植 规格150cm×40cm × 30cm,双行双株。

间作作物有花 生 (品种为黔 花生4号)、辣椒(品种为红线椒丰3号)、萝卜(品种为天琪白玉)。

1.3方法

1.3.1试验设计该试验共设4个处理,分别为处理1茶园间作花生;处理2茶园间作辣椒;处理3茶园间作肥田萝卜;CK无间作对照。每个处理重复3次,采取随机区组排列,每小区4行茶树, 每行长度20m,面积为120m2,各处理给予同样的田间管理水平,具体实施方案为:1茶园间作花生,在茶园大行距间作两行花生,距茶树0.35m, 间作规格:行距0.3m;窝距0.2m,窝播3粒(出苗后留双株),播种量为每667m2壳花生10kg左右,于4月10日播种。2茶园间作辣椒,在茶园大行正中间作一行 辣椒,株距0.4 m,辣椒苗长4~5片叶子,定植量为每667m21 200株,于4月12日定植。3茶园间作萝卜,在茶园大行距间作萝卜2行,距茶树0.35 m,窝距0.25 m,行距0.3m,每窝播种2粒,播种量为每667m20.1kg左右,于4月16日播种。

1.3.2调查项目及方法调查每小区第2、4行茶树,每行分3段,每段10 m,调查每段前10窝茶树的成活率、生长指标、新梢成熟叶内含成分、 间作物产量、每小区3个处理,18个调查点,取平均值。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间作处理对茶树成活率的影响

分别于茶树定植当年9月及次年初春补苗后9月对不同间作作物成活率进行调查。从表1可以看出,在相同的立地条件及管理水平下,有间作物的茶园,其茶苗成活率明显高于对照,3种间作物处理中成活率最高的是处理1,成活率高低排序为处理3>处理1>处理2>CK。该结果表明, 茶园间作对于幼龄茶园保湿遮荫效果较好,增强了茶苗的 抗旱能力,有效提高 了新植茶 树的成活率。

2.2不同间作处理对茶树生长情况的影响

茶园间套作可以有效改善茶园小气候环境, 使茶园环境更适合茶树生长及新梢发育[2]。2013年9月,对不同间作物处理的茶园,调查树势、叶色、苗高、树幅、茎粗等生长指标。从表2可以看出,各指标中,茶苗叶色处理3最好,油绿色;处理1、处理2与对照无明显差异,黄绿色;苗高、单株树幅、茎粗依次为处理3>处理1>CK>处理2, 结果表明,处理3的茶园茶树长势最好,其次是处理1,处理2的茶树长势最差,甚至差于对照。这可能是由于辣椒与花生、萝卜比较而言植株较高对土壤的覆盖性不强,其生长本身对水肥需求性较强。

2.3不同间作处理的茶鲜叶内含成分比较

2013年7月17日,对不同间作物茶苗采集枝条褐色与绿色交界处第一片成熟叶片,采用微波固样,对其测定了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含量,并根据测定结果计算了酚氨比。由表3可知,各处理中的茶多酚含量均低于CK,且差异显著。氨基酸含量除处理2外高于CK,酚氨比从低到高的顺序为处理3<处理1<处理2<CK,间作通过提高幼龄茶园的土地覆盖率,减少了炎热夏季高温干旱与强光辐射,从而抑制了多酚类物质合成, 降低了茶叶的苦涩感;提高了氨基酸含量,使茶叶的酚氨比有效降低,有利于茶叶品质的提高。

2.4不同间作处理茶园的成本效益分析

2012和2013年,通过对各处理茶叶管护成本的核算,间作物收 入测产及 销售情况 见表4。 从表中可知,处理1收支相抵每667m2需付出管理成本134.0元,每667 m2增收节支712.0元; 处理2收支相抵每667m2需付出管理成本42.0元,每667m2增收节支为804元;处理3收支相抵茶园每667m2收益680元,每667m2增收节支为1 526元;而CK每667 m2需直接付出管理成本846元。4个处理,增收节支从高到低的顺序为处理3>处理2>处理1>CK,其中以间作萝卜效果最好 ,其次是辣椒、再次是花生,这与间作物的产量及经济价值有关。因此,幼龄茶园间作可降低茶园管理成本,缓解茶农茶园幼龄期管理的资金压力及无收益的状况。

表中同列数据后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 Different lowercases after same column data show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t 0.05level.

3结论

通过试验,茶园间作萝卜(品种天琪白玉),茶苗成活率、长势及鲜叶质量表现最优,其次是间作花生;间作辣椒的茶树成活率与品质虽然高于对照,但对茶树的长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究其原因:一是萝卜枝叶繁茂,对土地覆盖度大,叶子回田腐烂后会形成一定的 “小水窖”效应,保水、保湿、效果好,同时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二是花生匍匐生长,对土壤的覆盖度相对较大,同时属于豆科植物,由于根瘤菌的作用,有效提高了茶叶品质;三是辣椒喜水、喜肥、喜温,会与茶树争夺肥水,对其生长造成一定的抑制作用。

另外,从幼龄茶园管护成本效益看,萝卜增收节支表现最佳,系花生、辣椒的2倍左右;间作花生、辣椒效益相差不大;总之,3种间作物,都降低了茶园管护成本,缓解了茶农茶园幼龄期管理的资金压力。萝卜虽然经济效益明显,但不耐储藏, 给茶农销售带来一定困难;辣椒每年需采收4~6轮次,劳动力投入较大。

综上所述,对于幼龄茶园间套作物,从生长与茶树的相互影响、间套作物本身的经济价值与成本投入等因素综合考虑,3种间作物中,适合铜仁市幼龄间作模式是间作萝卜(天琪白玉)、花生,可以在铜仁市各茶区推广。

摘要:为了提高茶园的整体效益,以花生、辣椒、萝卜为间作物,连续2a对早春初植茶园进行间作模式研究。对茶苗的成活率、生长指标、茶鲜叶内含物成分,及不同间作组合的成本效益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茶园间作萝卜组合整体效益最高,综合效应最好;间作花生组合次之。幼龄茶园间作萝卜、花生的间作模式可以在该区域茶叶生产中进行推广。

篇4:洋大厨进村:农村淘宝的铜仁模式

农民的意大利餐

4月15日早晨,三位金发碧眼的洋大厨来到了贵州铜仁的云舍村,他们带来了新鲜的进口食材:小臂长度的波士顿大龙虾、世界厨王争霸赛的御用牛肉,再加上全套厨具、餐具。他们一直忙活到中午12点,做出了一桌意大利风味大餐。

这是曾金钗为她公公置办的92岁大寿寿宴,对这个有些偏远的山村来说,这算是难得一见的一景。更难得的是,从食材到厨师,这顿大餐的所有元素全部由天猫上的商家提供,每份售价500元,曾金钗一共下单了10份,共计5000元。

生平第一次品尝安格斯牛排和现烤的比萨,92岁的老人无法掩饰惊喜和激动,不住啧啧称奇:牛肉还可以做出这个味道!这个肉饼还可以拉丝!馅居然还是放在饼上面的!对于这位一辈子省吃俭用、仍要天天下地干活的老人来说,这大概算是最“豪华”的一次生日了。

曾金钗是云舍村的副村长,今年50多岁,和丈夫两个人的家庭年收入达到3万多元,在当地还算得上充裕。自从今年云舍村开通了农村淘宝服务站,她就经常让村淘小二为自己下单,购买网上的漂亮衣服,这些衣服不仅质量好,而且都是县城买不到的款式,用她自己的话说,“每次买的衣服都超出期望”。

4月初的一天,她看到农村淘宝服务站贴着一张宣传海报,上面是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与意大利总理伦齐共进晚宴的照片,写着“意大利商品直供天猫”,公公马上要过92岁大寿了,曾金钗特别想给平常舍不得吃喝的公公一个惊喜,在村淘小二的帮助下,她爽快地下单了10份意大利大餐:波士顿龙虾、意大利比萨和红酒、澳洲眼肉牛排、法式羔羊排、上脑牛排、田园色拉、蘑菇奶油浓汤、果冻布丁……

看到网上的图片在眼前成了真,曾金钗感慨道:以前只能在电视里看老外吃,现在居然能在自家门口吃上了,虽说价格不便宜,但公公年纪这么大了,还能有多少机会试试洋玩意,这钱花得值!

助力城乡一体化

这顿热热闹闹的大餐是农村淘宝“铜仁模式”的一个缩影。自2014年12月以来,铜仁市委、市政府与阿里巴巴集团战略合作,将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与“千县万村”计划结合,共同探索中西部农村电商发展的新模式,继浙江桐庐、广东清远等县市之后,铜仁成为中西部第一个农村电子商务试点市,目前已经开设了近50个村淘服务点,并计划今年内建成500家,3年内实现2000个行政村全覆盖。

农村淘宝南部片区的总经理樊伟俊说,农村电商的意义在于覆盖7亿的农民市场,与政府一起推进城乡一体化,让农民也能享受电子商务带来的好处。事实上,农民大多有很强的消费需求,但由于在信息闭塞的环境下无法接触到网上物美价廉的商品,只能面对村口小卖部里的各色山寨产品和县城里价格虚高的家电。

虽然名字叫淘宝,但村淘上的商品并不一定来源于淘宝,也有与海尔合作的厂家直供项目,电器送货上门安装,价格则保证全网最优。

云舍村的村淘小二郑大姐告诉笔者,她原先经营着一个小卖部,2015年初加入了村淘项目。自3月18日正式开业以来,她平均每天要为村民们下单七八次,主要包括空调、冰箱等家电、日用品和服装,商品到达铜仁市的物流配送中心后再由专车送达村里,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的物流问题。郑大姐说,村民们大多对网上买到的东西很满意,在开始运营村淘服务站前,她也到铜仁市接受过培训,能处理许多换货、退货的售后服务,这让村民们的购物体验得到了极大提升。

篇5:创新铜仁经济发展模式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时间和时刻的区别和联系.

2.理解位移的概念,了解路程与位移的区别. 3.知道标量和矢量.

4.能用数轴或一维直线坐标表示时刻和时间、位置和位移. 5.知道时刻与位置、时间与位移的对应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总结,掌握科学研究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善于总结和发现问题

【重点、难点分析】

学习重点:1.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位移的概念以及它与路程的区别.

学习难点: 正确认识生活中的时间与时刻.理解位移的概念,会用有向线段表示位移. 【自主学习】

一、阅读P12第一部分:时刻和时间间完隔并成下列问题。

1、结合教材你能列举出哪些关于时刻和时间间隔实例?

2、观察教材第12页图1.2—1,如何用数轴表示时刻和时间间隔?

二、阅读P13第二部分:路程和位移并完成下列问题。

1.、观察教材第13页图1.2—2从北京到重庆,观察地图,你有哪些不同线路的选择?这些选择有何相同或不同之处?

2、根据上面的学习,你能给出位移及路程的定义吗?

三、阅读P13第三部分:矢量和标量并完成下列问题。

1.既有 又有 的物理量叫矢量。举例: 2.只有 没有 的物理量叫标量。举例:

四、阅读P14第三部分: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并完成下列问题。

1、如图1—2—6所示,物体在时刻t1处于“位置”x1,在时刻t2运动到“位置”x2,那么(x2- x1)就是物体的“位移”,记为Δx =___________ 可见,要描述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只需建立一维坐标系,用________表示位置,用位置_______________表示物体位移.

合作探究

篇6:创新铜仁经济发展模式

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工作是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是推动企业 生产经营管理的重要手段,是企业不断完善自我的要求,也是企业活 力和生机的体现。一年来,我们紧紧围绕以“提高效益、提高质量、降低成本、降低消耗、优化工艺、优化环境”(以下称“两提高、两降低、两优 化”)为主题,广泛开展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活动,具体工作小结如下。

一、广泛宣传发动,营造良好活动氛围年初,根据方案要求,紧紧围绕 “两提高、两降低、两优化”的战略目标,以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为导向,以安全生产、经营管理为重点,深入开展合理化建议课题揭榜攻关活动宣传,进一步提高广大职工积极适应时代的新形势、新要求,坚持责任共担、拓展内涵、注重转化、夯实基础的工作思路,进一步激发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企业发展贡献聪明才智。

二、突出工作重点,活动开展实效明显。为推进活动深入开展,专门召专题会议,统一思想,明确认识,安排部署此项活动。为调动各级人员和干部真抓实干的积极性,将合理化建议征集工作与季度工作考核机制相结合。项目部高度重视此次合理化建议征集活动,认真做好职工思想发动工作,为了能够把活动落到实处,破除了传统的坐、等、靠思想,主动到工地去抓、去挖、去收集,并将工作责任逐级传递,有效地保障了此项活动的有序开展。此次活动共征集8件,经过初选,对其中 6件予以评审,并采纳2件高价值建议组织实施。

三、夯实工作基础,保障活动扎实开展。今年,结合我项目部工作实际,进一步细化编制了《铜仁项目部2014年群众性技术创新和合理化建议活动方案》,明确了组织发动、收集梳理、评估筛选、评审上报、成果转化及表彰奖励等一系列工作职责,规范了合理化建议征集工作管理。同时,也提高职工参与合理化建议征集积极性,促进了所提合理化建议“价值”的提高,推动了合理化建议活动的深入开展。

四、健全激励机制,促进活动健康发展为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形成合理化建议征集工作良性循环,真正为提高企业效益做贡献,我们建立完善了活动评比激励机制。对采纳实施的建议按照产生的经济效应给予奖励,极大地激发了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思维创新,鼓励干部职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集思广益,多提建议,提好建议,从而推动了合理化活动向纵深开展。

葛洲坝铜仁项目技术部

篇7:创新铜仁经济发展模式

签订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建设合作协议

按照学院关于组织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工作部署,铜仁学院法律与政史系2010级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在系领导的带领下,师生一行19人于2013年6月4日赴铜仁市川硐镇尖岩村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并举行了铜仁学院大学生实践基地合作签约仪式。川硐镇副镇长沈军华、尖岩村党委书记段文志、副书记段侯娇、第一书记段秋、驻村干部组长车全海、副主任田景华,铜仁学院法律与政史系副主任杨兴英、徐玲琳老师、彭虹老师、徐仕强老师、龙建辉老师、董晓燕老师等出席签约仪式,并且双方代表在合作协议上签字。

仪式上,校方学生代表金涛同学就“共建尖岩社会主义新农村实验示范点项目规划方案”通过PPT简单介绍了学生在尖岩村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内容及意义;接着,沈镇长就此次签约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感想与丰富经验,并表达出基层需要有知识、有理想、有文化、有素质的有为青年的心声,段书记切合自身实际简单谈了自己建设下的尖岩村概况,并表示随时热烈欢迎学生到尖岩村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车组长作为一名驻村干部也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工作经验,并希望以后能与学生加强合作、多多交流;随后,杨主任作为校方代表结合本系特点与优势就如何开展当代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了深入探讨,徐玲琳老师与彭虹老师作为历届农村区域发展本科专业的班主任也谈了自己的感想与愿望;最后,双方签订了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建设协议书,拟今后在科技创新、毕业实习、创业教育、就业指导、挂职锻炼、志愿服务、项目对接、技术合作等方面开展交流与合作。

“脚上沾满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农村会是我们永远的“家”,也会是我们践行责任的一个起点。通过交流,大家都感受到了榜样的力量,受益匪浅。签订社会实践校地基地合作协议,确保了大学生实践基地的良好运转,为促进校地双方共赢的合作做出了应有的贡

篇8:创新铜仁经济发展模式

李 洪

摘要:随着社会历史不断发展,随着西部开发健身思想不断传入铜仁市,“全民健身计划”全面实施,太极拳的发展也日期完善。虽然在太极拳的普及推广上做了大量工作,但是,铜仁市太极拳的发展在学校、社区、单位职工中等都存在问题。本文通过对铜仁市太极拳开展现状进行全面分析,推广铜仁市全民积极参与练习太极拳。

关键词:太极拳 发展现状 对策研究前言

在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党中央、国务院从提高中华民族的体质和健康水平出发,于1995年10月提出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号召全社会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这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造福子孙后代的伟大事业。他的实施,有利于提高铜仁市群众的生活质量、丰富业余文化生活,促进社会进步,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二十一世纪从人类健康角度来看,是一个人类自我保健的世界。而人类自我保健的手段中,最卓有成效的,首推融健身、防身、修身、养性、娱乐为一体,代表东方文化智慧结晶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太极拳。太极拳是中国古老的拳种之一,也是目前人们最喜爱的健身项目之一。太极拳是依据阴阳之理、中医经络学说及导引、吐纳术,综合武术技术创编而成的。因此,练习太极拳可以平和阴阳、疏通经络、调节神经、全面提高人体的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生殖系统、消化系统和运动系统的各项生理机能,从而起到防病、治病、健身的作用。实践证明:练习太极拳对防治神经衰弱、高血压、心脏病、关节炎等多种慢性疾病有显著的作用。本文通过对铜仁市太极拳的发展对策进行探究,以求使铜仁市群众进一步认识太极拳的独特魅力,并积极参与练习太极拳。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文以铜仁学院、铜仁职业技术学院、铜仁市一中、铜仁地区民族中学、铜仁市一完小、铜仁市二完小、铜仁市鸿洲武术学校、铜仁市东寺山文武学校和铜仁市社区中太极拳的开展现状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李成银的《中华武术研究》、张宝银的《农村太极拳现状及思考》、袁尽州的《我国西部城市居民体育现状与对策研究》、催永生的《论太极拳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和雷国飞的《浅析太极拳发展现状及对策》等为本文提供了详实的依据。2.22 访谈法:

访问了铜仁学院徐旭老师、铜仁学院附中扬进老师和一些在太极拳方面对铜仁市有积极影响的人,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为本文提供了依据。

2.23 调查分析法:对调查的铜仁学院、铜仁职业技术学院、铜仁市一中、铜仁地区民族中学、铜仁市一完小、铜仁市二完小、铜仁市鸿洲武术学校、铜仁市东山寺文武学校和铜仁市太极拳的现状进行分析,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依据。3 结果与分析

3.1 铜仁市太极拳的开展现状 3.11 各学校太极拳的开展现状 3.111 高校太极拳的开展现状

目前铜仁市有两所高校,一所是铜仁学院、另一所是铜仁职业技术学院,铜仁学院是铜仁最高学府,师资力量是铜仁最强的,开办有体育系,对铜仁市太极拳的发展起着决定作用,现有体育教师20多名,其中有武术专职教师3人(徐旭教授、阳家鹏硕士研究生、扬兴高讲师),在校体育系学生300多人。体育系开设有太极拳课,教师也很认真,但是,由于教师人数与学生人数的比例差距较大,教师难以做到掌握和照顾每一位学生的全过程,再加上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学生的自学的气氛差,课后几乎没有学生演练太极拳,只是教师单方面认真,学生不配合。特别是近几年来学生的气氛越来越差。根据本人对近4年来的体育系毕业生太极拳熟练情况调查,结果是:30%--40%的学生基本上能够独立演练二十四式太极拳,60%--70%的学生都不能独立演练二十四式太极拳。铜仁学院的其他几个系和铜仁职业技术学院一样,太极拳传授的教法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学生模仿操作”的模式进行。长期以来按照这种模式,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方面,教学时数少,教学内容多,学生基础差,起点低,太极拳仅仅12个课时(其中还包括考试的两个课时),二十四太极拳有24个动作,动作较多,大多数学生在中学从未学过太极拳;另一方面,学生人数多,每个自然班均有30人以上,因而教师难以做到掌握和照顾每一位学生的全过程,学生对太极拳运动的兴趣不浓,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不高,大部分学生在武术课结束不久,即将所学的内容忘掉了,学后效应较差。因此,近两年来,太极拳在这两所高校里,除铜仁学院体育系之外,太极拳的教育内容,不论是教材内容上的选择,还是课程设置上都存在相同的问题——太极拳被形式化,有大纲规定,有教学内容,有教学计划,无人教,无人学,再加上铜仁职业技术学院武术教师这一块比较缺乏,严重影响太极拳的开展。3.12 武术学校的现状:

铜仁市有鸿洲武术学校和东寺山寺文武学校,其规模和档次较低,稳定性较差,规模、数量和辐射能力都不能满足太极拳文化发展的需要,这两所学校主要是传授跆拳道和散打,重视技术的提高,而忽视了太极拳的健身运动的普及。3.13社区太极拳的开展现状

我国社区体育,现阶段主要是指在街道、办事处和居民住宅小区的辖区内,在农村是指乡镇和自然村,以自然居住生活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资基础,以全体成员为住要对象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要求,增进社区成员的身心健康,就近开展的区域性社会体育活动,铜仁市社区体育活动场所有:火车站广场、锦江广场、河宾公园、花果山等地,但是演练太极拳者几近为零,偶尔有一两个都是老年人,大多数成员都是以大众健身操的形式练习。由于铜仁市开发比较晚,经济比较落后,活动场所虽然有一些,但是场地设施不足情况比较严重在加上太极拳健身思想传入铜仁市比较晚,在社区居民中太极拳演练者,廖廖若晨星,或者几近空白,居民对太极拳的健身效果,片面地认为劳动等于锻炼,居民不了解太极拳的技击功用,简单地认为其是“手舞足蹈”,居民对太极拳博大精深的文化意蕴大都茫然不知,有空闲时间居民们多数是以麻将、赌博和其他形式度过,加上中年人的社会应酬多,作息时间无规律,家务劳动繁重和对体育的需求不足等,中断可能性比较大。

3.2铜仁市太极拳的发展对策研究 3.21充分发挥太极拳传播媒介的鼓舞作用

铜仁市的工人、农民、学生等,对太极拳健身的意识程度低和参加演练太极拳的意识薄弱,是制约铜仁市太极拳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加强太极拳的宣传,可以转变社会、城市居民、工人、学生等对太极拳的健身作用和活动观念,调动广大群众积极参加演练太极拳,促使群众认识太极拳运动的重要性及健身价值,了解太极拳运动的原理,掌握太极拳运动的内容和具体方法,提高太极拳运动的科学性,推动全民太极拳健身计划的实施,宣传可以充分利用社会提供的各种传播媒介,如广播、电视、报刊、书籍、宣传栏、专题讲座,政府或有关部门应采用各种形式组织太极拳比赛等尤其是广播、电视是大众传播媒介中传播速度最快,效果最好的媒介,并具有直关性、趣味性的特点,大力宣传全民健身政策、法规,广泛传播太极拳知识,提高铜仁市全民对太极拳的健身作用、功能的认知程度和参与练习太极拳的意识,激发群众参与练习太极拳的积极性。这无疑对促进铜仁市太极拳的发展有积极作用。3.22 太极拳在各级各类学校发展的对策

学校体育与太极拳有着密切的联系。学校体育是学前体育和学后体育的过度阶段,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因此抓好铜仁市学校体育工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太极拳运动,不仅能促进他们身心的正常发育、增强他们的体质,而且能培养他们对太极拳的兴趣,发展运动能力,为终身从事演练太极拳,维护自己的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

3.221 太极拳在高校的发展对策

铜仁学院是一所师范院校,决大多数学生毕业后都到铜仁各级各类学校教书,只有少数学生外出工作和到其他企业、事业单位工作。为铜仁的教育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为铜仁各单位输送了大量人才,抓好铜仁学院的太极拳工作是提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特别是体育系的太极拳工作。首先从学生的学习气氛入手,由于经济、文化和社会因素的影响,铜仁学院学生的学习气氛不浓,自学、自练意识差,只是上课时间教师教的时候学一点,课后练习太极拳的人数几乎为零。因此,有必要让少部分教师和学生到其他学校观察、学习那些学校学生的学习气氛。借此带动全校学生积极、自觉地俩系太极拳;其次,铜仁学院虽然有体育系,但是没有武术专选,前几年只有田径和篮球两个专选,从2005年起开办有健美操,但是停办了田径。武术、太极拳是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项目,是民族的智慧结晶,是东方文化的象征和标志,有必要开办武术专选;再次,由于硬件环境差,设施不够,造成下雨和刮风没有场地上课,严重阻碍了学生参加太极拳的积极性。因此,政府、学校、有关部门有必要加大硬件环境的投资,改善硬件环境的设施,让学生有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此外学校还应大力宣传太极拳的健身和功能,体育教师应利用每学期的第一堂课和下雨天学习、认识太极拳,并利用黑板报宣传窗每月出版一期太极拳知识专刊,使太极拳知识、功能、作用人人皆知,每周利用两次的课间操时间让学生们练习二十四式太极拳,定期举行有奖的太极拳比赛活动,为学校培养太极拳师资人才打下基础。铜仁职业技术学院也是比较庞大的,由于经济、文化、教学时数的影响和教师的缺乏等,只开设了篮球、田径排球等课,而没有开办太极拳课,铜仁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毕业后,大多数在铜仁各企业、事业单位工作。因此,在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开设太极拳课也有重要的意义,为学生们毕业后终身从事演练太极拳打下基础。3.222太极拳在武术学校的发展对策

铜仁市的两所武术学校(东山寺文武学校和鸿洲武术学校),规模、档次低,环境比较差,稳定性差,传授的内容是散打和跆拳道,重视武术技术的提高,轻视武术健身的普及。因此,东山寺文武学校和鸿洲武术学校,应改变办学的模型设计,把太极拳作为传授内容之一,使学生们毕业后能够到社会上指导太极拳。3.223 太极拳在中、小学的发展对策

铜仁市的中、小学。第一,由于受到过去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们整天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学习上,过着紧张、压力的生活忽视了健身、健心方面的知识。太极拳“贵自然,陶治人的和谐观念”求虚静、放松、修心融健身为一体,为了缓解学生的压力,让学生有强健的体魄、健康的心理和在轻松的状态下学习,在中、小学传授太极拳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第二师资力量的缺乏,教师是传授的主导者,所以缺乏太极拳教师在中、小学开展太极拳是不可能的。所以,每年的假期间应该派一部分教师到体育学校进修太极拳,让铜仁市中、小学的太极拳积极开展起来。

3.23 铜仁市社区太极拳的发展对策

3.231 加强铜仁市社区太极拳运动的组织管理

全民健身计划和群众参与太极拳健身运动,是政府宏观领导,社会多方面支持,全民共同参与有目标、有计划、有措施的社会系统工程。因此,要使铜仁市太极拳健身运动广泛而持久地开展,就必须建立有相应的组织管理和地方法力制度,才能大力推动铜仁市全民参与太极拳健身运动。由于铜仁市开发比较晚,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城市社区太极拳运动的组织管理工作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严重阻碍了铜仁市群众太极拳工作的开展和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在全国太极拳工作会议精神的指导下,铜仁市政府应加强对铜仁市群众太极工作的领导,充分认识群众太极拳工作在铜仁市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重要作用,加强群众太极拳工作的财政投入,充分利用各种社会力量与卫生、文化等部门有机结合起来,在居民比较集中的社区建立起形式多样、高效的群众太极拳服务体系,按照年龄、性别、职业、爱好程度的不同组织开展各种各样的太极拳运动,以满足不同层次居民从事太极拳运动的需要。3.232 进一步改善铜仁市太极拳活动的硬件设施

太极拳运动场所设施对社区成员开展太极拳运动起着重要作用。公园、河宾、体育场、广场等都有利于太极拳的开展,一般居民新区居民楼群等都应考虑成员参加太极拳运动的场地,并应设置运动场所。铜仁市公共体育设施,场管、场地建立比较落后,学校、机关、单位的体育实施、场地未向群众开放的比例较高,社区成员的健身条件差,在西部打开发的大好形势下,铜仁市建设速度大大加快,政府部门应考虑社区成员健身的需要,增加财政投入,加大体育设施,场管、场地的建立,特别是在房地产开发、居民小区改造建设过程中,对体育设施、场地配套建设给予足够的重视,保证社区成员太极拳运动场所的合法权益,对学校、机关、单位的体育设施、场地通过地方立法,以各种形式向群众开放,为群众太极拳健身创造良好的条件。

3.233 提高铜仁市太极拳指导人员的业务水平

随着西部大开发,铜仁市经济、教育、文化日益快速发展和群众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广大群众踊跃参加太极拳活动成为必然的趋势,太极拳广泛深入地开展,有组织的群众太极拳健身运动越来越普及,群众对科学锻炼的要求越来越强烈。铜仁市太极拳指导员奇缺,而且水平低,素质较差,远不能适应全民太极拳健身计划的需要。所以在铜仁市应加强太极拳指导员的培养,提高太极拳指导员的知识水平和素质,根据当地条件,解决太极拳指导员的社会地位和待遇较低的实际问题,调动起太极拳指导员的积极性,切实发挥太极拳指导员的作用,科学有效地指挥社区成员从事练习太极拳。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铜仁市全民健身运动是一项造福群众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难度大,事关铜仁的发展以及铜仁群众的健康精神面貌,通过分析讨论表明,太极拳运动可以在铜仁市全民健身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值得在铜仁市大力推广和普及。4.12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一种集健身、娱乐、健心、修养性、求和谐为一体的形之有效的健身手段,通过长期系统的练习,可以使人身心得到全面的、健康的发展。因此,在高校开展太极拳,可以提高高校学生的身体素质,健康心理和缓解社会、就业的压力;在中、小学开展太极拳,可以缓解中、小学生学习的压力,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在武术学校开展太极拳,有利于学生们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中更好地从事太极拳运动并指导他人练习太极拳;在铜仁市开展太极拳为提高全铜仁市的身体素质、健康水平,发展和振兴铜仁经济作出贡献。4.13 铜仁市师资力量、学校环境、社区环境、社会指导员的水平,阻碍了学生和居民等,参加太极拳运动的积极性。因此,有关部门,应加强师资力量和社会指导员的建设,加强学校和社区场地设施建设,为学生和社区居民参加太极拳运动创造良好的环境。

4.14 铜仁市的太极拳是一块急待开发的、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的“宝地”,地方经济的发展对铜仁市太极拳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当前铜仁市太极拳面临的现状是总体水平低,同时存在不平衡。从铜仁市政府来说太极拳改革、发展是很重要的方面,经过几年的努力,达到提高太极拳健身意识,建立太极拳运动方式,加强太极拳文化建设,培养太极拳人文精神的目标,全面实现铜仁市太极拳健身计划。因此,铜仁市太极拳的改革发展前景是美好的。4.15 铜仁市居民对太极拳健身意识不高,对待太极拳运动的态度不够重视,再加上社区太极拳呈现两头大、中间小的现象应引起重视,中年人工作负担重,社会应酬多,作息时间不规律家务劳动繁重和主观上对太极拳的需求不足,参与动机不强,中断的可能性很大。政府、社会单位应高度重视中年人的身体健康问题,中年人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4.2 建议

4.21 太极拳练习对场地和服装的要求不高,且受季节、时间的影响较小,花钱不是很高,易于开展,特别是在学校、基层单位等,体育经费不足的情况下,广泛地开展太极拳健身,可以起到投入少,收效大的明显效果,因此,建议社会各界都能因地制宜的广泛开展太极拳运动。

4.22 在铜仁市全民健身计划实施中,建议加大太极拳的宣传力度。广泛的开展太极拳运动,发挥太极拳的优势,将有利于铜仁市全民健身运动的推广实施,有利于增强群众素质,有利于继承民族文化遗产,有利于丰富人们的文化娱乐生活,增进交流,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4.23 铜仁市社会太极拳指导员数量极少,并且年龄大,学历整体偏低,专业知识较低等问题存在,严重阻碍了铜仁市太极拳的发展。因此,建议铜仁学院和其他高等体育院校应加强社会太极拳指导员的培养,职能部门应加强对非专业高校学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使铜仁市社区太极拳获得新的发展。参考文献

[1] 李成银 中华武术研究 [M].银河出版社2003年版.[2] 太极拳与民族传统

[4] 张宝银 农村太极拳现状及思考 [J].中华武术期刊.2007年第10期 [5] 周之华 武术 [M](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7月第三版第二章 [6] 许豪文 运动生物化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5月第上版147—149页 [7] 袁尽州 等我国西部城市居民体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J].体育科学.2003年9 期 74-76页

上一篇:2022电大工商管理本科学位英语考试(东北财经大学版本)下一篇:初入职场沟通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