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旅游调研报告

2022-07-17

报告在当前的社会发展阶段,已经成为常见的事后总结方式,报告的内容,是以严谨、准确为特点的,有效的报告一般都具有哪些要素呢?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铜仁旅游调研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铜仁旅游调研报告

铜仁市碧江区旅游局市场科半年总结

2015年碧江区旅游局市场科工作半年总结

2015年上半年,市场科在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花小钱做大营销‛的总体思路,积极推进全面展示铜仁碧江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丰富多彩的文物古迹、奇异壮美的自然风光,打造‚中国特色魅力城市‛、‚中国传统龙舟之乡‛、‚ 中国最令人向往的地方‛、‚中国城市中最美丽的水上画廊‛等一系列特色旅游品牌的具体要求,切实提高碧江旅游产品开发和市场占有率,提升碧江的社会知名度,吸引更多游客参与碧江旅游事业,促进碧江对外开放水平,真正做大做强碧江旅游产业,丰富节会活动,注重形象宣传,创新工作思路,加强网络建设,使旅游促销百花齐放,游客市场持续升温,特别是‚五一小长假‛三天,各景区旅游活动丰富,游客火爆。现将上半年宣传推介和市场营销主要工,总结如下。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四中全会精神,强力依托好以打造环梵净山‚金三角‛文化旅游创新区的构遇结合碧江区情出发,通过产品的整合、包装、增强旅游吸引力,以整体联动宣传树立良好的旅游形象,以加大促销力度,组织招揽游客,以创新拓展经营提升,企业竞争实力,大力发展入

境旅游,适度发展国内、国外旅游,全方位、多层次搞好旅游。

二、主要工作内容。

(一)丰富节会活动,打造旅游品牌。

1、携手智慧铜仁网,大力推广我区特色过年文化,杀年猪吃泡汤活动,延续去年的碧江淡季不淡的旅游热潮,旅游服务中心和天生桥、华联超市开展素质拓展游,通过团队合作,团队竞赛,篝火晚会等一系列丰富多彩、趣味性强的活动,增强游客的参与性和体验性,聚集了人气,营造了氛围,使碧江区旅游宣传全线飘红。

2、积极配合开展铜仁过大年活动,开展上海华联旅游超市活动,促进铜仁旅游服务中心大力与上海华联超市进行联动,开展特价门票限时抢购活动,真正把旅游和日常生活结合起来,使得旅游不断的大众化。

3、大力宣传大明边城2015年铜仁过大年‚铜仁迎春元宵灯会活动‛2015年铜仁迎春元宵灯会斥资200万,采用现代的灯光设计,强大的本土演员阵容与大明边城600多年古老文化相结合,穿越时空隧道感受大明边城古老文化生活,以‚一起赏灯、祈福、猜灯谜、品美食,放河灯许愿寻找美好的姻缘,祈福‛的活动,使得游客爆满,一票难求,进一步扩大了大明边城历史文化的影响力。

(二)宣传我区特色酒店文化,结合铜仁碧江历史文化,推出特色旅游客栈。

1、大力推广波西塔罗、壹街客栈等特色酒店。推动旅游服务中心一块去哪儿网与波西塔罗酒店合作,以‚碧江旅游-特色客栈试睡‛为主题开展99元试睡活动。

2、加强推动铜仁壹街客栈的建设,把壹街客栈打造成一家具有铜仁当地特色的客栈,古色古香的装修风格,追求古朴自然的风格,诠释了铜仁当地的历史文化,并与壹街咖啡结合起来,方便旅游团队的入住和消费,因此还推出了景区+酒店的运作模式,期间酒店入住量爆满,让游客体验碧江区不一样的酒店文化风情,提高了特色旅游客栈在碧江区旅游市场上的影响力。

(三)积极开展推介和踩线活动,推动我区旅游市场与对外客源地市场的联系。

1、推动瓦屋油菜花节乡村旅游自驾游工作,成功邀请重庆、苏州、湖南大型旅游企业对我区进行踩线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积极参加市旅发委组织赴厦门、上海、西安、贵阳、怀化、苏州、遵义等地区旅游推介活动

(四)为了适应我区自驾旅游逐渐火爆的趋势。碧江区旅游局联合铜仁旅游服务中心在铜仁市碧江区锦江宾馆、火车站、城北汽车站、壹街客栈设立自驾游服务点总点,并公

布咨询服务电话。

5、为了提升我区旅游服务质量,铜仁旅游服务中心与铜仁市碧江区16家酒店签订旅游合同,并与酒店合作由酒店代售门票,全线扩大旅游景区售票渠道,增强了碧江区散客游与自驾游对门票的购买率,方便了游客买票难等问题。

6、联合其它区县,联合发展自驾游。为了推动碧江旅游资源的宣传营销及精品旅游线路的推广形成独特的自驾游模式,我局与万山区旅游局及铜仁旅游服务中心联合根据该万山区的交通、环境、地理位置等条件,两区联合开展自驾旅游,共同迎接铜仁大旅游时代的来临。

7、五一黄金周期间碧江区旅游局组织旅游服务中心在梵净山、大兴机场、锦江宾馆、城北汽车站、火车站、金滩客车站壹街客栈等地设立旅游自驾游咨询服务点,服务游客上万人之多,提升了我区旅游服务形象,缓解了热门景区拥堵情况,并把碧江区作为集散地的作用发挥了出来。

(五)推进和平农旅一体化乡村旅游建设。

1、为推进我区农旅一体化建设,我市场科积极考察碧江区和平乡稿平村地理自然环境,根据实际情况制作出了和平农旅一体化建设概念性规划,总体规划等,并积极进行招商引资活动,为碧江区乡村旅游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六)加强铜仁旅游服务中心服务体系建设。

1、继续完善旅游服务中心的集散功能,提升旅游服务中心旅游咨询,公共信息发布和旅行社接待服务水平。强化旅游

客车站的旅游客运功能,开通城区至全市主要景区的定时定点旅游专线车,形成全市旅游一级集散、指挥调度中心,并积极促进建设铜仁民族风情园旅游服务中心,梵净山至西江旅游直通车服务中心以及铜仁大兴机场旅游服务中心,力求把旅游服务做到极致,通过建立服务中心链来不断完善碧江区旅游集散功能。

(七)把握机遇,积极推动旅游景区直通车的宣传活动。 为了加强我区旅游市场与各地旅游客源地市场的联系,并针对沪昆高铁带来的旅游扩容效应,6月7日至6月17日,我区旅游服务中心与全省数十家包括我区九龙洞在内的知名景区组成贵州高铁旅游营销联盟,走进怀化、长沙、武汉、南昌、杭州、上海等沪昆高铁沿线城市举办旅游推介会。活动推出了丰富的旅游产品和优惠措施,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以期在高铁沿线的重点客源城市,掀起新一轮夏季旅游高潮。

其中长沙作为沪昆高铁进入铜仁较近的一站,为铜仁旅游招商带来巨大机遇, 在6月8至9日‚湖南省贵州商会成立庆典暨高铁时代贵州旅游发展高峰论坛大会‛及‚迎接沪昆高铁——‘多彩贵州’旅游推介会‛上,我区带去了大明边城进行参会,并对我市旅游资源和产品作了全面的专题推介活动。通过旅游专题推介,进一步巩固了我区周边客源市场,同时,借高铁开通提高游客的可入性,挖掘高铁沿线潜

在客源,吸引更多投资商到开发投资建设,助推碧江旅游业振兴发展。

三、不足之处:

(一)旅游服务质量还需提升,旅游专业人才还需加强培养,旅游营销策略还需加强创新。旅游服务意识还有待提高。

二、宣传营销力度不够、宣传脚步还不扎实,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

三、旅游市场运作还需调整加强,旅游产品还不够完善,需要及时加强。

四、下步打算:

(一)着力市场开拓,作好创新营销文章。

1、旅游服务中心队伍建设还需加强,打破传统旅游服务及营销模式,融入智慧旅游新方式。继续深化‚花小钱大营销‛思路,采取资源互换,优势互补,整体营销的模式进行产品销售。

2、继续深化‚旅游超市‛营销模式,将我区在本地和长沙、重庆‚旅游线路产品进超市‛的成功模式广泛复制到新的客源地大型超市。

3、抓住上海,杭州航班通航,沪昆高铁即将开通的机遇,启动华东客源地市场。

4、将继续建设旅游服务中心点。筹建怀化高铁站、大龙高铁站旅游服务中心,为集散、分流游客,增强铜仁旅游市场竞争力奠定基础。西江苗寨服务中心、怀化、大龙高铁站服务中心。

5、服务中心、景区联盟营销人员加强合作,深入上海、杭州及沪昆高铁沿线城市开展市场调查,洽谈代理铜仁旅游产品的合作旅行社,制定出市场开发计划。

6、结合华东市场需求,以梵净山为核心,整合铜仁景区以及碧江城区酒店、特色茶庄、酒吧、美食店、足浴中心等产品,开发出符合华东游客口味、具有铜仁旅游特色和城市消费特点的‚酒景‛产品(酒店+景区),‚酒景茶‛产品(酒店+景区+茶等土特产)等。

6、借助上海、苏州、杭州旅行社平台推进华东五市。并与苏州和平国际旅行社、上海黎新国际旅行社达成协议,将铜仁旅游服务中心华东办事处设在该旅行社,依托其人力、物力和成熟的市场资源为我们培育开拓华东市场,以降低外出营销的成本。

7、继续大力宣传旅游直通车活动,利用有利资源,把碧江区景区做热、做活,并把客源地市场游客导入碧江。

铜仁市碧江区旅游局 2015年6月26日

第二篇:关于支持第五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承办地铜仁地区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

中共贵州省委文件 黔党发[20lO]9号

中共贵州省委 贵州省人民政府 关于支持第五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承办地

铜仁地区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

(2010年9月lO日)

铜仁地区是我省重要的特色旅游区,旅游资源丰富独特,民族文化底蕴深厚,生态环境良好,区位优势突出,具有面向中部和东部旅游市场,融合湖南省和重庆市,加快发展生态旅游,佛教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旅游和体闲度假旅游的巨大潜力。按照“转变旅游发展方式,推动产业优化升级”的主题和“出台一组好政策、实施一批妤的旅游建设项目、形成一个好的办会机制”的总体思路,为支持第五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承办地铜仁地区加快旅游业发展,并通过举办第五届旅发大会,使铜仁地区旅游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旅游产品和旅游城市建设水平显著提升,旅游接待能力明显

- 1色文化旅游,休闲度假旅游和乡村旅游特色产品,加快构建多元化的特色旅游产品体系。加快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建设,重点在环梵净山片区、石阡温泉片区、锦江沿岸和玉屏下舞阳河沿岸片区等有条件的区域,高起点规划建设一批休闲度假基地和老龄度假旅游基地,力争打造全国健康养生产业示范区;积极开发十里锦江、乌江和沙坨、思林等水电站库区水上旅游产品;支持有条件的民族文化村寨开发观光农业、乡村旅游产品;保护和利用石阡县城等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历史文化街区;加大以铜仁龙舟、玉屏箫笛、思南花灯、松桃滚龙、德江傩文化等为代表的非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力度,规划建设一批博物馆、展示馆,打造一批民族文化和历史文化旅游产品;加强周逸群烈士故居、红二军团与红六军团木黄会师纪念地等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打造一批红色文化旅游产品。支持铜仁地区实施旅游景区提升工程,着力建设一批A级旅游景区,积极做好国家4A、5A级景区申报工作,力争到2015年,铜仁地区3A级以上旅游景区达到20个以上,梵净山成为5A级旅游景区。(3)按照中共贵州省委十届九次全体(扩

- 3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旅游基础设施条件。(1)积极支持铜仁地区加快构建以高速公路、快速铁路、航空和水运相结合的区域旅游综合交通网,切实改善旅游可进入条件。支持铜仁地区抓紧编制和实施区域旅游公路规划,围绕实施《贵州省高速公路网规划》和国家铁路网规划,加快建设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重点推进石阡至剑河高速公路加快建设,力争尽快开工建设长沙至贵阳客运专线、渝怀铁路二线和铜仁至玉屏城际铁路,提前实施我省高速公路网规划中铜仁大兴至思南、思南至遵义、松桃至铜仁大兴、铜仁至玉屏大龙、沿河至德江等高速公路,力争“十二五”期间铜仁地区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积极做好铜仁市城市快速环线前期工作,力争早日开工建设。(2)加大力度支持连接重要景区的旅游公路建设,显著提升旅游公路通达水平。重点支持加快梵净山旅游环线建设,建设江口至转塘、印江合水至棉絮岭、松桃孟溪至冷家坝三条入口公路联络线。支持新建或改扩建重要景区景点的旅游公路,结合农村公路建设,支持建设重点乡村旅游景区景点的连接道路,实现重点民族文化村和乡村旅游景区景点通油路;规划

- 5和污水处理、游客服务中心、陈列展示、旅游车站等旅游基础设施;支持完善和提高松桃苗王城、印江团龙村、石阡尧上村、铜仁挞扒洞村、思南郝家湾村等民族文化村和乡村旅游点的旅游基础设施。

三、支持铜仁地区加快生态环境建设,创造更加良好的旅游环境。(1)支持铜仁地区建设国家生态保护区。重点加强梵净山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地质公园、国家矿山公园和省级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和建设。结合 “两江上游”生态建设工程,抓好乌江、锦江等主要河流沿岸和重要景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支持重点景区和生态恢复区实施生态移民。(2)支持铜仁市围绕创建全国山水园林城市和优秀旅游目的地城市,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支持江口、印江、松桃、石阡等有条件的县创建国家级生态城镇和旅游城镇;加强重点旅游城市(镇)和旅游景区环境整治,优先安排一批绿化及景观建设项目,对梵净山周边种竹安排给予倾斜。力争到2015年,铜仁地区旅游目的地城市绿地率提高到40%以上,重点旅游城镇绿地率提高到35%以上,重点旅游景区绿化覆盖率达到70%以上。(3)支持铜仁地区实施一批

- 7乡村旅馆、度假营地等多样性的旅游接待设施,鼓励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主题饭店和绿色环保饭店。力争到2015年,铜仁地区星级饭店接待能力达到4万个床位,其中四星级以上饭店20家以上。(2)支持铜仁地区加快游客服务中心建设,力争2012年前重点旅游城市(镇)和主要景区建成游客服务中心;加快构建覆盖主要景区的旅游救援体系。(3)支持铜仁地区积极发展现代旅游交通运输体系,大力推进公路、铁路、航空旅游联运,支持铁路、航空部门增开到铜仁的旅游专列、航班和旅游包机,鼓励发展专业旅游车队和跨区域公路运输,加快形成安全、快捷、畅通的旅游综合交通运输体系。(4)支持铜仁地区加快旅游信息化进程,设立专业旅游网站,发展旅游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开展网上旅游咨询和交易。(5)支持铜仁地区发展旅行社等旅游中介服务机构,鼓励国内外有实力的旅行社进入铜仁地区建立服务分支机构。

五、支持铜仁地区大力发展旅游商品产业。(1)支持铜仁地区发挥资源优势,推进产业集聚,大力发展旅游商品产业,加快形成上下游产业配套和覆盖旅游城市

- 9重点,打造特色鲜明的旅游品牌形象,以北京、上海、重庆、广东和东南亚、港澳台等目标市场为重点,积极组织海内外重要旅行商、主流媒体赴铜仁,召开旅游线路产品推介会并进行深入采访和宣传报道;积极组织铜仁地区旅游部门和企业参加国内外旅游交易会及在重点客源地市场举办的区域性旅游展会,加大与境内外大型旅游集团和主流媒体的合作力度,大力开拓国内外旅游市场。(2)将铜仁地区作为全省近期旅游宣传重点,整合各类媒体资源,大力宣传推介铜仁地区旅游资源及产品。支持铜仁地区办好贵州梵净山旅游节、龙舟节等文化旅游节、并向国内外旅游市场推广。(3)支持铜仁地区加快建立旅游营销网络体系,建设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扩大旅游宣传营销的渠道。

七、支持铜仁地区推进旅游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着力构建适应现代旅游产业发展的新型管理体系。(1)支持铜仁地区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按照“全省统一规划,属地行政管理,部门行业指导,企业自主经营”的原则和市场化运作的要求,以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为基础,加快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管理体制、旅游资源管理模式和

- 11

八、支持铜仁地区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1)支持铜仁地区建设旅游人才培养基地,鼓励和支持铜仁地区各县(市、特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有针对性地开设旅游及相关专业,积极培养旅游实用人才;充分利用铜仁学院、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和思南师范学校开设旅游及相关专业,加快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协调省内外大专院校帮助铜仁地区培养一批高层次旅游专业人才。(2)积极支持铜仁地区引进一批高层次旅游行政管理人才、职业经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旅游教育培训师资。(3)支持铜仁地区建立旅游从业人员培训中心,加强乡村旅游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和从业资格培训,开展民间艺人专业技术培训和等级资格评审,加大对民间艺人的扶持力度。(4)围绕加快旅游服务业和旅游商品产业发展需要,积极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开展自主创业;着力优化人才工作和创业环境,充分发挥各类人才在促进旅游业发展中的作用。

九、加大对铜仁地区旅游业发展的资金和项目支持力度,切实保障各项重点任务落到实处。(1)全力支持铜仁地区办好第五届旅发大会,由省财政安排1000万元

- 13展特色旅游业,或者以土地使用权入股、联营等形式与其他单位、个人共同兴办旅游企业的,在不改变原土地用途的前提下,可以通过土地流转方式用地。

十、加大工作力度,加强监督检查,强化资源整合, 努力实现铜仁地区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省直各部门和单位要增强大局意识,根据职能分工,加强协作配合,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从政策、资金、项目安排等方面对铜仁地区旅游业发展给予重点支持和帮助,需要向国家部委申报、核准的项目,要及时向国家部委推荐,争取国家投资。为确保支持铜仁地区旅游业加快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省委、省人民政府决定将本意见明确的事项和相关工作责任纳入督查程序,由省委督查室、省政府督查室分解落实到责任单位,并定期开展督促检查,通报落实情况,督促抓好落实。铜仁地区要按照省委、省人民政府的要求,推进资源整合,实施重点景区带动战略,加强区域合作,建立区域合作利益机制,加快旅游业快速发展;要将目标和任务分解到各县(市、特区)和部门,落实工作责任;要以召开第五届旅发大会为契机,进一步统一思想、集中心思、凝聚力量、创新

- 15

第三篇:铜仁职业技术学院个案护理报告

仁职业技术学院 个案护理报告 题 目 姓 名 系 部 专 业 班 级 指 导 教 师 职称 日 期 学号 案例:

一、病例介绍

二、 护理措施

三、 护理体会(内容包括:以下四点均可以有体会,也可以其中部分有体会:

1、通过此患者的护理你感受最深的、收获最大的内容的描述。

2、 在护理工作中获得的新知识和新观点,能够改进临床工作和提升护理服务品质,对临 床工作有指导和运用价值的某种观点和体会。

3、可以是自己在临床工作中做错的或做得好的某件事、带教老师的某种行为、言语等带给 自己的思考或反思,甚至对自己的人生都造成深远影响内容。

4、在以后工作中需改进的地方和吸取的教训。) 参考文献 铜仁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专业 个案护理报告成绩评定表 实习指导老师评语: 建议成绩: 实习指导老师签名: 技术职称: 工作单位: 联系电话: 校内专业教师评审意见: 成绩评定: 评审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第四篇: 贵州省铜仁一中“普实”工作自查报告

谢国成李和平(写于2004年6月)

铜仁一中始建于1938年,初名为“国立三中”。1963年以来,一直被列为贵州省省属重点中学。1998年,被国家教育部命名为“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1999年,首家通过贵州省人民政府、省教育厅办学水平督导评估并获优秀等第。2001年,成为全省首批示范性高中。学校占地面积70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0多平方米。现有教学班级39个,学生2300多人。学校是一座历史悠久、声名远播的园林式的大型现代化高级中学。

学校现有教职工146人,其中特级、高级教师62人,具有研究生学力的教师5人,国家级骨干教师5人,省级骨干教师5人,地级学科带头教师8人。学校以“和谐发展、追求卓越”为办学理念,以“勤奋、求实、文明、睿智”为校训,建设“爱校、团结、自强、创新”的校风,推崇“敬业、善导、精湛、奉献”的教风和“自尊、善学、活泼、超越”的学风。学校从建校以来,为国家培养了各类人才三万多人才,其中有不少蜚声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和著名教授、工程师等。

学校现有物理、化学、生物教师共27人,其中特级教师(化学)1人,高级教师16人,中级教师4人,二级教师4人,初级教师1人,借调教师1人。实验室专职教师5人,都持证上岗,其中中级教师3人。

我校始终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十六大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不断加强实验教学管理,提高教师技能,培养学生能力,努力完成实验教学普及工程,提高我校的综合办学水平。

一、高度重视,统一认识,构建实验教学新格局 实验教学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有效途径,它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加强我校“普实”工作力度,全面落实贯彻“普实”任务,

我校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具体做法有:

第一,高度重视,统一认识,健全机构。学校领导班子对“普实”工作高度重视,认真学习“普实”文件,大家一致认识到“普实”工作的重要性,明确了中学实验教学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增强学生感性认识,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因此,把“普实”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成立了以校长蒋小俊为组长、分管校长为副组长、学校中层领导为成员的“普实”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普实”工作实施方案。

第二,多次召开全校“普实”工作动员会,及时把有关文件要求和会议精神传达到每位教职工,使广大教职工人人知道“普实”,人人懂得“普实”,关心、支持“普实”,形成“普实”的良好氛围。

第三,为加强“普实”工作的力度,学校组建了普实工作考察团。考察团团长由校长担任,学校中层干部和教研组长、年级组长作为考察团成员,分赴我区普实工作开展比较好的三县五所中学进行了认真的考察学习,返校后把考察的情况整理成报告下发给各个处室、教研组,组织全校教职工认真学习。

通过以上措施,学校的实验教学形成了“一把手”亲自抓、分管校长重点抓、中层干部具体抓,实验教师与学生全员参与,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实验教学立体新格局。

二、加大投入,规范管理,提高实验教学新水平

加强实验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是“普实”工作的关键。为此,学校做了大量工作,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加大投入。学校办学经费虽然困难,但是为了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搞好“普实”工作,在接受省级示范性评估之后,共投入十五万元的经费来配备理化生实验的设备仪器,2004年又补充投入了近五万元作为“普实”专项经费。

第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为提高实验教师专业水平,2003年我校请地区教仪站王益永站长、王明强副站长来我校进行有关实验建设理论知识讲座。2004年4月省教育学院吉副院长等一行三人专程来我校指导工作,使我校实验教师受益非浅。

2、学校与每位实验教师签订“普实”工作责任状,使每位教师明确自己的职责,按要求完成自己承担的实验教学任务。

第三,加强实验室建设和管理。

1、学校专门抽出5位责任心强,有业务水平和指导能力的教师负责实验室的建设。从仪器存放、标签粘贴到规章制度上墙上镜,力求达到“普实”要求规范。

2、我校在注重各实验室建设的同时,非常重视各实验室的管理和各科仪器的使用,制定了实验室管理制度,落实实验室主管领导和具体工作人员的职责,做好各类仪器的登记造册,要求做到购进仪器要入帐,实验教师上课必须如实填写实验记录表和实验教学登记本,学生分组填写实验报告;实验员必须加强仪器的检查、维修,保证教学仪器的完好和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

3、学校规定实验室必须课后向学生开放,培养学生参与实验的兴趣,体验动手实验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锻炼学生的科技能力。

4、学校领导定期和不定期对“普实”工作进行检查,督促实验教学,保证学校实验教学开出率达到“普实”要求。

第四,理化生教师每学期按国家课程和学校课时安排,有计划、有方案地落实实验教学内容,每学期定期对学生实验综合能力进行深入考察,学生的实验综合能力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三、发挥示范,不断创新,“普实”工作成效显著

第一,重视科研,积极创新,积极深入地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实验科研和动手能力。为了更好三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学生开拓进取的意志品质和科学思维的能力,促进学生学习过程最优化,理化生各科教学积极开展学生科研、科技和研究性学习活动。如化学科的姚秀海老师开展了《铜仁市环境污染的调查及其可行性的防治措施》研究性学习课题,参观了大龙的氯碱厂,引导学生研制分子模型,以及对原电池的研究与制造等。生物科教师杨光荣引导学生开展了《探索温度和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及酶活性最适温度和最适ph值》的研究,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

第二,理化生实验配备率和师生实验开出率完全达到“普实”标准。理化生实验配备率达到了100%,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教学的开出率达到了100%(详细情况请查看理化生实验统计表)。各学科的演示和自然课实验及分组实验的开出率达到100%,各种演示实验、学生实验报告、实验登记、仪器领用的记录齐全,教师、学生实验操作熟练,符合规范。

第三,学校现有实验设施在全省同类学校中居于前列。学校每一个班级都配有“四机一幕”,物理、化学实验教室各四间(化学实验教室有普通型和豪华型各两间),生物实验教室二间,物理仪器保管室和准备室各一间,化学药品保管室和准备室各一间,生物陈列室和准备室一间(详细情况见表单)。这些先进的实验设施为学校实验教学的开展提供了切实的保障。

第四,通过全校教职工的共同努力,我校在实验教学科研和自制实验教具取得了较突出的成绩。理化生实验教师近几年有100余篇教学论文在全国、省、地区级刊物上发表或获奖;理化生实验教师自制教具30余件(具体名称附后),部分教具在省级、地区级教具评比中获奖。 第五,理化生教师辅导学生参赛取得了比较突出的成绩。近三年来,理化生教师利用课堂和课余时间,精心辅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类竞赛,每年均有近20人在全国物理、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复赛中分别获奖,每年参加其他项目竞赛获得的奖项每科不下20人次,这极大地鼓舞了学生学习理化生的兴趣和培养了他们探究难题、勤于思考的能力。

第六,完成“普实”布展。学校严格按照“普实”布展要求,分:

1、领导小组成员(组织机构),

2、实验室建设,

3、队伍建设情况,

4、经费投入情况,

5、仪器配备情况,

6、教师演示实验及学生分组实验完成情况统计,

7、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图片,

8、自制教具统计表等八个方面对我校近年来开展的“普实”工作予以科学规范的展示。

我校的“普实”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是与地委、行署的关心和省地市教育局的支持分不开的。因为高考压力和所处地区的环境和历史等因素的影响,我校的实验教学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教师实验科研成果面积不大,学生实验科技活动开展不广,自制实验教具质量不很高。这也是我校今后开展实验教学应该进行整改的方面。

“普实”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我们一定要常抓不懈,要按照“普实”要求和标准,进一步推进我校实验教学工作向深度和广度发展,让我校实验教学的软件和硬件建设达到省级一类“普实”示范学校的标准,以此带动和辐射全区“普实”工作,推动我校自身持续健康发展,为铜仁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五篇:铜仁学院2015届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有关就业工作要求,学校围绕《铜仁学院关于深化改革若干问题的决定》和跻身贵州省首批应用型高校省级改革试点单位,朝着全面建成武陵大学和进入教育部转型改革试点单位的目标,充分认识做好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做好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力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和高质量就业。根据2015年毕业生就业情况结合跟踪调研,编制本就业质量报告。

一、毕业生基本情况

(一)毕业生规模与生源结构

今年我校有本科毕业生1613人。其中男生763人,女生850人,少数民族学生878人,贫困学生1080人;师范类毕业生1304人(师范毕业生中免费师范生199人),非师范毕业生309;铜仁市各区县生源610人,省内市外生源769人,省外生源234人;中东部生源147人。如图1示:

图1:毕业生结构分布图

(二)毕业生就业率情况

毕业生初次就业率86.67%(截止2015年8月31日),年终就业率96.03%(截止2015年12月20日),待就业64人。

(三)毕业生就业分布情况

1613名毕业生中,1468人考取各类企事业、部队、机关单位; 51人考取硕士研究生; 23人自主创业; 7人应征入伍; 64人待就业。本报告各项就业分布情况以考取各类企事业、部队、机关单位的1468名毕业生数据为分析对象。

1.单位性质分布

中初等及学前教育单位801人,其它事业单位101人;国有企业39人,三资企业2人,其它企业445人;政府机关47人;高等教育单位10人;医疗卫生单位9人;城镇社区7人;农村建制村4人,部队2人,科研设计单位1人。如图2示:

图2:单位性质分布图

2.就业行业分布

教育行业913人;商业及其它服务业308人;文体娱乐83人;政府机关事业单位67人;金融业37人;制造业24人;农林牧渔23人;卫生11人;部队2人。如图3示:

图3:单位行业分布图

3.就业区域及生源地就业分布

市内生源570人,省内本市外生源705人,省外生源193人;本市区县内就业807人,省内本市区县外就业508人,省外就业153人;东部地区就业46人,中部地区就业43人,西部地区就业1379人。

二、毕业生基本数据分析

(一)就业区域流向

1.从就业区域分布看,西部地区就业比例为96.86%,中东部地区就业的比例为3.14%,基本符合我校以中西部招生为主的实际情况。

2.从生源地就业来看,本市区县就业毕业生807人,超出本地生源人数41.57%;贵州省内本市区县外就业毕业生508人,比当地生源人数减少27.94%;省外就业毕业生153人,比当地生源人数少20.72%。铜仁各区县就业人数大大超过铜仁市生源人数,这一方面说明了地方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为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带来广阔空间和吸引力;另一方面也说明我校人才培养符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契合地方市场转型发展目标。

(二)就业行业流向

毕业生选择的行业中,教育占62.19%,商业及其它服务业占20.98%,文体娱乐占5.65%,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占4.56%,金融业占2.52%,其它占4.08%。

(三)就业质量

1.从就业单位性质来看,中初等及学前教育单位就业801人,机关事业单位就业148人,国有企业就业39人,高等教育单位就业10人,共计998人。

2.从就业区域来看,东部地区就业46人,本地区生源人数为26人,东部地区就业人数超过生源人数76.92%。

3.从考研来看,今年上线人数达66人,其中材化院上线12人,生农学院、经管学院各上线10人,最终51人被录取到省内外各高校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习。

三、就业指导措施及服务

围绕“建设办学水平突出办学特色鲜明的应用性教学服务型”高校办学定位,坚持人才培养基本目标,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服务兴校,大力开展就业指导和服务,毕业生就业工作稳步推进。

(一)以市场为导向推动就业增长

为适应就业新形势,学校充分结合地方特点,紧扣地方市场需求,主动适应地方产业优化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围绕铜仁市大健康产业、茶叶加工、中药材加工、特色加工、装备制造业、清洁能源、新型材料等产业发展,以及西部精细化工基地建设、西部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基地建设、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基地建设、大健康医药产业基地建设、西部石材产业基地建设,精准设置四大学科专业集群,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增加专业人才的适用性、市场性,从源头上破解就业结构性矛盾。

积极主动参加“大型人才交流会”、“校企见面会”等政府部门组织的大型毕业生推介活动,宣传推介毕业生。积极引导毕业生参加“全国大中型企业面向高校毕业生网上双选月活动”“全国重点行业面向高校毕业生网上招聘活动”“全国地级城市面向高校毕业生网上招聘活动”“全国经济技术开发区面向全国高校毕业生网上招聘会”。利用多种场合,与招聘单位和校友座谈,了解毕业生在用人单位的工作情况,听取社会和毕业生对学校在教育、教学和管理等方面的意见与建议。

主动收集招聘信息,在就业网设置招聘信息专栏,安排专人搜集、整理和发布各企事业单位、招聘网站的就业信息,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多选择。2015学年,共发布招聘信息50余条,招聘岗位超过5000个。

(二)突出体现实践性和应用性

1、突出实践性教学

将大学生社会实践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在实践中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研究、不断创新。完成2015年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组织17支实践团队,400余名志愿者分赴铜仁周边区县、乡镇开展理论政策宣讲、“四个全面”观察、科技支农、文化艺术服务、关爱留守儿童实践活动。

举办学生自制食品展,将食品科学理论教学融入生产实践,增强学生实践运用能力;举办第七届大学生“十佳教学能手”竞赛,策划“心灵互动”进社区、进校园、进乡村品牌活动,丰富学生实践内容。

改进教学方式,增加实践教学环节,与铜仁市旅发委、市民政局、市环保局、市水务局、市食监局、振华电子科技集团签订合作协议,共同推动我校旅游管理、社会工作、水利水电、食品工程、软件工程、自动化、计算机应用技术等专业实践教学水平。

邀请与我校有长期合作关系的用人单位举办毕业生实习就业基地见面会,与近百家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实习基地合作协议》,打造 毕业生就业直通车,推动实习与就业无缝对接。

2、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

人才质量归根到底要通过应用能力、适用性、创造性来体现。为提高毕业生应用知识、理论的能力,提高毕业生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学校加大毕业生应用能力培养力度,举办铜仁市乡村旅游培训班,承办少数民族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举办铜仁市社会科学宣传普及周活动及第五届全国商务秘书职业技能大赛。

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和产教合作单位200余个。部分二级院系积极引导毕业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要求学生毕业论文选题与教师科研项目紧密结合,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学生在全国各级各类大学生学术、科技、艺术、教学大赛中屡获佳绩,学生应用能力和创造素质整体提高。在第五届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中,获特等奖5人,一等奖、二等奖15人;在第四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中,获二等奖1项;在第14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三等奖1项;在第五届全国(商务)秘书技能大赛中,获个人一等奖5人,个人二等奖3人,并有两支队伍分获团体

一、二等奖;在第八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中,或三等奖1项;在第八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技能大赛中,获三等奖1项。

(三)做好就业工作的三个保障

1、办学定位保障

一所高校,寻找到自己的办学定位至为重要。围绕精准的办学定位,毕业生就业将面向更为广阔的空间。一年来,学校以校长侯长林同志在《教育研究》和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的重要文章——《应用型大学视域下新建本科院校办学定位选择》《对教学服务型大学的理性探索》为牵引,经过对国内外应用型大学办学实践与理论探讨进行深入研究和审视,结合学校办学传统、特色积淀、学科优势、区域资源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提出“建设办学水平突出办学特色鲜明的应用性教学服务型”大学办学定位与发展目标,把学校置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宏大背景下,增强学校的应用能力和服务水平,释放学校的资源和优势,也为毕业生就业创业搭建坚实的社会舞台。

2、组织机制保障 学校成立由校长担任组长,主管学生工作的副校长任副组长的“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毕业生就业工作,将其纳入学校工作要点,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定期听取工作汇报,研究制定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各项意见措施。严格实施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建立二级学院院长(主任)具体负责、职能部门协调推进的工作机制和就业队伍,层层抓落实,确保就业工作稳步推进。

制定《铜仁学院关于切实做好2015届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铜仁学院2015届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方案》《铜仁学院2015届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日程》《铜仁学院2015届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任务》等指导各院系就业创业工作开展的文件。进一步实施《协议书管理办法》、《报到证管理办法》、《违约管理规定》、《改派管理规定》、《档案保留与转递办法》、《毕业生离校须知》等就业工作制度。制定《2015届毕业生派遣工作的通知》、《关于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完善工作机制,确保毕业生就业工作顺利实施。

3、教学质量保障

毕业生就业数量和就业质量的高低,除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因素和就业工作人员主观努力以外,还取决于学校教学质量的优劣。学校高度重视教学工作,采取一系列措施提升教学质量,将专业设置、课程内容、教学过程与产业需求、职业标准、生产过程进行对接,突出教学中心地位。社会发展学院推出基于项目化管理的教学模式;生农学院推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美术学院以强化学生实践能力为突破口,探索与企业合作教学;信息工程学院针对不同专业学生调整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外语系、体育系、马克思主义学院分别探索实施了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大学体育俱乐部制、思想政治课程改革,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根据课程特点和要求,积极寻找适用的教学方法,有效利用电子视听设备、多媒体网络技术,灵活运用参与式、讨论式、探究式教学手段,提倡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开设《尔雅通识课》MOOCS(慕课)教学,鼓励教师尝试基于“互联网+”的课程开发模式。

重视课堂教学,打造“灵性”课堂;实施自主学习学分制;建立课堂教学听课制度;坚守学生自主学习和课堂教学底线,强化教师分类管理和教学成果意识;建立由教学单位和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监控体系,加强教学督导,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构建教育教学荣誉体系,倡导“苦心励志,追求卓越”精神文化。出台《铜仁学院关于卓越教育奖的实施意见》《铜仁学院卓越教学奖评选办法》,设立“卓越教育管理奖”“卫理最高教学奖”“教学名师奖”“青年教学奖”“卓越学生教育奖”。从2015年开始,学校每年拿出50万元资金,奖励优秀教师和优秀学生,营造乐于教学、勤奋好学的教风学风。设立科技进步奖、人文社会科学奖、教学成果奖等奖项,引导教师和学生追求卓越。

(四)就业指导始终贯彻“四个融合”

1、融合地方优势资源 按照“依托武陵,突出应用,服务发展”的办学要求,围绕梵净山野生动植物资源、乌江水产资源、武陵源山区旅游资源、各区县锰、钒、钾等矿产资源,以及苗、侗、土家等少数民族特色文化资源,针对性开展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邀请相关行业、企业专家、特色文化、传统技艺传承人来校做就业指导报告,鼓励毕业生面向地方优势资源企业就业择业,将人生梦想融入地方优势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去。

组织春、冬季大型招聘会和校园专场招聘会,邀请本市区县及周边数百家企业进校招聘毕业生,发挥我校毕业生人才优势,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年均接待用人单位200余家,累计提供各类需求岗位2000余个,参加各类校园招聘会的毕业生2000余人次,近四成毕业生在校内招聘会上找到满意的岗位,签订就业协议。

2、融合学科专业特色

学科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和载体,是高校联接社会的纽带和桥梁,也是高校核心竞争力之一。学校制定《专业集群建设提升行动计划》,按照“夯实基础、突出应用、培育特色、提高质量”原则,依据“专业群对接产业链服务地方经济,特色学科对接资源优势推动地方产业发展”思路,深入分析武陵山区自然和人文资源优势及相关产业发展状况,确立生物与农林工程类、新材料与化学工程类、创意服务与文化旅游类、现代教师教育类作为学校特色专业群进行重点建设,逐步培育电子与信息技术类、区域经济与现代物流类、建筑工程与技术类、护理与营养健康类专业集群方向。在就业指导中,着重强调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及新一代信息技术、大数据产业、生物医药与营养保健、节能环保、新能源、现代服务、水资源保护与利用、现代物流商贸、老年服务等产业的行业特征、入职要求、发展前景,增强毕业生市场意识,培育职业观念。

3、融合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主要任务,也是高校永恒的主题和使命,学校要求就业指导融入人才培养方案,根据人才培养规律开展就业工作。通过党团活动、社会实践、道德讲堂、主题班会、演讲比赛、网络微信、专家讲座、创业咖啡、学术沙龙等教育平台,对毕业生进行理想信念、法治观念、革命传统、时代精神、爱国主义、价值追求、服务奉献、劳动就业、创新精神教育,加强毕业生思想观念教育,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积极开展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研究,校长侯长林同志撰写《高校校园文化基本理论研究》获全国学校共青团研究成果一等奖;副校长周金勇教授主编高校德育理论集《明德树人——高校学生思想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思考》,由文史出版社出版并入编教育部2015年高校德育成果文库;学校教师申报《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研究》《卓越学生培养视域下地方高校入学教育体系的优化与构建》课题获贵州省教育厅2015人文社科项目立项。

加快国际化办学步伐,坚持开放办学思路,与美国南方大学密西西比学院、泰国斯巴顿大学、台湾玄奘大学、韩国大邱科技大学等30余所国内外重点高校实施多元化合作交流,选派近200名优秀学子赴海外高校交流学习,招收近百名东盟留学生合作培养。 启动“思政工作与文化价值体系建设机制专项改革”“大学生管理、服务与指导机制专项改革”“大学生自主学习学分制专项改革”计划和“教学服务型大学人才培养模式”重点委托课题研究。

落实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建设”进入教育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学校关工委工作案例“铜仁学院学习奋进奖教育实践活动纪实”被评为2015年全国高校关工委工作十大品牌优秀案例。

4、融合校企共育

学校高度重视校企合作,制定《转型发展产学研合作教育提升行动计划》,与各级地方政府、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开展校地、校企合作共育,联合进行技术创新、产品开发、科研攻关、课题研究、项目推进。学校先后与103地质大队、中国移动铜仁公司、市水务局、市统计局、梵净山管理局、市园林局、中国银行铜仁分行、市城乡规划局等企事业单位建立合作协议,与德江县政府共建乌江农林经济学院,与金丰锰业公司合建锰资源高效利用工程技术中心,与中国移动铜仁公司共建通信工程实验室,与贵州傩文化博物馆共建教学平台,与贵州省社科联共建佛教文化研究院,与贵州省科技厅、市科技局联合设立产学研项目,与市食品药品检验所共建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与中国振华集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共建锰、钒、钾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研究平台,与大龙经济开发区、大兴高新技术园区、灯塔工业园区、贵州蛮王酒业、碧江蔬菜种植中心、梵净山经济植物基地等40余家行业、企业合作开展技术研发。 围绕合作协议、合作项目,学校在就业指导过程中,大力向毕业生介绍优秀企业精神和先进企业文化,灌输企业经营哲学和企业价值观,宣传正面企业形象,梳理企业制度和文化结构,点评企业经营模式和经营案例,形成系统的企业教学方案,丰富毕业生对企业的认知,激发毕业生到企业就业创业,选择到企业就业的毕业生比例达32.7%。

(五)就业服务落实“五个抓手”

1、抓就业观念转变

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帮助大学生树立职业目标,加强职业道德,掌握职业技巧,转换人生角色,调适职业心理,完成职业构想,带着职业选择、职业判断、职业理想明确学习成长的目标和任务。

加强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毕业生就业择业观念实质上是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在就业问题上的反映,只有确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就业择业观才可能建立在正确的基点上。通过培育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使毕业生在就业择业时,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选择既切合自身实际又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职业岗位。

合理降低就业期望值。通过专题讲座、校友报告会、师生座谈,帮助毕业生抛弃眼高手低、求职期望值偏高的不实心态,破除不切实际的想法,树立“行行可建功、处处可立业、劳动最光荣”的就业理念,勇于到基层去、勇于到企业去、勇于到艰苦地方去。

落实“西部计划志愿者”、“到村任职”、“应征入伍”、“特岗教师”、“免费师范生”等基层就业项目,积极开展国家重大人才工程“高校毕业生基层培养计划”,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到西部就业观念,逐步树立职业流动的择业观、市场竞争的就业观。

2、抓就业能力培养

将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创新创业教育纳入教学计划,设置学分(2学分),把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进行结合,实现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借用。运用模块化教学,通过励志模块、就业制度模块、求职准备模块、求职技巧模块和职业适应与发展模块教学,对毕业生进行全方位就业指导,提升就业能力。

对全体毕业生进行“产生你的想法”(GYB)就业创业培训,举行“大学生求职能力提升”专题讲座,邀请政府职能部门领导、优秀企业家、中学校长、专家、教授,对全体毕业生进行就业政策、就业形势、就业市场、职业规范、职业道德、职业素质、求职艺术宣讲。

积极开展项目立项。今年,共有8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通过教育部审核立项;两项教师课题——《转型背景下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探究与政策建议》《地方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与对策研究》,成功申报贵州省2015年人文社科项目;启动创新创业教育专项改革计划。

邀请大连民族大学专家来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研讨;选派3名教师外出参加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建设研讨会,9名就业工作人员外出参加教育部、人社部举办的创业咨询师、创业指导师、智慧创业指导培训。定期召开校内就业工作培训会、交流会,对国家、学校的就业政策、制度和办事程序进行专项培训和相互交流。

3、抓政策措施落地 学校结合相关政策措施,重点加强了对“双困生”的帮扶政策落地,以减、免、奖、助、补等形式,补助资金150余万元。对近500名家庭经济困难、学业困难、就业困难和身体残疾毕业生实行重点指导、重点培训、重点服务、重点推荐,争取人社部门专项资金,为每人发放 500 元作为求职交通费、通讯费补贴,免费为他们提供自荐材料打印、复印等服务。

结合毕业生就业愿景,联合市人社局等相关机构,免费为毕业生提供招考培训和政策咨询,开展现场解疑指导。对国家及学校就业政策进行梳理,对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典型问题进行分类汇总,汇编《毕业生就业指南》,向全体毕业生免费发放。

针对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学校就业指导部门、心理指导中心联合开展就业心理测评,对存在就业心理问题的毕业生及时进行心理干预。就业指导教师、毕业班辅导员坚持深入班级、走进宿舍,与毕业生进行面对面交流,全方位、多场合解答学生在就业中遇到的困惑。

出台《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登记制度》,要求各院系对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定期回访,进行求职指导和重点推荐,努力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做到“离校不离心,服务不断线”。

4、抓生源地就业

加强校企合作,搭建实习与就业联通平台,引导毕业生就地就近就业。积极做好毕业生报考本地企事业单位就业推荐。积极开展生源地基层就业项目,扩大生源地就业比例。

5、抓就业质量

聘请优秀企业家兼职做毕业生导师,指导毕业生认识企业、熟悉经营、了解市场、掌握管理,提高毕业生就业胜任能力。

通过网上咨询、QQ 在线平台为众多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和咨询。在校园就业网中设置就业指导、就业服务、就业政策、就业信息、专题教育等栏目,搭建便捷的网络服务平台,年点击量达2万余人次。积极引导优秀学生报考硕士研究生,提升入职层次。

2015年12月30日

上一篇:团日活动方案总结下一篇:脱贫攻坚政策宣传